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解應用題的方法及教材認識上的不完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解應用題的方法及教材認識上的不完善"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解應用題的方法及教材認識上的不完善

戴恩清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學

本文摘要

分析應用題列方程。從理論層面看,被威權的高等師范院校教材認定為重要 課題;從教材研究層面看,一直是眾多教材不斷探索,且還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結 論的問題;從教學層面看,它既是長期困擾師生的難教難學問題,也是教學及教 材研究專業人士時常解錯題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對分析應用題列方程 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透過對大量解題過程的分析總結,發現了列方程解 應用題的規律,並提出了新的解題策略。愿與讀者共享,並避免重新陷入一教材 的認識誤區。 關鍵詞︰應用題、代數式、方程、解題策略、教材缺陷。

壹、 研究背景

對學生而言,學會解應用題非常重要,僅國中代數教材中,列方程與列不等 式解應用題就至少出現了七次。實際中,解應用題既是長期困擾師生的難教難學 問題,也是教材編寫者時常出錯的內容。從理論及教材研究層面看,早在 1990 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威權高等師范院校教材《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就曾指出,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課題(第二分冊,初等代數 研究,P242)。1982 年以來,許多國中數學教材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曾作過 不少探索。例如,1982 年 11 月第 1 版的民眾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代 數》第一冊,在第 140 頁的表述;1988 年 12 月第 1 版的人教社實驗教材第一冊 (上),在第 221 頁的表述;1990 年以來人教社(1990 年的實驗本、1992 年的 試用本以及 2000 年的試用修訂本,表述都相同)《代數》第一冊(上)、第一冊 (下)的多處表述;1995 年 6 月第 2 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地方教 材,《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在第 13 頁的表述;2002 年 7 月第 2 版(北京師

(2)

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師范大學國中課程改革教材,《數學》七年級上冊, 在第 169 頁處所採取的,讓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步驟的處理辦法。在高等師范 院校教材中,有 1990 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教材──《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第二 分冊第 242 頁處的表述。上述教材的結論,有的詳,有的略,有的結論很具體, 有的則比較概括,有的直接用黑體字寫出了結論,有的則採用了要求師生總結的 辦法。不僅表述與處理模式有區別,更重要的是結論不盡一致。所以,從以上背 景不難看出,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進行再研究是必要的。為了有利于師生克 服難教難學困難,並使教材更傾完善,筆者從 1986 年起,對此課題進行了長期 探索。透過對大量解題過程的深入系統研究,發現並總結出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 規律,並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戴恩清,2000)、《對分析應用題列方程規律的 探索》(戴恩清,2005)等個人專著與論文中,提出了以建立全部相等關係基礎 (有的教材稱為等量關係)為前提的解題策略。這些策略,為幫助師生克服難教 難學困難提供了新的借鏡,並促使人教社教材的解題錯誤得到糾正,2003 年 11 月,第 2 版的北京師范大學國中課程改革教材,《數學》八年級下冊,在教師用 書的第 89 頁、第 90 頁處,都曾出現過與我解題策略相同的做法。為了增進教學 交流,現將筆者的解題策略作一介紹,並對 1990 年以來人教社教材所存在的認 識誤區做一分析。

貳、 筆者解題策略

例 1 一隊學生去校外進行軍事野營訓練.他們以 5 千米/時的速度行進, 走了 18 分的時候,學校要將一個緊急通知傳給隊長.通訊員從學校出發,騎單 車以 14 千米/時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訊員用多少時間可以追上學生隊伍?[摘 自人教社國中代數第一冊(上)P219 例 4,2000 年 5 月第 1 版,2000 年 7 月湖 北第 1 次印刷] 經過分析可得相等關係 通訊員行進路程 =學生行進的全部路程 ① 通訊員行進路程 = 14 × 通訊員行進時間 ② 學生行進的全部路程 = 5 × 學生行進的全部時間 ③ 通訊員行進時間+18/60 =學生行進的全部時間 ④

(3)

(限于篇幅,分析過程略) 上述四個相等關係中共含有四個未知數,由“相互獨立的一次方程個數等于 未知數個數時,方程組就有確定的解”這一數學常識可知,以上四個相等關係構 成了完整的解題基礎。 解︰設通訊員用x小時可以追上學生隊伍,則由相等關係②可列出代數式, 通訊員行進路程是 14x千米。類似的,由④得,學生行進的全部時間是(x+ 18/60)小時,再由③得,學生行進的全部路程是 5(x+18/60)千米。最後由 相等關係①可列出方程,是 14x =5(x+18/60) 把以上過程用綜合模式表示,就是 解︰設通訊員用x小時可以追上學生隊伍,則∵ 14x 5(x+18/60) ① 通訊員行進路程 = 學生行進的全部路程 ② ③ 14 5 × × 通訊員行進時間+18/60 =學生行進的全部時間 ④ x x+18/60 ∴由①得 14x =5(x+18/60) 上述列法中,相等關係②、③、④作了列代數式的根據,相等關係 作了列 方程的根據。在上述列法裡,每一個相等關係被使用了一次,也只被使用了一次。 由此可總結出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1)弄清題意,找出解題所需要的全部相等關係,找全的標準是︰相等關 = =

(4)

(2)恰當確定一個相等關係作列方程的依據,其餘相等關係作列代數式的 依據。 (3)用字母表示題目中的一個未知數。 (4)依據相等關係列出代數式。 (5)依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參、 教材方法說明

一、 解題過程 分析︰題中有這樣一個相等關係 通訊員行進路程 =學生行進路程 ⑤ 解︰設通訊員用x小時可以追上學生隊伍,根據題意,得 14x =5 × 18/60 + 5x (以上過程見教材 P219) 二、 總結的方法 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1)弄清題意和題目中的數量關係,用字母表示題目中的一個未知數。 (2)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係。 (3)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列出需要的代數式,從而列出方程。 (以上方法見教材 P215 的黑體字)

肆、 筆者對教材的簡析

一、 解題過程欠明確 教材解例 1 時,留下了不少懸念。如代數式 14x是根據什麼列出來的,在 過程中不明確,“根據題意,得”有些空泛。 教材解題時,雖然用到了相等關係②等條件,但這是在沒有明確意識到的情 況下,用不明確、不具體的模式進行的應用。這樣的應用,不利於題目正確有效 的解答,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原因也與此有關。 二、 總結的方法易導致解題出錯 英國數學教育家貝利(Perry)指出︰數學教學的目的要強調應用(引自中學

(5)

數學教材教法,第一分冊,總論,P20)。他的這一理念,對現代中學數學教學產 生了深遠影響。美國著名數學家 P‧R‧Halmos 也說“數學的真正部分是問題和 解”(引自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第一分冊,總論,P198)。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中學 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教材總結的解題方法,在正確有效的解題中卻不起 作用,有時甚至導致解題出錯。 教材把不夠完善的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擴散到列不等式解應用題中,得出 了另一個不夠完善的方法。 教材總結的列不等式方法 (1)弄清題意和題目中的數量關係,用字母表示未知數。 (2)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不等關係。 (3)根據這個不等關係列出需要的代數式,從而列出不等式。 [見教師教學用書第一冊(下)P82] 按以上方法解題,教材曾連續兩次出錯。 例 3 把一堆蘋果分給幾個孩子,如果每人分 3 個,剩餘 8 個;如果前面每人分 5 個,則最後一人得到的蘋果數不足 3 個,求小孩的人數和蘋果的個數。[第 一冊(下)P80 B 組第 3 題] 第一次出錯 答案︰孩子的人數和蘋果的個數分別為 5,23;6,26;7,29;8,32;9, 35。 設有 X 個孩子,列出的不等式是 3X+8≦5(X-1)+3 根據漢語中的“幾個”常指“10個以內”,即得以上結果。 [見 2001 年元月印刷的教師教學用書第一冊(下)P187] 第二次更正時再一次出錯 答案︰6 個孩子,26 個蘋果。 設有 X 個孩子,列出的不等式是 5(X-1) =3X+8〈5(X-1)+3 [見 2001 年 11 月印刷的教師教學用書 P188]

(6)

事實上,由 5(x-1)=3x+8 得 x=6.5,所以,按教材更正時所列式子,只 能得出 6 個半小孩,27 個半蘋果的結論。 顯然,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更令人不安的是,類似上面的錯誤在學生使用的 許多書本中都存在,有鑑別和糾正能力的教師卻不多。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 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所以,推展正確有效的解題方法不僅必要、而且迫 切。 筆者的解答 仔細讀題並分析,可得以下相等關係與不等關係 蘋果總數=3×孩子總數+8 ① 前面那些孩子得到的蘋果總數=5×(孩子總數-1) ② 最後 1 人得到的蘋果數=蘋果總數 - 前面那些孩子得到的蘋果總數 ③ 最後 1 人得到的蘋果數<3 ④ 最後一人得到的蘋果數 ≧ 0 ⑤ 解︰設總共有 X 個孩子,則由①得 蘋果總數是 3X+8,由②得 前面那些孩子得到的蘋果總數是 5(X-1),再由 得 最後 1 人得到的蘋果數是(3X+8)-5(X-1) ∴由④和⑤可列出不等式,並組成不等式組 (3X+8)-5(X-1)<3 (3X+8)-5(X-1) ≧ 0 ∴ x>5 X≤6.5 ∴ X=6 3X+8=26 筆者總結的解題方法 (1)弄清題意,找出解題所需要的全部相等關係與不等關係; (2)用字母表示未知數; (3)依據相等關係列出代數式; (4)依據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組)。

(7)

伍、 筆者的建議

一、 消除教材誤區 建議教材採用筆者的列一元一次方程及列不等式方法等表述,以避免教材 表述所形成的認識誤區。 二、 明確告訴學生列代數式的根據與運算性 建議教材在列代數式部分,補充以下內容︰(1)根據相等關係列代數式的 例題與習題(具體可參考列方程解應用題一書的 P10 等處);(2)明確總結出結 論︰列此類代數式的根據是相等關係,過程具有運算特徵。 三、 提供過程完整的解題範例 建議在教材中寫入必要數量的與筆者解例 1、例 3 過程類似的例題(但不硬 行要求學生按筆者的解題格式書寫解題過程),為學生提供過程完整、具體、明 確、直觀的解應用題範例,幫助學生入門。

參考文獻

1、趙振威等,《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第一分冊,總論,1990 年 3 月第 1 版)、(第 二分冊,初等代數研究,1990 年 6 月第 1 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民眾教育出版社國中教材代數第一冊(上)、第一冊(下)(試用修訂本),2000 年 5 月第 1 版。 3、戴恩清,《列方程解應用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第 1 版。 4、戴恩清,《對分析應用題列方程規律的探索》,華東師范大學《數學教學》,2005 年第 2 期。 通訊作者 戴恩清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學 luckydwy@tom.co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明龍計算一題兩個數相加的數學題目,不小心算成了相減,所得到的答

說明 闡明目的或原因/弄清事物之間的關係/說出原因和/或方式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

先從上頁「資料一線通 : 2019 冠狀病毒病的數據」網址下 載最新「本港疑似 / 確診 2019 冠狀病毒的個案詳情」的 數據。在這活動同學們將使用試算表分析數據並完成下表.

說明 闡明目的或原因/弄清事物之間的關係/說出原因和/或方式

傳世的宋元文物中,有一批為數不少的繪畫作品,在題材或風格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