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政 治 大 立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 ‧ 國. 學. n 研. 究. er. io. sit. y. Nat. al. i n Ch engchi U 生 : 蔡哲晃. v. 指 導 教 授 : 楊松齡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1. ○. 年. 六. 月.

(2) 謝. 誌. 從事地政士業務三十六年實務工作,對地政理論之深奧,總祈求再有 深造之機會。94 年度考入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進修,在校 應攻讀學科經系主任、專門學科教授詳盡講授,充實理論基礎之不足,更 加感佩。修完應修之學分,論文寫作承蒙指導教授楊松齡博士(政大社科院 院長),就「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為論文題目,經指導教授 細心分析、歸納該祭祀公業問題叢生,為何政府無法予以管理,土地清理 必定採取非常手段,以利增加稅收,改善公同共有型態,為祭祀公業法人, 以便管理。非常感恩,本論文依指導方向論述逐步完成;然而章節內容於 口試時,承蒙陳立夫教授細心指正諸多錯誤,迅速修改完整;又經陳明燦 教授指出公共利益對祭祀公業之影響,對於「代為標售」本論文認為違憲 之立論,應加以「深入探討」論文內容更加充實,誠心感佩二位教授之指 導,使本論文更充實得以通過碩士論文之考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祭祀公業未成立「條例」法律之前,承蒙中華民國祭祀公業研究學會 理事長陳見相先生,親自在彰化縣田中鎮引導參觀諸多祭祀公業、祠堂等 說明弊病之原因,實務指導;又該研究學會並聘請專業學者授課,教導實 務與理論結合增加研究之信心,在此致上謝意。. n. al. er. io. sit. y. Nat. 社團法人新北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呂政源先生及全體理監事關懷備 致,促使在校更加努力向學萬分感謝,又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王國雄先生致贈日人著作書本、台北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高欽明先 生致贈大作及老師楊鴻謙博士致贈寶貴資料,在此一同致謝。. Ch. i n U. v. 政大研讀期間,承蒙賢內助蔡許雅蘭女士,大力支持,而無後顧之憂。 又在整理論文之期初、期末報告、論文口試、使用POWERPOINT 均由么兒蔡明勳代為幫忙;又承同學毛惠玲、李金桂估價師及同班同學及 親友們關懷鼓勵,促使本論文得以完成,均在此一併致謝。. engchi. 蔡哲晃 敬誌 於政大地政學系 2011.06.04. 1.

(3)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摘. 要. 台灣祭祀公業為民間祭祀團體係特殊民間傳統習慣所形成,其特殊性 為「共有」型態,以祭祀祖先為目的所設立之獨立財產。其設置,淵源於 中國大陸南宋「祭田」經先民為維護人民本身之生存之安全,勢必組織團 體,藉以互助及自衛,依賴宗族組織逐漸形成台灣之特殊制度。本文研究 是以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一條及相關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代為標售」 政府以公權力介入剝奪民間之祭祀公業財產,限定三年內申報清理,逾期 申報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代為標售,此種化私產為公產(囑託登記為 國有)剝奪人民財產權是否有違反憲法第十五條及第二十三條之必要性原 則應予探討。又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應以「祭祀公業法人 為新設立之特殊性質法人,而非依民法成立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為新設 立。」立法要求祭祀公業成立「祭祀公業法人」為權利義務主體具有人格 化,管理重於清理,應予探討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祭祀公業」以頒布祭祀公業條例予以清理,在民政機關(單位)應予 嚴格審查核發派下全員證明書,以利祭祀公業登記為「祭祀公業法人」或 「個別所有」、「持分共有」或「均分」所有,以利管理。因此對祭祀公業 之派下員清理,宜予慎重探討。其頒指出祭祀公業條例實施後問題所在, 能對過去到現在清理祭祀公業之政策困難「盲點」於處理原則及法令修定 時予以參考。. n. er. io. al. sit. y. Nat. 本論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i n U. v.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研究內容與流程。 第二章 祭祀公業法性質定為之探討:祭祀公業的涵義,就有關文獻,藉著 祭祀公業定義、分類、沿革及法律本質之定位問題予論述,日治時期之定 位及分析祭祀公業法律性質之定位與釐清學說與實務不同見解,針對祭祀 公業法人之特殊性,具有「人格」為權利義務主體,期望祭祀公業條例實 施後,有利於政府管理祭祀公業。. Ch. engchi. 第三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佈實施前土地清理之探討:論述台灣光復初期地籍 失實之原因,祭祀公業法制承接之改變,使法律本質定位在「習慣上法人」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影響,秉持大陸之見解認定祭祀公業為「公同共有」之 性質,以致清理發生困難,政府放任祭祀公業不立法保護,法令闕如,以 致祭祀公業纏訟爭財,政府對祭祀公業土地清理法令何在?雖然內政部於 七十年四月三日頒布「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二十六點,積極清理,以 便管理,隨後台灣省政府頒布「台灣省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辦法」一十九條, 因法律位階為法令,又缺少公權力,以致效果不彰,推原其故,詳述問題. 1.

(4)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所在,以訂立新法為法律,而有土地清理相關規定問題,提出祭祀公業管 理條例草案及地籍清理條例草案為立法解決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 第四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佈實施後土地清理之探討:祭祀公業條例公佈 實施前所發生問題是否解決?困難問題未能解決,政府為解決立法授權行 政主管機關,以公共利益為考慮,予以代為標售為徹底解決主體不明,權 屬不清,無法藉司法途徑解決之祭祀公業,如此見解是否剝奪民間習慣形 成之祭祀公業,以公益剝奪私益,有違反憲法第十五條及第二十三條人民 財產權之保障,闡述祭祀公業法人登記之分析,祭祀公業第五十九條第一 項所規定新設立祭祀公業已民法規定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為之。闡述祭祀 公業法人為特別性質之法人,為祭祀公業條例公佈實施之特色,今新設立 祭祀公業應以登記為祭祀公業法人為之,為正確;對於祭祀公業土地清理, 應以民政機關核發派下全員證明書為地政機關登記之憑證,故祭祀公業在 申請民政機關核發派下全員證明書審核時與以對其派下員清理。. 政 治 大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一、結論:(一)祭祀公業派下員之清理,如何認 立 定派下權,以杜絕糾紛,授權民政機關核發派下全員證明書協助祭祀公業 ‧. ‧ 國. 學. 派下權責任重大。期望未來修法時,在實體對派下權繼承取得或喪失及範 圍作明確之規範。(二)祭祀公業法人登記之分析,將祭祀公業法人登記規 範二十四項,予以歸納分析其程序及應附文件。於清理完畢,予以管理。 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一項新設立祭祀公業,依民法規定成立社團法 人或財團法人。祭祀公業條例忽略法人化,特別規定特殊性質法人為權利 義務主體,有別於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因此本研究認為新設立祭祀公業 應以成立登記祭祀公業法人為之,符合特殊性質法人說之立論。(三)逾期 未申報清理,代為標售分析,政府(行政主管機關)為全面清理祭祀公業, 竟然立法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一條及相關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規定, 將土地二次標售,未完成標售者,囑託地政機關登記為「國有」 ,增加政府 國有土地之資源。又於代為標售之價金及登記為國有之土地價金,期限十 年,祭祀公業逾期未申請發給土地價金結算如有賸餘歸入「國庫」 。此種土 地政策公益大於私益,嚴重剝奪祭祀公業之財產,以公權力介入代為標售 違反憲法第十五條及第二十三條之必要性原則及比例原則之違憲行為,剝 奪人民之財產權,詳盡論述。二、建議:祭祀公業條例施行後,實務上之 運作,對祭祀公業申報清理作業,仍有處分實務與法令盲點存在,建議將 來為修法之參考:(一)祭祀公業條例第五條之修正為「一、……其繼承人 應與該公業設立人或派下同姓且有共同分擔祭祀者,使符列為派下員。」(二) 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條第一項: 「……應於三年內依下列方式之一處理其土 地及建物」之「之一」兩字應予刪除。(三)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條第三項 建議修正。(四)祭祀公業條例第五十一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代為 標售之規定,有違背憲法第十五條及第二十五條對財產權保障及比例原.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5)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則,於修法時建議刪除或修改條文。(五)祭祀公業條例第十二條欠缺移請 直轄市、縣(市)政府調處機制,建議修法時予以增加,以利清理工作之運 作。. 關鍵字:祭田、祭祀公業法人、代為標售、財產權保障、比例原則、房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6)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Abstract Worship guilds in Taiwan are civil worship associations formed due to special tradition and custom.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 is the “co-ownership” of the independent properties set up for worshiping ancestors. It originated from the “sacrificial fiel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Due to the need of defending their safety and survival, ancient people organized themselves to help each other and ensure self-defense. Clan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volved and developed into a system unique to Taiwan.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whether the government’s conversion of private properties into state-owned properties (inform the registration of properties as state-owned) and deprivation of. 政 治 大 Constitution, that is, the government deprives properties owned by civil worship 立 guilds by exercising its public powers to require them to declare and clear their people’s right to property are in violation of Articles 15 and 23 of the. ‧ 國. 學. properties for ancestor worship within three years, and in the event that a worship guild fails to make the required declaration, the municipal city, county. ‧. (city) government will publicly auction the properties in question on behalf of the worship guild according to Articles 51 and 54 as well as the “Public auction. y. Nat. sit. on behalf of worship guild “ stipulated in Article 55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er. io. Worship Guilds. In addition, Paragraph 1 of Article 59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al. v i n a new form of juristic person which differs from an C h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U i e h n gperson c or a foundation constituted as a association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n. Worship Guilds stipulates that “a worship guild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is. juristic person as per the Civil Code.” The legislation requires a worship guild to form a “worship guild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which has legal personality capable of exercising rights and bearing responsibilities. The fact that management takes precedence over clearance should b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is to regulate “worship guilds.”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strictly review and issue the full membership (including the founding members and, if any, their successors) certificate of a worship guild to allow it being registered as a “worship guild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individual ownership”, “co-ownership of. 4.

(7)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respective shares” or “co-ownership of equal shares” for the purpose of management. As a result,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take sensible discussions on the listing of worship guilds’ membership.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point out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and the policy “blind spots” associated with the regulation of worship guild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until now which are subsequently serv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principles of handling and future amendment to the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nd their key contents are listed below: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治 政 大 of worship guilds’ legal procedures.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positioning 立 nature. In terms of the context of worship guild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zation, objec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scope as well as research contents and. ‧ 國. 學. history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legal nature of worship guilds are expound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ir positioning in the era under the Japanese. ‧. colonial rule is also explored. The legal nature of worship guilds is analyzed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between academic theories and. y. Nat. sit. practical experiences is made. Regarding the uniqueness of worship guilds as. al. er. io. juristic persons, their acquisition of “personality” capable of exercising rights. n. and bearing responsibilities after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took. Ch. i n U. v. effect will hopefully facilitate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of worship guilds.. engchi. Chapter Three concentrates on land clearance before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which discuss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incorrect cadaster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legal system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Worship guilds which had originally been regarded as “customary juristic persons” in their legal nature were deemed as “co-ownership in common” under the Mainland concept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fter its retreat to Taiwan. This led to great difficulties to regulate. The government’s failure to enact applicable law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worship guilds created a legislative vacuum, causing numerous litigations for properties by worship guilds. Where the land clearance legislations as far as worship guilds are concerned? Although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promulgated the “Arrangement Regulations for 5.

(8)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Worship Assets” with 26 regulations on April 3, 1981 to actively undertake clearance to facilitate management, followed by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Land Clearance by Worship Guilds of Taiwan Province” composed of 19 articles which were promulgated by the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se points and regulations were inferior in their legal status and lacked enforcement powers, leading to ineffective and un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causes for their failure and problems needed to be addressed by the enactment of a new legislation. Accordingly, drafts of both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and the Statutes Governing Cadaster Clearance were proposed to resolve issues concerning land clearance by worship guilds. Chapter Four discusses land cleara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治 政 大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problems which had occurred before the effectiveness 立 Worship Guilds are resolve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un-resolved problems,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Attentions are drawn to whether the. ‧ 國. 學. the government has enacted the law to authorize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in consider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to undertake public auctions on behalf of. ‧. worship guilds aimed at completely resolving issues surrounding ownership and rights or cases of worship guilds which cannot be resolved by the judicial. y. Nat. sit. system. Whether this idea exploits worship guilds which were formed by way of. al. er. io. civil custom, amounts to the deprivation of private interest by public interest,. n. and violates the co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people’s rights to property as per. Ch. i n U. v. Articles 15 and 23 of the Constitution requires further discussions. The. engchi. registration of worship guilds constituted as juristic persons is analyzed as a newly established worship guild is required to be established as an association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or a foundation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as per the Civil Code under Paragraph 1 of Article 59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It is also emphasized that worship guilds constituted as juristic persons are unique juristic persons which is a feature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It is a correct policy to require any newly established worship guild to be registered as a worship guild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With respect of land clearance by worship guilds,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should issue full membership certificates as a reference for l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to undertake land registration. Therefore, worship guilds can ascertain their full membership when applying to civil affairs authorities for membership 6.

(9)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certificates. Chapter Five i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I. Conclusions: (1) Regarding the ascertaining of membership of worship guilds, 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the right of the membership to prevent future disputes. Civil affair authorities’ power to issue full membership certificates bears great responsibilities in assi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ght of the membership of worship guilds. It is hoped that future amendment will be made to the acquisition by succession, loss and scope of the right of the membership. (2) In respec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worship guilds constituted as juristic persons, the procedures and attached documents required by the 24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registration of worship guilds constituted as juristic persons should be analyzed. After the analysis is done, the procedures and attached. 治 政 大 established worship guild 59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a newly 立 is required to be established as an association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or a. documents should be managed accordingly.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of Article. ‧ 國. 學. foundation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vil Code.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ignores legal personalization and. ‧. specially provides that worship guilds are a special form of juristic pers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associations or foundations constituted as juristic. y. Nat. sit. persons. Due to this,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a newly established worship. al. er. io. guild should be registered as a worship guild constituted as a juristic person in. n. order to fit in its unique legal personality. (3) The failure to declare and clear. Ch. i n U. v. worship properties leads to the government’s public auctions on behalf of. engchi. worship guilds. In order to fully regulate worship guilds, the government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has nevertheless enacted Articles 51, 54 and 55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to publicly auction the lands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then informed the l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y to register those lands which had not been successfully sold in auctions as “state-owned” properties to increase the state-owned land resources. Moreover, the limitation period for applying for the auction price and the land value of registered state-owned land is ten years, and if no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make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land price within the statutory limitation, the remaining amount after final calculation will be given to the “Treasury.” This type of land policy accords more emphasis on public interest than private interest, seriously depriving properties owned by worship guilds. To publicly 7.

(10)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auction properties on behalf of worship guilds by exercising the public powers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necessity as set out in Article 15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s set out in Article 23 of the Constitution. This is deprivation of people’s right to property which is detailed in this research. II. Suggestions: there are still regulatory blind spots in practice with respect to the declaration and clearance procedures of worship guilds after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took effec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amendment to the Statutes: (1) Suggested amendment to Article 5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1. … the successor shall be listed as a member of the worship guild only if he or she shares the duty of ancestor worship with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guild or a member of the same. 治 政 provides “…shall handle the land and building大 as per one of the following 立 methods within three years.” The wording “one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lan.” (2) Paragraph 1 of Article 50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 國. 學. deleted. (3)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agraph 3 of Article 50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should be amended. (4)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of. ‧. the municipal city, county (city) government should undertake public auctions on behalf of worship guilds as set out in Article 51 of the Statutes Governing. y. Nat. sit. Worship Guilds violates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principle of. al. er. io. proportionality guaranteed by Articles 15 and 25 of the Constitution respectively.. 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cle should be deleted or amended. (5) Article 12 of. Ch. i n U. v. the Statutes Governing Worship Guilds fails to include the mediation. engchi. mechanism by way of transferring the case to the municipal city, county (city) government for medi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mechanism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learance.. Key words: Sacrificial field, Worship guild as a Juristic Person, Public Auction on One’s Behalf,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Scop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8.

(11)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9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10. 第二章 祭祀公業法律性質定位之探討………………13 第一節 祭祀公業之涵義……………………………………14 第二節 祭祀公業日治時期之定位…………………………25 第三節 祭祀公業法律性質之定位…………………………33. 第三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佈實施前土地清理之探討…43. 治 政 第一節 祭祀公業法制承接之改變…………………………44 大 第二節 祭祀公業土地清理之法令…………………………53 立 第三節 祭祀公業土地清理相關規定問題…………………58. ‧ 國. 學. 第四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佈實施後土地清理之探討…73. ‧. 第一節 祭祀公業派下員之清理……………………………74 第二節 祭祀公業法人登記之分析…………………………81 第三節 逾期未申報清理代為標售之分析…………………91. sit. y. Nat. al. er. io.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n. 第一節 結論…………………………………………………107 第二節 建議…………………………………………………111. Ch. hi. en. i n U. v. gc 參考文獻………………………………………………115 1.中文 2.日文 3.論文 4.網站. 1.

(12)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圖目錄 1、研究流程圖………………………………………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13)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表目錄 1、表 1:台灣各州廳祭祀公業設定年次統計表(1937 年) …17 2、表 2:日據時期台灣祭祀公業數量表………………………18 3、表 3:總督府評議會祭祀公業存廢論文場一覽表…………20 4、表 4:財團法人與社團法人之比……………………………24 5、表 5:各祭祀公業本質學說之比較…………………………39. 政 治 大. 6、表 6:祭祀公業法人、財團法人、社團法人之比較分析表…88.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14)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台灣祭祀公業1為台灣民間之祭祀團體,係特殊民間傳統習慣所 形成;至目前為止,有甚多土地主體不明、權屬認定不易,以致無法 有效利用祭祀公業土地,雖有早期內政部頒行「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 點」及台灣省政府地政處頒發「台灣省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辦法」,作 為清理之依據,均因未具法律位階,未具強制力,辦理效果未臻理想。 至今仍有許多之問題存在未能解決。. 政 治 大. 內政部從民國 89 年起著手擬定「祭祀公業條例」草案,期待以 立法方式,徹底解決祭祀公業土地問題,並達到延續宗族傳統兼顧土 地利用及增進公共利益、土地政策之目標。以維持祭祀公業之優良傳 統,並解決其原為公同共有關系所衍生之土地登記財產處分運用之困 難問題。爰此乃有「祭祀公業條例」專法之產生,終於在民國 96 年 3 月 2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於民國 96 年 12 月 12 日公布,行政院 在民國 97 年 7 月 1 日與「地籍清理條例」同步施行。祭祀公業法制 化,立法賦與祭祀公業為特殊性質之法人,「祭祀公業法人」具有權 利義務之主體,提升法律位階為法律地位,以達全面地籍清理,保障 人民財產權益。.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台灣祭祀公業之設置,淵源於中國大陸南宋之「祭田」2,其財產 的收益部份除了祭祀祖先之外,也可以用來當作同族之子弟的獎學金 或族內貧困者與寡婦的生活救濟金。此因古代政府機關,多無暇顧及. 1. 2. engchi. 參照陳井星著,台灣祭祀公業新論,頁 4。段盛豐,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簡稱為報 告)祭祀公業之稱謂,即一般的用詞亦簡稱為「公業」 ;但為與「辦事公業」或「育才公 業」區別,通常稱為「祭祀公業」 。在台灣各種文契上,尚有「祖公烝」 「百世祀業」 「公 田」「大公田」或公山等用詞;在廣東籍之客家屬之間,尚有「嘗」 「公業」或「祖嘗」 之稱法,司法行政部,民 68 年 7 月再版,頁 694,內政部編印,祭祀公業論述專輯,民 85 年 6 月出版,頁 189~191。 中國地政研究所編,不動產大辭典,2008 年 1 月初版,頁 414~415,祭田(farm land in memory of ancestors)為供祭祀祖先所專設之田產,為祭祀而有之費用,若祭掃修茸祠墓, 祭後之族宴或演戲等一切開銷,皆由祭田所收之田租供給之。祭田之設置,係以祠或墓 為對象,有者,將祭田列為墓田之ㄧ,亦有者將祭田附設於祠堂或宗祠為祠堂田產之ㄧ 部份。論者皆以祭田之設置創設於南宋朱熹,據文公家禮謂: 「初立祠堂,則計見田,每 龕取其二十之一,以為祭田,親盡則以為墓田。」此則專為某祠堂而設之祭田。祭田又 謂祀田、祭產、嘗田、烝嘗田,皆為祭田之別名。 1.

(15)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民間之私事3,不僅教育及社會救濟事業。一地方上之治安及安全,無 從依賴政府;為維護人民本身之生存及安全,勢必組織自己之團體, 藉以互助及自衛,依賴宗族組織逐漸形成台灣的特殊制度。中國宋代 之祭田,有此原因而益加發達,然而宋代祭田之設立,起因於崇拜祖 先之倫理觀念。惟其特別組織獨立之團體及財產,可歸納出基於兩項 因素:(一)為防止子孫延誤及推諉祭祀祖先之責任。(二)當時社會環 境迫使各親屬團體自衛。有其社會及政治環境而設立祭田制度。台灣 祭祀公業與宋代之祭田相同,係以祭祀祖先及結合同宗同姓之親族為 目的而設置,多稱為「祭祀公業」 、 「公業」或「嘗」尚未發現有以「祭 田」稱呼者。依台灣民間習慣,祭祀公業乃是指祖產撥充祭祀先祖之 財產(鬮分字的祭祀公業);亦有指由分割財產異居之子孫,醵資而成 立祭祀公業(合約字的祭祀公業),以所提撥或醵資的財產作為從事祭 祀祖先之費用。. 政 治 大. 祭祀公業在台灣係屬於民間祭祀團體,係以祭祀祖先為目的而設 立之獨立財產。昔日台灣為一新開墾的土地,原非聚族而居,且無久 居之意,約屬春來秋歸之徒為多,直至乾隆 12 年後,始有舉眷移台 之舉。由於台灣物產富饒,移民生活安定,經數代後,子孫經營有成, 越懷念祖先渡台經營之辛苦,當時農地易獲之情況下,小康之家無不 置奉公業以祭祀其祖先。在 1895 年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 人民懷念祖國及祖先之情,益見彌切,故在此時成立祭祀公業亦特別 盛行。4. 立.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日本人統治台灣特別重視舊有民俗與習慣之調查報告,對祭祀公 業尤為重視,日本政府有鑑於祭祀公業擁有廣大面積土地,又有眾多 派下,對於民政及社會經濟影響甚大,遂將祭祀公業之法令納入日本 民法體系,於西元 1922 年(大正十一年)9 月 18 日頒布敕令第 407 號 第 15 條規定:「本令施行之際,現存之祭祀公業,依習慣得以存續。 但是準用民法施行法第 19 條第一項規定: 「民法施行前,已有獨立財 產之社團或財團」,而具有民法第 34 條所列之目的者,為法人」。其 所為日本民法第 34 條所列之目的,係指具有「祭祀、宗教、慈善、 學術、技藝或其他有關公益」上之目的而言。該敕令於 1923 年(大正 12 年)1 月 1 日施行於台灣,日本政府消弭「本島人中國情節」全面 實施日本法制「內地延長主義」自是日起習慣上之祭祀公業已不得新 設立。以為將來過渡到日本民法為過渡法而對於台灣祭祀公業,使其 成為民法上之財團法人。5可見日本認定台灣之祭祀公業為「習慣上法 3 4. 5. Ch. engchi. i n U. v. 段盛豐,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司法行政部,68 年 7 月再版,頁 697。 高欽明,祭祀公業財產處分實務,頁 15-20,公權力不予介入祭祀公業,放任契約自由 成立,無禁止明文規範。 1920 年 10 月 11 日控民字第 85 判決認定祭祀公業為一種財團法人,具有法人資格。姉 2.

(16)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人」,有權利能力,得為權利主體。以致於土地權利登記之日據時期 土地登記簿或土地台帳,均將各該祭祀公業列為土地所有權人。 祭祀公業之法律本質,歷來以大陸之大理院、司法院或是最高法 院之見解,皆認為祭祀公業與大陸之祭田,皆同屬民法第 827、828 條之公同共有之性質,祭祀公業財產為派下子孫全體共有,而非獨立 所有之財產,無權利能力與當事人能力,此與日據時期之判例及學 說,認為祭祀公業為習慣上之法人,迴然不相同。 惟台灣光復伊始,百廢待舉之法令及行政,司法機關均認為祭祀 公業法律本質為公同共有,惟祭祀公業如以公同共有方式登記,一來 需按圖索驥,追本溯源,逐一登錄,誠屬人力、財力有所未逮,又政 府簡化土地總登記程序,於民國 35 年 4 月 16 日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 署訂頒「台灣省土地登記補充辦法」,同年 11 月 26 日行政院決議訂 頒「台灣省地籍釐整辦法」,嗣後又訂頒「台灣省土地權利憑證繳驗 及換發權利書狀辦法」等行政命令,以「憑證繳驗」方式代替土地法 第四十八條6土地總登記所訂之次序辦理,甚且將日據時期土地登記.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簿,土地台帳及其他權利憑證上所記載之祭祀公業名稱,直接移植於 我國土地登記簿上,土地總登記得以迅速完成。7. ‧. 台灣光復前後,適逢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受戰事影響,民間不動 產交易僅以字據交換,常有不事登記;有許多祭祀公業已出售,或買 進之不動產,未依規定辦理登記;光復後之總登記,又以「憑證繳驗」 甚至依照舊登記簿,移轉謄錄,其中地籍失實,當然在所難免。. er. io. sit. y. Nat. al. n. 祭祀公業延續至今,因登記失實,又為產權爭執加上派下員覬覦 分析財產,相互傾軋種種因素,其土地未善加管理、使用,對於土地 利用、政策推行、都市建設之都市更新形成阻礙,內政部於民國 70 年 4 月 3 日發布「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826 點,係鑒於祭祀公業 土地清理、處分問題急待解決。依「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限於二 年內加以全面清理,期滿後二度延後清理時間,據統計截至民國 79 年 9 月止,以成立法人者除外,祭祀公業土地仍有 443,901 筆,總面 積約 9,472 公頃。依清理要點規定完成清理者為 12,982 筆,面積約 209 公頃,尚未完成清理者,估計還有 31,408 筆,面積 7,463 公頃。. 6. 7 8. Ch. engchi. i n U. v. 齒松平,1983 年,明治時期祭祀公業及在台灣特殊法律之研究,台灣文獻委員會,頁 2。 土地總登記依左列次序辦理:一.調查地籍。二.公布登記區及登記期限。三.接收文件。 四.審查並公告。五.登記發給書狀並造冊。 參閱陳鳳琪等著,台灣民間共有土地權利之研究,上冊,頁 212。 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發布日期民國 70 年 4 月 3 日(台內地字第 11987 號函訂定發布), 廢止日期 97 年 7 月 1 日(內授中辦地字第 0970723646 號函)。 3.

(17)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清理要點訂頒迄今,85 年 6 月止達 10 餘年,幾經長期及修正內 容,仍無達成預期目標,顯見在執行面、制度面,均有若干盲點9:如 實質認定之困擾:對於祭祀公業主體認定,雖然內政部要求行政機 關,採「實質主義」與「從寬主義」 ,惟祭祀公業之成立,年代久遠, 派下員繁多,戶籍因舛誤,佚失難以勾稽,規約真偽難辨,基層人員 深怕從寬採認,亦使狡黠之徒,有隙可乘,造成圖利他人或損害他人 權益之虞,為求自保,大多謹慎將事者,甚至被誤解為刻意刁難,形 成祭祀公業清理之阻力之一。其次:如派下員過半數推舉難以認定; 派下全員戶籍謄本難以齊備;清理費用不貲;面對「異議」耗時費日, 缺少調處功能;未全面宣導;缺乏強制性;鼓勵解散等等。 祭祀公業土地之總登記不周延之程序如前所述,登記機關僅於登 記簿記載「某某祭祀公業」,既非法人又非自然人,亦非非法人之團 體,與無權屬狀態似無差異,祭祀公業與權利登記上所表示於土地登 記等之公信力及公示效力之意旨有所違背,形成土地管理使用、土地 政策之推展,都市更新及市地重劃,賦稅徵收之阻礙(學者認為都市 之癌)10,政府雖然有意積極清理祭祀公業土地,並於清理要點中規定.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二年內完成清理工作;外受客觀環境及內部祭祀公業本身產生之弊端 影響,又「清理要點」未切中時弊,以致無效果予以紓解,二年期滿 成效不彰,欠缺積極方式推展,雖然幾經延展期限並修正內容,卻未 見有效之進展。. y. Nat. sit. n. al. er. io.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為加速解決祭祀公業土地之清理問題擬定「台 灣省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辦法」於中華民國 87 年 4 月 30 日臺灣省政府 (87) 府法四字第 20774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19 條;並自發布日起 施行。. Ch. engchi. i n U. v.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有鑒於內政部為解決台灣光復之初,以日據 時期之會社、組合、祭祀公業、神明會或其他權利主體不明之名義申 辦總登記之土地清理問題,經內政部於民國 84 年 1 月 5 日擬定「地 籍清理條例」草案(初稿),惟「地籍清理條例」完成立法程序,尚須 假以時日,根據地政處統計截至 85 年 5 月底,台灣省祭祀公業土地 總面積為 982,879 公頃,約 26,000 筆,土地價值估計超過千億元。 已完成清理的有 13,800 筆,共 3,848 公頃,土地清理率僅達 53%。11 推 展土地清理未達理想效果,祭祀公業內部之複雜性,不言可喻,對於 「登記主體」不明、「產權認定」不易之情形,仍然困擾行政、地政 9. 林旺根,論祭祀公業土地之清理,內政部編印,祭祀公業論述專輯,頁 165-170。 林瑞,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台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分析(II),法制史研究第二 期,2001 年 12 月,中國法制史學會編印,頁 202。 11 同註 10,頁 64。 10. 4.

(18)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及稅務機關。 以上對於內政部「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及台灣省「祭祀公業 土地清理辦法」,均為行政命令,法律位階並非法律,又無罰則之規 定,為加速清理祭祀公業土地,徹底解決祭祀公業之問題,實有立法 以利推動祭祀公業土地清理之必要性。 爰此,政府於民國 96 年 12 月 12 日立法通過公布「祭祀公業條 例」 ,其立法說明中即表明,目前臺灣地區之祭祀公業,在 96 年 6 月 30 日統計表列明約有 53,283 筆土地,其面積逾 7959.24 公頃,仍未 清理申報,其主要原因:12部份祭祀公業設立年代久遠,族人繁多, 派下系統不明或已無後裔,其派下員無法聯繫,以致無法召開派下員 大會,使得祭祀公業在其祀產之管理處分上更為不易。1.部份祭祀公 業土地面積狹小價值不高或已供公共設施使用者,其管理人、派下員 不願提出清理,效益不高。2.部份祭祀公業原設立之憑據已因年代久 遠而遺失或無法確認享祀人、設立人,導致申報清理困難。3.部份祭 祀公業派下員為爭奪祀產而各持己見或土地被少數派下員佔用,為了 既得利益,而無法申報清理。4.部份祭祀公業管理人已亡故或行方不 明,而派下員又散居國內外,無法聯繫其申報清理。5.不符合憲法第 7 條男女平等之基本人權,亦與民法第 1138 條繼承之規定相違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祭祀公業條例之制定宗旨:「為祭祀祖先發揚孝道,延續宗族傳 統及健全祭祀公業土地地籍管理,促進土地利用,增進公共利益,特 制定本條例規定於第一條,並不再是要消滅祭祀公業或清理祭祀公 業,而基本精神在於輔導管理, 「發揚孝道,延續宗族傳統」 ,以協助 祭祀公業永續經營,對本條例施行前已存在之祭祀公業,其依本條例 申報(即向鄉鎮市公所民政機關申報確定祭祀公業之意涵),並向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後,為祭祀公業法人(條例第 21 條)。亦即 報請公所轉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為特殊性質法人,名 稱為「祭祀公業法人」 ,賦予具有當事人能力,成為權利義務之主體, 而有別於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而為法人化之創設。使其享受權利負 擔義務之能力,並以祭祀祖先為目的,達成延續宗族優良傳統,期盼 解決其原為公同共有關係所生之土地登記、財產處分,土地利用之困 境。. Ch. engchi. i n U. v. 然而祭祀公業條例第 59 條准許新設立祭祀公業,其規定: 「新設 立之祭祀公業應依民法規定成立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對於祭祀 公業法人為何不能為新設立祭祀公業?雖然該條立法說明;「本條例 立法目的在於解決既存之祭祀公業所面臨之問題,故以申報清理之方 12. 參閱祭祀公業條例立法說明,內政部 96 年 2 月 26 日函拜(台地字第 0960030455 號) 5.

(19)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式確定其派下員再由派下員決定其是否存續,需存續者可經登記成為 祭祀公業法人,仍保有祭祀公業之傳統型態;不需存續者則將其財產 捐出成立財團法人或登記為派下員分別共有或個別所有。是以祭祀公 業法人係為保存傳統所為之特別規範,…」惟祭祀公業法人為特殊性 質法人,有別於民法規定之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有法人之創設,不能 以「祭祀公業法人」新設立祭祀公業,實值得深入研究。 我國憲法對財產權之保障落實在公私法制建立之具體內涵,即 「制度性保障」及「個別性保障」 。制度性保障,為針對國家立法者, 應有的立法準則亦即立法者在規範人民財產權制度時,應該注意保障 人民的私有財產制度,使得人民擁有財產,不得破壞私法秩序中財產 領域之基本狀態。個別性保障,為憲法對於財產權之個別性保障,賦 予權利人對抗國家(或其他公權力主體)非法侵犯或干涉此權利之保 衛權限,為一種防衛權。. 政 治 大 祭祀公業條例,以公權力介入祭祀公業財產權強制清理之非常手 立 段展現規範,祭祀公業條例第 51 條規定: 「祭祀公業土地於第七條規 ‧. ‧ 國. 學. 定公告之日屆滿三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公共設施用地外,由直 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代為標售:一、期滿三年無人申報。二、經 申報被駁回,屆期未提起訴願或訴請法院裁判。三、經訴願決定或法 院裁判駁回確定。前項情形,祭祀公業及利害關係人有正當理由者, 得申請暫緩代為標售。前二項代為標售之程序、暫緩代為標售之要件 及期限、底價訂定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io. sit. y. Nat. n. al. er. 惟上述規定對大法官解釋第 400 號13及第 440 號,對保障私有財. i n U. v. 產權之規定,豈止等同形式化?蓋代為標售而言,代為標售即由行政 主管機關,對於祭祀公業土地建物,以公權力介入予以強制剝奪祭祀 公業財產是否符合祭祀公業公共利益所應為,對財產權之保障而言, 有否逾越憲法上之私有財產保障制度之虞? 13. Ch. engchi.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400 號(85.4.12)「憲法第十五條關於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規定,旨 在確保個人依財產之存續狀態行使其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權能,並免於遭受公權力 或第三人之侵害,俾能實現個人自由、發展人格及維護尊嚴。如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 之必要,國家機關雖得依法徵收人民之財產,但應給予相當之補償,方符憲法保障財產 權之意旨。既成道路符合一定要件而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者,其所有權人對土地既已無從 自由使用收益,形成因公益而特別犧牲其財產上之利益,國家自應依法律之規定辦理徵 收給予補償……」 。又釋字第 440 號(86.11.14)「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憲法第十五條 設有明文。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公權力致人民之財產遭受損失,若逾其社會責任所應忍受 之範圍,形成個人之特別犧牲者,國家應予合理補償。主管機關對於既成道路或都市計 畫道路用地,在依法徵收或價購以前埋設地下設施物妨礙土地權利人對其權利之行使, 致生損失,形成其個人特別之犧牲,自應享有受相當補償之權利。……」祭祀公業條例 第 51 條規定,既非沒收人財產,而予以公權力剝奪財產,依憲法第 15 條或第 23 條為 公共利益目的之必要,應予徵收,給予相當補償,祭祀公業派下權益形成特別犧牲,自 應享有受相當補償之權利。 6.

(20)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為保障祭祀公業之財產權益,並使依規定代為標售土地價金之處 理,為符合簡政便民宗旨,設立專戶代為保管待領,由國庫設立價金 保管款專戶,以收地籍清理事宜,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 又規定祭祀公業自專戶儲存之保管款儲存之日起十年為保管期間,此 期間屆滿後專戶儲存之保管款經結算,如有賸餘,歸屬國庫以定其歸 屬。(條例第 54 條) 又依規定代為標售之土地,經二次標售未完成標售者,由直轄市 或縣(市)主管機關囑託登記為國有。(條例第 55 條) 由此二條文規定,均為祭祀公業第 51 條規定之衍生問題,標售 土地價金之處理,專戶儲存之保管款以自儲存之日起十年為保管期 間,期間屆滿無祭祀公業來領取,經結算如有賸餘歸屬於「國庫」所 有;又代為標售,無人競標,或經二次標售未完成標售,由直轄市或 縣(市)主管機關囑託登記為「國有」。此種化私產為公產,剝奪人民 私有財產權,是否有當,實值得探究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綜上所論,政府透過立法以公權力介入強制清理祭祀公業之祭祀 財產,忽視祭祀公業之特殊性之存在,對於「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 及「台灣省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辦法」清理問題,尚有未能解決問題, 政府此種代為標售方式,有否違反憲法財產權保障及比例原則,並對 代為標售後衍生之問題皆為本研究之動機所在。.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21)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二、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研究動機所述,本研究冀望能達成之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祭祀公業派下員之清理、祭祀公業法人登記之分析與逾期未申報清理 代為標售之分析,以達成地籍管理,促進土地利用,增進公共利益, 而為全面土地之清理目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2)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受能力及時間之限制,對於祭祀公業之研究以內政部 頒行之「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要點」 ,台灣省政府頒行之「台灣省祭祀公 業土地清理辦法」及「地籍清理條例」草案, 「祭祀公業管理條例草案」 , 迄今「祭祀公業條例」,予以探討。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如下: (一)、探討祭祀公業有關之文獻,藉此文獻之整理彙合,得以研究相 關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探討「祭祀公業條例」規定轉形成之祭祀公業法人之後,法律 定位對祭祀公業土地清理與管理之影響。. ‧. (三)、探討派下資格認定困難及土地清理「代為標售」所衍生囑託登 記為國有,土地價金歸「國庫」所有之合適性及合憲性,針對財 產權之保障及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制度為歸納分析。.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23)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方法為研究方法,主要蒐集國內學者、專家對 於台灣官方調查資料之研究、翻譯、論著等相關文獻專著及學術論文 研究分析,對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相關問題,將予以分析歸納, 進而探討各方面見解之妥適性,藉以為合憲性之檢視本研究提出之相 關問題,有助於本文之建議及結論。 二、研究流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24)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一章 緒論. 研究內容與流程. 第二章. 祭祀公業法律性質定位之探討. 學. 祭祀公業法律性質 定位之探討. ‧. io. sit. y. Nat. n. al. 祭祀公業條例公布前 土地清理之探討. Ch. engchi. er. ‧ 國. 立. 政 治 大. i n U. v. 第三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布 實施前土地清理之 探討 第四章. 祭祀公業條例公布後 土地清理之探討. 結論與建議. 圖 1、研究流程圖. 11. 祭祀公業條例公布 實施後土地清理之 探討 第五章 結論與建 議.

(25)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6) 第二章祭祀公業法律性質定位之探討 本章對以往有關祭祀公業之文獻,藉著就祭祀公業意義及分類,法律 本質定位之問題予以論述,分析祭祀法人之特殊性,具有「人格」為權利 義務主體,祭祀公業條例公布施行之後,期望主導祭祀公業朝法人化之管 理,得以有助於各章土地清理問題之釐清。.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3. i n U. v.

(27)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第一節 祭祀公業的涵義 一、祭祀公業的定義 在台灣所謂「業」 ,係指對不動產所擁有之權利,亦即不動產的所 有權廣稱為業,故所謂祭祀公業即以祭祀為目的之不動產的意思。14 依 台灣民間的說法,稱「公業」者,乃指祖產撥充祭祀祖先之財產,亦 有只由子孫醵資,而後以該項基金,從事祭祀祖先之費用,如其有剩 餘則有以獎勵同族進學深造或其他社會慈善事業者。15 考諸歷代之法規常見「祭田」、「祀產」等語,卻未見「公業」一 語。 「公業」係俗語,因而包含的範圍亦無一定,通常稱為鬮分時抽存 充為祖先祭祀經費之財產,並稱為祭祀公業。鬮分時抽存充為捐贈、 交際或子孫教育等經費之財產亦稱為公業,而與各房分配之財產稱為 私產對稱。然而屬於社團、財團及不屬於私人的財產亦有稱為公業者, 例如番社公業、福德嘗公業或水雞潭祀公業,可知公業的意義並無一 定。目的在祭祀祖先的公業為祭祀公業,目的在捐贈或交際的公業為 辦事公業,目的在教育子孫的公業為育才公業。惟辦事及育才公業僅 富家有設,且大多附屬於祭祀公業。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祭祀公業乃以祭祀死者為目的所設定的獨立財產,故祭祀公業之 設立包括享祀者、設立者、獨立財產之存在為其要件。享祀者、設立 者稱之為「人之要素」;獨立財產可稱之為「物之要素」。其設立要件 有四:. Ch. i n U. v. 1.享 祀 人 :祭祀公業之設立,既以祭祀祖先為目的,即應有 享祀人存在,自屬當然。原則上享祀人應以設立 人自己之祖先為限,不得以設立人之祖先以外之 人為享祀人,其論據為祭祀公業之設立起因於祭 祀祖先且以自己祖先所遺留之財產為基礎。再台 灣雖大部分為祭祀自己祖先而設立,惟亦有例外 17 。. engchi. 14. 姉齒松平,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之研究,2 版,1984.9,頁 2。 尤重道,祭祀公業之研究─以派下權及財產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2.6, 頁 11。 16 岡松參太郎著,陳金田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 一卷,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民 86.7 再版,頁 579。 17 例外情形:參見姉齒松平(前揭書 1),頁 3。祭祀公業條例第 3 條「…其他享祀人…」 即不以祭祀祖先為限,應廣泛准許設立,以事實上有登記祖先以外之人,因崇拜其高度 人格識見或為土地開墾及對地方開發有貢獻之人。如今此等財產與個人所有權形成有所 分別存在,如果將此等財產認為非祭祀公業,變成有歸屬不明財產存在,不僅與利害關 15. 14.

(28)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2.設立人或派下:祭祀公業之設立既以祭祀祖先為目的,自須有 設立人之存在。此設立人及其子孫,均稱之為「派 下」 。原則上派下自以男系子孫為限,派下有「派 下權」以表彰其法律關係,而派下之派下權份量, 稱為「房份」,因為台灣並無稱派下之團體之語, 姑且稱為公業團體。 3.獨立之財產 :在台灣所謂「業」者,係指不動產而言。是以祭 祀公業本亦指以祭祀為目的而設立之不動產之 意。祭祀公業之財產獨立於派下子孫個人財產之 外,與派下子孫個人之財產無任何關連,且不得 自由處分,其財產之處分是依規約或習慣定之。 4.須以書面為之:祭祀公業之設立,是否為要式行為?學者陳井 星認為應屬肯定。因祭祀公業之祀產大多以不動 產為主,依我國民法之規定和民間習慣上,對其 不動產權利之表徵,皆以書面為之。另祭祀公業 在成立時之鬮書18和規約,均為其重要之憑證,且.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祭祀公業具有團體之性質,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 ‧. 祭祀公業條例第 3 條之規定其定義: 「祭祀公業,由設立人捐助財 產,以祭祀祖先或其他享祀人為目的之團體。」故可知對於祭祀公業 定義採寬鬆之認定,既未限縮享祀者為設立者之祖先,也未限定財產 捐贈者身分,亦認同不動產外之財產作為祭祀公業之財產,採取最寬 鬆之定義以接受各型態之祭祀公業,務實解決現存祭祀公業問題。.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依台灣民間之說法,稱公業者,乃指祖產(即族產)撥充祭祀祖先 之用,亦有只由子孫醵資,而後以該項基金,從事祭祀祖先之費用, 如其有餘,則有以獎勵同族進學深造或其他社會慈善事業者,但亦有 將個人特殊之固定財產,稱為公業者。又台灣民間存有可資考據之諸 種契據,所謂公業者,尚可分:辦事公業、祭祀公業、育才公業三類。 其中以祭祀公業最為普遍,故祭祀公業,通常稱為祭祀業、或公業。 惟祭祀公業雖簡稱公業,但單稱公業則尚難斷言其即祭祀公業;蓋稱 公業者尚有辦事公業、育才公業(即學田業)等。19. 18. 19. engchi. 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上或在其管理人,亦有招致不妥結果之虞。尤其祭祀公業,係以 不斷絕死者之祭祀為目的,而設立不許處分之財產,故不必限以祭祀祖先為目的。姊齒 松平深信有此例外之說,尚有高等法院上告部判例昭和三年(民國 17 年)上民第九十七 號,同年七月十日判決,判例集第 53 頁。 所謂「鬮書」 ,依鬮分平均繼承家產之習慣,即由兄弟共同祭祀祖先之習慣,隨之發生 訂立之文書,謂之「鬮書」 。 陳井星,台灣祭祀公業新論,增設 3 版,著者自印,民國 86 年 5 月,頁 3。 15.

(29)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公業制度是台灣的特殊制度,公業制度的起源要與台灣的繼承制 度一併研究才得明瞭。財產繼承制度發生於對所有權的觀念發達後, 最初是以祖先祭祀人資格為繼承主體,此種見解為絕多法制史家所認 定。大陸的宗祧繼承(即祭祀繼承)是繼承祭祀人資格之謂,後來祭祀 繼承廢而僅存財產繼承而已。朱子家訓曰:「何氏曰:古人承繼宗祧, 今人承繼財產。非禮也,亦非義也。」可知已不嚴格遵行祭祀繼承, 嫡長子孫的祭祀祖先特權亦隨之消滅。由於發生依鬮分平均繼承家產 的習慣,因而由兄弟共同祭祀祖先的習慣亦隨之發生,並將繼承財產 抽出一部份或由各子孫醵出財產設置公業,如由一人繼承家業,則由 自己負擔祖先祭祀經費。20 祭祀公業以祭弔祖墓與辦理家祭或祠祭為其主要目的,祭祀公業 均有其供奉之祖先,通常稱之為享祀者。而參與祭祀活動者,則為該 享祀者所出之生存子孫,如僅同姓或同宗,而非享祀者之直系血親卑 親屬,仍不得為之。.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台灣祭祀公業除較大規模者,在設立之際即有獨立具體的名稱之 外,一般祭祀公業並無特別固定名稱,都是以「公田」、「公園」、「大 公山」、「公業」、「祖嘗」、「祀業」、「祖公烝」、「百世祀業」及「祭祀 業」等等稱之;直至日本據台,在明治 31 年(1898 年)實行土地調查時 規定,凡是屬於公業土地都要附上一個名稱申報業主權,台灣祭祀公 業才有固定屬於祂自己的名稱。21. sit. y. Nat. n. al. er. io. 大正 12 年(1923 年)1 月 1 日日本民法(內地延長主義)施行於台灣 後,凡公業土地都要提出土地所有者名稱「更正登記」之申請,如原 來土地台帳謄本僅載(公業林○源)皆屬錯誤,更正名稱全銜應為「祭 祀公業林○源」 。爰此,台灣「祭祀公業」全稱用詞正名,是從日據時 期大正 12 年 1 月 1 日才全面統一使用。22. Ch. engchi. i n U. v. 二、祭祀公業制度的沿革 (一)、清治時期(1683-1895 年) 台灣之祭祀公業─依民間習慣「設立契字(鬮書)」設立,以維 護漢人祭祀祖先為主的「祭祀共同體」。 在 1683 至 1895 年台灣被納入在清廷的管轄權範圍之內,大清 20. 同註 20,頁 12,岡松參太郎著,同註 21,頁 581。 同註 21,頁 579-580。 22 「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下所錄有關公業之契字共 76 篇,其中兩篇契字出現「祭 祀公業」用詞;即清嘉慶 18 年台南地方張抱、張化兄弟所立的典契字(詳見附錄第一目 「典契字」),與清道光 28 年鳳山地方蘇球琳所立的杜賣絕契字(詳見附錄第二目「杜 賣絕契字」)。 21. 16.

(30)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律例便是這段時間在台灣實施的官方制定法。祭祀公業可說是台灣 漢人民間社會,宗族組織的宗教習慣(崇拜祖先)與法律習慣(身分法 與財產法)的綜合產物,清廷的國家制定法大抵採取不干涉態度。23有 關民事法可說多由「民間習慣」所構成,官府制訂法反而影響不大。 24. 清代之初期,自中國大陸渡台者,大都並無久住之意,多屬春 來秋歸之興販,而中央移民之策,又遲未見確立。清初禁止攜眷入 台之令,迄至乾隆十二年(1747 年)始見撤廢。漸漸有藉其眷屬之移 台,以調和移民精神上之慰藉。由是,移民之生活安定,精神振作, 外住之意既定,自此以還,台灣之祭祀公業亦漸見其設立。自嘉慶、 道光年間以後,逐年增加。現時所存之祭祀公業,多係設立於該時 期。25. 政 治 大. 清代台灣祭祀公業設立的高潮有兩波:一波在嘉慶、道光年間 以後,移民生活安定,逐年增加;另一波在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 台灣割日,人民思念祖先,逐有廣建祭祀公業之舉。根據台灣總督 府官房法務課所編的『祭祀公業調』的統計表,發現道光、咸豐年 間與光緒、明治年間,台灣祭祀公業設立案件出現兩次高峰期,與 前者的看法相去不遠。在清代,漢人習慣(民間宗族自治團體的規約 與習慣)成為設立祭祀公業最重要的法律依據。「祭祀公業」與漢人 慎終追遠的祖先祭祀優良傳統有密切的關係。而漢人祭祀祖先為主 的家族團體為「祭祀共同體」 ,即祭祀公業是整個家族宗族的祭祀共 同體。.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雍正. 以前. 年間. 年間. 年間. 年間. 年間. 1723-. 1736-. 1796-. 1821-. 1735. 1795. 1820. ─. 13. 60. ,109,. 2.54. 109. 33.02. n. 雍正. v i n C h嘉慶 道光 咸豐U 同治 乾隆 engchi. 表 1:台灣各州廳祭祀公業設定年次統計表(1937 年) 朝代別 統治. 光緒. 明治. 大正. 年代. 年間. 年間. 年間. 年間. 不詳. 1851-. 1862-. 1875-. 1896-. 1913-. 1850. 1861. 1774. 1895. 1912. 1926. 25. 30. 11. 13. 21. 17. 14. 9.22. 14.12. 41.1. 50.09. 36.08. 54.14. 107.4. 28.33. 352. 553.2. 353. 1233. 551. 469. 1137. 1826. 396.6. 352. 總計. -1722 間隔 年合計. 7326. 每年平 均數 件數 合計. 註:1.有括弧之數字為總件數,無括弧之數字為每年平均件數。 23. 24 25. 林端, 「國家制定法」與「民事習慣」─台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分析(二), 【法制 史研究】,第二期,民 90 年 12 月,中國法制史學會編印,頁 124-125。 同註 21,頁 17-22。 同註 30,頁 702。 17. 7326.

(31)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2.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官房法務課,(祭祀公業調)。引自陳其南,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第 139 頁。 (二)、日據時期(1895-1945 年) 西元 1895 年,甲午戰爭之後,台灣割讓於日本,日本依照當時 之國際法取得台灣的統治權,並開始在台灣實施近代歐陸式之法律 體系,祭祀公業問題,即是在此一法律移植過程中,成為法制上重 要問題之一。日本政府在經政策討論之後,對台灣決定採取「特別 主義」26,作為殖民統治之基本方針,並於 1896 年通過六三法作為 台灣統治的基本法。期間先後歷五十年之期間內,台灣之祭祀公業, 亦因社會環境之變遷及施行法令之改易而有甚大之興衰。日本當局 對台灣舊慣的採納,並非來自對台灣人的尊重,而是來自殖民統治 的功利性的需要,以為調查台灣社會民事各方面的舊慣。. 政 治 大.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認為只有在仔細研 究台灣社會後,才能造就適應變化、裨益新政的有利環境。因此禮 聘日本京都帝大教授岡松參太郎博士,成立了台灣史上深具多方面 意義的「台灣舊慣調查委員會」,在 1900 年成立全面在台展開長達 21 年的實地調查管制,台灣漢人社會舊有的風俗習慣被日本人別有 居心,有計劃地紀錄下來,聲稱「首開以歐洲大陸法系之眼光,整 理研究中國法系之習慣」 。27,明治 41 年(1907 年)日本政府認為祭祀. 立. ‧. ‧ 國. 學. Nat. y. sit. n. al. er. io. 公業擁有廣大面積之土地,又有眾多之派下,對於民政及社會經濟 影響甚鉅,乃另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從事祭祀公業之調查。據其統 計台灣祭祀公業之總數為 22,199 件,其中僅有土地者,佔 15,621 件,有土地以外財產為 2,943 件,擁有土地及其他財產者 3,636 件。 在大正 10 年(西元 1921 年)6 月份,舉辦有關祭祀公業土地之調查, 自明治 44 年以來 10 年間,就所辦理祭祀公業土地登記及保存登記 加以調查,結果,土地登記之筆數為 72,482 件,總數減為 14,700 餘件,清理土地之情況,又於昭和 3 年調查土地清理結果,再減為 11,464 件,昭和 10 年又減為 10,667 件。茲將其統計資料列表如下:. Ch. engchi. i n U. v. 28. 表 2:日據時期台灣祭祀公業數量表 調查時 間 26. 27. 28. 明治 41 年 大正 10 年 大正 14 年 昭和 3 年 昭和 10 年 (1908 年) (1921 年) (1925 年) (1928 年) (1935 年). 從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之基本政策來看,可以將日治時期分為「特別統治主義」與「內 地延長主義」兩個時期。參見曾文亮,1999,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國立台灣大 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43。 黃嘉靜,1993 年,台灣法制史資料與所謂「舊慣」之蒐集及整理,收於政治大學法律 系(編),中國法制史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政大法律系,頁 63。 內政部地政司,1984 年,台灣民間共有土地權利之研究,內政部研究報告,頁 34-35。 18.

(32)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祭祀公 業 總件數. 22,199. 14,700. 14,722. 11,464. 10,667. 台灣甫於割讓之初,人民懷念祖國及祖先之思,益見彌切,於 此時期設立之祭祀公業亦多。依大正 11 年(1922 年)敕令第 407 號第 15 條之規定,雖使祭祀公業得依習慣而存續,但將祭祀公業視為「習 慣上之法人」,仍然與法定之法人(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等)有所不 同,必須透過司法的實踐,才能使其內容與近代法體系更接近。祭 祀公業改廢問題主要還是法律以外的政策考量,是出於利害糾葛的 妥協結果。因祭祀公業多為農耕用地,其存在不符合當時殖民政府 的土地國有政策,統治者欲除之為快。但要將其完全廢除,更不符 合總督府評議會裡那些台灣資產階級士紳們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大 多數台灣人評議員的強烈反抗。也因為總督府為了統治的安定必須 籠絡這些上層階級,儘管評議會中民間日本人的強行阻擾,仍不得 不採取相關折衷的措施。2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有關祭祀公業的立法工作,從最初的舊慣立法嘗試,即「台灣 祭祀公業令」的立法工作,隨著 1923 年日本內地民商法的施行於台 灣,可以說是失敗了,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乃是因為日本中央對殖 民政策的改變,於 1919 年決定採內地延長主義的殖民地統治政策 時,就已經注定了祭祀公業舊慣法典化工作的失敗。30然「台灣祭祀 公業令草案」透過法案審查委員的討論,留下許多寶貴的資料。. io. sit. y. Nat. n. al. er. 台灣總督府為民法施行諮詢事項予以討論,於大正 10 年召開第 一屆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其中就祭祀公業之存廢問題,評議員間有 過激烈之爭論。有評議員認為祭祀公業應予以廢止或漸漸廢止,也 有評議員認為祭祀公業應繼續存續,亦有採取折衷立場者。綜合上 述之意見,其論述基本上可分為「存續論」與「廢止論」兩種立場。 29. 30. Ch. engchi. i n U. v. 劉夏如,法、近代,民族主義-1920 年代台灣祭祀公業改廢論爭,台灣風物,50 卷 2 期, 頁 54.55.56。大正十年(1921 年)所召開之第一屆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就民法施行有關之諮 詢事項加以討論,會中曾就祭祀公業之存廢問題作激烈之爭論。 (1) 主張廢止祭祀公業者,認為祭祀公業係為祭祀祖先而設立,用意雖善,但其制度已 不適合於現時之共同生活。祭祀公業設立之崇高目的已蕩然無存,為祭祀保存之財 產反成為親屬相鬥之地。祖先之祭祀原無須祭祀公業,依民法規定成立祭祀法人亦 可達成同一目的。 (2) 祈採漸廢說者謂,祭祀公業如遽加廢止恐影響民心,不如等待派下之自覺,徐圖公 業自動解體。 (3) 主張祭祀公業應存續者,認為祭祀公業既係善良風俗自應設法加以保存。對於各種 流弊不妨訂定特別法補救。 (4) 採折衷立場者謂,祭祀公業應暫准其存續,但應規定存續之期間。討論時,由於台 灣籍評議員之力爭,祭祀公業得以無限期繼續存在,但不許設立新祭祀公業。 王泰升著,1999 年,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出版,頁 317。 19.

(33)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如下表所示。 表 3、總督府評議會祭祀公業存廢論立場一覽表 存廢論立場. 存續論. 存續論. 廢止論. 廢止論. 廢止論. 除外例立場. 贊成. 贊成. 反對. 反對. 反對. 公 業 舊 除外例: 慣 赤石定藏 法治上的公 業. 過渡法: 黃欣、津 田毅一、 末松階一 郎、川琦 卓吉. 財 團 法 民法: 人:谷野 田村武七 格、伴野 喜四郎、 和田一次. 公業存在:辜顯榮、李延禧、顏雲年. 公 業 消 現實中的公 滅:田村 業 武七、杉 本榮次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評議會,1921,第二回台灣總督府評議會會議錄。. 立. 31. 政 治 大. ‧ 國. 學. ‧. 其主張廢止者認為祭祀公業係為祖先而設立,立意雖善,但其 制度已不適合於現時社會之共同生活。因其創立之時,派下僅數人, 祭祀祖先、輪流管理、分配收益、召開大會,乃至以派下全員之決 議處分財產,尚無困難,但經過數代或十數代後,派下遞增且散居 各地,親屬關係又漸行疏遠,召集全體派下徵求同意為事所不能, 此外,祭祀公業對於公業管理人亦無法經常嚴密監督,致使管理人 之違法舞弊者層出不窮。至此,祭祀公業設立之崇高目的已蕩然無 存,為祭祖保存之財產反成為親屬相鬥之地。祖先之祭祀原無需祭 祀公業,依民法規定成立祭祀法人亦可達成同一目的。其採漸廢者 主張,祭祀公業如遽加廢止恐影響民心,不如等派下之自覺,期望 公業自行解散。而主張應繼續存續者,認為祭祀公業既係善良風俗, 自應設法加以保存,對於各種流弊不妨訂定特別法以資補救。又採 折衷立場者認為,祭祀公業應暫准其存續,但應規定其存續期間, 在討論期間內,經臺灣評議員據理力爭,祭祀公業得以無限期繼續 存在,但不得新設立祭祀公業,經總督府法令調查委員會審議之結 果,照原決議通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三)、國民政府時期(1945 年迄今)─公同共有之法律性質 國民政府於 1945 年 10 月 25 日正式接收台灣,對於日治時期 31. 轉引至曾文亮,2007,台灣漢人祭祀公業問題的歷史考察─殖民統治、法律繼受與民間 習慣之間,收錄於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5 月初版第 1 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頁 71。 20.

(34) 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 施行於台灣之法令,除屬壓榨箝制臺民者,或抵觸三民主義及民國 法令者,其餘法令仍暫時予以援用。1946 年 10 月 24 日,台灣行政 長官公署致酉迴署法字第 3628 號布告規定:「查本省自光復日起, 對於以前日本佔領時代之法令,凡壓榨箝制台民,及抵觸三民主義 與民國法令者,均經明令予以廢止,其未經廢止部分,作用在維護 社會一般安寧秩序,確保人民權益及純屬事務性質者,暫仍有效; 前經本署於民國 34 年 11 月 3 日以署法字第 36 號布告週知在案。茲 以光復經年,法制,大體略備,為求貫徹國策,便利民生起見,前 項未經廢止之日本佔領時代法令,除保留 236 種外,其餘均自 35 年 10 月 25 日起,悉予廢止。今後公私有關行為,均以中華民國及本省 現行法令為依據,其現行法律所未規定者,准於原有法令許可範圍 內,暫依慣例處理。惟各機關處理此項事件,均應專案層報本署查 核,以昭慎重。」32故日治時期之法令,除明文保留 236 項外,其餘 均加以廢止。而祭祀公業並不在前述 236 項法規之中,在戰後應受 中華民國法律體系之規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台灣省政府行政法院 35 年節京字八字第 10158 號指令稱: 「祭 祀公業非法人,關於祭祀公業土地建物之登記,應依照民法關於共 有之規定辦理」 。不再承認台灣祭祀公業為法人,並且通令全省各縣 市政府,有關祭祀公業土地及建物之登記,應依照民法關於共有之 規定辦理。民國 42 年(1953 年)更指定台灣省為「實施耕者有其田條 例」之實施區域,上揭條例第一項第五款規定,凡祭祀公業出租耕 地,一律由政府徵收轉放現耕農民承領,期經此土地改革之政策, 終究逐漸式微。台灣光復後,對祭祀公業之管理人員與財產之變更, 仍沿襲日據時期之遺制,受理祭祀公業派下之全員證明申請核發之 工作,並以派下全員證明作為土地登記之主要依據。.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過去在日據時期,判例上認定祭祀公業乃習慣法人,各項法律 問題,非依習慣法即準用民法法人之規定予以解決。祭祀公業有權 利能力,得為物權、債權之主體,財產屬於祭祀公業本身而非派下 之共有(分別共有),故不動產登記簿上登記為祭祀公業(習慣法人) 名義所有。故光復初期地政機關乃因循日治時期土地登記簿及土地 台帳之記載,准其申報辦理土地總登記,成為現行土地登記名義人。 日據時期有不問是否具備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之法定要件,均視為 法人之習慣。然台灣光復民法實施後,法人非依民法或其他法律之 規定組織設立,不得成立,故祭祀公業已無認定其為法人之餘地(最 高法院 39 年台上字第 364 號判例參照)。故本文僅就現存土地登記 32. 曾文亮,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 88 年 7 月, 頁 91。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