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4-01-01高三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4-01-01高三歷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高三(社)歷史科 試題 1 範圍:選修歷史(上)第一~四章 出題教師:王若萍 審題教師:廖元禎 一、 單一選題:每題1 分 共 20 分 1. ( D )7.有一位歷史人物,他擁有多方面的成就:在宗教理論上建立了神仙體系,在 醫藥學上完成了神農本草經集注,在政治上則為皇帝的諮詢顧問,時人稱之「山中宰相」。 這位歷史人物是誰? (A)張陵 (B)陸修靜 (C)張角 (D)陶弘景 2. ( D )某時期開始,中原民族加強了內部彼此的團結,一方面稱自己為「華夏」,另 一方面稱外族為「蠻夷戎狄」。請問某時期指何時?此現象反映的發展為何? (A)商代,反映當時中原民族已有強烈的民族自覺 (B)周代,反映當時中原民族出現向外擴張的行動 (C)商代,反映當時外族已有強烈的文化意識 (D)周代,反映當時中原民族自認為其文明發達 3. ( B )「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試問關 於這段史料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為管仲吸收申不害的想法所作的論述 (B)文中「術」應該是指統御之術 (C)此為慎到的主張 (D)韓非子不認同重術的想法 4. ( B )宋代學者張載提出「立天理,滅人欲」,關於其主張,以下正確的是 (A)張載認為人的行為必影響天意 (B)張載認為人應遵守道德規範 (C)張載認為善惡到頭,終有其報 (D)張載認為宇宙運行有其自然規律 5. ( A )中國是世上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試問火藥的起源與下列何者有直接關係? (A)道教的煉丹術 (B)科學理論的建立 (C)政府獎勵發明 (D)頻繁的對外戰 爭 6. ( D )某一位理學家是這樣說的,他認為天下事物皆有其道理,聖人之學要先從日常 事物中,仔細審查由小見大,進而理解其精義以致用。試問這樣的治學方式稱為什麼? (A)性即理 (B)心即是理 (C)存天理去人欲 (D)格物致知 7. ( A )唐、宋以後,中國的科技文明雖然持續維持領先地位,但卻未能在深度與廣度 有所突破,主要的原因是 (A)科學研發較重視實用性質 (B)研究者過度強調理論層次 (C)歷代朝廷抵制相關技術研發 (D)長期戰亂影響知識界的發展 8. ( A )「在中國,人口從 1650 年的一億四千萬,增加到 1850 年的四億,其助長的 因素之一是□□的到臨……□□可種植在無法灌溉的坡地,因而提高了糧食供應量,並讓人 們能居住在新的地方。」其中的□□應該是 (A)玉米 (B)大麥 (C)小米 (D)占城稻 9. ( D )以下是關於唐、宋時期科學發展的論述,請選出不正確的選項 (A)因為商業的繁榮,便於商務的珠算漸取代籌算 (B)學者測出一年的總日數,與現今通用的曆法相當 (C)在數學方程式的研究方面,達到當時世界的最高水準 (D)學者發明「渾儀」,是最早用以觀測天象的儀器 10. ( B )「十六到十七世紀之交,日本的侵略使朝鮮的社會經濟遭受極大打擊,許多 人民流離失所,朱子學無法提出合理對策,整個學術界因此轉而朝向□□。」關於此一敘述, 下列選項何者正確?甲、此時朝鮮為李朝時期;乙、朱子學原為朝廷重視的學術;丙、當時 下令侵略朝鮮者為豐臣秀吉;丁、□□指的是陽明學 (A)乙丙丁 (B)甲乙丙 (C)甲丙丁 (D)甲乙丙丁 11. ( A )明代王守仁提倡「人人皆有良知,個個做得聖賢」,其後學認為「農、工、 商、賈,業雖不同,然人人皆可共學」。請問這些觀點主要受到何者的影響? (A)禪宗的心性修養 (B)孔子的仁與德治 (C)道家的順應自然 (D)朱熹的格 物致知 12. ( C )十七世紀後期,日本當局在某地設置「唐館」,作為管理華人貿易的場所。 請問「某地」應該位於何處? (A)江戶 (B)神戶 (C)長崎 (D)鹿兒島 13. ( B )中古時代,中國的海陸對外貿易十分興盛,但受到某歷史發展的影響,陸上 交通受阻,從此海路承擔了主要的對外貿易。「某歷史發展」是 (A)五胡亂華 (B)安史之亂 (C)宋遼戰爭 (D)黃巢之亂 14. ( D )十五世紀,中國政府派遣船隊出使東南亞;十六世紀,歐洲國家先後經營東 南亞。試比較二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宗教熱忱皆扮演重要角色 (B)兩者皆鼓勵國人移民東南亞 (C)二者都著重領土與資源的掠奪 (D)後者的經濟掠奪動機較強烈 15. ( A )「宋代,某甲到某地市舶司辦理業務,他繳交了相關費用,取得了『憑證』, 也打點了經手官員,過程十分順利。」分析以上情境,請問:「某地」最有可能是那裡? (A)廣州 (B)汴京 (C)洛陽 (D)成都 16. ( B )以下是十六世紀兩個國家的狀況:甲國以習儒為入仕之道,考試的科目包括 策論與詩賦,另有天文、醫學等科目;乙國的才智之士多投靠地方勢力,累積軍功是出人頭 地最快的方式。甲國與乙國分別為何? (A)甲國是中國,乙國是朝鮮 (B)甲國是朝鮮,乙國是日本 (C)甲國是日本,乙國是越南 (D)甲國是越南,乙國是中國 17. ( A )一位漢代學者表示,□□重視名分,有助於統治,甚至連如何治獄,都要援 引□□所載的事例。他進一步指出:「□□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這位 學者所提到的□□應該是 (A)春秋 (B)周禮 (C)尚書 (D)韓非子 ◎第 18~20 題為題組: 某歷史人物提出一項理論:「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 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 君,而欲止其亂也。」請問: ( D )18.這位歷史人物是誰?此理論的內涵為何? (A)這位歷史人物是慧遠,此理論主要以中國思想解釋佛教義理 (B)這位歷史人物是鄒衍,此理論主要以五德終始解釋歷史發展 (C)這位歷史人物是何晏,此理論主要在透悟宇宙與人生的哲理 (D)這位歷史人物是董仲舒,此理論將陰陽家的思想套入其政治觀

(2)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高三(社)歷史科 試題 2 ( D )19.以下選項中,何者最能解釋資料中的「天」? (A)「天」指的是宇宙唯一真神 (B)「天」指的是人所順應的命運 (C)「天」指的是萬物的本源 (D)「天」指的是有意志的上天 ( C )20.關於此理論的目的與效果,以下何者正確? (A)得以統一學術思想,且效果甚佳 (B)使百姓得以接受教化,且效果甚佳 (C)使統治者的權勢受到制約,但效果有限 (D)使讖緯之學一度風行,但效果有限 二、單一選題:每題2 分 共 68 分 21. ( A 和埃及、兩河、印度古文明相較,中國古文明的興起與發展在地理上有何獨特 之處? (A)文明興起於大河支流的臺地,或離河稍遠但方便取水之處 (B)文明興起於大河沿岸平原,離河流極近且取水方便 (C)文明興起於大河沿岸的高地,幾乎沒有水患的問題 (D)文明興起於離海岸較近的地區,便於商品的交換 22. ( A )十六~十七世紀,許多國家競逐南洋地區的海權。關於這些國家及其目的, 以下何者正確? (A)這些國家包括西、荷,目的是掌控胡椒、丁香等物產的利益 (B)這些國家包括中國,目的是為了擴大朝貢貿易的範圍 (C)這些國家包括西、葡,目的是解決國內人口過剩的問題 (D)這些國家包括英、荷,目的是為了擴大鴉片貿易的範圍 23. ( C )(甲)時代晚期,一場戰亂使世家大族賴以標榜的譜牒付之一炬;到了(乙)時代, 儒者為了建立社會秩序,力倡以宗族為中心的譜牒編纂,使古代的宗法關係深入了平民大眾。 (甲)(乙)分別指何時? (A)甲:戰國、乙:魏晉 (B)甲:南北朝、乙:唐代 (C)甲:唐代、乙:宋代 (D)甲:宋代、乙:明代 24. ( B )某位唐代學者寫下這段話:「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 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因此他認為必須「明道」。請問 這段話是出自誰?這裡的「道」是指什麼? (A)柳宗元,封建之道 (B)韓愈,儒家仁義 (C)劉禹錫,法家重法 (D)白居易, 佛老之道 25. ( C )某部史書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 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從用焉……。」這部史書最有可能是 (A)左傳 (B)史記 (C)後漢書 (D)新唐書 26. ( A )雅治到了某城市,他發現該城市中心地帶的街道縱橫交錯,街區格局方正, 整齊劃一,猶如棋盤。導覽指出此布局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當時的政府仿長安規模而興建 此城。「某城市」應該是 (A)日本的京都 (B)日本的東京 (C)中國的瀋陽 (D)中亞的塔什干 27. ( D )有一位學者,他相信讖緯之說,認為「六經」是孔子為託古改制所作,也就 是以微言大義寄託其政治理想,因此士人應仿效孔子的精神。這位學者應該是 (A)玄學家 (B)理學家 (C)古文經學家 (D)今文經學家 28. ( C )東漢時期,社會瀰漫清議風氣,有時批評時政,有時品評人物,但後來受到 □□的影響,士人為了避禍,逐漸轉向談論不涉及現實人事的內容,清談之風遂起。上述□ □指的是 (A)經學之爭 (B)黃巾之亂 (C)黨錮之禍 (D)外戚干政 29. ( D )考古學家在鄭州商城遺址發現了大量被鋸斷的人頭骨,關於此發現所反映的 歷史意義,以下理解何者最恰當? (A)說明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與大自然搏鬥的慘況 (B)說明新石器時代中期部落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C)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平均壽命仍然很低 (D)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王權的控制力逐漸提升 30. ( D )佛教徒甲表示:「我們這派修行簡單,只要口念佛號,即可往生佛國淨 土。」佛教徒乙則說:「我們這派只需在家修行,有朝一日頓悟了也能成佛。」關於甲、乙, 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甲應該是禪宗弟子 (B)乙應該是華嚴宗弟子 (C)甲、乙都重視經典的研習 (D)甲、乙都強調入世的精神 31. ( C )論語載:「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關 於資料的理解,以下正確的是 (A)三代的地理位置十分接近 (B)三代在文化上成就不高 (C)三代在制度上有因襲關係 (D)三代的歷史記載不完整 32. ( A )以下都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其中何者最早出現? (A)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內有陰陽及五行交互關係 (B)疾病起源於戾氣,通常由口鼻而入 (C)若能懂得食療與養生,當可免於疾病 (D)醫家須修養德行,為人治病當不分貴賤 33. ( A )孔子曾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外戶 而不閉,謂之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是謂小 康。」試問孔子以何者作為大同、小康的區分? (A)公天下、家天下之分 (B)權力掌握的多寡 (C)人民群居的集中與否 (D)君主的才智高低 34. ( D )一位文人說:「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 佚相�矣。」請問這位文人應該是誰? (A)陶淵明 (B)韓愈 (C)李白 (D)蘇軾 35. ( B )唐高宗時,朝廷頒訂五經正義,關於這部著作,以下論述何者正確? (A)使經學擺脫兩漢遺風,另闢蹊徑 (B)使科舉有所範本,造成思想僵化 (C)使士人重視道德修持,重振儒學 (D)開啟官方控制學術之始,統一思想 36. ( D )白鹿洞學規指出:「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 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聖賢所以教人之 法具存於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苟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由 此可知,白鹿洞書院的創設精神是 (A)協助士子應舉 (B)贊助社會事業 (C)支持經學研究 (D)建立道德典範

(3)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高三(社)歷史科 試題 3 37. ( A )清朝前期,甲學術的特色是重視客觀、實證,其精神影響了後來乙學術的治 學風氣。甲、乙分別指的是什麼? (A)經世致用之學、樸學 (B)程朱理學、經世致用之學 (C)程朱理學、樸學 (D)樸學、經世致用之學 38. ( D )唐代規定:「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 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此規定顯示的意義是 (A)唐的律法非常嚴厲 (B)唐代實行連坐制度 (C)唐的律法有失公正 (D)唐代重視倫理精神 39. ( A )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關於這段話的理解,以下何者最 為恰當? (A)孔子認同中原文化,強調禮樂教化的重要 (B)孔子認為齊桓公能稱霸諸侯,管仲功不可沒 (C)孔子重視封建禮法,讚揚管仲消滅夷狄之舉 (D)管仲提升了社會風氣,達成孔子的理想 40. ( B )某朝代建立之後,有鑑於前代統治者過度倚賴神意,於是發展出「天命靡常, 惟德是輔」的觀念。關於此一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某朝代」指春秋戰國,此發展顯示百家爭鳴的現象 (B)「某朝代」指西周,此發展顯示人文思想的躍升 (C)「前代」指夏代,此發展顯示神權思想的沒落 (D)「前代」指商代,此發展顯示封建制度的鞏固 41. ( B )道教經典太平經載:「今天下失道以來,多賤女子,而反賊殺之,令使女子 少於男……今天下一家殺一女,天下幾億家哉?或有一家乃殺十數女者,或有妊之未出生, 反就傷之者,其氣冤結上動天,奈何無道理乎。」由此可知,早期道教的特色是 (A)重視男女之間的平等 (B)關懷民間疾苦與弱者 (C)以上層社會為傳播對象 (D)鼓勵民眾反抗官府欺壓 42. ( D )比較佛教與道教,二者在中國興起的背景,有何共同之處? (A)都是因為帝王提倡,民眾才逐漸接受 (B)都是因為與儒學結合,獲得士人支持 (C)都是因為強調因果輪迴,而為民眾接受 (D)都是因為政治社會動亂不已,成為民眾尋求精神慰藉的依靠 43. ( A )中國南方在農業技術上原本落後於北方,但自中古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北 方的農業技術就會因故引進南方,提升南方的生產,或進一步刺激南方也進行技術的改良, 最終超越北方。請問上述的「因故」主要指什麼? (A)戰爭動亂 (B)學術發展 (C)朝廷政策指導 (D)外來作物引進 44. ( C )道德經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道」應如何 理解最為恰當? (A)人倫秩序 (B)法令制度 (C)自然規律 (D)邏輯思維 45. ( A )李白有詩云:「聞說神仙晉□□,煉丹曾此占雲峰。庭前廢井今猶在,不見 長松見短松。」詩中的□□為道教理論的奠基者,請問為何人? (A)葛洪 (B)張角 (C)張陵 (D)郭象 46. ( B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 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 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此為某位醫學家在著作備急千金要方裡的論點,他認為什 麼理念對醫者而言甚為重要? (A)醫術 (B)醫德 (C)藥理 (D)名利 47. ( B )北宋范仲淹曾表示,如不能為良相,則「願為良醫」,以下何者最能說明其 意旨? (A)醫生在古代是人人稱羨的職業 (B)習醫與從政都能實踐經世理想 (C)宋代的醫學成就已超越前代 (D)習醫是士人於從政外的唯一選擇 48. ( B )(甲)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建立的時期;(乙)陸續完成相關的經典著作;(丙)正式 出現分科制度。上述的(甲)(乙)(丙)分別是何時? (A)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 (B)兩漢、魏晉南北朝、唐代 (C)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 (D)唐代、宋代、元明 49. ( B )北魏時,朝廷開辦「僧祇粟」;唐朝時,社會上出現「悲田院」,這些發展 反映何種歷史意義? (A)寺院制度逐漸完備 (B)佛教主持社會救濟 (C)寺院經濟走上獨立 (D)國家管理宗教團體 50. ( A )有一部著作,它是由國家機構所編定的藥典專書,頒布後成為醫者臨床用藥 的學術依據。此外,它也介紹了許多境外移入的新藥物,其中包括來自西亞、由罌粟提煉而 成的麻醉藥「阿芙蓉」。這部著作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綱目 (C)黃帝內經 (D)神農本草經 ◎第 51~52 題為題組: 「(某年),上以江淮、兩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朝廷)乃遣使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 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之高仰者蒔之,蓋旱稻也。内出種法,令轉運司揭榜示民。其稻比中 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 以上是某朝的記載,根據資料,請問: ( C )51.資料中的「某年」最早可能指何時? (A)漢代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 B )52.關於這段資料的說明,以下何者正確? (A)資料反映了當時生產技術的落後 (B)資料反映了新式作物的推廣 (C)資料反映了新式農具的利用 (D)資料反映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 53~54 題為題組: 資料一:朱熹說:「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資料二:顧炎武表示:「□□之義,尊天王,攘夷狄,誅亂臣賊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請問: ( A )53.關於資料中的「夷狄」,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有些國家也曾被視為夷狄 (B)兩則資料指的是不同的對象 (C)主要是血統與華夏人民不同 (D)主要指匈奴、鮮卑等胡族 ( A )54.關於兩則資料的理解,以下何者正確?甲、資料一中的「天下」與資料二中 的「天王」為相同的意思。乙、資料一與資料二反映了兩人對所處時代的看法。丙、資料一

(4)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高三(社)歷史科 試題 4 與資料二都讚揚了相同的歷史人物。 (A)乙、丙 (B)甲、乙 (C)甲、丙 (D)甲、乙、丙 三、多重選題:每題2 分 共 12 分 55.( CD )以下是日本史上的某政令:「除特許船外,嚴禁其他船隻駛往外國。」「如 有偷渡者,應處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併扣留。」「告發耶穌教教士者,應予以褒 賞。」「如有發現傳播耶穌教之南蠻人,或其他邪言惑眾者,應即押解至……牢獄。」 關於資料內容,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A)此政令頒布於室町幕府時代 (B)「南蠻人」主要指荷蘭人 (C)此政令並未完全中斷對外聯繫 (D)此政令於十九世紀中葉解除 (E)當時的日本戰亂不已 56. ( CD )中國傳統醫者多為師徒或家族相承,或與宗教有關。然自某時期開始,民 間出現許多非道、非佛的醫者,他們的醫學知識多來自於典籍,而且通常有較高的儒學與知 識修養。關於此現象,以下何者正確? (A)這是唐代開始的現象 (B)此現象使傳統醫學走上科學主義 (C)此現象與科舉制度造就許多落第者有關 (D)此現象提升了醫者的社會地位 (E)此現象使傳統醫學擺脫了宗教的影響 57. ( ADE )十二世紀後中國民間出現「功過格」,主要用於記載自身行為的善惡點數, 藉此來期許累積的善能夠保佑自身平安,試問下列敘述那些較能符合事實與當時人們的想法? (A)人們言行的善惡為上天降災的依據 (B)人們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命運 (C)確保死後可擺脫輪廻 (D)融合道、儒、釋三家的理念 (E)對於道德倫理有正面的作用 58. ( ABCE )某理論指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 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關於此理論,以下正確的是 (A)此為漢儒提出的理論 (B)此理論反映了天與人之間的關係 (C)此理論顯示學派間有交互影響的趨勢 (D)此理論反映了理性主義的影響 (E)此理論有勸誡君王的作用 59. ( AE )有大臣認為,基層官員不能只由原來的官僚子弟充任,因此主張興設□□, 作為培養賢才的處所。此外,政府應設五經博士,置弟子員若干名,通一經者即可為官。關 於以上敘述,選項中何者正確? (A)此事應發生於西漢 (B)□□指的是書院 (C)「五經」指的是古文經學 (D)□□主要設於地方郡縣 (E)此事顯示出仕任官已逐漸制度化 60. ( ABD )與唐代相比,宋代在民間娛樂方面有何新的發展? (A)過去官宦人家才能欣賞的娛樂,宋代的市井小民亦可享受 (B)商業營業不受時間限制,即使至深夜仍然有店家做生意 (C)民間盛行各種體育活動,其中又以蹴鞠最受歡迎 (D)說書人十分活躍,其故事底本經常被印製成冊而流傳 (E)佛教逐漸興起,相關的節慶與祭祀常常吸引人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代號 職類 姓名 名次 提名單位 備註.. 01 綜合機械 廖育傑

01 綜合機械 3 陳俊嘉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 中心.. 01 綜合機械 4 王仲丞

十一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及小組討論 十二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並完成英文學習單 十三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另有很多學者,並不使⽤Axiology這個字,⽽以Philosophy of Value ,Theory of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