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校園藝術品巡迴展覽談博物館與學校合作之我思我見/ 2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校園藝術品巡迴展覽談博物館與學校合作之我思我見/ 29"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校園藝術品巡迴展覽

談博物館與學校合作之我思我見

顧翠琴 基隆市深美國民小學教師

一、前言

以藝術教育取向結合學校、社會、美術館、博物館及藝術表演中心等,有利 於國家藝術教育推廣(郭禎祥,1999),會讓學校藝術教育做得更好,國民小學 視覺藝術教師在學校進行藝術家相關作品介紹的教學,大都是以數位方式,依賴 電腦擷取下載畫作,在銀幕上播放。若要讓學生有實際看畫的體驗,則需要特別 安排戶外教學,帶學生搭車到美術館去,能觀賞到的畫作,也需要配合美術館或 博物館的展覽檔期。美術館或博物館與學校進行藝術教育合作,有很多問題亟待 解決。 在 1999 年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彰化師大劉婉珍教授以廿一世紀美術 館與中小學校合作為題的專題演講中提到,以「第三機構」來促進美術館與學校 的合作模式,特別值得我們借鏡。劉婉珍教授也提到臺灣的美術館與學校教師在 美術館教育專業能力與知識仍有待加強,「第三機構」扮演溝通橋樑來促進真正 美術館與中小學合作互動,似乎是可行之徑(劉婉珍,1999)。從此國際學術研 討會後,2000 年開始有一些基金會與社團法人開始規劃系列的校園巡迴展覽, 主辦單位提供複製畫、攝影作品和導覽介紹的資料,負責將作品送到學校展覽, 讓有意願在校園推廣藝術教育的學校提出申請。其中「廣達基金會」是多年來持 續進行將藝術品送到學校展覽的第三機構。 「第三機構」與學校結合進行藝術教育,究竟會達到什麼效果?本文以基隆 市深美國小持續五年參加廣達基金會《游於藝》校園巡迴展覽,探討學校藉由「第 三機構」協助,可以達到的藝術教育成效。

二、博物館以計畫性的藝術活動,協助學校推廣藝術教育

現在學校的藝術課程受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影響,視覺文化強調的是學習者能 主動的學習與建構其自身有意義的見識。藝術教育,目標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創作 者、鑑賞者,以及有感知的藝術生活實踐者(陳瓊花,2005)。 培養鑑賞者的藝術課程需要博物館的協助,以提供多元的鑑賞活動,因為視 覺文化的藝術教育所強調的,是在批判思考的運作下,進行多元的創作與鑑賞(陳 瓊花,2005)。

(2)

「館校合作」是 21 世紀美術館的發展趨勢,博物館與學校是一種榮辱與共 的合作型態,應有責任承諾及共同目標的關係(廖敦如,2005)。台灣目前大型 小型博物館數量不少,各類型博物館皆有其典藏特色及關注的文化議題,學校教 師可以就課程與典藏特色,發展與學校課程相關的連結,與博物館合作。 博物館提供的學習場地或是學習素材,讓學生面對具體的藝術學習,環境擺 設和氣氛都帶給學生直接且強烈的感受,絕對不同於教室內的學習(廖敦如, 2005)。 廖敦如(2005)的博士論文可以看到館校合作的互動型態,一共有「提供者」 與「接受者」、博物館主導、學校主導、社區博物館學校、博物館附屬學校、第 三仲介者等六種型態,本篇討論的是型態六第三仲介者的館校合作模式。 表一:館校合作的互動型態 型態 項目 內容 型態一 「提供者」與「接 受者」 以博物館主導,博物館單方面規劃設計活動,中 小學師生可選用博物館所提供的活動,然而學校 教師沒有參與活動規劃過程。扮演「消費者」角 色。 型態二 博物館主導 博物館主動邀請學校教師共同參與活動規劃,博 物館透過系列研討訓練,培養種子教師,幫助參 與的學校教師成為活動規劃的主導者之一,與館 方人員是真正的合作夥伴。 型態三 學校主導 學校教師主動向博物館提出學期活動構想,博物 館則與教師溝通配合,以達成共同設定之教學目 標。 型態四 社區博物館學校 在社區中成立學校,並以社區中的各種博物館為 主要運用資源,讓學生在博物館中的陳列室進行 學習,從實務與經驗中發展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 力,學校老師在此過程中扮演主導角色,讓學生 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以促進學習。 型態五 博物館附屬學校 整個博物館即是學校,博物館附設學校與當地中 學採同樣的學制,但授課方式不同,主要是透過 藝術來教授各類課程。 型態六 第三仲介者 此一型態是由美術館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機構扮 演主導角色,美國北德州藝術教育中心的美術館 /學校合作推展中心、史密桑尼機構的中小學部門 以及蓋迪藝術教育中 心 所推動的館 校合作 型 態,皆屬此類。 資料來源:廖敦如(2005)。「學校主導」的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型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3)

三、廣達基金會「游於藝」計畫

廣達基金會《游於藝》計畫以實際行動將藝術帶入校園,讓師生輕鬆接觸藝 術。基金會和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合作,將豐厚的文化資源透過基金會的研究轉 化,策劃成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教育展覽,鼓勵教師透過課程統整教學,建構一 個多元文化學習平台。 整個計畫架構包含《游於藝》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巡迴展覽」:與國內外博物館合作,策劃出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 教育展覽,屬於《游於藝》巡迴展覽;第二部分「教育推廣」:依不同學校背景, 提供甄選及同盟學校申請,同盟學校將計畫推廣至更多學校;第三部分「教師研 習營」:協助教師習得展覽相關先備知識,鼓勵教師設計統整教學內容的教師研 習營;第四部份「創意教學」:鼓勵學校成立教學團隊,透過跨領域學科統整及 協同教學,讓教學更創新的創意教學;第五部分「導覽小尖兵」:教導學童如何 擔任導覽員,並規劃「導覽解說」、「肢體表達」、「博物館參觀見習」等課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判斷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導覽小尖兵培訓。 廣達《游於藝》計畫自 2004 開始,到目前策辦了二十多個大型教育展,足 跡走遍全臺各縣市,每年都策劃不同樣貌、內容豐富的教育展覽,注入新的文化 資源。策展包含「東方文化」、「西方藝術」、「環境藝術」等三大面向。 「東方文化」主題下有劉其偉、宋代、南宋、台展三少年等。「西方藝術」 主題下有米勒、梵谷、夏卡爾、畢卡索、妮基、義大利文藝復興展、米羅等。環 境藝術」主題下有鳴蟲、遇見大未來等。每一個主題的展覽內容及詳細資料都在 基金會網站上,以展覽介紹、展覽架構、展品欣賞、示範教案、數位學習及參考 資料等六大項提供資料給大家參考。 展覽到校展出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內容包含複製畫 30-50 幅、主題展板掛 軸、以共共讀本形式存在的兒童學習手冊、以數位或實體型式呈現的 2-3 件學習 物件、展覽參考書籍等 (廣達基金會網頁,2018)。

四、學校運用基金會提供資源融入學校藝術課程

基隆市深美國小從 102 學年度開始,每年參加廣達基金會《游於藝》校園巡 迴展覽的甄選,一連五年來持續在學校辦理巡迴展覽,視覺藝術課任課教師會先 設計學生學習課程和學習單(圖一),接著老師和導覽小尖兵會一起布置展覽會 場(圖二),之後學生組成的導覽小尖兵會在晨間活動、大下課或是午休等時間

(4)

為老師和各班學生導覽解說(圖三),各年級藝術課老師也會配合該項展覽做相 關課程設計,帶領孩子以該位藝術家相關的元素進行創作,並於每年四月底五月 初校慶週在學校藝廊舉辦學生作品展(圖四)。這樣的課程已持續進行五年,對 於提供本校藝術教育資源方面有實質的協助,也擴展學生藝術欣賞視野,進而達 到運用課程教學提升藝術創作能力的目標。 圖一:深美國小 103 學年度「黃公望富春山 居圖」全校學生看展學習單 圖二: 深美國小 104 學年度「NIKI 的異想世界」展覽會場 圖三:深美國小 104 學年度「NIKI 的異想世界」導覽小 志工為老師學生解說 圖四:深美國小 104 學年度校慶週展出學生集體 創作「射擊藝術」作品 這五年深美參與的項目,分別是 102 學年度「再見梵谷」、103 學年度「黃 公望富春山居圖」、104 學年度「NIKI 的異想世界」、105 學年度「米羅的奇幻小 宇宙」、106 學年度「跟著老頑童劉其偉探險去」。配合展品,學校設計相關課程 主題進行視覺藝術課程。 廖敦如(2005)提出了解利用博物館發展學習的方式,有「觀看藝術品」和 以「實物為主」的學習二種。在深美國小的配合課程中,可以看到教師在「觀看 藝術品」方面,會根據事實、氣氛、內容、形式、過程等五個面向切入認識藝術 品,刺激學生思考他們所看到的作品。「以實物為主」的學習方式,也會從物件 的多元脈絡出發,考慮到跨學科的統整。廖敦如(2005)也提到,目前九年一貫

(5)

課程的精神,特別注重學生學以致用的統整能力,學美術教育已逐漸發展成科技 整合的學科特質,如何有效地結合社會與生活周遭資源,讓藝術與人文的課程能 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是一個重要的思考點。 表二:深美國小 102 至 106 學年度配合《游於藝》展覽視覺藝術課課程主題及學生創作素材或技 法 學年度 廣達《游於藝》展覽 課程主題 學生創作 102 再見梵谷 從藝術家閱讀人生 以梵谷元素創作 103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關心社區、環境的未來 橫幅未來基隆山居圖 104 NIKI 的異想世界! 如何解讀生命的低潮 認識當代藝術 用身邊的東西來創作出 「集合藝術」認識當代 藝術 用球玩「射擊藝術」 畫 出 ⼼ 中 的 理 想 女 性 「我的 Nana」 105 米羅的奇幻小宇宙 了解米羅的符號轉換,用 自己的符號記錄對事物的 感受 版畫米羅 106 跟著老頑童劉其偉探 險去 學生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 己對自然的感受 以水彩或蠟筆的繪畫表 現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資料來源:研究者以深美國小藝術課程教學計畫自行整理 深美國小簡名辰老師配合米羅的「奇幻小宇宙展覽」,設計的教學活動,以 「米羅小偵探」和「校園裡的米羅」兩項進行。低中高年級進行目標一樣,但有 不同難度的教學及創作活動。課程主題是了解米羅的符號轉換,並用自己的符號 記錄對事物的感受。低中高的教學都會介紹米羅的創作歷程及畫中符號。 低年級以米羅的符號畫出自己的心情,技法是使用黑色簽字筆在畫紙上畫出 米羅的符號再以水彩渲染;中年級要探討如何以符號呈現心情,並用符號創作版 畫,將符號刻在珍珠版上,接著以米羅畫作常出現的紅黃藍綠棉紙貼在圖畫紙中 央,再以黑墨印版畫;高年級要觀察校園中的米羅,將觀察到的動植物、風、溫 度、同學的情緒等記錄下來,再以小組方式,討論如何以符號和顏色呈現校園的 觀察,用水彩表現米羅畫中常見顏色,以黑墨處理線條進行創作。除了繪畫外, 再加上以自創的符號創作陶藝作品。 主題式的美學教育尤其適合發展於中低年級的藝術教育,適當的提問與引導 搭配藝術鑑賞的課程,會讓孩子對藝術更感興趣。如何去思考理所當然的事物? 如何看到藝術中有趣的火花?如何學習對世界與平凡提問?相信美學能提供一 個活潑又充滿自由的想像與思考空間(張敏琪,2013,P72)。

(6)

五、藝術展覽品啟發學生的創作能力

深美國小簡名辰老師在廣達游於藝「Niki 的異想世界」展覽過後實施的課 程,她讓學生將對法國藝術家妮基 Niki 創作的感觸,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使用 三個教學活動讓學生發揮創造力。首先運用身邊的東西做出「集合藝術」,模仿 妮基用生活中的物品,組合成一件件作品,並且賦予含義。課程安排是學生以小 組合作方式,將蒐集來的物品,一起組合成有趣的創作(圖五)。 接著推出被學生喻為最好玩藝術課,這個活動是用球玩「射擊藝術」,發想 於妮基用射擊顏料來表達情緒。我們用球沾顏料來丟擲,力道大小和水分多寡就 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生盡情揮灑的作品讓學生熱愛且紓壓,創作出的作品也不 輸當代抽象藝術家。(圖六) 圖五:用身邊的東西創作出「集合藝術」的學生與作品 圖六:用球玩「射擊藝術」的學生與作品 圖七:畫出心中的理想女性「我的 Nana」的學生與作 品 圖八:未來基隆山居圖的學生與作品

(7)

第三個是依據觀察展品中的實體物而發展,妮基心中的理想女生是靈活但壯 碩,突破了當時對女生的期待。老師請學生畫出心中的理想女性「我的 Nana」。 因為一個展覽的促進,老師設計了讓孩子創作的觸角,觸及到更深入更多元的世 界。 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展覽作家的作品對學生的創作有許多啟發,學校以 學生創作的作品作為學校藝廊的展覽,獲得全校親師生的喜愛。孩子享受視覺藝 術課的學習,又有富創造力的作品產出,是老師們最開心的一件事。

六、以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的館校合作,是推廣藝術教育的良方

師生整學期有系統的美術館活動,遠比單次的參訪更具實質的學習效果。傳 統蜻蜓點水式的參訪活動方式,有其無法突破的學習限制。中小學教師遠比美術 館教育人員更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特性與需求(劉婉珍,1999)。 本校將博物館提供的資源納入各班行事曆中,辦理全校性參訪藝廊的課程活 動。導覽小志工由基金會集中培訓一天,學校老師再運用時間讓小志工持續練 習,才能在展覽期間排班為學校各班學生導覽。視覺藝術任課老師運用資源,設 計日常教學活動,讓學生從看展覽到主題課程學習,這樣的模式才是可長可久有 成效的藝術推廣。 學校教師不應只滿足於傳統式的接受既定活動,在應用外部資源應化被動為 主動,惟在平等的基礎上與美術館教育人員互動,才有真正的合作關係產生(劉 婉珍,1999)。 參考文獻  張敏琪(2013)。下一站,美學!。美育。196,70-73。  陳瓊花(2005)。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之特質與「藝術與人文課程」內涵之建 構。課程與教學。130,111-118。  廖敦如(2005)。「學校主導」的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型態之行動研究。博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郭禎祥(1999)。廿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1-9。  劉婉珍(1999)。二十一世紀美術館與中小學校的合作。美育。107,26-31。

(8)

 廖敦如(2002)。新世紀藝術教育思潮的展望—兼介一個「館校合作」的案 例。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廣達文教基金會網頁資料(2018)http://www.quanta-edu.or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班級如有興趣可另自行報名參加場館導覽,相關服務詳見 歌劇院官網資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

資料來源:攝 於香港文化博 物館 2015 年敦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