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能說的秘密—降妖驅魔「跳鍾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能說的秘密—降妖驅魔「跳鍾馗」!"

Copied!
1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不能說的秘密—降妖驅魔「跳鍾馗」!

The Secret

Exorcism by Means of“Tiao

Zhong Kui”Ritual

研 究 生:侯金全

指導教授:陳美華 教授

(2)
(3)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在鍾馗信仰文化中,有關於「跳鍾馗」儀式的相關內涵,包括 該儀式在臺灣的源起與歷史、現今儀式的種類與內容、儀式的意義與象徵、儀式 的效用及其依據、以及儀式的禁忌等部分。並且透過現有的儀式文獻及筆者的田 野調查,將其中一類「跳鍾馗」之儀軌完全呈現,讓人能夠瞭解該儀式對人類靈 性發展與心靈慰藉的重要,進而跳脫迷信與批判式的思維邏輯,尊重的看待此類 宗教信仰儀式;並讓此「跳鍾馗」的信仰文化,得以透過文字保留,不再是一種 「不能說的秘密」。

關鍵字:道教儀式、跳鍾馗、鍾馗、開廟門、驅魔

(4)

Summa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ll about “Zhong Kui”, including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ritual in Taiwan,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the present ritual, the meaning and symbol of the ritual, as well as taboos and other parts of the ceremony. Through the existing ritual literature and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lso completely describes the ritual steps of “Tiao Zhong Kui”. This paper hopes to write “Tiao Zhong Kui” to lead the public face on “Tiao Zhong Kui” ceremony and other religious rituals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aspect in the ritua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fort to people in turns of supersti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logic, but objective and respect for the various religious rituals. Then, the religious legend ritual of “Tiao Zhong Kui” will be preserved by words and would no longer be a kind of “secret”.

Keyword:Taoist rituals , Tiao Zhong Kui, Zhong Kui, Kai Miao Men,

Exorcism

(5)

目次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主題說明與陳述... 3 第三節、研究方法... 8 第四節、相關文獻概述與分析討論... 12 第五節、小結... 21

第二章、鍾馗如何跳起來? ... 23

第一節、飄洋過海的「跳鍾馗」... 23 第二節、鍾馗為什麼「跳」?... 25 第三節、為什麼「跳鍾馗」?... 28 第四節、臺灣當前的「跳鍾馗」... 30

第三章、道長這樣「跳鍾馗」 ... 35

第一節、預約鍾馗—前置作業... 36 第二節、拜請鍾馗—儀式開始... 48 第三節、恭送鍾馗—法事圓滿... 73 第四節、不一樣的「跳鍾馗」... 79

第四章、鍾馗還會怎麼跳? ... 83

第一節、十指之間「跳鍾馗」:景春堂... 84 第二節、神將—扛著「跳鍾馗」:大隱鍾馗王爺廟... 95 第三節、演繹「跳鍾馗」:明華園... 103 第四節、與神合真—鍾馗「跳鍾馗」:開臺鍾馗道院... 114

第五章、結論 ...123

第一節、鍾馗與「跳鍾馗」... 123 第二節、禁忌—「跳鍾馗」... 127 第三節、掃淨的慈悲... 132 第四節、文化遺產保留... 134

(6)
(7)

圖表目錄

圖表 1 論文架構圖... 8 圖表 2 研究步驟示意圖... 11 圖表 3 科儀桌照... 37 圖表 4 科儀所需法器... 38 圖表 5 道長由乾位入壇... 39 圖表 6 發露偈表心意... 40 圖表 7 六符水灑淨... 40 圖表 8 諸天上禮敬諸神... 41 圖表 9 道由心合祈請諸神... 42 圖表 10 請神安座斟酒表心意... 43 圖表 11 頌念四神咒 ... 44 圖表 12 宣讀疏文... 44 圖表 13 疏文內容... 45 圖表 14 擲筊確認... 46 圖表 15 繪製符咒... 46 圖表 16 符咒內容... 47 圖表 17 恭送天尊歸寶殿... 48 圖表 18 先鋒牒文內容... 50 圖表 19 宣讀牒文... 51 圖表 20 五雷號令... 52 圖表 21 道長使用五雷號令... 52 圖表 22 壇場八卦... 53 圖表 23 開天門噀水... 54 圖表 24 手捏玉文訣... 55 圖表 25 十二支訣... 56 圖表 26 魂藏香爐... 56 圖表 27 壇場生、死門... 57 圖表 28 破地召雷罡... 58 圖表 29 壇場五方... 60 圖表 30 勅劍... 61 圖表 31 勅水... 62 圖表 32 筆鎮五方之書符... 62 圖表 33 勅筆... 63 圖表 34 勅雞... 64 圖表 35 白公雞... 65

(8)

圖表 36 勅鴨... 65 圖表 37 黑公鴨... 66 圖表 38 勅符... 67 圖表 39 收煞... 68 圖表 40 送煞... 69 圖表 41 打草龍... 70 圖表 42 撒鹽米... 71 圖表 43 鍾馗賜福... 72 圖表 44 鍾馗回歸... 73 圖表 45 悃意... 75 圖表 46 宣讀悃意... 76 圖表 47 甲馬... 79 圖表 48 景春堂定棚... 85 圖表 49 林金鍊法師 勅雞... 86 圖表 50 林金鍊法師 勅鴨... 87 圖表 51 林金鍊法師 焚化鹽米符... 88 圖表 52 林金鍊法師 焚化淨水符... 88 圖表 53 林金鍊法師 書繪天羅地網... 89 圖表 54 林金鍊法師 安置天罡地煞... 89 圖表 55 林金鍊法師 安置五營... 90 圖表 56 林金鍊法師 身披法索... 91 圖表 57 林金鍊法師 撒鹽米... 91 圖表 58 林金鍊法師 淨傘... 92 圖表 59 林金鍊法師 勅劍... 92 圖表 60 林金鍊法師 佈天羅地網... 93 圖表 61 林金鍊法師 勅鏡... 93 圖表 62 鍾馗下凡... 94 圖表 63 五福將軍出場... 96 圖表 64 神將「跳鍾馗」陣勢... 97 圖表 65 五將軍 勘察... 97 圖表 66 五將軍 回報... 98 圖表 67 三將軍與四將軍 除舊佈新... 98 圖表 68 三位將軍回稟... 99 圖表 69 鍾馗巡遊... 99 圖表 70 鍾馗賜福... 100 圖表 71 鍾馗禮敬... 101 圖表 72 鍾馗迎五福... 101 圖表 73 眾神將退場... 102

(9)

圖表 74 明華園 「跳鍾馗」法壇... 104 圖表 75 保身符與榕樹葉... 105 圖表 76「跳鍾馗」五營... 105 圖表 77 四大護法... 106 圖表 78 淨壇... 106 圖表 79 鍾馗降臨... 107 圖表 80 撒鹽米... 107 圖表 81 調五營... 108 圖表 82 噀水淨五方... 108 圖表 83 勅雞... 109 圖表 84 勅鴨... 109 圖表 85 四大護法勅令符咒... 110 圖表 86 天地掃 掃淨... 110 圖表 87 中壇元帥 示威... 111 圖表 88 草龍打五方... 111 圖表 89 符旗引路... 112 圖表 90 開館... 112 圖表 91 定棚... 113 圖表 92 圓滿結束... 113 圖表 93 五營安鎮... 116 圖表 94 開路先鋒大將軍... 117 圖表 95 鍾馗帝君出場... 117 圖表 96 加持五福大將軍... 118 圖表 97 會集... 118 圖表 98 開廟門預備... 119 圖表 99 三昧真火除煞淨爐... 119 圖表 100 淨廟門... 120 圖表 101 執法扇... 120 圖表 102 儀式圓滿... 121

(10)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跳鍾馗」儀式,是道教或民間信仰舉行各式法會時,用來為當地進行「除煞」的一種科 儀,但它卻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存在。過去在法會舉辦時,若當天有「跳鍾馗」儀式,通常會耆 老們會告誡信徒千萬不可以去觀看,因為相傳鍾馗是鬼王所以是「陰神」1,因此在「跳鍾馗」 時,容易聚陰、聚煞,旁觀者一不小心就會被卡陰、沖煞。因此,為免遭受到無妄之災,基於 能避則避的想法,大多不鼓勵觀看「跳鍾馗」。 這樣一種早期的「群體習慣」看在新世代的眼中,不免會生起一種莫名的疑竇。鍾馗是神, 神不是會庇佑人們,為什麼看「跳鍾馗」會出事?鍾馗是鬼,那為什麼鬼可以在法會中進行儀 式?如果「跳鍾馗」不能看,那為什麼旁邊的工作人員都不會有事?這諸多疑問,使儀式的本 身與所流傳的禁忌,成為了一種自我矛盾,但卻沒有人有意願深入的研究,或許是礙於傳說禁 忌所帶來的恐懼中,關於「跳鍾馗」本身所可能帶來的反噬,也或許是民間對於「跳鍾馗」習 慣性的避免談論,總之「跳鍾馗」儀式就在人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下流傳到現在。 然而據目前的記載,真正的「跳鍾馗」具有多重面向,不像是皆如同民間所流傳的一般可 怕,舉行「跳鍾馗」的場域與目的很多,它不單單只是用在降妖、驅魔或除煞這類令人恐懼的 事件,它也常用在開廟門、祈福、淨化……等等喜慶的事件。而鍾馗被稱為鬼王並不是因為祂 是鬼且是鬼的王者,而是祂具有克制鬼魅的能力,能使妖魔、鬼魅順服,就如同鬼的王者一樣, 因此才有鬼王一稱。在道教與民間信仰中,鍾馗被尊奉為「驅魔真君」,坊間亦有廟宇奉鍾馗 為伏魔大將軍、伏魔公2,在中國大陸民間亦有鍾馗是福神、財神及萬應神的說法3。因此,鍾 馗與「跳鍾馗」間的自我矛盾存在,讓人相當好奇,到底是真有其事還是以訛傳訛? 1 陰神,是道教或民間信仰上,對於所信仰神祇的一種簡單分別(陽神或陰神)。而分類所依據的要件,依據派別、 地域、習慣……等,有不同的差異。通常陰神會被解讀成為被人們祀奉的「鬼」,因此坊間對於陰神大多敬而 遠之。 2 台北萬華五福宮、宜蘭三星大隱鍾馗王爺廟、嘉義竹崎光祿廟、台東東河開台鍾馗道院...等

(11)

基於上開緣由,讓人興起了想要瞭解「跳鍾馗」儀式的真實面貌,例如,為什麼要「跳鍾 馗」?「跳鍾馗」到底在跳什麼? 「跳鍾馗」有什麼禁忌?為什麼有這些禁忌?……等等, 希望透過相關研究及撰寫,能夠還它本來面目。 二、研究目的 筆者研究「跳鍾馗」儀式的動機,誠如上開所述,除了想達到釐清儀式的內容及目的外, 亦希望透過本研究,達到下列目的: (一)儀式的揭密: 過去,許多儀式的傳承方法,多屬於師徒口傳或是模仿學習,致使產生現今無法普傳的問 題,也由於儀式的相關內涵及儀軌,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形成一種宗教知識上的「壟斷」, 造成許多想瞭解儀式者無從入手。更甚者,因此產生了許多宗教詐欺的案件,使的無法普傳的 儀式意涵,令人們更加誤解。近期許多宗教上的有志之士,對此問題亦有所感觸,為了使相關 資訊透明公開,讓人們更加清楚儀式的真意,大多願意提供宗教儀式的內涵,供大眾了解。而 本文則透過解密最常見、最有爭議4的「跳鍾馗」儀式,讓世人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該儀式以 及儀式在宗教上的重要意義。 (二)鍾馗信仰的現況與謬誤: 鍾馗,是否有此人物,在歷史角度上向來具有爭議,過去文獻中多認為並未有其人存在; 而在民間信仰人們堅信其為鬼王,但事實是如何?過去一直沒有相關的科學考據,有的只是各 領域專家學者的「推論」。因此期望透過此次研究「跳鍾馗」儀式的機會,能夠透過所收集到 的相關「新」5資訊,釐清有關於鍾馗信仰的原貌,以利在面對「跳鍾馗」儀式時,能夠具有 一定的信念。 (三)看待儀式與禁忌角度的改變: 儀式與禁忌,向來是結合在一起的,其原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儀式的過程能夠順利的進 行,並圓滿的達成所希望的目的。然而因為儀式與禁忌的傳承,有時並不會將「所以然」的本 4 在道教的派別上,有很多人認為「跳鍾馗」並非道教儀式,在道教自古傳承的科儀中,從未有出現過,甚至是 否真有鍾馗其人,仍有所爭議,更何況乎因鍾馗信仰而生的「跳鍾馗」儀式。 5 在臺灣研究鍾馗的相關期刊文獻礙於過去文獻及文物稀少及不具新穎性,因此研究成果大多過於陳舊;然而兩 岸之間對於鍾馗的考究卻未曾停歇,在近年更有新的事證與文物出土可供研究。

(12)

質內涵一同傳授,縱使想傳也不一定有人想知道,畢竟理論的內涵並沒有實務技術來的花俏, 因此對於儀式與禁忌的起源,也漸漸流失,演變到現在變成只知其然的莫名遵守規範。 是故,期望透過研究「跳鍾馗」儀式時,除了能夠將儀式的內容解密外,對於相關的意涵 及禁忌,也能夠一併的述明,使讀者能夠據此瞭解到,看待儀式與禁忌時,不只一種盲目的規 範,這背後都有一定的道理及考慮的因素,進而從尊重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儀式與禁忌。 (四)文化遺產的保留: 近年來,政府為了保留中華文化,積極的推動文化保留及文化遺產資料建置,而目前有關 於「跳鍾馗」儀式的文化遺產保留,目前僅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認列, 由林金煉老師行法的傀儡戲偶「跳鍾馗」儀式。然而,有關於「跳鍾馗」儀式因施行者的背景、 職業與施作方式,有著數種不同的類別,而目前卻僅有其中一種得到文化資產的保護,筆者甚 感可惜。希冀透過此研究過程,筆者能利用自身所長,幫助其他形式的「跳鍾馗」儀式得到政 府的文化資產保護。縱然因法令規範或行政程序影響,於論文完成後,相關儀式尚無法完全取 得政府機關對於相關文化資產的保護,希冀能透過對「跳鍾馗」儀式的研究及論文完成的開放 下載,能夠間接性的對於「跳鍾馗」儀式進行非官方的文化的保留。

第二節、主題說明與陳述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主題 本論文主要研究「跳鍾馗」儀式,由於自古以來宗教儀式的傳承方式多為秘傳,因此在各 種儀式施行時,大眾雖然看在眼裡,但卻不能了然於心,若不經由相關人等說明,大眾是無法 理解儀式的流程及其意義。而諸多宗教中,道教在儀式的傳承上,有著傳內不傳外的潛規則, 因此對於儀式進行的「眉角」及儀式進行的意義,一般人並無法明瞭。縱使開口相詢,幸運者 可以得到較「表面」或是經過「美化」的官方答案;不幸者就被告以眾多「潛規則」理由,當 場直接或間接拒絕回答。因此筆者在對於題目的命定時,將這樣封閉性傳授概念,以現代化的 口語訂定為「不能說的秘密」。

(13)

又本論文主要係研究當前6臺灣常見的「跳鍾馗」儀式。據目前坊間流傳「跳鍾馗」儀式 通常使用在淨化、祈福、驅邪、除煞……等。雖然功能性眾多,儀式內容及種類也具有多樣性, 但考究其施行的原理原則,大部分皆是透過鍾馗信仰中,鍾馗所具有降妖除魔的專門功能及意 涵,而衍生出相關儀式及行法7,因此研究之初,本意欲將副標題訂定為降妖除魔「跳鍾馗」, 但據田野調查所得之資料,目前的對於鍾馗文化的研究顯示,鍾馗信仰主要提倡「掃淨法門」 8,而在進行「跳鍾馗」儀式時,多採取施食與渡化的感招手段,或是使用驅趕或收服的淨空 手段,甚少有使用斬妖殺鬼的殺戮性手段。因此,因著「跳鍾馗」儀式的真實意涵,對於副標 題的命定,應當以降妖驅魔較為適宜,亦可使讀者明白,道教儀式,並非是傳說中或是電影 中所演,一遇妖魔鬼怪,不分青紅皂白、是非善惡一律斬殺的昏昧形象。道教的本質其實亦如 同佛教一般,以慈悲心、同理心為主,甚少採取打殺的激烈手段。 又,臺灣的「跳鍾馗」儀式是從戲曲與臺灣道教儀式結合,所衍生出來關於鍾馗信仰的產 物,然因臺灣道教的儀式,因著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已與原先中國道教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性,因此筆者對於「跳鍾馗」的研究範圍,所使用的皆為臺灣之文獻與相關資料,以避免因為 國家及地域之不同,而使研究主題之方向與範圍過於模糊與分歧。又因本論文所研究的成果, 可能做為臺灣官方或非官方的文化保留參考資料,因此礙於臺灣相關法規亦不宜在相關範圍 外,參入非屬臺灣的資訊,以使文化保留更加精純。 是故,綜上所述,筆者將本次研究有關於「跳鍾馗」儀式的主題,訂定為:不能說的秘密 -降妖驅魔「跳鍾馗」,以符合其本質及意涵。 (二)研究物件 本論文的研究物件為當前臺灣的「跳鍾馗」儀式,文中將目前可得而知的「跳鍾馗」儀式 依據其施行的樣態,區分為五種: 1.道長這樣「跳鍾馗」: 本類為本論文中最主要的研究內容,係研究有關於道教中如何舉行「跳鍾馗」儀式,從儀 6 在此的「當前」是指筆者進行研究時,仍在臺灣地區使用的各種「跳鍾馗」儀式。 7 所謂行法,指的是執行儀式過程。行法者即是指執行儀式過程之人。 8 有關於「掃淨法門」,筆者將在研究本文的第五章予以相關的說明。

(14)

式的前、中、後,詳細的描述與解析有關於「跳鍾馗」儀式的內容與意涵,並對於「跳鍾馗」 儀式的場地以及所使用的法器予以介紹,並說明在「跳鍾馗」儀式中所代表的角色與意涵。由 於本類行法者,為具有道士或法師之身分,因此將之分為一類。 2.十指之間「跳鍾馗」: 本類的「跳鍾馗」,是關於使用傀儡戲偶「跳鍾馗」的儀式內容與意涵,主要著重在「跳 鍾馗」儀式本身的程序以及其所使用的法器與意涵,因其使用的法器、流程……等,大多相似 於道教行法的「跳鍾馗」,但因行法者不一定具有道士或法師的身分,且在執行「跳鍾馗」科 儀時,具有人與偶的角色轉換性質,因此將之分為一類。 3.神將—扛著「跳鍾馗」: 本類中之「跳鍾馗」,為近期興起的一種「跳鍾馗」儀式,其特殊性在於人與偶(神將) 的融合,行法者在進行儀式時,須將重達數十斤的神將偶扛在身上,許多傳統道教或儀式上的 法器與流程都很難適用在此類上,但也因而造就出另一番的新興「跳鍾馗」,因其樣態與內涵 相當與眾不同且具有獨特性,因此將之分為一類。 4.演繹「跳鍾馗」: 在本分類的「跳鍾馗」儀式,主要是採取民間戲曲(歌仔戲),在開台演出前的淨台、開 廟門儀式,或是在宮廟進行表演性質成分較重的「跳鍾馗」儀式。其雖在進行「跳鍾馗」時, 一樣具有相關的既定儀式與禁忌,並且大多採用道教相關之儀式內容9,但其本質上較無特定 宗教意涵在內,反而包含著許多民俗信仰意識,是故筆者將之另歸一類。 5.與神合真鍾馗「跳鍾馗」: 在本類的「跳鍾馗」儀式,乃是採取以鍾馗為「主神」信仰的相關內涵,進而衍生出的特 殊「跳鍾馗」儀式。因其「跳鍾馗」的施行,乃是由主神鍾馗,降駕10到行法者本身,藉由鍾 馗的神力與其意志,進行當時主神「鍾馗」認為必須要進行的儀式內容,行法者會因當時所需, 在自我意識層面有所增減。而儀式要如何進行?進行到哪裡?如何處理相關問題?何時結束? 都是依著降駕在行法者身上的主神鍾馗之意願來決斷。本類的「跳鍾馗」儀式,雖然經常會含 9 少部分是因著業主的需求,進行「表演」性質的「跳鍾馗」,其內容就猶如一齣沒有台詞的戲劇。

(15)

有道教的相關科儀或宗教知識背景,但是因為其本質與道教的道長們在舉行儀式時的樣態有所 差異,且沒有一定的儀式規範或限制,大多數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有不同變化,因此將此類 另行分類研究。 (三)研究限制 1.文獻稀少: 在進行本研究的可行性評估時,發現在臺灣關於鍾馗信仰或是鍾馗歷史的相關記載及文獻 過於稀少,所查詢到的多半是網路上未經考證之相關「推論」,學術探究方面之文獻寥寥可數, 而在這極少的學術文獻中,許多學者採用的依然是間接性證據的「推論」性研究,而非依據直 接性的歷史證據進行考證。而其中對於專門研究「跳鍾馗」儀式之學術上文獻亦是極少數,且 多集中在「懸絲傀儡」的「跳鍾馗」儀式,因此本文僅能從過去研究鍾馗信仰文化中,對於「跳 鍾馗」儀式之稀有記載,初步瞭解有關於該儀式的發展。 2.文本之取得: 在本文所區分的「鍾馗」儀式中,都因著其職業性質、宗教規約等,具有一定的封閉性質。 也就是說,對於非同一團體以外的人,若要深入了解與探究屬於他們的事物時,通常會因著對 於陌生人的疑慮與防衛心,而有著難以突破的鴻溝,更不要說從他們手上取得本就被視為「秘 傳」的文本資料。因此在進行本研究時,除須運用人際相處的情感牽絆外,並需於研究期間, 在校修習有關於「田野調查」的學理及實務課程,希冀能從前人的經驗上,得到突破限制的方 法,使本研究之內容得以更加完善。 3.道教秘傳11之禁忌突破: 關於道教之秘傳特性,已于前開內容中業已闡明,茲不贅複。由於在本研究中,將撰寫有 關道教以及主神信仰之「跳鍾馗」儀式,而為探究其秘,則需須依照傳統,拜入相關門派,始 能夠取得關於本研究之文本與了解其內涵。而道教派別甚多,各地亦因風俗民情而有所不同, 對於是否能夠拜入相關派門,具有一定風險性,如人、事、時、地及神之因素12。而為使本研 11 此秘傳,是指道教除了文本以外,最重視的就是口教,也就是指口傳與實教。此內容能夠獲得多少,但看傳 授者願傳多少,因此亦是本研究之一大限制。 12 有些門派會透過「擲筊」、「靈通」等方式,來取得神所欲表達之意,此即非個人所能控制。

(16)

究可臻完美,亦將須透過自身人脈或其他相關人士之引薦,盡全力達成「尋秘」任務。 二、研究架構及大綱 本研究區分為五大部分(即五章),除了第一章緒論外,將在第二章文中概述目前有關「跳 鍾馗」儀式的歷史與現況,在三、四章即是本研究之內涵。第五章結論,則有對於「跳鍾馗」 相關的各種禁忌與矛盾,進行相關論述與釐清,以及對於本論文的總結。 依據目前研究與調查所得之資訊,根據「跳鍾馗」儀式之不同特性將其區分為五種,分別 為道教儀式的「跳鍾馗」(道長這跳鍾馗)、傀儡戲偶的「跳鍾馗」(十指之間—「跳鍾馗」)、 神將的「跳鍾馗」(神將—「跳鍾馗」)、戲曲的「跳鍾馗」(演繹—「跳鍾馗」)以及主神信仰 的「跳鍾馗」(與神合真—「跳鍾馗」)。而在這五種中,依據研究對象之主次以及顧及研究清 晰度,將之區分為兩個章節撰寫,分別為「道長這樣「跳鍾馗」?」(第三章)與「鍾馗還會 怎麼跳?」(第四章)。茲分別論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在此章,將撰寫有關於本研究的相關研究內涵,其中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主題說明與陳 述、研究方法、文獻概述與分析討論。 第二章、鍾馗如何跳起來? 本章中,探究有關「跳鍾馗」在臺灣的緣起與歷史以及「跳鍾馗」的名稱由來。接著論述 在臺灣社會中,會基於什麼樣的目的而舉辦「跳鍾馗」。並在文章最後,敘述當前臺灣「跳鍾 馗」的狀況,例如,「跳鍾馗」活躍的地區、民眾的接受度以及「跳鍾馗」的傳承與發展。 第三章、道長這樣「跳鍾馗」 在此章中,將利用透過田野調查中所取得的相關資料,從儀式進行的前、中、後為區分, 進行綜合整理並歸納出關於「跳鍾馗」的儀軌,同時記錄道長進行「跳鍾馗」的過程與文字儀 軌相互搭配,呈現出最真實的「跳鍾馗」面貌。在文中亦針對儀式中所使用的法器與壇場位置 進行相關說明與分析。 第四章、鍾馗還會怎麼跳? 在本章裡,將呈現當前臺灣「跳鍾馗」中,除了本文第三章所呈現的方式外,尚在民間進

(17)

行的「跳鍾馗」形式與樣態,並在各種類中以一個實際個案為例子,進行相關闡述。除了簡介 個案的背景外,著墨點仍是在於其「跳鍾馗」的方式與儀軌,並與本文第三章之案例進行比較 異同處,進而呈現出「跳鍾馗」的多樣性。 第五章、降妖驅魔—「跳鍾馗」 於本章中,將前開第三、四章有關於「跳鍾馗」之研究內容,進行相關分析,除從儀軌之 制定角度為視角進行探究外,亦從身為局內人的角度,探究有關「跳鍾馗」之禁忌,並從而提 出世人對於「跳鍾馗」儀式可從新視野去欣賞,而非不明究理的懼怕。 而在這最後一章中,除將論述鍾馗信仰與「跳鍾馗」間之關係外,亦提出社會大眾看待宗 教儀式上之禁忌,應該如何欣賞並給予尊重,並對於將「跳鍾馗」進行文化資產保留之可行性 與相關進度予以敘述。 針對本研究之內容架構,將之繪成架構圖(如下)。 圖表 1 論文架構圖

第三節、研究方法

(18)

一、研究途徑 研究「跳鍾馗」儀式,除了需探究其不為人所知的儀式內容與程序外,更重要的是,要探 究關於在臺灣「跳鍾馗」儀式中,相關的儀式流程與內容,代表著什麼意義?儀式與象徵意義 間之因果關係為何?如此的儀式是否能夠達到原先該儀式所設立的目的?儀式之禁忌是什 麼?禁忌背後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等等,重要的核心問題。而為了能夠有效判定與瞭解相 關內涵,除了依據既有的文獻以及現今各屬性「跳鍾馗」儀式的儀式文本為基礎研究外,尚需 真實深入體驗及記錄相關儀式進行時的一切資訊,以期將該儀式所包涵之神話、象徵、與儀軌 三者間之關連性逐一厘清。 本文為研究「跳鍾馗」儀式,藉由研究該儀式的儀軌與禁忌,探究該儀式文化與行為呈現 的內涵與對人類的意義,並客觀的從局內人的角度,呈現「跳鍾馗」儀式與其內涵。依照研究 屬性與研究方式,將採取以宗教人類學為本研究之研究途徑。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蒐集有關市場資 訊、調查報告、產業動態等文獻資料,從而全面且精準的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其所 蒐集之內容儘力要求豐富及廣博,再將所收集來的資料,經過分析後歸納統整,爾後再分析事 件淵源、原因、背景、影響及其意義等。 本文進行「跳鍾馗」儀式之研究時,為使該儀式之儀軌、內涵更臻完整,將從目前可得的 學術文獻,包含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專書……等,進行相關的文獻分析與探究。 另又,本研究主要為儀式內容與其意涵之探討,因此在文獻部分亦收集相關儀式之科儀本 以及戲曲傳本,進行有關於儀式內容的研究,以期能夠呈現該儀式之本來面目。 (二)、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是「直接觀察法」的一種實踐與 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田野調查」原文"field study"或"field research",其中"field"直譯為「田野」,亦即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

(19)

都可稱為「田野研究」或「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涉獵的範疇和領域相當廣,舉凡語言學、考 古學、民族學、 行為學、人類學、文學、哲學、藝術、民俗……等,都可透過田野資料的蒐 集 和記錄,架構出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 本文在進行研究可行性評估之時,發現「跳鍾馗」儀式目前少有專門文獻從相關嚴謹的學 術角度進行研究,而對於有關鍾馗信仰文化的研究亦寥寥無幾,因此為使本研究能夠具有更多 元的資訊來源,以及對該儀式能有深入之體悟,除使用上開文獻分析方法外,亦另行採用田野 調查方法。而關於臺灣的「跳鍾馗」儀式,因其流傳的源頭即是出於道教的「口傳」儀式,其 傳承的文本,對於儀式內容少有「完整」呈現者,因此為求研究的詳細度與文本的完整度,亦 必須為此進行田野調查。而為使本文對該儀式能夠更臻真實的記錄,是故在進行田野調查時, 除將實行觀察法,客觀記錄相關資訊外,亦採用親身體驗,從局內人與局外人的兩種角度,將 本研究之內涵更趨完整。 三、研究步驟 筆者將本研究論文研究步驟,分為五個階段,示意圖如下:

(20)

圖表 2 研究步驟示意圖 第一階段為主題訂定,指導教授陳美華博士曾言,看一個論文的主題,即能夠凸顯其問 題意識與其研究內容與方向。因此在論文進行研究時,當有了方向與問題意識後,先將主題訂 定出來,是一個研究最先且亦是最基本的步驟。 第二階段為確定研究方法,訂定完主題後,有了問題意識與研究方向,接下來便是要了 解,有哪些研究方法可供完成本研究。而在這些諸多研究方法中,又有哪些是較能夠精確完成 研究者自身所想要研究的內容。因此依上述原則,在第二階段確立研究方法為田野調查法與文 獻分析法兩大區塊。 第三階段為研究方法執行,確立了所欲使用的研究方法後,即規劃兩種研究方法之執行 步驟,原則上兩種研究方法是同步進行,但因屬性不同,因此步驟上亦有差異,在田野調查法 部分,將之分為三個步驟: 1.蒐集可供調查之對象:田野調查因為其必須要有調查對象,因此必須廣泛且客觀的蒐集 符合本研究的調查對象。

(21)

2.確認調查對象與問題:蒐集完調查對象後,必須依著客觀的外在條件,例如調查對象之 意願、調查對象之屬性……等;再者,亦必須確認,針對個別的調查對象,所要詢問的相關問 題為何。 3.進行田野調查:確定了上述的條件後,即可與調查對象約定適當的時間與地點進行相關 的訪談與觀察記錄。 在文獻分析法部分,將之分為兩個步驟: 1.文獻資料蒐集:針對研究主題,進行相關的文獻蒐集,此所謂之文獻,係指具有學術性 的期刊文章、碩博士論文、專書,以及與本研究相關的文本資料,如:科儀本、劇本。 2.分析與歸納文獻資料:因上開步驟所行之文獻蒐集,為大量且大範圍式的搜集,為使採 用之文獻能夠更加符合本研究之適用性,因此必須先進行相關之分類,並將不適用之文獻於以 汰除或列為參考文獻;爾後將分類完畢後之文獻進行分析與歸納,並與本研究之主題進行結 合。因本步驟本即為論文第一章中所必須,因此在完成本步驟後,即可著手撰寫並完成論文第 一章。 第四階段為研究論文撰寫,在本階段將所蒐集的田野資料以本研究論文之章節為基準, 進行分析歸納,並同時完成本研究論文之第三章至第四'章。爾後,利用前開文獻分析法所得 之成果與本田野調查所得之成果,交叉運用相關資料,同時完成本研究論文之第二章。 第五階段為研究論文完成,在上開步驟順利進行並完成後,即可在本階段進行本研究論 文之總結,除了將鍾馗信仰與「跳鍾馗」儀式間之關聯釐清外,對於禁忌與儀式間之關聯與功 用,亦有所著墨。最後在文末時,進行將「跳鍾馗」儀式納入文化保留之可行性探討並同時進 行申請,使本研究有全面性的進展。

第四節、相關文獻概述與分析討論

一、文獻概述 為使本研究論文可以近趨完善,因此在蒐集相關文獻時,將蒐集的範圍訂定的相當廣泛, 但亦因此使文獻相當繁雜而無體系。是故為使本研究可以有體系的呈現出研究成果,以及有效

(22)

率的應用所蒐集之文獻,依據本研究論文所欲呈現的面相,進行了歸納標準之確立。 本研究論文欲探究之研究地域僅為臺灣地區內,因此非屬撰寫臺灣地區內之鍾馗相關主題 者,即不採用僅歸為參考,以免使研究內容過於渙散而不聚焦。 又,因許多文獻在撰述時,除了主要的主題內容外,或多或少會提及關於本研究所需之內 容,為避免分類過於繁雜,將依據文獻之主要內容進行三大主題之分類: (一)鍾馗信仰類:但凡文獻主要研究或探討鍾馗之生平、存在與否者以及關於鍾馗神話 傳說等,以鍾馗本身為主要論述主題者,皆歸屬此類。 (二)「跳鍾馗」儀式:文獻中主要論述有關臺灣過去或現在之「跳鍾馗」內容、儀式與 意義等內涵者,皆歸屬此類。 (三)其他類:本項之歸類,乃係因文獻之作者,撰寫該文章的主要角度與內容,與本研 究之研究方向較不相同,但其內容亦有提及少部份關於鍾馗信仰或是「跳鍾馗」之內容,因此 將之歸類為本項。 本文所蒐集有關本研究之相關文獻共計 20 筆,依上開類別歸納、概述並依據時間先後排 序如下: (一)鍾馗信仰類 在本類別中,歸納共計 8 筆,分別概述如下: 1.鍾馗故事的衍變(大方,1952。) 本文為作者刊登在《大陸雜誌》第四卷第十一期之文章。內容為論述從唐朝至明朝,關於 鍾馗故事之流傳演變,並提及有關於鍾馗與端午之關聯、鍾馗嫁妹由來之推測、鍾馗與門神之 關聯及五鬼鬧鍾馗之緣由,並在文末概論作者所認為的鍾馗。 2.鍾馗問題(胡萬川,1982。) 本文為作者撰寫於《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5》一書中之一篇,內容除了提及鍾馗與儺之 關聯外,亦對其採認鍾馗「法器說」有相當篇幅之描述與推論,在文末,作者亦針對傳說中鍾 馗嫁妹與鍾馗嫁魅之關聯性予以闡述。 3.收盡天下妖魔的鍾馗(丁允,1991。)

(23)

本文為作者收錄於《中央月刊》之一文,內容除了概述鍾馗與端午文化之連結外,文中主 要撰述有關於鍾馗的源起,以及有關於鍾馗神話的演變。文末並概述了一本作者佚名之《鍾馗 傳》中對於鍾馗生平的敘述,以及鍾馗為陰府「包青天」之一說。 4.鍾馗論(劉錫誠,1998。)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民俗曲藝》中之一篇,內文詳細敘述了有關於鍾馗信仰的起源以及鍾 馗生平的疑義,文中亦對於鍾馗信仰的民俗化有詳細的述說,其中較特別的是,作者從吳道子 化鍾馗一說之角度,敘述關於鍾馗傳說文人化的趨向13,最後作者分析了有關於當代流傳於中 國大陸的鍾馗傳說,並比較分析諸多傳說之特點。 5.鍾馗面惡心善 捉鬼神將(牧心,2006。)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道教月刊》中之一短篇,文中開頭概述了在臺灣七月普度時的「跳鍾 馗」儀式,並從中帶出作者所認為的鍾馗生平。文章中另提及到鍾馗與蝙蝠的關係,而在文末 作者以鍾馗相貌雖餓確為善人的角度做結。 6.鍾馗帝君真經(慈緣真人、弘暄居士,2003。) 本經為筆者田野調查時所得之文本,作者為本研究第四章中所撰述之「主神信仰之「跳鍾 馗」」之田野調查對象14,本經書現為中華國際祥和宗聖教協會之經典。本經之內容,乃係描 述鍾馗之生平、成神之過程、成神後所修道之經過以及鍾馗現行所提倡之修行法門。 7.鍾馗研究(鄭尊仁,2004。) 本書為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出版,內容包含對於鍾馗的歷史考究、鍾 馗的信仰文化、鍾馗與儺舞之關聯以及臺灣「跳鍾馗」的概述。 8.鍾馗帝君神蹟應證(李家霖,2012。) 本書為筆者田野調查時,由田野調查對象所贈。該書作者即為本研究第四章之調查對象。 本書之內容,乃係撰寫作者與鍾馗帝君結緣之過程、鍾馗生平之記載、鍾馗故里之考古研究以 及鍾馗提倡之掃淨法門。 13 在此所謂文人化趨向,作者係指「宋以降鍾馗傳說不斷被文人們利用來進行再創作,賦予鍾馗題材以新的情 節、新的內涵和新的思想,出現了鍾馗畫、鍾馗戲曲、鍾馗小說和鍾馗詩,從而使鍾馗傳說出現了文人化趨向」。 14 慈緣真人,俗名李家霖,現道號玄踪。

(24)

9. 論鍾馗傳說與辟邪信仰的幾個面相(張連強,2012。)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創刊號之一文,內容從傳統的辟邪信仰 開始,由避邪信仰的濫觴轉而說明傳統的避邪儀式,接著說明傳統辟邪儀式中的鍾馗,從中導 引出有關於鍾馗辟邪形象的緣由,以及說明有關門神、戲曲與小說中有關於鍾馗的辟邪形象以 及鍾馗二字的來由。最後作者從鍾馗辟邪信仰的衰退以及「跳鍾馗」儀式來說明有關現金鍾馗 信仰的現況。 (二)「跳鍾馗」儀式 在本類別中,歸納共計 3 筆,分別概述如下: 1.臺灣的跳鍾馗(邱坤良,1993。) 本文為作者刊登於《民俗曲藝》中之一篇,本文為臺灣及少數唯一針對「臺灣」「跳鍾馗」 儀式所做的研究,作者在文中除將「跳鍾馗」的形態與以分類外,亦詳述了有關於「跳鍾馗」 演出場合與意義、「跳鍾馗」儀式以及珍貴的「跳鍾馗」田野紀錄。較特別的是,作者在文中 將「跳鍾馗」與道教科儀做一比較,此與本文所欲切入之研究點相同,惟其中差異是所比較之 科儀並不相同。 2.傀儡、除煞與象徵(宋錦秀,1994。) 本書為作者針對臺灣蘭陽地區有關傀儡戲除煞儀式的研究,作者先從蘭陽地區的歷史 文化與人文發展進行闡述,接著針對傀儡戲的歷史起源予以探究,並以蘭陽地區數個知名 的傀儡戲劇團為田野的實例研究。其次,作者從研究個案中,挑選出關於「跳鍾馗」除煞 儀式的區塊進行詳盡的觀察紀錄,包含除煞的場合、儀式的內容、儀式所需的用品與意義 等。最後,針對關於除煞儀式中,各家不同的儀式內容與特殊性進行相關的問題討論,並 於文末對於本書進行學理性的總結。 3.林金鍊跳鍾馗儀式劇場(石光生、王淳美,2015。) 本書為作者,對於傀儡戲「跳鍾馗」所做的詳盡研究,其中除了探究鍾馗信仰外,大部分 主軸係在介紹有關於林金鍊法師的生命故事,包含出生背景、學藝背景與如何成為「跳鍾馗」 的專門從業人員,以及他所進行之「跳鍾馗」儀式的儀式內容、儀式過程與儀式用具的意涵等,

(25)

作者並在書中之附錄,提供其團隊所做之田野調查記錄與訪談紀錄,供後人得以一窺其中之秘。 (三)其他類 在本類別中,歸納共計 8 筆,分別概述如下: 1.鍾馗畫像(毛一波,1967。) 本文為作者刊登於《臺灣風物》中之一文,文章篇幅不長內容多為概述性。其文中雖係以 談論鍾馗畫像為主軸,但在討論相關鍾馗畫之圖記時,作者亦有對於他所認為的鍾馗生平之議 題與以陳述。 2.鍾馗與儺禮及其戲劇(李豐楙,1986。) 本文為作者刊登於《民俗曲藝》第 39 期中之一文,作者先探究傳統辟邪儀式「大儺」與 儀式主角「方相氏」,而後闡述有關儺禮的意義與演變。接著文章開始蓄述有關於中馗信仰的 形成以及其與儺禮之關係,最後探究鍾馗神話自宋代以後的演變以及鍾馗成為中國人心目中驅 疫鬼王之形成。 3.鍾馗畫中的鍾馗噉鬼(林春美,1996。)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歷史月刊》中之一文,文中作者係以討論有關鍾馗噉鬼之畫作文文章 主軸,文中部分談及有關鍾馗的起源以及概述了關於臺灣之「跳鍾馗」。最特別的是作者將有 關天師與鍾馗間之混淆給予釐清。 4.漫談鍾馗(張道一,1997。) 本文為收錄於「力與美月刊」中之一文,文中作者優先闡述他對信仰的看法,嗣後又敘述 著作者認為的鍾馗及鍾馗畫的源起,爾後文中多以鍾馗畫像為依據,探究鍾馗相關形象的成因 以及意義。 5.美哉鍾馗:鍾馗戲和鍾馗畫(薄松年,2001。)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大雅藝文雜誌》中之一篇,文中作者以鍾馗戲中之「鍾馗嫁妹」以及 各種鍾馗畫之畫像,談論有關鍾馗的形象起源。文章雖多以欣賞與美感的角度撰寫,但也在文 中透露初作者所認為的鍾馗面貌。 6.鍾馗戲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陳新瑜,2005。)

(26)

本文為作者載於《有鳳初鳴年刊》中之一篇,文章中作者以探究戲曲的角度,論述有關於 鍾馗在各種戲曲中的形象,以及探究各戲曲中,有關於扮演鍾馗之臉譜形象與意涵,文中對於 鍾馗之來由亦有著墨與認定。 7.論明代宮廷大儺儀式鍾馗戲兼論鍾馗形象的轉變(林智莉,2007。) 本文為作者刊登於《政大中文學報》中之文章,內容以明代宮廷儺舞為主軸,除了解析明 代宮廷儺舞外,亦探究儺舞的主角由方相氏轉為鍾馗的過程,其中較特殊的,作者論述了有關 鍾馗信仰的流傳方向應是從宮廷流向民間的論點。 8.論[(清)劉璋著]《斬鬼傳》與鍾馗(吳黎朔,2010。) 本文為作者刊載於《東吳中文研究集刊》中之一文,文章主軸係以劉璋所著之斬鬼傳為主 軸,並論述在該小說中的鍾馗形象,作者在該文中亦對於鍾馗生平問題做有體系之整理,並兼 論有關鍾馗形象在各朝代的轉變與緣由。 二、文獻分析 從上開分類後之文獻,可以知道關於鍾馗的文獻資料,可以依照其探討的內容區分為兩大 類,一是關於鍾馗信仰方面,包含鍾馗的存在與否、背景生平、樣貌以及其信仰的功能性等, 另一是關於「跳鍾馗」的探究,包含「跳鍾馗」與儺舞的關聯性、「跳鍾馗」的禁忌內容「跳 鍾馗」儀式本身的爭議……等。雖然從學術論理的角度而言,鍾馗信仰的本身,是「跳鍾馗」 儀式的基礎原形,對於鍾馗信仰應先予以探究,但從實際運用與信仰者的觀點而論,鍾馗信仰 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事物,縱有爭議也僅是年代與神話真實性的考究,對於進行「跳鍾馗」儀式, 並不具有影響性,合先敘明。 又本論文主要是在探究有關於「跳鍾馗」儀式的相關內涵,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亦是針對現 實存在的「跳鍾馗」儀式,進行田野的直接觀察,綜上原因,本論文暫不對鍾馗本身的真實性 進行論述,而是立基於鍾馗信仰的真實存在,進行有關「跳鍾馗」儀式揭密與分析。 是故,在文獻的運用上,僅採用與「跳鍾馗」有關之內文,並進行與撰寫本文相關的分析 探究。而從前開文獻中,依據本文研究內容,整理出兩個爭點型的主題並予以分析,分別為: (一)「跳鍾馗」之內涵

(27)

本主題主要係從所整理的文獻之中,找出過去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人員之文本記錄中,對於 「跳鍾馗」儀式的描述、儀式的類型與其發展歷史等,亦從過去研究者的角度解析其對於「跳 鍾馗」儀式的想法及儀式給人的觀感。 首先針對關於「跳鍾馗」在臺灣的歷史而論,諸多文獻中,除了邱坤良〈臺灣的「跳鍾馗」〉 (1993)一文中有提及:『臺灣民間的「跳鍾馗」應來自閩粵劇團習俗—主要是潮州、漳州和 閩西。臺灣北部傀儡戲和亂彈戲在源流上與上述地區關係密切,以鍾馗祭煞的傳統亦然』外, 其餘相關文獻皆無針對關於臺灣「跳鍾馗」的歷史源起或起始年代之撰述。而本研究則認為, 該文所撰之歷史,僅論證關於存在劇團中的「跳鍾馗」,係從潮州、漳州和閩西傳至臺灣,並 不能代表潮州、漳州和閩西即是「跳鍾馗」的發源地,亦不能表示所有的「跳鍾馗」都是通過 劇團流傳到臺灣,是故本文將在後文進行「跳鍾馗」的歷史探究。 其次,關於臺灣「跳鍾馗」的名稱由來,綜觀所有文獻,皆無人進行考究或名稱解析,僅 有針對大部分皆是提及「跳鍾馗」與儺舞之關係,而本文認為,由儀式的名稱其實也能夠探究 許多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因此將於後文進行關於「跳鍾馗」儀式名稱由來的探究。 復次,關於「跳鍾馗」在臺灣的功能,主要與最常見的功用就是除煞與祈福,而據邱坤良 (1993)一文中所提:「跳鍾馗目的在藉鍾馗法力驅除邪崇,…,它通常用於寺廟齋醮祭典中 的開廟門、送孤及其他民間禳災祭煞儀式」;而據宋錦秀所撰《傀儡、除煞與象徵》(1994)一 書中所提:「傀儡除煞的操演亦可說是以隔離儀式(rites of separation)為其儀式主體,其中, 又以出鍾馗(即由傀儡演出跳鍾馗)最稱典型」;李豐楙於〈煞與出煞:一個宇宙秩序的破壞 與重建〉(1994)一文中亦提到:「由於出煞與出儺一樣,常由專業性的法師在特定的宗教動機 下,從事操縱或扮演鍾馗爺(或水德星君),根據煞的性質演出出煞的動作,因而達到安寧、 平安的宗教意義」;在鄭尊仁的《鍾馗研究》(2004)一書中也提及:「跳鍾馗乃是為了驅除或 防範不幸的事件,才特別舉行的儀式。而在前舉的場合中,不斷出現除煞二字,關於煞字的解 釋,人云亦云,總之是指一些不好的事物」;石光生與王淳美所著《林金鍊跳鍾馗儀式劇場》 (2015)一書中提到:『「跳鍾馗」儀式包括除煞與祈福兩大功能,先除煞才可能祈福』…等諸 多文獻中可知道,雖然對於鍾馗本身的存在與否皆認為有爭議,但是在「跳鍾馗」的儀式上,

(28)

卻是都肯認「跳鍾馗」為除煞功能的儀式,而祈福功能僅有石光生與王淳美所著《林金鍊跳鍾 馗儀式劇場》一書予以肯認。而據本研究田野調查所得,發現其實「跳鍾馗」最終目的就是在 於祈福,而除煞雖被當成通常性目的,但本研究卻認為將除煞當成一種祈福的手段更為適合, 因此將在後文予以此觀點進行論述。 末次,關於跳鍾馗所適用的場合與目的,在邱坤良(1993)認為「跳鍾馗」主要是用在開 廟門、送孤、壓屍、壓火災、祭路煞、開莊與洗台;宋錦秀(1994)認為,「跳鍾馗」功用在 於鎮宅、壓火、普度、開平地、入廟、車禍驅煞、淹溺除煞;石光生與王淳美(2015)之調查, 「跳鍾馗」在新廟安座、開業剪綵、新屋破土;舞臺清靜、七月孤棚、孤魂歸位、掃路煞與送 火神,都有其一定效用;鄭尊仁(2004)認為「跳鍾馗」用於入廟、送孤、壓屍、車禍驅煞、 淹溺除煞、洗臺、開莊。前開學者撰寫的內容都認為「跳鍾馗」的功能僅是在於除煞,惟在石 光生與王淳美(2015)一書的前提是,先有除煞才祈福,間接認同鍾馗祈福的功能性,將鍾馗 祈福的祈福與除煞列為雙重目的。而綜觀目前的文獻而言,尚無其他將「跳鍾馗」的祈福認為 為主要目的撰述。而本研究則認為,基於道教二元信仰的觀念下,除煞本身就是招來福氣的一 種手段,因此在後文將進行對於本觀點的論證。 最後關於鍾馗的儀式性或戲劇性而言,邱坤良(1993)認為:『「跳鍾馗」不僅是一套完整 的儀式,也是戲劇的演出,需要前場(演員)、後場(樂師)配合,因此主持這項儀式表演的 多為劇團(劇團)』;宋錦秀(1994)認為:「臺灣民間劇藝中他如歌仔戲、北管子弟戲及布袋 戲等地方戲劇,……,有時亦包含一類具有除煞儀式成分的特殊演出內容,而此一除煞儀式的 演出內容指的即是「跳鍾馗」(或稱「出鍾馗」)」;鄭尊仁(2004)認為:「跳鍾馗雖然附屬在 戲劇之中,但卻不同於一般的戲劇表演,表演的目的不在娛樂觀眾,而是驅鬼鎮邪」;石光生 與王淳美(2015)則認為:『「跳鍾馗」儀式是與民間宗教生活息息相關的儀式劇場』。 從各家說法中可以知道,「跳鍾馗」雖然被認為具有儀式性,但本質上的戲劇性還是占大 多數。惟從上開文獻中不難發現,許多關於「跳鍾馗」的研究,大多是從「戲」的基礎出發, 也就是說,研究的對象本身就是劇團或劇團,因此得到戲具性多於儀式性的結論,應是早可預 見,若改由從宗教基礎進行研究,則就可發現「跳鍾馗」的儀式性大於戲劇性,本研究及從此

(29)

角度進行儀式的揭露,並從揭露的儀式中看見儀式性大於戲劇性的內涵。 「跳鍾馗」在臺灣原先就是一種具有神祕性質的儀式,即使過去曾有學者對「跳鍾馗」進 行相關的研究,但卻因時空背景的限制,而研究成果有限,也因為過去對儀式的封閉性,造成 多數的「跳鍾馗」研究範圍受到侷限。本文希冀透過時代變遷的優勢,進一步揭開過去封閉的 內容,並嘗試從不同宗教基礎出發,探究不一樣的「跳鍾馗」內涵。 (二)「跳鍾馗」之禁忌 本主題主要係從過去的文獻中,整理出過去研究者們,對於「跳鍾馗」儀式之禁忌之記載, 以及對於該禁忌的觀點;亦即從文獻中了解過去大眾是如何看待「跳鍾馗」儀式的禁忌,以及 如何面對該禁忌的存在……等。 在生活中,無處不有禁忌,而禁忌的存在,其本質並非是用來恫嚇相關人,而是一種出自 於關愛、慈泯的保護機制,只是經過人的解讀與使用手段後,才逐漸變成一種恐嚇。 「跳鍾馗」如同其他戲劇或宗教儀式,也有著自己獨有的禁忌,據邱坤良(1993)所言: 『「跳鍾馗」時,主事者尚須派人在現場四週放烟火或鳴金為號,以警告全村居民把門窗關好, 不可外出。即使是睡著的人,也得將他叫醒,以免夢中人的靈魂因在外遊蕩而被沖煞。必須留 在現場的人,則以符籙護身,並常以香枝、細針或草葉含在口中,避免有人無意中說出不吉利 的話』;宋錦秀(1994)則謂:「傀儡除煞儀式臨要進行前,傀儡戲團務要展開清場工作,請村 眾暫時迴避,甚至必要在場的工作人員也要戴上演師所發的保身符,以免傀儡眾神護之不周而 遭重煞所傷」;李豐楙(1994)亦言:「早在儀式舉行前就由廟方或首事貼出通知,或四出廣播 週知:奉勸大家無事不要到場,其中有些規定是一定要避忌的:一是生肖犯沖者,…,二是運 途欠佳,…。而人扮鍾馗,也因現場煞氣重,怕易受驚嚇的孕婦受到沖犯。而腹中胎兒及幼童 也陰元辰未穩,易受驚恐,理宜避免」、「而廟外跳鍾馗時,就要由法師發給護身符以保身。」、 「當法師在化妝時,即避忌與人交談,尤其旁人喊他的本名」;鄭尊仁(2004)則言:「跳鍾馗 時家家戶戶必須關緊門窗,連睡著的人也要把他叫醒。…,有的劇團則是當扮演鍾馗的演員在 上妝勾臉之後,禁止說出任何人的名字。…,留在現場觀看'也必須有符咒護身」;石光生與王 淳美(2015)則認為:「言行方面,在場者皆必須避免呼喚他人名字,且不可喧嘩,通常民眾

(30)

也會盡可能迴避這種場合。更有一說是跳鍾馗時,家家戶戶必須緊閉門窗,若有人睡著也必須 將他喚醒,以免睡眠者的靈魂在外遊蕩而被沖煞到。留在現場觀看者,也必須禁聲並配戴護身 符」、「傀儡除煞趕緊躲起來,懷孕婦女不能看,生的小孩會軟骨」。上述諸多「跳鍾馗」禁忌, 可以看出各家研究的成果,大致上趨於一至,僅是呈現禁忌的角色有所差異。而「跳鍾馗」自 古以來具有的神祕與恐懼,除了儀式的隱密外,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儀式的禁忌,然而過去 的研究,因為禁忌僅口耳相傳,因此難找尋源起與出處,再加上禁忌的本身就具有不能被討論 的排斥性,是故要單純的研究某種禁忌是相當困難的,也因而過去的研究,僅能夠對於相關的 禁忌作一個結論式的敘述。本文試圖從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透過日常言談,了解過去關於「跳 鍾馗」禁忌流傳的精神與意義,試圖透過現在文化與觀念的開放優勢,揭開過去一直「不能說 的秘密」。 上開兩個主題,主要係因該兩主題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具有爭議,無論係「跳鍾馗」儀 式是好是壞?「跳鍾馗」的禁忌是否真的是禁忌?……等等,每一個都足以引起各方論戰。再 者,在為本研究命題時,亦是因著這樣的爭議,想透過研究將之釐清,並使讀者能夠知道並了 解這些爭議的內涵。

第五節、小結

本研究之緣起,乃係在接觸相關宗教儀式時,深感現今社會大眾,對於自身所參加儀式不 僅一知半解,甚至有時還會有以訛傳訛的非真實流言出現,更甚者不僅不反思謠言止於智者之 理,還添油加醋誇大流言,使大眾對於本出於善意之儀式,產生許多不諒解,對此深感可惜。 是故,本文透過實際接觸,挑選一個具有相當爭議的儀式「跳鍾馗」,除了想要保留該儀式之 文化價值外,對於儀式及象徵意義在人類社會的擴展與功效,亦文中所要探究的主軸之一。 在初步評量本研究之可行性時,由於可以探究的前人學術文獻並不多,曾經一度要打消研 究本主題之念頭,然而,在實際體驗上,卻莫名得到多方幫助,從一開始之起心動念,到研究 過程中巧遇多方相助,或許亦是在促成探究本研究之內涵,也因本研究許多資訊多來自田野的 觀察與記錄,使筆者針對本研究主題對於人類的影響有相當的體悟,這也是本文最後採取以宗

(31)

教人類學為本研究之途徑之原因。 本研究之初因著課堂所需,匆促完成第一章之相關內容,該內容雖非完整,但在架構建立 上已具有相關雛型,這使在對於研究本主題進行撰寫時,增加不少信心與動力。 關於鍾馗或「跳鍾馗」之研究直至目前,雖有許多部分尚未完善15,仍有許多地方尚待深 入,但對於儀式在人類生活上之影響,本文卻是抱著肯認的態度,據目前淺閱相關宗教人類學 說後,認為其實許多人類學者對於宗教人類學各有一番見解,只是因為審閱的角度不同,而有 不同的結論。因此與其去歸屬哪一學派或哪一種說法,倒不如從實際角度去評估,有關於儀式 的存在對於人類的利益及不利益有哪些?該如何保留與該如何改進?這才是本文對於本研究 完成後所希望繼續深入探究的。 15 本文認為,關於「跳鍾馗」的研究,甚至是對於鍾馗的相關研究,包含歷史、起源、考古、轉變...等等議題, 仍應該至大陸陝西進行實地的田野,並從當地對於鍾馗一直存在於生活中的模式,多加以深入探究,方能了解鍾 馗在民間信仰中的真實存在意義。

(32)

第二章、鍾馗如何跳起來?

第一節、飄洋過海的「跳鍾馗」

「跳鍾馗」在臺灣的早期社會中,是一個令人三緘其口的可怕儀式。大多數的人只聽過「跳 鍾馗」這個詞也知道應該是個儀式,但實際上「跳鍾馗」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幾乎沒有 人知曉。一方面是因為「跳鍾馗」的本身就是一種相當排外的儀式,在舉行時都會要求非行法 人員不可在週圍觀看或逗留,所以能真正知道「跳鍾馗」的人自然為數不多;另一方面,「跳 鍾馗」在臺灣的宗教儀式之中,大多被行法者認為是一種「以命相搏」16的儀式,因此即使是 有能力的宗教師或是演員,大多也不願意去觸碰與「跳鍾馗」有關的事物,更甚者連談論都相 當抗拒。也因此,「跳鍾馗」便成為臺灣最神秘的宗教儀式。 而臺灣的「跳鍾馗」儀式是如何產生的?這就必須從鍾馗的信仰發源地談起。 依據目前中國大陸官方認可的考究中17,鍾馗為陝西省西安市戶縣人,原名為鍾魁,三歲 即能識字並讀四書五經,十三歲考上秀才,十五歲獲得舉薦進入國子監就讀。第一次京考,遭 楊國舅張冠李戴,將鍾魁狀元文章改名為外甥陸鋒,鍾魁始名落孫山。後因鍾魁悲憤沉淪,其 父一氣魂歸西。第二次京考,為免考官認出,遂改名鍾「魁」為鍾「馗」應試。當時主考官為 黃門左侍郎韓休,對其文章讚賞有加,意欲點為狀元。但主考官韓休,對鍾馗文章感到似曾相 識,調卷比對發現三年前科舉事有蹊翹,著手調查。楊國舅恐東窗事發,遂與楊貴妃共謀,假 傳聖旨,面試鍾馗,並以鍾馗相貌醜怖,為免皇上受驚,不可為狀元。鍾馗出言反駁,楊國舅 即以抗旨之罪論處,鍾馗怒火中燒予以反抗,楊國舅下令追捕。一路捕殺至皇殿,楊國舅再誣 指鍾馗欲謀刺皇上應滅其九族,鍾馗為救九族,頭撞殿柱而亡。爾後,韓休上奏舉發楊國舅, 朝野百官亦上奏楊國舅罪狀,唐明皇考量國家法治之公信與公正,以及擔憂楊貴妃及楊國舅成 千古罪人,下令追諡鍾馗為 終南進士,並賜祿袍厚葬。 鍾馗死後因其誠信,閻王封其為「降妖都元帥」。後又因唐明皇遭小鬼纏身久病不癒,鍾 16 本論文所介紹的明華園跳鍾馗,其創辦人陳明吉先生就曾向子孫表示,跳鍾馗是賣命的行業。 17 中國國家文化部將依據考據的結果,將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鍾馗)畫之鄉」,並將鍾馗

(33)

馗於其夢中出手相助,唐明皇感念鍾馗相助,招畫師吳道子繪「鍾馗捉鬼圖」,後下旨封鍾馗 為「驅魔大神」並上疏稟奏玉帝。玉帝亦敕封鍾馗為「翊聖除邪雷霆驅魔帝君」。 而排除認為鍾馗為「物」之神格化的學說外,在唐代盧肇18所著的《逸史》(或稱《唐逸史》), 以及清代劉璋所著之小說《斬鬼傳》……等,認為鍾馗為「人」的著作中,對鍾馗的背景敘述, 一致認為鍾馗為終南山人,也就是現今陝西省西安市。 無論當前科學考究是否違誤,在經過小說與神話傳說的渲染下,人們的心中早已將終南山 進士,當成鍾馗的身分背景,大多數民眾相信真有其人,鍾馗斬妖驅魔的形象也深植人心,當 人們遭遇不順遂或科學難以解釋的事件時,便會祈求鍾馗來消災解厄。無論是巧合或是真實, 對一般人民而言,學說或考究為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透過鍾馗得到實質性的助益。 「跳鍾馗」的原形,相傳也就是由陝西西安地區的人民所開始,起初僅是民眾自行舉辦的 活動,以背著木偶邊走動邊嬉戲的方式進行。爾後在陝西西安的「跳鍾馗」,結合了傳統巫覡 文化中的「儺舞」,依據其型式又稱為跳判、跳鬼臉、請鍾馗、嘻鍾馗、舞鍾馗、戲鍾馗或鬧 鍾馗。「跳鍾馗」起初在民間開始流傳時,並不具有認何宗教的背景或意函,直到後來才被宗 教吸收結合19。根據鄉野傳說當地在唐朝時就有此習俗,每逢重要節日都要「跳鍾馗」。一般 當地傳統的「跳鍾馗」內容有六跳,分別為跳五福、跳加官、跳蟠桃、跳魁星、跳財神、跳龍 鳳,意即跳福、祿、壽、喜、財與子等戲,以求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送來福、祿、壽、喜、 平安……等吉祥象徵,其內容以表演性質的娛神為主,儀式性的氛圍較少。 然而「跳鍾馗」的歷史到底多久遠?起源何處?是否真如當地流傳始於唐代?依照目前掌 握的文獻來說,並不可考。有關於「跳鍾馗」的文獻記錄,目前最早僅可以探究到明朝萬曆年 間,據中國大陸的《歙縣志》記載:「跳鍾馗,明萬歷年間至今,流傳於岩寺一帶儺舞形式」 可知,「跳鍾馗」距今至少約有四百年左右。 「跳鍾馗」又是如何傳到臺灣來的?據歷史記載,臺灣在西元 1684 年納入清朝的版圖, 大陸(當時稱為「唐山」)的人民開始大量移民臺灣。清廷當時因為治安上的考量,禁止居民 18 盧肇,字子發,袁州(今江西新餘分宜)人。唐武宗會昌三年(西元 843 年)狀元及第。 19 「跳鍾馗」原型是由民間興起,而「儺舞」是由宮廷流向民間,兩者結合後才變化成為近代的「跳鍾馗」。而 近代「跳鍾馗」與宗教結合後樓傳至臺灣,才因不同的背景演化成目前臺灣各式的「跳鍾馗」。

(34)

移民臺灣,一直到西元 1875 年,來臺灣的禁令才解除。而在這禁止移民的一百九十年裡,仍 有許多百姓以偷渡的方式進入到臺灣。「跳鍾馗」是否就是因著這波移民潮,而傳到臺灣來, 又或者在更早期即傳入臺灣,目前尚無相關文獻資料可得知,但在文獻資料上卻可知道在這波 偷度移民潮中,臺灣確實有有關「跳鍾馗」的相關記錄。 清朝咸豐年間,常有漳、泉州人渡海來臺,但因地域關係,兩派人馬經常發生械鬥事件, 在西元 1851 年(咸豐元年)八月,漳、泉人在基隆地區的魴頂(今之南榮公墓),遇因放牧時 走失羊群踏損耕地之小事積恨日久,爆發了一場較大規模械鬥,因而致死者 108 人。在西元 1854 年(咸豐四年),漳、泉士紳積極策劃要革除兩地百姓狠勇械鬥之陋習,並超度過去抗荷、 抗西之烈士,以及過去因械鬥、渡海、瘟疫死難先民孤魂,沿襲中原風俗,議定七月舉行中元 普度醮祭。隔年(西元 1855 年)開始舉辦中元祭。而在「雞籠中元祭」的祭儀中,即有「跳 鍾馗」的存在,因此可以推斷,「跳鍾馗」儀式在臺灣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存在。只是現在 流傳在臺灣的「跳鍾馗」儀式,與一開始的「跳鍾馗」儀軌與所用器具,在不同的類別下有著 些許的差異。

第二節、鍾馗為什麼「跳」?

「跳」字在說文解字中有三種解釋,一為兩腳離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動作,二為越過,三 為一起一伏地動。而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有四種解釋,一為以腳蹬地,使身體往上 或向前的動作,二為振動,三為越過,四為脫離、逃出。 而「跳鍾馗」的儀式為什麼會用「跳」字來做為名稱?這也必須從「跳鍾馗」的演變以及 臺灣的民俗活動談起。 由於「跳鍾馗」的儀式是由民間所興起的活動,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特定的名稱,百姓對「跳 鍾馗」的稱呼,大多由其所呈現的儀式內容或表演內涵來給予名稱,但也因此「跳鍾馗」在一 開始擁有很多稱呼如跳判、跳鬼臉、請鍾馗、嘻鍾馗、戲鍾馗或鬧鍾馗……等等。而為什麼會 逐漸以「跳鍾馗」成為最主要的名稱,這可從「跳鍾馗」的演變先予說明。在一開始的「跳鍾 馗」形式,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並沒有特別的儀式流程。直至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鍾馗,

(35)

在村中巡遊嬉耍表演。而在表演「跳鍾馗」時,扮演鍾馗的人,化臉並著長髯,頭戴烏紗帽, 腳穿朝靴,外穿紫紅袍或官袍,右手持賜福扇,前有紅紗燈引路,後有黃羅傘蓋,旁有書酒侍 者,一步一趨。在這樣的表演形式中,鍾馗並非一般的定點式表演,而是必須要巡遊整個場域, 當其巡遊時,亦非如同遊行一般單純的行走,而是運用特有步伐在前進。而其步伐依據每個演 出者的不同,有不一樣的方式,但是較常見的就是「一步一趨」,一步一趨與道教的「禹步」20 其實有些雷同,道教的禹步,據《雲笈七簽》卷六十一所載,是先移左腳後挪右腳,一跬一步, 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陰陽之會也。而這樣的 一個行走方式,是一步一停頓的前行,在外觀上看起來就像是跳了一步或跨了一步,與說文解 字中關於跳字的意思「一起一伏地動」相符,因此久而久之,這樣扮演鍾馗的活動,就被稱為 「跳鍾馗」。 而在臺灣的「跳鍾馗」,除了承襲上開的因素而稱為「跳鍾馗」外,還有另一層較為民俗 的因素存在。因為臺灣的「跳鍾馗」除了有表演性的存在外,在與宗教結合後,也產生了儀式 性的「跳鍾馗」。而「跳鍾馗」儀式在進行時,有時會採用定點式的行法,不同於巡遊式的「跳 鍾馗」。然而此種儀式為何也稱為「跳」鍾馗?這就必須從臺灣民俗文化解釋起。臺灣的「跳 鍾馗」屬於道教或民俗信仰的儀式之一,而在臺灣的傳統民俗表演文化或道壇文化中,常常會 將許多事物用「行話」來表達,所謂行話,就是指在特定群體中所使用的特殊詞彙,例如道壇 中,會將誦經稱為「敲庚仔」(台語音);在進行普度科儀時就會稱為「抓貓仔」(台語音),而 普度又分大、中、小,因此也被稱為「大貓」、「中貓」、「小貓」。而在演出的動詞使用上也有 特殊用法,例如一場儀式或表演前,想知道由誰負責帶領時,並不會問說是誰要主法或主演, 而是會用誰要下去「作」(台語音);在進行醮儀時,通常會有一場「敕水禁壇」的儀式,平時 也不會使用全名的稱謂,而是會稱為「打禁壇」,想知道由誰負責時,就會問誰下去「打」(台 語音)? 這樣的一種行話文化,換湯不換藥的更換用詞,看似沒有意義又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但 實際上,卻有特殊作用: 20 禹步,是道教在進行科儀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步伐,相傳為夏禹所創,因此稱為禹步。

(36)

一、宗教禁忌的避諱 宗教在一般人心中,大多是帶來光明與希望的,尤其是在宗教進行儀式的期間,參與信眾 大多是來尋求生命的反思與突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朝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無不希望可以 聽到「善」的言語。然而若必須要在言談之中,提到會讓人產生負面思緒的人、事、物時,就 會採用只有特定人才聽得懂的替代語詞或是閃避負面思緒的婉轉詞。 二、區分內、外行人 宗教儀式大多是公開觀禮,有些宗教人員甚至會將儀軌公開與大眾週知,表面上看來不是 秘密,但實際上許多操作的過程或是隱而不現的「眉角」,才是內行人的門道。而要快速區分 內外行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沒有公開的行話,透過特殊專用詞,一瞬間就能夠清楚知道, 雙方應該可以如何溝通,達到最快速又有效的結論。 三、增加親暱與信任感 在宗教場合,除了一般普羅大眾外,通常也會有許多同一宗教的人員參與在其中,雖然彼 此能夠用相同的行話來溝通,但這也僅是呈現具有「信仰系統」的同一性,而非情感上的同一 性。而為了了解情感上的熟悉度以及相互間信任感,自然在相處過程中就會發展出「行話中的 行話」。換句話說,行話可以用來區分內、外行人,而行話中的行話,就是用來區分「自己人」。 四、保持秘密 不只是宗教團體,社會上每一個團體,都有著各自不能說的秘密。在談話之中若是有些事 物觸及到不能說的秘密時,行話就會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隱藏專有名詞或是將名詞世俗化的 行話,除了方便溝通外,在公開的場合中也能談論不能為他人所知的祕密。 這樣的一個行話文化,是在人與人相處之間,因為某些特定事件或是情感演變,而逐漸成 為一種特定族群的通俗用語,而「跳」鍾馗也是如此。「跳鍾馗」在道教或民俗信仰中其實是 屬於一種除煞的儀式,但因為行法的角色從人格的高功道長,便成了神格的鍾馗,有許多儀軌 也因著變動,因此為了與原先的除煞儀式有所區分,便有了「鍾馗科儀」、「鍾馗玄科」、「鍾馗 除煞玄科」的儀式名稱出現。然而,這樣過於正式又拗口的稱呼,在壇場上就容易被通俗名稱

(37)

所取代。鍾馗科儀在壇場上被歸類為「武場」21,而觀其行法時的動作重點乃在其身段,與壇 場上著重雙鐧揮打的「敕水禁壇」明顯不同,鍾馗科儀式屬於一種重「身法」的儀式,而身法 的好壞在於雙腳的跳動與雙腳帶動身體產生的舞動,因此「跳鍾馗」及「舞鍾馗」的稱謂就會 自然的開始被運用。 上開對於行話的功能區別中提及,在宗教上會因為避諱用詞而捨去或修改一些辭彙,在「跳 鍾馗」及「舞鍾馗」兩個名詞中,「跳鍾馗」被保留而「舞鍾馗」被捨棄,最大的原因就是在 「舞」字的台語發音,容易被聯想到「黑白舞」(台語音)這種負面思緒,也會因而被認為該 用詞在祭典的場合中使用並不夠莊重,是故「跳鍾馗」一詞,就逐漸成為主流用詞。

第三節、為什麼「跳鍾馗」?

在臺灣「跳鍾馗」使用在很多的面相,例如廟宇新建或是整修後,必須舉行「跳鍾馗」來 淨化場域,並祈求賜福與平安;在建造建築物前的「動土」,會舉行「跳鍾馗」,祈求建築過成 順利;在中元普渡或是舉行齋醮的最後一天,會進行「跳鍾馗」儀式,除了淨化場域外,也有 驅趕貪戀人間的「好兄弟」回到地府之意,也就是俗稱的「送孤」;在發生非自然死亡的處所 或場域,會舉行「跳鍾馗」儀式,希望透過鍾馗,將場域潔淨,以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並 祈佑場域附近的人民能夠不受該事件的影響;在發生火災、車禍……等場域,會舉行「跳鍾馗」, 透過潔淨場域,以及驅趕看不見的無形因素,達到場域安寧百姓平安的目的。 上開所提到,關於舉行「跳鍾馗」的情狀,雖然看似相當繁雜,但從目的論而言,這些情 狀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把不好的驅除,將好的留下」。 其中,「將好的留下」,其實就是最終的目的,所謂「好的」,不外乎就是平安順利、增福 添壽、財源廣進……等,有利益於人的一切樣態,以祈使人可以往更正向的人生去發展。而「把 不好的驅除」雖然也是目的之一,但在實際面看來,其所代表的背後意涵,應該屬於為了達到 「將好的留下」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所謂「不好的」,是一個相當大範圍的概念,在道教的世界觀中,萬物都是一種有陰有陽 21 道教壇場科儀依據行法的特性,區分為「文場」與「武場」;文場主要以唱頌為主,附帶一些柔緩的動作;而 武場則是以動作為主,附帶高亢的唱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 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

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 泉懸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旦款門

唐之末造,天下喪亂,台宗典籍流散海東,當是時,為其學者,至有兼講《華嚴》以 資飾說,暨我宋隆興,此道尚晦。螺溪、寶雲之際,遺文復還,雖講演稍聞,而曲見 之士習氣未移,故

•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 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

• 按照《毛序》所釋,本詩意在歌頌「后妃之 德」,並藉此「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

造端乎夫婦之所能行。而極乎聖人之所不能。是以天下無不可學。而極乎聖人之所不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 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 勝剛。」.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