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奈米物質水體環境風險篩選程序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奈米物質水體環境風險篩選程序之研究"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奈米物質水體環境風險篩選程序之研究

翁宜鴻1 連興隆2 1 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 碩士班研究生 2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 教授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物質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與水環境中的水質參數,建立奈米材料環境風險的篩 選程序。奈米材料是一種極微小之物質,當其進入水體環境後,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所以物質本身 之穩定性則成為判斷之依據。因此,考量奈米材料進入水體環境中之穩定性,本文選擇三種環境水體, 河水、生活廢水及海水之水質參數,作為篩選程序之指標。判斷奈米物質穩定度之水質參數有:pH 值、陰陽離子種類與濃度、導電度、天然有機物濃度等。然後透過這些水體水質的判斷,將可區別出 三種不同穩定度的奈米材料:持久穩定、暫時穩定與不穩定之奈米材料。穩定性愈高之奈米物質其環 境風險愈高。 本研究亦選擇三種奈米材料:奈米零價鐵 (含 PAA)、樹狀聚合物及 CdSe 量子點,經實驗後,所 得到的結果,再加上本文所回顧的奈米材料宿命之研究成果,套入規劃的篩選程序中,作進一步的判 斷。初步的結果,在回顧的文獻中,未發現有持久穩定的奈米材料,而是以暫時穩定與不穩定之奈米 材料為主,其中暫時穩定的奈米材料有:SiO2、Fe 0 (含分散劑)、Cu(含分散劑)、CNTs(經氧化後)、C60、 QDs (CdSe)、QDs (CdTe)。而這些暫時穩定之奈米材料將可能成為我們所關注的物質,因為其極有可 能懸浮於海水以外之水體,至於不穩定的材料應可就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置方法處理。 關鍵詞:奈米物質、風險評估、水質參數、篩選機制程序

一、前言及研究目的

自從 1990 年奈米科學技術在美國被發表 後,奈米科技就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主題。近年 來,由於奈米物質的特殊物理化學性質,「奈米 科技」被認為是 21 世紀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技 術之一,於是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大筆經費,例 如,美國;歐洲以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國家投 入較多的資金,而亞洲國家則以日本、中國大 陸、韓國及台灣投入較多。這方面,台灣在 91 年 9 月成立了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並且 通過 6 年的「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藉此計畫 整合產學研發力量,建立國內發展學術卓越與產 業化所需之奈米平台技術,並且可以加速培育奈 米科技所需的人才。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奈米科學研發到現在 已經將近 20 年的時間,許多生產奈米材料的技 術已經逐漸成熟,部分奈米材料甚至開始商業 化,且進入量產階段,例如奈米顆粒(TiO2、ZnO、

Ag、Carbon black 等)、碳 60 以及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等,其廣泛應用於塗料、化妝 品、衣物、影印等方面,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然而,這些可以為我們帶來便利性的東西, 往往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重大的危 害,例如石棉,他是一個防火性相當良好的建 材,但卻因為他細小如針狀的纖維,使得人類吸 入之後,造成肺部的纖維化。因此,這些奈米材 料雖然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但奈 米顆粒甚至比石棉來的更細小,很可能藉由孔隙 進入生物體內,因此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於是為了了解奈米材料對環境可能造成的 危害,因此國內外學者針對市面上較常出現的奈 米產品,發表了許多奈米物質在水體中的穩定性 之研究,而從這些文獻[1-10]可歸納出奈米材料 在進入水體後,其物質的穩定性會受到水質參數 的影響。雖然此類文獻已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不 少篇,但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奈米材料種類 與產量極有可能快速增加,於是有必要建立一個 奈米材料危害風險之篩選機制,有助於我們未來 對新興奈米產物的危害評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利用材料本身的物理化 學特性,以及會影響奈米物質穩定性之環境參 數,建立一個可初步判斷奈米材料危害風險之篩 選機制流程。

(2)

二、研究方法

2.1 奈米物質環境風險篩選機制之建立 本研究的環境系統是以水環境為主,且本研 究的基本假設為:(1) 任何奈米物質進入水環境 後,仍然維持在奈米尺度,才需要去考慮其環境 奈米風險。(2) 任何奈米物質在進入水環境後, 若不再是奈米尺度(即大於 100 nm),則應視為一 般非奈米物質,可以現有之風險評估程序來評定 其風險。 本研究的篩選程序可分成兩個機制,一是以 材料之物理化學特性作為篩選之指標,另一則是 以水質參數作為指標,並且以環境中之三種水 體:河水、生活汙水、海水之水質作為篩選之標 準,而選擇此三種水樣之原因是奈米材料最後進 入環境中的水體大至上為這三種水體,藉由水質 的汙染程度來對應出奈米物質的穩定性。本研究 之篩選指標如下列所示,並規劃出篩選機制程序 (圖 1): A. 物理化學特性: (1) 對水之溶解度:一般而言,化學物質對水之 溶解度越高,傷害性較低;相同地,對環境 的影響也會較低[11],再加上溶解度是一項 容易試驗且又可很快地得知結果,因此選此 條件作為篩選指標之一。然而,對於溶解度 標準的訂定,本研究選擇常見的化學物質 NaCl 為標準,其溶解度為 360 g/L,20 ℃。 (2) 材料尺寸:本研究探討的奈米材料是針對二 維(奈米碳管、奈米纖維)及三維(奈米顆粒、 量子點)的物質。因此,此條件是用來判斷材 料是否為奈米物質(至少 2 個維度是小於 100 nm),其中長度/直徑比大於 100 是用來判斷 二維材料是否為奈米纖維的依據,就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對 纖 維 的 定 義

為:長度/直徑比大於等於 3,而長度與直徑 則分別為≧5 μm 與≦3 μm 以上稱之。然而 對於奈米碳管來說,其長度/直徑比可達 100 以上。 B. 水質參數:主要以水體之 pH 值、陰陽離子種 類及濃度、天然有機物濃度、導電度等特性, 來判斷奈米材料之穩定性,並且以環境水體之 水質條件(如表 1 所示)作為判斷之標準。 圖 1 奈米篩選機制程序 其中奈米材料歸類之定義如下: (1) 不穩定性奈米材料:此類奈米材料正常狀態 下為奈米顆粒,但當進入河川水質水體後, 容易且快速產生團聚,變成非奈米尺寸的顆 粒。 (2) 暫時穩定奈米材料:此類材料在低陰陽離子 濃度的河川水質呈現良好的懸浮情況,但是 當在生活汙水水體後,反而產生團聚,形成 非奈米材料。 (3) 高穩定性奈米材料:此類材料不會沉澱於河 川水與生活廢水,但會沉澱於高離子濃度的 海水。所以,此種材料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變 高。 (4) 持久穩定奈米材料:此類材料不會沉澱於海 水之高離子濃度的水質,擁有極好的穩定 性,因此將有可能對於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表 1. 河水、生活汙水及海水水質特性[12] 參數 單位 河水 生活汙水 海水 pH 7.1 ~ 8.6 6.0 ~ 9.0 7.5 ~ 8.5 Na+ mg/L 2.9 ~ 90.9 378 ~ 5031 11051.14 K+ mg/L 3 35 ~ 190 339 ~ 378 Ca2+ mg/L 15 103 ~ 213 376 ~ 398 Mg2+ mg/L 4.04 ~ 44.6 50 ~ 581 1315.79 SO42- mg/L 318 ~ 1999 307 ~ 1400 2780.21 PO43- mg/L - 0.77 ~ 1.71 0.40 ~ 0.45 NOM mg/L - - - Conductivity μS/cm 400 ~ 500 2780 28600 ~ 53800

(3)

2.2 奈米材料懸浮性試驗 (1) 實驗材料

奈米零價鐵,由本實驗室自行製備;樹狀 聚合物(PAMAM G4.5),廠牌為 Aldrich;量子點 硒 化 鎘 (CdSe) , 廠 牌 為 Aldrich ; 硼 氫 化 鈉

(NaBH4),純度 98%,廠牌為 Alfa Aesar;氯化

鐵(FeCl3),純度 97%,廠牌為 Showa;聚丙烯

酸鈉鹽(PAA),廠牌為 Aldrich;鹽酸(HCl),純 度 38%;腐植酸(Humic acid),廠牌為 Aldrich; 氯化鈉(NaCl),純度 99.6%,廠牌為 J.T. Baker; 氯化鉀(KCl),純度 99.5%,廠牌為 Aldrich;去 離子水 (de-ionic water),15 mΩ/cm。 (2) 奈米零價鐵懸浮液的製備與使用 取 0.75 g 氯化鐵及 0.025 g PAA (零價鐵的 10 wt%)加入 100 mL 定量瓶中,以去離子水定 量至 100 mL,並充分混合;再取 0.5 g 硼氫化鈉 於定量瓶中,並定量至 100 mL,之後先將硼氫 化鈉溶液倒入 500 mL 燒杯中以磁石攪拌,並加 入含 PAA 之氯化鐵溶液,攪拌至無氣體產生, 即得奈米零價鐵懸浮液,然後直接進行懸浮性 試驗。 (3) 懸浮性試驗 本實驗將以模擬的方式配製三種水體(河 水、生活汙水、海水)之水質,並將奈米材料個 別加入配製好的模擬水體中,且奈米材料濃度 為 100 mg/L,然後靜置並觀察奈米物質在水中 之穩定度。 (4) 分析方法 奈米零價鐵以直接觀測懸浮液沉降法來觀 測其沉降變化;樹狀聚合物及 CdSe 量子點則選 擇利用紫外光/可見光譜儀分別於波長 210 nm 與 560 nm,連續量測奈米材料之懸浮狀況 12 小時。

三、結果與討論

3.1 文獻中奈米材料之篩選結果 將文獻[1-10]中,奈米懸浮性試驗之研究結 果整理成表 2 後,並以此數據套入本研究之篩選 機制程序(圖 1)中,做出以下初步之判斷:

(1) Fe/Fe3O4、MWCNT、ZnO、TiO2與 CeO2皆容

易沉澱於偏中性之水體,而且這些奈米材料其 對陽離子濃度容忍度偏低,表示易沉於河水 中,雖然 CeO2在 pH 為 11 時,需高濃度的陽 離子才會產生團聚,但是由於水體 pH 範圍在 6 ~ 8,而 CeO2在此範圍中是屬於容易沉澱之 材料,因此判斷其歸類為不穩定性奈米材料。 (2) Fe (含 PAA)、Cu (含分散劑)、CdTe、CdSe/ZnS 與 SiO2奈米材料皆在偏酸性的條件下,才有產 生團聚的現象,表示在中性的水質條件下,不 易沉澱,反而必須在 Na+ 濃度為 220 mg/L、K+ 濃度為 100 mg/L、Mg2+濃度為 80 mg/L 或 Ca2+ 濃度為 180 mg/L 才會產生團聚現象,而此濃度 正好符合生活汙水的水質條件。因此判斷此材 料為暫時穩定奈米材料。 (3) CNT(經氧化後)奈米材料在強酸下才可能產 生團聚的情況,此外在中性偏酸性的條件下, 必須在 Na+ 4255 mg/L 與 K+ 4875 mg/L 濃度 下,才會沉澱,且其濃度大於生活汙水的水 質,但是小於海水水質,表示此材料不易在生 活汙水中沉澱,反而比較容易在海水中沉澱。 因此判斷此為高穩定性奈米材料。 (4) 本研究所回顧的文獻中,並未出現能穩定於 海水之中的奈米物質,也就是本文所歸類的持 久性奈米材料,由於水體中極高的陰陽離子濃 度與高導電度,再加上海水缺乏有助於穩定度 提升的天然有機物,因此使奈米材料容易產生 沉澱。 3.2 奈米零價鐵添加 PAA 之初步穩定性試驗 圖 2 奈米零價鐵(含 PAA)在 NaCl 溶液之穩定性 試驗,PAA 添加量為 10%,NaCl 濃度分別為( I ) 0 mg/L ( II ) 70 mg/L ( III ) 285 mg/L ( IV ) 570 mg/L。(A)(B)(C)靜置時間分別為 0 h、1 h、2 h, (A) (B) (C) ( I ) ( II ) ( III ) ( IV ) ( I ) ( II ) ( III ) ( IV ) ( I ) ( II ) ( III ) ( IV )

(4)

pH 值分別為 7.2、7.5、7.66 與 7.58。 圖 3 奈米零價鐵(含 PAA)在 NaCl 溶液之穩定性 試驗,PAA 添加量為 20%,NaCl 濃度分別為( I ) 0 mg/L ( II ) 70 mg/L ( III ) 285 mg/L ( IV ) 570 mg/L。(A)(B)(C)靜置時間分別為 0 h、1 h、2 h, pH 值分別為 7.8、7.38、7.29 與 7.67。 初步對自行配製的奈米零價鐵進行穩定性 的試驗,如圖 2。由實驗結果發現奈米零價鐵雖 然添加了 10%的 PAA 分散劑,不論是在無濃度 的 NaCl 溶液裡,或是在含有 250 mg/L 的 NaCl 溶液中,仍然在 2 小時後,幾乎完全沉澱。另外 圖 3 則是將 PAA 的濃度增加至 20%,但是結果 仍然與 10%相似。然而,由此結果套入篩選機制 中,判斷 10%與 20% PAA 的奈米零價鐵,可歸 類於不穩定奈米材料。與文獻[6]中之零價鐵(PAA) 有所差異,判斷其作者所添加之 PAA 濃度可能相 當高的原因所導致。

四、結論

(1) 從篩選結果來看,歸類為不穩定性奈米材

料的有:Fe/Fe

3O4、MWCNT、ZnO、TiO2 與 CeO2;歸類為暫時穩定奈米材料的有:Fe (含 PAA)、Cu (含分散劑)、CdTe、CdSe/ZnS 與 SiO2;歸類為高穩定性奈米材料的有: CNT(經氧化後);然而,以上文獻中之奈米材 料裡,未有持久穩定奈米材料出現。 (2) 本實驗配製的含 PAA 之奈米零價鐵,經由篩 選機制的判斷結果是屬於不穩定性奈米材 料。 (3) 雖然文獻中未出現持久穩定奈米材料,但是 屬於高穩定性奈米材料之 CNT(經氧化後),其 也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對於奈米材 料的危害風險評估,除了優先評估持久穩定 奈米材料外,高穩定性奈米材料也應該要列 入優先評估之一。

參考文獻

[1] Buettner, K.M., Rinciog, C.I., and Mylon, S.E., “Aggregation kinetics of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in monovalent and divalent electrolyt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366, 74-79 (2010). [2] Fang, J., Shan, X.Q., Wen, B., Lin, J.M., Owens,

G., “Stability of titania nanoparticles in soil suspensions and transport in saturated homogeneous soil colum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7, 1101-1109 (2009).

[3] Hyung, H. and Kim, J.H., “Dispersion of C60 in

natural water and removal by conventional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Water Research, 43, 2467-2470 (2009).

[4] Li, X.F., Zhu, D.S., Wang, X.J., “Evaluationon dispersion behavior of the aqueous copper nano-suspension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310, 456-463 (2007).

[5] Lin, D.H., Liu, N., Yang, K., Zhu, L.H., Xu, Y., Xing, B.S., “The effect of ionic strength and pH on the stability of tannicacid-facilitated carbon nanotube suspensions,” Carbon, 47, 2875-2882 (2009).

[6] Lin, Y.H., Tseng, H.H., Wey, M.Y., Lin, M.D.,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y, and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PAA250K-stabilized bimetal nanopartic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349, 137-144 (2009).

[7] Peng, X.J., Jia, J.J., Gong, X.M., Luan, Z.K., Fan, B., “Aqueous stability of oxidiz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by salt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65,

1239-1242 (2009).

[8] Phenrty, T., Saleh, N., Sirk, K., Tilton, R.D. and Lowry, G.V., “Aggreg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Aqueous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Dispersions,” Environ. Sci. Technol. 41, 284-290 (2007).

[9] Zhang, Y., Chen, Y.S., Westerhoff, P., and Crittenden, J.C., “Stability and removal of water soluble CdTe quantum dots in water,” Environ. Sci. Technol., 42, 321-325 (2008).

[10] Zhang, Y., Chen, Y.S., Westerhoff, P., Crittenden, J.C., and Hristovski K.,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in water,” Water Research, 42, 2204-2212 (2008). (A) ( I ) ( II ) ( III ) ( IV ) (B) ( I ) ( II ) ( III ) ( IV ) (C) ( I ) ( II ) ( III ) ( IV )

(5)

[11] Luther, W.,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nanomaterials-chances and risks,” Future

Technologies Division of VDI

Technologiezentrum GmbH Graf-Recke-Str,

(2004).

[12] Keller, A.A., Wang, H.T., Zhou, D.X., Lenihan, H.S., Cherr, G., Cardinale, B.J., Miller, R. and Ji, Z.X., “Stability and Aggregation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in Natural Aqueous Matrices,” Environ. Sci. Technol., 44, 1962-1967 (2010). 表 2 奈米材料在水中之團聚條件 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產生團聚的條件 pH 值 陽離子種類與濃度 分散劑 腐植酸 MWCNT 5.5 ~ 6.5 - - - - Na+ 158.7 mg/L or Mg2+ 7.047 mg/L or Ca2+ 13.2 mg/L or La3+ 1.9446 mg/L - - Fe 3 - 8% PAA250K - Fe/Fe3O4 7.4 - - - ZnO 8 ~ 9 - - - - Na+ 0.5mg/L or K+ 0.25 mg/L or Ca2+0.4 mg/L - - - - - 0.055 ppm HA 9.8×10-2 M SDS TiO2 7 ~8 - - - - Na+ 90 mg/L or K+ 10 mg/L or Ca2+ 2 mg/L - - - - - 0.055 ppm HA 5×10-4 M TX-100 or 5×10-2 M TX-100 or 9.8×10-4 M SDS Cu 2 -- 0.05 wt% CATB - 9.5 9.5 9.5 - - - < 0.02 wt% , >0.12 wt% CATB or < 0.43 wt% , >0.62 wt% TX-10 or < 0.05 wt% , > 0.12 wt% SDBS - - - SiO2 2 ~ 3 - - - - Na+ 220 mg/L or K+ 100 mg/L or Ca2+ 180 mg/L - - - - 9.7×10 -5 M CATB 9.8×10-3 M SDS - oxidized CNTs < 2 6 Na+ 4255 mg/L or K+ 4875 mg/L or Ca2+ 22 mg/L or Al3+ 0.972 mg/L - - CeO2 6 ~ 8 11 Na + 1860 mg/L or Ca2+ 640 mg/L C60 6 ~ 8 Al3+ QDs (CdSe/ZnS) 4 - - - QDs (CdTe) < 2 - - - 5 & 8 Mg2+ 80 mg/L or Ca2+ 80 mg/L or Al3+ 4 mg/L - -

數據

表 2  奈米材料在水中之團聚條件 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產生團聚的條件  pH 值  陽離子種類與濃度  分散劑  腐植酸  MWCNT  5.5 ~ 6.5  -  -  -  -  Na +  158.7 mg/L   or    Mg2+ 7.047 mg/L  or    Ca 2+  13.2 mg/L  or    La 3+  1.9446 mg/L  -  -  Fe  3    -  8% PAA250K  -  Fe/Fe 3 O 4 7.4  -  -  -  ZnO  8 ~ 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工作人員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等防護衣物,工作完畢後手套應 取下,避免碰觸其他物品而造成污染。消毒劑建議使用 500ppm 漂白水【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 5 至 6%,以喝湯用的湯 匙舀

The prepared nanostructured titania were applied for the photoanodes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The photoanodes were prepared by the doctor blade technique and the area

In short-term forecasting, it is better to apply Grey Prediction Model on Steer-By-Wire and Carbon NanoTube-Field Emission Displays; and to apply Holt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Pilot study were implemented for four different remediation strategies, natural recovery, biostimulation, adsorption, and integrated remediation, for removal of Aroclor

– 第一百八十四條之一規定:雇主使勞工使用 危險物從事作業前,應確認所使用物質之危

碳足跡標籤(Carbon Footprint Label),又稱碳標籤(Carbon Label)或 碳 排放 標籤 (Carbon Emission Label) ,英國政府於 2001 年所成立的 Carbon Trust,於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

本研究探討的主題乃以 Zr-Cu 合金為基礎,以 A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