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理念認知/ 8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理念認知/ 83"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理念認知

蘇哲賢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 臺中市南屯國小校長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健康與體育領域國小輔導小組召集人

一、 前言

—從健康、生活與實踐

的理念談起

從健康促進的角度言之,運動是 增進體力促進健康的外加條件、飲食 營養的補充是由內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的內在要素、休息是內外要素與條件 交互作用、運作與活動之後修復健康 的必要條件、心靈修養是提升心理健 康品質的最佳途徑,因此,運動、飲 食、休息與心靈修養可謂為維持身體 與心理健康,讓人體悟與創造人生之 價值的四大要素。耳熟能曉的英國哲 學家赫伯特·史賓塞(Herbert Spencer)在 其教育主張「生活預備說」中提出五 種最有價值的課程,認為教育應培養 學生這五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與「生 存」直接有關的身體保健之能力,次 為與「生存」間接有關的謀生技能(如 科學)之能力,再次為養育子女的知 識,如生理、營養等「育兒知識」,接 著是政治暨做公民的知識,也就是「人 際關係」的知識,最後是休閒娛樂相 關的知識。又當有人邀請孩子們一起 去打打球、聽聽音樂會、看看書法展、 逛逛科博館,甚至上台說說祝福詞等 等,在沒有外在阻絕條件下,都能愉 悅地接受 邀請並能 實際參與 邀請活 動,這正代表著孩子們已具有某種學 習課程的實踐能力。綜合前述三者之 概念,可窺知教育之目的不外乎在培 養一位能適應與實踐未來生活之身心 健康的人,此人在臺灣實施課程標準 的時代是為「五育均衡者」、在九年一 貫課程的年代稱為「具有帶著走的能 力者」,而現在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 程則稱之為「具有核心素養的終身學 習者」。因此,從培育五育均衡的孩子 到具有核心素養的終身學習者,其理 念本質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上一代 對下一代的期待,只是物換星移之後 的不同代名詞而已,因此針對國小階 段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認知,身為教 育者實有必要掌握教育不變的核心價 值與精髓,隨著時代的改變,善用當 下資源特質轉化策略,將教育不變的 核心價值得以順利傳承而成獨具特色 的臺灣教育文化,為此,特將個人對 該理念認知之淺見與看法做一梗概述 說。

二、 見思

—國小階段培養核心素

養之我見

網路漢典指出素養二字在字義上 表示經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 能力,係人平素之修養,且是有品味 的修養,由此端之,談及培育素養時 身為教育者理當思考其學習歷程與內 涵、呈現時機與方式及品質水準,此 即是教育存在之價值,亦惟教育能竟 其功;由是可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為師者亦當思考透過教育,我們要給 孩子怎樣的基本素養呢?就目前臺灣 實施之十二年國教言之,在其核心理 念中即指出培養自發、互動與共好的

(2)

「終身學習者」是其願景與目標,並 期望學生透過教育歷程能夠成為具有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等 素養的「自主行動者」、擁有「符號運 用與溝通 表達、科 技資訊與 媒體素 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等底蘊的 「溝通互動無礙者」、且具有「道德實 踐與公民 意識、人 際關係與 團隊合 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素養的 「社會參與和諧者」。因此,個人對國 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身為教師 者應有的理念認知,簡述意見如下: (一)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結合其身 心之發展 以臺灣十二年國教為例,各個階 段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習皆有其所欲達 成的目標,就國小階段而言,其目標 為培養具備良好生活習慣、探索問題 的思考能力及計畫與實作能力的「自 主行動者」、具備聽說讀寫、科技資訊 應用及藝術創作與欣賞的生活基本素 養之「溝通互動無礙者」與具備個人 生活道德知識暨是非判斷的能力、理 解他人感受及關心本土與包容文化多 元性的「參與社會和諧者」,端視其內 涵,概以培養基礎素養為主,因此在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其身心發展之結 合部分,個人認為「國小快樂玩興趣、 國中確實學興趣、高中認真練興趣到 大學快樂發展與發揮興趣」的學習理 念,可以協助教學者釐清各階段學習 的目標並掌握其教學暨學生之學習重 點,以利圓滿地培養出真正的終身學 習者。 (二) 育人以育德為先—認知、技能與 情意教學比重隨學生成長而調整 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習概以情意內涵 的重視為主,其緣起於課程標準被誤導 成唯智主義學習(認知學習取向)到九年 一貫誤以認知與技能的能力取向為主之 帶著走的能力之學習不足,再走向十二 年國教(認知技能與情意的素養取向)之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基本上是認知、技 能與情意等學習目標的轉向而已。個人 有幸曾參訪臺中市南屯區之華德福實驗 學校,覺其理念與核心素養有諸多關聯 性,今以其教育理念為例,說明育人以 育德之情意為先及認知、技能與情意比 重的調整。華德福重視兒童「頭」、「心」、 「手」的發展—「頭」代表人的思想, 對應精神;「心」代表情感,對應心靈; 「手」代表意志力,對應身體,其教育 發展是由下而上進行,即配合兒童的發 展階段:零至七歲,經由「身體」進行 意志性的活動,認識外在物質世界;七 至十四歲,經由「心靈」進行各種感覺 的活動,建立自己感情的世界;十四歲 至廿一歲,經由「精神」進行各種思想 性的活動,以達統合身體與心靈部分之 境界。從身體四肢意志力的訓練到心之 情感的感受直至精神之思想,可以看出 學習的最重目標均以情意為標的。由 手、心及頭對應技能、情意及認知與杜 威做中學的理念,個人認為技能、情意 與認知在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技能訓 練意志與情意感受在任何階段的教育都 佔有最多比例的學習內容,認知的精神 思想內容則依年齡逐漸擴增,其旨趣與 華德福理念相通,此亦意味良善之認知 學習需根基於情意素養的內化。

(3)

(三) 從學校願景出發之校本課程系統 教學發展的概念 學校特色與校風,通常都是期待 培養孩子具有在地文化與放眼世界的 素養之課程內涵,而推展具有學校特 色之課程,更是目前各校積極努力的 目標與方針。又師者學生之典範也, 學生教育更是學校全體教育人員的職 責,為能順利完成此一神聖使命,校 長及全體教師心中應有「從學校願景 出發之校本課程系統發展」的概念, 做為學校課程實施之依據,而此一系 統發展過程,個人認為要思考的內涵 可分下列幾階段說明之: 1. 思維為什麼(why)要發展此校本課程 從整合領域課程目標與學校願景 到發展校本課程,應以學生學習為中 心, 建立核心價值,並由課發會集思 廣益,建立共同參與機制,擬出具體 措施與可行方案,如是校本課程才是 符合學生需求,且有理念依據、措施 周延明確,並有具體實施方案或活動 落實之,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共同參與 機制,才能建立實施的共識,讓全體 教師的教學均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並踏實地實施與檢討改進,校本課程 始能真正受益學生。 2. 思維有什麼措施(what)及該措施為 什麼(why)可以落實校本課程 例 如 為 達 成 學 校 願 景 的 核 心 價 值,所思考的措施可包括落實領域課 程、展現特色課程、活化學校活動、 強化班級經營與活動、提供有能者菁 英教育與協助落後者補救教育等內涵 做起,而 該階段所 要思考的 為什麼 (why)由此著手之問題,端看這些措施 是否真正能達成校本課程之願景目標 而定之。 3. 思維如何(how)完成措施與為什麼 (why)如此做 一項良善的措施,必須有具體可 行的行動方案或活動,才能順利圓滿 完成此措施。因此,第三階段所要思 考的是如何安排達成前項措施內涵之 具體有效且有意義的方案或活動,並 思維為什麼要如此做?真的能完成此 措施嗎? 4. 思維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法與修正 改善之措施 所謂「沒有省思檢討的計畫執行是 盲的」,因此,培養核心素養之校本課 程能否有效實施,若無有效的評價措施 去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以及有效的修正 改善之支持系統與資源,課程實施可能 會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思中。 (四) 以表達與分享為學習最終目標之 多元學習評價的概念 從學習成效的角度言之,能夠表 達與分享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因 此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應多元並以表 達與分享為目標。不同的學習內涵有 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語文學習的 表達方式有口語的讀誦、讚頌、說話 與吟唱、文字的書寫與意畫;健康與 體育學習的肢體表達等等,其學習評 價均以表達為依歸,而技能的表達過 程中若能提升分享的品質,即可融入

(4)

情意並展現氣質,有氣質的評價就能 展現素養的成分,因此,對學生核心 素養導向教學的學習評價是不可遺漏 表達與分享二者之旨趣。 (五) 教改之心從師起,素養在愛與榜 樣中 智者日常法師講述儒家精神時常 言:「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教師是 提升心靈的舵手」,句中直接道出教育 的重要性及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 色,因此再好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 計畫,若無教師用心的投入,結果終 將功虧一簣。昔之教改常流行一句順 口溜:「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 樣,管他一樣不一樣,我都不會怎麼 樣」,這是當時教師們的心聲,但從此 心聲中,又可看到兩種人生的態度, 消極者看的是教改的不穩定性,而以 消極的態度面對之,導致尋求置身事 外的安全感,當然就會產生「我都不 會怎麼樣」的想法,此教改必然是困 惑連連。但另有積極者則會本諸自己 的教師專業,不斷的觀察社會趨勢與 時代潮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尋找 更多的可能性,去創建親師生三贏的 局面,因此其所尋求的是自信的「我 都不會怎麼樣」的態度,如是教改必 能為孩子帶來未來的希望。因此不論 過去教改成效為何?今欲推動十二年 國教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 學,必先從引導教師正向積極的素養 教育開始,讓素養在教師愛與榜樣中 則影響學生的素養亦能發揮事半功倍 之效能。

三、 結語

—教育成功的核心在堅

持良善制度與教學之實踐

升 學 主 義 下 的 考 試 領 導 教 學 與 「由你玩四年」的大學畢業制度,自 古迄今一直是臺灣教育最被詬病且迄 今仍未見改善的現象,加上在「父母 望子女成龍鳳」之心的激盪下,使得 即將推動的十二年國教,仍有諸多紛 擾待解決,但我們深信十二年國教「以 學生學習為中心」,培養其核心素養, 孕育自發、互動與共好的終身學習者 之理念,乃是時代之潮流且勢在必行 的良善制度,然揆諸過去教改的實施 情形,可以發現升學主義的壓力,確 實由小學延緩至國中入高中及高中入 大學之升學考試,但考試領導教學現 象,仍烙印在教師的心中,其認知為 考試內容才是課程,因此,推動核心 素養教育的成敗仍繫於良善制度的堅 持與教學實踐,此堅持亦是改變家長 認知的關鍵,讓其認同「一枝草一點 露,兒孫自有兒孫福」之理念,而不 再堅持「子女非成龍鳳不可」的迷思, 如是多元素養教育始能在未來的下一 代展現其素養氣質。 又如智者日常法師所云:「教育是 心與心的傳遞」,論語八佾篇亦載孔子 之言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 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 此,當我們論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導 向教學時,到底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 麼?我們要傳遞給學生的核心素養又 為何?前述兩位智者之話語,實值得 我們去思 索;再者 良好的教 育需身 教、言教、境教與制教兼顧始能竟其 功,其精神內涵與功效亦離不開情意

(5)

之「心與心的傳遞」的要旨,因此, 個人以為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導向之教學,亦當以情意為中心,強 化學生意志力、品德力、思考力、體 格力、社會參與力、欣賞力、尊重力、 表達力、分享力與創意力為依歸,並 透過素養教育培養平素有品的氣質, 此亦是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於培育學生 核心素養與素養導向教學之理念應有 的認知。 參考文獻  福智之聲出版社編輯(2010)。 儒家精神。臺北市:福智文教基金 會。  蘇哲賢(2016)。談德育為本的 藝術教育—以國小書法為例。臺灣教 育評論月刊,5(11),131-1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語文素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基本內涵 和要素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讀寫 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以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小瀛洲/ / /三潭印月 /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湖心亭.. 湖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