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用主義實用主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實用主義實用主義"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53632 林克乙 1053635 李佳怡 1053638 古昀昕

實用主義

(2)

目錄

CONTENTS

1 背景

2 實用主義的哲學立場

3 新實用主義

(3)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

美國工業化

生物學理論

&

社會達爾文主義

流變 實驗主義

工具主義

(4)

意義

• 否定了傳統哲學對終極、絕對與永恆本質的看法

• 重視實證的科學、流變的世界及現今存在的問題

(5)

皮耳士 杜威

威廉 詹姆士

代表人物

(6)

過去的事件、原則、範疇及必然性

接近現在的事件、成果、結果與事實

威廉 詹姆士

(7)

實驗主義的影響

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重建主義、未來主義、教育人本主義的發展

帶動進步主義

(8)

對於傳統形上學

超越人經驗外的主張深惡痛絕

不認為實用主義有形上學

01

物質與心靈

02

實體不是一個絕對的「事物」,

而是一個交互作用變遷的過程

實體觀是流變的

03

自然只是一種較接近的「或然率」

而已,不可能是所謂的「絕對」

宇宙實體隨時間改變

04

物質 心靈 經驗

經驗

形上學:經驗的實體

(9)

實用主義基本上是知識論取向的

主動探索而非被動接受

從外在世界交互作用的經驗中學習

真理知識必須透過行動的驗證

知識 信念

公共的 私人的

知識論:真理及行動

(10)

價值論:價值來自社會

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價值

•必須符合社會的公共考驗,而不是只針對個人利益

倫理學

•有別於傳統哲學,美學的標準也訴諸於人類經驗

美學

(11)

十誡的倫理學

 西方文明的倫理價值建立在誡律的道德觀念上

 道德教育

 宗教教義行道德教學被

達爾文主義及生物學上的批評所詆毀

 道德需要新基礎(從公立學校進行) 運用實用主義排除許多宗教成分後,

仍能證明其效力

(12)

新實用主義

2 0 世 紀 前 半 葉 1 9 8 0 年 代

1 9 5 0 年 代

古典實用主義

盛行 分析哲學

興起

實用主義

復甦

(13)

羅逖

(Richard Rorty)

 哲學的終結

 哲學應該是對重要問題的持續對話,

而不在探討形上學、知識論的確定性

(14)

其他代表人物

美國 德國

普南 哈伯馬斯

(15)

持續重視倫理、

政治及社會責任

堅定的認為人類經驗的 對民主方式的承諾 變異性

對各種訴諸於

「絕對」的批判

提倡社會各階層能共同 理解及參與溝通的語言 行動建立在「重構」

傳統哲學的積極態度

強力支持人類經驗、

信念及探究的多樣性

新實用主義學者們的哲學共通性

(16)

小試身手

主張心物交互作用,智力之增進有賴經 驗,而適應環境則有賴智力改造經驗,

心物兩者各有其影響力,此種主張是那 一哲學派別?

(A)理想主義

(B)實在主義

(C)實驗主義

(D)存在主義

(C)實驗主義

(17)

z

實用主義

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

1053635 李佳怡

(18)

z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與 皮爾士、詹姆士一起被認為 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 代表人物。

可以說是實用主義在教育影

響最大者,他的觀念深深影

響了20世紀的教育理論與實

務。

(19)

z

杜威與知識論

——杜威《思維術》(How We Think, 1910)

第一:面臨問題

•人在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困境,而當心靈開始 正視困境,思考便開始運作。

第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個體必須診斷問題的情境,精確的掌握問題的 本質所在。

 人類的思考分五步驟

(20)

z

第三:找出可解決的方法

•人要盡可能去聯想,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第四:評估各種解決方案

•想像各種方案實行的結果,漸漸縮小方案的範 圍,找出確實可行的方案。

第五:檢測假設

•將最好的方案付諸實行。

「引導觀念」

(guiding ideas) 的形式或假設。

(21)

z

 問題解決→真理

 不能解決→不符合真理

假設被證明是假的,至少回到

第四步驟(或更前),再次去從

可能的假設印證真理。

(22)

z

杜威與美學

——杜威《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

美學的檢定標準→「社會品味」(social taste)

美的概念植基於人們在審美經驗中的感受。

實用主義:反對傳統將藝術分精緻與實際

都可以進入人的經驗之中,

人都能從中進行藝術鑑賞。

(23)

z

杜威的實用主義

教育思想

(24)

z

經驗

除了認知意義外還有其他性質包含在內。(ex.人的感受)

經驗是綿延不絕的發展歷程

→個體對環境加以「作為」(Doing),環境則對作為 產 生反應——「施為」(Undergoing)

經驗的交互作用、變動性 => 經驗應該是多元性的

產生經驗的情境、內容、關係都來自生活。

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

→經驗是工具性的,經驗的重要在於能為我們解決生活 上的實際問題。

經驗的來源

(25)

z

歷程

「歷程」(Process)是發展的各個階段之延續性的 結合。

名詞

一般人→名詞

杜威→從變動的歷程來看,

實際上涵蓋的是一種活動的過程

(26)

z

教育的意義與本質

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歷程,它是輔助受教者 使之生長、發展、改造經驗的活動。

教育與社會有深遠關係,教育有兩個歷程

心理的歷程 - 教育的起點來自兒童的天賦能力

社會歷程 - 教育實施受社會環境制約

 教育是經驗改造: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是不間斷的連續發展,

生活的進步是靠人類思考與重建生活經驗,因此又說 教 育即生活。

(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 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

(27)

z

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重點是實用的教材。

杜威反對傳統教育要求學生學習古文學、數學等艱深科目,他 認為兒童應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去獲得知識。

課程設計必須以兒童為本位,兒童天性就有好奇心、學習慾望 與興趣,所以老師必須意識到要以兒童的興趣為學習的起點。

教師必須設計適合兒童學習興趣和具教育意義的情境,以協助 其學習有助於解決問題的知能。

重視做中學的課程,強調實際生活的體驗與問題解決。

 learning by doing

(28)

z

教育的目的

是隨著兒童的生長與教育經驗的發展而變異。

良好的教育目的

個人立場:應該幫助受教者的連續發展,意指生命 的連續更新,經驗的不斷改造,個性的發揮。

社會立場:應維持社會生存,促進社會進步並謀求 大眾福利。

 教育即生長:杜威認為教育是生長,生長無目的,因此 教育也無目的,生長即其目的。

(Education is a social process; education is growth;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is life itself.)

(29)

實用主義與教育

1053632林克乙

(30)

實用主義與教育

學生 教師 課程

實用主義

(31)

學生

學生是經驗的個體,

能夠運用智慧解決問題情境。

學生因應環境的行動,構成了他們的 學習,而行動又指引了另一行動。

隨著學習經驗分享的增加,學生不斷嘗試

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32)

老師

不能預知學生未來需要什麼,

無法提供所謂本質性的 知識體系給學生。

學生在教育經驗的同伴。

建議及引導學生活動。

老師

(33)

課程

2 1

4

視學生需求興趣為核心 3

不應被限制在分離的、

違反自然的學科上

以學生面臨的問題與 經驗為基礎,設計出 較為自然的單元。

年級不同,

探討的單元也不同

(34)

實用主義與教育

教學策略 評估與迷思

政治立場

(民主主義) 教學方法

(設計教學法)

學校功能

(35)

教學策略

自由探究 教室

(科學實驗室)

戶外教學

(第一手與環境

交互作用的機會)

(36)

學校功能

自由主義

不是要學生去記憶系統的知 識內容,而是要他們學習如 何學

重歷程非內容

(37)

評估與迷思

0

1 0

2

0

3 0

4

遵循社會、經濟、

政治變遷

不必訴諸傳統權威

非所有實用主義 皆反對教科書

學習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再提升到各種替代的學習方法上

(38)

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批判絕對 多元經驗 社會責任 經驗變數 民主承諾

101 年度國際哲學教育年會時,為嘉義市林業文化特色進行了世界 性的展演與解說,讓嘉義市林業文化在地風情得以發揚光大。此 外,嘉大附小全體教師也在 101

所樹立起的旗幟。許多被歸類 為存在主義的學者,根本反對 這個稱呼。存在主義以外的學

米羅於 1983 年 12 月 25 日在 Majorca 逝世,享年 90

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唯物主義 階級鬥爭 社會革命

→使該主義學者相信 科學成果 是反映事實的真相 孔德和斯賓賽把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