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10台北市長選舉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女性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10台北市長選舉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十二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政 治 大. 女性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 學. ─2010 台北市長選舉. ‧. ‧ 國. 立. 陳義彥 博士. The Voting Behavior of Women Voters. sit. y. Nat. n. al. er. io. -An Analysis of 2010 Taipei Mayoral Election. Ch. engchi. 研究生. i n U. v. 薛立梅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

(2) 謝    辭 . 進入政大研究所上的第一堂課就是選修陳義彥老師的「政治行為專題」,也很榮 幸,老師願意當我的指導教授,在論文的寫作過程,對我這個非科班生的耐心指導, 從中學習很多,也讓我順利在二年完成學業,真的感激不盡。也感謝楊婉瑩老師和莊 文忠老師在百忙之中擔任我的口委,在口試時給予專業的建議與指正,讓這本論文更 加豐富。另外,政大選研中心提供 TEDS2010C 調查資料給予研究及惠鈴的協助,一併 致謝。. 政 治 大 與新知,不但學識上充實,視野擴大,也有了不同的思考模式。還有班上同學間的互 立 感謝政大行管碩的老師們,專業、認真、生動的教學方式,讓我吸收不少的知識. 相砥礪,更不會忘記下課一起搭車的同學們,雖然發生聊天搭過站的小插曲,求學過. ‧ 國. 學. 程因工作忙碌和課業要兼顧,雖然有點力不從心,但有你們的陪伴,來上課變成一件. ‧. 快樂的事,就比較不覺得那麼累了,真的謝謝你們。很高興班上大多數同學都完成學 業了,尚未完成者再加油一下,你一定可以的。. y. Nat. n. al. er. io. 業,人生有你們真好。. sit. 最後,當然要特別感謝家人及朋友的鼓勵與默默支持,讓我有動力盡快完成學. Ch. engchi. I. i n U. v.

(3) 摘    要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 2010 年台北市長大選,台北市女性選民個人社會背景特 徵、投票取向因素及投票行為,並分析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的最重要因素。 本研究採用二手資料分析法,資料係採自 2009 年至 2012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 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2/3):民國九十九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TEDS 2010C): NSC 99-2420-H-031-002,使用次數分配(Frequencies)、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t 檢定(t-test)及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及洛基迴歸模型. 政 治 大.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等統計方法分析資料並詮釋之。. 立. 經統計分析後主要研究發現:. ‧ 國. 學. 一、本研究發現台北市選民在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所重視議題誰最能 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等投票取向上,女性與男性選民有差異性。但在投票抉擇. ‧. 上,男女都是投給郝龍斌最多,只是比例上有差異;而政黨認同及候選人評價差. sit. y. Nat. 距等二項變項,皆為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及男性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要因素。. er. io. 二、就全體受訪台北市女性選民而言,本研究所提出的省籍、收入、族群認同、政黨. al. v i n Ch 施政滿意度及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等變項,個別單獨與投票行為進行分析均達統 engchi U n. 認同、候選人評價差距、候選人情感溫度計、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整體市長. 計上的顯著關聯性,可見上述變項皆有可能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行為。將 諸多變項一同納入模型比較其相對影響力時,發現「政黨認同」及「候選人評價 差距」等二項變項最具影響力。 三、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省籍、收入、族群認同等人口學的變項,個別與其投票行為均 有顯著的關聯性,但經與其他社會心理學的變項,例如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 等,以洛基迴歸模型進行相對影響力分析,發現這些變項顯然不如社會心理學的 變項來得有顯著性。因此,密西根學派所提出的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相較於哥. II.

(4) 倫比亞學派所提出的社會學研究途徑,對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行為更具有解釋 力或預測力。. 關鍵詞:女性選民、投票行為、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所重視議題 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突發事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5)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oci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voting orientations, and voting behavior of fe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during the 2010 Taipei Mayoral Election and analyz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voting behavior of fe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The analysis method adopted by this study was the secondary analysis. The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of a 3-year research project from 2009 to 2012 (2/3): The Survey Project of 2010 Municipal Mayoral Election. 政 治 大 Chi-square test,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re 立. (TEDS 2010C): NSC 99-2420-H-031-002.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ies,. ‧ 國. 學. applied to the data and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 After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below:  . ‧. 1. Female and 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were different in political knowledge, party. sit. y. Nat. identification, candidate evaluation, which candidate can represent the voters concerned. io. er. issue, and satisfaction of mayoral’s performance. However, in the aspect of whom to vote,. al. both male and female voters mostly voted for Lung-bin Hau, though with different. n. v i n C influenced percentages. The key factors which h e n g cthehvoting i U behavior of female and 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included two variables: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candidate evaluation. 2. For the interviewed fe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variables proposed by this study, including province of origin, income, ethnic group identification, party identification, candidate evaluation difference, candidate feeling thermometer, which candidate can represent the voter’s concerned issue, satisfaction of mayoral’s performanc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voting behavior respectively. In other words, these variables could influence the voting behavior of fe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After including these. IV.

(6) variables in the same model to compare their relative influen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variables were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candidate evaluation difference”. 3. For the female voters in Taipei City,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province of origin, income, and ethnic group identif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voting behavior respectively.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social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like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candidate evaluation, these 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not as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fluence analysis using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refor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proposed by the Michigan School was. 治 政 大 voters in Taipei City. power and prediction power of the voting behavior of female 立. better than the sociological approach proposed by the Columbia School in explanatory. ‧ 國. 學.  . ‧. Key words: female voter, voting behavior, political knowledge, party identification, candidate evaluation, which candidate can represent the voter’s concerned issue, satisfaction of mayoral’s performance, accident.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目    次 . 謝. 辭 ................................................................ I . 摘. 要 ............................................................... II . 目. 次 ............................................................... VI . 表目次 ............................................................. VIII  圖目次 ............................................................... XI  第一章 . 政 治 大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立. 緒論 ........................................................ 1 . 第一節 . ‧ 國. 第二章 . 學.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 3  研究設計 ................................................... 16 . ‧.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研究範圍及方法 .................................................................. 16 . y. Nat. io. sit.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17 . er. 第三節  各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 ...................................................................... 20 . al. n. v i n Ch 台北市女性選民之個人背景與投票取向 ......................... 24  engchi U. 第三章 . 第一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背景分析 .................................................................. 24  第二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 .................................................................. 27  第三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黨認同 .................................................................. 32  第四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候選人的評價 .......................................................... 37  第五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 .............................................. 43  第六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市長的施政滿意度 .................................................. 46 . VI.

(8) 第七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突發事件的看法 ...................................................... 51  第八節  小結 .......................................................................................................... 52  第四章 . 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 55 . 第一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投票行為 .................................................................. 55  第二節  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要因素 .......................................... 61  第五章 . 結論 ....................................................... 66 .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 66 . 政 治 大.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69 . 立. 第三節  綜合討論與總結 ...................................................................................... 70 . ‧ 國. 學. 參考文獻 ............................................................. 72  錄 ............................................................... 76 . ‧. io. sit. y. Nat. n. al. er. 附.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表目次 . 表 1-2-1 國內女性選民投票取向相關研究文獻 ...................................... 11 表 2-3-1 各研究變項的測量與處理方式 ............................................ 20 表 3-1-1 全體受訪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社會背景 ...................................... 25 表 3-2-1 性別與政治知識的 t 檢定分析(0-1 分) .................................... 27 表 3-2-2 台北市女性選民年齡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28 表 3-2-3 台北市女性選民教育程度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29. 治 政 台北市女性選民收入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大分) ...................... 30 立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31. 表 3-2-4 台北市女性選民職業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30 表 3-2-5. 學. ‧ 國. 表 3-2-6. 表 3-3-1 性別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2 表 3-3-2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教育程度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3. ‧. 表 3-3-3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省籍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4. Nat. sit. y. 表 3-3-4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職業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4. er. io. 表 3-3-5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收入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5. al. v i n C h ......................................... 36 表 3-3-1a 性別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2006) engchi U n. 表 3-3-6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 36. 表 3-4-1 性別對候選人評價差距的 t 檢定分析(0-1 分) .............................. 38 表 3-4-2 性別對候選人情感溫度計的 t 檢定分析(0-10 分) ........................... 38 表 3-4-3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對候選人評價差距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39 表 3-4-4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對候選人評價差距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 40 表 3-4-5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對郝龍斌情感溫度計的變異數分析(0-10 分) ............. 41 表 3-4-5a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對蘇貞昌情感溫度計的變異數分析(0-10 分) ............. 41 表 3-4-6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對郝龍斌情感溫度計的變異數分析(0-10 分) ......... 42. VIII.

(10) 表 3-4-6a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對蘇貞昌情感溫度計的變異數分析(0-10 分) ......... 42 表 3-5-1 性別與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的關聯性 .................................... 44 表 3-5-2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與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的關聯性 ...................... 45 表 3-5-3 台北市女性選民收入與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的關聯性 ...................... 45 表 3-5-4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與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的關聯性 .................. 46 表 3-6-1 性別對整體市長施政滿意度的 t 檢定分析(1-4 分) .......................... 47 表 3-6-2 性別對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的 t 檢定分析(1-4 分) .......................... 47 表 3-6-3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對整體市長施政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1-4 分) ............ 48 表 3-6-4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對整體市長施政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1-4 分) ........ 49. 政 治 大. 表 3-6-5 台北市女性選民省籍對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1-4 分) ............ 49. 立. 表 3-6-6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對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1-4 分) ........ 50. ‧ 國. 學. 表 3-8-1 不同性別之台北市選民與投票取向的顯著差異 .............................. 52 表 3-8-2 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與投票取向的顯著差異 ...................... 53. ‧. 表 4-1-1 台北市女性選民個人背景與投票行為的關聯性 .............................. 56. sit. y. Nat. 表 4-1-1a 台北市選民與投票行為的關聯性(2006) ................................... 58. io. er. 表 4-1-2 台北市女性選民政黨認同與投票行為交叉分析 .............................. 58. al. 表 4-1-3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候選人評價差距與投票行為的洛基迴歸分析. n. v i n Ch (1-郝龍斌;0-蘇貞昌) ................................................. 59 engchi U. 表 4-1-4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候選人情感溫度計與投票行為的洛基迴歸分析. (1-郝龍斌;0-蘇貞昌) ................................................. 59 表 4-1-4a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候選人情感溫度計與投票行為的洛基迴歸分析 (1-郝龍斌;0-蘇貞昌) ................................................. 59 表 4-1-5 台北市女性選民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與投票行為交叉分析 .................. 60 表 4-1-6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整體市長施政滿意度與投票行為的洛基迴歸分析 (1-郝龍斌;0-蘇貞昌) ................................................. 60. IX.

(11) 表 4-1-7 台北市女性選民對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與投票行為的洛基迴歸分析 (1-郝龍斌;0-蘇貞昌) ................................................. 61 表 4-2-1 自變項之間相關係數分析 ................................................ 63 表 4-2-2 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洛基迴歸分析(1-郝龍斌;0-蘇貞昌) ................ 64 表 4-2-3 台北市男性選民投票行為洛基迴歸分析(1-郝龍斌;0-蘇貞昌) ................ 65.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2) 圖目次 . 圖 1 研究架構圖 .......................................................... 1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 i n U. v.

(13)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壹、 研究動機  本人身為女性,居住於台北市,因修讀「政治行為專題」一課對投票行為產生興 趣,經由文獻探討來看,研究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甚少,其中關於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 的投票行為更少,目前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人數已逾台北市選民投票人數一半,愈. 政 治 大. 來愈具有影響力,藉由本文研究,以便更瞭解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行為,此為研究. 立. 動機之一。. ‧ 國. 學. 台北市係台灣發展程度高的都會區,一直是政經中心所在,2010 年台灣史上第一 次五都選舉爭霸戰,惟有台北市是唯一名稱暨選舉區未做調整且是第 5 屆市長選舉,. ‧. 其餘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四都皆為合併改選第 1 屆市長選舉;台北市. y. Nat. 首次出現吳炎成、吳武明、蕭淑華等 3 位不具知名度的無黨籍候選人參選,參選人數. io. sit. 最多,對於緊繃的選情雖不致於造成影響,若不是蘇貞昌抽中 5 號,台北市大多數選. n. al. er. 民還以為僅有郝龍斌與蘇貞昌 2 人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台北市具有其 獨特性,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Ch. engchi. i n U. v. 台北市選舉競爭激烈程度較其他四都更為競爭,由於曾經擔任民選市長的陳水 扁、馬英九,分別在 2000 年及 2008 年當選總統,台北市長被視為是通往總統之路的 跳板、前哨站或入場券,市府團隊又有小內閣之稱;紀欣(2000:14-260)指出:自 1994 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台北市女性當選人佔百分之二十三,成為國內女性比例最高 的議會,在 1998 年立法委員選舉,女性立委比例已提高至百分之十九點一,而台北市 議會女性議員比例更高達近三分之一,佔百分之三十二點七,其中吳碧珠更當選台北. 1.

(14) 市議會議長,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女性議長,其地位深具重要性,此為研究 動機之三。 中央選舉委員會自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公布男性與女 性選民投票率,這是我國首次採取以性別計算選票,此次總統大選女性的投票率、投 票人數均高於男性,除新竹縣市外,台北市投票率最高占百分之七十九點八一,可謂 婦女選票撐起半邊天。本次台北市長選舉中男性選舉人數九十六萬八千四百七十四 人,投票人數為六十八萬一千四百八十八人,投票率百分之七十點三七;女性選舉人 數一百零七萬七千四百八十三人,投票人數為七十六萬三千八百八十二人,投票率百. 政 治 大 台北居大不易,台北市民居住於首善之都,獲取資源比較充裕,相對來說,女性 立. 分之七十點九,女性選民的投票率、投票人數均高於男性,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 國. 學. 選民的教育程度與社經地位相對高於其他四都,經濟參與有助於提升政治參與。本次 2010 五都選舉適逢七年級生(20-29 歲)也就是俗稱的草莓族首次皆具有投票權,新世. io. sit. y. Nat. 貳、 研究目的 . er. 五。. ‧. 代的投票行為是否有別於其他年齡層的女性投票行為,值得探討,此為研究動機之. al. 依據前述的研究動機,本文的研究目的具體言之,可分為下列:. n. v i n Ch 一、探討不同個人特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所 engchi U 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突發事件等投票取向的差異性。 二、研究有關台北市女性選民個人背景和投票取向(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 價、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突發事件等)與投票行為的關聯 性。 三、分析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何。. 2.

(15)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 本文首先探討選民投票行為,其次分析政治行為的性別差異,最後回顧國內有關 女性選民投票取向相關文獻。. 壹、 選民投票行為  投票行為研究的發源地在美國,有關研究投票行為的文獻最早可追溯到美國,其 發展理論、採用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對世界各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茲將當代選民 投票行為最重要的三種研究途徑,說明如下:. 政 治 大 由於發展者主要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又稱為哥倫比亞學派。Berelson, 立. 一、社會學的研究途徑 . ‧ 國. 學. Lazarsfeld & McPhee(1954)合寫的《投票》(Voting),此項研究途徑觀點大致以初 級團體:如家人、親友等;次級團體:如政黨、工會等;社會團體:如年齡、社經結. ‧. 構、職業結構、宗教、種族、階級、都市化等,上述各種因素形成對個人投票行為的. sit. y. Nat. 影響,並且以跨社區(Cross-community)從事比較研究 (陳義彥、黃麗秋,1992:5) 。. io. er.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途徑 . al. v i n C h Voter Decides),提出影響選民投票行為最 Miller(1954)合著《選民的決定》(The engchi U n. 由於發展者主要是以密西根大學為主,亦稱為密西根學派。Campbell, Gurin &. 重要的政治態度變項即政黨認同、候選人取向及議題取向,茲分述如下: (一)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是社會心理學派的關鍵因素,係指心理上的認同,它的認同不需要法律 上的認定或是成為政黨一員,也不用具備支持政黨的記錄。它代表選民長期的一種心 理狀態,不是選舉時期臨時起意去支持某一政黨的候選人,而是平常對於政黨情感的 累積,持續對政黨的認同與支持,政黨認同的形成是透過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也用來 解釋或預測選民的投票行為,(Campbell et al. 1960:121)。 3.

(16) 1960 年此學派 Campbell, Converse, Miller & Stokes 等人合著《美國選民》(The American Voter)提出「漏斗狀的因果模型」(funnel of causality)作為解釋選民的投 票行為。所謂「漏斗狀的因果模型」係指選民的投票行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漏斗 的管代表時間,事件一件接著一件陸續發生,造成一連串相互影響的因果關係,從漏 斗口轉到漏斗管,在漏斗尖端處即選民最後的投票決定。在漏斗口處投入社會背景與 家庭父母的特徵,這些因素均會影響到漏斗柄中(選民的政黨認同、對候選人與政見 的評價、選民與親友之間的談論及競選活動期間所發生的偶發事件),將投票抉擇過 程逐漸推移至漏斗尖端,最後進而影響到選民投票的產出。. 治 政 大 定最為重要且長期的心理因素,短期因素如候選人形象、競選政見、偶發事件等,其 立 影響是短暫的。(陳義彥、黃麗秋,1992:6-7) 此一模型除強調時間向度外,認為政黨認同是整個架構的重心,也是影響選民決. ‧ 國. 學. (二)候選人取向. ‧. 在選舉時選民除對政黨情感產生偏好,對於候選人同樣具有情感上的評價,表現. y. Nat. 在選民對於候選人形象的評估,處於現今媒體發達的時代,甚至有候選人形象決定一. al. er. io. sit. 切的看法,造成候選人爭相利用媒體來塑造個人良好形象,以便得到選民的青睞。. n. 有關候選人特質包含候選人四大面向及九個特質(Miller and Shanks,1996:416417),分別說明如下:. Ch. engchi. i n U. v. 1.能力(competence)面向:具有學識及聰明才智兩個特質。 2.效能(effectiveness)面向:具有領導能力、激勵人心及能做事等三個特質。 3.廉正(integrity)面向:具有品德及誠實兩個特質。 4.移情(empathy)面向:具有同情心及關心人民兩個特質。 除了上述候選人特質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情感溫度計來解釋候選人特質或影 響因素(Niemi and Weisberg,1993:143)。Weisberg 與 Rusk(1970:1178-1182)也. 4.

(17) 認為情感溫度計為測量選民對候選人感覺的工具之一,使用問卷題目詢問受訪者對於 候選人冷熱程度的感覺,其冷熱程度的測量值從 0 到 100 度,0 度表示受訪者對該候選 人感覺非常不喜歡;50 度表示無任何特別感覺;100 度表示感覺非常喜歡。經由此測 量值得知候選人在選民心目中的喜好程度。 對候選人的情感溫度計反應的不是單純對候選人特質的評分,同時也反映了選民 對候選人的綜合性評估。換言之,當選民對候選人進行整體評估時,除對候選人個人 特質的喜歡程度外,也融入對政黨的認同及對議題的看法等,因此它和最後投票決定 的關係非常密切(盛治仁,2000:89)。. 政 治 大 黃麗秋(1992:18)綜合過去研究發現,我國選民以候選人取向投票比率約為 55%。另陳 立 國內相關研究發現,候選人取向是決定選民投票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陳義彥、. ‧ 國. 學. 義彥(1995:125)對 82 年全省縣市長選舉研究,證實兩黨候選人形象差距是影響選 民投票決定的最關鍵因素,其區辨分析的正確預測率則高達 82.87%。. ‧. 胡佛、游盈隆(1983:265-266)對 69 年增額立法委員台北市選民的投票取向研. y. Nat. 究,發現候選人的特質包括候選人的學識、膽識、品德與風度,是影響台北市選民投. er. io. sit. 票決定的重要因素,僅次於政見取向。. al. 黃秀端(2005:22)認為選民對候選人未來執政的安心程度才是影響候選人情感. n. v i n Ch 溫度計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對政黨喜歡程度,最後是候選人的形象。另外,鄭夙 engchi U 芬、陳陸輝、劉嘉薇(2005:60)等人則認為候選人執政能力高於其他候選人因素, 對於選民投票行為具有高度的解釋力。 本研究考量 2010 年台北市長選舉雖有 3 位無黨籍候選人參選,但依然是藍綠兩大 政黨互相對決的局面,選民對候選人的評估應該很難不受到政黨偏好的影響,除對候 選人個人形象及能力進行分析外,亦採取情感溫度計測量方式,進行整體性的綜合評 估。 (三)議題取向. 5.

(18) 若選舉議題要能充分發揮作用,首先必須讓選民對政見或議題能夠有所瞭解,其 次這些政見或議題對選民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最後每個政黨政見之間具有差異性 (Campbell et al., 1960:170),一旦這些條件皆成立,政治議題才有可能作為選民投 票抉擇時的參考,也反映選民對不同政見或議題的立場與看法。 胡佛(1998:189)指出:在民主政治發展悠久的國家,如美、英、法等國,選舉 活動在民主憲政的軌道上運作,即競選議題都是在認同既有的政治結構上進行。從我 國的選舉議題來看,卻是集中焦點在政治結構層面,造成選舉過程中充滿著緊張的氛 圍,政治衝突超出政治體系權力運作的規範層面,迫使選民注意到這些政治議題,也. 政 治 大 總而言之,選民在投票時的考量並非單純的從政黨認同、候選人取向或議題取向 立. 促使政見取向的能見度,成為影響選民投票決定的因素之一。. ‧ 國. 學. 擇一為之,而是受到以上態度變項的交互影響,從中選取符合個人認同和需求的候選 人。. ‧. 三、經濟學的研究途徑 . sit. y. Nat. 此研究途徑即所謂理性投票者模型,以理性抉擇的概念來探討選民的投票行為,. io. n. al. (一)民主政體選舉的政治功能是要產生一個政府。. Ch. engchi. er. Downs(1957)首先提出以下兩項基本假定:. i n U. v. (二)選民是理性的,所謂理性,包含以下五個要素: 1.選民在面對多項的選擇時有能力自行判斷。 2.選民依據個人偏好程度排列順序等級。 3.選民的偏好等級具有遞移性。 4.選民通常是選擇最接近他偏好的選項。. 5.選民每次面對同樣的多重選項時,所作的決策都是一致的(游盈隆,1984: 219)。 6.

(19) 選民的投票行為在理性抉擇途徑的模式下,從理性、成本及效益的角度來考量, 發展出兩種對於候選人、政黨或執政團隊的評估,前瞻性(prospective)和回溯性 (retrospective)投票(Fiorina, 1981:89-102)便是理性選擇的表現。前者係指選民會 把選票投給一個未來可能會帶來繁榮的候選人或政黨;後者係指選民評估一個候選 人、政黨或執政者過去的表現,決定是否繼續投票給執政的政黨或候選人。 劉義周(2005:148)認為所謂回溯性投票,係指選民在投票時依據執政黨的施政 表現來決定投票方向的一種投票抉擇模式。具體來說,選民投票的原則是:若執政的 政府在過去這一段期間內表現良好,就投票給這個政黨的候選人,讓該政黨繼續執. 治 政 大 台灣的選舉,也常聽到在野黨向選民喊話,希望藉由政黨輪替,換人做做看。 立. 政;若這個政黨表現不如選民的期待,選民就以選票來決定不讓該政黨繼續執政。在. ‧ 國. 學. 從 1960 年以來,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係當代研究選舉投票行為的焦點,認為選民. 的投票取向決定投票行為,投票取向與投票行為之間具有高度關聯性。本研究主要採. ‧. 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途徑,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 價、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及突發事件等投票取向,並兼採社會學. y. Nat. sit. 研究途徑及經濟學的研究途徑,探討不同個人背景(年齡、教育程度、省籍、職業、. al. n. 滿意度之回溯性投票。. er. io. 收入、族群認同)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台北市女性選民對現任市長施政. 貳、 政治行為的性別差異 . Ch. engchi. i n U. v. 楊婉瑩、劉嘉薇(2006:118-121)從女性主義觀點看性別差距,對於性別差異的 研究分為三階段發展: 一、1960-1970 年代的實證研究,重點在揭露與批判傳統政治研究中的性別盲 (gender-blindness)與性別歧視(sexism),以非政治化或刻版印象來解釋女性的 政治態度與行為,因而將女性摒除於政治活動之外。. 7.

(20) 二、1970-1980 年代的性別平等理論研究,認為男女政治態度上,表現在政治興趣及 政治參與並無差異性,有關性別政治參與模式的趨同化,大多歸究於社會經濟結 構的轉型,一旦提高女性教育程度及就業,自然發展出類似的行為。 三、1980-1990 年代的性別觀點研究,重新賦予性別差異無階層化的意義,對政治研 究不同階段所提出的挑戰,趨使理論與實證研究從性別盲(gender-blind),轉向 性別包容性(gender-inclusive),再轉向具有性別觀點(gender-sensitive)的研究 取向,藉此重新看見性別差異。 1980 年美國總統大選是重要的里程碑,女性選民的選票扮演著重要性地位,此次. 政 治 大 黨候選人的票數亦高於男性選民百分之八。美國女性自 1920 年擁有投票權以來,首次 立 總統候選人分別為民主黨卡特及共和黨雷根,不但女性選民的投票率提高,投給民主. ‧ 國. 學. 與男性選民產生如此巨幅的差距,此差距持續至 1984 年及 1988 年的總統選舉,所以 女性團體 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稱此現象為「性別差距(Gender. ‧. Gap)」(Mueller, 1991:23-24)。. y. Nat. 1996 年美國總統大選,對支持政黨候選人的性別差異超過百分之十一,創下各國. er. io. sit. 選票上「性別差距」的新高。近代民主國家的政黨,為考量爭取中間選民的選票,在 政策上並無顯著差異,但美國近二十幾年來,兩黨在婦女政策立場上則有顯著差異,. n. al. Ch. i n U. 所以女性絕非盲目的支持民主黨(紀欣,2000:83)。. engchi. v. 翁秀琪、孫秀蕙(1995:89)將國外對於性別差距與投票行為之間關連性的研 究,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政治參與:分析性別在政治參與上的差異,例如比較男女的投票率。 二、投票行為:分析性別在投票行為上的差異,例如比較男女在政黨、候選人及政見 投票上的差異,或者比較影響男女投票的因素有何差異。 三、政黨偏好:分析性別在政黨偏好上的差異,例如比較男女在政黨形象、政黨認同 上的差異。 8.

(21) 四、公眾議題:分析性別對公眾議題的關心程度,例如比較男女對不同類型的政策議 題的關心程度,以及是否支持的差異。  劉義周(1994:147-149)將政治態度的性別差異的解釋分為以下兩種: 一、政治社會化的差異  男女在成長的歷程受到家庭、學校、同儕團體、工作場所、選舉與重大政治事件的 影響,經由經驗累積和學習上的不同,其政治態度出現差異性。 二、社會角色的差異 . 政 治 大. 除了社會化的結果某些部份會導致社會角色的差異外,尚有男女角色分工也會造成 社會角色的差異。. 立. 楊婉瑩、劉嘉薇(2006:122-125)將性別差距的解釋分為內在心理學與外在社會. ‧ 國. 學. 結構兩種解釋:. ‧. 一、內在心理學解釋 . sit. y. Nat. 此種觀點認為性別差異屬於內在性,根據社會心理學途徑,性別社會化的觀點,分. io. er. 為以下兩個時期:. al. v i n Ch 則比較重視個人自由、競爭、法律、權利、獨立自主等。 engchi U n. (一)幼兒期:女性比較重視道德、責任、關懷、合作、歸屬感、人際連結等;男性. (二)成人期:女性因擔任母親角色以及對私領域的關懷,形成異於男性的角色行 為。 此種歸因幼兒期與成年期性別角色分化的觀點,強調男女受到不同性別角色與社 會化過程,隨之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質、價值觀及態度(Chodorow,1978; Gilligan,1982,此處轉引自楊婉瑩、劉嘉薇,2006:122)。. 9.

(22) 二、外在社會結構  此種觀點認為性別差異屬於外在性,女性受到情境因素或是社會經濟地位的影 響,進而影響其態度行為。此種假設視性別差異為變動現象,隨著整體社會結構的轉 變而發生變化,例如由工業發展到後工業或是個人不同社會經濟因素的差別,形成性 別態度與行為的差異。社會結構的轉變,包括家庭責任、年齡世代、教育程度、職業 與收入及宗教信仰等,都會影響到性別差異的方向與強度。 綜言之,以上兩種解釋途徑造成性別差異的影響因素相互交錯,內在心理的性別 差異會受到社會化影響,個人心理也會受到個人所處社會結構的影響,兩者關係密 切,互為影響性別間的差異。. 立. 政 治 大. 過去 20 多年,歐美先進民主國家選舉陸續出現性別差距,致使女性投票行為受到. ‧ 國. 學. 廣泛的重視,女性選民具有左右選情力量的選票,便成了政黨及候選人欲搶攻的票 倉。在美國,性別差距自 1980 年來即受到重視,發現政黨認同上女性較男性支持民主. ‧. 黨的現象,在總統選舉中也出現決定性的性別差距。. sit. y. Nat. 依據中央選舉委員會的統計,我國在 2008 年總統大選,係台灣總統直選以來,首. io. er. 次出現顯著的性別差異,不但全國總投票率女性高於男性,除桃園縣投票率男性高於. al. 女性外,北高兩直轄市與廿二縣市皆是女性高於男性,女性選民的選票影響了此次總. n. v i n Ch 統大選結果。本次台北市長選舉亦出現女性投票率、投票人數均高於男性的性別差 engchi U 距,由於過去性別差距在選舉中表現較不突出,所以未被深入討論。. 參、 相關文獻探討  為針對此一議題進行研究,經整理國內有關女性選民投票取向之相關研究文獻, 如表 1-2-1 所示。. 10.

(23) 表 1-2-1 國內女性選民投票取向相關研究文獻 研究者. 研究主題. 楊婉瑩 林珮婷 (2010). 她們為什麼投給馬英 候選人、政策議 女性選民投給馬英九並不是因為特別 九?探討 2008 年總 題、個人社會經 偏愛馬英九,而是受到女性相較於男 統大選的性別差距 濟條件、政黨認 性不認同泛綠,泛綠女性選民為數原 同 本就較少的情況下,投票時還可能出 現游離跨黨投票,政黨認同的性別結 構轉變,也就是泛綠女性選民相對較 為開放的投票行為傾向,或許是解擇 本屆選舉出現性別差異的關鍵性因 素。 台灣女性選民特質: 人口變項(年 1.台灣女性選民在選舉期間所展現的 政治傳播構面的觀察 齡、教育程 特質,確實與男性選民有所不同。 度)、政治心理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總 特質、傳播行為 統或立委選舉期間,女性選民的政 治知識、政治興趣,都低於男性選 民。 2.性別差距比較可能是女性在社會化 的過程中,傳統的性別角色價值觀 中,女性被賦予了較重的家庭維護 責任,這種家庭取向,使女性選民 在考慮投票支持對象時,除對男性 候選人在其施政能力之外,再以是 否為顧家好男人的道德標準,評斷 該候選人是否值得支持。 3.同時,也由於此一家庭取向,讓女 性選民在決定投票對象時,會注意 候選人所提的經濟及教育政策,因 為這些選舉議題會被女性選民認為 與家庭生活品質有直接關聯。 性別與選舉:我國總 性別、政黨認 就解釋投票性別差距而言,候選人偏 統大選之性別差距 同、候選人評 好與議題立場並非解釋的主要因素, 估、議題立場、 政黨認同的性別差距才是解釋性別投 社會結構 票的主因。. 立. 研究發現. 政 治 大. 學. ‧. ‧ 國. 胡幼偉 林政谷 林佩霓 (2010). 研究變項. n. er. io. sit. y. Nat. al. 楊婉瑩 林珮婷 (2009). 陳宜琴 (2009). Ch. engchi. i n U. v. 性別意識、女權意識 個人背景(年齡、 1.個人背景因素中的年齡、教育程 與台灣社會女性政黨 教育程度、婚姻 度、職業收入會影響女性的性別意 支持之研究 關係、職業收 識與女權意識,而教育程度是最重. 11.

(24) 李海鴒 (2008).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吳家蕎 (2007). 入)、性別意識、 要的影響變項。 女權意識 2.在兩種意識概念與政黨支持關係的 聯結上,相關程度更低,未達顯 著,無法以受訪者的性別意識或女 權意識程度來預測其政黨支持。 2006 年台北市長選 個人及社會背景 1.女性以支持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 舉選民投票抉擇因素 因素(性別、年 黨比例較高;男性以支持新黨及親 之研究 齡、省籍、家庭 民黨比例較高。 收入、教育程度) 2.從重要選舉議題分析來看,男性認 五個自變數、族 為整治淡水河比較重要的高於女 群認同、政黨認 性;認為單一版本教科書比較重要 同、候選人評 的女性高於男性;認為松山機場直 價、選舉議題、 航比較重要的男性高於女性,故男 投票抉擇 性較女性重視外在環境的問題,而 女性較為重視子女教育的問題。 我國女性選民投票行 個人背景(年 1.女性選民的政黨認同傾向中立;對 為之研究-2004 總 齡、教育程度、 候選人的評價,女性選民認為陳水 統選舉分析 省籍、職業)、 扁的形象優於連戰,而連戰的能力 政治態度(政黨 優於陳水扁,整體而言,女性選民 認同、候選人評 較喜歡陳水扁;政策議題方面,女 價、政策議題、 性選民首重「經濟性議題」;本次 總統施政滿意 選舉女性選民表示投票給陳水扁的 度、突發事件、 比例多於連戰。 政治知識)、投 2.女性選民的個人背景因素及政治態 票行為 度等變數,單獨地與女性選民的投 票抉擇皆有顯著的關聯性,惟將諸 多變數一同納入模型比較其相對影 響力時,發現「教育程度」、「政 黨認同」及「候選人評價」等三個 變數最具影響力。 3.女性選民重視候選人個人特質,尤 其女性佐理人員及家庭主婦更有 「選人不選黨」的傾向,且形象的 影響力更勝於能力。 政治參與的性別差異 政治參與與性 1.相對於社會結構與私領域情境因素 別、社會結構因 解釋力的不足,政治涉入感做為解 素、情境因素、 釋兩性政治差異的主要解釋,似乎 政治涉入感 意味著女性的低度政治參與,並非 客觀的不能也,而是主觀不為(不 願)也。 2.女性在客觀社會結構與私領域的不. n. er. io. sit. y. Nat. al. 楊婉瑩 (2007). Ch. engchi. 12. i n U. v.

(25) 楊婉瑩 劉嘉薇 (2006). 探索性別差距的不同 性別、議題態 型態-以台灣選民政 度、社會結構、 黨認同為例 政黨認同. 許詩嫺 (2006). 性別差距與投票行 為:以台灣的三次總 統選舉為例 (1996-2000-2004). 政 治 大. ‧ 國. ‧. n. al. er. io. sit. y. Nat. 王嵩音 (2005). 學. 人口背景、政黨 屬性、政黨認 同、議題偏好、 候選人取向、關 係取向. 立. 利處境,確實會影響到主觀的政治 涉入感,進而影響其政治參與的程 度;其中,客觀因素對於政治參與 的直接影響雖低,但仍有一定的間 接影響力;而主觀的政治涉入感仍 是解釋政治參與差異的主要直接因 素。 1.女性選民傾向支持國民黨者,多抱 持支持統一、強調安定的態度。 2.女性選民支持民進黨者,則傾向支 持獨立,且第一世代較第二世代、 住在南部較北部支持。 3. 女性認同親民黨有居住在中部的特 質。 1.台灣 2004 年的總統選舉首度出現女 性較男性支持泛綠陣營的性別差距 現象,先前兩次選舉則無。 2.在人口變項上,男女在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職業有無、個人收入高 低與媒介使用等變項上皆有顯著的 性別差距。 3.政黨認同確實會影響台灣選民的投 票抉擇,對議題立場及議題偏好的 分析及候選人取向上,也發現存有 性別差距現象。另外,分析台灣投 票行為研究中特殊的關係取向,發 現女性選民特別重視私人關係的政 治意見,男性選民則明顯重視社會 關係與政黨關係。 1.在政治興趣方面,性別差異最顯著 的是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市長選舉的 興趣較男性高。但在立委選舉時, 男性選民的政治興趣則較女性高。 2.比較人口學變項對於政治態度的影 響,也發現教育程度具有較高的預 測力。 3.在投票行為方面,台北市市長選舉 時,女性選民的投票率較男性選民 高。其他選舉均未出現性別差異。 4.在投票抉擇方面,台北市女性選民 投給馬英九的比例較男性高。而女. Ch. engchi. 再看性別政治-從跨 媒介使用行為、 選舉資料探討性別與 人際傳播、政治 政治行為 態度(政治效能 感、政治興 趣)、投票行為. 13. i n U. v.

(26) 黃嘉瑜 (2005). 政黨認同之性別差異 政黨認同、議題 -1995~2004 立法委 偏好 員選舉. 侯佩君 (1997). 性別差異與政治思維 候選人人格、議 結構體 題、政黨形象、 投票抉擇. 政 治 大. 台灣婦女近十年來政 政治興趣、民主 治態度的變遷-民國 價值取向、政黨 72 年至 81 年 偏好. 林思伶 (1989). 性別與投票行為研究 -75 年中央民意代 表選舉婦女投票參與 分析. ‧. 黃秀端 趙湘瓊 (1996). 學. ‧ 國. 立. 性選民投給泛藍立委候選人的比例 也較男性高。不過高雄市選舉和總 統選舉,則並未出現如此差異。 男性較傾向認同民進黨,而女性則傾 向認同國民黨。2004 年的資料也顯 示,除了統獨議題外,造成差異的來 源含包含兩性在議題偏好的不同與男 女對於議題重要性有不同的衡量。 1.女性選民發展程度最好的是候選人 人格思維結構體、其次是政黨形象 思維結構體、最差為議題思維結構 體。 2.政治談論頻率、政黨偏好、教育程 度是影響女性選民之政治思維結構 體高度發展與否的主要因素。 3.婚姻對女性選民政治認知的發展具 有負面的影響,但卻對男性選民具 有正面的效果。 1.1992 年男女對國民黨之認同並無明 顯差異,但是女性對民進黨之認同 遠少於男性。 2.已婚婦女政黨偏好強度,較未婚婦 女提高,此可能是受到先生的影 響。 1.婚姻、教育程度、職業三變項與性 別、投票參與決定之間的關係具有 中介變項的性質。 2.在台灣地區,女性投票率並未遜於 男性,女性更有可能是因為親友、 初級團體的動員而參加。 3.新生代選民(20-29 歲)受女性意識 抬頭影響,已造成從眾性(非理 性)因素投票的改變。. n. Ch. engchi. 資料來源:研究者個人自行整理. 14. er. io. al. sit. y. Nat. 民主價值取向、 政治功效意識、 選舉不信任感 受、選舉疏離感 受、選民投票參 與決定. i n U. v.

(27)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歸納與本研究相關之主要發現: 一、女性選民投票行為受到個人背景因素中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的影響,教 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影響變項,對女性選民的影響大於男性選民(陳宜琴,2009;吳 家蕎,2007;許詩嫺,2006;王嵩音,2005;侯佩君,1997)。 二、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政治興趣,以及對傳媒中選舉訊息的接觸程度,都低於男 性選民,但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市長選舉的興趣較男性高,在立委選舉時,男性選 民的政治興趣則較女性高(胡幼偉、林政谷、林佩霓,2010;王嵩音,2005)。 三、政黨認同的性別差距才是解釋性別投票的主因,女性傾向認同國民黨,而男性較. 政 治 大. 傾向認同民進黨(楊婉瑩、林珮婷,2009)。. 立. 四、從重要選舉議題分析來看,男性較女性重視外在環境的問題,而女性較為重視經. ‧ 國. 學. 濟及教育的問題(胡幼偉、林政谷、林佩霓,2010;李海鴒,2008;吳家蕎, 2007)。. ‧. 五、台北市市長選舉時,女性選民的投票率較男性選民高,政治興趣愈高,愈會參與. Nat. sit. y. 投票(王嵩音,2005)。. n. al. er. io. 六、有關影響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的投票取向,如:政黨認同、候選人偏好、政策議. i n U. v. 題、政治知識、政治興趣、傳播行為、政治心理特質、媒體的使用、族群認同、. Ch. engchi. 政治內在效能感、政治責任感等。惟較少探討突發事件與投票行為間的關聯性, 女性選民受選舉突發事件影響程度如何,值得探究(吳家蕎,2007)。 綜上所述,過去研究發現女性選民投票行為受到個人背景因素中的年齡、教育程 度、職業收入的影響,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影響變項,而省籍、族群認同並未對女性 選民的投票產生影響,故本研究納入此二變項,以便更瞭解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行 為是否有所不同。. 15.

(28) 第二章.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資料來源與研究範圍及方法 . 壹、 資料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資料係採自 2009 年至 2012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 究規劃(2/3):民國九十九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TEDS 2010C): NSC 99-2420-H-. 政 治 大 重禮研究員、林瓊珠助理教授、胡佛教授、徐火炎研究員、徐永明助理教授、俞振華 立. 031-002,計畫主持人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黃秀端教授,共同主持人有朱雲漢教授、吳. ‧ 國. 學. 助理研究員、盛杏湲教授、陳陸輝研究員、黃紀教授、黃信達助理教授、傅恆德教 授、游清鑫研究員、劉義周教授、劉正山副教授。本項調查研究以戶籍設於台北市,. ‧. 年齡在二十歲以上具有選舉權的公民作為此次調查訪問的對象,自民國 100 年 1 月 15. y. Nat. 日至 3 月 5 日進行面訪,總計成功完成 1,131 份訪談問卷(男:550 人;女:581. er. io. 貳、 研究範圍 . sit. 人),上述資料未經過加權處理。. al. n. v i n C h 年直轄市市長選舉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 本研究所指的台北市選民係以「2010 engchi U. (TEDS 2010C)的資料為主,採用其中台北市女性選民 581 人為主要分析對象。. 參、 研究方法  一、. 二手資料分析法  本研究以黃秀端教授主持之「民國九十九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TEDS 2010C). 作為研究資料。. 16.

(29) 二、. 文獻分析法  蒐集與整理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論文、期刊等資料,加以歸納分析,以便瞭解. 其相互關係,形成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 三、. 統計方法  本研究運用各種統計分析方法:有次數分配(Frequencies)、卡方檢定(Chi-. square test)、t 檢定(t-test)及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以便瞭 解不同個人背景的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投票取向的差異性,以及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 取向與投票行為的關聯性。最後再以洛基迴歸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尋. 政 治 大. 求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投票行為的最主要因素。. 立. 第二節. ‧. ‧ 國. 學. 壹、 研究架構 . 研究架構與假設 . 本研究架構首先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不同的個人背景,(包括年齡、教育程度、. y. Nat. sit. 省籍、職業、收入、族群認同);其次,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取向,投票取向. n. al. er. io. 係指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考慮因素,從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所重視議. i n U. v. 題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及突發事件等六個面向進行分析;最後探討台北市女. Ch. engchi. 性選民的投票行為,投票行為就是最後決定投給誰,進而瞭解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投 票行為的重要因素,如圖 1 所示。. 17.

(30) 中介變項. 自變項 個人背景. 依變項. 投票取向. 投票行為. 政治知識.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省籍 職業 收入 族群認同. 投給那位候選人. 政黨認同 候選人評價. 郝龍斌. 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 蘇貞昌. 市長施政滿意度 突發事件. 立. ‧. ‧ 國. 學 圖 1 研究架構圖. io. sit. y. Nat. 貳、 研究假設 . 政 治 大. n. al. er. 社會學研究途徑強調不同群體的投票取向,其受到社會背景與所處特定社會脈絡. Ch. i n U. v. 的影響,顯現相當的差異性;而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則認為選民的投票行為乃是受到. engchi. 個人的內在動機與政治態度等心理因素影響;又經濟學研究途徑則認為選民會理性的 依候選人施政滿意度來進行投票。另外,「漏斗狀的因果模型」亦指出競選活動期間 所發生的突發事件也是影響投票抉擇的重要因素。基於以上理論推論與本研究目的, 擬訂欲驗證之研究假設,說明如下: 假設一 台北市女性選民之個人背景與投票取向(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 價、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間,有顯著差異。 假設 1-1、不同性別之台北市選民,其投票取向有顯著差異。. 18.

(31) 假設 1-2、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政治知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 1-3、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政黨認同有顯著差異。 假設 1-4、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其候選人評價有顯著差異。 假設 1-5、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所重視議題誰最能代表會有顯著 差異。 假設 1-6、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其市長施政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 台北市女性選民之個人背景與投票行為間,有顯著關聯性。. 政 治 大 假設 2-2、台北市女性選民個人背景與投票行為,有顯著關聯性。 立 假設 2-1、台北市選民性別與投票行為,有顯著關聯性。. ‧ 國. 學. 假設三 投票取向與投票行為間,有顯著關聯性。. 假設四 突發事件及台北市女性選民個人背景與投票行為間有顯著關聯性。突發事. ‧. 件影響不同女性選民之年齡、教育程度、省籍、職業、收入、族群認同,會. Nat. sit. y. 因此出來投票給候選人。. n. al. er. io. 突發事件係過去投票研究者認為,突發事件的發生會影響到選民最後一刻的. i n U. v. 投票抉擇,在這次選舉的突發事件是連勝文槍擊案,一般媒體報導認為突發事件. Ch. engchi. 對台北市長的選情會造成衝擊,本研究欲知是否會影響選情?. 19.

(32) 第三節. 各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 . 壹、 研究變項  一、自變項:本研究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省籍、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等七項 個人背景因素為自變項,探討不同人口特徵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投票取向及行為之差 異性。  二、依變項:主要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投票行為,以郝龍斌、蘇貞昌為投票人選。  三、中介變項: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政黨認同、候選人評價、所重視議題誰 最能代表、市長施政滿意度、突發事件等六項投票取向變項,受到個人背景因素的 影響,進而影響其投票行為。 . 貳、 操作性定義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針對本研究各項變項的測量與處理方式說明,如表 2-3-1 所示。 表 2-3-1 各研究變項的測量與處理方式. Nat. 請問您,現任的行政院長是誰?. 共包括三題,知道得1分,最. y. 請問您,現任的美國總統是誰?. 操作性定義. 高分得3分,最低分為0分,. sit. 政治知識. 測量題目. ‧. 變項. er. io. 請問您,在我國,誰或哪個機關負責 再將總分除以三題,取平均 解釋憲法?. n. al. 政黨認同. Ch. engchi U. v ni. 數介於0-1分之間。. 目前國內有幾個主要政黨,包括國民 依選民所支持的政黨,分為 黨、民進黨、親民黨、新黨,以及台 三類: 聯,請問您是否(台語:咁有)偏向 1. 泛 藍 ( 包 含 國 民 黨 、 親 民 哪一個政黨?. 黨、新黨) 2.泛綠(包含民進黨、台聯黨) 3.中立及無反應等(包含無反 應及極少數的其他政黨). 候選人評價. 請問在這次台北市市長選舉中,您認 皆分為兩類:. 1.候選人評價差距. 為 哪 一 位 候 選 人 比 較 有 做 事 的 能 力 1.郝龍斌 (台語:卡有做代誌的能力)?. 20. 2.蘇貞昌.

(33) 哪一位比較瞭解民眾的需要?. 以上各題答郝龍斌或蘇貞昌. 哪一位比較清廉不貪污?. 分別給予1分,共包括6題,. 哪一位比較值得信賴?. 最高6分,再將總分除以六. 哪一位對民眾服務最熱心?. 題 , 取 平 均 數 介 於 0-1 分 之. 哪一位對台北市的未來比較有看法?. 間。候選人評價距差以受訪 者對郝龍斌評價分數減去對 蘇貞昌評價之分數. 2.情感溫度計. 我們一樣想用0分到10分來知道您 以0~10的量表。數字越大代 對一些政治人物的感覺。非常喜歡是 表越喜歡該候選人,反之則 10分,非常不喜歡是0分,普通是 越不喜歡。. 政 治 大 您會給蘇貞昌幾分? 立 在重視議題上,請問您認為哪一位候. 1.非常滿意. y. 首先,在社會福利方面您滿不滿意? 2.還算滿意 (例如:社會救助、老人福利、身心障 3.不太滿意 礙者福利). 4.非常不滿意. al. v 整體市長施政滿意度的題目 i 那治安呢?(例如:飆車族、偷竊、 n Ch e n g c h i U 為一題,回答「非常滿意」 強盜等問題) n. 滿意度. 現,滿意還是不滿意?. io. 2. 綜合各項施政. 整體來說,您對過去四年的市長的表 依選民的滿意程度分四類:. Nat. 意度. 2.蘇貞昌. sit. 1.整體市長施政滿. 1.郝龍斌. ‧. 市長施政滿意度. 選人的主張最能代表您的想法?. 學. 能代表. 分為兩類:. er. 所重視議題誰最. ‧ 國. 5分。請問您會給郝龍斌幾分?請問. 那交通呢?. 給4分,「還算滿意」給3. 那公共建設呢?. 分,「不太滿意」給2分,. 那工商發展呢?. 「非常不滿意」給1分。. 那環境保護呢?. 綜合各項施政滿意度有八. 那醫療衛生呢?. 題,回答「非常滿意」給4. 那文教藝術呢?. 分,「還算滿意」給3分, 「不太滿意」給2分,「非常 不滿意」給1分,共包括八 題,最高分32分,再將總分 21.

(34) 除以八題,取平均數介於1-4 分之間。 突發事件. 去年的五都選舉前一晚,連勝文遭到 分為四類: 槍擊,請問這件事有沒有影響您出來 1.因此出來投票 投票的意願?. 2. 沒有影響 3. 因此不去投票 4. 沒聽說這件事. 投票行為. 請問市長您是投給誰?. 分為兩類: 1.郝龍斌 2.蘇貞昌. 性別. 立. 政 治 大. 請問您是民國幾年出生的﹖. 2.女性 依民國出生年分為五類: 2.30-39歲(6年級生). ‧. 3.40-49歲(5年級生) 4.50-59歲(4年級生). y. sit. 5.60歲以上(3年級生及以前). al. er. io. 請問您的教育程度是什麼(您讀到什 分為三類: 1.國中以下. n. 麼學校)?. 省籍. 1.男性. 1.20-29歲(7年級生). Nat. 教育程度. 分為兩類:. 學. ‧ 國. 年齡. 受訪者的性別. Ch. engchi U. v n i 2.高中職. 3.大專以上. 請問您的父親是本省客家人、本省閩 分為三類: 南(台語:河洛)人、大陸各省市人,還 1.本省客家人 是原住民?. 2.本省閩南人 3.大陸各省市人. 職業. 請問您目前的職業是什麼?. 分為四類: 1.高、中級白領 2.中低、低級白領 3.藍領 4. 農林漁牧及其他. 22.

(35) 收入. 請 問 您 家 庭 每 個 月 總 收 入 大 約 是 : 分為五類: ( 包 括 薪 資 以 外 的 其 他 收 入 , 如 房 1. 低 所 得 : 24000 元 以 下 、 租、股利等等). 24001~36000元 2.中低所得:36001~55000元 3.中等所得:55001~87000元 4.中高所得:87001~132000元 5.高所得:132001元以上. 在我們(台語:咱)社會上,有人說 分為三類: 自己是「台灣人」,也有人說自己是 1.台灣人 「中國人」,也有人說都是。請問您 2.都是 認 為 自 己 是 「 台 灣 人 」 、 「 中 國 3.中國人. 政 治 大. 人」,或者都是?. 立.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族群認同. Ch. engchi. 23. i n U. v.

(36) 第三章. 台北市女性選民之個人背景與投票取向 . 本章針對民國九十九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以下簡稱 TEDS 2010C),根據台北 市的調查資料,探討台北市女性選民的背景分析,並透過與台北市男性選民的比較, 以突顯出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獨特性。. 第一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背景分析 . 政 治 大. TEDS 2010C 研究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台北市總計成功完成訪問 1,131 位選. 立. 民,其中 581 位為女性選民,占全體受訪者的 51.4%。表 3-1-1 係全體台北市女性選民. ‧ 國. 學. 受訪的年齡、教育程度、省籍、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等社會背景的分析,以便瞭解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基本背景特徵。.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4. i n U. v.

(37) 表 3-1-1 全體受訪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社會背景 社會背景. %. 89 109 120 121 142. 15.3 18.8 20.7 20.8 24.4. 129 159 292 1. 22.2 27.4 50.3 0.2. 388 136 15. 7.2 66.8 23.4 2.6. 政 治 大 42. 學. ‧. ‧ 國. 立. n. 103 81 127 109 69 92. Ch. sit er. io. al. 36.5 41.3 8.6 13.6. y. 212 240 50 79. Nat. 年齡 20-29 歲 30-39 歲 40-49 歲 50-59 歲 60 歲以上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大專以上 無反應 省籍 本省客家人 本省閩南人 大陸各省市人 無反應 職業 高、中級白領 中低、低級白領 藍領 農林漁牧及其他 收入 低所得 中低所得 中等所得 中高所得 高所得 無反應 族群認同 台灣人 都是 中國人 無反應. 人數. engchi U. 283 256 36 6. v ni. 17.7 13.9 21.9 18.8 11.9 15.8. 48.7 44.1 6.2 1.0. 說明:無反應表示拒答或其他無法歸類的選項. 25.

(38) 壹、 年齡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年齡層分布,主要以 60 歲以上最多,20-29 歲年齡層最少, 分別分布於年齡層的兩端。. 貳、 教育程度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教育程度以大專以上居多,占 50.3%,高中職以上者約占全 體台北市女性選民近8成,顯示台北市女性選民教育程度普遍較高。. 參、 省籍. 治 政 的 23.4%及本省客家人的 7.2%高出很多。 大 立.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以本省閩南人的比例居冠,占 66.8%,明顯比大陸各省市人. 肆、 職業. ‧ 國. 學.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職業分布,以中低、低級白領最多,占 41.3%,其次為高、. ‧. 中級白領,占 36.5%,而農林漁牧及其他占 13.6%,其中藍領分布最少占 8.6%。若以. y. Nat. 白領階層(高、中級白領及中低、低級白領)、藍領階層(藍領與農林漁牧及其他)作. n. al. er. io. 階層為主。. sit. 區分,近8成女性為白領階層,而藍領階層僅占2成,顯示台北市女性選民職業以白領. 伍、 收入. Ch. engchi. i n U. v.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收入分布以中等所得的比例最高,占 21.9%,中等所得以上 的比例高達 52.6%,顯示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收入較高,其中無反應占 15.8%,可能受到 財不露白的影響而不予回答。. 陸、 群群認同 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以台灣人認同者居多,占 48.7%,其次是雙重認同者,占 44.1%,中國人認同者最少,僅有 6.2%。. 26.

(39) 綜上所述,本研究可以知悉此次受訪的台北市女性選民特質,係以 60 歲以上、大專 以上、本省閩南人、職業為白領階層、收入中等所得以上、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者居 較多數,但在族群認同上也有4成多的台北市女性選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 國人」者。. 第二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 . TEDS 2010C 針對政治知識題目本研究有三題,內容包含「請問您,現任的美國總 統是誰?請問您,現任的行政院長是誰?請問您,在我國,誰或哪個機關負責解釋. 政 治 大. 憲法?」,本研究將以上各題回答正確的得 1 分,最高分得 3 分,最低分為 0 分,再. 立. 將總分除以三題,取平均數介於 0-1 分之間。. ‧ 國. 學. 在所有台北市選民的政治知識為 0.64 分(見表 3-2-1),可見台北市選民的政治知識. ‧. 略高。. sit. y. Nat. 不同性別的台北市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1 顯示,台北市男性. io. er. 選民的政治知識高於女性選民,過去的研究(胡幼偉等,2010)的研究顯示,台灣女性選 民的政治知識低於男性,台北市女性選民也是如此,但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市長選舉參. n. al. 與投票的興趣較男性高。. Ch. engchi. i n U. v. 表 3-2-1 性別與政治知識的 t 檢定分析(0-1 分) 政治知識.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性. 550. 0.70. 0.29. 女性. 581. 0.58. 0.33. 統計檢定. t=6.235 p<.001. 性別. 27.

(40)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社會背景與政治知識的差異性情形,不同省籍的台北市女性選 民之政治知識未達顯著性差異,但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則達 到顯著性差異。顯見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因素主要有五個:即年齡、 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現分述於下:. 壹、 年齡因素  不同年齡層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2 顯示,台北 市女性選民 30-49 歲之間的政治知識較高,明顯高出 60 歲以上女性的選民,而 20-29 歲新世代的政治知識與 50-59 歲的分數相同,僅比 60 歲以上的政治知識高。整體來. 政 治 大. 說,台北市女性選民各年齡層的政治知識水準不低。本表產生類似常態分布的現象,. 立. 學. ‧ 國. 或許現在年輕女性較不關心政治,而年長女性早期政治參與度少。. (2)30-39 歲. 標準差. 89. 0.57. 0.31. 109. 0.64. 0.31. (2)>(5). 0.70. (3)>(5). io. (3)40-49 歲. 平均數. Scheffe 法. y. Nat. (1)20-29 歲. 人數. ‧. 年齡. 120. Ch. 0.31. 0.57. iv 0.30. 0.58. 0.33. n. al. sit. 政治知識. er. 表 3-2-2 台北市女性選民年齡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n U e n0.46 gchi 0.36. (4)50-59 歲. 121. (5)60 歲以上. 142. 合計. 581. 統計檢定. F=10.302 p<.001. 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層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性,如表 3-2-2 顯示,3039 歲、40-49 歲及 60 歲以上之台北市女性選民達到顯著性差異。以平均數觀之,60 歲 以上者政治知識分數為 0.46 分,明顯低於 40-49 歲的 0.70 分、30-39 歲女性選民的 0.64. 28.

(41) 分。另外,20-29 歲(7 年級生)的政治知識分數與 50-59 歲政治知識分數同為 0.57 分, 僅高於 60 歲以上的 0.46 分,新世代的政治知識分數相對不高。. 貳、 教育程度因素  不同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3 顯示,台 北市女性選民大專以上的政治知識最高,高中職居中,國中以下的政治知識偏低,隨 著教育程度愈高,政治知識相對提升。 表 3-2-3 台北市女性選民教育程度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政治知識. 人數. 教育程度. 立 159. (1)國中以下. 129. 合計. Scheffe 法. 0.56. 0.30. 292. 0.71. 0.29. 580. 0.58. 0.33. (1)<(2),(1)<(3) (2)<(3). ‧. 統計檢定. 標準差. 政 治 大 0.34 0.31. 學. (3)大專以上. ‧ 國. (2)高中職. 平均數. F=70.711 p<.001. sit. y. Nat. io. er. 進一步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性,如表 3-2-3 顯示,國. al. 中以下、高中職、大專以上之台北市女性選民均達到顯著性差異。以平均數觀之,大. n. v i n Ch 專以上的政治知識高達 0.71 分,政治知識分數明顯高出國中以下的 0.34 分及高中職的 engchi U 0.56 分,整體來說,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教育程度的高低與政治知識之間成正比。. 參、 職業因素  不同職業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4 顯示,台北市 女性選民白領階層(高、中級白領及中低、低級白領)的政治知識明顯高於藍領階層(藍 領、農林漁牧及其他)。. 29.

(42) 表 3-2-4 台北市女性選民職業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政治知識.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Scheffe 法. (1)高、中級白領. 212. 0.65. 0.32. (1)>(3),(1)>(4). (2)中低、低級白領. 240. 0.59. 0.31. (2)>(4). (3)藍領. 50. 0.47. 0.32. (4)農林漁牧及其他. 79. 0.44. 0.36. 合計. 581. 0.58. 0.33. 統計檢定. F=10.206 p<.001. 職業. 政 治 大 級白領、藍領與農林漁牧及其他和及中低、低級白領之台北市女性選民達到顯著性差 立. 進一步分析不同職業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性,如表 3-2-4 顯示,高、中. ‧ 國. 學. 異。以平均數觀之,白領階層者政治知識分數為 0.59 分以上,明顯高於藍領階層的. 0.47 分以下。整體來說,台北市女性選民白領階層的政治知識高於藍領階層的政治知. sit. y. Nat. 肆、 收入因素 . ‧. 識。. al. er. io. 不同收入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5 顯示,台北市. v i n Ch 表 3-2-5 台北市女性選民收入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e n g c h i U 分) 政治知識 n. 女性選民高所得的政治知識明顯高於低所得的女性選民。. 收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Scheffe 法. (1)低所得. 103. 0.45. 0.34. (1)<(2),(1)<(3). (2)中低所得. 81. 0.62. 0.28. (1)<(4),(1)<(5). (3)中等所得. 127. 0.61. 0.32. (4)中高所得. 109. 0.66. 0.32. 69. 0.69. 0.31. 合計. 489. 0.60. 0.33. 統計檢定. F=8.630 p<.001. (5)高所得. 30.

(43) 進一步分析不同收入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性,如表 3-2-5 顯示,低所得 者,其政治知識顯著低於其他四級所得者。. 伍、 族群認同因素  不同族群認同的台北市女性選民之政治知識達到顯著性差異。如表 3-2-6 顯示,台 北市女性選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的政治知識明顯高於認同自己 是「中國人」者的女性選民。 表 3-2-6 台北市女性選民族群認同與政治知識的變異數分析(0-1 分) 政治知識. 人數. 族群認同. 立. 治 標準差 政 平均數 大0.34 0.53. (2)都是. 256. 0.66. 0.31. 36. 0.49. 0.28. 575. 0.58. 0.33. F=12.107 p<.001. y. Nat. 統計檢定. (2)>(3). ‧. 合計. (1)<(2). sit. (3)中國人. ‧ 國. 283. 學. (1)台灣人. Scheffe 法. n. al. er. io. 進一步分析不同族群認同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的差異性,如表 3-2-6 顯示,認. i n U. v. 同自己是「台灣人與中國人兩者都是」者,其政治知識最高(0.66 分),且顯著高於認同. Ch. engchi. 「台灣人」(0.53 分)及「中國人」(0.49 分)者。. 綜合本節研究發現:台北市男性選民的政治知識高於女性選民,過去的研究(胡幼 偉等,2010)的研究顯示,台灣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低於男性,台北市女性選民也是如 此,但台北市女性選民對市長選舉參與投票的興趣較男性高。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治 知識(0-1 分)平均數為 0.58 分,顯示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治知識中等,此次受訪的台北 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高的特質分布在 40-49 歲、大專以上、高、中級白領、高所得、認 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台北市女性選民政治知識低的特質分布在 60 歲以上、國中以下、職業為農林漁牧及其他、低所得、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另 31.

(44) 外,20-29 歲新世代的政治知識與 50-59 歲的分數相同,僅比 60 歲以上的政治知識高, 政治知識與中年齡層相較,相對偏低。台北市女性選民年齡與政治知識產生類似常態 分布的現象,或許現在年輕女性較不關心政治,而年長女性早期政治參與度少。. 第三節.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政黨認同 . TEDS 2010C 的政黨認同題目為:「目前國內有幾個主要政黨,包括國民黨、民進 黨、親民黨、新黨,以及台聯,請問您是否(台語:咁有)偏向哪一個政黨?」,本 研究依民眾所支持的政黨分為三類,泛藍(包含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泛綠(包含民. 政 治 大. 進黨、台聯黨)、中立及無反應等(包含無反應及極少數的其他政黨)。. 立. 在所有台北市選民的政黨認同中,以支持泛藍的選民占 49.4%最多,其次是中立. ‧ 國. 學. 及無反應等占 25.7%,而支持泛綠的選民為 24.8%(見表 3-3-1),可見台北市選民支持泛 藍的情形高達近5成。. ‧. 不同性別的台北市選民,其政黨認同達到顯著差異。如表 3-3-1 顯示,台北市女性. y. Nat. sit. 選民支持泛藍的比例高達 52.8%,男性選民支持泛藍比例占 45.8%,低於女性選民;台. al. n. 女分布的比例較為相近。. er. io. 北市男性支持泛綠比例最高占 27.6%,略高於女性選民的 22.2%;中立及無反應等在男. Ch. 表 3-3-1 性別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政黨認同. engchi. i n U. v. 泛藍. 泛綠. 中立及無反應等. 合計. 性別.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男性. 45.8(252). 27.6(152). 26.5(146). 100.0(550). 女性. 52.8(307). 22.2(129). 25.0(145). 100.0(581). 合計. 49.4(559). 24.8(281). 25.7(291). 100.0(1131). 統計檢定. χ2=6.453 p<.05. 說明:中立及無反應等包含無反應及極少數的其他政黨. 32.

(45)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社會背景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情形,不同年齡的台北市女性選 民,其政黨認同未達顯著差異,但不同教育程度、省籍、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則達 到顯著差異。顯見影響台北市女性選民政黨認同的關聯性因素主要有五個:即教育程 度、省籍、職業、收入及族群認同。現分述於下:. 壹、 教育程度因素  不同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政黨認同達到顯著差異。如表 3-3-2 顯示,台 北市女性選民高中職者支持泛藍的比例高達 61.6%,支持泛綠比例最低只占 18.9%;國 中以下者支持泛綠比例最高占 24.0%,但表示中立及無反應的比例高達近4成;大專. 政 治 大. 以上居於兩者之間。整體來說,高中職及大專以上者有過半比例支持泛藍,支持泛綠. 立. 者以國中以下者及大專以上者,占較多比例,但均未達 25%。. 18.9(30). 19.5(31). 大專以上. 54.8(160). 23.3(68). 21.9(64). 100.0(292). 合計. 52.9(307). 22.2(129). 24.8(144). v. 100.0(580). 統計檢定. χ2=20.865 p<.001. 中立及無反應等. 合計.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38.0(49). 24.0(31). 38.0(49). n. Ch. engchi. er. io. al. sit. 泛綠. y. 61.6(98). 教育程度. 泛藍. ‧. 高中職. 政黨認同. Nat. 國中以下. ‧ 國. 學. 表 3-3-2 台北市女性選民的教育程度與政黨認同的關聯性. i n U. 100.0(129) 100.0(159). 說明:中立及無反應等包含無反應及極少數的其他政黨. 貳、 省籍因素  不同省籍的台北市女性選民,其政黨認同達到顯著差異。如表 3-3-3 顯示,台北市 女性選民為大陸各省市者支持泛藍的比例高達 81.6%,支持泛綠的比例最低,僅占 2.9%;本省閩南人與客家人有較高的認同感支持泛綠的比例,分別為 29.4%及 23.8%, 又本省閩南人表示中立及無反應者高達近3成。.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

Algorithm overhead is referred as number of write operation issued by all readers in RFID network in order to perform redundant reader identification.. This phenomenon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package tours in Europe. Tourists and aboriginal people.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 Observations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ed in electors’ opinion with political par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1) involv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groups with high involvement have a higher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extent

The methodology involved i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doption, including the fact proposed by Holak (1988) that product attributes, consumer characteris- tics

In this study, by extending the superpixel segmentation method, the method of Iterative Super Pixels Grouping (ISPG)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inaccurate seg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