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4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4年)"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民 國一 ○四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發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八月. 台灣. 台中市. 霧峰區.

(3)

(4)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I. 序 新世紀的農業發展,面臨經貿自由化競爭、極端氣候變遷考驗及全球糧食危機威脅, 如何提升農業科技研發技術,開發符合農民生產經濟化、消費者需求生活化、農業環境 生態化之農業技術,為本所努力方向。遵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政策,本所致力發展 節能減碳與開發安全農業導向之農業研究,兼顧糧 食 安 全 、 經濟發展、人文建設及自 然保育,維護本土農業永續發展,打造一個紮根現在、關懷未來、佈局全球的現代化農 業。經 104 年不斷的研發與努力,目前已有相當成果。茲將本所 104 年重要研究成果擇 要列述如下: 一、農藝作物 稻作研究:耐逆境的品系已獲得 8 個稉稻耐旱品系及 8 個抗病高產質優的品系。104 年完成 152 個品種 (系) 之稻熱病檢定,及 195 個品種 (系) 的褐飛蝨檢定。自引進的 種原中已找出與白葉枯病相關之抗性基因座,及特定染色體上具有根長及根數的顯著位 點,並完成稻熱病 Pi-ta 基因 10 個組合的 F1 雜交,可提供未來選育的參考。台農 67 號 誘變種原已建立耐寒性指標及篩選方式。 雜糧與特作研究:甜玉米及硬質玉米完成 S3 及 S4 世代的自交系,白糯玉米完成新 品系區域試驗,青割玉米則完成新品系的比較試驗。甘藷完成多向雜交,並以實生系選 拔出適合在秋裡作春夏作之品系。甘藷抗性澱粉與直鏈性澱粉含量在品種及期作間具有 顯著交感效應,以春作種植者較秋作為高。落花生品種選育目標以高油酸及早熟為主, 本年度已完成 10 個雜交組合的優良單株選拔。混合雜交初步選出的 20 個仙草單株,各 品系間對不同肥培環境的凝膠能力具有差異。膜莢黃耆已進行不同品系間農藝性狀與活 性成分的比較,並找出適當的採種技術。 作物生理與逆境研究:穀粒充實期間累加溫度變數為影響米質及產量性狀表現之氣 象因子,並以上半年較為顯著。「台農 71 號」高產潛能近同源系若聚合高光合作用效 率基因座之供源特性,將可選育出供源與積儲平衡之高產新品系。水田連作生態系具有 株形小而密度多的雜草分布,而水旱田輪作則相反,兩生態系在 23‒24℃溫度區間具有 較多的種類分布。利用人工光源可降低大胡瓜下胚軸長度並具較粗的胚軸周徑。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蝴蝶蘭成熟葉之寬度較大者,可預期其未來具有較佳的開花 品質表現。以 4 個種植期探討中部地區秋作毛豆最適栽植期,結果顯示作物生產與氣象 因子有密切相關。作物病蟲害資訊系統透過徵狀診斷規則表的「徵狀群-徵狀群內類別 -徵狀」之階層式檢索,提高系統在資料庫中搜尋和推理的效率。分析水稻根部相關數 量性狀基因座 (QTL) 資訊,發現 QTL 非均勻分布於染色體上,12 條染色體上皆有熱 點出現,可提供水分逆境候選基因位置之參考。.

(5) II.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二、園藝作物 本年度果樹方面有枇杷及酪梨共 4 品種完成授權,紅龍果提出 1 個品種權申請,特 色品種上選育出有具蘋果香味梨、高糖酸比鳳梨、早熟肉質佳之荔枝品系、少纖維芒果、 紅皮大果番荔枝等,為提高環境耐適性而培育出耐夏季高溫之紅果皮蓮霧及耐寒害楊桃 品系。果樹栽培技術上,進行酪梨夏季修剪有助於樹幹構築,柑橘砧木試驗結果促進桶 柑果實發育且風味濃郁,番石榴帝王拔留果數處理可影響果實風味,整合施肥、根修剪、 覆蓋、光照等處理開發葡萄早產栽培技術,此外以高功率白光與藍光 LED 處理可獲得 高品質木瓜種苗等。蔬菜育種著重於抗病性之提升,已選育適合高溫期栽培之抗白粉病 甜瓜品系,針對甘藍、花椰菜、青花菜及芥藍進行抗黑腐病篩選,部分品系可兼抗二種 生理小種,馬鈴薯選獲耐晚疫病品系,芥藍選獲 2 個耐熱品系等。蔬菜設施栽培整合立 體化栽培層架走向與作物種類搭配以提高栽培坪效,探討栽培介質對設施內青蔥生育之 影響,同時亦評估金針菇廢棄基質應用於蔬菜栽培之可行性。為降低勞力並達安全生產, 以省工疏花栽培模式建立長豇豆健康管理生產體系,並藉雄不稔性之轉移研發十字花科 蔬菜省工採種模式。此外,評估中海拔栽培地對延長結球萵苣產期之影響以提高蔬菜外 銷契機。 菇類栽培著重量產技術,為達節能目的開發金針菇節能穩定化生產模式,並以環控 設備與水濂設備使相同空間下香菇栽培數量提升 1.5 倍,透過適當栽培配方及環境條件 設定探討白靈菇、雲芝之生長影響,並建立高機能性成份舞菇量產模式,結合液態和固 態發酵製程開發食藥用菇類栽培技術,並利用單雙核雜交方式選育廣溫型生長特性香菇 品系。花卉育種方面,本年文心蘭有 2 個品種完成授權技轉,火鶴花台農 7 號辦理技轉 授權中,蝴蝶蘭選育出藍紫色單株,其顏色強度勝於市場流通之商業品種,萬代蘭針對 短幼年性,石竹則針對耐熱性紅花系進行選育中,蕙蘭優良單株榮獲台南國際蘭展第 2 及第 3 名之肯定。為提升外銷潛力,針對文心蘭以穀胱甘肽處理可促使提早抽梗,增加 花梗及花序長,而以不同批覆材質處理可有效提升文心蘭-白雪之轉白效果,此外火鶴 花以濕式包裝與封蠟處理可用於半自動包裝模式以減少人工成本,配合採後處理技術, 抗蒸散劑則有效提升火鶴花之瓶插壽命,仙履蘭以切花保鮮劑處理則可有效延長瓶插壽 命,至於水果採後處理方面,研發木瓜保鮮儲運技術、印度棗採後處理技術、改良荔枝 果園處理場,均有效使保鮮時限延長、良品率提高或於外銷儲運流程可維持較低之後熟 程度,紅龍果以蜂蠟處理具明顯抑病效果,在儲運節能方面,經評估開發之窯洞貯藏庫 可比 15℃冷藏庫節省 25%以上的用電成本。 三、生物技術 組織培養:已建立花椰菜小孢子胚誘導與發芽條件,檢測參試兩品種小包子胚發育 苗的二倍體率分別為 59%及 56%。ORSV 病毒將隨著不當播種方式傳播於小花蕙蘭子代; 經檢測無特定病毒植株可作為種苗量產親本來源。孤挺花瓶內周徑約 2.5 cm 之鱗莖於適.

(6)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III. 當培養基培養 8 週,可得約 12 個小鱗莖苗。藍紫色蝴蝶蘭雜交後代 CYT44 與 CYT142 之藍紫色表現率分別為 100%與 80%。白雪文心蘭花梗節培養可分別形成為擬原球體、 營養芽、花梗及癒傷組織等四種分化型態。 分子遺傳:完成低直鏈性澱粉突變體之澱粉相關理化性質分析,並建立產量組成性 狀的「核心收集」,亦針對優良農藝性狀品系,進行產量比較試驗。同時針對粒型突變 體進行遺傳分析及分子標誌開發用。另一方面,在白葉枯病抗性突變體 SA0423 抗性基 因分析中發現,BIPM、ankyrin、NBS-LRR1 及 NBS-LRR4 等基因可能參與抗性。進而 進行互補性分析,發現部分 T1 轉殖系較野生型植株抗病。此外,以四個彩椒自交系, 針對果型、果色及辣味,建構 3 個雜交組合,並完成多型性 SSR 分子標誌分析及建立辣 味性狀相關分子標誌,供未來選種或種原評估用。 生物安全:利用基改水稻品系為材料進行栽培,與 TNG67 進行比較期望找出具高 產潛力配對,結果指出 ictB、PCK/PEPC 及 ictB/PEPC 品系具有培育 C4 高產水稻的潛力。 洋香瓜與南瓜感染瓜類退綠黃化病毒可經由 real-time RT-PCR 偵測,其它瓜類病毒及健 康植物無反應,靈敏度較一般 RT-PCR 高約 100-1000 倍,可運用於分析田間感染 CCYV 洋香瓜。 作物機能:台灣特有小果種油茶樹種子乾燥至 6.5%或 12%含水量,於不同環境儲 藏半年後榨油結果顯示,榨出油保存在 4℃於半年後開封,酸價與過氧化價與鮮榨油相 當,食用期間置於 4℃再過半年後分析,顯示 6.5%含水量的油茶籽貯藏於 4℃者的品質 較佳,仍可達「一級壓榨苦茶油」的國家標準。 四、作物種原 作物種原蒐集及保育的目標為:1.作物種原庫遺傳資源與無性繁殖作物之保存、利用 與種子活力檢測;2.種原資訊系統之維護及管理;3.熱帶與亞熱帶果樹種原蒐集保存、特性 評估及資料數位化。本所在望鄉高海拔保存園保存蘋果、櫻桃、李、桃等 25 個品種;魚池 鄉東光村中海拔保存園保存桃、柿、李、梅及栗子等 418 個品種,另選育低需冷性桃、李、 梅、櫻花及耐低溫紅毛丹品系 3,000 餘株。持續更新與維護作物種原資料庫 89,005 筆種原 基本資料、30,602 筆特性與 14,467 筆影像資料;作物種原資訊系統網站,本年瀏覽人數達 21,236 人次;提供作物種原資訊查詢服務 19 件;種原庫目前保存 85,440 份種原種子,涵 蓋 69,275 品種 (系)。本年度收集 3,171 份材料,其中 902 份為新入庫材料,包括水稻新品 種、茄子、胡瓜、蘿蔔及南瓜等備份材料;自美國農部 (USDA) 引進耐旱作物-稷,作為 氣候變遷研究用。完成 3,398 份大豆種原種子活力檢測;進行山藥、馬鈴薯、香蕉及瀕危 台灣蒲公英繼代培養達 5,000 份以上。執行「活化國家作物種原庫保存之重要農糧作物種 子種原」計畫,繁殖 2,306 份材料、調查 2,193 份性狀與 1,926 份影像資料,另篩選小麥、 大麥、豇豆、玉米與大豆等作物種原,因應休耕地活化與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等計畫運用。 嘉義分所完成甘藷 1440 個品系 (種) 及山藥 60 個品系 (種) 組培苗之繼代培養;另以藻膠.

(7) IV.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包埋玻璃質化法進行甘藷超低溫冷凍保存試驗;15 個甘藷誘變品系接種基腐病菌後,耐病 比率達 80%;也完成香蕉 4 品種 (系) 與咖啡 2 品種 (系) 基本特性資料調查,並建置 35 科 300 品種 (系) 熱帶及亞熱帶果樹種原數位化基本特性資料。關西工作站完成 1.5 公頃柑 橘品種展示園管理維護、性狀調查,並進行砧木種苗培育。 五、農業化學 農業化學研究範疇包括:資源調查與利用規劃、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作物營養與 土壤肥力管理、應用微生物、農業環境保護、農產化學與加工、原住民農業等,本於產 業與政策發展,104 年度工作項目與成果概述如後: 土壤調查及土地利用規劃:在國土資訊建置計畫之下,續進行嘉義南部、台南東部 及高雄北部地區土壤資源調查,蒐集 11,620 個土壤物理、化學與生物性質之資料庫;運 用遙測技術,進行農地土地覆蓋調查,建立 366 幅圖資;設置台灣土壤資源與農地土地 覆蓋圖資瀏覽查詢系統發佈國土資訊,提供各界國土管理、產業決策、農業政策管理等 多面向的應用服務。 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提供農民土壤、植體、水體、肥料等資材之成分分析服務, 累計共 3,864 件;開放台灣土壤陳列館參觀導覽。辦理土壤、植體與肥料能力試驗,促 使各試驗單位分析方法及數據品質一致化。試行田間農藝管理方法,降低鎘潛在危害農 地鎘米產生之風險;進行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探討其對作物累積之影響,加強農 產品安全之把關。 作物營養與土壤肥力管理:研發高品質栗子南瓜設施養液栽培技術及根溫控制蔬果 類之生產。建立區域水稻氮肥管理技術,平均三要素用量較農民慣行施用量節省 47%, 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控釋型肥料在水稻肥培管理之技術開發及雞糞乾燥造粒之自動化設 備研發與產品評估。 應用微生物與有機農業:持續進行土壤微生物相的調查,更新土壤生物資料庫;評 估螢光假單孢菌有機液肥對青椒生長與青枯病菌病害防治之效益;進行乳酸菌應用於稻 草與青割玉米混合青貯之研究;利用綜合農耕技術,減少萎凋病死亡率,解決豇豆連作 障礙之問題。 農業環境保護:評估肥料種類、用量及耕作制度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影響;模式推 估氣候變遷下作物產量、氧化亞氮、甲烷年排放量。評估生質炭施用量試驗。 農產化學與加工:調查蔬菜及其生產環境污染重要食媒性病原的發生率,及追踨可 能污染源,建立安全生產栽培管理方式;確立數種草本植物酒精萃取液或水萃取對黴菌 之抗菌效能,提升果乾製品之安全性及產品競爭力。研發香蕉澱粉產品的機能性以降低 升糖指數。棗子不同品種機能成分和抗氧化化性分析,以作為未來加工產品開發之品種 選擇依據。.

(8)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V. 原住民農業研究:依據部落農業生產需求設計農民訓練客製化課程,在原鄉舉辦教 育訓練及進行示範種植觀摩會,藉由計畫栽培與產銷管理,協助原鄉農業發展。加強原 住民地區合理化施肥與安全用藥的觀念,輔導原鄉特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 六、植物病理 探討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 (ZYMV) 分離株致病性變異,可導致作物抗病性評估的偏 差。分析分蔥潛隱病毒 (SLV) 鞘蛋白序列可分為三群,台灣 7 病毒株屬於第三群之第一 亞群,並開發出專一性引子。調查玉米褪綠斑駁病毒 (MCMV) 已於台灣立足且擴散,好 發於秋作與春作時期,防治玉米薊馬為首要之務。開發 Potexvirus 屬病毒簡併式核酸檢測 技術,可對不同田間作物樣本進行偵測。開發紅龍果病毒免疫快篩試紙條,與 ELISA 的 靈敏度相近。初步測試敏豆誘導抗豇豆微斑駁病毒 (CPMMV),在機械接種測試下,殼寡 糖處理可降低病毒接種後的發病率。開發檢疫病毒 Cymbidium ringspot virus 多元抗體以 供檢測蘭花樣品,以防範病毒發生之風險。調查為害台灣茄科作物的疫病菌包括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 capsici 及 P. nicotianae 三種;而為害瓜類的疫病菌則包括 P. melonis 與 P. capsici 兩種,測定亞磷酸對胡瓜果實疫病 (分別由 P. capsici 與 P. melonis 引起) 具防治效果。利用各種非農藥植保製劑測試造成番石榴常見病害之真菌病原菌,抑 制效果良好,將進一步進行田間試驗。研究 Alternaria sp. 引起之冷藏期紅龍果果斑病, 發現 Alternaria sp.至少在幼果期 2 周起即存在於果實表面,且無任何明顯的病徵,推測病 害可能具潛伏期,在田間幼果期即應加強防治。以波爾多液防治紅龍果莖潰瘍病具良好 防治效果。以亞磷酸根溶液防治胡瓜露菌病發現不僅有預防效果,也有治療效果。在石 斛 蘭 白 絹 病 病 原 菌 鑑 定 為 Sclerotium rolfsii 並 進 行 防 治 藥 劑 篩 選 , 以 賽 普 護 汰 寧 (Cyprodinil + fludioxonil)、福多寧 (Flutolanil) 與脫克松 (Tolclofo-smethyl) 抑制菌絲生長 效果最為明顯。研究台灣白葉枯病菌病原型可分區成 18 群,篩選非農藥資材以檸檬桉油、 薄荷油和百里香油抑制病菌效果最佳。在萬代蘭上發現細菌性褐斑病,病原菌鑑定為 Burkholderia glumae 並完成病原性試驗。室內測試淹水、乾燥及溫度處理,發現可以減少 根瘤線蟲存活的天數,以供應用於田間防治參考。有益微生物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2-2 菌株培養於 NO.10 培養液稀釋 25 倍後對稻熱病菌之孢子發芽抑制率達 100%,分 析抗菌物為含有胺基酸 (amino acid)、胺類 (amine) 或氨基醣類 (amino sugar) 及胜肽 (peptide) 之物質,且對大鼠不具口服急毒性與致病性,亦不具肺急毒性與致病性。 七、應用動物 昆蟲分類鑑定與監測:以形態特徵鑑定危害甘藷的薊馬、介殼蟲及象鼻蟲害蟲;持 續監測輸美蘭園檢疫有害生物,並建置害蟲預警及查詢系統。 生物防治:研發天敵 (寄生性及捕食性) 之飼育技術及探討其防治效果;利用保蟲 植物和人工花蜜提升食蚜蠅及花虻效能。.

(9) VI.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資材開發:測試不同防治資材對害蟲及葉蟎的致死率及防治率;評估蟲害誘導的植 物揮發性成分對天敵之誘效;開發長效劑型重要作物害蟲之性費洛蒙誘引劑,期能擴大 應用面。 昆蟲生態與防治:建立印度棗、蓮霧、火龍果及豌豆病蟲害管理策略與技術;建立 重要害蟲蟎 (黃條葉蚤、荔枝細蛾、花胡瓜細蟎、瓜實蠅) 之藥劑篩選試驗及防治效果 評估;進行水稻褐飛蝨生物小種及對藥劑感受性之監測調查;確認稻穀破損率與害蟲繁 殖數及為害量有正相關;持續利用無線感測網路遠距監控稻穀倉貯期之害蟲消長,供農 糧署推動積穀害蟲管理參考依據。 農藥研究:探討二點葉蟎對阻斷電子傳遞鏈型藥劑必芬蟎之抗藥性;應用免疫檢測 技術開發八類農藥之免疫檢測技術;進行蔬菜產區小菜蛾抗藥性監測,可供擬定合理用 藥策略參酌;建置農藥殘毒快速檢驗資訊資料庫系統,提供檢驗技術及報表建置稽核資 訊,提高檢測資訊流通效率。 八、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104 年度新型農機研究與性能測定完成研訂 3 項及修訂 4 項暫行基準與 19 件新型農機性能測定並出版報告及 1 件英文測定報告出版。進行液態接菌雛形系統之 測試與改良、桿式施藥機精準控制系統研發及提昇甘藷產業田間機械效能之研究與開發 等研究計畫。 農業氣象:加強氣象資訊服務及『農業氣象諮詢系統』推廣,尤其針對氣象災害發 生機率分析,防災技術資訊收集,以提供農民使用。 設施農業升級與產業加值:應用 CFD 技術分析建立最佳化流場農業設施,進行開 頂溫室自動控制系統及微霧降溫技術研發,以設計良好通風溫室及舒緩夏日溫室積熱問 題,生產高品質蔬果。 農業數位化:本計畫目標為透過植物工廠化生產技術的建立,集結農業試驗單位及 改良場各專家的植物工廠栽培管理專業知識,建立設施農業及植物工廠「專家養液管理 決策支援系統」及「養液栽培知識庫」,提供予設施農業及植物工廠作為生產栽培管理 的參考,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另一方面,本年度使用 IPCC 最新統計降尺度資料,依 據四種未來氣候情境評估台灣糧食作物生產潛力,以作為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規劃之用。 九、農業經濟 人才培育課程規劃:為建置農業訓練標準化課程,針對菇類及蝴蝶蘭進階班進行建 置。菇類盤點出 10 項核心能力,完成規劃 10 天 76 小時之課程規劃;花卉盤點出 8 項 核心能力,完成 5 天 38 小時之課程規劃。在建置產業人才需求職類及職能基準方面, 針對菇類設施生產經理人員完成學習地圖與 20 小時之單元課程規劃。 市場及產業研究:台灣雜糧產業的非市場價值評估中,以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產 品新鮮度高等在受訪者的認知及重要性認同較高,並透過條件評估法估得其多功能價值.

(10)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VII. 約為 41 億元台幣。另為了解台灣農產品碳標籤之可行性,針對生產者及消費者分別進 行研究。生產業者申請碳標籤目的多為企業形象及行銷目的,但效果不彰。而消費者多 數認同環保減碳概念,但實際採取行為程度低。顯示目前可行性有限,但此議題重要, 應極力宣導,發展減碳市場。而在臺灣甘藷產品市場研究中,購買箱裝盒裝(生鮮甘藷) 消費者高度重視食品安全。近半數受訪者認為「天然原料」為休閒零食最具吸引力之訴 求,且「能幫助在地農民」亦為認同度最高之購買動機,以上皆可為行銷主張之價值。 此外,針對農業設施使用者進行需求調查,設施使用者購買設施主要障礙為缺乏資本、 土地取得不易及人力缺乏,並且認為設備重要性較高者為降溫設備及灌溉設備。而維護 成本較高者為塑膠膜,維護頻率較高者為灌溉設備。 十、農業技術服務 農業推廣與公關:104 年外賓蒞所參訪計 70 件,舉辦所內學術專題演講共 108 場, 召開國內外學術研討 (習) 會計 20 場。推廣本所研發品種與技術,辦理 76 場農業技術 講習、示範觀摩及座談展示會。為提升農民技術,辦理各類農藝、園藝、菇類入門班、 初階及進階訓練班共計 27 班次,計有 798 人次完成訓練。為充實研究人員專業知識, 蒐藏世界各國農業研究書刊,總計現有館藏圖書 37,667 冊,期刊 915 種,購置 Annual Reviews、CNKI、Crop Protection Compendium、SCIE、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 Zoological Record、天下雜誌群知識庫等 8 種資料庫,館際合作所內對外單位申請 34 篇,外單位對本所申請 7 篇,出版暨發行台灣農業研究第 64 卷、技術服務季刊第 26 卷 (101–104 期)、特刊 7 本。免費提供作物栽培管理與施肥技術及病蟲害診斷鑑定與防治 對策服務,計受理土壤樣本 2,314 件、植體樣本 60 件、灌溉水體 636 件、固體有機質肥 料樣本 80 件,有機液肥 73 件,栽培介質 30 件,出具診斷報告 1,741 份。病害樣本診斷 共 582 件,蟲害樣本診斷共 1,111 件。 科技管理資訊服務:創新育成中心計 3 家業者進駐、3 家業者離駐及 2 家展延進駐; 辦理 1 場次研發成果發表暨商談會、創新育成系列講座 2 場次及 1 場次培育廠商參訪活 動。辦理 249 項自辦科技計畫、接受委託補助計畫 7 項及產學合作計畫 3 項、學術合作 計畫 15 項。計有蓮霧、水稻、蝴蝶蘭等作物取得 3 項品種權,此外辦理 3 件農業研究 成果取得專利,29 件農業技術移轉,及取得 10 件 NCBI 基因註冊。農業資訊服務方面, 農業試驗所點閱率已達 5,523,518 人次、建置各類農作物資料庫及免費贈送 790 位農友 農業技術光碟。 上述各項試驗研究成果,為全體研究同仁盡心盡力發揮專業所長與行政同仁鼎力協 助配合之結果,謹對全所同仁一年來之辛勞努力表示謝忱,並希望繼續打拼以創造更輝 煌之成就。. 所長. 陳. 駿. 季. 謹識. 一○五年八月.

(11) VIII.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一○四年年報. 目. 次. 農藝作物 .................................................... 1. 農產化學與加工 .................................. 78. 稻作 ...................................................... 1. 原住民農業研究 .................................. 80. 雜糧與特作 .......................................... 3. 植物病理 ................................................ 81. 作物生理與逆境研究........................... 5. 病毒病害 .............................................. 81.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 8. 真菌病害 .............................................. 85. 園藝作物 ................................................ 9. 細菌病害 .............................................. 88. 果樹 ...................................................... 9. 線蟲病害 .............................................. 89. 蔬菜 ...................................................... 16. 生物防治 .............................................. 90. 食用菇類 .............................................. 22. 應用動物 ................................................ 91. 花卉及觀賞植物................................... 25. 昆蟲分類鑑定與監測 .......................... 91. 採後處理 .............................................. 33. 生物防治 .............................................. 92. 生物技術 ................................................ 38. 資材開發 .............................................. 93. 組織培養 .............................................. 38. 昆蟲生態與防治 .................................. 94. 分子遺傳 .............................................. 42. 農藥研究 .............................................. 98. 生物安全 .............................................. 48. 農業工程 ................................................ 101. 作物機能 .............................................. 50. 農業機械 .............................................. 101. 作物種原 ................................................ 51. 設施農業升級與產業加值 .................. 102. 種原蒐集及保育................................... 51. 農業數位化 .......................................... 104. 農業化學 ................................................ 59. 農業氣象 .............................................. 106. 土壤資源調查及環境監測 ................... 59. 農業經濟 ................................................ 107. 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 62. 農業技術服務 ........................................ 110. 土壤物理 .............................................. 68. 農業推廣與公關 .................................. 110. 土壤管理與作物營養肥培................... 68. 科技管理資訊服務 .............................. 150. 應用微生物 .......................................... 72. 農場經營與管理 .................................... 154. 農業環境保護 ...................................... 74. 行政部門 ................................................ 155.

(12)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1. 農藝作物 稻作. 農藝作物. 水 稻 耐 鹽 品 系 CNY1031130 耐 鹽 性 之 探 討 為開發水稻耐鹽品系以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本研 究以 200 mM NaCl 水耕溶液模擬鹽分逆境,由疊 氮化鈉誘變的台稉 2 號 (TK2) 突變庫中篩選得耐 鹽突變品系 CNY1031130,分別於三葉齡、五葉 齡、七葉齡及最高分蘗期等 4 個時期,前後以 200 mM NaCl 水耕溶液與電導度 10 dS m-1 鹽水給予鹽 分逆境處理。結果發現,CNY1031130 在幼苗期及 最高分蘗期,其耐鹽性表現均優於鹽分敏感品系 CWY981125 與對照親本 TK2,顯示 CNY1031130 具有較佳耐鹽性。另採集台南市將軍區的鹽化土壤 進行栽種試驗,發現以 CNY1031130 的幼苗存活 率、幼苗高度、根乾重與綠色葉片數量最高,顯示 CNY1031130 幼苗可正常生長於鹽化土壤中,具鹽 化田地實地栽培利用性。為探討其耐受性之原因, 進一步研究各品種 (系) 於鹽分逆境下的生理反 應,以探討其耐受性之原因,發現 CNY1031130 的 malondialdehyde (MDA) 含量最低,因此推測 CNY1031130 於鹽分逆境下,發生氧化逆境的程度 較低,而具較高的鹽分耐受性。 水稻耐旱育種選育之研究 以多親多交族群 共 380 個稉稻品系作為耐旱篩選試驗材料,先以木 村氏 B 水耕液育苗至三葉齡後,再以 PEG6000 溶 液模擬秧苗期乾旱逆境,初步獲得秧苗期耐旱品系 共 59 個,將此 59 個品系於第二期作進行田間成株 期乾旱逆境試驗,於最高分糵期至孕穗期間達到 -50kPa 進行耐旱品系選拔,並調查株高及分蘗數等 農藝性狀,收穫後調查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在中 度乾旱逆境選拔試驗中,共獲得 8 個品系在乾旱逆 境下每公頃產量約 5,111 公斤以上,稔實率在 80‒ 93%之間,所獲選品系具有耐旱、產量穩定等特 性,將可應用於節水栽培提升水份利用效率。此外 在以含砷地下水作為灌溉水源之地區,可透過節水 栽培減少灌溉水量進而間接減少砷供給量,節水栽 培可增加根系與土壤間之通氣性,有助促進土壤中 可溶的三價砷轉為不溶的五價砷,因此,未來將規 劃於含砷地下水地區進行現地栽培試驗,用以評估 8 個品系於節水栽培下產量表現以及稻穀砷累積 量,期能提供節水栽培適宜品系之應用外,亦能提. 供在地下水砷含量較高地區,作為符合安全稻米生 產之新品種之新選擇。 良質、耐逆境水稻之開發與研究 本研究 104 年完成 162 個 F1 雜交組合之建立,培育 F2 組合 36 個,F3 組合 26 個,F4 組合 52 個,初級產量比較試 驗培育品系 122 個,高級產量試驗則為 19 個品系。 從高級試驗選出 8 個具有抗稻熱病,品質優良及高 產之品系,即嘉農育 1032002、嘉農育 1032020、 嘉 農 育 1032045 、 嘉 農 育 1032056 、 嘉 農 育 1032060、嘉農育 1031005、嘉農育 1031033、嘉農 育 103112 等 8 個品系,未來具發展潛力。 在稻熱病及抗褐飛蝨檢定上已完成一期作 195 個統一病圃檢定工作,其中稉稻 164 個、秈稻 31 個。 稻熱病水田式病圃檢定結果,嘉義病圃抗葉稻熱病 (MR 以上反應)有 152 個品種 (系),占參試品種(系) 之 77.95%。抗穗稻熱病(MR 以上反應)有 99 個,占 參試品種 (系) 之 50.77%。對葉及穗稻熱病均表現抗 性者有 85 個,占參試品種 (系) 之 43.59%。旱田式 病圃檢定結果,第一期作抗葉稻熱病者有 125 個,占 參試品種 (系) 之 64.10%。第二期作抗葉稻熱病者有 97 個,占參試品種 (系) 之 48.7%。 參 加 抗 稻 飛 蝨 特 性 檢 定 總 計 195 個 品 種 (系),檢定水稻高級品系 (統一病圃) 秧苗期對褐 飛蝨第一型生物小種具抗性者有台農育 1021061 等 33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16.92%;抗 白背飛蝨者有中稉育 12490 等 33 品種 (系) 占參 試品種 (系) 之 16.92%;抗斑飛蝨者有高雄育 4953 號等 50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25.64%。 同時對三種飛蝨均具抗性者,有嘉農育 1031018 等 2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1.03%。褐飛蝨第 一型生物小種成株檢定中,具抗性者有南稉育 1021008 號等 57 品種 (系),占參試品種 (系) 之 29.23%;其餘 138 個品種 (系) 則為感性品種。 完成 TN11 及 TNG82 等誘變系之稻熱病抗性 選拔。其中 TN11 誘變系抗稻熱病一期作呈現 R 級 反應有 8 個誘變系,二期作則有 3 個誘變系,而品 系 WM691 則二個期作均呈現 R 級抗性反應。至於 TNG82 誘變系抗稻熱病一期作呈現 R 級反應有 72 個 誘 變 系 , 二 期 作 則 有 44 個 誘 變 系 , 其 中 WM1330 、 WM1344 、 WM1345 、 WM1381 、 WM1382、WM1499、WM1500、WM1519 等品系 二期作均呈現 R 級抗性反應。.

(13) 2.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農藝作物. 高產飼料稻米品種選育及生產模式之建立 本計畫主要係以台中秈 17 號為飼料稻聚合育種之 核心親本,與抗稻熱病品種經由雜交方式引入廣幅 抗病基因,並連續回交多次以快速恢復輪迴親本的 遺傳背景,同時利用分子標誌輔助選拔具有輪迴親 本優良性狀且抗稻熱病之品系。 104 年第 1 期作抗稻熱病反應最高為品系嘉農 育 1042057 (帶 Pia 基因) 之 1 級 (抗級),次高為 品系嘉農育 1042056(帶 Pia 基因)之 2 級 (抗級), 其餘品系均為 4 級 (中抗級)。單位面積產量以嘉 農育 1042061 (帶 Pia 與 Piz 基因)之 10,360 公斤/ 公頃為最高,嘉農育 1042052 (帶 Pia 基因) 之 9,900 公斤/公頃次之。104 年第 2 期作抗稻熱病反應最高 為 4 級,計有嘉農育 1042052、嘉農育 1042058、 嘉 農 育 1042059 、 嘉 農 育 1042060 、 嘉 農 育 1042063、嘉農育 1042064 及嘉農育 1042065 等 7 個品系,其餘抗病反應為 6 級 (中感級) 者有 5 個 品系,9 級 (極感級) 有 2 個品系。由於該期作遭 遇 2 次颱風過境,同時導致白葉枯病及稻飛蝨嚴重 為害,造成單位面積產量偏低,其中以嘉農育 1042056 之 3,960 公斤/公頃為最高,嘉農育 1042058 之 3,740 公斤/公頃次之。 運用關聯性定位探索水稻核心種原中白葉枯 病 抗 性 之 研 究 由 細 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所引起的白葉枯病是稻作生產的限 制因子之一,且隨環境變遷大幅影響水稻病害發生 的機率及嚴重程度,病群勢必也隨著逐漸改變,有 鑑於此病害的經濟重要性,本研究係在全球核心種 原內利用全基因組關聯性定位 (GWAS) 策略,探 索更多抗性對偶基因並加強抗性種原之應用性,持 續累積多項抗性來源以緩解品系崩解的速率。自美 國農部引入 327 個涵蓋秈稻、溫帶型稉稻、熱帶型 稉稻、奧斯稻(AUS)以及香稻等種原,在農試所試 驗田進行培育與接種作業,田間篩檢時藉由剪葉 法,在最大分蘗期分別接種三種本土流行菌株 (XF89b,XF115 和 XN12) 作為抗病力評估,田間 檢定結果以病斑長度紀錄。在對照 IRBB 判別族群 中,發現近年 (2012) 的流行菌株比 1987 (XF89b) 所蒐集到的更具致病力,在 GWAS 分析結果則顯 示有效抗性基因數目相對減少。以流行菌株 XF115 而言,發現 8 個基因座超過顯著門檻 (p < 10-3), 其中 Xa1、xa5、Xa7 與 Xa21 基因座與病斑長度均 具 有 顯 著 相 關 性 , 又 以 Xa1 相 關 性 最 高 (p < 10-9),另外也發現過去藉由超量表現試驗所尋找到 的 OsRac1 與 OsPIANK1 亦存有顯著相關性,顯示. 該基因在種原中存有自然變異,且 OsRac1 具稻熱 病抗性功能。而菌株 XN12 接種結果則定位到 4 個 抗性基因座,包含 Xa3、xa5、OsGLP8 與 spl11, 以 Xa5 相關性最高 (p<10-7),其中 OsGLP8 與 spl11 過去抑制表現試驗發現對多種病害均具抗性。本試 驗結果發現過去部分藉由過量表現或抑制表現試 驗的抗性基因存有自然抗性變異,且這些微效抗性 基因屬於非專一性抗性,有助作為日後白葉枯病抗 病育種的發展基礎。 世界水稻核心種原苗期根系發育基因之關聯 性定位研究 台灣稻作栽培高度機械化,並以育苗 移植為主要模式,苗期根系發育能力關係著稻農補 植成本與植株初期生長勢。為提升根系發育能力之 選育基礎,本試驗針對苗期根群發育,評估自美國 農部引入 314 個涵蓋秈稻、溫帶型稉稻、熱帶型稉 稻、奧斯稻 (AUS) 以及香稻等種原,藉此了解各 亞種間根長與根數在播種後 10 天以及 21 天後,探 討 36,901 個 SNP 標幟與相關調控基因之相關性。 初期 10 天株齡發現各次族群中以秈稻根數可達 13.5 根為尤,而根長則以熱帶型稉稻 12.62 cm 甚 於其他族群。在苗期根長上,10 天株齡發現 25 個 位點達到顯著相關性 (p < 10-3),其中 OsIAA1、 d10、OsAMT3 等 7 個位點集中於第 1 號染色體上; 而 21 天株齡則發現 28 個顯著位點,並可見座落於 第 8 條染色體末端 OsAHP1 最高 (p < 10-5.23),兩 生育期間則有 17 個共同相關性位點。苗期根數在 10 天株齡時可以發現 24 個顯著位點,以第 1 條染 色體末端 OsPIN3t、OsGH3-2、QHB 與第 5 條染色 體上 OsIPT3 等坐落區域均發現叢聚現象;21 天株 齡偵測到 35 個顯著位點,並以第 3 條染色體上的 OsIPT1 (p < 10-6.18) 最 高 , 第 5 條 染 色 體 上 OsRePRP1.1 (p < 10-5.12)等次之,並有 15 個位點持 續在兩生育期間持續與根數發育相關。上述試驗結 果將有助於了解核心種原中存有調控苗期根長與 根數自然遺傳變異,並藉此解析各苗期根系性狀主 要調控基因座以及各亞種來源,便於日後進行根系 選育之參考依據。 水稻抗稻熱病 Pi-ta 基因中間親本之育成 稻 熱病是台灣水稻栽培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然而往 年國內新育成具抗病性品種往往在釋出後不久或 栽培面積達一定程度時即產生品種抗病性崩潰情 形,但卻不清楚原因。稻熱病生理小種之變異非常 迅速,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 56 個以上的抗性 基因被定位或解序,因此利用分子生物技術來輔助 雜交育種及結合傳統病圃檢定,以期選育出具有能.

(14) 2015. 3. 個占 9%,5 級中感 40 個占 13.3%,7 級感 43 個占 14.3%,9 級極感 178 個占 59.3%,顯見抗性品系占 整體較少部分,雖然大部分屬於極感等級,仍可篩 選所得抗性品系可作為抗寒性育種利用之材料。. 雜糧與特作 玉米品種選育 (一)甜玉米:1.自交系培育: 白色甜玉米 103-1 至 103-8 等 8 個甜玉米材料,完 成 S3 世代之自交分離培育,合計選留 256 個。 104A、104D 及 104L 等 3 個甜玉米材料,完成 S2 世 代之自交分離培育,合計選留 74 個。黃色胚乳甜 玉米 104-B 至 104-M 等 9 個甜玉米材料,完成 S3 世代之自交分離培育,合計選留 150 個。超甜玉米 溫帶型種源 13 個 (HN575、彩玉、HN275、HN380、 生生 519、HN379、好滋味 2 號、上品 3 號、台農 H-16、金麗 1 號、F4、上品 1 號、雪珍) 品種 S5 世代之兄妹交授粉繁殖合計繁殖 281 個 S5。2.雜交 種種子生產:完成甜玉米雜交種子生產共得 32 個 組合。3.超甜玉米新品系區域試驗:雲林崙背試區 (103 年 3 月 2 日播種),含苞葉果穗鮮重表現介於 13,479‒14,685 kg/ha 與去苞葉果穗鮮重之表現介於 9,540‒10,560 kg/ha,參試品系無明顯差異。2.台中 霧峰試區:含苞葉果穗鮮重表現介於 12,963‒14,164 kg/ha 與去苞葉果穗鮮重之表現介於 9,489‒10,185 kg/ha,參試品系無明顯差異。(二)白糯玉米:春 作白糯新品系區域試驗之結果如下:崙背試區, WX103-F(17,247 kg/ha)之含苞葉果穗鮮重呈現較 對照種(玉美珍,14,187 kg/ha)高產。去苞葉果穗鮮 重 WX103-F (13,203 kg/ha) 表 現 較 對 照 種 ( 玉 美 珍,10,943kg/ha)高產。其餘新品系其含苞葉果穗 鮮重與去苞葉果穗鮮重表現與對照種(玉美珍)相 近。霧峰試區:新品系之含苞葉果穗鮮重及去苞葉 果穗鮮重與對照種 (玉美珍) 無明顯差異。(三)硬 質(飼料)玉米:1. 自交系培育:明豐 3 號高產且 抗銹病之品種進行自交授粉,成熟後根據果型等性 狀選留 136 個 S4 世代自交系。2. 組合力檢定: 1M10 及 1M15 與 1F 分離至 S5 世代自交系之雜交 組合與對照種 (台農 1 號、台南 24 號、明豐 3 號 及明豐 103) 進行籽粒產量組合力檢定試驗,結果 顯示獲選留新雜交組合開花期介於 63‒69 天,吐絲 期介於 65‒73 天,株高介於 180‒215 cm,穗位高 介於 75‒105cm,乾果重介於 4.52‒5.14 kg/4m2,籽 粒 重 介 於 3.90‒4.18 kg/4m2 , 脫 粒 率 介 於 80.6‒ 87.0%,穗長 16‒21cm,穗徑介於 46‒57 mm。3. 硬. 農藝作物. 力抵抗稻熱病菌的品種,成為目前水稻抗稻熱病育 種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檢討發現台灣對於稻熱病 的基礎研究較為缺乏,缺少適合台灣本地的遺傳、 病理分析材料,有必要積極藉由分子生物技術輔助 建立一套屬於台灣栽培品種的近同源系,用來監測 台灣稻熱病菌流行菌株與栽培品種間的關係,以改 善台灣的稻熱病防治方式;並進一歩探討台灣稻熱 病菌株與抗病基因間的關係,以有效改良台灣栽培 品種的抗病能力。本研究藉由 IRRI 引進 LTH 單基 因系與 CO39 近同源系為材料,探討不同抗病基因 對於台灣稻熱病生理小種的抗性表現情形,並將相 關抗性基因導入台灣栽培稻中;104 年度以 CO39 稻熱病抗性基因近同源系 20 個與 LTH 稻熱病抗性 基因近同源系 30 個及其親本為材料,於農試所總 所 (霧峰) 自設旱田病圃進行稻熱病檢定,結果顯 示具有 Pib、Pi20、Piz、Piz-5、Pi11(t)、Pi-ta、Pi-ta2 基因之品系在本年度表現呈抗性等級;同時發現不 同 Pi-ta 基因供源所選育之近同源系 IRBLta-Ya (Co) 、 IRBLta-Me (Co) 與 單 基 因 系 IRBLta-K1 、 IRBLta-CP1、IRBLta-CT2 對稻熱病之抗性表現亦 有所不同,值得進一步探討。在導入抗稻熱病基因 至台灣栽培稻部份,本年度已完成水稻稻熱病 Pi-ta 基 因 親 本 IRBLta-Ya(CO) 、 IRBLta-Me (CO) 、 IRBLta-CT2、IRBLta-CP1、TKW1 與台稉 9 號及台 南 11 號等 10 個組合的 F1 雜交,並成功推進至 BC1F1 世代,同時亦完成水稻抗稻熱病 Pi-ta 功能 性分子標誌設計與測試,可應用於未來回交組合之 前景篩選,以育成不同抗性基因供源的近同源系。 創新水稻種質庫之建置與利用:台農 67 號誘 變品系秧苗耐寒性之篩選 為建立穩定水稻耐寒 性之篩選平台,利用植物生長箱作為耐寒性篩選之 場所,以秧苗期為主要檢定時期 (約本葉為 3 葉 時),由秧苗之成活率、葉色、生長勢判別耐寒性 等級,以具耐寒性 (台農 67 號) 及敏感品種 (台農秈 17 號) 為對照,置於生長箱以 5 ℃處理 7 天後, 再置於 20℃環境恢復生長 10 天,參酌國際稻米研 究所之水稻苗期耐寒性指標為檢定等級定標準,將 等級區分為:葉呈綠色,無捲縮及變黃色現象為 (R) 級;第一葉心葉 (葉尖) 部分呈黃色捲縮為中 抗 (MR) 級;第一葉全部呈黃色為中感 (MS) 級; 全株呈黃色,葉捲縮,植株枯萎,但莖尚呈綠色為 感 (S) 級;全株枯萎為極感 (HS) 級,經由低溫 處理後檢定以建立秧苗期耐寒性篩選方式。104 年 度共計篩選 2 批次,每次篩選 150 個品系將 2 批次 合併計算,屬於 1 抗級有 12 個占 4%,3 級中抗 27. TARI Annual Report.

(15) 4.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農藝作物. 質玉米新品系比較試驗:(1) 經過二次組合力評估 後選留之優良測交種 141 個與對照種 (台農 1 號、 台南 24 號、明豐 3 號及明豐 103) 進行籽粒產量新 品系比較試驗,結果顯示 22 個獲選留雜交組合, 其籽粒重介於 4.42‒4.75 kg/4m2。(2)飼料玉米二個 早熟新品系與對照種台農 1 號、台南 24 號、明豐 3 號及明豐 103 進行籽粒產量新品系比較試驗,結 果顯示 2 個早熟新雜交組合 (1M10 × Hi31、1M10 × Hi31) 其籽粒重介於 10,420‒10,625 kg/ha,二個 早熟新品系明顯較對照種台農 1 號高產,但與台南 24 號、明豐 3 號及明豐 103 等其籽粒產量品種間 則無明顯差異。(四)青割玉米新品系比較試驗:青 割玉米新品系比較試驗,24 個新品系與 4 個對照 種進行參試,選留青割植株鮮重表現較高的新品系 有 7 個,分別 688-84 × 1M10、688-107 × 1M10、 688-119 × 1M10 、 688-120 × 1M10 、 688-160 × 1M10、688-174 × 1M10、泰 11-8 × 1M10,其鮮重 介 於 58.2–62.7 ton/ha , 明 顯 較 對 照 種 (MF3 、 MF103、TN24、TNG1)的 33.5‒46.7 ton/ha 高產。 甘藷品種改良 (一)雜交育種及實生系選 拔:本年度多向雜交種子共採收種子約 20 萬粒, 人工雜交計有台農 66 號×台農 73 號號等 3 組合, 採收種子 3,710 粒。實生系選拔得秋裡作食用甘藷 240 品系,春夏作食用甘藷 60 品系。食用甘藷其 單株塊根鮮重在 0.50‒2,90 公斤之間,乾物率 25% 以上,且其中乾物率 35%以上 53 品系,其餘均在 25‒35%之間,符合食用品系選拔標準,且選出品 系中其塊根產量等一般性狀均較對照種為佳。(二) 塊根產量比較試驗:1.春夏作品系試驗:(1)第一年 組 : 供 試 145 個 品 系 中 , 以 CYY103-S101 、 CYY103-S102 及 CYY102-S108 較佳,其塊根產量 分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號增產 154.5.0%、63.6.0%及 70.9% 。 (2) 第 二 年 組 : 參 試 13 品 系 中 以 CYY102-S04、CYY102-S06 及 CYY102-S08 較佳, 其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增產 9.5%、6.7% 及 15.4%。2.秋作品系:(1)第一年一組:供試 88 品系中塊根產量在水源地農場試驗結果,其中以 CYY103-19、 CYY103-51、 CYY103-53 等表現較 佳 , 其 塊 根 產 量 較 對 照 種 增 產 52.4%、 68.3%及 46.3%。(2)第一年二組:供試 224 品系中塊根產量 在水源地 農場 試驗結果,其中以 CYY103-148、 CYY103-238 及 CYY103-259 表現最佳,其塊根產 量較對照種增產 59.8%、30.7%及 45.2%。(3)第二 年 一 組 : 供 試 19 品 系 中 , 以 CYY102-48 、 CYY102-62、CYY102-147 塊根產量最高,較對照. 種台農 57 號增產 145.3%、73.2%及 78.7%。(4)第 二年二組:供試 17 品系中,以 CYY102-208、 CYY102-229、CYY102-237 及 CYY102-244 塊根產 量最高,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增產 5.0%、3.3%、3.7% 及 26.7%。 甘藷抗性澱粉之研究 抗性澱粉是評估膳食 纖維含量的指標成分之一,本試驗之目的擬藉由探 討不同甘藷品種 (系) 之抗性澱粉與直鏈澱粉於 不同植期間含量之變化,以提供選育參考。根據本 實驗之分析比較,甘藷塊根抗性澱粉與直鏈澱粉含 量在品種 (系) 與期作間具有極顯著交感效應,即 不同品種 (系) 甘藷在期作間的表現有差異。由期 作間比較,春作之甘藷塊根抗性澱粉與直鏈澱粉含 量明顯較秋作高;而抗性澱粉含量與直鏈澱粉含量 在春作植期具有極顯著正相關。 落花生品種選育 本年度依據高油酸及早熟 等育種目標完成 10 個雜交組合,並完成 F1-F5 世代 培育共 36 個族群之世代推進與 F5 及 F6 世代 495 個優良單株之選拔。株行 (389 品系)、中級 (18 品系) 與高級 (18 品系) 產量試驗根據產量、大莢 及抗病性 (銹病、葉斑病及莢果黑斑病) 等性狀進 行選拔,株行試驗選留 75 個品系;中級品系比較 試驗發現 1 個優良品系 2009F-PC-5 春秋兩作產量 皆大於對照品種台農 7 號,2006F-FE-27 春秋兩作 除產量表現都在平均以上外,皆表現良好莢果黑斑 病抗性,適合加工成帶莢產品;高級品系比較試驗 發現品系 2009S-PA-2 百莢重顯著大於對照品種台 南 14 號及台農 7 號,2004S-BC-6 於春秋作與對照 品種台南 14 號無顯著差異且具有市面少見的紅色 種皮性狀。 仙草種原收集及提升仙草產業之栽培改良與 利用 仙草經混合雜交初步選出 20 單株,並進行 耐寒性篩選,預計明年度依照農民慣行農法進行品 系觀察試驗。今年完成仙草 (2 品系和 3 品種) 不 同肥培處理後 180 天後產量比較試驗,因氣侯環境 因素,今年供試田區土質較為黏重,幾年實驗結果 顯示化學肥具有較高的產量,而品種以水上種有較 佳的產量表現,台農 1 號和新品系 2 號次之;根據 不同品系與肥培試驗結果顯示不同品系對於不同 肥培環境的凝膠能力表現有所差異,高肥力處理所 呈現膠強度以花蓮種和新品系 2 號的強度較強。高 肥旺處理以新品系 2 號膠強度最高,農試 1 號次 之。台肥 5 號處理以桃園 1 號、台農 1 號和新品系 2 號膠強度較高,顯示新品系 2 號在產量評估以及 品質方面可望作為新品種推廣。農民慣行利用田間.

(16) 2015. 5. 度不敏感開始開花結莢,到 104 年 10 月,約有 52% 的植株對光周期及溫度敏感開始開花結莢,由此看 來,膜 莢 黃耆族群中可篩選出對光周期及溫度敏 感的植株,藉以利用這些植株選育,期能由此培育 出適合在平地採種的品種。3.活性成分高的品系, 有 1033047‒1033374 其中 4 個,1033266 與 1033374 產量較高,為 2,650 與 2,684 kg/ha;其中,黃耆皂 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 性 成 分 高 的 品 系 , 有 1033266、與 1033374,含量分別為 0.66 與 0.65 mg/g;其中,黃耆皂苷 2 (Astragaloside2) 活性成 分高的品系,有 1032266 與 1033374,含量均為 0.18 mg/g。本節結論:1033266 與 1033374 兼具產量高、 單株根重大 (0.299 與 0.292 kg/plant) 與黃耆皂 苷 1 和 2 均含量高的特性 (表 1-3)。(二)以不同的 處理進行採種技術改進:為了解膜 莢 黃耆在生長 箱的開花調節反應,育苗後,103 年 10‒12 月開始, 在 自 然 條 件 下 180 日 生 長 後 , 平 均 苗 高 為 42‒ 45cm,104 年 6 月移入生長箱中,進行低溫及日照 處理。膜 莢 黃耆的生長苗期,於播種後 180 日由 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較佳,低齡苗期經過低溫處 理容易因植株損傷而死亡,不需要如甘草需要生長 270 日。生長箱的溫度分為 12℃及 18℃等 2 種處 理,溼度均控制在日間 80%,夜間 90%單一種相對 溼度,光照分為 10、12 小時及 14 小時 3 種處理, 植株低溫處理的時間分為 18 日、27 日及 45 日, 每處理 3 個重複,每一重複有 5 盆共 270 盆,調查 開花及結莢情形如表 1-4。膜 莢 黃耆以低溫 12℃ 與 18℃,長日照 14 小時處理 27 日與 45 日均可促 進其開花,18℃及處理 45 日的效果較佳。因此, 宜俟營養生長 180 日後始移入生長箱中,由表 4 可 看出,光照 14 小時的結果:低溫 12℃處理下,以 長日照 14 小時處理 27 日,得到的開花數及結莢數 分別為 18 個/株 與 13 個/株 ,處理 45 日,可得到 開花數及結莢數分別為 36 個/株 及 30 個/株。18 ℃處理下,光照 14 小時的結果:處理 27 日,得到 的開花數及結莢數分別為 30 個/株 與 24 個/株,處 理 45 日,可得到開花數及結莢數分別為 48 個/株 及 42 個/株。此表示 12℃與 18℃光照 14 小時處理 27 或 45 日對膜 莢 黃耆促進開花結莢的結果較 好,以 18℃光照 14 小時處理 45 日的效果較好。. 作物生理與逆境研究 穀粒充實期間氣象因子對台稉 9 號產量與米 質性狀之影響 本研究於 20082012 年進行五年. 農藝作物. 進行仙草種苗扦插培育,後期分株栽培不帶土居 多,而目前試驗觀察結果初步顯示,在黏重土質區 帶土種植的產量較無土來的高,而實際觀察兩者之 間在生長初期即有明顯差異,顯示根系損傷對於仙 草早期發育可能有所影響。因此規劃進行不同介質 的扦插條件建立,日前已河砂混合田土與椰纖進行 比較,台農 1 號對於椰纖的耐性較差,生育後期生 長勢衰弱,而以混合土能夠有較佳的種苗存活率與 生長勢,其他品種相較兩種介質則呈現同樣的扦插 存活率,而以新品系 1 號差異最小。 膜莢黃耆的優良選系與種子生產技術 (一) 膜莢黃耆的選系:雜交育種集團選育品系,雜交親 本 為 中 國 山 西 PI661084 ( 母 本 ) 與 中 國 陝 西 PI372043 (父本),97 年秋季進行人工雜交,雜交組 合代號 97-14-372 膜莢黃耆,母本特性是產量高, 父本特性是 2 種黃耆皂苷含量高。雜交成功率: 19%,雜交後代 F2‒F5 (99‒103 年) 分離族群係以混 合法進行集團選育,由 F5 世代集團選出 450 單株, 區分為 3 群,每群 150 單株,F6 進行初級品系株行 試驗,以母本中國山西 PI661084 作為對照品種, 每群列出 4 個代表品系如下:1.產量高的品系,有 1031147–1031267 其中 4 個,1031253 與 1031267 產量較高,分別為 2,944 與 2,983 kg/ha;其中,黃 耆皂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性成分高的品系,有 1031253 與 1031267, 含 量 分 別 為 0.57 及 0.58 mg/g,這兩個品系是產量高且黃耆皂苷 1 活性成分 也高的;另外,黃耆皂苷 2 (Astragaloside 2) 活性 成分高的品系,有 1031047、1031253 與 1031267, 含量分別為 0.14、0.12 及 0.12 mg/g。本節結論: 1031253 與 1031267 兼 具 產 量 高 、 單 株 根 重 大 (0.309、0.310 kg/plant) 與黃耆皂苷 1 和 2 均含量 高的特性 (表 1-1)。2.為採種田需要,選育對光周 期不敏感的品系,有 1032273–1032341 其中 4 個, 1032273 與 1032298 產量較高,分別為 2,789 與 2,741 kg/ha;其中,黃耆皂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 性成分高的品系,有 1032273 與 1032298,含量分 別 為 0.44 及 0.44 mg/g ; 其 中 , 黃 耆 皂 苷 2 (Astragaloside 2) 活性成分高的品系,有 1032298、 1032301 與 1032341,含量均為 0.09 mg/g。本節結 論:1032273 與 1032298 兼具產量高與黃耆皂苷 1 含量高的特性,1032298 且兼具黃耆皂甘 2 含量高 特性 (表 1-2)。為了解膜 莢 黃耆植株種植在平地的 開花反應,將株高 12 cm 的黃耆苗移植到平地本田 中,種植 0.1 公頃,6‒8 月開花結莢,經選種後越 年到 103 年 10 月,約有 46%的植株對光周期及溫. TARI Annual Report.

(17) 6.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期間上、下半年稻作之節氣栽植,五年總計 49 個 栽植期,每個栽植期以「台稉 9 號」為試材。利用 複回歸分析之逐步選擇法,顯示穀粒充實期間累加 溫度變數乃為影響米質性狀表現之重要氣象因 子,惟其影響權重會因為上、下半年栽植期的氣象 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又由複回歸分析顯示,產量 與 3 項平均溫度變數皆呈現凸二次曲線關係,上半. 農藝作物. 表 1-1. 年栽植期於穀粒充實期階段之平均日最低溫近於 22.5℃、平均日均溫近於 26℃、平均日最高溫近於 31℃時,而下半年則分別為平均日最低溫近於 20 ℃、平均日均溫近於 24℃、平均日最高溫近於 29 ℃時,可獲得最大穀粒產量。又由米質性狀與 3 項 平均溫度變數之複回歸分析,發現白米的粗蛋白質 和白度與平均溫度之間具有凸二次曲線關係,而直. 膜莢黃耆產量高群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z. 品系 Lines. 0.240b. 黃耆皂苷 1 含量 (mg/g) 0.41b. 黃耆皂苷 2 含量 (mg/g) 0.14a. 0.250b. 0.40b. 0.07b. 25.0b. 0.309a. 0.57a. 48a. 24.2b. 0.310a. 33b. 33.1a. 0.240b. 主根直徑 (cm). 株高 (m). 根長 (c m). 分枝重 (g/plant). 根重 (kg/plant). 1031047. 0.66b. 58a. 36b. 32.8a. 1031196. 0.48c. 57a. 34b. 33.3a. 1031253. 0.81a. 56a. 46a. 1031267. 0.79a. 52b. PI661084. 0.59b. 51b. z. 0.380a. 2747b. 0.384a. 2602b. 0.12a. 0.220b. 2944a. 0.58a. 0.12a. 0.223b. 2983a. 0.33c. 0.08b. 0.390a. 2600b. 莖葉重 (kg/plant). 根產量 (kg/ha). 採種田用之膜莢黃耆群對光周期不敏感群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z. 品系 Lines. 0.343a. 黃耆皂苷 1 含量 (mg/g) 0.44a. 黃耆皂苷 2 含量 (mg/g) 0.05b. 0.206c. 2789a. 0.326a. 0.44a. 0.09a. 0.267b. 2741a. 29.8a. 0.288b. 0.36b. 0.09a. 0.300a. 2164b. 30.6a. 0.273b. 0.38b. 0.09a. 0.312a. 2200b. 29.7a. 0.280b. 0.30c. 0.04b. 0.318a. 2704a. 莖葉重 (kg/plant). 根產量 (kg/ha). 主根直徑 (cm). 株高 (m). 根長 (cm). 分枝重 (g/plant). 根重 (kg/plant). 1032273. 0.70a. 44b. 42a. 21.8b. 1032298. 0.71a. 44b. 43a. 20.3b. 1032301. 0.60b. 51a. 34b. 1032341. 0.59b. 52a. 32b. PI661084. 0.48c. 43b. 32b. 同一行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在 LSD (0.05%) 顯著性測驗為不顯著。. 表 1-3. 膜莢黃耆活性成分高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z. 品系 Lines. 0.271b. 黃耆皂苷 1 含量 (mg/g) 0.55b. 黃耆皂苷 2 含量 (mg/g) 0.13b. 0.372a. 2501b. 0.265b. 0.56b. 0.12b. 0.370a. 2421b. 24.3b. 0.299a. 0.66a. 0.18a. 0.268c. 2650a. 46a. 24.9b. 0.292a. 0.65a. 0.18a. 0.300b. 2684a. 37b. 29.9a. 0.276b. 0.54b. 0.07c. 0.302b. 2598a. 主根直徑 (cm). 株高 (m). 根長 (cm). 分枝重 (g/plant). 根重 (kg/plant). 1033047. 0.58c. 57b. 36b. 29.8a. 1033129. 0.64b. 58b. 38b. 29.0a. 1033266. 0.70a. 69a. 44a. 1033374. 0.72a. 70a. PI661084. 0.64b. 68a. z. 根產量 (kg/ha). 同一行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在 LSD (0.05%) 顯著性測驗為不顯著。. 表 1-2. z. 莖葉重 (kg/plant). 同一行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在 LSD (0.05%) 顯著性測驗為不顯著。. 表 1-4. 膜莢黃耆植株播種後 180 日移至生長箱不同低溫處理及光照時數處理的開花及結莢情形 z 開花數/株. 溫度/ 處理/ 性狀. 光照 10 小時. 光照 12 小時. 結莢數/株 光照 14 小時. 光照 10 小時. 光照 12 小時. 光照 14 小時. 18 日 27 日 45 日 18 日 27 日 45 日 18 日 27 日 45 日 18 日 27 日 45 日 18 日 27 日 45 日 18 日 27 日 45 日. 12℃. 0. 0. 0. 2a. 3a. 6a. 19a. 18b. 36b. 0. 0. 0. 0. 1a. 1a. 14b. 13b. 30b. 18℃. 0. 0. 0. 0b. 3a. 4b. 20a. 30a. 48a. 0. 0. 0. 0. 0b. 1a. 16a. 24a. 42a. z. 同一行字母相同者表示在 LSD (0.05%) 顯著性測驗為不顯著。.

(18) 2015. 7. 因特性表現在生長及產量貢獻之權重,並評估未來 應用於稉稻生產力提升之可行性。在株高表現部 分,發現帶有半矮性基因之「台農 71 號 sd1」在一、 二期作及不同氮素施用量上,其株高表現均顯著地 低於輪迴親「台農 71 號」。在生質量結果顯示帶 有高光合作用基因之「台農 71 號 qCAR11」除了 2013 年二期作之 132 kg N ha-1 及 2014 年一期作之 180 kg N ha-1 處理表現低於「台農 71 號」之外, 其餘乾物質表現均高於「台農 71 號」。在產量性 狀方面,帶有多粒數基因之「台農 71 號 Gn1」每 穗穎花數均高於「台農 71 號」;在稔實率部分, 以「台農 71 號 qCAR11」之表現最佳,而以「台農 71 號 Gn1」表現最差。在 2013‒2014 年一期作之 千粒重部分,以「台農 71 號 qCAR11」及「台農 。2013‒2014 71 號 qCAR4」表現均優於「台農 71 號」 年一期作之「台農 71 號」近同源系穀粒產量比較 結果,以「台農 71 號 qCAR11」產量表現最佳,而 「台農 71 號 Gn1」及「台農 71 號 sd1」產量表現 普遍較低。「台農 71 號」近同源系於 2013‒2014 年一期作抽穗前 7‒10 日及抽穗時期之淨光合作用 速率,以「台農 71 號 qCAR11」較高,符合其高穀 粒產量結果。綜合本研究試驗,顯示「台農 71 號 Gn1」雖可增加每穗穎花數,然而其光合作用速率 表現不佳,導致光合產物供應不足而無法提升穀粒 產量,未來若可進一步聚合高光合作用效率基因座 (qCAR11 及 qCAR4) 之供源特性,或可期待選育出 供源與積儲平衡之高產潛能新品系。 不同人工光源補光方式對降低胡瓜種苗下胚 軸徒長之影響 以市面上的商業胡瓜品種作為參 試材料,於播種後進行 6 種人工光源補光處理。 初步整理試驗結果發現,大胡瓜品種比小胡瓜品 種有較敏感的光照反應,經由光照處理後大胡瓜 之下胚軸伸長降低的幅度比小胡瓜多。續由 6 種 人工光源中篩選出 3 種,進一步測試對大胡瓜「農 吉」種苗生長,發現以光源 C 的胡瓜種苗有較短 的下胚軸及較粗的下胚軸周徑,其下胚軸長度依 光波段不同有 5%至 15%之下降比率。利用掃描式 電子顯微鏡觀察補光後之標本,發現胚軸橫切面 細胞較未補光處理者為寬大飽滿,可能是未補光 處理之胚軸周徑小於補光者的原因之一。除了照 光之外,高溫亦是促進胚軸徒長的環境因子,於 高溫環境播種之種苗下胚軸會快速伸長,額外所 施予的補光處理與對照組 (未補光) 比較發現, 即使於較高溫環境下栽種仍可有限度的降低下 胚軸伸長。. 農藝作物. 鏈性澱粉和透明度則與平均溫度之間呈凹二次曲 線關係,其中以上半年的變化幅度較為顯著。綜合 試驗結果,可知溫度變數為影響台稉 9 號產量及米 質性狀之重要氣象因子,從該品種主要栽植地區 (如苗栗、台中、彰化及雲林) 之氣溫歷史資料及 上述試驗結果分析,發現上半年的一期稻作穀粒充 實期間最適月份落在 5 月份,而二期稻作則落在 10 月份。進一步推算這些地區栽植適期,則上半 年的一期作栽植適期為立春前 15 天,下半年的二 期作則為大暑後 15 天。 不同農耕生態系及期作間氣溫變化對農田雜 草相之影響 本研究於嘉義分所溪口農場進行,將 試 驗 農 場 分 為 雙 期 作 水 田 農 耕 制 度 (lowland-lowland cropping system; LL) 與水旱輪作 農耕制度(lowland-upland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LU) , 二 農 耕 制 度 又 分 別 包 括 慣 行 農 耕 生 態 系 (conventional agro-ecosystem; CA) 及永續性農耕 生態系 (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 SA) 兩種生態 系統,合計四種農耕生態系組合,據以探討雜草相 於不同農耕制度及期作間之溫度變動造成的消長 情形。經整理 2010 年至 2014 年計 5 年期間共 10 期作之資料,發現二期作環境的 LU 生態系雜草相 呈現株形大而密度少之趨勢,顯示長時間的水旱田 輪作似可降低雜草密度。續比較氣溫升高對雜草密 度與生質量之效應,發現無論是一、二期作皆隨著 氣溫上升而增加 LL 與 LU 生態系雜草生質量,然 而雜草密度未有明顯改變。分析各年度農業生態系 中的雜草豐富度後發現,五年中的雜草相消長呈現 W 型的波動,各生態系的豐富度則以 LU 生態系較 大於 LL 生態系,CA 處理高於 SA 處理。顯見水田 與旱田交替輪流種植的 LU 生態系,可能有利於多 樣雜草的發生,因此擁有較高的雜草豐富度。SA 處理田區的雜草豐富度相對較低於 CA 處理區,推 測為肥料投入較少,資源易被少數優勢競爭草種掠 取,致使雜草多樣性降低而減少雜草豐富度。雜草 豐富度與氣溫之間存在二次曲線函數關係,雖未 達顯著水準,卻呈現隨著平均氣溫升高而增加再 下降的趨勢,以 23‒24℃溫度區間具有較多的雜 草種類。 稉稻「台農 71 號」高產潛能近同源系產量特 性及生產力提升評估 本研究於 2013–2014 年進 行二年期間一、二期稻作之田間試驗,以導入多粒 數 (Gn1) 、 半 矮 性 株 高 (sd1) 或 高 光 合 作 用 (qCAR4 and qCAR11) 等具有高產潛能特性之「台 農 71 號 (TNG71)」近同源系為試材,期以釐清基. TARI Annual Report.

(19) 8.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 農藝作物. 葉片性狀與開花性狀之相關性 為建立蝴蝶 蘭 Phalaenopsis Sogo Yukidian ‘V3’在不同蘭園栽 培模式下之通用外觀品質鑑定標準,本研究自三個 蘭園取得未曾抽梗大苗計 222 株,在催花前 2 天完 成其葉數、雙葉幅、葉片寬度、長度、厚度等性狀 之調查,然後使其抽梗開花,調查其花梗數、花梗 長度、花梗直徑、花朵數、花徑、花瓣厚度等性狀, 藉由這些資料進行葉片性狀與花朵品質性狀關係 之探討。由典型相關性分析之典型重疊分析的結果 顯示,由上向下之第 1 至第 3 片成熟葉之寬度對總 開花朵數、花梗數、花徑及花梗徑所組成之開花品 質性狀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顯示前 3 片成熟葉片之 寬度較大者,可預期其未來花朵數較多、花直徑較 大、花梗數較多及花梗直徑較粗,即具有較佳的開 花品質表現。利用這簡易之外觀性狀指標,將有助 於篩選開花品質較佳之植株。 中部地區秋作毛豆種植適期初探 本研究挑 選 3 個優良毛豆品種,作為本次試驗的參試品種、 分別為高雄 93 個優良毛豆品種,作為本次試驗的 參試品種、分別為高雄 9 號、高雄 11 號及日本品 種 -香 姬 。 為 了 解 秋 作 毛 豆 與 中 部 地 區 種 植 期 適 性,101 年共採 4 個種植日期,分別為 9 月 6 日、 9 月 17 日、9 月 26 日及 10 月 5 日,102 年共採 4 個種植日期以利探討中部地區秋作毛豆最適種植 期。田間試驗設計採隨機完全區集設計 (RCBD), 每種植期包括 3 個品種與 4 個區集,以平均每株合 格莢 (每莢具有 2 粒以上飽滿種仁) 重量做為評估 產量的觀測值,探討不同種植時期下品種間產量差 異,依據 101-102 年秋作之試驗資料分析結果,3 品種的產量表現具有一致性的結果,高雄 9 號產量 最高,高雄 11 號次之,香姬產量最低。但在種植 日期的產量表現上 101 年與 102 年略有不同,在 101 年 3 品種在 9 月中旬均有最高產的表現,10 月 上旬則產量不如 9 月份種植期;而 102 年分析結 果,9 月上旬具有最高產的表現,原本 101 年時 10 月上旬產量表現最差,但在 102 年時 10 月上旬和 9 月中旬有相同的產量表現,反倒 9 月下旬是產量 最差的種植時期。推測 101 和 102 年度分析相異的 結果是因為氣象因子差異所造成,主要原因在於 9 月 27 日種植期之開花盛期適逢低溫,而影響授粉 及合格莢之形成,使得產量不如預期,由此可見, 作物生育期、產量與氣象因子有密切相關。未來本. 所將持續進行中部地區毛豆的生長發育調查試 驗,並結合氣象資料,建立可信賴之毛豆生育期預 估模式,對於國內毛豆產業有實質助益。 作物病蟲害診斷與用藥資訊-E 指搞定 作物 病蟲害資訊系統內容涵蓋「病蟲害診斷」及「病蟲 害資訊與防治」兩部份。診斷模型建構是依據不同 作物病蟲害發生的特性 (如期作別、發生時期、發 生部位及徵狀特性),透過徵狀診斷規則表的「徵 狀群-徵狀群內類別-徵狀」之階層式檢索,提高 系統在資料庫中搜尋和推理的效率;有鑑於每個人 對於文字描述的認知未必相同,因此針對每個受害 徵狀都輔以高解析度的徵狀照片,提供使用者依照 田間植株受害現況與系統的徵狀照片進行比對,以 達到正確診斷的目標。透過系統的診斷機制判定屬 於何種病蟲危害,下一步則提供正確有效的防治方 法,本系統的農藥資料為介接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經過重新彙整與加值再與本系統病蟲害資訊整 合,讓農民對所需之防治用藥的農藥商品名稱取得 上更加方便。 數量性狀基因座熱點分析-以水稻根部相關性 狀為例 本研究利用 Gramene 資料庫內 641 筆水稻 根部相關數量性狀基因座 (QTL) 資訊,包含共 15 種性狀 (深根乾重、相對根長、根穿透指數、根拉 力、根重、根深、基本根厚度、根分支、根長度、 根厚度、根體積、根活動力、根乾重、根數量和種 子根長),進行 QTL 座熱點分析,以均勻分布估算 真實 QTL 位置出現之機率,分析結果顯示 QTL 非 均勻分布於染色體上,12 條染色體上皆有熱點出 現,具有成簇性質;12 條染體上共偵測到 139 個 熱點,頻度超過 5 者,共有 29 個熱點:1 號染色 體有 3 個熱點,2 號染色體有 6 個熱點,4 號染色 體有 4 個熱點,5 號染色體有 2 個熱點,6 號染色 體有 1 個熱點,7 號染色體有 3 個熱點,8 號染色 體有 1 個熱點,9 號染色體有 4 個熱點,10 號染色 體有 3 個熱點,11 號染色體有 1 個熱點,12 號染 色體有 1 個熱點,僅有 3 號染色體未出現頻度超過 5 的熱點;頻度超過 10 者共有 7 個熱點:1 號染色 體有 3 個熱點,2 號染色體有 1 個熱點,4 號染色 體有 1 個熱點,7 號染色體有 1 個熱點,9 號染色 體有 1 個熱點;頻度超過 10 者,僅有 1 個熱點, 位於 9 號染色體 79.5~80.0cM,其頻度為 17.99。此 數量性狀基因座偵測熱點的分析方法,不須額外做 參數的估計,可快速初步獲得數量基因座熱點位 置,上述熱點尚可提供水分逆境候選基因位置之參 考。.

(20) 2015. TARI Annual Report. 9. 園藝作物 果樹. 園藝作物. 低需冷量桃品種改良 台灣平地水蜜桃的育 種目標為育成低需冷量、低酸、果實生育日數短、 大果、外觀鮮艷動人、品質好、果肉白色、溶質、 離核的毛桃、蟠桃與油桃新品種。98 年取得毛桃 新品種`台農 3 號'品種權,商業名稱為`春 豐',由 Flordared 與 Premier 雜交而來,需冷量約 為 150 低溫單位,果實發育日數 81-90 天,成熟期 較台農甜蜜桃早 7-14 天左右,大果,豐產,本年 度完成 104-109 年為期 5 年之非專屬品種授權。今 年低需冷量桃育種計進行 40 個雜交組合,人工授 粉 6,070 朵花,培育實生苗 2,014 株,預計 105 年 定植於選拔園;3 月定植 103 年培育之桃雜交實生 苗 2,152 株於選拔園,目前約有 4 千株實生後代在 選 拔 園 管 理 , 新 選 出 99-468-5 、 99-591-2 、 100-400-11、100-541-18、100-569-3、100-603-3 及 100-614-133 等共 7 個優選品系,將進一步增殖觀 察果實性狀表現。 梨及枇杷之品種改良與極早熟梨生產技術研 發 梨:1. 進行梨台農 3 號玉金香品種授權後之 技術轉移工作給授權農戶,除提供接穗之外,也提 供整形修剪除葉及施肥注意事項的指導。2. 雜交 實生苗共計 1 千 2 百餘株,已初選 12 個優良株系, 其中有類似台農 3 號綠皮具蘋果香味特性,進行複 選。3. 開發極早熟梨生產技術:以綠皮梨如意及 玉金香為主,以早產、省工並減少生產風險生產北 半球最早熟的梨,目前試驗 5 年期間果實成熟期均 在國曆 4 月底至 5 月中旬,並著手開發紅皮梨品種 如早酥紅梨及新西蘭紅梨於農試所內果園的促生 高接花穗技術,目前僅有早酥紅梨能誘生花芽,並 在屏東恆春高接今年有 2 粒於 5 月中旬成熟,果重 約 300 公克。輔導年輕農民巫岳霖於恆春半島車城 新植高接梨園 0.8 公頃。枇杷:1. 新品種台農 1 號金鑲白玉,98 年 3 月已專屬授權德興事業開發 股份有限公司 12 年,並進行品種授權後之技術轉 移及協助推廣工作。2. 辦理枇杷品種台農 2 號晶 璽及 3 號玉出露品種在台中太平及南投埔里、信義 授權試種事宜。3. 繼續枇杷雜交工作,重點在於 3 個新品種的互交,繼續進行台農 2 號晶璽種子胚乳 誘發的 3 倍體幼苗培養。4. 其他雜交優良選系性. 狀調查、登錄及管理培育中。舉辦「溫帶果樹論壇」 並發表論文「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思維帶動台灣溫帶 果樹產業發展」。於屏科大舉行之「第 3 屆桂台果 樹交流研討會」發表論文「台灣溫帶果樹產業現況 及前瞻-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思維帶動產業發展」及 張貼 2 則海報「果樹環控系統開發」及「有機化早 熟梨及反季節枇杷栽培研發計畫」。 鮮食葡萄早產栽培技術開發 ‘春峰’葡萄於 1 月 1 日修剪並催芽,修剪前 2 週施台肥 43 號配合土壤 處理 (施肥&根修剪);修剪後 2 週以銀黑加透明塑 膠布覆蓋土表進行保溫至盛花後 2 週;修剪後 3 週開 始以省電燈泡光照 3 星期,於開花期再光照 1 個月, 探討上述處理對花穗發育的影響。覆蓋處理與施肥& 根修剪處理有增加萌芽率的效果,施肥&根修剪處理 可以有效增加新梢葉片數,照光可以明顯促進花穗的 發育。於盛花期(3 月 12 日) 調查不同處理間的表現, 光照處理可以顯著的增加新梢的生長量 (枝條長) 與花穗長度,覆蓋處理可以顯著增加總花穗數與花穗 長度。整體表現以施肥&根修剪-覆蓋-光照處理組表 現最好,盛花期枝條長 78.7 公分、14.9 片葉片,每 枝條有 1.2 個正常花穗,每穗果粒數 37.4 個。分析採 收期 (5 月 26 日) 不同處理間的表現,光照處理可以 增加果穗重,但果皮顏色會較淡;覆蓋處理會減輕果 穗與漿果重量,不過糖度會較高;施肥&根修剪處理 可以增加果實糖度,果穗重會由於果粒數增加而提 高,但果皮顏色會較淡。施肥&根修剪-光照處理產 量最高,為 15,080 公斤/公頃,施肥&根修剪-覆蓋光照處理的產量為 13,017 公斤/公頃,對照組為 10,280 公斤/公頃。 腰果實生族群生長物候期與果實性狀調查 為 探討於台灣生產腰果的可行性,農試所於 101 年 4 月自越南引進腰果種子播種,得到 1,860 棵實生苗。 101 年 8 月底完成檢疫移出至一般網室剩 1,278 棵實 生苗,11 月第 2 次換盆計 782 棵,102 年 2 月開始陸 續有 123 株度過幼年期開始開花。102 年 3 月定植第 一批 319 株於選拔園,104 年剩 314 株,103 年、104 年分別有 196、295 株開花結實。103 年 1 月定植第 二批 260 株於選拔園,104 年剩 221 株,104 年有 31 株開花結實。調查第一批定植實生苗族群的生育物候 期,開花時間為 2 月 25 日至 7 月 5 日 (103 年) 與 12 月 24 日至 5 月 29 日 (104 年),採收時間為 6 月 10 日至 8 月 19 日 (103 年) 與 5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 7000 年前至 10000 年前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

404

同意委員意見,本試驗試驗期間為 3 個月治療期 及 9 個月追蹤期,因此不會有受試者進行到年滿二十

並以中科園區核准進駐事業單位中已建廠完成且投入實際生產的廠 商作為資料蒐集的基礎。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園區協調小組 公布資料指出,統計至 96 年 6

感謝委員意見。Lab Value Retest之建議在 Protocol Amendment 1執行期間,陸續由全球多 位試驗主持人提出,故試驗贊助商在2013年12 月4日的Protocol

行政院為持續推動行政機關風險管理,並納入日常作業,嗣於97年4月 函頒「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作業基準」,97年10月再請 原行政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委員會於 108 年 11 月 1 日公告「考試科目及測驗範 圍調整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本案業經教育部 108 年 10 月 29

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提具促進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