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譚耀華、吳凱齊、黃家慧、鄭雪宜
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
促進教學範式的轉移
令課堂更有趣
改善學生的學習表現
令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推行自主學習的目的
2
學校政策層面(學校發展計劃、關注事項、成立專責小組)
科目與行政組別層面(策劃、實踐、檢討)
教師層面(認知、實踐、評估、專業發展)
學生層面(適應、參與、自評)
自主學習的實踐框架
西方認知發展理論 國內「把課堂還給孩子」觀念 香港常見的自主學習模式
元認知取向
主導、調適、反思
學習動機、學習行 為及元認知思考
前備、表現、自我 反思
建立常規、訂立目 標和期望、養成良 好習慣
培養認知學習策略
提升共通能力
強調互動
「滿堂灌」「滿堂問」
「滿堂轉」
10 + 35 或 10 + 45 模式
導學案
前備 + 展示 + 回饋 + 提問 + 總結
「立體式」、「大容量」、
「快節奏」
以教師講授為主流
輔以教師提問
安排分組討論、展示及 匯報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要求學生認真預習、積 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及 重視課後鞏固練習
推行自主學習的模式
4
校本自主學習框架
第一課堂 第二課堂 第三課堂
重
點
預習 撰寫筆記 學習反思
步 驟
/ 內 容
(1) 瀏覽教材
(2) 編寫本節的內容提要 (3) 辨 識 本 節 的 重 點 和 難
點 , 於 課 本 上 用 螢 光 筆加以強調
(4) 帶 一 個 與 該 節 課 題 有 關的問題進入課堂(十 月 開 始 須 將 問 題 寫 於 筆記簿上)
(1) 做筆記前先要規劃 (2) 要寫才動手寫
(3) 第一個字要對齊 (4) 要清晰,不怕留白 (5) 要做索引
(6) 段落要分明 (7) 字體要清楚
(1) 每天整理課堂所寫的筆記 (2) 思考課堂所學的難點,以
自己的文字重寫於筆記簿 上
(3) 完成當天老師指定的課業 (4) 預習下一節課堂的學習內
容(參看左方預習步驟)
評 同儕觀課及科主任觀課 審閱學生各科筆記簿 審閱學生各科筆記簿
先於中一級推行
以班級經營為基礎(班主任)
各科目參與(課任老師)
配合生涯規劃教育(升學及擇業輔導)
獎勵計劃(德育及公民教育)
全校參與模式
6
(1)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
(3) 訓練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4)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一級班主任備忘
中文科推行自主學習概況
8
語文基礎薄弱
學習動機低及缺乏自信心
學習差異
文化素養不足,游談無根
教育、考試制度的改革
面對的困難
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
• 建立課堂常規
• 推行電子學習
10
建立課堂常規
建立常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 慣,懂得尊重課堂,努力完成家課,
這是令學生邁向自主學習、對學習建
立信心的重要一步。
建立課堂常規:老師指引
12
授課前,先板書該課節的教學目標 / 學習重點(學生抄寫在課堂隨筆以便温 習參考)。
課堂結束階段,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總
結,作出口頭匯報,並與全班學生討論
得失正誤。
預習
撰寫筆記 學習反思
建立課堂常規
由中一開始建立常規
預習
瀏覽下一節教材
摘記內容提要
辨識重點和難點,於課本上用螢光筆加以強調
完成家課
帶一個與該節課題有關的問題進入課堂
14
撰寫筆記
做筆記前先要規劃
隨意寫
要清晰,不怕留白
要做索引
段落要分明
課題: 日期:
關鍵詞 (課後整理)
筆記內容 (課堂上記錄)
5R 方法 Record (記錄) Reduce (簡化) Recite (背誦) Reflect (反思) Review (複習)
總結:
(學生於課後溫習時自行撰寫)
簡化筆記的方法:
•用記號
•善於選擇
•用自己的說話寫
•用簡寫 / 代號
•用圖表或繪畫
整理筆記的方法:
•憶
•補
•改
•編
•分
•捨
•記
16
學習反思
每天整理課堂所寫的筆記
思考課堂所學的難點,以自己的文字重 寫於筆記簿上
完成當天課業
預習下一節課堂的學習內容
實戰經驗(一)
18
電子學習
讀寫訓練
說話訓練
不同電子學習平台
小結
20
• 多元化學習平台 鋪排學習歷程
• 利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檢視和鼓勵自主
• 展示成果 成功感、認同感、擁有感
建立習慣,建立態度,建立能力
實戰經驗(二)
語文三寶(簿)
筆記簿 佳詞佳句簿 小練筆
22
筆記簿:師生交流平台
前備:老師指引(輸入) 學生模仿(輸出)
自主、放手 放任
注重學習效能
記錄所學
記錄想學(隨意寫)
學生自行建構梳理文章:改正 + 自我對照
反思:改正及補充
24
筆記簿
積學儲寶
我有感、我有用、我有意
定時檢閱,再「延伸」
佳詞佳句簿
「延伸」學習、「擴散」學習
先引導建立良好的寫作習慣
鼓勵創作、努力寫作
寫其所見、寫其所想
筆動隨心、感悟人生
26
小練筆
「延伸」學習、「擴散」學習
小結
• 引導過程中建構 寫筆記、積累所學、
寫作的模式或習慣
• 持之以恆 良好習慣 適時適度放手
空間
改正 補充 締造成功
創作 累積 必有裨益
兼收並蓄,切合校情
全校參與,教師自覺
多元策略,鼓勵參與
面對困難,扶持啟導
堅持改進,認同肯定
自主學習,止於至善
總結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