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華職棒球員報紙新聞照片之分析─以2008年自由時報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華職棒球員報紙新聞照片之分析─以2008年自由時報為例"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1. 第壹章 緒. 論. 本章之主要目的為敘述本研究的問題背景及研究動機,分為問題 背 景、研究 目 的、研 究 問 題、研 究 之 重 要 性、研 究 範 圍、研 究 限 制 、 名詞釋義等範疇闡述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988 年報禁解除,中華職棒和中華職 籃紛紛開打,體育運動報 導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擴展媒體的觸角,更使其所呈現的新聞量急速 增加(林聰哲, 1996)。國內第一份體育專業報紙─民生報打破傳統 報業重視的政治社會新聞,而改以生活素材做為主要的內容,像是體 育版、影視藝文版、家庭版、醫藥版、旅遊版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 視。體 育 運 動 新 聞 開 始 在 一 般 報 紙 佔 有 固 定 版 面,由 以 往 的 不 定 期 、 不定版,到現在每天有固定篇幅及版面。若遇重大賽事,如亞運、奧 運,更以增刊的方式報導比賽內容,以滿足讀者的需求。職業球賽透 過媒體零時差的轉播服務和報紙、網際網路的戰況報導及分析,早 已 吸引國內許多運動迷定期的收看,成為每日討論的話題。為服務廣大 的閱聽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運動賽事報導,早已佔據國內報紙體 育新聞的版面(林淑娟、林房儧,2005),現在臺灣報紙中的運動新 聞版可謂是職業運動的天下。 1990 年 3 月 17 日中華職棒開打,為我國職業運動開創了新的紀 元,更為我國體育運動發展賦予新的角色(廖清海,1996)。中華 職 棒的開打代表著體育運動已超越了本身的範疇,與社會更緊密的結合 在一起(邱金松,1990)。職棒在大批球迷熱情的支持下,「瘋棒球」 的熱潮席捲全臺,觀賞職棒比賽儼然成為臺灣休閒文化中的一部份。.

(2) 2. 但人們礙於生活上的種種限制,不可能每場比賽都親自到場觀賽,為 了得知職棒比賽結果及其相關訊息,必須藉助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 而報紙在傳播的方便性、時效性及專業性,均符合關心職棒新聞球迷 的要求,因此,成為棒球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廖清海,1996) 。 李淑玲(1993)針對國、高中生的研究顯示,青少年對職棒訊息來源 以電視為主,但是卻比較依賴報紙得到職棒的消息。報紙之特點包 括:讀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閱讀、有較大的篇幅可以處理 新聞,達到詳盡的目的、具持久 性 與 重 複 性 ( 高 小 芳 , 1992)。報紙 是最廣泛且最便利的知識與訊息的來源,也是歷史最悠久,影響層 面 最廣的傳播媒體之一。報紙不但能呈現各類的即時新聞,更能夠包容 多元化及最深入的分析報導,讀者僅需花少許的時間閱報,便能掌握 國內外天下大事(陳怡誠,2003)。 有線電視開放,電子媒體的崛起,造成報紙閱報人口的減少,再 加上興趣分殊的讀者,促使各報重新設計版面、重視視覺效果及加入 軟性新聞,以迎合讀者的需求(蘇蘅、牛隆光、黃美燕、趙曉南,2000) 。 2003 年蘋果日報進軍臺灣,對臺灣報 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其特有的 巨大照片、圖表,以及斗大的標題,皆是過去臺灣從未出現過的編報 風格,各報在自行擬蘋果化的相互影響下,報紙圖像的演進邁進了另 一新的紀元。各大報開始重視照片、資訊圖像等視覺化元素,利用對 比強烈的色彩,刺激視覺感官,加上雜誌化圖像的思考方式,以模仿 蘋 果 日 報 的 方 式,使 用 照 片 群 組、圖表 群 組,將 新 聞 事 件 以 有 時 間 、 因果連續性的動態方式呈現新聞,讓讀者方便閱讀,更讓讀者能立即 抓到新聞重點(柳惠文,2004)。 「 一 張 好 的 照 片 , 勝 過 千 言 萬 語 」。 北 市 新 聞 記 者 公 會 (1964)指 出照片是一種構圖,幫助讀者清晰而立即的抓住所要傳達的訊息,比.

(3) 3. 文字更生動,這就是所謂的「視覺的讀寫能力」 (引自蔡蜜西,1996)。 心理學家 Messaris(1994)主張,人對圖像刺激的感應,是與生俱來的 本 能 , 但 對 文 字 訊 息 的 理 解 , 則 是 後 天 學 習 的 結 果 。 Ashcraft(1993) 的研究也顯示,人類對圖像的記憶遠超過對文字的記憶。新聞照片的 傳播特性有提示、理解及記憶等功能,因此,照片能協助讀者更瞭解 及記憶新聞的內容(陳怡誠, 2003)。 照片是調節版面及美化版面不可或缺的元素,亦能讓讀者產生真 實 感 、 親 切 感 , 甚 至 是 藝 術 上 的 感 受 ( 周 世 豐 , 2005)。照片具有相 當的視覺震撼力,在處理時需要經過篩選、構思、剪裁,如果能用一 張照片表達一個故事,最好就不要用第二張。好照片不必多,只要一 張就能突 顯 整 個 新 聞 的 重 點 (羅文輝, 1991)。多張照片的使用能創 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可以增加閱讀時的方向感,引導讀者眼睛從 其中一點移至另一點(莊宜昌, 1997)。新聞照片在版面上具有畫龍 點 睛 的 效 果,不 但 能 成 為 版 面 的 焦 點 外,亦 能 增 加 可 讀 性 與 吸 引 力 , 並提升報紙銷售量。 現代的讀者對於長篇大論的文章毫無興趣,只挑選有興趣的 內容 閱讀,喜歡好看刺激的故事或照片,對於照片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陳 萬 達 , 2001)。照片不再只是點綴的素材,照片 已列居與文字並重的 地位,是形成視覺強勢的佼佼者,成為版面上最活潑、最強而有力的 因素(柳惠文,2004)。 體育新聞不同於其他新聞路線,強調的是「動」的美感,強調瞬 間爆發力與身體的協調性,是一 種力與美的結合(溫世銘, 1998)。 球員為球場上的主角,為了每場比賽的勝利奮力拼戰,過程當中有激 情、有歡笑、有落寞,一切總總透過專業運動攝影人員的拍攝,將比.

(4) 4. 賽現場真實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這些比 賽 現場所拍攝到的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經過極具巧思的安排與剪裁,無 疑 是 希 望 能 吸 引 更 多 的 讀 者 閱 讀 。 2008 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報導, 自由時報多採用那些新聞照片,最喜歡呈現哪種情境下的球員,球 場 上的哪些主角最常入鏡,照片中又蘊藏哪些意義,於本研究中一一解 答。 照片所蘊藏的意義須透過符號學來分析。符號學主要關心的 是文 本中意義是如何產生的。每一個對意義的研究都關心三個要素:符 號、符號的指涉與符號的使用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首先創 立了意義分析的系統模式,經由這個模式,「意義」溝通和互動觀念 得以分析(張錦華,1995)。符號學分析能夠發現更多內容分析無法 發現的文本意涵,也具有較深入的解釋力。符號學十分重視傳播內容 所需的社會文化情境,能夠較為鉅觀的從整體角度分析傳播內容。 因此,本研究先透過內容分析法,歸納出自由時報對於中華職棒 球員新聞照片呈現的主要內容,繼以符號學做為文本分析的理論基 礎,深入探討自由時報對於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

(5)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 據 上 述 之 問 題 背 景 得 知 ,「照片」此視覺化元素越來越受到重 視,成為版面上最活潑、最強而有力的素材,不但能成為版面的焦點, 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因此,本研究以自由時報報導中華職棒球員之 新聞照片為主要分析之樣本,探討其對於職棒球員照片之呈現內容, 並試圖從中分析其對於職棒球員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問題如下: ㄧ、分析自由時報對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內容為何? 二、暸解自由時報對於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為何?.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 本研究將研究之重要性分為學術性及實務性,如以下之分述: 一、對學術界而言,從體育運動學術領域的研究報告,及學位論文中 發現,探討體育運動與媒體之關係,多著重於媒體報導的內容分 析為主,少有探討新聞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因此,本研究除分 析新聞照片的內容外,繼以符號學文本分析法,以期透過實證研 究,達到研究之目的,彌補相關文獻之不足外,更可開啟後續研 究之契機。 二、對實務界而言,各家報社之攝影記者,可透過本研究的分析與討 論結果,使其拍攝新聞照片時,能嘗試更多元化的取景及構圖方.

(6) 6. 式,拍攝出更多傳神的照片,將比賽現場真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分為主題範圍、時間範圍及對象範圍,分述如下: ㄧ、主題範圍:主要是針對中華職棒球員報紙新聞照片做分析與歸 納,並探討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 二、時間範圍:2008 中華職棒舉辦期間為 2008 年 3 月 5 至 2008 年 11 月 2 日,期 間 包 括 聯 盟 舉 辦 之 熱 身 賽、季 後 賽 及 奧 運 停 賽 期 。 本研究選定 2008 年 3 月 16 日開幕戰至 2008 年 8 月 4 日和 2008 年 8 月 26 日至 2008 年 10 月 11 日球季最後一場比賽止,不含季 後挑戰賽和總冠軍賽。 三、對象範圍:根據 ACNielsen 媒體大調查,自由時報以閱報率 17% 和銷售量 69 萬 9,450 份位居第一大報(自由電子報,2008),且 其有專屬的運動新聞版面。因此,本研究選擇自由時報之體育版 為主要分析樣本,探討其對於 2008 年中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呈 現之內容。以出現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照片為主要研究對象,無 球員出現之新聞照片則不列為本研究對象範圍。. 第六節 研究限制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雖縝密控制研究變項,但在研究上仍受到 部份之限制,陳述如下: ㄧ、時間上的限制:中華職棒聯盟發展已超過十九年,每天出現在報 紙上的職棒新聞相當多,故只針對最接近本研究時間的職棒十九.

(7) 7. 年為主,即只針對 2008 年中華職棒的報紙照片做分析。 二、礙於人力及財力的限制,本研究只針對自由時報之中華職棒球員 照片做為分析樣本,其他報紙對於中華職棒的新聞照片則不是本 研究之範圍。 三、本研究只針對自由時報所呈現之球員新聞照片本身做分析,並 未 將攝影記者之人數、中華職棒新聞之編輯過程納入本研究中。. 第七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過程涉及若干名詞,為使意義更明確,將各名詞解釋如下: ㄧ、中華職棒:指的是在臺灣成立的中華職棒聯盟所舉辦的賽事,2008 年(職棒 19 年)比賽隊伍包括兄弟象、統一獅、La new 熊 隊 、 中信鯨隊及米迪亞暴龍隊六支隊伍,總計 298 場賽事及 1 場明星 賽。 二、球員新聞照片:「新聞照片」是一固定畫面,「重現」新聞事件之 要意或重點的傳播製品,所以它一方面是「證據」的化身,另一 方 面 也 是 「 真 像 」 的 複 製 品 ( 何 智 文 , 1996)。 簡 秋 暖 ( 1997) 針對亞特蘭大奧運會運動員新聞照片的定義是與參加亞特蘭大 奧運會運動員有關之新聞照片。本研究將球員新聞照片的定義 為:報紙體育版面上出現中華職棒球員相關之新聞照片。 三、符號學理論: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科學,主要關心的問題是, 「文 本」(text)中的意義是如何產生、討論符號是什麼、符號如何發生 作 用 ( 黃 新 生 , 1992)。 而 符 號 學 對 溝 通 傳 達 的 作 用 在 於 : 透 過 編碼和解碼的過程,來傳遞符號訊息。也就是將社會文化現象轉.

(8) 8. 換為符號現象,探討隱藏在符號背後「意義」的一門學科,同時 也是探討顯於符號表面的「形」與隱藏在背後「意義」之間的理 論 ( 陳 文 印 , 1997)。 本 研 究 以 巴 特 對 符 號 學 所 發 展 的 架 構 和 延 伸,做為本研究符號分析的方法。.

(9)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自由時報對於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之方式 及其意義,在文獻探討的部分共分五小節進行論述。第一節:回顧臺 灣報紙照片呈現之發展,整理歸納臺灣報紙照片呈現的演變;第二 節:探討報紙版面之視覺化元素,了解新聞照片的本質與特色;第三 節:新聞照片之符號學分析;第四節:將過去體育運動相關文獻做一 整理歸納;第五節:綜合各節之文獻探討做一結論。. 第一節 臺灣報紙照片呈現之發展 一、日治時期(1895-1945) 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深怕報紙成為宣傳臺灣民族運動和革 命的 工具,極力抑制臺人興辦報業,徹底控制新聞事業和言論自由,讓新 聞媒體成 為 日 本 政 府 工 具 ( 王 天濱, 2003)。日治時期臺灣報業不論 是印刷設備、技術、編輯技巧都是由日本引入,使得臺灣的報業能與 日本技術同步,亦與歐美同時並進,臺灣報業於第二次大戰前的發展 尚稱蓬勃(楊惠娟, 2006)。 日治初期的報紙編輯是以純文字為主,透過文字來傳達殖民思 想、或藉以達到教化的政治目的。在版面的編排上,以少數的花邊做 裝飾外,極少運用照片此素材,照片僅運用於廣告版面,在新聞版面 上並無照片的出現。不過,隨著時間及印刷編輯技術的演進,到了日 治後期,各報在圖片如地圖、漫畫、插畫和照片等視覺化素材的運用 已相當靈活(王天濱,2003;楊惠娟, 2006)。 儘管日治後期臺灣報紙使用圖片等視覺化素材已十分普遍,但就 報紙文字和圖片的比例而言,以日治時期主要報紙如臺灣日日新報為.

(10) 10. 例 ( 見 圖 2-1), 此 一 時 期 的 新 聞 照 片 佔 報 紙 版 面 的 比 例 並 不 高 ( 林 淑欣,2007)。 日本統治的五十年當中,報業雖然蓬勃發展,但對照片的使用仍 屬少數,文字才是主流。透過文字的報導,達到教化臺灣人民的目的。. 圖 2-1. 臺灣日日新報. 資 料 來 源:臺 灣 日 治 時 期 報 紙 版 面 編 輯 設 計 形 式 特 色 研 究( 頁 136) ,楊 惠 娟 , 2006,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 雲 林 縣 。. 二、臺灣光復至報禁時期(1945-1987) 臺灣於 1945 年 10 月 25 日光復,光復初期政府對於報業採取「創 刊不需許可,言論不受檢查」的態度,對報業的管制並不多,知識份 子對國家社會的觀察、建議或批判,最直接的管道就是透過報紙來發 聲 , 而 文 字 即 成 為 最 佳 傳 播 媒 介 ( 王 天 濱 , 2003)。當時主要報紙如 第一家官方報紙臺灣新生報,或是具批判性與民間輿論色彩的民營報.

(11) 11. 紙─民報,都是以文字為報導形式,顯見,此一時期文字的使用與功 效仍凌駕在照片之上。 在 1947 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 ,政府認為報業是造成事件發生 的禍源之一,開始對新聞出現干預的動作,多家報社遭到查封,無數 的新聞從業人員被殺、被捕。中央政府遷臺後,於 1949 年開始,制 定重重法令規章,長達約四十年的報禁隨之展開。報禁期間完全沒有 新報紙加入,市場缺乏新的競爭和挑戰,因而報紙在各方面的變革 均 不大,其內容同質性相當高。可以說,報禁時期的報業發展相當緩慢 (王天濱, 2003)。 在各種報業禁令當中,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即是報業的「限 張」 政策。各報以容納最多素材為第一要務,根本無暇顧及版面美觀。此 時期報紙上的視覺化素材並不常見,在照片方面,以人物照片,例如 大頭照與團體合照最為常見,呈現事件現場的照片較為罕見(莊宜 昌,1997)。 再細探報禁時期的主要報紙如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和聯合報 等三 報,平均每天刊登的頭版照片佔版面的比例仍不大,甚至所刊登的照 片張數還有逐年減少的現象,從 0.74 張到 0.13 張(羅文輝、吳筱 玫 、 Paddon, 1999)。 而 造 成 報 紙 減少刊登 照片的因素有二,一是因為報 禁的限張政策,不能讓照片佔太多空間,各報只想著要塞進更多的新 聞訊息,以滿足讀者需求;另一原因是傳統上編輯重文輕圖的觀念所 致。 整體而言,此一時期的報紙,文字仍是主流。一直到 1988 年 , 報禁解除以後,報紙版面的圖文關係才有明顯的變化。照片的使用才 開始受到重視(羅文輝等人, 1999)。.

(12) 12. 三、報禁解除後至蘋果日報登臺前(1988-2003) 臺灣於 1988 年 1 月 1 日正式解除報禁,對於報業不再實施限張、 限紙、限證或限印等管制。此舉引領臺灣報業進入一個新時代,是我 國報紙視覺化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分水嶺。 以報禁來說,最重要的即是報紙每日出報三大張的限制,為了因 應讀者的需求,各報忙著在有限的空間裡塞更多的新聞,要改變版面 的配置可能性極小,因此當報禁一解除,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 報(見圖 2-2)隨即增加報紙的張數,聯合報更於同年 11 月調整版面, 放大字體;中國時報則是將第五版、第八版改為彩色版(莊宜昌, 1997) 。到 1999 年時,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一天出報已多達 13 至 16 大張(蘇蘅等人,2000)。 報禁解除後,臺灣主要報紙依政經與媒體生態的變化,開始增張 改版,也 開 始 重 視 視 覺 效 果 ( 林淑欣, 2007)。以照片來說,每個版 面通常會有一張以上照片,但各報有時還是會出現版面上無照片的情 形。一般而言,版面上的照片數量通常以一到三張為多。至於照片的 位置放上,僅有一張照片時以放在版面中心為多;有兩張以上照片時 則 會 錯 開 來 置 放 ; 兩 張 以 上 性 質 相 同 的 照 片 則 會 放 在 一 起 (莊 宜 昌 , 1997)。由此可見「限張」的解除,有助於報紙版面的改革。 國 內 第 一 家 體 育 專 業 報 ─民 生 報 打 破 傳 統 報 業 重 視 的 政 治 社 會 新 聞,而改 以 生 活 素 材 做 為 主 要 的 內 容,像 是 體 育 版、影 視 藝 文 版 、 家庭版、醫藥版、旅遊版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配合這些所 謂的「軟性」素材,民生報更大量使用照片與圖表,對彩色的使用更 是不吝嗇(莊宜昌, 1997)。 有線電視開放,頻道多元化環境出現,電子媒體的崛起,報紙閱.

(13) 13. 報人口的減少,再加上興趣分殊的讀者,促使各報重新設計版面、重 視視覺效果及加入軟性新聞,以迎合讀者的需求(蘇蘅等人,2000)。 從報禁前頭版每天平均刊登照片 0.13 張到報禁後的 1.44 張,刊登的 照片有 76.5%是彩色照片,顯示出這時期開始對於照片此素材的重視 (羅文輝等人,1999)。 在報禁解除後至蘋果日報在臺發行前,也就是從 1988 年至 2003 年這約十五年的時間,臺灣主要報紙的改版策略及內容調整,常相 互 模仿移植。在版面視覺元素的運用上,如照片張數、照片面積、照片 類型,或照片位置、橫式或直式照片的比例等等之運用情形,都極為 相似(許碧蘚, 2005)。看似多元、卻又彼此仿效移植的改版策略, 顯示出臺灣報紙在搶奪市場的一窩蜂,各報均只是在固定的大框架下 做小框架的調整,沒有展現出各自特色的變革(蘇蘅等人, 2000)。. 圖 2-2. 1991 年 9 月 1 日之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攝自國家圖書館中國時報館藏.

(14) 14. 四、蘋果日報登臺後(2003-至今) 蘋果日報強調視覺導向,利用誇張的照片和詳盡的圖表,配合斗 大且極具煽動力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如圖 2-3)。在 2003 年 5 月 2 日蘋果日報正式進軍臺灣報業市場後,香港此種報紙編版設計 的概念刺激了臺灣報業市場,各報無不嚴陣以待,報紙版面設計及內 容取材成了各報的第一個殺戮戰場,報紙圖像的演進又邁向了另一新 的紀元(柳惠文,2004)。 黎智英(蘋果日報發行人)觀察到隨著時代變遷,年輕的讀者慣 於看圖像,從過去的「讀報」行 為 已 轉 變 成 「 看 報 」,且對政治冷感 進而對嚴肅議題缺少興趣,而在大環境下正是蘋果日報生存的利基 (謝慧鈴, 2003:引自白師瑜,2005,頁 8-9)。 陳順孝(輔大新聞傳播學系講師)指出,蘋果日報和三大報在編 輯策略上有 所 不 同 ( 陳 延 昇 , 2003):蘋果日報是用做電視的手法來 做報紙,透過照片群組和圖表群組有邏輯的影像,以及少量文字來呈 現新聞事件。蘋果的圖表群和照片群裡,既有時間的動線,也有因果 關係的動線。蘋果瞄準的對象,其實是電視年代長大的讀者。這種風 格明顯和臺灣記者慣用大量文字交代情節的手法不同。 各報為了因應蘋果日報的登臺,紛紛以仿蘋果日報的方式,增 加 照片、標題、資訊圖像的比重,利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強化了視覺感 官 的 刺 激、加 上 雜 誌 化 圖 像 的 思 考 方 式,兼 顧 整 體 版 面 的 整 合 效 果 , 以活潑設計 , 讓 讀 者 立 即 抓 到 新 聞 重 點 , 短 時 間 接 受 新 知 。2003 年 可說是臺灣報紙變化最大、最多的一年(柳惠文,2004)。 40 年 來 一 直 是 「 文 字 至 上 」 的 中國時報、聯合報,在蘋果日報 進入臺灣市場後,中國時報明顯增加了色塊和資訊圖像的視覺化元素.

(15) 15. 使用,聯合報則維持其版面視覺元素的運用。但兩報未採取大幅度的 增加版面視覺元素,而是維持其一貫版面視覺風格(許碧蘚,2005)。 中國時報的總編輯黃清龍對於蘋果日報登臺,他強調,中國時報不會 隨著蘋果日報起舞: 「我們和蘋果的讀者定位完全不同,不可能為了和蘋果打這場. 仗,去放棄原有的讀者。對於蘋果帶來的刺激,還是會做一些調整, 在印刷、圖像、寫故事等等,盡力做到最好,不可能每樣都去比。 」 (陳延昇, 2003,頁 70) 整體而言,此時期因為蘋果日報登臺的刺激,各報對於照片、圖 像等元素更加重視,但因各自的定位不同,對於視覺化元素的運用方 式也有所不同。. 圖 2-3. 2008 年 12 月 20 日之蘋果日報頭版 資料來源:拍攝自蘋果日報.

(16) 16. 五、體育版照片呈現之情況 長久以來最受重視的新聞主題是政治、國際或經濟新聞,運動新 聞佔報紙極小的篇幅,甚至採取不定期、不定版的原則編輯。直到報 禁的解除,職棒、職籃的開打,運動新聞才開始有固定的版面(林聰 哲,1996)。 對於新聞照片的運用,體育專業報─民生報毫不吝嗇,使用大量 的 照 片 來 表 現 運 動 場 上 的 力 與 美 ( 見 圖 2-4)。 國 內 的 綜 合 日 報 ─聯 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從報禁解除到現今,體育版照片的呈現, 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張到大張,張數從少到多,有著不小的改變(見 圖 2-5)。. 圖 2-4. 2003 年 4 月 4 之民生報體育版. 資料來源:拍攝自國家圖書館民生報館藏.

(17) 17. 圖 2-5. 聯合報今昔比一比: 1990 年 4 月 30 日、2007 年 4 月 28 日 之聯合報體育版(左起) 資料來源:拍攝自國家圖書館聯合報館藏. 六、小結 從報紙新聞照片呈現之發展來看,照片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 色,張數由少增多,佔新聞版面的比例越來越高,顯示「照片」此 素 材越來越受到重視。照片如此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本研究以照片為主 要研究對象,探究其呈現之內容及傳達之意涵。.

(18) 18. 第二章. 報紙排版之視覺化元素. 報紙版面編排的素材包括「圖像 素 材 」 和 「 文 字 素 材 」(蘇蘅, 2002) ,文字素材屬於報紙新聞內容的部分。 「圖像素材」即通稱的「視 覺 化 元 素 」,包括字體、照片、彩色圖示、資訊 圖表和留白空間(柳 閩生,1987),「有圖像」的部分,即照片、資訊圖像。 陳怡誠(2003)指出,視覺化元素具有幾項功能:一是吸引讀者 的注意,當許多報紙同時陳列於架上販售,如果加上一張吸引人的照 片或圖表,則容易顯得突出而獲讀者青睞;二是美化版面的功能,照 片、插 圖 與 色 彩 的 運 用,使 得 版 面 可 以 有 活 力 且 可 隨 時 變 化 的 空 間 ; 三 是 所 謂 「 百 聞 不 如 一 見 」,照片或圖表本身就具備有說明的機能, 若再加上文字就顯得多餘。 此外,蘇蘅(2002)也指出,報紙視覺元素的處理要件有三: (一)新聞本身的篇幅及新聞所占空間:通常空間大,表示新聞具 重要性。 (二)標題大小:通常標題越大,所占位置越顯著,表示新聞越重 要。 (三)使用照片、圖表視覺元素的配合,可稱為「新聞組合」(news package)。 本研究針對「照片」元素做研究,以下就「照片」的本質及特性 敘述如下: 一、照片的本質與功能 「 一 張 好 的 照 片 , 勝 過 千 言 萬 語 」。Moen(1995)指 出 , 有 照 片 的 報導不但能吸引讀者注意,而且能夠使讀者的注意力保持更長時間。.

(19) 19. 鄭貞銘(1995)認為,新聞照片是指新聞事件現場所拍攝到 的照 片,也有說明式的照片,它是經過安排或角度處理的照片,旨在加強 新聞事件的解釋或說明。 何智文( 1996) 指 出 , 新聞照片是一以固定畫面,「重現」新聞 事件之要意或重點的傳播「製品」 ,所 以 它 一 方 面 是「 證 據 」的 化 身 , 另一方面也是「真像」的複製品。 新聞配照片有「抓住目光」引起興趣和好奇的功能,也是引導閱 讀的重要線索。新聞攝影對於報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但 可 以配合新聞增加臨場感,同時可以美化版面,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陳 崇茂,1997)。 新聞照片的功能,有以下幾點(蔡蜜西,1996): (一)照片表現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和事實,遠較文字的描述顯真 切。 (二)照片所給予讀者的印象,遠較文字記載為深刻,一般看照片 的興趣,也較閱讀文字為高;尤其是對於閱讀能力較低的讀 者,照片的效果更大。 (三)人類社會各種活動或事實,隨時間消逝,攝成照片即可永遠 保存,成為歷史的實蹟。 (四)照片給予讀者藝術的感受,亦即美感。看一張具新聞價值的 照片,與欣賞一件藝術作品無異。文字記載可追述或重寫, 照片則無法追攝、重拍。 綜合上述,新聞照片能重現新聞現場,能記錄下人們的點點滴 滴,可以美化版面,增加版面的活潑性,更能抓住讀者的目光。.

(20) 20. 二、照片的種類 陳崇茂(1997)將新聞照片分為三類: (一)靜態與動態:凡擺好姿勢,面對鏡頭等待攝影者為靜態;按 程序參加各種活動,並由攝影者隨性或暗中拍攝的照片,均 為動態照片,這類照片的表情和動作最自然。 (二)硬性與軟性:配合新聞或文章刊出的照片為硬性照片;富有 趣味性、娛樂性或美化襯托的照片為軟性照片。如攝影比賽 作品、風景、人物、靜物等均屬之。 (三)新聞與資料:有時間性的照片為新聞照片;用過去的舊照片 來配合現在文章刊出的照片為資料照片。資料照片是刊物的 寶藏。 另外,透過鏡頭遠近的不同,人、物和環境的互動,新聞照片可 分為下列幾種(陳萬達,2001): ( 一 )全景:新 聞現 場 的遠距 離 照 片,需 要 大 空 間 才 會 出 現 細 節 , 希望藉由大致涵蓋的照片畫面,讓讀者了解整個新聞事件 。 (二)中景:不是全景,也非特寫,但能說明一則新聞事件的重點。 中景照片是平面媒體最實用也最具傳播效果的照片,因為所 需要的空間不必太大,能包含的信息不少,可發揮「選擇 性 觀點」的優點。 (三)特寫:可以是一個新聞人物或人數不多的新聞主角的近距離 照片,主要捕捉新聞人物的表情或動作,以凸顯新聞的重點。 (四)人頭照:單一新聞人物的照片,沒有其他人物出現,主要目 的是讓讀者知道新聞人物的長相,而不是藉由照片來說明一 則新聞事件的現場。.

(21) 21. 三、照片的編排與選擇 報紙逐漸重視視覺化元素的運用,照片已成為用來製造視覺 震撼 中心的元素之一,羅文輝(1991)指出,視覺震撼中心目的不只是吸 引讀者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讓讀者在這個版面上多停留一下,可 以 運用三種技巧來創造視覺震撼中心: (一)一張醒目的照片:以一張大而醒目的照片為主,以形成焦點, 西方稱這樣的照片為具有宰制 (dominate)力量的照片。 (二)套裝設計:所謂套裝設計就是一種組合式的編輯技巧,將原 本不搶眼的照片、新聞、圖表或相關特稿,適度的搭配,形 成一個整體,以創造出視覺震撼中心與增加吸引力的效果 。 (三)強調對比:形成對比的方法,有「由大到小」與「由小到大」 兩種方式,由大到小是版面摺線的上方為視覺震撼中心,放 置較大張的照片,而在版面下端放置較小的照片,而由小到 大的震撼中心則相反。 Garcia(1993)認為,選擇照片時,應考慮幾個原則: (一)照片是否可以被文字取代? (二)照片品質是否讓讀者停留並且觀看,儘管它可能是車禍、會 議等尋常的新聞事件,最好的照片是非比尋常的,將最習 以 為常的事轉為有創意的面向。 (三)照片最後要能夠成為整個新聞版面的一部份,並強化版面的 視覺。 (四)照片是否太暗、太亮、失焦,或是其他有關品質的缺點,以 致於設計者無法使用。 一 樁 新 聞 事 件,可能 同 時 拍 了 很 多 照 片 回 來,在 編 排 和 選 擇 上 ,.

(22) 22. 必須選用主題正確、畫面精彩的照片來配合新聞刊出。若能多發揮一 些巧思,蘊藏著發人省思、會心一笑的意義,將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四、運動新聞照片的魅力 職業棒球運動已是一種大眾化的休閒產業。只要有球賽或是 球團 的相關動態,可發現報紙的體育版、電視新聞的體育新聞都少不了它 (張孝銘, 1997)。 職業球賽透過媒體零時差的轉播服務和報紙、網際網路的戰況報 導及分析,早已吸引國內許多運動迷定期的收看,成為每日討論的話 題。為服務廣大的閱聽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運動賽事報導,早已 佔據國內報紙體育新聞的版面(林淑娟、林房儧,2005)。 報紙利用衛星取得更快速的全球運動比賽資訊,運用彩色的照 片,呈現出更精彩的運動版面,印刷媒介利用提供大量資訊能力的 特 徵,讓運動迷不能放棄(莫季雍,2003)。 蔡佩蓉(1994)指出,部分編輯認為報紙版面不可缺少新聞照片, 最 好 有 三 張 左 右,而 彩 色 版 更 是 一 定 要 有 照 片。報 紙 有 照 片 的 版 面 , 將比沒有照片的版面,較具吸引力;而版面上放置兩張照片形成對 比,比起放置一張照片,對讀者的吸引力較高(莊宜昌, 1997)。 體育新聞不同於其他新聞路線,體育新聞強調的是「動」的美感。 廖清海(1996)對職棒新聞、吳淑儀(1997)針對奧運新聞、伍炳勳 (2003)針對全運會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三人的研究均發現,新聞 照 片 多 以 動 態 照 片 為 主,以 此 來 吸 引 讀 者 的 目 光,引 起 讀 者 的 共 鳴 。 運動場上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測比賽的勝利者,每天都有不同 的體育新聞及運動競賽的發生,素材可說是源源不絕。藉由攝影記者.

(23) 23. 專業的技術,記錄下每場比賽的精華,再透過具有巧思的安排,帶領 讀者進入真實的比賽現場。 五、小結 照片已成為新聞版面上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能美化版面,更 能 藉此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強調「動」的美感的運動場上,運動新聞 照片的魅力,更是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本研究針對自由時報報 導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照片,探究其呈現的內容及照片呈現所蘊藏之 意義。.

(24) 24. 第三節 新聞照片之符號學分析 符號學(semiology)是研究符號的科學,符號學所關心的問題,主 要 是 在 「 文 本 」 (text)中 的 意 義 是 如 何 產 生 、 討 論 符 號 是 什 麼 、 符 號 如何發生作用(黃新生, 1992)。符號學研究公認是由十九世紀末的 美 國 哲 學 家 皮 爾 斯 (Charles Saunders Peirce)與 瑞 士 語 言 學 家 索 緒 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所奠定,不過將符號學應用於各種流行文化中 並使之推廣者則是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巴特利用符號學研 究 當時法國的流行文化,舉凡摔角、戲劇、電影、廣告、照片、展覽等 各項社會流行文化或現象皆成為他的研究焦點,巴特深入分析出現於 流行文化中的各種符號,並逐一拆解符號背後所象徵的文化歷史意義 (康惠嫻, 2007)。 張錦華(1995)指出,符號學有三個主要的研究領域: (一)符號本身。包含研究符號的種類,研究不同種類符號傳訊息 的不同方式,以及研究符號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畢竟符 號 是人類的產物,唯有了解人們如何使用符號,符號才具意義。 ( 二 ) 組 成 符 號 所 依 據 的 符 碼 (code)或 符 號 系 統 (systems)。 這 領 域 研究一個社會或文化如何因應其自身需要,或因應開拓不 同 傳播途徑之需而發展出的各種符碼。 ( 三 ) 符 號 或 符 碼 運 作 所 依 之 文 化 (culture)。 同 時 文 化 也 依 賴 符 號 或符碼的運用以維繫其存在與形式。 以下以皮爾斯、索緒爾和巴特的學說來介紹符號學的基本概念: 一、皮爾斯的符號學 皮爾斯認為符號、使用者和外在實體之間的三角關係是研究「 意 義」不可或缺的方法(張錦華, 1995)。他的「意義的元素」就是由.

(25) 25. 符 號 、 解 釋 義 和 客 體 所 組 成 ( 見 圖 2-6), 此 三 者 之 間 的 每 一 個 元素 只 有 在 與 另 二 者 相 連 時 , 才 能 被 理 解 。 符 號 (sign)為 指 涉 本 身 以 外 之 事 物 ─ 「 客 體 」 (object), 而 且 能 被 某 人 所 理 解 ; 符 號 能 在 使 用 者 的 心 理 產 生 作 用 , 這 作 用 稱 之 為 「 解 釋 義 」 (interpretent)。 解 釋 義 會 隨 著使用者經驗範圍而有所差異,而經驗範圍則不會超出社會習俗的界 限(張錦華,1995)。. 圖 2-6 皮爾斯符號建構模式 資 料 來 源 : 傳 播 符 號 學 理 論 ( 頁 63) , 張 錦 華 , 1995, 臺 北 市 : 遠 流 。. 此外,皮爾斯所強調的符號包含肖像(iconic)、指標(indexical)、 象徵(symbolic)三個面向,說明如下(張錦華,1995;黃新生,1992): (一)肖像:形似或聲似其所能指涉的事物,在視覺符號中尤其明 顯。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類比或相似。例如:盥洗室門上 的菸斗和高跟鞋,屬於一種肖像符號。 (二)指標:符號與其所指涉的事物間有直接的關係。它們之間的 關係是一種聯想關係。例如:煙是火災的指示。 ( 三 )象徵:此 類 符 號 與 其 能 指 涉 的 事 物 不 相 似,也 無 直 接 關 係 。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慣例、約定或規則。例如:鴿子是和 平的象徵。.

(26) 26. 二、索緒爾的符號學說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是符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符號學理論是 由「語言」發展而來(杜婉婷, 2005),其奠定了符號具與符號義二 元論的符號學基石。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符號本身是一 個 具 有 意 義 的 實 體 , 提 出 「 符 號 是 由 符 號 具 (signifier) 與 符 號 義 (signified)所組成」(見圖 2-7)。「符號具」是符號表現的具體形式, 也就是傳達意義的有形工具,我們會透過自己的感覺去知覺它,像 是 一個字的 聲 音 或 是 一 張 照 片 的外觀;「符號義」是使用者對於符號所 指涉對象的一種想像的概念、是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也就是這些符號 於不同傳送者與受訊者心裡所產 生的理解或意念(張錦華, 1995)。 符號具(signifier). 意指(signification) 實體 (object). 符號(sign) 符號義(signified) 圖 2-7 符號意義的產生. 資料來源:“從設計符號的生成意義到商品廣告形象意識的探討",劉政雄, 1998, 東 方 工 商 學 報 , 21, 頁 45。. 以索緒爾的符號概念來解釋圖像,是後人利用符號具與符號 義的 組成關係,加以闡釋圖像的形式與意義。其方式大部份是將符號具視 為 外 觀 的 色 彩、造型 等 構 成 要 素,符號 義 則 視 為 內 在 的 內 容、意 義 、 操作等概念的說明,而表現的符號具引導著符號意義的衍生,符號義 又回頭檢視符號具辨識線索的正確性,因而產生相互循環關照的一體 兩面(陳美蓉,2002)。.

(27) 27. 三、羅蘭‧巴特的符號意義 在符號學的發展和應用的脈絡中,巴特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 為他不僅承接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提出符號具與符號義的擴充理 論,將符號學廣泛的應用在各生活層面,如電視、廣告和照片等非語 言學的對象上(林淑欣,2007)。 巴 特 將 符 號 表 意 的 過 程 分 成 兩 個 層 次 ( 如 圖 2-8), 第 一 層 次 是 外顯的明示義(denotation),即索緒爾所主張的符號具和符號義兩者間 的直接關係,對真實客觀具體的指涉,通常是描述文本中可看或可讀 的內容。第二層次有三種方式,分別為隱含義(connotation)、迷思(myth) 與 象 徵 (symbolic),分 別 說 明 如 下( 張 錦 華,1995;楊祖 珺,1998): (一)隱含義說明了符號如何和使用者的感情,及其文化價值觀互 動,亦即隱含義是同時受到解釋者與符號所影響,是一種 相 對主觀。隱含義的產生主要是依據第一個層次的符號具,我 們的聲音語調、說話方式、鏡頭拍攝的角度等,均屬隱含義。 明示義是拍了什麼,隱含義如何被拍出來。 (二)迷思是文化思考事物的方式,一種概念化事物、理解事物的 方式,是一連串相關的概念。 (三)象徵符號代表一個客體或一件行為的抽象意義或價值。. 圖 2-8 巴特符號意義的兩個層次 資料來源:傳 播 符 號 學 理 論 ( 頁 119) , 張 錦 華 , 1995, 臺 北 市 : 遠 流 。.

(28) 28. 在巴特的符號學理論中,有兩個極為重要的概念,即符號的能指 (signifier)和 所 指 (signified)。 能 指 組 成 了 符 號 的 表 達 層 , 而 所 指 則 構 成了符號的內容層。巴特的這一主張成為符號分析的基本條件和手 段,同時也將索緒爾的論 點更往外拓展(林淑欣, 2007)。能指和所 指這兩個概念分別包含了形(形式)和質(內容)兩個層次,即分為 以下四個層次(何智文,2004;林淑欣,2007): (一)表達層的形:研究表達層的形,是關係到符號組合時的規則。 同 樣 的 「 形 」 可 以 有 兩 種 不 同 的 「 質 」, 例 如 語 言 符 號 有 語 音式的質和書寫式的質兩種。 (二)表達層的質:表達可以用各種方式出現,例如:發言、書寫 與姿勢。以「我愛蓉」為例,可以是人聲說出的、寫出的或 是 刻 在 牆 上 的 符 號,所 以 表 達 這 些 字 詞 所 採 用 不 同 的 物 質 , 就是所為表達層的質。 (三)內容層的形:它是所指自身的形式組織。 (四)內容層的質:例如包括感情的、意識形態的、或所指中明白 易懂的抽象意義或具體意義。 能 指 和 所 指 結 合 的 過 程 是 意 指 (signification), 符 號 就 是 意 指 系 統,任何一個意指包含兩個層面,即表達層和內容層。前者用 E(p l a n d ` e x p r e s s i o n 的 縮 寫 )表示,後者用 C(p l a n d e c o n t e n u 的 縮 寫 ) 表示,意指行為則相當於這兩個層面之間的關係 R,可以用 ERC 來 表示這三者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巴特認為任何一個意指符號從自身 系統進入另一個系統,而在另一個系統當能指時,這個系統即產生 新 的 所 指 (E1RC1)RC2。 第 一 個 系 統 是 直 接 意 指 , 第 二 個 系 統 是 含 蓄 意 指(謝太平、廖金英,2006)。 做為傳遞新聞訊息主要方式之ㄧ的新聞圖像,要交代發生了什麼.

(29) 29. 事情,直接指向客觀事實,等同於直接意指;還要提供閱聽眾更多的 訊息,即用圖像事實說話,指向事實的內部或意識型態層面,等同於 含蓄意指。因此,意指的兩個系統可以應用於新聞圖像。能指是可以 被看作是意義的物質形態或物質 載 體 ( 圖 片 或 圖 像 )。所指是報導新 聞圖像時我們對新聞事實的概念或思想(謝太平、廖金英, 2006)。 新 聞 照 片 之 符 號 學 分 析 , 用 以 下 這 張 照 片 為 例 ( 見 圖 2-9)。 此 張 照 片 是 2000 年 拍 攝 於 巴 勒 斯 坦 伯 利 恆 阿 拉 法 特 官 邸 , 被 刊 載 在 2004 年 11 月 12 日的《南方都士報》,用在阿拉法特病逝之後。. 圖 2-9 阿拉法特正遠離鏡頭而去 資 料 來 源 : 2009 年 3 月 26, 取 自 http://www.people.com.cn/BIG5/14677/41062/3038211.html. 從符號學的觀點來解讀,重點放在「能指」和「所指」上面。從 歷史照片的角度來看,能指和所指如下(黃順銘,2004): 能指:佔據照片中心位置的是戴著方頭巾的阿拉法特,他朝著自己的 官邸走去,留給讀者的是一個背景。照片的左右兩側是他的衛.

(30) 30. 兵,身穿制服,手持鋼槍,神情莊嚴威武。照片的遠景是一扇 敞開的大門,屋內漆黑。 所指:照片記錄了阿拉法特的一個背影:他回到自己的官邸,衛兵列 隊迎接他。 但是,這幅拍攝於 2000 年的照片用在 2004 年阿拉法特病逝之後 的新聞照片當中,這樣「能指」和「所指」之間產生了穿透時空的力 量,黃順銘(2004)分析如下: 能指:走向官邸的阿拉法特、忠誠的護衛隊。 所指:從能指中可以看到一個所指─「生死之別」。那時阿拉法特充 滿生命活力,而現在他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那時他邁動腳步 回家,而現在他卻靜靜地死去了。 四、小節 本研究以巴特對符號學所發展的架構和延伸,做為本研究符號分 析的方法。依據巴特所創立的意義分析系統模式,做為探討中華職棒 球員照片呈現意義之途徑。本研究透過對球員新聞照片的符號分析, 來瞭解存在於照片表面下所隱含的深層意義,並進一步論述照片呈現 的意義。.

(31) 31. 第四節 報紙運動新聞照片相關文獻分析 體育運動以新聞報導內容為研究對象者,研究方式以媒體報 導之 內容分析居多,茲將以往研究中對新聞照片進行分析者整理如下: 廖清海(1996)研究報紙對於職業棒球新聞的報導,抽取臺灣地 區六家報紙─民生報、大成報、中國時報、聯合報、中時晚報及自立 晚報進行分析,並對職棒聯盟行政人員及職棒記者深度訪談。在新 聞 照片內容分析的部分,以本國籍 球 員 、 人 數 「 一 人 」、黑白照片、動 態照片、球員出現在「本壘區」居多;在團隊部分,以兄弟象隊 17.2% 最多;報導對象之國家,臺灣職棒約佔 90%。 蔡蜜西(1996)針對第十五屆世界盃足球賽新聞報導運動照片進 行內容分析,以中時晚報、聯合晚報及自立晚報為例。結果發現在運 動明星照片出現數量上,以阿根廷的馬拉度納 29 張最多。以比賽 位 置來分,「前鋒」的 158 張照片最多,「中場」以 77 張居次。在前鋒 的照片當中以巴西隊的羅馬里歐 28 張最多,義大利的羅伯托巴吉歐 26 張第二。 簡秋暖(1997)選取民生報與中國時報刊載第二十六屆亞特蘭大 奧 運 會 運 動 員 新 聞 照 片 為 研 究 對 象,進 行 內 容 分 析。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男性運動員新聞照片數量略高於女性;兩報對於不同性別運動員在運 動項目的選擇與報導興趣上,呈現不一致的結果;在新聞照片色彩方 面,女性運動員彩色照片佔 24.9%的比例高於男性運動員的 20.7%; 兩報對於女性運動體態展現項目上,彩色照片運用的比例高於黑白照 片。 吳淑儀(1997)研究臺灣主要報紙對奧運新聞報導之內容,研究 範圍為 1988 年漢城奧運、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1996 年亞特蘭大奧.

(32) 32. 運比賽期間的報紙內容,分析對象為民生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和中 央 日 報。照 片 呈 現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一、各 報 對 於 照 片 越 來 越 重 視 , 彩色照片的刊登比例逐屆增加;二、照片呈現對象,以男性、黃種 人 和白種人最主;三、在照片呈現運動種類方面,不論是男性與女性都 以「田徑」報導次數最多。 溫世銘(1998)研究臺灣報紙對中華、臺灣兩職棒聯盟新聞報導 內容,選定中國時報、聯合報、民生報、自由時報、臺灣日報及中 華 日報為研究對象,並對報社體育主管或資深記者進行訪談。新聞照片 的研究發現:一、照片呈現型態,多以「動態」照片呈現;二、在照 片對象部分,中華職棒聯盟照片之則數與面積皆比臺灣大聯盟多; 三、照片人物呈現「兩隊皆有」最多,達 39.6%,其次是「勝隊」人 物照片為 34.2%。 許智惠(2002)對報紙運動新聞議題設定效果研究,抽樣分析臺 灣四家報紙─中國時報、聯合報、民生報、自由時報對於 2002 年 世 界盃足球賽之新聞報導進行分析,並利用問卷調查以瞭解閱聽人對議 題的瞭解是否受媒體報導影響。當中對於新聞照片之分析結果發現, 照片呈現狀態,各報多以「動態」方式呈現,比例為 86.2%;在照片 呈現色彩部分,各報均大量使用彩色照片呈現。 洪嘉蔆(2003)針對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進行分析,以民生 報及中國時報為例。新聞照片內容分析部份,研究發現:一、以陳 純 甄的照片最多有 53 張;二、照片呈現出的男性選手幾乎都是比賽中, 以主動擊球的運動員身份出現,女性選手則有較高比例是在場邊入鏡 或甚至不在運動場合出現;三、男性比女性有較多「勝利歡呼」 、 「輸 球 落 寞 神 情 」 以 及 「 擊 球 的 神 態 」。四、建構男性運動員是以運動本.

(33) 33. 質為核心,對於女性運動員則過於強調他們的身體容貌。 陳怡誠(2003)研究運動新聞照片使用狀況對閱聽人之閱報行為 的影響,採用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分析中國時報、聯合報運動版 面上新聞照片使用對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學生的閱報行為所產生之關 聯性。研究結果發現: 「彩色照片」是影響閱報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照 片數量」較「照片大小」能夠增強閱報行為動機。在中國時報及聯合 報比較上,中國時報大張照片的運用比聯合報佳;但聯合報在照片顏 色的運用較中國時報佳。 伍炳勳(2003)針對 88 年、90 年、92 年三屆全運會之報紙新聞 報導作內容分析,以民生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為研究對 象,以比較不同報紙對三屆全運會新聞報導的差異性。對於照片報導 內容之研究結果如下:一、照片的總張數明顯下滑,從 88 年全運 的 325 張,到 90 年的 285 張,到 92 年的 182 張;二、彩色照片所佔的 比例逐屆攀升,甚至在 92 年時,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都 100%採 用 彩 色照片;三、照片呈現人物部分,以男性、呈現一人及金牌選手的照 片居多;四、照片呈現比例最多的運動種類以田徑為首,在呈現型態 部分,以動態照片為多。 廖清海、高錦勝、林聖峰(2005)研究運動表現與媒體曝光率之 關聯性,瞭解民生報刊載中華職棒照片是否與其運動表現有關,研 究 結果顯示:一、民生報刊載中華職棒 14 年的照片以本國籍球員、 人 數 「 一 人 」、動態照片及出現在「本壘區」居多 ,在團體的部份,最 多的是兄弟象隊;二、中華職棒球隊的勝場及勝率與民生報刊載之照 片有正相關,球隊敗場數越少有越高的媒體曝光率。.

(34) 34. 為便於了解以往研究者之研究內容,茲將上述相關研究依作者、 發表年代、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彙整如表 2-1。 表 2-1 報紙運動新聞照片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代. 研究主題. 廖清海(1996) 臺灣報紙職業棒球新聞內容.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 深度訪談法. 蔡蜜西(1996) 第 十 五 屆 世 界 盃 足 球 賽 新 聞 報 導 內容分析法 運動照片內容 簡秋暖(1997) 第 二 十 六 屆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運 動 內容分析法 員新聞照片 吳淑儀(1997) 臺 灣 主 要 報 紙 對 奧 運 新 聞 報 導 內 內容分析法 容 溫世銘(1998) 臺灣報紙對中華、臺灣兩職棒聯盟 內容分析法、 新聞報導內容. 深度訪談法. 許智惠(2002) 2002 年 世 界 盃 足 球 賽 報 紙 運 動 新 內容分析法、 聞議題設定效果 洪嘉蔆(2003) 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分析. 問卷調查法 內容分析法、 論述分析. 陳怡誠(2003) 運 動 新 聞 照 片 使 用 對 閱 報 行 為 的 深度訪談法、 影響. 問卷調查法. 伍炳勳(2003) 臺 灣 地 區 主 要 報 紙 對 全 國 運 動 會 內容分析法 新聞報紙 廖 清 海 、 高 錦 運 動 表 現 與 媒 體 曝 光 率 關 聯 性 探 內容分析法、 勝 、 林 聖 峰 討:以民生報刊載中華職棒之照片 皮爾森相關、 (2005). 為例. 多元迴歸分析.

(35) 35. 綜合以往相關文獻發現,報紙運動新聞之研究對象非常廣泛,有 奧運、職棒、世界盃足球賽、全國運動會等等,但其研究多著重於新 聞報導內容之分析,探討新聞照片呈現的外顯意義,極少針對新聞照 片在報紙上呈現的隱含意義做深入的探討。因此,本研究除了用內容 分析法分析自由時報刊載之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外,繼以符號學文本分 析法,來探討新聞照片呈現的深層意義。.

(36) 3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綜合前述相關文獻,本節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臺灣報紙新聞內容的呈現,從日治時期到報禁時期,文字居於主 流。日治後期,隨著時間及印刷編輯技術的演進,各報對於照片 等視覺化元素已靈活運用,但和文字相比,此時期新聞照片所占 比例並不高。在報禁的期間,沒有新報紙加入,缺乏競爭,又因 為「限張」政策,各報僅能在有限的篇幅,塞進更多的新聞訊息, 只好減少照片的刊登。 二、報禁解除後,各報紛紛增張改版,增加硬性與軟性新聞。有線電 視的開放、電子媒體的崛起,再加上閱報率的降低,各報逐漸重 視視覺效果,重新設計版面,以迎合讀者的需求。但臺灣主要報 紙的改版策略及內容調整,常相互模仿移植,顯示出臺灣報紙在 搶奪市場的一窩蜂,各報均只是在固定的大框架下做小框架的調 整 , 沒 有 展 現 出 各 自 特 色 的 變 革 ( 蘇 蘅 等 人 , 2000)。 直 到 蘋 果 日報登臺,臺灣主要報紙視覺化手法才轉為積極,可以看出蘋果 日報對於臺灣報業的衝擊與影響。 三、報紙逐漸重視視覺化元素的運用,照片已成為用來製造視覺震撼 中心的元素之一。「一張好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新聞照片能 抓住讀者的目光,增加看報時的臨場感,更可以美化版面,以吸 引讀者繼續閱讀。 四、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運動賽事報導,早已佔據國內報紙體育新 聞 的版面(林淑娟、林房儧,2005)。體育新聞不同於其他新聞路 線,體育運動強調的是力與美的結合,強調瞬間爆發力與身體的 協調性(溫世銘,1998) ,透 過 專 業 攝 影 人 員 瞬 間 捕 捉 到 的 鏡 頭 ,.

(37) 37. 再加上極具巧思的安排照片,將比賽現場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 身歷其境,更增加了版面的活潑性及可看性。 五、符號學研究公認是由十九世紀末的美國哲學家皮爾斯與瑞士語言 學家索緒爾所奠定,不過將符號學應用於各種流行文化中並使之 推廣者則是羅蘭‧巴特。巴特將符號學運用在戲劇、電影、廣 告、 照片、展覽等各項社會流行文化或現象,深入分析出現於流行文 化中的各種符號,並逐一拆解符號背後所象徵的文化歷史意義 ( 康 惠 嫻 , 2007)。 巴 特 將 符 號 表 意 的 過 程 分 成 兩 個 層 次 , 第 一 層次是外顯的明示義,通常是描述文本中可看或可讀的內容。第 二層次有三種方式,分別為隱含義、迷思與象徵。 六、從報紙運動新聞照片之相關文獻發現,研究對象相當廣泛,有奧 運、職棒、世界盃足球賽、全運會等等,但其研究多著重於新聞 報導內容之分析,極少針對新聞照片在報紙上呈現的意義做深入 的探討。.

(38) 38. 第参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 章 旨 於 敘 述 研 究 設 計 與 實 施 方 法,分 成 研 究 方 法、研究 架 構 、 研究流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的編製、分析單位及類目建構、實施 程序、資料蒐集及處理等部分。.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由時報對中華職棒照片呈現之內容,並瞭解自 由時報照片呈現之意義。因此,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 加以分析,分述如下: ㄧ、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研究媒體與傳播學者最普遍採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內 容 分 析 是 在 分 析 具 體 的 大 眾 傳 播 內 容,針 對 這 些 內 容 用 客 觀 、 系統的方法加以量化,依據這些量化的資料做描述性之分析。所謂 具 體 的 傳 播 內 容,自然 不 只 是 指 大 眾 傳 播 媒 介 中 的 報 紙、雜 誌、電 視 、 書籍媒介等,而是指用任何型態可以記錄,可以保存,而具有傳播價 值的傳播內容。內容分析範圍包括整個傳播過程,其價值在推論傳播 內容對整個傳播過程所產生的影響(楊孝濚,1991)。 王石番( 1992) 認 為 , 內 容 分 析 法 有 五 大 功 能 :(一)檢視傳播 內 容 本 質;( 二 )探 究 內 容 表 達 的 形 式;( 三 )分 析 傳 播 來 源 的 特 質 ; (四)蠡測閱聽人的特質;(五)驗證傳播內容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的目的,就 是 要 「 檢 視 傳 播 內 容 本 質 」。亦 即是探討自由時報對職棒球員照片呈現出什麼樣的內容,作客觀有系 統的量化分析與描述。.

(39) 39. 二、符號學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主要目的在於提出文本中整個意義可能出現的範圍,包 括彰顯意義與隱含意義、表面意義與深層意義(唐維敏,1996)。所 謂的「文本」,指的是任何書面的、視覺上的、或語言上作為「溝通」 的媒介物,包括了書本、報紙、或雜誌上的文章、廣告、演說、官方 文件、電 影 或 錄 影 帶 、 音 樂 中的歌詞、 照片、布料或藝術品等(王佳 煌、潘中道,2002)。德國社會學家 Siegfried Kracauer 指出,文本內 容必須為「一個具有意義的整體」,文本分析就像解讀行為一樣,必 然涉及詮釋的動作(唐維敏, 1996)。 符號學分析所探究的是傳播符號的特定接合方式所延伸的內隱 意義,因此,能夠發現更多內容分析無法發現的文本意涵,也具有較 深入的解釋力。符號學分析屬於質性的分析法,並不主張實證主義所 追求的客觀,因此,在文本解釋上有較大的空間,可以較深入的分析 某些特定文本。 本研究欲探討自由時報對職棒球員照片呈現所蘊藏之意義,故採 用羅蘭‧巴特對符號學所發展的架構和延伸做為理論基礎,透過符號 學文本分析法,對自由時報之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做更深入的分析,來 瞭解其呈現所蘊藏之意義。.

(40) 4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於瞭解自由時報對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之內容與意 涵,為便於清晰本研究之全貌,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訂定本研 究 架構,如圖 3-1 所示:. 職棒球員報紙新聞照片分析. 自由時報體育版. 2008 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照片. 內容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 照片呈現內容與意涵.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1) 4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以下逐步說明(見圖 3-2): 一、界定研究目的:確定研究主題、研究範圍與擬定研究方法步驟後, 進行研究計劃之撰寫,並請指導教授審閱,據以修正。 二、文獻蒐集與分析:蒐集、整理並分析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究之 理論依據。 三、建立研究架構: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文獻分析之結果,建 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四、研究工具的編製:編碼表之研擬,依據研究目的和文獻探討之理 論依據來編製,經相關學者審視,進行預試及信、效度檢驗,以 確定正式編碼表。 五、新聞照片內容分析:根據編碼表之類目,整理歸納報紙照片之內 容,並透過電腦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六、新聞照片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法,對報紙照片作更深入的分 析,以瞭解其中所隱含之意義。 七、結果與討論:將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之結果,予以討論。 八、結論與建議:根據研究結果以發展結論與建議。.

(42) 42. 確定研究主題 臺灣報紙照片呈現之發展 蒐集相關文獻. 報紙排版之視覺化元素 新聞照片之符號學分析. 建立研究架構 編製內容分析編碼表 報紙照片內容分析. 資料分析與討論. 報紙照片文本分析.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圖. 體育運動新聞相關文獻.

(43) 4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自由時報刊載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照片為主要研究 對象,先以內容分析法,檢視照片呈現的內容,並繼以符號學文本分 析法,更深入瞭解報紙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本研究對象分為下列兩 項: 一、內容分析法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定 2008 年 3 月 16 日至 2008 年 10 月 11 日例行賽結束 之隔天為研究範圍,期間不包括奧運停賽期。以自由時報刊載中華職 棒球員之新聞照片為主要分析對象。 二、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對象: 文本分析之研究對象和內容分析法的研究對象相同,即自由時報 刊載 2008 中華職棒球員之新聞照片。.

(44) 44.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針對本研究之目的,經參考文獻及彙整相關研究內容分析編碼 表,擬定本研究之研究工具。 ㄧ、研究工具的編製過程 新聞照片分析編碼表:根據研究目的,蒐集相關文獻並參酌國內 學者洪嘉蔆( 2003)、溫世銘(1998)、廖清海(1996)之研究,編製 「中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編碼表」(如附錄一)。 二、研究工具之內容 新聞照片分析編碼表:本研究以一張照片為一個分析單位進 行登 錄,編碼表內容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每張新聞照片的基本資 料,包括編號、刊載日期;第二部分為新聞照片呈現的內容,包含最 有價值球員、照片人物、照片主題、照片出現之球隊及照片出現之人 數。 三、研究工具之檢驗 (一)信度檢驗 Wimmer 與 Dominick(1983)認為,在做信度檢驗時必須就樣 本之 10%-25%做信度分析,故本研究隨機抽取樣本之 15%,進行 信度考驗。王石番(1992)指出,信度係數要多高才合乎信 度標 準並沒有合理的答案,格伯那之文化指標設定是以 .80 為 信 度 係 數標準。 本研究採用「交互評分者信度」為信度檢驗方式,其公式分 別為(王石番,1992):.

(45) 45. 1.相互同意度的計算方式: 2M 相互同意度 =. N1+N2. 2.交互評分者信度法之計算方式: N×(平均相互同意度 ) 信度 = 1+[(N-1)×(平均相互同意度)] M:完全同意之數目 N1:第一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2:第二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參與編碼人員數目 本研究由兩位體育學系研究所同學及研究者本身共三位編碼 員參與信度考驗,針對較為主觀及爭議性的「照片人物」、「照片 主題」進行信度檢驗。經抽取 15%的樣本分析後,在「照片人物」 方面,信度為.96,「照片主題」方面,信度為.93,均達到內容 分 析信度考驗係數的標準,編碼員間相互同意度結果如表 3-1、3-2 所示。 表 3-1. 「照片人物」編碼員間相互同意度 B. C. A. 0.90. 0.91. B. ×. 0.86. C. ×. ×.

(46) 46. 表 3-2. 「照片主題」編碼員間相互同意度 B. C. A. 0.84. 0.82. B. ×. 0.82. C. ×. ×. (二)效度檢驗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中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編碼表」 ,依據 研 究目的,蒐集相關文獻及參酌國內學者之研究編製而成。效度檢驗方 面,採用專家效度予以考驗,專家組合如表 3-3。 表 3-3. 專家組合表. 學者專家 施致平. 職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專長領域 運動管理、 運動媒體. 侯致遠.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運動技術研 運動傳播 究所教授. 莫季雍.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休閒產業經 運動傳播 營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黑中亮. 聯合報廣告暨業務行銷部休閒產業專. 平面媒體. 線總監 (依姓氏筆劃).

(47) 47. 第六節 分析單位及類目建構 內容分析法最主要的部份是分析單位的確定及類目的建構。本研 究之類目建構是根據研究理論或過去研究結果和依據研究目的與需 要發展而成。以下分述分析單位及類目建構。 ㄧ、分析單位 歸類單位:照片之歸類單位以 “張”為單位。 二、類目建構 確定分析單位後,即進行類目建構。王石番(1992)指出,類目 就是內容的分類,內容分析的成敗取決於類目建構,建構類目須符合 九項原則: (一)符合研究目的; (二)反應研究問題; (三)窮盡; (四) 互斥;(五)獨立;(六)單一分類原則;(七)功能性;(八)可操縱 性;(九)合乎信度、效度。 本研究將球員新聞照片之內容,分為是否為該場之最有價值球 員、照片人物、照片主題、照片出現之球隊及照片出現之人數等類目。 (一)最有價值球員(Most Valuable Player) 在 棒 球賽 事 中 , 最 有 價 值 球 員 是 指該 場 比 賽 或 該 項 賽 程 結 束 後 , 表 現 最 傑 出 的 球 員 , 是 象 徵 球 員 最 高 榮 譽 的 獎 項 ;「 最 有 價 值球員」通常是由資深媒體記者所票選產生。常見的有單場 MVP、 單 月 MVP(投手與野手分開計算)、年度 MVP、明星賽 MVP、 季 後 賽 MVP…等 , 用 來 獎 勵 在 該 場 比 賽 中 或 該 項 賽 程 結 束 後 表 現 最 傑 出 的 球 員 ( 臺 灣 棒 球 維 基 館 , 2008)。 本 研 究 之 最 有價值球員包括了單場 MVP、單月 MVP 及明星賽 MVP。.

(48) 48. (二)照片人物 本研究參考洪嘉蔆( 2003)之研究將人物分為: 1.比賽中的運動員:照片中運動員正處於比賽當下的情境。 2.非 比 賽 中 的 運 動 員 : 運 動 員 在 比 賽 場 地 , 但 非 比 賽 當 中 , 例 如 : 在 球 場 邊 看 比 賽 或 與 球 迷 互 動之 情 況 。 另 外 , 球 員 在 比 賽前熱身或是平時練習等情境下亦包含在內。 3.運 動 員 非 比 賽 情 境 : 例 如 運 動 員 參 加 宣 傳 活 動 、 贊 助 商 之 活 動或是記者會等。 (三)照片主題: 本 研 究 參 考 洪 嘉 蔆 ( 2003) 之 研 究 及 研 究 者 自 行 定 義 將 照片 主題分為: 1.勝利歡呼 2.輸球、表現不佳落寞的神情 3.專注於比賽的神情 4.為自己或隊友加油、打氣 5.比賽中攻守雙方,例如:跑者盜上二壘,攻守雙方同時入鏡 6.爭 執 與 衝 突 , 例 如 : 對 於 裁 判 的 判 決 , 上 前 訊 問 或 爭 論 ; 球 隊之間的衝突場面 7.受傷痛苦的神情 8.場 邊 花 絮 : 運 動 員 在 賽 前 、 賽 後 或 是 參 與 活 動 , 接 受 媒 體 採 訪時所拍攝 9.球員與球迷互動 10.練習與熱身運動 11.無動作,被動入鏡.

(49) 49. 12.其他 (四)照片出現之球隊 本研究參考溫世銘( 1998)之研究將照片出現之球隊分為: 1.勝隊;2.負隊;3.兩者皆有;4.其他。 (五)照片出現之人數 本研究參考廖清海( 1996)之研究將照片出現之人數分為: 1.一人;2.二人;3.三人;4.三人以上。.

(50) 50. 第七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主要架構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報紙內容分析及文本 分析 的部分,實施程序如下: 一、報紙內容分析 本 研 究由兩 位 研究所 同 學及研 究 者為編 碼 員,為 確 保 研 究 品 質 , 編碼員事前皆由研究者親自進行詳細解說及訓練。分析時間範圍自 2008 年 3 月 16 日開幕戰至 2008 年 8 月 4 日,以及 2008 年 8 月 26 日至 2008 年 10 月 11 日球季最後一場比賽止,共計 189 天。 (一)預試 1.本研究隨機抽取樣本之 15%,進行編碼表之信度考驗,以建 立信度。 2.邀請專家學者提供本編碼表之專業建議,以編製較完善的「中 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編碼表」,以建立效度。 (二)正式編碼 利用正式之「中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編碼表」,進行編碼。 二、報紙文本分析 經過內容分析法找出自由時報刊載中華職棒球員照片的表面訊 息,再透過文本分析法來探究自由時報對於職棒球員新聞照片呈現之 意義。.

(51) 51. 第八節 資料蒐集及處理 ㄧ、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資料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以 描述性統計針對編碼表之類目做基本的統計分析,包括次數分配、百 分比等,以瞭解各類目的分佈頻率與分佈情形。 二、文本分析法 依據內容分析結果從中挑選出樣本進行文本分析,以探究中 華職 棒球員新聞照片呈現之隱含意義。.

(52) 52.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依據內容分析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與 整 理。再 依 內 容 分 析 之 結 果,從 中 挑 選 出 樣 本 做 符 號 學 文 本 分 析 , 探討自由時報之中華職棒球員新聞照片的隱含意義。. 第一節. 中華職棒球員照片呈現內容之分析. 本研究以自由時報刊載中華職棒球員照片為分析樣本,時間從 2008 年 3 月 16 日至 2008 年 10 月 11 日例行賽結束之隔天,期間不 包括奧運停賽期,共有 189 天,計有 816 張中華職棒球員之照片。本 節旨在針對自由時報之中華職棒球員照片進行歸納及分析,以瞭解其 對職棒球員照片的呈現內容。本研究依文獻與研究方法之歸類,將 球 員新聞照片之內容分為最有價值球員、照片人物、照片主題、照片出 現之球隊及照片出現之人數等類目,以下就這五部份進行結果分析與 討論。 一、最有價值球員(以下簡稱為 MVP) 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登錄的 816 張照片當中,有 197 張照片為 該場比賽或上個月之最有價值球員,佔總照片的 24.1%;非最有價 值 球員的照片有 619 張,佔 75.9%,上述結果整理如表 4-1。 表 4-1. 最有價值球員照片次數分配表. 最有價值球員. 次數. 百分比. 是. 197. 24.1. 否. 619. 75.9. 總計. 816. 100.0.

(53) 53. 2008 年 中 華 職 棒 有 298 場例行賽、 1 場 明 星 賽 加 上 8 個月份 (2008 年 3 月~10 月)之投、打 MVP,總計有 315 個 MVP。自由時 報在此期間總計出現 197 張 MVP 的照片,刊載比例高達 62.5%,但 其中 3 月、8 月及 10 月刊載的張數較少,其原因是這三個月的比 賽 場次較少,3 月中球季才開始,8 月適逢奧運停賽期,10 月初例行賽 就結束了。另外,7 月及 8 月的刊載比例較低(見表 4-2),探究其原 因發現,這個兩月份的體育活動相當多,包括美國職棒、第三十屆瓊 斯盃、ATP 網球賽、奧運之相關新聞等,導致中華職棒的報導版面 受 到壓縮。在月 MVP 的部份,只有 5 月之投、打 MVP 有出現球員照 片,其他月份之 MVP 只 出現在文字敘述當中,若無仔細閱讀內文 , 是無法得知上月 MVP 的 相關資訊。 MVP 是象徵球員最高榮譽的獎 項,用來獎勵在該場或該月比賽中對球隊最有貢獻度,表現最傑出的 球員,若能適時的放上ㄧ張 MVP 球員之照片,球迷就能知道該比賽 表現優異之球員是誰、上個月表現最好的球員又是誰,能加深球迷對 球員的印象,亦能讓球迷在觀看比賽時,有一關注的焦點,持續關心 該球員的表現。 表 4-2. 每月 MVP 之次數分配表及刊載比例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比賽場數. 25 場 51 場 51 場 42 場 46 場 18 場 48 場 17 場. 單場 MVP. 19 張 33 張 37 張 35 張 22 張. 月 MVP. . 32 張 10 張. . 明星賽 MVP 刊載比例. 9張. .70. 註:打代表有刊登. .62. .74. .75. .45. .45. .64. .53.

(54) 54. 二、照片人物 研究結果發現,照片人物以「比賽中的運動員」最多,計有 713 張,佔總照片的 87.4%;其次為「非比賽中的運動員」,有 57 張,佔 總照片的 7.0%;「運動員非運動情境」則是最少的,共有 46 張,佔 5.6%,次數分配表如 4-3 所示。 表 4-3. 照片人物次數分配表 照片人物. 次數. 百分比. 比賽中的運動員. 713. 87.4. 非比賽中的運動員. 57. 7.0. 運動員非運動情境. 46. 5.6. 總計. 816. 100.0. 照片人物以「比賽中的運動員」為主和洪嘉蔆( 2003)的研究結 果相同。本研究選定之時間範圍是中華職棒例行賽舉辦期間,在此時 期 , 職 棒 最 主 要 的 活 動 是 「 比 賽 」,於是職棒新聞報導的內容完全是 以比賽為中心(廖清海,1996),又球員是球場上的主角,因此,「 比 賽中的運動員」自然成為攝影記者最主要拍攝的對象。在每天緊繃的 賽事報導當中,除了球員專注於比賽的神情、激烈的攻防戰之外,若 能添加球員在不同情境下之照片,相信能更加提升體育版面的豐富性 及精彩度。高小芳(1992)指出,除了競賽性的報導之外,運動明星 的報導也是深受大眾所歡迎的,或許媒體記者可以在不影響球員比賽 及訓練的情況下,針對球員進行人物專訪,讓球迷看到球員非比賽時 不一樣的一面。.

(55) 55. 三、照片主題 在照片主題方面,最常出現的前三名依序是「專注於比賽的神 情」 ,計有 422 張,佔總照片的 51.7%;其次為「比賽中的攻守雙方」, 計有 112 張,佔總照片的 13.7%;第三為「為自己或隊友加油、鼓勵」 , 共有 65 張,佔 8.0%;照片張數最少的則是「球員與球迷互動」, 只 有 6 張,佔 0.7%,上述結果整理如表 4-4。 表 4-4. 照片主題次數分配表 照片主題. 次數. 百分比. 勝利歡呼. 24. 2.9. 輸球、表現不佳落寞神情. 38. 4.7. 專注於比賽的神情. 422. 51.7. 為自己或隊友加油鼓勵. 65. 8.0. 比賽中攻守雙方. 112. 13.7. 爭執與衝突. 10. 1.2. 受傷痛苦的神情. 25. 3.1. 場邊花絮. 36. 4.4. 球員與球迷互動. 6. .7. 練習與熱身運動. 15. 1.8. 無動作,被動入鏡. 33. 4.0. 其他. 30. 3.7. 總計. 816. 100.0. 分析結果得知,有一半以上的照片(51.7%)是球員專注於比賽 的神情,包括投手專注於投球、打者專注於擊球、野手專注於守備工.

(56) 56. 作等,此結果和洪嘉蔆(2003)分析撞球選手在照片上之動作以「比 賽 中 擊 球 的 神 態 」 為 最 多 相 同 。 當 球 員 踏 上 球 場 , 主 審 喊 play ball 的那一刻起,每個球員各司其職,全神貫注,為了比賽的勝利而努力, 就 怕 稍 有 閃 神,投 出 失 投 球、發 生 失 誤,使 得 勝 利 擦 身 而 過。另 外 , 「球員與球迷互動」和「練習與熱身運動」的比例比較低,或許和 本 研究時間範圍的選擇有關。許多球團會利用球季外的時間,舉辦球迷 感謝會、校園巡迴等活動,增加球員與球迷互動的機會;在季賽結束 一段時間之後,球隊又會開始恢 復 訓 練 ( 秋 訓 、 春 訓 ),為下一個球 季做準備。隨著中華職棒比賽,球季中、球季外活動重心的不同,新 聞報導內容、照片主題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未來研究或許可以將球 季外的活動及其相關報導也納入研究之中,做一完整的分析。 四、照片出現之球隊 資 料 結 果 顯 示 , 照 片 出 現 之 球 隊 以 「 勝 隊 」 為 最 多 , 計 有 394 張,佔總照片的 48.3%;其次為「其他」,計有 195 張,佔總照片的 23.9%;出現「兩隊皆有」排名第三,共有 117 張,佔 14.4%,次數 分配如表 4-5。 表 4-5. 照片出現球隊之次數分配表. 照片出現之球隊. 次數. 百分比. 勝隊. 394. 48.3. 負隊. 110. 13.5. 兩隊皆有. 117. 14.4. 其他. 195. 23.9. 總計. 816. 100.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競賽使用白色乒乓球 10 個、黃色 乒乓球 10 個、及網球一個,作為 拾取物。場地上並設置三個集球

三、網際網路註冊報名登錄之球衣號碼,不得更改。球衣號碼總教練為 30 號,教練分別 為 29 號及 28 號,行政管理人員為 27 號,球員為 1 號至 22

四、有關球員資格,須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 規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下手傳球是接發球, 後排防守, 保護的主要技術. 正面下手傳球是最 基本的傳球方法, 是各種傳球技術的基礎, 適合於接各種發球, 扣球 等.. ──

四、有關球員資格,頇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規 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要成為成功的國際業務員,把企業的通路打 通成可以繞著地球賣東西,靠的不是白紙黑

之後將相機以及球作上面的相機行 走 在和線一起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