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規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規劃之研究"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規

劃之研究

陳木金1、王素芸2、楊念湘3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博士3 mujinc@nccu.edu.tw、sywang@nccu.edu.tw、yuch16@yahoo.com.tw

摘 要

本研究探討國內外學者專家及教育主管機關對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研究,分別 從教師在職進修之現況與問題、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等層面進行分析與探究,進而規劃 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主要包括以下七大範疇:1.課 程設計與教學;2.班級經營與輔導;3.研究進修與發展;4.敬業態度與精神;5.學校管理 與領導;6.新興議題與特色;7.實用智能與生活,作為未來相關研習機構或學校開設教 師進修研習課程之參考。 其次,本文統整歸納國內外相關研究,針對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職各階段的 教師團體進行焦點座談,分析與統整教師們座談的內容,形成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 內涵,座談過程採取攝影錄音方式,並於座談後轉譯編碼,整理與分析逐字稿內容,彙 整成書面資料及影音檔案,整合 e 化資源。 最後,本文提出的結論如下:1.規劃危機管理與問題解決的課程;2.強化親師溝通 與人際溝通的課程;3.兼顧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的課程;4.建立資源共享與社群網絡的 觀念。本文的建議則包括:1.推動課程內容的科際整合;2.課程內涵的排列應符合邏輯 次序;3.建置各專業領域的授課講師人才資料庫;4.強化研習課程後端的評鑑與回饋機 制。 關鍵詞:教師在職進修、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

(2)

The Study of Teacher In-Service Curriculum in Taiwan

(focuses on senior high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

Mu-Jin Chen1, Su-Yun Wang2, Nien-Hsiang Yang3 Professor,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RCMBL,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1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2 Docto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3

mujinc@nccu.edu.tw、sywang@nccu.edu.tw、yuch16@yahoo.com.tw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inqui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cher in-service, the need of teacher in-service, and plan teacher in-service curriculum which was based on the seven dimensions: 1.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2.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3.research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4.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spirit; 5.schoo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6.emerging issues and characteristics; 7.practic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Secondly, we integrated the literatures about the topic, invited 14 excellent teachers in Taiwan, and tried to collect material by focus group. After the focus groups, we organized the content,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the transcripts, and compiled into a written information and fil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e-platform of mentor principals’ experience inheritance

inform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 proposed the conclusions: 1.plan crisis management and problem-solving curriculum; 2.strengthen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3.give consideration to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 and teaching leadership courses; 4.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community network. The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are: 1.promo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course content; 2.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 should be arranged in logical sequence; 3.build the database of lecturers personnel; 4.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Keywords: teacher in-service, teacher in-service curriculum

(3)

壹、前言

教師專業素養之良窳影響學生學習、教育品質甚鉅,優質的師資不僅被視為是厚植 國家總體競爭優勢的後盾,其配合度更被視為是落實教育改革的現實訴求,因此,為發 揮教育改革的預期理想,世界諸多國家的教育當局莫不致力於創新優質師資的培育,期 能在良師的帶動下,永續優質教育的發展,以彰顯教育改革的效益。有鑑於此,世界先 進國家對培養優良師資日益殷切,「精進教師專業化」以及「追求教育品質卓越化」蔚 成科學教育改革之趨勢,更成為當前諸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與共識,為達此目標,如 何深耕師資培育來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乃至實現教育品質卓越的追求,是有志之國教育 當局的施政重點及發展方向。 根據 OECD(2010)針對 23 個國家(包括會員國與非會員國)所作的跨國比較分 析,教師效能的提升如今是教師專業成長所強調的重點與目的,而吸引優秀人才、培養 並留住優秀教師的有效方法應包括訓練、實踐與回饋三部分,同時還要提供時間與相關 的支持法規與體系。有效能教師發展體系的世界趨勢包括:相關的訓練與培訓必須切合 實務需要、培訓成果可直接應用於教學與學生、實務工作者的經驗交流應更加強化、理 論應更重視與實務的融合性、學校應發展為學習型組織等要素。比較各國教師專業發展 慣用的方式,最為普遍使用的方法為「促進教學的非正式對話」(informal dialogue to improve teaching)、其次為「課程與工作坊」,再其次為「學術研討會」、「學位進修」、「友 校參訪」、「專業成長網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獨立或協同研究」、「師

傅系統或同儕觀察輔導」,而各國之側重點各不相同,與其各國國情和文化有關。 環顧國際教育之發展趨勢,教師素質一直被視為左右教育成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亦非常重視優秀師資之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工作,根據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心 議題資料,我國自民國 83 年修正「師範教育法」為「師資培育法」迄今,師資培育政 策從一元化、計畫性、公費制、分發制改為多元化、儲備性、自費制、甄選制;教育部 在民國 83 年至 94 年的 11 年間,修正「師資培育法」條文 11 次,民國 95 年發布「師 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民國 98 年續而修正發布「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以積 極回應各界對於優質教師的期待,並投入教師專業成長相關措施的研究工作,以期建立 一套有效的教師品質保證機制(教育部,2010b)。我國教師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三款: 「參加在職進修、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以及第十七條第一項第五款:「從事與教學有 關之研究、進修」,皆分別說明教師持續進修之權利及義務,教師法第二十二條也提到: 「各級學校教師在職期間應主動積極進修、研究與其教學有關之知能。」前述皆揭示教 育人員有不斷進修成長之必要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依據教師在職進修之現況與問題進行探討,並分析教師在職進修 之需求,進而邀請各階段之教師團體,分別舉辦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職場次的焦 點座談,廣泛蒐集各階段教師之意見,以規劃出符應教師需求的進修課程及內容,並建 構系統性的高級中等以下暨幼稚園教師之在職進修課程之範疇及課程科目內涵。

貳、文獻探討

本研究探討國內外學者專家及教育主管機關對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研究,分別 從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現況與問題、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需求等層面進行分析與探究, 進而規劃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

一、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現況與問題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民國 85 年 12 月出版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

(4)

指出,教師進修攸關教師的素質,是教師專業生涯所必須進行的終身教育,同時也是教 師的權利與義務;但是目前國內教師進修面臨教師進修管道方式單一、內容無法反應教 師實際需求的困境,因而建議應建立較完整的進修制度(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996)。謝水南(1996)指出,目前在職進修課程規劃欠佳、未能提供多樣化的研習活 動、利用上課時間研習耽誤學生課業、離家遠道住宿研習而對生活造成不便。楊思偉 (1996)指出,目前在職進修除可晉級加薪外,教師主動參與其他進修意願不高,而進 修課程大部分係由專家設計,以大學教授講授為主,導致內容過於理論而缺乏實用價值 與實作課程,降低教師研習的實踐效果。有鑑於此,教育部(2010a)為達成教師專業 能力提升之目標,將教師在職進修列入年度施政計畫中,並規劃推動教師素質提升方 案,定期召開研商會議,就方案的推動重點、期程、經費需求與相關法規修正等各項配 套措施,期能透過具體策略確切落實執行,以有效提升教師素質,故,掌握歷年來中小 學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的發展情形,以深入瞭解現況與趨勢,實為當務之急。茲將彙整各 階段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的現況與問題並臚列如下: (一)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現況與問題 不同階段別的教師進修課程所面臨到的問題不盡相同,尤其是普通科目授課的教師 與技職教育的教師所需要的進修課程差異最為不同,前者偏向專門科目的學術理論發 展,後者需要的卻是實際操作的技能發展,而高職教育又分為八大類科,其複雜性遠勝 於高中教育的文、理課程。然,綜觀國內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可發現,一般研究並不 會將教師進修的焦點聚焦於高中或高職上,在高中的部分多是與國中課程合併論述,而 高職教師進修部分則更少有人提及,綜合表 1 可發現,高中職教師進修課程的規劃問題 大都集中於王秋絨等人(2000)的研究結論:進修課程及制度缺乏統整性與系統性,同 時所開設的課程並非符合教師的需求;而在蔡清華(1996)的研究中更指出,即便教師 參加在職進修,其所學與職前所受教育並無太大差別,致使在職進修的美意大打折扣; 李基常等人(1996)的研究則是說明,進修課程的規劃沒有連貫性,無法配合教師生涯 發展設計適當的課程。綜合上述可知,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規劃立意雖良善,但 未能符應教師所需,課程內容零碎而缺乏系統架構,又多為講述式傳授課程內容,也未 能針對稀少類科教師規劃其進修管道,讓教師們僅能被動參與研習,鮮少主動進行學 習,因此對於提升教師專業知能的效果有限。 表 1 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規劃之問題探討 研究者 研究篇名 在職進修課程規劃的問題 蔡清華(1996) 美國教師職級制度 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與借鏡 進修課程內容與職前教育無太大差異,對在職教師的專業知能提 升並無助益。 王秋絨、湯維玲、 顏慶祥(2000) 建立教師終身進修 制度 1. 進修制度缺乏系統性,如研習活動零散、欠缺專業生涯發展概 念,偏向正式進修,忽略自發、主動性的進修活動。 2. 進修課程零碎,未經整體設計,且課程內容未符合教師需要。 3. 教學方式偏重講解式、單向性的傳授。 李基常、李清吟、 謝澄漢(1996) 我國技職學校師資 問題 1. 進修課程未能配合教學需要以及教師生涯發展之需求。 2. 進修單位以大專院校為主,常偏重理論學科,未能有效提升教 師之技術與實用教學層次。 3. 部分稀有類科教師進修管道缺乏。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二)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現況與問題

(5)

教育的成效繫於教師素質的良窳,教育改革的主體與動力在於教師,教育的品質的 關鍵也在於教師(饒見維,2003),如果沒有優秀的老師就不會有高品質的教育,而維 護教師專業素養在於教師研習課程之規劃,歐用生(1996)指出,教師進修多為政策導 向性、權威決定、缺乏整體制度規劃,進修內容偏向處方性,遠離實際教學現場,而教 師參加進修研習僅為臺下聆聽的學生,並非研究夥伴。目前在職進修制度,除有助於晉 級加薪外,教師參與進修意願不高,且進修課程多為學者專家設計,近似於大學授課模 式,導致內容過於理論而缺乏實用價值與實作機會,教師於研習過後無法將所學應用於 課堂中(楊思偉,1996)。此外,由於進修機構分布呈現城鄉差異,進修研習辦理在偏 遠地區,舟車勞頓的結果更是降低教師進修的意願(許志賢,2000)。綜合表 2 可知, 許多研究皆提及「進修制度缺乏系統性,如研習活動零散,缺乏專業發展概念與整體課 程規劃」、「授課方式過於單一,難以符應教師實際需求」、「缺乏進修研習後續的績效考 評」等,因此,調查各階段教師進修研習需求,挹注足夠的研習經費,責成相關機構規 劃整體性、進階性、專業性的教師進修研習課程,並持續進行績效評鑑與後續追蹤,實 為當務之急。 表 2 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現況與問題 研究者 研究篇名 教師專業進修現況與問題之發現 陳舜芬、丁志仁、 洪儷瑜(1996) 師資培育與教師 專業進修制度的 檢討(行政院教育 改革審議委員會 教改叢刊 AA06) 1.無論從法令或實施狀況來看,教師進修究竟是為改進學校教育, 還是做為教師的福利,並不明確。 2.教師進修活動多為參加政府機關所辦之各種研習,其方式主要以 大學教授擔任講座,方式過於單一,內容未能符合中小學的實 際需求。 3.公辦的教師進修活動政出多門,欠缺整體的規劃,事前未做需求 評估,事後極少作評鑑。 4.政府機關常在學期當中舉辦進修活動,通知時間甚短。 5.部分提供給特教教師的進修活動與培育同時進行,混淆二者的功 能,導致進修或培育的成效皆不彰。 王秋絨等人 (2000) 建立教師終身進 修制度(教育部中 教司委託專案研 究) 1.進修制度缺乏系統性,如研習活動零散,缺乏專業發展概念。 2.進修制度偏向正式進修,忽略自發、主動性進修活動。 3.進修管道狹窄,較侷限於大學院校、教師研習機構的進修或學校 為本位的短期進修型態,較少朝向專業團體、民間企業團體機 構或團體的學習型進修機制。 4.進修課程零碎,未經整體的設計,且課程內容未符合教師需要。 5.教學方式偏於講解式,單向式的傳授。 6.進修時間方面,中學教師無特定進修時間,缺少如國小教師週三 下午專業發展或進修時間。 余民寧、賴姿伶、 王淑懿(2002) 教師終身進修相 關議題之調查研 究 1.整體教師進修缺乏完整且制度化的規劃與整合 2.進修機構分佈不均,影響進修意願 3.財政困難進修經費不足 4.未能與教師績效考評制度配合 5.缺乏專業發展的自我內在導向 資料來源:陳木金等人(2004)。 (三)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現況與問題 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中指出,目前臺灣幼兒園職場中的師資水 準參差不齊且標準不一。陳木金等人(2004)指出,幼稚園師資的取得必須是師院幼兒 教育學系學士、大學幼教學程、或學士後幼教學分班畢業,並經過初檢、實習及複檢合 格後,始能擔任幼教教師;托兒所保育員依「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資格要點」規範:資格

(6)

要求為高職幼保科、二專幼保科或四年制幼保系畢業,並經三個月保育員訓練者始可成 為托兒所保育員。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及終身教育理念的興起,世界各國都加強推廣教師 在職進修,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依據現行法令的規定,教師每學年必須至少參加 18 小時或 1 學分之研習進修活動,以增進專業知能,但目前進修活動在根本上有許多缺憾: 1.進修活動的主題是教育行政單位所指定,或依其政策而訂定的,而不是根據各幼稚園 教師需求來訂定的;2.進修活動的方式大多以專題演講為主,較不是針對提升教師實作 表現所須之工作坊或研習營;3.進修活動之演講者大多為大學教授,而不是有專門經驗 之同儕教師;4.進修活動的內涵常是片段的,甚少是針對一個主題做持續性的學習(饒 見維,1997)。綜合上述可知,雖然目前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但因為幼教師資的 培育與升遷管道不明確,除了缺乏積極鼓勵教師進修之機制,在進修活動實施的相關方 式與配套措施等方面也尚未規劃完備,進而影響教師進修之意願及動力。

二、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需求探討

教師的自我專業進修內容可區分為行政、教學、輔導三層面,茲將針對各學者所提 出的教師專業成長進修之需求理論與調查研究等內容加以概述,並形成學校本位暨教師 自我進修研習規劃服務之主題。 (一)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需求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在職教師所要具備的能力已更加多元,在專業學科上不 僅要加深,在其他領域更要求加廣。表 3 即是歸納近年來有關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課程 需求的調查研究,綜合表 3 的研究結果發現,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課程需求的認知不相 同,一方面是因為不同角色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不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研究方法的差 異;但不同研究結果可看出在職教師所需具備的能力相當多元,大體而言,並不超出表 3 所陳列的幾個要點,問題僅在於其內涵的差異。 不同年資教師的進修研習之需求不盡相同,表 4 為豐原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針對參 加進修課程之現職高中職教師所進行的調查,以每十年年資為一劃分階段,以瞭解不同 年資的教師對於課程需求的差異,不同年資的教師皆認為創新教學方法示範為其最主要 的需求,而年資二十年以下的教師其第二需求集中於媒體製作技術與應用,二十年以上 教師的需求則是專業科目教材內容分析及解說。 綜合前述可知,高中職教師由於類科的分類較細,因而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各有不 同,可說是相當多元而複雜,除了因應各類科所需的專業知能進行研習外,還包括學生 輔導、班級經營、學校行政、教育新知、普通與人文素養等各種層面的研習需求,此外, 不同年資的教師在進修課程的需求程度會逐漸分化,因應教學經驗與年資的長短,教師 所希望增能的能力即有所差別,但最主要仍集中在教材教法、資訊融入教學等層面。 表 3 高中職教師專業成長進修研習需求 研究者 調查對象 教師進修的課程需求 蔡靜芳、高薰芳 (1998) 高中職及國中教師、校 長、督學、教學輔導團、 學者專家 歸納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內容需求性的前 20 項 課程需求,主要依次分佈在下列二層面中:1.學生輔 導;2.普通素養。 楊深坑、楊銀興、 周蓮清、黃淑玲、 黃嘉莉(2002) 教育行政人員、教育學程 中心教師、教師研習中心 (會)、中小學教師 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需求:1.提供課程設計、教材 編選及改善教學方法的知能;2.開設心理輔導、班級經 營、學校行政等課程 莊謙本、陳德欣(引 自莊謙本,2001)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所需課程包括:學生輔導、專家角 色、教育新知、人文素養、學校行政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7)

表 4 參加在職進修之高中職教師對於進修課程的需求 教學年資 需求程度 0-10 年 11-20 年 21-30 年 31 年以上 第一位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 (26.74%)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 (24.63%)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 (26.91%)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 (31.93%) 第二位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 用(18.47%)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 用(17.73%)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 分析及解說 (16.57%)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 分析及解說 (15.97%) 第三位 輔助教材的開發與 應用(15.83%)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 分析及解說 (15.52%)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 用(13.75%) 輔助教材的開發與 應用(13.45%) 第四位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 分析及解說 (14.65%) 輔助教材的開發與 應用(14.78%) 輔助教材的開發與 應用(13.28%)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 用(10.92%) 第五位 電腦科技及應用 (9.78%) 電腦科技及應用 (9.11%) 課程發展理論及現 況分析(10.46%)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 新知(11.76%) 資料來源:豐原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二)國中小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需求 關注教師研習進修的需求,才能提升老師參與研習進修的動機與意願,而能真正有 助於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表 5 彙整國內國中小教師的進修研習需求(引自吳美麗, 1997),綜合歷年的研究可知,國中小教師的進修研習需求主要集中在進修時間、地點、 進修種類與內容、進修費用、進修待遇等,這幾個項目都會影響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研習 的意願與動機,而且教師們普遍希望參與進修研習後,能將成果應用於教學現場中,幫 助學生有效學習,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能與成長。 表 5 國中小教師進修需求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題目 進修需求 吳清基(1982) 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意願研究 進修時間、費用 沈六、何英奇 (1986) 臺灣省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巡迴教學班進 修意願與成效之研究 進修時間 劉文通(1986) 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 進修時間、待遇、費用 陳英豪、李坤崇 (1987) 教不倦、學不厭—國小教師進修意見調查 分析 進修時間、地點、入學方式、進修待遇、 費用 張秀敏(1988) 提升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學成效之研究 進修時間 陳英豪等(1988) 我國國小教師進修意見之調查研究 進修時間、入學方式、進修待遇、費用 顏火龍(1988) 港都教師進修意願—高雄市國小教師進修 意見之調查分析 進修時間 吳明隆(1992) 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 進修內容

(8)

國北師(1995) 師範學院研究所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 修方案研究 進修種類、內容、方式、時間、地點、入 學方式、進修待遇 陳惠邦(1996) 新竹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與辦理模式 之研究—以「國小上課五日制」為探討背 景 進修種類、內容、機構、入學方式、進修 待遇 韓諾萍(2002) 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之態度 及教學情形 國民小學教師整體專業發展良好,在專業 精神表現最佳,教學知能層面較感不足 李啟華(2008)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成效之 研究 國小教師對於「教師參與進修後,能將進 修成果應用於教學」之評價最高,肯定學 校本位教師進修活動有助於教師專業成 長。 資料來源:吳美麗(1997)。 (三)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之需求 賴春金(2001)於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需求研究中,針對臺北市公私立幼稚園教師 70 名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在進修時間方面:1.安排時間不要太長;2.非假 日或夜間進修研習較難參與,可否能安排於假日時段(或夜間);3.希望能辦整天的研習 或進階研習。在進修主題方面:1.在職進修之主題可多元化,符合時代潮流;2.幼兒美 語課程;3.針對課程能有一系列由淺入深課程安排,而非片段或重覆之課程;4.可選修 一些對幼教相關的科目;5.幼師可選擇本身感興趣的科目。在其他方面:1.演講人員要 專業且風趣,研習才會是快樂的成長;2.可給予進修學分,頒給證書;3.進修課程是對 在職教師能學以致用的;4.補助代課經費。 林惠娟(2003)於南投縣幼兒教保人員專業成長需求與困難之研究,以文獻探討、 文件蒐集、開放式之問卷調查、團體訪談、電子郵件訪談、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針對 南投縣立案之公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老師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與建議中提出下列看 法:1.多開實務性課程,可立即應用於教學現場;2.多元的研習主題;3.增加取得幼教師 合格證的管道;4.廣設研究所;5.規劃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多元化課程;6.重質不重量的進 修是專業成長的關鍵,補助及輔導「以園所為本位」之專業成長模式。 張珮玲(2004)於從教師專業發展探討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此研究中,以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針對臺中市公私立幼稚園的教師進行研 究,其研究結果與建議中提出下列看法:1.大多數為園方指派參加的教師在職進修活動, 且在現階段最想進行園外短期進修活動;2.最期望的教師在職進修活動方式依序為:理 論與實務兼具、實際演練操作以及教學觀摩;3.大多數教師認為暑假期間是最適合進修 的時間,對於目前每學年必須進修十八小時或五年內累積九十小時進修研習時數的規定 認為很適合宜維持不變;4.大多數教師認為參加在職進修活動的動機依序為:充實教育 專業知能、教學技巧與效能的提昇以及生涯規劃與個人理想完成;5.大多數教師認為阻 礙教師參加在職進修活動的因素依序為:進修活動內容不符個人需求、進修時段與個人 時間無法配合以及參加名額有限;6.臺中市幼稚園教師大多認為最需要加強幼教專業知 能(教學知能)方面的相關課程與專業能力;7.臺中市幼稚園教師對於在職進修相關課 程需求類目依序為:幼教專業知能(教學知能)之相關課程、幼稚園班級經營之相關課 程、專業信念與態度之相關課程、普通素養(一般知能)之相關課程、其他之相關課程、 幼教課程與教材教法之相關課程。 綜合上述,幼稚園教師由於平日工作時間長,因此其職進修需求主要希望研習時間 不要太長,最好能在假日或寒暑假舉辦,研習課程能針對專業成長的需求,規劃理論與

(9)

實務結合的多元化課程,形成重質不重量的進修研習,不但可吸引教師參與,也不會增 加教師的額外負擔,讓在職教師能學以致用,並能於研習後獲得相關證書。此外,幼稚 園教師希望相關機構或單位能補助教師進修時的代課經費,讓老師們能安心出去研習, 而不會因此耽誤課務,影響學生權益。 (四)陳木金等人的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研究 陳木金等人(2006)針對教師專業發展進修需求進行調查,並加以排序,詳如表 6 所示。綜合表 6 可知,教師專業發展的進修需求最高的是班級經營,其次依序為:新興 教育議題、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生活輔導、學科知識、教育理念、人生哲學、教育政 策、課程理論、教育哲學等,可見教師的進修需求仍聚焦於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以及對 學生的輔導等層面,其次才是教育的新興議題和哲學。 表 6 教師對於專業發展進修需求排序 資料來源:陳木金等人(2006)。 (五)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的在職教師進修需求統計 根據 98 年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教育部,2009),歸類各級別在職教師 進修需求統計,分為以下四大類:1.領域課程;2.相關議題;3.增進規劃統整課程與教學 能力;4.增進教學策略、診斷及評量能力。 1.高中教師:在領域課程方面包括:電腦、藝術生活、輔導活動、體育、健康與護理等; 在相關議題方面包括:健康與休閒、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科技與資訊教育、生態教 育等;在增進規劃統整課程與教學能力方面包括: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評量、多元智 慧理論、統整課程、課程理論與設計、開放教育課程與教學等;在增進教學策略、診 斷及評量能力方面包括:創意學習、班級經營、創意教學模式、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教學科技與媒體研究等。 2.高職教師:除了領域課程外,在相關議題方面包括:科技與資訊教育、健康與休閒、 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生態教育、生態教育等;在規劃統整課程與教學能力方面包括: 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評量、多元智慧理論、統整課程理論與設計、開放教育課程與教 學等;在增進教學策略、診斷及評量能力方面包括:創意教學、數位學習、班級經營、 創新教學模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科技與媒體研究等。 3.國中教師:在領域課程方面包括:輔導活動、表演藝術、健康、體育、數學等;在相 關議題方面包括:健康與休閒、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科技與資訊教育、生態教育等;

(10)

在規劃統整課程與教學能力方面包括: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評量、多元智慧理論、國 中小課程銜接策略、統整課程、開放教育課程與教學等;在增進教學策略、診斷及評 量能力方面包括:班級經營、創意學習、青少年問題輔導策略、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創新教學模式等。 4.國小教師:在領域課程方面包括:本國語文、數學、美術、表演藝術、英語文、自然 與生活科技等;在相關議題方面包括:健康與休閒、生態教育、科技與資訊教育、生 涯規劃、生命教育等;在規劃統整課程與教學能力方面包括: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評 量、多元智慧理論、國中小課程銜接策略、統整課程、開放教育課程與教學等;在增 進教學策略、診斷及評量能力方面包括:創意學習、閱讀教學、構思與寫作訓練、班 級經營、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等。 5.幼稚園教師:在領域課程方面包括:藝術、音樂、遊戲、自然、語文等;在相關議題 方面包括:生態教育、健康與休閒、生命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環保教育等;在規劃 統整課程與教學能力方面包括:幼小課程銜接策略、表演藝術、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 評量、開放教育課程與教學、多元智慧理論等;在增進教學策略、診斷及評量能力方 面包括:繪本教學、創意學習、創新教學模式、班級經營、幼兒學習心理研究等。

三、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規劃

陳木金(2004)的研究經由問卷分析、專家諮詢座談等建議,規劃出以教師專業表 現建構教師生涯發展進階指標的內容,其將教師的生涯階段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1. 探索期(1-2 年);2.建立期及轉化期(3-10 年);3.維持期(11-20 年);4.成熟期(21 年以上),而專業表現指標則包括:1.教育信念與教學技巧;2.教學新知與教育發展;3. 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4.學科知識與教材教法;5.專業態度與研究知能;6.生活品質與實 用智慧;7.教育管理與教學領導。前述的研究結果經過楊思偉等人(2006)重新修改後, 另設計出「教師專業生涯研修內涵表」,將教師生涯之五個時點,濃縮成四個時期,其 依序為:1-2 年探索期、3-6 年建立期及 6-10 年轉化期、11-20 年成熟期、21 年以上精 進期;而在研修內涵的部分,設計出七大項目(向度),分別為:教育信念與教育發展、 教學新知與教學技巧、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學科知識與教材教法、專業態度與研究知 能、教育管理與課程領導、生活品質與實用智慧,各項目(向度)分別有不同數量之要 素(細項),全部共有 30 個內涵要素,臚列在「研修內涵」欄位中,其中,在「教育信 念與教育發展」的項目中,包括:1.教育理念;2.教育時事及議題;3.學校的定位與功能。 在「教學新知與教學技巧」的項目中,包括:4.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理論;5.各種教 學法及評量方式;6.自己的有效教學模式;7.科技融入教學的技巧。在「班級經營與學 生輔導」的項目中,包括:8.與學生制定生活公約;9.學生突發狀況的處理;10.教室管 理技巧;11.班級團體動力;12.輔導與諮商知能。在「學科知識與教材教法」的項目中, 包括:13.學科知識內容;14.各學科特有的教材教法;15.自編教材及活動;16.社區教學 資源。在「專業態度與研究知能」的項目中,包括:17.自我教學效能;18.教育人員專 業倫理(法令與規範);19.教學工作與任務;20.教育研究。在「教育管理與課程領導」 的項目中,包括:21.學校行政運作流程的參與或領導;22.與家長、社區的關係;23.學 校本位課程;24.教學及輔導心得分享;25.團隊學習的帶領。在「生活品質與實用智慧」 的項目中,包括:26.理性思維能力;27.人際關係技巧;28.婚姻與家庭生活;29.健康保 健與休閒生活;30.生活哲學與品味。 綜上所述,在分析教師在職進修之現況與問題,並探究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等層面 後,並依據陳木金(2004)、楊思偉等人(2006)以及歷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擬定本

(11)

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相關內涵,將原本教師生涯階段的四個時期,逐步修改為 四個階段,依照年資及各階段應具備的能力予以區分,每一階段的年資及其應具備之能 力分別為:1.第一階(1-3 年):瞭解、熟悉、應用;2.第二階(4-10 年):應用、分析、 整合;3.第三階(11-20 年):整合、評價、創新;4.第四階(21 年以上):創新、分享、 推廣。有關本研究規劃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進修範疇、課程科目內涵及時 數統整等內容詳如附錄所示,至於在教師在職進修研習內涵的範疇部分,則是規劃為以 下七大範疇: 一、課程設計與教學:課程設計與教學之內涵著重於教材教學之設計、創新與研發,及 學科知識之研發與創新。 二、班級經營與輔導:班級經營與輔導之內涵著重於教室的經營管理技巧、學生輔導知 能、親師之互動方法。 三、研究進修與發展:研究進修與發展之內涵著重於教育人員專業倫理及相關法規之探 討,及教師研究能力之養成,包含教師生涯規劃與專業成長。 四、敬業態度與精神:敬業態度與精神之內涵著重在教師教學理論與實務之結合、教師 自我信念之建立、統整與檢視。 五、學校管理與領導:學校管理與領導之內涵著重在教師行政運作知能之培養,學校事 務的參與,以及教師的行政規劃、管理之能力。 六、新興議題與特色:新興議題與特色之內涵著重在教師對教育新興教學法(如科技融 入教學)等趨勢之瞭解、專注與評價,以及對教育新興議題之探討與發表,並能實 際運用於教學策略中。 七、實用智能與生活:實用智能與生活之內涵著重在教師的壓力管理、健康保健與休閒、 情緒管理與控制、婚姻家庭與生活、財務規劃管理技巧、問題解決能力、人際關係 技巧等,以充實教師的實用智能與生活。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歸納前述之相關研究結果與分析後,採用之研究方法以焦點座談為主,焦點 座談之目的希望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的七大進修研習範疇:「課程設計與 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進修與發展」、「敬業態度與精神」、「學校管理與領導」、 「新興議題與特色」及「實用智能與生活」,規劃四階段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在職進修 研習課程科目內涵,作為未來開設教師進修研習課程之參考。茲將研究架構、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實施程序與資料分析分別予以說明。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前述相關文獻、理論基礎與歷年研究等分析整理後,形成研究架構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的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範疇包括以下七項:1.課程設計與教學;2.班級經營 與輔導;3.研究進修與發展;4.敬業態度與精神;5.學校管理與領導;6.新興議題與特色; 7.實用智能與生活;此外,本研究依據教師的服務年資,將不同年資之教師劃分為四個 階段,分別為:1.瞭解、熟悉、應用(服務 1-3 年);2.應用、分析、整合(服務 4-10 年); 3.整合、評價、創新(服務 11-20 年);4.創新、分享、推廣(服務 21 年以上),以呈現 教師在進修課程的需求程度逐漸分化之情形與階段性,由此亦可看出因應教學經驗的長 短,教師所要增能的能力即有所差別,本研究架構詳如圖 1 所示。

(12)

1.課程設計與教學 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涵 2.班級經營與輔導 3.研究進修與發展 4.敬業態度與精神 5.學校管理與領導 6.新興議題與特色 7.實用智能與生活 依服務年資劃分的各階段 教師 第一階:瞭解、熟悉、應用 (或服務 1-3 年) 第二階:應用、分析、整合 (或服務 4-10 年) 第三階:整合、評價、創新 (或服務 11-20 年) 第四階:創新、分享、推廣 (或服務 21 年以上) 圖 1 本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焦點座談的主要對象為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職各階段的教師團體,共 計 14 位與會者參加座談,其成員名單詳如表 7 所示。 表 7 教師在職進修課程之焦點座談成員 與會對象 類型 代碼 姓名 性別 職稱 服務單位 A1 周麗珍 女 園長 臺北市私立君格幼稚園 A2 張衛族 女 園長 臺北市南海實驗幼稚園 A3 彭欣怡 女 教師 臺北市萬芳國小附設幼稚園 幼稚園 A4 戴曼 女 園長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幼稚園 B1 李美穗 女 校長 新北市自強國小 B2 郭淑玲 女 主任 臺北市中山國小 國小 B3 楊玲珠 女 主任 臺北市國語實小 C1 林昇茂 男 主任 臺北市信義國中 C2 林美真 女 校長 新北市竹圍國中 C3 林燕菁 女 教師 臺北市興福國中 國中 C4 歐陽秀幸 女 主任 臺北市麗山國中 D1 陳瑞榮 男 主任 新北市瑞芳高工 D2 曾騰瀧 男 教師 臺北市大安高工 高中職 D3 黃秀珠 女 教師 新北市明德高中 註:與會成員按姓氏筆劃排序。

(13)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專家焦點座談大綱為主要研究工具,依據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的七大範疇為 基礎,將不同年資之教師劃分為四個階段,針對四階段教師的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 涵進行焦點座談,之後隨即將座談所得成果之資料繕打逐字稿與潤飾,並修改、彙整成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範疇、課程科目內涵及時數統整表(構 想草案)」,詳如附錄所示。

四、實施程序

本研究自確定研究主題後,開始廣泛蒐集、閱讀、分析、整理相關文獻,草擬研究 計畫,並與多位現任教師團體交換意見及請教研究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後,研議、修正, 確認本研究計畫的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價值。研究計畫確定後,即開始進行文獻蒐集與 探討,統整歸納國內外相關研究,針對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職各階段的教師團體 進行焦點座談,將座談內容攝影錄音、轉譯編碼,並整理與分析逐字稿內容,聚焦於我 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規劃。

肆、研究結果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與焦點座談,針對本研究建構出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 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範疇、課程科目內涵等重點,進行深度之研討,期望透過座談之討論, 作為未來開設教師進修研習課程之參考。首先,本研究將針對焦點座談結果的歸納整 理,進一步分析參與座談者對問題的共同觀點與特殊觀點,做為對問題的回應;其次, 摘述重要的逐字稿內容,以精確呈現參與者的意見;最後,綜合歸納焦點座談之結果。

一、針對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涵的看法

共同觀點 特殊觀點 1.重視對學校的危機管理與危機事件的處理流程,訓 練教師主動發現並解決危機,提升其處理能力。 (A1、A2、A4) 2.強調婚姻與家庭的經營,甚至可深入瞭解原生家庭 的影響,幫助教師理解孩子的行為與心理。(A1、 A2) 3.實用智能與生活的注重健康保健與休閒生活這部 分,對幼稚園老師來說很重要,可使教師注重自己 的健康,同時提升生活品味。(A2、A3) 4.學校管理跟領導部分,幼稚園裡的職級非常扁平, 因此應該考慮到要讓教師參與園務規劃與領導。 (A3、A4) 1.邀請有經驗者分享危機處理的心得,並透過狀況題 集思廣益。此外,促使教師形成對工作的認同與使 命感,並協助教師與團隊成員互助合作,快速融入 園所。(A1) 2.幫助教師調整到可以看到學校的優勢,看見進行 SWOT 分析後的切入點。(A2) 3.第一階段即應放入和合班老師的互動與相處之課 程;在敬業態度與精神方面,也要激起並維持教師 的教學熱忱。(A3) 4.智能與生活的部分,應在第一階、第二階、第三階, 甚至第四階以上,漸階式的進行財務規劃。(A4) 「在班級經營與輔導中,第一個訂定幼兒班級常規,是不是改成建立常規,然後去執行, 而危機事件處理、經營管理或輔導,能夠請一些真正有職場經驗的人,談當他們碰到這 些問題時,可能可以應用的上或是用一些狀況題,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敬業態度 的第三個認同教師工作和使命,我覺得態度是很重要的,我們怎麼樣讓老師們知道在進 入職場之後,除了你要認定工作是什麼、使命是什麼之外,在團隊裡的態度和你如何跟 團隊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就是瞭解和熟悉的部分,在熟悉這個園文化,熟悉園的一切作 業狀況的情況下,如何切入到團體裡,我想這是要協助老師的部分。學校管理與領導裡 面,可能在執行、技巧這部分我覺得要給老師們一個很正確的引導。實用智能與生活的

(14)

部分,這裡有一個很好的是認識婚姻和家庭,是不是能夠深入到原生家庭發展的影響? 因為通常原生家庭對孩子的發展影響相當大,孩子在園裡面的行為發展、語言或是與人 互動的關係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能夠給第一階段探索期的老師們這樣的資訊, 應該是很有幫助,因為她可以觀察到孩子為什麼在行為及言語上會有這樣的狀況產生。 另外是家庭資源的管理,因為其實孩子是經由園裡面和家庭攜手帶上來的,家庭資源管 理對我們園所的協助相當大,社區資源也是。」[A1] 「學校管理與領導的部分,不只侷限在危機管理而已,應該是要調整到可以看到學校的 優勢,並進行 SWOT 分析之後的一個切入點是甚麼?是值得去發展與經營的理念。我 們關切、我們諮詢很多的新興議題、可是沒有人來諮詢我們,我們是沒有被諮詢的能力 嗎?被忽略的那一個部分,還是我們沒有辦法去傳達的部分,所以有沒有這一個平臺諮 詢。實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其實健康不只是第二階段,我覺得這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的,更注重健康與家庭的經營這個部分,快要告老還鄉,更需要有哲學品味。」[A2] 「在第二階裡面,設計幼教課程與班級協同教學及評量方式,我覺得這是在第一階就已 經是需要的了,因為進到職場裡就必須在剛開始去練習去熟悉去設計評量。另外就是在 四五六的部分,也就是掌握領域相關知識與教學資源、精熟教學領域內容跟編製領域補 充教材這部分,我覺得這三個是可以合併的。研究進修與發展的第一階和第二階都是提 升教師自我與協同效能,我發現很多在第一階也就是前面幾年的老師,她們遇到最大的 問題是合班老師的相處問題,所以和合班老師的互動方面,我認為這是第一階就應該要 有了。在敬業態度與精神的部分,如何再激起大家的熱忱並且去維持,我知道在第三階 裡面已經有維持教學任務與熱忱,在第二階是不是也可以讓老師有維持的課程進來,激 勵她們再繼續往第三階走。關於學校管理與領導的部分,幼稚園有別於國小或國中,園 裡面的職級非常扁平,所以應該考慮老師們的園務參與。在第七實用智能與生活裡,注 重健康保健與休閒生活這部分現在對幼稚園老師來說是很重要,因為幼稚園老師這幾年 一直傳出有生病的狀況,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還滿重要的。」[A3]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第一個教學新知的部分,教學新知第三階我覺得已經不能叫做教學 的新知識了,應該是師傅級的老師,要去評價教學的各種教學模式,這個階段的老師應 該要懂得去作分析、瞭解及認識,甚至可以應用。學校管理跟領導部分,除了參與園務 規劃跟領導部分,我覺得應該還要再加一個是,師傅級的老師可以主動去嗅到幼稚園的 危機或問題解決,去發現問題,然後主動解決問題,除了第一階段培養老師有解決問題 的能力之外,其實這個階段應該是讓老師能夠發現學校裡的危機,自己主動去解決。實 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我覺得應該是要在第一階、第二階、第三階,甚至第四階以上, 而且是漸階式的做財務規劃。」[A4] 綜合上述,參與座談者認為應重視幼稚園教師對園所的危機管理與危機事件的處理 流程,訓練教師主動發現並解決危機,可透過規劃危機管理與問題解決的研習課程,邀 請有經驗者分享危機處理的心得,並運用狀況題集思廣益,提升教師的危機處理能力。 其次,應進一步讓教師學習 SWOT 分析,看見園所的優勢、劣勢、機會點和威脅,共 同合作找出園所經營、發展的理念與方法,培養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認同與使命感,並樂 於參與園務。最後,除了公務之外,教師本身的健康保健與休閒生活、財務規劃等方面 也很重要,這可促使教師注重自己的健康,同時提升生活品味與財務管理能力,拓展實 用生活與智能的層面與廣度。

二、針對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涵的看法

(15)

共同觀點 特殊觀點 1.各階段課程名稱應加以修改,以符應現場實務需求 與現況。(B1、B2、B3) 2.各階段名稱劃分不易,因此必須要注意到各階段的 銜接性。(B1、B3) 3.親師溝通與人際溝通是教師班級經營的基礎,透過 研習課程增進教師相關的知能是很重要的,此亦有 助於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應加強此方面課程 的比重。(B2、B3) 1.敬業精神與態度的部分,年資 21 年以上的教師, 應分享具體策略與案例,以供新手教師或資淺教師 學習。(B1) 2.新興議題的評價時事應具體化,避免造成各自解 讀,模擬兩可的概念。(B2) 3.每一階老師都要學習處理與解決學生的突發狀 況,這部分在現場愈來愈重要,但如果只鎖定在學 生突發狀況的處理,事情發生後才去解決是來不及 的。(B3) 「在課程教學與設計方面,我建議應該是推廣或分享學校本位課程的應用策略,這樣才 更彰顯手段的特殊性,第四則改為創新並推廣社區教學資源之應用,第五可能是推廣創 新教學方法與心得,不是只有教學方法,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應是要創新了。班級經營與 輔導的推廣我是覺得不太好,這兩個字不適用,應該是分享輔導與諮商知能的案例與策 略,第二點應該是分享優質班級經營的策略,不只是班級經營而要很優質的,第三點不 要用拓展,應該要改為提升學校輔導工作效能之策略,該階段的老師去研習進修應該儘 量針對策略,要知道如何轉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能。熟悉教育行動研究與自我教學效能這 兩項在第四個階段(研究進修與發展)太籠統了,所以是不是再思考一下,看使用怎樣的 措辭。在敬業精神與態度的部分,到了二十一年以上,在這邊應該比較著重在策略,因 為在這邊的老師要去分享,應該是比較關注在一些案例與較具體的策略。我建議在第五 項學校管理與領導,除了學校行政運作,親師溝通、社區關係、校務規劃與領導之外必 須再增加兩項,第一是瞭解領域小組之運作,第二是必須增加瞭解學年共同備課之運 作。新興議題與特色要融入領域教學,不可能為了一個議題又另外開一個課,這邊應該 強調是新興議題的特色---如海洋教育,如何將新興議題融入學校特色領域,或是結合學 校特色的推廣--推廣新興議題融入學校特色的課程設計,應該不是只有學校特色,而是 新興議題結合融入學校展現它的特色,所以可能從第一階段就要去修改了。」[B1] 「在課程教學與設計方面,建議設計資訊課程,現在已經有太多現成的資訊設備了,老 師應學習如何去運用這些工具。在班級經營與輔導方面,如何輔導特殊兒童在班級的策 略,這是滿重要的;而在人際溝通與親師溝通的課程上,本來這是放在實用智能與生活, 我覺得在班級經營上,可能擺的比重要稍微多一點,因為人際溝通和親師溝通是班級經 營最基本的部分,常常有狀況就是在溝通方面。研究進修這塊,其實是老師們自我能力 提升很重要的一塊,要再補,我們學校會比較推動老師不一定要去進修有研習時數的, 而是鼓勵老師到大專院校進修學分班,這樣學到的東西比較深化,因為研習有時候不一 定能學到什麼,如果是修習學分的話,會比較有系統性,所以研究進修這塊是不是能再 思考,再深化一下。新興議題的評價時事議題,我們怎麼去評價時事,或是我們要評價 哪些時事議題,因為時事的議題隨時隨地都進來,是動態性的,今天去評價時事議題, 是不是要鎖定在具體化,而不會讓執行者各自解讀,模擬兩可的概念。」[B2] 「以課程設計與教學來說,第一階在瞭解,第二階希望老師能夠進一步做分析,然而, 在進行課程與教學或是班級經營輔導的時候,其實不太容易如此劃分,以現場來說,其 實老師在具備完整的能力之後,會開始針對某一部分,希望有更進一步的提升,其實是 在一個基礎上面,去做加深跟加廣,所以很難直接切分,尤其親師溝通跟班級經營這兩 個區塊,會強過課程設計與教學,但親師溝通跟班級經營是瞬息萬變的,很難用學校裡 的相關知識直接複製到班級裡,這部分技術上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在班級經營與輔導的 解決學生的突發狀況,其實第一階老師也要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第一階這邊是寫處

(16)

理,第二階寫解決,不知道這兩個差異在哪裡?這部分在現場越來越重要,如果我們只 鎖定在學生突發狀況的處理,在事情發生後才去解決,我是覺得來不及的。」[B3] 綜合上述,參與座談者認為親師溝通與人際溝通是教師班級經營的基礎,透過研習 課程增進教師相關的知能是很重要的,因此,可透過規劃親師溝通與人際溝通的研習課 程,強化此方面課程的比重,以有助於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讓教師學習與家長和同儕 進行良性、雙向的溝通,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另外,參與座談者也認為每一階段 的國小教師都應學習處理與解決學生的突發狀況,這部分在教育現場愈來愈重要,也應 具體地評價教育時事議題,以充分瞭解教育現況,並研擬如何加以因應的方式。

三、針對國中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涵的看法

共同觀點 特殊觀點 1.各階段名詞的修改,以增加聯結性、銜接性與全面 性,並兼顧各階段教師的能力提升。(C1、C2) 2.在學校領導與管理的部分,除了在行政上的領導 外,還應增加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的角色與功能。 (C1、C2) 3.學校領導與管理的部分,一般老師會希望瞭解如何 與家長溝通,特別是新手教師,因此有必要透過課 程,建立教師的親職同理心、運用適當的語言技 巧,提升教師與家長的溝通。(C3、C4) 1.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方面,增加評價與整合教學評量 的部分,進而實踐行動研究。(C1) 2.班級經營與輔導的推廣班級團體動力,如果改寫成 推廣班級經營知能,應該會比較具有全面性。(C2) 3.在班級經營與輔導方面,學生突發狀況的處理是蠻 重要的,因為這部分會跟教師課堂的教學成效直接 相關。(C3) 4.實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除了婚姻家庭的生活適應 之外,還要學習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壓力及時間 管理。(C4) 「課程設計與教學比較沒有看到評量的部分,我覺得應該可以去評價跟整合教學評量的 部分。整合教師教學的效能,我覺得如果這個階段評價跟整合的話,那是不是有辦法在 整個教師教學效能之後,實際上做到所謂的行動研究的部分。敬業態度與精神方面,我 覺得應該是在名詞上層次的改變,比如說第一階段是熟悉、第二階段是發展,第三階段 是提升,第四階段是精進。學校領導與管理方面,如果不是當行政的話,有沒有教學領 導的角色需要去落實,在這個階段能不能讓他有一個協助發展,類似像課程發展委員會 教學領導角色的建立,他們是不是能夠去進行教學領導的角色。」[C1] 「班級經營與輔導的推廣班級團體動力,我感覺它是要去推廣一種班級經營的知能,讓 所有的老師知道怎麼樣去帶領班級,如果寫成推廣班級經營知能,應該會比較全面性。 學校領導與管理的部分是不是可以改成譬如說:學校與課程領導,就是學校的領導跟課 程的領導,可能他是要對學校擔任領導者,或者是課程擔任領導者。我覺得實用智能與 生活很好!老師是不是能夠當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個人專業外,人生哲學,個人價值 觀、生活態度也是很重要的。」[C2] 「班級經營的部分,我覺得對於新手老師,尤其是學生突發狀況的處理,這部分會跟他 課堂的教學成效直接相關,所以這兩部分是我覺得在第一階段蠻重要的。一般老師在研 究進修方面可能比較沒有太多的心力,所以這部分能夠加強是蠻好的,讓老師能瞭解自 己所學與教學現場哪裡有落差,也能讓老師有機會去作一些改變。在敬業態度的熟悉教 育人員專業倫理,我當時剛進來好像比較少接觸這方面,這是從實習那年帶領我的輔導 老師身上學來的,比較少有機會能夠在這方面的研習得到資訊。學校領導與管理的部 分,一般老師會希望瞭解怎麼跟家長溝通,新手老師通常在跟家長溝通這塊非常的不 足,包括怎麼運用適當的語言技巧,怎麼簡單詳實說明孩子的問題,讓家長可以接受願 意配合,我覺得需要讓老師們能夠在家長溝通這方面有所提升。」[C3]

(17)

「對於班級經營與輔導這塊,我建議應該加入特教知能;純粹用年資來看的話,我覺得 四到十年的老師應對社區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才會更知道如何帶領自己的學生跟學 生的家長,有時候在同理親職那一塊,有些老師是比較不夠的,不是所有的家長都不認 真,是有的家長不夠有方法,可能老師要有能力去教他方法,所以我覺得老師的親職能 力這一塊應該要建立。我覺得敬業精神與態度這一塊,不是一再地靠理念的要求,那是 實踐的過程,有些東西是要法令去要求的,不用再透過進修。新興議題的內涵應該是跟 著每一個未來階段去增加,有很多新議題會跟著內涵去異動。實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 四到十年的老師可能剛走入婚姻,婚姻家庭生活除了適應之外,還要平衡家庭和工作, 我覺得平衡家庭、工作之間的壓力和時間管理,那部分是滿重要的。」[C4] 綜合上述,參與座談者認為應強化親師溝通的研習課程,,建立教師的親職同理心、 運用適當的語言技巧,讓一般教師與新手教師都瞭解如何與家長溝通;此外,在班級經 營與輔導的研習課程部分,應針對學生突發狀況的處理,因為這部分會跟課堂的教學成 效直接相關,也可以加入特教知能的相關課程,讓研習課程內涵較具有全面性。最後, 學校領導與管理可再縮小範圍為學校領導與課程領導,要兼顧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的研 習課程,幫助教師與行政人員都能透過研習課程,培養類似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教學領導 角色,從而進行教學領導,兼重學校的行政及課程與教學的領導功能,讓行政人員及每 一位教師都能帶領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有效整合行政及教學領導。

四、針對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科目內涵的看法

共同觀點 特殊觀點 1.學校與社區或社會的資源共享、開發與運用,甚至 可以進一步的進行轉介,擴大資源共享範圍,並建 立社群的觀念。(D1、D2、D3) 2.增加親師互動或親職教育的課程,以提升教師與家 長的互動技巧。(D1、D3) 1.課程設計與教學的課程順序排列應符合邏輯次 序。在實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可加入理財或金錢 觀的元素,幫助教師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D1) 2.課程設計與教學的部分,按照教師所屬的不同類 科,開設不同的研習課程。(D2) 3.在敬業態度與精神的部分,可加上教師的自我價值 澄清與專業道德。(D3)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元素都非常不錯,在次序上需要調整,比如第四個整合學校本位課 程應該放在第二比較恰當,比較符合邏輯的次序。班級經營與輔導其實這四個面向都非 常不錯,還漏掉親師互動,剛剛提的家長會或和家長的互動技巧,這樣的元素可以納進 來。研究進修與發展建議可增加專業對外分享的概念,也就是社群,社群的觀念把它植 入在這裡。在敬業態度與精神方面,建議尋求感動的元素,也許是感動或者是教育愛。 在學校管理與領導方面,當學校的管理跟經營者,必須要瞭解現行的教育政策,這樣的 概念也可以放在進修的元素裡。新興議題第三階的「整合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這似 乎不是個新興議題,建議放到第七項,從比較生涯的角度觀點來看。老師在錢方面出了 問題,常常也是教學專業淪喪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建議實用智能可以把理財或 金錢觀這樣的元素納進來。」[D1] 「就專業類科的老師來講,在課程設計教學我建議加上第七點『熟悉產業及新興科技』, 老師熟悉之後就可以回過頭來設計自己的課程內容和教材,這部分可以按照教師所屬之 不同的類科,去開不同的研習課程。班級經營及輔導這塊,可以加上『社會資源運用及 轉介』,名詞可能再斟酌,我的建議是從第四點的輔導知能這個部分再拉一個和社會資 源結合。敬業態度與精神我建議加個第三點,就是積極參與及瞭解相關專案或是教育部 訂定之專案。新興議題及特色我建議可以從第二點再拉一個第五點,有關教育相關的法 令、制度及升學的瞭解這塊,幫助我們課程內容。實用智能及生活方面,我建議增加教

(18)

師在人際關係及跨界的不同專業領域當中的同儕互動,這一塊做時間比較短的研習,讓 這些不同老師能瞭解其他專業領域的內容是什麼。」[D2] 「課程設計與教學可以再增加讓老師具備課程研發的能力。敬業態度與精神的部分,我 覺得加強老師的道德觀念很重要,建議在第四點加上自我價值澄清跟專業道德,可能老 師還要再去澄清一些自我的核心概念,什麼東西是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希望 老師本身的既有價值是正確的,不要有所偏差。在學校管理與領導的部分,我覺得可以 加上學校與社區資源的開發與運用,讓社區可以用學校的資源,學校也可以用社區的資 源。實用智能與生活的部分,熟悉人際關係的技巧外,我覺得老師有時跟家長的溝通比 較弱,因為話語不夠週到,導致家長無法認同,到最後都很難處理,所以老師的人際關 係技巧與溝通能力可以在課程上再增強;再來是熟悉婚姻家庭與生活,熟悉感覺上比較 籠統,應是如何讓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因為有怎樣的老師就會有怎樣的學生,若是老師 的家庭婚姻很美滿幸福,或是老師自己很會教小孩,他在班級經營上都會是非常受歡迎 的老師,因此這部分我也在思考如何修改,讓課程能聚焦在美滿婚姻和幸福家庭;此外, 老師要對親職教育很熟悉,因此建議可以加入熟悉親職教育之理論與實際。」[D3] 綜合上述,參與座談者認為應提供高中職教師親師互動、親職教育及人際關係的相 關課程,以提升教師與家長的互動技巧及人際關係,同時也讓教師有機會在人際關係及 跨界的不同專業領域當中進行同儕互動,透過短時間的研習,讓這些不同領域的老師能 瞭解其他專業領域的內容是什麼,進而推動課程或領域內容的科際整合;其次,可開設 關於「熟悉產業及新興科技」的相關研習課程給高中職教師,幫助教師針對自己所教的 科目或類科,回頭設計自己的課程內容和教材,培養教師具備課程研發的能力;再者, 可在研習課程中增加專業對外分享的社群概念,讓學校、家長及社區建立良好的公共關 係,共同開發與運用學校及社區的資源,並透過研習課程讓教師知道有哪些管道與資源 可供運用,甚至可以進一步的進行轉介,擴大資源共享範圍,並建立校內外的社群網絡。

伍、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歸納成結論,作為未來規劃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 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之參考。

一、結論

本研究擬就焦點座談分析內容之結果,歸納分析如下: (一)規劃危機管理與問題解決的課程 從焦點座談的分析結果可知,參與座談者認為應規劃危機管理的相關研習課程,邀 請具備危機處理經驗的人擔任課程講師,講述與分享其處理心得與危機管理流程,讓教 師從經驗談中,瞭解學校遇到危機事件及教室的突發狀況時應如何處理,並於研習課程 中運用狀況題集思廣益,培養教師主動發現與解決危機的能力,進而透過 SWOT 分析, 看見學校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提升教師危機處理的能力。 (二)強化親師溝通與人際溝通的課程 從焦點座談的分析結果可知,參與座談者認為親師溝通與人際溝通可說是教師班級 經營的基礎,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親師溝通與班級經營的理論,很難直接複製到 每個不同的班級、學生與家長,因此,有必要透過研習課程增進教師相關的知能,幫助 教師提升與家長及同事之間的溝通技巧,不但可減少誤會和衝突的產生,亦有助於維持 班級學習氣氛的融洽,故應強化此方面課程的比重。 (三)兼顧行政領導與教學領導的課程

(19)

從焦點座談的分析結果可知,參與座談者認為除了對學校行政人員施以行政與領導 等訓練課程外,亦還應增加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的角色與功能,讓教師與校長皆具備類 似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教學領導角色,從而進行教學領導,兼顧學校的行政及課程與教學 的領導功能,讓校長及每一位教師都能帶領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有效整合與兼顧行政 及教學領導。 (四)建立資源共享與社群網絡的觀念 從焦點座談的分析結果可知,參與座談者認為學校應與家長及社區建立良好的公共 關係,共同開發與運用學校及社區的資源,甚至進一步引進社會資源,例如:社福機構、 家長等,並透過研習課程讓教師知道有哪些管道與資源可供運用,甚至可以進一步的進 行轉介,擴大資源共享範圍,並建立校內外的社群網絡,增加教師在人際關係及跨界、 跨領域的專業互動機會。

二、建議

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歷年研究、焦點座談內容等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以下建議, 俾供相關研習機構及學校未來規劃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研習 課程之參考。 (一)推動課程內容的科際整合 根據文獻探討與焦點座談之結果,本研究建議研習課程的內容設計除須兼容並蓄地 包含實用性、延續性、全球性、多元性、統整性、活潑性等特點,以符合瞬息萬變的時 代與社會,還應彙整各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內涵,例如:融合危機管理、問題解決、親 師溝通、人際互動等議題,透過課程內容的科際整合,讓教師在參與研習後,能實際運 用至教學現場,縮短理論與實務的差距,同時增加研習課程的實用價值。 (二)課程內涵的排列應符合邏輯次序 根據文獻探討與焦點座談之結果,本研究建議研習課程科目內涵的排列應符合邏輯 上的順序,並做整體而通盤的思考,課程除了要包含豐富的元素外,排列次序上亦應考 量各階段教師的個別需求與年資,以符應教師進修的意願和教學現場實際所需,促使研 習課程的七大範疇與各階段的名詞,更增添聯結性、銜接性與全面性,同時兼顧各階段 教師的能力提升,使其能更有效地選擇研習課程,達到在職進修的功能。 (三)建置各專業領域的授課講師人才資料庫 根據文獻探討指出,目前的教師進修研習課程大部分係由專家設計,以大學教授講 授為主,導致內容過於理論而缺乏實用價值與實作課程,降低教師研習的實踐效果,因 此,本研究建議縱向與橫向地建置各專業領域的授課講師人才資料庫,網羅各領域的專 業人士,以實務現場的角度分享經驗,例如:邀請具備危機處理相關經驗的人擔任課程 講師,講述與分享其處理心得與危機管理流程,透過實例或狀況題促使參與研習者集思 廣益,並從中習得理論與實務的知能。 (四)強化研習課程後端的評鑑與回饋機制 根據文獻探討與焦點座談之結果,目前的教師在職進修研習課程於授課後,缺乏後 續的評鑑、考核與回饋,不但對於參與研習者的表現與學習狀況難以掌握,亦無法瞭解 授課講師的上課內容是否能符應參與研習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建議應強化研習後的 評量、評鑑、考核等機制,讓授課者與學員皆能從彼此的互動中獲得回饋,提升研習課 程的實際成效。

(20)

參考文獻

王秋絨、湯維玲、顏慶祥(2000)。建立教師終身進修制度。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專 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臺北 市:麗文文化。 余民寧、賴姿伶、王淑懿(2002)。教師終身進修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 究,25(下),543-584。 吳美麗(1997)。國小教師對參與學士後進修之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基常、李清吟、謝澄漢(1996)。我國技職學校師資問題。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 審議委員會。 林惠娟(2003)。南投縣幼兒教保人員專業成長需求與困難之研究。發表於幼兒教育與 公共政策:從比較角度看臺灣個案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主 辦。 張珮玲(2004)。從教師專業發展探討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a)。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稿)。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b)。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手冊。臺北市:作者。 莊謙本(2001)。高職教師進修第二專長的需求性與時間安排。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63,5-7。 許志賢(2000)。教育人員的進修現況及未來走向。教育資料與研究,34,18-21。 陳木金、呂孟真、許逸柔、陳添丁、陳宏彰、陳彥茹、張月鳳、張雅婷、蘇意茹(2004)。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新進及在職教師研習課程規劃研究成果報告書。臺北 市:國立政治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陳木金、邱馨儀、陳宏彰(2006)。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生涯發展進階之研究。教育資 料與研究,72,17-32。 陳舜芬、丁志仁、洪儷瑜(1996)。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教育研究所集刊, 37,39-100。 楊思偉(1996)。在職進修教育的趨勢與做法。研習資訊,13(6),24-27。 楊思偉、高新健、陳木金、魯先華、何金針、張淑姬(2006)。建構臺灣教師在職進修 體系之研究。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臺灣師範 大學。 楊深坑、楊銀興、周連清、黃淑玲、黃嘉莉(2002)。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規 劃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13-156。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華(1996)。美國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 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市:麗文。 蔡靜芳、高薰芳(1998)。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專業課程內涵之需求評估。教學 科技與媒體,40,18-30。 賴春金(2001)。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需求。教師天地,115,27-33。 謝水南(1996)。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分析與策進。研習資訊,13(6),17-23。 饒見維(1997)。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在我國之實踐途徑。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進修暨推廣部(主編),進修部推廣教育的挑戰與展望。臺北市:師大書苑。

(21)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OECD (2010).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urope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Belgium: OECD.

數據

表 4  參加在職進修之高中職教師對於進修課程的需求                  教學年資  需求程度  0-10 年 11-20 年 21-30 年 31 年以上  第一位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 (26.74%)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24.63%)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26.91%)  創新教學方法示範(31.93%)  第二位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用(18.47%)  媒體製作技術與應用(17.73%)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分析及解說 (16.57%)  專業科目教材內容分析及解說(15.97%)  第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we propose an influent learning model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learners in virtual classroom.. In this model, teacher prepares

Last time, teacher took me to a herbal tea shop, which is decorated in Chinese style, with some golden gourds holding the herbal tea. Teacher bought me a cup of ‘sugar cane and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Thus, both of two-dimensional Kano model and IPGA mode ar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service quality of auto repair and maintenance plants in this study, furthermore,

Since the research scop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in Taiwan is broad and complicated, based on theori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