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國外交的類型學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國外交的類型學分析"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国大国外交的类型学分析

张登及

(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博士)

=中图分类号> 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550( 2004) 08- 0076- 05

用/ 大国外交0一词来概括最近 10 年或者冷战结 束以来的大陆外交政策是有很大争议的, 这一点从作 者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间对若干大陆学者的访谈研究 中可以得到证实。当时大约有至少 1/ 3 的学者反对或 者至少对此一词汇有很大的保留。然而作者仍旧以此 作为科研主题, 理由是这种争论正好敏锐地反映着大 陆外交思维的变化, 从而影响着它的对外战略调整。 这种变化既缘于内部的因素, 套用肯尼思#沃尔兹 ( K. Waltz) 的话说是/ 单位层次0( unit level) 的因素; 也 有来自外部的因素, 也就是/ 体系层次0( systematic lev-el) 的因素。而对变化原因的推断, 又巧妙地反映着论 者所青睐的理论假设或者价值判断, 无论该假设是西 方理论指针里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批评 理论( Critical Theory) 、/ 后学0(/ post0schools) 观点, ¹ 还 是更具中国特色的、较为 实用或者较为理想 的观点。 出于这些不同的假设, 对所提的战略建议也有相应的 区别。 至于大陆外交思维近年来的实际发展, 甚至说自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整体面貌, 虽然并非与科研 论点亦步亦趋, 有些时候是现实较为滞后, 理论科研走 在前面, 专家/ 认识社群0 ( epistemic community) 作用显 著; 有些时候则是现实走在前面, 政治家洞察形势, 先 指出/ 无论如何也是一极0, 科研再跟进探讨, 丰富拓 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前进, 不仅本身引人入胜, 对现实的意义也非常可观。再加上特别是最近 15 年 来,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量地被介绍到大陆学界, 引起 的学习和论争也是前述辩证发展中越 来越重要的一 环。 了解这整个发展过程固然不容易, 但却不只具有 / 国关0研究º 的价值。大陆的情况还是未来国关研 究朝向理论/ 实践、普遍/ 特殊、结构/ 历史、客观/ 主观、 结构/ 行 动者( agent) 、价值 规范( normative) / 经 验实证 ( empirical, positivist ) 等最 根本 的难 题进 军 的契 机所 在, 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推进, 与未来中西理论界的 对话具有战略性意义。更进一步看, 过去近两百年来, 国际政治格局和它的论述( discourse) 基本上被西方所 主导, 使得所有非西方的社会和行动者面临被世界资 本主义和其政治结构单维度化( one- dimensionalize) » 的困境, 跟进补课 可能丧失 主体性并 继而丧权 让利 ) ) ) 软弱挨打, 激进反对又可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关门主义) ) ) 落后挨 打。这是一个 触及文明 自我了 解、相互沟通的最艰难深刻的问题。 作者研究这个外延极大的问题, 集中在中国/ 大国 外交0的变化与争论上, 但并不企图/ 解决0这个问题。 因为历史之河是辩证进展的, 我们只能取一瓢饮, 以知 ¹ º » 借用批评理论学者马库斯( H. Marcuse) 的术语。

在东西方, / 国际关系0 ( int ernational relat ions) 、/ 国际 政治0 ( in-ternat ional politics) 、/ 世界 政治0 (world politics ) 、/ 全 球政 治0 ( global pol-i tics) 、/ 国际政治经济0 ( IPE) 和/ 世界政治 经济0 ( WPE) 等词分 别具有 不 同的理论意义, 代表着人们 对研究对 象侧重 点的差 别。本文 为便于 表 述, 通用/ 国际关系0 ( IR ) 一词, 但不表示忽略非国家主体的作用。

此处字母大写的/ 批评理论0 指西方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学传 统 下, 批评理论( crit ical theory) 在国 际关系理 论中的代 表性人物 包括考 克 斯( R. Cox) 、林克雷特( A. Linklater) 、沃勒斯坦 ( I. Wallerst ein) 等人。自 由 主义则仅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或者自由 制度主义。自由主 义 可以追溯到德 国哲学 家康德 ( I Kant ) 、美国 前总统 威尔逊 ( W. Wilson ) 。 但当代自由主义国际关 系理论, 却接 受崇尚 科学主 义、实证 主义 ( pos-i tivism) 方法的现实主义方法, 而且 正是依托 这种方法 上的/ 科 学化0 , 试 图保留康德、威尔逊的精神。

(2)

其冷暖。自我了解之余, 并与同行交换心得。如果能 激发新的批评与想像, 应该算是对整个进程有了自己 的贡献。由于得到两岸许多学者的协助与指教, 作者 的研究成果) ) ) 5建构中国: 不确定世界中的大国定位 与大国外交6 得以在 2003 年 12 月由台北扬智出版社 出版。谨扼要摘述心得, 与本刊读者分享并请指教。

大陆正式文件中虽然有/ 大国0 的自我称谓, 却没 有/ 大国外交0一词。学界直接援用/ 大国外交0的例子 有限, 但关于/ 大国战略0、/ 大国关系0的文章很多。在 台湾同行, 关于 大陆/ 大 国外交0 的专论 大约出 现在 1998 年以后, 到 2000 年底达到高峰。这大概与当时大 陆领导层与西方大国元首密集互访, 并开始接连主办 数项大型国际高峰会议有关。之后台湾学界似乎出现 / 共识0, 人们以为其内容想当然尔, 讨论有减少趋势。 这些文献有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但也有很多局限, 引起 作者试图突破创新。 大多数的台湾国关科研文献是政策取向的, 这与 大陆同行相同。但由于两岸关系限制, 政策建议当然 常常针锋相对。值得讨论的应该是比较具有理论取向 的材料。由于台湾国关科研较早接受西方影响, 使用 的理论工具多半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主流理论。当 中大多数是应用最广义的现实主义分析。比较深入的 / 大国外交0研究则是取材 沃尔兹发展的 新现实主义 ( neorealism) , 亦称结构现实主义( structural realism) 。沃 尔兹本人曾在学 术会议上公然说 出/ 丹麦无足轻重0 ( Denmark doesn. t matter) 的断语, 极其鲜明地显示新现 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下, / 大国0才是国际体系的主 要单位。大国的数量就是/ 极数0。 严谨的文献谨守格局( 结构) 制约行动者( 单位) 的 命题, 但对大陆近年出现的/ 参与体系0 展现责任的思 想趋势值得持续观察, 因为沃尔兹本人也同意大国领 袖的外交技巧有时能超越结构限制。但其他引用新现 实主义的文献多数是相信大国必然角逐物质利益, 趋 利避害, 击弱避强, 稳步扩张。往前延伸, 则倾向接受 吉尔平( R. Gilpin) 的/ 霸权竞逐战争论0 和米尔斯海默 ( J. Mearsheimer) 的/ 大国政治悲剧论0。台湾国关文献 很少采用西方自由制度主义或建构主义的观点分析大 陆外交, 不相信自由制度主义的/ 体制0( regime) 能够改 变大国的利益偏好甚至自我认同。这与西方国家特别 是其中当政强硬派看待中 国的流行思考( stereo type) 相吻合, 也贴近台湾现实处境与群众的一般心态。 少数文献则从对主流理论有颠覆性的观点出发, 考察中国外交的历史处境, 观察中国面对西方建构的 / 主权论述0的态度和困难, 特别是借用诸如奥克森伯 格(M. Oksenberg) 与克莱斯纳( S. Krasner) 等人所述/ 主 权虚伪0( Sovereignty: Organized Hypocrisy) 反证一种/ 反 思的东方主义0( reflexive orientalism)¹ 的状况, 并试图 发动行动者的能动性, 突破主流论述之封锁。这种文 献很少, 长期影响有待观察。 简言之, 台湾的国际关系研究看待中国大国外交 时, 多半能够较为成熟自然地操作西方主流理论, 指出 其中属于现实主义的同质部分。但要发挥批评理论的 / 沟通典范0º 或者 诠释学 派 ( hermeneutics) / 拟 情理 解0( sympathetic interpretation) 的精神, 则虽有文化同源 的优势, 却未能尽善之。这算是一个结构性的悲剧吧。

一位大陆学者曾对作者说, 大国有客观指针, 你大 则装小人家不信, 你穷充阔也是无用。但这种客观指 针何在, 又非常引人争议。有人要看总量, 也就是/ 乘 以 13 亿0, 要有负责的作为; 有人突出人均, 也就是/ 除 以 13 亿0, 警言未来路还长。这一图景其实早在 20 世 纪 50 年代就已经出现, 当时中国以/ 五大国0出席日内 瓦会议, 尽管那时中国的/ 综合国力0不如今日, 但也参 与了大国纵横, 1956 年中共八大也给予此种实践相当 的肯定; 当然大陆在亚、非、拉美地区的表现是很谨慎 的。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反对大国主义 的思路随着 中苏关系变化而更为上升。尽管西方学者认为 20 世 纪 70 年代中国对/ 大三角0的处理深得现实主义之精 ¹ º 此处援引林 克雷特 称许的 哈贝马 斯( J. Habermas) 的沟 通理 性 观点。 / 反思的东方主义0 的观念源 于美国学 者萨伊德 ( E. Said) 提 出 的/ 东方主义0 。萨伊德原本意在指出西方对/ 东方0 的看法是出于自 己 早就预设的扭曲想像, 其实/ 东方0 的 面貌不是 如同西方 文学 与媒体 所 描写的那样, 包括神秘、落后 等等。/ 反思 的东方 主义0 则指出, 在今 日 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下, 被扭曲的/ 东方0 竟然自己 出现一种自我取 消, 却复制西方提供的观念、印象以表达主体性的心理现 象。例如/ 主权 论 述0 原本是西方伪善的建 构, 强行加 诸被殖 民国家。但 久而久 之, 被 殖 民者却接受并捍卫此种西 方论述, 难 以超越。此 时西方 强权 却开始 声 称/ 主权过时0 , 使东方、南方国家又陷入一个新困境。

(3)

髓, 但美苏两强态度的反复反而使中国坚定/ 发展中国 家0的认同和独立自主的想法。虽然 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之后, 大陆综合国力显著上升, 无论在国内生产总 量、外贸总量、军事改革与现代化、航天科技等都有巨 大的进步, 对外关系也更为主 动, 甚至引 起西方所谓 / 中国威胁0的怀疑, 但作者的观察是, 中国外交的思路 基本上是理论上逐渐多元并举, 实践上则稳步发展, 一 方面没有遗忘历史的教训和影响, 一方面也体察到外 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崛起要求进行/ 与时俱进0的调 整。实践上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逐步参与到各种过去 高度保留、深刻警惕的国际组织和公约中。以往严格 定义的反干预和/ 不当头0原则也渐渐变成更能考虑事 情的是非曲直, 积极参加维和行动( peacekeeping task) , 并出面组织国际论坛。但理论上我们又可以看到, 大 陆各界对待/ 权力0( power) 极为谨慎, 深恐研习西方主 流理论之余, 掉进/ 强权政治0 的泥坑, 甚至宁可译为 / 实力0或者综合国力。当然, 西方官方与学界如何理 解中国内部这种复杂发展有很多说法, 大陆内部也有 参与该快该慢的讨论。如果套用现有西 方理论的标 尺, 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甚至建构主义都能言之 成理, 并举出未来值得参考的战略方向。 由于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以往所接受的理论观 点的限制, 对于这些变化基本上还是使用西方现有理 论框 架 去 观 察 大 陆 大 国 外 交 的 现 象。而 类 型 学 ( typology) 是作者企图尽可 能多而广地包 容中西各种 现有观点与大陆外交实践的研究方法。作者依据德国 学者韦伯( M. Weber) 的理念类型( ideal type) 方法, 建构 了三种观察大国外交实践和理论推演的类型。理念类 型的优点是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 而是从现实世界的 复杂面貌中抽象出的纯粹类型, 具有内在逻辑一致的 优点, 便于观察和比较事例与论述。而在现实世界中, 韦伯也巧妙地提出不同类型的混合和相互转换, 从而 观察不同案例中混合类型的趋势和比例。¹ 作者建构 的大陆大国外交的三个理念类型分别是/ 体系大国0、 / 负责大国0和/ 反大国/ 挑战大国0。 / 体系0乃是援引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特别是结构 现实主义的术语。/ 体系大国0在大陆也叫/ 一极0。此 一定位强调国际关系就是主权国家在总体无政府状态 的自助( self- help) 环境里, 立足综合国力, 求取安全与 壮大竞争力。只有保障并发展这些综合国力以捍卫主 权, 才能确保中国作为体系里的大国地位和核心利益。 综合国力的崛起加上内政上改革开放、降低意识形态 的干扰, 强化了冷战后中国体系大国定位下的大国外 交思路。体系大国以保卫和发展经济、科技和军事能 力为核心目标, 特别注重与体系里其他主要行动者的 关系, 当然主要是大国关系。实际过程可以是寻求妥 协或选择冲突。 不管是作为规范性的期待, 还是事实发展的描述, / 大国责任0已是西方与大陆国际关系理论文献里越来 越常见的 概念, 有的文 献称为/ 常态 大国0、/ 正 常大 国0。负责、常态等观念假设国际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 某种秩序, 此种秩序的维持和进展, 对大国而言是可能 且值得追求的。追求的方式依照制度化的程度不同, 包括大国协调或有强制性的国际体制。大国对上述国 际秩序的保障与改进作用大, 正常的和负责的大国将 认同且促进上述过程, 而不会在仅考虑综合国力的得 失和/ 相对利益0( relative gains) 下加以破坏。冷战落幕 后, 日益强大的全球化相互依存趋势与国际议题的多 元、专业分化, 有助于促进中国/ 负责大国0 定位下的 / 大国外交0, 当然现实过程中也可能提出改革程序的 意见, 但仍以妥协合作的表现为主。 / 反大国/ 挑战大国0 的大国观念也以各种说法散 见于中国和西方的相关文献。/ 反0与/ 挑战0的对象指 国际环境的现状秩序; 包括规范面的制度价值, 或者指 相对客 观的体系 内权 力分布 ( distribution of power) 状 态。在制度与价值方面, 可以从反对体系内大国主导 国际事务的正当性, 到根本反对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 与市场秩序本身。在权力分布状态方面, 则只能是向 体系内权力最大者发起挑战。反大国/ 挑战大国的大 国外交不是小国的外交, 因为小国没有真正推动此一 趋势的能力。反对大国主义将认为现状秩序对多数国 际行动者都属不公不义、本身应当主动发起变革; 或者 现状秩序从文明价值到物质利害, 都与自己有根本不 可调和的冲突, 或迟或速, 决裂难 以避免。由于从 20 世纪初期起, 中国参加国际体系与建制的过程并不顺 利, 反大国/ 挑战大国的定位有其潜存的历史诱因。加 上当前国际体系分化改组, 批判性的思潮与运动在西 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发展中国家都有进展, 这些都是 反大国/ 挑战大国类型发挥作用的契机。

¹ 韦伯( M. Weber) 曾建构政治社会学中正当 统治( legit imate dom-i nation) 的三个类型: 理性( 法制) 统治、传统统治 和克里斯玛( charisma, 个 人魅力) 统治。某一类型的过度成熟发展可能自内部造成类型的转换。

(4)

至此, 读者应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三种类型的理论 源流。此一源流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加以扼要概括: 表 1 分析大国外交的三种理念类型 体系大国 负责大国 反大国/ 挑战大国 单位/ 体系向度 1. 体系 格局 有 决定 性 影 响; 2. 主 权国 家 在 国 际 关 系 里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 1. 内 政与 国际 因 素具 有 动态的关联; 2. 重视主 权国家 之外, 也 强调 跨国 间 的国 际 组 织与 体 制的作用。 1. 单 位内 政 与国 际 体系 因 素 具 有 动 态 的、辩 证 的 关 联; 2. 内政 因素, 包括各 种行 动者的理念作用 等等, 对行动 者如 何 自我 定 位并 看 待 体系 有重大影响。 行动者/ 结构向度 体系结 构 性质 对 行 动者 的 外 交行动有决定性影响。 1. 结 构以 制度 等 形式 制 约行动者的选择; 2. 行 动 者在 外 在 因 素 制 约下有某种程度的选择空间。 1. 结 构图 像 是行 动 者的 权力和实践建构的产物; 2. 结 构 与 行 动 者相 互 辩 证地制约对方。 历史特殊性/ 一般性 1. 强调 结构 制 约属 于 一 般、普遍的情况; 2. 强调理论 的一般 性、普 遍性。 1. 结 构以 制度 等 形式 制 约行 动者的选择, 这一情 况具 有某种普遍性; 2. 制 度 的制 约 是 在 某 种 历史条件里形成的。 1. 普 遍性 条 件的 假 定是 特殊 历 史脉 络 下被 建 构 出的 产物; 2. 行 动 者 特 定 历史 脉 络 下的 实 践可 改 变当 下 的 一般 制约因素。 类型建构所参照的 有关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 批评理论 结构现实主义 复杂相互依存论 国际体制论 建构主义 文明冲突论 各种/ 后学0 霸 权稳定论 资料来源: 作者自行绘制。 作者要强调, 体系大国的大国外交作为一种理念 类型, 在分析现实时, 虽然居于主要地位, 但现实并非 理论概念的反映。毫无其他理念混合的体系大国观点 与政策并不存在于任何国 家真实的外交中。摩根索 ( H. Morgenthau) 要求注意西方主要大国有节制的竞争 背后理念性因素的制约效果, 这便达到了体系中/ 负责 大国0的最低标准, 逐渐放松主权利益与其他价值不可 置换的严厉性, 设法创造性地参与西方建构的国际秩 序。但负责大国作为一种理念类型, 也不可能单独指 导其外交政策。负责的意识与能力往往还是以体系大 国为基础, 而且在格局转变的不确定气氛下, 大陆对负 责大国策略的批判除了来自/ 体系大国0 思维的理由

(5)

外, 更不能忽视下面这种警告: 认同现状秩序与其价值 将深化中国文明的/ 认同危机0, 而且可能超出中国的 能力负担, 还会过早引起体系最大国家的觊觎。何况 现状秩序的主宰者最终不见得宽容中国的加入。由于 可能无法回避与体系中其他强权的结构性冲突, 文化 的异质性也可能使中国无法被现状秩序与价值真正接 纳, 再说现状格局/ 现代性0基本架构如何分化重组也 值得观察。留一手, 无论在现实较量与思想准备上诚 乃顺理成章之事, 于是外交宣示里保留许多反大国的 立场是可以理解的。 三种类型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一些复合类 型。限于篇幅, 作者只用图表加以介绍, 不再详细推论 ( 见表 2) : 表 2 分析大国外交的复合类型 A B C D E F G H 人地大国¹ o o o o o o o ? 体系大国 o o o o X X X X 负责大国 X o o X X o o X 反大国/ 挑战大国 X X o o o X o X 复合类型 体 系 大 国 ( 一极) 负责大国 体系改良 大国 体系挑战 大国 反大国 负责 的追随 大 国 ( 如 英 国) 不 情愿 的负 责 大 国 ( 如 法国) 失去大国 地位 行动趋势 韬光 养晦与 多极 均衡下 的合纵连横 相 互依 存下 的大国协商 融入 现状 秩 序并 寻求 参 与主导改革 不怕向 体系 最大行 动者 挑战 打 破现状 进 行 新秩序 革 命 融入 现状秩 序并 追随其 他大国 融 入现 状秩 序 但亦 保留 改革的意见 资料来源: 作者自行绘制。 理念类型是历史与理论互动的产物, 自然要受到 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眼光的制约。但人是现实中具有能 动性的行动者, 由个人组成的国家亦然。所以理念类 型无法穷尽现实中无穷的复杂变化。更何况铸造类型 的研究者学力有限, 对现实的把握必定也是极为不足。 作者不可能取得比其他现有分析中国外交的成果更强 的客观立场, 所提供的类型建构毋宁被理解为一种更 宽阔的解释平台。一方面用以考察国际体系转变下中 国外交的能动趋势, 另一方面提醒人们各种理论视角 的位置和作用, 虽然目前体系大国类型显然较具解释 力。 以往多数的研究从不同的假定出发, 使观察者倾 向重视中国的某些表现, 或者强调某种变因的首要性。 但适用到不同事态案例却又遭遇大量例外, 于是要不 就是全盘否认采用的理论, 要不就只有认为中国言行 / 非理性0, 这本身就是理论不宽容的结果。作者企图 超越这种困境的努力虽然成果有限, 但希望能引起同 行先进的回响重视, 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关理论 时, 能够不重蹈覆辙, 才能在新时期开创出新的理论与 实践局面。 [ 收稿日期: 2004- 02- 27] [ 修回日期: 2004- 06- 10] [ 责任编辑: 谭秀英] ¹ 此处/ 人地大国0 指 相对客观 的, 地 大或者 人多的 国家。当 人 们看到世界地图时, 首先引起注目的就是领土广大的 大国, 或者再联 想 到人口众多的大国。但在国际 政治的现 实运作 下, 这种 大国 未必是 有 影响力的。比如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地大, 尼日利亚 与印度尼西亚人 多, 算是/ 人地大国0 , 却显然不是政治大国。但是, 人口 或土地仍然是理 论 家重视的大国基本指针。两个 条件若都 不具备, 则完全 可以 排除在 大 国候选者之外。

(6)

their respective dramatic reforms, which have brought about a pressing need for coordinat ion between the two part ie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rticular way in which each political system operates. If Europe i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 it should be determined to what extent the EU as a global actor will realize its development after its eastward enlargement. Another closely related issue is what will be required of European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ies in order to realize EU development.

Postmodernism and Economic Methodology Yang Yucheng( 65)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are such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at they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if we are to place economic studies in a broader intellectual context. Economic postmodernists negate the validity of modernist economic methodology by denying the philosophical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general knowledge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establishing rules governing the successful conduct of economic inquiries. Their investigations into economics from a number of perspectives have opened up vast and profitable areas of research. However, becau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ir arguments, the postmodernis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are not completely valid.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tructuring, and Trade Frictions Lei Da Yu Chunhei( 70)

The underlying rat ionale of the present Sino-U. S. trade frictions cannot be explained by classical internat ional economics, which concentrates mainly on the aggregate balance when it come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equilibrium issue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for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hinese and U. S. economies,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Sino-U. S. trade frictions lie in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of the two economies and their potential complementary relat ionship. In this case, the occurrence of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s can be seen as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measure to coordinate the internal restructuring processes of the two countries.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a. s Grea-tPower Diplomacy Zhang Dengji( 7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可分別隸屬於五項因素。其中有三項因素分別 是各由其隸屬的二至三項分測驗量表分數所衍

 自主性交易又稱為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s),指稱一國的

 現代婦女基金會調查發現,在致暴因素方面,以感情因素導致家

金門除酒廠及陶瓷廠等少數工業外,因水源不足及其他因素影響,各種產業發展有限,過 去一直是人口外流的地區。但自 1993

無庸置疑,共產主義及蘇維埃超級大國瓦解,是促成全球巨變的首要因素。自 1945

美國沒有專屬的國家青少年工作機關部門,也沒有明確的青少年政策,因此青少 年工作的推動分散在不同的各個行政單位。美國聯邦層級的青少年事務,主要是 由衛生部(Federal Department

 在 pop 的同時,以 pop 出的元素為左界 ,即將 push 的元素為右界 ,且因為原 stack 中高度為 遞增關係,所以高度必為即將 pop 出的元素代

當時,許多科學家認為“活”的酵素(如酵母細胞)與“沒 有生命”的胃消化液是不同的東西(生機論),但德國生 理學家Kühne則提出後者是所謂的“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