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差分与和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差分与和式"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补充:差分与和式

.. . 高等数学课程 . 2020 年 2 月 12 日 . „暨南大学数学系 „吕荐瑞

(2)

.

.

.

.

差分

.

第一节

.

.

不定和式 .

第二节

.

.

定和式

.

第三节

.

.

分部求和 .

第四节

.

(3)

. .

.

差分的概念

定义 设 ƒ() 为数列,其中  为非 ···· ,定义数列 的差分为 Δ(ƒ ()) = ƒ ( + 1) − ƒ (). 数列的差分依然是一个数列. · · · · 例子 Δ(2) = ( + 1)2− 2 = 2 + 1. .

.

12 3 4 ƒƒ ƒ ƒ

(4)

.

.

差分的概念

定义 设 ƒ() 为数列,其中  为非 ···· ,定义数列 的差分为 Δ(ƒ ()) = ƒ ( + 1) − ƒ (). 数列的差分依然是一个数列. · · · · 例子 Δ(2) = ( + 1)2− 2 = 2 + 1.

.

(5)

.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公式 1 d(c) = 0 2 d() = 1 · d 3 d() =  · −1· d 4 d() = ln  ·  · d ⇨ d(e) = ed 差分 公式 1 Δ(c) = 0 2 Δ() = 1 3 Δ() =  · −1 4 Δ() = ( − 1) ·  ⇨ Δ(2) = 2 注记 下降幂  的定义见下页. .

.

12 3 4 ƒƒƒ ƒ

(6)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公式 1 d(c) = 0 2 d() = 1 · d 3 d() =  · −1· d 4 d() = ln  ·  · d ⇨ d(e) = ed 差分 公式 1 Δ(c) = 0 2 Δ() = 1 3 Δ() =  · −1 4 Δ() = ( − 1) ·  ⇨ Δ(2) = 2 注记 下降幂  的定义见下页.

.

(7)

.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公式 1 d(c) = 0 2 d() = 1 · d 3 d() =  · −1· d 4 d() = ln  ·  · d ⇨ d(e) = ed 差分 公式 1 Δ(c) = 0 2 Δ() = 1 3 Δ() =  · −1 4 Δ() = ( − 1) ·  ⇨ Δ(2) = 2 注记 下降幂  的定义见下页. .

.

12 3 4 ƒƒƒ ƒ

(8)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公式 1 d(c) = 0 2 d() = 1 · d 3 d() =  · −1· d 4 d() = ln  ·  · d ⇨ d(e) = ed 差分 公式 1 Δ(c) = 0 2 Δ() = 1 3 Δ() =  · −1 4 Δ() = ( − 1) ·  ⇨ Δ(2) = 2 注记 下降幂  的定义见下页.

.

(9)

.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公式 1 d(c) = 0 2 d() = 1 · d 3 d() =  · −1· d 4 d() = ln  ·  · d ⇨ d(e) = ed 差分 公式 1 Δ(c) = 0 2 Δ() = 1 3 Δ() =  · −1 4 Δ() = ( − 1) ·  ⇨ Δ(2) = 2 注记 下降幂  的定义见下页. .

.

12 3 4 ƒƒƒ ƒ

(10)

.

.

下降幂

定义 设  为正整数,则正指数下降幂定义为  = ( − 1)( − 2) · · · ( −  + 1). 而负指数下降幂定义为 − = 1/( + 1)( + 2) · · · ( + ).

.

(11)

.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性质 1 d(c) = c d 2 d( ± ) = d ± d 3 d() =  d +  d 4 d € Š =  d− d 2 差分 性质 1 Δ(c) = cΔ 2 Δ ± = Δ ± Δ 3 Δ = Δ +EΔ = Δ +EΔ 4 Δ € Š = Δ−Δ E 其中移位算子 E(ƒ ()) = ƒ ( + 1). .

.

12 3 4 ƒ ƒ ƒƒ

(12)

.

.

微分与差分

微分 性质 1 d(c) = c d 2 d( ± ) = d ± d 3 d() =  d +  d 4 d € Š =  d− d 2 差分 性质 1 Δ(c) = cΔ 2 Δ ± = Δ ± Δ 3 Δ = Δ +EΔ = Δ +EΔ 4 Δ € Š = Δ−Δ E 其中移位算子 E(ƒ ()) = ƒ ( + 1).

.

(13)

. .

.

.

.

差分

.

第一节

.

.

不定和式 .

第二节

.

.

定和式

.

第三节

.

.

分部求和 .

第四节

.

.

123 4 ƒ ƒ ƒ

(14)

.

.

连续与离散

差分的运算性质与微分很相似. 差分可以认为是离散的微分. 是否可以定义离散的积分呢? ⇨ 微分的逆运算是积分,而差分的逆运算是和式.

.

(15)

. .

.

连续与离散

差分的运算性质与微分很相似. 差分可以认为是离散的微分. 是否可以定义离散的积分呢? ⇨ 微分的逆运算是积分,而差分的逆运算是和式. .

.

123 4 ƒƒ ƒ

(16)

.

.

连续与离散

差分的运算性质与微分很相似. 差分可以认为是离散的微分. 是否可以定义离散的积分呢? ⇨ 微分的逆运算是积分,而差分的逆运算是和式.

.

(17)

. .

.

连续与离散

差分的运算性质与微分很相似. 差分可以认为是离散的微分. 是否可以定义离散的积分呢? ⇨ 微分的逆运算是积分,而差分的逆运算是和式. .

.

123 4 ƒƒ ƒ

(18)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定义 ƒ () 的不定积分为 ∫ ƒ() d = F() + C. 例如,由 d(2) = 2 d 可知2 d = 2+ C. 如果 Δ(F()) = ƒ (),则定义 ƒ () 的不定和式为 ∑ ƒ() = F() + C. 例如,由 Δ(2) = 2 + 1 可知(2 + 1) = 2+ C.

.

(19)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定义 ƒ () 的不定积分为 ∫ ƒ() d = F() + C. 例如,由 d(2) = 2 d 可知2 d = 2+ C. 如果 Δ(F()) = ƒ (),则定义 ƒ () 的不定和式为 ∑ ƒ() = F() + C. 例如,由 Δ(2) = 2 + 1 可知(2 + 1) = 2+ C. .

.

123 4 ƒƒƒ

(20)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定义 ƒ () 的不定积分为 ∫ ƒ() d = F() + C. 例如,由 d(2) = 2 d 可知2 d = 2+ C. 如果 Δ(F()) = ƒ (),则定义 ƒ () 的不定和式为 ∑ ƒ() = F() + C. 例如,由 Δ(2) = 2 + 1 可知(2 + 1) = 2+ C.

.

(21)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定义 ƒ () 的不定积分为 ∫ ƒ() d = F() + C. 例如,由 d(2) = 2 d 可知2 d = 2+ C. 如果 Δ(F()) = ƒ (),则定义 ƒ () 的不定和式为 ∑ ƒ() = F() + C. 例如,由 Δ(2) = 2 + 1 可知(2 + 1) = 2+ C. .

.

123 4 ƒƒƒ

(22)

.

.

不定积分与不定和式

积分 公式 1 ∫ 1 d =  + C 2 ∫ d= +11 +1+ C 3 ∫ d= ln 1  + C ⇨ ∫ ed= e+ C 和式 公式 1 ∑1 =  + C 2 ∑ = 1 +1 +1+ C 3 ∑ = 1 −1 + C ⇨(2) = 2 + C

.

(23)

. .

.

不定积分与不定和式

积分 公式 1 ∫ 1 d =  + C 2 ∫ d= +11 +1+ C 3 ∫ d= ln 1  + C ⇨ ∫ ed= e+ C 和式 公式 1 ∑1 =  + C 2 ∑ = 1 +1 +1+ C 3 ∑ = 1 −1 + C ⇨(2) = 2 + C .

.

123 4 ƒ ƒƒ

(24)

.

.

不定积分与不定和式

积分 公式 1 ∫ 1 d =  + C 2 ∫ d= +11 +1+ C 3 ∫ d= ln 1  + C ⇨ ∫ ed= e+ C 和式 公式 1 ∑1 =  + C 2 ∑ = 1 +1 +1+ C 3 ∑ = 1 −1 + C ⇨ ∑(2) = 2 + C

.

(25)

. .

.

不定积分与不定和式

积分 公式 1 ∫ 1 d =  + C 2 ∫ d= +11 +1+ C 3 ∫ d= ln 1  + C ⇨ ∫ ed= e+ C 和式 公式 1 ∑1 =  + C 2 ∑ = 1 +1 +1+ C 3 ∑ = 1 −1 + C ⇨(2) = 2 + C .

.

123 4 ƒ ƒƒ

(26)

.

.

.

.

差分

.

第一节

.

.

不定和式 .

第二节

.

.

定和式

.

第三节

.

.

分部求和 .

第四节

.

(27)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定积分等于 ∫ b ƒ() d = [F()]b = F(b) − F(). 其中定积分 ∫b ƒ() d 表示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定和式等于 ∑b ƒ() = [F()] b = F(b) − F(). 其中定和式 ∑b ƒ() 表示有限和 b−1 k= ƒ(k). .

.

1 234 ƒƒ ƒ

(28)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定积分等于 ∫ b ƒ() d = [F()]b = F(b) − F(). 其中定积分 ∫b ƒ() d 表示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定和式等于 ∑b ƒ() = [F()] b = F(b) − F(). 其中定和式 ∑b ƒ() 表示有限和 b−1 k= ƒ(k).

.

(29)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定积分等于 ∫ b ƒ() d = [F()]b = F(b) − F(). 其中定积分 ∫b ƒ() d 表示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定和式等于 ∑b ƒ() = [F()] b = F(b) − F(). 其中定和式 ∑b ƒ() 表示有限和 b−1 k= ƒ(k). .

.

1 234 ƒƒ ƒ

(30)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定积分等于 ∫ b ƒ() d = [F()]b = F(b) − F(). 其中定积分 ∫b ƒ() d 表示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定和式等于 ∑b ƒ() = [F()] b = F(b) − F(). 其中定和式 ∑b ƒ() 表示有限和 b−1 k= ƒ(k).

.

(31)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广义积分 ∫ +∞ ƒ() d = F()+∞ = F(+∞) − F(). 其中广义积分 ∫+∞ ƒ() d 表示对应的图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无限和式 ∑+∞ ƒ() =  F()+∞ = F(+∞) − F(). 其中无限和式 ∑+∞ ƒ() 表示无限和 +∞ k= ƒ(k). .

.

1 234 ƒƒƒ

(32)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广义积分 ∫ +∞ ƒ() d = F()+∞ = F(+∞) − F(). 其中广义积分 ∫+∞ ƒ() d 表示对应的图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无限和式 ∑+∞ ƒ() =  F()+∞ = F(+∞) − F(). 其中无限和式 ∑+∞ ƒ() 表示无限和 +∞ k= ƒ(k).

.

(33)

.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广义积分 ∫ +∞ ƒ() d = F()+∞ = F(+∞) − F(). 其中广义积分 ∫+∞ ƒ() d 表示对应的图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无限和式 ∑+∞ ƒ() =  F()+∞ = F(+∞) − F(). 其中无限和式 ∑+∞ ƒ() 表示无限和 +∞ k= ƒ(k). .

.

1 234 ƒƒƒ

(34)

.

.

积分与和式

如果 d(F()) = ƒ () d,则 ƒ () 的广义积分 ∫ +∞ ƒ() d = F()+∞ = F(+∞) − F(). 其中广义积分 ∫+∞ ƒ() d 表示对应的图形的面积. 如果 Δ(F()) = ƒ (),则 ƒ () 的无限和式 ∑+∞ ƒ() =  F()+∞ = F(+∞) − F(). 其中无限和式 ∑+∞ ƒ() 表示无限和 +∞ k= ƒ(k).

.

(35)

. .

.

有限和式

利用不定和式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平方和: nk=1 k2 =n+1 1 2 =n+1 1 ( − 1) +   =n1+1 2+ 1= – 1 3 3+ 1 2 2 ™n+1 1 = (n + 1) n (n − 1) 3 + (n + 1) n 2 − 0 = n(n + 1)(2n + 1) 6 类似地,也可以计算出高次方和. .

.

1 234 ƒ ƒƒ

(36)

.

.

有限和式

利用不定和式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平方和: nk=1 k2 =n+1 1 2 =n+1 1 ( − 1) +   =n1+1 2+ 1= – 1 3 3+ 1 2 2 ™n+1 1 = (n + 1) n (n − 1) 3 + (n + 1) n 2 − 0 = n(n + 1)(2n + 1) 6 类似地,也可以计算出高次方和.

.

(37)

. .

.

.

.

差分

.

第一节

.

.

不定和式 .

第二节

.

.

定和式

.

第三节

.

.

分部求和 .

第四节

.

.

1 2 34 ƒ ƒ ƒ ƒ

(38)

.

.

分部积分与分部求和

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为 ∫  d =  − d. 不定和式的分部求和公式为 ∑ Δ =  −EΔ.

.

(39)

. .

.

分部积分与分部求和

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为 ∫  d =  − d. 不定和式的分部求和公式为 ∑ Δ =  −EΔ. .

.

1 2 34 ƒƒ ƒ ƒ

(40)

.

.

分部积分与分部求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为 ∫ b  d = []b b  d. 定和式的分部求和公式为 ∑b Δ = [] b b EΔ.

.

(41)

. .

.

分部积分与分部求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为 ∫ b  d = []b b  d. 定和式的分部求和公式为 ∑b Δ = [] b b EΔ. .

.

1 2 34 ƒƒƒ ƒ

(42)

.

.

分部求和

在分部求和公式中令  = ,Δ = 21,得到 ∑ 2 = −2· Δ  1 2  = −2 · 1 2 + 2 ∑ 1 2+1 · Δ = −2 · 1 2 + ∑ 1 2 = −2 · 1 2 − 2 1 2 + C = − 2+ 2 2 + C

.

(43)

. .

.

分部求和

由上页不定和式的结果,可以得到定和式 nk=1 k 2k =n+1 1 2 = – 2+ 2 2 ™n+1 1 = 2 − n+ 2 2n 以及无限和式 ∞ ∑ k=1 k 2k = ∑∞ 1 2 = – 2+ 2 2 ™∞ 1 = 2 − 0 = 2 .

.

1 2 34 ƒ ƒ ƒƒ

(44)

.

.

分部求和

由上页不定和式的结果,可以得到定和式 nk=1 k 2k =n+1 1 2 = – 2+ 2 2 ™n+1 1 = 2 − n+ 2 2n 以及无限和式 ∞ ∑ k=1 k 2k = ∑∞ 1 2 = – 2+ 2 2 ™∞ 1 = 2 − 0 = 2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利用 row vectors 的方法, 由於可以化為 reduced echelon form, 而 basis 是由此 reduced echelon form 中的 nonzero vectors 所組成, 所以雖然和來的 spanning

此位址致能包括啟動代表列與行暫存器的 位址。兩階段的使用RAS與CAS設定可以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 依序填入該學生社團負責人之相關資訊,並於下方

 童書有很豐富的內容,可教的東西很 多,成人可以因應兒童的興趣隨機施

母體分配 樣本平均數 的抽樣分配 抽樣誤差與 非抽樣誤差 樣本平均數 的平均數與. 變異數

•虐兒行為是人們(單獨或集體地) 利用本身與兒 童之間權力差異的特殊地位 (如年齡、身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