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课 桂林山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七课 桂林山水"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教学要求 1. 会读会写本课的 16 个生字。 2. 会认读下列字,但不要求会写:桂、漓、泰、骆、驼、 翩、斧、芦、笛、乳、悠。 3. 掌握本课的词语,能理解,会运用。 4. 重点学习的句子: (1) 我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 桂林山水,奇妙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5. 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课文简析 本文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述,突出了桂林山秀、洞奇、水 美的特点。先写了桂林水之静、清、绿,接着写山之秀美,用 了一组比喻,描写岩洞时也使用了比喻手法。课文意在让学生 学会一些字、词、句的用法,对桂林山水有所了解,并使他们 对中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向往之情。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7. 桂林山水

(2)

“卷”的声调是去声,不要读成上声。 “衬”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 “猛”字的韵母是“en倮”,不要读成“en”。 注意区别本课的多音字: d伽o———倒映 ju伽n———画卷 d佟n倮———当作 倒 卷 当 d伲o———摔倒 ju伲n———卷起来 d伽n倮———当天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ch佴n倮 ch佴n倮 c佴n倮 r伲n r佗n w佴n w佶n w佴n w侉n 乘———成———层 染———然 文———温———闻———问

y侏 y侃 y佾 y佻 m侑n倮 m佴n li佗n li佗n ni佗n

移———衣———以———易 猛———门 联———连———年

xi佟o xi佟o xi伲o xi伽o k伲n k伽n ku佟n ju伽n ji伽n

削———消———小———笑 砍———看———宽 卷———舰

y佗n y佗n y伲n y伽n ch侉n ch佶n倮

岩———严———眼———艳 衬———称 2. 字形教学 誉 [譽] 上下结构,部首是“言”,共 13 画。繁体字 “譽”,上下结构,部首是“言”。 俗 左右结构,部首是“亻”,共 9 画。 当 [當] 上下结构,部首是“”或“彐”,共 6 画。繁 体字“當”,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或“田”。 底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共 8 画。 染 上下结构,部首是“木”,共 9 画。书写时注意“染” 字上面是“ ”,不是“ ”。 纹 [纹] 左右结构,部首是“纟”,共 7 画。繁体字“纹”, 左右结构,部首是“糹”。 移 左右结构,部首是“禾”,共 11 画。 浮 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共 10 画。

{

{

{

(3)

联 [聯] 左右结构,部首是“耳”,共 12 画。繁体字“聯”, 左右结构,部首是“耳”。书写时注意右边上面是两个“幺”。 削 左右结构,部首是“刂”,共 9 画。 砍 左右结构,部首是“石”,共 9 画。 岩 上下结构,部首是“山”,共 8 画。 猛 左右结构,部首是“犭”,共 11 画。“猛”的右边是 “孟”,不要写成“盂”。 衬 [襯] 左右结构,部首是“衤”,共 8 画。书写时注意 “衬”的左面是“衤”不是“礻”。繁体字“襯”,左中右结构, 部首是“衤”。 抱 左右结构,部首是“扌”,共 8 画。 卷 上下结构,部首是“八”或“ ”,共 8 画。书写时注意 “卷”的上面是“ ”,不要写成“类”。 注意区别形近字: 乘———剩 染———杂 纹———文 砍———次———欢 联———取 削———消 卷———危 衬———村———付 3.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俗话] (名词) 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句子,简练而 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 和愿望。 例:这次你没有考好别这么在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嘛。 我们之间的这个误会你就别再放在心上了,俗话说“不 打不相识”嘛。 [感觉] (动词) 觉得。必带形容词、小句宾语。可带 “过”。可带补语。 例:讲完四节课以后,他感觉很累。 大家都感觉小张很诚实。

(4)

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没感觉过累。 他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年老了。 (名词) 指人的感官对外界现象所发生的反应。可作主语、 宾语。必带修饰语。 例:新来的小赵给我的感觉是对人热情、真诚。 人民大会堂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觉。 [染] (动词) 用染料着色。 例:夕阳染红了天空。 鲜血把布染红了。 [彩色] (名词) 多种颜色。 例:我要洗几张彩色照片。 这张照片是彩色的。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观赏] (动词) 观看欣赏。可作谓语。 例:他爱观赏名花异草。 我们昨天去观赏了杂技表演。 [形态] (名词) ①事物的形状和表现。 例:水有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那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曾展开过反对教会的精神统 治和封建神学的斗争。 ②生物体外部的形状和神态。 例:这些布娃娃形态逼真,小朋友爱不释手。 竹节虫的形态好似一段竹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变形虫那变化多端的形态,非常有趣。 在本课中,“形态”是第一种用法。 [浮想] (名词) 头脑涌现的感想。可作主语。 例: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令人浮想联翩。 (动词) 指回想。可作谓语。

(5)

例:面对窗外,他脑海中浮想起一幕幕的往事。 在本课中,“浮想”是名词。 [联翩] (形容词) 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例:眼前的山山水水,令人浮想联翩。 [诗情画意] 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例:桂林的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削] (动词) 用刀、斧等工具切掉物体的表层或使尖锐。 例:削苹果皮 刀削面 [砍] (动词) 用刀斧等斜着或横着使劲,把东西断开。 例:砍木头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例:这些山像刀削,似斧砍,鬼斧神工,令人赞叹。 [猛] (形容词) 凶暴;凶猛。 例:猛虎 猛兽 [奇妙] (形容词) 稀奇巧妙 (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 新奇事物)。可作宾语、定语。 例:这个构想十分奇妙。 走进娱乐城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无比] (形容词) 没有别的可以相比,表示程度很高。 多用于好的方面。可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 例:他眼里充满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核武器威力无比。 他虽身患重病,却无比坚强。 西双版纳的风光美丽无比。 [迷蒙] (形容词) 昏暗看不分明;迷茫。可作谓语、定语。 例:烟雨迷蒙。 迷蒙的云雾更增添了山间的神秘色彩。 [画卷] (名词) 成卷轴形的画。比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

(6)

的场面。 例:游览西湖,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4. 句子教学 (1) 我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这个句子重点学习“从没”的用法。“从没 / 从没有”表示 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如果后面跟的是双音节动词、形容词或 由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构成的短语,后面带不带“过”都可以; 如果跟的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一般要加上“过”。 例:这件事情我从没 (有) 考虑 (过)。 他从没 (有) 落后 (过)。 我从没 (有) 这样想过。 这样好听的歌我从没有听过。 在给学生讲述了这种结构的基本用法后,可以给出一些词, 如“看过”、“听过”、“想过”、 “少”、“多 ”、 “晚”、 “早”、“快”、“慢”、“贵”、“贱”等词语,帮助学生构思语 境来进行造句练习。 (2) 桂林山水,奇妙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这个句子重点学习“令人……”这一结构的用法。“令” 是使、叫、让、致使的意思。“令人……”这一结构必用在兼 语句中。 例:他的技术令人佩服。 他说出那样的话真是令人生气。 她最后的决定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在教授完这个句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造句所需要的句子 的大主语和兼语句式中的谓语动词分两栏在黑板上列出,然后 请学生用这两栏中提供的信息自由组合句子。学生熟练后,再 让学生自己造句子。

(7)

5. 课文教学 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先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桂 林吗?”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拿出桂林山水的挂图 或有关录像,简单地介绍一下桂林的情况,再转入对课文的讲 解。 讲解课文时,可边讲边提问: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桂林的洞有什么特点,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本文对桂林的山、水、洞进行了一些十分形象的描写,讲 解时教师重点应抓住本课的一些比喻句,让学生初步学习比喻 句的基本用法并说明使用比喻句的功用。结合课文例句分析比 喻句,力求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串讲完课文,可播放 桂林山水的录像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桂林山水的总体印 象。最后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参考资料 桂林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优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有独秀山峰、七星岩、芦笛岩、叠彩山、桂海碑林等名胜古迹。 特产有三花酒、乳腐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 别称“桂”。在中国南部。首府南宁市。 境内多山,四周高,中间低,南部临海。气候冬温夏热。农业 发达,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甘蔗。工业以钢铁、电力、机 械为主。风景秀丽,以桂林山水最为著名。 漓江 又称“漓水”,位于桂江上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江水清澈,风景秀丽。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8)

泰山 在山东省中部,长约 200 000 米。主峰玉皇顶,在泰 安市北,古称“东岳”。海拔 1 532. 8 米,山势雄伟。有王母池、 斗母宫、黑龙潭、中天门、南天门、观日峰等胜景,山麓有岱 庙。自然风光优美、文物碑帖丰富,有“五岳独尊”之称,是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山 在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南。有 72 峰,主峰光明顶,它 的最高点莲花峰高达 1 873 米。山峰险峻,风景秀丽,以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等风景点最为著名。有玉屏楼、半山寺、天 都峰等名胜。它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毛峰”茶是黄 山的有名特产。 骆驼 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扁平,蹄底 有肉质的垫,适于在沙漠中行走。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能 反刍,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 又能预感大风的到来。它可以供骑乘或运货,是沙漠地区主要 的力畜。 钟乳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 笋上下相对,由于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这种 物质也叫石钟乳。 五、练习答案 星期一 4. 道 条 位 座 首 棵 幅 个 只 削 乘 移 砍 染 星期二 2. (1) D (2) A (3) B (4) C (5) A (6) B 3. (1) 壮 座 (2) 象 态 (3) 妙 返 (4) 猛 兽 (5) 削 砍

(9)

6. (1) 江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2) 我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山。 (3) 中国广西有一座美丽的城市。 (4) 我们迫不及待地乘船去观赏那里的山水。 (5) 江水静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星期三 4. (1) 浮想 不已 (2) 忘返 (3) 拔地 (4) 为实 (5) 诗情 绝口 星期四 3. (1) 我完全赞成你的办法。/你完全赞成我的办法。 (2) 看着那幅山水画,我想那儿大概是个美丽的地方。 或:看着那幅山水画,我想那儿肯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3) 我正要写作业,亮亮来叫我去跟他踢足球。 (4) 只有船后的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 4. (1) 愿意 愿望 (2) 友谊 朋友 友好 (3) 保护 保持 保存 保重 5. (4) (2) (3) (1) 星期五 2. (1) 怜 连 (2) 联 (3) 闻 (4) 纹 (5) 彩 返 (6) 检 (7) 险 (8) 赏 6. (1) 伊 (2) 姨 (3) 伊 (4) 伊

(10)

阅 读:海上桂林

一、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位于越南下龙市下龙湾“海上桂林” 的美景。通过对下龙湾山峰、岩洞、海水的描述,作者为读者 勾画出了“海上桂林”的美丽景观。这篇课文的教学旨在扩大 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字词解析 风光 (名词) 风景,景象。 例:这儿青山绿水,真是一派好风光。 滩 [灘] 左中右结构,部首是“氵”,共 13 画。繁体字 “灘”,左中右结构,部首是“氵”。书写时注意繁体字中“難” 的写法。 斧 上下结构,部首是“父”或“斤”,共 8 画。 躲避 (动词) 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例:躲避风雨 躲避困难 躲避敌人 乳 左右结构,部首是“乙 ( )”,共 8 画。 珊 左右结构,部首是“王”,共 9 画。 瑚 左中右结构,部首是“王”,共 13 画。 珊瑚 (名词) 许多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 形状像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和黑色的,可供观赏,也可 用做装饰品。 陆地 (名词)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 (有时也除去江河湖泊) 的部分。 淹没 (动词) (大水) 漫过;盖过。注意“没”在这里

(11)

读“皂侔” 例:下雨了,河里的水涨高了,淹没了河上的小桥。 掌声淹没了他的歌声。 露 上下结构,部首是“雨”,共 21 画。 虚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虍”,共 11 画。 名不虚传 (成语)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虚,空的 意思。 例:中国的长城真是名不虚传。 三、课文教学 本文主要描述了越南下龙市下龙湾“海上桂林”山峰、岩 洞、海水这三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条理十分清晰。教师在讲授 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课文的基本框架,可以分别板书与 这三种自然景观相关的关键字、词、句。在教授完课文后,可 以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来说说“海上桂林”的自然风光。 另外,这篇阅读课文与主课文 《桂林山水》 分别描写了两 地的山、水、岩洞,两地各具特色。在学生学完阅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主课文和阅读课文做对比来找出两地山、水、 岩洞的异同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篇课文内容的印象, 也有利于学生把这两地的特色很好地保存在记忆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世日本(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時期)主要的外交工作例由五

這一節中我們想觀察函數的圖形在 x

5.電視表現的形式與風格 從電視螢光幕談起,介紹電視如何傳送畫 面,以及電視的節目內容有哪些風格 6.電視科技發展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首先第一個是堅強 ,每當自己想放 棄做一件事時,我會想起孤兒們的 情況,我們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堅強 起來。第二個是 笑

〝电子签署〞(electronic signature)

。所謂「意象」,即是用文字寫出可見、可感的事物,這個事物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