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理論模式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理論模式研究"

Copied!
1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理論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畫 類 別 : 整合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5-3011-P-002-001-

執 行 期 間 : 95 年 01 月 01 日至 95 年 12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劉順仁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級-專任助理:趙蒼頡、徐瑩杰、林怡芬、王俊杰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彭珍怡、張筱楓、莊頌娉

報 告 附 件 :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6 年 05 月 08 日

(2)

計畫編號

計畫編號

計畫編號

計畫編號:

:NSC 95-3011-P-002-00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

理論模型之研究

理論模型之研究

理論模型之研究

理論模型之研究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ndex for Taiwan District

構 :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

:柯承恩

柯承恩

柯承恩

柯承恩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本 計 畫 主 持 人

本 計 畫 主 持 人

本 計 畫 主 持 人

本 計 畫 主 持 人 :

:劉順仁

劉順仁

劉順仁

劉順仁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員 :

:趙蒼頡

趙蒼頡

趙蒼頡

趙蒼頡、

、彭珍怡

彭珍怡、

彭珍怡

彭珍怡

、張筱楓

張筱楓

張筱楓

張筱楓、

、莊頌娉

莊頌娉

莊頌娉

莊頌娉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九十六

九十六

九十六

九十六 年

年 四

四 月

月 三十

三十

三十

三十 日

(3)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本計畫主要目的在以嚴謹的方法建立評估台灣縣市競爭力的指標系統。本指 標系統強調與國際接軌,期望帶給地方政府施政之參考,提供建議使企業與政府 透過良性互動來提升地區競爭力。此外,本計畫將對指標系統進行長期規劃,持 續檢討改善評比標準,以追蹤台灣地區產業變動或國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最終 期能建立一套適合台灣 23 縣市競爭力衡量的理論模型與具有豐富政策意涵的評 比系統。 本研究對於競爭力之界定乃參考哈佛商學院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之定 義,將競爭力定位在「財富的創造」,以各縣市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作為競 爭力之衡量。在此定義之下,競爭力評比指標之選取除了衡量縣市經濟企業發展 外,政府效率、環境建設、社會人文與科技創新等創造各縣市財富的指標亦納入 考量,以期能建構完整的衡量系統。而評比資料則選取於主計處所公布的客觀統 計資料為主。 本計畫研究方法利用簡單線性迴歸分析、主成份分析法、複迴歸分析分別做 為變數篩選、指標權重與探討構面對競爭力的解釋能力。本計畫分析結果發現, 此五大構面對於競爭力具有顯著解釋能力。根據本計畫初步評估結果,2005 年 縣市評比排名前 10 名分別為: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新竹市、桃 園縣、台南市、嘉義市、新竹縣、台中縣。最後 5 名分別為:屏東縣、雲林縣、 澎湖縣、台東縣以及嘉義縣。整體看來,在縣市競爭力評比中,北、中、南主要 都市均有不錯成績,而排名較後面的均以「縣」為主要單位,尤其是東部、外島 地區如花蓮縣、屏東縣、澎湖縣、台東縣等地,是目前整體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地 方。 由於受限於資源與時間的限制,本研究對於指標選取的完善程度、樣本數的 不足以及研究方法均有待加強改善。另外,本研究對於產業聚落對競爭力的影響 與兩岸四地城市發展的研究必須留待下一年度探討。未來本研究將探討隨著產業 群聚的形成,縣市競爭力是否有所成長,以此做為縣市競爭力以及工業區位設立 之參考。除了產業聚落之探討外,未來將建立兩岸城市競爭力指標模型,評比台 灣與大陸城市的競爭力,甚至建立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標模型,縣市競爭力不僅侷 限於台灣,提供政府如何改善劣勢,發展自身優勢,以提升競爭力。 此外,未來我們也會針對世界潮流趨勢變化來設計相關民意問卷,以彌補數 據來源皆以統計數據為主而忽略居民真正的心靈感受;並且設計專家問卷做為指 標權重另一參考依據。除此之外,本計畫未來希望能開發相關軟體以便能立即點 出縣市基本資料,瞭解縣市之間差異內容。本研究最後也試著提出縣市評論專欄 與專家問卷設計以供日後參考。

(4)

i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 i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 ii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 iii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 1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內容與範圍... 2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 3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 ... 4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文獻回顧與分析文獻回顧與分析文獻回顧與分析 ... 6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 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11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產業群聚與區域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區域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區域競爭力的關係產業群聚與區域競爭力的關係 ... 21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城市永續發─城市永續發城市永續發展指標城市永續發展指標展指標展指標 ... 27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國家競爭力衡量指標之探討國家競爭力衡量指標之探討國家競爭力衡量指標之探討國家競爭力衡量指標之探討----IMD 與與與與 WEF ... 33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 36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中國城市競爭力之中國城市競爭力之中國城市競爭力之中國城市競爭力之探討評析探討評析探討評析 ... 42 探討評析 第八節 第八節 第八節 第八節 國內縣市競爭力之探討評析國內縣市競爭力之探討評析國內縣市競爭力之探討評析國內縣市競爭力之探討評析 ... 49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縣市競爭力模型與指標建立縣市競爭力模型與指標建立縣市競爭力模型與指標建立縣市競爭力模型與指標建立 ... 61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縣市競爭力指標選取之原則縣市競爭力指標選取之原則縣市競爭力指標選取之原則縣市競爭力指標選取之原則與範圍與範圍與範圍... 61 與範圍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構縣市競爭力指標建構縣市競爭力指標建構縣市競爭力指標建構縣市競爭力指標... 63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建立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研究方法與架構建立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研究方法與架構建立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研究方法與架構建立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研究方法與架構 ... 72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縣市競爭力計量模型縣市競爭力計量模型縣市競爭力計量模型縣市競爭力計量模型... 74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縣市競爭力之實證分析縣市競爭力之實證分析縣市競爭力之實證分析縣市競爭力之實證分析... 79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敘述性統計敘述性統計敘述性統計 ... 79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實證結果分析實證結果分析實證結果分析 ... 82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各縣市歷年排名成績各縣市歷年排名成績各縣市歷年排名成績各縣市歷年排名成績...106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112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實證結果說明實證結果說明實證結果說明實證結果說明 ...112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未來研究發展方向...11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25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A. 縣市競爭力指標相對重要性評估之研究問卷縣市競爭力指標相對重要性評估之研究問卷... A-1 縣市競爭力指標相對重要性評估之研究問卷縣市競爭力指標相對重要性評估之研究問卷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B. 縣市專欄評論縣市專欄評論...B-1 縣市專欄評論縣市專欄評論

(5)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 表 表 表 2-1 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 ... 9 表 表 表 表 2-2 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 ... 15 表 表 表 表 2-3 經濟表現指標經濟表現指標經濟表現指標經濟表現指標,,,,CLUSTERS OF INNOVATION... 23 表 表 表 表 2-4 一般企業經營環境衡量指標一般企業經營環境衡量指標一般企業經營環境衡量指標一般企業經營環境衡量指標,,,,CLUSTERS OF INNOVATION... 25 表 表 表 表 2-5 城市永續發城市永續發城市永續發城市永續發展指標展指標展指標... 29 展指標 表 表 表 表 2-6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經濟論壇(WEF)... 33 世界經濟論壇 表 表 表 表 2-7 國內外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一覽表國內外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一覽表國內外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一覽表國內外城市競爭力文獻回顧一覽表... 38 表 表 表 表 2-8 台灣城市競爭力調查結果台灣城市競爭力調查結果台灣城市競爭力調查結果台灣城市競爭力調查結果 ... 51 表 表 表 表 2-9 商週商週商週商週、、、天下、天下、天下天下、、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 ... 59 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 表 表 表 表 3-1 本研究之指標選取原則本研究之指標選取原則本研究之指標選取原則本研究之指標選取原則 ... 62 表 表 表 表 3-2 變數之定義變數之定義變數之定義變數之定義、、、資料來源及計算公式、資料來源及計算公式資料來源及計算公式... 66 資料來源及計算公式 表 表 表 表 4-1 各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各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各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各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 ... 79 表 表 表 表 4-2 經濟企業發展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經濟企業發展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經濟企業發展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經濟企業發展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 83 表 表 表 表 4-3 政府效率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政府效率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政府效率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政府效率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83 表 表 表 表 4-4 環境建設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環境建設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環境建設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環境建設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84 表 表 表 表 4-5 社會人文構面社會人文構面社會人文構面社會人文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84 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表 表 表 表 4-6 科技創新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科技創新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科技創新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科技創新構面個別指標迴歸分析結果... 85 表 表 表 表 4-7 縣市競爭力指標系統一覽表縣市競爭力指標系統一覽表縣市競爭力指標系統一覽表縣市競爭力指標系統一覽表((((含正負向含正負向含正負向含正負向))) ... 86 ) 表 表 表 表 4-8 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 KMO 與與與與 BARTLETT檢定檢定 ... 88 檢定檢定 表 表 表 表 4-9 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之主成份分析... 89 表 表 表 表 4-10 政府效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政府效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政府效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政府效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 ... 89 表 表 表 表 4-11 環境建設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環境建設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環境建設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環境建設構面之主成份分析... 89 表 表 表 表 4-12 社會人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社會人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社會人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社會人文構面之主成份分析 ... 90 表 表 表 表 4-13 科技創新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科技創新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科技創新構面之主成份分析科技創新構面之主成份分析 ... 91 表 表 表 表 4-14 94 年度年度年度年度縣市總排名縣市總排名縣市總排名縣市總排名 ... 93 表 表 表 表 4-15 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經濟企業發展構面主成份積分表... 94 表 表 表 表 4-16 政府效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政府效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政府效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政府效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 ... 95 表 表 表 表 4-17 環境建設構面主成分積分表環境建設構面主成分積分表環境建設構面主成分積分表環境建設構面主成分積分表 ... 96 表 表 表 表 4-18 社會人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社會人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社會人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社會人文構面主成份積分表 ... 97 表 表 表 表 4-19 科技創新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科技創新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科技創新構面主成份積分表科技創新構面主成份積分表 ... 98 表 表 表 表 4-20 主成分分析總積分表主成分分析總積分表主成分分析總積分表主成分分析總積分表 ... 99 表 表 表 表 4-21 模型模型模型模型複迴歸分析複迴歸分析複迴歸分析複迴歸分析...100 表 表 表 表 4-22 變異數波動因素變異數波動因素變異數波動因素變異數波動因素 VIF ...101 表 表 表 表 4-23 條件指數條件指數條件指數條件指數 CI 與變異數比例與變異數比例與變異數比例與變異數比例...101 表 表 表 表 4-24 各縣市歷年經濟企業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經濟企業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經濟企業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經濟企業發展構面排名...106

(6)

iii 表 表 表 表 4-25 各縣市歷年政府效率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政府效率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政府效率發展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政府效率發展構面排名...107 表 表 表 表 4-26 各縣市歷年環境建設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環境建設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環境建設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環境建設構面排名 ...108 表 表 表 表 4-27 各縣市歷年社會人文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社會人文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社會人文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社會人文構面排名 ...109 表 表 表 表 4-28 各縣市歷年科技創新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科技創新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科技創新構面排名各縣市歷年科技創新構面排名 ...110 表 表 表 表 4-29 台灣台灣台灣台灣 23 縣市縣市縣市縣市 91~~~~94 年競爭力排名成績年競爭力排名成績年競爭力排名成績年競爭力排名成績... 111 表 表 表 表 5-1 本研究與遠見本研究與遠見本研究與遠見本研究與遠見、、、天下雜誌縣市競爭力排行榜、天下雜誌縣市競爭力排行榜天下雜誌縣市競爭力排行榜 ...115 天下雜誌縣市競爭力排行榜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 圖 圖 圖 1-1 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 ... 5 圖 圖 圖 圖 2-1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 ... 7 圖 圖 圖 圖 2-2 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 ... 13 圖 圖 圖 圖 2-3 產業群聚形成原因產業群聚形成原因產業群聚形成原因產業群聚形成原因... 19 圖 圖 圖 圖 2-4 產業群聚構成要件圖產業群聚構成要件圖產業群聚構成要件圖產業群聚構成要件圖... 20 圖 圖 圖 圖 2-5CLUSTERS OF INNOVATION 之觀念架構之觀念架構:之觀念架構之觀念架構:::創新與生活水創新與生活水創新與生活水創新與生活水準準準準 ... 22 圖 圖 圖 圖 2-6CLUSTERS OF INNOVATION 的研究架構的研究架構的研究架構的研究架構 ... 23 圖 圖 圖 圖 2-7 特定產業群聚經營環境品質架構特定產業群聚經營環境品質架構特定產業群聚經營環境品質架構特定產業群聚經營環境品質架構... 25 圖 圖 圖 圖 2-8 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 37 圖 圖 圖 圖 2-9 競爭力飛輪模型競爭力飛輪模型競爭力飛輪模型競爭力飛輪模型 ... 44 圖 圖 圖 圖 3-1 研究方法流程圖研究方法流程圖研究方法流程圖研究方法流程圖 ... 73 圖 圖 圖 圖 4-1 縣市競爭力指標架構圖縣市競爭力指標架構圖縣市競爭力指標架構圖縣市競爭力指標架構圖 ... 87 圖 圖 圖 圖 4-2 經濟企業發展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經濟企業發展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經濟企業發展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經濟企業發展構面積分迴歸線圖...102 圖 圖 圖 圖 4-3 政府效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政府效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政府效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政府效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 ...103 圖 圖 圖 圖 4-4 環境建設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環境建設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環境建設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環境建設構面積分迴歸線圖 ...103 圖 圖 圖 圖 4-5 社會人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社會人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社會人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社會人文構面積分迴歸線圖 ...104 圖 圖 圖 圖 4-6 科技創新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科技創新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科技創新構面積分迴歸線圖科技創新構面積分迴歸線圖 ...104 圖 圖 圖 圖 4-7 縣市總積分迴歸線圖縣市總積分迴歸線圖縣市總積分迴歸線圖縣市總積分迴歸線圖...105

(7)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06 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2006-2007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書,在 此報告書中,WEF 在 2006 年的世界競爭力評比,國家競爭力除了透過既有的企 業競爭力指標(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衡量外,將原有的成長競爭力指 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改成全球競爭力指標(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目的在於「企業競爭力指標」只能報導國家過去競爭力的情形,而「成 長競爭力指標」又只能衡量一國未來中長期的經濟持續潛力。WEF 考量全球經 濟變動及商業環境日益複雜,因此決定擴增選取範圍、更深入研究指標成分,以 提供具有前瞻性與預測性的衡量系統,未來「全球競爭力指標」將成為 WEF 評 比的主軸指標。 在此次更新評比中,我國從去年排名第 8 滑落到第 13 名1,但仍居亞洲第 1。 除了台灣退步外,其他退步的主要國家有:美國(第 1 名落至第 6 名)、法國(第 12 名落至第 18 名)、韓國(第 19 名落至第 24 名)、中國(第 48 名落至第 54 名)。 此次變動不僅造成各國重視,也讓我們國人對於國家競爭力愈加關切注意。除了 WEF,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也發展一套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指標系統,而最 受我們關切的是,他們是依據什麼準則系統來衡量各國的競爭力,為什麼這樣的 指標可以讓大家接受並且尋求改進。相對地,我國是否也能發展出一套最具代表 性的競爭力指標,以提供政府與企業對於施政和經營最重要的依據。 隨著全球化潮流的快速擴張,資訊與技術的進步導致世界各國均不再是單一 經濟個體,而是講求全球分工專業化合作。各國經濟、環境、文化、人文均受他 國所影響。一國的競爭優勢除了本身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外,同時也取決於內部都 市的「都市形象特徵」,才是完整提供國家價值所在(Lever,1999)。上述提及的 WEF 與 IMD 皆是以整個國家的面向來衡量競爭力,無法透過該機構的分析得知 國家內各區域的競爭力強弱,且許多用來評量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不能夠適切的評 估區域競爭力,加上各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不盡相同,是否能夠以同一衡量 系統進行評估進而判斷競爭力強弱,值得探討。因此我們認為要研究國家的競爭 力強弱,應該要從內部主要都市是否具有區域競爭優勢開始,也是本研究所注重 探討的台灣地區 23 個縣市競爭力評比指標之建構之起因。 所謂區域競爭力指標,即是以數字或文字來評估與衡量各區域間競爭的現況 與未來趨勢,以不同面向、多個測量標準,提供各區域對於過去施政績效的評量, 並能給予未來施政方向建議。除了 WEF、IMD 是衡量國家競爭力之外,在中國 由倪鵬飛所主持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正是探討一國內城市間所具有的競爭 優勢。隨著世界各國彼此競爭逐漸激烈,加上國人競爭意識的抬頭,我國於中國 1 去年 2005 台灣成長競爭力指標排名第 5 名,但全球競爭力指標排名第 8 名。

(8)

2 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表前,已由遠見雜誌透過五大構面,包括經濟表現、政 府效率、企業效率、基礎建設以及科技指標,在近三年來,調查的台灣 23 縣市 總體競爭力早已成為政府與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在探究了許多關於競爭力評比的文獻後,發現目前區域競爭力的排名多半只 能顯示區域過去的經濟表現,而未能指出區域未來的經濟表現及其他面向的趨勢 建議。然而在我國現有的研究中,遠見雜誌的評比結果,並未根基在嚴謹的學術 理論上令人不免惋惜。因此開啟了本研究希冀能提供充實完善的評比制度,以嚴 謹的學術角度分析,並創新成為國內第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縣市區域競爭力指標。 綜觀上述而言,本研究意在建立以學術角度為根基之縣市競爭力的指標系 統,期望帶給地方政府施政之參考,並與國際接軌,提供建議使企業與政府透過 互動來提升地區競爭力,並且長期的規劃,持續檢討改善評比標準,追蹤台灣地 區產業變動或國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下列為本研究之主要目的: 1. 透過嚴謹的學術理論,以區域競爭力的角度出發,提供學術界更多關於 區域競爭力的研究報導,為未來研究者奠下根基。 2. 以統計解釋為基礎,建立一個具有引導能力的指標,可作為中央政府發 展各地方建設的依據。 3. 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評比的指標架構,提出創新且完善的評比制 度,期望能帶給縣市政府做為未來施政方針的建議與方向,成為國內第 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競爭指標。 4. 追蹤台灣地區產業變動及世界潮流所帶來的影響,並與國際接軌交流, 使企業與政府能在雙管齊下的方式中,提升各縣市的競爭力。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研究內容與範圍

研究內容與範圍

研究內容與範圍

本計劃之研究內容與範圍主要透過文獻整理與回顧,建立縣市競爭力評比指 標,並以統計理論進行實證分析,進而針對評比結果給予各縣市政府施政方針的 建議。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根據上節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一)相關文獻整理與回顧 針對國內外競爭力指標建立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與比較。國內方面,針對既 有的縣市競爭力指標相關文獻進行整理,並分析其優缺點,同時對於國內相關雜 誌,如遠見等,探究其研究方法、指標建立的依據以及研究深度;國外方面,主 要瞭解 WEF「全球競爭力報告」與 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對於國家競爭力指 標的選取與意義有哪些不同,或有哪些缺失,進而建立出本研究之指標衡量系統。 (二)縣市競爭力評比指標之建構 根據文獻整理,將指標歸納為「經濟企業發展」、「政府效率」、「環境建設」、

(9)

「社會人文」與「科技創新」五大評比指標。 (三)指標選取與反應指標之迴歸分析 以政府相關統計資料為基礎,選出符合指標建構定義之細項指標,首先進行 變數處理,將指標資料換算成可在同一基準下比較的數值,再藉由統計方法中之 主成份分析篩選指標,並以因素分析所求得之主成份分數,賦予不同指標構面客 觀權重,計算台灣 23 縣市五大構面積分,最後則進行解釋能力分析,探討不同 地方競爭力構面對於地方競爭力的解釋能力。 (四)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將針對研究與實證結果做最後結論,並給予後續研究相關之建議。

二、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一)資料蒐集之地理範圍 本研究蒐集台灣 23 縣市(不包括金門、馬祖)一共 67 項指標之統計資料。 即本研究所稱之「區域」或「地方」之意義。 (二)資料時間點之選取範圍 各縣市統計資料之選取時間點以民國 91 年至 94 年之資料為基準。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本研究之資料以量化之次級資料為主,資料來源為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初 步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各縣市文化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中華民國 統計資料網等官方統計數據。同時為避免非量化資訊可能之誤差,且受限於本研 究之時間與資源,僅以量化之次級資料為主,暫無發放問卷調查之作法。此外, 統計指標之整理具有時間之落差,因而在考量各項指標可取得之最新數據的情況 下,本研究採用民國 91 至 94 年之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在指標的選取方面,本研究將以目前有官方統計資料的部分為主。然而在參 考相關文獻後,發現部分指標台灣並未有正式的統計資料,但其指標仍具有重要 性,因此本研究將說明指標的定義與指標的選取準則,並期待後續研究能歸納出 哪些未有統計資料之指標是對衡量競爭力有重大幫助者,而能建議政府著手進行 該部分指標的數據蒐集。 衡量區域發展之可能指標涵蓋極廣,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後發現,從金融 市場、基礎建設、科技實力、企業管理、政府效能、社會安全、社會福利、教育 文化與環境保護等,都可成為衡量區域競爭力的指標。但並非指標數愈多就能構 成最完整的衡量系統,當衡量的向度愈廣泛,選取之指標愈多,指標之間就可能 存在高度相關而降低衡量的效能,因此本計畫也將透過統計方法,期望能降低指 標之間相關度過高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對於競爭力之定義乃參考哈佛教授 Porter 的說法,將競爭力定位 在「財富的創造」,而以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作為因變數。在此定義之下, 競爭力評比指標之選取除了縣市經濟層面的衡量外,能夠以環境、社會人文與科

(10)

4 技等創造各縣市財富的指標,亦納入考量,以期能建構一完整的衡量系統。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將根據相關文獻之探討,分析有關國家競爭力、區域競爭力以及城市 競爭力的相關指標,並加以篩選、淘汰、整合,發展出適合我國國情、文化與產 業現況,用以衡量縣市發展的指標衡量系統。 本研究首先將納入 67 項(暫訂)相關指標,進行指標資料的處理,將指標 資料換算成可在同一基準下比較的數值,進而採用統計方法,篩選並去除相依度 過高的指標以及指標權重的決定,最後將歸納出的指標與競爭力反應指標(平均 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進行個別與整體之解釋能力分析,以確立整體指標系統是 否具有顯著表現出縣市競爭力之特性。 本研究總共分五個章節: 第一章為緒論:闡述本文架構與研究動機與目的,確立本研究方向及研究對 象和研究範圍,以便詳盡規劃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程序。 第二章為相關文獻回顧:本研究為求瞭解競爭力的意義,詳盡參考國內外相 關文獻,並且針對文章適度給予評比分析。並且針對國內報社機構如商週、遠見、 天下雜誌所設計的台灣縣市總體競爭力指標和中國倪鵬飛教授所建構的中國城 市競爭力報告,分別做探討評析。釐清以往錯誤的觀念導正研究方向,期望建立 本研究嚴謹的思考邏輯。 第三章為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建立縣市競爭力指標:藉由文獻回顧及 國內外相關競爭力機構的探討,勾畫出本研究競爭力指標之架構模型。並且根據 文獻謹慎挑選研究方法,尋求正確的實證分析以利支持本研究指標架構。 第四章為實證結果分析:首先對變數資料做敘述性統計,再利用簡單線性迴 歸刪減變數,因素分析法之主成份分析計算權重與積分,接著以複迴歸分析探討 競爭力模型、五大構面以及縣市總積分對因變數的解釋能力。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第五章分為兩部分,一部份將實證分析做歸納整 理,提供縣市政府未來施政方針與建議。第二部分提出本研究之研究限制與未來 計畫,並探討建構競爭力指標中問卷之角色與設計,將討論民意調查問卷與專家 問卷的優缺點,說明如何使用 AHP 分析層級程序法分析專家問卷,為下一年度 計畫進行初步規劃。 本研究之架構如下頁圖 1-1 所示:

(11)

圖 圖 圖 圖 1- 1 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 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內容與範圍 文獻回顧與整理 競爭力的意涵 與範圍 國家競爭力與 城市競爭力之 探討與評析 中國城市競爭 力與國內報社 機構縣市競爭 力之探討評析 城市永續發展 與競爭力指標 之探討 歸納出「經濟企業發展」、「政府效率」、「環境建設」、 「社會人文」、「科技創新」五大主要評比項目 縣市競爭力指標選取原則與範圍 挑選出 67 項測試指標 結論與建議 確定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 變數處理與資料分析

(12)

6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

文獻回顧與分析

文獻回顧與分析

文獻回顧與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

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

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

競爭力的意涵與範圍

競爭力的概念雖然廣為接受與應用,然而競爭力依其對象、範圍與方式的不 同,會出現不同的解釋與意涵。以對象與範圍來看,上至國家、產業,下至都市、 企業及個人。根據 Porter 在擔任白宮產業競爭力委員時,他認為當時各界對競爭 力的定義眾說紛紜,沒有一定的標準。不論是從國家的角度、企業的看法或者從 經濟學、管理學或社會學觀點出發,各種詮釋競爭力的原則皆無法被普遍地應 用,且實際上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雖然競爭力的意義會因不同解釋而有不同看 法,但真正的精神本質是不變的,皆是為了透過競爭優勢來取得有利地位,而且 彼此之間皆會互相影響、環環相扣。本研究為了深入瞭解縣市競爭力的意涵,將 競爭力以區域的性質做劃分,分為國家競爭力與區域(都市)競爭力。

一、

、國家競爭力

國家競爭力

國家競爭力

國家競爭力

過去多數人常把國家競爭力看成是匯率、利率、政府赤字等變數所引導的總 體經濟現象,但是有赤字問題的義大利、日本與韓國其生活水準仍快速提升;有 些人認為國家的競爭優勢源自於廉價充沛的勞動力,但是德國、瑞士或瑞典不但 薪資高且缺乏勞動力人口,經濟依然繁榮;有人認為國家資源是否豐富與競爭力 一致,但近幾年來資源有限,需倚賴進口原料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義大利等 其貿易表現反而較英國、德國表現突出。因此我們對於國家競爭力並沒有適用於 任何國家的標準答案,從辯論競爭力定義出發,基本上是錯誤的方向,應該要先 從認識競爭力開始。 Michael Porter 在國家競爭力優勢一書中提出,在國家層級上競爭力唯一的 意義就是「生產力」。生產力代表的是國民平均所得的根源,也是決定一國長期 生活水準的關鍵因素。而且他認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高低變化,取決於國內企業 經營環境之良窳。於是 Porter 將國家競爭力定義為:「國家為其產業創造良好的 發展成長環境,進而使該國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產業亦擁有國際競爭力之能力」。 而產業所處之區域或縣市所建構之經營環境,相較於國家競爭力而言,應更具有 影響力與主導性。對企業與國家而言,任何一個今天的優勢可能很快就會被超越 或淘汰。因此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的關係,也正是國家如何刺激產業改善和創新的 關係。 關於產業與國家的競爭優勢 Porter 認為一個國家能夠以某種產業在國際競 爭中嶄露頭角,可用鑽石體系(Diamond model)來分析,而美國的產業聚落創 新計畫(Cluster of Innovation Initiative)便以此模型作為衡量區域特定產業聚落 經營環境的品質。於下圖 2-1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將做說明:

(13)

圖 圖 圖 圖 2- 1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 ( ( ( (一一一一)))) 生產要素生產要素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 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如勞工素質或基礎建設的 良莠。 ( ( ( (二二二二)))) 需求條件需求條件需求條件 需求條件 本國市場對該項產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為何。 ( ( ( (三三三三)))) 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 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 這項產業的相關產業和上游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 ( ( ( (四四四四)))) 企業的策略企業的策略企業的策略、企業的策略、、結構和競爭對手、結構和競爭對手結構和競爭對手 結構和競爭對手 企業在一個國家的基礎、組織和管理型態,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表現。 ( ( ( (五五五五)))) 機會機會機會 機會 產業發展的機會通常要等基礎發明、技術、戰爭、政治環境發展、國外市場 需求等方面出現重大變革與突破 ( ( ( (六六六六)))) 政府政府政府 政府 各層級的政府部門政策都會對鑽石體系造成影響,例如:反托拉斯法有助於 國內競爭對手的崛起、法規可能改變國內市場的需求情形、教育可以改變生產因 素、政府的保護收購會刺激相關產業的興起等等。 若以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結構來看,有三分之二的 GDP 來自於地區性經 濟,其餘三分之一來自於國際性經濟,因此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強弱應根基於該國 需求條件 生產因素 企業策略 企業結構 同業競爭 相關與支援產業 機會 政府

(14)

8 區域性的經濟基礎上,如何創造區域競爭力將是未來各國施政方向的重點。

二、

、區域

區域

區域

區域競爭力

競爭力

競爭力

競爭力

區域競爭力的建立,早期皆著重於總體經濟層面的探討,認為一個區域能夠 建立競爭力,往往是以總體經濟為根基,例如完善的貨幣政策、穩定的民主環境 等,都能為總體經濟提供正面的貢獻 。然而,Porter(1990)認為,全然以總體經 濟評估區域競爭力是不足的,健全的總體經濟環境的確能夠協助產生創造富裕的 機會,但其本身無法創造財富。區域的財富是仰賴區域內的企業以及大環境的連 結與互動,來改善個體經濟層面,進而使一個健全的總體經濟環境創造出成果。 而偏偏都市存在的地方常伴隨著產業聚集或企業競爭的現象發生,因此區域競爭 力通常也代表著都市競爭力。 「都市競爭力」或者又稱「城市競爭力」,各學派之學者皆有不同的解讀。 Porter 在 1995 年發表的競爭優勢系列中認為:都市和區域的確會有競爭的現象 存在,他們也許不是透過各國佔有世界貿易的比率來比較,或是由匯率或利率來 提升價值;都市可能是透過人口、觀光、投資等方面來進行比較。Porter 也認為, 地方經濟的成功,是因該地方具有獨特的知識、完整制度、競爭廠商、相關企業、 與有經驗的消費者所構成,因此這些種種特殊的區域活動,使得都市與都市之間 具有競爭力。 另外也有學者持不同的意見,Krugman 認為競爭力不適用於都市,都市僅能 藉由座落的產業與公司進行評比,無法直接在都市層級中做比較,因此,都市的 發展在於提升整體生產要素的效率,而非企業間之競爭,故都市內之產業一旦失 去競爭力,都市將喪失生存空間,建立於企業單位的生產,才是都市競爭的本意。 從上述學者的意見來看,都市競爭力的存在與否仍是各有所見,但不難發現 的是,都市的確可以藉由資金流動與企業的發展來得知其競爭力的強弱,透過不 同構面的呈現,可以歸結出每一都市的表現。而當這些表現可以透過量化的指標 來衡量時,都市與都市之間將會產生先後的順序,也就產生了「都市競爭力」。 綜上所述,不論各家學派認為都市競爭力是由於企業、國家或是都市本身的 經濟表現所造成,尋求都市競爭力的最終目的,都是提供市民良好的居住品質、 生產足夠的生活需求。只要取得競爭力條件,都市自然就會有競爭力,本研究擬 根據 Kresl(1999)認為都市應具備下列之功能,才具有競爭的條件: 1. 創造高技術、高所得的工作機會。 2. 生產具環保功能之產品與服務。 3. 生產因應高所得彈性的產品與服務。 4. 達到充分就業水準之經濟成長率。 5. 強化具有特色之都市發展方向。 6. 提升都市位階層級。 在本研究中認為「區域」是構成國家次級系統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國的次地 理單位,通常隨著國家規模大小其次地理單位大小也會有所不同。雖然不能說區

(15)

域經濟就是都市經濟,但是以我國規模大小及文化發展來看,次地理單位為直轄 市、省轄市及縣,此時區域競爭力所代表的就是都市競爭力。下表 2-1 將整理出 各學者機構對於競爭力的定義: 表 表表 表 2- 1 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

提出者

提出者

提出者

提出者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OECD 國家競爭力 - 在自由且公平的市場條件下,能生產出迎合國際市 場的財貨與服務之能力,同時,並能長期維持並增 加人民的實質所得。 IMD 國家競爭力 - 國家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於該國財富的累積與創造, 因此,國家競爭力即是指此國在世界市場上創造附 加價值,並增加國家財富的能力。 WEF 國家競爭力 - 國家競爭力意指一國快速且持續改善其生活品質, 以獲得高經濟成長及高平均國民所得的能力。 Porter 國家競爭力 - 國家競爭力即國家生產力,而國家生產力即是藉由 內部的企業體所組織而成。從國家層面考量時,競 爭力的唯一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 Bruce Scott 國際競爭力 1985 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有能力在國際競爭經濟市 場中,合理藉各國所生產的產品服務,分配至國內 並有效提升自己的生活水準。 Krugman 競爭力 1996 競爭力並不適用於國家或都市,都市僅能藉由其間 的產業、公司進行評比而已,故都市間並非實際具 有競爭關係,都市發展在於提升整體生產要素效 率,而建立於企業的生產才是都市競爭本意。 Begg 都市競爭力 1998 都市競爭力是都市經濟表現所支持,受到總體經濟 部門發展趨勢、企業特性與環境、創新與學習能力 等因素影響,反映在就業情形與生產績效兩方面, 並以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 Gordon & Cheshire 地方競爭力 1998 地方競爭力由多種形式表達控制,政府機關可以藉 由法令限制來操作地方投資吸引力,或者增加地方 產業異質性的要素能力,提升地方競爭力優勢。 Kresl 都市競爭力 1999 地方競爭力不僅是經濟的成長,而是在經濟發展的 過程中,創造令人滿意的特質。

(16)

10 表 表 表 表 2- 1 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競爭力的定義((((續續續續))))

提出者

提出者

提出者

提出者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定義名詞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定義內容

Lever 都市競爭力 1999 都市競爭力應該是一個都市,不但可以生產足夠的 服務與商品,來應付區域、國家、市場的需求;同 時增加地區收入、改善市民生活品質,推動永續性 發展。 陳冠位 都市競爭力 2001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地方在地區互動過程中,以 完全開放的基礎、侵略性的姿態進行競爭比較的能 力,使本身能持續具備吸引投資提供就業、吸引居 住擴大消費以及改善環境開創永續等特性。 鄧弼文 地區競爭力 2001 地區依其特有之資源、文化、產業等發展條件,充 分開發以發揮地區競爭優勢,促進經濟成長與社會 福利提升,進而提高民眾生活品質,創造永續發展 的生活環境。 台灣經濟 研究院 地區競爭力 2002 地區依其特有之資源、風格及產業等發展條件,發 揮地區競爭優勢,且透過資源的投入與環境經營管 理,促進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提升,進而提高民眾 生活品質,創造永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韋端 地區競爭力 2002 國家競爭力應奠定在地區競爭優勢環境的基礎下, 有穩固的地區競爭力才能締造久遠的國家競爭優 勢。 洪于佩 地區競爭力 2003 一地方產業之經營發展,為該地方創造的經濟利 益,反應於提高就業情形、生產績效以及地方國民 所得之增加,其最終目的為提高地方生活品質。 黃曣寬 都市競爭力 2004 都市競爭力最終目的,應在於維持都市穩定經濟成 長的同時,也能持續已創新、學習之精神有效提高 都市裡的生活品質,並具體表現在國家、都市的經 濟、社會、環境等三面向中。 張喬峰 都市競爭力 2004 都市具有競爭力除了能創造所得成長的能力外,還 必須包含政府效率的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和 永續經營的方式來發展 。 楊武祥 縣市競爭力 2006 競爭力的衡量標準各異,以縣市競爭力來說,極可 能有施政滿意度、國際化程度等不同衡量基準,但 最終目的無非在於財富之創造,指標之納入都應有 解釋財富之能力。

(17)

三、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競爭力之定義依衡量對象、範圍、方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意涵,但絕大多 數的學者將競爭力定義為維持良好經濟發展的能力,換句話說,即是產生財富的 能力。以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體系來看,一國若要以其優勢產業來提升競爭力, 需要需求條件、生產因素、相關支援產業、企業策略和競爭等關鍵要素相輔相成, 外加政府的協助及機會,使得該產業成為國家啟動競爭優勢的動力,由此可知雖 然最常以「經濟表現」代表競爭力,但社會、政府、外在環境等皆是影響競爭力 之因素。若由區域的觀點來衡量競爭力,同樣可以一地區或一都市的經濟發展、 行政效率、外在條件等來評比,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及競爭的優勢甚至可以帶動 一個國家的發展,因此有學者特別重視地方競爭力之研究,本研究將從區域競爭 力之角度切入,並綜合諸多學者及國際機構對競爭力之定義,經由建構影響競爭 力的相關指標體系來衡量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產業群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

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往往表現於某一特殊產業上,而此產業會在國家內產生 聚集的現象,以加速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例如:美國的矽谷以及我國新竹科學 園區就是產業群聚現象顯著的例子。要瞭解產業聚落的形成與國家、區域的競爭 力關係,首先需瞭解一國鑽石體系的運作及動力系統。

一、

、鑽石體系的動態系統

鑽石體系的動態系統

鑽石體系的動態系統

鑽石體系的動態系統

產業的競爭優勢並不是憑空而來的,Porter 認為經由國家鑽石體系中四大關 鍵要素加上機會和政府彼此長時間的強化、限制以及互動之後,衍生出國家與產 業競爭優勢的動態系統。而在鑽石體系各關鍵要素的互動中,「國內市場競爭」 和「地域上的產業集中」這兩大現象對發動鑽石體系的影響最為深遠。前者的重 要性在於它會推動整個鑽石體系的升級,後者在於它活化了鑽石體系內部各要素 之間的互動,但是彼此之間又會相互帶動影響。

(一

一)

)競爭力的啟動

競爭力的啟動

競爭力的啟動

競爭力的啟動

通常一國的競爭力動態系統的啟動會經由下列四種模式發生:1.生產因素的 養成模式;2.國內需求條件的刺激;3.相關產業的發展;4.國內同業競爭的影響。 一旦鑽石體系啟動之後將會帶動整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競爭,並且也會使產業自 然地集中在一起,經由兩者相互作用與外部經濟的影響促使國家產業升級提昇國 際競爭優勢。 1. 生產因素的養成模式生產因素的養成模式生產因素的養成模式生產因素的養成模式::: Porter 認為以國內的競爭對手影響力最為強大,一群本地廠商彼此激烈競 爭,往往會帶動專業基礎建設、加速流通市場資訊,而相關科技專業人力資源也 會快速發展。當所有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某一城市或區域時,生產因素的效應會

(18)

12 更顯著。而當幾種產業組成群聚時,所形成共同的供應、技術和環境條件,也會 促使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個人對生產因素和產業動力投入更多的投資。 2. 國內需求條件的刺激國內需求條件的刺激國內需求條件的刺激國內需求條件的刺激::: 一個產業的國內市場需求條件會反應該國人口、氣候、社會規範、以及經濟 體內其他產業性質。激烈的市場競爭會使國內需求增加水準提升,促使企業廠商 投入高度忠誠和注意力在國內市場上,透過產品與行銷的創新改變消費者的消費 型態。此外,活潑的國內市場競爭會提昇品牌知名度並增加外國市場需求,進而 吸引外國學生和企業前來學習。 3. 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 關聯產業的專業化、深度必須藉由產品在國內市場需求的成長與規模來提 高。擁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與強而有力的國內市場競爭會刺激上游產業的發展與 升級,也會帶動上游產業之間的競爭。經由下游客戶激烈競爭施加壓力於上游廠 商,促使供應商必須不斷創新進步,最後由國內客戶進行逆向整合,發動一波波 攻勢後產業擴散效應於此而現。 4. 國內同業競爭國內同業競爭國內同業競爭國內同業競爭的影響的影響的影響:的影響:: 當國內市場客戶尋求多樣化的產品來源並願意嘗試新產品時,會刺激國內市 場競爭。若產業進入障礙低時,高度挑剔的客戶基於策略因素可能會親自加入競 爭,而當相關產業搶先推出新產品,或是有新的生產技術引進都會創造出更多契 機,進而改變整個產業的競爭者數目和企業的策略技巧。

(二

二)

)國內市場競爭的外部經濟

國內市場競爭的外部經濟

國內市場競爭的外部經濟

國內市場競爭的外部經濟

關鍵要素一旦啟動之後,經由國內市場競爭,將會形成國家競爭優勢進而提 升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接著便會產生外部經濟效益。促使推動整個鑽石體系升 級,而產業也會因地域的關係而更加集中。 所謂「外部經濟」指的是由產業環境或一群企業活動所產生的利益。在古典 經濟學中,科技擴散、專業化利益會導致外部經濟出現。Porter 在「國家競爭優 勢」一書中認為國內市場的競爭所帶來的擴散效益對其他關鍵要素的影響有:  擴散效益可以刺激新的競爭;  提昇生產技術的創新與吸引;  擴張並提升國內需求;  帶動與促進上游及相關產業的升級;  引導政府政策更有效率。 一個國家若能形成外部經濟,最核心的力量就是競爭與創新。外部經濟是在 創新和競爭優勢的升級過程中逐漸形成,外部經濟不是只對某單一產業有影響, 它會延伸到整個產業有關聯的產業中。由於企業投入某個產業進行競爭,加上個 人、相關產業的投資與研發,將改善整個國家環境,促使企業多角化,提供誘因, 鼓勵產業進一步加速創新的速度。

(19)

需求條件 生產因素 企業策略 企業結構 同業競爭 相關與支援產業 機會 政府 地 域 上 的 產 業 集 中 國 內 市 場 競 爭 形成國際競爭優勢 提升國家競爭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提升國家競爭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 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業的群聚現象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 業 群 聚 的 良 性 循 環 及 交 互 作 用 產 業 群 聚 的 良 性 循 環 及 交 互 作 用 產 業 群 聚 的 良 性 循 環 及 交 互 作 用 產 業 群 聚 的 良 性 循 環 及 交 互 作 用 創 新 與 競 爭 優 勢 升 級 創 新 與 競 爭 優 勢 升 級 創 新 與 競 爭 優 勢 升 級 創 新 與 競 爭 優 勢 升 級 ,,,, 產 生 外 部 經 濟 產 生 外 部 經 濟 產 生 外 部 經 濟 產 生 外 部 經 濟

(三

三)

)地域上的產業集中

地域上的產業集中

地域上的產業集中

地域上的產業集中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中,有競爭力的產業通常不是均衡分佈的。鑽石體系的 基本目的就是推動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優勢趨向群聚式分佈,呈現由客戶到供應 商的垂直關係,或由市場、技術到行銷網路的水平關聯。而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 要素會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是形成產業群聚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旦產業群聚形 成,群聚內部的產業即形成互助關係,創造由上至下、四處擴展的效應,因此產 業群聚的競爭力會大於各個部分加總。 圖 圖 圖 圖 2- 2 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本研究整理國家鑽石體系動態系統 本研究整理本研究整理本研究整理

(20)

14 相互強化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會出現地理集中性,通常是因為國家鑽石體系 中,各個關鍵要素都具有地理集中性。而群聚內的交互作用會使資訊流通更順 暢,緩和經濟利益的衝突,也替垂直或水平連結的公司創造合作與信任的空間, 進而強化關鍵要素所推動的鑽石體系競爭能力,提升國家競爭優勢,增加國家競 爭能力。以上圖 2-2 說明國家鑽石體系的運作與動態系統。 由上圖可知,國內四大關鍵要素的啟動形成系統動力、自我強化的體系,進 而帶動國家競爭優勢。這種動力體系會使競爭優勢誕生、進化升級並持續發展, 關鍵要素的影響力和強化力也會導致產業群聚的出現,形成地理集中性。這種相 互影響、相互強化的能力,也會帶動國內各產業群聚之間互動的機制,提升產業 競爭力進而變成國家競爭力的泉源。

二、

、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業的群聚現象

產業的群聚現象

(一

一)產業群聚的定義

產業群聚的定義

產業群聚的定義

產業群聚的定義

群聚名詞最早出現於生物學領域,主要用來解釋及描述在一個特定區位中, 同種、異種生物群集的現象及共生關係2,相對於自然界中不同物種的群聚關係, 人類社會中也有各種不同形態與性質的組織,這些組織彼此間關係密切,存在相 互依賴、競爭與合作的互動關係,進而形成一個共生共存的社會系統。企業間的 生態系統則是以企業為分析對象,將企業比喻為物種,不同產業的企業族群集合 起來則稱為「產業群聚」。3產業學者亦稱廠商和產業活動集中在一個特定區位, 或是不同群體和產業活動在不同地方群聚的現象為「產業群聚」。近年來致力於 研究產業群聚的學者 Porter 將原本著重市場結構、內部組織管理與生產效率的產 業經濟分析,加入了空間區位、廠商間互動關係、外部環境與產業上下游的整體 思考,以一種代表國家競爭、區域競爭以及城市經濟體的新方式來重新思考產業 群聚的現象。產業群聚的定義視著重的領域不一而有所不同,主要仍以區域空間 和經濟體發展的關係為主,以下頁表 2-2 將各學者對於產業群聚的定義做一整理 比較。

(二

二)

)產業群聚理論

產業群聚理論

產業群聚理論

產業群聚理論

早在 1890 年 Marshall 的經濟學原理就已提出類似產業群聚的概念,他提出 產 業 及 經 濟 活 動 在 空 間 上 的 群 聚 , 歸 因 於 技 術 性 外 部 效 益 ( Technology Externalities)及成本性外部效益(Pecuniary Externalities),後來的學者將「區域 內生產的產品類似,擁有共同的生產技巧和知識」的群聚為「Marshall 群聚」, 這是產業群聚問題的根源,後來在區域經濟學、經濟地理學也有相關的研究。1990 年 Porter 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更進一步結合商業組織、策略和區位等理 2 邱程瑋,2001,台南科學園區周遭相關產業發展分析,第五屆國土論壇,國立成功大學。 3 陳忠仁,張陽隆,2006,產業群聚對廠商行為及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 例,中山管理評論,第 14 卷,第 2 期,第 315-338 頁。

(21)

論,並提出鑽石模型及產業群聚來分析產業的競爭優勢,使競爭優勢研究漸成為 多項研究領域的顯學,更開啟了結合競爭優勢與產業群聚研究之契機4,使得產 業群聚的研究從經濟學的單一角度擴展到企業策略及國家政策的多元角度。 由於經濟繁榮的地區多能發現產業群聚的現象,能夠有效提升區域競爭力, 因此群聚化已經開始受到學術界、工商界及政府的高度關注。OECD 近年來在這 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成員國的實踐也同樣獲得了極大的成功5,有許 多研究者亦陸續將產業群聚分析應用於產業區位選擇以及對於群聚中廠商行為 與組織績效的研究,其中包含 Saxenian(1994)對於矽谷和一二八公路這兩個擁有 表 表 表 表 2- 2 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各家學者產業群聚定義,,,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閻永祺:閻永祺閻永祺,閻永祺,,,2004 相似條件的區域做競爭優勢的分析,除了引起廣泛的討論之外,也對於各國考量 區域發展有很大的啟示。 從理論基礎來看,產業群聚既與古典區位理論、古典經濟學和傳統地理學等 理論有關聯,也與國家創新系統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有關,並由於 4 閻永祺,2004,《產業群聚與區域產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區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 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5 聶鳴,李俊,駱靜,2002,OECD 國家產業集群政策分析和對我國的啟示,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第 2 卷,第 1 期,第 40 頁-43 頁。

學者

學者

學者

學者

定義

定義

定義

定義

Porter(1990) 在特定的區域中,有高度關連性及交流性的企業、專業化的供應、 服務供應商,以及相關的機構支援,此區域的廠商同時存在競爭 與合作的關係。 Anderson(1994) 一群廠商為了個體效率和競爭力相互依靠的關係。這些關係由三 個類型組成:1.買者與供應商的關係; 2.競爭者與合作者的關係; 3. 共享資源的關係。 Rosenfeld (1997) 廠商在空間呈現集中的現象,即使員工數規模並不顯著,但廠商 會藉由空間的鄰近和互相依靠產生綜效(synergy)。 Swann(1998) 一大群相關產業的廠商,座落在特定的區域中。

Feser & Bergman(1999)

特定的廠商和產業在多元的共同生產過程上緊密連結。如空間區 位(geographic location)、創新的起源(sources of innovation)、生產 的因素和供給者的共享等等。

Roelandt&Hertog(1999)

群聚可被描繪成一個生產者網絡,其中相互依賴的廠商在價值生 產鏈中被連結在一起。

(22)

16 新經濟地理學、新古典經濟學、管理學等理論的演進而不斷完善。由此可知,產 業群聚的研究橫跨諸多領域,包含經濟、社會、區域規劃、策略管理等,從不同 的角度切入,可以歸納為不同的理論學派,近年來有學者歸納分析各學派,因為 觀點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歸納,本節參考 Feser&Sweeney(2002)對產業群聚相關 理論的分類,將各學派理論略述如下。 1. Marshall的外部經濟理論的外部經濟理論的外部經濟理論:的外部經濟理論:: Marshall(1890)在其著作《經濟學原理》中把專業化產業聚集的地區稱作產 業區(industrial district),大小廠商透過區位的集中獲得規模經濟,Marshall將規模 經濟劃分為兩類,一是內部規模經濟,指廠商因生產擴大、技術進步、效率提高 導致成本降低;二是外部規模經濟,指許多廠商聚集而產生共享的利益,這和產 業空間集中有很大關係。企業內部規模經濟一般比較容易被人們所認識,廠商也 會盡可能使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而企業外部規模經濟同樣是十分重要的,當產 業持續增長,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區時,該地區會出現協同創新的環境、熟練 的勞工市場和先進的附屬產業,產生專門化的服務性行業以及改進基礎設施等 6。Krugman(1991)在總結Marshall的外部經濟理論時,認為企業的區域集中可以 獲得三方面的效果:(1)提供勞動市場資源(2)地方性產業支援生產(3)技術的外溢 與相互交流。之後Feldmant(1994)承襲Krugman的研究,計算出關於創新發展地 理集中的Gini coefficients,計算結果發現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與該產業的經濟知 識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s)區域性呈正相關,也就是指產業的經濟知識溢出的 區域性越強,那麼產業分佈就越集中,相反則會趨於分散,由此可見Marshall的 理論是區域經濟理論的鼻祖,但其理論還是有侷限性,例如:未考慮企業成長和 遷入遷出等動態的變化,且過分強調地方壟斷優於競爭的概念,忽視了區域產業 組織的外部連結與創新,且Marshall的時代交通尚未發達,因此所討論的產業區 多出現在較大的城市中,但現在的產業群聚已開始在郊區出現。 2. 聚集經濟聚集經濟聚集經濟聚集經濟、、、古典區位理論、古典區位理論古典區位理論 古典區位理論 以德國經濟學家Weber(1909)的「工業區位論」為代表,他認為廠商會因為 尋求成本的節省而呈現集中的現象,並將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分為三類:運輸成 本、勞動成本與聚集利益,其中聚集利益又分為垂直聚集及水平聚集,聚集利益 的概念有助於之後產業群聚理論的發展,之後Hoover(1937)進一步將Weber的理 論區分為地方化經濟和城市化經濟兩類,地方化經濟指因為空間的集中,該產業 所有產商在生產上所獲得的好處,都市化經濟則是指一區位因廠商的集中而擴大 了整體的經濟規模,並帶動整體人口、所得、產出等發展。Richardson(1973)也 指出大部分的區域活動來自於聚集經濟,聚集可以促進技術進步和生產率的提 高,吸引產業和資金到區域內紮根,從而影響到人口的遷入和遷出,改變區域内 的空間結構7。1959年美國區域科學家Isard也從Weber的理論發展出產業複合體的 6 龔雙紅,2006,國外產業集群理論述評,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第 1 期,第 47-50 頁。 7 蓋文啟,朱華晟,張輝,2006,國外產業集群理論探析,經濟理論第 22 卷第 4 期第 44-48 頁。

(23)

概念,假定每個廠商的產品和生產過程已知,根據相關空間交易成本和地理距 離,以及廠商間的投入產出關係,按照目標規劃條件來分析區位和決策。雖然古 典區位理論開創性地提出了聚集經濟性,但還是有尚未考量到的部分,該理論主 要在探討廠商因空間集中所產生的運輸和勞工成本的節省,因此,並未詳盡說明 廠商之間的互動以及該區位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可能性,且古典理論是在該區位已 經形成後,再來探討工業區位的選擇,而產業群聚則是探討為何特定產業會在特 定空間中聚集,以及該區位所擁有的條件,因此,特別強調產業的買賣──供給 關係、競合關係及資源的共享。 3. 新工業地域新工業地域新工業地域新工業地域 新工業地域的研究最早起源義大利的社會學家Becattini的「第三義大利」8個 案研究,他將對義大利東北區域的觀察研究與1890年Marshall所研究的英國產業 區位做比較,發現兩者皆有外部經濟性與企業相互合作的文化背景,後來的學者 將這種區域稱為「新工業地域」(New Industry District)。這類區域是基於一定的 地方勞動力市場,緊密聯繫組成本地化網絡,此區的企業在相互競爭之下仍保持 相互聯繫的狀態,因此其生產是相當靈活和多樣的,這種整體的靈活度不僅能夠 快速回應市場,對於資訊的接收,以及勞動力的運用也是相當有效率的,這就是 以「彈性專精」的生產方式為技術創新提供了特殊的文化環境。通常以區內小企 業密集、企業間形成穩定的合作網絡(正式的與非正式的)以及企業紮根於本地文 化的性質來判斷是否形成新工業地域,因此,根植性(embededness)、機構稠密性、 創新性、學習性和社會文化性便成了新工業地域理論中最主要的概念。但由於第 三義大利的個案目前缺乏量化的分析模式,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它只是一個特殊的 社會網絡關係所形成的特殊空間行為。 4. 區域創新環境區域創新環境區域創新環境區域創新環境(網絡網絡網絡網絡)與創新系統理論與創新系統理論與創新系統理論:與創新系統理論:: 「創新」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的經濟學家Joseph Schumpeter提出,他 提 出 創 新 就 是 創 造 一 種 新 的 生 產 函 數,使 各 個 生 產 因 素 在 不 同 組 合 下,能 得 出 更 多 的 產 出,由 於 在 任 何 一 個 時 期,生 產 函 數 都 可 以 表 示 在 當 時 的 知 識 水 準 下,每 一 生 產 單 位 所 能 使 用 的 技 術,因 而 創 新 往 往 代 表 著 技 術 的 進 步。之後一些學者將技術進步納入到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框架中,研究技術進步 和創新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了發展經濟學和新經濟成長理論的發 展,Rosenberg、Freeman、Dosi等學者側重研究科技進步與經濟結合的方式、途 徑、機制以及影響因素,並揭示了技術變化和創新的實質,即「創新」是透過相 互作用學習而出現的,由於創新過程的長期複雜性和外部不確定性,企業創新能 力不能僅限制在單一企業內部,應擴展到企業的供應商、顧客以及內部的市場化 過程,所以創新的學習過程不再是單個企業或其他行為主體簡單合作的結果,而 8 義大利最為發達的地區是其西北部工業基礎最好的地區由都靈、米蘭、熱那亞等組成的「金三 角」,該地區被稱為第一義大利;其南部是農業為主的欠發達地區,被稱為第二義大利;其東北部 中部原來也是不發達的農業地區,但自 1970 年代末以來,發展的速度非常快,被稱為第三義大 利。

數據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2- 8  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圖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 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  資料來源城市資產與績效關係圖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Deas、::、、 、Giordano,,, ,2001  無論是從企業亦或居民的角度出發,城市競爭力應是指城市能吸引企業投資 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能力,而如何將城市資產有效投入創造績效是管理當局的 首要任務,因此,建構指標最終的目的是產生一套實用性高並可作為管理當局施 政參考的指標,國內外的城市競爭力評比指標大體上是從此四大城市資產衍生。  二二二 二、、
表 表表 表 2- 9  商週商週商週 商週、、、 、天下天下天下 天下、 、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 遠見及中國城市競爭力比較表,,, ,本研究整理本研究整理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整理  機構機構機構機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調查主題調查主題調查主題調查主題 調查對象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調查對象 合作對象合作對象 合作對象合作對象 指標設計來源指標設計來源指標設計來源指標設計來源 商業商業商業 商業  週刊 週刊週刊週刊 2005  台灣城市 競爭力  台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ffi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Virgi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 (2013). Mileston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 guide to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ctively called derived declarator types.hh. C99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目標 目標 策略 策略 策略 策略 成功準則 成功準則 成功準則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 表 表

關注事項 1 11 1: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 ,加強 加強

指標

and Pearson Edition Inc..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