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41期天使心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41期天使心橋"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目 錄

CONTENTS

41

【心靈講座】

2 「營造友善校園」之「輔導新體制」-談教訓輔三合一(上)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傅木龍專門委員

【沈澱之心】

8 科技素養、創新能力與身心健康 /人文教育中心 鄭金謀老師 11 輔英「進修推廣部」市民學苑課程之實踐經驗 -談成人教師的「教與學」實務之感觸及其角色與功能 /護理系科 楊麗燕老師 13 妳可以選擇不憂鬱-從正向心理學看憂鬱症的預防 /學生諮詢中心 楊瀚焜主任

【生命的源起—家】

17 一個走一百次也不會撞牆的地方-「家」/五專應用外語科 慕生 19 家的生命故事/四技資管系 林長青

【校園生活心情故事】

20 蛻變/進二技助產系 愁漪 20 返/五專護理科 許雅惠 22 下山?不,我上山 /五專應用外語科 姬華 24 宿舍與家/五專應用外語科 素逸 25 回憶一年級住宿時/五專護理科 郭素潁 26 通往幸福/五專醫事技術科 Fish 28 給親愛「腰子」的一封信 /二技助產系 紫玫瑰 29 全新的生活,全新的感受 /二技護理系 葉冠麟 30 離家背景之心情故事/二技助產系 蘇苑婷 31 戰勝「蓓莉箷」颱風的營隊/學生事務處 課外活動組 鍾坤桂先生 封面/「彩繪生命—生命教育海報設計比賽」得獎作品 這期徵文主題是校園生活心情故事,編輯過程中發現許多同學都體會到在蛻變的 成長階段,因為有來自家庭、朋友、師長的關懷及愛,使生命更加豐采。此外, 在【生命嚮宴-人物紀事】【心理學小辭典】【推薦讀物】【Movie Camera】【溫 暖落腳處】專欄中也特別提供關於「生命關懷」的新聞、電影及資訊,期盼同學 們能用愛與關懷使自己的生命發光,照亮別人。

(2)

學務長: 我們今天很榮幸能邀請到傅木龍專門 委員,傅委員現在是專門委員兼任祕書。 我與傅專門委員曾經在幾次的會議中接觸 過,也聽過傅專門委員的演講,讓我印象 非常深刻。因此我們特別安排這個機會邀 請傅專門委員到我們學校來演講,也讓各 位能認識到未來教育的一個趨勢,同時感 受傅專門委員對教育的熱忱和用心。今天 真的非常高興有機會請到傅木龍專門委 員,接下來我們用熱忱的掌聲歡迎傅專門 委員。 傅木龍專門委員: 感 謝 我 們 盧 學 務 長 、 楊 主 任 以 及 各位主管、各位老師,以及遠道的育英 護專的莊學務長、蔡教官,謝謝大家。 由於早上出席暑假400多位大專青年服 務營的講習活動,跟他們分享一些心得 以至於行程有點延誤,非常抱歉。如同 對於大專青年朋友若能有適當的引導, 他們的熱忱是會被引發的,是能發揮很 大的力量的。而研究上告訴我們,一門 課 如 果 只 有 上 課 的 老 師 在 說 , 學 生 在 聽,這門課只有20%的學習效果;可是 如果讓各位看投影片,效果可能提升到 50%,如果是老師與學生不斷去對話、 不斷去澄清,甚至讓我們的學生試著當 小老師,這樣的效果可能提升到70%。 因此今天的演講我也想透過和老師們對 話互動的方式分享一些理念,從不同角 度談對於教育的熱忱、教育本質和教育 信 念 。 希 臘 三 哲 之 ㄧ 蘇 格 拉 底 曾 說 : 「人是問問題的動物。」人類本能是愛 發問的,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的到這

談 教 訓 輔 三 合 一

( 上 )

樣 的 情 形 , 但 隨 著 年 齡 成 長 人 類 發 問 的本能反而下降。我們說「發展」重於 「預防」,「預防」重於「治療」,我覺 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是面對第一線,面對 學生,因此我覺得「發展」就是教育,就 是「引導」的教育過程。蘇格拉底曾經有 次在開學的第一天跟他的學生提到,他 說:「每個學生這一節只要跟老師做一個 動作,把右手伸出來用力甩出去,每天三 百下。」我們請教各位老師,如果我們每 天做這動作做三百下,每天做有誰做得 到?我這學期一開始上課我也跟學生說, 你只要每天做三百下你這門課就通過了。 各位我這句話是代表什麼?是「堅持」。 我們教學的三個目標是「認知、情意、技 能」。「認知」包括六個層次-知識、理 解、運用、分析、綜合、評鑑,憑良心說 我們最多只教到前面三個,就是知識、理 解、運用,至於分析、綜合、評鑑我們很 少做到。各位老師若曾閱讀龍應台在1999 年所寫的<百年思索>,其中有一段令人 感慨的文字,她說:「我們每一代的人都 要吃ㄧ次的蜘蛛,吃到滿嘴的黑毛綠血, 才發現蜘蛛不能吃。」各位她的蜘蛛代表 什麼?就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重複前人的 痛苦,而整個民族的智慧就在一代一代重 覆的過程中不斷的流失。如果讓我們的學 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統整,他在 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從微觀、個人的角度到 巨觀、團體的角度,最後能夠統觀,他就 能夠理性的下判斷,能夠承擔他的責任, 可是我們的孩子很少這樣去思考,很少去 分析、很少去下判斷。所以我們讓孩子做 這個動作,不在姿勢,而在勤練「意志

學輔專題演講:營造友善校園之「輔導新體制」-

時 間:95年06月16日 引言人:盧學務長 地 點:J402 講 師:教育部傅木龍專門委員

(3)



心 靈 講 座

力」,一種堅忍的過程。當蘇格拉底告訴 學生每天做三百下,他的學生居然哈哈大 笑的說:老師,這麼簡單有困難嗎?蘇格 拉底只說一句話:「做了再說。」各位老 師-「做了再說」放到教學目標裡就是 「行為改變」。認知情意技能行為改變, 我們往往將知識理解放在教育的第一個目 標,可是那些往往是空的,西方有一位著 名的教育家曾說,「教育的終極目標絕對 不在知識,而在行動」。所以我們看到我 們那麼多孩子學歷越來越高,可是孩子的 判斷力越來越差,我們的文明越來越多, 可是孩子的見識越來越短。原本依常理而 言,如果我們的孩子知識豐富、學歷越來 越高,他應該見識廣,判斷力越來越好, 可是他卻沒有,這就表示我們在教育現場 我們可能教錯了一部份。所以蘇格拉底讓 學生做了再說,一個月之後他的學生剩下 80%在甩手,不要小看這80%,我的學生 我告訴他你只要每天做300下,這門課就通 過,我的學生說:「太好了」,一個星期 後學生說這麼無聊,沒什麼意思,一個禮 拜就不做了。蘇格拉底的學生一個月之後 還有80%,二個月之後還有60%,到學期 末最候一天剩下最後一個人,各位可以猜 一下這個學生是誰?對,就是柏拉圖。希 臘三哲之二柏拉圖,他的大弟子。一個人 能成為一位哲學家,就是代表一種堅持、 一種毅力、一種永恆,所以蘇格拉底說千 萬不要小看這個動作。目前台灣的教育缺 乏的就是這個,尤其是我們的孩子,我們 孩子很容易碰到挫折就退一步,就萎縮、 就流失了。 接著,我想跟各位談談「簡單」這 個概念。簡單代表什麼?發明「相對論」 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在1933年到美國普 林斯頓大學專題演講,當時普林斯頓大學 想成立高等研究所。所謂高等研究所就是 請世界級的大師來此做研究,普林斯頓大 學老闆想聘任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說你要 答應我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將我的助理變 成正式的員工,普林斯頓大學老闆說沒有 問題;可是第二個條件就考倒他了,各位 老師猜猜看第二個條件是什麼?對,是薪 水。愛因斯坦他說:「我年薪大概只需要 3,000美金就好,如果你覺得3,000美金 太多你可以幫我下降。」這位老闆聽到這 個條件,說不可能,您是世界級的大師, 就跟愛因斯坦懇求拜託,最後以15,000 美元成交。愛因斯坦他說一個真正偉大的 科學家如果在乎這些金錢、名利跟物質, 那研究就不能專心投入;就容易被誘惑、 被物欲所制,他說每件事情可以讓它變得 「簡單」、但不是簡化。各位老師可以試 著想想「簡單」和「簡化」有何不同?愛 因斯坦曾說:「學校要教的不在專業知 識,而是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這兩個要點是台灣教 育中最薄弱的一部份,孩子的專業知識是 滿豐富的,可是卻沒辦法正確下判斷,但 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 力。「簡單」和「簡化」有何不同?其實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各位老師千 萬不要限定自己去找「簡單」和「簡化」 有何不同的標準答案,標準答案最容易限 定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老師可以試著 觀察猶太民族,猶太人被亡國二千年,他 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復國,獨立成「以 色列」這個國家,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在介 紹猶太人,猶太人經商頭腦好、很會賺 錢、家庭教育成功,猶太人目前的人口約 只有1,300萬,單是以色列只有600萬人 口,人口數雖不多,但是猶太人在國際上 的地位卻是舉世皆知。以色列與回教國家 的長期衝突各位老師都知道,但是美國寧 犯回教國家而支持以色列,美國為何不願 支持台灣而得罪中國大陸?因為從統計數 字上我們知道,在美國的猶太人雖只佔全 美人口的2%,但有錢的猶太人佔美國有錢 人的40%,所以說猶太人掌握美國經濟的

(4)



No.

41

命脈,猶太人只要將在美銀行的錢領出, 美國的經濟可能就應聲而倒。美國明星大 學的教授中,猶太人佔其中20%以上,有 那麼多高學歷的學生是猶太人在教。在美 國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及科學獎者,猶太人 佔25%以上。他們人口那麼少,為什麼卻 能培養出頂尖的孩子?關鍵點還是在「教 育」。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不管是 學生或是自己的孩子,我們期待他成為優 秀的孩子。可是從統計學告訴我們真正成 績優秀的孩子絕對不到20%,那麼其餘80 %的孩子可以做什麼?我們應該清楚人生 的舞台不是只有在教室,也不是只有成績 好才可以成為優秀者。假設我們請美國職 籃明星喬登來教室上課,他的肌肉可能會 日漸萎縮,因為教室不是他的地盤。如果 我們請台灣的歌后張惠妹來教室上課,我 相信她的喉嚨會日漸沙啞。幾年前美國的 一位短跑名將路易士,得過好幾面獎牌 的,他曾說過:「每當站在100公尺的跑 道上時,我很清楚的告訴自己從0到100是 我的方向。」他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他說 他從來不看左不看右,不和別人比。路易 士說,我只要今天比昨天跑的好一點,明 天比今天跑的快一點,我每天都往成功的 方向在移動。我們台灣的孩子還沒有出生 就開始比胎教,胎兒聽什麼音樂比較好? 孩子一生出來就比孩子的五官,眼睛大不 大?孩子開始讀書就比成績,孩子到了結 婚就比娶的妻子漂不漂亮?嫁的丈夫有不 有錢?到了天國就比做的祖墳大不大?風 水好不好?我們的文化當中從出生到往生 都不斷在比較,我們失去做人的價值跟基 本尊嚴的重視。我們常和別人比較,比上 不足會自卑,比下有餘會自傲。我們的學 生應該每天每天都快樂一點,因為有那麼 多老師教授他豐富的知識,有那麼多同學 陪著他成長,可是事實上孩子的生命力卻 是在一點一點的下降、行動力在萎縮、道 德在沉淪,這就代表我們沒有教對事情, 有很多東西是被扭曲的。我們教孩子學習 知識、算算術,卻很少教孩子認識自己, 我們從未讓孩子學習肯定自己,我們的孩 子很少認識自己,自己的優點、自己的限 制,這是我們最大的迷思。如果讓孩子學 習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他自然就能成長 自己,而世界各地就會有很多的愛因斯坦 不斷出現。我們要提供孩子一個溫馨的、 友善的舞台,讓他能盡情的釋放、探索自 己。如果能回到教育的原點我們會如何去 看待我們的孩子?去看待教育?中國大陸 在2000年申辦奧運成功,當時北京市的市 長對外發言:「中國大陸在1993年申辦奧 運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從北京看奧運。」 從北京看奧運代表的是目光如豆。又說: 「2000年申辦奧運成功,成功的原因是從 世界看奧運。」而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教 育?如果我們能從孩子身心發展、從社會 的脈動、從整個國家發展,我相信我們的 視野會較多元、較寬廣,我們會找到教育 的價值,所以看法要從觀念上去改變。愛 因斯坦說:「每件事情可以讓它變得簡 單、但不是簡化。」各位老師覺得台灣的 教育是簡單,還是簡化?當評鑑一位教師 是用SSCI來論定,當評鑑一間學校是用升 學率判斷,這就是簡化!簡化永遠是不擇 手段的「只看結果」,簡化的結果是”貼上 標籤”。當我們評斷一個學生是用成績,從 不考慮他的品行,就容易將成績不好的學 生貼上標籤,貼上標籤的之後就是誤會、 衝突和對立。而簡單呢?「簡單」是代表 純真,是代表善,是每件事情無論如何困 難與複雜,只要清楚每個步驟,就是去做 就好了!愛因斯坦也說過:「人類最重要 的價值是在行動當中追求道德。」在最後 的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中,作者描述 的他的老師莫瑞教授在即將退休之前,被 醫生宣判得到絕症。書中提到剛開始時他 有點無奈,卻又很快找到瀕死生命的意 義,可是他說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積 極面對,另一是批評抱怨。如同從事教育 工作也是這兩種選擇,各位老師可曾想過

(5)



心 靈 講 座

我們是積極面對的多,或是批評抱怨的 多?教育每天面對的都是舊有的東西,教 育的價值、理念..都是舊有的,可是用新的 觀念去詮釋它時,那就不一樣了。因為社 會變遷、時代潮流不斷在波動,所以用新 的角度去詮釋時,它就有新的意味產生。 世界上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電 解學之父法拉第,他是所有科學家中學歷 最低的,只有國小畢業。當法拉第國小畢 業後,還想繼續讀書,可是他沒有錢。當 時英國有類似當今社區大學的機構-「都 市哲學會」,只要繳一辨士便可以繼續教 育,可是法拉第連一辨士都沒有。他於是 跟哥哥拜託,他哥哥是個打鐵匠,為了湊 足他讀書的錢一個辨士,鐵鎚要多敲一百 下,當法拉第拿到一辨士後非常感謝他哥 哥,他跟哥哥說:「謝謝你,我一定會好 好用功,不會辜負你的期望。」對照現今 的學生,每學期跟家長要五萬元註冊,他 們可曾跟父母說過這樣的話?我們許多學 生認為,父母給我這些錢是理所當然。我 們常說台灣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 恩,其實是我們引導的太少,我們教得太 少。柏拉圖說過:「對年輕人最殘忍的事 情就是讓他心想事成。」西方自然主義的 教育家盧梭也說:「要摧毀一個孩子最好 的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而讓孩子心 想事成、百依百順,卻是現在我們台灣的 父母最常做的,而我們也缺少從這個角度 去引導社會大眾。而當法拉第拿到一辨士 去學校上課後,當時的「都市哲學會」設 備沒那麼齊全,教室內並沒有桌子、椅 子,每個人要帶著一張板凳去上課,做筆 記的時候沒有桌子,就用他們戴的大盤帽 墊在膝蓋上。法拉第做筆記的方式非常特 別,他將空白紙張折成兩半,左邊紀錄老 師所講的重點,右邊記錄自己的想法,兩 邊對照,回家之後再用自己的理解語言重 新整理一遍筆記。法拉第十四歲的時候就 決定要追隨英國皇家學院的戴維斯教授作 研究,他拿著自己四次上課的筆記去找戴 維斯教授,他這四次課的筆記共有384頁 之多,戴維斯教授看到那麼多頁的筆記愣 了一下,覺得一個國小畢業的孩子就有這 樣的書寫能力非常不可思議,破例收他當 助教。法拉第將老師上課所講的和自己所 理解的,用自己的語言如實的寫出來,筆 記裡面都是他的想法。我們現在的學生能 否如此呢? 1814年戴維斯教授到歐洲去拜 訪,就帶著法拉第一起去,歐洲那些明星 大學的教授看到法拉第,一個國小畢業的 助教,都說他像馬伕,牽法拉第時被人家 鄙視、看不起,可是他很清楚的告訴自己 「別人怎麼看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 麼去珍惜自己、超越自己、創造自己,怎 麼讓他們刮目相看。」法拉第珍惜學習的 機會,他發明了發電機,將人類的文明向 前跨進一大步。法拉第認為人生就是經歷 在一連串的苦難而成長,最後是完美的。 想想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是起起落落的, 我們要去珍惜落下的剎那,又慢慢的往上 爬,不斷的去超越自己。 各位老師覺得我們的學生來學校上 課,是要來學一點東西或是要貢獻一點 東西?這兩者又有什麼不同呢?我經常告 訴學生如果進到教室只想學一點東西,我 保證一點都學不到,因為學一點東西是表 示等待上課鐘聲,等待老師講課,等待考 試,等待放假,我們大部分學生都在等待 過程當中,這是消極的、被動的,這樣的 學習所學到的東西是零碎的、不完整的。 另一方面,若是進到教室想貢獻,會在上 課之前先上網蒐集資料,針對這個單元先 預習、吸收,而產生許多疑惑,就會希 望快點上課,因為可以澄清他的問題。 上課就是學習發問,問問題就是貢獻,當 他發問後會聽到許多不同的意見,學習 整理這些不同的意見就是在做知識的管 理及創造的功夫。如果我們學生願意試 著改變自己從學習邁向貢獻,我相信他

(6)



No.

41

們的生命從無奈會走向陽光。可是我們太 多人卻像莫瑞教授所說的,「太多的人像 行屍走肉,即使這些人認為自己做了一點 點有意義的事情,也都是在半睡半醒的狀 態之下,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生命的意義。」又說:「一個人生命要 有意義、生活要能充實,必須對週遭的環 境不斷的付出關懷,不斷付出愛。」我相 信在各行各業中,教育工作者是最有機會 對週遭環境付出關懷、付出愛的,因為我 們面對的孩子是人,可是我們真的掌握住 這樣的機會嗎?我們常聽到「施比受更有 福」,不知道各位老師相不相信這句話? 我曾經問過我的學生相不相信這句話,相 信與不相信的各佔50%,我問那些不相信 的學生,不相信的想法是什麼?他們開玩 笑的說,這是一句口號。他們說,若路上 發生車禍,下去幫忙的就容易被誣賴是肇 事者,是得不償失的作法。學生的說法可 能有些是事實,但卻存在一些迷思。我問 學生說若你就是那位躺在路上、滿身是血 的人,路上的人怕被誤會、怕被誣賴都不 願意去幫忙,那你會做何感想?這時我們 一定又會覺得社會真是冷漠!我覺得不是 社會冷漠,而是我們讓社會變得冷漠。我 們經常是怕人誤會、怕被誣賴,因此我們 不願伸出一雙手。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賽 利可曼運用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證明「施比 受更有福」,研究發現當你在幫助別人的 時候,別人因為你的幫助改變了,你內心 會產生成就感,唾液的分泌會增加,而人 類唾液含有高蛋白,是我們的免疫系統需 要的高蛋白。而受人幫助會感受到溫馨、 感受到友善、感受到被愛,也會自然分泌 唾液,可是裡面的免疫高蛋白的比值沒有 幫助人的人來的高,這就是用科學方法所 證明「施比受更有福」,而現在的大學生 有多少肯定這個價值呢?去年蘋果日報曾 刊登過一篇文章,提到台灣某個慈善會的 一位女性會長,她36歲,認養15名孤兒在 家照顧,旁人非常好奇為什麼她要這樣 做,她說她在九歲那年父親經商失敗,家 庭崩潰,爸爸逃跑,她每天放學就帶著五 歲弟弟,到處撿破銅爛鐵,拿去賣,貼補 家用。有一次弟弟看到垃圾堆有塊鐵片閃 閃發光,很高興衝過去想撿起來,因為鐵 片的轉賣價錢高,結果弟弟不小心跌倒, 被鐵片割到大量流血,弟弟痛得哇哇大 哭,她很緊張無助的流著淚,但仍機警的 將弟弟背起來拼命往前跑,一邊跑一邊喊 救命,看到一家西藥房馬上衝進去,急著 問老闆可以幫弟弟包紮傷口嗎?老闆問她 有沒有帶錢?她說我沒有錢,老闆說沒有 錢免談。她不死心,當場跪倒在地磕頭拼 命拜託,她不自覺竟將頭撞了個包,老闆 愣了下說:「磕頭不能解決妳的問題,錢 才能解決妳的問題。」她知道沒有希望之 後,站了起來要背著弟弟離開,這時藥局 來了一個她不認識的客人,好奇的問她 說:「妹妹,你為什麼跪在這地方不斷的 磕頭?」他將事情緣由告訴這位陌生的客 人,沒想到這位陌生的客人聽完後轉過身 問老闆:「這位小妹妹包紮她弟弟的傷口 需要多少錢?」老闆說:「六百元。」六 百元在當時大約是一名勞工階級一個月的 薪資。這位陌生的客人於是掏了掏自己身 上每個口袋的錢,湊足六百元給藥房老 闆,請他快點包紮傷口。她看到之後立即 對著這位陌生客人下跪磕頭說:「叔叔, 我家很窮,我這輩子可能都沒有六百元可 以還你,你為什麼要幫助我?」這個陌生 客人趕緊將她扶起來,摸摸她的頭說: 「小妹妹,你真勇敢,你真棒!好好照顧 弟弟,讓他成為有用的人,他比六百元還 有價值。叔叔相信你一定做得到!」這個 陌生客人說完後便離開。這是她在爸爸經 商失敗後第一次被震撼、被感動,因為自 從爸爸經商失敗後,親戚朋友就不聞不 問,而現在卻是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來幫 忙她。又說還有一次,她帶著七歲的妹妹 放學回家,妹妹因為中午沒吃飯,走在路 上肚子餓了蹲在地上說走不動了,跟姐姐

(7)



心 靈 講 座

說:「我們可不可以拜託路邊麵攤的老闆 送我一顆魯蛋?」姐姐說:「不可以,我 沒有錢。」姐姐想了想又說:「不然我們 一起去跟老闆商量,可不可以我們幫他洗 碗,他給我們一顆滷蛋?」於是上前去 問老闆,老闆看她們流著鼻涕、衣衫襤 褸,搖搖手對她們說:「不要干擾我做生 意。」兩人失望的蹲在麵攤外,這時學校 的一位老師經過,看到她們蹲在麵攤外, 問她們怎麼還不快點回家?姐姐將剛剛的 事情說給老師聽,老師於是要她們先等一 下,之後老師從麵攤走出來拿了兩顆滷蛋 給她們。這兩件事情讓她非常感動,立下 志願對自己說:「長大後我只要有一碗 飯能吃,我只吃ㄧ口,其他的要給別人 吃。」這便是她被感動之後的回饋。她長 大專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美容美髮 業,便認養了一個孤兒,現在她認養了十 五個孤兒。她說這十五個都是她的孩子, 她從那兩位長輩的身上學習付出的種子, 她將這樣的種子施加在她所認養的孩子身 上。她所認養的這十五個孩子,已有三位 得過「中華民國青年志工菁英獎」。想想 我們所教育的大專學生,命運應該比這十 五個孩子來的幸運,可是我們的學生有多 少能了解這個道理並且付出行動呢?

【生命嚮宴-人物紀事】

向生命勇士致敬—藍約翰

罹患多重障礙的生命勇士藍約翰,在2007年一月中病逝。他雙目失明,卻 照亮許多明眼人的生命之路;他肢體嚴重扭曲,四肢關節萎縮,卻是樂團首席 鼓手、辦過兩次陶藝展;他雖口齒不清,但演講幽默、為人獻唱;他和死神交 會三次,從不輕言放棄,他是藍約翰,他的生命好苦,但他仍然快樂,從不放 棄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和人生價值。 高雄市文化局為此舉辦「追思勇者典範~藍約翰紀念音樂會」,由奇異果 樂團以音樂向生命勇士致敬,以義賣來幫助更多身心障礙者。也藉著音樂會完 成藍約翰的生前遺願:讓奇異果樂團不要因為他的離去而解散。奇異果樂團是 由一群身心障礙者所組成的樂團,而藍約翰就是當初發起的主要成員,奇異果 樂團在各地巡迴演出,鼓舞了許多身心障礙者,生命總有無限可能。藍約翰父 親藍財源說,藍約翰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仍與大家同在,希望各界繼續支持 奇異果樂團,並讓藍約翰文教基金會能有實質運作,幫助更多的身心障礙者, 實現藍約翰未完成的遺志。在藍約翰的陶藝作品中最著名的「長頸鹿」,藍約 翰說要向長頸鹿一樣看得更遠、肚子中空的造型則是要人放空自己、胸懷包 容。 (以上文字參考資料引自於2007-02-06中廣新聞-林憲源文) (將於下一期刊出【營造友善校園之「輔導新體制」-談教訓輔三合一(下)】,請待續。)

(8)

一、科技素養與健康之關係 本文關切大專青少年置身於科技環境 對健康之衝擊,因不當使用科技或缺乏 科技素養(technological literacy)而引 發的健康問題。科技與健康是21世紀知識 經濟時代眾所矚目的課題。科技不斷創 新、研發,產品日益優質精緻,資訊日新 月異,促成知識和技術移轉,亦成為全球 經濟、生活品質和健康改善的主要動力。 當前置身於現代科技環境接受高等教育的 學生,對科技之利用和依賴超過以往。科 技對其學習和訓練或有助益,相對的,對 其健康的衝擊亦難以迴避。從對健康的資 訊需求日漸增多,以及利用科技產品養生 保健以延長壽命日受重視可見一斑。科技 對健康之衝擊猶如正反兩面的利劍,其正 面的衝擊,就是運用科技促進健康,延長 壽命,提昇生活品質,促進知識和技術移 轉;反面的衝擊,乃是因為過度使用、誤 用、濫用科技而導致「科技成癮」,譬如 網路沉迷或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科技 依賴現象的病態及問題行為,負面的健康 行為,如缺乏運動、抽煙、喝酒、不法使 用藥物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危 害。主計處調查國人的時間分配,發現近 四年來國人不吃早餐、晚睡、上網的比重 愈來愈高,尤以年輕人的情況特別嚴重, 「不健康的下一代」之趨勢愈來愈明顯 (聯合報 94.8.24 A7版),將會對人類生 活環境及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科技原本是現代社會一種解決問題的 過程,人們利用知識、資源和創意,以有 效解決實務問題、調適人和環境的關係。 然而青年學子面對五花八門的科技環境, 常不自覺地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近來網 路大行其道,網友在聊天室無所不談,同 病相憐之下,相約燒炭自殺;在網咖待上 幾天,廢寢忘食,逃避現實,嚴重威脅健 康,甚至導致昏厥、暴斃。當前休閒娛樂 科技蓬勃發展,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的科技裡,人機互動的環境,對使用者的 身心健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直接的影 響是對人體組織層面能量的轉移構成潛在 的危機;間接的影響則不明顯的反應在心 理神經底層,造成神經、生理和心理的創 傷或心因性疾病等。一般學生缺乏健康科 技素養,不了解科技對健康有正反兩面之 衝擊,一味追求科技產物,卻忽略它可能 引發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未蒙其利反受 其害。 有鑑及此,先進國家為了防範科技 濫用或恐怖攻擊事件所造成對健康之傷 害,乃循教育和輔導途徑,著手改善科技 使用觀念,預防不當使用或濫用科技引發 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並列為學校科技素養 教育的重點。國內防微杜漸,針對科技所 引發的健康問題,亦開始輔導學生如何正 確使用科技,期使學生對科技有正確的認 知、態度、情意和行為。換言之,即培養 學生健康科技素養,善用科技以增進身心 健康,調適與環境的關係,對全人健康有 周全的照護,並發揮科技對健康的正面效 用,避免因無知濫用而造成對健康負面之 影響。科技素養是學習如何使用、管理和 了解科技的能力。具有科技素養的人,能 針對一連串涉及生命健康的問題運用科技 加以適當解決。 二、具備健康科技素養,認清身心靈整 體健康 健康科技(health technology),顧名思 義是一種與人的健康有直接關係之科技, 是為促進人之健康或預防疾病,有病時可

科技素養、創新能力與身心健康

人文教育中心/鄭金謀 老師

(9)



沈 澱 之 心

改善病情以恢復健康(醫療),無病則可 保健強身和養生(保健);它包含身心健 康服務,用以促進身體產生良好反應、治 療和防治疾病的方法,以及改善復健並對 病患施以長期照護。在此情境下的科技, 不侷限於新藥或精巧的儀器所施加於病患 身體及正進行的醫療行為,亦涵蓋精神、 心靈上的關懷照顧等深一層的健康關懷。 因此健康科技是涵蓋身心靈三方面健康之 科技。學生若缺乏健康科技基本素養,則 常作危害健康的舉動而不自知。同時在變 化快速的科技環境中常覺心靈空虛,精神 壓力增多,痛苦指數迅速上升,罹患憂鬱 症(繼癌症和愛滋病後,聯合國世界衛生 組織宣佈憂鬱症已成為21世紀的三大疾病 之一,據報台灣至少有15%的人口罹患憂 鬱症);甚至走上不歸路之案例日增。台 灣近年來雖在民主、經濟與科技上蓬勃發 展,但卻過於強調「愛拼才會贏」的不實 夢想,過份自我發展或專業分工,導致對 社會冷漠、缺乏倫理、資源被少數人壟 斷,自殺率及失業率節節上升,各種災難 事件層出不窮的現象。於是國內外健康相 關機構不斷舉辦各種活動,以推動全人健 康之理念。 1988年聯合國提出「渥太華宣言」, 強調各國應致力於建立「健康家園(學 校、社區、城市)」,以至於「健康國 家」。教育部亦揭示「全人健康的教育理 念」。接著,國內很多團體紛紛推動身心 靈全人健康。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等五十 個團體發起的「健康人生策略聯盟」,以 三年半時間(2004-2007),努力打造身、 心、社會安寧的大環境,以達到世界衛生 組織所提倡心理健康促進的目標:身心靈 與社會和諧安寧。期望個人能自尊與尊 人、不傷他人與自己,減輕焦慮與憂鬱, 減少物質濫用,身心健康狀況改善,減少 暴力與犯罪;社會能減少不公平的健康環 境,改善生活品質。衛生署推廣「以病人 為中心」的家庭醫師制度,已在九十四年 一月開始實施「全人健康照護計畫」,努 力建置在地化的社區醫療照護網路,落實 本土化的雙向轉診功能,並已規劃多項配 套措施,打造一個全人便利的健康照護環 境。另有宇宙光全人關懷網,結合中西醫 和自然醫學,並強調身心靈全人健康的癌 症中心;中華新時代協會關切心靈成長與 生命品質;路加傳道會每年定期舉辦醫學 倫理及憂鬱症身心靈關顧研討會,並不定 期深入社區舉辦社區健康講座,期望能達 到身心靈全人的關懷與醫治等。凡此皆顯 示運用網路傳播等相關科技促進全人身心 靈三方面健康之事實。 三、發揮創新能力以促進健康 接上述要達到全人身心靈健康,需 具備科技素養懂得如何運用傳播資訊等科 技,因現代人無法自絕於科技環境之外, 尤其大專生幾乎天天要接觸科技,更需注 意科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而身心健康與 創新能力有何關聯?大學為取得競爭優 勢,不斷創新研發,提出增強學生創新能 力的競爭策略,培育科技人才,以之為其 重點發展特色。科技大學快速擴增,面對 普通大學的競爭,應著眼於科技在創新活 動的競爭優勢;尤其健康科技,在人才培 育方面,是針對人之健康,透過人工智慧 製作,並給予人性關懷之科技,不斷創新 研發器材和疫苗,以為治病、保健養生之 處方(譬如長庚大學生技中心結合健康知 識、正確飲食運動及奈米超導科技,成立 身心靈轉化中心,為王永慶養生新療法, 見聯合報93.12.23焦點C2版)。此種合乎 健康科技創新的概念,不僅具競爭力,且 可加以推廣,並力求卓越,使學子能具備 基本健康素養理念,從容自在地面對科技 情境。 在講求創新及競爭力的21世紀,一 國之繁榮(prosperity)源自競爭力,也就是 創新能力。麻省理工學院前任校長韋斯

(10)

特(Charles M. Vest) 認為:「全球化時代 主要的資源就是知識,以及一群受過良好 教育、擁有工作技能、能夠以創新的方法 來運用知識的人才。在知識經濟體系中, 繁榮的關鍵在於創新。美國過去五十年來 的經濟成長,就有50%以上是來自於科技 創新的貢獻。創新是指新的創意及新技術 的開發過程,之後將這些創意及技術以符 合成本效益及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大眾 市場。學生本身就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 重要參與者。他們會將新的創意帶入教 室、實驗室、工廠,以及新一代的企業。 培育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使他們能夠 更有效地發揮創意,從而創造出新的產 業及工作機會(http://web.mit.edu/president/ communications/)。」創新不僅可創出新的 產業及工作機會,更可解決疾病問題,增 進身心健康。 科技可視為人們為解決問題所採取 的創新行動。向來科技強調創新,意味人 在行動上不可故步自封,宜加強對環境適 應所作之努力,將科學發現之學理妥善處 理,並落實在生活處世上。科技是社會文 化的主軸,創新是帶動科技發展的引擎, 不斷地發明帶進更多的創新,創新需要先 備的基礎科技能力,只有循序培養科技基 礎素養,做好科技素養教育,才足以大量 具備和推廣創新能力。能提昇創新能力, 增強競爭力,建構健康的科技教育環境。 科技大學所培植之學生需有一定水準的創 新表現,才能取得競爭優勢。 當前企業界普遍認為當前大學新鮮 人最缺乏的工作能力是創新(2004 Cheer 雜誌調查企業對大學生的觀感)。對於 創新,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1910-2005)曾說:「創新並非來自天才, 與靈感也不相干,而是來自辛勤、有系統 的工作。」因此只要辛勤努力,創新產 品,包含解決疾病促進健康之藥物或心靈 療法,當可增強全人健康。 四、珍惜生命,掌握學習資源,發揮生 命之光與熱 為增強全人健康,教育部有鑑於校園 事件層出不窮,曾在2001年初宣佈「生命 教育年」,迄今事隔五年,校園事件有增 無已,生命教育仍要持續推動。教師需要 在授課之時,適切融入「生命教育」,使 學生能重視生命,珍惜今生。並具輔導理 念以班級經營方式推展生命教育。 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揭櫫完整的「全 人教育」為不可或缺的理念。全人教育是 一種合理的教育思想,透過全人教育造 就「功能完全發揮」的個人,秉持「以 人為本」的理念,並以全人身心靈整體 (holistic)的健康為目標。當前大學生常不 知道個人未來計畫,不確定生命意義何 在,缺乏靈性管理,心靈常感空虛無聊。 由於大專青年受到整個大環境的影 響,生活壓力、痛苦指數不斷增加,同時 當前政府面對執政困境,政策走向未定, 朝野對立,經濟景氣不振,產業外移,失 業率攀升,導致人心惶惶,社會不安。因 此需身體力行,在科技環境下,善用學習 資源,發揮創新能力以扭轉當前困境,進 而促進個人身心靈整體的健康,同時扮 演適切的角色,達到生涯彩虹(life-career rainbow)的身心靈發展境界,由此自然發 揮了生命的光與熱。

(11)

11

沈 澱 之 心

當我想起從84年至今上「市民學苑 課程」以來,曾經有個學員約40歲的先 生,他每一次上課時,均發出一些挑戰的 問題,記得那時我每次要去上課時,均會 告訴「辦公室的同事」,我又要去應戰了 (那位學員每次問問題時的表情均是讓我 有一種感覺被挑戰的意味),說真的,我 會擔心他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可招架得 了,當時的情景是每次他發問時如果我不 能馬上可以回應他的問題,我均用澄清的 方式去讓所有的人能先了解問題的徵結在 那兒,再用引導及討論的方式,因而每一 次均可以將它所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 當然自己也因此而變得能隨機應變,似乎 也感覺到自己的潛能被激發出來了,推廣 教育組的市民學苑「疾病保健與飲食養生 班」,一學期18週的課帶下來,自己也收 穫不少,我非常感激那位學員的機智,使 我成長及學習發展許多。 我在市民學苑的教學過程中是提供健 康知識為原則的「教師」,而在教學互動 的歷程,成人學習者(即市民學苑學員) 從各個不同的專業或思考面向所回饋給我 的觀點,我也學到很多,故形成所謂的教 學相長,因而我也成了「生活哲學的學習 者」。例如:學員教我做「蕃茄醬」、 「橘子醬」、「烏梅醋」,從他們的學習 反應中,我學到許多。在準備授課的過程 中,也必須因應不同學員的情況,彈性調 整課程內容,所以,我也是個「課程設計 的學習者」。 成人的生活世界裡,有喜有憂,也有 許多的困惑,希望能有人共同分享、請問 解惑的方法、指引人生的方向,故我擔任 成人的教學者也可能成為市民學苑學習者 的傾訴對象,因而成人教師有時也是陪伴 成人成長的「諮商朋友」。例如:結婚25 年了,因為兒女已經離家,讀書工作或成 家立業、婚姻不快樂而想離婚,經過一小 時的分析判斷其優缺點及夫妻相處之道, 再鼓勵思索一段時間,結果決定不離婚。 成人除了「學習」以外,仍有很多家 事必須參與或其他提昇有生命意義的事, 在上課中我強調不因個人的學習及成長而 影響家人的身體及生活,提醒I am OK You are OK;即「我很好、周圍人也要很好」 的口號,因而成人教師也是陪伴成人成長 的「生活中的朋友」。例如:有人因學習 及擔任志工忙碌家事及三餐均不參與,提 醒不應該三餐只買便當,如何使家人也一 起成為家事的合夥人之道;另外一起買同 款式的衣服、菊苣、胚芽粉,總之常常同 時為每個人的食、衣、住、行,做了時間 管理的事,或提昇生命有意義的事,例如 志工。 教師是個輔助者,是個資源人物,是 個引導者,有時也是個模範或示範者(釋 見咸,1999)。大部分的成人具有主動學 習、自動自發的精神,當然市民學苑的學 員也不例外,我身為教師必須提供學習的 指引及進階的學習或有關的參考書目、探 討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以「成長協助 者」的立場幫助成人學習。例如:鼓勵參 與學習市民學苑外仍然可以再去學習國

談成人教師的「教與學」實務之感觸

及其角色與功能

輔英「進修推廣部」市民學苑課程之實踐經驗-

護理系科/楊麗燕 老師

(12)

立空大的課程。另外最讓我高興的事,協 助學員的身體不用吃藥,即拾回健康,以 「健康協助者」的立場幫助成人學習。例 如:楠梓操先生頸部及胸前100多顆息肉, 經過三天飲食的造化,吃胡蘿蔔及薏仁而 息肉掉了。 由上可知,由於成人各有獨特的生 命經驗,學習需求因人而異。因此,在 成人「教與學」裡,教師扮演了既是「教 師」,也是「學習者」、「朋友」、「協 助者」「諮商者」的角色。另外,在台灣 身為成人的教師必須「具備流利的國、台 語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態度方面,教師 須以「尊重」、「開放」的心,來面對及 接納多元特質的成人學習者;例如身心障 礙或腦性麻痺(媽媽陪讀)的學習者,如 何使之能融入所有學習的團體中。成人教 師也必須不斷地學習,汲取新知,掌握社 會的脈動,以了解成人學習者現階段的可 能需求,使教學的內容能與成人學習者的 現實生活產生對話連結,促進教學效果的 達成。具備專門知識外及如何深入淺出的 與成人學習者相處,另外要「會教」,即 善用教學方法,才能勝任愉快,發揮教學 效果。 為了適應成人的需求,使成人得到更 好的學習,「敏銳的觀察力」與「好學的 精神」也是成人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因 為教師也必須不斷地學習,汲取新知,掌 握社會的脈動,以了解成人學習者現階段 的可能需求,使教學的內容能與成人學習 者的現實生活產生對話,促進教學效果的 達成。因此身為成人的教師必須要1、了 解成人身心發展,有助教師契機施教,2、 營造互相尊重與支持的情境,幫助成人學 習,3、連結成人生活經驗,彈性調整教學 內涵,4、經由互動合作的關係,形成教學 相長。 成人教學的「教學」對象是人,每 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教學過程 中師生互動的關係,充滿了各種的變化與 可能。教師除了需有「願意教」的熱誠之 外,還須「能教」,具備專門知識及如何 深入淺出的與成人學習者相處,另外要 「會教」即善用教學方法,才能勝任愉 快,發揮教學效果。教學,可說是一項既 複雜又富有挑戰的工作。 本文試從實務的角度,以輔英市民學 苑的1.家庭保健與飲食養生2.疾病保健與 飲食養生3.情緒經營與飲食養生班為例及 84年至今的心得,整合我個人的學習在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的碩博班理論 背景及多年(民78年至94年)來成人教學 實務的經驗及作為成人學習者的體會。未 來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參與在成人教育領域 的教師,以促成成人「教與學」實務知能 的交流,期使成人教師能更有效地進行教 學,幫助成人學習者(包括自己)獲得更 多學習的成就。

(13)

1

沈 澱 之 心

在忙碌的生活中,可能是你的工作遇 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也許,是你生命中 重要親人突然離你而去,也許,是你的親 密愛人琵琶別抱,或許,是太多接踵而來 的挫折,這些可能、也許、或許的事件都 會讓你身心承受許多壓力,進而產生失落 情緒,感到內心飽受煎熬與痛苦。此時, 大多數的人都期盼著有一個人、有一雙手 能為你分擔解憂,甚至希望有靈丹妙藥快 速醫治你心靈的痛苦。但如同心靈感冒般 的「憂鬱症」,不像傷風感冒,在吃藥打 針後往往獲得較快速的緩解。相對地,它 需要一段時日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從 「憂鬱症」的特徵、症狀與治療過程來分 析,學會提高「憂鬱症」的免疫方式,做 好日常生活的自我照護、補充心靈維他 命、營造快樂人生,就顯得格外重要,畢 竟「預防勝於治療」。 1960年代起即有一群心理學家投入 「憂鬱症」及其行為病理學之研究。當 時「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觀 點正逐漸發展,許多研究者試圖從中找 出「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此時,塞利 格曼(Seligman)、梅耶(Maier)、歐弗米爾 (Overmies)共同出版「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一書,而Beck發展出「認知 治療法」,這些努力使「憂鬱症」及心理 疾病患者獲得幫助,減低不幸遭遇之苦, 研究者更希望進一步改變患者對現在與未 來的看法。事實上,這些注重病態心理或 變態行為的心理學觀點大多是解除憂鬱疾 病的治療方法,所以較少從憂鬱的預防角 度切入。然而,近十多年來,歷經許多心 理學家的研究與努力,較著重負向情緒治

妳可以選擇不憂鬱—

從正向心理學看憂鬱症的預防

療而較少關注正向行為的現象逐漸轉變, 學者們期待探索正向心理,以帶給人們真 實的快樂。其中美國賓州大學塞利格曼 (Seligman, 2002)教授主張應從快樂、希 望、樂觀這種正向歷程來介入、處理不健 康的想法或情緒。面對心理困擾,他提出 正向情緒(健康的情緒)、習得的樂觀、 正向特質及正向組織等觀點,希望有助於 人們運用正向心理學在生活中展現個人長 處,達到生命最大的成功與情緒最深的滿 足。他相信希望、自信和信任的正向情緒 不只在好日子幫助人們,在命運坎坷、遭 逢挫折時對人們亦有著同樣的助益。 究竟那些因素可以令人遠離憂鬱、得 到快樂?無論臨床上疾病治療的觀點或從 正向心理角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此歸納 出一些方式,提供參考。 一、認識自己、發現自我價值 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明白要為自 己的學習成長與身體健康多做投資管理, 但卻鮮少注意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應該 要投資的。從事多年的諮商輔導工作,發 現人們的心理症狀,絕大部分來自自我的 扭曲,尤其當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卻又 無力改變時,往往容易逃避、挫折、沮 喪,引發心理困擾、心理疾病。賽利格曼 (Seligman)教授認為若有智慧去區分什麼 是可以改的、什麼是不能變的,就不會陷 於難以自拔的困境(洪蘭譯,2000),就像 許多人對自己不滿意,總認為這裡比不過 人家、那裡沒有別人好,怪來怪去到頭來 變得不喜歡自己,厭惡自己,彷彿自己全 然沒有優點,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 Abbe, Tkach & Lyubomirsky(2003)研究

(14)

指出,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傾向用正向 的思考面對問題,如在做決定的過程、自 我投射、對事物的建構,快樂的人傾向正 向的認知,且對情境與他人皆給予較正向 的評價。若是我們常處於覺察自我的狀態 並覺知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能力、限 制、長處、性向、人格特質,對於不可以 改變的事情,我們有雅量接受它,對於那 些可以改變的事情,我們有勇氣面對它, 就不會給自己添加無謂的煩惱。所以, 我們愈是了解自己,愈能勝任自己的生 活,愈能把握真實,愈能正確面對生活的 挑戰,佛經裡「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讓 我們明白人生就像一朵花,世上沒有兩朵 花是一樣的。當能看清真實,明白自我價 值、接納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從 中學習成長、實現圓滿人生。 二、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賽利格曼(Seligman)教授研究樂觀、 悲觀和面對不幸事情及好事情時的解釋是 否不同,他發現樂觀的人把好事情解釋成 他自己人格特質或能力(永久的),悲觀的 人認為好事情是一時幸運或很努力而來( 暫時性的),但當面臨不幸事情時,樂觀 的人與悲觀的人看法卻又反過來,假如你 把不幸的事情想成「永遠」、「從來」、 「總是」,把它責怪到人格特質上,那 就是悲觀的人,假如把它想成「有的時 候」、「最近」,把它當成偶發事件,那 就是樂觀的人。賽利格曼(Seligman)教授 另一個研究,觀察遭公司解雇的一些員 工,發現樂觀者認為遭解雇這不幸事情 歸因於某些原因(特定的),例如將會計的 帳做錯了而被解雇;悲觀者則歸咎是自 己一無是處(一般的)才遭解雇。從上述研 究可知,時間向度(永久性、暫時性)決定 一個人會放棄多久,也就是對壞事永久 性的解釋會造成長期的無助,而暫時性的 解釋則可以迅速的恢復。空間向度(一般 性、特定性)決定一個人會把無助帶到生 活的各個層面,還是只維持在某一特定地 方。賽利格曼(Seligman)教授認為樂觀和 希望使你在遭受打擊時可以對抗沮喪,使 你表現正常,讓你保持健康。要如何建 立樂觀呢?ABCDE模式是一個可行的方 式,當你有悲觀念頭時,就可以用這個 方法指出它、並且駁斥它,A(adversity) 代表不愉快的事、B(belief)代表腦裡浮現 的念頭、C(consequence)代表這念頭產生 的後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駁、駁斥、 E (energization)代表激勵,當你成功駁斥 時所感受到的心情。在反駁(disputation)這 個步驟有四個方式可使反駁更有說服力, 分別為提出證據證明這念頭是不對的、找 出其他的可能性、問自己最糟的後果是什 麼、這個念頭有什麼用處等,以強化反 駁的力量(洪蘭譯,2003)。因此面臨不愉 快、不好的事情時,首先辨認出悲觀的念 頭,然後善用ABCDE這個方式有效反駁 它,以建立自信、信任、希望與樂觀的未 來生活。現在就把每一天不愉快、不好的 事情所產生的負面想法,請你把它記錄下 來,用上述方式努力反駁它,把它趕出你 的腦袋裡,當下做個練習吧! 三、培養感恩、寬恕之心 心理學家表示,利他行為或慈善的舉 動都可以增進快樂。賽利格曼(Seligman) 教授在賓州大學進行有關快樂的實驗, 曾測試過類似行為的效果。他表示,寫 下你對感恩對象的一段感謝話語,然後 去造訪對方、當面讀出這封感恩信,是 增進快樂的有效方法,這就所謂的感恩 拜訪(gratitude visit)。此外史丹佛大學的 Carl Thoresen以寬恕工作坊或控制組研究 寬恕的效果(REACH步驟),發現愈少憤 怒、愈少緊張,愈多樂觀、健康愈好,愈 能原諒,所得效果越大。Emmons & Mc Cullough(2003)的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練習感恩可增加幸福感。所以感恩會放大 好處,學習寬恕將去除壞事情對你的不愉

(15)

1

沈 澱 之 心

快記憶、增加生活滿意度。你想要活在快 樂、滿意的生活中嗎?試試下列三種感恩 方法,先選擇一個或數個為你生命造成重 要影響的人,寫一段感恩的話並向對方表 達感謝之意。另一種方式是你可以每天寫 下生命中值得你感恩、感謝的三件事。此 外,每日做一件善行,並於每週寫下「幫 了誰」、「做了什麼事」,以及「助人後 的感受」之「善行日記」二則。至於要做 到寬恕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若你覺得不 知如何面對時,可試著REACH的五個步 驟,回憶(Recall)-客觀回憶傷痛但不醜化 對方或自憐,同理心(Empathize)-從對方觀 點來想像傷害你的原因,利他 (Altruistic)-用以往他人對你的善意寬恕之心去原諒對 方,允諾(Commit)-在大眾面前原諒對方, 保持(Hold)-保持這份寬恕之心。 四、快樂生活、活在當下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人們忙於往前衝 刺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愈是科技進步、 愈是競爭激烈,如此氛圍下,多數人無暇 享受當下的的感受與愉悅。現在的你可能 正積極於事業經營、家庭照顧或學業的考 驗。可以這麼說,科技進步節省你我時 間,也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計畫未來, 它更製造許多通往快樂的捷徑:電視、電 腦遊戲、商業化活動、甚至近來許多藝人 惹上的「毒品」……等。但人們往往失去 享受生活中真實的當下與樂趣,如果人生 都是這種「加工速成」的感官滿足,我們 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長處、潛能,永遠 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挑戰,最終將陷入沮 喪的生活。反之,若我們能將注意力導向 此時此刻,關注於自己與生活中最自然、 真實的互動,則有助我們享受現在、經驗 現在,並把自己的情緒導向正面。聖嚴法 師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 轉心念轉」,其實快樂就在你身邊。你也 可以這麼來享受,例如:找出讓你快樂的 事、物,讓它在你期望的最佳間隔時間出 現(習慣化),學習讓你的心沈澱下來,沈 澱的心帶來輕鬆的感覺,淨化你的思緒, 如此將更能以新的角度看待此時此刻發生 的事。 五、人際支持與關懷 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於世外或孤立生 活的,因為人是社會、群體的動物,但現 代人因著網路科技的發達,雖然在網路世 界中悠遊自在,但面對人群或朋友同學卻 常有不知如何表達、不知如何建立關係的 窘境。殊不知人際網絡的建立與支持對自 我的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因此學 會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與關係是身為現代 人不容忽視的課題。心理學大師Glasser曾 提到,關係建立的七大幫手是1.傾聽:仔 細聆聽別人對你的說話,了解別人話中的 意義,體會出別人當時的心情。2.支持: 每個人的喜怒哀樂總希望有人來分享與支 持,對別人付出關心與溫暖,往往能得 到別人相同的回饋。3.鼓勵:用真誠的態 度、符合實際及具體明確的說明,來讚美 與激勵別人。4.尊重:尊重別人的權益、 別人的意見、別人的隱私,相對的會獲 得他人尊重。5.信賴:人與人相處講求信 用,講求信用才會取得別人的信賴,當你 相信朋友,朋友也會讓你信賴。6.接納: 接納別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要求別人 非跟你一樣不可,多欣賞別人優點,接納 別人不能改變的缺點。7.協商:遇有人際 衝突時,使用關心的語言、「你好我好」 的方式進行協商達到雙贏。事實上,沒有 人生下來便懂得如何與別人溝通,所以人 際互動、人際網絡的支持、關懷,需要學 習與付出,同時你也會有所獲得與回饋。 Maslow的需求階層論就指出,生理、安 全、愛與歸屬、尊重及自我實現是人類五 大需求,這些需求幾乎都必須仰賴人際互 動才能得到滿足。因此當你遭遇困難無法 滿足需求時,人際的支持與關懷就顯得重 要,倘若缺乏這層網絡,因困難所引發的

(16)

挫折、困擾、焦慮與憂鬱將影響人們的心 理健康。 六、健康情緒 情緒人人都有,跟人的關係如影隨 形,時時存在著。雖然情緒與人們如此緊 密,但卻又不易看清、摸透,所以一般人 對情緒有著似是而非的迷失,誤以為忍一 忍就過去了,事實上早已落入憂鬱症狀而 不自知,情緒雖是抽象的東西,但它的影 響一點也不抽象,它影響了人們的飲食、 睡眠、思考、興趣等,嚴重者影響身心健 康。能覺察自己的情緒是健康管理重要的 第一步,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覺察就談不上 管理與調節了,當覺知到自己的感覺與情 緒後,接下來是評估、分析、判斷其原 因,為何有這種情緒,了解它可能的結果 與影響,自己的作法是否恰當等,當你能 評估、覺察情緒時,將更容易建設性的運 用情緒,而非陷於情緒的萬花筒中。有一 些方法可幫助大家進行自我情緒管理: 1.情緒覺察:為了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與 原因,以「情緒日記」寫下每日重要的情 緒狀態與發生原因及對情緒事件的感受, 找一個你覺得願意分享的人(好友、伙伴等 ),討論從中的發現與心得,以釐清自己 的感受、正確辨認真實的情緒。2.情緒表 達:健康的情緒不是忍耐,也不是衝動的 宣洩,當你覺察情緒原因並能接受時,適 切的表達是重要的。適切表達情緒,讓自 己的情緒有一個健康的出口、具有緩和及 穩定情緒的效果,也有助於人際的了解, 例如以「我…訊息」來表達,也就是以 「我感到……(陳述你的感受),因為……( 陳述使你感到煩惱的事情)」。這只是一個 典型句子,一般使用時不要受其限制,可 以以個人說話方式表達。倘若在缺乏表達 情緒的適合情境時,暫離情緒的刺激環境 是一個可運用的暫時性做法,此外學習生 理上的調適亦是調解緊張情緒的一種方法( 此部分將在下一小段中介紹)。 七、學習自我放鬆技巧 身體上的放鬆可保護自己免於因過 度緊張所引發之壓力症狀。臨床上,當出 現壓力源時容易激發交感神經系統,使得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緊繃,面臨此 情形,若運用各種放鬆方法,將能讓降低 壓力的危害。放鬆的方法相當多樣化,在 此僅以自我暗示放鬆技巧為例,希望大家 平日多練習,將之內化為自動化反應,一 旦出現壓力源,就能輕鬆面對。首先,自 我暗示放鬆技巧可以讓肌肉放鬆、減低緊 張與焦慮,當你覺得生活充滿壓力、身體 僵硬緊繃時,找個空餘時間、安靜地點讓 自己坐下或躺下,練習以緩慢、深沈且均 勻的呼吸吐納。在此同時以自我引導想像 法暗示自己愈來愈放鬆、愈來愈舒服,吸 氣時盡可能讓小腹鼓起,吐氣時盡可能讓 小腹緊縮,以這種腹式呼吸法練習,可使 新陳代謝趨緩,容易進入放鬆狀態。但切 記勿用快速、大口且氣喘如牛的呼吸方 式,這樣則會使自己更緊張、不安,反倒 達不到放鬆的目的。此外,音樂、運動、 藝術、冥想、靜坐、瑜珈、芳香療法及適 度休閒等都是促進人們身心鬆弛的方式, 因此找一些適合自己的放鬆技巧,持之以 恆,將能改善你的情緒、壓力症狀。 簡言之,建立積極、樂觀、感恩、 寬恕與自信的正向特質、正向情緒與正向 認知,並建構長處與美德,學習足夠的心 理健康知識,增加抗壓能力、情緒管理技 巧、問題解決能力,將可以有效預防「憂 鬱」、降低困擾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17)

1

生 命 的 起 源 — 家

一個走一百次也不會撞牆的地方—家

五專應用外語科/慕生 還記得來到輔英的第一天,我興奮的 睡不著覺,直到母親打電話來詢問有沒有 少了些什麼,才發現今天我開始了我在宿 舍的新生活。 夏夜裡,點綴夜空的是室友們淌在 枕上的淚;外頭的蟬鳴擾得我心思浮躁, 不禁想到:「又不是不能見面,有什麼好 想的呢?」她們個個度日如年,似乎一星 期就只期待回家的那一天,而我每天卻快 樂的跟什麼似的,因為不用再受家人的拘 束,每天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漸漸的,我習慣了一個人遊來盪去的 生活,因為會自己約束自己,所以每天都 有做不完的事情,去圖書館借書、看書, 到慈母湖坐著發呆、趕鵝、追鴨、看馬、 摸貓、嚇麻雀……這是我在學校過的逍遙 生活,吹著涼風的當下,不禁憶起在家的 種種,母親如RAP式的嘮叨不休、父親 那和帶兵沒兩樣的「苦毒」,壓得我失去 了該在同儕間出現的笑容,提前換上早熟 的沉著氣息。 印象中,家曾是一個令我陌生的地 方,他們總自以為給我們什麼是對的,而 忽略孩子內心的渴望,也不曾去注意他們 在讀書外還培養了什麼樣的興趣,只是一 味的剝奪我們唯一可以放鬆的方式── 我,便是活在這樣的牢寵中,似乎只有讀 書才是唯一一件值得在意的事,所以,一 聽到能在學校住宿,簡直興奮到了極點, 終於相信,鳥的翅膀──是可以飛的。 然而,室友們依舊是在電話裡和家 人哭訴宿舍的床不好、衣服每天自己洗、 早上還要自己起床...等,我呢?適應的如 魚得水,也許該拜父母平時的警惕所賜, 讓我能獨自去完成一些平常人無法獨自 ending的事,在這裡,就跟在家一樣,但 唯一不同的是什麼事都得自己來,爸媽不 會喊你去吃飯、也不會再催你去寫功課, 時間都是你的,而你必須控制得當,才不 會在無意間失去寶貴的財富。 在她們的心目中,家,想必是一個 很好、很具有影響力的形容詞吧?可想而 知,一定是一家子和樂融融的討論著每一 件事情,包括她生命裡的每一個感動及榮 耀;我的父親,充滿軍人的威嚴,和不容 他人忤逆的大男人主義,他說一就是一, 絲毫不敢有猶豫二的念頭,但無疑的,他 終究是我們家的棟樑,沒有他,就沒有這 個家。 兩、三個禮拜過去了,她們反而越來 越期待來到學校,說的話也變成「我這禮 拜留宿喔」、「我們星期五去拍貼...」諸 如此類的話。 她們開始不想家了,而我,卻對母親 放進袋子裡的水果起了相思,相思無盡, 映在腦海是那溫柔的雙眸,還有從小扶持 我長大的那雙手,到現在,仍是不斷地以 包容及關懷灌溉我;母親是一個聰穎、堅 強的女性,我一直都知道(儘管她當初傻到 被父親用幾杯豆漿追走),當初,她不畏艱 難的在重男輕女的爺爺面前生下了我們, 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曾經,她為了我們 的學費出去找工作;曾經,她為了我補習 的時間而不小心滑倒在雨中;曾經,她為 了多賺錢繳我們的學費要求加班,而跟爸 爸吵架,這些,她都在默默的黑暗裡掉 淚,只是不想讓我們知道罷了。然而,知 母莫若女,再近的血緣,母親和女兒終究 是比較親密的,我也漸漸明白,母親當時對 我的嚴苛都是為我好,因為為我們付出她的 所有,甚至一生...她都是甘之如飴的...。

(18)

也許,家沒有比學校自由、開放, 但學校也同樣沒有家裡來的溫暖、來的安 全。(重點是,家走一百遍不會撞到牆) 家──似乎比學校好一點了,但這並 不表示我仍是想每個週休都回家,也不希 望父親管我管得跟以前一樣多,甚至多更 多!家,也許不能給你完美的生活,但它 可以給你最完備的溫暖,讓你在孤獨時、

【心理學小辭典】

「你焦慮嗎?」有聽過資訊焦慮、人際溝通焦慮、社交焦慮、外貌焦 慮、關係焦慮、存在焦慮、兒童焦慮嗎?全球的焦慮指數不斷攀升,15~25% 的人曾罹患焦慮症,焦慮是病嗎?到底怎麼樣才算是焦慮症? 【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s)】--恐懼與焦慮 焦慮症是什麼?

一般狹義的焦慮症指的是「廣泛性焦慮症」GA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廣義的「焦慮性疾病」Anxiety Disorder則是包括廣泛性焦慮症 GAD、恐懼症、恐慌症、強迫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典型的「焦慮症」GAD症狀是: 持續不停的、莫名的緊張,不曉得在擔心害怕什麼東西,肌肉緊繃、顫 抖、坐立不安、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冒冷汗(尤其手心腳掌),尤其早上 醒來整個背上濕透了‧失眠,渾身無力‧情緒變得暴躁易怒,易受驚嚇、注 意力降低,記憶力減退‧因為一種莫名的焦躁感覺會來去無蹤,捉摸不定, 沒有對象,所以又稱作「漂浮性焦慮」free floating anxiety。

為了區隔正常的焦慮與病態的廣泛性焦慮症,DSM-IV為此做了個明確 規定,明白指出:若要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必須符合下列幾點── 在六個月裡頭,大多數得日子裡,都有過度焦慮與過度憂慮某事的現象。 患者自覺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焦慮跟憂慮會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 三項:不能靜止、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 礙,患者的症狀不能單用其他精神疾病就可以解釋,以其伴隨的身體症狀已 經嚴重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這類症狀不是因為藥 物(如使用安非他命等)或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所造成的。 以上文字參考資料引自: 1.http://www.enpo.org.tw/enpo37/index.htm BlueSky海闊天空網站(於2001年3月成立,提供憂鬱症病友資訊交流) 2.DSM-IV 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 寒冷時,想起還有這麼一個地方...等著你 回家...。 『回家吧!晚歸的遊子。』家的大門 會無條件接受你的不安、後悔和淚水。 我想,同學們若是再問我一次想不想 家,我會說:「我想的不是家,是家人散 發給我無怨無悔的感動。」

(19)

1

生 命 的 起 源 — 家

家 的 生 命 故 事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社會中,幾乎 都有一個家,每個家庭成員的個性多少都 有些差異,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家都會 唱出屬於自己的曲調,有時柔美,有時奔 放,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一個家庭 能取代自己的家庭在心中的感覺和重要。 我的家中共有四位成員,除了爸媽之 外,我還有一個姊姊,其中對我影響最深 的就是我的母親了,我的外公是一位職業 軍人,在那物質缺乏、困苦的時代,生活 是非常不容易的,外公和外婆一共生育了 六個孩子,生活的壓力可謂相當的大,我 的母親是家中的長女,自她小的時候就常 常被我外公和外婆要求做很多的事情和承 擔很多的責任,媽媽的個性比較內向,責 任心也重,除了學校的課業之外,還要照 顧弟弟及家中的一些生活瑣事,洗衣燒飯 撿柴火,逆來順受的媽媽不論覺得生活有 多麼的艱苦,也都默默的忍受,委屈往肚 子裡吞,夜半獨自掉淚,因為外公比較大 男人,使得外婆也承受很大的壓力,這些 媽媽都看在眼裡,如果事情做不好的話, 外婆和媽又不免要挨一頓外公的罵,在如 此高壓的環境中,媽媽充分的發揮出人性 的韌性和堅強的耐力,以前我還小的時候 不懂事,只是覺得媽媽常常想的太多,杞 人憂天,有時我還會跟媽鬥嘴鬧脾氣,現 在慢慢的長大懂事後,才知道為什麼媽媽 會比較容易擔心多慮。記得小時候,媽常 說,只要肯做牛,不怕沒飯吃,要有著吃 苦當吃補的精神,每當我心情沮喪或是想 偷懶的時候,常常都會想到媽媽的辛勞和 她的教誨,就給了我精神和力量,我們現 在的社會型態已經不同,勞力密集性質的 工作比較少了,政府也引進工資較廉價的 外勞,但是對於我們長輩們用血和汗換來 的經濟奇蹟,我們都應該謹記在心,有著 四技資管系/林長青 同學 惜福和感恩的心,如果我的心中有體諒和 包容的同理心,都是因為媽媽給我的影 響。 爸爸給我的感覺是威嚴不多話,但是 我知道他冷峻的外表下,有著細心愛家的 一個心,雖然他口中不說,但是都會默默 的用行動表達他對家人的愛和關心,媽媽 有時小粗心沒有把事情做好,爸爸事後都 會偷偷的去把它做好,像是媽媽常會忘記 關燈或是忘東忘西,爸爸都會偷偷的去關 燈或是把出門要帶的東西先放在媽媽的帶 子或鑰匙旁邊,這些窩心的小動作,都讓 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爸爸的細心,和他對媽 媽的愛,爸也常會不時的提醒我們一些生 活的小常識,現在生活中的方便小撇步, 都是爸爸教授的生活秘訣,爸爸很重養 氣,喜好書法、作畫和"練功",認為氣 對我們人有很深的影響,這個是我覺得深 奧和不太能體會的一部份,呵呵!爸爸給 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很多事情是要用 做的,不要只會口頭說說,也許你再說的 時間,別人房子都蓋好了,事隔多年,現 在仍然覺得很有道理。 未來的無常和多變,誰也不能預料。 我們做子女的實在應該多多的把握和家人 相處的時光,時間不等人,稍縱即逝,爸 媽對我們無悔的付出,辛勞的工作只為了 希望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未來,我們 不但要感恩盡孝道,努力認真的生活,有 些許小成就的話還要記得回饋給社會,讓 每個家庭都充滿溫暖,社會安康和樂,人 人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20)

坐在Starbucks,啜一口咖啡,雨後 的孟秋顯得安靜,望向窗外來來往往的行 人,在鵝黃色的街燈下,等著紅燈、說著 話、奔跑著,一點一滴,一切都這麼細細 微微的配著輕柔沙發樂。 而時間飛逝,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在蛻 變,往事風雨怎奈心中的黯然,又怎忍心 看見飄落的楓葉。 在朦朧的視線與滿心惆悵的楓葉中, 看到的是繁點綠紅的相思林,欲乘秋帆而 去,看到的是喜怒哀樂的情緒公約數,隨 著時間黯淡消逝。 忘了。是怎麼開始,也許是在生命的 洪流中找到了交集。 還記得,工作四、五年回來校園的 我,還記得剛踏入校門口的我,還記得第 一次坐在課桌椅上課的我。 滿是擔心,滿是期待,滿是高興,也 有一點點害怕。 然而感到欣喜的是,沒有式微而漸漸 適應的自己,是因為從同儕身上學習到熱 情與對知識的寄望。 雖然後來發現原來學習路途遙遠,且 沒有盡頭,卻也看見一件事情裡面,卻有 著許多不同的說法與複雜性。

學習not hammer-strokes, but dance of the water sings the pebbles into perfection.不 是硬式的態度,而是要試著學習經過不斷 的磨難與挫折,才會讓人臻於成完美。 而這些有別於過去學生時代的感受, 青澀與成長的連結滋味是筆墨難以形容的盡。 暮然回首,是酸甜苦辣交織而成, 延綿不絕的就像一個舞台,在不同的時間 點,排著不同的角色,演著不同的戲碼。 雖然忘了自己是如何銜接這段過往, 但一路走來,也發現給了自己全新的定 義,找到一種改變的節奏,也許是你走進 了,也許是我選擇走進了,這樣的生活, 這樣的體驗,讓我找到勇氣與希望,讓我 在面對重度患者、緊急傷患的壓力;及面對 醫護圈的未知一面時,都能夠坦然面對, 甘之如飴。 推著歲月的軸,學習分化,我看到新 的價值,感受賦予在我的身上,一片嶄新 的願景與目標,正等我一一去實現。 謝謝您,輔英。您除了是憂暗中的燈 塔,指引方向;亦是支持與鼓勵我的最佳精 神樑柱。

蛻 變

進修部二技/愁漪

五專護理科/許雅惠同學 下午五點二十分,時速六十往車站 前進,這城市漸漸的蒙上一層薄紗,奪去 了眼前的光明。路上的車總多於行人,尤 其在這禮拜五的下班時刻,整條馬路快溢 了出來,於是我像條蛇緩慢的穿梭在車輛 中,為了早早上路我得突破重圍。 三十分鐘後,我手已握著車票面對著 高速公路,耳邊不停的傳來汽車奔馳的呼 嘯聲;突然,在黑色的容顏下竄出了火花 直奔上天,路旁的候選人繼續沿路拜票; 我的心早搭乘著煙花衝上最高點,向北眺 望努力尋找那燈火通明的海灣;今晚我即 將離去,回到那風大沙多卻又充滿感情的 故鄉,思鄉的心情牽引著所有的細胞,交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年愛班有 7 位同學假日相約去爬山,秀秀帶了 113 個聖女小番茄分給大家品嚐,已知男生每 人分得 14 個,女生每人分得 17 個,剛好分完所有的小番茄,假設男生有

在 abelian group 最好用的性質就是其每個 subgroup 都 是 normal subgroup, 所以每次碰到有關 abelian group 的性質時, 我們都可先找一個 nontrivial subgroup 再利用其為

在前面幾節中要證明一個 integral domain 是一個 unique factorization domain, 我們都去證明這個 integral domain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s 和 prime elements 是

在 abelian group 最好用的性質就是其每個 subgroup 都 是 normal subgroup, 所以每次碰到有關 abelian group 的性質時, 我們都可先找一個 nontrivial subgroup 再利用其為

每一個泰國年輕男子一生中必須出家做一次僧人,這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

一家人上館子時,氣氛多是輕鬆愉快。這正是學習自我管

社會福利署 家庭及兒童福利科 高級社會工作主任 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兒童管養) 伍麗珍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