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共創共享的創意工場-不一樣的大學創新實驗/ 3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共創共享的創意工場-不一樣的大學創新實驗/ 39"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共創共享的創意工場-不一樣的大學創新實驗

張登文 創意工場主任 施苡竹 創意工場經理 盛郁庭 創意工場經理 吳怡馨 創意工場研究員

一、前言

(一) 自造者運動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 強調創新、創意的做中學精神,近年 來迅速席捲全球,各國政府也積極鼓 勵「動手做」的 Maker 風氣,並藉由 數位製造相關設備的平價策略,積極 增購相關數位設備與提供 Co-working 空間,培養新世代的 Maker 人才。其 中,共創與共享為兩大主要概念,這 在傳統的科技與設計學習中,以設計 思考的脈絡下,注入共同創作與跨領 域合作之創意實踐。 (二) 雲科之傳統現況與規劃 在中區自造者教育推廣中,雲科 歷年皆有提供國高中教師與學生進行 觀摩與學習。傳統現況為下列四項: (1)具備全國最完整的跨領域工坊自 造基地:涵蓋實作工坊,創意教學/ 妙思空間與虛實整合展示空間三區。 (2)中區最大可提供中區教學與創 意發想的空間:除完整的設計、工程 師資和直接的做中學課程,近年在創 意發想空間、co-working space 與青創 團隊培養,更積極改造與開放創意教 學空間。除包含創意教學空間之外, co-working space 與多處的妙思空間, 皆互相用網絡視訊電視牆連結,形成 符合小型創意學習,與彈性的創意聚 落。(3)實虛共存的自造成果展示: 配合進駐之青創團隊與育成中心,雲 科規劃兩大區域,願景館(成果展示) 與設計創新研發中心(整合展示)為 對外之實體展示區,更在數位工坊規 劃了虛擬展示場。透過實體與虛體之 結合,將自造者的成果與學習內容自 由開放,提供自造運動學習者一個開 放的展示基地。(4)具備全國最完整 的跨設計及工程之自造項目:涵蓋設 計工坊(木工廠,金工廠),工藝工坊 (陶瓷,玻璃,金工與流行),以及數 位工坊(原型製作,數位構築,數位 雕刻)。除持續加強中的 3D 列印、雷 射雕刻機、與普及化的CNC加工機 與全自動機器手臂外,手工藝、電繡、 陶瓷、玻璃、金工、塗料、砂磨的技 優師資與先進設備基礎亦已進駐。 圖 1 「創意工場」建置計畫架構圖

(2)

二、自造教育規劃:

「做-學-想」

架構基礎

在做中學願景之下,創意工場以 整合工程與創意思維的跨領域架構, 提出「做」、「學」、「想」實體與「雲 端網絡」虛體,實踐在「以人為本」 的創作者層面,其架構說明如下: (一) 第一層:做-學-想的創意工場 設置實「做」的設計/數位/工 藝工坊,創意教學空間與翻轉教室則 是豐富授課教材,帶領學生進行腦力 激盪等多種發想,讓學生在多元的課 程中「學」習,妙思角落則是幫助學 生之間進行跨領域合作的發「想」。 (二) 第二層:實體空間的建置 此創意工場為串連學院各個創意 角落與「做」、「學」、「想」相互進行 橫向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 做」中,激發跨領域間的合作與「創 意」。即建構實體工坊可提供學生盡情 揮灑創意的工具,並透過跨領域,讓 學習者將「創意」實踐(製作)成為 (創新)的產品。將來,再將實體空 間擴展到全校達到整體性整合,提供 中區自造者之完整學習基地。 (三) 第三層:虛擬空間的建置 建置虛擬空間的雲端系統,可滿 管道學習自造之技術與降低門檻。

三、創新自造與實作教育推展

自 105 年度建置創意工場,推廣 創新自造與實作教育任務,在串連全 校各學院之創意角落與「做」、「學」、 「想」相互進行橫向結合,讓學生在 「做中學」「學中做」中,激發跨領域 間的合作與「創意」。具體成果如下: (一) 成立自造與實作教育推展責任區 本中心基地提供實作設備及空間 與中區夥伴學校申請使用,共同推動 各項自造教育推動方案,在全國五大 基地中,和虎科大、群益科大共同負 責中區之夥伴學校。本中心積極與責 任區內學校洽談合作方式及透過雲林 縣政府官學合作平臺,共同推動創新 自造教育之交流、競賽、營隊、工作 坊、種子教師研習營……等方案,以 宣導與實踐創新自造教育的理念。更 針對區域內國中小學與高工職學生與 教師,舉辦 80 場之工作坊、課程講座、 體驗課程。 圖 2 國小學童體驗課程-2D 組合,國小教師簡 易機器人培訓課程

(3)

源及國際夥伴相互學習與分享自造教 育之經驗。共分:(1)責任區內 MAKER 的各式推廣活動,及(2)區域內結合學 界與業界的合作推廣等特色。 (三) 創新自造活動扶植與連結 種子 TA 培訓與相關活動:對基 地 的 成員 ,創 意工 場 藉由 舉 辦工作 坊、培訓課程講座,讓參與學員學習 及體驗自造教育的樂趣,更鼓勵學員 參與共同分享知識,達成共創及共享 的TA訓練。TA 學生社團約 30 人, 透過運用本中心的設施舉辦活動,帶 動學生、老師與區域周邊 MAKER 的 參加,以推廣數位製造、工藝技術, 也藉由活動交流,達到跨領域合作與 動手做的教育目標。 圖 3 數位工藝 TA 活動、創意數位工藝工作 坊教師教學、3D 列印教學 (四) Resonance 國際工作坊 為了提供更好的學習示範,創意 工場更邀請 10 名國際數位製造專家學 者,於 105 年 8 月 22 日至 31 日舉辦 「2016 創造•未來•原型 共振現象 國際工作營」。來自國內外的學員共 130 位(其中國外學員 40 位),聚集在本 校創意工場,透過跨域激盪、創新思 維、數位技術與動手做,進行一場人 造物與自然現象的大膽想像與創造未 來的旅程。 工 作 營 主 題 為 「 共 振 現 象 (Resonance)」,共振或共鳴是特定物理 現象與心理感受所伴隨而生的震盪與 放大效應,其現象除了發生在同類介 質,也會影響不同介質。此工作營安 排六項課程內容,課程有機器人混凝 土列印( Robotic Concrete Printing)、自 由 形 體 金 屬 彎 折 (Free Form Metal Bending) 、 紙 摺 構 造 (Complex Origami) 、 物 件 社 群 (Connected Crafts)、動力皮層 (Kinetic Skin-1)、動 力皮層 (Kinetic Skin-2),活動期間並 有五場演講和三場評圖,以及兩場學 員交流活動。

圖 4 紙摺構造 &指導老師:美國 MIT 博士 Jason Ku

(4)

圖 5 動力皮層&指導老師: Carl Yu &澳洲柯廷 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Sambit Datta

圖 6 自由形金屬彎折&指導老師與學生 Florian, Frank, Jasmin Shih, Yuting Sheng

圖 7 機器人混凝土列印&指導老師|Florian Frank, Shih-Yuan Wang, Georg Breitenberger

(五) 國際鏈結 創意工場除了提供國際連結平台 讓臺灣自造者能與國際自造者接軌及 合作外,也積極和相關單位合作與共 同創作 。 其中一項作 品為 與柴 火空 間、澳洲 CodeLab 及 OneWork.io 所進 行之跨國跨界合作之動態皮層裝置。 圖 8 MakerFaire Shenchen 展出中之動態皮層 裝置表演

四、結語

自造者教育計畫在於 105 年度之

(5)

共享精神。在「學習」、「實踐」、「活 動」、「參與」及「創新創業」五大策 略面向之下,創意工場持續推動以設 計思考為核心-落實原形實踐為主要目 的。 藉由整合創新創業支持系統的規 劃,逐步執行及有效發揮技職教育學 用合一之精神,透過培養學生創新能 力、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業精神,從中 協助及鏈結各式社會資源。 共創是技職或是以設計思考為導 向的必然路徑。但是,如何在既有的 大學學術體制下,跨越不同科系或是 學院的包袱,達成合理的共享,仍是 一項必須不斷挑戰和創新的不歸路。 創意工場,就是一場仍在進行中的大 型教學及研究的手作實驗場,且讓我 們持續這場實驗,讓更多人在實驗中 成長與學習,就會是工場的重要成果。

數據

圖 4  紙摺構造  &指導老師:美國 MIT 博士 Jason Ku
圖 6  自由形金屬彎折&指導老師與學生 Florian, Frank, Jasmin Shih, Yuting She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計畫推動持續在學科建立團隊共識。專業研習 的部分則以PLC核心成員為主做課程研發,再

主辦單位:建國科技大學工程學院 (教學卓越計畫子計畫

主題論文一: : :善用 : 善用 善用 善用「 「 「小報 「 小報 小報 小報」 」 」 」創意 創意 創意 創意、 、 、 、開展 開展 開展「 開展 「 「 「大報 大報 大報」 大報 」 」新局

No Derivative Works 禁止衍生 Share Alike 相同方式共享..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No Derivatives

No Derivative Works 禁止衍生 Share Alike 相同方式共享..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No Derivatives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Note: Except for Applied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or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taster programmes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upplemented by English, if applicable)... Code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提供一個框架讓學校自行規劃和發展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