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台灣夏日學校的實施對人力資本 及來源國形象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台灣夏日學校的實施對人力資本 及來源國形象之影響"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探討台灣夏日學校的實施對人力資本

及來源國形象之影響

The Impact of Taiwan’s Summer School on

Human Capital and Country-of-Origin

研究生:陳韋翰 撰

指導教授:陳一民 博士

中華民國 一零七年六月

(2)
(3)

誌謝

在完成這段論文的過程,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最要感謝是我的指導教授-陳一民教授,謝謝老師在這一年半的指導。真的讓我受益良多,不是是課業上的 幫助抑或是生涯的規畫,都多虧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在論文中給予許多的建議, 解決各種的疑難雜症,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真的很謝謝老師讓我在碩士生 涯中成長了許多,並且增加了許多應對進退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高雄大學亞太系過的日子非常的充實,系所上每一位老師的教學都十分的 認真,讓我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並且幸運地遇到了許多好朋友兼夥伴, 尤其是冠宇和偉棋,在一起寫論文的期間互相幫助,一起解決各種的疑難雜症, 無論是生活上還是課業上都是,遇到你們讓我的碩士生活更多采多姿。並且還有 著學長竣帆的幫忙,幫助我文獻上的參考,讓我更知道我自己論文進行的方向。 而最重要的是我的夥伴兼女朋友立馨,在碩士這兩年的時間幫助了我許多,一起 寫論文、一起做計劃、一起成長,謝謝你每次在我遇到困難時都會幫助我,我很 慶幸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完成學業並且一起畢業。 在最後,也要謝謝爸媽的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攻讀碩士,給我全力支 持和鼓勵,讓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在我疲勞時都能鼓勵我,希望在未來能換我 好好的照顧你們以報答你們的辛勞。 陳韋翰 誌 2018 年 6 月 於高雄大學管理學院

(4)

探討台灣夏日學校的實施對人力資本

及來源國形象之影響

指導教授:陳一民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學生:陳韋翰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碩士班

中文摘要

全球化、國際化的浪潮席捲下,隨著國家形象及意識的抬頭,來源國形象對 於國家競爭力提升之重要性日益增加。過往至今,已經許多學者進行有關來源國 之研究。而一國的發展,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的提 升、投資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也能促使國家繼續成長。並透過新南向政策中夏 日學校之實施對於人力資本的介入與投資,藉由人力資本的之積累與互動交流, 使我國競爭優勢得以提升,透過政府的刺激來發現潛在的競爭優勢。本研究以透 過新南向政策夏日學校來台之越南學生為抽樣母體,共發放 23 份問卷,並回收 23 份有效樣本。本研究在參與前、後各發放一次問卷,並且比較兩次前、後問 卷的差異結果,對於我國之來源國形象是否有影響。而本研究所採用的統計工具 分別為SPSS 23 以及 Smart PLS 3.0,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敘述性統計、因素 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成對樣本 T 檢定等等。研究結果顯示夏日學校的實施對 於人力資本有著正向顯著的影響,而人力資本對於來源國形象也有著正向顯著的 影響。透過本研究實證發現,藉由新南向政策中夏日學校來台之越南學生,透過 文化的交流、教育學習後,對於我國之形象有著提升的效果。 關鍵字: 新南向政策、夏日學校、人力資本、來源國形象

(5)

The Impact of Taiwan’s Summer School on

Human Capital and Country-of-Origin

Advisor:Dr. Yi-Ming Chen

Department of Asia-Pacific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Wei-Han Chen

Department of Asia-Pacific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with the rise of the country's image and awareness,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 of origi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rom before to now,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 of origin.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s human capital. The promo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 are fundamental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and will also enable the country to continue its growth. And through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and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enhanced, and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are discovered through government incentives. This study uses sampled Vietnamese students who come to Taiwan through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Summer School. A total of 23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3 valid samples were recovered.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before and aft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revious and subsequent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ared. Survey questionnaire is taken and the results is analyzed by SPSS 23 and Smart PLS 3.0.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mmer school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human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lso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age of the source country. Through this empirical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who came to Taiwan through summer schools in the New South-South Policy have improved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 through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ducation.

Keywords:New Southbound Policy, Summer School, Human Capital, Country of

(6)

目錄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錄... IV 第壹章、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流程 ... 4 第貳章、文獻探討與假說 ... 5 2.1 新南向政策理念 ... 5 2.1.1 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以夏日學校為例 ... 7 2.2 人力資本定義與內涵... 11 2.3 來源國形象... 14 2.3.1 來源國形象之定義... 15 2.3.2 來源國效應與內涵... 16 2.3.2 來源國形象之構面... 17 第參章、研究方法 ... 21 3.1 研究架構 ... 21 3.2 研究設計與樣本 ... 21 3.3 研究方法... 21 3.4 問卷設計... 22 第肆章、研究結果 ... 27 4.1 敘述性統計 ... 27

(7)

4.2 衡量模型與信、效度檢定 ... 28 4.3 參與夏日學校前的認知與參與後期望值之差異檢定... 33 4.4 結構模型... 35 4.5 研究發現 ... 37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 40 5.1 結論 ... 40 5.2 建議 ... 42 5.3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43 參考文獻... 44 附錄:問卷 ... 51 附錄一:中文問卷 ... 51 附錄二:英文問卷 ... 56 附錄三:越南文問卷 ... 64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 ... 4 圖2 研究架構圖 ... 21 圖3 第一次問卷發放路徑係數圖 ... 35 圖4 第二次問卷發放路徑係數圖... 36

(8)

表目錄

表1 新南向的政策的四種願景 ... 6 表2 104 學年度大專院校境外學生人數統計 ... 7 表3 完美執行政策的十項要件 ... 9 表4 常見的政策評估類型 ... 10 表5 來源國形象定義 ... 15

表6 MARTIN&EROGLU (1993)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 18

表7 鄒筱涵、于卓民(2007)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 18 表8 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 19 表9 第一次夏日學校執行面面量表 ... 23 表10 第二次夏日學校執行面面量表... 24 表11 第一次人力資本量表 ... 24 表12 第二次人力資本量表... 25 表13 第一、二次來源國形象量表... 25 表14 敘述性統計... 27 表15 第一次問卷發放 CRONBACH’S Α 值 ... 29 表16 第二次問卷發放 CRONBACH’S Α 值 ... 29 表17 第一次問卷發放構面組成信度與平均變異萃取量... 29 表18 第二次問卷發放構面組成信度與平均變異萃取量... 31 表19 第一次問卷發放區別效度分析表... 32 表20 第二次問卷發放區別效度分析表... 33 表21 成對樣本 T 檢定 ... 33 表22 第一次問卷發放假說驗證... 36 表23 第二次問卷發放假說驗證... 37

(9)

第壹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全球化浪潮席捲,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世界上已開發國家通常可以帶給人們 正面的印象,例如日本、德國。隨著國家 形象及意識的抬頭,來源國形象 (Contry-of-origin,COO)對於國家競爭力提升之重要性日益增加。Nagashima (1970) 認為來源國形象是由一國之特徵、該國代表性的產品、民族特徵、經濟環境和政 治背景、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等變數所構成。 而 Anholt-GfK 國家品牌指數於 2016 透過對全球 50 個國家進行調查,進而 幫助政府,組織和企業理解、衡量並最終建立強大的國家形象和聲譽。根據調查 結果,前十名分別是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日本、瑞士、 澳洲、瑞典,而台灣排名第 34,落後日本、新加坡、南韓、中國。這項調查是 由六個面向所構成,其中包括了出口、政府、文化、人民、觀光、移民與投資等。 由排名可知位居於高名次的國家都屬於已開發國家,由此可知國家形象對於整體 國家競爭力提升之重要性,過往至今,已經許多學者進行有關來源國之研究 (Schooler, 1965;Nagashima, 1970;Naryana, 1981;Bilkey & Nes, 1982;Johansson & Thorelli, 1985;Roth & Romeo, 1992;Martin & Eroglu, 1993;鄒筱涵、于卓民, 2007;Chen , Su,& Lin, 2011)。

由於全球市場的變化和壓力的增加,國家為了提升競爭力,提升競爭優勢, 如果能強化來源國的形象,就能夠強化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促進國家識別度以 及競爭對手的差異性。而國家形象、國家競爭力之提升有很大的因素是取決於能 不能提升吸引力,能否吸引國際人才、外國資金以及技術的流入、同時讓在地企 業能夠在國內繼續投資以及經營。而一個既有吸引力的國家,應該要有效率的政 府以及政策、良好的基礎設施、自由競爭的市場、有競爭力的勞動力等條件。國 家形象是一種國家實力的表現,而這種表現是由許多構面所呈現的,其中經濟表 現、企業能力、政府政策以及社會制度等都含括在內(Martin & Eroglu, 1993;鄒

(10)

筱涵、于卓民, 2007),而一國的發展,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當資本可以經過投資或動員來追求利益或目標時,資本便成為 某種資源,人力資本的提升、投資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也能促使國家繼續成長。 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在國家及企業層面都是學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Rodrik, 1995;Snell & Dean, 1992),所謂的人力資本就是人們利用教育與訓練投資在自 己身上的知識、技能以及經驗,具備這些資本的人們,可以擁有更高的生產能力, 可以將這些資本轉換成經濟價值。人力資本的積累在國家經濟追趕的過程中,具 有重要地位。在這競爭激勵的環境中,真正核心的競爭能力就是人本身所擁有的 知識、觀念以及技術。Becker (1990)認為「人力資本體現了知識和技能,經濟發 展取決於技術和科學知識的進步,那麼國家之發展也取決於人力資本的積累」, 並提出了二十世紀美國的數據支持這種說法。在1910 年到 1950 年間,美國的教 育總投資增長速度要快於對實物資本的總投資 (Schultz, 1960)。Denison (1985) 認為1929 年到 1982 年的教育年限增長解釋了為何這一時期美國人均收入能夠增 長達25%左右。 而我國新南向政策的啟動,代表著尋求經濟發展的新方向以及動能,藉以拓 展對外關係,為創造未來價值的重要一環,以及設定我國所應該扮演的角色。而 台灣位於東亞,鄰近東南亞,基於地緣、海外華僑與產業發展政策使然,台灣過 去與東協及南亞國家人才交流多為單向,較少進行雙向交流,而在新南向政策下, 在「以人為本、雙向多元」的交流原則下,期許能夠強化教育、產業人力的交流 與合作,提升台灣與東協及南亞各國雙邊人才資源的互補與合作。換言之,「新 南向政策」在人才交流面的思維將跳脫過往只考慮國內需求,自新南向國家引進 藍領勞工的思考模式,而是要在兼顧雙方需求與成長、包括白領與藍領工作者, 且以雙向交流為目標的前提下,加強雙邊人才的終身成長規劃與環境配套,不僅 提升新南向國家的人力素質,也為我國培育可用人才。 政府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訂定各種解決問題的標準、評估政策以及政策施 行的成果,清楚政策的界定,及瞭解整個政策制定的過程,才能針對政策加以分

(11)

析、規劃甚至於評估。透過政府的刺激來發現潛在的競爭優勢 (Hausmann & Rogrick, 2006)。因此,如何利用政府政策的有效實施,藉由人力資本的之積累與 互動交流,使我國競爭優勢得以提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當我國擁有有價值、 稀有、不能被完全複製、資源無法被替代的優勢時,國家就可以擁有持久性競爭 優勢。國家形象的提升,有賴於國家整體的進步,並建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為 了要強化他國人們對於我國形象的熟悉程度,首先必須要了解他國人們對於我國 形象的熟悉程度。 過去有關來源國形象的研究多以產品、消費者行為、行銷為主要研究方向 (Nagashima, 1970;Naryana, 1981;Bailkey & Nes, 1982;Roth & Romeo, 1992; Ahmed & d’Astous, 2006)。抑或是從品牌權益、企業的角度出發 (Chen , Su ,& Lin, 2011),而 Lazzarini 在 2015 的研究中,整理了產業政策與策略管理之相關文獻 資料,並且以企業為發點,提出了政策與競爭優勢之間的關聯,並且是透過在地 所擁有的能力以及資源,透過積累以及攪拌所產生的。而本研究是從人力資本的 角度,以新南向政策中夏日學校的實施為例,使外籍學子透過教育的培育、文化 的交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探討是否能夠藉由夏日學校的實施、人力資本的 積累以及互動來提升來源國形象。

1.2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針對藉由新南向計畫中透過夏日學校政策來台 學習的東南亞學生,並探討藉由新南向政策中夏日學校之實施下,對人力資本的 積累與互動,對來源國形象之間的關係。 故本研究彙整歸納之研究目的包含下列幾點: 1. 探討夏日學校對人力資本的積累之影響。 2. 探討夏日學校對來源國形象的影響。 3. 探討人力資本的積累對來源國形象的影響。

(12)

1.3 研究流程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夏日學校之實施對人力資本、來源國形象之影響,以及人 力資本對來源國形象之影響。因此本研究的研究流程為如下圖 1 所示。 圖 1 研究流程圖

探究研究背景與動機

建立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收集與探討

設立研究假說

研究架構之形成

問卷設計與發放

資料分析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假說

2.1 新南向政策理念

《新南向政策綱領》揭示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之願景及短中長程目標, 即透過促進台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 18 個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 的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以及透過建立廣 泛的協商和對話機制,形塑和新南向國家的合作共識,並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和分 歧,逐步累積互信,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使台灣成為新南向國家經濟 發展的繁榮夥伴、人才資源的共享夥伴、生活品質的創新夥伴、及國際鏈結的互 惠夥伴。 新南向政策的出發點是一個「多元、多面向的夥伴關係」,並且以「雙方的 民間交流、文化、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連結」為基礎,以過去不同的重點在於, 以往台灣對東南亞與東亞是以「經貿與投資僅僅扮演其中一個合作面向」。而新 南向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在於結合了國內各種多元的個人、團體,進而「將地 方政府、公民社會、企業還有青年,與國際社會結合在一起」。在 2016 年 4 月 13 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中,國際事務部主任黃志芳以「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的臺 灣對外經濟新戰略」進行專題報告,論述新南向政策視為是「國家對外經濟戰略」, 並且籌設「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與「國家級東南亞與南亞智庫」,希望「以 5 年 為期,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農 業等密切的雙向交流與合作,以建構臺灣與東協及南亞國家21 世紀新夥伴關係」。 新南向政策除了經貿方案的提出,另一個重點在於人才的培育。為了積極培養東 南亞與南亞事務人才,同時強化「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人才培育計畫, 譬如,遴選華語教師前往越南任教、前往緬甸辦理「緬甸臺灣高等教育展」推動 高等教育交流等。而教育部所推動的「東南亞短期經貿文化班」,藉著密集培育 青年學子,為臺灣在東南亞國家與社會的深耕培育重要人力資源。教育部所提出 的「新南向專案」,希望透過設立平台(platform)、雙向交流(pipeline)與產學

(14)

教育服務需求(marketing)三項主軸,促進雙向人才交流,積極提供臺灣經驗與 技術,協助東協及南亞國家發展。 透過多年來與東南亞各國的商業往來、民間交流以及學術研究,以及在台灣 之東南亞配偶的第二代逐漸的成長,政府透過提出新南向政策,藉此有助於政策 定位與內部資源的整合。除了政府部門的投入之外,許多大學、研究機構以及民 間企業預計也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從事相關的研究。 蕭新煌、楊昊(2016)認為新南向政策具有四種願景,可以用四個「R」來表示: 表1 新南向的政策的四種願景 重新定位 (Relocating) 新南向政策將為臺灣尋找國際出路,並將臺灣重新 定位於共同體建構的進程與網絡中。新南向政策的啟 動,便是希望能提出符合亞太整合趨勢的戰略,引領臺 灣進入亞太區域架構與議程中。 重新構築 (Rebuilding) 新南向政策有助於重新構築臺灣在新南向區域與國 家中的利益。強調「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 享」與「區域鏈結」等四個面向,分別對應產業經貿合 作、人力資源培育、特色議題協力、以及跨國與跨部門 夥伴關係的建立,進而建構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共同利 益。 自我改造 (Self-Reforming) 新南向政策是臺灣啟動自我改造的準備。當臺灣在 不久的未來將有超過百萬的新住民社群,其中包括來自 於東南亞的移工、跨國婚姻與新住民第二代的需求。更 需要在體制上、社會福利上、教育上進行自我調整、法 規鬆綁與再改造。讓政府部門在施政計畫中引 入更充分 的新南向元素(如排除非關稅障礙、證照相互承認制度、 或者是觀光簽證的彈性開放等),同時讓公民社會朝向更 友善且著重文化平權的目標轉型。 重新打造 (Reconstructing) 新南向政策的目的在於透過全面鏈結的重新打造, 進而與鄰近區域建立共同體意識,促成多元夥伴關係。 這些鏈結包含了多邊層次的對話暨合作機制以及援助計 畫的策略聯盟、雙邊層次的經濟合作協定(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與投資保障協定、以及各種在地 交流平台。

資料來源: 蕭新煌、楊昊(2016),新南向的願景與挑戰,Journal of Strategic and Security Analyses,103,6-13

(15)

2.1.1 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以夏日學校為例

「新南向政策」強調「以人為本、雙向多元」的交流原則,強化教育、產業 人力的交流與合作,並結合新住民及其第二代的力量,提升台灣與東協及南亞各 國雙邊人才資源的互補與合作。換言之,「新南向政策」在人才交流面的思維將 跳脫以前以國內欠缺藍領人力需求的觀念,未來將在既有引進東南亞勞工的政策 下,另行放寬新南向國家白領與實習生來台工作,期能加強雙邊人才的終身成長 規劃與環境配套,提升新南向國家的人力素質,做為我國社會與企業的人才與人 力資源的永續來源,達到互利雙贏的局面(徐遵慈,2016)。 我國目前與東南亞在「人」的層面有緊密淵源,自應把握此優勢而善加利用 (楊桂禎,2017)。根據教育部之公布資料 104 學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統計,除 了語言、地區相近的中國、港澳和日韓之外,新南向 18 個目標國也多有學子前 來就讀,占總境外學生達25.91%,尤其是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籍之學生(表 2)。 而為了能夠吸引海外優秀學子來台就學,教育部提供多項獎學金、助學金,並設 立產學合作專班、短期技術訓練班、專業技術師資短期訓練班等,除了讓外籍學 生來台不只能受學習到知識,更能增進專業技能,提高其前來台灣就讀意願。此 外, 也將與東協、南亞等國辦理夏日學校(Summer School),透過短期遊學的方 式,推廣台灣教育。 表2 104 學年度大專院校境外學生人數統計 地區/國家別 境外總計 學位生 非學位生 境外專班 總計 110,182 46,522 63,659 492 亞洲 95,170 42,565 52,605 492 中國 41,851 7,813 34,138 - 馬來西亞 14,946 11,534 3,412 112 香港 8,260 7,340 920 - 日本 6,319 966 5,353 - 澳門 5,144 5,013 131 - 印尼 4,394 2,725 1,669 -

(16)

越南 4,043 2,895 1,148 373 韓國 3,820 792 3,028 - 泰國 1,481 768 713 - 印度 1,143 804 339 - 新加坡 747 190 557 7 緬甸 579 467 112 - 菲律賓 533 174 359 - 尼泊爾 54 34 20 - 巴基斯坦 39 36 3 - 汶萊 25 18 7 - 斯里蘭卡 18 17 1 - 孟加拉 15 15 - - 不丹 15 1 14 - 柬埔寨 4 3 1 - 寮國 4 4 - - 其他 1636 956 680 - 大洋洲 863 260 603 - 澳大利亞 407 31 376 - 紐西蘭 103 31 72 - 其他 353 198 155 - 非洲 1,172 743 429 - 歐洲 5,833 650 5,183 - 美洲 7,144 2,305 48,39 - 注:-表無相關資訊。 資料來源: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本研究欲探討的是藉由新南向政策中夏日學校的實施,透過教育的方式強化 與東南亞各國的人才交流之成效,國立高雄大學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透過策劃 為期兩週的「夏日學校」台灣人文商管體驗營,加強與東南亞地區的連結,透過 文化、語言及商管相關課程,透過培育商管人才,將台灣所擁有的文化以及傳統 藉由此媒介傳遞至國際舞台,增加台灣之正面形象,因此本研究要探討的是是否 能夠藉由交流進而提升我國之之形象。就政策過程而言,政府部門一旦確立了政

(17)

策目標,進行政策方案的規劃,透過政策合法化的過程,配置執行政策的經費預 算,就形成了公共政策,但這並非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政策執行」的開始, 而透過了政策規劃、政策執行了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檢視其成效是否能夠達到政 策規劃實的目標,這就「是政策評估」的階段了,政策的執行以及評估之間具有 密切的關係,將這兩個階段加以分割都難以形成一個完整個體體系,政策執行的 目的在於運用健全的執行組織、適當的執行模式與功能性的管理工具實踐政策目 標,但是執行成果到底好不好?有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這就需要透過政策評估來 解答這些問題(丘昌泰,2009)。 Pal (1992)指出現實世界中沒有所謂的完美,完 美的執行政策是不太可能的,損失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將完美的政策執行 視為一種標竿,而朝著這個標竿學習、努力,就能夠提高執行的成效。Hogwood and Gunn (1984)就曾提出完美執行的十項要件(如表 3 ): 表3 完美執行政策的十項要件 沒有無法克服的外在限制 政策執行所面臨的外在環境有時候相當艱 困的,以執行機關本身的權力、人力與資 源,無法克服困境時,政策就無法落實;如 果沒有這種外在限制,就容易形成完美的政 策執行 充分的時間與足夠的資源 完美的執行政策需要充裕的時間和資源,但 是這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例如: 教育改革政策,是不宜躁進的,因為這涉及 教育觀念的改變,要求短期就出現成效是不 適合的。 充分整合所有必要的資源 政策需要的資源相當之廣,例如:人力的配 置、經費地提供、時間的充裕與健全的組織 系統,這些必要的資源如不能有效整合,完 美的政策執行也不可能成功。 政策以有效的理論為基礎 有效的理論指政策制定者對於問題的認定 是否符合多元利益關係人的期望與價值。 直接而清晰的因果關係 有效的理論是重要的,但理論中如果不能建 立直接而清晰的因果關係,執行就不可能成 功。 最低度的依賴關係 政策執行機關需要擁有相當的自主權以及

(18)

責任,如果凡事都需要徵詢不同機關的意 見,那政策執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充分重視與完全理解的政策目標 政策目標的共識與理解是完美政策執行中 相當重要的條件,如果大家對該目標都互相 衝突,執行起來會有很大的困難。 任務必須正確的陳述清楚 政策執行需要有邏輯的組合,如果任務陳數 不清,就容易造成失敗的後果。 完美的協調與溝通 政策執行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必須在相 同的資訊基礎上進行溝通與協調,已充分了 解彼此的立場,在執行上就比較容易出現效 果。 權力與服從 政策執行者需要擁有真正實質的權力,而且 標的團體也打從內心底服從,這樣權力與服 從的關係是完美執行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丘昌泰、李允傑(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3-7。 而政策執行之後需要的就是政策評估,評估研究的發展歷經數十年,自 1960 年代開始就有評估研究教科書出現,丘昌泰(1995)認為透過政策評估可以達成檢 測政策目標的適切性、提供政策績效的資訊、形成新的政策問題以及作為政策建 議的基礎。而本研究整理常見的政策評估方式如表 : 表4 常見的政策評估類型 Suchman (1967) 1.投入努力評估(effort evaluation) 2.績效評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

3.績效充分性評估(adequac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4.效率評估(efficiency evaluation) 5.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 Poland (1974) 1.效能評估(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2.效率評估(efficiency evaluation) 3.折衷評估(eclectic evaluation) Chelimsky (1989) 1.前置結束分析 2.可評估性評鑑 3.過程評估 4.影響評估 5.計畫追蹤 6.評估匯合 美國「評估研究會」 1.前置分析

(19)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簡稱 ERS ) (Rossi,ed., 1982) 2.可行性評估 3.過程評估 4.影響評估 5.計畫與問題追蹤 6.後評估 Dunn (2008) 效能性(Effectiveness) 效率性(Efficiency) 充分性(Adequacy) 公平性(Equity) 回應性(Responsiveness) 適切性(Appropriateness)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藉由表 4 所列出各學者以及機構對於政策評估所提出的各項指標,本研究 採用Suchman (1967)及 Dunn (2008)所提出之政策評估指標作為本研究評估新南 向政策中夏日學校之實施問卷設計之參考依據。

2.2 人力資本定義與內涵

最初人力資本是在探討人們如何決定透過教育、金錢和在職學習的投資、進 而提高勞動力之素質,Schultz (1960)將人力資本視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認為 國家經濟能夠持續成長,需要透過人力資本的積累、改善、以及有效的利用。並 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顯現在人們身上的知識水準、技術技能、經驗等。除了 透過不同的教育水準以及訓練之方式之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來配合,包括 了成人教育、在職訓練,且提供工作機會,如果一來就能夠有效的提升國家經濟 成長。 Becker 在 1962 的研究中,以收入的角度說明人力資本,認為培訓會影響到 收入,而教育(大學教育)也同樣會造成影響,透過上學、培訓、醫療保健等等的 方式投資人力資本,獲取有關經濟體系的資訊,都能提升人們的身心能力,從而 提高實際的收入。並認為實體資本 (physical capital)和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 並無太大的不同,實體資本指的可能是機械、廠房、設備等等的有形資產,而人 力資本指的則是勞工的技術以及能力,這兩者都是可以藉由投資而慢慢累積起來

(20)

的,實體資本的累積方式包括了購買新設備、投資廠房進而擴廠進而提升生產效 能,而人力資本的累積方式則是透過學校教育、在職訓練等方式來提升個人的專 業知識,使得生產力得以提升。 Blaug (1976)認為人力資本上的投資指的是人們透過各種的方式來提升自生 的價值,其中支出得花費不是為了眼前的享受,而是為了未來能夠得到更好的待 遇以及報酬。而投資人力資本的方式就包括了正式教育、在職訓練、工作經驗、 健康與醫療的改進等等。正式的教育,可以提升個人的專業知識以及各種觀念, 而在職訓練以及工作經驗則可以提升在工作領域之效率以及生產力,甚至是領悟 力,醫療與保健的改進則可以延長工作的年限。 Barney (1986)定義人力資本包括了訓練、經驗、判斷力、智慧、人際關係等。 Snell & Dean (1992)定義人力資本是指組織內成員所擁有經濟價值的經驗、知識 以及技能,因為技能、知識以及經驗就代表資本,因為能夠提高生產力。正如同 Parnes (1984)所言:人力資本包含了付出一定的成本來獲取能力和知識,而這些知 識可以在勞動市場上進行定價,因為這些知識在生產過程中是有用的。Hubert (1996)認為人力資本除了人們的知識、技能、經驗以及能力以外,也包含了對事 物的假定、傾向、價值觀以及理念。

而 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等認為除了組織內成員之能力、知識以外,

人力資本更是包括了組織內之文化、價值觀、哲學等。Stokey (1991)的研究指出,

人們教育水準的提升能夠提高生產產品的品質,而高品質產品利潤能夠使人們有 繼續受教育的機會,進而提高對於人力資本的投資,對於國家以及人們來說都是

一項良性的循環。Davenport (1999)列出了人力資本四要素,分別是能力(ability)、

行為(behavior)、努力(effort)、時間(time)。Dzinkowski (2000)認為人力資本是組 織內成員之經驗專業技能以及創新能力之整合。Fernandez, Montes and Vazquez (2000)認為人力資本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經驗、判斷力、智慧以及忠 誠等。Dakhli and Clercq (2004)認為人力資本的概念與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有關, 可以改變行為和讓經濟增長。通過正規的培訓和教育來發展人力資本,以便更新

(21)

和更新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社會上做得更好,而個人的人力資本指的是經驗的累 積、學校的教育和培訓的水平。

根據文獻上敘述的,常見人力資本形成的方包括了正式教育及非正式教育、 邊做邊學 (learning by doing)、在職訓練以及健康與醫療 (health and nutrition)的 改進等等…其中,正式教育這個管道在累積人力資本的過程中是最重要以及是最 基本的。基於上述學者的理論及過去的研究,本研究探討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透 過人力資源的積累與互動交流,以及充實短期人才及培育長期人才雙管齊下,能 否突破當前人才短缺的瓶頸,充裕新南向人才庫。因此,必須更加關注教育合作 及培訓企業需要的人才。如透過學生雙向交流、雙邊教育合作,以及普及語言訓 練,將能有效提供企業所需之人才。 Chaitali (2014)認為學校的教育和培育訓練是人力資本投資的兩個基本重要 的因素,而政府政策對於獲得人力資本的激勵措施就顯得更為重要,對人力資本 的投資不僅影響個人收入的增長,也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增長。Ritzen and Winkler (1977)認為政府採取的教育計劃能夠提高了學生在學業生涯結束時人力資本存 量水平。政府教育支出的增加能夠使得人力資本投資增加更多(Lin, 1998)。 人力資本政策的發展在開發中國家或者是已開發國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 角色,如人力資本能夠有效的投資以及增長的話,對於國家競爭力具有相當大的 幫助,Mahroum (2000)認為世界上各個國家對於以人為本的現象越來越注重,因 為擔心失去競爭優勢,這已經形成了全球的競爭,因此,政策已經成為積累人力 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趨勢下,各國對於專業、 基層人士的需求也漸漸增加,因此需要透過政策來培育、延攬更多的人才,進而 達到提升人力資本的目標。 故綜合以上敘述,本研究認為政府政策與人力資本的關係為: H1:夏日學校之實施對人力資本的積累有正向顯著影響。

(22)

2.3 來源國形象

「形象」(image)是指個人或群體對特定對象的各種想像,同一件事物在每 個人的心目中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具有不同的標準。Kolter (1999)認為形象指的 是人們對於某個事物所產生之廣泛性之概念、喜好及態度的一種知覺。而 Nagashima (1970)則認 為形象是指的是對於某一種概念的看法 (idea)、意義 (connotation)以及情緒(emotion),定義出「形象」是指與概念相關的思想,情感 背景和內涵。來源國形象(country of origin image)也是如此,對人們來說,它可 以是對某一國家一般性的整體印象,也可以是對某一國家的某一類產品的特定知 覺與想法。 1965 年,Schooler 發表了有關於國家形象的之研究,認為形成國家之因素是 因為歷史背景以及環境的影響,進而產生對一個國家之看法或是對一個國家之社 會某些團體、組織的態度,進而影響到對該國產品的看法。Nagashima (1970) 認 為雖然全世界人民的基本願望和需求是相似的,但是語言,習俗,生活水平,宗 教和傳統等因素卻是大相逕庭,也造就了「國家形象」(country image)的不同, 進而對「國家形象」做出了定義,認為國家形象指的是一個特定國家之產品在人 們心目中的看法。且這種形象是由很多種的構面、變數所構成,其中包括了該國 之特徵、該國代表性的產品、民族特徵、經濟環境和政治背景、歷史以及傳統文 化等變數所構成。由於國家形象會影響到外國人們對此國的看法,進而影響到此 國求學、旅遊、投資、甚至是定居的意願。因此Kotler (1993)認為可以用「地方 形象」的概念來解釋: 「地方形象是把對一個地方之看法、觀念的綜合,將大量 的地方資訊統整之後產生的印象,理所當然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地方會有完全 不同的想法、印象,因此地方甚至是應該要幫助這些外國人們發現具有吸引力的 形象」。

(23)

2.3.1 來源國形象之定義

1965 年時 Schooler 對來源國形象進行驗證,透過分析後認為來自經濟發達 國家之產品比起來自經濟較不發達之國家相比之下,人們偏好選擇來自經濟發達 國家之產品,例如:美國的消費者認為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的產品的品質是優 於韓國的。Nagashima (1970)定義來源國形象(country of origin image)為「該國家 在特定、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類別上之意象(picture)、名聲(reputation)與刻版印象 (stereotype),而此種刻板印象的形成來自於該國之經濟發展程度、政治、文化、

科技發展、代表商品等」。而歷經時間的演進,Narayana (1981)定義來源國形象

是對某個國家之產品的總體印象,至其中也包含了人們、消費者對於特定國家產

品的整體知覺。Darling (1981)認為來源國形象會反映出人們對於特定國家的想法。

而Bailkey & Nes (1982)都把來源國形象定義為消費者對於特定國家所製造、生

產之產品的品質知覺,其中包括了內在(品味、設計、合適度)和外在(價格、名稱、 保證),每個提示都為消費者提供了評估產品的基礎。Johansson and Thorelli (1985)

認為來源國形象是指一國之人民對來另一國所認為的想法或成見。Hooley &

Shiply (1988)對來源國形象的描述是對特定國家之描述,其中包括了國家的政治、 經濟、文化環境。Han (1989)認為來源國形象是人們對特定國家所生產之產品品

質的感覺認知。Roth & Romeo (1992)則認為來源國形象是人們基於以往對某國製

造能力及行銷能力優劣的認知,所形成對該國產品的整體知覺。Martin and Eroglu

(1993)認為是人們對特定國家之描述 (descriptive)、推論(inferential)以及資訊 (information)之整體印象。Lantz and Loeb (1996)認為來源國定義是「人們對特定 國家所感覺、認知到的整體評價」,本研究將各個學者對於來源國形象之定義整 理於表5。 表5 來源國形象定義 學者 (年份) 來源國形象定義 Nagashima (1970) 該 國 家 在 特 定 、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產 品 類 別 上 之 意 象 (picture)、名聲(reputation)與刻版印象(stereotype),而

(24)

此種刻板印象的形成來自於該國之經濟發展程度、政 治、文化、科技發展、代表商品等。

Narayana (1981) 來源國形象是對某個國家之產品的總體印象,至其中

也包含了人們、消費者對於特定國家產品的整體知覺。

Bailkey & Nes (1982) 消費者對於特定國家所製造、生產之產品的品質知覺,

Johansson & Thorelli (1985)

特定國家之描述,其中包括了國家的政治、經濟、文 化環境。

Han (1989) 人們對特定國家所生產之產品品質的感覺認知。

Roth & Romeo (1992) 人們基於以往對某國製造能力及行銷能力優劣的認

知,所形成對該國產品的整體知覺。

Martin & Eroglu (1993) 人們對特定國家之描述(descriptive)、推論(inferential) 以及資訊(information)之整體印象

Lanz & Loeb (1996) 人們對特定國家所感覺、認知到的整體評價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3.2 來源國效應及內涵

來源國效應(country of origin effect)是指人們對特定國家的製造能力、產品形 式、設計及技術創新能力的認知,將影響人們對該國產品品質之整體認知(Roth & Romeo, 1992)。根據學者的研究顯示:人們在缺乏重要的產品資訊時,就會會以 來源國形象來推測該國產品品質(Nagashima, 1970)。人們會依據來源國的資訊去 判斷不同國家產品品質,而這些來源國的國家形象會影響人們的購買意願與行動 (Li & Dant, 1997)。

Shapiro (1982)認為人們無法察覺特定國家產品之真正品質,因而使用來源國

形象作為評價的依據。Bilkey and Nes (1982)也指出過去的研究把來源國形象當作

是一種暈輪效應(halo effect),在人們不熟悉一國產品品質的情況下,人們會用來

源國效應來評斷一個國家產品之品質。然而,根據Johansson ,Douglas and Noanka

(1985)提出如果把來源國效應當作是一種暈輪效應的話,如果人們熟悉一國之產 品的話,那根據實證研究結果,來源國效應的效果是不顯著的。暈輪效應是指人 們對他人的認知首先根據整體印象,然後再從這個印象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特

(25)

質。也就是,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 即是常常以既定印象以全蓋偏。來源國效應也是如此,會以來源國形象來推論出 一國整體評價。

此外,來源國效應是與國際行銷和消費者行為領域品牌資產相關的一個關鍵 的理論和實證問題(Ahmed & d'Astous, 2006)。例如,2008 年三鹿污染奶粉事件代 表了來源國形象對中國產品的負面影響。雖然很多國家的來源國研究側重於發達 國家的消費者行為,並承認消費者使用來源國資訊的經濟發展過程和階段在發展 中國家可能不同(Chen , Su,& Lin, 2011)。綜合上述學者論述,來源國效應乃指來 源國的形象會影響人們對於特定國家的知覺、評價與態度。

2.3.3 來源國形象構面

來源國形象的構成是相當複雜的,每個人對於特定國家的看法是相當不一致 的,所以基本上整個國家的形象在本質上是不容易確定的。基本上,來源國形象 會與聯想產生關係,透過聯想進而產生對特定國家的認知。Nagashima (1970)認 為來源國形象是由一國之特徵、該國代表性的產品、民族特徵、經濟環境和政治 背景、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等變數所構成。Forney et al. (1999)等人以行銷學的觀點 為出發點,提出購買特性(如產品及品牌知識)、可支配所得水準、價格意識及市 場偏好等構面。Mohamad et al. (2000)提出評估來源國形象的四構面,包括:創 新性((innovativeness)、設計力(design)、尊貴性(prestige)、可靠性(workmanship) 等構面。Roth & Romeo (1992)將創新性、設計、名聲、技術等四個因素做為衡量

來源國形象的構面。O’shaughnessy and O’shaughnessy (2000)認為來源國形象可以

和社會規範以及所認知的價值做連結、結合,或者甚至可以和地利相結合。而 Martin and Eroglu (1993)依據過去來源國形象之相關文獻,在衡量國家形象指標 建構下,利用心理測量法,並透過信效度檢定以後,歸納出影響國家形象之要素 可分成政治、經濟及科技三方面之十三項指標,藉此來衡量一國之來源國形象, 如表6:

(26)

表6 Martin and Eroglu (1993)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構面 項目 政治構面 1. 民主或獨裁 2. 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 3. 民主政體或軍人專政 4. 傾向西方主義或是傾向共產主義 5. 自由市場或是中央計劃制度 經濟構面 1. 生活水準程度 2. 經濟環境之穩定性 3. 產品品質 4. 社會福利制度存在狀況 5. 勞工成本 科技構面 1. 工業化程度 2. 技術研發水準 3. 人民識字程度

資料來源: Martin, I., & Eroglu, S. (1993). Measur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Country imag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8, 191-210.

而鄒筱涵、于卓民(2007)的研究參考了 Martin and Eroglu (1993)研究之衡量 技巧,以及 Parameswaran & Pisharodi (1994)之來源國形象實證評估方式,並參 考Nunnally (1978)的心理測量技巧及 Gillbert and Churchill (1991)行銷研究量表

發展經驗,發展出衡量國家形象之量表,如表7: 表7 鄒筱涵、于卓民(2007)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構面 項目 政治基礎 1. 政府效率 2. 教育程度 3. 基礎設施 4. 敬業態度 5. 產品品質 6. 法令貫徹 金融穩定 1. 通貨膨脹 2. 失業率

(27)

3. 金融信心 社會安定 1. 社會秩序 2. 犯罪率 資料來源: 鄒筱涵、于卓民(2007)國家形象衡量指標建立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 國際學報》,第10 卷,第 3 期 綜觀上述文獻所敘述的,過去對於來源國形象的研究,所定義出來的構面是 相當多元的,每個學者的認知也不一定相同,故本研究整理過去來源國形象衡量 後面,如表8: 表8 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學者(年份) 來源國形象構面 Nagashima (1970) 認為來源國形象是由一國之特徵、該國代表性的產 品、民族特徵、經濟環境和政治背景、歷史以及傳 統文化等變數所構成。 Forney et al. (1999) 提出購買特性(如產品及品牌知識)、可支配所得水 準、價格意識及市場偏好等構面。 Mohamad et al. (2000) 提出評估四構面,包括:創新性((innovativeness)、 設 計 力 (design )、 尊 貴 性 ( prestige )、 可 靠 性 (workmanship)等構面。

Roth & Romeo (1992) 將創新性、設計、名聲、技術等四個因素做為衡量

之構面。 O’shaughnessy ,J &

O’shaughnessy,N.J (2000)

認為來源國形象可以和社會規範以及所認知的價 值做連結、結合,或者甚至可以和地利相結合。

Martin & Eroglu (1993) 政治構面、經濟構面、科技構面,三大構面內又細

分成十三項指標

鄒筱涵、于卓民(2007) 政治基礎、金融穩定、社會安定,三大構面內又細

分成十一項指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Martin and Eroglu (1993) 認 為 來 源 國 形 象 是 人 們 對 特 定 國 家 之 描 述 (descriptive)、推論 (inferential)以及資訊 (information)之整體印象。而 Nelson (1992)認為一國的競爭力會影響到外國人們對此一國家的認知。瑞士洛桑國際管

(28)

理研究學院(International Lausanne Switzerland,簡稱 IMD)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自 1980 年起,每年選定多個工業化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進行各 國國際競爭力之評估,人力因素就含括在其中(鄒筱涵、于卓民,2007)。 而全球化經濟體系已經產生跨越國家主權的影響力,國家新的需求是強化國 際競爭力,而在這其中,國家競爭力、人力資本與教育是密切結合的(Lingard, 2000; Stromquist, 2002)。例如新加坡政府無條件地提供獎學金給與資優生,從高等教 育的學生開始投資(Kotler,2001)。Srikatanyoo and Gnoth (2002)則是認為國際上高 等教育的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而在這些競爭當中,國家形象這個因素是非常 重要的,如果國家的整體形象是良好的,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學生。鄒筱涵、 于卓民(2007)也認為一國之教育程度會影響到來源國形象,因此如有良好的人力 資本之積累,對於國家形象有著正向的幫助。而國家競爭力的論述往往與人力資 本相連結,亦即強調藉由教育培育出更多專業人才,透過人力資本的積累,進而 提升國家形象。 故綜合以上敘述,本研究認為人力資本與來源國形象的關係為: H2:人力資本的積累對來源國形象有正向顯著影響。

Martin and Eroglu (1993)在衡量來源國形象指標建構的研究中,歸納出影響

來源國形象之三要素其中一要素及為政治構面。Poter (1990)也提及到政府能夠透 過政策工具與手段來改變競爭環境與條件,進而強化國家競爭優勢。而 Wang (1978)也發現政治氣候會影響到人們對一國之看法。本研究透過新南向政策中夏 日學校之實施,透過經費的補助、課程的安排,透過政策的手段來提升我國與他 國之連結程度,強化我國所擁有的條件進而能在國際間互相競爭。 因此如何提升來源國形象。對我國政府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旦國家形象提 升,將更進一步強化人們對於政府的信心。此外,如有良好的來源國形象,將可 以進一步帶動國內產品之外銷,對於擴展國際市場與國際通路會有實力的幫助, 故綜合以上敘述,本研究認為夏日學校與來源國形象的關係為: H3: 夏日學校之實施對來源國形象有正向顯著影響。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新南向政策中透過夏日學校來源之東南亞國家學生為研究對象,探 討政府政策對人力資本之影響,政府政策對來源國之影響,再從人力資本探討對 來源國形象之影響。根據第二章的文獻探討與假說建立,彙構出研究架構,如圖 2 研究架構表示之。 圖2 研究架構圖

3.2 研究設計與樣本

本研究探討政府政策對人力資本之影響、政府政策對來源國之影響以及人力 資本對來源國形象之影響。透過我國夏日學校的實施,吸引東南亞學生來台學習、 交流,故本研究問卷發放對象為東南亞國家學生,並採用Likert五點量表作為衡 量指標。本研究主要採用Smart PLS 3.0及SPSS 22兩套統計軟體對所收集的各項 資料進行分析與假說檢定。使用Smart PLS 3.0分析信度、收斂效度以及區別效度 分析,並使用SPSS 22進行敘述性統計以及成對樣本T檢定。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結構方程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中的變異數型式 結構方程式(Variance-based SEM),以變數的線性整合定義出一個主成分結構後, 再利用迴歸原理來解釋主成分間的預測與解釋關係,使用的技術是偏最小平方法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結構方程式中的結構模式分成了外模式(Outer Model)

與內模式(Inner Model),外模式檢視了構面與量測變數之間的關係,而內模式檢 夏日學校 人力資本 來源國形象 H1 H2 H3

(30)

視了直接的影響,也就是因果的關係,PLS設計主要在於解釋變異(檢測因果關係 是否具有顯著的關係),適合進行理論的建置(探索性),也可以用來驗證所探討推 論的因果關係(蕭文龍,2016)。借由研究變數間的關係,以路徑圖的方式呈現, 模式間的假設關係用迴歸統計加以估計驗證。如經驗證後具有顯著性,則可以得 知變數間的關係假說成立。本研究以Smart PLS 3.0版進行信度分析,利用 Cronbach’s Alpha 值是否大於0.7進行判斷,而在效度方面則透過因素負荷量、組 成信度以及平均萃取變異量來進行效度檢驗(Fornell & Larker, 1981)。結構模式則

是透過解釋變異量(R2)以及t值對假說成立與否進行檢驗,且路徑係數(β)則可以 得知變數間的關係程度,因此透過解釋變異量(R2)、t值以及路徑係數可以檢驗變 數間的方向、相關程度以及假說是否成立。採用PLS的原因在於PLS有著能夠克 服多變量共線性的問題及不會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適用於小樣本之研究 (Pirouz,2006),能以拔靴法 (Bootstrap)的方式擴充原有樣本至5000份以達收斂效 果 (Chin,1998),因此可以有效的針對小樣本的研究進行有效的驗證。除了PLS 之外,本研究亦使用SPSS 23進行敘述性統計以及成對樣本T檢定 (Paired-Sample T test),成對樣本T檢定是使用於相同樣本,最常用在相同樣本下的重複量測設計 (repeated measure design), 也就是同一群樣本,在不同的時間點所產生的兩筆數據, 在前後兩個時間點,所產生的兩筆數據之間有沒有顯著的差異。

3.4 問卷設計

本研究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法,依據第二章之文獻探討以及各個構面之定義與 內涵,參考國內外學者對本研究相關構面的研究以及量表,透過修改設計出再適 合本研究相關的需求之問卷。以下將針對本研究的各構面進行操作型定義之說明 以及各構面之問項進行設計。 本研究共發放兩次問卷,第一次問卷發放為夏日學校課程開始前,東南亞學 生初到台灣時,預先探究其對我國新南向政策夏日學校的認知以及了解程度、期 望來台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以及對於來源國形象之認知程度。第二次問卷為夏

(31)

日學校課程結束後發放,欲了解透過來台參與夏日學校課程後,對於夏日學校以 及台灣相關資訊是否更加的了解,以及預期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是否有符合原先 的期望,並且比較兩次前、後問卷結果對於我國來源國形象看法是否有顯著差 異。

3.3.1 夏日學校

本研究量表設計參考Suchman (1967)及 Dunn (2008)對於政策評估之理論, 並依照本研究的需求設計出問卷,問卷分成兩次發放,此構面共有7 個問項,問 卷題項皆為正向題目。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南向政策中以夏日學校名義來台短 期遊學之東南亞學生參與夏日學校課程前、後對於整個夏日學校政策執行面之影 響,並且探討其中差異。如表9.10 所示。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尺度依據受測 者的同意程度,從「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 作為衡量尺度。 表9 第一次夏日學校執行面量表 構面 題項 參考資料 夏日學校 您期待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 Suchman (1967) Dunn(2008) 您期待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 您了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經費資訊 (獎助學金、生活費等…) 您了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訊 您願意來台灣旅遊 您了解來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您願意來台灣留學

(32)

表10 第二次夏日學校執行面量表 構面 題項 參考資料 夏日學校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符合期望 Suchman (1967) Dunn(2008)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符合期望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 經費資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 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旅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留學

3.3.2 人力資本

本研究量表設計採用 Barney (1986), Hubert (1996)及 Dakhli and Clercq (2004) 對於人力資本之理論,列出第一、二次問卷發放之人力資本構面問項。第一次問 卷先以認知層面為主,此構面共有10 個問項。第二次問卷以符合期望層面為主, 此構面共有10 個問項,兩次問卷題項皆為正向題目。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參與 夏日學校課程前、後對於人力資本的影響,並且探討其差異。如表 11.12 所示。 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尺度依據受測者的同意程度,從「非常同意」、「同意」、 「普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作為衡量尺度。 表11 第一次人力資本量表 構面 題項 參考資料 人力資本 您期待夏日學校所提供的課程 Barney (1986) Hubert (1996) Dakhli & Clercq

(2004)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增長國際觀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識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未來的競爭能力 您信任台灣的高等教育所教授的知識

(33)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溝通互動能力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能強化建立社會網絡能力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社交能力 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 表12 第二次人力資本量表 構面 題項 參考資料 人力資本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課程設計符合期望 Barney (1986) Hubert (1996) Dakhli & Clercq

(2004)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增長國際觀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識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未來的競爭能力 您參與夏日學校後,更加信任台灣高等教育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溝通互動能力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能強化建立社會網絡能力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社交能力 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

3.3.2 來源國形象

本研究量表引用自 Martin and Eroglu (1993)以及鄒筱涵、于卓民(2007)的相 關理論以及衡量方式,並修正為適合本研究之問卷題項,列出第一、二次問卷發 放之來源國形象構面問項。本構面共有13 個題項,皆為正向題項,如表 13 所示。 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尺度依據受測者的同意程度,從「非常同意」、「同意」、 「普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作為衡量尺度。 表13 第一、二次來源國形象量表 構 面 題 項 參考資料 來源國形象 您對台灣的文化印象良好

Martin & Eroglu (1993) 鄒筱涵、于卓民 (2007) 您認為台灣與您的國家有相似的文化 您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 您認為台灣的人民是友善的 您認為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程度高

(34)

您認為台灣的民主程度是高的 您認為台灣的經濟環境穩定 您認為台灣的薪資水準是高的 您認為台灣的生活水準良好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教育水準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福利制度 您認為台灣的社會秩序良好 你對台灣整體形象評價良好

(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節為透過發放問卷並加以回收後所取得之研究成果,並透過統計分析工 具來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以及解釋,並加以驗證本研究所設立之研究架設 是否成立。本研究透過使用SPSS 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資料樣本的分布狀況以及 使用成對樣本 T 檢定在相依樣本下進行重複測量。並再使用 PLS 檢測模型的信 效度以及結構模型之路徑係數的顯著性以及預測力。

4.1 敘述性統計

本研究的樣本為參加高雄大學夏日學校之越南學生為抽樣母體,問卷分為兩 次發放,第一次發放為課程開始前,第二次發放為課程接近尾聲時。前後兩次問 卷皆發放23 份問卷,兩次回收皆為 23 份,兩次有效樣本皆為 23 份,有效填答 率為100%。樣本特徵如下表14 所示,透過表格可以得知本次來台參加夏日學校 之學子以女性居多(69.6%),年齡的分佈多位於 19~24 歲之間(各佔 47.8%),學歷 多數位於大學專科(69.6%),部分學子仍就讀高中(30.7%),可支配所得部分由於 對象都是學生,因此可使用金錢多數位於新台幣5000 元以下(78.3%)。 表14 敘述性統計 性別 樣本數 百分比 男 7 30.4 女 16 69.6 總和 23 100 年齡 樣本數 百分比 19 歲以下 11 47.8 20~24 歲 11 47.8 25~29 歲 1 4.4 30 歲以上 0 0 總和 23 100

(36)

教育程度 樣本數 百分比 國中以下 0 0 高中 7 30.4 大學(專科) 16 69.6 研究所以上 0 0 總和 23 100 每月可支配所得 樣本數 百分比 5000 元以下 18 78.3 5000~10000 元 4 17.4 10001~20000 元 1 4.3 20001~30000 元 0 0 30000 元以上 0 0 總和 23 100 國籍 樣本數 百分比 泰國 0 0 印尼 0 0 越南 23 100 馬來西亞 0 0 總和 23 100

4.2 衡量模型與信、效度檢定

本研究問卷使用 Cronbach’s α 值來分析各個研究變項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若 其數值越高,表示量表內的各個細項之相關性越高,也就是內部一致性越一致。 根據Nnnally (1978)所述 Cronbach’s α 值大於 0.7 時,則測量構面具有良好的信 度。由表15 以及表 16 可以得知本研究兩次問卷發放之 Cronbach’s α 值皆大於 0.7 故本研究之測量工具擁有相當優良的信度。

(37)

表 15 第一次問卷發放 表 16 第二次問卷發放 測量構面 Cronbach’s α 值 夏日學校 0.899 人力資本 0.894 來源國形象 0.926 本次研究針對題項進行效度分析,如表 17 收斂效度分析表所顯示如下: (1) 收斂信度(又稱建構信度),潛在變項的信度檢定採用建構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有時候也稱作組合信度(Component reliability)或複合信度 (Composite reliability),組合信度表示構面指標的內部一致性,本研究參考 Hairs et al. (1998)之研究,CR 值應大於 0.70 以上,若其值越高,表示該題 項越能測出該潛在變數(Fornell & Larcker, 1981)。

(2) 組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潛在變項的組合效度以平均變異數萃取量

(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 Fornell and Larcker (1981) 及 Bagozzi and Yi (1988) 都建議潛在變項的 AVE 最好能超過 0.50。而

根據Fornell and Larcker (1981) 的建議,標準化因素負荷量至少要達到 0.50

的門檻。 由表 17 可看出,本研究第一次問卷發放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皆大於0.5。而三個變數的 CR 值皆大於 0.7;而 AVE 值部分三個變數皆大於 0.5, 故可知第一次問卷中各變項之題項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表 17 第一次問卷發放構面組成信度與平均變異萃取量 項目 因素負荷量 CR 值 AVE 值 夏日學校 0.912 0.609 您期待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 0.800 您期待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 0.876 您了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經費資訊 (獎助學金、生活費等…) 0.764 您了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訊 0.957 測量構面 Cronbach’s α 值 夏日學校 0.896 人力資本 0.899 來源國形象 0.931

(38)

您願意來台灣旅遊 0.695 您了解來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0.638 您願意來台灣留學 0.688 人力資本 0.914 0.525 您期待夏日學校所提供的課程 0.800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增長國際觀 0.847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0.836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 識 0.594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未來的競 爭能力 0.557 您信任台灣的高等教育所教授的知識 0.589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溝通互 動能力 0.854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能強化建立社會網 絡能力 0.569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社交能 力 0.884 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 0.619 來源國形象 0.937 0.538 您對台灣的文化印象良好 0.761 您認為台灣與您的國家有相似的文化 0.707 您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 0.752 您認為台灣的人民是友善的 0.693 您認為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程度高 0.836 您認為台灣的民主程度是高的 0.923 您認為台灣的經濟環境穩定 0.766 您認為台灣的薪資水準是高的 0.804 您認為台灣的生活水準良好 0.635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教育水準 0.551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福利制度 0.672 您認為台灣的社會秩序良好 0.703 你對台灣整體形象評價良好 0.619 由表 18 可看出,本研究第二次問卷發放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 皆大於0.5。而三個變數的 CR 值皆大於 0.7;而 AVE 值部分三個變數皆大於 0.5, 故可知第一次問卷中各變項之題項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39)

表18 第二問卷發放構面組成信度與平均變異萃取量 項目 因素負荷量 CR 值 AVE 值 夏日學校 0.918 0.556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符合期望 0.945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符合期望 0.826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 經費資訊 0.877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 訊 0.585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旅遊 0.570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0.935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願意來台灣留學 0.908 人力資本 0.941 0.668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課程設計符合期望 0.888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增長國際觀 0.710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0.859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識 0.778 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未來的競爭能力 0.819 您參與夏日學校後,更加信任台灣高等教育 0.598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溝通互動能力 0.786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能強化建立社會網絡能力 0.668 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社交能力 0.605 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 0.515 來源國形象 0.921 0.595 您對台灣的文化印象良好 0.684 您認為台灣與您的國家有相似的文化 0.827 您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 0.680 您認為台灣的人民是友善的 0.762 您認為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程度高 0.691 您認為台灣的民主程度是高的 0.720 您認為台灣的經濟環境穩定 0.750 您認為台灣的薪資水準是高的 0.876 您認為台灣的生活水準良好 0.699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教育水準 0.573 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福利制度 0.745 您認為台灣的社會秩序良好 0.933 你對台灣整體形象評價良好 0.766

(40)

在區別效度方面,由於區別效度是透過衡量構面間問項的相關程度來進行判 別,根據Hair et al.(1998)的研究顯示,兩個不同構面間的相關係數應小於每 一構面的平均解釋變異量(AVE)之平方根。將不同的構面進行測量,將結果進 行分析檢定,如果相關程度低的話,表示構面之間具有區別效度。根據表 19 區 別效度分析表顯示:由因素分析整理出上表發現各構面的AVE 值開根號(對角線) 的最小值大於各構面間相關係數(非對角線值)的最大值,從此可知第一次問卷發 具具有區別效度。 表19 第一次問卷發放區別效度分析表 夏日學校 人力資本 來源國形象 夏日學校 0.781 人力資本 0.623 0.724 來源國形象 0.703 0.619 0.733 註:對角線粗黑體為各構面開根號後的 AVE 值。 根據表 20 區別效度分析表顯示:由因素分析整理出上表發現各構面的 AVE 值開根號(對角線)的最小值大於各構面間相關係數(非對角線值)的最大值,從此 可知第二次問卷發具具有區別效度。 表20 第二次問卷發放區別效度 夏日學校 人力資本 來源國形象 夏日學校 0.746 人力資本 0.698 0.817 來源國形象 0.666 0.775 0.771 註:對角線粗黑體為各構面開根號後的 AVE 值。

(41)

4.3 參與夏日學校前的認知與參與後期望值之差異檢定

本研究為了探討參與夏日學校前的認知與實際參與夏日學校後是否符合其 心中的期望,因此做更進一步探討分析,本研究發放前後問卷給予同一批學員, 因此參與前的認知與事後期望值屬於成對性資料。因此,將透過成對樣本 T 檢 定的方法進行檢定,進而瞭解參與前的認知與事後期望值兩者之間是否有差異。 檢定結果如下表21 所示。 表21 成對樣本T 檢定 構面 題目 成對樣本T 檢定 事前 (平均數) 事後 (平均數) T 值 P 值 夏 日 學 校 1.您期待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 3.29 4.41 4.776 0.000*** 2.您期待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 3.16 4.50 5.784 0.000*** 3.您了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經費資訊 (獎助學金、生活費等…) 2.95 4.29 6.224 0.000*** 4.您了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訊 2.95 4.16 5.572 0.000*** 5.您願意來台灣旅遊 4.16 4.20 0.214 0.833 6.您了解來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2.66 4.33 7.490 0.000*** 7.您願意來台灣留學 2.66 4.37 6.991 0.000*** 人 力 資 本 1.您期待夏日學校所提供的課程 4.20 4.16 -0.272 0.788 2.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增長國際觀 4.20 4.16 -0.196 0.846 3.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4.62 4.20 -2.460 0.022* 4.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 識 3.66 4.20 2.407 0.025* 5.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未來的競 爭能力 4.20 4.33 0.720 0.479 6.您信任台灣的高等教育所教授的知識 4.29 3.95 -1.446 0.162 7.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溝通互 動能力 4.29 4.20 -0.440 0.664 8.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能強化建立社會網 絡能力 3.79 3.91 0.569 0.575 9.您認為參與夏日學校有助於您的社交能 力 4.41 4.16 -1.366 0.185 10 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 3.41 3.87 2.882 0.008** 來 源 1.您對台灣的文化印象良好 3.79 4.20 1.446 0.162 2.您認為台灣與您的國家有相似的文化 3.79 4.04 1.030 0.314

(42)

國 形 象 3.您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 4.08 3.83 -1.604 0.299 4.您認為台灣的人民是友善的 4.08 4.12 0.176 0.862 5.您認為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程度高 3.75 3.70 -0.140 0.890 6.您認為台灣的民主程度是高的 3.62 3.75 0.473 0.641 7.您認為台灣的經濟環境穩定 3.87 3.95 0.337 0.739 8.您認為台灣的薪資水準是高的 4.12 4.16 0.238 0.814 9.您認為台灣的生活水準良好 3.87 4.16 1.574 0.129 10.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教育水準 3.91 4.08 0.778 0.445 11.您認為台灣的薪資水準是高的 3.91 3.91 0.00 1.000 12.您認為台灣的生活水準良好 3.83 4.12 1.372 0.183 13.您認為台灣有良好的教育水準 3.95 4.08 0.647 0.524 註:*表示 P﹤0.05,其表示在信賴水準 95%下有顯著差異 由表 21 可看出,在夏日學校構面的部分顯示,存在差異的項目為「1.您期 待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2.您期待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3.您了解 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經費資訊(獎助學金、生活費等…)」、「6.您了解來台灣留學 的相關資訊」、「7.您願意來台灣留學」。人力資本構面中有差異的項目為「3.您認 為參加夏日學校有助於文化交流」、 「4.您認為參加夏日學校能強化您的專業知 識」、「10.您未來會想來台灣學習(研究所、大學)」。而來源國形象構面方面,從 前後兩次之問卷發放結果來看,各題項之差異皆無達到顯著差異,這方面也也許 是因為越南學子對於台灣的原本已有不錯的印象,因此在參與夏日學校後對台灣 之印象與參與前之差異性並不大。

4.4 結構模型

本研究之有效樣本數為23份,因此本研究採用 PLS 做為本研究之分析工具, PLS 的特性為解決小樣本的共線性問題,且 PLS 不須輸入資料分配,因此不需 要檢視資料是否具有常態分配的假設。而在 PLS 的結構模型中,雖然可以得出 路徑係數β 值,但由於 PLS 並不提供路徑係數的信賴區間估計值,因此須透過 檢驗t 值是否大於 1.96 來檢測路徑係數 β 值是否顯著,也就是本研究所設立假 說是否成立。因此本研究使用 PLS 統計軟體中的拔靴法 (Bootstrap) 來重複抽

數據

表 6    Martin and Eroglu (1993)來源國形象衡量構面  構面  項目  政治構面    1.  民主或獨裁    2.  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   3
表 10    第二次夏日學校執行面量表  構面  題項  參考資料  夏日學校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符合期望  Suchman (1967)  Dunn(2008)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符合期望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經費資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旅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留學  3.3.2  人力資本
表 18  第二問卷發放構面組成信度與平均變異萃取量  項目  因素負 荷量  CR 值  AVE 值  夏日學校  0.918  0.556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企業參訪行程符合期望  0.945  您認為夏日學校的文化之旅行程符合期望  0.826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就讀的相關補助 經費資訊  0.877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來台灣旅遊的相關資 訊  0.585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願意來台灣旅遊  0.570  藉由夏日學校政策您更加瞭解台灣留學的相關資訊  0.935  藉由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Wayne Cha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ster of Math Michael We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 Bachelor of Math Peter Sun National Kaohsiung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ief of Building Management Section of Public Works Bureau, Tainan, Republic of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4.. The Colonial State and Rural Protests in

2013 Workshop on Nonlinear Analysis, Optim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De- 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 wan, December 30,

An Analysis of the January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 Taiwan and South Korean Stock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9,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3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