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安倍外交政策研究:美日同盟下的對中、俄外交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安倍外交政策研究:美日同盟下的對中、俄外交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安倍外交政策研究:美日同盟下的對中、俄外交 治. 立. 政. 大. ‧ 國. 學. Abe Diplomacy Research: Japan’s Foreign Policies Towards. ‧. China and Russia Under the U.S.-Japan Allianc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 i Un. v. 柯玉枝 博士 連弘宜 博士. 研究生:王中奕 撰. 中華民國一○九年十二月.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 謝辭 2017 年 9 月,我完成軍事訓練役期,進入外交系碩士班攻讀。時光飛逝,三 年半的研究生生涯、近二十年的學生身份即將畫下句點。本學位論文自 2018 年 秋天的一次訪日行程發展,並在兩年後開花結果,這是一趟極為豐富而有趣的學 習之旅,旅途上也深受許多人的幫助。. 首先,我要在此感謝指導教授柯玉枝博士與連弘宜博士。自開始與兩位老師 結緣以來,我便深受兩位老師的照顧與提拔;兩位老師無論是在論文指導或人生. 政 治 大 打結、分析碰壁時,兩位老師都不吝於為我指引明路、催化我的思考,令這篇學 立. 規劃方面,都展現了外交系大前輩的學識淵博與教學熱忱。在撰寫途中遇到思路. ‧ 國. 學. 位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此外也要感謝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添谷芳秀教授於輪休期間 仍願意接受訪談,使本論文的觀點更加多元與深入。. ‧. 這篇論文的完成,也要歸功於何思慎教授與林賢參教授兩位口試委員。在計. y. Nat. sit. 畫書及學位口試中,兩位委員都犀利地指出了學生未能察覺的研究盲點、並提供. n. al. er. io. 寶貴建議,不但令本研究在撰寫上更加順利,也讓論文成品更加完善。筆者也要. i Un. v. 在此感謝盧業中老師,在擔任助理的兩年以來,我便深受老師照顧與提拔,在此 致上十二萬分的感激之意。. Ch. engchi. 外交系碩士班的各位同學、學長姊、學弟妹,也感謝與你們度過了這溫暖的 三年半;無論一起面對外交特考、一起努力完成報告、亦或是面對議題相互激盪 的日子,都會是一輩子記在心中的寶貴回憶。當然,還要在此感謝家人們,是你 們的陪伴與鼓勵,成為了我在學術生涯路上孜孜不倦的動力。. 最後,我要向父親致上最深的思念,望您在那裡好好休息,不必擔心。. 王中奕 撰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 台北 i. DOI:10.6814/NCCU202100061.

(3) 摘要 第二次安倍政權自 2012 年底誕生以來,至 2020 年 9 月 16 日正式請辭為止, 連續執政共計 2,822 日,若計入第一次安倍政權的話,則共計執政 3,188 日,不 論是連續執政或是共計執政日數皆名列日本政治的首位;日本內閣支持率若低於 號稱「危險水域」的 30%,則首相必須面對辭職的抉擇,然而第二次安倍政權的 支持率皆維持在 40%-50%;更甚,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在安倍請辭後逆勢成長 21%, 足見日本民眾對安倍執政的正面評價。國內關於安倍政權的研究甚多,但對其在 美日同盟框架下的「自主外交」與安保政策方面欠缺系統性的完整論述,同時與 既有學術理論的結合度尚不足。. 政 治 大. 本研究意圖在結構現實主義現有基礎上加以發展,在外部平衡部分,論述既. 立. 有之同盟理論,且試圖與美日同盟關係的發展進程結合,梳理日本在不同時期對. ‧ 國. 學. 美外交的成果,並分析安倍政權下日本加重其於不對稱同盟內份量的意圖;在內 部平衡部分,則是先論述日本安保政策的演進歷程,並輔以分析安倍政權在確立. ‧. 官邸主導的態勢後,在「積極和平主義」的口號下擴大日本的國際地位的成果。. y. Nat. sit. 在理論探討部分建立後,本研究進一步檢視了安倍政權如何在美日同盟的框. er. io. 架下同時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並與中國、俄羅斯此二潛在敵國接近的歷程。在. al. n. iv n C hengchi U 自的道路,而川普政權的出現更加快了日中戰術性和解的步伐;對俄外交方面, 對中外交方面,安倍本意欲在安保政策上繼續追隨美國,但在經濟政策上摸索獨. 隨著普丁正式將「東方政策」定為基本國策,安倍也意欲在任內解決北方領土與 締結和平條約等歷史問題,雙方在克里米亞危機後快速接近。. 最後,本研究立基於日本官方文書以及學者觀點等資料,初步地評估安倍外 交的成果,並發現安倍外交的確使日本在美日同盟下的自主性得以提升,因此即 使日本在與中俄此二對於美日同盟來說具有潛在威脅的國家進行互動時仍能保 有自主性;然而目前日本外交政策的產出依然被上述戰後憲法第九條與美日安保 體系所約束。. 關鍵字:安倍晉三、美日同盟、日中關係、日俄關係、防衛成本、自主成本 ii. DOI:10.6814/NCCU202100061.

(4) Abstract The Second Abe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in power for 2,822 days consecutively since it came to power at the end of 2012, and 3,188 days if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term, made Shinzo Abe the longest in power Prime Minister in modern Japa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consider resigning if the approval rate drops below 30 percent, but the Second Abe Administration kept its popularity in 40 to 50 percent. Moreover, the approval rate of the Abe Cabinet increased 21 percent after Abe announced to resign, which showed the generally positive attitude of Japanese people toward the cabinet. Among all the research on the Abe Administratio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mplete research on its “independent diplomacy” and security policies under the U.S.-Japan security system..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its contents based on structural realism. As for the external balancing,. 治 政 Administration’s intention to strengthen Japan’s status with the asymmetric 大 alliance. As for the internal 立 balancing, this paper first ful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Japan’s security policies, then analyze the Abe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history of the U.S.-Japan Alliance with the Alliance Theory, and analyze the Abe. ‧ 國. 學. Administration’s achievements in increasing Japan’s importanc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der the propaganda of “Proactive Contribution to Peace” after Abe established cabinet dominance system.. ‧. This paper then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how the Abe Administration improved bilateral relations. y. Nat. with China and Russia respectively while maintaining the relation with the U.S. under the U.S.-Japan. sit. Alliance simultaneously. Abe intended to develop his own economic strategy toward China while. al. er. io. keeping following the U.S. in respect of security policy. Furthermore, Japan and China intensify their. n. cooperation afte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howed up. As for his foreign policies toward Russia, Abe. Ch. i Un. v. wanted to resolve the Northern Territories dispute and conclude a peace treaty with Russia after the Putin. engchi. Administration set the “Pivot to the East” policy as an official policy. Japan deepens the bilateral relation with Russia after the Crimean crisis.. In summa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depth interview, concludes that the Abe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ies encourage Japan’s autonomy under the U.S. Alliance. Therefore, Japan could still maintain its autonomy toward China and Russia, the two potential threats to the alliance. However, the current outcome of Japan’s foreign policy is still restricted by the framework formed by Article 9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 and the U.S.-Japan security system.. Keywords: Shinzo Abe, the U.S.-Japan Allianc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Japan-Russia Relations, Cost of Defense, Cost of Autonomy. iii. DOI:10.6814/NCCU202100061.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 8 第四節 文獻檢閱與日本外交政策回顧 ............................................................................. 9. 第二章. 安倍外交的形成背景 ................................................................................. 41. 第一節 威脅潛伏的東亞現勢 ........................................................................................... 42 第二節 循序漸進的安保進程 ........................................................................................... 62. 政 治 大 第三章 安倍政權的內外平衡 ................................................................................. 79 立 第一節 強兵自主的內部平衡 ........................................................................................... 81 第三節 小結 ....................................................................................................................... 78. ‧ 國. 學. 第二節 攻守同盟的外部平衡 ......................................................................................... 112 第三節 小結 ..................................................................................................................... 134. ‧. 第四章. 安倍政權的中俄外交 ............................................................................... 135. sit. y. Nat. 第一節 安倍政權的對俄外交 ......................................................................................... 136. io. er. 第二節 安倍政權的對中外交 ......................................................................................... 151 第三節 減輕制約的自主外交 ......................................................................................... 162. n. al. 第五章. Ch. i Un. v. 結論 ........................................................................................................... 166. engchi.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66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 168. 參考文獻.................................................................................................................... 169. iv. DOI:10.6814/NCCU202100061.

(6) 表目錄 表 1-1 第二次安倍政權國政六連勝表………………………………………………8 表 2-1 北韓歷次核子試驗表………………………………………………………..48 表 2-2 北韓彈道飛彈分類表………………………………………………………..51 表 2-3 中國海軍政策推移表………………………………………………………..55 表 2-4 習近平時代中國軍費成長率表……………………………………………..56 表 2-5 東亞各主要大國軍事支出表………………………………………………..57 表 2-6 日本防衛費用推移表………………………………………………………..68. 政 治 大 表 3-1 兩次安倍政權內閣更動表…………………………………………………..86 立 表 2-7 第二次安倍政權前防衛大綱概要表………………………………………..77. ‧ 國. 學. 表 3-2 第二次安倍政權國政六連勝統計表………………………………………..91 表 3-3 二五大綱防衛政策要點表…………………………………………………..98. ‧. 表 3-4 安倍政權相關防衛裝備協定表……………………………………………101. sit. y. Nat. 表 3-5 新安保法制閣議基本方針…………………………………………………105. io. er. 表 3-6 《和平安全法制》包裹法案………………………………………………107. al. iv n C hengchi U 日本於美日同盟中的風險與成本推移表…………………………………133 n. 表 3-7 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修訂演進表……………………………………………121 表 3-8. 表 4-1 日本對俄直接投資表………………………………………………………140 表 4-2 日俄交涉和平條約立場表…………………………………………………148 表 4-3 北方四島基本資料與建設表………………………………………………151 表 4-4 近年中俄於日本周遭軍事行為表…………………………………………152 表 4-5 日中四份政治文件表………………………………………………………159 表 4-6 同盟制約下日本對中俄外交成本表………………………………………165. v. DOI:10.6814/NCCU202100061.

(7) 圖目錄 圖 1-1 不對稱同盟成本負擔圖………………………………………………………4 圖 1-2 同盟成本關係圖………………………………………………………………7 圖 1-3 美日磋商框架圖……………………………………………………………..29 圖 1-4 關懷預算、SACO 經費、美軍再編關係費推移表圖……………………..36 圖 1-5 後冷戰時期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40 圖 2-1 日本基本防衛政策…………………………………………………………..66 圖 3-1 冷戰後美日同盟日本防衛角色之轉變……………………………………123. 政 治 大 圖 4-1 北方四島地理位置圖………………………………………………………144 立 圖 3-2 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地理概念……………………………………………125. ‧ 國. 學. 圖 4-2 東海油氣田位置圖…………………………………………………………154 圖 5-1 安倍政權下各國權力平衡圖………………………………………………168.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100061.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13 年 1 月,甫就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第 183 屆日本國會上發表其外 交政策主張,他認為外交的基本方針要像注視地球儀般俯瞰整個世界,展開戰略 性外交,1同年 2 月,安倍在華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題為「日本 は戻ってきました」 (Japan is Back)的演說,強調日本在亞太地區與印太地區作. 政 治 大 再加上今後日本也將持續擔任全球公共財的守護者,這是因為任何人都能受益於 立 為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勞動與環境規則的推動者必須擔任此區域的主導者,. ‧ 國. 學. 充分開放的海洋公共財產,而正因為日本是一個有著上述理念的國家,所以日本 必須要與以美國為首的志同道合國家們更加緊密地展開合作。2. ‧. 日本外務省在 2014 年版的《外交青書》中定義「俯瞰地球儀外交」 (地球儀. sit. y. Nat. を俯瞰する外交)為基於「積極和平主義」(積極的平和主義)之外交政策,其. al. er. io. 核心內容有 4 點,亦即強化美日同盟、強化與近鄰各國間的合作關係、強化經濟. iv n C h安倍政權並將同時試圖擴大日本的國際地位與 立基於傳統的美日同盟關係之外, engchi U n. 外交及開展致力於解決全球問題的和平外交,3由此可見戰略性外交的重點除了. 重要性。 積極和平主義在冷戰結束後逐漸成為日本外交政策的核心要旨,意指日本在 安全保障領域應從過往「支持和平」的消極和平主義轉向「締造和平」的積極和 平主義,2006 年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時任外相麻生太郎提出「戰略性亞洲外交」. 1. 首相官邸, 「第百八十三回国会における安倍内閣総理大臣所信表明演説」 ,首相官邸,<https: //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20130128syosin.html>(2013 年 1 月 28 日) 。 2 Shinzo Abe, “Japan is Back,” CSIS, https://csis-prod.s3.amazonaws.com/s3fs-public/legacy_files/ files/attachments/130222_speech_abe.pdf (February 22, 2013). 3 外務省,「平成 26 年外交青書」 ,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4/h tml/index.html>(2014 年 4 月) 。 1. DOI:10.6814/NCCU202100061.

(9) 4. 與「自由與繁榮之弧」 (自由と繁栄の弧)的概念,強調印度洋周邊國家之重要. 性,除了是為了平衡前小泉政權親美疏亞的失衡局面,亦可從此得知安倍對於展 開印太地區外交的構想起源甚早。 2013 年 12 月,安倍內閣通過了日本戰後首份《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国家 安全保障戦略,NSS),取代 1957 年的《國防基本方針》 (国防の基本方針)成為 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性文件,文內明確提到以基於國際協調的積極和平主義 作為基本理念,並加強具有普遍價值觀的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5美日同盟在安倍 外交政策中依然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這點在 2015 年 4 月修訂《美日防衛合 作方針》後更加穩固,而在川普(Donald J. Trump)確定當選為第 45 屆美國總統. 政 治 大. 後,安倍政權立刻接觸川普及其團隊,安倍還利用 2016 年 11 月於祕魯召開的亞. 立. 太經合會(APEC),特地過境美國紐約與川普會面,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 國. 學. Mattis)於 2017 年 2 月訪問日本時確認釣魚臺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 ‧. 後,對於美日共同支持的印太海洋秩序添加保障,使安倍政權於 2016 年 8 月正 式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自由で開かれたインド太平洋)構想得以持. er. io. sit. y. Nat. 續發揮效用。. 然而,上述《外交青書》中所定義的積極和平主義除了強化傳統的美日同盟. n. al. Ch. i Un. v. 關係之外,亦強調與近鄰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是為基於地緣政治因素的考量,. engchi. 而綜觀日本所處的東北亞區地區,除了挑釁意圖明顯且尚未建交的北韓之外,中 國與俄羅斯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潛在威脅亦為日本在推行近鄰外交時所不可忽 略的因素。是此,筆者希望透過此文探究在長期穩定政權的基礎下,透過日本在 美日同盟內所扮演的角色的變動以及同時對中國及俄羅斯此二東北亞重要行為 者的互動,來檢視安倍政權外交政策的成果。. 4. 5. 首 相 官 邸 ,「 第 165 回 国 会 に お け る 安 倍 内 閣 総 理 大 臣 所 信 表 明 演 説 」, 首 相 官 邸 , <https://www.kantei.go.jp/jp/abespeech/2006/09/29syosin.html>(2006 年 9 月 29 日) 。 王簫軻,「安倍對外援助政策之重構」 ,全球政治評論,特集 005(2017 年 3 月) ,頁 96。 2.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0) 綜合以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可歸結為以下三個研究問題: 1.安倍外交使日本在美日同盟下的自主性呈現什麼樣的變化? 2.安倍外交使日本的國際地位在美日同盟下呈現什麼樣的變化? 3.安倍外交使日本在美日同盟下與中俄互動時的自主性呈現什麼樣的變化?.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 研究途徑 本文將參考國際關係理論中結構現實主義理論對於同盟理論(Alliance. 政 治 大. Theory)的看法。史奈德(Glenn H. Snyder)作為同盟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將同. 立. 盟定義為:「在特定情況下,針對構成國以外的國家之武力行使(或不行使)為目. ‧ 國. 學. 的所形成的國家間正式聯盟關係」。現實主義者認為在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下, 一國為保護自身的獨立與生存,除了強化自身的軍事力量,亦即「內部平衡」. ‧. (internal balancing)之外,也會選擇以「外部平衡」 (external balancing)的方式. Nat. sit. y. 與他國結盟,所謂平衡,係指一國為抵銷敵國的潛在優勢進而採取與其他國家結. n. al. er. io. 盟的手段,以維持對本身有利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現實主義者認為. i Un. v. 當一國不足以隻身制衡他國時,便會出現結盟的現象,以維持區域的權力平衡, 6. Ch. engchi. 同盟關係國之所以願意結盟是因為能達成國際體系的霸權穩定狀態以及能透過. 結盟保護國家的自身安全。 而除了平衡外,國家亦有可能基於共同的威脅而選擇「扈從」 (bandwagoning) 強國,所謂扈從,係指一在國際體系中相對弱小的國家基於國家利益或者感受到 威脅的動機,選擇與強國結盟。同盟所能夠提供的利益有三者,亦即共同防衛(安 全保障)、約束盟國(政治外交)以及節省國內資源(經濟)。. 6. 鄭端耀, 「搶救權力平衡理論」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2012 年) ,頁 69。 3.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1) 以美日同盟觀之,由於集體自衛權行使的問題,美日同盟自始即「不對稱同 盟」(asymmetrical alliance),自 1980 年代以來日本政府的防衛預算也一直被控 制在年度國民生產總額(GNP)1%的限制中;再者,大國對於小國的政治控制也 是最初美日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二戰結束後締結的美日同盟關係是為了 阻止日本再次擁有獨立的外交與防衛能力而組成的同盟關係;最後,結成同盟後 即可將原用於增強軍備的剩餘資源用於國內福利的分配,同時同盟間的貿易、投 資、與技術移轉等皆促進經濟成長,因此日本得於 1960 年代間實現每年平均 11% 的高經濟成長率,這也符合《美日安保條約》第二條的規定。.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武田康裕,日米同盟のコスト――自主防衛と自律の追求(東京:亜紀書房,2019 立 圖 1-1 不對稱同盟成本負擔圖. ‧. ‧ 國. 學. io. sit. y. Nat. al. er. 年) ,頁 33。. 如圖 1-1 所示,武田康裕認為美國於同盟關係中以加重自我軍事防衛成本的. n. iv n C hengchi U 方式取得制約日本的權力,而日本則在得到美國強大軍力支援的情況下犧牲自主. 性,從而形成不對稱同盟關係。冷戰爆發初期,美國為圍堵中國與蘇聯所構成的 威脅,分別與日本、南韓、以及台灣等中小型國家締結同盟,以維持有利於美國 在東亞區域之優勢,而在後冷戰時代,美國透過美日安保的「再定義」,強化與 日本之防衛合作,亦是「平衡」權力與威脅的手段。7美日同盟雖然是冷戰期的產 物,但在歷經數次調整及防衛指針修訂後,使其現今依然是世界政治上最緊密的 雙邊同盟之一。. 7. 林賢參, 「日本防衛政策與台灣安全」,收於「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國際學術研討會」(台 北: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2016 年),頁 200。 4.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2) 格林(Michael J. Green)認為美日同盟關係的改變是一種雙方皆不會有絕對 損失的談判過程;8沃特(Stephen Walt)則認為一國在選擇同盟的過程中會選擇 意識形態相近的國家進行結盟;9坂元一哉認為現今美日同盟有抑止及友好兩大 功能,日本代表美國在東亞的事實存在可以有助於抑止北韓核武戰略的擴大以及 依靠此機制維持雙方和平友好關係的持續,10吉田真吾認為美日雙方都對彼此抱 持著相互不安的感覺,隨著中國軍力不斷增強,美日都有在東亞增強防衛的誘因, 且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日本國內反戰主義者有減少趨勢,各時期的美日協商就是為 了彌補雙方認知的落差,降低不安的因素。11 透過在日美軍基地的提供,日本享受到美國的三大威懾機能,12亦即彈道飛. 政 治 大. 13. 彈防衛、海上運輸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SLOC)防衛以及島嶼防衛,. 立. 日本在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六條的遠東條款中所需負擔的防衛成本幾乎為零,. ‧ 國. 學. 而美軍依《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所配置的駐日美軍的經費大約佔美國年度國防. ‧. 預算的 1%,14日本對於駐日美軍的補助金額(思いやり予算)約佔日本政府每年 防衛預算的 10%,雖然根據美國國防部於 2004 年公佈的同盟國貢獻度報告書中. y. Nat. io. sit. 日本對於駐日美軍的經費負擔為 44 億 1,000 萬美元,在美國 27 個同盟國中排名. n. al. er. 第一位且囊括全體同盟國經費負擔的 53%,但日本於同一年度的防衛費用佔國. Ch. i Un. v. 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在 27 個同盟國內排名第二十六,15位居倒數,這構成. engchi. 日本在同盟關係內「防衛成本」上享受到的便益。. Michael J. Green, U.S.-JAP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2), pp.9 9 Stephen Walt, 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 21-26. 10 坂本一哉,日米同盟の難問―「還暦」をむかえた安保条約(京都:PHP 研究所,2012 年), 頁 1-3。 11 吉田真吾,日米同盟の制度化(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会、2012 年) ,頁 302。 12 彈道飛彈防禦方面,擁有彈道飛彈探測與追蹤能力、敵國基地攻擊能力、彈道飛彈迎擊能力以 及保護國民等四階段保護功能;海上運輸線防衛方面,擁有美國海軍的正規航母與輕航母所組成 的兩大機動部隊;島嶼防衛方面,在沖繩美軍基地擁有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共同組成的水陸機動團。 13 武田康裕,日米同盟のコスト――自主防衛と自律の追求(東京:亜紀書房,2019 年),頁 18。 14 同前註,頁 30-31。 15 同前註,頁 33。 5 8.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3) 然而,自 1816 年至 1989 年間解體的 304 組同盟關係中,相當於 34%,也就 是其中的 105 組同盟關係,是肇因於條約義務的違反所造成的同盟瓦解。16美日 同盟雖然已成立超過 70 載,不僅是日本持續最久的同盟關係,也是目前世界政 治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卻一直保持典型的雙邊不對稱同盟關係,里塞 (Thomas Risse)認為在不對稱同盟內部,強國可以抑制弱國,使弱國的自主性 受到制約;17阿爾福德(Michael F. Altfeld)認為一國在透過結盟獲得安全保障的 同時雖然得因減少軍事成本而增加經濟實力,但需要在自主性上付出代價。18莫 羅(James D. Morrow)認為根據其「自主-安全交換模型」 (the Autonomy-Security Tradeoff Model) ,弱國在同盟關係中享受安全的代價為犧牲其自主性,而若欲提. 政 治 大 19. 升自主性則會犧牲安全上的保護, 是為「同盟困境」(the alliance security. 立. dilemma) ,包括「被拋棄」 (abandonment)的風險與「被拖累」 (entrapment)的. ‧ 國. 學. 風險;20車維德(Victor D. Cha)認為美國在亞洲建立一系列雙邊同盟而非類似北. ‧. 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多邊同盟的原因在於可透過此一不對稱同盟的架構 最大化控制各弱小盟國,21這也是日本在同盟關係中所需負擔的「自主成本」。. y. Nat. er. io. sit. 因此,揭櫫上述學者的論點並如下圖 1-2 所示,結成同盟的成本有二,亦即 共同防衛下伴隨著軍事貢獻的「防衛成本」與共同防衛下伴隨著限制行動自由的. n. al. Ch. i Un. v. 「自主成本」,而這也是美日同盟自締結以來雙方所面對的共同課題。. engchi. 然而安倍外交政策並不僅止於強化對美的關係,同時也積極推進與中俄此二 東北亞重要行為者的關係,是為地緣政治的現實考量,因此本文將透過上述理論. 同前註,頁 24。 Thomas Risse, “Transnational Actors and World Politics,” In Walther C. Zimmerli eds., Corporate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Berlin: Springer, 2007), pp. 251-286. 18 Michael F. Altfeld, “The Decision to Ally: A Theory and Test,”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Vol. 37, No. 4 (1984), pp. 523-544. 19 James D. Morrow, “Alliances and Asymmetry: An Alternative to the Capability Aggregation Model of Allianc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5, No. 4, 1991, pp.904-933. 20 以美日同盟為例,日本面臨逐漸地再軍備、行使部分集體自衛權以及事前協議制等被拖累的 風險;而諸如關懷預算、海上自衛隊至印度洋進行補油任務以及陸上自衛隊派遣到伊拉克等被拋 棄的風險。 21 Victor D. Cha, “Powerplay: Origins of the US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4, No. 3, (2010), pp. 158-196. 6 16 17.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4) 的脈絡探討安倍政權如何在加強美日同盟的同時改善與中俄的爭端與促進合作, 以檢視安倍外交政策的成果。. 圖 1-2 同盟成本關係圖 資料來源:武田康裕,日米同盟のコスト――自主防衛と自律の追求(東京:亜紀書房,2019 年) ,頁 29。. 立. ‧ 國. 學. 二、 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 研究方法係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對於研究現象之觀察、歸納、分類與分析,. sit. y. Nat.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使用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的內容分. io. al. er. 析法及深度訪談法此二種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係指透過文獻的蒐集與比較,對. iv n C hengchi U 果關係,並發展規律以助瞭解現在和預測未來的一種間接方法。 n. 於研究的命題進行歸納與分析,進而從文獻中進行系統式的整理與詮釋,尋找因. 本文文獻分作兩類,首先是第一手資料,以官方文獻為主,將分析 2013 年 至 2020 年總理演說及領導人共同宣言、重要談話、官方數據與會見紀錄等官方 文件藉此瞭解第二次安倍政權外交政策中對接美、中、俄的發展。第二手資料係 以國際關係學者及智庫對於安倍外交的相關學術專書及期刊論文作為分析的依 據,尤其以日本學者的專書為主,以求釐清本文相關理論脈絡與基礎。 深度訪談法部分係指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透過雙向溝通的互動 過程,蒐集有關口語與非口語的訊息,以便深入式的全面理解研究。22筆者於 2019. 22. 王雲東,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威仕曼,2014 年) ,頁 267。 7.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5) 23. 年 7 月 25 日於日本東京慶應應塾大學三田校區以非結構式 模式訪談該校法學 部教授添谷芳秀,作為學術研究的現實背書。.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筆者研究兩次安倍政權的外交政策範圍可大致分為三大主軸,亦即強化美日 同盟、改善與中俄兩東亞大國的關係及提升日本在世界各場域的主導權。如表 11 所示,安倍晉三身為日本近代史上最強勢的領導人,其長期政權的客觀因素使 其在推動日本外交政策上有更多著力點,然而本研究最大的限制在於無法確切地. 政 治 大. 從相關著書與學者意見中得知安倍政權的外交內涵。. 立. 此外,採用深度訪談法將在方法本身以及受訪者此二面向受到限制,首先,. ‧ 國. 學. 深度訪談法的代表性無法比擬抽樣調查法,此種方法只能提供受訪者較為深入的. ‧. 意見而不能斷定安倍政權的運作模式,且礙於研究資源與時間之限制,本研究赴 日期間僅能觸及到一位受訪者,可能未能建立廣泛的代表性,另外受訪者的答案. y. Nat. 上述官方及非官方文件的內容得出一客觀結論。.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主觀判斷、政治價值或意識形態影響,筆者希望透過梳理. i Un. v. 表 1-1 第二次安倍政權國政六連勝表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繪製 第 46 屆眾議院 選舉. 第 23 屆參議院 選舉. 第 47 屆眾議院 選舉. 第 24 屆參議院 選舉. 第 48 屆眾議院 選舉. 第 25 屆參議院 選舉. 日期. 2012 年 12 月. 2013 年 7 月. 2014 年 12 月.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7 月. 席次. 294/480 席. 115/237 席. 291/475 席. 121/242 席. 284/465 席. 113/245 席. 增減. 增加 176 席. 增加 31 席. 減少 2 席. 增加 6 席. -. 減少 9 席. 意義. 第二次安倍. 自民黨 2007 年. 自公聯盟絕對. 修憲勢力達修. 自公聯盟絕對. 修憲勢力未達修. 政權成立. 後再次過半. 安定多數. 憲門檻. 安定多數. 憲門檻. 23. 指研究者在進行訪談的過程中毋須預先設計一套標準化的訪談大綱,而隨著受訪者的談話內 容,自然地深入與受訪者溝通。 8.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6) 第四節 文獻檢閱與日本外交政策回顧 針對本文所關切之主題與研究目的,本節所探討的相關文獻將著重於以下兩 個面向。第一,藉由梳理日本自戰後以來各時期重要外交政策方針及國內外重要 學者對的觀點以瞭解安倍外交的起源及走向,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學理基礎。第二, 本節亦爬梳美日同盟關係的演變過程,藉由檢視國內外重要學者的觀點以分析日 本在安倍政權之前於美日同盟框架內提升自主性的意圖。由於日本的外交政策為 漸進式演變,因此有必要先行探究戰後至第二次安倍政權上台之前的發展,而檢 閱此二面相的文獻將有助於釐清本文的三個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一、冷戰期(1945-1990). 學. ‧ 國. 壹、日本外交政策演變. ‧. (一)1945 年至 1950 年. sit. y. Nat. 五百籏頭真認為西元 1945 年二戰結束後直到談和與獨立為止的 7 年間日本. io. al. er. 政治可謂全然由對美外交所決定。241946 年 2 月在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憲法 三原則」下,25由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GHQ)在 9 天內完成和平憲法的起草,. n. iv n C hengchi U 歷經兩院於往後八個月內的審議通過,再加上幣原重喜郎內閣的全盤接受,即確. 立了日本自 1947 年 5 月實施新憲法以來奉「專守防衛」為國家最高戰略指導原 則的肇始,這也完全符合當時美國欲完成日本無害化的目標;然而這也造就至今 日本保守勢力所主張之現行憲法為美國所強迫接受之憲法的論述。26 在擊敗短命的社會黨片山哲內閣及民主黨蘆田均內閣此二聯合政府後,繼任 的吉田茂內閣開始以富國輕兵的「吉田主義」為圭臬,在僅有基礎防衛力的低姿. 24. 五百籏頭真,戦後日本外交史(東京:有斐閣、2010 年),頁 31。. 25. 即日本天皇只作為形式上的國家象徵、日本今後放棄一切戰爭及日本要廢除各種封建形式。 鄭明政,「第二次安倍政權推動修憲之策略分析」 ,全球政治評論,特集 005(2017 年 3 月), 頁 80。 9 26.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7) 27. 態外交原則下與各國重新建立外交與經濟關係, 高坂正堯作為日本著名的現實 主義者,對於吉田路線的形成佔有重要的地位,1963 年 1 月高坂在《中央公論》 上發表「現實主義者的和平論」 (現実主義者の平和論)一文,繼之於 1964 年 2 月開始連載「宰相吉田茂」一書,正式開始議論吉田路線,高坂認為吉田主義是 在對國際政治格局的觀察之下,基於國家利益而形成的國家理性行為,吉田茂認 為在共同防衛的時代下,軍事力量對日本來說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 優勢,高坂也將日後池田永人內閣的經濟中心主義評為日本的「新國家理性」, 吉田路線在新冷戰盛行的 1980 年代開始被廣泛使用,當美國要求日本進一步增 強防衛力量,引發日本國內圍繞安全保障的爭論;永井陽之助評價吉田主義奠定. 政 治 大. 28. 了「無核、輕武裝、經濟大國」的戰後日本基礎,並將之稱為吉田主義。. 立. 戈登(Andrew Gordon)認為日本在戰後的第一個歷史機運期是冷戰的爆發,. ‧ 國. 學. 1948 年 10 月,當新的對日政策決定後,美國正式著手對日本經濟進行改善調整,. ‧. 除了不再大規模瓦解財閥外,甚至連戰爭賠償權都放棄,29而中國宣布對前蘇聯 一面倒也造成美國對日政策更加積極,30使其要求日本軍備化以打造反共軍事同. y. Nat. io. sit. 盟,然而此時吉田茂以日本經濟能力不允許以及輿論反對為由進行反抗,31最終. n. al. er. 雙方以輕武裝路線妥協。1949 年 1 月的國會大選中第二次吉田茂內閣帶領民主. Ch. i Un. v. 黨(自民黨前身)贏得戰後首次的過半數席次,北岡伸一認為此次選舉使得日本的 32. engchi. 親美路線更加穩固, 在政官商的鐵三角體系下也確立了此一時期既能夠維持日 本自律性及自由體制的「保守本流路線」。33. 27. 郭育仁,「日本的戰略憂慮:新安保法與安倍主義」 ,臺北論壇,<http://140.119.184.164/print/ P_252.php>(2015 年 11 月 12 日)。 28 添谷芳秀,日本の「ミドルパワー」外交―戦後日本の選択と構想(東京:筑摩書房,2005 年) ,頁 94-96。 29 Andrew Gordon,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290. 30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76。 31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73。 32 北岡伸一著,周俊宇等譯,日本政治史(台北:麥田出版,2018 年) ,頁 260-261。 33 Muramatsu, M. & E. Krauss, “The Conservative Policy L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liament Pluralism,” in K. Yamamura & Y. Yasuba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Japan, Vol.1(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0.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8) 總結此一時期的日本外交處境由於尚未簽訂和約而處於被美國單獨佔領的 戰敗國地位,然而冷戰的全面爆發急遽改變美國對日政策,保守右翼的吉田派領 導下的經濟國家思想與盟軍總司令民政局刻意打壓革新左翼社會黨的政策一拍 即合,使日本因幾乎成為美國勢力範圍而喪失外交自主性。. (二)1950 年至 1960 年 1950 年代歸因於韓戰的爆發而獲得了美國的大量戰爭訂單的日本經濟持續 復甦並開始超越戰前水準。341949 年至 1951 年間,出口成長達三倍,生產額亦 增加近 70%,351951 年 9 月,在《舊金山和約》的簽署儀式上,吉田發表演說指. 政 治 大. 出身為亞洲一員,日本希望與有著共同的課題、精神、文化傳統、願望及理想之. 立. 鄰國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為國際社會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心力。36在和約簽. ‧ 國. 學. 署 2 小時過後,日本與美國簽署了(舊)《美日安保條約》,使日本正式脫離盟軍. ‧. 最高統帥總司令部的間接統治而重新獲得獨立地位,然而日本內部開始出現批評. Nat. io. sit. 憲法以軍備化、改變對美國的從屬地位及實行自主外交。37. y. 的聲浪,認為此約為美國干涉日本內政之行為,國內保守派開始集結並要求修改. n. al. er. 1954 年 12 月由鳩山一郎、岸信介及石橋湛山等反吉田派集結成功擊敗吉田. Ch. i Un. v. 茂並成立鳩山內閣,首件重大作為便是恢復日蘇邦交及成立憲法諮詢委員會,力. engchi. 求廢除憲法第九條,然而卻因為社會黨的杯葛而無疾而終。佐藤誠三郎、松岐哲 久認為 1955 年 10 月及 11 月各自合併成立的社會黨及自民黨開啟了「五五年體 制」的政治結構,也確立了自民黨往後長期於國會的「一黨優位制」 ,38此一穩定 國內政治要素的出現也替往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設立良好的基礎,例如 12 月發. 鄭明政,「第二次安倍政權推動修憲之策略分析」 ,前引文,頁 81。 Andrew Gordon, op. cit., pp. 293. 36 Yoshida, Shigeru,” A Fair and Generous Peace: A New Chapter in Japan’s History,” The World and Japan, http://worldjpn.grips.ac.jp/documents/texts/JPUS/19510907.S1E.html (September 7, 1951). 37 鄭明政,「第二次安倍政權推動修憲之策略分析」 ,前引文,頁 81。 38 佐藤誠三郎、松岐哲久,自民党政権(京都:中央公論社、1986 年) 。 11 34 35. DOI:10.6814/NCCU202100061.

(19) 表的「經濟自立五年計畫」原先設定在 5 年之內達到 4.9%的經濟成長率,然而 提前在二年後達標,可視為預示 1960 年代經濟發展黃金年代的前哨。 1956 年 10 月《日蘇共同宣言》簽訂後,日本便順利於同年 12 月在蘇聯沒 有投下否決權的情況下加入聯合國。391957 年 2 月時任首相岸信介,亦即現任首 相安倍的外祖父,提出「外交三原則」 ,40除了提倡「日美新時代」等主張企圖扭 轉鳩山時代稍微惡化的美日關係外,也以賠償問題作為切入點,尋求讓日本勢力 進入東南亞,41並於同年 5 月進行日本在戰後第一次的亞洲訪問,然而由於此時 期日本外交受到美國因素影響甚深,因此「亞洲國家一員」的政治主張尚未能完 全落實。42同年 9 月外務省也開始對外公布《外交青書》(わが外交の近況)說明. 政 治 大. 日本的外交方針。更重要的是,岸內閣任內強行修改《美日安保條約》(新美日. 立. 安保條約),五百籏頭真認為此約是使美日同盟關係成為更為互相對等、內容更. ‧ 國. 學. 具概括性質的友好協定,然而卻在國內引起極大的反對運動而使岸內閣在 1960. ‧. 年 6 月條約成立後宣布內閣總辭,43但此新約的締結也顯露出日本試圖尋求對美 平等外交的意圖。. y. Nat. er. io. sit. 總結此一時期的日本外交政策確立奉吉田主義為圭臬,在得到「繁榮與安全」 的情況下捨棄了美國因韓戰而給予日本再次「強兵自主」的機會,以換取利用美. n. al. Ch. 國建立的自由貿易體制來恢復戰前經濟的選項。. engchi. i Un. v. (三)1960 年至 1970 年 1960 年代的日本國內政治逐漸穩定,開始進入經濟高速成長期,也參與諸 多重要的國際事務與國際組織。時任池田勇人內閣將經濟政策列為政治路線的核.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78。 即聯合國中心主義、自由主義國家合作、以及亞洲國家一員身分。 41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87。 42 張勇, 「秩序變革期日本外交的重構與對華政策調整」 ,外交評論,第 6 期(2018 年 6 月) , 頁 78。 43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99。 12 39 40.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0) 44. 45. 心, 推出「國民所得倍增計畫」, 鄭子真將美日安保議題轉移至經濟議題的手 法歸結為使自民黨徹底瓦解左派革新運動的勢力,46再次確立自民黨往後的長期 執政優勢。值得注意的是,1962 年日本政府不顧美國的反對而與中共簽署《中日 長期貿易綜合協定》 ,開啟了雙方半官方民間的交流活動,47日本也領先亞洲各國 在 1964 年 4 月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第八條 國家的行列,同年 10 月成功舉辦第 18 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第一個承辦舉 行的亞洲國家。 1965 年日本對美貿易開始出現盈餘,繼任的佐藤榮作內閣同樣依循經濟主 軸施政方針,並在 6 月與南韓簽署《日韓基本條約》建立外交關係,於外交作為. 政 治 大. 上亦替日後設下規範,如於 1967、1968 年分別提出武器輸出三原則及非核三原. 立. 則48等防衛立場以及與美國簽署《小笠原群島返還協定》 ,替 4 年後的沖繩返還預. ‧ 國. 學. 作準備。日本於 1968 年時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東京奧運舉辦. ‧. 後數年內舉行 1970 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及 1972 年札幌冬奧,種種成就正式標誌日 本憑藉其優異的經濟實力擠身新興大國行列。49. y. Nat. er. io. sit. 總結此一時期的日本外交在重新獨立後開始拓展與美國以外國家的外交往 來,不論是共產國際、歐洲或東南亞受侵略國都與之恢復外交關係,並且在自民. n. al. Ch. i Un. v. 黨一黨獨大的穩定內政條件下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成功由美國詹森政. engchi. 府與尼克森政府手中取回沖繩,在實現外交自主性上有突破性發展。.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105。 即目標到 1970 年時讓國民生產總值翻倍,以達成充分就業及急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此目 標於 1967 年提前三年達標。 46 鄭子真,重返榮耀:解構 21 世紀日本政治的新進化(台北:五南出版,2018 年) ,頁 32。 47 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的政策選擇」 ,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7 卷第 4 期(2016 年 10 月)。 48 即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口武器和不向發生或可能發生 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49 俞敏浩,「全球治理中的日本、中國與東亞國際關係」 ,全球政治評論,第 63 期(2018 年 7 月) ,頁 34。 13 44 45.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1) (四)1970 年至 1980 年 由 1950 年到 1970 年代初期的二十年間,日本經濟被稱為「高度成長時期」 , 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以 10%以上的速度增長,50較低的匯率也實際上形成變 相出口補貼而幫助經濟成長。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上,俞敏浩認為 1970 年代的日 本政府開始將全球性問題列入外交方針中,51出現了「自主防衛論」及「全方位 外交」等構想,也首次對外公布《防衛白皮書》,而 1971 年出版的《外交青書》 中也表示隨著日本的國力顯著增強,國際社會對日本的期待和關注也提高,52再 再顯示出其欲於國際關係上更踴躍發聲的意圖。 而奠基在前池田-佐藤內閣的長期穩定執政下持續實現高度經濟成長,此一. 政 治 大. 成就是奠基在日本長期安定的政治環境,而五百籏頭真認為穩定的關鍵因素毋寧. 立. 是美國在冷戰後期於國際關係與經濟上壓倒性的優勢實力所保證,53然而此因素. ‧ 國. 學. 在 1970 年代初期開始出現變化,原因不外乎為日本逐漸具威脅性的經濟實力,. ‧. 由於龐大的外匯存底,造成日本與歐美間出現嚴重的貿易摩擦。54美日纖維問題 直到 1972 年日本確實自我管制55為止,美國內部對於日本的批判聲音不絕於耳,. y. Nat. er. io. sit. 此事除了為日本在戰後第一次向美國說不的事件外,更意味著美日雙邊關係已經 開始轉型為涵蓋競爭關係的微妙變化,由國防安全等上層政治議題轉向經濟問題. n. al. 等下層政策議題。. Ch. engchi. i Un. v. 伴隨著經濟問題出現的還有政治問題,其中又以 1971 年 7 月與 8 月的「尼 克森震撼」最為嚴重。前者為尼克森總統在沒有知會日本政府的情況下表示美國 與中國早前已開始接觸,且排定尼克森總統隔年將訪問中國,北岡伸一認為原因. Andrew Gordon, op. cit., pp. 300. 俞敏浩,「全球治理中的日本、中國與東亞國際關係」 ,前引文,頁 38。 52 外務省, 「わが外交の近況」 ,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1971/s46contents.htm>(1971 年 7 月)。 53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108。 54 除了纖維品外,1969 以及 1978 年對鋼鐵產品、1977 年對彩色電視機及 1981 至 1993 年對汽 車均有對美出口自我管制。 55 1969 年 11 月舉行的美日領袖會談中,日相佐藤與美國總統尼克森達成以對美纖維製品出口 自制換取返還沖繩的交換條件。 14 50 51.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2) 之一可歸結為前述美日纖維問題導致美日關係的緊張,再加上美國向中國輸誠使 日本回想起過去美中聯合抗日的傳統;56後者為幾乎同一時間尼克森總統突然宣 布停止黃金兌換美元及對於進口美國的商品課徵附加稅等保護貿易措施,標誌著 自 1944 年以來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的瓦解,除了使日圓大幅度升值外,更影 響日本自戰後以來對於美國霸權的信任。 連帶影響的是當時被視為佐藤接班人的福田赳夫因時任外相且親台立場而 遭到自民黨內「三角大福中」其他派閥的圍剿,使田中角榮得以勝出,而繼任的 田中首相於中共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次後,在就任一個月後的 1972 年 8 月底訪問中國並發表《日中共同聲明》與之建交。此時期的日本政治. 政 治 大. 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因為田中內閣提出「日本列島改造論」這種以高度. 立. 成長作為前提的內政本位政策,力求將日本改造為「福祉國家」 ,57然而卻因為超. ‧ 國. 學. 額預算及無法因應國際關係急遽變化政策缺陷而提前終止其政治生涯,例如. ‧. 1973 年 2 月開始的美元強勁貶值政策即讓日本政府無法及時應對,造成 1973 年 到 1974 年間劇烈的通貨膨脹。58. y. Nat. er. io. sit. 1973 年 10 月的贖罪日戰爭不但使日本遭 OAPEC(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 織)列為非友善國家而禁輸出石油,時任副首相三木武夫即出訪中東八國以穩定. n. al. Ch. i Un. v. 石油供應,但石油價格在此期間的飆漲(1972 年末到 1974 年初時翻升 5 倍)使日. engchi. 本連續兩年成為 OECD 國家中通膨最嚴重的國家,且親阿拉伯聲明使美日關係 再度緊張,59也在 1974 年時中斷了連續二十多年的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及首次的國 民生產總值下降。 儘管如此,此一階段日本陸續將其經濟動能轉化為政治動能,持續兌現其成 為政治大國的目標,例如 1975 年日本以亞洲唯一創始會員國身分加入七國集團. 56 57 58 59. 北岡伸一,日本政治史,前引書,頁 283。 田中內閣實施凱因斯路線,以增加公共建設及擴大內需市場。 北岡伸一,日本政治史,前引書,頁 285。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105。 15.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3) 60. (G7)峰會,北岡伸一認為參加峰會除了可以替首相們鞏固黨內聲望基礎外,. 更可使日本的國際地位再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意味著日本早在 70 年代即領 先亞洲各國成為民主主義國家,此時的日本開始也認為其具有與西方國家共同的 理念和體制,在世界穩定上需負起責任,61而 1974 年美國福特總統首次以現任總 統身分訪日行為看出日本逐漸重要的國際地位。 繼任的政府們持續推動使日本成為全面世界大國的作為,繼任的三木武夫內 閣首次提出《防衛計畫大綱》 ,然而因過於激烈的改革政策62而遭到黨內其他派系 所組成的「舉黨體制確立協議會」撻伐,後來在黨內其他派閥的支持下使福田赳 夫擔任首相,其任內最重要外交作為莫過於 1977 年 5 月訪問東南亞六國,並在 63. 政 治 大. 馬尼拉發表著名的「福田主義」 以調整自 50 年代以來因日本企業壓榨當地勞工. 立. 所引起的多場反日運動的態勢,64這也是日本政府感知到 70 年代以來出現變化的. ‧ 國. 學. 國際關係環境所作出的應對,宮城大藏認為這是繼吉田主義後另一具真正意義的. ‧. 外交戰略。65. 1978 年 7 月於波昂舉行的 G7 高峰會上,福田提倡「火車頭國家理論」,主. y. Nat. io. sit. 張日美德應維持高經濟成長率以對世界經濟帶來正面積極意義,66且在國內財政. n. al. er. 情況不允許的情況下仍承諾會繼續實現百分之七的經濟成長目標67及發表了政府. Ch. i Un. v. 開發援助三年倍增計畫,開啟大規模向開發中國家援助合作的起點。值得注意的. engchi. 是,同年 8 月日本與中國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並於 10 月鄧小平副總理訪 日時得到後者表示維持美日安保與增強自衛能力乃屬當然的友好言論。12 月繼 任的大平正芳內閣在外交方針上仍以美日同盟為主軸,但同時推動「綜合安全保. 北岡伸一,日本政治史,前引書,頁 290。 外務省,「わが外交の近況」 ,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1976_1/s 51-contents-1.htm>(1976 年 7 月) 。 62 包括《政治資金規制法》及《獨佔禁止法》等。 63 即不做軍事大國、建立相互信賴關係及積極合作。 64 1974 年田中角榮首相訪問曼谷及雅加達,結果引起大規模反日運動。 65 宮城大藏,増補 海洋国家日本の戦後史———アジア変貌の軌跡を読み解く(東京:筑摩 書房,2017 年) ,頁 226。 66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178。 67 小和田恒,參畫から創造へ―日本外交の目指すもの(東京:都市出版,1994 年) ,頁 323。 16 60 61.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4) 障戰略」與提倡「環太平洋連帶關係」的多邊主義等作為。此十年間雖然遭遇許 多重大國際政治轉變及 1974 至 1978 年間的全球經濟不景氣,日本依然在經濟上 表現亮眼且參與眾多國際建制,為其成為東亞區域強權立下良好的基礎。 總結此一時期的日本外交處境,因為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冷戰結構的鬆 動而開始與美國產生扈從關係以外的競爭關係,最明顯的例證是「越頂外交」所 帶來的震撼,因此在累積足夠經濟實力後日本決心進一步提升外交自主性,包括 先於美國與中國建交、確立往後與東南亞各國交往的經濟外交手段及改善與阿拉 伯世界國家的關係等,在克服石油危機後痛定思痛的日本政府在 1970 年代後半 期擺脫前半期的經濟低迷,再次迎來經濟高度成長期,然而日本在選擇了「經濟. 政 治 大. 巨人」了路線後放棄越戰結束此另一歷史機運期成為正常化國家的機會。. 立. ‧ 國. 學. (五)1980 年至 1990 年. ‧. 1980 年代美日同盟在「新冷戰」的國際結構制約下依舊穩固且持續增強, 1980 年 6 月大平首相在任內驟逝,由其派閥的鈴木善幸續任,除了延續前政府. y. Nat. io. sit. 為了緩解因伊朗人質案日本企業高價收購遭禁止購買的伊朗石油而遭時任美國. n. al. er. 國務卿范錫(Cyrus Vance)譴責的美日緊張事件而呼應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杯葛莫 68. Ch. i Un. v. 斯科奧運 的穩固外交政策外,鈴木首相在 1981 年 5 月美日高峰會後發表的「美 69. engchi. 日共同聲明」 中表示日本將分擔一千海里的海上防衛任務,吳明上認為除了再 次突顯美日防衛合作的區域性安保功能外,70也驗證美國自越戰失利後調整及降 低其在亞太地區軍事介入的新政策,但這也使得日本在亞太區域的影響力得到大 幅提升的契機,不僅同年 6 月也發表對外援助五年倍增計畫,1985 年又發表七 年倍增計畫,繼續以經濟外交的方式發揮在世界政治的影響力。.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190。 聲明中亦提及美日同盟是建立在民主主義及自由等價值觀之上的同盟關係。 70 吳明上,「美日建立海上聯合防衛的決定:以日本的政治決定過程為中心」,東吳政治學報, 第 20 期(2005 年 3 月)。 17 68 69.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5) 政治方面長期政權兼政治明星的中曾根康弘在 1982 年上台後與美國雷根總 統建立良好的關係,外交方針上提出「從追隨外交」到「自主外交」的口號,71 力求日本成為與其經濟實力相符的政治大國,除了早先其他先進國家克服第二次 石油危機外,中曾根主張強化自由貿易和推動市場開放、擴大對世界經濟活性化 之貢獻、維持世界和平並強化與美國及東協等亞洲與西歐諸國之自由主義國家的 連帶關係及擴充綜合安全保障體制等口號,72可以看出其試圖透國推動貿易自由 化將其龐大的經濟優勢轉化為政治籌碼的意圖。 而此時日本國力可謂最接近戰後一直以來冀望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中曾根 在就職後立刻前往南韓並達成重啟 40 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成為戰後首位正式訪. 政 治 大. 問韓國的日相,1983 年 5 月在威廉斯堡高峰會上呼應雷根而積極提倡與會國對. 立. 蘇政策的團結性,展現不同於以往日本的被動性,使各國首次對於日本的積極性. ‧ 國. 學. 印象深刻。經濟方面日本除了持續與歐美先進國家保持貿易黑字外,1980 年代. ‧. 國內也開始出現小政府主義,1981 年成立的第二次臨時調查會在國有鐵道、電 信電話公社及專賣公社的民營化改革出現成效,逐漸將新自由主義引入國內運作. y. Nat. io. sit. 以改善自身經濟體質。. n. al. er. 雖然美日同盟在此時因為雙方領導人的國家利益認知73與穩定私交而得到更. Ch. i Un. v. 進一步的結合,但美國國內不斷高漲且持續無法解決的對日貿易赤字問題74使得. engchi. 美國政府更進一步地要求日本讓步,包括 1983 年成立「美日日圓美元委員會」 以實現日本的金融開放,1985 年 6 月在東京舉辦的 G10(發達國家金融部長會議) 上,中曾根首相表示願意接受日圓的升值,但最過致命的莫過於 9 月美日英德法 75. 在紐約達成的《廣場協議》 ,使日圓在往後兩年間極速升值兩倍; 美國國內此時 亦出現「日本異質論」,主張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的上任代表蘇聯已非美國最大. 71 72 73 74 75. 包霞琴、臧志軍,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時事出版,2003 年),頁 268。 自由民主党,自由民主党のあゆみ(東京:自由民主党,2016 年),頁 57。 1983 年美國總統雷根訪日並史無前例地在國會發表演說,內容強調美日的友好是永久的。 1981 年美國對日貿易赤字達 135 億美元,為史上最高點。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206。 18.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6) 的威脅,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及其與一般國家根本異質結構的社會,因而要求對日 強硬,這也使得日本國內再次思考對美追隨外交的必要性。 1987 年 11 月組閣的竹下登內閣將「維持和平」作為日本外交政策方針之一, 除了派遣文官前赴任聯合國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仲介任務以及聯合國的伊朗及 伊拉克軍事監視團執行任務外,761988 年發表《國際合作構想》 ,將「和平合作」 列入外交工作上,池田雄認為這是日本在戰後四十年來首次正式將普世價值列入 外交任務77中,1989 年的《外交青書》也表明世界所有動向與日本利益產生直接 關聯,如果不積極參與衝突問題的解決,則維護國家利益也將變得更困難78此種 觀點。. 政 治 大. 然而接下來的 1989 年國際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使得日本過去數十年間為. 立. 了重返世界大國所做的政策受到影響而需重整步伐,國內政治上自民黨在 7 月的. ‧ 國. 學. 參議院選舉中首次喪失多數政黨的優勢,國際政治上 12 月美蘇雙方領導人共同. ‧. 發表了冷戰結束的宣言,不僅代表自民黨過往一黨優位制的結束,也嚴重影響其 作為冷戰結構下美日安保同盟的次級成員的存在,79為過去自民黨於國會的一黨. y. Nat. er. io. sit. 優位制提前劃下句點。總結 1980 年代兼具政治及軍事的新冷戰以及國際經濟中 持續深化的相互依存此兩特點使日本作為連接亞太與歐美的「國際國家」發揮顯. al. n. 80. Ch. i Un. v. 著影響力, 而普世價值也開始進入日本外交政策的論述內並在下一個十年確立 成為外交準則。. engchi. 總結此一時期的日本外交處境,前半期在中曾根康弘政權的運籌帷幄下,搭 配依然亮眼的經濟表現,並配合美國雷根政府的新冷戰策略,不僅強化美日同盟, 與鄰國如中國與韓國的關係也進一步得到改善,然而後半期在看似一片榮景的情. 北岡伸一,日本政治史,前引書,頁 294。 池田雄,カンボジア和平への道――証言 日本外交試練の 5 年間(東京:都市出版,1996 年) ,頁 19。 78 外務省, 「平成元年外交青書」 ,外務省, <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1989/ h01-contents-1.htm>(1989 年 9 月) 。 79 北岡伸一,日本政治史,前引書,頁 295-296。 80 五百籏頭真,前引書,頁 217。 19 76 77.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7) 況下面臨日圓升值及東歐共產國家的陸續崩潰等結構性問題,日本無法在此一時 期實現成為全面大國化的目標,並且開始進入「失落的二十年」。. 二、後冷戰期(1990-) 1990 年代的前半期日本不管在內政或外交上都遭遇困境。在冷戰結束的另 一個歷史機運期,美國經濟延續上個十年的態勢而持續疲軟,日本國內雖然因泡 沫經濟而放緩成長,但政治上卻再次興起包括「日美歐三極合作體制」81、 「全球 民生大國論」及「普通國家論」等論述,82再加上 1991 年的第一次波灣戰爭日本 為多國部隊貢獻 130 億美元的資金,但國內輿論卻認為國際社會沒有對此做出應. 政 治 大. 有的評價,因此刺激日本試圖在嶄新的後冷戰國際環境下探索脫離對美「追隨外. 立. 交」的可能性。. ‧ 國. 學. 何思慎等將此時期的構想分為兩派,「聯合國中心論」者認為冷戰後聯合國. ‧. 將在國際關係上發揮重要作用,日本若想實現晉升為常任理事國的願望,勢必得 尋求中國的支持,這也呼應了另一派「重亞論」者的論述,其認為藉由加強中日. y. Nat. er. io. sit. 關係作為對美的籌碼及淡化外界一直以來對於日本持續追隨美國的刻板印象。83 積極參與國際建制也是日本自戰後具持續性的外交政策,1992 年日本再次. n. al. Ch. i Un. v. 重啟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外交努力,迄今也是當選非常任理事國次數最多的. engchi. 國家之一,在國際貨幣基金的出資份額上也從 1980 年代的第 5 位晉升到此時期 的第 2 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所代表的亞洲經驗在此階段開始影響國際事務, 例如世界銀行於 1993 年所出版的報告中採納日本代表的建言,在一定程度上承 認了政府介入的有效性,體現了東亞各國在經濟發展中政府給予行政指導的傳統; 同年的東京 G7 峰會的會後經濟宣言中也納入日本政府對於新開發戰略需更具包. 81. 日本既是峰會成員國,又是亞太地區的經濟中心。 栗山尚一, 「激動の 90 年代と日本外交の新展開」 ,外交フォーラム,第 5 卷第 3 月号(1990 年 5 月)。 83 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的政策選擇」 , 前引文,頁 79-80。 20 82.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8) 84. 容性的此一觀點, 皆可顯示日本作為亞洲經濟火車頭的國際地位在新國際結構 下仍有逐漸攀升的態勢。 1990 年代後半期除了歷經國內自民黨在 1994 年史無前例的被迫組成聯合內 閣所引發的內國政治風波外,日本在外交方針上開始找到新平衡點,《新美日安 保條約》於 1996 年經重定義後成為「全球的美日同盟」。85然而日本也考量到自 身的亞洲經驗,因此在 1992 年的《外交青書》86中指出在對東歐及發展中國家提 供援助時,要考慮到歐美國家的人權及民主等價值也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才得以實 現因而不能操之過急,重要的是透過對話一步一步地實現,充分體現其欲擔任亞 洲發言人的意圖。. 政 治 大. 森喜朗內閣在 2000 年的聯合國千禧年大會上對外闡明將以推動「人類安全」. 立. 此一普世價值作為日本外交的支柱,除了一方面顯示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意識外,. ‧ 國. 學. 也再次反應日本在冷戰後努力提升其國際地位及自主性的手段,2007 年的《外. ‧. 交青書》87中也提到從人類安全此一視角出發是使日本受到國際尊敬的有效途徑, 也加強日本在爭取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國際支援聲量。千禧年過後第一個長. y. Nat. io. sit. 期政權小泉純一郎內閣開始大量增加日本自上世紀末接受並使用之價值觀外交,. n. al. er. 普世價值一詞出現次數頻繁。安倍晉三於 2012 年底再次執政後則提出「積極和. Ch. i Un. v. 平主義」外交方針,因此第二次安倍政權在官邸的強勢領導下如何同時加強美日. engchi. 同盟及推進與中俄的關係便成為本文欲探討之主要問題。. 貳、美日同盟關係演變 一、戰略共存的同盟困境(1951-1990). 俞敏浩,「全球治理中的日本、中國與東亞國際關係」 ,前引文,頁 43。 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的政策選擇」, 前引文,頁 54。 86 外務省, 「平成 4 年外交青書」 ,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1992/h 04-contents-1.htm>(1992 年 4 月) 。 87 外務省, 「平成 19 年外交青書」 ,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7/ html/index.html>(2007 年 3 月) 。 21 84 85. DOI:10.6814/NCCU202100061.

(29) (一)舊安保下的美日同盟-1950 年代 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而來的是長達半世紀的美蘇冷戰,1947 年隨 著兩大集團的對立逐漸明朗,且東亞的局勢為中國共產黨逐漸在中國內戰中取得 優勢,在大國間對立的情況下聯合國的集體安全保障機能趨近於零的情況下,美 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意識到美國的安全保障最終必然與太平 洋的控制能力相關,88再加上 1947 年 9 月的「蘆田書簡」中也表明如果聯合國的 集體安全機制不能發揮功能時,日本將與美國簽署特殊協定以將自身安全託付於 89. 後者, 因此在 1951 年 9 月 8 日(對日)《舊金山和約》簽訂 5 小時後,美國即 與吉田茂內閣90締結(舊)《美日安保條約》(Security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政 治 大. States and Japan) ,開啟了美日兩國的雙邊同盟關係,也反映出日本的戰後現實主. 立. 義,而隔年 2 月 28 日雙方再行簽訂《美日行政協定》作為安保條約的補充協定。. ‧ 國. 學. 然而此約自締結之始即展現出「不對稱同盟」的特質,例如相較於《舊金山 和約》在舊金山市政廳對面的舊金山戰爭歌劇院簽署,《美日安保條約》卻移師. ‧. 於舊金山郊區的前美國陸軍第六軍的普雷西迪奧(Presidio)基地簽署,美方派出. Nat. sit. y. 時任國務卿艾奇遜(Dean G. Acheson)與時任國務院顧問杜勒斯(John F. Dulles). n. al. er. io. 等四人簽署,而日方僅有時任首相吉田茂代表簽署;再者,雖然《美日安保條約》. i Un. v. 的締結使日本從長達 7 年的被佔領桎梏中脫離,且該約前言也應許日本為了因應. Ch. engchi. 將來的直接或間接的侵略而得以逐漸地再次重整軍備,然而該約不僅規定美國於 無義務防衛日本的情況下於日本領土內駐軍,91更允許作為暫定措置的駐日美軍 在內亂條款的條件下鎮壓日本國內的動亂,也未對日後廢約等手續進行詳述,使 日本的國家主權遭受嚴重限制,而日本也面臨美國可以在沒有事前協議下以維持. Michael Schaller,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Japan: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in Asi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89 添谷芳秀,日本の「ミドルパワー」外交―戦後日本の選択と構想,前引書,頁 57。 90 吉田茂主政共分為兩個時期,分別為 1946 年 5 月至 1947 年 5 月與 1948 年 10 月至 1954 年 12 月,共計 7 年。 91 武田康裕,日米同盟のコスト――自主防衛と自律の追求(東京:亜紀書房,2019 年),頁 40。 22 88. DOI:10.6814/NCCU202100061.

(30) 遠東地區的安全與和平的名目下恣意出動駐日美軍,使日本直接面臨「被拖累」 (entrapment)的風險。 為了因應此一風險,日本政府分別於 1954 年與 1956 年作出禁止自衛隊海外 出動的決議與行使集體自衛權違憲的政府解釋,92而美國在 1953 年向日本提出要 求編製 32 萬的陸上軍力,在討價還價之後,雙方最終決定以先組織 14 萬,爾後 於 2 年內擴編至 18 萬的防衛戰力做為雙方妥協結果,93為了因應美國國務卿杜勒 斯根據《共同安全保障法》94(MSA)的雙重軍備要求,吉田內閣於 1953 年 2 月 迅速通過《防衛二法》以因應之,作為韓戰直接產物的美日同盟此時面臨同盟間 強勢方的牽制與再軍備要求。. 政 治 大. 進入 1954 年後美國對日本重整軍備的要求漸為緩和,3 月發生「第五福龍. 立. 丸號」95事件,在日本引發反美風潮,為了將日本完全拉攏至西方陣營,美國便. ‧ 國. 學. 不再要求日本重整軍備,改專注於經濟穩定的議題,12 月上台的鳩山一郎政權. ‧. 除了修改戰後憲法與施行自主外交外,修約也是其重要課題之一,而鳩山本人早 在 1946 年當時身為自由黨總裁時遭受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GHQ)的阻饒而. y. Nat. io. sit. 未能成為日本首相時即埋下其反抗美國的因子,鳩山主張修改吉田茂的「對美追. n. al. er. 隨路線」並認為日本在被佔領的 7 年間已喪失民族自主性,961955 年 8 月,外務. Ch. i Un. v. 大臣重光葵訪美並以《美日安保條約》傷害了日本國民的感情且非一對等條約為. engchi. 理由而提出修約的要求,然而在杜勒斯以日本因憲法問題而無法替美國出兵為由 拒絕了日方的修約提議,97鳩山要求削減用於援助駐日美軍的經費的要求同樣也 遭到美國的嚴厲回應,並推遲重光葵的訪美時間,造成美日同盟間的緊張關係。. 92. 同前註。 坂元一哉,日米同盟の絆―安保条約と相互性の模索(東京:有斐閣,2000 年) ,頁 80。 94 根據該法,被援助國有義務增強自身軍備能力。 95 指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號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遭到美軍正在進行的氫彈實驗波及的事件。 96 渡辺昭夫,戦後日本の宰相たち, (東京:中央公論社,1995 年),頁 95。 97 重光葵共與杜勒斯會談兩次,在會後聯合聲明中表示:「為維護西太平洋地區的國際和平與 穩定的諸多條件成立時,即可將現行的安保條約修改為相互主體性更強的條約」 。 23 93. DOI:10.6814/NCCU20210006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11  Oleg Benesch, Inventing the Way of the Samurai: 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ism, and Bushidō in Modern Jap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 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土 歐於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Christopher Clapham, A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New York, 1990.. Nelson,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s, Penguin Books

“The assessment of mathematics: society, institu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Didactics of mathematics, Erasmus ICP-92-G-2011/11 ( pp. 網站:Indexes of

• Kenneth Pomeranz,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 Cowen, Noel , Global History:

45 見 A Buddha Within: The Tath a gatagarbhas u tra, the Earliest Exposition of the Buddha-Nature Teaching in India,pp.59~60。然而,Zimmerrnann 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