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圖書與資訊學刊 1:1= 68(Feb ’09)30-48 ISSN 1023-2125.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Use and Reading of Scholarly Journals b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lars in Taiwan 王 梅 玲 Mei-Ling Wang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E-mail:meilingw@nccu.edu.tw.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從學術傳播角度探討圖書資訊學者使用與閱讀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之行為。本論文採用 問卷調查與關鍵事件訪談法,以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者為研究對象,於 2007 年 12 月至 2008 年 2 月間, 對 11 所圖書資訊學系所的 107 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術傳播與資訊需求、期刊使用以及 期刊閱讀,分析使用學術期刊之目的、學術期刊之價值、選擇學術期刊因素、使用學術期刊之頻率、種 數、型式、語言、電子期刊使用等項。調查發現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成果發表以期刊論文、演講或研 討會發表為多,圖書撰寫較少;使用期刊種數多在 6 至 15 種之間,偏好使用英文期刊,中文期刊居次, 日韓文期刊最少;使用電子期刊多於紙本期刊,電子期刊來源多為圖書館。2008 年,進一步對 32 位圖 書資訊學者進行期刊論文閱讀關鍵事件訪談,發現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每年平均閱讀 90.65 篇學術論文, 中文論文約 33.23 篇,西文論文約 57.5 篇;平均每年閱讀論文時間為 142.32 小時,中文論文閱讀時間為 28 小時,西文論文閱讀時間則為 113 小時;閱讀學術論文出版年代分布以 2005 年至 2008 年為多。論文 最後歸納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使用與閱讀行為,與國外研究對照比較,並提出未來發 展之建議。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scholarly journals used b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la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multiple methods including questionnaires,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and interviews. English journals were used by the scholars more than Chinese journals, Japanese journals, and Korean journals. The journal articles LIS scholars in Taiwan read mostly came from the library, secondly from free Internet resources and personal subscript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e-journals a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LIS scholars in Taiwan. The study also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e-journals system providers, academic libraries; journal publishers, an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lars.. 30.

(2)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關鍵詞 Keyword 電子期刊. 學術傳播. 學術期刊. 電子期刊閱讀. 電子期刊使用. 使用研究. E-Journals;Scholarly Communication;Scholarly Journals;E-Journal Reading;E-Journals Use;Use Studies. 31.

(3)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Callahan, 2003)顯示電子期刊傳播力正逐漸擴大。. 壹、前言. Tenopir 與 King(2000)公司探討科、出版社、. 大學近年來積極參與社會發展,教授們從事研. 圖書館在學術期刊系統扮演角色,發現科學家已成. 究計畫,參與公共事務,不再是昔日的象牙塔。大. 為科學期刊的主要讀者,學術期刊對其影響甚大。. 學 對 社 會 最 重 要 的 價 值 是 學 術 傳 播 , Borgman. 在觀察科學家資訊尋求和閱讀模式,發現他們每年. (1990)對此有精確解釋:學術傳播係所有學門領域. 閱讀論文數量從 1977 年的 100 篇增至近年的 122. 的學者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管道來使用與傳播資訊. 篇,而閱讀論文時間從 80 小時增至 110 小時;科. 的過程。其研究包括學術資源的成長,研究領域與. 學家閱讀期刊論文篇數增加,但閱讀時間減少。資. 學科間的關係,個別使用群體的資訊需求和資訊利. 訊尋求型態也有所改變,雖然閱讀現期期刊論文仍. 用,以及正式和非正式傳播之間的關係。學術傳播. 維持一定比例,但用自動搜尋資料庫取得論文的比. 具有三大要件:創作者、學術作品、以及學術概念。. 例提高。閱讀論文來源從個人訂閱轉移到圖書館提. 學術期刊自 1668 年創刊以來受到學者的喜愛,從. 供。最近調查顯示每位科學家至少從 18 種學術期. 學術傳播資訊鏈來看,學者是其創作者,在社會科. 刊中閱讀一篇論文,其中約有 11.4 種期刊來自圖. 學、人文學、科學與技術各學門產生重要的學術傳. 書館,只有 2.7 種期刊是來自個人訂閱。 學者使用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行為的研究十. 播活動。 電子期刊拜電腦與網路科技之賜,1990 年代. 分重要,不僅可了解學者的資訊需求,使用學術期. 興起,以其網路傳播、超連結、多媒體且不受時空. 刊現況、動機與情境,並且獲知學術期刊對其價值. 限制的特色,受到使用者喜愛,並帶給出版社、代. 與影響力。臺灣學者在使用學術期刊時不僅面臨紙. 理 商 與 資 料 庫 供 應 商 無 限 商 機 (Boyce, King,. 本期刊與電子期刊選擇,並且還有外文期刊與中文. Montgomery, & Tenopir, 2004)。由於科技期刊成本. 期刊考量。臺灣目前發行 5,014 種期刊,學術期刊. 過高,學術圖書館刪訂期刊引發嚴重館藏建設問. 約有 2,000 餘種(林淑芬, 2004),約 700 種期刊全文. 題,電子期刊的出現帶給學者新希望。Rob Kling. 被資料庫收錄,可在網路上瀏覽約 900 餘種電子中. 與 Ewa Callahan(2003)從電子期刊與社會互動觀察. 文期刊,中文期刊數位化比例不到 18%,尚未普. 其與紙本期刊的不同,發現電子期刊仍有出版品. 及,也未若外文電子期刊取用方便,故中文學術期. 質、同儕評鑑、閱讀不易、與年代範圍不足等缺點,. 刊是值得研究的議題。 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的使用研究將有助於發. 但由於技術日新月異,使其發展潛力無窮,持續受. 展期刊資訊系統,支持期刊評鑑,協助出版社與代. 到科學家的青睞。 Peter Boyce(2004)等人研究科學家使用與閱讀. 理商的出版,以及幫助圖書館發展。國外已有許多. 期刊行為,發現期刊使用行為逐年改變,科學家大. 科學期刊使用研究,但鮮少探討社會科學家使用期. 量閱讀紙本期刊、電子期刊、預印本網站、全文資. 刊行為,臺灣尚有中文期刊使用問題。故引發研究. 料庫。他們分三個階段觀察,發現科學家使用紙本. 者從學術傳播角度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與. 期刊逐年減少,從 1990-1993 年的 100%,2000-2001. 閱讀期刊的動機,期望提供未來臺灣發展期刊資訊. 年的 65.3%,到 2001-2002 年的 45.2 %。使用電子. 系統、評鑑期刊、與圖書館服務的參考。. 期刊卻增加,從 1990-1993 年的 0%,2000-2001 年的 34.7%,到 2001-2002 年的 54.8%。(Kling&. 32.

(4)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化,獲得特殊行為之必要紀錄,以作為觀察與評估. 貳、研究方法. 之依據。(Flanafan, 1954)本研究在深度訪談中,利. 一、研究目的. 用關鍵事件法,請圖書資訊學者描述最近三個月閱 讀學術期刊論文事件,說明使用、查找、閱讀、寫. 本研究從學術傳播角度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 作、引用文獻詳細情境,喜歡與不喜歡論文的因. 者學術期刊的使用與閱讀行為。研究目的包括:(1). 素,以及閱讀後效益,以為對圖書資訊學者期刊閱. 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行為模式,包. 讀行為的因素與情境分析。. 括資訊需求、工作任務、資訊查詢、期刊使用、使. 本論文研究步驟包括:(1)界定研究問題與研. 用動機以及價值與影響;(2)研究臺灣圖書資訊學. 究目的;(2)閱讀相關文獻,設計研究架構;(3)選. 者期刊論文的閱讀行為;(3)比較學者使用紙本期. 取問卷受訪對象,以圖書資訊學系所教師為研究對. 刊與電子期刊現況;(4)探討中文期刊與電子期刊. 象;(4)問卷設計、前測與修改;(5)問卷製作、寄. 對學者的重要;(5)探討電子期刊是否是學者教學. 發與催缺;(6)問卷資料處理,利用 SPSS 統計套. 研究最重要資源;(6)比較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期刊. 裝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7)關鍵事件法問卷設. 使用與他國研究之差異;(7)圖書館是否支援學者. 計、前測與修改;(8)進行關鍵事件法深度訪談;(9). 使用期刊的需求。. 問卷統計、訪談以及關鍵事件資料分析;(10)綜合. 本研究受到人力與物力侷限,研究範圍與限制. 調查及關鍵事件訪談,歸納研究成果,並提出結論. 如下:(1)以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使用為主,包括. 與建議。. 期刊使用與論文閱讀研究;(2)以學者為中心,以. 本研究使用二種研究工具,第一階段「圖書資. 圖書資訊學者的學術傳播歷程為主,包括學術傳播. 訊學者學術傳播、期刊使用問卷」,第二階段「圖. 活動、傳播管道、使用資訊資源、及電子學術傳播;. 書資訊學者期刊論文閱讀關鍵事件法問卷」。圖書. 不涵蓋期刊出版與圖書館館藏發展;(3)以臺灣圖. 資訊學者學術傳播、期刊使用問卷包括三部分:學. 書資訊學門為主,以該學門系所教師為研究對象。. 術傳播與資訊需求、期刊使用與閱讀、基本資料。 圖書資訊學者期刊論文閱讀關鍵事件法問卷,問項.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包括:學者閱讀期刊論文事件陳述、閱讀篇數、閱 本論文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 讀時間、論文年代、閱讀論文之目的、閱讀論文價. 與關鍵事件法,分二階段研究。首先進行學者學術. 值與效益等。. 傳播與期刊使用問卷調查,其次進行期刊論文閱讀. 參、圖書資訊學者學術傳播與期刊使用 調查之分析. 關鍵事件訪談。問卷調查法根據文獻分析與訪談設 計問卷,包括學術傳播、期刊使用、電子期刊使用 與基本資料四部分。經過前測修正後,寄發臺灣.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者為對象,於. 11 所圖書資訊學系所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2007 年 12 月至 2008 年 2 月間對 11 所圖書資訊學. 本研究探討學者閱讀期刊論文行為時,運用關. 系所 107 位專兼任教師發出問卷。回收 78 份問卷,. 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與深度訪談. 有效問卷 78 份,回收率 72.8%。問卷內容包括基. 法,以蒐集論文閱讀實證資料。關鍵事件法係從當. 本資料、學術傳播與資訊需求、期刊使用行為、電. 事者立場,對於資料的蒐集、推測及評估更為系統. 子期刊使用行為,資料分析如次。. 33.

(5)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一、受訪者基本資料. 所)、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所(簡稱淡江資圖 系所)、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簡稱政. (一)專兼任. 大圖檔所)、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簡稱中興. 全部 78 位受訪者,專任教師有 53 人,佔. 圖資所)、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 67.9%,兼任教師有 25 人,佔 32.1%,顯示受訪. 組(簡稱臺師大社教系圖資組)、臺灣師範大學圖書. 學者以專任教師為多。. 資訊學研究所(簡稱臺師大圖資所)、世新大學資訊 傳播學系(簡稱世新資傳系所)、玄奘大學圖書資訊. (二)性別. 學系(簡稱玄奘圖資系)、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數位圖 書資訊組(簡稱交大數位圖資組)、以及空中大學人. 全部 78 位受訪者,女性有 45 人,佔 57.7%,. 文學系。. 男性有 33 人,佔 42.3%,女性學者較男性為多,. 受 訪 者 以 輔 大 圖 資 系 所 最 多 , 17 人 , 佔. 顯見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以女性居多。. 21.8%;其次是淡江資圖系所 13 人,佔 16.7%;世. (三)職稱. 新資傳系所 13 人,佔 16.7%。其次是臺大圖資系. 全部 78 位受訪者以教授和副教授為多,教授. 所,12 人,佔 15.4%;其他學校,政大圖檔所 6. 19 人,佔 24.4%;副教授 25 人,佔 32.1%;助理. 人,佔 7.7%,玄奘圖資系 6 人,佔 7.7%,中興圖. 教授 16 人,佔 20.5%;講師 18 人,佔 23.1%。. 資所 4 人,佔 5.1%,臺師大社教系圖資組 3 人, 佔 3.8%,臺師大圖資所 1 人,佔 1.3%,交大數位. (四)年齡. 圖資組 2 人,佔 2.6%,其他 1 人,佔 1.3%,來自 空中大學人文學系。. 78 位受訪者以 41-50 歲人數最多,有 37 人, 佔 47.4%;其次,為 51-60 歲的 21 人,佔 26.9%;. (七)服務年資. 再者,為 31-40 歲的 12 人,佔 15.4%;60 歲以上 的有 8 人,佔 10.3%。受訪者多屬中年以上,從. 78 位受訪者, 11 位未填答,服務年資以 6-10. 41 歲至 60 歲間,佔 74%,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 年為最多,其次是 5 年以下及 11-15 年,其次是 26. 年齡較成熟,缺少 30 歲以下的年輕學者。. 年以上。服務年資 5 年以下的學者有 12 人,佔 15.4%;6-10 年有 17 人,佔 21.8%;11-15 年有 12. (五)最高學位. 人,佔 15.4%;16-20 年有 10 人,佔 12.8%;21-25 年有 5 人,佔 6.4%;26 年以上有 11 人,佔 14.1%。. 具博士學位的學者為大多數,有 52 人,佔 66.7%;取得碩士學位的有 23 人,佔 29.5%;學士. (八)學術領域. 學位的有 3 人,佔 3.8%。 本題是複選題,有些學者具有兩種以上學術領. (六)服務單位. 域,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來自多個領域,以圖書. 78 位受訪者來自 11 所圖書資訊學系所,包. 資訊學為最多,其次是資訊科學、資訊管理、管理. 括: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簡稱臺大圖資系. 三個領域。圖書資訊學領域之學者有 69 人,佔. 所)、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簡稱輔大圖資系. 88.5%;資訊科學/電腦/電機 16 人,佔 20.5%,資 訊管理 11 人,佔 14.1%;管理 9 人,佔 11.5%;. 34.

(6)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教育 7 人,佔 9.0%,教育科技/媒體 6 人,佔 7.7%;. 比例最高,有 70 人,佔 89.7%,其次是期刊論文. 傳播 3 人,佔 3.8%;其他領域有 3 人,來自近代. 發表有 62 人,佔 79.5%,會議發表論文有 53 人,. 史及藝術領域。. 佔 67.9%,與同事討論有 47 人,佔 60.3%。低於 50%的學術活動包括個人通訊、圖書出版、利用電. 二、學術傳播與資訊需求. 子傳播學術報告及規劃或出版論文集。有 2 人從事 其他學術傳播活動,包括與同道討論、參加圖書資. (一)學術傳播活動. 訊學及專業組織。圖書出版活動佔臺灣學者圖書資 圖書資訊學者從事的學術傳播活動以參加研. 訊學術傳播 25.6%,而期刊論文發表佔 79.5%,顯. 討會、期刊論文發表、會議發表論文、與同事討論. 見圖書資訊學者較重視期刊論文發表。. 為多,參見表 1,本題項為複選題。參加研討會的. 表1. 學者學術傳播活動統計表 項.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參加研討會. 70. 89.7. 期刊論文發表. 62. 79.5. 會議發表論文. 53. 67.9. 與同事討論. 47. 60.3. 個人通訊. 20. 25.6. 圖書出版. 20. 25.6. 利用電子傳播學術. 16. 20.5. 技術報告. 9. 11.5. 規劃或出版論文集. 5. 6.4. 其他. 2. 2.6. %. 註:N=78。 會議發表論文、建置網站、會議消息通告、部落格、. (二)電子學術傳播活動. 發送電子報、編製專題書目、貼手稿在線上典藏.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從事電子學術傳播活動以. 庫、Wiki。學者尚有其他電子學術傳播活動,如製. 利用電子媒體查詢資訊與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為. 作課程大綱及書目上網。顯見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主. 多,參見表 2,本題項為複選題。利用電子媒體查. 要電子學術傳播活動是利用電子媒體查詢資訊以. 詢資訊的比例最高,有 74 人,佔 94.9%,其次是. 及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但也開始出現在電子期刊. 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有 50 人,佔 64.1%。低於. 與電子會議發表論文的活動。. 50%的有應用電子媒體、在電子期刊/電子書/電子. 35.

(7)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表2. 學者電子學術傳播活動統計表 項.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利用電子媒體查詢資訊. 74. 94.9. 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 50. 64.1. 在電子期刊/電子書/電子會議發表論文. 28. 35.9. 應用電子媒體. 25. 32.1. 建置網站. 23. 29.5. 會議消息通告. 19. 24.4. 部落格. 9. 11.5. 發送電子報. 7. 9.0. 編製專題書目. 6. 7.7. 貼手稿在線上典藏庫. 1. 1.3. Wiki. 1. 1.3. 其他. 1. 1.3. %. 註:N=78。 計畫成果報告。顯見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成. (三)電子學術傳播活動之頻率. 果發表以期刊論文、演講或研討會發表為主,而圖 書撰寫較少,約三分之一左右。. 本研究欲瞭解圖書資訊學者從事電子學術傳 播活動是否高於傳統紙本學術傳播。調查顯示「較. (五)最近一年著作發表數量. 多使用電子學術傳播活動」的圖書資訊學者有 36 人,佔 46.2%,「同時使用電子與紙本學術傳播活. 圖書資訊學者最近一年發表著作以 0-2 篇居. 動」的有 18 人,佔 23.1%, 「常使用紙本學術傳播. 多。以發表 1 篇最多,21 人,佔 26.9%;其次是. 活動」的有 21 人,佔 26.9%。整體統計,從事電. 發表 2 篇,19 人,佔 24.4%;其次是不發表,15. 子學術傳播活動比例為 79.3%,顯示圖書資訊學者. 人,佔 19.2%。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發表量以 2. 從事電子學術傳播活動高於紙本學術傳播活動。. 篇以內為常態。其他發表 3 篇的有 7 人,佔 9.0%; 發表 4 篇的有 7 人,佔 9.0%;發表 5 篇的有 3 人,. (四)教學研究主要成果發表. 佔 3.8%;發表 6 篇以上的有 6 人,佔 7.7%。. 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成果發表以期刊論. (六)查找資料動機. 文、演講或研討會發表為多,本項為複選題。以期 刊論文比例最高,有68人,佔87.2%;其次是演講. 圖書資訊學者查找資料動機主要以教學、蒐集. 或研討會發表,有59人,佔75.6%。低於50%的有. 特定主題資料、保持新知、尋求某種資訊或解決問. 計 畫 書 撰 寫 33 人 , 42.3% ; 圖 書 發 表 有 25 人 ,. 題、研究、個人興趣、演講為多。以教學為最多,. 32.1%。學者其他成果發表尚有部落格、電子報及. 有 74 人,佔 94.9%;其次是蒐集特定主題相關資. 36.

(8)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料,有 70 人,佔 89.7%;保持新知有 69 人,佔. 3.8%;博碩士論文2人,2.6%。圖書資訊學者第二. 88.5%;尋求某種資訊或解決問題有 65 人,佔. 選擇的資料首先為網路資源21人,26.9%。圖書資. 83.3%;爲研究 64 人,佔 82.1%;個人興趣有 52. 訊學者第三選擇首先為專書18人,23.1 %。綜上所. 人,佔 66.7%;演講有 49 人,佔 62.8%;低於 50%. 述,歸納圖書資訊學者在教學研究上優先使用的資. 的有開會報告及行政管理。. 訊資源依序為學術期刊,網路資源,及專書;其他 使用較多還有研究報告與會議論文集。這與1992. (七)教學研究優先選用的資訊資源. 年李德竹教授的研究結果不同,李教授發現當時學. 本研究探討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主要使用. 者使用資料類型最常使用參考工具書、其次是會議. 哪些資訊資源?本題項採排序式複選題,受訪者依. 論文集、博碩士論文、學術期刊、請教同行、視聽. 照所選之選項來加以排名,參見表3。有關圖書資. 資料。本研究不僅證實學術期刊受到圖書資訊學者. 訊學者第一使用資料,依序為學術期刊54人,. 的重視,並發現網路資源快速發展與重要性增加,. 69.2%;網路資源15人,19.2%;專書9人,11.5%;. 甚至高過專書。. 會議資料或論文集5人,6.4%;研究報告3人,. 表3. 學者教學研究選用資料統計表 1. 選擇名次. 2. 3. 4. 5. 6. 項目. n. %. n. %. n. %. n. %. n. %. n. %. 專書. 9. 11.5. 17. 21.8. 18. 23.1. 7. 9.0. 4. 5.1. 7. 9.0. 學術期刊. 54. 69.2. 14. 17.9. 7. 9.0. 0. 0. 1. 1.3. 0. 0. 網路資源. 15. 19.2. 21. 26.9. 15. 19.2. 9. 11.5. 7. 9.0. 1. 1.3. 研究報告. 3. 3.8. 7. 9.0. 12. 15.4. 15. 19.2. 8. 10.3. 8. 10.3. 會議資料或論文集. 5. 6.4. 7. 9.0. 14. 17.9. 21. 26.9. 17. 21.8. 3. 3.8. 預印本. 0. 0. 0. 0. 0. 0. 3. 3.8. 0. 0. 3. 3.8. 博碩士論文. 2. 2.6. 7. 9.0. 6. 7.7. 9. 11.5. 15. 19.2 11. 14.1. 政府出版品. 0. 0. 0. 0. 0. 0. 0. 0. 3. 3.8. 6. 7.7. 其他. 0. 0. 0. 0. 1. 1.5. 0. 0. 0. 0. 0. 0. 註:N=78。. 三、學者期刊使用行為. (八)學術期刊對於教學研究重要性 有關學術期刊對於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重. (一)使用學術期刊之目的. 要性的看法,認為非常重要的有 66 人,佔 84.6%;. 本調查顯示圖書資訊學者使用學術期刊目的. 認為重要的有 12 人,佔 15.4%。全體學者一致肯. 多為教學、研究、保持新知、專業發展、演講報告。. 定學術期刊對教學研究十分重要。. 以教學及研究目的為最高,各有 71 人,佔 91%;. 37.

(9)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其次是保持新知,有 65 人,佔 83.3%;專業發展. 經常使用學術期刊。最多是每週使用,其次是經常. 有 47 人,佔 60.3%;演講報告有 45 人,佔 57.7%;. 使用以及有需要才使用。根據統計,每天使用的有. 其他未達 50 %的目的為個人興趣、準備出版、爭. 8 人,佔 10.3%;每週使用的有 26 人,佔 33.3%;. 取研究經費及行政管理。. 每月使用的 9 人,佔 11.5%;經常使用的有 17 人, 佔 21.8%;有需要才使用的有 17 人,佔 21.8%;. (二)學術期刊價值. 未填答者 1 人。.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認為學術期刊價值主要為. (五)學術期刊使用種數. 改善教學與研究品質、產生研究的靈感、查證研究 是否重複。以改善教學與研究品質為最高,有 72. 圖書資訊學者使用學術期刊之種數多在 6-15. 人,佔 92.3%;其次是產生研究的靈感,有 65 人,. 種之間,佔 64.1%。其中以每人使用 6-10 種為最. 佔 83.3%;查證研究是否重複有 49 人,佔 62.8%;. 多,其次是 11-15 種,再其次是 1-5 種。使用 1-5. 低於 50%的項目有節省時間或成本、改善工作績. 種的有 13 人,佔 16.7%;6-10 種的有 34 人,佔. 效、促進活動成功。學者表示尚有其他學術期刊價. 43.6%;11-15 種的有 16 人,佔 20.5%;16-20 種的. 值:使用過程與情境、發現問題及知識傳播。. 有 6 人,佔 7.7%;20 種以上的有 9 人,佔 11.5%。. (三)學術期刊選擇因素. (六)使用期刊之形式. 有關圖書資訊學者選擇學術期刊之因素,前六. 本研究欲探討圖書資訊學者較喜歡紙本期刊. 名依序是相關性(80.8%)、權威性(79.5%)、新穎性. 或電子期刊?本題項為排序式複選題,請受訪者依. (75.6%)、正確性(69.2%)、時效性(64.1%)及可得性. 照所選之選項排名。以第一順位使用來看,78 位. (57.7%)。其餘考量因素依序是完整性、可靠性、. 學者較常使用電子期刊的有 61(78.2%)人,而較常. 先前使用經驗、同事或同儕影響、與全文資料取得. 使用紙本期刊的只有 17 人(21.8%),顯示臺灣圖書. 方便性。. 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多於紙本期刊。其中有 4 人表示未使用紙本期刊,推測可能有些學者完全使. (四)學術期刊使用頻率. 用電子期刊而不用紙本期刊。. 從學術期刊使用頻率分析,顯示圖書資訊學者. 表4. 使用期刊之型式統計表 名次. 未. 使. 用. 第 1 順 位. 第 2 順 位. 項目. n. %. n. %. n. %. 紙本期刊. 4. 5.1. 17. 21.8. 57. 73.1. 電子期刊. 1. 1.3. 61. 78.2. 16. 20.5. 其他. 0. 0.0. 0. 0.0. 0. 0.0. 註:N=78。. 38.

(10)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論文文獻。. (七)使用期刊之語言 本研究欲探討圖書資訊學者較喜歡何種語言. (三)電子期刊使用層次. 之期刊,調查顯示以英文期刊使用為多,中文居. 電子期刊的使用不同於紙本期刊與專書必頇. 次,日韓文最少,本題項採排序式複選題,受訪者. 透過電腦、網路、以及資料庫提供,故使用涉及多. 依照所選之選項排名。從第一順位排名統計分析,. 種層次,包括:期刊論文、電子期刊資料庫、期刊. 78 位 圖 書 資 訊 學 者 常 使 用 英 文 期 刊 有 55 人. 目次或摘要、期刊名稱卷期。本研究想要確認圖書. (70.5%),常使用中文期刊的只有 23 人(29.5%),没. 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是否出現多層次現象。調查. 有學者第一選擇日韓文期刊。圖書資訊學者從第二. 顯示四種層次均有學者使用,並且均超過 50%以. 順位使用首選中文期刊有 54 人,佔 69.2%。顯見. 上。以使用期刊論文為最多,有 71 人,佔 91%;.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英文期刊多於中文期刊,較. 使用電子期刊資料庫有 69 人,佔 88.5%;使用期. 少使用日韓文及其他外文期刊。. 刊目次或摘要有 59 人,佔 75.6%;使用期刊卷期. 四、電子期刊的使用. 有 46 人,佔 59%。綜上所述,臺灣圖書資訊學者 以多層次方式使用電子期刊,包括期刊論文、電子. (一)電子期刊來源. 期刊資料庫、期刊目次或摘要、期刊卷期等四種使 用層次。. 調查顯示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以來自 圖書館最多,免費網路期刊與開放近用期刊(Open. (四)電子期刊資料庫使用之功能. access journal)居次,本題項採排序式複選題,受訪 者依照所選之選項排名。電子期刊來源第一選擇的.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查詢電子期刊資料庫常使. 是圖書館提供有 64 人(82.1%),其次是開放近用期. 用多種功能,以下載/列印為最高,有 73 人,佔. 刊 6 人(7.7%)與免費網路期刊 3 人(3.8%),個人訂. 93.6%;其次是查詢,有 67 人,佔 85.9%;閱讀期. 閱僅 1 人(1.3%)。電子期刊來源第二選擇與第三選. 刊論文有 61 人,佔 78.2%;瀏覽有 54 人,佔 69.2%;. 擇均是免費網路期刊。顯見臺灣圖書資訊學者電子. 其他有 1 人使用電子資料庫個人化服務。綜上所. 期刊之主要來源仰賴由圖書館提供,其次是開放近. 述,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常使用電子期刊資料庫功. 用期刊與免費網路期刊,很少來自學者個人訂閱。. 能,包括:下載/列印,查詢,閱讀期刊論文,瀏. 研究發現開放近用期刊已受到臺灣圖書資訊學者. 覽等。. 的重視。. (五)電子期刊價值. (二)電子期刊查詢管道. 圖書資訊學者認為使用電子期刊之價值主要. 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之查詢管道多. 為取用全文、便利性高、檢索性高、連結相關資源. 元,其中線上查詢為最高,有 75 人,佔 97.4%;. 或 引 文 。 依 序 是 取 用 全 文 (94.9%) 、 便 利 性 高. 其次是瀏覽,有 63 人,佔 80.8%;引用他人論文. (88.5%)、檢索性高(74.4%)、連結相關資源或引文. 文獻有 59 人,佔 75.6%;同儕告知有 18 人,佔. (66.7%)。其餘未達 50%的項目依序是容易查找回. 23.1%。綜上所述,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 溯期刊論文、方便檔案管理、易瀏覽辨識、利於螢. 刊之查詢管道多為線上查詢、瀏覽、以及引用他人. 幕閱讀、權威性高與方便註記。. 39.

(11)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種電腦科學期刊、4 種教育期刊、2 種檔案期刊及. (六)對圖書館提供電子期刊之滿意度. 1 種管理期刊。. 圖書資訊學者對於圖書館提供電子期刊感到. 中文期刊有 5 種超過 5 人使用,依序為:教育. 滿意的人數最多,有 46 人,佔 59%;其次是非常. 資料與圖書館學、國家圖書館館刊、大學圖書館、. 滿意,有 8 人,佔 10.3%。由此可見圖書資訊學者. 圖書資訊學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同樣出現. 對於其所屬大學院校之圖書館大都感到滿意,滿意. 跨學門現象,包括檔案學、博物館學、電腦科學與. 度共達 69%。但仍有 15 人,19.2%未回答,表示. 教育的期刊。. 對圖書館不盡滿意,其原因值得探究。. 肆、圖書資訊學者期刊論文閱讀關鍵事 件之分析. 五、學者使用的期刊 本研究想瞭解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最常使用那.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圖書資訊學者期刊閱讀行. 些期刊,以及他們對中文期刊與西文期刊重視程. 為,採用關鍵事件法。研究設計以學者最近三個月. 度,請受訪者列出其最常使用的五種期刊名稱。有. 深度閱讀的一篇期刊論文為關鍵事件,深度閱讀係. 67 位學者回答,包括專任 46 人,兼任 21 人;圖. 指閱讀期刊論文全文,而非僅是目次、題名、和摘. 書資訊學領域 52 人;資訊科學或資訊管理 9 人;. 要。閱讀的期刊論文事件調查包括:閱讀論文來自. 其他領域 6 人。經分析統計獲得 94 種圖書資訊學. 電子期刊或紙本期刊、論文出版年代、閱讀時間、. 者經常使用的期刊名單。. 閱讀篇數、閱讀滿意度、閱讀原因、閱讀後效益與 影響。. 1 位學者填答 5 種資料庫(IEEE、ACM、 JSTOR、EBSCOHOST、LINK),雖不列入統計,. 一、受訪者基本資料. 但可知有些圖書資訊學者習慣使用資料庫。67 位 學者列出 94 種期刊,共使用 263 人次;包括 71. 本研究於 2008 年 5 月到 7 月邀請 10 所圖書資. 種西文期刊,佔 75.5%;使用 211 人次,佔 80.2%;. 訊學系所學者,進行關鍵事件訪談,一共蒐集 32. 23 種中文期刊,佔 24.5%;使用 52 人次,佔 19.8%。. 位學者的期刊論文閱讀事件。32 位學者,女性有. 超過 5 人使用的 15 種西文期刊依序為:Journal of. 21 人,佔 65.6%;男性有 11 人,佔 34.4%。博士.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學位為大多數,有 26 人,佔 81.3%;碩士學位的. Technology、Library Journal、Library Trends、College. 有 5 人,佔 15.6%;學士學位 1 人,佔 3.1%。國. & Research Libraries 、 Scientometrics 、 D-Lib. 內取得最高學位者有 16 人,國外取得最高學位者. Magazine、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有 16 人。以教授和副教授為多,教授 8 人,佔 25%;. 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Journal of. 副教授 16 人,佔 50%;助理教授 5 人,佔 15.6%;. Documentation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講師 3 人,佔 9.4%。臺大圖資系所 5 人,佔 15.6%;. Research 、 Library Hi Tech 、 Annual Review of. 輔大圖資系所 5 人,佔 15.6%;淡江資圖系所 7 人,.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lectronic. 佔 21.9%;政大圖檔所 5 人,佔 15.6%;中興圖資. Library、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以. 所 4 人,佔 12.5%;世新資傳系所 5 人,佔 15.6%;. 及. 玄奘圖資系 1 人,佔 3.4%。. Knowledge Organization。71 種西文期刊主題. 以圖書資訊學為主,但出現跨學科現象,包括 11. 學者學術領域以圖書資訊學為最多,其次是資. 40.

(12)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訊科學、資訊管理與教育。圖書資訊學領域之學者. 子期刊,閱讀中文論文多來自紙本期刊。. 有 27 人,佔 84.4%;資訊科學/電腦/電機 3 人,佔. 三、論文閱讀關鍵事件分析. 9.4%;資訊管理 1 人,佔 3.1%;管理 2 人,佔 6.3%; 教育 2 人,佔 6.3%;其他領域有 1 人,為檔案學。. (一)閱讀論文來源. 整體而言,關鍵事件訪談對象以中年以上、女性、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最近閱讀一篇論文之來. 博士、圖書資訊學、副教授居多。. 源以圖書館訂閱、免費網路期刊、個人訂閱為多,. 二、閱讀的期刊. 參見表 5。以圖書館訂閱的比例最高,有 16 人, 佔 50%,其中電子形式之圖書館訂閱有 15 人,紙. 有關學者經常閱讀期刊及形式,32 位圖書資. 本形式之圖書館訂閱有 1 人。其次是免費網路期刊. 訊學者經常閱讀期刊 59 種期刊,包括中文 11 種,. 與個人訂閱,各有 4 人,各佔 12.5%。另有其他 3. 西文 48 種。從期刊形式分析,11 種中文期刊有 6. 人來自贈閱期刊。若以紙本或電子形式來看,來源. 種電子形式,11 種紙本形式,有 6 種期刊紙本和. 為電子形式的有 25 人,佔 78.1%,紙本形式的有. 電子形式皆有。48 種西文期刊有 43 種電子形式,. 7 人,佔 21.9%。顯見臺灣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 32 種紙本形式,32 種期刊紙本和電子形式兼具。. 主要來自圖書館訂閱,且以電子形式為主。. 由此可見受訪學者在閱讀西文期刊論文時多為電. 表5. 閱讀論文來源統計表 論文來源 個人訂閱 圖書館訂閱 免費網路期刊 文章預印本 個人複印文章 同事複印 圖書館借閱. 電子/紙本. 人數. 百分比%. 電子. 1. 3.1. 紙本. 3. 9.4. 電子. 15. 46.9. 紙本. 1. 3.1. 電子. 4. 12.5. 紙本. 0. 0. 電子. 0. 0. 紙本. 0. 0. 電子. 0. 0. 紙本. 0. 0. 電子. 1. 3.1. 紙本. 0. 0. 電子. 0. 0. 紙本. 1. 3.1 (續下表). 41.

(13)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接上表) 文獻傳遞服務 作者網站 其他網站 其他來源. 電子. 0. 0. 紙本. 0. 0. 電子. 1. 3.1. 紙本. 0. 0. 電子. 2. 6.3. 紙本. 0. 0. 電子. 1. 3.1. 紙本. 2. 6.3. 註:N=32。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對於最近閱讀論文之來.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學術論文之出版年. 源高度滿意,有 29 人滿意度為 90.6%。不滿意的. 代分布在 1992 年至 2008 年之間,跨越了 17 年間,. 有 3 人,佔 9.4%。顯見受訪學者對於論文來源的. 並以 2005 年至 2008 年為多。以 2008 年出版的比. 滿意度相當高。對於來源感到滿意的學者原因大部. 例最高,有 13 人,佔 40.6%;其次為 2005 年、2006. 分是因為電子形式取得較為方便或來源資料量豐. 年及 2007 年,各有 4 人,各佔 12.5%;其餘. 富。對於來源感到不滿意的學者,其原因為來源資. 1992,1995, 1996, 2000 年各 1 人。顯見臺灣圖書資. 料太少或個人訂閱之紙本運送過程較久。. 訊學者主要閱讀論文出版在 2005 年之後,共佔.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對於由該來源獲得資訊. 78.1%,但閱讀最近一年論文比例只有 40.6%,較. 有一半表示無困難。對於該來源取得資訊無困擾之. Tenpoir 在 2006 年調查之美國大學學者閱讀最近一. 學者有 18 人,佔 56.3%;對於該來源資訊取得有. 年論文比例之 65-68%為少。. 困擾而改由其他來 源取得之學者有 13 人,佔. (四)閱讀論文時間. 40.6%,其他來源取得管道包括搜尋引擎、其他圖 書館、館際互借或互印、作者或機構網站、國外傳.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單篇學術論文之帄. 真、期刊之電子版網站、網路資源搜尋等。. 均時間為 94 分鐘,較 Tenpoir 在 2006 年調查之美 國大學學者帄均閱讀論文之時間 30 分鐘多出三倍. (二)閱讀論文篇數. 以上。帄均閱讀中文論文之時間 51 分鐘,帄均閱. 有關圖書資訊學者閱讀期刊論文數量,學者每. 讀西文論文之時間為 118 分鐘。西文論文閱讀時間. 月帄均閱讀 14.81 篇論文;每年帄均閱讀 90.65 篇. 為中文論文之二倍。. 論文,中文論文約有 33.23 篇,西文論文約有 57.5. 受訪圖書資訊學者帄均每年閱讀學術論文時. 篇,顯見受訪學者閱讀之論文以西文為主,且閱讀. 間為 124.25 小時,計算方式以單篇期刊論文帄均. 篇數較 Tenpoir 在 2006 年調查美國大學學者閱讀. 閱讀時間 94 分鐘乘上每年閱讀期刊論文帄均篇數. 帄均篇數之 250 篇為少。. 90.65 篇而得。受訪學者帄均均每年閱讀學術文獻 之時間為 142 小時,帄均每年閱讀中文論文時間. (三)閱讀論文出版年代. 28 小時(51 分乘以 33.23 篇) ,帄均每年閱讀西文. 42.

(14)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論文時間為 113 小時(57.5 分乘以 118 篇) 。顯示. 料庫人數最多,有 6 人;其次是線上或電子期刊資.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較重視閱讀西文論文。. 料庫,有 5 人,皆以電子形式為主。其次是瀏覽, 有 14 人,佔 43.8%,其中以圖書館訂閱的人數最. (五)閱讀論文找尋方式. 多,有 6 人,以電子形式為主;個人訂閱居次,有 3 人,以紙本形式為主。其他有 3 人,其他找尋方.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找尋閱讀論文方式以查. 式為瀏覽贈閱之期刊、期刊審查者的建議。. 詢和瀏覽為多,參見表 6。以查詢比例最高,有 15 人,佔 46.9%,其中查詢的方式以索引摘要服務資. 表6. 閱讀論文找尋方式統計表 項. 目. 電 子 / 紙 本. 1. 瀏覽. 人. 數. 百 分 比 %. 14. 43.8. 電子. 1. 3.1. 紙本. 3. 9.4. 電子. 5. 15.6. 紙本. 1. 3.1. 電子. 0. 0. 紙本. 0. 0. 電子. 0. 0. 紙本. 0. 0. 電子. 2. 6.3. 紙本. 1. 3.4. 15. 46.9. 電子. 2. 6.3. 電子. 6. 18.8. 紙本. 0. 0. 電子. 5. 15.6. 電子. 2. 6.3. 紙本. 0. 0. 電子. 0. 0. 電子. 0. 0. 紙本. 0. 0. 3. 其他出版物的引用文獻. 0. 0. 4. 他人告知. 2. 6.3. 5. 不知道. 0. 0. 6. 其他. 3. 9.4. (1)個人訂閱 (2)圖書館訂閱 (3)圖書館期刊目次服務 (4)學校或部門訂閱 (5)其他 2. 查詢 (1)搜尋引擎 (2)索摘服務資料庫 (3)線上或電子期刊資料庫 (4)新知通報服務 (5)預印或 e-print 服務 (6)其他來源. 註:N=32。. 43.

(15)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人,佔 56.3%;了解該論文主題相關資訊的有 14. (六)閱讀論文方式. 人,佔 43.8%。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前獲. 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方式分精讀及瀏覽兩. 知相關資訊方式以期刊論文、新聞討論群、研討會. 種型態,精讀該篇論文的學者有 20 人,佔 62.5%;. 或工作坊為多。本題為複選題。學者閱讀論文前了. 以瀏覽方式閱讀的學者有 12 人,佔 37.5%。有關. 解相關資訊方式以期刊論文的比例最高,有 6 人,. 學者閱讀論文之態度以關注論文重點閱讀的比例. 佔 20.7%。其次為 LISTSERV 或是新聞討論群,有. 最高,有 23 人,佔 71.9%;其次是專心閱讀全篇. 3 人,各佔 10.3%。有 7 人表示閱讀論文前獲知相. 論文,有 18 人,佔 56.3%;以獲取靈感有 8 人,. 關資訊有其他方式,為瞭解相關資訊之方式為索摘. 佔 25%。顯示圖書資訊學者閱讀期刊論文以精讀. 資料庫、期刊寄送的說明、搜尋引擎、全文資料庫、. 並關注論文重點的閱讀方式最多。. 個人研究工具,以及相關作者告知。. 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之載體形式以下載並. (二)閱讀論文目的. 列印紙本閱讀為多,有 17 人,佔 53.1%;其次是 紙本期刊之論文,有 6 人,佔 18.8%;線上電腦螢.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目的多為研究. 幕閱讀與先下載儲存並在電腦螢幕上閱讀各有 3. 與教學。本題為複選題。學者閱讀論文目的以研究. 人,各佔 9.4%。其他 2 人閱讀之載體形式為協同. 比例最高,有 19 人,佔 59.4%;其次為教學,有. 作者以電子郵件方式告知以及線上直接列印。. 15 人,佔 46.9%;寫作論文有 11 人,佔 34.4%; 保持新知有 7 人,佔 21.9%;演講有 6 人,佔 18.8%;. (七)閱讀滿意度. 繼續教育有 4 人,佔 12.5%;行政管理有 3 人,佔.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對於閱讀該篇論文大都. 6.3%。其他目的為學術研討會報告、個人興趣以. 表示滿意。對於閱讀結果感到滿意之學者有 29. 及社會服務。發現學者閱讀期刊論文的目的偏重為. 人,佔 90.6%;對於閱讀結果感到普通的有 3 人,. 研究,此與使用期刊略有不同。. 佔 9.4%。. (三)閱讀論文的效益. (八)閱讀地點.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後表示大都受.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地點多在辦公. 到影響。認為有影響的學者有 26 人,佔 81.3%;. 室與家中,本題為複選題。學者閱讀論文地點以辦. 認為無影響的有 6 人,佔 18.8%。顯見大部分學者. 公室的比例最高,有 23 人,佔 71.9%;其次為家. 在閱讀論文後都有受到論文內容之影響,學術期刊. 裡,有 18 人,佔 56.3%。其他有 1 人,其閱讀地. 論文確實有助於學者。本題為複選題,進一步詢問. 點是在高鐵上。. 閱讀論文後的效益,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表示以激 發新思考、改變焦點與改善研究教學為多。學者閱. 四、期刊論文閱讀動機與效益. 讀論文之成效以激發新思考比例最高,有 14 人, 佔 43.8%;其次為縮小/加寬/轉變焦點,有 8 人,. (一)閱讀論文前的認知. 佔 25%;改善研究教學的結果有 7 人,佔 21.9%。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前大多不暸解. 其他有 6 人,認為閱讀論文有的效益包括:解決技. 論文內容。學者閱讀論文前不了解論文的有 18. 術問題、節省閱讀時間和資源、幫助論文的撰寫、. 44.

(16)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實作研究模式等。. 電子媒體查詢資訊、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為主,且.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對於閱讀論文大都表示. 電子學術傳播活動多過紙本學術傳播活動。. 肯定,認為該篇論文非常重要的有 6 人,佔 18.8%;. (二)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發表. 認為重要的有 24 人,佔 75%;認為不是很重要的 有 2 人,佔 6.3%。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多數表示. 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成果發表以期刊論. 有意願引用該篇閱讀論文。也許會引用該篇論文的. 文、演講或研討會發表為多,圖書撰寫較少,約三. 有 13 人,佔 40.6%;未來會引用的有 8 人,佔 25%;. 分之一左右。學者在教學研究上優先使用的資訊資. 會引用的有 7 人,佔 21.9%;已經引用的有 4 人,. 源與從前大不相同,依序為:學術期刊、網路資源. 佔 12.5%。. 以及專書。學者一致同意學術期刊對教學十分重 要。. (四)電子期刊閱讀之重要性. (三)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行為模式. 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對閱讀電子期刊大都表 示肯定,認為電子期刊比紙本期刊幫助更大的有. 期刊使用資訊行為模式包括資訊需求、工作任. 18 人,佔 56.3%;認為兩者均有幫助的有 11 人,. 務、資訊查詢、期刊、使用動機以及價值與影響、. 佔 34.4%;認為電子期刊沒有比紙本期刊幫助大的. 選擇因素等。本研究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學. 有 3 人,佔 9.4%。學者認為電子期刊比紙本期刊. 術期刊之目的以教學、研究、保持新知、專業發展. 幫助更大的原因主要為取得方便、查詢容易,認為. 與演講報告為主,他們認為學術期刊之價值主要在. 兩者均有幫助的主要原因為論文內容的重要性要. 改善教學與研究品質、產生研究的靈感以及查證研. 高過於載體形式,認為電子期刊沒有比紙本期刊幫. 究是否重複。圖書資訊學者使用學術期刊多於圖. 助大的原因紙本較方便閱讀。. 書,並經常使用。圖書資訊學者查找資料之動機主 要為教學、蒐集特定主題相關資料、保持新知、尋. 陸、結論與建議. 求某種資訊或解決問題、研究、個人興趣、演講。. 一、結論. (四)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常使用的期刊. 經過本研究的問卷調查與關鍵事件訪談,探討. 本研究發現圖書資訊學者使用期刊種數多在. 圖書資訊學者的學術傳播,學術期刊使用及閱讀行. 6 至 15 種之間;較喜歡使用英文期刊,中文期刊. 為,獲得結論說明如次。. 居次,日韓文期刊最少。學者常使用 94 種期刊, 包括 71 種西文期刊,佔 75.5%;使用 211 人次,. (一)獲致圖書資訊學者學術傳播模式. 佔 80.2%;23 種中文期刊,佔 24.5%;使用 52 人. 本研究發現臺灣圖書資訊學者的學術傳播模. 次,佔 19.8%。圖書資訊學者常使用的期刊出現跨. 式,其工作任務以教學、研究、行政管理為多,其. 領域現象以圖書資訊學為主,尚包括電腦科學、教. 他尚有顧問諮詢、產業服務等。圖書資訊學者學術. 育、管理期刊。. 傳播活動以參加研討會、期刊論文發表、會議發表 論文、與同事討論為多。圖書資訊學者重視期刊論. (五)圖書資訊學者使用紙本期刊與電子期刊 之比較. 文發表超過圖書,從事的電子學術傳播活動以利用. 45.

(17)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多於紙本期. 圖書資訊學者找尋閱讀論文方式以查詢和瀏覽為. 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的來源仰賴由圖書館提供,. 多,查詢的方式以索摘服務資料庫人數最多;其次. 其次是免費網路期刊、開放近用期刊,很少學者會. 是線上或電子期刊資料庫,皆以電子形式為主。瀏. 個人訂閱。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之查詢管道. 覽方面,以圖書館訂閱的人數最多,以電子形式為. 主要是線上查詢、瀏覽、引用他人論文文獻。. 主;個人訂閱居次,以紙本形式為主。其他找尋方 式分別為瀏覽贈閱之期刊、期刊審查者的建議、與. (六)電子期刊是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重要. 學術期刊寄送的說明等。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方. 資源. 式以精讀並關注論文重點為多,閱讀論文之載體形.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電子期刊呈現多層次. 式以下載並列印成紙本閱讀為多。圖書資訊學者肯. 現象,包括使用期刊論文、電子期刊資料庫、期刊. 定閱讀論文後有正面影響,可見學術期刊論文確實. 目次或摘要、期刊卷期等四種層次。臺灣圖書資訊. 幫助學者。圖書資訊學者閱讀論文獲得成效多以激. 學者常使用電子期刊資料庫功能,包括:下載/列. 發新思考、改變焦點與改善研究教學為多。圖書資. 印、查詢、閱讀期刊論文、瀏覽等,他們認為電子. 訊學者對於閱讀論文多表示肯定,並表示會引用該. 期刊之價值主要為取用全文、便利性高、檢索性. 篇論文。. 高、連結相關資源或引文。. (九)臺灣圖書資訊學者電子期刊閱讀行為. (七)臺灣圖書資訊學者閱讀學術論文之數量. 多數圖書資訊學者對電子期刊表示肯定,認為. 與時間. 電子期刊比紙本期刊幫助更大,原因主要為取得方. 學者閱讀論文主要來自圖書館訂閱,其他來源. 便、查詢容易。學者認為兩者均有幫助的主要原因. 有免費網路期刊與個人訂閱。大部分為電子形式。. 為論文內容的重要性要高過於載體形式;認為電子. 學者每月帄均閱讀 14.81 篇論文;每年帄均閱讀. 期刊沒有比紙本期刊幫助大的原因為紙本較方便. 90.65 篇學術論文,中文論文約有 33.23 篇,西文. 閱讀。. 論文約有 57.5 篇。受訪學者帄均閱讀一篇論文時. (十)圖書館大致支援圖書資訊學者電子期刊. 間為 94 分鐘,中文論文帄均閱讀時間 51 分鐘,西. 使用需求. 文論文帄均閱讀時間為 118 分鐘。圖書資訊學者帄 均每年閱讀論文時間為 142.32 小時;中文論文每. 圖書資訊學者對於圖書館提供電子期刊大致. 年閱讀時間 28 小時,西文論文每年閱讀時間為 113. 滿意,對於其所屬大學院校之圖書館,滿意度達. 小時,圖書資訊學者以西文論文閱讀為主。圖書資. 69%。但仍有 15 人,19.2%未回答,原因值得探究。. 訊學者閱讀學術論文出版年代分布在 1992 年至. (十一)與他國學術期刊使用研究之比較. 2008 年間,並以 2005 年至 2008 年為多,但閱讀 最近一年論文比例只有 40.6%,低於美國學者。. 圖書資訊學者每月帄均閱讀 14.81 篇論文,每 年帄均閱讀 90.65 篇論文,中文論文約有 33.23 篇,. (八)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期刊閱讀成效. 西文論文約有 57.5 篇,受訪學者閱讀之論文以西. 多數學者對於關鍵事件論文閱讀的結果都感. 文為主,閱讀篇數比 Tenpoir 在 2006 調查之美國. 到滿意,閱讀論文目的以研究最高,其次為教學。. 大學學者閱讀帄均篇數 250 篇為少。圖書資訊學者. 46.

(18)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帄均閱讀一篇論文時間為 94 分鐘,較 Tenpoir 在. 也只有 50%閱讀論文來自圖書館供應,其他來自. 2006 調查之美國大學學者閱讀時間 30 分鐘多出三. 免費網路期刊、個人訂閱、贈送的期刊。顯見圖書. 倍以上。帄均閱讀中文論文之時間 51 分鐘,帄均. 館在供應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仍有改進空間,建議. 閱讀西文論文之時間為 118 分鐘。受訪之圖書資訊. 圖書館主動關懷不滿意電子期刊服務的原因?以及. 學者帄均每年閱讀學術論文時間為 142 小時,每年. 學者閱讀哪些免費網路期刊?學者為何有個人訂. 閱讀中文論文時間 28 小時,每年閱讀西文論文時. 閱?個人訂閱哪些期刊?圖書館是否要主動供. 間為 113 小時。顯見受訪之圖書資訊學者是以西文. 應?此外,也應探討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閱讀為主,較 Tenpoir 調查之美國大學學者閱讀一. journal)是否也是學者愛用的期刊資源?. 年論文的 180 小時為少。. (三)建議期刊出版社改為電子出版. 二、建議. 臺灣中文期刊出版以紙本形式普遍,在網路世. 基於上述研究成果,對於未來研究提出下列建. 代將妨礙期刊的使用。建議臺灣期刊與學報出版社. 議:. 改採電子出版,或者電子紙本並行出版。此外,建 議數位化期刊文本納入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以利查. (一)期刊資訊系統改善的建議. 詢與取用。本研究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使用與閱. 本研究發現圖書資訊學者經常使用學術期. 讀中文期刊,仍以臺灣出版為主,少用大陸期刊,. 刊,並重視電子期刊。但臺灣中文期刊僅局部數位. 顯示臺灣出版的期刊深具學術價值。建議期刊出版. 化納入資料庫系統,因此建議臺灣期刊資料庫公司. 社未來配合著作權法積極進行期刊數位化與網路. 與出版社積極合作將中文期刊數位化並建立期刊. 化,以利中文期刊出版與發行,並促進學術傳播。. 資訊系統。期刊資料庫公司與代理商應參考圖書資. (四)對圖書資訊學期刊評鑑的建議. 訊學者期刊使用行為,配合多層次的使用行為,包 括資料庫、刊名卷期、論文、摘要目次、圖表等習. 本研究從學者使用與閱讀的觀點,獲得圖書資. 性,設計資料庫查詢、瀏覽、取用全文的介面,以. 訊學者最常使用的 94 種西文期刊與 11 種中文期刊. 及設計資料結構、資料欄位與資料內容。. 資訊,並從紙本形式與電子形式探討期刊論文的閱 讀,獲致學者使用與閱讀期刊的行為,可作為期刊. (二)圖書館提供期刊服務的改進. 評鑑的參考,也可據以設計期刊使用評鑑模式與指 標。. 本研究顯示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對圖書館提供. (收稿日期:2009 年 1 月 6 日). 電子期刊服務滿意有 69%, 未達七成,仍有多人未 回答,原因值得探索。調查論文閱讀關鍵事件時,. 誌謝:本論文為國科會 2007 年度研究計劃,感謝國科會經費補助,計劃編號為 NSC96-2413-H-004-014-MY2。更感謝徐嘉晧與李貞慧同學悉心協助,俾使計劃順利完成。本 論文在 2008 年 11 月 4 日的香港圖書館協會 50 周年學術會議發表,經過會議討論修改成本論 文在本刊發表。. 47.

(19) 圖書與資訊學刊. 第 1 卷第 1 期(第 68 期). 參考書目 行政院新聞局(2007)。2007 年出版年鑑。臺北市:新聞局。 李德竹主持(1992)。我國圖書館學教師研究趨勢及資訊需求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台北市: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暨研究所。 林淑芬(2004)。中文期刊報紙典藏數位化作業概述。國家圖書館館訊,93(4),2-17。 Borgman, C. L. (1990). Editor’s introducti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Bibliometrics. Newbury Park: Sage. Boyce, P., King, D. W., Montgomery, C.& Tenopir, C. (2004). How electronic journals are changing patterns of use. Serials Librarian 46(1/2), 121-141. Flanafan, J. C. (1954).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Bulletin.51(4), 327-358. Kling, R., & Callahan, E. (2003). Electronic journals, the Internet,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7, 131. Tenopir, C.(2006). How electronic journals are changing scholarly reading patterns. 在科資中心編,2006 電子資訊資源與. 學術聯盟研討會論文集(頁 4-1~4-7)。臺北市:編者。 Tenopir, C. & King, D. W. (2000). Towards Electronic Journals: Realities for Scientists, Librarians, and Publishers. Washington, DC: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48.

(20)

數據

表 2    學者電子學術傳播活動統計表                                                                           項                  目  人            數  百    分    比    %  利用電子媒體查詢資訊  74  94.9  寄發電子郵件給同儕  50  64.1  在電子期刊/電子書/電子會議發表論文  28  35.9  應用電子媒體  25  32.1  建置網站  23  29.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有關資料可參閱教城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雜誌 電台 數碼廣播 期刊 漫畫 電影 手機短訊 圖書 手機通訊應用程式 即時通訊工具 網路日誌(blog) 車身廣告 霓虹燈招牌 電子書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