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特徵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特徵之研究"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碩士論文

高雄『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特徵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Houjing District in Kaohsiung

研究生:許輝隆 撰

指導教授:陳啟仁 博士

(2)

謝 誌

在陳啟仁老師風土建築課程上展開我對本土建築的認知,想對此領域作新的 認識,從空白的一片踏入,在漫長的三年中僅將少許所得匯集成文。 誠摯感謝陳啟仁老師在授業期間對專業學術的傳授及對論文資料的提供和指導。 感謝張宇彤教授、盧惠敏教授於論文審查時提出許多寶貴建議及資料的改進。 感謝黃世孟老師、吳文彥老師、曾梓峰老師、劉安平老師、王瑞民老師在各專業 課程精彩精闢的傳授。 感謝本所學弟、學妹的幫助,得以順利完成論文各項必要程序。 感謝諸多建築師同業及山上朋友的督促及勉勵。 感謝內人,女兒的協助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3)

高雄『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特徵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啟仁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學生:許輝隆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摘要 閩南式傳統民居的式樣為何?台灣早期移民來自福建泉州、漳州及粵東地區;對照 目前臺灣傳統民居式樣其差異性在哪? 早期移民經三百多年,因地區性氣候、材料及習俗的變遷,生活需求,社會文化亦 有了變異,同時反映社會文化的建築其型式也就與原鄉的形式有了差異,由原來的四合 院轉變成三合院式,諸多建築語彙,魯班尺、門公尺、尺白、寸白、風水禁忌,工法構 造,在社會文化習俗遞變下也有不同的詮釋。 在日據時期新的工法及新的材料引進更脫離了原鄉的形式,表面為當時摩登的造 型,內部仍然是傳統配置構造,這是當時文化的衝擊與無奈。 然而在百年盤旋少有變異的傳統民居型式卻在現代工業化下竟煙消雲散,傳統古厝 無法承受現代生活的需求一一在現實情況下被拆毀,如何維繫歷史的過程,讓先民生活 的記錄永遠維繫下去是我們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及實際案例分析,針對後勁地區與鄰近地區之傳統建築案例及 匠師營造系統性之比較分析,試圖說明其關鍵性之異同點即在地材料與作法之發展使用 邏輯。 關鍵字:閩南式、三合院、魯班尺、寸白、風水禁忌

(4)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Houjing District in Kaohsiung

Advisor(s): Dr.(Professor) Chen, Chi-Jen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 Hsu, Hui-Lung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What is the traditional Southern Fukien residential style? Early Taiwan immigrants came from Fukien “Chun Zho”, “Zhuang Zho” and eastern Canton area, compared with current Taiwanese residential styl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t’s been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that since the first immigrant from China to Taiwan, due to the evolution in weather, building material and conventionality, changes in life style and society culture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drastic changes in all aspects, it reflects on the building style as well, from the original four-section compound to three-section compound, many architecture vocabulary like Lu-Bun ruler, Mung-Gong Ruler, Ruler-White, Inch-White, taboo for feng shui, way of constructing also change their expressions due to the changes of culture and custom evol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y, the infusion of Japanese construction and imported material from Japan pushed the original way of building techniques even further away. It was considered to be modernized to make exterior design as Japanese style but still followed traditional ways for interior design. This is an inevitable impact on culture caused by being a colony of Japan.

Hundreds of years past by, traditional housing style rarely changes but are in extinction due to contemporary industrialization. Traditional houses are destroyed because they no longer can provide the functionality of current living style.

It’s an important task and subject on how to continue the maintenance of history trace and keep record on how our ancestors live in the pas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referring available documentations and practical case studies. It focused on the traditional housing buildings available in HouJing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5)

and performed comparison analysi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ts systems and techniques. It also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major difference and key similar points. It also layouts detail analysis on the evolvement for material usag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ologies.

Keywords: Southern Fukien style, three-section compound, Lu-Bun ruler, Inch white, taboo for feng shui

(6)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2-1 研究對象及範圍 ………1 1-2-2 台灣先民原籍分佈 ………3 1-2-3 台灣地區各縣市漳泉粵省客家三大類分佈情況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3-1 相關文獻 ………10 1-3-2 相關禁忌 ………18 1-3-3 寸白 ………22 1-3-4 寸白的使用 ………2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 38 1-4-2 研究步驟 ………38 第二章 閩南傳統民居構造型式及工法 第一節閩南傳統民居構造型式 2-1-1 閩南民居式樣 ………39 2-1-2 泉州民居式樣配置特徵 ………42 2-1-3 漳州民居式樣配置特徵 ………47 2-1-4 漳泉民居式樣差異 ………50 第二節 建築材料與構造 2-2-1 材料 ………50 2-2-2 構造 ………55 第三章 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的構造 第一節 後勁地區沿革 3-1-1 高雄後勁地區地理位置 ………64 3-1-2 後勁地區發展過程 ………66 第二節 後勁地區匠師 3-2-1 匠師的傳承 ……… 68 3-2-2 匠師的營造手法 ………70 第三節 構造型式 3-3-1 平面配置 ………72

(7)

3-3-2 構造材料 ………74 第四節 傳統民宅比較 3-4-1 與金門澎湖地區之比較 ………80 3-4-2 與左營右昌鄰近地區之比較 ………87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台灣傳統民居展望 ………89 第二節 結論 ………90

(8)

表目錄

【表 1-1 】匠師使用的度量單位………24 【表 1-2 】曲尺對照門光尺 ………27 【表 1-3 】尺白口訣 ………29 【表 1-4 】堪輿九星吉凶 ………29 【表 1-5 】吉凶尺寸表 ………30 【表 1-6 】寸白口訣 ………30 【表 1-7 】寸白九星及五行屬性………30 【表 1-8 】壬山丙向吉凶尺寸表………31 【表 1-9 】生剋原則表 ………31 【表 1-10】最終吉利尺寸表 ………31 【表 1-11】寸白天父地母卦起寸表 ………33 【表 3-1 】後勁地區空間名稱用語表 ………79 【表 3-2 】與金門澎湖地區之比較(傳統民居) ………80 【表 3-3 】與左營右昌鄰近地區之比較(傳統民居) ………87

圖目錄

【圖 1-1 】泉州府範圍 ………2 【圖 1-2 】漳州府範圍 ………2 【圖 1-3 】明鄭時期發展範圍 ………4 【圖 1-4 】台灣開拓之過程圖 ………4 【圖 1-5 】下山虎 ………4 【圖 1-6 】四點金 ………4 【圖 1-7 】從厝式府第民居 ………5 【圖 1-8 】橙黃色屋瓦 ………5 【圖 1-9 】五鳳樓 ………5 【圖 1-10】方樓 ………5 【圖 1-11】漳泉客籍分布圖 ………8 【圖 1-12】農舍 ………11 【圖 1-13】農家的房間配置 ………11 【圖 1-14】民宅防衛配置 ………12 【圖 1-15】水籬起 ………12 【圖 1-16】火庫起 ………12 【圖 1-17】子孫巷位置 ………15 【圖 1-18】目屎流砛的禁忌 ………15

(9)

【圖 1-19】子孫巷 ………15 【圖 1-20】公孫桷 ………15 【圖 1-21】咬劍,露唇,露齒的禁忌 ………15 【圖 1-22】鹿陶洋江家古厝 ………16 【圖 1-23】佳冬蕭宅 ………16 【圖 1-24】民宅平面配置之種類 ………17 【圖 1-25】前包後 ………18 【圖 1-26】目屎流滴 ………20 【圖 1-27】咬劍、露齒 ………21 【圖 1-28】咬劍、露齒、過白 ………21 【圖 1-29】樑下的禁忌 ………22 【圖 1-30】樑下的禁忌 ………22 【圖 1-31】錯誤八卦圖門鈸 ………26 【圖 1-32】錯誤八卦圖木牌 ………26 【圖 1-33】正卦 反卦 ………26 【圖 1-34】中脊樑上的八卦圖 ………27 【圖 1-35】24 山配五行 ………28 【圖 1-36】羅經 ………37 【圖 1-37】研究流程圖 ………38 【圖 2-1 】一條龍 ………40 【圖 2-2 】一條龍 ………40 【圖 2-3 】堂廡式及堂廂式的發展 ………40 【圖 2-4 】九宮格局的中庭 ………41 【圖 2-5 】四合式中庭 ………41 【圖 2-6 】霧峰 林家下厝 ………42 【圖 2-7 】三間張兩落大厝 ………42 【圖 2-8 】三間張櫸頭止 ………42 【圖 2-9 】安南民居 ………44 【圖 2-10 】漳浦民居 ………44 【圖 2-11】金門振威第 ………46 【圖 2-12】五間張雙護龍 ………46 【圖 2-13】鏡面牆各部名稱 ………47 【圖 2-14】四點金及爬獅平面 ………48 【圖 2-15】四點金 … ………48 【圖 2-16】下山虎及爬獅 ………48 【圖 2-17】ㄇ字型左右護龍 ………49 【圖 2-18】雙層ㄇ型護龍 ………49 【圖 2-19】漳浦民居 ………50

(10)

【圖 2-20】南安市民居 ………50 【圖 2-21】石造房屋 ………54 【圖 2-22】石造房屋 ………54 【圖 2-23】穿斗式 ………55 【圖 2-24】穿斗式 ………55 【圖 2-25】抬樑式 ………56 【圖 2-26】五架坐樑 ………57 【圖 2-27】插樑式 ………58 【圖 2-28】插樑式 ………58 【圖 2-29】疊斗式 ………59 【圖 2-30】疊斗與脊柱 ………59 【圖 2-31】牆體用版築 ………60 【圖 2-32】翹脊型式 ………62 【圖 2-33】五行牆頭 ………62 【圖 3-1 】1719 年鳳山縣輿圖 ………64 【圖 3-2 】後勁位置圖 ………64 【圖 3-3 】高雄市都市計畫航測地形圖 後勁地區 ………65 【圖 3-4 】林惠安進士宅 ………73 【圖 3-5 】林家祖厝 ………73 【圖 3-6】金門傳統民居 ………80 【圖 3-7】澎湖傳統民居支平面佈局 ………81 【圖 3-8】 漳州、潮汕、泉州一般民居配置 ………81 【圖 4-1】台灣古蹟全集 ………93 【圖 4-2】台灣古厝風華 ………93

照片目錄

【照 1-1 】金門閩南傳統民居 ………5 【照 1-2 】金門閩南傳統民居 ………5 【照 1-3 】漳州土樓外觀 ………5 【照 1-4 】漳州土樓內部 ………5 【照 1-5 】內埔 黃家圍龍屋 ………6 【照 1-6 】美濃 夥房 ………6 【照 1-7 】土墼牆 ………11 【照 1-8 】土墼牆 ………11 【照 1-9 】出廍起 ………12 【照 1-10】出屐起 ………12 【照 1-11】金型 ………12 【照 1-12】木型 ………12

(11)

【照 1-13】水型 ………12 【照 1-14】火型 ………12 【照 1-15】土型 ………12 【照 1-16】燕尾 ………12 【照 1-17】地坪層次 ………18 【照 1-18】左營地區伸手 ………19 【照 1-19】後勁地區伸手 ………19 【照 1-20】陰陽坡 金門民宅 ………20 【照 1-21】陰陽坡 後勁民宅 ………20 【照 1-22】陰陽坡 後勁民宅 ………20 【照 1-23】陰陽坡 屏東民宅 ………20 【照 1-24】櫸頭蓋丁 ………20 【照 2-1 】一條龍 ………40 【照 2-2 】一條龍 ………40 【照 2-3 】堂廡式 ………41 【照 2-4 】堂廂式 ………41 【照 2-5 】林安泰古厝正身 ………41 【照 2-6 】林安泰古厝中庭 ………41 【照 2-7 】金門民居 ………42 【照 2-8 】兩落大厝 ………43 【照 2-9 】三間張櫸頭止 ………43 【照 2-10】林安泰古厝 雙塌 ………43 【照 2-11】林安泰古厝 雙塌 ………43 【照 2-12】金門民居作凹壽 ………43 【照 2-13】金門民居作凹壽 ………43 【照 2-14】台灣南部民居不作凹壽 ………44 【照 2-15】台灣南部民居不作凹壽 ………44 【照 2-16】台灣南部民居出簷 ………44 【照 2-17】台灣南部民居出簷 ………44 【照 2-18】孤塌 ………44 【照 2-19】孤塌 ………44 【照 2-20】門路亭 ………45 【照 2-21】門路亭 ………45 【照 2-22】牆街門 ………45 【照 2-23】門設於側邊 ………45 【照 2-24】牆街門 ………45 【照 2-25】照壁 ………45 【照 2-26】鏡面牆各部名稱 ………47

(12)

【照 2-27】三間塌(出屐起) ………48 【照 2-28】三間塌(出屐起) ………48 【照 2-29】一落二櫸頭 ………49 【照 2-30】一落四櫸頭 ………49 【照 2-31】後勁民居 ………49 【照 2-32】後勁民居 ………49 【照 2-33】後勁民居 ………49 【照 2-34】後勁民居 ………49 【照 2-35】南部一般農舍 ………50 【照 2-36】鼓山地區民居 ………50 【照 2-37】烟炙磚(雁子磚 ) ………51 【照 2-38】青磚 ………51 【照 2-39】空斗砌牆 ………51 【照 2-40】空斗砌牆 ………51 【照 2-41】空斗砌牆 ………51 【照 2-42】空斗砌牆 ………51 【照 2-43】空斗砌牆 ………52 【照 2-44】空斗砌牆 ………52 【照 2-45】土墼磚 屏東民居 ………52 【照 2-46】土墼磚 南投水里民居 ………52 【照 2-47】土墼磚 後勁民居 ………52 【照 2-48】土墼磚 後勁民居 ………52 【照 2-49】咾咕石牆基 ………54 【照 2-50】鵝卵石牆基 ………54 【照 2-51】出磚入石 ………54 【照 2-52】牆以石塊組砌 ………54 【照 2-53】石牆 ………54 【照 2-54】石牆 ………54 【照 2-55】挑檐 ………55 【照 2-56】挑檐 ………55 【照 2-57】穿斗式 台南縣佳里農居 ………55 【照 2-58】穿斗式 台南縣佳里農居 ………55 【照 2-59】穿斗式 台南縣七股農居 ………56 【照 2-60】穿斗式 台南縣菁寮街屋 ………56 【照 2-61】穿斗式 菁寮街屋 ………56 【照 2-62】穿斗式 菁寮街屋 ………56 【照 2-63】抬梁式台南三山國王廟 ………57 【照 2-64】抬梁式 大龍峒保安宮 ………57

(13)

【照 2-65】抬梁式 台南三山國王廟 ………57 【照 2-66】疊斗式 ………58 【照 2-67】疊斗式 ………58 【照 2-68】疊斗 ………59 【照 2-69】疊斗 ………59 【照 2-70】擱檁式 ………59 【照 2-71】擱檁式 ………59 【照 2-72】擱檁式 ………60 【照 2-73】擱檁式 ………60 【照 2-74】擱檁式 ………60 【照 2-75】擱檁式 ………60 【照 2-76】燕尾脊 ………61 【照 2-77】燕尾脊 ………61 【照 2-78】燕尾脊 ………61 【照 2-79】燕尾脊 ………61 【照 2-80】燕尾脊 ………61 【照 2-81】馬脊 ………61 【照 2-82】馬脊 ………61 【照 2-83】馬脊 ………61 【照 2-84】馬脊 ………61 【照 2-85】馬脊 ………61 【照 3-1 】聖雲宫 ………67 【照 3-2 】鳳屏宮 ………67 【照 3-3 】堂號 ………67 【照 3-4 】門扇上貼落 ………67 【照 3-5 】额題 ………67 【照 3-6 】额題 ………67 【照 3-7 】現代農村民居 ………69 【照 3-8 】現代農村民居 ………69 【照 3-9 】泥塑台度 ………69 【照 3-10】 洗石子台度 ………69 【照 3-11】架筒厝模型(架棟厝) ………69 【照 3-12】一條龍模型(五開間) ………69 【照 3-13】架筒厝模型 ………70 【照 3-14】一條龍模型 ………70 【照 3-15】直櫺窗 ………71 【照 3-16】水泥窗框 ………71 【照 3-17】書卷 ………71

(14)

【照 3-18】書卷 ………71 【照 3-19】後勁地區立面 ………71 【照 3-20】後勁地區立面 ………71 【照 3-21】後勁地區立面 ………71 【照 3-22】梓官地區立面 ………71 【照 3-23】後勁地區立面 ………72 【照 3-24】後勁地區立面 ………72 【照 3-25】後勁地區立面 ………72 【照 3-26】後勁地區立面 ………72 【照 3-27】左營地區 ………72 【照 3-28】鳳山地區 ………72 【照 3-29】林家祖厝 ………73 【照 3-30】林惠安進士宅 ………73 【照 3-31】護龍屋架為五架坐樑 ………73 【照 3-32】(大學陳家)具雙護龍 ………73 【照 3-33】陳家祖厝 ………74 【照 3-34】正身+護龍 ………74 【照 3-35】正身+護龍 ………74 【照 3-36】正身+護龍 ………74 【照 3-37】台度以咾咕石 组砌 ………75 【照 3-38】台度以咾咕石 组砌 ………75 【照 3-39】林家祖厝正身 ………75 【照 3-40】陳家公廳正身 ………75 【照 3-41】後勁 傾圮房屋殘牆 空斗砌磚牆 ………75 【照 3-42】後勁 傾圮房屋殘牆空斗砌磚牆 ………75 【照 3-43】後勁 空斗砌磚牆 ………75 【照 3-44】後勁 空斗砌磚牆 ………75 【照 3-45】後勁 土墼磚牆 ………76 【照 3-46】後勁 土墼磚牆另側水泥粉刷 ………76 【照 3-47】後勁 土墼磚牆外牆塗灰泥 ………76 【照 3-48】後勁 土墼磚牆 ………76 【照 3-49】後勁 咾咕石牆 ………76 【照 3-50】咾咕石牆(祡山山下) ………76 【照 3-51】左營民居 咾咕石牆 ………76 【照 3-52】左營民居 咾咕石牆 ………76 【照 3-53】屋脊裝飾垂柳花磚的大脊 ………77 【照 3-54】一般屋脊(田岸脊) ………77 【照 3-55】林啟泰厝 ………77

(15)

【照 3-56】陳福耀厝 ………77 【照 3-57】擱檁式屋架 桁檁用衫木 ………77 【照 3-58】擱檁式屋架 桁檁用衫木 ………77 【照 3-59】五架坐樑屋架 ………78 【照 3-60】擱檁式屋架 桁檁用竹 ………78 【照 3-61】出廍起 ………78 【照 3-62】出屐起 ………78 【照 3-63】金型馬脊 ………78 【照 3-64】火型馬脊 ………78 【照 3-65】金型馬脊 ………79 【照 3-66】火型馬脊 ………79 【照 3-67】陳厝 ( 天母宫) ………79 【照 3-68】林啟心厝 ………79 【照 3-69】陳金火匠師起造之張宅 ………79 【照 3-70】張宅虎邊伸手 ………79 【照 3-71】後勁民居 ………84 【照 3-72】金門民居 ………84 【照 3-73】後勁民居 ………84 【照 3-74】金門民居 ………84 【照 3-75】後勁民居 ………83 【照 3-76】澎湖民居 ………83 【照 3-77】澎湖民居『庭』 ………83 【照 3-78】澎湖民居入口門樓 ………83 【照 3-79】澎湖民居『牆街』入口型式 ………83 【照 3-80】澎湖民居 ………83 【照 3-81】薛家古厝前落正身 ………84 【照 3-82】林家祖厝 ………84 【照 3-83】薛家古厝前落伸手 ………84 【照 3-84】薛家古厝金形馬脊 ………84 【照 3-85】薛家古厝出屐起 ………84 【照 3-86】擱檁式屋架 ………84 【照 3-87】中落厝正身 ………85 【照 3-88】中落厝伸手 ………85 【照 3-89】楊氏古厝前落正身與伸手 ………85 【照 3-90】楊氏古厝伸手屋脊未分段 ………85 【照 3-91】楊氏古厝前落台度為咾咕石 ………85 【照 3-92】楊氏古厝前落與頂落間分離 ………85 【照 3-93】右昌民宅(日據) ………86

(16)

【照 3-94】右昌民宅(日據)伸手屋脊平直 ………86 【照 3-95】右昌民宅將伸手改為平房 ………86 【照 3-96】右昌民宅背面 ………86 【照 3-97】右昌民宅 ………86 【照 3-98】右昌民宅 ………86 【照 3-99】大樹地區 ………87 【照 3-100】大樹地區 ………87 【照 3-101】大樹地區正身無廊柱 ………87 【照 3-102】伸手設廊柱與挑檐 ………87 【照 3-103】大樹地區正身面闊達七間 ………87 【照 3-104】大樹地區 ………87 【照 3-105】梓官地區 ………88 【照 3-106】梓官地區 ………88 【照 3-107】麻豆地區 ………88 【照 3-108】岡山地區 ………88 【照 3-109】麻豆地區 ………88 【照 3-110】麻豆地區 ………88 【照 4-1】懸魚 ………91 【照 4-2】門扇上書法 ………91 【照 4-3】門扇上書法 ………91 【照 4-4】門聯 ………91 【照 4-5】門聯 ………91 【照 4-6】門聯 ………91 【照 4-7】門聯 ………91 【照 4-8】門聯 ………91 【照 4-9】陳悅記客廳 ………93 【照 4-10】公媽廳整修後 ………93 【照 4-11】伸手屋脊殘破現況 ………93 【照 4-12】伸手屋脊殘破現況 ………93 【照 4-13】屋脊殘破現況 ………94 【照 4-14】屋脊殘破現況 ………94 【照 4-15】薛家古厝環境 ………94 【照 4-16】水泥粉光整修 ………94 【照 4-17】水泥粉光整修 ………94 【照 4-18】增建水塔 ………94 【照 4-19】塑膠浪板 ………94 【照 4-20】鋼板屋頂 ………94

(17)

第一章 緒論

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1 研究動機 臺灣古先住宅民居建築(林衡道先生稱之)除原住民傳統住宅外,均為閩粵移民原 居地之閩南、粵東形式。先期移民蓽路藍縷,架竹編茅。爾後社會較為安定,鄉紳 商賈或取有功名者或立有軍功者每每禮聘原鄉匠師及採購閩粵建材,以原鄉樣式興 建屋舍,即以閩南式紅磚文化式樣或粵東潮汕、客家式樣為主。而一般民居興建時, 無法禮聘原鄉匠師及採購閩粵建材,僅能使用當地材料及簡易工法,此類民居為廣 大民眾使用,以本地之材料,環境,氣候等特色,則有別於閩南、粵東地區樣式。 後勁地區為明鄭後勁鎮屯墾地區開發甚早,爾後形成純粹農村。在此過程建築 型態由竹木草屋至磚石屋瓦,其工法材料和寸白口訣等演變過程經以本地民居匠師 陳金火先生等講述論證本地民居的變化。 1-1-2 研究目的 在瞭解閩南,粵東民居式樣對照本地的民居式樣,習俗,寸白等驗證高雄『後勁』 地區傳統民居特徵。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2-1 研究對象及範圍 閩南式傳統民居特徵與台灣傳統民居特徵,台灣自明末清初開始移民至日據期間 台灣民居之演變? 台灣傳統民居民居構造類型的改變,是社會經濟文化變遷及地方風土下的產物。 其產生的原因是有脈絡可尋的,在政治經濟改善之後或因軍功,科舉功名,由最低 需求演變為豪華炫燿。每每以原鄉建材及匠師興建豪宅,一般民眾農村宅舍則委由 本地工匠因陋就簡,產生極大之差異。在物資及財力限制下,一般民眾農村宅舍得 就地取材,也成為台灣各地型態的差異。 首先先了解福建閩南所指之範圍及其特徵,再就台灣民居除規模宏大之民宅和一 般民宅之特徵分段敘述。首先就先民自閩粵二地移民至台灣分布情形。 福建閩南概指泉州府及漳州府地區。清季泉州府包括南安、晉江、惠安、安溪、 同安五縣厦門、金門隸屬同安;漳州府治轄有長泰、漳浦、南靖、平和、詔安、海 澄、龍溪等七縣,現則包括海龍、雲霄、華安、東山、薌城區等地區,泉州市、漳 州市、廈門市三地相鄰,同風同俗,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自古以來漳泉厦三地習 稱閩南。 在『福建六大民系』(大陸稱為民系台灣稱為族群)書中將福建分為六大民系: (一):福州人、閩江下游及閩東地區;(二):興化人、蒲仙平原;(三):閩南人:晉

(18)

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和九龍江下游的漳州平原;(四):閩北人、閩江上游,分屬建寧、 延平、邵武三府;(五):客家人、寧化、 長汀、上杭、武平、永定、連城、清流、 漳州府的南靖、平和、詔安;(六):龍岩人等。 其中閩南人的人文性格具有較濃郁的海洋文化色彩(『福建六大民系』-陈支平), 比較注重財富的追求,勇於冒險,其受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影響可朔自唐宋以迄于 元代,對泉州民間社會的影響,既有血緣的混合,也有文化的感染,對泉州紅磚文 化的影響應有相當的深度(『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型态』-戴志坚)。 【圖 1-1 】泉州府範圍 【圖 1-2 】漳州府範圍 (翻拍自漢聲 89 尋找台灣的泉州人、漳州人) 郭育誠繪

(19)

1-2-2 台灣先民原籍分佈情況 台灣移民自明末清初,荷蘭盤據台灣吸引中國人前來墾荒,後福建大旱鄭芝龍 出錢招募飢民數萬開墾荒地,荷據後期台灣人口已有二萬多人, 1661 年鄭成功率 軍至澎湖,再轉攻台灣,驅逐荷蘭人,又有進攻移入部隊約三萬餘人,歷經清朝實 施海禁閩南沿海民眾生活頓失依靠,偷渡至台灣人口不少,待明鄭降清時台灣約有 十二萬人口,清領台灣時部分百姓回歸原籍,康熙 24 年台灣府志內載台灣共有民 口 30229 口•番口 8108 口,澎湖民口 523 口,另水陸軍一萬餘人總計人口約五萬 人左右,清初對移民嚴格限制,直到清乾隆 49 年政府公告開放蚶江與鹿港對渡, 光緒元年正式廢除禁渡政策,康熙四五十年間分別向南北開拓,雍正時期南至琅嶠 (屏東車城)開拓時係由點狀分布再逐漸擴展為面,乾隆末年(乾隆 60 年 1795 年)西部 平原已開盡,嘉慶年間(1796~1820)則向宜蘭平原,道光年間(1821~1850)則進入埔 里,至此台灣開發已到一定階段(福建通史-明清-俆晓望)。 明鄭時期集中於南部台南地區,擴及嘉南平原,及高雄地區,中部及北部尚屬 荒原,為草茫未闢之區,北部至康熙年間淡水河沿岸新莊才形成漢人聚落,光緒元 年(1875 年)清廷於北路設台北府,北部驟成重鎮。 先前移民其居住型態自然是茅茨土階,待至清季中葉社會較安定經濟繁榮,富 商鄉紳均禮聘原鄉匠師至台以原鄉式樣大興土木,民國 52 年林衡道先生在台北市 的古先住宅文中:『台灣各地現存之古先住宅建築,其規模宏大,技工精緻者,計有 左列之各處:(台北地區)社子陳宅、大龍峒陳宅、公館林宅、大安林宅(林安泰古厝) 、 板橋林本源宅、(新竹縣地區)新竹林宅(已毀)、新竹鄭宅(已毀)、竹東彭宅(信好第) 、 北埔姜宅(天水堂)、清水楊宅(社口)、三角子呂宅(筱雲山莊)、霧峰林宅、馬鳴山陳 益源記宅(馬興益源大厝) 、埔心黃宅、斗六吳宅、麻豆林宅、麻豆郭宅(郭舉人宅) 、 大內楊宅、歸仁歸園,以上住宅建築多數偏在濁水溪以北,且規模又多屬宏大,濁 水溪以南,格局較為微小,不同之原因在於土地制度所致。 台灣北部早期開拓,其組織係由富有資力的大租戶領放廣大土地,分於小租戶, 再轉於佃戶墾耕,若此地方上則存在許多大地主,得以雄厚財力來建造宏大精緻的 住宅,而南部因荷蘭人佔據時,曾有王田制度的實施(由荷蘭人招募漢人墾荒),明 鄭時期又實施官田及營盤田制度,以致清領時台灣南部普遍產生了許多自耕農,大 地主不發達,也少有精緻宏大的住宅。 林衡道-台灣勝蹟採訪冊第七輯:據日據時期 1926 年日人的調查,台灣世居 居民,其祖籍的分佈情形如下: 泉州:安溪 441600 人,同安 553,100 人,南安,惠安,晉江 686,700 人 合計 1,681,400 人 漳州:1,319,500 人 興化 9,300 人, 汀州:42,500 人 永春 20,500 人, 龍岩州:16,000 人 福州:27,200 人 來自福建合計 3,116,400 人。

(20)

潮州:134,800 人,嘉應州:296.900 人,惠州:154,600 人, 來自廣東合計 586,300 人 來自閩粵以外各省者 48,900 人。 由上分析台灣移民於閩粵之比例如下: 泉州人占約 45%漳州人占約 35%,粵東約 16%;因此台灣傳統民居式樣大 致分為泉州,漳州閩南式,粵東客家式樣為主。 【圖 1-3 】明鄭時期發展範圍 【圖 1-4 】台灣開拓之過程圖 蕭梅-台灣民居建築之傳統風格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 其實潮汕於早期移民亦多,惟開墾有成或經商富裕後衣錦還鄉因此潮汕人數 減少,連帶潮汕形式建築也缺席了。 在潮汕民間,流傳“潮州厝,皇宮起"指的是民間“從厝式"的府第民居是 按皇宮的式樣建造的,其屋頂係採用橙黃色屋瓦;其三合院式的“下山虎"及四 合院式的“四點金"形式住宅則不曾在台灣出現,反而像寺廟的三川殿。 【圖 1-5】下山虎 翻拍自林凱龍-潮汕老屋 【圖 1-6】 四點金 林凱龍-潮汕老屋 荷蘭以前 荷蘭時期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 日據時期 清代時期

(21)

【圖 1-7】“從厝式"的府第民居 【圖 1-8】橙黃色屋瓦( 潮汕老屋-林凱龍) 【照 1-1 】 金門閩南傳統民居 【照 1-2 】金門閩南傳統民居 【照 1-3 】漳州土樓外觀 (駱振林提供) 【照 1-4】漳州土樓內部 (駱振林提供) 【圖 1-9】五鳳樓 大夫第 (黃漢民-福建土樓) 【圖 1-10】方樓 (黃漢民-福建土樓)

(22)

【照 1-5】內埔 黃家圍龍屋 【照 1-6】美濃 夥房 1-2-3 台灣地區各縣市漳泉粵省客家 三大族群分佈情形如下: 台北市:龍山區之艋舺河岸-南安惠安晉江等三邑(泉州) 艋舺東邊-安溪籍(泉州) 延平區建成區之大稻埕-同安籍(泉州) 大同區之大龍峒-同安籍(泉州) 中山區之西莊子-同安籍(泉州) 松山、大安、古亭各區-同安籍(泉州) 其他各區世居市民祖籍亦概屬泉州舊府屬。 景美、木柵、南港、北投-安溪籍(泉州) 士林、內湖-漳州籍 台北縣 : 新店、石碇、深坑、坪林、三峽、鶯歌、樹林、瑞芳、 平溪、雙溪、汐止、林口、泰山等多山地區-同安籍(泉州) 三重市、蘆洲-同安籍(泉州) 板橋市土城永和中和-漳州籍 萬里、金山、貢寮-漳州籍 淡水三之石門八里-泉州籍 新莊原有泉漳客後械鬥僅留下泉州籍 基隆市: 漳州籍佔絕大多數 宜蘭縣: 漳州籍佔絕大多數 蘇澳-泉州籍 桃園縣: 桃園市、大溪鎮、蘆竹、大園、龜山、八德-漳州籍 中壢楊梅龍潭平鎮新屋觀音-客家籍

(23)

新竹縣: 新竹市皆屬泉州 竹北、香山-泉客參半 竹東、關西、新埔、湖口、橫山、新豐、芎林、寶山、北埔、峨 眉-客家籍 苗栗縣: 客籍佔絕大多數 僅竹南、後龍、通宵、苑裡四鎮多屬泉籍 台中縣: 大甲、清水、梧棲、沙鹿、大安、外埔、龍井-泉州籍 大里、霧峰、太平、烏日、大肚-漳州籍 潭子、神岡、大雅、豐原、后里-漳客皆有 東勢、石岡-客家籍 台中市: 漳州籍佔絕大多數 南投縣: 漳州籍佔絕大多數,泉州人僅佔次要, 國姓鄉周圍-客家籍 彰化縣: 彰化市漳州籍佔絕大多數 田中、芬園、二水-漳州籍 鹿港、和美、北斗、二林、線西、新港、福興、秀水、 花壇、大村、埤頭、芳苑、大城、竹塘、溪州-泉州籍 員林、溪湖、埔鹽、埔心、永靖、社頭、田尾-客家籍較多但已與 漳泉人同化失其固有風俗及方言演變為所謂福佬客。 雲林縣: 斗六、斗南、虎尾、西螺-漳州籍 其餘沿海各鎮-泉州籍,客籍摻雜期間,完全同化成為福佬客。 嘉義縣: 嘉義市、新港、民雄、水上、大林-漳州籍 梅山、竹崎、中埔、番路、大埔-漳州籍 其餘沿海各鄉鎮-泉州籍 台南縣: 世居市民皆屬泉州籍(同安,安溪最多)。 台南市: 漳泉客籍皆有泉屬各縣籍佔絕大多數。 高雄縣: 西部沿海泉屬籍民佔絕大多數。 鳳山及周圍-漳州籍。 美濃-客家籍。 高雄市: 世居市民屬泉籍較多,亦有少數漳州人。 曾有少數客家移民居鹽埕地區(客家人祭祀三山國王廟), 今已與漳泉人同化。

(24)

澎湖縣: 澎湖縣自古即隸屬泉州府同安縣世居市民皆屬泉籍。 屏東縣: 世居市民皆屬客家籍較多。 屏東市里港萬丹漳泉人較多 其他沿海各鄉鎮均有漳泉客 內埔、潮州、竹田、萬巒、新卑、加冬、高樹-客家籍 台東、花蓮縣: 漳泉客皆有 漳泉客分布圖: 【圖 1-11】漳泉客籍分布圖 (施添福著:清代在臺漢人的主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 臺灣是一移民社會,早期開疆闢地,需對應原住民的抵抗,台南安平地區自荷蘭 佔據前即已有漢人墾植部分開發,明鄭時南部地區擴展至高雄,北至雲嘉交界,荷據 時期為王田制(由荷人出資開墾由漢人承租,明鄭時期大多為官田、營盤田,此時大墾 戶尚未出現,直至清朝據有台灣並允攜眷赴臺,台灣中北部方全面擴展,因土地,水 源,漳泉粵籍之間械鬥自此開始。明清時期,朝廷一般不過問社會問題,鄉族械鬥大 都不介入。 高雄市 彰化縣 台南縣 新竹縣 台北縣 苗栗縣 台中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縣 台中市 南投縣 台東縣 屏東縣 桃園縣 台北市 基隆市 宜蘭 花蓮縣 100%~90% 89%~50% 49%~25%

(25)

台灣械鬥頻頻發生原因: (一)因官不能治,清代中葉吏治腐敗,無論何人均可捐納進入官場,中樞機構無 法遙制,官員由省道任命,其流品直不可考,有“吏治之壞,至閩極矣",而台灣又 隸歸福建。官逼民反,農民起義(林爽文、戴潮春起義),戰亂頻繁,清朝認為台灣是 一個“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地方。 (二)因耕地、水源爭奪,或因嫌隙同鄉聚族械鬥,初期移民同鄉聚居、同姓聚族, 在血緣高於一切,當有利益衝突,則聚族鬥毆。 漳泉械鬥在清初於閩南即存在,此械鬥風氣亦全盤移傳至台灣,漳泉、宗族間之 械鬥時間長者有延續數十年,此現象系福建多山,交通不便城鄉之間彼此不相往來, 鄉井聚族而居,數百年不變,因此眾多農村逐漸形成一姓一村莊的住居模式。 福建通史謂:詔安縣“四都之民,築土為堡,雉堞數仞如城制,聚族於斯,其中 器械俱備。二都無城,廣築圍樓(土樓),牆高數仞,直上數層,四面留空,可以遠望。 合族比櫛而居,由一門出入。門堅如鐵石,器械畢具。此種居住情形如同準戰爭狀態 下的民族,村族之間懷有很深的不信任感,細微的衝突也常常引起械鬥:“一夫修怨, 千百為群,連鬥累月,相互死傷數十百數而不息。甚數村或一些小姓結盟稱社,械鬥 規模日益擴大。鄉族械鬥於閩南社會造成無窮的禍害,延伸擄掠勒贖之風,鄉間坦途 無人敢行,田地無人敢耕。 然而在台灣西部平原無高山阻礙,不若原籍四周高山險阻交通不便,未有一姓一 莊情形,中北部除大墾戶有些同姓家族聚族外在台灣大多為異姓聚村,在台灣不曾有 像漳州的圓樓(土樓),及潮汕的塢堡、圍寨,聚族而居的村莊。 (北部因開發較晚,又為大墾戶,散居型式較多,因單獨生活房屋配置多為防衛性 佈置及防衛設施較多)。

(2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3-1 相關文獻 【一】:『台灣的建築』,藤島亥冶郞於 1936 年四月四日到台灣,在 21 天足跡由 北至南,由基隆、台北、大屯山、淡水、新竹、角板山、烏來社、台中、彰化、鹿港、 嘉義、北港、台南、安平、高雄、馬公、屏東、潮州、赤山、卡比亞干社、恆春、鵝 鸞鼻等二十二各地方。將原住民族的建築歸列南洋系建築,閩粵建築即中國南部系統 的支流為中國系建築,西洋系建築則自西班牙荷蘭系開始到日據時期。 建築種類分為(一)官用建築:城堡、衙門(二)公共建築:會館(三)住宅建築:住宅 及庭園(四)宗教建築:文妙極書院、道觀、廟宇、佛寺(一)其他建築:牌樓、碑碣。 結構形式因建築用途、規模、風土等條件不同而產生差異,主要可分為下列四種: (一)磚厝:以紅磚為主的結構屋頂是木造大多是葺瓦,主要用於城市的建築及宫、廟、 寺、高級住宅等(二)土埆厝:以曬乾的土磚為主作為牆體結構,屋頂同第一項。農家 廣為使用(三)架筒厝:木造結構,屋頂舖瓦、茅草、竹等。於山腳地帶及容易獲得進 口木材的海岸,或木產豐富的地方民家多採用(南投竹山台南縣)(四)柱仔腳厝:草厝簡 單的木竹造在竹產量多的地方常見。 並將各結構細部施作描述的非詳細如臺基、陛、地坪、柱子(柱珠形式,石柱、木 柱,石柱上接木柱)、牆身(斗子砌牆、土埆牆、架筒厝則於柱子內側用木板架起板堵、 編竹夾泥牆、竹壁、草壁) 、屋架(一般的屋架做法是在磚牆或土埆牆上嵌入桁子(與屋 脊平行的橫木)),架筒式的房子則把梁與桁的結構架在柱子上面,組成屋架。屋架大 約分兩種,一是穿逗式,另一是插梁式。並提及疊斗式構造。 屋簷用斗拱在外部支撐,斗拱壁用插肘式,較特殊的如關渡媽祖廟前門梁上石子 交叉式的牌樓十字拱以及馬鞍拱。 屋頂的式樣及裝飾,大規模重要的建築如文廟,屋頂即為歇山構造,一般為兩坡 落水,屋脊兩端翹起來的部分叫燕子尾,明白顯示南中國系統建築的特色,而簡單的 房子屋脊不起翹叫馬脊,門窗開口不大,為防暑防盜,但台灣溼熱則難免影響到衛生。 分析福建系與廣東系的差異在福建系比較豐富濃厚,富於曲線性,而廣東系清爽 勁直,較為直線性,並將柱子、屋頂、葺瓦、雕飾、線條列表做比較。 對構造形式有深入分析,然未論及生活、人文、習俗等因素。 【二】:『台灣的歷史與民俗』國分直一先生於 1930 年左右調查台灣民俗,較偏重 於人類史,有關建築部分陳述如下:多茅草屋頂的中部村落,多竹柱的南部村落,北 部村落則多用磚瓦,南部為集居型,北部為散居型。 鄉村建造寬敞的房屋,沿幹道兩旁逐漸出現街屋,人口向都市集中。然街屋與日 本住宅,都不曾對農家的構造產生影響。 台北盆地農家的骨架構造,大致分為三種,(一) 完全沒有柱子的土墼起,(二)由中心 骨架和房骨架組成的真壁式建築(兩柱間設置木質橫條加上竹片網然後粗抹黃泥), (三)磚造建築;其中土墼起佔台北盆地農家住宅的大部分,即使有規模的農家地上也 少舖磚和磁磚,而是一片泥土地。

(27)

【照 1-7 】土墼牆 【照 1-8 】土墼牆 牆壁最常用的為土墼壁,土墼磚用土漿粘接,土漿摻有穀殼,稱為粗糠土。 土墼壁外塗灰泥保護,灰泥對土粘著度不佳,後改用石灰石製成的灰泥,農民則 用牡蠣殼燒成的灰泥。亦有使用編織稻草保護外壁,外面舖瓦的壁稱為穿瓦衫,而最 完美的土墼壁保護法是貼磚瓦(斗砌),日據時代不再使用斗砌這種技術,只砌磚壁或 土墼壁,因牆壁構造及屋頂出簷關係房屋形式分為: (一) 出屐起(二)出廍起(三)火庫起(四)水籬起; 屋脊的形式有兩種:(一)屋脊略為翹起,型如馬背的稱為馬脊,屋頂傾斜面完不會翹 起(二)喬元脊,屋脊像弓形般翹起,兩端像翹著尾巴的鶺鴒般像空中突出,屋頂傾斜 面是彎曲的。 農村房間的配置以正廳為中心,左右為房間,面朝正廳站立,右鄰是大房,左鄰 是二房,這是稱為三間起的基本形式。這三室同一高度屋脊。兩端稱落敖,左右各有 一室時,屋脊比上述三室低,大房右邊的稱為左五間,二房左邊的稱為右五間,形成 一廳四房的形式,叫做五間起。護龍從主屋的兩端向前方延伸時,便成為凹型,護龍 可多達左右各有三棟並排,街屋的房間配置受土地限制自然和農家不同,門面窄縱深 很長,是東西方共通之處。所陳述農村建築僅限於台北盆地地區,一般構造材料及造 型,得知於日據時期一般農村茅草屋頂是相當普遍,土墼壁構造及砌磚取代了斗砌磚 牆。 【圖 1-12】農舍 【圖 1-13】農家的房間配置 農村民宅三間起加座仔式樣 (國分直一:台灣的歷史與民俗)

(28)

【圖 1-14】民宅防衛配置(台灣的歷史與民俗) 【圖 1-15】水籬起 (台灣的歷史與民俗) 【圖 1-16】火庫起 (台北市民宅調查-楊仁江) 【照 1-9】 出廍起 【照 1-10】出屐起 【照 1-11】金型 【照 1-12】木型 【照 1-13】水型 【照 1-14】火型 【照 1-15】土型 【照 1-16】燕尾

(29)

【三】:『台灣勝蹟採訪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林衡道教授最早做全省古先住宅之調 查,民國 52 年台北的古先住宅,分析台灣古先住宅的特質,将台灣古先建築分為七 種:(一)官府建築(各種衙門)、(二)軍事建築(城廓、砲台、要塞) (三)公共建築(家廟、會 館、書院等)、(四)住宅建築(住宅、租館、花園、別墅等)、(五)店舖建築(各式店舖)、(六) 宗教建築(寺廟、齋堂等)、(七)其他建築(牌樓、碑碣、墳墓等),對住宅建築主要構造 型式分為五種,(一)磚厝、(二)土埆厝、(三)石厝、(四)架筒厝(木造)、(五)柱仔腳厝,以 田野調查方式查遍全省各地,将各地規模宏大,技工精緻者樓列如下:社子陳宅、大 龍峒陳宅(老師府) 、大安林宅、板橋林本源宅、新竹林宅、竹東彭宅、北埔姜宅、清 水楊宅、三角子呂宅(神岡鄉) 、霧峰林宅、馬鳴山陳益源記宅、埔心黃宅、斗六吳宅、 麻豆林宅、麻豆郭宅、大內楊宅、歸仁歸園。 歸納出上述宅第大多在濁水溪以北,又濁水溪以北者,規模又多屬宏大,反之濁 水溪以南者格局較為小,系土地制度所致,南部承自王田、官田、營盤田制度清領之 後廢棄了王田、官田改由佃農承購形成自耕農,北部開發較晚,官府力量薄弱,漢人 移民與土著爭鬥,漳泉客分類械鬥,因此財力雄厚之大地主均建造宏大堅固住宅,均 作防衛設施 ,如銃櫃銃孔等。 又因氣候因素,南部晴雨季節分明,靠天耕種,亟需聚居於井水豐沛地點建屋居 住,形成聚居集村,北部山丘得水較便利於散居。 台灣古先住宅建築,其規模多很矮小,遠不如大陸各省的寬宏巨大,過去如遇興建 巨宅,多從祖籍漳泉等地延聘良工,俗稱唐山司傅,普通本地工匠只是充當助手而已, 台灣氣候屬亞熱帶南中國海沿岸型,四時氣溫均高,故其古先住宅往往不遵守中國南 面之制,而採取東面、西面各種方位……,竹材出產,遍及全省,台南、南投兩縣產 量較為突出(穿斗式構架較普遍),南部地方和澎湖群島,則多用石化了的珊瑚礁,俗 稱咾咕石,台北市附近的士林石、淡水石,為安山岩,北部石屋較多,然建巨宅者, 其所用精緻石材亦多採用漳泉一帶的花崗石,台灣西部平野第四紀層中為黏土沖積 層,農民自製土埆,故土埆厝普遍分布全省。 磚壁和土埆壁佔多數,竹籬堵、竹壁、草壁等,僅適用於貧苦人家之建築,普通 住宅祇用壁體支撐屋頂(櫊檩式),祇有稍具規模的住宅始用木柱、石柱(穿斗式),對 屋頂屋脊型式燕子尾型、馬脊型,馬脊型又依造型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將 台灣古先住宅構造作詳細分類及說明。 【四】:『台灣民居建築之傳統風格』 民國 56 年蕭梅女士在台灣民居建築之傳統 風格第一章前言中提到台灣的傳統建築只是中國建築向海外的一個延伸,並沒有特別 的創發和改進值得大書特書的,為了適應台灣氣候,地形及材料等特殊環境,一些細 節的改變是有的…,文中述及台灣發展史,漳、泉、粵先民先後移民佔領耕地及開發 次序,劃出南北走向與海岸線三條平行線,東西間則由河川連成一網狀。 第一條為完全海岸線,屬漁民區,以高雄、安平、北港、鹿港、淡水為據點為漳泉 移民先到之處,第二條為今日縱貫鐵路沿線經過西部平原,為農居地,以台南、嘉義、 員林、台中、新竹、桃園、台北為據點,第三條在西部平原最內側與高山族相鄰的中 央山麓下,大部分為河川的上游,以旗山、玉井、二水、大溪、三峽、新店為據點。

(30)

豪華府第園林除板橋林本源之故址,霧峰林獻堂之故宅具有七包三、九包五之大 型住宅型態外,多為村落家屋與市街家屋,平面配置僅簡易數種,一條龍(三間起、五 間起,市街家屋多為商店連續式,農村家屋之配置則於正身兩旁增築廂房為護龍,若 族繁則再增築外護。 構築方法,中南部以土磚砌築,北部多雨,採用少量條磚砌勒腳、包山尖,來重 點加固牆身,中上等房屋之牆則用斗子砌牆,牆身與出檐之關係分為四種做法,即「火 庫起」、「出屐起」、「出廓起」、「水籬起」、屋頂分瓦屋頂與草屋頂兩種,空間劃分以平 面簡單的單體與多樣化的空間的有幾結合,強調對居住空間的空間組合與聯繫,而不 使空間感到閉塞,例如矮牆的使用,可發揮牆的分隔與聯繫空間的雙重作用,因建築 用料僅限於磚、石、木,每亦陷入平板呆滯,為補救此弊,則有賴裝修之極變化之妙。 台灣建築裝修之細巧木作,千態萬變,往往出人意外,尤以門窗之輪廓,其格式殆難 以數計,有不能想像之變化,方形之外,有圓形,橢圓形……..,如意形,變化複雜 曲盡奇妙,建築色彩與造型的處理,力求型式多樣,颜色簡素,風格統一,如暗紅鍊 瓦,青黑色土瓦或草屋面坡頂,清水紅色磚牆,淺褐色土牆,鵝卵石勒腳和淺色局部 粉飾為主要做法,使建築物造型樸素呈暖色基調與週圍綠水青山對比產生明快的效 果。(一般中等農家) 建築群佈局的處理,有規則布局與自由佈局兩種手法。對於地形特點,建築性質 和使用要求,以一種手法為主,把兩種手法結合起來,做到有規則而不單調自由而不 凌亂。注意對景、借景的處理以吸引是現加強建築群的藝術效果。(如板橋林本源宅、 霧峰林家) 【五】:民國 61 年盧友義先生成大碩士論文“台灣傳統住宅建築之研究"為早其 對本地建築深入研究者,由台灣文化、歷史、地理、社會背景分析,台灣建築型態, 演變及閩南建築與客家建築之差異,並就鄉間構造與沿海城鎮民居構造有所差異,及 敘述其發展,關於橫長型住宅、三合院、四合院、街屋、大型相間住宅;營造方式, 最後道出傳統住宅沒落因素,及展望。 【六】:『台灣傳統建築營尺寸規制之研究』民國 69 年徐裕健其碩士論文中: (一)傳統建築尺寸決定之程序:a.基地的選定 b.房屋座向 c.平面配置及面闊、進深尺度 之決定:正身,護龍 d.排水方向 e.中脊高度。 (二)匠師遵循的營建禁忌:a.陰陽邊 b.桁檁間距的分配:桁檁數為奇數,大門內開範圍 內上方不得有桁樑,神桌上方不得有桁樑 c.屋面桷子總數不得為六的倍數,(天、 地、人、富、貴、貧)。 (三)於神桌前視不得見屋外壽樑,不得看見挑檐桁板,不得看見桷子尾(見了為獅子咬 劍,露唇,露齒)。 (四)屋頂上出檐要較基座石砛下出檐長,否則為目屎流砛,洗腳砛。 (五)天井與步口尺度:一步 4.5 尺,步數需奇數。 (六)前金柱額枋須低於後金柱額枋(前門楣低於後門楣),若此方旺丁。 (七)子孫巷:正身與護龍交接處需留一餘地,約 5 寸左右,即巷頭(步口向左右兩側延 伸至大房與櫸頭之間的檐下空間)較步口(正身檐廊,又稱砛墘)寬約 5 寸部分,砛

(31)

墘退水於深井有四水歸堂之意,四水歸堂則能為子孫聚財,能為子孫聚財之巷即 子孫巷。 (八)公孫桷:護龍出檐與正身檐柱需留 2~3 個桷子間距稱之公孫桷,可由大房看到護 龍屋簷滴水稱之出丁;文中提出台灣司傅謂魯班尺一尺台尺減二分(合 29.69 公分) 此為台灣魯班尺之濫觴,門光尺(門公尺)約=1.44 魯班尺約=1.4112 台尺。略提 “尺白"“寸白"的使用。並以板橋林家花園方鑑齋戲台部分藍圖舉例說明落篙 的程序。 【圖 1-17】子孫巷位置 【圖 1-18】 目屎流砛的禁忌(徐裕健-1980) 【圖 1-19】子孫巷 丁溝又稱子孫巷 【圖 1-20】公孫桷:看到護龍屋簷滴水稱之出丁 (約 5 寸) (王建成-金門的閩南式) (徐裕健-1980) 【圖 1-21】咬劍,露唇,露齒 的禁忌 (徐志仁-金門洋樓建) 【七】:『台灣建築史』李乾朗先生的台灣建築史,將台灣建築分為荷西時期、明鄭時 期、清代初期、清代中期、清代末期、日據時期;並論述各類建築,攸關住宅、官署、

(32)

文教廟宇、城市,有其分期僅為建造時期之分也並未有建築形式或構造之變異並無明 顯區別,實際上建築材料或造型在封建時期匠師們並不敢有所造次,因此建築之模式 規範少有變化僅在裝飾上求其精緻而已。 在總論言一般住宅由正身為三開間的一條龍,擴建垂直方向成曲尺形的轆轤把, 當左右對稱時即為三合院。 為農村主要房舍配置,垂直正身的部分稱為護龍,三合院前之開口可加築圍牆, 若以房屋補上此缺口即為四合院。 房舍的擴展方式有二種: (一)為橫向擴展,在護龍的外側,再加見長條平行的護龍,中間仍以庭院分隔, 稱之外護龍,外護龍之外側更可有外外護(台灣目前外護最多者為台南縣鹿陶洋江家古 厝,四進十三護龍)。 (二)為縱向進展,多用於官宅等嚴肅而正式的住宅,即是將房屋前後分列,兩列 稱兩落,三列稱三落,更有多達四落或五落(屏東佳冬蕭家古厝);另有住宅中庭之平 面變化,有將中庭加設圍牆分成三部分,增加正身之間數,使中庭得到寬闊,亦可在 深長的中庭之間加築門牆,使中庭分為前後兩院;一般均為規模宏大住宅。 【圖 1-22】鹿陶洋江家古厝 【圖 1-23】佳冬蕭宅 (台灣古厝老宅院-戴鎂珍)

(33)

民宅平面配置之種類及變化如下圖: 【圖 1-24】民宅平面配置之種類 (李乾朗-台灣建築史) 【八】:『後勁古厝與老匠師』吳亦德 林琪敦著 後勁古厝與老匠師,由後勁社區發 展協會致力推動後勁社區與後勁歷史文化的保存,透過後勁地區古厝與老工匠的查 訪,完整的建構後勁古厝的資料與其建築特色,同時也詳實紀錄老工匠的生命使及其 作品,其中有二百餘年林家祖屋,為後勁地區年代保存最久遠的建築,為九包五開間 形式,其護龍巷間寬闊未設有過水廊,呈雙ㄇ形式,通巷甚為寬闊,本地區傳統古厝 大多為三合院式,空斗砌磚牆,土墼磚牆外塗灰泥,擱檁式屋架,紅屋瓦,紅磚。 一條龍三間起 一條龍五間起 轆轤把 三合院 四合院 台南縣某農 豐原呂宅 麻豆林宅 湖口張宅 大里林宅 林安泰宅 後勁林宅 永靖陳宅 馬興陳宅 苑裡蔡宅 後勁林家祖屋 林本源舊大厝 霧峰林家下厝 佳冬蕭宅

(34)

又如林會承先生的『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凡台灣傳統建築各部構造及細部均詳細 述說,內外裝修泥塑彩繪剪黏及厭勝物,各項資料極為詳細。 另李乾朗鑽研台灣傳統建築,著有多冊台灣傳統建築匠藝,及各縣市傳統民居調 查如台北市民宅、義芳居古厝,彰化縣歷史建築調查研究,澎湖地方傳統民宅之構成 與營造技術,宜蘭縣的清代蘭第傳統古厝藝作探源,台中縣大甲溪流域聚落與民居、 翁仔社萬選居、龍井林宅研究、摘星山莊,南投縣霧峰林家頂厝及下厝等,台灣古建 築圖解事典,台灣近代建築,台灣建築史,台灣勝蹟採訪冊(1)~(7),台北民居,金門 古洋樓,澎湖地方傳統民居裝飾藝術,建築施工技術,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國建築 史,中國民居研究,中國民居建築簡史,中國古建築瓦石營造,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 古建清代木構造…..等由其間覓尋其相關技術工法差異。 1-3-2 相關禁忌 閩南傳統建築禁忌有下列幾項: (一)廳前大石砛應略超過廳的寬度,叫『出丁』(泉州民居)台階必須三踏(天、地、 人三才)。 (二)廳前石砛與廂房(櫸頭,伸手、護龍)之間應留有縫隙,稱之子孫縫(子孫巷) 這樣才能子孫滿堂,興旺發達(泉州民居) 。 (三)牽手樑的位置,上落與下落之間的『櫸頭』(廂房)應有一根樑連接上下落的樑 上,此樑稱『牽手樑』以示代代相傳。 (四)天父壓地母:天父指建物高度,地母指面濶進深,高度需大於面濶,稱之天包地, 但亦有工匠認為天父壓地母,壓寬不壓深。(閩南傳統建築,曹春平) 金門地區以為不可配出桶盤廳(大廳進身小於面濶),要高度> 面闊,深度>高 度,要長壽短寮(壽堂後深度要比寮口深度長,寮口即檐廊)(金門的閩南式傳統建 築與聚落舉隅,王建成) (五)地坪層次:正身(正廳),廂房(櫸頭,護龍),前落,天井(深井),一般正廳高護龍 4 寸,正廳高前落 9 寸,前落與護龍等高,天井最低,使屋內有高低層次,務必 使屋內各部之水能排出屋外稱之“出水落踏"。 【照 1-17】地坪層次:步口高程>護龍檐廊地坪>埕高程 【圖 1-25】 前包後 (六)前包後:(前包於後)住宅正前面寬需小於後面寬(即前鏡面牆闊度要小於後寮牆的

(35)

濶度),前窄後寬具易入難出的特質,具有納氣聚材的隱喻,有若畚箕前小後大異 聚財。 (七)伸長手:正身進深深度需大於櫸頭加前落長度,否則為伸長手喻謂伸長手乞食, 伸長手之禁忌為控制天井形狀,若伸手太長則呈狹長型不符風水要求,需方正為 吉,又有頂落大廳面闊需大於櫸頭面闊,其比例為 1/0.8,所謂一丈廳配用八尺櫸 頭闊丁。 【照 1-18】左營地區伸手 【照 1-19】後勁地區伸手 (民居伸手甚長) (一般伸手均為兩段房間若人手臂兩節) 在金門、澎湖正身四櫸頭型式之房屋較符合此禁忌之要求因土地較吃緊,在本島 農村民居土地則無此限制,因此護龍的長度則長較正身進深長。 (八)放水:指天井的排水,水代表財氣,經地理師牽羅經定出房屋座向,找出房屋所 屬五行,確定放水方位,忌直接排出,忌穿過房間,僅能從門廳兩旁排出,牽經 (分金線)定出好字,放水於兇方位。 (九)間架禁忌:屋梁架數只能是單數(3,5,7,9,11,13,15),而桷子(椽子)只能是雙數,以 “合"計算,一合為兩支,桷子斷面呈扁方形,舖桷子先定明間中心線,釘桷子 頭朝下尾朝上,桷子分舖中心線兩側稱合桷,中心線上舖笑瓦,雨水自笑瓦中間 滴下象徵“出丁";俯瓦壠數應為雙數,仰瓦壠數應為單數,桷子總數不得為六 之倍數,依“天地人富貴貧"舖設桷子最後一根不得落在貧字;另兩落大厝前落 後坡俯瓦壠數應為單數,若為雙數則仰瓦滴水居中面對神龕不吉。 (十)陰陽坡:屋蓋水平面以屋脊為中線分為前後兩坡即陽坡、陰波,前坡屋簷檐高高 於後坡屋簷檐高,前坡較後坡短,工匠口訣為前高後低,前短後長,高低差約 7~8 寸,中脊楹往前移約 5 寸,後坡落楹時靠近中脊之楹仔間距越小,寓意步 步高昇,後拖棚名為坐勢,坐勢較深則較穩,主福澤悠久。

(36)

【照 1-20】陰陽坡 金門民宅 【照 1-21】陰陽坡 後勁民宅 【照 1-22】陰陽坡 後勁民宅 【照 1-23】陰陽坡 屏東民宅 (十一)目屎流滴:(1)屋頂出檐須超過大石砛 4 寸稱之“退水",否則水滴在大石砛稱 “目屎流滴"(2)櫸頭出檐(出規起(出屐起))要做退水。 (十二)櫸頭蓋丁:金門、廈門、澎湖左右廂房稱櫸頭,其出檐滴水不得超過大廳左右 兩柱,兩著稱之虎口柱(以柱心為準)需內縮 2~3 寸,否則稱為“蓋丁"不吉,又 櫸頭不論是出規起外檐滴水或包規起其櫸頭外壁外緣須自大厝身虎口柱中心線退 縮,此稱為退水或退丁,退丁後使櫸頭出檐前滴水線不致正對或超過正身虎口柱 的出屐,正對則犯了「沖丁」,超過了犯了“蓋丁"的忌諱。 又櫸頭出檐不超過虎口柱,正身次間大門口便可看見舉頭的滴水,稱之“出丁", 寓意厝主人丁興旺。 【圖 1-26】目屎流滴 【照 1-24】櫸頭蓋丁

(37)

(十三)咬劍、露齒、過白: 由神龕香爐位置向外望部可看到捧檐,否則如口咬劍,如看見桷子頭(檐頭)滴 水,則稱之露齒,檐口過低、門楣過高易犯此忌。 由香爐位置看往下落屋頂,應可看到天空,稱之過白(見白),頂落前檐口與下落 屋脊之間的天空即為“過白"。一般過白約 2~3 尺為宜,過白高度由下落脊 高 、天井進深、頂落檐口高、頂落進深四項條件制約。 (中國風水學的『過白』處理手法,為實現『陰陽平衡』的處理方式,稱之風水 過白,即建築群落視野空間的處理手法,使人站在建築群落中,能觀看到局部的 完整畫面,並且留有一線帶狀天空,所見的天空就是“白"過白就是所見到的天 空光線-『風水与建筑』亢亮 亢羽) 【圖 1-27】咬劍、露齒 (徐志仁-金門洋樓建) 【圖 1-28】 咬劍、露齒、過白 ( 資料來源:曹春平 2006:p283) (十四)燈樑:不可於門內開空間上方,否則為“探房"“出門沖丁 "且不得正對於檁 條下面,燈樑下皮、中脊底、門楣下皮三者成一直線,稱三合、三元及第。 (十五)木構件的方向:垂直構件“柱"對應樹木自然生長方向,梢端向上根部在下, 水平構件樑於明間頭朝東尾朝西,次間、梢間頭朝明間,兩側護龍樑頭南尾北,柱、 瓜筒、吊筒等構件須頭上尾下,桷子佈置頭朝下尾朝上(朝脊檁方向)寓意向外發。

(38)

【圖 1-29】樑下的禁忌 【圖 1-30】樑下的禁忌(楊仁江-台中縣龍井林宅研究) 1-3-3 寸白: 壓白尺法為流傳於民間的迷信,用於確定建築尺度的推算方法,運用八卦、陰陽 五行、洛書九宫、羅經方位、門光尺等求得三白吉利尺寸配合方屋坐向,分為尺白及 寸白,在佛寺道觀或大型民居建築尺白、寸白都有使用,而一般民居僅使用寸白。 閩南傳統建築用尺有木工尺(營造尺,曲尺)一尺十寸。木工尺尺寸在中國各地長 短不一,在程建軍“風水與建築"內載各地木工尺調查結果如下: 一木工尺在廣州合現在尺寸 28.33 公分,潮州 29.7 公分,泉州 30.0 公分, 莆田 29.4 公分,廈門 29.4 公分,福州 30.0 公分,杭州 27.8 公分,蘇州 27.5 公分, 上海 28.27 公分,濟南 30.3 公分,太原、大同 31.6 公分,北京 32.0 公分,台灣 30.3 公分;因各地木工尺尺寸不等相對各地魯班尺也不一(指魯班經上之魯班尺,非本地匠 師泛指之魯班尺) ※一般匠師將施工尺或木工尺稱之“ 魯般尺"。 鍾心怡君在新竹縣客家傳統房屋卦書之基礎研究第三章吉利尺寸歸納研究 使用度量單位如下表: 【表 1-1 】匠師使用的度量單位 (資料來源:鍾心怡-新竹縣客家傳統房屋卦書之研究) 研究時間 研究地區 度量單位之分類 度量單位間的關係 林衡道 1963 台灣 文公尺 曲尺一尺四寸一分 (未指出曲尺長度單位) 徐裕建 1980 台灣 1.門公尺法 2.尺白與寸白 1 台尺=30.3cm 1 魯班尺=29.7cm

(39)

3.步 1 門公尺=1.44 魯班尺=1.41 台尺 =42.76cm 1 丁蘭尺=1.28 魯班尺=38.01cm 林會承 1987 台灣 1.門公尺法 2.尺白與寸白 3.步 1 魯班尺=29.7cm 1 門公尺=42.76cm 1 丁蘭尺=38.01cm 張甡壽 1989 新埔 1.尺白與寸白 無 邱上嘉 1990 嘉南平原 1.尺白與寸白 2.門光尺法 3.步法 4.踏步 1 魯班尺=0.98 台尺=29.69cm 1 門公尺=1.44 魯班尺= 1.4112 台尺=42.76cm 1 丁蘭尺=1.28 魯班尺= 1.2544 台尺=38.01cm 1 步=4.5 魯班尺=4.41 台尺 =133.6cm 1 踏=3.5 寸=10.6cm 林明毅 1991 金門 1. 丁子思尺(台 稱丁蘭尺 2. 魯班尺或稱 文公尺 3. 尺白與寸白 無 江錦財 1992 金門 1. 魯班尺 2. 文公尺 3. 丁子詩 4. 踏 5. 經步 1 魯班尺=0.98 台尺=29.69cm 1 文公尺=1.44 魯班尺=42.76cm 1 丁蘭尺=1.28 魯班尺=38.01cm 1 大踏=6 寸=17.82cm 1 小踏=4 寸=11.88cm 1 經步=4.5 魯班尺= 133.62cm 李楊勝 1995 金門 1.魯班尺 2.文公尺 3.丁子詩 4.踏 5.經步 1 魯班尺=0.98 台尺=29.69cm 1 文公尺=1.44 魯班尺=1.41 台尺 =42.76cm 1 丁蘭尺=1.28 魯班尺=1.25 台尺 =38.01cm 1 大踏=0.6 魯班尺=0.59 台尺 =17.82cm 1 經步=4.5 魯班尺= 4.41 台尺 = 133.62cm

(40)

據徐裕健先生成大 69 碩士論文“台灣傳統建築營尺寸規制之研究"文中…魯班 尺並無實物可考,匠師相傳這是魯班公所創之尺,其一尺相當於今台尺的九寸八分, 約合 29.7 公分。…台灣司傅謂魯班尺一尺合台尺一尺減二分 (30.3-0.606=29.69=29.7)…後勁匠師陳金火也說魯般尺等於台尺一尺退二分。 因工匠將一般施工尺認為魯般尺。王建成著“金門的閩南式傳統建築與聚落舉 隅"魯般尺的一尺約為公制的 29.69cm,與上表江錦財,李楊勝所述相同。 邱上嘉先生於“台灣傳統民居建築之身體觀研究"文中:台尺與魯般尺並不相 等,…1 魯班尺=0.98 台尺=29.69 公分。 李乾朗先生著“台灣傳統建築匠藝二輯篙尺所用的尺與構件符號"…潮州所調查 的丈竿所用“木行尺",長度合 29.8 公分,與魯般尺相近,但小於台灣普遍使用的臺 尺(30.3 公分)。 由上,於金門研究者均將當地營造尺 (木工尺)名為“魯班尺",混淆了魯班經 上“魯班尺"的相對尺寸(曲尺 1.44 尺),同時魯班經上開門步數,每步計四尺五寸, 此單位應為曲尺(木工尺),因各地木工尺不一,因此『步』的尺寸應也有所差異。(古 制每步為左右腳各跨出一次為一步)步數吉凶如下:一步建為元吉,二步除為明堂, 三步滿為天刑,四步平為卷舌,五步定為金櫃,六步執為天德,七步破為衝煞,八步 危為玉堂,九步成為三合,十步收為賊劫,十一步開為生氣,十二步閉為災禍。 閩南地區常用營建用尺 (一)魯班尺(魯般真尺),一魯班尺合曲尺 1 尺 4 寸 4 分,分 8 字(寸)為財、病、離、義、 官、劫、害、本(吉),一字(寸)合曲尺 1.8 寸。為修造房宅的丈量工具。 (二)門光尺即魯班尺又稱“門公尺",“文公尺"簡稱門尺,為閩南工匠用此尺衡量 門窗的尺寸,認為關係到光宗耀祖,故稱門光尺,長一尺四寸四分,魯班經上說:…. 大抵尺法各隨匠人所傳,術者當依魯班經尺度為法。各地工匠依其所學,習慣用 法各地門光尺尺寸長短有所差異,據曹春平先生調查現有門公尺長 31.7cm, 42.7cm,45.6cm,46.4cm 等數種 。 林衡道先生在台北市古先住宅文中:昔日建屋所用文公尺,等於曲尺之一尺 四寸一分。其一尺分為八寸,其一寸 又分為四分,每寸每分都刻有吉凶之文字, 測量時禁忌以凶字之各寸各分為長短之標準。(林衡道先生未述出曲尺之現代尺 寸,應是以台尺為度) 台灣目前流傳文公尺長度為 42.85 公分,據李重耀建築師所著“台灣傳統建 築術語辭典"內述文公尺之由來:以壹台尺(30.3 公分)四方之紅磚為一年,以紅 磚四角為四時,而將紅磚之對角線(1.4142*30.3=42.85 公分)分為八節,則為一 年四時八節也,又將八節支兩端,以財、本為吉,而以隱藏在中間兩節“義"、 “官"為吉字也。其他四節為離、病、劫、害、凶、不可採用也。一尺四方之對 角線長度是壹尺肆寸壹肆貳壹,財至義一半之長度是七寸零七,通常以七寸一分 在吉字,如量椅棹,門窗以七寸一分之三倍,五倍或十倍均在吉字,再加減一寸 五分內一好字吉也。42.85 公分此長度為台灣市面上鋼捲尺之文公尺一尺。

(41)

李乾朗先生所著“台灣古建築術圖解事典"將門公尺(文公尺、魯班真尺長 42.7 公分)與魯班尺視為相同,實則依地區不同而有別。魯班尺,木工所用之尺, 清代其長度 29.7 公分…,有些匠師視魯班尺為文公尺。 因此可定論早期匠師將木工尺尊稱為魯班尺,而魯般經上之魯班尺則別名為 門公尺(文公尺、門光尺),『營造算例』謂門口高寬按門光尺定高寬 (三)丁蘭尺(子思尺)每尺 1.28 魯班尺,分 10 字,俗稱十字尺。分十格,格內十字為: 丁、害、旺、苦、義、官、死、興、失、財,為造陰宅、神座、神龕、神案等。 (四)九天玄女尺用法同魯班尺,長九寸分八字,財、病、離、義、官、劫、害、本, “本"“財"最為吉利為一般民眾使用,“義"合寺觀、學舍,“官"合官府。 九天玄女尺九寸一尺,九尺一丈。 在諸多研究者對魯班尺名稱的定義不同,因而其尺寸也有些微差異,依明代 萬曆年間官方編纂完成『魯班經匠家鏡』又稱魯班經,卷端提名新鑴工師雕斫魯般 木經匠家鏡,版心上提“魯班經",卷端下署“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榮彙 編,局匠所把總嚴仝輯。 魯班經內述魯般真尺:按魯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準 曲尺一寸八分。內有財、病、離、義、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門,用依尺法也。 假如單扇門,小者開二尺一寸,一白,般尺在“義"上。單扇門開二尺八寸在八白, 般尺在“吉"上…………..皆用依法,百無一失,則為良匠。(曲尺為營造尺、施工 尺、木公尺,然各地營造尺不一) 魯班經說明魯般尺一尺等於曲尺 1.44 尺,以清代官尺北京一施工尺等於 32 公分,則一魯般尺約等於 46.08 公分。 以上得知清季出版之魯班經上所述之魯班尺即門光尺(門公尺、文公尺)為曲 尺一尺四寸四分,台灣地區之魯班尺為匠師們自唐山流傳而來的地方曲尺(木公 尺),尊其名為魯班尺,而與門光尺做了區別,也就約定成俗了,因此台灣地區的 魯班尺尺寸等於台尺退二分。 曲尺之圖: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一 白。(紫白九星)曲尺刻度共有十寸,将尺寸與九星聯繫起來,九星為北斗七星 (貪 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另加左輔右弼兩星。 論曲尺根由(用途):曲尺者,有十寸,一寸乃十分。凡遇起造經營,開門高 低、長短、度量,皆在此上。須當凑對魯般尺八寸吉凶相度,則吉多凶少,為佳 匠者,但用仿此大吉也。 由上得知須以曲尺吉利尺寸(紫白九星中吉星一白、六白、八白、九紫)配合 魯般真尺上吉字財、義、官、吉等吉利尺寸。

(42)

【表 1-2 】曲尺對照門光尺 (本研究整理) 依此方式具體列出門窗尺寸如下: 曲尺尺寸 九星 魯般尺(門光尺)尺寸 合字 六 寸 六白 6/1.8=3.33 第四字 義 一尺六寸 六白 16/1.8=8.88-8=0.88 第一字 財 二尺八寸 八白 28/1.8=15.55-8=7.55 第八字 吉 七尺八寸 八白 78/1.8=43.33-8*5=3.33 第四字 義 八尺八寸 八白 88/1.8=48.89-8*6=0.89 第一字 財 一丈一寸 一白 101/1.8=56.11-8*7=0.11 第一字 財 魯般尺要合曲尺壓白最吉即尺寸合紫白尚須合門光尺吉字。(符合門光尺上吉字尚 須符合壓白吉字二個條件) 壓白尺法為以八卦、九宫、五行、納甲與木工尺相結合而作為建築用料的吉 利尺寸,依房子座向,由二十四山頭定出房屋所屬五行。 雖為古時營建中之迷信手法,但為工匠在其職場獨領風騷的不二法門,在早 期交通、資訊不發達,又有獨門絕活不外傳之門戶之見,技術及訣竅均不易獲得, 因此以門光尺作為建造房舍、廟宇的獨步訣竅,使一般人認為興建廟宇有甚多的 禁忌及需有高深技巧,為不可碰觸的領域,在封閉的職場內甚至有錯誤的傳襲, 如太極八卦圖,其他的疏忽當然不可避免。 【圖 1-31】 錯誤八卦圖 (門鈸南瀛古厝誌) 【圖 1-32】錯誤八卦圖木牌 (文建會-驅邪納福) 由鏡中得先天八卦,原先卦象由內向外看,由鏡內變成由外向內看。 【圖 1-33】正卦 反卦(張宇彤-澎湖地方傳統民宅之構成與營造技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本公司申請輸入經濟部未公告准許輸入之大陸地區原物料零組件,詳如附件明細表,請 惠予核

Fracções autónomas e área bruta dos pisos iniciadas por finalidade de utilização - sector privado Units and gross floor areas of buildings started by end-use - private

A9 Mediana do rendimento do emprego da população empregada em Julho de 2016, por zonas estatísticas A10 População terrestre nascida fora de Macau, segundo as zonas estatísticas,

二、 私立大專校院及所屬單位,老人福利法第 36 條第 2 項、身心障礙者權 益保障法第 63 條第 2

傳統醫學及互聯網等領域熱點展開討論。其中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包括

- 絕對數值為零

A9 Mediana do rendimento do emprego da população empregada em Julho de 2016, por zonas estatísticas A10 População terrestre nascida fora de Macau, segundo as zonas estatísticas,

雖然舊譯是以四念處為修觀相,但是「四念處」的詳細內容可參見《中部》第 10 經〈念住經〉和《長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