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有聲紀錄資源分布與管理作業現況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有聲紀錄資源分布與管理作業現況調查"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DOI:10.6245/JLIS.2014.401/639

臺灣有聲紀錄資源分布與管理作業現況

調查

林巧敏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

E-mail:cmlin@nccu.edu.tw

關鍵詞:

有聲檔案;有聲紀錄;典藏管理;保存

【摘要】

有聲紀錄是重要文化資產,但因其處理、

保 存 與 提 供 應 用 方 面 都 比 紙 本 資 料 更 為 複

雜,導致這些珍貴的資源,往往被忽視而暴

露在保存風險中。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藉

由調查分析了解臺灣典藏機構館藏之有聲資

源特色,並探究有聲資源徵集、編目、典藏、

數位化與檢索應用情形,調查兼採訪談與問

卷方式施行,先以問卷調查有聲紀錄典藏特

色機構之現況,繼而採深度訪談了解代表性

典 藏 機 構 目 前 管 理 作 業 瓶 頸 。 研 究 主 要 發

現:有聲紀錄資料年代愈早者,保存狀況愈

不佳;典藏條件普遍不理想,以溫濕度控制

與安全性問題最嚴重;數位轉置以使用需求

與內容價值為優先考量;典藏機構迫切需要

解決資源整理與專業人力等問題。最終提出

有關資源應用與合作之未來發展建議。

前言

幾世紀以來文字記錄始終是保存人類記憶的主要 媒體,但自二十世紀開始,照片、聲音、影像開始 扮演更生動的文化記憶媒體角色,成為記錄當代生 活與歷史的重要文化資產。特別是有聲紀錄可忠實 保留當代新聞報導與重要人士談話,成為各國國家 級典藏機構的館藏特色。睽諸世界各國,已有不少 館、博物館、檔案館與學術機構(Laas, 2011)。臺 灣目前也處於類似情況,並無一所專責典藏有聲紀 錄之國家機構。 有聲紀錄對於傳統技藝、音樂風格、語言詞彙、 社會變遷、政治民情、教育文化等各層面,提供許 多具有研究或佐證價值的參考資訊,是值得珍視與 善用的歷史文物與研究材料(Layne, 1998)。有聲紀 錄彌足珍貴之處,是能保留音樂或是談話內容,可 喚起個人或團體的共同記憶,聲音紀錄原樣呈現過 往真實情境,更接近實際場景,使在地生活樣貌更 為具體呈現。 目前有聲紀錄普遍存在書目控制與授權待釐清問 題,且要求之技術管理門檻較高,不易納入典藏機 構傳統媒體館藏作業,需要專門技術人員與轉置成 本的投入,因此,不少具有歷史價值之珍貴紀錄內 容被埋藏在檔案庫房中,導致這些有聲文化資產暴 露在時間與保存環境的威脅。惟文化資產是日積月 累的成果,現今所擁有的文化資產應有責任盡可能 地傳承給下一代使用,目前國內機構對於有聲紀錄 之典藏管理,不同於國外先進國家已有法定權責機 構負責作業規範與館藏徵集特色之建立,因而益加 凸顯調查國內各館資源與作業現況之必要,以區隔 各館資源發展重點,避免館藏徵集重複與競爭,進 而可藉由書目控制與數位化方式,達到資源共享的 境界。

(2)

聲館藏資源特色、資源徵集整理、典藏與數位化、 檢索與應用各項議題現況,並參酌文獻所述,綜合 理論與現象分析,藉以探索國內有聲紀錄典藏機構 工作瓶頸與未來發展建議。

文獻探討

本研究所探討之有聲紀錄(sound recordings)或 有聲檔案(sound archives),係有別於照片、圖像等 平面影像媒體,也不同於電影片、錄影帶、影碟等 兼含視覺與聽覺資訊內容者,是指單純記錄聲音表 現的媒體資料。其記錄載體形式多元,包含早期以 類比(analog)形式儲存之磁性媒體(如:盤式錄音 帶、匣式錄音帶、卡式錄音帶),以及唱片(如:蟲 膠唱片、黑膠唱片);或是近二十年發展之數位形式 光碟等。如以內容性質區分,包括:廣播節目、流 行音樂、地方樂曲、戲劇錄音、田野調查與口述紀 錄等。綜合文獻分述有聲紀錄管理作業原則與相關 調查成果,如下:

有聲紀錄管理作業探討

(一) 徵集與鑑定

由於機構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典藏所有資 源,所以必須針對主動徵集的紀錄制定優先採選的 價值鑑定標準,對於有聲紀錄價值鑑定準則,不同 於紙質檔案,除了依循一般鑑定原則所揭示之重要 性、代表性、完整性與保存迫切性等四大原則外, Connors(2000)曾藉由三個公共電視影音紀錄全宗 之分析,根據實證經驗提出其他考量因素,認為影 音紀錄價值鑑定考量,應包括:全宗完整性、保留 的費用、授權使用問題、未來使用的潛在價值、資 料格式與原來的製作成本等因素。 Paton(1997)也曾發展一份可提供徵集鑑定實作 參考的評選工作清單(checklist),其鑑定項目包括: 符合典藏機構任務及其館藏政策的關連程度、獨特 性與珍貴性、其他典藏機構是否擁有副本或重製 品、媒體的專擅性、媒體格式、資料年代、媒體保 存狀況、內容品質與可讀性、完整性、史實憑證價 值、使用潛在價值、使用限制、保留需要付出的費 用等。 Baldwin(2004)則試圖將有聲紀錄徵集鑑定的準 則,依其對該機構重要性,賦予加權數之量化計算 值,藉以算出各有聲紀錄相對值得徵集採選的量化 數值判斷。藉由此量化過程,可計算出各別有聲紀 錄全宗,經評鑑後所得分數,依分數高低作為排比 徵集優先順序的依據。

(二) 編排與整理

對於有聲紀錄之整理,由於內容的辨識需要藉助 閱聽設備,相較於紙質文獻可肉眼直觀方式,更仰 賴目錄提供的內容描述,有聲紀錄編目的資訊來源 除了由編目員閱聽辨識內容外,尚且需要封面與容具 上提供的文字資訊、蒐集內容產生者的背景資訊等。 目前各典藏機構館藏重點有異,對於有聲資料的 組織,無法以既有之通用分類表(如:杜威或國會 圖書分類表)加以整編上架,多半以自行發展之分 類 表 類 聚 整 理 , 或 是 採 用 俗 民 分 類 方 式 (folksonomies),甚至也有捨棄分類方式,僅依入 藏順序賦予排架號,其調閱檢索是憑藉強化書目著 錄的主題內容分析,或是允許使用者以自己的描述 上標籤(tag)(Mashon, 2007; Rooks, 2010)。 對於有聲紀錄的整編排架,需要視紀錄媒體類 型、資料來源與內容屬性等特質,加以權衡考量, 各典藏機構有自行發展適用之分類與組織邏輯順 序。雖然在美國多數的典藏機構採用與圖書資料一 致 之 機 讀 編 目 格 式 (MARC ) 與 英 美 編 目 規 則 (AACR)進行有聲紀錄之編目作業,但此部分多 半僅是取自商業管道的音樂資料,未在公開管道流 通之有聲紀錄難以取得抄錄編目來源,多半只能採 自建清單方式或是有獨立之資料庫系統,此部分書 目資訊分享問題較為嚴重(Bucknum, 2001)。

(三) 典藏與維護

20 世紀末,各典藏機構紛紛將重要藏品轉換為數 位形式,典藏保存的觀念,也由「妥善保存原件」 (preserve the original)的典範,遞移到「分散保存 風險」(distribution is preservation)的觀念(Orio, Snidaro, Canazza, & Foresti, 2009),原件基於史料情 感依舊是需要維護的珍藏,但藉由數位複製多份可 降低唯一性保存風險,並利於內容擴散傳播使用。

(3)

國際聲音與音像典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 IASA)之技術委員 會(Technical Committee)於 2005 年發布「有聲資產 的維護:規範、原則與保存策略」(The Safeguarding of the Audio Heritage: Ethics, Principles and Preservation Strategy)提出在今日科技環境下適用於聲音與影音典 藏與轉置的建議作法,內容可提供典藏影音資源機構 進行媒體保存與數位轉置工作的技術建議(IASA-TC, 2005)。此份文件提出載體的保存必須依其使用目的 分開原件與複製檔的保存,並定期清潔與維護,儘 可能減少典藏原件的使用,而以複製檔提供取用。 對於載體本身已有損壞者,如果強行播放,裡面的 內容將有可能全部喪失,因此需要先進行清潔與修 護,並在可能轉置成功的情形下,立即儲存一份副 本以免日後變質不復可用。當舊有規格需要轉置成 新規格時,應儘量使聲音不受到任何人為的改變或 「改善」,雖然目前已有一些處理雜訊的技術,但忠 於原始紀錄內容應是更妥當的作法。 有聲媒體的保存主要受到環境溫濕度的影響,不 同媒體材質對於保存環境要求不同,所需之溫濕度 及儲存設備也不盡相同,有關各種媒體保存溫濕度 標準,可參閱檔案管理局公布之「檔案庫房溫濕度 標準表」(檔案管理局,2009)。對於不同媒體為 有效管理,應予分開典藏;另考量典藏維護成本的 經濟效益,典藏空間條件與設備需要有分級觀念, 對於珍貴脆弱的有聲紀錄需要投注的維護成本較 高,有可替代內容的有聲紀錄媒體可以降低維護的 要求與付出,才能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需要維護的 物件上。 有聲紀錄的典藏不僅要求環境溫濕度之控制,標 準之典藏庫房環境應有防日光直射和紫外光照射、 防有害生物、防火防震與空氣清靜設備,各項要求 可參閱檔案管理局出版之《檔案庫房建置》相關規 範(林人立、朱世康、許尹馨編著,2003)。 作業處理過程中應儘量避免觸及媒體面盤,以手 持邊緣或是中間標籤區方式拿取,錄音帶類應個別 存放於絕緣的保護匣盒內,再放入儲存櫃中。因為 錄音帶類屬於磁性媒體,儲存櫃應該避免接近電器 意事項,詳細資訊可參閱美國國會圖書館提供之 《蠟筒、光盤與磁帶保存盒》(Cylinder, Disc and Tape Care in a Nutshell)網頁資訊(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2)。最後,庫房典藏之各種媒體紀錄應定期清點 檢驗,以掌握保存與劣化問題,並及時進行必要的 轉置或修護。

(四) 數位化轉置

有鑑於磁帶媒體的一般生命週期為25 年,或甚至 更短,典藏機構所收藏之有聲紀錄,其磁帶幾乎已 屆25 年保存壽命,故進行媒體轉置為刻不容緩的首 要工作,因資訊科技的發展,目前轉製之媒體形式 多將原始類比資訊轉為數位形式,但數位轉置成本 不貲,加上使用迫切性考量,當面臨數量龐大的有 聲資料數位轉置,宜有優先性考量,衡酌其先後順 序之因素包括:符合館藏發展政策所列之館藏內容 重點、館藏已有其他媒體內容可相互參考應用、記 錄的有聲內容極具歷史價值,以及無其他可替代性 的資源等(Paton, 1990)。 臺灣對於聲音檔案數位化規格可參考「數位典藏 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修訂之典藏數位化規 格,將有聲紀錄格式區分為語音資料與音樂資料兩 種類型,其檔案格式規格一樣,但清楚區分語音與 音樂取樣率的差異(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 技計畫,2012)。 類比有聲紀錄轉置為數位格式之作業程序,美國 國會圖書館曾編有《擷取類比聲音進行數位保存: 轉 換 類 比 唱 片( 帶 ) 最 佳 實 務 之 圓 桌 討 論 報 告 》 (Capturing Analog Sound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Report of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of Best Practices for Transferring Analog Discs and Tapes),此一實務工作 報告,對於唱盤與磁帶,從原件清潔到格式選擇,以 及轉置需要之機器,提供處理過程的技術建議,是 相當具有實務性的操作手冊(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

(五) 檢索與應用

瑞 士 國 家 有 聲 檔 案 館 (Swiss National Sound Archives)為提供有聲資料線上閱聽服務,將原有磁

(4)

為WAV 與 MP3 兩種數位格式,囿於該國著作權規 定,國家有聲檔案館僅提供來自徵集與送存的各種 有聲紀錄前30 秒的網路閱聽服務,如需要更完整的 有聲紀錄內容,需親自拜訪該檔案館使用,由於瑞 士國家有聲檔案館希望將有聲資料提供更便利的應 用,自2009 年開始陸續與瑞士境內 26 個縣(cantons) 協議在各縣一所圖書館或教育機構設置服務據點, 便於民眾就近取用有聲資料,大幅提昇該館有聲資 料的使用率(Wells, 2009)。

Wactlar, Hauptmann, Christel, Houghton 與 Olligschlaeger (2000)為提升對於廣播或新聞影像內容檢索的深 度,曾進行播報內容和影像人物的辨識,將新聞字 幕透過字元辨識轉為文字檔可加深對於內容的檢 索,或是將播報內容透過語音辨識轉為文字,讓每 段廣播或是播報的新聞均有內容文字檔可供全文檢 索,也善用社群網站的經營讓使用者加上評論,或 是開放參與讓使用者對於影片或聲音人物加標籤 (tag),有助於對過去史事與人物記錄背景不清或 人物難以辨識的釐清。 資源數位化莫不以提供應用為主要目的,但往往 基於著作授權問題受到使用限制,德國Karlsruhe 大 學圖書館的作法是對於電視廣播等來自採集的紀錄 內容,以校園IP 為使用範圍控制,限於校園內師生 非營利使用;如屬於商業市場可獲取之產品,則自 出版商採購限於校內使用之數位使用權,另有一部 份是機構自己產生的紀錄內容,則儘可能取得產生 者授權開放在網路上直接使用(Tobias & Willke, 2001)。此類針對不同管道來源區隔不同授權程度的 使用範圍,值得參考。

有聲紀錄相關調查研究

關於有聲紀錄之調查研究,Hagen(1972)為了解 美國地區對於有聲紀錄之典藏概況,針對當時典藏 重要聲音紀錄之國家聲音圖書館(National Voice Library)等七所代表性機構,分析館藏來源、內容 特色與作業概況,雖是立意選擇具代表性機構加以 介紹,並非綜合性調查,但仍有助了解美國早期對 於有聲紀錄的典藏概況。 Imre 與 Cox(2009)則採問卷方式針對美國音樂 圖書館學會成員機構,進行音樂館藏編目、典藏環 境與借閱流通現況調查,以電子郵件發送238 所機 構,回收率35%。調查結果顯示 59%的圖書館有進 行紀錄編目工作,但仍有為數約76 萬件館藏未完成 編目,呈現有聲紀錄編目工作很困難;受訪圖書館 認為典藏環境問題依序為:空間不足、儲存櫃架不 理想、典藏環境不佳等;對於資料外借的服務,有 51%的機構允許外借服務,有 20%的機構僅限教師 與研究生外借使用;結論認為大部分圖書館典藏機 構面臨儲存空間與編目問題,如何加強有聲紀錄書 目控制工作很重要。 Mason 與 Wiercinski(2009)為了解加拿大音樂圖 書館館員對於提供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的看法,採線 上問卷調查方式,發送境內71 個音樂圖書館與檔案 館,回收計30 份問卷,發現未提供線上影音串流服 務者佔多數(73%),不提供的主要原因,包括:擔 心授權問題(37%)、尚無轉換處理時間(37%)、缺 乏經費處理(23%),但多數機構都表示未來有此服 務計畫,文末對於大學音樂圖書館提出發展影音串 流服務之建議。 冰島於 2011 年曾採用個案分析與焦點訪談研究 法,對冰島境內10 所有聲館藏機構進行館藏資料保 存狀況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最迫切解決的典藏問題 是媒體轉置工作,數位化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經費與 專業人員,各館編目作業缺乏一致規範,目錄形式 從卡片、紙本到資料庫均有,雖然冰島低溫乾燥氣 候有利於提供典藏環境,但符合標準的容具設備依 舊很缺乏(Laas, 2011)。 國內針對有聲紀錄之調查研究較為缺乏,過去調 查研究較偏向針對圖書館視聽資源服務分析或是探 討 特 定 有 聲 資 料 的 數 位 化 問 題 , 前 者 如 趙 文 心 (1999)、羅淑姐(2002)與梁靜如(2002)的碩士 論文,是探討圖書館使用者對於館藏視聽資源與服 務滿意度調查,此類期刊文獻亦不少;後者係偏重 對特定有聲資料類型管理與數位應用分析者,如沈 伯陽(2003)、王俊文(2008)是探討警察廣播電臺 有聲資料之應用管理及其數位典藏作法。許雯娟 (2011)是以中央廣播電台有聲資料為例,探討有 聲紀錄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研究。 但上述國內調查研究多僅限於特定媒體或是以圖 書館服務為主,並不以資源調查為研究重點。資源

(5)

調查研究,曾有陳昭珍(2004)因行政院新聞局委 託進行之「國內外影音資料數位典藏現況與趨勢暨 我國影音資料聯合目錄建置相關規範研究」,目的在 提供新聞局建置「國家影音產業資料庫」之參考, 調查重點在於了解已數位化之影音資料情形,此調 查有助了解國內影音資料數位化概況,甚具參考價 值。但本研究較關注向來被忽視的純記錄聲音之媒 體,因其記錄之內容往往具有歷史文化意涵,不如 已在公開市場流通之資源受到關注,有加以調查並 進行保存維護規劃之迫切性。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有聲資源典藏機構館 藏特色與資料整理情形,因此類典藏資源分散,並 無明確之母群界定,故參考《圖書館名錄》與機構 網頁,採立意調查館藏有一定規模或具潛在特色資 源者為主,調查對象包含圖書館、有聲主題館、有 聲紀錄製播者等三類擁有聲音紀錄之不同屬性機 構,調查對象說明如下: 一、 圖書館典藏機構:國家圖書館、國立中央圖 書館臺灣分館、國立臺中圖書館、中正表演 藝術圖書館、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音樂圖 書室、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國立傳統 藝術中心圖書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圖書 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 學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等 10 所有豐富影 音資料之國家、大學或專門圖書館,以及直 轄市、縣市級公共圖書館27 所。 二、 有聲主題館機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 樂館、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高雄市表 演藝術資訊館(原音樂資訊館)、臺灣史料中 心、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人類音樂 館、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口述紀錄)、臺灣師範大學音 樂學院音樂數位典藏中心等9 所特色館。 三、 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 北市立交響樂團、臺灣國家國樂團、國立臺 灣戲曲學院、臺灣電視公司影音事業處影音 管理組、中國電視公司圖書資料室、中華電 視公司、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公共電視文化 事業基金會、中國廣播公司、臺灣廣播公司、 中央廣播電台、漢聲廣播電台、警察廣播電 台、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漁業廣播電台、台 北廣播電台、高雄廣播電台、正聲廣播公司、 鳳鳴廣播公司、俊逸文教基金會、國聲廣播 公司、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原住民族文 化園區管理局等24 所機構。 問卷以郵寄方式分送各機構,請負責業務人員填 答問卷,問卷前言說明研究目的與調查範圍,問卷 內容分為「受訪機構基本資料」、「館藏資源現況」、 「資源徵集與整理情形」、「資源典藏與數位化情 形」、「檢索與應用服務」、「其他建議事項」等六部 分。於2013 年 10 月寄出前述受訪機構共 70 份問 卷,11 月初陸續回收問卷,初次回收率僅達 4 成左 右。為提高回覆率,再次以電子郵件、電話方式進 行催覆,於12 月回收問卷共計 42 份,問卷回收率 為60.0%。如扣除 19 所原發送問卷機構有因典藏數 量不多,或是機構已裁併等狀況而拒絕填答者,回 收率則為 82.4%,其中以有聲主題館之回收率較 高,但其中有6 份問卷逾三分之一題目填答不全, 視為無效問卷,故有效問卷為36 份。各類型機構問 卷回收統計如表1: 表1 各類機構回收問卷情形統計表 機構屬性 發送問卷數 回收問卷數 有效問卷數 回收率(%) 圖書館典藏機構 37 22 18 59.5 有聲主題館機構 9 5 3 55.6 有聲紀錄製播機構 24 15 15 62.5 小計 70 42 36 60.0

(6)

另為了解重要典藏機構作業實務,輔以深度訪談 補充問卷無法探知之背景與緣由層面問題,以此補 充問卷調查無法深入探析受訪者對此議題提供的意 見與看法。訪談採立意抽樣不同質性典藏機構負責 業務之現職人員,以確定受訪者具有實務管理背景 與經驗,計有受訪者來自圖書館4 位(L1-4)、有聲 紀錄製播機構3 位(P1-3)、有聲主題館4 位(S1-4), 共11 位受訪者(受訪者背景說明如表 2)。所有訪 談資料謄錄成文字電子檔,併同問卷調查結果進行 整體分析。以下引述受訪者意見段落後,標示受訪 者 編 號 加 上 原 文 字 逐 字 稿 出 處 段 落 說 明 , 如 : (L1:18-25)意為受訪者 L1 受訪原文第 18-25 行。 表2 受訪者背景說明表 編號 服務年資 受訪者背景說明 L1 10 年 負責典藏與閱覽服務及處理錄音資料數位化專案 L2 1 年 負責有聲資料的製作與加工 L3 10 年 負責有聲資料的管理 L4 6 年 閱覽部門主管,負責有聲資料編目後統籌管理工作 P1 2 年 負責影音資料採購、編目與讀者服務 P2 8 個月 負責協助督導有聲資料典藏業務 P3 20 年 負責有聲紀錄採集與資料典藏工作 S1 5 年 有聲資源機構主管,規劃督導有聲資源各項業務之執行 S2 2 年 負責音樂資料蒐集與有聲資源採集研究計畫案 S3 20 年 負責有聲資料採購、編目及其後續研究與推廣工作 S4 1 年 4 個月 負責視聽資料採購、編目作業準則與後續匯入系統工作

研究結果與分析

綜合問卷與訪談結果,分析受訪機構之館藏資 源、徵集與整理、典藏與數位化、閱覽與應用等各 項作業情形如下:

有聲館藏資源概況

(一) 管理單位與人力

典藏機構對於有聲紀錄管理設有專職單位之比例 占66.7%,餘 33.3%並未設有專職管理單位。設有專 職單位的名稱,因機構業務性質差異頗大,如為圖 書館機構,多半歸屬為「視聽室」、「閱覽部門(或 稱典閱組)」之業務;如為有聲紀錄製播公司,多半 隸屬於「節目部(課)」、「資料組(室)」等單位名 稱負責。 各典藏機構負責業務人員數,因有兼辦業務人力 情形,如屬兼職人力採數量折半計算(故有 0.5 人 之數),統計機構從事有聲紀錄管理人力,各機構工 作人員數以配置0 人以上-3 人最多,占 72.2%。 進而分析從事有聲紀錄管理人員職務屬性,現職 人員以臨時人員數量最多,占人員總數 78 人之 43.8%,其次為正式編制之行政人員,占 35.3%。可 知各典藏機構從事有聲紀錄管理人力不多,且人員 屬性多非機構正式編制人員,呈現人力資源條件並 不理想(參閱表3)。 表3 典藏機構權責單位與人力統計表 單位與人力分析事項 數量 百分比(%) 有否專責管理業務單位 有 24 66.7 無 12 33.3 工作人員 數量分布 0 人 3 8.3 0 人以上-3 人 26 72.2 3 人以上-6 人 2 5.6 6 人以上 5 13.9

(7)

表3 典藏機構權責單位與人力統計表(續) 單位與人力分析事項 數量 百分比(%) 工作人員 職務屬性 機構編制內行政人員 27.5 35.3 教育任用條例人員 3.5 4.4 約聘僱人員 10 12.7 臨時人員(含工讀生) 34 43.8 其他 3 3.8

(二) 經費編列與運用情形

統計各典藏機構業務費的預算金額並不高,以 2012 年為例,有 66.7%的機構並無預算金額,即使 編列預算也以50 萬元以下居多,可知機構投注經費 數偏低,部分機構雖無預算但仍有其他經費項目可 勻支,故2012 年實際支用金額,有比預算金額高的 情形(參閱表4)。如果比較 2012 與 2013 年預算編 列情形,發現2013 年依舊有高達 69.4%的機構未編 列預算,顯示有聲紀錄經費需求依舊不受機構關心。 表4 業務費編列與支用情形統計表 經費性質 經費(千元) 機構數 百分比(%) 2012 年預算業務費 0 24 66.7 1-500 10 27.8 501-1000 1 2.8 1001-1500 0 0 1501- 1 2.8 2012 年實際支用業務費 0 20 55.6 1-500 14 38.9 501-1000 1 2.8 1001-1500 0 0 1501- 1 2.8 2013 年預算業務費 0 25 69.4 1-500 9 25 501-1000 0 0 1001-1500 1 2.8 1501- 1 2.8 註:本表百分比累計數超過100%,係四捨五入之計算結果。

(三) 館藏數量與內容特色

統計各典藏機構有聲紀錄媒體類型,含盤式錄音 帶、匣式錄音帶、卡式錄音帶、唱片、光碟等,館 藏總計達 602,182 件。媒體類型以光碟數量最多, 累計有 436,596 件,其次為唱片,累計館藏量為 72,194 件(參閱表 5)。不同媒體載錄之內容各有特 色,盤式錄音帶與匣式錄音帶,主要為有聲紀錄製 播機構之節目帶,內容涵蓋新聞採訪、節目訪談、 廣播劇、國劇與地方戲曲等。卡式錄音帶則普遍存 在於各典藏機構,其內容廣泛,包含一般學習教 材、流行音樂,如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典藏的卡式 錄音帶,內容主要是音樂節目帶、文藝活動實況、 頒獎實況紀錄帶等。唱片的內容則以音樂為主,包 括:流行歌曲、古典音樂、戲曲等。光碟是最多有 聲機構典藏的有聲資料類型,其內容多元,涵蓋有 聲書、學習教材、音樂、戲曲,以及各類活動的實 況紀錄。

(8)

表5 各種媒體類型數量及其內容特色說明表 媒體類型 累計數量 特色內容說明 盤式錄音帶 32,265 件 多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持有,內容主要為節目側錄 帶,包含新聞、音樂類、國樂、戲曲等 匣式錄音帶 928 件 多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典藏,內容以節目側錄、訪談 錄音及古典音樂為主 卡式錄音帶 60,199 件 廣泛見於各典藏機構,內容主題廣泛,不同機構屬性 典藏內容重點不同,如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以節目側 錄內容為主,如:新聞採訪、現場實況、音樂等。如 為圖書館典藏機構則以讀者閱聽需求為考量,包含音 樂帶、語言學習帶、演講勵志錄音等 唱片 72,194 件 唱片多以音樂內容為主,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 戲曲與相聲等 光碟 436,596 件 廣泛見於各類典藏機構,內容多元,但以音樂類之流 行音樂、古典樂、傳統音樂、戲曲等為主。圖書館典 藏機構多有應讀者閱聽需求考量之內容,如:語言學 習教材、樂曲等 根據訪談可知早期有聲媒體類型為盤帶與錄音 帶,後期多以光碟為載體,故早期重要之歷史演說 與談話紀錄多半存於錄音帶,引述L1 所言:「早期 資料是卡式與匣式錄音帶為主,……典藏了未公開 販售的有聲演講紀錄,譬如學術演講、特殊節慶場 合的演講,包括總統、五院院長,外賓訪華或是學 術界名人所做的短暫演講。(L1:18-25)」 卡式或匣式錄音帶曾是過去的主流媒體,其內容 不僅有過去風行的早期音樂作品,亦成為記錄重要 歷史場合之重要媒體,載錄各種演講紀錄、政要 節慶談話等,是現存保留最多見證歷史場景的重要 媒體。 盤式錄音帶是專業錄音媒體,在製播公司或是有 聲紀錄主題館等擁有自行產製能力之機構較為常 見,其內容特色多為新聞、廣播節目與電視節目。 誠如P2 所言:「自製之新聞與節目側錄帶,以及早 期側錄國家藝工團之國劇盤帶,這些盤式錄音帶內 容為音樂、節目側錄帶、金鐘獎觀摩帶、新聞,以 及早期政府重要文告及中央(政府)重要人物之發 言等。(P2:11-14)」 黑膠唱片所收錄之內容以音樂作品為主,應證L4 的說法:「黑膠唱片是比較早之前收的,……內容主 題最多是以音樂為大宗,然後舞蹈、戲劇、電影這 些內容也有。(L4:20-22)」 光碟是目前廣泛運用的主流媒體,內容有一般常 見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世界民族音樂、傳統音 樂等,多數仍可經由採購取得,不僅是市場現時流 通的媒體,也是不少機構自行產製採用的媒體類 型。如受訪者S1 所述:「早期館藏媒體類型集中於 卡帶,後期大多以光碟做為載體。……目前光碟資 料內容,大多以傳統音樂為主,如原住民音樂、漢 族音樂、流行音樂等。(S1:17-26)」

(四) 資料保存情形

各種媒體之保存情況,卡式錄音帶有5%已達嚴重 損害程度;盤式錄音帶與唱片均有 66.7%的館藏比 例,屬於部分損害程度。光碟因年代較近,相對保 存狀況較佳,有 78.1%仍處於保存良好狀況(參閱 表6)。各種媒體保存狀況,與其媒體產生時間早晚 有關,年代越早者,其保存狀況較差,年代越近者 (如:光碟),其相對保存狀況較理想。

(9)

表6 各種媒體整體保存情況統計表 媒體類型 良好(%) 部分損害(%) 嚴重損害(%) 盤式錄音帶 33.3 66.7 0 匣式錄音帶 42.9 57.1 0 卡式錄音帶 45 50 5 唱片 33.3 66.7 0 光碟 78.1 21.9 0

有聲資源之徵集與整理

(一) 館藏徵集來源

各典藏機構有聲紀錄徵集來源,依受訪機構勾選 次數排序,主要徵集來源依序為:採購(77.8%)、 捐贈(69.4%)、自行製作(33.3%)、其他(11.1%)、 委 託 代 管(5.6%)與交換(2.8%)等(參閱表 7)。 表7 有聲紀錄徵集來源統計表 徵集來源 機構數 勾選數占總數百分比(%) 採購 28 77.8 捐贈 25 69.4 自行製作 12 33.3 其他 4 11.1 委託代管 2 5.6 交換 1 2.8 訪談發現「採購」是最直接取得資源的方式,尤 其是圖書典藏機構幾乎是以採購為主,即使是可依 法取得送存,仍需要採購珍貴且具稀罕性的有聲資 源,而製播機構也需要採購商業資源提供節目播放 運用。引述S3 意見:「我們最多是採購,少部分取 不到可能要自己錄音。大部分是商業管道能取得就 採購。我們採購來源大約占95%。(S3:10-11)」 有4 個受訪機構認為捐贈來源也很重要,通常是 來自政府機構的捐贈為主,或有母機構與合作機構 自己產製的內容,另一種模式是主動要求捐贈,特 別是針對珍稀性、有價值的內容,會主動向其他機 構索贈,甚至要求數位化合作的捐贈協議。 有聲紀錄主題館或是製播機構有相當比例是自行 製作,採委託研究方式採集聲音資料,或是進行口 訪紀錄,有些演奏團體或是音樂學校,亦不乏錄製 本身表演過程的聲音紀錄,此類資料多半與本身機 構核心業務推展有關,也是唯一性內容來源,無法 有其他替代性資源,故此類紀錄亦因此相對顯得特 殊和重要。

(二) 館藏價值鑑定

調查典藏機構對於館藏紀錄價值鑑定因素之考 量,依其標示重要程度序號,轉為加權分,以呈現 各項因素之重要程度(例如:序次1 採計 8 分,序 次2 採計 7 分,以此類推)。結果顯示有聲檔案館藏 價值鑑定因素,依認知重要性排序為:著作權問題、 內容重要性、使用者需求、內容獨特性、內容完整 性、媒體維護成本、播放設備可支援性、本機構典 藏空間條件等(參閱表8)。

(10)

表8 館藏價值鑑定因素統計表 鑑定因素 選取機構數 序次加權平均分 著作權問題 19 3.79 內容重要性 26 3.75 使用者需求 23 3.35 內容獨特性 20 3.3 內容完整性 19 3.16 媒體維護成本 11 2.64 播放設備可支援性 16 2.56 本機構典藏空間條件 17 2.35

(三) 館藏編目整理

典藏機構對於館藏有聲紀錄編目情形,有 58.3% 的機構已「全數完成編目」,有30.6%是「部分完成 編目」。如詢問受訪機構,進行編目建檔採用之格 式,以採用MARC 為多,亦有採自訂 Metadata 者(參 閱表9)。 表9 編目建檔情形統計表 編目建檔情形 機構數 百分比(%) 全數完成編目 21 58.3 部分完成編目 11 30.6 全部未編目 1 2.8 未填答 3 8.3 小計 36 100 有鑑於編目情形並不理想,進一步訪談了解,圖 書館機構對於有聲資料的編目整理方式,基本上與 一般圖書的處理過程無異。資料徵集進館後,交由 編目單位採用與圖書相同之編目規範,完成編目著 錄後由閱覽單位上架典藏,資料陳列方式與圖書資 料一致,依索書號(分類號)排架。如L1 所言:「館 內有聲資料的處理仍以全館的採編原則進行,首先 經過採編程序,給予財產號,再進行編目,編目與 圖書編目同一形式,但會依照專案資料量多寡,對 編目詳簡程度加以斟酌。(L1:32-35)」 但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因資料僅供內部使用,故資 料整理方式僅考量內部人員取用的便利性,有採流 水號或是自訂主題排列方式,甚至有將內容標示更 小單元的主題加以索引者,以便找尋更精確的內容 點。此類機構對於資料的整理方式差異極大,較無 一致之編目規則。 至於有聲主題館對於資料整編方式,採資料庫建 檔管理,對於資料內容之著錄因機構業務屬性作法 不同,有的採委託資料採集之學者依規範格式完 成,或有自建資料庫系統提供查詢,故資料著錄詳 簡程度差異大。S1 說明該館是:「資料進來前事先 請委託計畫老師做好 metadata 一併繳交,metadata 的格式,是由我們館規範欄位,進館後我們再替這 些書目進行檢查和增補欄位。(S1:18-21)」至於 S3 因只在乎上架取件,所以不用詳細目錄只要:「根據 音樂的識別屬性分類,然後編碼建檔、貼上編碼放 到架位上。……電腦(目錄)建檔後只要輸入編碼 或掃描編碼,就可以找出來。(S3:23-26)」 可知對於有聲紀錄編目方式不盡然有共通標準, 因使用目的不同,對於目錄編製需求差異很大,圖 書館機構多依循與圖書館藏相同之編目規則,以求 所有資源可一次檢索。但有聲產製機構與主題館多 以自建資料庫或清冊方式,即可滿足調閱需求。此 結果與Bucknum(2001)所述在美國的情形相仿。

有聲資源之典藏與數位化

(一) 典藏空間條件

各機構典藏庫房空間面積差異頗大,有 38.9%的 典藏機構庫房面積不到20 坪;擁有 40 坪以上空間 條件者,僅占27.8%(參閱表 10)。

(11)

表10 庫房面積統計表 坪數(坪) 機構數 百分比(%) 1-20 14 38.9 21-40 5 13.9 40 以上 10 27.8 未填寫 7 19.4 小計 36 100 各典藏機構庫房空間條件,依受訪機構勾選符合 情況排序,依序為:依媒體類型分區設置保管空間、 庫房有門禁或防盜系統、符合建築物樓地板設計載 重設置標準、依媒體類型製作專用保管容具、庫房 有消防或防震設備、庫房有定期檢修保養相關設備 等、庫房有恆溫恆濕控制環境之設備、庫房有空氣 淨化設備等。令人憂慮的是關乎有聲媒體保存最重 要之溫濕度控制環境,其滿足條件之機構比例不到 三成,甚至對於樓地板載重要求與消防等事涉安全問 題,符合之機構比例也只有四成之譜(參閱表11)。 統計結果呈現有聲紀錄典藏庫房條件並不理想,尤 其溫濕度控制與安全性問題應為優先改善的重點。 表11 庫房空間條件符合情形統計表 庫房空間條件 機構數 勾選數占總數百分比(%) 依媒體類型分區設置保管空間 27 75 庫房有門禁或防盜系統 17 47.2 符合建築物樓地板設計載重設置標準 15 41.7 依媒體類型製作專用保管容具 14 38.9 庫房有消防或防震設備 13 36.1 庫房有定期檢修保養相關設備 13 36.1 庫房有恆溫恆濕控制環境之設備 10 27.8 庫房有空氣淨化設備 4 11.1 採用具防火時效功能之分間牆或甲種防火門窗 3 8.3 庫房有特殊照明設備 2 5.6 訪談過程發現,受訪機構對於有聲紀錄典藏環境 溫濕度控制要求,多數採中央空調或冷氣控制在 19-23℃的溫度或是恆溫,少數因中央空調晚上關閉 有無法控制恆溫的情況。濕度部分有採除濕機控制 或是僅以空調調控濕度,嚴格來說,雖已注意溫濕 度控制問題,但仍不是專業的溫濕度控制環境。此 類情形如L3 所述:「只有靠空調維持,沒有針對濕 度,就是靠冷氣。……CD、DVD 都放在閱覽區, 閱覽區晚上閉館後沒有空調。(L3:44-50)」溫濕度 的劇烈變化反而對媒體的損害更大。 目前庫房多以既有建築空間騰出使用,並無專為 有聲媒體考量之專用空間,因此對於空氣淨化設備 與防火分間牆要求根本未予考量,也無法依媒體形 式分開典藏。引述L1 所言:「空間環境上的設計都 使如S3 服務之此類有聲資源主題館也是:「遷就空 間與人力的限制,以各計畫產出為典藏單元,同計 畫產出的紙本與有聲資料通常擺放一起,所以溫濕 度控制就沒那麼嚴謹。我們因空間條件與使用調閱 方便,並未依媒體類型分開典藏。(S1:70-75)」但 典藏機構對於珍貴的有聲檔案會設計外袋或專用盒 提供保護;也有將光碟置於塑膠封套,以收防塵防 霉之效。如S3 所述:「光碟資料會用塑膠封套處理, 比較防霉防塵,上架是標準的光碟架。(S3:62-63)」

(二) 典藏排列方式

有關有聲紀錄典藏排架的方式,有 79.4%的機構 是「依分類」,20.6%是「依館藏登錄號」,選擇「其 他」者,表示有依資料類型排架,或是關注有否版 權,而依授權與否分開排架,或是使用多種分類方

(12)

表12 館藏排架方式統計表 館藏排架方式 選取機構數 勾選數占總數百分比(%) 依分類 27 79.4 依館藏登錄號 7 20.6 其他 5 14.7 經訪談分析歸納,各機構對於有聲媒體上架陳列 典藏的方式,通常是先區分媒體形式,再依登錄號 或依分類號作為排架依據,甚至有依據入館順序之 流水號。先依媒體形式做為第一個區分館藏排列 的方式,主要考量是不同媒體尺寸需要之容具與 設備不同,加上不同媒體溫濕度需求條件有異, 先依媒體分區或分櫃典藏是必然的選擇,接續再搭 配其他方式上架陳列。但對於採閉架管理的有聲資 料而言,先依媒體格式區分後,再採用登錄號排列, 對空間管理也會更經濟。如L1 所言:「有聲資料是 以登錄號排列……由於這些資料在上架前即做好 條碼並依登錄號陳列,OPAC 查詢到分類號的同時 也能提供登錄號調閱,……基於管理方便,以及時 間成本的考量,因此決定採登錄號來陳列。(L1: 63-68)」又如 L2 的意見:「過去曾考慮以分類號進 行排架,但讀者較少到館取用,以登錄號排架而不 採分類號,另一項優勢也是不必預留架位。(L2: 51-56)」 但是主題館與產製機構為兼顧架區瀏覽需求,會 將有聲紀錄依內容主題分類排架,例如S1 服務的機 構的情形是:「以大主題再以分類號方式陳列,…… 分為臺灣音樂家、戲曲、南北管、原住民音樂、客 家音樂、福佬音樂、宗教音樂、說唱音樂等主題。 (S1:80-83)」又如 P1 服務的機構是將:「主題區 過去曾以音樂的類別區分,如國樂、交響樂、管弦 樂等,目前以作者為區分單位,如貝多芬、莫札特。 (P1:62-63)」 除上述資料陳列方式,也有機構綜合採用各種排 列方法,如圖書館在排架號上另外加上媒體類型代 號,可供館員快速區辨資源類型;產製機構依據出 版順序給予編號、依據筆畫排列,均是考量管理層 面與機構人員取用的便利性。臺灣有聲紀錄排架方 式與Mashon(2007)、Rooks(2010)提出之觀點如 出一轍,各機構會兼顧典藏管理與取用便利之雙重 考量,而有因地制宜的彈性。

(三) 媒體檢視與轉置

有聲紀錄媒體需要定期抽樣檢查並進行轉置,以 免媒體自然損害不復使用,詢問受訪機構是否對館 藏定期檢視與轉置作業,發現有進行定期檢視與轉 置者,不超過一半的比例(參閱表 13),在媒體管 理上顯然缺乏可用性檢查的機制。 表13 定期檢視與轉置情形統計表 是否定期檢視轉置 機構數 百分比(%) 有 17 47.2 無 19 52.8 小計 36 100 根據訪談可知,有聲紀錄媒體相對於紙質資料更 脆弱而不易保存,每次調閱使用都可能減損內容品 質,使用者操作不善也可能造成媒體提早損毀,因 此調閱使用後需要人力檢查內容是否無誤,對於珍 貴的內容最好轉置為數位形式提供閱聽使用,以避 免媒體耗損。引述L2 的說法是:「管理上最大的問 題是館藏的折損率,館藏回館後一定會重新檢查, 才能即時安排人員進行修復。(L2:46-47)」 詢問受訪機構未定期進行媒體檢視與轉置的原 因,多半係因缺乏人力、設備與經費問題。而圖書 館典藏機構,則是因為讀者借閱頻率高,致無法定 期進行檢視與轉置工作。如進一步探詢有進行媒體 檢視與轉置之典藏機構,其進行檢視轉置作業頻 率,發現只有約三成的機構符合每年1 次之基本要 求,多數不乏5 年 1 次的情形。顯然對於有聲紀錄 媒體的典藏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13)

(四) 資源數位化情形

轉置為數位形式,是延續早期媒體載錄內容的方 式之一,故調查類比形式載體轉置數位化的比例, 以盤式錄音帶進行數位化比例較高,有 61.5%的典 藏機構已進行數位化,但數位化比例仍未超過館藏 量之50%,其次以唱片進行數位化的比例為多,匣 式錄音帶、卡式錄音帶進行數位化的比例最低,有 八成以上的典藏機構,並未將館藏這兩種媒體進行 數位化(參閱表14)。 表14 有無數位化情形統計表 媒體類型 有否數位化 次數 百分比(%) 盤式錄音帶 有 8 61.5 無 5 38.5 匣式錄音帶 有 1 12.5 無 7 87.5 卡式錄音帶 有 4 20 無 16 80 唱片 有 6 40 無 9 60 對於有聲紀錄進行數位化採用之方式,有 53.3% 是由「機構人員轉置」;有26.7%是「委外廠商進行 轉置」,不同於一般紙質文獻數位化多採委外進行的 方式,有聲紀錄在館內由機構人員自行數位化的比 例很高(參閱表15)。 表15 數位化方式統計表 數位化方式 機構數 百分比(%) 機構人員轉置 8 53.3 委外廠商進行轉置 4 26.7 兩者均有 3 20 小計 15 100 根據訪談了解,因基於有聲紀錄使用需求,反而 年代愈早的媒體形式(如:黑膠唱片、盤帶),數位 化的需求愈高,近年新進資料或新製資料因本身已 是數位格式,並沒有數位化的需要。 受訪機構對於進行數位轉置的優先考量,主要是 基於使用需求、內容價值(特殊性、珍稀性),以及 是否已授權可供使用,顯然有聲紀錄數位化的考量 以使用需求為前提,否則維持原件保存即可。如L1 認為:「數位化的考量仍舊以珍稀性與使用急迫性, 或是拿到公開授權,以及沒有版權問題的資料為 主。(L1:81-83)」S3 也認為:「目前已經另外轉到 光碟上是內容相對較重要、經典的,有文化代表性 的,凡是識別性強的需要優先處理。(S3:76)」 如詢問受訪機構目前進行數位化的比例,部分機 構只能籠統回覆,代表機構對於數位化作業並無明 確之時程與作業進度規劃,主要是缺乏固定預算與 經費,如在本預算未匡列此項固定經費項目,多半 僅能仰賴申請專案計畫或上級經費補助,可有可無 的經費來源讓數位化進度無法掌握和預估。如 L1 所述:「由於預算的考量,無法固定提供一定經費比 例進行數位化;……只能透過其他專案申請的方式 爭取經費。(L1:73-78)」 尚未進行數位轉置的典藏機構有部分是考量內容 版權問題,既然無法被授權使用,加上數位轉置需 要經費,故數位化意願較低。引述L3 的相關說法: 「有想數位化轉置,但轉了以後不能拿轉換之後的

(14)

版本去流通,館內連使用也不行,法律上規定只能 典藏。……授權使用加上轉置經費問題,因為這個 雙重原因就一直還沒有做數位化。(L3:87-92)」但 比較令人擔心此類有聲內容如果具有價值與獨特 性,未能在技術尚可轉置時加以處理,當讀取設備 過時且音訊逐漸耗損後,未來恐怕有不復可用之虞。

有聲資源之閱覽與應用

(一) 閱覽服務空間

典藏機構提供有聲紀錄使用之閱覽空間,只有 56.6%的機構擁有獨立之閱覽空間,代表不少機構的 典藏僅供內部調閱並未對外提供服務。如詢問閱覽 空間的名稱,多數為:「視聽室」、「閱覽區」或「圖 書室」。可知配置有閱覽空間之機構,多為圖書館故 不乏有「閱覽室」之類,屬於圖書館空間配置的名 稱(參閱表16)。 表16 閱覽空間統計表 有否獨立閱覽空間 坪數 機構數 百分比(%) 有 1-10 5 13.9 11-20 2 5.6 21-30 4 11.1 31-40 2 5.6 40 以上 5 13.9 未填答 2 5.6 無 16 44.4 小計 36 100 註:本表百分比累計數超過100%,係四捨五入之計算結果。

(二) 線上目錄建置情形

有聲紀錄館藏線上目錄建置情形,有75%的機構 已建置線上目錄,其目錄建置方式以「採購廠商產 品」為多。至於未建置線上目錄之25%的機構,未 建置目錄的原因,主要為缺經費與資料內容版權問 題(參閱表17)。 表17 館藏線上目錄統計表 有否提供線上目錄 機構數 百分比(%) 方式或原因 選取機構數 有 27 75 自行開發 5 採購廠商產品 16 委託學術機構建置 3 其他 3 無 9 25 缺經費 4 版權問題不提供使用 2 缺技術處理能力 1 其他 2 歸納受訪機構提供目錄查詢的方式有三:館藏線 上目錄、數位典藏資料庫、清單或索引查詢。通常 圖書館機構會將有聲資源館藏目錄整合至館藏線上 目錄或另建數位典藏系統方式提供查詢。有聲紀錄 製播機構因資料多不公開,多半採用清單方式提供 查詢有聲紀錄。而有聲紀錄主題館,則是依其館藏 規模與使用需求,有自建數位典藏系統或是與母機 構館藏目錄整合者。

(15)

引述L1 與 L2 服務的圖書館作法是:「所有資料 可在館藏OPAC 上查詢,已數位化的有聲紀錄,我 們會另外提供一個數位影音系統,讀者可以在該系 統上檢索並使用線上聆聽服務。(L1:35-38)」、「讀 者可以直接到OPAC 系統檢索,在一般館藏目錄也 可查詢到有聲資源。(L2:27-28)」 也有建置數位典藏資料庫提供更便捷的檢索方式 與線上閱聽服務,利用Metadata 可針對資源特性提 供更清楚的內容描述,轉置數位形式之有聲紀錄可 透過數位典藏系統線上取用,但基於有聲紀錄版權 問題,數位典藏系統的內容並未完全開放在網路上 使用。如S1 的作法是:「數位典藏資料庫會提供更 加詳細的內容,……且從資料庫即可連結閱聽內 容,使用者在館藏目錄系統檢索後,再至資料庫才 能看到資料內容。(S1:34-41)」 採用清單查詢方法多用於不公開之有聲紀錄,多 半存在於僅供內部人員查詢的製播機構,或因機構 尚未完成編目所採用之過渡處理措施,其清單有以 流水號或按出版時間、產製時間排列,檢索以線性 瀏覽清單方式查詢。引述S3 的說法是:「館內清單 沒有放上網,是以人工搜尋表單式目錄的清單找資 料。……採用8 個碼從地域到音樂屬性找尋,音樂 內容的呈現是經由聲音或文字、圖像,……日後查 詢從任何次序、任何一個面的碼切進去,都可以查 到。(S3:27-35)」

(三) 應用服務方式

有聲紀錄開放提供使用的方式,以「提供館內閱 聽服務」(66.7%)最多,其他服務方式包括:提供 閱聽服務但限制使用對象(36.1%)、提供網路影音 串流服務(25%),但仍有 11.1%是不提供應用,至 於填答「其他」的服務方式有:與其他單位合作、 僅提供資料查詢、僅限制內部人員使用等(參閱表 18)。顯示多數機構傾向提供館內閱聽服務,部份則 採限制使用對象。 表18 館藏提供應用服務方式統計表 提供應用服務方式 選取機構數 勾選數占總數百分比(%) 提供館內閱聽服務 24 66.7 提供閱聽服務但限制使用對象 13 36.1 提供網路影音串流服務 9 25 其他 7 19.4 不提供應用 4 11.1 提供媒體內容複製服務 1 2.8 藉由訪談進一步釐清,因圖書館機構多數已建有目 錄系統提供查詢,部分甚至可提供線上閱聽服務。 如果有基於授權或尚未數位轉製等原因,即使無法 提供線上遠距閱聽服務,也會有館內調閱提供使用。 但產製機構均限於內部使用,不對外開放提供,針 對部分資料內容特殊者(如:口述歷史紀錄),因基 於內容隱私考量,也不對外開放。引述L1 服務機構 的方式是:「數位化的資料都會提供在本館的數位影 音系統,讀者可以透過系統查詢資料,以及使用影音 播送;但部分數位化資料未取得公開授權,僅能在館 內使用,像是廣播劇目前僅供館內閱聽。……也有仍 未數位化的會提供原件取用服務,例如我們會在視聽 資料館提供黑膠唱片的使用設備,使用者透過調閱的 但更多的有聲紀錄使用限制是:「基於版權的問 題,大部份數位內容我們只提供播放前 1/3 的內容 供線上使用,僅有1/10 的館藏可以完全取用數位內 容,不過在館內是可以完全取用數位內容的。(S1: 97-100)」 加上有聲媒體脆弱易受損,每次閱聽都可能增加 媒體損害的風險,對於部分受損嚴重或較為脆弱的 資料會採取限閱政策。如L1 表示:「然而部分受損 嚴重或是較為脆弱的資料,我們是無法提供使用者 原件閱聽的服務,避免資料有二次受損的可能。 (L1:95-96)」L4 也認為:「錄影帶、黑膠唱片只 要播放一次就損壞一次,所以會限借。怕用得兇, (L4:113-114)」

(16)

有聲紀錄無法提供使用,還有因為資料採集過程未 經受訪者授權同意,或是內容因涉及隱私或敏感問題 而無法提供使用。如P3 所述:「內容有涉及第三者, 比如批評、毀謗,難免會侵犯到對方的隱私,或是 受訪者不願公開錄音的片段,若是公開,擔心被有 心人士轉載、流傳,可能導致後續的糾紛。……因此 我們對聲音檔的開放尚持保留態度。(P3:92-95)」

(四) 館藏推廣與加值應用

對於有聲紀錄館藏進行推廣或加值應用之情形, 有 47.2%並無任何推廣與加值應用,有進行推廣的 方式依多寡排序為:辦理或參加展覽、出版發行相 關出版品、辦理研討會、複製或製作衍生產品販售 等(參閱表 19),顯示典藏機構對於有聲紀錄之推 廣仍較為保守。 表19 館藏推廣與加值應用統計表 推廣與加值應用情形 選取機構數 勾選數占總數百分比(%) 無此情形 17 47.2 辦理或參加展覽 8 22.2 出版發行相關出版品 5 13.9 辦理研討會 2 5.6 複製或製作衍生產品販售 2 5.6 訪談發現比較特殊的推廣方式有拍攝影片、辦理 音樂會、影音展覽等,此類作法如:「去年本中心舉 辦成果發表會,同時拍攝形象宣導短片。(L2: 86-87)」或「對外推廣多以樂團舉辦之音樂會為主。 (P1:81)」S1 服務的機構有巡迴展覽:「主要以策 展的方式進行推廣,透過展覽或是教育推廣舉辦演 講等,今年搭配政策和學校、圖書館合作進行巡迴 推廣,以影音展覽和小型演出等活動,引導使用館 藏。(S1:101-103)」 歸納部分機構會將有聲紀錄置於網站,藉由資訊 網路無遠弗屆的資訊傳播能力,擴展有聲紀錄的推 廣對象,或是將有聲紀錄剪輯精華置於網頁,引起 社會大眾的興趣。也有機構是將特色資源剪輯製作 置於網站促進使用,或是將有產品價值之內容複製 或製作衍生產品販售。

對於資源管理與改善意見

調查各典藏機構認為本機構在有聲紀錄典藏與管 理上最需要優先改善的問題,依其先後程度加權排 序後,呈現優先序為:辦理資源整理與建檔、爭取 經費預算、爭取人力資源、辦理資源修護與轉置、 建置改善庫房設備、提升人員專業知能、進行資源 數位化工作、促進資源開放應用等(參閱表20)。 表20 本機構典藏管理應優先改善事項統計表 本機構優先改善事項 選取機構數 序次加權平均分 辦理資源整理與建檔 17 3.56 爭取經費預算 25 3.42 爭取人力資源 20 3.25 辦理資源修護與轉置 15 2.6 建置改善庫房設備 16 2.56 提昇人員專業知能 10 2.55 進行資源數位化工作 18 2.5 促進資源開放應用 9 1.78 其他 4 1

(17)

對於資源整理與建檔的問題,訪談典藏機構發現 因有聲紀錄分類編目需求不同於一般圖書資源,需 要有更符合有聲紀錄的作法,目前典藏機構對於有 聲紀錄之分類,雖多數採與圖書一致,但並不理想, 此點L4 有深刻的說明:「我們的 CD 需要趕快分類 完成,但是很有困難。當初的分類需要找音樂系的 學生協助,專教他 LC 類表中音樂那塊,再根據類 表還有他對CD 的了解去分類。……可是學這個學 科的人覺得這不是依照學科在分,所以目前CD 的 分類進度卡在那裡,可能要等到有辦法找一批音樂 系的學生幫忙時才會再有進度,目前沒有人在做回 溯。(L4:131-137)」又如 P1 說明:「有資歷較深的 團員認為分類方式不夠周全,例如貝多芬的曲子不 能用一個交響樂的主題涵蓋全部,上級長官參考團 員意見,改以流水號的方式排列,將原本以音樂類 別的排列方式改為流水號與主題並行的方式,反而 管理很困擾。(P1:90-95)」顯然對於有聲紀錄編目 與陳列方式需要有更明確的參考。 在人力與經費問題上,訪談發現受訪機構認為因 經費不足,有聲紀錄館藏發展難以形成有系統性的 採購,多數來自送存或是捐贈等管道之資料內容, 無法形成有特色的館藏,如果能有明確之館藏發展 政策,對於館藏建置方向提供指引,就能將經費集 中在特定主題,建立有價值之特色館藏。至於管理 有聲紀錄需要的專業人才,P1 強調:「人力上的不 足,是目前館內很大的問題。(P1:94)」凸顯國內 對於有聲紀錄專業人才培育之重要性。 受訪機構也意識到媒體有定期轉置之必要,如S1 所述:「定期檢查典藏資料可用性很重要,目前僅有 入館時的檢視,以及備份的處理,雖然我們規定資 料採集者,須提供硬碟當備份,但硬碟也無法百分 百完美儲存,也必須定期更新,我們已儘可能做到 將風險分散。(S1:107-111)」針對有特色與珍貴資 源,應定期進行儲存媒體的檢視與轉置,才能確保 內容長久可用。但目前囿於人力與經費,仍無法達 到完整作業的地步。

結論與建議

1. 行政資源條件:各典藏機構設置專責單位與人 員編制情形不理想,且投注經費數偏低,人力 與經費是各機構認為最需要優先改善的問題。 除有聲主題館較有條件擁有專責單位外,其餘 屬性之典藏機構負責有聲紀錄管理人力與經費 均不理想。多數機構通常設有編制內行政人員 負責規劃工作,但以約聘僱人員或臨時人員佐 理推動業務。各機構業務費金額不高,超過半 數機構無本預算內固定經費。故受訪典藏機構 咸認為在有聲紀錄典藏管理上最迫切改善的問 題,包括:資源整理與建檔、缺乏庫房空間與 專業設備、需要爭取經費預算、缺乏專業人力、 需要辦理資源修護與轉置等事項。 2. 資源分布與內容特色:現存有聲紀錄媒體以光 碟、卡式錄音帶及黑膠唱片較多,不同機構屬 性典藏之媒體類型與內容互異,盤帶、匣式錄 音帶與黑膠唱片內容最具特色。有聲紀錄內容 從流行音樂、傳統戲曲,至廣播、名人演講、 口述歷史、有聲書等涵蓋內容廣泛,不同類型 典藏機構館藏內容與媒體數量差異大。圖書館 機構多半典藏現時可用之光碟形式音樂作品, 而有聲製播機構不乏盤式錄音帶,記錄廣播節 目與新聞內容。匣式錄音帶內容多為演講紀 錄、政要節慶談話等,是現存保留最多見證歷 史場景的媒體。黑膠唱片收錄內容多以音樂為 主,具有緬懷過去歷史歌曲的價值。 3. 媒體數量與保存狀況:各機構典藏有聲紀錄媒 體數量與媒體產製年代成反比,亦即產製年代 愈早者數量愈少,但保存狀況則為產製年代愈 早 者 愈 不 理 想 。 有 聲 紀 錄 各 種 媒 體 累 計 達 602,182 件,以光碟數量最多,其次為唱片。光 碟載錄內容自有聲書到流行音樂、戲曲等均 有,且光碟年代較近,相對保存狀況較佳,年 代越早者,如盤式錄音帶與黑膠唱片等,保存 狀況較差。 4. 館藏徵集與鑑定:徵集來源主要為採購,館藏 價值鑑定考量資源內容重要性與可用性,不同 類型機構館藏徵集方式與內容發展重點不同,

(18)

為著作權問題、內容重要性與使用者需求。徵 集來源對圖書館機構而言,主要藉由採購、送 存與贈送管道,有聲紀錄主題館或製播機構, 則以採購和自行產製為主,自行產製之內容多 半與本機構核心業務推展有關,也是唯一性來 源,無其他替代性資源,故此類紀錄亦相對特 殊和重要。但此類自行製播之內容卻有大部分 因早期忽略授權處理問題,只能供內部典藏, 無法提供使用。 5. 資源整理與組織:有聲紀錄整編方式,因機構 性質、典藏內容,以及徵集過程的差異,對於 目錄整編方式不同;已編目者多採用MARC 或 Metadata 格式,但非圖書典藏機構多以自訂格 式編目,因應資料使用特性,亦發展出較多元 的排架方式。圖書館機構對有聲紀錄之整編作 業與圖書一致依循MARC;製播機構以內部人 員取用便利為主,有採流水號或是自訂主題排 列方式;有聲主題館則採資料庫建檔方式管 理。有聲紀錄之排架,因不同媒體尺寸需要之 容具與設備不同,加上不同媒體溫濕度需求條 件有異,先依媒體分區或分櫃典藏有其必要 性,況且有聲紀錄是閉架管理,以登錄號排架, 對架區空間管理更顯經濟。但各館在區分媒體 形式後,有依登錄號或依分類號作為排架依 據,或是採其他自訂排架方式,甚至有更在乎 有否授權問題,而依授權與否分開排架。但調 查結果,仍以「依分類」和「依館藏登錄號」 為最多。 6. 典藏空間與環境:受訪典藏機構庫房空間面積 差異頗大,有近四成機構典藏面積不到20 坪; 典藏庫房條件多數未能符合標準需求,雖然多 已考量「依媒體類型分區設置保管空間」,但關 乎有聲媒體保存最重要之溫濕度控制環境,符 合之機構比例不到三成,甚至對樓地板載重要 求與消防等事涉安全最重要之條件,符合的機 構比例也只有四成之譜。典藏環境與設備主要 面臨的問題為:播放設備過時無法閱聽使用、 資料使用耗損需要轉置、館藏空間不足等 7. 數位轉置情形:數位轉置以年代越早者完成比 例越高,各典藏機關不乏有完成有聲紀錄數位 化者,但基於有聲紀錄使用需求,年代早的媒 體(如:黑膠唱片、盤帶、錄音帶),數位化需 求愈高,近年新進資料或新生媒體因本身已是 數位格式,反無數位化需求。至於進行數位轉 置的優先考量是使用需求在先,授權重置可行 性反而其次。研究也發現受訪機構對於完成數 位化的比例只能籠統回覆,代表機構對於數位 化作業並無明確之時程與作業進度規劃。 8. 檢索與應用服務:有聲紀錄閱覽空間條件不 足,不少機構僅是典藏並未對外提供應用,提 供資料查詢的方式有館藏線上目錄、數位典藏 資料庫、清單或索引查詢。受訪典藏機構僅有 逾五成擁有獨立之閱覽空間,如為有聲紀錄產 製機構均限於內部使用,不對外開放提供;有 75%的機構已建置線上目錄提供查詢,圖書館 是將有聲資源館藏整合至館藏線上目錄或另建 主題數位典藏系統提供查詢;有聲紀錄製播機 構因資訊不公開,多半採用清單方式提供內部 查詢;而有聲紀錄主題館,則是依其館藏規模 與使用需求,採自建數位典藏系統或是與母機 構館藏目錄整合方式。提供閱聽使用方式,以 限館內使用為多,無法開放取用主要因授權、 媒體保護與內容敏感不適合公開等原因,目前 對於內容加值推廣方式較為不足,主要活動類 型有:電影欣賞、演講、音樂會、展覽,或是 與其他機構合作辦理巡迴展出,更有創意性之 作法較為少見。 根據上述結論,擬具建議事項如下: 1. 強化各機構館藏特色分野避免館藏資源競爭: 目前有聲館藏徵集仍以採購市面產品為主,不 容易形成館藏特色,擁有自行製作之有聲資 源,往往是唯一性內容,需要妥善保存和更有 效率的應用。有鑑於各機構經費不足,各機構 應有各自館藏重點,並與境內其他典藏機構有 所區隔,建立臺灣地區有聲紀錄不同主題資源 的分工發展模式。

(19)

2. 改善典藏環境並優先轉置有劣化徵兆之有聲紀 錄:有聲紀錄媒體如典藏環境不佳,其劣化速 度甚於紙質文件,調查發現多數典藏機構庫房 環境不理想,建議應逐年改善典藏庫房條件; 研究亦發現年代越久之有聲紀錄其保存狀況堪 慮,應優先採數位轉置方式處理,以確保內容 持續保存與運用。 3. 加強有聲紀錄目錄建置工作並推廣開放使用觀 念:尚有不乏仍未編目建檔之館藏資源,如無 目錄查詢形同資源不存在,建議典藏機構應逐 年編列經費完成資源建檔工作,對於部分機構 因業務屬性仍限內部使用者,可鼓勵採部分開 放,將內容版權無虞或是無商業競爭利益考量 者,逐步開放使用。 4. 發展有聲紀錄書目資源共享平台:有聲紀錄編 目往往比其他資料類型複雜而耗時,已完成編 目之書目資料,如能提供下載抄錄,可避免各 館重複編目並提升效率。調查顯示國內有聲紀 錄資源分散,彼此之間無法了解各館資源特 色,因書目不流通,不僅無法獲知館藏發展是 否重複,且彼此書目資源也無法取用。若能建 置共同平台提供書目共享,將有助提升各館書 目能見度並降低編目成本。 5. 成立國家級有聲資源專責管理機構:有聲紀錄 是國家重要資產,受訪機構表示需要有國家級 專責機構統籌制度規劃與政策推動工作,才能 引導統整國內各典藏機構分散的資源。建議 可仿效國外體制,將現有重量級典藏機構經輔 導並提供經費資源,設置國家級臺灣有聲資 料館,將更能有效性推動、管理所有聲音文化 資產。

參考文獻

Baldwin, D. A. (2004). Toward an appraisal model for audio materials in regional archives & historical societies. ARSC Journal, 35(2), 179-196.

Bucknum, M.R. (2001). Music sound archives in the

Connors, T. (2000). Appraising public television programs: Toward an interpretive an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model. The American Archivist, 63(1),152-174.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 Capturing analog sound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Report of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of best practices for transferring analog discs and tap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loc.gov/ rr/record/nrpb/nrpb-clir.html

Hagen, C. B. (1972). The struggle of sound arch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brary Trends, 21(1), 29-52. Imre, A., & Cox, E. J. (2009). Are we on the right track?

Issues with LP record collections in U.S. academic libraries. Notes, 65(3), 475-486.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 Technical Committee (IASA-TC). (2005).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audio heritage: Ethics, principles and preservation strate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 iasa-web.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publications/ TC03_English.pdf

Laas, P. (2011). Preserving the national heritage: Audiovisual collections in Iceland. Lib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raries & Information Services, 61(2), 131-142.

Layne, V. (1998). The sound archive at the District Six Museum: A work in progress. S.A. Archives Journal, 40, 22.

Mashon, M. (2007).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national audio-visual conservation center. Cinema Journal, 46(3), 140-142.

Mason, J., & Wiercinski, J. (2009). Streaming audio services in Canadian Academic Libraries. Music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 12(3/4), 69-91. Orio, N., Snidaro, L., Canazza, S., & Foresti, G.L.

(2009). Methodologies and tools for audio digital arch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 10(4), 201-220.

Paton, C.A. (1990). Whispers in the stacks: The problem of sound recordings in archives. The American Archivist,

(20)

Paton, C.A. (1997). Appraisal of sound recordings for textual archivists. Archival Issues, 22(2), 117-132. Rooks, S. (2010). What happened to the BBC sound

archiv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 31(2), 177-185.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2). Cylinder, disc and tape care in a nutshell. Retrieved from http://www. loc.gov/preservation/care/record.html

Tobias, R., & Willke, U (2001, August). DIVA - the digital video and audio archiv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karlsru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Council and General Conference, Boston, United States.

Wactlar, H., Hauptmann, A., Christel, M.G., Houghton, R.A.,& Olligschlaeger, A.M. (2000). Complementary video and audio analysis for broadcast news archives. Communications of ACM, 43(2), 42-47.

Wells, J. (2009). Swiss national sound archives expands reach with revelation software. Database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23(3), 26-27.

王俊文(2008)。廣播電台有聲文化資產數位典藏之 應用與管理─以警察廣播電台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 班,台北市。

【Wang, Chun-Wen (2008). The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archive of audio cultural assets of radio station─The police radio sta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Ming Chuan University, Taipei city.】 沈伯陽(2003)。廣播電台有聲資料之應用與管理 ─以警察廣播電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Shen, Pao-Yang (2003). The study of audio data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at radio station: A case study of public radio system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pei city.】 林人立、朱世康、許尹馨編著(2003)。檔案庫房建

置。台北市:檔案管理局。

【Lin, Ren-Li, Zhu, Shi-Kang,& Xu, Yin (Eds.) (2003). Dangan kufang jianzhi. Taipei city: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林巧敏、洪碧苓(2011)。檔案保存維護資源與作業

現況分析。檔案季刊,10(4),56-74。

【Lin, Chiao-Min, & Hung, Pi-Ling (2011).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archives preservation resources and processes. Archives Quarterly, 10(4), 56-74.】 梁靜如(2002)。輔仁大學學生視聽資料需求個案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 系,台北縣。

【Liang, Jing-Ru. (2002). FuJendaxue xuesheng shitingziliao xuqiu gean tantao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aipei county.】

許雯娟(2011)。中央廣播電台有聲資料數位典藏與 加值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Hsu, Wen-Chuan (2011). A study of audio data digital archive and value added applications on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RTI)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Ming Chuan University, Taipei county.】

陳昭珍(2004)。國內外影音資料數位典藏現況與趨 勢暨我國影音資訊平台建置相關規範研究。台北 市:行政院新聞局。

【Chen, Chao-Chen (2004). Guoneiwai yingyinziliao shuweidiancang xiankuang yuqushi ji woguoyingyinzixun pingtai jianzhi xiangguan guifan yanjiu. Taipei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趙文心(1999)。大學圖書館非書資料服務讀者滿意 調查研究─以淡大、台大、清大、交大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 台北縣。

【Chao, Wen-Hsin (1999). User satisfactions on nonbook materials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 a case study on TKU、NTU、NTHU and NCTU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Tamkang University, Taipei county】

(2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 年 3 月)。 數位典藏文物數位化規格。檢自:http://newsletter. 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5630&lid= 646

【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March, 2012). Shuwei diancang wenwu shuweihua guige. Retrieved from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 NewsContent.php?nid=5630&lid=646】

檔案管理局(2009)。檔案庫房溫濕度標準表。檢自: http://www.archives.gov.tw/UserFiles/storeroom.pdf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2009). Dangankufang wenshidu biaozhunbiao. Retrieved from http://www.archives.gov.tw/UserFiles/ storeroom.pdf】

羅淑姐(2002)。大學生視聽資料之使用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台北縣。 【Luo, Shu-Jie (2002). The use of audio-visual materia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aipei county.】

(22)

The Survey of Collection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und Recordings in Taiwan

Chiao-Min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R.O.C.)

E-mail: cmlin@nccu.edu.tw

Keywords: Sound Archives; Sound Recordings; Archive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Abstract】

Despite the fact that sound recording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y are much more complex and expensive to handle, preserve and provide access in comparison

to paper archives affect they are very often neglected. Most of the collections are at the risk of

damage.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audio collections preserving on the institutions that are unique

or valuable. The methodology combines two type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questionnaire was chosen as the primary data for realize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mong

repository institutions. In-deep interviews were taken to conduct with the specialists and archivis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The results found the earlier sound recordings

were manufactured, the worse conservation they have been. The archive storage is not in good

condition, the temperature and safety control are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The consideration

of digital transfer is use demand and content value. The urgent issues of sound archives are

collection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aff.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formulate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digital collaboration in Taiwan.

數據

表 3  典藏機構權責單位與人力統計表(續)  單位與人力分析事項  數量  百分比( %)  工作人員  職務屬性  機構編制內行政人員 27.5  35.3 教育任用條例人員 3.5  4.4  約聘僱人員 10 12.7  臨時人員(含工讀生) 34 43.8  其他 3  3.8  (二) 經費編列與運用情形  統計各典藏機構業務費的預算金額並不高,以 2012 年為例,有 66.7%的機構並無預算金額,即使 編列預算也以 50 萬元以下居多,可知機構投注經費 數偏低,部分機構雖無預算但仍有其他經費
表 5  各種媒體類型數量及其內容特色說明表  媒體類型  累計數量  特色內容說明  盤式錄音帶  32,265 件  多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持有,內容主要為節目側錄 帶,包含新聞、音樂類、國樂、戲曲等  匣式錄音帶 928 件  多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典藏,內容以節目側錄、訪談 錄音及古典音樂為主  卡式錄音帶 60,199 件  廣泛見於各典藏機構,內容主題廣泛,不同機構屬性典藏內容重點不同,如為有聲紀錄製播機構以節目側錄內容為主,如:新聞採訪、現場實況、音樂等。如 為圖書館典藏機構則以讀者閱聽需求為考量
表 6  各種媒體整體保存情況統計表  媒體類型  良好( %)  部分損害( %)  嚴重損害( %)  盤式錄音帶  33.3  66.7  0  匣式錄音帶 42.9  57.1  0  卡式錄音帶 45  50  5  唱片 33.3  66.7  0  光碟 78.1  21.9  0  有聲資源之徵集與整理 (一) 館藏徵集來源  各典藏機構有聲紀錄徵集來源,依受訪機構勾選  次數排序,主要徵集來源依序為:採購(77.8%)、捐贈(69.4%)、自行製作(33.3%)、其他(11.1%)、委 託
表 8  館藏價值鑑定因素統計表  鑑定因素  選取機構數  序次加權平均分  著作權問題  19  3.79  內容重要性 26  3.75  使用者需求 23  3.35  內容獨特性 20  3.3  內容完整性 19  3.16  媒體維護成本  11  2.64  播放設備可支援性  16  2.56  本機構典藏空間條件  17  2.35  (三) 館藏編目整理  典藏機構對於館藏有聲紀錄編目情形,有 58.3% 的機構已「全數完成編目」 ,有 30.6%是「部分完成  編目」。如詢問受訪機構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服務與資源連結、服務使用者資料管理、本會調查研究與統計分析、對提供或贊助服務經費或物

中興國中

中興國中

中興國中

在地之聲 川與穿 形象之聲 魚與餘 材料之聲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臺大機構典藏NTU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二 Repository, http://ntur.lib.ntu.edu.tw) 經驗與協助推 動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R (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四、考量國際技能組織及 國際技能組織亞洲分 會於全體理事會議決 議技能競賽分青年組 及青少年組辦理,爰 一百零七年假阿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