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國小推動國際教育之現況與問題 / 2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國小推動國際教育之現況與問題 / 21"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國小推動國際教育之現況與問題

陳羿帆 臺北市福林國小輔導組長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心輔組博士生

一、前言

面對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急遽發展,培養具備國際移動力、國際理解、多元文 化素養的全球公民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未來的工作和合作的夥伴可遍布全球, 國際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早已推行多年,但培養未來公民的視野和國際化相關的 計畫只在大學發展顯然是不足的,因此教育部在2011 年 4 月公布《中小學國際 教育白皮書》(以下簡稱國際教育1.0)是臺灣針對中小學給予國際教育的明確政 策方針、系統的規畫以及實際的支援行動。國際教育1.0 內詳細敘述了中小學國 際教育推動的核心理念、主要策略和次要策略、由下而上推動與由上而下的行動 計劃以及國際教育目標,具周詳通盤的規劃。國際教育1.0 書中指名中小學國際 教育的目標在讓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了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培 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教育部, 2011)。 間隔了九年,教育部在109 年的 5 月又公布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 版(以下簡稱國際教育2.0),針對國際教育 1.0 執行成果進行檢討,由同年成立 的「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案辦公室」辦理,為了因應國際趨勢與行政院在 2018 年12 月公布「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並落實十二年國教推行的「自發、 互動、共好」理念,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目標設定六 年內(2020 年至 2025 年),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希望達成「培 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三項目標(教育部,2020)。

二、從小推動國際教育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在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呢?劉必榮(2014)指出以臺灣的地理位 置、國際處境、和身為一個小國,我們必須要比大國對國際情勢有更高的敏感度, 為了加強國際觀,我們除了學外文、對國際事務、國際文化了解外,還要有分析 國際情勢架構的能力。而認識自己的國家並學習與尊重他國的文化有什麼好處 呢?成果可能無法立即見效,但筆者出國留學時就發現能清楚介紹出自己的國 家、和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當眾多國際學生和當地學生一起交流時, 好的介紹更能彰顯個人的價值與獨特性,而夠了解他國的文化則能幫助自己在會 談中保持應有的禮節並延續話題;反之,若是不夠了解他國文化?輕者,可能鬧 出國際笑話,嚴重者,則可能讓自己的前途遭受阻礙,所以了解國際間不同的文 化並作出適當的回應才是比學習語言和專業科目更重要的事,這種非學科知識的

(2)

觀念引導須從小落實於生活中。而教師是影響學生日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學習者,因此國際觀的培養仰賴在中小學階段中教師的國際視 野與態度,和系統性國際教育的教學設計課程(鄒文豪,2012)。

三、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施行檢討

從 2011 年開始補助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chool-ba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SIEP)成果檢討得知許多學校教師反映申請 SIEP 所投入之努力與經費補助不成比例,提出申請後獲得補助的比率只有57.6%,而 補助又呈現明顯的城鄉和層級落差,例如國小獲補助校數最多,但依全國總校數 比例計算僅占 6.48%,和國中及高中職相比明顯偏低。在 SIEP 學校實施方面, 發現課程發展與教學較少納入國家認同指標,且課程實施後未能針對學生的國際 能力之提升情形進行評量,學校普遍缺乏國際交流訊息,或國際交流對象難尋。 再者,教師參與意願不高,從2011 年至 2018 年取得國際教育初、進階證書的教 師總人數有9768 人,僅占全國教師總人數之 4%,且各校自辦研習的成效落差甚 大,現行的國際化指標也過於模糊,未能確實營造學校國際化之氛圍(教育部, 2020)。

四、國小階段實施國際教育的現況與問題

(一) 國際教育在國小階段宣傳不足,基層教師無法了解其明確內涵 鄒文豪(2012)提到政策制定的理想面,往往與執行實際面有所落差。追究 原因大多數是底層的行動者沒有了解上層所制定的政策是什麼?該如何執行 等,校長、學校行政與教師之間沒有達成共識、理念,於是常常就會變成上面說 一套、底下做一套的消極作法,只追求表面上的成效,而非讓每位學生都受益的 實際成果。例如:第一現場的教師是否能真理解中小學國際教育的內涵,而非把 他與全球教育、比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名詞混淆,而行政人員所策劃的國際 教育活動,是否能夠達到政府所制定的中小學國際教育指標呢?筆者從2008 年 擔任正式國小教師至今,曾換過臺北市的兩所小學,擔任過專任輔導教師、高年 級導師、和輔導組長的職務,卻自覺從未真正了解國際教育的內涵,總覺得國際 教育、全球教育、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名稱十分雷同,校內也都有在進行,直到讀 完鍾宜興和黃碧智(2013)的文章:流動的文化疆界與跨界的心靈—國際教育相 關概念的釐清,才發現推展國際教育是為了提倡下一代對他國的認知與獲取合 作、競爭的關係,和強化全球公民對地球的責任感有些許的不同,又與多元文化

(3)

(二) 議題融入課程的項目過多 因學校時間有限,學生學習節數已趨近飽和,現課表上無彈性節數的設定, 議題都是採融入課程設計的方式實施,讓學生在原有學習時數中,對議題有所認 識,採跨學門的多視角方式學習(張芬芬、張嘉育,2015)。身為國小教育現場 的第一線人員,常自覺在設計課程和分配節數上遇到困境,因為除了國際教育 外,還有其他十八項議題須融入,有些甚至要有成果報告或評鑑訪視,例如性別 平等教育、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特殊教育、生命教育、閱讀素養教育、交 通安全教育等,所以像國際教育這種非屬重大議題的內容就很難被納入實質的課 程設計中,只能搭配國語、社會、或英文科目進行,較難普遍融入各領域或科目, 只能藉由課文或相關閱讀做延伸,而評選教科書時,若無特別重視到這部分的選 文,那該學年的國際教育學習就更容易被忽略。 (三) 每校做法不同,缺少專門的人員負責推廣 每校推行國際教育的作法雖然都有所不同,追根究柢其實還是跟校長的領導 和行政的推動有相當大的關連。我曾任教的學校在國際教育推行上就有不同的作 法,第一所學校在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傾向以英文老師和班級導師為主,行政人員 會給老師一些參考範例,讓老師自行選擇是否在班級內實施,例如寫信給各國的 聖誕老人、和國際園遊會;第二所學校則嘗試引進家長會的資源,以行政為主來 推動課程和活動,例如推廣日本摺紙、日本童玩介紹、日本學生到校進行運動交 流、學生到日本進行校際交流、美國機構到校參訪等,一次多以一學年為單位進 行,各有其主導性不同的優缺點,相同的是都可增進孩子的國際觀,但就基層教 師而言,有家長和行政的實際協助較能減輕老師的壓力並增進推動國際教育的意 願,且以團隊進行的模式會比學年老師各自發展課程更能強化角色分工和合作的 想法。

五、提升國小教師實施國際教育的建議

(一) 建立獎勵制度 教育部應以推行國際教育行之有年的學校為種子學校並培育相關種子教 師,分享各校實施國際教育的實際作法供國小教師參考,並於各校嘗試推行後進 行活動詳案徵選,選出優秀學校給予行政人員及學年老師研習的參觀機會,再則 給予優秀學校獎金或是參與人員記功嘉獎都是很好的作法。

(4)

(二) 加強對基層教師的宣導 基層教師可能不清楚取得國際教育初、進階證書的研習時間,也可能不知道 現在還有國際文憑教師證照的學分可培訓,甚至可能將全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等名詞與國際教育的意涵混淆,這些都可以請承辦人員於教師集會時間宣導,讓 有興趣的教師以公假派代或利用假日進修的模式參與。 (三) 組成區域性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策略聯盟 參與「2020 臺北市國際文憑教育論壇高中文憑」的研習中發現,目前臺北 市已有多所高中辦理國際教育有相當不錯的成效,臺北市教育局可媒合區域內的 中小學產生國際教育策略聯盟,借重推廣國際教育學校的優質經驗輔導鄰近學 校,並發展具區域特色的國際教育課程,借此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如此一來,即 可節省人力資源、並整合區內教師專業,讓更多學子受益,也減少資源分配不平 均的問題。 (四) 結合社區、志工、與網路資源 在臺外國學生、新移民、駐外單位、國際組織、產業界、國合會的國際志工、 家長會志工分享都可以是國際教育的資源來源,現在還可借助數位科技及資訊網 路等管道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老師可借由多方面的資源來增進學生的國際觀,不 一定要以主流文化(歐美國家),才能培育出具有全方位國際知能的人才。

六、結語

教育部推行國際教育的願景,主要在於面對全球化。國際競爭不再是傳統的 價與量的競爭,而是品質、創新、與速度的競賽,人才乃是決定競爭力強弱的關 鍵(鄒文豪,2012)。但這麼多年來,國人對國際社會仍顯關心不足,新聞媒體 也較少出現國際性的新聞,讓學童對於國際社會了解甚為有限,瞭解本土文化、 添加國際化的學習元素,培育具備全球公民素養的孩童、促使教育國際化、及拓 展全球交流是國際教育的最新目標,如何讓國際教育的課程設計更具深度與廣 度、教師更樂於參與並落實於校園中、則是所有身在教育界的人員須共同努力的 目標。 參考文獻

(5)

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20)。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臺北市:教育部。  鄒文豪(2012)。淺談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現況。取自https://mail.nhu. edu.tw/~society/e-j/106/a3.htm。  劉必榮(2014)。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全新增訂版)。臺北市: 先覺。  鍾宜興、黃碧智(2013)。流動的文化疆界與跨界的心靈—國際教育相關概 念的釐清。教育資料與研究,110,1-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ctivity D – Students will partner with local teens to work on a joint project fusing music and dance from Af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 They will showcase their work at a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