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深圳科學高中參訪與兩岸
高中物理之比較
吳明德 台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 E-mail:mingtewu@gmail.com緣起
在 2013 年 12 月份,本校柯明樹主任率 領高二數理資優班師生與家長海外參訪,行 程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最後抵達 深圳科學高中。深圳科學高中是中國大陸第 一所科學高中,第一屆學生在當時是就讀高 二,學校裡還有許多建設尚未完成,該校地 緊鄰華為科技公司。而台北市立麗山高中則 是台灣第一所以科學為重點而設立的高中。 兩校師生在深圳科學高中進行一日課程交 流,本文以深圳科學高中和麗山高中兩校之 比較,來看兩岸高中物理課程與教學的異同。兩校物理教學編置與專題課程
物理科在台灣是自然科裡面的一個科 目,然而深圳科學高中將物理、生活科技、 資訊三科目作為一個群組,則是著眼於專題 課程中能彼此相互支援合作,這想法十分具 有遠見。深圳的物理課程教學貫徹實驗與教 學結合,為能順利執行要歸功三級物理教師 搭配,最高階資深實驗教師僅上一班物理課 但必需規劃協助實驗內容,一般物理教師略 增教學課務負擔,就連擔任行政工作老師也 須上課,而物理實驗員有兩位除了準備實驗 器材外,還需協助教師實驗課程進行。反觀 台灣近年中學教育技佐人員編制不足遇缺不 補,以麗山高中為例,設備組僅有一位技佐, 還要負擔行政協助,難以全力輔助實驗教學。 在專題課程方面,深圳科學高中以兩節 課連排,採取每一學期選修方式執行,課程 目標以工程競賽如橋樑力學或物理教具發明 等實務製作。而麗山高中在高一上學期的研 究方法為三節課,可以分三次選組,藉以瞭 解各專題內容,到高一下與高二整年共三學 期為專題,有長期時間進行專題深入研究, 其目標偏向學術研究導向,所以深圳科學高 中校長對於麗山高中歷年來在科學展覽上優 異表現十分稱讚。交流天地
圖 1:麗山高中與深圳科學高中合影 (圖片來自深圳科中網站)49
兩校老師與學生差異
麗山高中原本要成立科學實驗高中,雖 然校名無科學兩字,自創校十五年來全校進 行專題課程,早有科學高中之實,招考的數 理教師,均是以能執行專題為目標。在全校 要進行專題研究課程的傳統下,每位自然科 老師每三年中就必須有兩年要指導十至二十 組專題學生,但這巨大的工作量卻無加給減 課等配套。 中國大陸教師待遇以城市高於鄉村,而 深圳又高於北京與上海,所以中國第一所科 學高中深圳科學高中教師的薪資自然是非同 小可,其中幾位物理老師更被學校視為標桿 加以重點鼓勵,反觀麗山高中教師們僅管在 學生競賽或老師發表著作小有成就,卻是儘 可能保持低調。 而學生方面,麗山高中創校原預定招收 全台灣數理資優生,原預定興建學生宿舍但 都未能實現理想,早期麗山有不少能上前三 志願的學生來麗山就讀,但近年教育政策強 調社區化,連台北市特色招生也僅考國英數 ( 國 英 數 並 不 能 算 特 色 應 為 基 礎 工 具 科 目),這種強調社區與同質化教育的走向並 不利於麗山高中發展。而深圳科學高中,不 但強調住校,並有外語與科學兩大重點,外 語的目標為就讀國外大學結軌,而科學強調 理性務實態度。 中國傾全力在深圳進行改革,而深圳傾 全力在深圳科學高中發展特色教育。深圳科 學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有兩三位駐 校醫師及有幾間工程專業教室之外,是學生 中午有兩個小時自由時間,可以到食堂午 餐、或回宿舍午覺,參訪當時氣溫僅攝氏十 度,學生可以自行添加非校服衣物,由此瞭 解該校自由校風。 兩岸學生在性格上有極大差異,例如我 教授橡皮筋動力竹蜻蜓時,飛行競賽結束 後,我要求每組要上台報告。每組均有麗山 與深圳兩校學生,深圳同學從我提供材料質 量到活動時程安排,以及科學原理的運用到 組裝細節都能詳實論述,而麗山學生大都較 為客氣,從感性角度出發給予正向支持。從 同學們的談話透露出台灣教育與社會的特 徵,我們作文題目以抒情文遠多於論說文, 考試題型選擇多於計算証明,談話時聊天多 過於論證。兩岸課程內容比較
兩岸物理課程有相當大差異,台灣高二 上的物理還在教圓周運動、簡諧運動,而深 圳科學高中的課程已經在作變壓器傳輸交流 電損耗功率的學理與實驗。為什麼兩岸物理 進度會差異如此巨大,我特別要了一份大陸 的物理教材,雖然大陸各地內容略有不同, 但是基本精神相同,大陸在高一必修力學(無 圓周運動與簡諧運動),高二起為選修電學 一、二、三,高三為選修一、二、三。大陸 的物理教材十份重視邏輯與數學基礎相配 合,反觀台灣為了學測考試,高一物理淺述 圖 2:吳明德老師對兩校同學教授動力竹蜻蜓 (圖片來自深圳科中網站)50 一堆名詞,甚至包括難以理解的量子與天文 概念,到高二在力學又停滯過久,尤其在尚 未具備數學基礎下教圓周運動與簡諧運動, 到了高三又忽視熱與材料流體等單元,而十 分生活化的電與磁單元又欠缺足夠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