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Copied!
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Wetlands Female ThinkingElaboration of Painting Conception by Hsing-Fang Tsai. 研究生:蔡幸芳 指導教授:高永隆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二 年 十二 月.

(2)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Wetlands Female ThinkingElaboration of Painting Conception by Hsing-Fang Tsai.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students: Hsing-Fang Tsai Advisors:Yung -Lung Kao. December, 2013.

(3)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Wetlands Female Thinking-. Elaboration of Painting Conception by Hsing-Fang Tsai. By Hsing-Fang Tsai.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r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Th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cember, 2013 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Yung-Lung Kao, Ph.D..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4) 「潮濕地帶‧女性思維」–蔡幸芳創作論述 研 究 生 : 蔡 幸 芳. 指 導 教 授 : 高 永 隆.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以女性思維特質的繪畫為主要創作論述,引用後現代女性主義中,西蘇提出 的「陰性書寫」觀點切入研究,並藉由植物與女性的母體生殖器官結合為創作媒介;論 述分別以創作理念、形式風格與技法、作品分析與意涵為主要架構,探討「潮濕地帶」 一系列作品的發想。從相關的文獻中,了解過去女性主張的理念與藝術背景脈絡,洞悉 當時的女性藝術家如何突破社會既定的框架,以女性內在氣質與天生俱有的身體做為創 作發想,實踐在日常生活或是藝術創作裡,藉此獲得最大的心靈成就,突顯女性特質的 多元優勢,張揚自身創作的重要性。筆者利用自身的特質做為創作的陰性符號,以女性 觀點為出發點,藉由生命經驗的啟發,結合文獻剖析,發展獨有的創作風格符號,以此 提升自我意識,傳達自身的理念。最後以創作過程的心得檢討,及研究的媒材運用做為 結論,思考未來創作展望,期盼發展出更獨有的風格與價值。. 關鍵字:潮濕地帶、女性特質、陰性書寫、東方媒材. i.

(5) Wetlands Female ThinkingElaboration of Painting Conception by Hsing-Fang Tsai Student: Hsing-Fang Tsai. Advisors:Yung-Lung Ka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thesis entitled “Wetlands ‧Female Thinking” focuses on the elaboration of female thinking adopted from the idea of “Écriture feminine” brought by post-feminist Hélène Cixous , The concepts of my artworks are expressed by the metaphorical motifs in the paintings, combinations of plants and female organs. The thesis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the series artworks of “Wetlands” in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painting conception, formal style, artistic technique, and meaning of artworks. Based upon the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ations, I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feminism and feminist claims. Furthermore, I gain the insight into female artists’ struggles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s of social expectation. They transformed the innat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inner personalities and the forms of their bodies into the symbols in artworks. Travelling from daily life to art world, their spirits were represented by art works. I adopt my characteristics as the symbols of “Écriture feminine” and represent these features in my paintings. Inspired by my female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s, I develop the unique symbols to represent my self-consciousness and artistic ideas in the works. In the final chapter, I conclude my experiences in art-making and medium, and also expect myself to enhance my style and value in artwork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etlands, femininity, Écriture feminine, Eastern artistic materials. ii.

(6)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3 第三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西蘇-「陰性書寫」表現 …………………………………………………… 6 第二節 女性特質的認同 …………………………………………………………… 8 第三節 女性與植物之母體生殖系統……………………………………………… 12 第四節 陰性創作特質之藝術家…………………………………………………… 15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26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6 第二節 形式風格與媒材技法……………………………………………………… 28 第三節 創作過程…………………………………………………………………… 30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34 第一節 潮濕地帶…………………………………………………………………… 34 第二節 異體共生…………………………………………………………………… 43 第三節 晦澀的愛人身體…………………………………………………………… 54 第五章 結論……………………………………………………………………………… 71 參考書目 …………………………………………………………………………………… 73. iii.

(7) 圖目錄 圖 1-1〈創作流程架構圖〉……………………………………………………………………4 圖 2-1 路易絲.布儒瓦〈七人在床上〉2001…………………………………………………11 圖 2-2〈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西元前 22,000-24,000………………………………………13 圖 2-3 米羅〈維納斯〉西元前 150 ~ 100………………………………………………………13 圖 2-4 歐姬芙〈黑色鳶尾花〉1926……………………………………………………………18 圖 2-5 歐姬芙〈罌粟〉1950 畫布油彩………………………………………………………18 圖 2-6 茱蒂.芝加哥〈剝開〉1974……………………………………………………………20 圖 2-7 茱蒂.芝加哥〈地球的誕生〉1983……………………………………………………20 圖 2-8 賴美華〈漾在水中的花朵〉2005 ………………………………………………………22 圖 2-9 賴美華〈女顏〉1994 …………………………………………………………………22 圖 2-10 金道子〈墨魚與甜瓜〉1989…………………………………………………………24 圖 2-11 金道子〈內衣〉1995…………………………………………………………………24 圖 3-1 蔡幸芳〈潮濕地帶〉草圖 2011 ………………………………………………………30 圖 3-2 蔡幸芳〈併發〉草圖 2012……………………………………………………………30 圖 3-3 蔡幸芳〈網〉草圖 2012………………………………………………………………30 圖 3-4 蔡幸芳〈異體共生-2〉草圖 2013………………………………………………………30 圖 3-5 蔡幸芳〈異體共生-3〉草圖 2013……………………………………………………31 圖 3-6 蔡幸芳〈異體共生-4〉草圖 2013……………………………………………………31 圖 3-7 蔡幸芳〈愛‧繁衍-1〉草圖 2013……………………………………………………31 圖 3-8 蔡幸芳〈愛‧繁衍-2〉草圖 2013……………………………………………………31 圖 3-9 蔡幸芳〈愛‧繁衍-3〉草圖 2013……………………………………………………31 圖 3-10 蔡幸芳〈愛‧繁衍-4〉草圖 2013……………………………………………………31 圖 3-11 蔡幸芳〈愛‧繁衍-5〉草圖 2013……………………………………………………32 圖 3-12 蔡幸芳〈愛‧繁衍-6〉草圖 2013……………………………………………………32 iv.

(8) 圖 3-13 蔡幸芳〈愛‧繁衍-7〉草圖 2013………………………………………………………32 圖 3-14 蔡幸芳〈愛‧繁衍-8〉草圖 2013………………………………………………………32 圖 3-15 蔡幸芳〈愛‧繁衍-9〉草圖 2013……………………………………………………32 圖 3-16 蔡幸芳〈愛‧繁衍-10〉草圖 2013……………………………………………………32 圖 3-17 蔡幸芳〈異體共生-5〉草圖 2013……………………………………………………33 圖 3-18 蔡幸芳〈異體共生-5〉草圖 2013……………………………………………………33 圖 3-19 蔡幸芳〈異體共生-5〉草圖 2013……………………………………………………33 圖 3-20 蔡幸芳〈異體共生-5〉2013…………………………………………………………33 圖 4-1 蔡幸芳〈潮濕地帶〉2012 ……………………………………………………………36 圖 4-2 蔡幸芳〈併發〉2012 …………………………………………………………………38 圖 4-3 蔡幸芳〈網〉2012 ……………………………………………………………………40 圖 4-4 蔡幸芳〈白色人造花〉2012…………………………………………………………42 圖 4-5 蔡幸芳〈異體共生-1〉2013 …………………………………………………………45 圖 4-6 蔡幸芳〈異體共生-2〉2013 …………………………………………………………47 圖 4-7 蔡幸芳〈異體共生-3〉2013 …………………………………………………………49 圖 4-8 蔡幸芳〈異體共生-4〉2013……………………………………………………………51 圖 4-9 蔡幸芳〈異體共生-5〉2013……………………………………………………………53 圖 4-10 蔡幸芳〈晦澀的愛人身體-1〉2013…………………………………………………56 圖 4-11 蔡幸芳〈晦澀的愛人身體-2〉2013…………………………………………………58 圖 4-12 蔡幸芳〈晦澀的愛人身體-3〉2013…………………………………………………60 圖 4-13 蔡幸芳〈晦澀的愛人身體-4〉2013…………………………………………………62 圖 4-14 蔡幸芳〈晦澀的愛人身體-5〉2013…………………………………………………64 圖 4-15 蔡幸芳〈愛‧繁衍-1〉2013…………………………………………………………66 圖 4-16 蔡幸芳〈愛‧繁衍-2〉 2013…………………………………………………………67 圖 4-17 蔡幸芳〈愛‧繁衍-3〉2013…………………………………………………………67 圖 4-18 蔡幸芳〈愛‧繁衍-4〉2013…………………………………………………………67 v.

(9) 圖 4-19 蔡幸芳〈愛‧繁衍-5〉2013…………………………………………………………67 圖 4-20 蔡幸芳〈愛‧繁衍-6〉2013…………………………………………………………67 圖 4-21 蔡幸芳〈愛‧繁衍-7〉2013…………………………………………………………67 圖 4-22 蔡幸芳〈愛‧繁衍-8〉2013…………………………………………………………67 圖 4-23 蔡幸芳〈愛‧繁衍-9〉2013…………………………………………………………68 圖 4-24 蔡幸芳〈愛‧繁衍-10〉2013…………………………………………………………68 圖 4-25 蔡幸芳〈胎‧生-1〉2013……………………………………………………………69 圖 4-26 蔡幸芳〈胎‧生-2〉2013……………………………………………………………70. vi.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類因為身體的構造特徵不同,而分為女性與男性兩種類別,也因為女性與男性在 生心理、性慾特質與行為上有所差異,而延伸出多種不同的性別議題與身體觀點。筆者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經歷過,遭受父權文化思想直接壓迫的性別經驗,而是身處在一個女 性意識逐漸提高,而且主張男女平等的社會環境,但依舊觀察到普遍兩性在相處的過程 中,仍然有許多傳統觀念深植於人心,或是不尊重彼此而造成的傷害發生,故筆者極慾 想嘗試想為女性的一方做平反發聲。. 反觀,筆者本身從待成長的青春期階段,到即將成為一位成熟獨立的女性,摸索的 過程中不盡然這麼順遂,經歷過輟折而正視自己,反思之後,發現自身內在潛藏的本能 特質,和一股想為自己伸張的力量,在這樣的衝擊之下,將曾經歷過的情感受創與精神 的不安感,轉化為繪畫創作的動力,然更有勇氣地進一步誠實面對自己的情與感,而同 時也是將最私密性的情感直接披露,做為一項對自己最寫實的生命紀錄,期望筆者在體 驗生命中的過程中更具有意義。. 本文,筆者將以身為女性的立場來觀看,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主要以探討女性為出發點,利用女性身體器官與特質來做創作符號,並且觀察筆者 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情感,與思緒的發酵變化,發揮在創作上,創造個人風格與獨特性。 1.

(11) 二、筆者者從相關的文獻中來了解,過去女性主張的理念與藝術背景脈絡,突破社會既 定的性別框架,以更凸顯女性特質的不同優勢。 三、提升女性自我意識的成長,學習如何認同與突破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讓女 性能利用與生俱來的特質,得到最大的成就,無論在藝術創作裡或者存在於日常生中。. 2.

(1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文獻探討以後現代女性主義中,西蘇所提出的「陰性書寫」觀點切入,了解女性特 質的本質表現與張顯,了解女性的意識抬頭及歷史的重要性;再從生物學和植物學的角 度,剖析女性身體和植物的母體生殖器官系統,做為研究者的創作主題研究;最後做相 關理念的藝術家生平與作品風格解析,使研究作能更清晰的了解與探討。. 探討作品以 2011 年到 2013 年之間「潮濕地帶」一系列主題作品為主要探討對象, 分析其創作理念與作品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創作媒材範圍為礬紙做為基底紙,再由墨汁、 國畫顏料、水干顏料、礦物顏料、水彩為主要的使用媒材;最後以筆者自身生命經驗與 理念,結合文獻理論發想的概念,發展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符號。. 3.

(13) 第三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文獻探討如(圖 1-1),分別為後現代女性主義思潮下西蘇所主張的論點,與女 性特質彰顯的學理基礎,和身體、植物的生殖系統功能做結合,成為筆者的創作主軸與 學理基礎之依據。創作論述分別以創作理念、形式風格與技法、作品構想分析與創作意 涵為主要之流程架構。最後筆者希望透過統整的結論,提升自身的學理知識和獨立作業 的能力,同時傳達自己的理念,使觀者能有更多不同的經驗參考,做為研究者後續創作 的動力來源。. 圖 1-1〈創作流程架構圖〉. 4.

(1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潮濕地帶 根據國語辭典對「潮」一字的解釋:微濕, 「潮濕」意指:濕潤多水氣。1本文中「潮 濕地帶」以溫暖、柔軟、易繁殖且充滿黏濁感的地帶,比喻筆者的心靈深處,是系列作 品理念的發想來源。. 二、異象 「異」字義:不同、奇異、異樣。 2 3. 「象」字義:形之外。 本研究之異象指,將兩種不同類的生物體,拆解了之後再接 合,它們共同生存的依附關係之下,使原有的物體轉變成另一種新的形態,隱喻內在與 外在的結合,產生的變化所延伸出的另一層意義。. 三、陰性書寫 陰性書寫(Écriture feminine)是源自於法國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此名詞首先是在西蘇 (Hélène Cixous,1937-)《梅杜莎的笑聲》書中所用,主張女性必須書寫自己,利用陰性 特質來抵抗父權的象徵秩序,呼籲女性用最原初的內在空間書寫,讚頌陰性的創造力。. 四、女性特質 女性特質(femininity)意指反映在女性心理上的性別特徵,例如身體上的生殖特徵或 者身材外貌,性格區分上常被形容為,纖細、溫柔、氣質、歇斯底里、被動…等等的形 容詞。可視為是和男性特質互補,只是角色地位的不同,實質上價值意義相同。. 五、生殖系統 (一)、女性生殖系統構造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及外陰部;包括乳房。 (二)、植物生殖系統:花是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分為六個部位分別為花萼、花托、 胚珠、花瓣、雄蕊、雌蕊。. 1. 海山圖書公司出版,《國語辭典》,香港九龍:海山圖書公司,2000 年,頁 798。 同註 1,頁 1127。 3 同註 1,頁 677。 2. 5.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是以女性特質為觀點的創作論述,文獻探討分別引用後現代女性主義思 潮下西蘇所主張的論點,了解自身創作的重要性;藉由女性特質歸類的學理基礎,和身 體與植物的生殖系統形式做結合,做為研究者的創作主軸與學理基礎之依據,並希望從 中能得到自身創作的啟發。. 第一節. 西蘇-「陰性書寫」表現. 陰性書寫(Écriture feminine)是源自於法國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此名詞首先是在西蘇 (Hélène Cixous,1937-)於《梅杜莎的笑聲》 4書中所用,主張女性應該將自身的所有認知 與身體經驗,透過書寫的表現方式來表達,才能脫離父權體系中加諸於女性身上的所有 限制。. 西蘇認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功能,身體內在的心理思維及生理活動,都受於語 言的運用被抒發了解,並宣稱這樣的書寫身體方式是屬陰性的、流動的、富變化與充滿 節奏感的表現,不過她也強調此陰性書寫的本意,必須落實在「可被解讀的或情慾性的 陰性特質,不管在男性或者女性的文本中都可以找到的」。意指書寫內容的特色呈現, 是與性別的異同無關,只要作品本身能表達女性權能彰顯,對差異的認同,使女性讀者 能有激發自己的各種感官感動,脫離男性及性別的束縛及是,因為女性也可能存在有陽. 4. Helene Cixous 著,黃曉虹 譯,出自〈梅杜莎笑聲〉 ,顧燕翎、鄭至慧 主編, 《女性主義經典》 ,台北市: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頁 87~97。 6.

(16) 性的思想,而男性也可能會有屬陰性特質的氣質表現。西蘇也認為書寫應以「愉悅」的 感覺為基點,做性別差異的出發點,畢竟女性若要脫離男性所屬的規章,就勢必要將自 身原本不被注意的身與心,注入更多的意義與存在價值的張顯。. 受到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的解構理論啟發,西蘇認為傳統的文本已經 走向單一化的詮釋,她因此將德西達的「延異」(Difference)概念用在書寫上,使用「延 異」的撰寫方式,讓文字游離於既存的事物,即混沌界或灰色地帶,以產生衍生的意義。5 西蘇在其著名《梅杜莎的笑聲》裡指出男性因為害怕象徵秩序之外的各式吵雜聲,所以 利用黑色的墨水書寫,將自己的思想小心包裝在白紙黑字的既有結構裡,自認為金科玉 律,但其實身心皆不存在。相對的西蘇主張選用「白色墨水」,讓文字的意涵往意識的 方向流去,因為白色的墨水代表著母親的乳汁,象徵最自然也最原始的養分。她說: 「一 個女人從沒有離開過「母親」,在她的內心總是至少存留了一些母親美質的乳汁他以白 色書寫 6」。西蘇表示若是想傾聽內心的淺在意識,是需要回歸到自我與他者的水乳交 融。. 因此筆者以西蘇-「陰性書寫」的思維觀念,結合屬於女性自我特質的符號,來做 系列的繪畫創作,表達身為女性的真實自我感覺,為這一階段的生命感想做詮釋與發 揚。. 5. 謝鴻均 著,《台灣當代美術大系-陰性.酷語》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年,106 頁。 轉引自盧柔君, 《以女性特質觀看性別之插畫創作》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12 年, 美術系所碩士創作 論文。. 6. 7.

(17) 第二節. 女性特質的認同. 一、女性內在特質. 女性特質(femininity)意指反映在女性心理上的性別特徵,是女性主義者長久以來不 斷思辯而無定論的議題。人類的性別因為身體結構特徵上的差異,而分成「男性」與「女 性」這兩種類別;而在特性上的不同,而被理解為「陽剛」或者「陰柔」,以這樣的觀 點來看,兩性的生理行為、心理性格與性慾特質的概念化,已成為社會大眾普遍對性別 的認知。本節將對筆者本身的性別–女性,來做陰性特質的文獻整理與統一歸納。. (一)母性與生殖. 女性天生就擁有與男性不同的生殖功能,因為具備了生育與哺乳這樣的本 能,所以背負著懷孕生產的重要責任,從懷孕到生產,哺乳、養育這樣與胎兒的 緊密關係,身體變化的經驗之下,使女性天生就具備了一種母性特質。例如瑪莉. 歐布安(Mary O'Brien,1926-)就指出:「生殖的確是讓女性痛苦的深淵,但這裡面 卻擁有一些男性渴求不到的力量。7」綜觀女性主義思潮,有一方女性主張「生殖」 其實是女性共同特有的一種身體經驗,在懷胎將近十個月的期間裡必須承擔身體 變化,所帶來的煎熬與憂鬱,或者每個月都會經歷月經的產生,造成的不方便與 疼痛感,雖然苦痛,但是這般的能力卻也是男性所無法經歷的過程,所以女性更 要維護這與生俱來的生殖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與自主權。. 但也有人提出,雖然男女兩性因為生育功能的不同,但是這樣的因素對於兩 7. 轉引自劉亞蘭 著,《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 ,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87 頁。 8.

(18) 性的工作性質影響並不是完全的,例如在西方社會中,醫學主要是男性的職業, 但是在前蘇聯國家,它卻主要是女性的職業;在歐洲,農業主要以男性為主的工 作,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裡,卻是以女性為主的工作。8有此可看出,這樣的差別 是會以時代、文化和地區的不同,會造成女性社會特質的影響。另一方面,過往 的傳統社會經常附與女性與母親各種規範的成見,例如:養育子女、做家事…等 等這樣的母職,所以我們要質疑並解決這樣的制度,學習如何在一個家庭與社會 裡,兩性的公平分配與互相體諒。. (二)性別氣質. 長期以來,一直有主張男女性別氣質相同,或是相異的分歧,前者認為兩 性應平等氣質發展與性別無關;後者則主張發展強調女性特質,故主張兩性氣質 不同的人,將男女二分為兩種不同特徵的性格,形容女性的氣質有像是:依賴、 被動、非邏輯、陰柔、自然、生殖、私人性、溫柔…等等的氣質分類。9在人類的 行為模式研究中,醫生採用荷爾蒙研究,生理學研究指標法採用了這樣的一些指 標:生理上女生喜歡婚禮或婚姻、重婚姻輕事業、喜歡嬰兒充滿母性、兒時喜歡 玩娃娃等;生理上男性的依據則包括:喜歡活動量大的遊戲和玩具、自信、重視 事業、較獨立性等。 10這都是受到男女性別的特徵與特性上的不同,和後天的文 化,社會環境,所給予的觀念和影響,所產生的差異,而成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至今雖然性別的刻板印歸類已經慢慢的瓦解,面臨到了性別特質上多元化 的產生,男性也可能擁有過往人們對於女性特質認知的特點,而女性也漸漸的個 性獨立自主,並擁有男性觀點,從而延伸出各式的性別爭論問題。近期以來,中 性與同性戀者一直是個爭議性的問題,有位後結構主義學者朱迪斯·巴特勒 8. 李銀河 著,《女性主義》,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176 頁。 同註 8,174 頁。 10 同註 8,175 頁。 9. 9.

(19) (Juduth Bulter,1956-)曾指出被「性化」的身體也需要被解構的概念,相信身體是 由不斷變動的界限、個人與社會、政治的維持所構成的。 11雖然目前社會上有人 接受,但也有人不認同,相信不變的是人生為平等而自由,應該抱持包容的態度 看待性格區分的瓦解。. 總觀性別依照其特質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分配,雖然只是角色上不同,但是實 質上的價值是同等的,是互相補足也可視為互相幫助,缺一不可,而女性被造塑 出的「女性特質」也以這樣的特質,和社會相容與男性共同延續人類的生命。. 二、女性藝術創作特質. 從 1970 年代以來,女性主體意識的崛起下, 「性別」之議題就不斷的被理論家或藝 術家提出討論,對於身體性別與藝術之間的創作關係。美國女性主義藝評家,也是一位 表演藝術家的裘安娜.弗魯厄(Joanna Frrueh,1941-1993),曾經在他的文章中做解釋:. 在 1970 年代裡,女性主義藝術家要為女人拯救女性的軀體,主張女性以女 人的軀體和女人軀體的經驗,來呈現女人創造他們自己的美學快感的能力。這 項女體形象的正面結果,是 1970 年代女性主義美學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12. 多數女性利用藝術創作表現身體的特徵,與天生的敏感性格,表達細膩且柔軟的女 性觀點,爭取身體自主性,並喚醒大眾的女性意識。相較之下,台灣的女性藝術家的作 品風貌大都展現了大自然母性的溫柔婉約氣質,追求精巧而細緻的繪畫風格,擅長利用 自然的生命現象,或者植物、人體的肌理質感描寫,隱喻對生命的看法,或繁衍的重大 意義,不同於西方女性主義的激烈社會運動抗爭的創作動機。 11. 轉引自珍妮佛˙哈定 著,林秀麗、黃麗珍 譯《性的扮演:陰/陽特質的實踐》,2008 年 67 頁。. 12. 轉引自陸蓉之 著, 《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2 年,181 頁。 10.

(20) 直到東、西方國家相繼出現以「觀念」和「媒材」為取向的藝術形態創作,訴說自 己的當代生活經驗,傳達對社會或性別的觀點。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媒材被利用至藝術品 上,例如:布料、纖維、絲襪、刺繡…等等的軟性材質;或是繪畫中常有柔軟線條、暖 色系、陰性符號…等等的特色被廣為運用,被視為女性表現生活與文化的特徵,發揚特 質之下所偏好的媒材和風格,將原有的物品價值提升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表現更多不 一樣的生命力(圖 2-1)。. 圖 2-1 路易絲.布儒瓦 〈七人在床上〉2001 布料 172 ×85 × 87 cm (圖片來源:http://moistdesign.blogspot.tw/2011/01/do-not-abandon-me-louise-bourgeois-and.html 檢索日期:2013/11/05). 在人類的分工上,女性承擔了孕育繁衍人類生命的重責大任,也為了完成這個關係 重大的責任,女性被賦於不同於男性的生理結構、生理週期,這樣完全無法逃避的身體 現象,牽引了女性發展出和男性不同的身體行為;除了先天的生理影響之外,後天社會 文化也附加影響之下,女性被模塑出了「女性特質」,也以這樣的特質和社會相容,與 男性共同延續人類社會的生命。. 直到 1990 下半年出現的新一代藝術家,比起前輩的女性藝術家,他們有更多創作 的自由,與多元的文化環境,追求心靈層面上的個人情感抒發,展現個人特色魅力。. 11.

(21) 第三節. 女性與植物之母體生殖系統. 本研究當中的創作,主體大都以女性身體器官、乳房與植物的生殖系統意象探討, 本段將以女性與乳房和植物學中的母體器官,分別加以分析了解其中的構造。藉由植物 的生殖構造隱喻母體,為它們之間尋找形貌或功能上的關聯,目的在讚美女性的身體, 及其繁衍哺育的能力。. 一、女性性器官的結構. 女性性器官的結構,主要是由製造卵子的卵巢,及孕育受精卵的子宮、陰道所構成 的器官;外陰部的結構是由陰核、陰道前庭、小陰唇、大陰唇的外生殖器官,和卵巢、 輸卵管、子宮、陰道的內生殖器官所構成的。. 子宮與卵巢:子宮是由一公分以上的肌肉層所構成的袋狀器官,形狀有如西洋梨,位在 子宮兩側左右各有一對卵巢,兩邊加起來的卵子約有 200 萬個原始卵泡,每個月都會有 一個卵子被排出,目的是到子宮等待受精後成為受精卵;而子宮則是讓受精卵著床變成 熟,也是孕育胎兒的地方,其中卵子如果沒有受精的話,就會被體內排出,成為所謂的 月經。 13. 二、乳房. 乳房最重要作用是用來哺育母乳的器官,是組成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也是第二性徵 13. 田沼久美子、譯田律子、三枝英人 編著,陳燕華 譯《認識身體構造&病症 圖解人體大百科》 ,台北市: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年,154 頁。 12.

(22) 之一。待女性到青春期間會開始發育脹大,隨著懷孕到生產之後發育會更發達,乳腺管 將分泌乳汁,提供初生胎兒營養所需。 14.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的母系社會中,出現的女神雕像就可以看出,豐盈的乳房與臀部 特徵非常明顯,可看出人類對乳房生殖的崇拜表現;在西元前 25000 至 30000 年的維倫 多爾夫維納斯雕像(圖 2-2),也以乳房展示了女性的生殖特徵之美;希臘的古文明中,也 保留將近數千年的乳房文化,以神話方式將它代代流傳,彰顯乳房的豐饒形象與超自然 力量(圖 2-3),由此可見,乳房象徵著母性、孕育大地等等的涵意,而身為女性的研究者, 也將以自身女性的器官來做稱讚與發揚。. 圖 2-2〈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西元前. 圖 2-3 米羅〈維納斯〉西元前 150 ~ 100. 25000-30000 石灰石 11 cm. 大理石 208cm 法國羅浮宮. 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http://pic.pimg.tw/aliveart/c. http://zh.wikipediaorg/wik i/File:Ven us_of. b445acca4f1b7a19ab1a7eadd06a674.jpg. _Willendorf_frontview_retouched_2.jpg. 檢索日期:2012/12/25). 檢索日期:2012/12/25). 三、植物的母體生殖系統. 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通常生於莖上,一朵典型的花應具有花萼、花冠、雄蕊、 14. 簡春譚等 編著,《生物學》,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88 頁。 13.

(23) 雌蕊四個部分,底部有個花托連接各個部位,並與花梗相連。植物也為了拓展生存空間, 尋找更適合的環境生存,演化出各種利於種子散播的方式,以利生存競爭。本研究也利 用花的相關部位意涵部位,來做創作表徵。 15. (一)花冠: 一朵花的所有花瓣組合稱為花冠,花冠是花中最吸引人注目的部位,通常有 鮮豔且有香味,吸引特定的昆蟲來授粉。. (二)雄蕊: 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通常由兩個花瓣合成,雄蕊的數量也通常和花瓣數量 相同,但也有些植物的雄蕊為花瓣數目的二倍或更多。. (三)雌蕊: 雌蕊被雄蕊所包圍,由子房、花柱、柱頭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底部膨大的地 方為子房,內有胚珠,受精後胚珠將發育成為種子,而子房發育成為果實。. (四)果實: 胚珠受精後會發育成種子,子房會受到生長激素的刺激而逐漸膨大成為果實, 除了可以保護種子以外,還能幫助種子休眠與散播的功能。. (五)種子: 胚珠受精後,接著發育成為種子,種子包括胚、胚乳和種皮。其中胚包含胚 芽、胚莖、胚根及子葉四個部分;胚乳佔大部分體積,貯存將來種子發芽所需的養 分;種皮由珠被發育而成,用以保護種子。. 15. 同註 14,94.頁。 14.

(24) 第四節. 陰性創作特質之藝術家. 本創作研究主要是以女性的特質,和女性與植物之母體生殖器官做結合,做自我的 身體經驗與意識的試探延伸。本節特別針對四位與創作主題,或形式上相關的藝術家做 思想上的探討與作品介紹,分別為: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茱蒂.芝加 哥(Judy Chicago,1939-)、今道子(Kon Mitiko,1955-)、賴美華(1948-)。. 以這四位藝術家為探討的對象,主要原因如下:歐姬芙的作品中,花卉是她在畫中 常出現的主題,構圖極簡,但是張力卻十足,同色系的色調之下變化卻十分的細微;茱 蒂.芝加哥將陰暗內縮的女性生殖器官,表現成光明、外放的視覺形象,將女性特質張 顯,與花朵之生殖作為隱喻的象徵;今道子的攝影作品中,以海鮮與植物做為創作元素, 將不相關的個體結合,延伸出另一道意義;賴美華擁有扭曲變形的詭魅畫風,風格獨樹 一格,是源於自己身女性思維和身體對話的無限想像力。. 分析以上對筆者影響,並產生共鳴的藝術家風格與特色,再結合自身的思維與創作 發想,發展出一系列屬於自身的創作。. 15.

(25) 一、歐姬芙. 歐姬芙,歐姬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太陽草原市,1920 年代崛起於紐約,自 31 歲起成為專業畫家,當時在美國最負盛名的現代主義繪畫先驅中,歐姬芙算是一位開 拓先鋒,雖然她認為其藝術無關抽象主義,但在她早期的繪畫生涯中曾經擁護過抽象創 作。在 1910 年代至 20 年代初期,她將新寫實主義觀念和觀察細部構造的經驗,與局部 特寫的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賴以為主題的大自然抽象化,並善用線條、形、色彩 等形式,詮釋內在意識與感覺。在 1924 年開始創作最著名的花卉系列作品,巨幅花朵 內部的細節放大圖,以微妙的曲線與漸層色,交織成神祕且具強大生命力的作品,此系 列在 1925 年展出時,將其繪畫生涯推至第一次高峰,她的才氣與毅力,成為美國人敬 仰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也鞏固了當時在美國的藝術社會地位。. 1949 年正式移居至新墨西哥州,從此於荒漠中獨居、作畫與生活,在 1958 至 1960 年間,亦開始到國外旅行,也將旅行中所見的風景融入在自身的創作當中。歐姬芙喜歡 獨處,與世無爭,順其自然的處事之道,造就她成為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傳奇人物,是 少數幾位將創作與人格和而為一的藝術家,也是藝術呼應在內的典範。有人說,歐姬芙 的藝術創作就是他生命的證據,大自然對於她來說,有一項莫大的吸引力,生活在無垠 的大地上,原始的景象燃燒了他創作的慾望,使她渾然忘我地抒發內心感覺,被人稱做 為沙漠中的女畫家。. 於 75 歲時患上眼疾,漸失視力與色覺,並朝雕塑創作發展,定居於幽靈牧場,最 後於 1986 年辭世,漫長的 98 年人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傳奇,她曾說:「若將一朵花 16 拿在手裡,認真地看著它,你會發現,片刻間,整個世界完全屬於你。 」. 16. 轉引自何政廣 主編, 《歐姬芙 O'Keeffe》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9 年,8 頁。 16.

(26) (一)風格特色. 歐姬芙的畫作構圖一向極簡,給人一種純淨感、安寧的感覺,創作主題無論是 沙漠、獸骨、或花卉的抽象表達,用色都單純且形式簡單,卻具意義深遠的原創 性,給人異於尋常的美感體驗,藉著詩一般的暗喻,和張力十足的色彩及精準的 線條,一張張描繪出歐姬芙的心象風景。. 她鍾愛於藍色,作品的大部分畫面都被藍色佔據大部分,到白色、黑色、紅 色和大地色系,皆是她慣用的顏色,可從中窺探出歐姬芙對大自然的熱愛。因為 17. 受俄國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的名著《藝術的精神性》 的 深刻影響之下,在她的作品畫面中,充分的流露出音樂與舞蹈的元素,因為音樂 一直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劑,並且在很多她的抽象畫裡,很多表現人體 的美感,希望將音樂、舞蹈與會畫做結合,讓大自然在樂聲中飛揚。. 歐姬芙一生中,曾經畫了兩百幅以上的花卉作品,畫面多數呈繁茂、外放盛 開的視覺張力,聚焦點放置於花的中心點,感嘆都市人整日繁忙,根本無暇看花, 所以把美麗的花朵放大,以至可以因引人的注目,加上清新又神祕的內斂色彩, 使作品看上去更具一分陰柔氣息的綻放(圖 2-4、圖 2-5)。但是關於人們幫她冠上的 女性主義者名稱,或者是受佛洛伊德分析學派解析其作品的象徵性說法,歐姬芙 則一概否認有這樣的想法,也曾坦言:「男人喜歡說我是最傑出的『女畫家』。我 認為,我是最好的『畫家』之一。 18」後期的作品將化腐朽為神奇,將沙漠化為美 麗的疆土,死亡也將得到重生,在歐姬芙的畫筆之下,無論是寂靜的荒原或是白 骨殘骸,都變得充滿氣息,一生對藝術熱愛,堪稱女性成功人物之代表。. 17 18. 轉引自康丁斯基 著,吳瑪悧 譯, 《藝術的精神性》 ,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 年。 同註 16,頁 8。 17.

(27) 圖 2-4 歐姬芙〈黑色鳶尾花 3〉1926 畫布 油彩 91.4×76cm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何政廣 主編, 《歐姬芙 O'Keeffe》,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1999 年,頁 132). 圖 2-5 歐姬芙〈罌粟〉1950 畫布 油彩 91.4×76.2cm 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何政廣 主編, 《歐姬芙 O'Keeffe》,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1999 年,頁 67). 18.

(28) 二、茱蒂.芝加哥. 茱蒂.芝加哥生於芝加哥伊利諾州,本名茱蒂.柯赫(Cohen),婚後改名為茱蒂.格 羅威茲(Gerowitz),但她最後選擇用出生地明代替父親與丈夫的姓氏,藉此表達想與男性 藝術家擁有相同且平等的地位。個性獨立自主的茱蒂.芝加哥,在多次的生命挫折中, 透過自我挑戰與反思,利用藝術實踐的方式發聲提出訴求,希望得到公平與尊重的機會。 進入了藝術的專業領域之後,她更體會到性別歧視的狀況,所以從傳記的敘述當中,可 以讀到她敏銳與細膩的心思,以及她闡述當時女性在社會上的處境、情慾的發現、與男 性伴侶的互動,到後來以女性經驗主要創作題材轉變的過程。這都因為它能誠實的面對 自己生命各種處境與感受,因此她了解該如何指導學生,從意識上的成長開始,到表達 日常經驗,然後誘發女性前所未有的創作淺力。. 1970 年她在加州州立大學佛雷斯諾分校,開設了第一個以培養女性藝術家為目標的 女性主義藝術課程,以及 1972 年與數位女性藝術工作者設立「女性之家」(Woman House) 的藝術展,讓學生在一個不受男性體制干擾的環境中,發展出屬於當時藝壇主流:如抽 象表現、極限藝術、觀念藝術…等等,作品強調內容著重思考的藝術形態,藉由女性熟 悉的材質物件、傳統工藝,凸顯女性的藝術與生活做結合的開發,使這些異於主流的風 格大受矚目。. (一)風格特色. 茱蒂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改變了被男性藝術約制的創作,因此從原本的抽 象風格,轉變為具性別影射的抽象結構,並也直接以花做為女性的象徵與特質, 曾說:. 我用花朵來象徵女性特質,像歐姬芙做過的,但我的花瓣是分開的, 19.

(29) 你可以看到一個誘人又曖昧不明的空間,這個空間超越了我們女性特質 的界線。 意味著,女性透過肯定自身的價值,才能超越以往傳統給予女性的界線。. 1.作品〈剝開〉(圖 2-6) 作品〈剝開〉(Peeling Back)畫面的中心,像穿透雲層的陽光,又像綻放的 鮮花;那中心的圓洞及是女性陰部之象徵,茱蒂刻意將內縮的女陰部描繪成明 亮外放的圖像,將花朵這樣中心化的構圖,是許多女性創作者共同擁有的情節, 並明確的把花朵比喻為女性的陰部,以這樣的視覺形式,來顯示她的女性本質。. 2.作品〈地球的誕生〉(圖 2-7) 畫面中的女神軀體,象徵生命之始,與生生不絕的大地生物。畫面的藍色如 天鵝絲絨般的柔軟觸感,並特別強調中央發出光芒的女性軀體,及她的每個呼 吸、乳房與象徵生殖陰戶,身旁周圍的白色波浪狀漣漪,看起來像溫柔的海浪, 遠處有一抹夕陽相伴,女神孕育著大地,釋放著最原始的力量。. 圖 2-6 茱蒂.芝加哥〈剝開〉. 圖 2-7 茱蒂.芝加哥〈地球的誕生〉1983 畫布 壓克力. 1974 粗布 色鉛筆 102×76cm. 136×63cm (圖片來源:.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www.china-asean-art.com/english/new_show.asp?ArticleID=1137. (圖片來源:茱蒂.芝加哥 著,. 檢索日期:2013/4/19). 陳宓娟 譯,《穿越花朵》,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2003 年,116 頁). 20.

(30) 三、賴美華. 賴美華出生於嘉義縣,現居台南市,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雖然畢業於學院,卻又 發展出一套屬於她自己的繪畫風格。賴美華把對人生的感受、生活與幻想融入於自身的 創作,用自己的語彙表達出來,表現她對於各種視覺對象的敏感,因為這樣的天賦,使 她對於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深度閱讀,在日常生活或所有的身體感官裡,讀出深一層的意 義,可見她展現的創作與生命經驗是如此的貼切。. 她利用女性意識的觀點為發想基礎,描繪超現實的淺意識活動,靠著自己內心的譴 在力量,而不受外在的理論框架所影響,畫出一個台灣女性的內在慾望、悲傷、痛苦、 掙扎或絕望的情緒,不同於傳統社會大眾認謂女性應有的刻板印象,這樣的自覺精神, 使她在 1990 年代的台灣當代藝術圈內,被認可為原生女性主義的代表藝術家。. (一)風格特色. 賴美華的作品中,常見到以花卉、植物、眼睛與人體器官的變形、扭曲這樣的 創作元素,以細膩的筆觸和柔和不規律的線條,用漸層的顏色表現內心與外在的 衝突,並帶有性暗示的意味,有西方超現實主義的形式風格,對此她的態度: 「我 不在意別人將我的畫看做是性符號,性是人生一大事,是一種自然的行為,沒有 應不應該或罪惡的評斷。 19」如《 漾在水中的花朵》 (圖 2-8)畫面中以夢幻的淺紫 色與粉紅色做為基本色調,再輔 以自然又溫潤的綠色,在統一色調中做變化,但 是在美麗的畫面之中,又隱藏著另一層涵意。畫面總是瀰漫著女性特有的敏銳情 感,傳達創作者對生命的深層探索,時而表現浪漫的情調,又時而展現一股扭曲. 19. 同註 12,195 頁。 21.

(31) 變形的詭魅氛圍如(圖 2-9),作品的感動足以挑起觀者心中的情感漣漪,是個天生 的藝術家。. 圖 2-8 賴美華〈漾在水中的花朵〉2005 畫布 油畫 64×51cm 高雄市立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http://www.kmfa.gov.tw/home01.aspx?ID=1 檢索日期:2013/4/21). 圖 2-9 賴美華〈女顏〉1994 畫布 油畫 154×112cm 台北市立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http://english.fju.edu.tw/lctd/asp/arts/art.asp?no=156 檢索日期:2013/4/21) 22.

(32) 四、今道子. 今道子是個日本當代女攝影家,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鎌倉是一個依山靠海 的城市,金道子從小每天早上都必須打魚回來,趁魚還活著就送到市場去,所以接觸了 很多新鮮的海產,從小就對魚本身的了解很多,日後才利用魚或海鮮來做創作如(圖 2-10), 是源於自身從小的記憶開始。. 1978 年於創形美術學校版畫系畢業,在東京攝影專門學校學習攝影,因為早期學習 版畫,所以版畫的概念對她的攝影創作影響很大,在幾年間之內,獲得了不少日本攝影 比賽的大獎。金道子的作品不同於大多數的攝影作品,她有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與非凡的 創造力,擠身於當代的攝影界,在她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靜物上的表面,而是 看見恰似一道隧道的入口,可以在其中體驗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轉換,她以食物的重組為 攝影的靜物主題,利用這樣的方式將藝術品的生命再延伸,以特有的女性細膩手法,將 觀眾的眼光牢牢的吸引,這就是今道子獨特的魅力,她曾說:. 我想睡在扁豆的豆莢裡,我想像自己睡在那裡,感受著那裡的潮濕、微妙 的曲線和結晶,我躺在床上閱讀,漸漸我的眼簾開始合攏,儘管腦子裡仍在讀 著故事,然後我的胳膊屈從於書的重量落到床單上,然而大腦仍追隨故事,最 後,手指也不能承受那重量,鬆開了書,任憑它滑落到地板上。我聽到書本滑 落的聲音,自己也滑入了夢鄉,意識到身體失去了控制,非常舒適。 20. 由她的內心獨白裡可以看出,內心世界豐富的今道子,是利用自己想像的感受,透 過攝影來表達心理,讓觀眾了解她,也體驗與以往不同的人生夢境。. 20. 轉引自〈今道子簡介〉 ,轉載自:http://baike.baidu.cn/view/1354488.html?fromTaglis,檢索日期:2013/4/20。 23.

(33) (一)風格特色. 今道子著重以獨特的想像力與眼光來創作,而作品中的每一件拍攝題材,也 都是經過她本人縝密構思並親手製作,利用各種食材、花草等素材,將幾種不相 關的物體重組、再結合的手法,賦予物體有另外一道意義產生(圖 2-11)。不管是 蔬果、花卉、章魚及其他魚類,都經由她的鋪陳以後,使得已經死亡、矛盾、與 鮮豔的晦暗因子,在詭譎而華麗的裝置中獲得昇華,為那些失去生命的媒材建構 出新的靈魂,構成獨特的攝影語言。. 圖 2-10 今道子〈墨魚與甜瓜〉1989 銀鹽相紙 61×50.8cm. 圖 2-11 今道子〈內衣〉1995 銀鹽像紙 61×50.8cm (圖片來源: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ctype.acid.typeid.228 檢索日期:2013/4/20). 24.

(34) 五、小結. 總觀以上四位女性藝術家,歸納出她們的特色與筆者受到啟發的相關特點: (一)、歐姬芙的作品中,花卉是她常常表現的主題,所以筆者也藉此隱喻運用,以 女性與植物之母體生殖器官做結合,做自我的身體經驗與意識的探延伸,並以細微 的顏色變化和花朵層次的描寫,表現出優美流動的線條。. (二)、茱蒂.芝加哥將陰暗內縮的女性生殖器官,表現成光明、外放的視覺形象, 將女性特質張顯。畫面上皺摺的曲線與花朵之生殖作為隱喻的象徵,影響筆者在創 作的題材上能更大膽的將自己想表達的主題,直接的發揮在作品。儘管她的當初作 品的爭議不斷,但是因為她的勇敢,而用更正面的實際創作來正視自己,證明自身 身體經驗與生命的價值。. (三)、今道子的攝影作品中,以海鮮與植物做為創作元素,將不相關的個體結合, 延伸出另一道意義,就像筆者的〈異體共生〉的理念相同,想製造更多的變化性與 趣味性,再結合自身的心境與符號,做更多不一樣的主題,築構出更奇特的個人夢 境。. (四)、賴美華擁有扭曲變形的詭魅畫風,獨樹一格,是源於己身女性思維與身體對 話的無限想像力。影響筆者把對人生的感受、生活與幻想融入於自已的創作,並以 植物、與人體器官的變形、扭曲這樣的創作特色,和細膩的色調與層次,表達筆者 內心不安與歇斯底里的氛圍,用畫面做最直接的獨白與隱喻。. 25.

(35)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本章節將分別由創作理念、創作形式與技法、創作過程分節的說明表述,為個人創 作的理念發想加以分析,使能更了解其中的精神意涵與目的。. 第一節. 創作理念. 一、潮濕的記憶. 「潮濕地帶」系列的創作初始發想,是來自於筆者自身生命經驗當中的記憶,與生 活情感之間的拉扯、抗爭之下的情緒表達。因為害怕生活週遭所在乎的人、事、物在某 個突如其來的階段無預警消逝,或是身體與情感上的缺失,因此伴隨而來的是不斷傾洩 而來的記憶,牽引著我沉溺在潮濕、陰鬱又帶有黏濁感的記憶地帶中,對於生命的擔憂 也因此表露無遺。所以當自己獨處創作時,內心總是時常不自覺的表露不安,胡思亂想, 捏造各種自己幻想的情境,做為創作裡的造型符號。. 因為有敏感的感受力,和極為纖細的神經細胞作祟之下,發覺以自謔似的思維去看 待,去享受在當下外力所對自身的衝擊,悲喜交織後所得到的作品就是最具意義的紀念 品。反觀,發覺雖然筆者在生命的摸索過程中不盡然能夠這麼順遂,曾經歷過情感的受 創與精神的不安感,而自然地喜愛觀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化,因為曾見體悟過美麗與 噁心往往同時存在的雙面現象,所以反思正視自己之後,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完美,由外 而內的內化咀嚼後所累積的個人心緒,直到現在我可以甘之如飴般綿延的吐出,目前所 26.

(36) 得到成長心得,發覺其實煎熬會過去,總會再有嶄新的開始。在穿越花朵一書曾提到的 引用說: 我不會像男人一樣,欺騙自己說,我可以在孤絕而驕傲的創作環境…女 性創作與男性不同的地方,就是要像她生小孩一樣;換句話說,它必須來自 於他的血,孕育自她的子宮,用她自己的奶水滋養。他必須是個人性創作, 有血有肉。他必須與男性的抽象概念不同。 21. 故以自身的創作理念將以女性的觀點切入探討,用長時間的記憶累積訴說,表示潮 濕的記憶地帶是所有感受力的文思泉源,是一個完全屬於我獨自擁有的幻想天地,它不 單單只是個接受與撕裂的傷口,同時也是個心靈的出入口,我將恣意地沉浸之中,不再 掙扎,更不再自憐,透過自身經驗與生活情感的思緒繁衍,交織著對慾望的無盡想像, 將曾經分裂而支離破碎的自我,一一地拾起後又縫合重新再造。. 並藉由植物與女性的母體生殖器官當作創作媒介,將身體器官的形像扭曲變形,表 現撕裂後的痛苦和失衡的美感,再結合個人化的畫面視覺形式語言,以暗喻神秘的內在 空間來表現多重涵意的感觸,與自我的身體認同,做最直接的私密性情感披露,讓每張 作品都代表著每一段時間的過渡,也是最真實的一項生命紀錄。. 二、符號象徵意涵. 創作的主題主要由「植物」與「女性身體」的母體生殖器官,兩種不同性質的生 物體拆解之後,再重新移植接和的方式,來探究「異體共生」 22的依附關係,延展更多. 21. 茱蒂.芝加哥 著,陳宓娟 譯, 《穿越花朵:一個女性藝術家的奮鬥》 ,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3 年。. 22. 共生-字義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體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可能讓生物體彼此都能得到好處,也甚至 包含不同生物體之間的吞噬行為。〈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資料來源: http://nature.edu.tw/resourcecategories/displayarticle/15,檢索日期:2013/03/14。 27.

(37) 畫面的可能性,與形式創新的方式,期盼畫面與意義都將會有更深一層的內涵,以此融 合我的生、心理及感官、感覺的雙面共生現象,記錄著這段獨自抵抗,與尋求自我的演 變過程。女性的生殖器官是為女性身體上最私密的部位,有著最溫柔的觸感,是每個新 生兒通往世上的唯一出口,同時也是最需要保有隱私的潮濕地帶,也是女性獨有的器官; 因為曾有過的創傷,血管的圖像意識,如同整個作品與筆者自我是個生命共同體一般, 用血液描繪而成的記憶譜成的生命畫作,以更加深對生命情感的追逐與不安;花朵與盤 纏的植物,象徵生命的延伸綻放與凋零,是美麗且脆弱的生命體,卻也因為大地賜予研 究者的滋養,而生生不息地延續,將幻化成探索的觸鬚,伸向無知的未來與時空,因為 心靈的充實,而促使意識的無限繁衍,造就植物體的持續延展,將曾有過的記憶通通寫 入畫裡,無論美好抑或是悲傷。. 第二節. 形式風格與媒材技法. 筆者的創作理念將冀以工筆平面繪畫的方式表達,創作的過程學習中,致力於個人 語彙風格的畫面風格展現,琢磨於畫面主題的符號意涵,與自身情感之間,嘗試將多種 不同的生物體結合,畢竟繪畫中當完成一件作品,到另一件作品的過程中,都是一個過 渡期與成長,從過程中學習,期望當中能有所風格與自我的突破。以下將創作過程中所 構思的風格與技法分析如下:. 一、形式風格. 「潮濕地帶」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將以工筆技法做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以想像力幻 化出的植物和人體器官結合,主體放置於畫面中心,使觀者能容易看見聚焦點,背景大 部分刻意將其放空,以淺色的薄塗背景帶過,表現物體結合存在於虛幻且超現實的空間 28.

(38) 裡,結構的失常,載浮載沉樣,並保留簡潔的方式提供觀者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紀念那 一刻令我為難的人事物,與情人之間纏繞不清的看法。 每件作品的主體皆是經由研究者的幻想交織成的符號圖像,運用柔軟且細緻的線條 編織而成的畫面,可看見物體經由變形、放大,或刻意描寫其部位的細節,展現不一樣 的自我,映襯了筆者的心思細膩者與內心的不安,使作品乍看之下呈現情緒的歇斯底里 樣,反映獨特的繪畫風格;作品中畫面的主要色調以淺粉紅膚色為基調,再以溫潤的淺 寒色系做為輔色,展現柔軟、潮濕的意象,使寒暖色系之間顏色的轉換能柔和的呈現, 而乍看之下溫暖的色調之下,其實是蘊含著神祕內在空間的無限想像。. 二、媒材與技法. 作品畫面呈現輕柔的風格,與細膩的線條與圖像組成。使用的基底紙為「礬紙」, 也名為「熟紙」,在紙上加入了“明礬”,使做畫時筆觸和顏料不容易暈染開來,適合 用來畫工筆畫細節部分的紙質;而顏料的使用上採取能用來薄塗,用動物膠調合再加水 混和後便能使用的「墨汁」 、 「國畫顏料」 、 「水干顏料」 、 「礦物顏料」 、 「水彩」幾種的媒 材混合使用;畫筆從勾線到上色,都是使用柔軟的毛筆做為工具筆;首先上色時,依其 顏料顆粒粗或細的特性,通常第一層使用水墨、水彩和國畫顏料的顏色打底,繪製好整 張的統一色調之後,畫面的上層,也就是後來的顏料堆疊,顏料的使用原則,是細顆粒 的顏料在下層,一層一層的罩染,粗顆粒顏料覆蓋在上。最後是細節部份的加強,則以 水干顏料、礦物顏料的混合使用,使畫面的色澤能更突顯。. 作品中使用的技法多「平塗法」與「漸層染色」的方法交互使用,利用顏色的層層 罩染,將研究者當下的思考與情感都併將帶入,讓每一層的堆疊,都能表現出柔美的透 明感,與前後分明的層次感和空間感,並且不帶有太明顯的筆觸,只單純使用顏色的自 然渲染。最後以直接襯底裱在木板上的方式,不加外框,給予最直接的作品展示。 29.

(39) 第三節. 創作過程. 作品的主要發想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感觸表達,擬定好了理念之後,首先繪製草稿, 把可以用來形容內在情緒的圖像,或符號元素集結在一起,幻想它們是個生長在內心的 生物體,所創造出的畫面可以表現自我,也可以是個情緒所的私密空間,以符合文獻所 探討的書寫自我,草稿繪製完,再以另一張正式的基底紙來描繪成作品。. 一、作品草圖. 圖 3-1〈潮濕地帶〉草圖 2011 紙 鉛筆 80x53cm. 圖 3-3〈網〉 草圖 2012 紙 鉛筆 80x55cm. 圖 3-2〈併發〉草圖 2012 紙 鉛筆 80x55cm. 圖 3-4〈異體共生-2〉草圖 2013 紙 鉛筆 80×55cm. 30.

(40) 圖 3-5〈異體共生-3〉草圖 2013 紙 鉛筆 80×55cm. 圖 3-6〈異體共生-4〉草圖 2013 紙 鉛筆 80×55cm. 圖 3-7〈愛‧繁衍-1〉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8〈愛‧繁衍-2〉草圖 2013 紙 鉛筆. 22.5×15.5cm. 22.5×15.5cm. 圖 3-9〈愛‧繁衍-3〉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10〈愛‧繁衍-4〉草圖 2013 紙 鉛筆. 22.5×15.5cm. 22.5×15.5cm. 31.

(41) 圖 3-11〈愛‧繁衍-5〉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12〈愛‧繁衍-6〉草圖 2013 紙 鉛筆. 22.5×15.5cm. 22.5×15.5cm. 圖 3-13〈愛‧繁衍-7〉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14〈愛‧繁衍-8〉草圖 2013 紙 鉛筆. 22.5×15.5cm. 22.5×15.5cm. 圖 3-15〈愛‧繁衍-9〉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16〈愛‧繁衍-10〉草圖 2013 紙 鉛筆. 22.5×15.5cm. 22.5×15.5cm. 32.

(42) 二、〈異體共生-4〉繪畫過程 本創作構成一件作品的順序為: (一)草稿:利用初步的發想,先製作構圖草稿。 (二)勾勒:將草稿當底稿,放置於礬紙之下,再勾勒出主體的線條與輪廓圖。(圖 3-17) (三)填彩:利用顏料的特性,依序地將媒材顏料層層的罩染堆疊至畫面中圖。(圖 3-18) (四)細節:最後做顏色與細節補強,例如花蕊上的花粉,或加深勾勒的線條。(圖 3-19) (五)完成:作品呈現。(圖 3-20). 圖 3-17〈異體共生-5〉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18〈異體共生-5〉草圖 2013 紙 鉛筆. 80×50cm. 80×50cm. 圖 3-19〈異體共生-5〉草圖 2013 紙 鉛筆. 圖 3-20〈異體共生-5〉2013 紙 工筆設色. 80×50cm. 80×50cm 33.

(43)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本章就以筆者 2011 年到 2013 年的作品來做更詳細的分析與探討,個別分析作品創 作理念、作品意涵與繪畫內容,使觀者能更加深入了解筆者創作當下的心境與理念,讓 作品能與觀者產生更多的共鳴,其中經歷不同構圖的模式與用色風格的轉變,表現原有 的情緒表達是較具像且設定它們存在於現實中的物體,直到主題異體共生的五件作品, 背景以淡淡的色罩染,物體之下沒有陰影,表他們在空蕩的空間裡漂流、擺盪,畫面與 筆者內心是呈現不安的狀態;而到了主題晦澀的愛人身體五件作品中,背景的白和四方 的作品呈現,每個虛擬的情緒意化物都是代表追求完美無瑕,且是一項紀錄當時種種雜 亂不堪的過程紀念物,以此衍伸筆者的思緒。. 第一節 潮濕地帶 主要以前期作品為一個主題,表現當時的心境與自我的內在空間,以溫暖、柔軟、 易繁殖且充滿黏濁感的地帶,比喻筆者的心靈深處,是系列作品理念的發想來源,以此 延伸主題異體共生與晦澀的愛人身體主體作品,傳達作品與筆者的情感思緒,欲能夠藉 以作品,喚起觀者看待作品時,能與比者或觀者自身產生共鳴與反思。. 34.

(44) 一、作品名稱:潮濕地帶(圖 4-1) 二、創作年代:2012 三、創作媒材:紙本 工筆設色 四、作品尺寸:80×57cm 五、創作理念: 繪畫的當下心情極度低落,赤裸裸地毫無防備,所以將畫面表達得很直接,開門見 山,用隨遇而安的心態與最真實的感受來創作。想表達受傷的內心其實是一個充滿著黏 濁感的灰色記憶地帶,是心靈的出入口,也同時曾經是個傷口。 六、作品意涵: 主體以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屍臭花為主,花體巨大且搶眼開花的時候會散發出一股 腐臭味,為了吸引昆蟲幫它完成授粉,在此代表美麗的背後或許藏有許多醜陋,非常矛 盾,盛開的花朵也是代表我當下的狀態,是保持著看開與接受事實的心態,其中花的柱 頭附著細膩的神經因子,代表對於周遭環境的感知特別敏感,也非常勇於挑戰;畫面中 植物的莖改以用血管作為表達,像人體一樣需要血管來維持生命的所需養分,他們都是 個共同的生命體;背景有女性陰部大辣辣地外露,上有一顆圓型的卵子,像是代表悲傷 後的自我解放,也赤裸裸的呈現心情,外部有細膩的毛擁護著,是為了保持私密部位的 濕潤,潮濕的地帶是思想的溫床,是所有靈感的來源。 畫面主要以血液的紅色來代表赤裸的身體與思維,背景以灰濁色罩染,代表由激動 到稍微平靜後的內化心情。構圖表現由兩朵巨型的花朵左右對稱,一高一低相呼應,並 利用血管的曲線來讓整體的構圖更有生命力。. 35.

(45) 圖 4-1 蔡幸芳〈潮濕地帶〉2012 紙本 工筆設色 80×57cm. 36.

(46) 一、作品名稱:併發(圖 4-2) 二、創作年代:2012 三、創作媒材:紙本 工筆設色 四、作品尺寸:80×53cm 五、創作理念: 當時的心境已從陰鬱漸漸轉為美好,畫面中粉紅的花搖曳著慾望的氣息,不斷飄散 的養份因子,提供大地繁衍新生命,身體的感官感覺再度甦醒,好似感受到了生命的春 天再度來臨。 六、作品意涵: 畫面中孤挺花瓣是由一片片的舌頭組成,象徵慾望的氣息,正熱烈的發散,含苞待 放花苞的形狀像女性的生殖器官,搖曳著女性的特徵與純潔;植物莖改以柔軟又堅韌的 血管代替,不斷輸送母體所提供的滋養給花朵;圓球像是細胞所集結成的,不斷飄散養 份因子,要將畫面占據,連接圓球的植物莖,是陰道的剖面圖,也代表不斷地孕育生命 強大的生殖力;植物根部土壤用乳房的形狀代表,象徵豐饒又肥沃的土壤,與無私的奉 獻;整體的用色較為其他的作品來的粉嫩,以粉紅色調與草綠色調為主,表現生氣盎然 感,與女性浪漫柔軟的韻味。. 37.

(47) 圖 4-2 蔡幸芳〈併發〉2012 紙本 工筆設色 80×53cm. 38.

(48) 一、作品名稱:網(圖 4-3) 二、創作年代:2012 三、創作媒材:紙本 工筆設色 四、作品尺寸:80×55cm 五、創作理念: 常常壓力大的時後,身體就會很敏感的發出警訊,子宮異常出血、體重下掉、免疫 力失調…等的症狀,如果越是不安情況就會更惡性循環,我感覺疲憊,感覺情緒持續緊 繃,因為這一切完全在我的控制之外,內心錯縱複雜的線,糾纏著我的生活與身體,待 時間能趕快度過,就像黑暗中的光線降臨,才能有一絲希望。 六、作品意涵: 微微透出光線的漂浮生物,外表長出許多纖柔的觸角,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像是在 撫慰人心一樣,使人安定,就算在昏暗的空間裡,也顯的優雅,給予希望與救贖,它被 貝殼包覆著,象徵存在於思維與生命交織的網子裡,也是一個令人迷網的空間;背景以 盆骨的形狀襯托,代表女性的生殖器官,裸露的白骨,是脆弱的生命與赤裸的表現,透 露著黑暗死亡的氣息,是因為剝去外皮內在才得已顯露,作品以深紅咖啡的顏色為主調, 象徵經血,是生命的顏色,傳達對生命不安的陰鬱氛圍。. 39.

(49) 圖 4-3 蔡幸芳〈網〉2012 紙本 工筆設色 80×55cm. 40.

(50) 一、作品名稱:白色人造花(圖 4-4) 二、創作年代:2012 三、創作媒材:紙本 工筆設色 四、作品尺寸:30×21cm 五、創作理念: 大部分的人總是無法太過於放縱自己的情感,必須杜絕各式各樣的誘惑,不管是感 情、慾望、或是生活中基本的吃喝玩樂,都沒辦法盡情地滿足,只要稍微不自制,而難 以挽救後果就得必須自己承擔;可是卻還是有許多膚淺、貪婪的人,他們不在乎沒有靈 魂,只求一刻滿足。 六、作品意涵: 色彩絢麗的貝殼造形食蟲植物,葉緣部份含有蜜腺,會分泌出蜜汁來引誘昆蟲靠近, 敏感的尖銳細毛會分泌消化液,酸蝕獵物的軀體後吸取養份,葉瓣上的圓點有炫麗的裝 飾,令人眼花撩亂,而牙齒狀的花露出慾求不滿的笑容,不斷滲出黏液到處竄流,正在 掙扎肯尼臉上的白色黏液像被氾濫的體液酸蝕,即將淹沒;整體的色彩豐富吸引人,但 是主體確是遭遇困境的狀態,矛盾的景象,要我們記取不要只在乎眼前的一時美好。.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鹹味調理麵包製作 (Production of Savoury Products) (三)藝術創作 (Production of Artistic Piece). (四)甜麵包和裹油類麵包製作 Yeast Products (Sweet Yeast Dough

歌詠地方博物館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 投分署、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鄭宇峯 豫洋科技有限公司.

由三位選手共同集體創作一套事先公開且具創新功能之機械

憑填寫完整求職登記表並至小資創業分享區,由 工作人員確認完成滿意度調查表,即可兌換潮州

• 家長表示欣賞子女的作品及創作 過程,並認同藝術發展對子女成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表彰作家、畫家創作優質華文兒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