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课 古诗两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七课 古诗两首"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7. 古诗二首

一、教学要求 1援 会读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 2援 会认读下列字,但不要求会写:吟 孟 郊 晖 柳 宗 径 踪 孤 蓑 笠 3援 本课学习两个部首:彐、羽,要求会认会写。 4援 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两首很有名的古诗。 第一首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名诗。深挚的母 爱,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流离 失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 这首诗写的就是分离时刻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线”和“衣” 这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反映了母子相依的骨肉之情。慈母一针 一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 更为结实些。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 方流露出来的,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诗人最后发出“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是啊,对于春天阳光一样深厚的 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因而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颂。 第二首 《江雪》,诗里笼罩一切的是雪。茫茫大雪,铺天盖

(2)

地,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所以鸟儿不敢外出寻食,行人不 能上路,农民不能下地。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表明大雪 还在下着。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位渔翁不怕 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这正表现了诗人 清高孤独的感情。在写法上,这首山水小诗用具体而细致的手 法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的画面描写主要形象渔翁,构思神妙, 是传诵的名作,古画家常采用它的诗意作画。 三、教学建议 1援 字音教学 “迟”和“舟”的声母是翘舌音;“寸”和“宗”的声母是 平舌音,注意区分。 “翁”和“径”的韵母都是以后鼻音“n倮”结尾的。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t佟n倮 t佗n倮 t佗n倮 t伲n倮 ji佟o ji佟o ji伽o

汤——— 唐 ——— 糖 ——— 躺 郊———交———较

k侪n倮 k侬n倮 k侬n倮 ch侏 ch佾 ch侃 c侏

空———恐 ——孔 迟———尺———吃———词

c俦n ch俨n ch俪n c俅n w佶n倮 w佶n w佴n

村——— 纯———蠢——寸 翁 ——— 温 ——— 文

li俪 li俨 li俨 li俅 z侪n倮 zh侪n倮 zh侪n倮 zh侪n倮

柳———留———流—— 六 宗———终———中 ——— 忠

j佻n倮 j佻n倮 j佻n倮 j佻n j佻n

径———净———竟———劲———尽

倮俦 倮俪 倮俪 倮俅 zh侪u zh侪u zh侪u z侬u

孤———骨———古———故 舟———周———州———走 2援 部首教学

彐 (彐部):归、当、灵 羽 (羽部):翁、翅、扇

(3)

3援 字形教学 慈 上下结构,部首是“心”或“并”,共13画。 线 [線] 左右 结构,部 首是“纟 ”,共8画。繁体字 “線”,左右结构,部首是“糹”,共15画。 临 [臨] 左右 结构, 部首是 “ㄧ”,共9画。繁体字 “臨”,左右结构,部首是“ ”,共17画。书写时,注意“臣” 的笔顺为: 。 密 上中下结构,部首是“宀”,共11画。 缝 [縫] 左右结构,部首是“纟”,共13画。繁体字 “縫”,左右结构,部首是“糹”,共16画。书写时,注意“糹” 下面是三点不是四点。 恐 上下结构,部首是“心”,共10画。 迟 [遲]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共7画。注意先写 “尺”再写“辶”。繁体字“遲”,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 共15画。 归 [歸] 左右结构, 部首是“彐”或“丨”,共5画。书 写时,注意第二笔是一撇不是一竖。繁体字“歸”,左右结构, 部首是“止”,共18画。 寸 独体结构,部首是“寸”,共3画。 绝 [絕] 左右 结构,部 首是“ 纟”,共9画。繁体字 “絕”,左右结构,部首是“糹”,共12画。书写时,注意“糹” 下面是三点不是四点。 灭 [滅] 上下 结构, 部首是“ 火”, 共5画。繁体字 “滅”,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共13画。 翁 上下结构,部首是“羽”或“八”,共10画。 独 [独] 左右结构, 部首是“犭”,共9画。繁体字 “独”,结构、部首与之相同,共16画。 寒 上下结构,部首是“宀”,共12画。

(4)

注意区别形近字: 唐———糖 郊———交 迟———尺 寸———村———才 柳———迎 宗———宋 径———经 舟———月———母 注意下列字的写法: “柳”的右面是“卯”,不要写成“卬”。 “孤”的右面是“瓜”,不要写成“爪”。 4援 词语教学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师可对诗中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释, 让学生能基本读懂诗句。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慈母] 慈祥的母亲。 [游子] 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在这里指包括诗人在 内的儿女们。 [密] 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各部分之间空隙小。 例:这一片山上的树种得太密了。 [缝] 用针线把原来不在一起或者开了口的东西连上。 例:缝衣服 缝扣子 缝好 [恐] 害怕、担心。 [迟] 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例:迟来 迟到 太迟了 [归] 返回。 例:归家 归来 归乡 [寸草] 小草,这里用来比喻游子。 [三春晖] 春天太阳的光辉。春季共三个月,故叫三春。 晖,阳光。 [绝] 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 [径] 小路。 [人踪] 人的足迹。踪,脚印。 [灭] 诗中是没有了,消失、看不到。

(5)

[蓑笠] 指的是蓑衣和斗笠。蓑衣是用棕或草编成的披在 身上的防雨用具;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 竹篾夹油纸或竹子制成。 [翁] 泛指男性老人。 [独钓] 一个人垂钓。 [寒江] 寒冷的江水,指冬天的江河。 5援 课文教学 教师可利用图片,把每句诗的意思讲清楚,着重对一些关 键字句进行讲解,然后再带学生朗读。在课文教学中,可结合 “课文简析”进行分析,重点放在背诵上。通过理解,反复朗 读,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四、参考资料 孟郊 (751—814) 唐朝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唐 (今浙 江省德清县) 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其诗 感伤自己的遭遇,多苦寒之感。 柳宗元 (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 (今山西运城县解 州镇) 人。世称柳河东。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 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 柳”。他的诗风格清俊。 五、练习答案 星期一 2援 慈 慈母 迟 迟到 恐 恐怕 线 红线 绝 绝对 蜜 蜜蜂 3援 (1) D (2) A (3) A (4) C (5) D

(6)

6援 是谁写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草 太阳 太阳 帮妈妈做家务 星期二 2援 (1) 心 4 6 害怕 (2) 辶 3 4 晚 (3) 犭 3 6 一个人 (4) 纟 3 6 没有了 5援 (1) 伊 (2) 伊 (3) 伊 (4) 姨 星期三 3援 (1) — 慈 —线 (2) 监—临 蜜—密 蜜—密 (3) —迟 —迟 —归 (4) 觉—绝 (5) —灭 (6) —独 赛—寒 4援 (1) c 慈爱 (2) l 将要,快要 (3) 倮 回来 (4) m 没有了 5援 (1) D (2) B (3) C (4) C (5) B 6援 (1) t侪u 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 (3) 因为他怕有人偷他的羊,但是不怕有人偷他年龄, 因为没有人偷年龄。 星期四 4援 2 4 1 3 5援 雪 下雪 外面下雪了。 钱 钱包 我买了一个新钱包。 根 树根 爷爷很喜欢用树根做的东西。 服 衣服 妈妈有很多衣服。 什 什么 你在看什么? 星期五 1援 翁 安 密 很 行 钱 针 给 缝 绿 游 湖 江 过 迟 造 慈 感

4援 (1) 倮u佟 l伽n倮 y伲o y侬n倮 ch佴n

(7)

3) 木头上的虫子越来越多,船身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 小的虫眼儿。海上刮起了大风,虫咬过的那块木头 被浪头打穿了,海水涌入了船里。

阅 读:古诗二首

一、课文简析 本课阅读课文由两篇古诗组成。 《敕勒歌》 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 描绘了中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 草原风光,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充分表达了牧民 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力求让学生领略中国内蒙 古地区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 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 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 显露出来。整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所描写的场 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是一首描写中国北 国风光、歌咏游牧生活的名作。 《杂诗》 这首诗通过疑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含蓄 而蕴藉地表达出来,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 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 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 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真挚、雅

(8)

致、充实,概括了丰厚的生活内容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教学时, 应该力求让学生理解蕴涵在诗中的这种深厚、真实的情感。 二、字词解析 民 (名词) 独体字,部首是“曰”,共5画。文中意思为 民间的。 阴 [陰] (形容词) 左右结构,部首是“阝”,共6画。 繁体字“陰”,结构、部首与简体字“阴”相同,共10画。文中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不见阳光的地方。 杂 [雜] (形容词) 上下结构,部首是“ ”,共6画。 繁体字“雜”,左右结构,部首是“隹”,共18画。“杂”意为 正式以外的。杂诗 (名词) 指不严格押韵的诗。 似 (副词) 好像。 见 [见] (动词) 本文中读“xi伽n”,显露的意思。另一 个读音是“ji伽n”。 例:看见 听见 君 (代词)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共7画。文中 “君”是您的意思,表示对对方含尊敬含义的指称。 自 (介词) 从。 应 (副词) 应该。 梅 (名词) 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共11画。 梅花,一种花的名字,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早春开花, 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 未 (副词) 没有。 [敕勒歌] (名词) 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 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 (名词)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9)

[阴山] (名词) 山名,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东 西绵延长达1 000多公里,南北宽达50~100公里不等。阴山的最 大特点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山脉 的平均海拔在1 500~2 300米之间。 [穹庐] (名词) 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 (动词) 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 (形容词) 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苍 茫,浩渺无边。 [茫茫] (形容词) 辽远,没有边际。 [故乡 (乡)] (名词)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绮窗] (名词) 带有花纹或图案的窗子。 三、课文教学 教第一首诗时,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最好在课 前准备一些插图投影片,或一些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来配合教 学和学生们的理解。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学生凭已有的知识 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 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 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 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蓝蓝的天底下,草 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 的牛羊。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看插图投影、看 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 考如下示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 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 就能熟读以至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10)

教第二首诗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作者 思乡的情怀。教师可以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最后 一个问句“寒梅著花未?”这个细节向学生阐释这一细节所体现 出的作者深厚的思乡情感,力求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熟 练地背诵课文。 四、参考资料 北朝 北朝与南朝相峙并存。一般以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 北方 (439年) 算起,至杨坚建隋代周 (581年) 为止,包括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历时142年。 王维 (701—761) 字摩诘,祁州 (今山西祁县) 人,后移 居蒲州 (今山西永济)。他是中国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 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 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作为一个诗人, 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 国古代的重要诗人。他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 泊而意蕴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 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 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 远。他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 画和音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虎山國小環境美感體驗

宋天竺三藏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明建鄴海印沙門 釋德清筆記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30公里以上未滿50公里 1,000元/月 50公里以上未滿70公里 2,000元/月 70公里以上 3,000元/月 搬遷補助金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唐古拉山,沿途滙集了 700 多條大小河川,全 長

九日山位於泉州城西南安市旭(音:沃)山村,以風景秀美、古蹟眾多而聞 名,最突出和最珍貴的是摩崖石刻,現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 75

  (七世) 佛國則 徑山欽  (八世) 雲居智 鳥窠林   (一世) 北宗秀 嵩嶽安 蒙山明  (二世) 降魔藏  壽州樹 福先儉 破竈墮 嵩嶽珪.   (三世) 終南政 嵩山極  (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