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醫人第3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醫人第3期"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感念

林杰樑醫師

公衛學院院長

蔡行瀚

藥學院院長

吳介信

醫學院院長

黃朝慶

東海大學校長

湯銘哲

奠基附醫歷史

李宏生

杏原之父

鍾文政

1 發行人語

2 封面專題

感念林杰樑醫師

藥學系第一屆畢業

50 週年紀念

8 師長動態

鍾文政教授

李宏生院長

13 北醫典範

東海大學校長

湯銘哲校長

15 北醫聚焦

醫學院院長

藥學院院長

公衛學院院長

21 北醫榮耀

23 校友動態

電子化服務

校友會動態

校友會聯絡方式

26 進修推廣處課程

27 生活新知

臺北好文藝

2014/JAN.

3

(2)

光陰荏苒,一轉眼又是歲末時節,迎接2014 新的一年來臨,祝福各位北醫人,闔府平安, 事事如意,馬到成功,也盼望各位校友能對母校校務發展,提供寶貴意見。藉此機會將一年 來母校的近況與發展向各位報告。 北醫大現有學生6,000 餘人,校友 36,566 人,一校三院教職員工共 6,400 餘人,現有 7 學院,12 學系及 21 研究所,定位為「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之研究型大學」,以 培育「具人文關懷,社會服務熱忱及國際觀之醫事專業人才」為宗旨,秉持誠樸校風,以「人 文、服務、卓越、全球化、永續發展」之核心價值,邁向高品質的國際一流醫學大學而努力。 2013 年北醫大在師生努力下,各項評鑑成績優異,包括:通過自辦外部評鑑、通過 TMAC 醫學院訪視、獲行政院第二屆國家訓練品質獎—進修推廣處獲訓練機構獎、通過大專 院校國際化訪視、通過ISO 27001 資訊安全換證驗證。 2013 年北醫大在 QS 亞洲頂尖大學排名 50 名,較 2012 年進步 14 名,充份顯示我們母 校在教學、研究、創新,獲得國際的肯定。在國際化方面,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包括落實國 際合作,成立國際盟校據點,推動國際雙聯學位,組成跨國研究團隊等,境外學生人數不斷 成長。 另外為順應國際趨勢,領導時代潮流,北醫大設立癌症轉譯中心,它結合醫師科學家、 基礎研究學者、基礎建設及核心設施,發展最新及尖端的科技,克服癌症,透過癌症轉譯中 心,我們將改善目前癌症治療的成效,以團隊合為癌症病人提供完善的服務,以期達到世界 水準。 藉由人才延攬,擴增設備,改善研究空間,建立臨床標準化實驗室及基礎建設,北醫大 成功地將臨床醫師與基礎研究學者,結合一體,形成堅強癌症轉譯團隊,未來將提升我們北 醫大在國際知名度,這些成就也要與北醫人共同分享。 回顧2013 年校務工作,在全體師生同仁團隊合作及校友大力支持下,均能順利推展, 教學、研究、服務、行政各方面皆獲得良好成績,三家附屬醫院穩定持續成長,母校聲譽也 獲得社會各界正面評價,這些成果我們要持續保持。今後將更加努力,希望各位北醫人也與 母校共同攜手,開創北醫大更美好的未來。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謹誌2013/12

TMU Alumni 發行人語

封面小故事: 秀逸圓潤的「北醫人」 三字為閻雲校長所題

北醫人攜手

北醫大奮進

(3)

兩大油品公司爆發黑心油事件,再度重創國人對食品安 全的信心,當媒體每天大篇幅報導這兩家公司如何昧著 良心大賺黑心錢,而國人又陷入「食不安」的強烈恐懼 時,很多人心裡一定想著一個人:林杰樑醫師。 沒錯!如果林杰樑醫師還在,他一定會挺身而出,接受 媒體專訪,或是上電視談話性節目,以他的專業,暢談 棉酚可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各種食用油摻入棉籽 油後可能引發的安全疑慮。如今,這些長久以來深植人 心的畫面已消失不見,只因林杰樑醫師2013 年 8 月初 突然患病倒下,撒手人寰。 林杰樑醫師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第18 屆畢業校友, 在校期間非常活躍,也很有正義感。1988 年,他有感 於當時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工業快速發展,環境品 質低落,於是發起籌組綠十字醫療服務隊,以及綠十字 健康服務協會,結合具有服務熱忱的醫師及在學醫學 生,共同為捍衛台灣這塊土地及國人健康而努力。

林杰樑醫師

封面專題

(4)

後來,綠十字健康服務協會結合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 大學前身)的學生,成立綠十字醫療服務隊,每年利用 寒暑假南下雲林縣台西、麥寮、口湖及四湖等沿海偏遠 鄉鎮,除了為當地民眾義診並測試心肺功能外,也深入 每個村落進行衛生教育宣導,提昇民眾的醫療常識。 雖然當時他已在林口長庚醫院服務,工作繁忙,但每到 寒暑假出團期間,他就像候鳥般,再忙也會撥空南下, 探視綠十字醫療服務隊的醫護人員及學生,給他們加油 打氣。 「說到林杰樑,除了佩服,還是佩服。」許文明是林杰 樑在北醫大的同班同學,相知相交近四十年,對這個老 同學推崇備至。2013 年 9 月 1 日上午,他們那一班三、 四十位同學重返母校舉辦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時,他回 想起當年和林杰樑一起考進北醫大的陳年往事,宛如昨 日,歷歷在目。 他說,林杰樑身材矮壯,愛穿花格子毛線衣,常踮著腳 尖走路,好像永遠都不想停下腳步似的,精力充沛。 由於他們兩人的座位就在隔壁,加上又是師大附中的同 學,不管在實驗室做實驗,到醫院見習或實習,都是形 影不離,交情相當深。在他眼中,林杰樑活動力十足, 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班代、跆拳社社長、醫科學生會 會長、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之外,還成立中國醫藥研究 社,從籌備開始,就開始找學校行政人員溝通,找校外中 醫界名人演講,更要到處拉人來參加社團,可說忙得團團 轉。也許因為這樣,林杰樑在畢業之前健康亮起紅燈,後 來檢驗確認腎臟出了問題,必須長期洗腎。儘管如此,他 還是精力無限地在醫療事業上打拚,除了在腎臟科醫學界 闖下名號,更鑽研臨床毒物學,成就備受國際肯定。 身為需定期洗腎維生的腎臟病患,他特別留意引發慢性腎 臟病的成因,觀察發現長期曝露在重金屬及汙染環境下, 腎臟就會受損,進而出現不可逆的傷害。 這二、三十年來,林杰樑醫師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相當多 篇相關研究論文,其中一篇長期鉛曝露導致慢性腎臟病惡 化的研究論文,更於2003 年刊登在全球最頂尖、世界排 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寫下歷史。 在這篇引起全球矚目的論文中,他提出獨創的EDTA 螯合 療法,透過EDTA 這種螯合劑,可以有效減緩慢性腎臟病 患腎功能的持續惡化,為全球廣大慢性腎臟病患帶來無窮 希望。更早之前的1996 年,他率先提出除草劑「巴拉刈」 中毒的治療方法,也為不慎中毒的農夫找到一條生路。他 採用的是重覆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脈衝療法,再加上中毒 後立即施以活性碳血液灌流療法,可大幅降低中毒者的死

封面專題

(5)

亡率。雖已過了近二十個年頭,他這個獨創療法,至今仍 被公認是治療巴拉刈中毒的最有效方法。 除了學術研究表現亮眼,同班同學陳錦銘眼中的林杰樑, 更是正義的化身,不畏強權,也不把威脅利誘放在眼裡。 二十幾年前,桃園縣觀音鄉爆發稻米遭重金屬鎘汙染的事 件,林杰樑找平常也愛批評時事的他一起出來抗議,卻被 他拒絕。 「我沒他那麼大膽啦!」陳錦銘笑著說,當時還是戒嚴時 期,上街抗議有時候會被列入黑名單,最後他選擇退縮。 「有時候想到這件事,我就打從心底尊敬他。」 這種喜歡打抱不平的個性,並沒有被歲月磨平,反而更加 執著。這些年來,對於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林 杰樑醫師把關得更加不餘遺力,舉凡毒醬油、三聚氰胺、 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等事件,都可看他在媒體鏡頭前 侃侃而談的身影。 就有媒體記者說,每次只要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第一個想 到採訪的對象,絕對是林杰樑醫師。對於廣大消費大眾來 說,只要看到他挺身受訪的畫面,就覺得心安,不難看 出 他在國人面前的特殊地位。也因此,林杰樑醫師猝逝後, 有媒體尊他為台灣的食安之神,並附和臺北醫學大學第 十八屆醫學系畢業校友的建議,把每年9 月 1 日訂為台灣 的「食安日」。 林宏良是林杰樑在北醫大最要好的同學之一,他解釋說, 9 月 1 日是中小學開學之日,把那天訂為食安日,一來紀 念林杰樑醫師一生守護台灣食品安全的行誼,二來也提醒 國人,時時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薛玉梅早期受邀加入綠 十字服務團當指導老師,和林杰樑醫師交情深厚,非常敬 佩林杰樑醫師重視國人健康的執著與熱忱,直言他的精神 會永遠留在北醫人的心中,足為學弟妹表率,繼續傳承下 去,北醫人也會以他為榮。 為了感念這三十年來守護國人飲食安全以及提攜學弟妹的 用心,臺北醫學大學於2013 年 9 月 18 日行政會議中,特 別頒贈校友特殊貢獻獎給已仙逝的林杰樑醫師,由其遺孀 譚敦慈女士代表接受。頒獎前,校方特地播放一支紀念影 片,隨著林杰樑醫師生前身影一一掠過,譚敦慈女士不禁 紅了眼眶,掩面啜泣。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致辭表示,林杰樑醫師在各個領域都 有非常傑出的表現,他是北醫大的驕傲,大家應學習他不畏 強權的精神,挺身捍衛我們所處的這個國家及社會。 1-2. 林杰樑醫師只要有空,都會跟著綠十字醫療服務隊一同下鄉, 多年來是許多學弟妹心中的精神領袖。( 照片為 95 學年度林杰 樑醫師探視服務隊照片) 3. 林杰樑醫師從學生時期就熱心貢獻專業於社會,即使後來腎臟 出了問題、必須洗腎也不改其志,對國內食品安全把關不遺餘 力,其精神與熱忱令人感佩 4-5. 林杰樑醫師於 96 學年度至雲林麥寮探訪綠十字醫療服務隊

(6)

創新卓越北藥人 服務社會五十載

藥學系慶祝第一屆畢業 50 週年

今年是北醫藥學系第一屆畢業五十週年,從去年十一月起已展開系列活動,熱鬧一整年。去年十一月九日北藥校 友回娘家,與學弟妹分享傳承;並舉辦就業博覽會,協助藥學系學弟妹探尋未來出路。今年六月畢業季,將邀請 第一屆校友回到臺北醫學大學,重溫「那些年」,並募集校友珍藏的北醫相關文物,不論是北醫老照片或當年課 堂筆記,一同編織北藥五十文物展。 去年十一月第二個周六,入夜後,北醫大醫綜廣場搭起一座座棚,「辦桌」宴請「回娘家」的藥學系校友。現場 熱鬧非凡,老、中、青三代藥學系友聚集,粗估至少三百人參加。 北醫大藥學院副院長、第十二屆藥學系友許秀蘊表示,藥學系校友早期在校時資源非常缺乏,但出社會後在職場 的表現完全不輸人。「也許不是最用功,但卻非常靈活。」而藥學系友也保有草創時期獨立自強、彼此提攜的精神, 在業界的校友除了每年「回娘家」相聚,還會擔任學弟妹的「企業導師」,定期與在學的藥學系學生聚會、甚至 安排學弟妹參觀公司、社區藥局或藥廠等。 1. 2013 年「藥學系友回娘家」活動 2. 藥學系畢業校友返校參與 2013 年「藥學系友回娘家」 活動( 左 1 10 屆王文甫 現為北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左2 17 屆章修績現為瑞安大藥廠總經理;右 2 10 屆 范佐勳現為北藥文教基金會董事;右1 14 屆章修綱 現為生寶生物科技國際集團董事長/ 創辦人 )

封面專題

(7)

本專題採訪幾位第一屆藥學系友,他們回憶起創校初期的校園生活,簡樸刻苦中仍見趣味。 北醫大藥學系第一屆校友陳增福曾任北醫大董事,他說當年考上北醫時,學校只有校門和三間鐵皮房,周遭都是 農田,由於實在太不顯眼,「有同學要註冊時還找不到地方!」他說,當時沒有莊敬路、只有吳興街,若搭車前 往學校,巴士只開到三張犁,上下課都要走一段路到三張犁搭車。 當時校園中僅有的三間房子平行排列,功能涵蓋教室、行政單位、董事會住宿等,陳增福說,校舍中間的空地就 拿來打球,「經常把玻璃打破。」學校的教學大樓則在他大三、大四時才蓋起來,還是學校同仁設計的。 另一位北藥第一屆校友蔡靖彥也回憶,當時學校對面就是田,沒有太多人為痕跡,要搭火車返鄉,他會走路去松 山車站;下課後同學們則會脫下皮鞋,打赤腳在草地上打壘球、踢足球。 由於設備較缺乏,「學生自己要找資源,會變得比較獨立。」陳增福回憶,當年學校沒有實驗室,實驗課都得去「借 用」其他單位的實驗室,例如藥廠、衛生試驗所等;儀器數量有限,實驗課就分成大組進行,「很多事要自己想 辦法。」 但是陳增福就學時並不感到匱乏,因為「我們有個非常好的系主任。」他提到,藥學系第一任系主任徐型堅不僅 教學認真,還會與學生在課後一起打棒球、生活在一起,「就像大家庭一樣」。更有甚者,若系上缺什麼,徐型 堅還會自己掏錢出來買,「整個藥學系的系風就在他手上建立起來。」 3. 顏焜熒教授(中)與藥學系創校初期學生合影(前排右 1 柯 文昌教授) 4. 中草藥研究,北醫師生前往各地採藥(圖為師生至太麻里採 藥合影) 5. 北醫創校期的藥學大樓

(8)

陳增福表示,那時北醫藥學系的師資不比台大差,一些基礎共同科目都商請台大的老師來上課,在徐型堅系主任 奔走下,更是請來當時高雄醫學院藥學系主任楊藏雄、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主任那琦至北醫任教。 「艱苦孩子卡打拚」,陳增福說,那時同學們都很認真,甚至有「北醫藥學系是台大研究所搖籃」一說,前幾屆 在為數不多的台大藥學所名額中,總是榜上有名。「我們資源已經比別人少,不認真不行。」 蔡靖彥也說,當時學校雖然簡陋,「日子卻過得很好」。他表示,當年不用考藥師執照,但同學們還是非常認真, 「沒有因為不考試就不讀書」。「我們感情都很好」蔡靖彥說,草創初期,學校只有醫、牙、藥三系,那時三個 系不少課合在一起上,彼此都認識;同學、老師與職員之間聯繫也很緊密,純樸溫暖的校風令人懷念。 陳增福也在當完兵後考進台大藥理學研究所就讀碩士,畢業後成為第一批返校當講師的校友。他指出,畢業校友 照顧學弟妹儼然是藥學系傳統,早期雖然缺乏資源,但無形中訓練出北藥人獨立、「絕處逢生」的能耐,如今早 期校友在各領域多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佼佼者。 「五十週年意義重大,從早期篳路藍縷到如今這麼有創造力,我們要將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許秀蘊指出,校 友的社會貢獻值得肯定,希望透過五十週年一系列活動,讓在校生也具備使命感,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 6. 北醫藥學系第一屆校友陳增福曾擔任北醫大董事,微笑 追憶學校草創時期 7. 1964 年藥學系第一屆畢業典禮(川堂) 8. 那琦(左)與顏焜熒(右)兩位教授是北醫中藥研究重 要的奠基者 9. 現今藥學系提供了更完善的師資與課程,讓學生有最佳 的學習環境

封面專題

(9)

2013 年 6 月學生祝賀鍾教授生日快樂 鍾教授與泰雅族學生陳天賜及其家人合影

北醫醫療奉獻獎「推手」傳道授業、扶弱解困

杏原之父鍾文政教授

北 醫 的 校 歌 有 兩 種 版 本, 鏗 鏘 有 力 的 北 醫 原 住 民 學 生 所 唱 的 校 歌, 是 北 醫 的 秘 密 武 器, 每 回 評 鑑 與 校 慶 都 能 撼 動 委 員 與 來 賓 的 心, 給 予 北 醫 肯 定 的 熱 烈 掌聲。 鍾文政老師是廣東省陸豐縣移民,竹東客家人,四代 單傳,第五代曾祖父,打破單傳魔咒,兄弟二人在苗 栗大湖開墾,不幸兄弟及家人被當地泰雅族人出草殺 害,僅曾祖父獨自一人逃亡,落腳竹東,生下祖父兄 妹二人。

「鍾爸」對原住民學生無私的愛

師大博物系畢業。1977 年 2 月起擔任山地及離島公費 生養成計畫輔導老師,以無私的愛心傾力關注學生學 業與情感生活,因此獲得了「鍾爸」美稱。寄生蟲學 科研究論文達一百多篇,1997 年校方成立「原住民健 康研究中心」,指派他為中心主任,在此之前,其實 學生早已尊稱他為「杏原之父」。 北醫校史館裡展出從地板直竄天花板的黑色試管,令 人震撼。鍾文政教授說,這些試管是在58 年向新竹玻 璃廠訂購,當時燒製一根要價300 元,小學老師一個 月薪水還無法支付兩根,全國僅北醫有此教材,後來 贈送給疾病管制局及其他醫學大學。為體驗感染絛蟲 的痛苦,並研究藥效發揮的過程,他曾生吞含亞洲無 鉤絛囊尾蚴的豬肝! 40 年來,陳舊泛黃的記事本,紀錄著超過 200 位原住 民學生生活點滴。提起學生,「鍾爸」如數家珍,他 手邊珍藏所有教過學生附照片的點名簿。從入學日期、 地址及聯絡電話、家長工作情形、學生照片、何時考 上國考、高考,各科成績及所遭遇到的困難,密密麻 麻,清楚記載。他說:「當爸爸當然要了解每個孩子 生活動態。」

師長動態

(10)

1972 年起,他指導學生社團活動,1971 年退出聯合國, 年底即成立樂幼社、北醫醫療服務隊第一隊、山地醫 療服務隊及杏原社等,1975 到 1999 年間率學生前往 各山地離島,從事寄生蟲衛生教育與愛鄉醫療服務, 2000 至 2005 年起多次自費出國參與路竹會國際醫療 義診,足跡踏及非洲、南美洲及亞洲。國內外義診, 救人無數。

為北醫大寄生蟲學科奠定重要基石

1973 年,楊茂銀醫師就讀北醫醫學系二年級時,指導 教授鍾文政上山作寄生蟲調查並順道家訪,家長拿瑞 岩香米待客,楊茂銀抓了把稻穀送老師當見面禮。帶 回台北後,放進研究室冰箱冷藏。心想:「茂銀把泰 雅族人視為最寶貴的香米送給我,這是偏鄉學生送給 老師最好的禮物,我要當寶貝珍藏。」換新冰箱時, 小心移動那包穀子。退休了,打包東西,第一件就是 把那包穀子帶回家,小心收進冷凍庫。後來就靠那包 香米復育成功,心思細膩又重情意! 缺乏經費,許多寄生蟲採集工作都是自掏腰包進行, 為北醫寄生蟲學科奠下重要的基礎,在寄生蟲學界享 盛名,曾發表許多國內首次發現之論文及病例,如採 用 檳 榔 和 南 瓜 子 混 和 煎 劑 治 療 亞 洲 無 鉤 絛 蟲 病 之 論 文,為國際首篇,1994 年發現國內首例巴貝蟲病例、10 例美麗筒線蟲病例及前 135 例肉孢子蟲病例等, 此外更完成國內原住民各族各部落有關蛔蟲和絛蟲之 母語彙編,對國人對寄生蟲認知有重大貢獻。 沒錢買寄生蟲標本,清晨二、三點騎腳踏車到台北橋 屠宰場或烏來等,採集動物內臟的寄生蟲標本,或撿 人家不要的動物屍體,帶回辦公室利用。鑽研相關書 籍,逐漸有了規模,但經費實在太拮据,於是和太太 商量,夫婦倆節衣縮食,除了薪水外,其他收入,含 擔任家教的收入,全數捐出採購教學設備與器材。從 1966 年底起,一直以學科為家,奉獻的金錢無法計數, 更別提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 1972 年底,五峰鄉衛生所病患秋賢民(現五峰鄉衛生 所主任)的肚子裡面有絛蟲,無藥可治,而秋賢民正 好錄取北醫,拜託鍾文政投藥。鍾文政問明病症後, 開藥治療,發現秋賢民一臉沈默,似乎不太適應台北 的大學生活,一問之下,生活、經濟、課業,甚至交 友都有問題,由於都是新竹人,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師生因此結下不解之緣。 為何獨愛蟲蟲世界,選擇研究寄生蟲?主因在愛研究, 北醫又正好出缺,因緣際會,愈投入愈見有趣。「不 要小看這個冷門學科的影響力,寄生蟲對人類健康的 威脅,不能輕忽」。 2004 年,一位帥哥旅遊澳洲,返 台當天上午去划船,不慎翻船落水,雖順利獲救,但 回到台灣時已陷入昏迷,家屬送北醫附設醫院急診, 情況一直未改善。翌日找他幫忙,依病患家屬描述及

師長動態

(11)

斷層攝影片,研判是池塘裡有自由生活型阿米巴寄生 蟲,翻船時,蟲自鼻孔進入腦部引起腦膜炎,帥哥病癒 後,全家前來致謝。一路走來,感恩太太支持,婚後在 學校附近六張犁租了間小屋,月租600 元,正好是小學 老師一個月薪水。日子捉襟見肘,還得挪出錢作特殊教 育基金,回想起來真是感謝太太寬容。開始輔導原住民 學生,花費更兇,為了能隨時解決學生緊急事故,郵局 存摺中一定保留一筆應急周轉金。 山地或離島孩子來到大台北,難免受誘惑,尤其學校附近 有三處職業賭場,白天看不出來,到了晚上麻將聲不斷, 夜晚出外散步時,他都刻意加重腳步聲,藉此擾亂賭場。 有位學生不小心陷入其中,一個晚上就輸掉100 多萬元, 因付不出錢遭人修理,經他出面談判後才獲釋回。

北醫人尊為醫療奉獻獎之

「推手」

一名醫學系學生,畢業前三個月,替人背書面額28 萬 元的空頭支票,遭暴力討債,靠「鍾爸」出面,提款解 決。新竹縣尖石鄉某育幼院女同學,長庚護專畢業插班 考到北醫,經縣政府核定為低收入戶,因低收入戶獎學 金不夠支付房租與生活費,只好打工,商家開出扣繳憑 單,畢業前三個月被稅捐處取消低收入戶資格,不但領 不到低收入戶獎學金,還要補繳學費,嚇得女同學不知 如何是好,也是靠老師到郵局提款解決。 一位護理系女同學,畢業前三個月,因家人出車禍,沒 錢賠償對方,精神心理受創,老師同樣是從郵局提款應 急。甚至畢業後出問題,回頭找老師訴苦的,都靠 郵局備用周轉金,周轉金都是平時研究費或出差費 一點一滴省儉下來的,當時太太並不知情,有些錢 事後歸還,有些則石沈大海,但他並不在意,「我 這麼做,是要他們畢業後懂得回饋!」 有次在太極峽谷底時,突然發現深山烏雲密佈,下 起雨來,他立即要學生全部上岸,當學生還在納悶 為什麼時,只見溪水快速暴漲,慢一點恐怕就沒命 了,沒想到谷底就有人走避不及,遭到不測。 全國第一個高考及格原住民,就是北醫校友曹天德; 離島第一個高考及格的,也是北醫的高植澎。他說, 至今原住民或離島學生都以通過高考、國考為榮譽, 讓他感到非常欣慰。期許學生學成回饋,師生傳唱 的老歌,包括再試一下、茉莉花、思想起、綠島小 夜曲等。 曾任中華民國寄生蟲學會常務監事、行政院衛生署 原住民部落及離島社區健康營造計劃推動小組委員、 行政院原民會原住民健康促進小組諮詢委員、台北 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北區部落健康社區 推動中心主任、臺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常務理事及理事 長等。榮獲行政院教育部教學特優獎、衛生署山地 離島特殊貢獻獎、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促進原住民 社會發展有功人士獎及服務40 年資深優良教師獎。 ( 本文摘自北醫 50 週年校慶醫療奉獻獎北醫人得主專輯之內文 ) 1. 鍾教授承辦第 6 屆亞太地區人畜共通寄生蟲研討會,當時 大會主席為高醫陳瑩霖教授( 前排坐者左 6),名譽主席為 胡俊弘校長( 前排坐者左 5) 2. 1973 年鍾文政教授率隊前往龜山島醫療服務與研究,由當 時的院長徐千田親自授旗歡送,顯見其隆重 3. 鍾教授與學生合影 ( 左 1 排灣族學生曾櫻枝、右 1 阿美族 學生林慶豐) 4. 鍾教授參與原住民學生歸明德的婚禮 ( 其夫人為平地人 ) 5. 1973 年率醫技專修科第 6 屆學生,於瑞芳鎮瑞濱國小進行 寄生蟲衛教與檢查

(12)

引進中堅優秀份子 奠定附設醫院發展史

李宏生教授精彩的一生

北醫附設醫院第五任院長李宏生教授,因引進北醫中 堅優秀份子潘憲、陳守誠、陳庵君、江漢聲等醫師, 以及堅持北醫附設醫院第三醫療大樓不能只是蓋120 床的鐵皮屋,改寫了北醫附設醫院的歷史。2013 年走 完精采的一生,公子李正順醫師謹遵其遺志,捐資新 臺幣300 萬元給李教授畢生奉獻最多的北醫大耳鼻喉 學科,令人動容。

醫術高超求診者眾

為附醫開創新局

李教授1932 年生於台北州海山郡板橋街,於 1959 年 與葉思淑女士結為連理,育有一子二女。其弟李宏信 醫師( 醫 3) 於 1974 至 1982 年期間擔任北醫校友會會 長,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李教授1958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並於 臺灣大學醫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接受完整的耳鼻喉科 專科醫師訓練,於1963 年及 1964 年連兩年任臺灣大 學醫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總醫師。其後於日本大阪醫科 大學武田一雄教授指導下,修得耳鼻喉科醫學博士學 位。回國後先後接掌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及三峽恩主 公醫院院長職。 李教授為人謙和,自述數十年喜樂光陰,均是眾多前 輩先進的好意及厚愛點點滴滴累積而來,因眾多人的 善意而得之成就與榮耀,認為今生成就與榮耀共同屬 於他的老師、同儕、學生、患者及曾與之經歷共同時 光的醫學界及社會善心人士。個性樂觀,平易近人。 自我要求甚高,具有不輕易放棄的個性。因此,每每 能夠篳路藍縷,開創新局。 1976 年於臺北醫學院任耳鼻喉學科教授時,臺北醫學 院附設醫院的耳鼻喉科,由他個人從零開始一點一滴 逐步規劃建立。當時不但門診器具、手術設備需親自 逐一設法,科內主治醫師亦需親自延攬張羅。幸好每 年皆有許多優秀醫學生慕名前來,為北醫耳鼻喉科不 斷注入新血。由於美國耳鼻喉科學界大師Paparella 與 他個人交情極深,也使他能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加 上當時社會名流及影視巨星慕名求診者眾,且多能獲 得滿意治療結果,口耳相傳下,北醫耳鼻喉科終於逐

師長動態

(13)

1. 1996 年李教授於台灣耳鼻喉科總會晚宴與當時北醫校長 胡俊弘合影 2. 李教授與美國耳鼻喉科泰斗帕帕瑞拉教授討論中耳手術技術 3. 李教授指導學生解讀特殊 X- 光片在頭顱骨之位置 4. 李教授參加附醫 35 週年院慶 ( 左 1 黃德修教授、左 2 蕭 柳青教授) 5. 李教授全神專注於耳部手術 漸有讓人值得欣慰的成就與規模。1983 年承蒙臺 北醫學大學胡創辦人水旺博士及董大成校長器重, 接掌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職務,於董事會大力 支持下,籌建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第二醫療大樓, 使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踏上新的醫療里程。

特殊領域研究獲日本醫學雜誌讚許

在學術研究上,李教授於1970 年代留學日本期間, 曾有2 年左右受日本第二大製藥廠鹽野義公司的資 助,進行當時先進之腦神經電氣生理學研究,並 於日本及國際發表研究成果,深受國際人士肯定, 榮獲日本耳鼻喉科臨床醫學雜誌讚許為臺灣首位 從 事此ㄧ特殊領域的研究者。留日期間並曾至京 都大學一色教授處,參與Thyroplasty 之新觀念新 治療法的研究,獲得許多啟示。亦因廣交日本各大 學醫院著名教授,如鹿兒島大學大山教授、大阪 成人醫院院長佐藤教授等(恕未一一列名),學 習了許多日本老師、教授對臨床醫療、患者立場、 手術技術、研究思考等多面向的思維方式,而因此 受益匪淺。 李教授為日本大阪醫科大學醫學博士,故自臺北醫 學院提早退休後,受聘至日本茨城縣行醫數年,其 間亦促進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與日本大阪醫科大 學,及岡山大學耳鼻喉科人員及學術的深度交流。 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出身的後輩醫師,有 多人因此關係而獲得進修學習之機會,甚至取得日 本耳鼻喉科醫學博士學位者。李教授雖為退休之 身,仍不斷努力,為臺灣耳鼻喉科後輩醫師之學習進修, 提供了許多機會。

2009 年榮獲台灣耳鼻喉科醫師醫療奉獻獎

李教授2003 年自日本茨城縣受邀返臺,接掌三峽恩主公 醫院院長。後來又接受新光醫院之邀,到新光醫院耳鼻喉 科協助教學及臨床工作,並於2009 年 8 月 1 日受託主掌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2009 年榮膺第 11 屆「臺灣耳鼻喉科 醫師醫療奉獻獎」的殊榮。 在醫學專業上卓越成就外,李教授也是眾所周知的運動好 手。年青時喜好棒球,曾與醫界前輩同好,閒暇時組隊比 賽,在棒球場上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雖於中年時才開始 學習高爾夫球,但天生富含運動細胞,因此高球成績,也 在短時間內進步神速,讓許多年輕後輩自嘆不如。李教授 身體一向健康硬朗,雖然年近八旬,依然健步如飛,病痛 不侵。長時間埋首於醫療服務和醫學研究,從未聽見過他 說累,終日手持各式字典,好學不倦。 2011 年清明節,李教授意外罹患腦中風,在新光醫院醫 療團隊細心照護下,病情穩定。病榻中,因過去所種下許 多良緣,親朋好友、舊識後輩,前來探望的不絕於途。於 2013 年 7 月 13 日仙逝。雖然已經撒手人寰,但是他對待 病患或朋友的親切誠懇笑容,無私提拔後進的不遺餘力, 從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性格和永不止息的學習精神,典範長 留在人們心中。 ( 本文由李宏生教授公子李正順醫師提供 )

(14)

在北醫形塑自我

「 我 考 進 北 醫 時, 就 沒 有 設 想 我 這 輩 子 一 定 要 當 醫 師」,湯銘哲醫學系畢業後接受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 發覺志不在此,申請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生理學博 士學位,出國讓他找到自己的路,他在密西根大學遇 到許多好老師,帶學生做研究態度開放、視學生為朋 友、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最重要的事情,看到好的典範, 「慢慢的我有個念頭,我要當老師,這就是我想做而 且要做的事情!」1990 年他回國進入成功大學醫學院 任教,作育英才、春風化雨。 沒有從事醫學本業,但湯銘哲非常感謝學風自由的北 醫,帶給他的成長,他的大學生活很愉快,「北醫對 我最大的影響在於大一大二的醫預科課程,讓我盡情 馳騁於文學、音樂、藝術跟體育等領域,在自我追尋 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形塑出現在的我。」他說,醫預 科課程類似通識教育,攸關醫師人文素養的養成,而 北醫人文風氣興盛,文藝性刊物辦得很好,他參加的 社團如北極星詩社、《北醫人報》,對他日後影響甚深。 「我大五時擔任《北醫人報》總編輯一年,當時是空前 的紀錄,因為《北醫人報》是雙週刊,總編輯每兩個星 期中有一個星期待在印刷廠,但大五課業很重,之前擔 任總編輯的學長,頂多做一學期就撐不下去了」,付出 多,收獲也大,他在社團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其中一 位是知名媒體人楊憲宏;而採訪寫稿辦刊物的磨練,也 讓他在人際互動、溝通協調方面功力大增。

做最好的自己

東海大學校長

湯銘哲的教育觀

2013 年 2 月 1 日接任東海大學校長的湯 銘哲,是北醫醫學系第15 屆校友,他的 人生充滿意外的驚喜:年輕時赴美取得 博士學位,返台後放棄成為令人欽羨的 醫師,選擇到大學任教;2011 年應邀前 去東海大學演講,因緣際會成為東海大 學現任校長。

北醫典範

(15)

良師的影響

大學他最難忘的老師有兩位,徐千田與黃崑巖,「徐 千田是婦產科名醫,學術成就也高,他對我的影響是 他治學嚴謹的態度」;2012 年病逝的成大醫學院創院 院長黃崑巖,湯銘哲在北醫只聽過黃崑巖一堂課,黃 卻是影響他後半生的師長。 黃崑巖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微生物教授,當時台大 請他回台任教,北醫邀他到校演講,「當時我佩服極 了,至今都還記得他講課的內容」,所以當湯銘哲學 成歸國有機會到黃崑巖帶領的成大醫學院任教時,他 毫不猶豫奔向成大,在成大服務期間,黃崑巖頗賞識 他,他跟隨黃崑巖做事,並認識當時到成大客座的陳 之藩,結成忘年交,也跟陳之藩的夫人童元方建立深 厚交誼。 黃崑巖及陳之藩對教育非常有想法,皆重視人文教育 及品格教養,湯銘哲的教育理念深受他們影響,他視 他們二位為人生導師,「人一生中,典範型老師太重 要,可以啟發你的思想」,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尤 其跟在黃院長身邊做事,學到很多」,也因為黃崑巖, 他成為東海大學校長。

重視博雅教育

2011 年東海大學博雅書院邀請黃崑巖談教養,但當時 黃健康欠佳,於是改邀其子弟兵湯銘哲演講,博雅書 院是東海推動人文通識教育重鎮,湯銘哲對博雅教育 的想法及作法,讓同仁認為湯銘哲是校長適任人選之 一,邀他參加校長遴選,他心想何妨一試,沒想到竟 然被徵選上,更沒想到童元方表示願意跟他到東海大 學任教,童元方現為東海文學院院長。 「我一直認為,博雅教育是一流大學教育最重要的基 礎」,人生很廣,專業以外的東西也很重要,待人處 事是一門大學問,例如在職場上如何與人互動、如何 有效溝通、如何問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其內容大 部分屬於通識教育及人文教育,「我當大學校長後, 愈來愈清楚,在大學裡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做最好的 自己,才能發揮每個人最高的價值。」上任後持續推 動全校博雅教育,讓專業教育與博雅教育均衡發展, 是他的重責大任。 湯銘哲任成大教務長時,在成大有「人文教務長」之 稱,從「人文教務長」到「人文校長」,他能擔任東 海大學校長,也是北醫人的驕傲。 1. 湯銘哲與大學同學於北醫校園合影 ( 前排左 1 湯銘哲,當時擔 任馬偕醫院實習醫師,後排右1 鄭尊仁醫師,現任台大公衛 學院教授) 2. 湯銘哲與成功大學前任校長賴明勺 ( 左 3) 及清華大學副校長馮 達旋( 右 2) 訪問 PurdueUniversity,Cordoba 校長 ( 中間白衣 ) 3. 湯銘哲認為博雅教育是一流大學最重要的基礎,擔任東海大 學校長後更要教導學生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發揮每個人最高 的價值 4. 朱經武 ( 左 2) 與龍應台 ( 中 ):兩位成功大學的傑出校友,2009 年成大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得主,攝於湯教務長辦公室

(16)

將北醫醫學院升級至

3.0

黃朝慶院長為醫學院打造新願景

「從成大行政職退下來,以為可以專心教學研究看診, 沒想到被閻雲校長以一句『這裡有更大的挑戰』打動, 離開工作生活30 多年的台南,回來北醫服務」,新任 醫學院院長黃朝慶笑說,他自北醫畢業時,北醫附設 醫院才蓋好第一期,學校是陽春的Web 1.0 版本,時33 年,北醫已發展至一校三院的規模,升級至 Web 2.0,「我回來跟校長同事打拚,希望讓北醫升級到 Web 3.0。」

奉獻南部醫療多年

黃院長是北醫醫學系第15 屆畢業生,1980 年畢業後在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接受完整的小兒科 及小兒神經科臨床訓練,之後院方派他到台南支援重建 重新開業的新樓醫院,從零開始建立新樓醫院小兒科門 診、急診、住院及加護病房;1988 進入當時甫開幕的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服務,同時在成大醫學院任 教,他就這樣在台南落地生根。2005 年至 2011 年他擔 任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及成大附設醫院臨床 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卸下行政職後,北醫校長閻雲延攬 他出任醫學院院長,2013 年 9 月 1 日上任。 曾 獲 行 政 院 國 科 會 傑 出 研 究 獎、 台 灣 小 兒 科 醫 學 會 獎、 行 政 院 國 科 會 傑 出 研 究 獎 及 台 灣 醫 學 會 學 術 演 講 獎 的 黃 朝 慶, 學 術 研 成 就 卓 越, 他 重 要 的 研 究 包 括 幼 兒 腸 病 毒71 型 腦 炎、 熱 性 痙 攣、 新 生 兒 窒 息 腦 病 變、 早 產 兒 腦 性 麻 痺 及 腦 部 白 質 軟 化 症 等 議 題, 接 連 發 表 於《 新 英 格 蘭 醫 學 期 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神 經 學 年 報 》 (Annals of Neurology)、《 神 經 學 雜 誌 》(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logy》 及《Stroke》 等 醫 學及神經醫學頂尖期刊。 身為知名小兒神經科醫師,黃院長對小病人的耐心及 愛心在家長中素有口碑,是備受病家敬愛的小兒神經 科醫師,早年嘉義雲林地區醫療資源匱乏,沒有小兒 神經科醫師,在嘉義出生長大的黃院長,從1994 起在 嘉義基督教醫院開立小兒神經科特別門診,對台灣南 部醫療奉獻甚多。對病童發自內心的關切,讓他協助 早產兒基金會成立,他長期關心伊比力斯兒童(罹患 癲癇症的兒童),發起成立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 曾獲得商業週刊評選為台灣「百大良醫」之一。

黃朝慶 院長

腳踏實地專注於當下的思考及解決

之道,學會忍受挫折,深入聆聽及

觀察分析周遭的人與事,以實力打

造具特色及競爭力的志業。

北醫聚焦

(17)

期許學生成良醫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黃院長以多年行醫經歷指 出,醫師這個職業,既古老又高科技,既可以找到自 己的熱情又可以助人,橫切面參與人類各階層的憂傷、 憤怒及喜悅,縱向面經歷人生由出生到年衰到死亡的 過程,而且還有人高薪聘用,哪個行業可以這樣?他 說,醫學生只要在醫學中找到興趣及熱情,加上用心, 一定可以勝任醫師這個行業,「這是人的照顧、生命 的照護,但人生的悲歡離合我們都看到了,難免挫折 沮喪,所以心要很強壯。」 黃院長在寫給醫學院2013 年入學新生的信中表示, 「沒考上第一志願,不但不是你最大的遺憾,反而可 能是你人生最大祝福的開始」,他說,北醫不是頂著 光環的國立大學院校,靠著源源不絕來自納稅人的國 家資源支撐;北醫也不是財團創設的大學,背後沒有 財力雄厚卻公司化的績效管理;北醫也非宗教團體設 立,沒有各方信眾長期不斷奉獻捐款,北醫學校地小, 志氣卻大,「學校完全靠自己的雙手及智慧打拚,善 用貸款,加上校友的捐獻,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如今北醫一校三院都榮獲國家品質獎的肯定,成為海 內外醫療體系學習的典範。」 院長說,態度決定高度,由於學校資源有限,造就北醫 人危機意識,轉化為向上的動力,創造出無限可能,來 到北醫這麼棒的大學,學生可以接觸到許多認真、有熱 忱的老師,「你將會腳踏實地專注於當下的思考及解決 之道,你也將學會忍受挫折,謙虛地深入聆聽及觀察分 析周遭的人與事,容易與人合作、組成團隊,以實力去 打造具有特色及競爭力的志業,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他告訴醫學系新生,「走進臺北醫學大學,你會學到 面對人生的基本態度,並在人生轉彎處,看見另一片 風景」,喜歡接受挑戰的他,也將在北醫看到屬於他 的風景。 1. 大阪三校(大阪醫科大學、大阪河崎學園、關西福祉科學大 學)代表來訪北醫醫學院:關西福祉科學大學江端源治校長 (左2)、大阪河崎學園山田龍作校長(左 3)、大阪醫科大 學竹中洋校長(左4) 2. 黃朝慶院長拜訪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左 1) 3. 視病如親的醫學院黃朝慶院長,專長小兒神經學科。黃朝慶 院長目前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早療門診)、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科均有看診

(18)

發揮專業,藥師可以做更多

藥學院院長吳介信的期許

新任藥學院院長吳介信是北醫最年輕的校友院長,本 學年適逢北醫六年制藥學系首度招生,他對學生未來 出路做出前瞻規劃,並尋求學校醫院體系的支持,期 待藥學系畢業生不只是調劑的藥師,而能夠秉持專業, 提供國人周全的藥事照護。 吳介信院長1986 自北醫藥學系畢業,1989 年前往美 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攻讀藥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 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從事博 士後研究,1997 年返台到中國醫藥大學任教,16 年期 間歷任教務處註冊組長、生物科技學系主任、育成中 心主任、研發處副研發長、藥學系主任及代理藥學院 長等職務。他笑說「我先在外頭練功,功夫練好了才 敢回母校」,近年來北醫成長快速、無論是學術研究 還是經營醫院,都成績斐然,身為北醫人他同感榮幸, 也感謝學校給他機會貢獻心力。

提升藥師功能

重要任務

「提升藥師功能,是我回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吳院 長說,北醫開辦六年制藥學系,主要著眼於過去四年 制藥學系的畢業生,雖然在校期間在基礎藥學訓練及 製藥科學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但臨床訓練較弱,相較 於國外,台灣藥學系學生在臨床上的訓練較少,到醫 院擔任藥師,無法很快銜接醫院的作業需求,因而開 辦六年制藥學系。 北醫是台大之後,台灣第一所開辦六年制藥學系的私 立大學,本學年藥學系招收206 名學生,其中 176 人 為四年制的藥學組學生,30 人為六年制的臨床藥學組 學生,增加的兩年就是要加強臨床訓練。吳院長說, 在先進國家,醫師一起問診時有臨床藥師在旁,醫師 診斷病人病情後,藥師根據病人身體的代謝、是否有 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等情況,提出用藥 專業建議供醫師參考,在國外,一旦開藥出錯,醫師 要承擔非常大責任,醫師一天沒有臨床藥師,就覺得 不安全。 「教育最高原則為教、考、用」,但要讓學生在職場 上有所發揮,必須有相對應的職位,因此六年制學生 剛入學,吳院長已積極為學生謀畢業後的出路,他拜 訪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希望醫院規

吳介信 院長

致力建立藥師專業形象,藥師無

論是走臨床還是研究路線,都能

運用其專業,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北醫聚焦

(19)

劃設置「臨床藥師」職位;至於四年制藥學系學生, 吳院長說,四年制藥學系一直是北醫的主力,他期許 學生畢業後不只是進入醫院藥劑部擔任藥師或開設藥 局,而是能進一步扮演提供正確用藥知識的角色,成 為民眾的「家庭藥師」,更長遠來看,他期待台灣的 醫院能正式開辦藥師門診,民眾有用藥問題時可以掛 號問診。

積極促進國際交流

吳院長表示,六年制藥學系學生規劃走臨床路線,將 安排學生求學期間出國做短期訓練,也會按排國外的 藥學生來學校實習,交流互動,了解國內外教學及環 境的不同;四年制學生希望他們朝新藥開發發展,院 方積極安排學生與產業互動,讓學生了解台灣製藥產 業現況。 此外,藥學院所屬的生藥學研究所、藥學系生技製藥 產業碩士專班、生技製藥企業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 及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中 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都提供學生再進修 管道,培育具備新藥開發能力及天然物及中草藥生技 製藥產業的轉譯藥學人才,日後投入 製藥工業貢獻社 會。 吳院長說,藥學科技日新月異,具有國際視野、了解 國際趨勢很重要,「我們已經跟美國、韓國、日本、 大陸簽約,老師學生交換互訪」。他在中國醫藥大學 服務時即主動出擊,先後赴南加大及伊利諾大學的藥 學院,洽商暑假接受台灣學生前去交流學習,獲得該 學院首肯,他回台後與北醫、高醫聯繫,資源共享, 讓台灣的藥學系學生都有機會出國學習,提升台灣藥 學生整體專業素養,到北醫後更積極促進藥學院與國 外大學合作交流。 「我們致力建立藥師專業形象,希望民眾肯定藥師專 業,而藥師無論是走臨床還是研究路線,都能運用其 專業,保障國人用藥安全」,吳介信院長認為,藥師 能做的,絕對比現在還多。 1. 2013 年藥學院共識營,吳介信院長(左)邀請國科會生物 處裘正健處長(右)至學院演講 2. 2013 年藥學院共識營,由藥學院吳介信院長(前排中)、 副院長暨藥學系系主任許秀蘊教授(前排左3)、藥學院副 院長劉景平教授(前排左2)、生藥所所長暨中草藥臨床藥 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李美賢教授(前排左1)、臨床藥物基 因體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張偉嶠副教授(前排右1) 帶領藥學院全院教師與行政人員往藥學院未來發展邁進 3. 吳介信院長出訪日本東京大學,與藥學院副院長一條秀憲 教授(左)合影

(20)

帶領學生走在世界前面

蔡行瀚院長帶領公衛學院大步邁進

2013 年 8 月上任的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蔡行瀚, 從1995 年起進入北醫服務,醫院體系歷任北醫附設醫 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及主任、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 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醫務部主任、部立雙和醫院副 院長;學校體系則是傷害防治學研究 所創所教授之一, 並擔任第二任所長,又長期在醫學院授課,擁有豐富 的專業,創立急診學科並擔任第一任學科主任迄今, 在服務管理及教學研究均成效卓著。「我希望用我的 經驗,帶領我們學院不但走在全國前面,而且能走在 世界前面!」

預防醫學的重要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有五個系所:公共衛生學系、保 健營養學系、醫務管理學系、傷害防治學研究所、全 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五個單位,蔡院長強調, 這五個單位都很重要,台灣實施多年的全民健康保險 就是公共衛生的一項政策,但公衛的重要性不只在於 全民健保,常言道「預防重於治療」,預防醫學更重 要,卻常常被忽略。 蔡院長指出,公共衛生、傷害防治、慢性病防治、傳 染病防治、營養照護,都是預防醫學,範疇很廣,尤 其老人家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都應該 提早預防。他說,他的父親如果及早從生活習慣及 飲食控制血壓、留意職場環境,可能跟母親一樣現 在活到90 多歲,而不是 62 歲就病逝,「我參加院 長遴選,其實是有這樣的動力,發揮我的本職學能, 幫助更多人的健康和福祉。」 擁有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 的蔡院長說,研發小兒麻痺症疫苗的沙賓教授(Albert Bruce Sabin),亦曾任教於辛辛那提大學,並建立生 長發育研究所,小兒麻痺是神經性病毒引起,過去 受傷害的兒童不計其數,但沙賓疫苗問世後,全球 人民免於小兒麻痺的傷害,而且沙賓疫苗創新研發 口服即可,簡單方便,是極偉大的發明與貢獻。 「沙賓教授影響我很深,讓我了解到公共衛生、預 防醫學的重要,我也一直朝此方向努力」,他強調, 醫學教育不能關起門做教育及研究,必須跟社會國 家的需求聯結,才能 造福民眾,「一旦社會肯定你 的研究成果對人類有傑出貢獻,將不斷挹注資源, 支持你從事更多的研究」,像辛辛那提大學附設醫 院由於成功發明小兒麻痺疫苗,每年來自全球各地 的捐款達數億美元,醫院的小兒科有資源做教學和

蔡行瀚 院長

希望用我的經驗,帶領我們學院

不但走在全國前面,而且能走在

世界前面!

北醫聚焦

(21)

研究,先發展成兒童醫學中心,現在已是極具規模及 盛名的兒童醫院。

對社會有貢獻的研究才有價值

接掌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後,蔡院長訂下「走在前頭」 的方針與目標,他說,「領導一個單位,最不好的是 別人都做了我們還沒有做,在後面追;還可以的是別 人做了我們也做了;但最好的是別人還沒做,我們先 做了,走在人家前面」。 院長強調,「學術研究跟社會產業、國家政策不能結 合,是沒有用的研究」,他舉兩個例子。其一是台灣 過去機車騎士因未戴安全帽,車禍腦傷比例高,身為 神經外科醫師的現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教授有感 這類悲劇層出不窮,赴美鑽研傷害流行病學,以此為 研究題目,回台後結合醫界建立台灣頭部外傷資料庫, 推動騎機車強制戴安全帽立法,並在北醫成立傷害防 治學研究,致力推動各種傷害防治,榮獲醫療奉獻獎、 李國鼎研究獎章、國家個人品質獎等榮譽。 其二為蔡院長自己的研究,在八掌溪及七美村村長事 件對國家社會造成極大衝擊之後,他運用他在公共衛 生、傷害防治、急診醫學、重症醫學、神經外科學、 災難醫學、航空醫學等領域的專長,結合豐富救治急 重症病患的專業經驗,提出「空中緊急醫療救護」研 究 計 畫, 獲 得 政 府 肯 定, 完 成「 救 護 直 升 機 管 理 辦 法」,為台灣建立完善的空中緊急醫療救護制度,實 施11 年來,不但搶救無數寶貴的生命,也為國家節省10 億元公帑;他因此榮獲國家品質獎、國家新創獎 及行政院國家搜救有功人員獎等榮譽。 事在人為,蔡院長期許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所屬的五 個系所都能提出前瞻性計畫,作育英才、研發創新超 越台灣頂尖公立大學為目標,做出走在前面、而且造 福社會及人民的研究。 1. 蔡院長與亞太公共衛生學術聯盟秘書長 Dr. Walter Patrick 拜訪閻 校長合影留念 2. 蔡院長應邀前往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外科演講並與恩 師Prof. John M. Tew 及昔日同事合影留念 Prof. John M. Tew ( 左 1) Prof. Norberto Andaluz ( 左 2) Prof. Mario Zuccarello ( 右 ) 3. 蔡院長陪同衛生福利部邱文達部長以遠距視訊立即瞭解離島偏遠

地區醫療工作現況

4. 馬英九總統主持雙和醫院開幕典禮並視察蔡院長建置之空中緊急 醫療救護遠距視訊系統

(22)

本校傑出校友林元清董事,獲洛杉磯醫學會頒贈「醫療傑出貢獻獎」殊榮

洛杉磯醫學會及其醫療基金會於2013 年 10 月 17 日,在洛杉磯市頒贈「醫療傑出貢獻獎」予臺北醫學大 學傑出校友林元清董事,以表彰他在醫療、慈善事業、國際和世界各地救災方面的傑出貢獻。

口腔醫學院於

2013 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再獲 1 金、3 銀、2 銅殊榮

2013 年第 13 屆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於 10 月 23 日至 26 日假倫敦巴比肯展示中心舉行,此次計有 12 國 參加,參展作品高達數百件,競爭十分激烈。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代表團由口腔醫學院程瀚毅助理 教授代表參與,奪得1 金、3 銀、2 銅殊榮。

口腔醫學院再於烏克蘭發明展奪得

2 金、1 銀及 1 特別獎

口腔醫學院繼2012 年第 8 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中奪得 1 金牌及烏克蘭健康醫學聯盟醫學特別獎後,20139 月再以 3 件特色作品參賽,勇奪 2 金、1 銀及特別獎的殊榮。

進修推廣處榮獲「第

2 屆國家訓練品質獎」

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11 年榮獲第 1 屆國家訓練品質獎「大型企業獎」後,2013 年由本校進修推廣 處接棒,再度獲得第2 屆國家訓練品質獎「訓練機構獎」的肯定,本屆共有 13 個單位獲得代表推行訓練品 質成效卓越優良的最高殊榮。此獎項主要強調訓練品質系統(Taiwan TrainQuali System,簡稱 TTQS)運作 的成熟與效能展現,並從訓練規劃、設計、執行、查核、成果等五大訓練流程構面,去檢視訓練規劃與組 織使命願景的連結以及品質持續改善之軌跡。

口腔醫學院於「

2013 年捷克國際發明競賽」中榮獲雙金雙銀、雙銅與特別獎佳績

本校口腔醫學院代表團於2013 年 6 月 6 日至 8 日前往捷克布拉格(Prague),參加捷克智慧財產局官方首 次舉辦之「2013 年捷克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榮獲雙金、雙銀、雙銅與波蘭發明學會頒發之特別獎。

醫學院醫學系通過

TMAC 評鑑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於2012 年獲「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 TMAC)評核通過第二次的全面評鑑。過去 10 年,臺北醫學大學已於 2002、2003、2005、2007、2009 及2011 年分別接受 TMAC 不同性質的評鑑,均獲得「通過」肯定,此次再獲得評鑑通過殊榮,顯示臺 北醫學大學的教學軟硬體品質備受各界肯定。

我 們 的 榮 耀

我 們 的 榮 耀

北醫大榮譽榜

北醫榮耀

(23)

雙和醫院榮譽榜

萬芳醫院榮譽榜

附設醫院榮譽榜

• 12 月 榮獲內政部 2014 年特優級友善建築獎及示範 標竿 • 11 月 榮獲遠見雜誌 2013 年「服務業神秘客大調 查」醫療院所類第一名 • 11 月 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 22 屆中華民國企 業環保獎」 • 11 月 榮獲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典範 • 10 月 通過 102 年產後護理機構評鑑 • 10 月 通過 102 年健康檢查品質認證 • 10 月 通過 102 年癌症診療品質認證 • 9 月 榮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感謝有您,攜手 防疫」非公務類績優 團體獎 • 8 月 榮獲第 14 屆醫療品質獎—實證醫學競賽潛力獎 • 12 月 接受 102 年度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為「重 度及急救責任醫院」 • 11 月 志工張麗霞榮獲「102 年度台北市政府衛生 局保健志願服務志工楷模銀牌獎」 • 11 月 志工李旻晏、江萍、廖金玉榮獲「102 年全 國志願服務銀牌獎」;志工廖宗鎮、林富子、陳素 紅、金萬貞、陳銀屏、陳翠燕、雷小麗、許邱香妹 榮獲「102 年全國志願服務銅牌獎」 • 11 月 一般外科謝茂志主任榮獲「台北市醫師公會 第廿一屆杏林獎」;急診醫學科黃文成醫師榮獲「台 北市醫師公會第二屆青年杏林獎」 • 11 月 榮獲「第 22 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 連續 三度榮獲企業環保獎 ) • 11 月 榮獲「民間企業與團體綠色採購計劃 - 績效 卓越標竿單位」 • 11 月 榮獲「102 年度台北區毒化災急救責任醫院 評核演習『金質演習獎』」 • 11 月 榮獲「102 年度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 療照護品質績優醫療院所『品質獎』」 • 10 月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促進醫院典範暨 創意計畫選拔-健康促進創意計畫- 飲食運動與體 重控制類『優等獎』」 • 10 月 滿分通過「102 年度優良哺集乳室認證」 10 月 志工李旻晏、傅小培榮獲「102 年台北市社 會局優良志工家庭金鑽獎」 • 12 月 內政部友善建築評選,獲醫院類特優級友善建 築認證 • 11 月 獲 102 年抗生素管理推廣標章徵選特優 • 11 月 接受「102 年度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 • 11 月 接受「102 年度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 • 11 月 通過「102 年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 11 月 榮獲「102 年度新北市第二屆醫療公益獎 - 醫 療機構組」 • 10 月 接受影像醫學部、血液透析中心、特殊牙科 國家品質標章(SNQ) 續審 • 10 月 接受「102 年心臟血管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 8 月 通過職業醫學科專科訓練醫院 • 8 月 榮獲 HIMSS Stage6.0 認證

(24)

公共事務處有LINE 囉 ~ 歡迎加入

公共事務處有粉絲專頁囉~ 歡迎來按個讚

(25)
(26)

校友會名稱

姓名

電話

E-mail

台灣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王伯綸 (02)27361661 分機 2754 tmualumni@tmu.edu.tw 台灣北醫醫學系醫友會 陳守誠 (02)27361661 分機 2755 tmums@tmu.edu.tw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校友總會 江錫仁 (02)29913661 aasodcomtmu@gmail.com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系友會 蘇游常焜 (02)27361661 分機 2756 ricciman28@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校友會 賴甫誌 (02)27361661 分機 6333 flai@tmu.edu.tw 臺北醫學大學醫技學系校友會 林博仁 0916-023-489 linstaipei@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校友會 廖天倫 (02)23397514 分機 688 claire@welbloom.com.tw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校友會 鄭忠全 (02)25361041 hvmc_cheng@hotmail.com 台灣北醫醫務管理協會 何俊聰 (02)85123363 tmuhcaa@gmail.com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校友會 黃柏榮 (02)27372181 分機 8320 0108@h.tmu.edu.tw 宜蘭縣臺北醫學大學校友聯誼會 徐慧興 (03)954-3131 分機 3223 hsu@ubbn.net.tw 臺北醫學大學桃竹苗地區校友聯誼會 林修二 (03)5239705 snow030148@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台南地區校友會 陳博明 (06)2612176 poming296@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高高屏地區校友會 劉景峰 (07)3325111 applehelan@hotmail.com 臺北醫學大學台北榮總校友會 陳敏雄 (02)28757882 mhchen@vghtpe.gov.tw 臺北醫學大學台中榮總校友會 沈瑞隆 (04)23592525 分機 5301 shen5300@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馬偕校友會 楊育正 (02)2543-3535 分機 2018 eugene@ms2.mmh.org.tw 臺北醫學大學花蓮地區校友會 李哲夫 (03)8565301 分機 2600 js@mail.tcu.edu.tw 臺北醫學大學台東地區校友會 李旺駿 (089)310150 分機 618 uniquewayne@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台北市牙醫校友會 王人豪 (02)27276338 royalwan@ms19.hinet.net 臺北醫學大學新北市牙醫校友會 張香茂 (02)22234034 mau997@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會基隆分會 林大偉 (02)24291828 drdavid.lin@msa.hinet.net 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會桃園分會 蔡明仁 (03)3172440 best0001.tw@yahoo.com.tw 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會中區分會 呂世平 (04)25206788 spinxlu@ms2.hinet.net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雲嘉校友會 黃寬敏 (05)3796410 臺北醫學大學台南區牙科校友會 陳立民 (06)2752566 vtk.chen@msa.hinet.net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校友會高屏澎分會 郭明宗 (07)3661553 gmt560417@yahoo.com.tw 北美州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 陳麗珍 +1-831-540-4036 lihjenchen@gmail.com 北加州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 張瑞湲 +1-408-446-4331 cheng.rei@gmail.com 北美北醫校友會費城分會 蕭逸夫 +1-610-446-3350 yfshiau@yahoo.com 北美北醫校友會華府分會 蕭雅文 +1-301-208-6930 wshiau2001@yahoo.com 北美北醫校友會芝加哥分會 吳彩雲 +1-312-864-2198 gtychen@comcast.net 北美北醫校友會匹茲堡分會 梁友吉 +1-412-856-4114 dylmd@adelphia.net 北美南加州北醫校友會 陳筱芬 +1-626-307-0797 jchenclinic@yahoo.com 臺北醫學大學日本医科校友會 陳書顯 +81-4-5771-7613 omura@msj.biglobe.ne.jp 臺北醫學大學日本医科校友會 林恩信 +81-4-8023-6566 onshin88@yahoo.co.jp 臺北醫學大學日本医科校友會 高素娟 +81-3-5966-8283 gs80motoyama@yahoo.co.jp 台灣臺北醫學大學全球僑生校友總會 陳保羅 (02)29307930 分機 2815 tmuosaa@tmu.edu.tw 香港北醫校友會 李偉庭 +852-23625599 wtli11@hotmail.com 澳洲校友會 盧永吉 +61-7-33738866 drlouislu@hotmail.com

(27)

班別名稱 上課時間 費用 課程內容 1022 學期系所學分班 ( 隨班附讀 ) 103/02/18-103/06/30 碩士學分每學分學士學分每學分5,000 元 3,000 元 本校七大學院課程,除實驗、實習及見、實習等科目外,其餘開放高達1000 門以上課程,預計 103 年 1 月中旬網路公告選修。 2014 瑜珈課程班 (102 年 12 月 -103 年 3 月 ) 102/12/23~103/3/28 每週一、三、五晚上,共計16 梯次 歡迎來電洽詢上課時間 2,000 元 本課程的瑜珈教學以現代人最需要的「放鬆」為訴求,帶領學員一起放鬆身心靈、釋放壓力,放鬆中輕鬆自在提升自己。 2014 寒假海外遊學團第 17 期 2014 暑假海外遊學團第 18 期 預約及洽詢專線: (02)27361661-2416 蘇先生 103/01/18-103/02/09 暑假年前即將公告 更多遊學團資訊及優惠 請參考http://goo.gl/8jjy88

159000 元 2~3 週 英 文 課 程 + 倫 敦 市 區 觀 光、 牛 津、 劍 橋 大 學 城、Bicester Village 英國最大 Outlet 周末旅遊 + 課後搭程歐洲之星穿越英法海 底隧道暢遊一周歐洲法國、瑞士、德國之旅 樂齡學苑- 樂齡學苑水中有氧班第 1 期 103/01/06-103/03/03 全期8 小時 每週一AM10:00~11:00 2,000 元 為推廣高齡者運動,提供健康而緩和休閒活動,藉以提高游泳運動 風氣與技能,促進身心健康與水上安全。 按摩與遊戲運動居家應用技巧實務 課程班第1 期 103/01/25-103/01/26 2,500 元 本課程提昇學員對於幼兒按摩與遊戲運動的專業知識,是在職進修 及第二專長學習的最佳課程。 心靈成長生命奇蹟課程班第1 期 預約及洽詢專線: (02)27361661-2416 蘇先生 103 年 2 月開課,合計 15 小時 4,500 元 以系統化、生動活潑、簡單有效的方法及實作,輔助學員正向思考、 加強情緒管理、面對逆境的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掘內在潛力、 突破自我設限 【口腔醫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3D 列印技術於醫療上的應用課程班 第1 期 103/02/12-103/04/30 每週三19:00~21:00 10,800 元 本課程將學習電腦輔助設計操作,運用如何將電腦繪圖技術與工程 知識應用到現實的世界。 【口腔醫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醫療器材轉譯研發課程班第1 期 103/02/13-103/05/01 每週四20:00~22:00 8,800 元 本課程經由醫療器材查驗法規制度與科學研發方向簡介,經由實際 案例與管理系統的演練與操作,建立與改善培育適用之人才。 【護理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居家照顧與技巧課程班第1 期 103/02/15-103/03/29 每週六09:00~16:00 ※ 第3、5 週延長 1hr 下課及 第7 週筆試與結業為 2hr 6,600 元 本課程訓練學員長期照顧技能,以提升個人居家照顧的能力與品質。 一般保健及食物與癌症課程班第22 期 103/02/18-103/06/17 每週二18:20~21:20 7,000 元 本課程訓練學員瞭解哪些食物經常食用可能引起癌症,如何預防癌症並將癌症的罹患率降低,使國民的健康獲得更進一層的保障。 托育人員專業訓練班第5 期 103/02/15-103/04/27 全期126 小時 每週六、日AM09:00-PM17:00 8,000 元 本課程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本校辦理103 年度兒童及青少年福 利機構專業人員訓練- 保母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班第 5 期。 新移民女性- 精油按摩初階訓練班 新移民女性- 精緻西點烘焙訓練班 每週六103/03-103/05 09:00~13:00 社會局補助 設籍或居住於本市之 新移民女性暨家庭 提供本市新移民女性暨其家庭權益,建立完整之照顧服務體系,培 養第二專長職能。 【醫技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分子診斷學碩士學分班第1 期 103/03/01-103/04/05 每週六09:00~16:00 10,200 元 本課程由醫學科技學院各研究所內的專業分子醫學教師共同授課,探索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和臨床上的應用潛力。 【人社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夢的解析導引課程班第1 期 103/03/06-103/04/17 每週四19:30~21:30 4,800 元 透過解讀改變人類歷史之鉅著己的夢,增進自我了解並運用佛洛以德之重要思想為自己改運。- 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瞭解自 【藥學院特色課程系列】 用藥觀念面面觀課程班第1 期 103/03/08-103/04/19 每週六08:00~12:00 5,800 元 本課程學會藥品使用觀念及正確使用方法,以降低健保支出、保障 國民健康。 寵物美容基礎課程班第2 期 103/03/23-103/04/20 每週日13:00~17:00 4,800 元 本課程教您如何節省送寵物去美容院之費用,更要讓您學會終身受用的寵物美容實務技能。 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訓練班第4 期 每週六、日103/03/01-103/06/22 09:00~16:00 14,000 元 本課程讓學員們習得國小課業的輔導與相關能力,情緒與行為的輔導技巧,進而增進並強化專業職能。 口腔衛生學系牙醫助理基礎認證 學分班第7 期 洽詢專線:(02)27361661-2416 蘇先生 103 年 3-4 月開課,合計 40 小時 4,000 元 本課程經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審查認定通過,完成課程 後可依規定向各縣市牙醫師公會申請牙醫助理認證。 營養師實習課程班第20 期 103/04/07-103/04/14 週一起 08:00~17:00 10,000 元 提供營養相關科系畢業欲報考營養師者,施以醫院實習,以提昇專業能力並具備報考專技高等考試營養師考試之資格。 新移民女性- 生活 3C 教學入門班 新移民女性- 四季養生膳食製作訓練班 每週六103/07-103/08 09:00~13:00 社會局補助 設籍或居住於本市之 新移民女性暨家庭 提供本市新移民女性暨其家庭權益,建立完整之照顧服務體系,培 養第二專長職能。

(28)
(29)
(30)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地址: 臺北市南海路 49 號 電話:(02)2361-0270 網址: www.nmh.gov.tw 印象派經典─莫內 展期:即日起 ~2014/02/16 有囍 ─囍字文化生活展 展期:2014/01/18~22014/03/23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地址:臺北市復南路133 號 電話:(02)2765-1388 網址: www.songshanculturalpark.org 「老夫子 50 時空叮叮車」世界巡展 台北首站 展期:即日起 ~2014/02/09 YOUNG 勢力 ! 新生代設計特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2/05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地址: 臺北市襄陽路 2 號 電話: (02)2382-2566 網址: www.ntm.gov.tw/tw/index.aspx 時空膠囊─琥珀特展 展期 :即日起 ~ 2014/ 03/02 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 展期 :2014/01/14 ~ 2014/06/22 臺北當代藝術館 電話:(02)2552-3721 地址:臺北市長安西路39 號 網址:www.mocataipei.org.tw 命運交織─黃瑞芳與吐瓦魯的對話 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吐瓦魯國家館續篇 展期:即日起 ~ 2014/02/09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地址: 臺北市士商路 189 號 電話:(02)6610-1234 網址: www.ntsec.gov.tw 遊河日誌- 從樹梅坑溪走來 展期:即日起 ~ 2014/04/30 解開昆蟲密碼特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8/31 臺北中山堂 地址: (02)2381-3137 電話: 臺北市延平南路 98 號 網址: www.csh.taipei.gov.tw/ 版映古臺北風華 詮釋古臺北之美 展期 :即日起 ~ 2014/03/02 國立故宮博物院 電話: (02)2881-2021 地址: 臺北市至善路 2 段 221 號 網址:www.npm.gov.tw 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3/16 蒙娜麗莎五百年:達文西傳奇 展期:即日起 ~ 2014/02/10 國立中正紀念堂 電話: (02)2343-1100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南路 21 號 網址: www.cksmh.gov.tw 長毛象YUKA 特展-西伯利亞的冰原奇蹟 展期:即日起 ~ 2014/03/02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 展期:即日起 ~ 2014/05/04 月光流域展 展期 :2014/02/08~ 2014/02/26 華山1914 文創產業園區 電話:(02)2358-1914 地址:臺北市八德路1 段 1 號 網址:web.huashan1914.com 糟糕藝術博物館 展期:即日起 ~ 2014/02/16 Dark Art 夜光 3D 藝術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3/16 Rody Land 跳跳馬 30 周年大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3/16 霹靂奇幻武俠世界- 布袋戲藝術大展 展期:即日起 ~ 2014/03/16 繪動的百駿圖互動科技教育展 玩.古.弄.今 展期:即日起 ~ 2014/02/16 2013 香港週 展期:即日起 ~ 2014/02/09 臺北市立美術館 電話: (02) 2595-7656 地址: 臺北市中山北路 3 段 181 號 網址: www.tfam.museum 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 展期: 即日起 ~ 2014/02/16 見微知萌→台灣超寫實繪畫 展期: 即日 ~ 2014/04/20 徐冰:回顧展 展期 :2014/01/25 ~ 2014/04/20

臺北好文藝

編輯委員: 王伯綸 江錫仁 何俊聰 吳信忠 吳彩雲 李中仁 李旺駿 李哲夫 李偉庭 李啟東 李淞川 沈瑞隆 林修二 林恩信 林博仁 洪榮杰 高素娟 崔 岡 張瑞湲 梁友吉 許秀蘊 徐慧興 陳立民 陳守誠 陳敏雄 陳博明 陳筱芬 陳麗珍 黃子誠 蕭雅文 黃柏榮 楊育正 葉健全 廖天倫 劉景峰 歐耿良 鄭忠全 盧永吉 蕭逸夫 賴甫誌 蘇游常焜(依姓名筆劃順序) 編輯群: 王小勻 岳天慈 金美香 張美華 陳雅文 黃寶萱 溫雅君 戴詠潔 陳怡伶(依姓名筆劃順序) 榮譽發行人:李祖德 發 行 人:閻 雲 副 發 行 人:劉 昉 邱弘毅 總 編 輯:蘇維文 企劃 / 執行:徐仙中 發行單位:臺北醫學大學公共事務處 發行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 284 巷 2 號 1 樓 聯絡電話:(02)27361661 分機 2653 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 乾Dark Art 夜光 3D 藝術展 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 繪動的百駿圖互動科技教育展

(31)

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

乾Dark Art 夜光 3D 藝術展

(32)

C M Y CM MY CY CMY K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參加本校專任運動教練甄選人員錄取後,具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 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與第 33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 她在坦桑尼亞 的的非凡成就 出超出了一般 人的想像。珍 古德並於1965 年取得劍橋大 學的動物行為 學博士學位。..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校董會組成的規定 校董會各類成員的人數包括校監 社會人士 營辦機構 其他持份 者 家長、 出任獨立 提名 教師或校 校董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