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教育,新教育範式!教學實驗,專業實踐!/ 14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驗教育,新教育範式!教學實驗,專業實踐!/ 149"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實驗教育,新教育範式!教學實驗,專業實踐!

何慧群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退休教師 Duc-Hieu Pham

Lecturer of Hanoi Pedagogical University 2, Vinh Phuc, Vietnam 葉川榮 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范振德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 永井正武 日本帝京大学理工学部退休教授

一、前言

人生無以重來,成長無法倒帶, 反教育、無教育、非教育難以見容於 專業,學校教育不可不慎重為之。依 據 R.S. Peters 提出合於價值、認知與 自願性教育規準,學校教育施行具目 的性與效益性、結構性與專業性、成 就性與踐行性。 面對創意知識經濟與全球競爭態 勢紀元,教育重要性有增無減。值此 多元資訊呈現開放狀態,體制教育藩 籬漸次解構。基於教育是專業,實驗 教育非為實驗而實驗,實驗教育核心 要素:(1)專業論述、(2)專業實踐、 (3)專業檢視。 2014 年,教育部公布施行實驗教 育三法,藉以推進與落實:(1)教育 創新與實驗、(2)名實相符受教者權 益、(3)家長教育選擇權(國教署, 2017),其中,(1)與(3)合法化民 辦與公辦民營多元類型另類教育、國 高中特色發展。 實驗教育,新教育範式!教學實 驗,專業實踐!旨在:(1)說明實驗 教育起於多元教育旨趣,落實於專業 實踐;(2)凸顯思維取向之方法論素 養與實驗風險控管不可或缺;(3)正 視教育學科學性發展,思維與論述數 值化與視覺化。

二、本文

教育是專業,陸續體現於師資培 育與專業評鑑、教育標準化與診斷評 鑑。其次,基於學校教育活動涵蓋教 育理論與專業實務操作,本文要素構 建:(1)以方法論為本、(2)教育專 業為用、(3)實驗教育為範例。繼而, 以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Warfield, 1973)就本 文要素進行矩陣運算與結構分析。 (一) 方法論 方法論(methodology)是主體探 索存在客體路徑與手段相關論述,涵 蓋如何(how)與什麼(what)的知識 論,大致分為 F. Bacon(1561-1626) 經驗歸納法、R. Descartes(1596-1650) 理性演繹法、I. Kant(1724-1804)批 判方法論與 20 世紀科學哲學。 方法論運用繫於主體思維及其對 存在認知傾向,更甚者,體現主客體

(2)

價值關係。其次,方法有效運用旨在 反映現實世界客觀狀況:(1)各學術 領域具體方法,如數學微分、積分;(2) 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法、模型法;(3) 哲學方法,如邏輯、辯證法(智庫百 科,2017)。 一般而言,學校教育是目標導向 與 效 益執 行組織 , 方 法論貫穿於 思 想、目標與實踐,涵蓋教育本質、潛 能發展、經濟功能與專業實踐。值得 一提的是,不論是學校發展、教育旨 趣變革,抑或是課堂教學、教學實驗, 方法論是教育專業根本要素。 (二) 實驗教育 20 世紀初,W. A. Lay (1862–1926) 與 E. Meumann (1862–1915) 在經驗主 義、實證主義與實驗生理學基礎,提 出實驗心理學教育範式(Experimental Education),倡導以自然科學實驗法研 究與推進兒童心智發展與成長(Hopf, 2004)。不同於傳統規範教育學範式, 實驗教育範式以觀察、統計與實驗方 法進行定量研究,催生與開啟教育學 科學性發展。 歐美實驗教育之教學實踐在學習 者行動與表現中開展,教學者發揮計 畫、設計、執行與控管之能。觀諸臺 灣 2014 年公布施行實驗教育三法旨 趣:(1)強調另類教育方式與內容、(2) 重視教育多元化與鬆綁教育法規、(3) 鼓勵教育創新與發展特色。2017 年行 政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及其修正,藉 以增加辦學彈性與簡化行政作業(行 政院,2017)。 歐美實驗教育與臺灣實驗教育三 法大不同,前者目標: (1)施行目標-手段-結果教育範式、(2)系統分析與 規劃教學歷程、(3)回饋與追蹤。後 者目標:(1)鼓勵教育創新與提升學 習效益、(2)國中施行技職軌教育依 據、(3)學生本位與另類教育多元發 展。因應少子女化招生衝擊,高教實 驗大學提議值得商榷(何慧群、永井 正武,2016a)。 (三) 教育專業 依據國民教育法,國教對象涵蓋 6-18 歲,下接幼稚教育,上承高等教 育,其中,國中小學階段涵蓋習性、 性向、潛能試探與扎根教育,後中階 段側重多元與分化教育,各階段發展 具銜接性與連貫性。 其次,依據受教者認知發展與理 解,幼稚教育主多感官體驗與生活經 驗積累,國小教育施行生活教育、做 中學與情境學習,國中教育側重認知 理解與實驗操作、後中則落實多元智 能與實踐設計教育。 教育成敗繫於師資良窳,教師素 質成為全球教改重大議題。國教師資 改革:(1)學術化:落實理論與實務 印證關係;(2)分流化:中小學師資 專業發展各有側重;(3)評鑑化:教 學效益與評量診斷。 綜合上述,運用 ISM 就本文相關 要素進行矩陣運算與結構分析(見圖 1),藉以:(1)提供閱讀者與文本溝 通與後設論述依據、(2)數值化與科

(3)

學化思維邏輯、(3)視覺化思維邏輯 層級結構。 圖 1:教育專業要素關聯結構 ISM 「人是思維的蘆葦」,透過天賦思 考與人為教育進行生存與存在旨趣探 究,圖 1 顯示:(1)哲學是人思辨與 探究本質科學、(2)教育旨趣是思考 主體發展、(3)教育專業涵蓋學術化、 分流化與評鑑化。

三、分析與討論

「 以 國 民 學 習 權 取 代 國 家 教 育 權」(教育部,2016)呼籲,不無簡化 教育複雜性與化約教育影響因素,更 甚者,錯失教育專業性共識與科學性 發展趨勢之虞。以下自國家與本文要 素就專業基礎、專業實踐與教育科學 向度進行分析與討論(見圖 2)。 圖 2:國家與教育要素關聯結構 ISM (一) 專業基礎 綜觀臺灣教育發展及其變革,歐 美日先進國家是主要學習對象,美中 不足的是,在不諳他國國情、地域、 價值觀,以及社區支援/資源差異下, 臺灣教育變革最終總是「獨樹一幟」, 如臺中教大精緻師資培育機制實驗計 畫(楊思偉,2010)、實驗教育三法與 近年鼓勵高教建置校務研究中心(何 慧群、永井正武,2017a)。 承上,政策理路多詭辯,政策宣 導便宜行事,致令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 施行前導繫於關鍵五堂課(何慧群、 永井正武,2015a);2005 年中小學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於 106 學年度正名為 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師資培育及 藝術教育司,2016),教師評鑑或專業 評鑑 規範與 措施則 持 續留白 ( 何慧 群、仲宗根良治,2013)。

(4)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臺灣式實 驗教育多元發展態勢,抑或是中國大 陸《吾國教育病理》(鄭也夫,2013) 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混為一談,凸 顯:(1)教育普及與多元教育輿論、(2) 教育經驗說媲美教育專業論述、(3) 教育語彙與辯證論述分歧。專業話語 權獲致非一蹴可及,專業基礎、專業 共識與增能賦權是核心。 (二) 專業實踐 教育不是口惠,而是具體實務操 作,更甚者,見諸於可公評之教學互 動與學習結果。教育活動開展於同課 構異(the Text with Multiple Design) 之教學策略與最終體現於學習者成就 表現。職此之故,學校教育之活化教 學,不是活潑教學;合作學習之踐行, 教育標準化是基礎框架(何慧群、永 井正武,2015b),其中,標準化發展 立基於合法性知識體系與專業共識, 教育實踐展現結構化與指標化、專業 化與客觀化。 專業在何以/why、如何/how 與所 以/what 系統思維中精進,與落實專業 倫理性、現代性。臺灣引進 M. Sato 學 習 共 同體思 維與 實踐 , 冀以 翻轉專 業,殊不知,學習共同體少思-行方法 論基礎,其公共性、民主素養與追求 卓越等訴求實屬操作面/practice(何慧 群、永井正武,2015c)。其次,專業 實踐不同於教育關懷,亦即非社會經 濟、文化弱勢需要補救教學,而是學 習弱勢亟需有效教學(何慧群、永井 正武,2016b)。 最後,以 12 年國教與 maker 教育 為例說明專業實踐一二。前者包括: (1)課程:九年一貫與後中分化、標 準 化 ( 何 慧 群 、 劉 維 玲 、 Duc-Hieu Pham、永井正武,2017b);(2)教學: 同課構異與指標化(何慧群、Duc-Hieu Pham、劉維玲、永井正武,2017c);(3) 測驗與評量:依據(2)施測、診斷、 評鑑與規劃補救教學/二次教學。Maker 教育不是另一波校校自造者教育,而 是集思考、操作、檢視、問難與再行 動思行教育。 (三) 教育科學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教育發展 開啟現代化里程碑,一是學童本位與 活動取向(Selbsttätigkeit)之教育改革 (Reformpädagogik)(Röhrs, 1991), 另一是量化典範教育實踐,前者構建 多元另類教育範式與批判意識教育學 先驅(Kritische Pädagogik)(Blankertz, 1982),後者創立新教育範式,異於傳 統主內化與實踐之規範教育。 20 世紀初,實驗教育範式主定量 研究與統計分析,一則強調教學設計 系統思維,二則正視教師何以/why、 如何/how 與結果/results 之教學設計與 實踐。1960、70 年代,人力資本論觀 點(Schultz, 1961)與 80 年代教師教 育系列改革利基,涵蓋學術知識、專 業素質與教學效益,受教者認知理解 與成就表現成為新教學重點。 1990 年代,在網際網絡建置與資 訊科技發展助益下,教育現代化與科 技化持續推進。21 世紀,教育科學範

(5)

式儼然成形:(1)教育專業:客觀性、 有效性與可信性;(2)專業共識:課 程、教學與評量標準化;(3)教育工 學:多媒體、系統模式、數理模式、 多元應用程式,其中,數理模式可用 於質性與量化研究(Ho, et al., 2016a; 2016b; 2017)。 同上,運用 ISM 就歐美實驗教育 範式與臺灣理念與行政取向另類教育 構建要素進行可達矩陣運算與結構分 析(見圖 3),藉以視覺化歐美實驗教 育與臺灣式實驗教育差異。 圖 3:實驗教育與教育專業要素關聯結構 ISM 教育是專業,專業發展合法性專 業共識與科學性要素不可或缺,圖 3 顯示:(1)實驗教育:歐美與臺灣式 實 驗 教育有 別,前者 立基於 專業基 礎,後者屬實務取向;(2)教育實務: 涵蓋課程、教學、測驗與評量,三者 在專業共識基礎進行標準化處理;(3) 教育科學:教育專業性漸次由定量研 究、統計分系擴展為質性與量化研究 並重,現代教育工學助益教育專業客 觀性、有效性與可信性發展。 茲為提供國家、專業基礎/方法 論、教育專業/專業實踐與實驗教育旨 趣及其關聯結構,運用 M. Nagai 於 2013 年提出多叢詮釋結構數理模式 (Matrix Ba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SM)(Nagai, & Tsai, 2013) 進行涵蓋圖 1、圖 2 與圖 3 可達矩陣運 算與結構分析,據以:(1)視覺化: 思維邏輯及其層級結構;(2)結構化: 實驗教育相關要素關聯結構;(3)公 評化:溝通與後設論述依據(見圖 4)。 圖 4:實驗教育結構分析 MSM

(6)

四、結論

中外國情、地域與價值觀有別, 教育資源、配套措施大不同,如謹守 規範與自立共識、課堂座位作業、課 後社區活動、地方圖書資源,以及中 學正視多元智能、尊重學習意願與多 軌學制等。依循歐美教育發展脈絡, 臺灣教育變革由非同步、同步,以至 今日亦步亦趨,專業實踐待公評。 20 世紀初,歐美實驗教育要素: (1)方法論:經驗主義、實證主義與 實驗心理學;(2)專業實踐:如何做 -how 與做什麼-what 互為表裡;(3)操 作方式:定量操做與統計分析。有別 於傳統規範教育,實驗教育型塑新教 育範式。值此創新與效益趨勢,多元 教育範式具互補關係或混搭應用。 「資訊視力,適者生存」,教育攸 關存在與幸福,臺灣實驗教育不是教 育實驗,更非「商品投資」,而是兼具 目標與專業實踐之破壞性創新智性策 略踐行。專業取向實驗教育結構:(1) 方法論與實踐目標、(2)專業實踐與 診斷回饋、(3)有效控管風險,其中, (2)與(3)是溝通與檢證依據。 最後,實驗教育三法不應是學校 轉型保護傘,專業實踐及其效益是體 制內與體制外教育判準。可見未來, 教育學科學性發展勢在必行,責負: (1)提供客觀、實用性與可信性成就 表現;(2)增能賦權與專業自主互為 表裡;(3)運用系統模式、教育工學 表徵、控管與評鑑教育實踐風險。 參考文獻  行政院(2017)。第3557次院會決 議 。 20171120 取 自 https://www.ey.gov.tw/News_Content.as px?n=4F2A6F26A44C68AC&sms=FF8 7AB3AC4507DE3&s=318C68C76016E 51B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5a)。關 鍵五堂課,教育如此簡單?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4(3),94-101。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5c)。學 習共同體,專業翻轉?翻轉專業!臺 灣教育評論月刊,4(4),157-169。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5b)。活 化教學,活潑教學?合作學習?教育 標準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0), 59-70。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a)。大 學組織重組,規模論?功能論!臺灣 教育評論月刊,5(1),119-132。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b)。社 會弱勢,補救教學?學習弱勢,有效 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 138-145。  何 慧 群 、 劉 維 玲 、 Duc-Hieu Pham、永井正武(2017b)。12年國教 核心素 養評鑑?評 鑑 課程發 展與設 計!- 運用Petri Net動態網狀結構分 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74-86。

(7)

 何慧群、Duc-Hieu Pham、劉維 玲、永井正武(2017c)。運用Petri Net、 MSM與ISM結構分析教育實務。臺灣 教育評論月刊,6(3),224-231。 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7a)。高 教管理與發展,校務研究中心建置? 專業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7), 144-151。  教育部(2016)。以國民學習權取 代 國 家 教 育 權 。 20171125 取 自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n=9E7AC85F1954DDA8&s=BC5C598 23F2CDE2B。  國教署(2017)。行政院會審議通 過實驗教育三法修正草案。20171120 取 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n=9E7AC85F1954DDA8&s=8A223C4 FB4942DCE  智 庫 百 科 ( 2017 )。 方 法 論 。 20171115 取 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6%96 %B9%E6%B3%95%E8%AE%BA  楊思偉(2010)。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推動精緻師資培育機制實驗計畫說 明 。 20171127 取 自 http://home.ntcu.edu.tw/~TEC/e_paper/e _paper_c.php?SID=2  鄭也夫(2013)。吾國教育病理。 北京:中信出版社。  Blankertz, H. (1982). Die Geschichte der Pädagogik. Von der Aufklärung bis zur Gegenwart. Wetzlar:

Büchse der Pandora.

 Ho, H.-C., Fann, W. J.-D., Chiang, H.-J., Nguyen, P.-T., Pham, D.-H., Nguyen, P.-H., & Nagai, M. (2016a), “Application of Rough Set, GSM and MSM to Analyze Learning Outcome - An Example of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8(1), 23-38. DOI:

10.4236/jilsa.2016.81003

 Ho, H.-C., Chiang, H.-J., Pham, D.-H., Fann, W. J.-D., & Nagai, M. (2016b), “A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RaschGSP Curve, GSM and MSM”, Redfame

Journal of Studies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3(1), 109-123. DOI:

10.11114/set.v3i1.1766

 Ho, H.-C., Pham, D.-H., Nguyen, P.-T., Fann, W. J.-D., Chiang, H.-J., & Nagai, M. (2017), “Factor Analysi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Math Methods of RaschGSP Curve, ISM, GSM and MS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8)

 Hopf, C. (2004). Die experimentelle Pädagogik – Empirische

Erziehungswissenschaft in Deutschland am Anfang des 20. Jahrhunderts. Bad

Heilbrunn: Julius Klinkhardt Verlag.  Nagai, M. & Tsai, C. P. (2013), “Matrix ba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ansei Information, 4(3), 159-174.

 Neilson, W. A., Knott, T. A., & Carhart, P. W. (1950 eds.). 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2nd Edition.

Springfield, MA: G. & C. Merriam Company.

 Röhrs, H. (1991). Die

Reformpädagogik, Ursprung und

Verlauf unter internationalem Aspekt.

Weinheim: Deutscher Studienverlag.  Schultz, T.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 1-17.

 Warfield, J. N. (1973), “On arranging elements of a hierarchy in graphic form,”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直是用「教學實驗」的心情來看待這樣的教學歷程。累積經驗的方式就是「試誤法」( trial and

整個課程的設計概念是以引導學生思考並動 手做為出發點。因此關於實作,老師在協助學生

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使學習者能具備科學核心 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能力,並強調跨

但實際上,有一些實施兒童自治的小學,他們的確獲致了很多正向的 經驗, 也進而肯定這種民主教育活動。 像是 Cittage Lane 初級學校的 A Student Government Program ( Shaheen, 1980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

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驗教育學生學習歷程填報平臺」說明會交通資訊 如附件 2。.

 幫助教師掌握跨課程閱讀的理念,規劃實 踐的方法;透過校本經驗分享,促進教師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