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左眼的獨白 失明舞蹈家張忠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左眼的獨白 失明舞蹈家張忠安"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275期

左眼的獨⽩ 失明舞蹈家張忠安

林育平 報導 悲壯激昂的⾳樂氛圍、浮誇奇異的肢體語⾔、專注投入的認真神情,湊近⼀看, ⼀⾝裝扮樸素且清瘦的男⼦,沉浸在同時乘載爆發⼒與屈張含蓄寓意表達的現代 舞中。代替語⾔的肢體表演,飽含著對於這個社會的弱勢關懷,化成⼀片片的哽 咽難鳴。那些說不出⼝的委屈困難,和被漠視邊緣的⼈文議題,張忠安⽤⾃⼰的 ⽅式向世⼈訴說⼼底的世界與故事。

意料之外的殊榮 開啟舞蹈之路

⾃國立臺北藝術⼤學肄業後,從舞蹈老師、編舞者、藝術總監再到滯留島舞蹈劇 場團⻑,⼀路⾛來,張忠安的舞蹈⽣涯深陷過不少低潮,亦經歷不少次的挫敗與 困難,卻從沒有想過放棄舞蹈。憑藉著⾃⾝那股韌性與頑強,以及不懈的努⼒與 奮鬥,終究舞出屬於⾃⼰的⼈⽣樂章。 來⾃屏東鄉下的張忠安,剛開始對於跳舞這件事,是非常排斥的,對他⽽⾔,每 ⼀項才藝不過都是在被動要求下,必須執⾏且完成的⼀項任務。回憶起⼩時候的 ⾃⼰,他認為舞蹈是女⽣在做的事情,⼀點男⼦氣概也沒有;⾛進舞蹈社看⾒的 也全是女⽣,飽受了許多異樣眼光,所以常利⽤舞蹈課上課的時間,翹課到電動 間打遊戲。 直⾄國中⼆年級,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硬著頭⽪參加了全國舞蹈比賽,卻出乎意 料地⼀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決賽第⼆名的佳績。基於許多⿎勵與稱讚下,張忠安 決定認真嘗試舞蹈這件事情。即使進入舞蹈界的時間算晚,對於舞蹈的⽣態環境 尚不瞭解,但憑藉男性的⽣理條件優勢,在國三畢業後順利入取北藝⼤舞蹈學 系。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獲得全國舞蹈決賽第⼆名的佳績,正式開啟了張忠安的舞蹈之路。(圖片 來源/林育平攝)

命運捉弄 急轉直下的⼈⽣難題

時⾄國中,張忠安仍摸不清⾃⼰內⼼渴望的東⻄是什麼,都是家⼈說去做,就去 做。直到進入了北藝⼤,才真正開啟另⼀個視野。原在⼀間鄉下城鎮的舞蹈教室 裡,能看⾒的、理解到的東⻄並不多,所以當進入到北藝⼤時,能夠直接看⾒⼤ 學⽣成熟的肢體語⾔、全台灣最好的舞蹈教學老師和國中時期從未看過的多元類 型演出,也才真正接觸到現代舞的多樣與多變。原來舞蹈是得以擁有許多風格類 型,不只是世⼈對於芭蕾舞、⺠族舞的既定印象,現代舞是能夠結合舞者本⾝的 思緒與意識形態,完整向觀眾表達訴求。 現代舞的多樣與多變,成了張忠安與世⼈最佳的溝通媒介。(圖片來源 /flyingV)

(3)

由於本⾝的⾼度近視就屬於視網膜剝離的⾼危險群,加上年紀輕輕就脫離家鄉出 外就讀,到了⼀個極度⾃由的環境,沒⽇沒夜地沉迷於電動與網路。就這樣恣意 地燃燒消耗各種能量下,⾝體已然不堪負荷,相對眼睛也使⽤過度。⼀次排練過 程中的劇烈震動,讓右眼所觀看的範圍裡,有⼀個區塊煞地變⿊,⽽當這⿊塊愈 發愈⼤,⼤到⼀半時,才驚覺事態不對,必須緊急進⾏視網膜剝離⼿術。 「當時我和我爸承諾說會留在台北照顧⾃⼰,是最⼤的錯誤。」⼿術後的復原必 須在⼀個極度靜謐與不動的狀態下靜養,但他並沒有。當時的張忠安並不願就此 休學,不想離開這個難能可貴的舞蹈環境和北藝⼤裡邊的朋友,或是放棄內⼼熱 衷追求的某個⽬標,於是以⾒習的⽅式留在學校。但這卻使得視網膜不停地剝洛 再剝落,每當剝落時,就必須回到醫院、躺在病床、推進⼿術間、注射⿇藥,再 將氣泡灌注在眼睛裡⽀撐視網膜。學校與醫院間來來回回奔波下,直⾄第五次, 張忠安決然休學回到屏東靜養。靜養期間看似痊癒的情況下,因為眼睛裡的玻璃 體過度切割,導致內部⾎管滋⽣⽩膜,覆蓋整個眼球,使視⼒急速下降,直⾄失 明,但當時的醫術卻無能為⼒。

峰迴路轉 低潮後的柳暗花明

無數次的期待落空,像是被宣判了無期徒刑,在⽇復⼀⽇的悲慟和哀戚下,過了 休學的兩年期限,也就確定張忠安無法再回到北藝⼤就讀,繼續接受學院派完整 的舞蹈教育。後來,在恩師黃純純的⿎勵下,他決定回⼩時候的舞蹈社幫忙,從 清潔、財務管理和⼀些瑣碎的打雜開始下⼿。直到有個老師離開了,才真正接⼿ 教課的⼯作,⽤⾃⼰的⽅式創作舞蹈。 回想起年輕時的⾎氣⽅剛,張忠安卻認為是上天給予他舞蹈創作的泉源。「宣告 無法從事跳舞的那段⽇⼦,我會將⼼⼒更投注在周遭的環境上,成了另⼀種舞蹈 的積累。」年輕時的挫折,讓他比同年齡的⼈更早進入社會,提前看⾒這個社會 缺乏的弱勢關懷以及⼒不從⼼與⼈情冷暖,也因為這個受傷的轉機,讓他的舞蹈 創作內容以多元觸⾓為題材,道出許多社會漠然置之的議題。此外,由於從⼩到 ⼤沒有接受過完整的舞蹈班式指導,很多事情必須從零開始。張忠安反覆地思考 與精進⾃⼰,想⽤另⼀種的⽅式去證明能⾛多⾼、⾛多遠。 直到2010年,⾝邊所教導的學⽣都必須離開屏東到外地求學的情況下,有感於屏 東沒有⾜夠的資源留下舞蹈⼈才,張忠安於是集結了⾝旁的舞蹈夥伴,在國境之 南創立了「滯留島舞蹈劇場」。滯留⼆字,委婉表達出他⼀路⾛來的⼼路歷程。 透過創立舞團的⽅式,希望和當年的他同樣滯留於⼈⽣某階段的學⽣、職業舞者 或是任何有興趣的⼈,都能將他們的船隻靠港,與他⼀同在島上⼯作。爾後,滯 留島舞蹈劇場實質將社會⼈文議題融入舞作,希望能透過舞團的知名度和影響 ⼒,告訴這個世界應該共同正視的社會問題。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4)

透過舞蹈⽅式,表達對於社會弱勢與⼈文關懷。(圖片來源/flyingV)

舞蹈使命 ⼈⽣永不懈怠的課題

「我不是很會說話,但舞蹈確實為⽣命中的傳聲話筒,表達出我所在乎的⼀切。 」由於學業中輟,張忠安在語⾔的輸出上無法包裝得⼗分完整,但他仍嘗試以舞 蹈代替⾔語,作為另⼀種⼈與⼈之間的溝通媒介,向⼤眾表達⾃⾝對於這個世界 的⼈文關懷。即便受限於感官的殘缺下,未來他仍會抱持著南⽅舞蹈發展的使命 精神,創造出更多充滿⽣命⼒量的舞作,以及眷注社會現況和周遭弱勢。

(5)

記者 林育平

編輯 吳佩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位是慈惠法師, 1934 年出生,宜蘭人,1965 年出家,同年

◦ 金屬介電層 (inter-metal dielectric, IMD) 是介於兩 個金屬層中間,就像兩個導電的金屬或是兩條鄰 近的金屬線之間的絕緣薄膜,並以階梯覆蓋 (step

能見度是指 正常視力 的人能夠看到和辨認出適合目標的最大距離︒...

國內疫情升溫,居家隔離人數至 26 日止已達 8.7 萬人,為了降低居家隔離 的人數、讓社會維持運作,同時考量染疫風險,指揮中心宣布自 26 日起,密切 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天數從

一家人上館子時,氣氛多是輕鬆愉快。這正是學習自我管

中國雲南有一群由 15 頭成員組成的象群,自 2020 年 3 月即離開位於自然保護 區的家向北方遷徙,2021 年 4 月中抵達有 260

在嘉年華會期間,最熱鬧的就是聖馬可廣場,時時

田家炳,生於故鄉廣東大埔,家族經營糧貨 舖和瓦磘廠。童年在鄉下讀書,初中二時因 父親離世,輟學接管家業。戰時在越南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