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夢群 博士 洪煌堯 博士. 立. 政 治 大. 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 國. 學.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 sit. y. Nat.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Technology. a. er. io.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n. v 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ni Ch. engchi U. 研究生:林彥輝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七月.

(2)  . 謝. 辭. 政大研究所三年即將告一段落,有機會重回校園聆聽政大教育系大師 們授課,追隨前賢學者的研究腳步甚感榮幸。  能夠順利完成論文,首先要感謝恩師  秦夢群教授,不斷鼓勵學生在 學校煩雜的行政事務中按步就班逐步完成論文撰寫。此外,特別感謝李逢 堅教授與陳嘉成教授在百忙中撥冗審閱學生的論文,協助學生在論文撰寫 上斧正,並給予學術研究上思考的方向。也感謝所有臺北市、新北市與桃 園縣協助發放與填答的國中小教師,由於你們提供本研究在教育現場的數 據才能促成這本論文的完成。也感謝政大教育學院協助本人順利完成修課 及論文撰寫的蔡秀真、莊玉鈴秘書。 . 政 治 大 民教授、吳政達教授、張奕華教授、胡悅倫教授、王鐘和教授及林邦傑教 立 在政大修業過程中感謝指導過我的恩師們,感謝  秦夢群教授、湯志. ‧ 國. 學. 授等,有你們的指導讓我對學校行政理論及實務工作上有更精進的了解, 也開拓了我的視野,看清教育行政現況並學會調整心態,懂得知所進退。  政大研究所三年,感謝學行碩第十三屆的同學們,特別是秦老師論文. ‧. 小組的好伙伴們姚麗英校長、黃中良校長與鐘啟哲主任,有你們陪伴讓我. y. Nat. 在政大的求學過程非常開心也非常順利。另外學行碩第十三屆的同學們,. sit. 我們如自家兄弟姊妹一般,相知相惜提攜共進,一起加油打氣,共同分享. er. io. 快樂與走過挫折和悲傷。在日本北海道的參訪及黑部立山的畢業旅行,我. n. 們共同寫下許多燦爛美好的記憶,未來在教育行政的路上,大家再一起加 a v. i l C n hengchi U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與家人,父親林國靖先生母親吳秀珠女士與弟弟. 油打氣。 . 林彥昌先生,由於你們的辛勞輔育與鼓勵才能支持我不斷的往前。也特別 感謝任職學校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協助過我的校長、主任及老師們,有你們 的協助與提醒讓我在教育行政的路上可以不斷學習與成長。  陳之藩在「謝天」文中提到「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 Helen Kelleri 說「把燈提高一點,可以照亮更多人。」期望自己也能成為 一個提燈的人,能將許多未完的感謝化做燈光照亮更多的人。 林彥輝 2014.7 於政大謹誌. I  .

(3)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 i n U. v.

(4)  .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 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與影響,本研究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校長科技領導、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的差異,並透過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理論模型 與觀察數值之間適配情形,再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針對國小教師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 教學效能等三個變項進行研究。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建立本研究理論基礎與 研究架構,以 800 位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回收 768 份並以 451 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並採用許承芳校長科技領導量表、 王瑞壎學校知識管理量表與葉佳文教師教學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分別以 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進行 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整體表現良 好。 二、 國小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各層面感受在中間程度。 三、 國小教師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各層面感受在中間程度。 四、 國小教師知覺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感受在中上程度。 五、 不同國小教師背景變項知覺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 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六、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有高度正相關。 al v i 七、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有中度正相關。 n Ch engchi U 八、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有中度正相關。 九、 由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結構方程理論模 式與觀察數值達到良好適配度。 十、 由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結構方程理論模 式中國小校長科技領導需透過學校知識管理才能對教師教學效能有影 響,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教學效能無直接影響。 本依研究結果做成研究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與後續研究 者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關鍵字: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教師教學效能. III  .

(5)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 i n U. v.

(6)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t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t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also to examine how these three features influence each other. How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re changing under the variab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s analyzed and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observed number values is studied and verified. The paper ends up with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were the three variables to study.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basis and structure were established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Eight hundre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cities of Taipei and New Taipei as well as the Taoyuan County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re were seven hundred sixty-eight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and four hundred fifty-on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processed to do the research. Three scales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s: Cheng-fang Xu’s Principal’s a l Technology Leadership v Scale, Rui-xun Wang’s i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n Ye’s Teacher’s Teaching C h Scale and Jia-wen U e n g c h i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Efficiency Scale.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separately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s good.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degrees about all the fields of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re at the middle level.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degrees about all the fields of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at the middle level. 4.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degrees about all the fields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re above the middle level..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V  .

(7)  . 5. The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have a great difference under the variable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6.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v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7.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ve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8.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have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9.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theoretical models and observed number values of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can be very good i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well applied. 10.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show th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only by the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s no direct influences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er. 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al v school department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ach i n follow-up researchers for theirC reference. he i U. ngch. Key words :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VI  .

(8)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解釋 ……………………………………………………………………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 …………………………………………………………………………………..7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政 治 大. ………………………………………………………………………………………..13 . 立. 第一節  校長科技領導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13 . ‧ 國. 學. 第二節  學校知識管理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36  第三節  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58 . ‧. 第四節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80 . y. sit. io.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89 . er. Nat.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9 . n. 第二節  研究對象 a …………………………………………………………………………………94  iv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l C n U h …………………………………………………………………………………95  engchi.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100 .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101 .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3  第一節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現況   ………………………………………………………………………………………………….…10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 學效能之分析  ………………………………………………………………….……105    VII  .

(9)  . 第三節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分析  ………………………………………………………………………………………………….…142  第四節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線性關係  ………………………………………………………………………………………………….…149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1  參考文獻 . …………………………………………………………………………………………………….165 . 政 治 大 西文部分………………………………………………………………………………………………………….174  立 中文部分………………………………………………………………………………………………………….165 . 附件一  問卷使用同意書…………………………………………………………………………………182 . ‧ 國. 學. 附件二  施測問卷…………………………………………………………………………………………….185 . ‧.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 i n U. v.

(10)  . 表次    表  2-1 國外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 ..........................................................................14 表  2-2    國內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 .......................................................................... 15 表  2-3   CBAM 之關切階段及其對創新的關切方式 .................................................. 19 表  2-4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統計(截至 103.1.11) ……………………………………………………………………………………………………………………….24. 政 治 大 表  2-6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相關研究量表 ............................................... 28 立 表  2-5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相關研究 ....................................................... 26. 表  2-7    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31. ‧ 國. 學. 表  2-8    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量表使用 ....................................... 34. ‧. 表  2-9    學者對學校知識管理的定義 .......................................................................... 37. y. Nat. 表  2-10  知識管理學者及其理論 .................................................................................. 43. er. io. sit. 表  2-11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統計(截至 103.1.11) ...................... 52 表  2-12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54. al. n. v i n Ch 56 表  2-13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量表 ..............................................  engchi U 表  2-14  學校知識管理相關研究 .................................................................................. 58 表  2-15  國外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 ................................................................. 59 表  2-16  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 .................................................................. 61 表  2-17 陳木金與 WITTROCK 針對教師教學效能發展時期比較表 ........................... 68 表  2-18 教師教學效能的層面與指標 .......................................................................... 72 表  2-19  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統計(截至 103.1.11) ................................................. 73. 表  2-20  近 10 年(2003-2013)國內教師教學效能博士論文相關研究 ......................... 77 表  2-21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相關研究背景變項比較表 ........................... 80 表  2-22  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結果變項比較 ............................... 82 IX .

(11)  . 表  2-23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結果變項比較 ............................... 83 表  2-24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 85 表  2-25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量表 ................... 86 表  2-26  臺灣地區以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為變項調查縣市  ......................................................................................................................... 87 表 3-1 正式施測問卷各區抽取樣本數 ..................................................................... 94 表 3-2 校長科技領導量表各分層面 CRONBACH'S Α 係數 ......................................... 97 表 3-3 學校知識管理量表各分層面 CRONBACH'S Α 係數 ......................................... 98 表 3-4 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各分層面 CRONBACH'S Α 係數 ......................................... 99. 政 治 大 表  4-1    整體樣本在各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103 立. 表  4-2    背景變項中性別變項組別統計量 ∙∙∙∙∙∙∙∙∙∙∙∙∙∙∙∙∙∙∙∙∙∙∙∙∙∙∙∙∙∙∙∙∙∙∙∙∙∙∙∙∙∙∙∙∙∙∙∙∙∙∙∙∙∙∙∙∙∙∙∙∙∙∙ 106. ‧ 國. 學. 表  4-3    不同年齡變項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 ‧. 各層面之分析摘要表 ∙∙∙∙∙∙∙∙∙∙∙∙∙∙∙∙∙∙∙∙∙∙∙∙∙∙∙∙∙∙∙∙∙∙∙∙∙∙∙∙∙∙∙∙∙∙∙∙∙∙∙∙∙∙∙∙∙∙∙∙∙∙∙∙∙∙∙∙∙∙∙∙∙∙∙∙∙∙∙∙∙∙ 110. y. Nat. 表  4-4    不同服務年資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 er. io. sit. 各層面之分析摘要表 ∙∙∙∙∙∙∙∙∙∙∙∙∙∙∙∙∙∙∙∙∙∙∙∙∙∙∙∙∙∙∙∙∙∙∙∙∙∙∙∙∙∙∙∙∙∙∙∙∙∙∙∙∙∙∙∙∙∙∙∙∙∙∙∙∙∙∙∙∙∙∙∙∙∙∙∙∙∙∙∙∙∙ 116 表  4-5    不同教育背景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 al. n. v i n Ch 各層面之分析摘要表 ∙∙∙∙∙∙∙∙∙∙∙∙∙∙∙∙∙∙∙∙∙∙∙∙∙∙∙∙∙∙∙∙∙∙∙∙∙∙∙∙∙∙∙∙∙∙∙∙∙∙∙∙∙∙∙∙∙∙∙∙∙∙∙∙∙∙∙∙∙∙∙∙∙∙∙∙∙∙∙∙∙∙ 120 engchi U. 表  4-6    不同職務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各層 面之分析摘要表 ∙∙∙∙∙∙∙∙∙∙∙∙∙∙∙∙∙∙∙∙∙∙∙∙∙∙∙∙∙∙∙∙∙∙∙∙∙∙∙∙∙∙∙∙∙∙∙∙∙∙∙∙∙∙∙∙∙∙∙∙∙∙∙∙∙∙∙∙∙∙∙∙∙∙∙∙∙∙∙∙∙∙∙∙∙∙∙∙∙∙ 125 表  4-7    不同學區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各層 面之分析摘要表 ∙∙∙∙∙∙∙∙∙∙∙∙∙∙∙∙∙∙∙∙∙∙∙∙∙∙∙∙∙∙∙∙∙∙∙∙∙∙∙∙∙∙∙∙∙∙∙∙∙∙∙∙∙∙∙∙∙∙∙∙∙∙∙∙∙∙∙∙∙∙∙∙∙∙∙∙∙∙∙∙∙∙∙∙∙∙∙∙∙∙ 131 表  4-8    不同學校規模背景變項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 學變能及各層面之分析摘要表 ∙∙∙∙∙∙∙∙∙∙∙∙∙∙∙∙∙∙∙∙∙∙∙∙∙∙∙∙∙∙∙∙∙∙∙∙∙∙∙∙∙∙∙∙∙∙∙∙∙∙∙∙∙∙∙∙∙∙∙∙∙∙∙∙∙∙ 136 表  4-9    不同背景變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變能及各層 面差異表 ∙∙∙∙∙∙∙∙∙∙∙∙∙∙∙∙∙∙∙∙∙∙∙∙∙∙∙∙∙∙∙∙∙∙∙∙∙∙∙∙∙∙∙∙∙∙∙∙∙∙∙∙∙∙∙∙∙∙∙∙∙∙∙∙∙∙∙∙∙∙∙∙∙∙∙∙∙∙∙∙∙∙∙∙∙∙∙∙∙∙∙∙∙∙∙∙∙∙∙∙∙∙ 139. X .

(12)  . 表  4-10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的相關程度 ∙∙∙∙∙∙∙∙∙∙∙∙∙∙∙∙∙∙∙∙∙∙∙∙∙∙∙∙∙∙∙∙∙∙∙∙∙∙∙∙∙∙∙∙∙∙∙ 144 表  4-11  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程度 ∙∙∙∙∙∙∙∙∙∙∙∙∙∙∙∙∙∙∙∙∙∙∙∙∙∙∙∙∙∙∙∙∙∙∙∙∙∙∙∙∙∙∙∙∙∙∙ 145 表  4-12  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程度 ∙∙∙∙∙∙∙∙∙∙∙∙∙∙∙∙∙∙∙∙∙∙∙∙∙∙∙∙∙∙∙∙∙∙∙∙∙∙∙∙∙∙∙∙∙∙∙ 146 表  4-13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程度比較表 ∙∙∙∙∙∙∙∙∙∙∙∙∙ 147 表 4-14    SEM 整體模式適配度評鑑指標、學者建議及其標準表 ∙∙∙∙∙∙∙∙∙∙∙∙∙∙∙∙∙∙∙∙∙∙∙∙∙∙ 151 表  4-15  標準化迴歸係數值 ∙∙∙∙∙∙∙∙∙∙∙∙∙∙∙∙∙∙∙∙∙∙∙∙∙∙∙∙∙∙∙∙∙∙∙∙∙∙∙∙∙∙∙∙∙∙∙∙∙∙∙∙∙∙∙∙∙∙∙∙∙∙∙∙∙∙∙∙∙∙∙∙∙∙∙∙∙∙∙∙∙∙∙∙∙∙∙∙ 153  .      . 立.  . ‧ 國. y. sit. io. n. al. er.  . Nat.  . ‧.  . 學.  . 政 治 大. Ch. engchi. XI . i n U. v.

(13)    .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 ....................................................................................................... 9 圖  2-1    科技接受模式路徑圖 ................................................................................. 20 圖  2-3    四種知識轉換方式 ..................................................................................... 40 圖  2-4    知識螺旋 ..................................................................................................... 41 圖  2-5    NONAKA 的知識螺旋(1995) .................................................................. 42 圖  2-6    單環回饋與雙環回饋學習 ......................................................................... 43. 治 政 圖  2-7   知識管理架構圖 ......................................................................................... 46 大 立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90 ‧ 國. 學. 圖  4-1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結構方程模式 ..... 149.  . ‧.  . n. al.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XII . i n U. v.

(14)  .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間之關連與結構關 係,進而檢視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並提出具體建言, 以供國民小學校長推動科技領導,落實學校內部知識管理,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之參 考。  本章主要闡述本研究之基本理念、方向與架構,內容共分為五小節:第一節為研 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 政 治 大. 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限制。 . 學.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sit. y. ‧.  . Nat. 壹、研究動機. ‧ 國. 立. er. io. 科技對學校教育有重大的影響,校長作為教育領導者的角色日益凸顯,校長科技. n. 領導的展現能促進校內教師善用資訊科技以提升教學效能 a v。校長科技領導角色的重要. i l C n hengchi U 性,在於提升校長的科技專業能力,以因應資訊社會的來臨。當校長具備科技領導與. 整合的能力,塑造出科技學習的學校氛圍,教師教學效能將會受到提升,進而正向的 影響學生的能力與學習成就的表現(張奕華、許承芳,2008)。  校長是「學校課程學習的領導者」 、 「學生權利的領導者」 、 「學校資源管理的領導 者」、 「學校與社區資源結合的重要推手」,更是一間學校發展的核心人物。面對新世 紀的來臨及科技資訊一日千里的社會脈動下,現今學校校長身負著相較於傳統學校校 長更多的挑戰與任務。因此,科技的進步也將伴隨校長領導的角色必需改變,校長自 身的科技素養也會影響校長的領導作為。  陳木金(2002)指出,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 1.

(15)  . 對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 育目標來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Yee(2000)與 Schiller(2003)認為校長科技領導角 色對於學校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校長科技領導對於教師在教學中科技使用有很重要 的影響(Anderson & Dexter,2005;Bailey,1997)。秦夢群、張奕華(2006)指出由於 電腦、網路資訊等軟硬體廣泛被應用於校園中,對教學、行程、課程都有很重大的影 響,更顯示出校長資訊科領導角色的重要性。  Ross & Bailey(1996)認為校長扮演著學校變革的催化者(facilitators of change) 也是奠定學校教育基礎、提昇與支持新興教育科技的領導者,校長需不斷致力於追求. 政 治 大 來愈重要。因此,在二十一世紀資訊時代,極需校長的科技領導能力。為研究動機之 立. 新興科技的進步與革新,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成就,校長們的變革與改革的角色愈. 一。 . ‧ 國. 學. 學校策略運用知識管理能提生學校效能,有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Drucker. ‧. (2002)認為在電腦與新科技的運用之下,改變了學校教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及學生. io. er. 學習等各方面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及改變。 . sit. y. Nat. 的學習方法,更在課程教材、班級經營、學校行政工作、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終身. 知識管理的觀念主要來自於企業界,透過知識的內化與外顯的過程能夠提升組織. al. n. v i n Ch 成員知識的建立與流通,進而增進成員工作效能與組織效能,此觀念逐漸影響到教育 engchi U. 界,雖然以教育為目的學校機關與經營目的的私人企業組織不同,但是學校最大的資 源就是知識,並以培養學生能力、造福國家社會為任務為目的,是教人學習、傳播知 識的場所,因此學校應導入知識管理的觀念來形塑合作、學習以及分享的文化環境, 確實推動學校知識管理。為研究動機之二。  教師教學效能提升能影響學生的能力與學習成就的表現,校長與教師是推動學校 達成教育目標的重要成員,校長有效的教學領導,學校教學環境的建立,教師教學專 業的提升,三者相互相配才能彰顯學校教育功能,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對教學專業的 精進,目的在發揮教學時能夠有更高的教學效能,最終目的在增進學生學習成效。為 研究動機之三。  2.

(16)  . 張奕華、吳怡佳(2008)探討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對教師教學效能相關 文獻的研究建議,從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的後續的研究建議中指出,可以以 「校長科技領導量表」及「教師教學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蒐集客觀資料,並運用結 構方程模式驗證資料與理論模型進行研究後,針對校長科技領導對於教師效能的直接 或間接之影響。  張盈霏(2006)從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中,建議 可擴及其他階段別教師,本研究依據該文獻設定主要研究對象為國民小學教師,並以 此研究為藍本,並針對學校效能中的教師教學效能部分加以深入探討。 . 政 治 大 著正相關,研究中說明學校效能包含「教師教學效能」層面,學校場域中除教師外, 立 張敏章(2009)研究發現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間具有顯. 還有職員、學生和家長,並建議後續的研究可擴及這些對象,且國內目前有關校長科. ‧ 國. 學. 技領導的研究數量仍不多,且大部份是以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 ‧. 期望透過本研究提供學校領導者及學校知識管理經營策略參考,103 年十二年國. y. Nat. 教即將正式上路,新北市教育局特別將該年訂為「學習行動年」 ,其中第 10 項行動主. er. io. sit. 軸「行動雲端  數位學習」 ,「雲世代學習共同體方案」預期效益能透過雲端應用及資 通訊科技,實施「翻轉教學模式」之創建,促成教學歷程、教學技術、教學策略因「資. al. n. v i n Ch 訊化」的過程產生質量改變與永續發展。研究者於經歷國小教育現場導師、科任、各 engchi U 處室行政人員,深知校長為學校的科技領導者、學習領導者,也是推動學校教學策略. 的重要推手,校長的科技素養能改變學校知識管理方案制定的向方,更能深深影響學 校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期望透過本研究提供學校領導者,或希望以科技進行知識管 理為策略的學校,做為未來規劃校內教師教學行為及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的參考,為研 究動機之五。 . 貳、.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本研究所建構的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 學效能模式之適配度情形,並檢視不同背景變項與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和教. 3.

(17)  . 師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及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間的相關程度,學校知識管 理對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程度,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程度。本研究之 研究目的有以下三項:  一、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理論內涵與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 程度。  三、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三者之間的相關程度。  四、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理論架構與觀察數值之間. 政 治 大. 的適配情形與影響。   .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解釋. 學. 壹、研究問題. ‧. ‧ 國. 立.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及教師教學效能. y. Nat. sit. 之關係,並透過統計分析檢視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對教師教學效能. a. er. io. 之影響。茲將本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 n. iv 一、 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理論內涵與現況為何?  l. n U engchi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知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 Ch. 教學效能之程度為何?  三、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一)  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之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二)  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三)  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的 相關情形為何?  三、分析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理論模型與觀察 數據之間的適配情形與影響為何? . 4.

(18)  . 貳、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使用的名詞意義更為明確,茲將「校長科技領導」 、 「學校知識管理」 與「教師教學效能」等重要名詞加以定義如下:   . (一) 校長科技領導 校長科技領導(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指校長以本身的科技使用及科. 政 治 大 進行學習,並提供資源及服務、以利於成員的專業發展,使組織內及其成員,認同科 立. 技素養,領導學校建立科技使用之願景,並帶領組織及成員以策略的方式來促進組織. 技使用的重要性,並在充足的資源支持下,組織內的成員學習並使用科技,激發自我. ‧ 國. 學. 對科技使用及提升科技素養,再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最後期定進. ‧. 行評鑑與管理,使學校成為一個接受科技、使用科技並發揮科技優勢的教育環境。 . y. Nat. 本研究將校長科技領導的層面分為:  「科技領導之實施與願景發展」、 「整合科. er. io. sit. 技於課程與教學」 、 「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 、 「科技設施支援與管理」 、 「評鑑與研究」、 「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共七個層面。 . n. al.  . Ch. engchi. i n U. v. (二) 學校知識管理 學校知識管理(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指學校以策略的方式,透過「個 人知識管理」 、 「知識轉換」和「組織知識管理」的一種整合系統。可分為「個人知識 管理層面」及「學校知識管理層面」 。 「個人知識管理」包含知識的界定、篩選、取得、 使用、分享、創造、評量、修正與儲存等。 「學校知識管理」包含「學校知識管理文 化」 、 「學校知識管理運作與策略」及「學校基礎建設與設備」等。包含擬定學校知識 管理文化與願景,推動終身學習及進行學習型組織,型塑以學校為管理者的管理組織, 配合學校相關知識管理基礎設備及建設,妥善應用知識管理評量工具,建構隱性和顯 5.

(19)  . 性知識的互動程序和機制,使知識在學校中能被找尋、研發、整理、儲存、流通與利 用,及建立組織分享文化,透過知識的找尋、儲存、流通、整理使知識價值化,進而 促進知識能被有效的創造、流通與加值,整合組織資訊系統,進而不斷的產生創新性 教育專業知識,使知識在學校中能被形成一個有效的知識系統。  本研究將學校知識管理層面分為「自我知覺部分」 、 「學校整體知覺部分」二個層 面。   . (三) 教師教學效能. 政 治 大 教師教學效能(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指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增進學 立. 生學習成效為目的,相信本身能影響學生學習的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別. ‧ 國. 學. 學習差異擬訂教學計畫,並提供良好學習情境,再施以良好的教學互動,統整規劃適. ‧. 當的教材及完善的教學策略,配合教學評量成效,來使學生在學習及行為上的整體成. y. Nat. 效及能力,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就內容而言可分為「教師教材使用」 、 「教學技巧使. er. io. sit. 用」 、 「班級氣氛與師生互動」 、 「教學評量與設計」及「自我效能信念」 。 「教師教材使 用」指教師熟捻教學內容,並規畫設計相關課程及單元教材、教具等相關教學準備工. al. n. v i n Ch 作。「教學技巧使用」指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實驗活動,引起學生 engchi U. 學習動機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教學技巧及學習技巧的使用。「班級氣氛與師生互動」. 指營造班級良好師生溝通與融洽的互動環境。 「教學評量與設計」指教師依學生學習 能力及教學進度,以多元的方式設計評量工具及內容來檢驗學生學習吸收程度及教師 教學效能。「自我效能信念」指教師具備足夠的學識及經驗處理學生學習問題,提高 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能達成更好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將教師教學效能層面分為「教學計畫」 、 「教學策略」 、 「教材呈現」 、 「教學 氣氛」四個層面。 . 6.

(20)  . 第三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包含準備、實施和完成階段等三個階段,詳如茲分述如下:  一、準備階段  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者彙集國內外的相關理論與文獻,以建立本研究的 理論架構並蒐集與編擬研究工具。  二、實施階段  此階段分為研究工具的蒐集與編製,及分層抽樣設計與資料蒐集兩階段來進 行。   . 立. (一)  研究工具的蒐集與編製 .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資料蒐集係採問卷調查法,除採用學者許承芳所編製的「校長科技領導量 表」外,檢測校長科技領導的七項層面:分別為「科技領導之實施與願景發展」 、 「整. ‧. 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 、 「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 、 「科技設施支援與管理」 、 「評鑑與研. sit. y. Nat. 究」、 「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學校知識管理採用學者王. er. io. 瑞壎編製「學校知識管理現況調查表」分為「自我知覺部分」 、「學校整體知覺部分」. n. 二項層面。教師教學效能採用學者葉佳文編製 「教師教學效能量表」 分別「教學計畫」、 a v. i l C n hengchi U 「教學策略」、 「教材呈現」、 「教學氣氛」四項層面。 . 並以綜合測得分析結果代表校長科技領導狀況,數值較高代表教師知覺校長實施 較高的科技領導行為,學校有較高的知識管理行為及教師自我有較高的教學效能行為, 數值較低代表校長實施較低的科技領導行為,學校有較低的知識管理行為及教師自我 有較低的教學效能行為。作實徵測試,且所有量表的發展,均以嚴謹的測驗程序透過 文獻進行信度考驗,上述各量表的詳細程序與內容,請參閱第三章。    (二)  抽樣設計與資料蒐集  本研究為讓研究挑選的樣本符合母群體的特性,並提高估計變數的精確度,本研. 7.

(21)  . 究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取樣,抽取 3 縣市的 60 所國民小學中,61 班 每校主任 2 名組長 6 名導師 13 名科任老師 4 名合計 25 名、49-60 班每校主任 2 名組 長 5 名導師 10 名科任老師 3 名合計 20 名、25-48 班每校主任 1 名組長 3 名導師 8 名 科任老師 3 名合計 15 名、13-24 班每校主任 1 名組長 3 名導師 8 名科任老師 3 名合 計 15 名、1 -12 班每校主任 1 名組長 2 名導師 5 名科任老師 2 名合計 10 名,並透過 程序商請施測學校協助,旋即展開相關施測工作。    三、完成階段 . 政 治 大 作。由於原始資料的良莠不齊會對模型分析將產生的影響,並避免參數的估計因為遺 立. 在蒐集相關的實證資料後,研究者立即進行資料的登錄、檢核、分析及詮釋等工. 漏值的型態而產生影響,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資料分析前,即針對原始資料進行檢視與. ‧ 國. 學. 調整,並將遺漏未答或是草率填答的資料予以完全剔除,以確保原始資料的品質。.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2)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圖 1-1 研究流程. 9. i n U. v.

(23)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說明研究的範圍與研究限制。範圍包含研究的背景變項、預測變 項與效標變項;限制包含研究對象、實施工具的限制與研究變項其他因素 等。茲就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臺灣公立國民小學之現職教師為調查對象,探討國民小學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現況及其關係,本研究系. 政 治 大. 以教師背景與學校背景為「背景變項」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為. 立. 「預測變項」,教師教學效能為「結果變項」。茲將各變項內容說明如下: . ‧ 國. 學.  . 一、 背景變項. ‧. (二). 學校背景:地區、規模。. sit er. a. iv 校長科技領導:包括「科技領導之實施與願景發展」 、「整合 l n. (一). io. 二、 預測變項. y. 教師背景:性別、年齡、學歷、擔任職務、服務年資。. Nat. (一). n U e、「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 ngchi 科技於課程與教學」 、「科技設施支. Ch. 援與管理」 、「評鑑與研究」 、「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 、「人 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共七個層面。 (二). 學校知識管理:包括「自我知覺部分」 、 「學校整體知覺部分」 共二個層面。. 三、 效標變項 教師教學效能變項:包括「教學計畫」 、 「教學策略」 、 「教材呈現」 、 「教 學氣氛」共四個層面。  . 10.

(24)  .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範圍僅以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等向度 因素的研究對象與內容為主,雖然本研究亦會受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 等因素影響,但本研究不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因素,研究限制 包括「研究對象限制」、 「研究工具限制」及「研究變項限制」 。   . 一、 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不含私立小學。 . 二、 研究工具限制.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以專家學者施測過後,具有信效度問卷進行改寫,. ‧ 國. 學. 不以質性訪談方式進行,因此未能更完整的蒐集到更深入的資料,為本研. ‧. 究的限制之一。 . sit. y. Nat. 三、 研究變項限制. er. io. 本研究之研究變項以校長背景、教師背景、學校背景做為背景變項,. n. 未能將歷年來校長更替、教師流動、及校內家長會、教師團體支持情況納 a v. i l C n hengchi U 入考量。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知識管理為調節變項,校長科技領導面向尚 有校長個人領導風格、人格特質等因素,學校知識管理尚有組織文化、組 織氣候與組織學習等因素,都是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因素,本研究並未列 入研究變項,此為另一限制。. 11.

(25)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6)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蒐集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 校能之相關文獻,做為研究假設及研究結果討論等相關參考依據。本章共分四節加 以探討,第一節探討校長科技領導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學校知識管 理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四 節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 第一節 校長科技領導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治. 立. 政. 大. 本節依國內研究者所彙整校長科技領導與科技領導相關專家學者文獻資料整. ‧ 國. 學. 理過後,就文獻資料內容分成四個部分進行討論,分別為「校長科技領導的意涵」、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理論」 、 「校長科技領導的層面與指標」 、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 ‧. 究」,再依各部分討論內容細分整理加以探討,作為本研究論述的理論依據。 . sit. y. Nat.  . a. er. io. 壹、 校長科技領導意涵 . n. i v  (UT)教授 Betty Collis 張奕華(2006)引自荷蘭湍特大學 (University of Twente) l. n U e n(Computers, curriculum, and whole-class  gchi (1988)撰述《電腦、課程與全班教學》. Ch. instruction)一書中,首次使用「科技領導(technology leadership)一詞。  本研究內容分別就國外與國內學者針對科技領導定義論述加以整理,並從中歸 納整理校長科技領導的定義及其意涵做為本研究校長科技領導研究變相的方向。有 關國外與國內學者定義校長科技領導整理如下: . 13.

(27)  . 表  2-1 國外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  研究學者 . 年代 定義 . Bailey, Lumley & Dunbar Siegel. 1995 科技領導為學校領導者必備的領導技巧,能使學校運用科技使學 校運作上更有幫助。  1995 科技領導指領導者能以個人科技長處處理多樣問題的能力,同時 科技救強調群眾及個人的重要性。  1996 科技領導為領導者為有效支持教學,透過個人人際關係、有效整 合運用當前多種科技知識,並預測未來科技趨勢所以能達成教育 目標及願景。  1997 科技領導為學校領導者為追求新穎與新科技引領學校進行革新, 運用必要的領導技巧,將科技作為教育改變歷程的核心資源。  1997 科技領導指科技領導者能示範並支持使用電腦科技,讓教師及組 1999. 政 治 大. 織成員能將科技有效融入於課程教學中。  科技領導指校長和學校行政人員能示範學習相關資訊,並透過領 導進行革新,運用科技使教學情境更為有效。  科技領導為校長應扮演教學科技的成功管理者,使大部分的學校 師生,在不同的科目及各種應用中,能廣泛的運用教學科技。  科技領導指能促使學校有效使用科技資訊在組織決策、政策、行 動上。  科技領導者要能激發教學者學習使用科技,並整合科技於課程之 中。  科技領導者必須了解科技如何改善教學,並發展出適當的教學策 略,促使教育者去學習科技、使用科技和將科技融入他們的課程 中。  科技領導指鼓勵與支持教師使用科技,且科技領導能夠使用的策 略包括建立願景、示範與指導。  科技領導者必須設計和運用新策協助教師認知、了解和整合科技 運用於教室教學之中。  科技領導重點在強科技領導者支持教師嘗試多樣方式整合科技與 資訊於課程教學中,並能建構出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模式。  科技領導是學校針對政策目標,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資訊科技。. 立. 學. 2001. ‧. Schmeltzer. 2001. io. 2000  . Nat. Anderson & Dexter Speed & Brown. y. 2000. sit. Murphy & Gunter Barbara & Wasser Schultz. n. al. er. Bailey. ‧ 國. Aten. Ertmer. 2002. Creighton. 2003. Flanagan & Jacobsen Anderson & Dexter Afshari, Baker, Luan, Samah & Fooi. 2003 2005. Ch. engchi. i n U. v. 2008 科技領導是經由使用資訊和通訊科技、促進學校改變,同時整合 多元解決方案在學習、教學和學校行政上。 .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吳怡佳,2008;秦夢群,2010;張奕華,2010;施宏杰, 2009)整理 . 14.

(28)  . 從表  2‐1 有關國外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顯示,科技領導自 1988 年 Betty Collis 教授提出後,近 10 至 15 年來國外對於科技領導研究數量逐年增加,並由原本要求 領導者本身需具備資訊科技能力來協助提升領導過程中學校運作的處理能力,也擴 及組織成員對資訊科技運用能力,在教學目標、課程設計及更多元的學習活動上, 逐年變成組織教學目標、學校願景的建立與達成,此外科技運用能力除了資訊科技 的使用也開始包括更為多元通訊科技的應用。  綜合以上國外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可歸納科技領導為,科技領導者具備資訊 與通訊專業能力並以此項技能處理多樣問題的能力,並能整合當前科技的使用,營. 政 治 大 組織成員或教學者與學生應用與整合科技在教室教學與學習活動、建構出符合學生 立 造運用科技使用教學情境,科技領導者能激發、協助或能示範學習相關資訊,給與. 學習的課程模式、學校行政在組織決策、政策、行動、願景的建立與達成與提升效.  . ‧. ‧ 國. 學. 能。 . io. y 定義 . al. er. 2003  科技領導指校長應用必要的領導技巧,為學校發掘新的教育科技,並 透過強而有力的領導,使科技有效的應用在學校的教學計畫中。科技 領導也是學校領導者必備的領導技巧,幫助領導者應用科技在有助益 的方向及組織機構中。 . n. 張奕華 . sit. 研究學者  年代 . Nat. 表  2-2  國內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 . Ch. engchi. i n U. v. 2003  科技領導提供校長領導另一項思維,主要為結合科技與領導,除了充 實學校在科技方面的軟硬體設施和人員的科技素養,也需營造有利應 用科技的環境和文化,促進校長、教師和其他學校人員,能夠善用科 技,增進教學和行政的效能。  徐潔如  2005  科技領導是指領導者具備科技素養,能運用領導技巧,塑造一個共享、 支持的學校情境、整合資源能力,協助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適切應用 科技於教學實踐和行政作為上,來促使教學和行政的達到最大效能。  吳清山和  2006  科技領導指領導者能夠善用領導技巧,使所屬組織成員能夠運用科 林天祐  技,並致力於組織目標的達成。  葉連祺 . (續下頁)  . 15.

(29)  . (續上頁) 研究學者  年代 . 陳易昌  張盈霏 . 高上倫 . 蔡瑞倫 . 立. 政 治 大. 學. ‧. 吳怡佳 . 2006  科技領導指領導者結合必要的新科技和的領導技巧,營造有利科技應 用的環境,提供優質的軟硬體設施,提升與養成組織成員資訊科技素 養,來增進組織的效能。  2006  激勵組織成員運用科技與持續學習科技,並將科技融合到課程與教學 實務,來提升教學或學習的效能,達成教育目標。  2006  學校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身體力行的將科學研究態度與方法,融入領 導行為當中,促使組織成員能夠運用過程技能,致力實現組織的美好 願景。組織成員因領導者對於科技使用的態度而促使組織變革達成組 織目標。  2007  科技領導是領導者結合科技使用和領導行為,運用科技的軟硬體設 備,提升組織成員科技素養,塑造組織應用科技的環境及文化,以促 使組織成員善用科技,增進組織的效能。  2008  領導者結合新的科學技術和必要的領導技巧,提升組織人員的科技素 養並充實各方面的科技軟硬體設施,營造有利科技應用的環境和文 化,使組織與世界接軌,維持競爭力增進教學與行政效能,達成組織 目標。  2008  科技領導定義為:校長融合新興科技與領導技巧,並應用在學校課程 教學上,在教學環境上塑造師生一個共享與支持氣氛;其次在織織成 員中,激勵學校教職員持續學習並善用資訊科技進而提升素養,以增 進教學與行政效能。  2008  校長科技領導則定義為:  學校領導者結合「科技」和「領導」知能,並塑造有利應用科技的環 境和文化,使學校成員能夠善用科技,以提升行政與教學效能。  2009  領導者能建立科技願景,結合科技和領導知能,運用領導技巧並組成 科技團隊,充實軟硬體設施與成員科技素養,塑造應用科技的有利環 境和文化,使學校成員皆能善用科技並整合於課程、教學和學習中, 以因應教育變革,提昇組織效能,達成組織的願景和目標。  2009  學校領導者結合科技技術並運用不同的領導技巧,提升學校組織成員 的科技素養,使學校成員能夠善用科技設備提升學校行政效能、教師 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  2010  校長結合新興的科技和領導的技巧,發展學校科技願景,並提供優質 的軟硬體設施營造有利的科技文化與環境,支持成員參與科技的相關 訓練,做好科技評鑑,關注科技使用的倫理,注重人際溝通與資訊素 養的養成,以促進教學與學校行政效能。 . ‧ 國. 吳聖威 . 定義 . 施宏杰 . sit. er. al. n. 張明智 . io. 張敏章 . y. Nat. 許承芳 . Ch. engchi. i n U. v. (續下頁) . 16.

(30)  . (續上頁)  研究學者  年代  戴建耘、 陳宛非、 韓長澤、 賴慕回和 高曼婷  謝傳崇和 蕭文智 . 定義 . 2013  校長以新思維高度關切科技領導發展趨勢,以型塑學校師生應用科技 達成教學革新之目標,建立學校科技願景,運用科技領導管理能力。 . 2013  校長應具備科技素養、整合資源的能力以計劃性的建立科技願景,並 運用領導技巧,促使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接受訓練以提昇資訊科技能 力,並能適切應用科技於行政作為與教學實踐上,以塑造一個能共享 與支持的學校情境,促使行政效能、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表現達到極 致。 .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吳怡佳,2008;許承芳,2008;張明智,2009;秦夢群, 2010;張奕華,2010;  施宏杰,2009)整理 . 立.  . ‧ 國. 學. 由國內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顯示,有關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在近 10 年來研. ‧. 究數量非常多,定義也較為相近,綜合以上國內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可歸納科技 領導為,學校校長或領導者本身必須先具備科技素養,並搭配運用適當的領導技巧,. y. Nat. io. sit. 此外需營造並充實有利運用科技設備、環境與文化,再加以激勵學校成員使用科技. er. 技術於學校行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上,達到更好的行政效能、教學品質及學習. n. a. l C 成效,更進而達成組織的願景與目標。 . hengchi. i n U. v. 從國內外學者對科技領導的定義,科技領導為學校校長或領導者具備資訊與通 訊專業素養與能力,在組織中營造有利科技運用的環境與文化,並充實整合當前科 技的使用設備,科技領導者能適時用運適當的領導技巧,對組織成員、教學者與學 生,激發、協助或示範學習,使學習者能應用與整合科技在教室的學習活動提高學 習成效,使教學者能建構出符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模式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使 學校行政能在組織決策、政策、行動、願景的建立與達成上提升效能。 本研究定義校長科技領導為學校的科技領導者,具備「科技使用」與「領導技 巧」兩項專業知識與能力。在學校組織則是能透過科技建立組織願景,推動組織行 動與決策。在學校環境上則為能營造有利科技使用的環境。在學校成員是指能使教. 17.

(31)  . 學者發展與運用科技於教學中提升效能。. 貳、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理論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理論包括以「學校科技領導」為主的資料導向決策、創新擴 散和組織學習,以及以「學校科技領管理」為主的關切導向採用模式、科技接受模 式與教育變革六種理論(張奕華,2007;張奕華,2010;張奕華,2011) ,做為本研 究校長科技領導變相理論基礎。茲分述如下:    一、 關切導向採用模式(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簡稱 CBAM). 政 治 大 源自於 F.F.Full 在 1970 年代所發展的為實施和評鑑教育創新的模型,主要用於 立. 實施和評鑑教育創新,特別用在說明使用電腦支援學習的效能與議題。並由關切階. ‧ 國. 學. 段、採用程度及創新型態三個向度組成,每一項向度都代表教師參與教學創新的變. ‧. 革過程,其中第一項(Stages of Concern,以下簡稱 SoC)和第二項(Levels of Use,. y. Nat. 以下簡稱 LoU)的向度,聚焦在執行者的變革,而第三項(Innovation Configuration,. n. al. er. io. 的感受。. sit. 以下簡稱 IC)向度則偏重於創新的本質。SoC 可以幫助組織成員察覺自己對於創新. Ch. engchi. 18. i n U. v.

(32)  . 表 2-3 CBAM 之關切階段及其對創新的關切方式 關切階段. 對創新表達關切的方式. 階段 6. 提出運作更有效的新思維. 階段 5 階段 4. 調整焦距 (refocusing) 合作(collaboration) 結果(consequence). 階段 3 階段 2 階段 1 階段 0. 管理(management) 個人(personal) 資訊(information) 察覺(awareness). 如何將自己和別人的作關相關連 使用創新之後如何影響學習者 如何把創新變得有效果 花大部分時間把資料準備好 使用創新之後如何影響自己 想知道創新的詳情 持續關切創新. 資料來源:Loucks-Horsley, S. (2005). The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CBAM): A model for change in individual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rise/back4a. html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簡稱 TAM). ‧. 科技接受模式是由美國學者 Fred Davis 和 Richard Bagozzi 在資訊系統領域中 根據理性行為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發展出來的,可以解釋與預測. y. Nat. io. sit. 人們對於資訊科技的接受程度,也可是說明使用者如何接受並使用科技的資訊系統. er. 理論。Fred Davis 能指出使用者使用新軟體時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of-use,. n. a. v. l C 簡稱 PEOU)及會影響知覺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簡稱 PU) ,此外兩者皆 ni. hengchi U. 會影響使用者的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es),進而使用該系統 (Furneaux,F.,2006)。 綜合 F.D.Davis 與 V. Venkatesh 的論述,科技接受模式的路徑模型如圖所示。 由可以知道,知覺易用性會影響知覺有用性,兩者(PU 和 EOU)皆會影響使用者 的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touse),進而使用該系統(actual system use)。學 校在實施科技領導時,需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探討外在因素,即知覺易用性和 有用性對於教師使用科技的態度及影響,如設備的建置、同儕觀念、政策的實施、 校長本身對科技的態度及素養,其中校長以身作則、學生所受到的刺激與壓力等, 都是學校領導者應該考慮的因素(張奕華,2007)。. 19.

(33)  . 圖 2-1 科技接受模式路徑圖 資料來源: Furneaux, F. (2006).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www.istheory.yorku.ca/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htm. 政 治 大 三、 資料導向決策(data-driven 立 decision making,簡稱 DDDM)  . ‧ 國. 學. Luo & Childress(2009)資料導向決策指領導者與決策者以資料為重要的參考 依據,透過科學化的決策模式進行決策,該決策源於企業管理模式,主要運用於組. ‧. 織決策,其中包括全面品質管理(TQM)與知識管理(KM) ,此兩種方法也改變了. sit. y. Nat. 學校領導的決策方式。此決策以取得及利用資料,並以科學化模式來進行決策,進. er. io. 而發現對決策的品質最有關鍵的影響。Bernhardt(2003)則定義資料導向決策為透. n. 過資料蒐集,藉此了解決策是否達成學校或學區願景目標,在運作上教育人員是否 a v. i l C n hengchi U 有有系統蒐集,並妥善分析解釋資料適合學校、學區層面的資訊,以提供做為決策 參考,由此可知 DDDM 模式可以做為領導者決策參考,來提升學校效能。Luo & Childress(2009)則指出 DDDM 模式需仰賴資料數據的蒐集,同時提供成員專業發 展,並與外部機構來連結合作。 現今資訊爆炸時代,學校領導者及成員必須蒐集、分析、組織、解釋、整合相 關的資料以做為決策之用。Marsh、Pane 與 Hamilton(2006)指出 DDDM 概念藉由 資料的蒐集、組織、分析、解釋與統對產生有用的資訊,再轉化為決策的行動,需 架構於廣大的脈絡之下。. 20.

(34)  . 立. 政 治 大. ‧ 國. sit. y. Nat. 四、 教育變革. ‧.  . 學. 圖 2-2 教育中的 DDDM 概念架構圖 資料來源:  Bernhardt, V. L. (2003). Using data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a. er. io. Valdez(2004)在「科技領導:提升正向的教育變」(Technology Leadership:. n. iv Enhancing Positive EducationallChange)文中指出,有知識和有效能的學校領導者,. n U engchi 是決定科技使用能否改善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此外,校長的領導特質、對變革的. Ch. 回應及有效使用科技等三項論題與科技領導也息息關聯,學校科技領導者除使用必 要的領導技巧外,也需了解到變革對於學校經營的重要性。 Louis 和 Miles(1990)歸納出成功教育變革的因素: (1)明確的知識:學校成 員能清楚了解變革的知識; (2)相關的知識:學校成員能變革知識的意義,並且連 結日常生活和關切事務,而非無關聯、不切實際; (3)具體化的行動圖像:變革知 識必須能被舉例,清楚具體而明確,是學校成員必須而且能達到目標的圖像;(4) 做事的意願:必須使學校成員具有動機、有興趣與行動方向;技術能力:學校成員 須具備實際的行為能力,來完成行動。. 21.

(35)  . 五、 創新擴散 創新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DOI)理論由 Rogers 於 1962 年提出,此 理論說明新的構想或措施要如何隨著時間的經過在社群間散播。該理論也被廣泛探 討新科技產品的採用,如手機、網際網路、部落格的採用等研究及醫學創新、教育 創新、新媒體資訊技術及政策創新等領域。 創新的思維是學校使用科技的基礎,學校領導者透過領導技巧形塑並擴散創新 的文化。Kearsley 與 Lynch(1994)認為領導與學校文化在本質上有關聯,校內使 用科技的文化是創新的理念,而有影響力的領導是鼓勵教師有效使用科技,來促進. 政 治 大 Rogers(1995)認為創新擴散包含創新、溝通管道、時間及社會系統四項元素, 立. 與維持學校文化。. 創新的事物會透過多種特定管道對傳統社會與成員進行傳遞,其中創新指個人或單. ‧ 國. 學. 位採納的新思維、實務或目標,而溝通管道包括訊息傳遞的方法及工具,時間指決. ‧. 定的過程、採納類型及速度,社會系統其中包含個人、非正式團體及組織。. y. Nat. 學校在推行新科技時,需藉由完善的基礎建設的支持,促進與鼓勵學校成員發. er. io. sit. 展策略與計畫,進而達成學校成員使用科技的目的,其中新的科技就是創新,基礎 建設即是工具,成員發展策略與計畫是時間,成員達成目的即是社會系統。. n. al. 六、 組織學習. Ch. engchi. i n U. v. 組織學習或稱學習型組織,為組織面對外在環境時能夠調整內部結構適應外在 及未來環境變化的能力。張奕華(1997)認為組織學習在校長科技領導中指組織面 對科技、政治變化劇烈的環境能調整自身結果適應環境需求,並透過分享與學習的 經驗修正與改善組織目標。 組織學習相關理論於本章第二節學校知識管理的理論基礎中詳述。. 參、 校長科技領導層面與指標  科技領導研究的層面與指標依專家學者擅長的領域與觀點不同而異,層面與指 22.

(36)  . 標也有所不同,張奕華和許丞芳歸納國內外科技領導學者與組織並以德懷術與層級 分析法(AHP)將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層面與指標歸結成 7 個層面 40 個指 標。科技領導的 7 個層面分別為: 1. 科技領導之實施與願景發展:校長能具備科技領導的理念,運用科技領導的 技巧,落實科技領導之實施;並能領導學校成員凝具共識與承諾,共同形塑 學校科技願景。 2. 整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校長能鼓勵教師將科技整合到學校課程中並運用於 實際教學以提升教學及學習效果。. 政 治 大 身作則示範科技的使用,使學校成員具備運用科技的素養與能力。 立. 3. 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校長能注重學校成員科技素養的訓練與發展,並能以. 4. 科技設施支援與管理:校長能爭取社會資源充實學校科技設施,當教職員使. ‧ 國. 學. 用科技需要協助時,能即時提供支援,並能進行合理且有效的管理以確保適. ‧. 當的使用科技設備。. io. er. 應用科技的相關研究以提升行政與教學效能。. sit. y. Nat. 5. 評鑑與研究:校長能透過評鑑的實施引導學校成員落實科技專業發展,並能. 6. 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校長能帶領學校成員共同討論科技使用時所會面臨. al. n. v i n Ch 的社會、法律及倫理的兩難困境議題,並形成決策責任的規範。 engchi U. 7.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校長能善用科技設施與學校教職員工、社區家長與人 士、廠商等進行溝通並維持正面的人際關係。 對照科技領導層面與指標相關文獻與張奕華和許丞芳所歸結的 7 個層面 40 個 指標,發現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層面與指標已含蓋相關文獻對於科技領導層 面的討論,除了共同性較高的如科技領導者個人的素養、組織願景、有利的文化和 環境、科技設備的充實、科技在課程與教學上的整合、成員的訓練鼓勵與素養及評 鑑外,部分國外學者 Aten(1996)、Casson(2001)在共同領導與決策、示範操作 與奬勵、額外補償,Anderson 和 Dexter(2000)的預算、補助金、智慧財產權政策, 也已分別納入科技設施支援與管理與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層面等指標中。 23.

(37)  . (沈中偉,2003;張盈霏,2006;陳易昌,2006;高上倫,2007; 張奕華、蕭霖 與許正妹,2007;吳怡佳,2008;蔡瑞倫,2008; 許丞芳,2009;張明智,2009; 施宏杰,2009) 本研究針對張奕華和許丞芳(2009)所研究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層面與 指標中, 「科技領導之實施與願景發展」 、「整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 「學校成員發 展與訓練」 、 「科技設施支援與管理」 、 「評鑑與研究」 、 「社會、法律與倫理議題」 、 「人 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層面進行討論。. 政 治 大 研究者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進行論文題目以及近 10  年相關研究 立. 肆、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究 . 的「校長科技領導」搜尋後,發現有關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數總計共有 36 篇,再. ‧ 國. 學. 以校長科技領導的題目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的研究論文共計 4 篇,校長科技領導與. ‧. 學校知識管理相關研究共計 3 篇,以 CEPS 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及 CJTD 中國大陸. y. Nat. 期刊及中國大陸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並以「校長科技領導」進行搜尋,CEPS 期刊. n. al. er. io. 科技領導相關期刊研究。 . sit. 有 7 篇以校長科技領導為主題的研究,CJTD 中國大陸期刊有 2 篇有關臺北市校長.  . Ch. engchi. i n U. v. 表  2-4  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研究統計(截至 103.1.11)   .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 加值系統網 . CEPS 中文電子期刊 資料庫 . CJTD 中國大陸期刊 論文資料庫 . 36. 7. 8. 3. -. -. 4. -. -. 校長科技領導  校長科技領導與 學校知識管理  校長科技領導與 教師教學效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 24.

數據

圖  4-1  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結構方程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健行學校財團法人健行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大華學校財團法人大華科技大學 大華技術學院 醒吾學校財團法人醒吾科技大學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