•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 1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 111"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宋明君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會員

一、緒論

英語無庸置疑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的通用語言,網路上百分之八十的資訊都 是英文,四分之三的電子郵件是以英文往來。三分之二研究人員或專業人員透過 英文的期刊或文件獲取新知(Pimienta, Prado, & Blanco, 2009)。全世界常用的社 群軟體中,近百分之四十的人用英語溝通(Wikipedia, 2020),更不用說有七十 多個國家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維基百科,2020),英語力儼然成為全球化下的 必備關鍵能力。而我國從2008 年起啟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教育部更希望大學以英語作為畢業門檻(教育部, 2004),然提升英語力的最大障礙在於學習英語的動機,而本文擬就影響大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

二、提升大學生英語力的措施

隨者全球各種關稅貿易協定及區域聯盟的形成,具備國際溝通能力,成為人 才培育的當務之急。然從官方到民間都察覺到臺灣學子在英語能力的雙峰化趨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02)。行政院亦就國人英語溝通運用能力偏低 與生活環境國際化與友善度不足此二項議題,責成相關部門擬定相關策略,其中 有關教育的部分包括厚植英語力專業人才並解決英語學用不足狀況,建置英語情 境以活化英語學習,強化國際化的人才培育,據此編列三年5.2 億的經費(行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足見對英語能力的憂心與重視。教育部亦設立 英語文教育行動方案,召集專家學者共同針對國內英語教育的缺失進行診斷,並 確立了八項目標,包括規劃能力指標與制定課程綱要、改進英語教學與研發英語 教材、改善評量方式與鼓勵英語檢定、培育優質師資與落實在職進修、營造英語 環境與提升學生興趣、落實補救教學與縮短城鄉差距、推展學校特色與促進國際 交流、建立評鑑制度與強化輔導策略(張武昌,2014),據此要求各大專院校提 出具體目標並陳報執行成效。教育部亦於2005 年建議各大專院校採用「歐洲語 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CEFR)」(Council of Europe, 2001), 作為大學的畢業門檻。大多學校以通過 CEFR B1 程度的英文檢測做為畢業門 檻,有些學校訂在CEFR B2 程度。

(2)

三、畢業門檻與英語學習動機

對此政策,研究指出有半數的學生持肯定及正面的態度,認為設立門檻有助 於日後的就業與升學(蘇紹雯,2005;廖熒虹,2010),然亦引起某些科系的學 生亦高度反彈。其中一位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對校方提起行政訴訟,而最高行政 法院對此做出大學以英語作為畢業門檻應屬無效之判決。此外,相關學者亦紛紛 對英語門檻策提出各種檢討與反思(何萬順、周祝瑛、蘇紹雯、蔣侃學、陳鈺萱, 2013)。有學者認為以英檢做為畢業門檻的政策是利用獎賞、懲罰及因自尊產生 的壓力激發學習(Ryan & Brown, 2005)。但獎賞與懲罰屬於外在動機,應設法將 其轉化成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機才是更好的解決之道(Cheng et al., 2014)。亦有 學者認為學生在準備測驗時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主要取決於測驗的重要性,對於 高額孤注型測驗(high-stakes testing),效益、時間、環境……等各種因素都會影 響追求成功的動機(Ryan & Weinstein, 2009),古代之癡迷科舉的范進,現代之 拒絕聯考小子的吳祥輝皆為實例。

四、影響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

過去相關研究大致將第二語言的學習動機分為環境因素、外在因素、內在因 素(Deci and Ryan, 1985; Dörnyei , 2001)。在環境因素方面,社會文化脈絡常 強烈影響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例如歐盟就透過語言政策來促進歐洲各國的凝聚 力,並揭櫫五項語言政策─歐盟多語文化、語言多樣性、相互理解、公民素養、 社會凝聚力(Council of Europe, 2011)。而英、美、澳等英語使用國家也同樣鼓

勵其國民學習第二外語,美國將其國外語學習指標歸納為五大核心,即五個 C

開頭的字—溝通、文化、連結、對照和社群(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1999)。澳洲則是四個 E 開頭的字為其核心—平等、經濟、豐 富、外展(Lo Bianco, 1990),讓國民了解學習第二外語之核心價值來激發其動 機。另在外在因素方面,如強制性測驗、獎學金、家長期望、工作需求…皆會影 響學習英語的動機,尤其在留學移民考試、升學考試、分班測驗…等類似一試定 終身的測驗中,外在因素的影響就相當巨大(Noels, 2005)。而就內在因素方面, Deci 與 Ryan(1985)提出自我決定理論,認為自主性、自我效能及與自我相關 性三項因素才是個體願為達成目的而自我承諾的關鍵。Eccles 和 Wigfield(2002) 亦提出重要性、興趣、效用、成本四種工作價值觀才是決定個體努力的重要動機。 綜觀這些從外到內的各項因素,往往都相互牽動,內在動機受到外在動機的 刺激,外在動機又源自環境因素的耳濡目染。動機往往來自每次學習的成就感及 學習後產生效用之間的互持並進,以芬蘭這個各國在教育上最欲效法的國家為 例,幾乎每個芬蘭人都能用流利的英語與人溝通,而該國的新聞及報紙中有百分 之八十都是來自全球的動態消息與國際間的重大事件,與我國新聞網充斥著的小

(3)

車禍、小盜竊……等瑣碎的街頭小道消息截然不同。芬蘭的兒童從小就培養出國 際觀,因而從環境、外在到內在都提供了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

五、結論與建議

我國即使幾乎所有大學都配合教育部的政策,祭出英檢做為畢業門檻的規 範,然對許多大學生,此仍無法激勵其增加英語學習之動機。雖其背後有諸多源 自環境因素、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然透過若干教學及教材方面的措施的改善, 仍能引導與促進大學生學習英語之內在動機。就此,筆者拋磚引玉提出數項建 議。首先,建議教師多利用社群媒體與學生保持多面向之教學,並同時瞭解學生 的庭背景與性向,以進行個別化的輔導。第二,學習教材採用跨國際與跨領域的 多媒體素材,如 BBC、NPR、CNN、VOA……等,除可加強聽力訓練和口語學 習,亦可培養與外國人聊天的主題。第三、善用英語教學軟體與自主學習系統, 啟動學生個別化與主動式的學習,並建立形成性評量的機制來部分取代目前的英 檢制度。第四、降低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的比例,增加 職場英文或專用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數量與類型,數量如 職場的主題與活動、詢問或請求等功能性的口語;種類則如商用英文、學術英文、 科技英文、法律英文……等。 綜合上述,欲提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除了營造環境動機及外在動機, 促進學習的內在動機更是重要,透過實用性與功能性的教材、教師個別化的互動 與引導、以多媒體增加學習的自主性與自我效能,從興趣、效用、成本來理解大 學生的價值觀…等,相信能夠逐步改善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行政院 98 年9 月 23 日院臺教字第 098093279 號函。  何萬順、周祝瑛、蘇紹雯、蔣侃學、陳鈺萱(2013)。我國大學英語畢業門 檻政策之檢討。教育政策論壇,16(3),1-3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02)。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 現象及改進措施。教育部。引自http://rportal.k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 74109  張武昌(2014),臺灣英語教育的「變」與「不變」:面對挑戰,提升英語 力。中等教育,65(3),6-17。

(4)

 教育部(2004)。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行動方案。取自http://www.edu.tw/ uwerfule/url/20121102842/a931022.doc  廖熒虹(2010)。技專校院學生英語畢業門檻之態度初探。國立虎尾科技大 學學報,29(3),41-60。  維基百科(2020)。英語國家和地區列表。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 英語國家和地區列表。  蘇紹雯(2005)。英語畢業門檻相關規定之需求研究: 技職大學生的看法。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4,47-66。

 Cheng, L., Klinger, D., Fox, J., Doe, C., Jin, Y., & Wu, J. (2014). Motivation and test anxiety in test performance across three testing contexts: The CAEL, CET and GEPT. TESOL Quarterly, 48, 300-330.

Council of Europe (2001).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uncil of Europe (2011). Council of Europ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Plenum.

 Dörnyei, Z. (2001). New themes and approaches in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1, 43-59.

 Eccles, J. S., & Wigfield, A. (2002). Motivational beliefs, values, and goal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3, 109-132.

 Lo Bianco, Joseph (1990). Making language policy: Australia’s experience in Baldauf, R. B. Jr. and Luke, A. (eds.) Language Planning and Education in

Australasia and the South Pacific, (Multilingual Matters 55) Philadelphia, Cleved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multiculturalaustralia.edu.au/doc/ lobianco_1.pdf

(5)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Lawrence, KS: Allen Press, Inc.

 Noels, K. A. (2005). Orientations to learning German: Heritage language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l substrates.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62, 85-312.

Pimienta, Prado, & Blanco (2009). Twelve years of measur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the internet: balance and perspectives. Information Society Divisio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ctor, UNEACO.

 Ryan, R. M., & Brown, K. W. (2005). Legislating competence: High stakes testing polici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research. In A. J. Elliot & C. S. Dweck (Eds.),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pp. 354-372).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 Ryan, R. M., & Weinstein, N. (2009). Undermining qual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on high stakes tes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7, 224-233.

Wikipedia (2020).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Retrieved from http://en.wilipedia. org/wiki/Emblish_as_a_lingua_franca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J28 廣亞學校財團法人育達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系學會 J29 美和學校財團法人美和科技大學 觀光系系學會 J30 環球學校財團法人環球科技大學 餐飲廚藝系學會 J31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25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