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外交關係影響因素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外交關係影響因素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東與中亞研究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治. 政. 大 影響因素之研究 立. 學. ‧ 國. The study of the factors of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 Ch. engchi. sit er. io. al. y. Nat. ‧. Saudi Arabia and Israel. i Un. v. 指導教授:張景安 博士 研究生:李學昌 撰. 中華民國 110 年 01 月.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 謝辭 研究所生涯經歷的二年半,絕對是我人生中最為充實也最為寶貴的時光, 很榮幸能在政大豐沛的學術資源當中成長。回首過去的求學歷程,時常會經歷 許多困惑、徬徨的艱難時刻,但總能受到師長、同學與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使 我能不斷地堅持在學習的路上。在這些歲月裡,我曾受到太多太多人的幫助, 心中的感激早已溢於言表。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總是尊重我的任何決定,並且給予我無條件 的支持與關愛。每次當我徬徨無助時,我的父母總是成為我最堅強的後盾,推 動我努力不懈地勇往直前。 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景安老師,謝謝老師在撰寫論文的這段期間,給 予我大量且深入的寶貴意見,並且不厭其煩地幫助我修改論文裡的一切內容。. 政 治 大. 同時也非常感謝景安老師在學習過程的鼓勵與啟發,引領我有今日的成果。. 立. 感謝口試委員崔進揆老師與陳秉逵老師,從我的論文計畫大綱審查到最後. ‧ 國. 學. 的碩士學位口試,兩位老師往往給予我非常精闢且寶貴的建議,使我能夠在茫 茫的學術大海中,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非常感謝您們的幫助。. ‧. 感謝傅怡萱老師、王經仁老師、蔡源林老師、李珮玲老師、魏百谷老師、 顧朋老師。在政大學習的過程裡,感謝這些師長們對我的啟發與關愛。另外,. sit. y. Nat. 我要感謝我的研究所好友們,友綸、韻如、材瀚、雨珊,有你們的陪伴與相互. io. er. 扶持是我成長的動力。感謝芃彣、映羽、安育、茵茵、浩語、柏育大哥,謝謝 你們讓我的研究生涯精彩無比。. n. al. i Un. v. 感謝印尼的師長 Dugis、Johnny、Safril、Sarah 對我的教導與關懷,也感謝. Ch. engchi. 一起學習印尼語的夥伴詠心、亮妤、品鴻、壁綺、維容,謝謝你們對我的鼓勵 與幫助。我也要感謝義凡、詠琪、博宇、孟航、姵文、俐蓁、郁璇、彥均、宥 辰,謝謝你們在我撰寫論文的歲月裡為我加油打氣。最後,我要感謝三一寰宇 文化協會的執行長以及在天上的執行秘書,謝謝從小的灌溉,造就今日的成長 茁壯。 研究所的生涯告一段落,接下來,我仍會帶著勇氣與不畏挫折的精神,繼續 朝未來的人生旅途邁進。能有今日的結果絕非憑一己之力就能辦到,在這段過程 裡,我受到數不盡的協助與照顧,我要再次向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表達感謝。謝謝 所有曾幫助我、關心過我的人,因為有你們而使我成為更好的人。. 學昌 2021.01.29. 於木柵. I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 . 摘要. 本文將分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以下簡稱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變化之影響 因素。自 1948 年以色列建國後,沙國與以色列隨著中東局勢的變化,相應地發 展出不同的外交互動模式。因此,本文將從 1948 年至 2017 年為止,在大約七十 年的時間脈絡中,分析沙以外交關係變化的影響因素。此外,本文將以利益平衡 論(balance of interest)做為分析的理論基礎,再輔以內部因素、區域因素與外部勢 力三大面向作為分析的切入點。. 政 治 大. 本文首先根據沙以外交關係的發展脈絡,將其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 1948-. 立. 1979 年、1979-2001 年與 2001-2017 年。再者,將利用內部因素聚焦於沙以政權穩. ‧ 國. 學. 定與意識形態之分歧,以區域因素分析沙以對區域強權變化所採取的外交政策, 最後,則探討國際勢力如何對沙以外交關係產生影響。透過三大面向的分析後,. ‧. 本文將再使用利益平衡論對沙以外交關係的變化因素提出解釋,探討沙國與以色. y. Nat. n. al. er. io. 變。. sit. 列究竟是採取制衡、扈從,亦或是其他類型的外交戰略來處理雙方外交關係之改. i Un. v. 最後,本文發現 1948-1979 年沙以外交關係大多受區域因素所主導,因為此. Ch. engchi. 時國家安全的責任主要由沙國與以色列各自承擔。然而,在 1979-2001 年以及 20012017 年,沙以外交關係則受外部勢力之影響較深,原因在於有很大部份的安全責 任轉移至美國,此外,沙以外交關係中的合作遠大於對抗,意識形態的障礙雖存 在,但對沙以外交關係的影響較小。. 關鍵詞: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外交關係、利益平衡. II DOI:10.6814/NCCU202100288.

(4) Abstract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audi Arabia and Israel. Since 1948, the establishment of Israel, Saudi Arabia and Israel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active molds following the changes of the circumstances in Middle East. Thus, the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factors from 1948 to 2017, within about 70 years. Also, I will apply the theory of balance of interest for the base of explanation and use the three dimensions which are internal factor, regional factor and external factor to be the point of access.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i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and categorizes it to three periods which are 1948-1979, 1979-2001 and 2001-2017.. 政 治 大. Moreover, I will use internal factor to focus on the stability of regime and the conflict. 立. of ideology and utilize regional factor to analyze Saudi and Israel’s reaction toward the. ‧ 國. 學. power change of regional countries. Finally, I will research how the external factor influences Saudi and Israel’s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 dimensions, the thesis will use the theory of balance of interest to submit explanations of the change i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I will make it clearer that whether Saudi. sit. y. Nat. Arabia and Israel adapt balance or bandwagon or the other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io. er. changes of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Finally,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Saudi and Israel’s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is. n. al. i Un. v.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 in 1948-1979 becaus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Ch. engchi. security is responsible to themselves. However, in 1979-2001 and 2001-2017,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is influenced a lot by the external factor. The reason is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security has transferred to the United State in large part. Also, the cooperation is stronger than confrontation in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The obstacle of the conflict of the ideology still exist but it doesn’t impact a lot on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Keywords: Saudi Arabia, Israel,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alance of interest. III DOI:10.6814/NCCU202100288.

(5) 目次 第壹章: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17 第五節 分析框架 .................................................................................................................................. 17. 政 治 大 第七節 研究限制 .................................................................................................................................. 22 立 第六節 章節安排 .................................................................................................................................. 21. ‧ 國. 學. 第貳章:1948-1979 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 ................................................. 23. ‧. 第一節 1948-1967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 24. y. Nat. ㄧ、內部因素.......................................................................................................................................... 24. er. io. sit. 二、區域因素.......................................................................................................................................... 29 三、外部勢力.......................................................................................................................................... 33. al. n. iv n C 四、結論.................................................................................................................................................... 37 hengchi U 第二節 1967-1979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 38 ㄧ、內部因素.......................................................................................................................................... 38 二、區域因素.......................................................................................................................................... 42 三、外部勢力.......................................................................................................................................... 44 第三節 結論 .......................................................................................................................................... 46. 第參章:1979-2001 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 ................................................. 49 第一節 1979-1991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50 ㄧ、內部因素.......................................................................................................................................... 50 IV DOI:10.6814/NCCU202100288.

(6) 二、區域因素.......................................................................................................................................... 54 三、外部勢力.......................................................................................................................................... 58 四、結論.................................................................................................................................................... 62 第二節 1991-2001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 63 ㄧ、內部因素.......................................................................................................................................... 63 二、區域因素.......................................................................................................................................... 66 三、外部勢力.......................................................................................................................................... 67 第三節 結論 ............................................................................................................................................ 70. 政 治 大. 第肆章:2001-2017 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 .................................................. 72. 立. 第一節 2001-2009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73. ‧ 國. 學. ㄧ、內部因素.......................................................................................................................................... 73 二、區域因素.......................................................................................................................................... 76. ‧. 三、外部勢力.......................................................................................................................................... 79. y. Nat. sit. 四、結論.................................................................................................................................................... 82. n. al. er. io. 第二節 2009-2017 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 ............................................................................... 83. i Un. v. ㄧ、內部因素.......................................................................................................................................... 83. Ch. engchi. 二、區域因素.......................................................................................................................................... 85 三、外部勢力.......................................................................................................................................... 87 第三節 結論 ............................................................................................................................................ 90. 第伍章:結論 ........................................................................................................................ 93 研究建議 ................................................................................................................................... 96 參考文獻 ................................................................................................................................... 97. V DOI:10.6814/NCCU202100288.

(7) 圖次 圖 1 利益平衡論之國家類型光譜圖................................................................. 19 圖 2 第一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對照表 ............................................................ 26 圖 3 國際油價圖(1950-2010) ................................................................................. 39 圖 4 沙國人均 GDP(1970-2015) ............................................................................ 40 圖 5 以色列人均 GDP(1960-2010) ....................................................................... 41. 政 治 大. 圖 6 1948-1979 年沙以關係影響因素示意圖.................................................. 48. 立. ‧ 國. 學. 圖 7 國際油價圖(1950-2000) ................................................................................. 52 圖 8 美國歷年對中東軍售圖 ............................................................................... 59. ‧. sit. y. Nat. 圖 9 美國援助以色列圖 ......................................................................................... 61. er. io. 圖 10 沙國武器進口趨勢圖 .................................................................................. 86. a. n. v l C 圖 11 1979-2017 年沙以關係影響因素示意圖 ............................................... 92 ni. hengchi U. VI DOI:10.6814/NCCU202100288.

(8) 第壹章、緒論 ㄧ、前言: 本文將針對以色列自 1948 年至 2017 年,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以下簡稱 沙國)之外交關係進行研究。以色列自 1948 年建國後,大幅改變中東地區的國 際情勢。冷戰時期的兩大世界強權美國與蘇聯在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隨即承認以 色列,因此確立以色列的獨立地位。然而,以色列建國後旋即遭受多個阿拉伯國 家聯合進攻,但戰爭卻由以色列獲勝,大量巴勒斯坦難民被迫逃離家園,阿拉伯. 政 治 大. 人將此稱為大災難,從此開啟難解的以巴問題。在往後的數十年間,以色列與周. 立. 圍阿拉伯國家分別爆發多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緊密牽動國際局勢的變化。. ‧ 國. 學. 沙國為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為阿拉伯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臨. ‧. 波斯灣(Persian Gulf),具有豐沛的石油資源。截至 2019 年,沙國的石油出口量排 名全球第 2,高達 1 天 1241 萬桶(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9)。. y. Nat. io. sit. 此外,沙國身為伊斯蘭發源地,聖城麥加與麥地那均位於其領土內,在伊斯蘭信. n. al. er. 仰乃至阿拉伯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瓦哈比主義(Wahhabism)1與沙國政治相結合,. Ch. i Un. v. 導致沙國積極實踐伊斯蘭教育,大力向外傳播伊斯蘭的意識形態,漸成為沙國重 2. engchi. 要的軟實力 ,進而對所有穆斯林國家產生深厚的影響 (Peterson, 2002 ; Bronson, 2006)。 儘管沙國與以色列由於官方的敵對立場,至今從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隨 著中東地區的權力變化及國際關係的變動,沙以之間的外交關係並非保持恆 定,反而隨著不同時期的區域和國際變化而影響雙方的外交發展。另一方面, 沙以由於以巴問題,致使沙國官方對以色列的態度必須強硬,堅決不承認以色 1. 興起於 18 世紀的原教旨伊斯蘭主義,日後並與沙烏地家族結合,成為沙國的統治合法性基礎。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Wahhabi 2. 由 Joseph Nye 所提出,指國家除了軍事與經濟之外的力量。透過吸引力、價值觀以及道德使他國願意服. 從要求。<Joseph Nye (1990). Twentieth Anniversary. Foreign Policy No. 80, pp. 153-171>. 1 DOI:10.6814/NCCU202100288.

(9) 列的存在正當性。沙國在處理對以關係上往往格外謹慎,任何的接觸都得私下 進行,以免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反彈威脅沙國的正統性。此外,沙國在安全戰略 上相當大程度的依賴美國,但美國的中東政策卻始終堅定支持以色列,使沙國 不得不面對政治上的現實。倘若堅持敵視以色列,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與沙美 關係將無法有正向發展。 對於以色列而言,擁有強權美國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若能獲得其他中東國 家的支持,特別是中東區域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將會更加穩固以色列位於中 東的安全地位。以色列近年來逐漸在在外交、經濟等議題上與沙國採取合作, 除了能鞏固以色列的生存之外,還能減少外部威脅以及確保能源穩定。在不威. 政 治 大. 脅以色列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以色列始終盡可能地尋求與沙國接觸的機會,藉 此提升以色列的安全。. 立. ‧ 國. 學. 本文試圖從沙以互動的脈絡中,釐清沙國與以色列自 1948 至 2017 年,外交. ‧. 關係的影響因素為何。探討何種因素促使沙國與以色列在不同時期,展現出不同 的外交關係。本文之起始年份由 1948 年以色列建國至 2017 年為止,原因在於沙. y. Nat. er. io. sit. 以外交關係也受美國勢力所影響。儘管川普由 2017 年執政至今,但其任期尚未 結束,並且暗藏許多變數,倘若貿然分析恐因變異太大而與現實失真。因此,截. n. al. Ch. i Un. v. 至 2017 年歐巴馬任期為止,剛好形塑出一完整的時間序,能對沙以外交關係的. engchi. 發展作出可靠、真實的探討。最後,本文將採用三大面向—內部因素、區域因素、 外部勢力,以此分析沙以不同時期之外交關係的變化。. 二、研究問題與目的: 本文之研究問題為「影響沙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的因素是什麼」。回顧過往 的研究,大多將以色列與沙國的外交關係,看作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多強調沙 以的對立關係。較少文獻以沙以為中心探究 「 什麼樣的因素影響沙國與以色列 外交關係之變化 」。. 2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0) 本研究將分析沙國與以色列之外交關係,期望能找出沙以外交關係背後所隱 藏的影響因素。同樣身為中東強權的沙國與以色列,維持互不承認的外交關係, 給予大眾敵對的認知。然而,隨著全球政經情勢的變化,沙以關係未必永久處於 對抗,逐漸產生更多接觸、合作、衝突與利益盤算的可能。期望能藉由本文,釐 清何種因素影響沙以之外交關係,使讀者以見樹又見林的方式來理解複雜的中東 局勢。 目前多數文獻多聚焦於沙以的衝突面向。然回顧過去的歷史後,筆者認為沙 以之互動關係並非只有衝突,反而有許多合作的行為發生,但目前並未有足夠的 討論對這一現象提出解釋。多數對沙以合作的文獻僅著重於 2003 年後伊朗崛起、. 政 治 大. 2010 年阿拉伯之春以及 2015 年伊朗核協議對沙以關係帶來的影響。這樣的研究. 立. 脈絡僅關注 2003 年以後的中東局勢,海珊政權垮台固然可以比較出伊朗崛起對. ‧ 國. 學. 沙以關係的影響,然而沙國與以色列自 1948 年後旋即不斷地在不同的中東局勢. ‧. 下產生互動,過於強調 2003 年後的情勢不免忽略過去 55 年來沙以關係的競合。 因此,本文將針對此一不足之處提出討論,將嘗試對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提. y. Nat. er. io. sit. 出解釋,並將時間序延伸至 1948 至 2017 年,透過自以色列建國至美國歐巴馬政 權為止,剛好形成一完整的時間序列,足以審視沙以兩國歷年來的局勢變化,如. n. al. Ch. 何影響沙以關係的競合發展。. engchi. i Un. v. 此外,過去研究多將海灣國家視為一個群體,這樣的看法是基於海灣國家內 部的同質性相當,並大多採取一致的外交政策。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看法,過 度簡化海灣國家間的差異性,易產生以偏概全的謬誤。反之,應將海灣國家區分 出來,探討以色列與各別海灣國家的外交關係。因此,本文將補足此ㄧ不足之處, 決定將焦點置於沙國與以色列的外交發展。由沙國與以色列自身的國家特點與雙 邊之互動為切入點,對沙以外交關係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最後,當前主流論述多認為沙以關係主要受以巴問題的影響,進而形塑出沙 以外交關係的互動模式。然而,以巴問題或許仍對沙以外交關係產生牽制,但絕 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諸如區域變化、外部勢力等因素對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反 3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1) 而更甚以巴問題。藉由本文之分析,將帶給公眾更深入的角度看待沙以之間的交 往,並試圖破除以巴問題為沙以關係中最重要影響因素的迷思。 本文之研究結論為沙以外交關係主要受到現實利益的影響較深,反觀意識形 態上的分歧如以巴問題,對沙以外交關係的影響較弱。沙以面對物質利益的改變 時,通常能輕易跨過意識形態的障礙採取合作。. 三、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將分為三部分,第一、二部分回顧過往沙國和以色列的外交政. 政 治 大. 策,以梳理沙以兩國外交政策的成因。第三部分將針對沙以之雙邊互動關係,. 立. 藉由過去的研究脈絡進而理解沙以互動的發展模式。. ‧ 國. 學. (一)沙國外交政策之研究. ‧. 本節將探討沙國外交政策之過往文獻,主要可將過去沙國外交政策的研究. y. Nat. io. sit. 面向分為三大主題。首先是沙國內部因素,過去許多學者根植於沙國的國家特. n. al. er. 點,以此角度對沙國的外交政策展開研究,較著重在沙國國家內部因素與外交. Ch. i Un. v. 決策之間的關聯。另一面向則是奠基於地緣政治,部分學者將地緣政治作為影. engchi. 響沙國外交決策的因素,特別強調沙國與區域強國之間的互動,間接形塑出沙 國的外交政策。最後一面向則根基於沙美關係,在此面向下,過往研究特別強 調美國對沙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因而有大量文獻特別針對沙美關係進行探 討,此面向將沙美關係變化視為重點,導引出沙國外交政策之改變。 1、. 沙國內部因素: 學者 L. Carl Brown 與 Mai Yamani 針對沙國本身的內部因素行分析,認為. 沙國外交政策受到四種因素互動而形成,分別為宗教因素、民族因素、石油因 素、安全因素。宗教因素的重點在於沙國的特殊性。沙國國王身為兩聖地守護 4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2) 者,代表正統伊斯蘭,因此在宗教層面上,沙國的地位是高於任何其他伊斯蘭 國家,同時,沙國有義務確保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能順利進行朝覲, 保護伊斯蘭信仰因而成為沙國很重要的外交政策(Brown, 2004 ; Yamani, 2008)。 沙國也以伊斯蘭守護者的身份向外輸出伊斯蘭意識形態,如廣建清真寺、資助 伊斯蘭教育與阿拉伯語傳播,以及援助較貧窮的伊斯蘭國家(Yamani, 2008)。第 二,民族因素的含義是沙國將促進阿拉伯民族團結視為重要目標。沙國認為阿 拉伯民族應團結,共同對抗非阿拉伯民族的威脅,如抵制以色列、對抗伊朗。 第三則是石油因素。沙國石油蘊藏量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五,對世界能源影響極 大,此外沙國國有石油公司—沙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3完全置於沙國王室. 政 治 大. 的控制之下,能夠以此控制生產,進而控制油價。沙國同時也在石油輸出國家. 立. 組織(OPEC)當中佔有領導地位,能夠聯合所有產油國一同控制石油產量而影. ‧ 國. 學. 響油價(Brown, 2004 ; Yamani, 2008)。最後,安全因素很大程度地影響沙國之外. ‧. 交政策。冷戰時期,中東的許多阿拉伯共和國,對阿拉伯世界的君主制國家並 不友善,同時他們都較傾向蘇聯,與親美的沙國敵對。在 1979 年伊斯蘭革命4. y. Nat. er. io. sit. 後,沙國更逐漸面臨伊朗的威脅。同時,沙國東部什葉派省份的暴亂,導致沙 國政權穩定受到威脅,種種因素促使沙國大幅改變外交政策。基此,上述四種. n. al. Ch. i Un. v. 影響沙國外交政策的因素,能夠賦予本文分析沙以關係的切入面向,特別是在. engchi. 沙國的對以政策上,能利用此四種要素分析沙國對以政策的原因。 2、地緣政治: 部分學者如 James Wynbrandt、F. Gregory Gause III 以地緣政治的觀點解釋 沙國的外交政策。在中東地區的權力結構上,沙國不斷面臨區域強權的挑戰。隨 著不同的歷史進程,沙國所面臨的區域強權導引沙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方向。如. 3. 沙烏地阿拉伯國有石油公司,為目前世界上探明儲量最豐富石油產量最多的公司。 https://www.aramco.com/en/who-we-are/overview/our-history 4 1979 年由何梅尼領導推翻伊朗國王巴勒維,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Iranian-Revolution. 5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3) 1950-1970 年代埃及與沙國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促使沙國的外交政策重點置於 和埃及的權力平衡(GauseIII, 2011)。1970 年代後,沙國面臨的區域強權為伊拉克 與伊朗,這樣的變化又使得沙國外交政策致力於處理沙國與兩伊的關係。利用區 域層面的面向解釋沙國的外交政策會發現,沙國的目標是追求區域安全最大化, 絕不允許中東地區有潛在的強權威脅沙國的國家安全。特別在冷戰以後,地緣政 治成為沙國外交政策的主軸(Bronson, 2006 ; GauseIII, 2011)。在過去的冷戰時期, 沙國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國,宏觀來看,可視為國際體系的附從關係。冷戰時 期中東的許多阿拉伯共和國,對阿拉伯世界的君主制國家並不友善,因而與沙國 在各個層面進行對抗。美蘇之間的競爭角力貫穿中東權力平衡的發展過程。然而,. 政 治 大. 自冷戰解體後,地緣政治成 為主導沙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學者 Joseph. 立. mcmillan、Gwenn Okruhliku 以及 Trita Parsi 分別將研究焦點置於地緣政治的研. ‧ 國. 學. 究面向,較側重於沙國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如伊朗、伊拉克)。更有許多文獻探. ‧. 討伊朗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波斯灣戰爭與海珊政權被推翻等事件對沙國外交 政策的影響,將區域事件置為分析主體,進而對沙國外交政策進行研究。. n. al. er. io. sit. y. Nat. 3、沙美關係. Ch. i Un. v. 有許多學者以沙美關係為面向分析沙國外交政策,學者 Rachel Bronson、. engchi. Yakub Halabi 以及 Michael Mandelbaum 將核心論述置於沙國與美國的互動關係, 特別是 1945 年後,美國大舉參與中東事務,並與沙國建立同盟關係的發展。至 此,美國中東政策對沙國外交政策逐漸構成強大影響。沙國身為美國在中東最重 要的盟國,在經濟與軍事層面上與美國有深厚的關聯,因此美國中東政策的一舉 一動,均對沙國外交政策造成連帶的變化。在冷戰時期,沙國是美國在中東的緊 密夥伴,除了保護石油資源外,也可藉由沙國的影響力遏止蘇聯的擴張(Bronson, 2006 ; Halabi, 2009)。隨著蘇聯的威脅消失,美國對於中東的處理方式由國際層次 轉為區域層次,然而沙國對美國的重要性,並不隨著冷戰結束而消失,反而隨著 國際情勢的變動而產生不同變化。美國仍必須維護沙國的國家安全,因為大量的 6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4) 石油資源對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佔有關鍵地位(Brown, 2004 ; Bronson, 2006; Mandelbaum, 2016)。沙美關係的穩固更能加強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領導地位。此 外,學者 F. Gregory Gause III 認為,隨著沙美關係的進展,美國對沙國提供大量 的軍事援助,防止沙國遭受周邊國家的威脅,促使沙國逐漸依賴美國所提供的保 護。然而,在冷戰結束後,美國與沙國的關係由戰略關係往商業關係靠攏。冷戰 的結束使美國不必再擔心中東地區的國家靠攏蘇聯,美國與沙國的關係不再將戰 略關係擺在第一位,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商業關係。沙國每年均向美國購買大量武 器,同時美國在沙國石油工業上扮演顧問、策略聯盟的角色。在後冷戰時期,石 油的需求逐漸擴大至亞洲、非洲、中南美洲,使沙國與美國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政 治 大. (Bronson, 2006 ; Halabi, 2009 ; GauseIII, 2011)。 . 立. ‧ 國. 學. 儘管沙美關係在軍事、經濟、外交等領域展現出緊密的合作關係,但探究其 內涵仍發現,沙美關係中暗藏許多不穩定因素。因此,有部分學者以沙美關係當. ‧. 中的矛盾因素作為研究面向。學者如 Rachel Bronson、Yakub Halabi 指出「沙國. sit. y. Nat. 困境」之問題,將是造成沙美關係不穩的一大因素。有鑒於沙國在伊斯蘭世界的. n. al. er. io. 宗教地位,沙國必須維持其正統性,不得與西方國家過從甚密,以免遭致保守派. i Un. v. 反對。另一方面,沙國欲維持其中東強權之地位,勢必要依靠美國提供的保護,. Ch. engchi. 以及石油美元的機制確保統治基礎。在如此情勢下,沙國必須在親美與反美勢力 之間拉扯,倘若過度傾向任何一邊,都不利於沙國王室的統治(Bronson, 2006 ; GauseIII, 2011)。此外,在沙國困境的脈絡下,沙國王室必須妥善處理與極端主義 之間的關係。沙國藉由瓦哈比教派建國,以宗教意識形態培育出許多極端主義份 子。長久以來這僅被視為沙國國內體制的一環,並未對其外交政策產生影響。然 而,911 事件發生後,美國當局對沙國的態度漸成為影響沙美關係的重要因素 (Bronson, 2006 ; Halabi, 2009 ; GauseIII, 2011)。隨著美國反恐戰爭的開展,對抗恐 怖主義不僅限於干涉沙國內政,反而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環。因此,沙國境內. 7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5) 許多被認為與恐怖主義發展有關的資金和團體,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暫緩或 停止,足以顯示沙國內政也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所看重的一環。 藉由過去的研究面向,能夠由內部、區域、國際的層次由微觀至宏觀的角度 理解沙國外交政策之發展,然而,卻也發現部分可補強之處。沙國內部因素的研 究面向,過於偏重沙國國內因素與外交政策間的關聯,但綜觀沙國歷史,筆者發 現其內部因素的變動不大。自沙國建國至今,沙國王室在宗教、民族、石油、安 全等要素上的立場幾乎都保持一致。但是沙國的外交政策卻非常具有彈性,更時 常因應中東局勢變化而立刻做出改變。因此,內部因素與外交決策的變化不一致,. 政 治 大 在沙國的發展歷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倘若僅強調內部因素將容易忽略外部勢力對 立. 使得此面向無法明確解釋沙國外交的改變過程。此外,沙國與美國的互動過程也. ‧ 國. 學. 沙國的影響。. ‧. 地緣政治面向的遺漏在於,其多側重於沙國在面對威脅後的反應,亦即將研 究重點聚焦於衝突與制衡。然而,國家間的互動並非只有衝突與制衡。國家面臨. y. Nat. er. io. sit. 機會時,有很大的可能選擇採取合作甚至是扈從。此外,多數的衝突也大都透過 和平的方式解決,若一昧強調衝突,將會忽略和平解決的過程。另外,地緣政治. n. al. Ch. i Un. v. 的研究面向大多聚焦於三大面向,沙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沙國與海灣國家的. engchi. 關係、以及沙國與鄰國間的關係。然而,以色列是在某種程度上對中東極具影響 力的國家,歷次的以阿衝突往往重塑中東的權力平衡,但以色列卻較少在此研究 面向中被提及。 沙美關係研究面向僅將沙國簡化為一般的理性國家行為者,將國際關係理論 中,對國家行為的論述套用至沙國。儘管此論述仍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卻沒注 意到沙國內部因素也可能對沙國外交決策過程產生影響,實為國際關係面向的不 足之處。此外,多數沙美關係研究面向之文獻,常將海灣國家視為一整體,並未. 8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6) 區別各海灣國家在對美關係上的不同,容易忽略不同的海灣國依然會導引出不同 外交政策此一事實,因此將其分別探討實屬必要。. (二)以色列外交政策之研究. 以色列外交政策之研究可分為三大面向,分別為國家安全、美以關係以及以 阿衝突。多數學者以三大面向,探討以色列外交政策的不同發展,進而對其外交 政策進行研究。 1、國家安全:.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以色列外交政策最核心內容,就是維護以色列的生存地位以及確保海外猶 太人的安全(Brown, 2004)。以色列自建國後,遭受阿拉伯國家多次攻擊與長年的. ‧. 孤立,使得以色列必須積極向外拓展盟友關係,才得以繼續保持生存地位。綜觀. Nat. sit. y. 大部分中東國家,均分別在不同的歷史時刻成為以色列最大的威脅,從外約旦、. n. al. er. io. 埃及、沙國、伊拉克、伊朗等,無一不對以色列造成安全威脅,因而有大量的研. i Un. v. 究聚焦於以色列如何平衡這些安全威脅。此外,以色列與國際強權的關係也是國. Ch. engchi. 家安全脈絡下的研究重點。Brown 指出以色列的地緣位置使其在建國初期,旋即 被西方大國所承認。作為一個中東地區的新國家,大國若能與以色列維持良好外 交關係,必能以此為跳板,將勢力延伸至中東。學者 Gorvin Yosef 認為建國初期 最支持以色列的大國是蘇聯。蘇聯為排擠英國在中東的勢力,全力支持以色列, 對其輸出武器(Yosef, 1998)。蘇聯希望能將以色列培養成為進入中東的入口,擴 大蘇聯影響力,同時以色列也希望蘇聯能放寬境內猶太裔人民移民以色列的人數 限制(Yosef, 1998)。然而,時任埃及總統納瑟(Nasir)於 1950 年代與蘇聯交好後, 蘇聯開始援助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此舉使以色列備感威脅,開始轉往與美 國發展關係(Seliktar, 1994)。學者 Ofira Seliktar 認為以色列外交政策在 1960 年代 9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7) 開始轉向,1967 年的六日戰爭使以色列取得全面優勢,並拒絕聯合國 242 號決 議,不願返還 1967 年以前的土地,因此與蘇聯及其他阿拉伯國家關係降到低點。 此時正值美蘇冷戰的高峰期,美國決定藉此契機,將以色列轉為中東地區最重要 的戰略夥伴,至此開啟以色列親美的外交路線(Mansor, 1994)。 2、以阿衝突: 有許多學者透過以阿衝突的面向分析以色列外交政策,如 David Mcdowall, Gregory Harms, Todd M Ferry, James L. Gelvin 以及 Cody smith 認為以色列的外 交政策主要受以巴問題所影響。自 1948 年建國以來,以色列視維護生存為最重. 政 治 大 點擺在歷次的中東戰爭,研究以色列如何以小博大戰勝阿拉伯國家的進犯。以阿 立 要之外交政策,防範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進犯是以色列的首要目標。許多文獻將焦. ‧ 國. 學. 衝突歷經多次調停、衝突,終究無法達成最終解決方案,主要關鍵點在於以色列 當局對於領土問題的態度非常強硬,絲毫不願意退讓。在冷戰結束後,美以關係. ‧. 不因冷戰結束而有所改變,冷戰的結束反而促使美國更加依靠以色列在中東地區. sit. y. Nat. 的優勢,處理其他複雜的中東事務。在以巴和談的過程當中,以色列基於國家安. n. al. er. io. 全的理由,堅持不肯退讓佔領區的土地。儘管過去的美國當局,或多或少的要求. i Un. v. 以色列重新思考佔領區的問題,以色列當局卻絲毫不受影響。以色列也憑藉著其. Ch. engchi. 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在華府的政治影響力,每年從美國獲得大量的經濟和武器援助, 更加奠定在中東的優勢地位,更有利於以色列在以阿衝突上的主導地位。. 3、美以關係: 部分學者如 Colin Shindler、Nadav Safran 以及 Jim Zanotti 特別強調美以關 係在以色列外交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探究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原因,主要可分為 二種因素 ; 道德因素及戰略因素。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提 出的民族自決原則,給予猶太人成立猶太國家的基礎。此外,猶太人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期間遭到德國納粹的大屠殺,喚起國際間的同情,因此在二戰結束後美國 10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8) 主流民意支持猶太人建國,大量的猶太裔難民遷往以色列。以色列也是目前中東 地區較為穩定的民主國家,多年來實施民主政治體制,與美國的民主政治和意識 形態較相近。在宗教層面上,美國多數基督教保守派認為以色列是保護猶太-基 督教信仰不受激進派伊斯蘭影響的重要力量(Shindler, 2014)。 部分學者如 John Mearsheimer 以及 Stephen Walt 則將美國的以色列遊說作 為研究美以關係的面向之一,以此探討美以關係以及美國對以政策的發展。以色 列遊說團體在美國具有強大實力,足以撼動美國的外交決策。導致美國當局過度 被以色列遊說牽制,此力量能夠催生出許多偏袒以色列的外交政策。短期來看確 實有利於以色列與美以關係,但長期來說,卻傷害到美國的利益以及美國和其他. 政 治 大. 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更不利於以色列在中東的安全。. 立. 更多的學者認為,戰略因素真正對美以關係發揮決定性影響。雙方在中東地. ‧ 國. 學. 區均面臨共同的敵人,例如伊朗、敘利亞、真主黨、哈瑪斯、以及海珊時期的伊. ‧. 拉克,因此促成全面性戰略合作關係。然而,美國不樂見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與其 他國家開戰,因此除了強烈武裝以色列,讓其具有足夠軍事實力震攝其他阿拉伯. y. Nat. er. io. sit. 國家外,美國也利用大量的對以援助,形塑出對以外交政策制定的影響力,能控 制以色列不輕易與其他中東國家開戰(Shindler, 2014)。同時,美以雙方共享情報. n. al. Ch. i Un. v. 機制,防範戰爭與恐怖攻擊。美國更在以色列部署武器作為實驗場,每當以色列. engchi. 遭受攻擊時,可以測試新防衛系統的效能。在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方面,美以開啟 戰略合作關係,美國的對以政策在於維持以色列的軍事品質優勢,亦稱為QME (qualitative military edge)。美國認為軍事品質是相對的,為維持以色列的優勢, 因此不敢將更先進的武器賣給其他阿拉伯國家。QME間接影響美國與其他阿拉 伯國家的關係,這使其他阿拉伯國家不滿,認為以色列過度誇大阿拉伯國家的威 脅跟能力。然而,近年來遜尼派國家跟以色列都面臨了伊朗的威脅,因此阿拉伯 國家漸漸地增加與美國的軍售數量(Zanotti, 2018)。 透過根基於國家安全、以阿衝突與沙以關係的研究面向,可在以色列的歷史 脈絡下,清楚理解其衍伸的外交政策制定模式。然而,卻仍有些許可補強之處。 11 DOI:10.6814/NCCU202100288.

(19) 其一,過往之研究面向多聚焦於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面向。國家安全 面向對以色列的外交研究勾勒出精確的圖像,以色列的特殊之處在於,鮮少有一 個新成立的國家,會在建國之初立即遭遇如此強大的挑戰。但以色列不僅沒有滅 亡,反而在一次次的威脅當中變得更強韌。然而此面向仍有些許不詳盡之處。在 國家安全的架構下,多數文獻將重點側重於以色列平衡威脅的政策,對於研究以 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互動上,往往只偏重衝突。但筆者發現以色列並未一昧的 仇視阿拉伯國家,反而願意積極地拓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進而產生合 作。然而,在以阿合作的面向上,較少有文獻對其進行研究,探究合作的動機與 影響因素。. 政 治 大. 其二,美以關係固然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有深厚的影響,但並非唯一的影響. 立. 因素。筆者認為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也是形塑以色列外交政策的因. ‧ 國. 學. 素。然而相較之下,卻較少有文獻針對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作為研究以. ‧. 色列外交政策的面向。因此,本文選擇將以色列與沙國之外交關係作為研究焦點, 以彌補此一不足。. y. Nat. er. io. sit. 其三,多數文獻並未將阿拉伯國家加以區分,反而將其視為一整體,這樣的 思維可能忽略阿拉伯國家自身的特殊性。許多研究只將以阿衝突簡略的分為二大. n. al. Ch. i Un. v. 陣營,即以色列與阿拉伯陣營。然而,這樣的二分法明顯忽視各個阿拉伯國家的. engchi. 獨特之處。在以阿衝突的框架下,所有阿拉伯國家均打著反對以色列的大旗,然 真正的動機與利益盤算卻大相徑庭。為能更詳盡地分析以阿衝突,筆者認為應該 將以色列與個別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抽離出以阿衝突的框架之下,以進行個別研究, 才能對以阿衝突有更真確的理解,不應僅僅將其分做以色列與阿拉伯二大陣營。. 12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0) (三)、沙國與以色列雙邊關係之研究. 沙國與以色列雙邊關係之研究可概分為二種研究面向。較早期的文獻通常 聚焦於沙國與以色列之間的政治對抗,大多分析沙國如何與阿拉伯國家合作, 共同打擊以色列並探討以色列為求生存的反制手段。然而,近年來的文獻,則 多側重於沙以間的權力平衡變化,特別在伊朗崛起、阿拉伯之春等事件的餘波 後,沙國與以色列的關係漸漸發生轉換。 1、沙以間的對抗 部分學者針對此主題的研究面向,主要著重於沙國與以色列之對抗關係。自. 政 治 大. 以色列建國以來,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一直保持敵對關係。許多文獻將研究. 立. 重點置於沙國如何與阿拉伯國家一同打擊以色列,包含歷次的中東戰爭與沙國如. ‧ 國. 學. 何實施對以色列的經濟抵制(Feiler, 2011)。隨後,1973 年後獲得大量影響力的沙. ‧. 國,躍升至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角色,從此由沙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繼續抗衡以 色列,形塑出不同的競合關係。總結來看,過往大量的文獻旨在研究,沙國與以. y. Nat. er. io. sit. 色列之間非武力的對抗關係。海灣國家沒有如埃及與伊拉克強大的軍事實力,能 對以色列發動實體戰爭,然而,他們卻使用經濟抵制和意識形態做為對抗以色列. n. al. 的主要手段(Feiler, 2011)。. Ch. engchi. i Un. v. 2、沙以權力平衡 部分學者則觀察到沙國與以色列之間的秘密關係,利用沙國與以色列的互動 面向闡述雙方之外交關係。學者 Kristian Ulrichsen、Ian Black 認為自伊朗 1979 年革命後,沙國之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因此,由權力平衡的觀點來看,沙國為首 的多個海灣國家,必須開始尋求與其他盟國合作以平衡伊朗。以色列逐漸成為最 好的選擇,因為其不僅受到伊朗的威脅,也同為美國陣營。因此,學者多針對海 灣國家與以色列如何從對抗走向同盟的角度,分析雙方之外交關係。. 13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1) 另外,有學者以國際政治的變化為面向,分析沙以權力平衡的變化。Elisheva Stollman、Arhama Siddiqa、Muhammad Abbas 、Hassan Asad Khan 以及 Doron Matza 和 Adam Hoffman 認為美國當局在中東地區的角色,以及逐漸崛起的伊朗 成為影響海灣國家與以色列外交關係之重要因素。以色列和沙國的關係正經歷重 大轉變,有學者認為國際關係不是零和遊戲,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國際關係由冷 戰的極端形勢轉變為功能取向(Matza & Hoffman, 2019)。特別在美國的影響力逐 漸削弱、阿拉伯之春的美好憧憬幻滅後,以色列跟沙國的關係越走越近,巴勒斯 坦問題的重要性反而被實用性給取代。相較於伊朗崛起、美國退出中東局勢等近 幾年的重大議題,處理巴勒斯坦問題已不再是海灣國家的優先政策,平衡外部威. 政 治 大. 脅與權力,漸漸成為海灣國家的首要目標。. 立. ‧ 國. 學. 透過沙以政治對抗以及沙以權力平衡二大面向,可清楚理解沙國與以色列雙. ‧. 邊關係的發展與轉變,然此二面向仍有些許不足之處。首先,沙以之間固然有明 顯的對抗態勢,但究其過去的歷史發現,沙以仍在私底下,針對特定的事件以非. y. Nat. er. io. sit. 公開、非官方的方式進行合作,不應過度偏重對抗。因此,在對抗關係之外,筆 者認為也應將沙以秘密合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目標,才能對沙以外交關係有進一. n. al. 步的理解。. Ch. engchi. i Un. v. 此外,有關於沙以權力平衡的研究文獻,對於伊朗崛起5、阿拉伯之春、伊朗 核協議等事件上,均有許多文獻以這些重大事件為基礎對沙以外交進行分析。然 而,沙以外交上的互動卻不僅止於此。從 1948 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沙以間雖未 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卻時常因中東局勢之變化而有所互動,但探討此主體的文獻 甚少,大多僅聚焦於 2003 年後伊朗局勢所帶來的改變。此外,近年來多數文獻 對沙以關係的結論,多認為呈現「越來越緊密的外交關係」。然筆者認為,「越 來越緊密的外交關係」尚無法精準描述沙以關係的現況。導致國與國關係變化緊. 5. 2003 年伊拉克海珊政權的覆滅,被認為大幅增加伊朗在中東區域的影響力。 https://www.cfr.org/timeline/iraq-war 14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2) 密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如制衡、接觸、豺狼型扈從6(jackal bandwagon)、錦上添花 型扈從7(piling on)、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等。因此,筆者將藉由研究 1948-2017 年的變化,為沙以關係的影響因素做出明確的界定。. 結論 回顧過往關於沙以外交關係的文獻後,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需進行補強。首 先,多數文獻將研究重點聚焦於衝突面向。儘管沙以兩國確實自建國以來即處於 互相對抗的態勢,但回顧歷史便可了解,雙方的外交彈性很大,時常因特定事件. 政 治 大 以利用非官方、非公開方式的合作原因與影響因素,改變沙以兩國永遠只有敵對 立 而採取秘密合作,並未永遠處於敵對狀態。因此,本文除衝突面向外,將補足沙. ‧ 國. 學. 關係的既定想法,如此便能破除沙以外交關係永遠只有衝突的迷思,更能凸顯出 過往研究較少提及的沙以合作關係,且更貼近真實之現況。. ‧. 第二,對於沙以外交關係之發展,大多數文獻較側重 2003 年之後的中東局. sit. y. Nat. 勢。但筆者認為,這樣的時間序過短,應將其延伸至 1948 至 2017 年以來沙國與. al. er. io. 以色列外交關係之發展,並對每個時期的外交關係做出明確的界定,才能宏觀且. v. n. 清楚地描述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透過本文自 1948-2017 年的分析,能夠疏. Ch. engchi. i Un. 理沙以外交關係歷年來的關鍵因素,為台灣與沙國、以色列的互動關係上提出適 當的應對方式。 最後,目前針對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研究都將海灣國家視為一體,多數研 究以海灣國家均採取一致的外交政策為框架,探討與以色列間的關係。然而筆者 認為,每個不同的海灣國家均有其重視的國家利益與考量,這些考量會因自身的 條件而有所不同,因此較難 形成一致 的外交政策(Guzansky, 2015 ; Jones & Guzansky, 2017),卻少有研究將海灣國家分開,個別探討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 6. 翻譯取自於 <譚偉恩(2006),權⼒平衡之研究:現實主義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 22 期,p129-165>. 7. 同上。 15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3) 筆者認為若將海灣國家視為一體,會容易忽略個別海灣國家之間的差異性,進而 導致對海灣國家以及其他中東國家的互動觀點過於單一化。因此,藉由本文之分 析,沙以雙方如何在局勢複雜的中東區域內依然保持合作與生存,可作為同樣身 處國際熱點的台灣值得參考之處,以維繫我國之生存發展。 最後,根據本文所回顧之研究文獻,主要可總結出三大面向,作為檢測沙以 外交關係影響因素的有力工具,分別為內部因素、區域因素與外部勢力。首先, 內部因素屬於易於檢測的客觀條件,同時,內部因素與國家實力、政權穩定等條 件具有很強的連結。這些條件的變化通常也伴隨著他國或多或少的反應,進而影. 政 治 大 故而,本文將內部因素之變化作為分析沙以兩國外交關係影響因素的面向之一。 立 響外交關係。另外,如同前述文獻回顧所提到,內部因素對沙以兩國之影響甚大。. ‧ 國. 學. 本文之內部因素將較著重於政權穩定與以巴問題的意識形態,沙以外交關係時常 受到以巴問題的發展而產生變化 ,而政權穩定則攸關沙以兩國核心利益的發展,. ‧. 內政與外交政策的走向多與政權穩定的發展相關。故本文將這兩大原因作為內部. er. io. sit. y. Nat. 因素的主要檢測事項。. 第二個面向是區域因素。此處的區域因素將著重於沙國、以色列與其他區域. n. al. Ch. i Un. v. 強權的競逐關係,而這樣的競逐關係又會反過來驅動沙以之間的權力平衡。區域. engchi. 因素通常涉及到沙以兩國的安全關係,因而觸發不同程度的權力平衡,為沙以外 交關係注入改變。 最後一個面向則是外部勢力。外部勢力之所以成為重要的面向,主要是因為 中東區域之發展歷程,通常伴隨著大國角力。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與地緣戰略意 義的中東地區,自然成為大國的必爭之地。這也是分析中東地區權力平衡的特點 之一,大國對於中東事務的干涉,時常左右中東國家之間的勝敗。倘若忽視大國 在此地的勢力發展,便無法清楚看透中東區域之變化。因此,本文也將外部勢力 作為分析沙以外交關係影響因素的分析面向。藉由這三種面向分析沙以外交關係, 16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4) 能夠毫無遺漏地由微觀至宏觀的角度研究沙以外交關係中的影響因素,不會過度 側重單一視角,如此也較可能產生中立客觀的研究結果。.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採用的方法為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主要透過文獻的收 集、分析、歸納、研究來找到所需要的資料,並對文獻做客觀且有系統地描述, 建立起對這一主題全面且廣泛深度的了解。本研究主要搜集國內外圖書館、檔案. 政 治 大 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網路資源等資料,針對此一主題進行廣泛 立. 館、數位資料庫的參考資料,以及和本研究重要相關的中英文專書、期刊論文、. ‧ 國. 學. 的分析與研究。. ‧. 五、分析框架. y. Nat. sit. 本研究將以利益平衡論(balance of interest)作為本文之分析框架,用以闡述沙. n. al. er. io. 國與以色列從 1948 至 2017 年間,權力平衡影響其外交關係的基礎。筆者在回顧. i Un. v. 沙以過往之歷史後發現,沙以外交關係的變動十分頻繁但也具有彈性。為保護國. Ch. engchi. 家的生存,沙以均能越過意識形態等障礙,盡力極大化自身的權力發展。不同時 期的沙國與以色列,其外交關係常隨著情勢不同而擺盪,特別在中東國家間權力 分配不均時,更容易驅使沙以外交關係出現轉變。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以理論 為基礎對沙以的權力互動作出解釋。權力平衡理論的發展在過去數十年經歷重大 轉變,其中如結構結構現實主義、威脅平衡論更被廣泛運用於解釋權力平衡的變 化。但筆者認為在沙以一連串的互動過程中,倘若由結構現實主義的觀點來看, 沙以兩國各自在中東區域內佔有一定的影響力,理應採取制衡,但卻無法解釋雙 方為何在制衡與合作中不斷擺盪。同樣地,以威脅平衡論的角度觀之,沙國始終 沒有放棄對以色列的威脅意圖,然沙以卻依然在不同情勢下進行制衡與合作。顯 17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5) 然結構現實主義與威脅平衡論均無法解釋沙以的權力平衡發展。因而,回顧許多 國際關係理論後,筆者認為將利益平衡論作為本文之分析框架最為適合。 Randall Schweller 針對權力平衡理論進行修正,將利益的觀點導入此理論成 為利益平衡論。首先,利益平衡論修正過去威脅平衡論(balance of threat)當中對 扈從與國家動機的描述。在威脅平衡論中,扈從被視為制衡的相反概念,當國家 遭受他國威脅時,無法擁有足夠實力制衡威脅來源就只能採取扈從,因而扈從被 視為一種不得不的妥協方式,以此與威脅來源國形成一臣屬關係。基此,威脅平 衡論認為,國家若要繼續維持其生存安全,大多會選擇制衡而非扈從,因為扈從. 政 治 大 作出界定,他認為扈從並非僅是國家不得不為之的最後手段。相反地,扈從可以 立 僅意味著臣服於威脅來源而終將走向滅亡。然而,Randall Schweller 重新對扈從. ‧ 國. 依然採取扈從的外交戰略,只為獲取更多的國家利益。. 學. 被視為一種出於理性思考後的自由選擇。國家有可能在未遭受任何威脅的前提下,. ‧. 此外,利益平衡論修正威脅平衡論對國家動機的解釋。威脅平衡論認為,無. y. Nat. er. io. sit. 論國家採取制衡或是扈從,最主要的驅使動機是威脅而非權力不均(imbalance), 但是利益平衡論認為這樣的論述忽略國家主動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反而僅將制衡、. n. al. Ch. i Un. v. 扈從等戰略視作被動的行為。例如在 1940 年代,義大利與日本相繼加入德國為. engchi. 首的軸心國,並非出於對德國威脅的恐懼,而是看準能因此獲得更多的國家利益。 又如 1945 年蘇聯願意向日本宣戰,也不是出於對美國等同盟國的恐懼,而是著 眼於日後的潛在利益(Schweller, 1994)。最後,利益平衡論針對國家的行為傾向提 出不同看法,過去的國際關係理論多假設,國家較願意為維護自身的現狀而不顧 一切付出代價,但對於尚未擁有的事物則傾向於採取低代價、低風險等較保守的 行為。因此,這樣的傾象會造就整個國際體系大多維持現狀,較難出現大規模的 變動。然而,利益平衡論提出不同的假設,國家並非總是傾向於維持現狀,相反 地,國家將會根據自身的不同條件而主動採取高代價、高風險的行為,以此挑戰 現有的國際體系,從而獲得更多利益(Schweller, 1994)。 18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6) 綜上所述,利益平衡論將國家主觀的利益概念帶入外交決策的分析,在此概 念下,可再將理論分為二種層次,其一是單元層次,其二是體系層次。首先,在 單元層次中,利益平衡論將國家分為四種典型。第一種是獅子型(Lion)國家,這 些國家願意花費大量成本維持現狀,較不願見到現狀改變。主要原因為這些國家 早已是國際現狀的既得利益者,維持現狀對其國家利益的發展最為有利。第二種 是羔羊型(Lamb)國家,這些國家的特點在於缺乏足夠的實力對國際體系產生改變, 大多為ㄧ般中型國家或失敗國家,對國際體系的改變無足輕重。第三種是狐狼型 (Jackal)國家,這類的國家願意付出高成本維持現狀,但也願意付出高成本改變現 狀,因此大多被視為機會主義者,有時則會成為左右勝敗的關鍵少數。第四種則. 政 治 大. 是灰狼型(wolf)國家,這類國家對於現狀極為不滿,願意付出極高的代價改變國. 立. 際現狀,他們多不顧一切顛覆現狀,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比維持現狀要來的. ‧. ‧ 國. 學. 好。. 利益平衡論之國家類型光譜.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1,資料來源:Randall Schweller(1994), Bandwagoning for Profit: Bringing the Revisionist State Back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Summer, 1994, Vol. 19, No. 1, pp. 72-107 19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7) 最後,在體系層次方面,Randall Schweller 著重於分析對現狀滿意與不滿的 國家競合關係,如何進一步導致體系的變化。首先,對現狀滿意的國家將現狀改 變視為威脅,維護現狀將持續確保其利益發展,因此較少會使用武力等方式獲取 利益,反倒是利用現有的國際體制來加強自身的發展,國際體系也因而趨於穩定 (Schweller, 1994)。此外,當維護現狀的國家比欲顛覆現狀的國家來得強大時,國 際現狀的改變也較不易發生,因此也同樣趨於穩定(Schweller, 1994)。另一種情況 則是國家將現狀改變視為機會,此種情形多發生於修正主義或是崛起中的強權, 顛覆現狀將有利於其利益的重新安排(Schweller, 1994)。在此脈絡下,對現狀不滿 之國家多採取軍事行動,以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而達到獲取自身利益的目標。此. 政 治 大. 外,當對現狀不滿的國家相等或是強於維護現狀的國家,則多傾向採取行動推翻. 立. 既有的國際體系,因此這樣的行為也較容易導致國際體系趨向不穩定的狀態。基. ‧ 國. 學. 此,利益平衡論重新修正過去對權力平衡的看法,扈從不再僅限於小國走投無路. ‧. 而不得不採行的政策,反之,有可能是小國根基於利益而主動採取之政策。筆者 認為利益平衡論強調國家對現狀改變的認知與所能獲得的利益大小,較能精確描. y. Nat. n. al. er. io. 圖。. sit. 述沙以外交關係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中東局勢,而非僅根基於國家實力與威脅意. Ch. engchi. i Un. v. 綜上所述,筆者將針對本文的用詞做出精確之定義。制衡(balancing)意指實 力相當的兩國或多國之間,為保持權力均勢,進而衍伸出多種不同型式的互動策 略,用意在於不讓他國之實力強於自身。另外,抗衡(resistance)則是指大國與小 國的交往中,小國雖實力遠遠不及大國,但還是能在不平等的實力間找尋對抗大 國之機會與方法,而非完全屈從於大國。最後,本文之扈從(bandwagoning)定義 採用利益平衡論之論述,意指小國在與大國互動時,根據自身的利益考量,而決 定單方面地限制自身的行為,以獲取大國帶來的利益或是避免和大國的衝突,而 非傳統理論所認為,扈從僅是一被動行為,用意在於屈從大國以滿足其意願。基 此,由沙以外交關係的發展脈絡可知,在 1948-1952 年、1967-1979 年這兩個時期, 20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8) 沙以對現狀的認知產生分歧,因而導致雙方採取相互制衡的戰略。然而在其他時 期,沙以兩國多為對現狀滿意之國家,因此在區域因素上,時常採取合作的方式, 共同制衡其他意圖顛覆中東現狀之國家。在國際層面上,當美國勢力急遽涉入中 東地區後,美國的保護有助於沙以更加確立自身的國家安全,因此促使沙以採取 扈從美國的外交戰略以維護現狀,而美國也能藉此契機加大對沙以外交關係的影 響力,然而,在 2001 年 911 事件後,美國大幅改變其中東政策,撼動沙國王室 之統治,因而短暫促使沙國採取抗衡之戰略應對美國。. 六、章節安排.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文將由時間序作為各章節的安排。沙以外交關係的發展各有其時間上的分 水嶺,因此本文會再將各節分為若干部分作討論。首先,1967 年爆發六日戰爭,. ‧. 導致以色列權力大幅提升進而轉變沙以間的外交關係,因而將其視為此時的分水. y. Nat. io. sit. 嶺,故將第二章分為 1948-1967 年與 1967-1979 年兩部份做探討。此時期最大的特. n. al. er. 點在於外部勢力的影響並不顯著,區域因素是此時的主要影響因素,驅動沙以外 交關係的變化。. Ch. engchi. i Un. v. 第三章是 1979-2001 年,本章之分水嶺為 1991 年,當年的波斯灣戰爭與蘇聯 解體確立美國的霸權地位,開啟長達十年的以巴和平,沙以關係因此受惠於和平 的外溢效應。此時期的主要特點在於,雖區域因素依然對沙以關係有一定的牽制 作用,但外部勢力—美國的影響力已然顯著提升,並成為影響最深的關鍵因素, 因此本章將分為 1979-1991 年與 1991-2001 年做討論。 第四章是 2001-2017 年。有鑒於美國對沙以關係的影響力已然成形,本章將 深入分析美國影響下的沙以競合關係。911 事件促使美國進行長達八年的反恐政 策,但到 2009 年後,美國中東政策卻大幅由積極干預轉為消極觀望。因此,本 21 DOI:10.6814/NCCU202100288.

(29) 章將分水嶺設為 2009 年美國中東政策的轉變,將探討 2001-2009 與 2009-2017 的 沙以關係。最後,第五章則是本文之結論。. 七、研究限制: 本研究針對沙國與以色列之外交關係進行研究。然而根據美國國家檔案法規 定,外交與軍事機密文件必須要滿三十年才能予以解密,因此對於近三十年來美 國中東外交政策的第一手資料取得,具有一定的困難程度。此外,研究者因為自 身語言的限制,並不了解阿拉伯文以及希伯來文,因此只能針對中文和英文的資 料文獻進行研究,無法將文獻的廣度拓展至沙國與以色列的官方檔案。最後,本. 政 治 大. 文之研究文獻大多來自期刊、論文、專書等間接資訊來源,必然包含撰寫者的主. 立. 觀立場與意見,因而在研究文獻上難免受到過去學者、專家們的影響。.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2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0) 第貳章、1948-1979 年沙以外交關係之影響因素. 本章將探討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以下簡稱沙國)與以色列在 1948-1979 年間外交 關係影響因素。藉由檢視沙國與以色列在此時期的外交關係,再以此為脈絡,探 討沙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外交關係是如何互動,什麼樣的因素驅使沙以外交關係的 變化與發展。 自 1948-1979 年,可謂中東地區風起雲湧的時期,此時共爆發四次大規模的中 東戰爭,儘管發生原因都不盡相同,但主要都牽扯到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 政 治 大 食鯨吞,激起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憤怒。對以色列的不滿逐漸演變為阿拉伯國 立. 衝突。以色列建國後,為中東地區帶來全新的變革,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土地的蠶. ‧ 國. 學. 家的合作橋樑,喚起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對抗以色列。然而,沙國在此種情形中 卻扮演多種角色,一方面與阿拉伯國家共同對抗以色列,另一方面又必須平衡阿. ‧. 拉伯國家對沙國的威脅。對剛建國的以色列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如何在中東地. sit. y. Nat. 區生存。儘管四周強敵環伺,以色列仍盡可能地與阿拉伯國家進行權力平衡,小. io. er. 心翼翼地維持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沙以兩國因而在這樣的情勢下,漸漸發展出競. al. n. iv n C U 1967-1979 年。本章將 1967 h e n1948-1967 本章將分為二部分做分析,分別為 g c h i 年與. 合關係。. 年作為沙以權力平衡的分水嶺。1948-1967 年,以色列相對於沙國尚未具有強大 優勢,雙方實力較為均等。但 1967 年六日戰爭以色列大勝後,以色列對於阿拉 伯國家的優勢逐漸明朗,沙國對以色列開始由合作轉為制衡。1967-1979 年後,以 色列相對阿拉伯國家擁有較大的競爭優勢,進而造成沙以改變其外交政策。本章 以內部因素、區域因素與外部勢力三大面向分析沙國與以色列在 1948-1979 年間, 如何在不同因素驅使之下,採取最有利的外交政策,進而影響雙方外交關係之發 展。. 23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1) ㄧ、1948-1967 年沙國與以色列之外交關係:權力平衡的序曲—從戰 爭到改革 1948-1967 年,沙以首先遭致外約旦的威脅,然第一次中東戰爭後,戰敗的外 約旦已無力威脅沙以。然而,隨後卻由於埃及的崛起,同時被沙國與以色列視為 改變現狀的威脅,雙方對於現狀改變的認知一致。埃及的崛起對沙國與以色列均 構成威脅,因而促使沙以採取合作以制衡日漸強大的埃及。此時沙以兩國漸漸形 塑出秘密的合作關係,為沙以合作之路揭開序幕。. (ㄧ)內部因素. 立. 政 治 大. 從 1948 年至 1979 年止,埃及憑藉其雄厚的實力領導阿拉伯國家對抗以色列。. ‧ 國. 學. 沙國身為阿拉伯國家的一員自然與埃及站在一起,出於對以色列侵佔巴勒斯坦的 不滿,沙以均反對以色列建國。儘管身為對抗以色列的一員,沙國此時並沒有太. ‧. 多積極的行為,主要受限於沙國自身軍事力量的限制。沙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Nat. sit. y. 前,並沒有所謂的現代化軍隊,沙國國內的軍力來源主要依賴境內各部落,沙國. n. al. er. io. 國王伊本紹德(Ibn Saud)8會定期向各部落徵兵,以補充軍事人力。然而,由各部. i Un. v. 落徵召來的軍人,對沙國的國家認同卻遠遠小於對原生部落的認同(Kenneth, 2002). Ch. engchi. 因此,沙國雖然投入大量的資源用於推動軍事改革,但效果卻有限。沙國軍 人仍較依賴自己的原生部落。對於沙國國王來說,軍事現代化絕對有利於沙國的 發展。但軍事現代化也同時意味著,沙國必須將軍權集中到國家手中,杜絕其他 非官方武力。然而,國內各部落對沙國國王的效忠,更加攸關於伊本沙烏地的統 治基礎,若強勢削弱部落的實力,根本無益於部落與沙國的團結(Kenneth, 2002)。 沙國國王更擔心,給予部落現代化的武器,會增加部落反抗的機會,而且沙國在. 8. 沙烏地阿拉伯開國國王,統治時期為 1932-1953,於 1932 年建立現代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CIA factbook)。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sa.html. 24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2) 此時並未面臨立即的 外部威脅,因而在軍事現代化的進程上顯 得非常緩慢 (Kenneth, 2002)。 沙國的國家實力不足,無法提供其他阿拉伯國家實質的軍事幫助(Karsh, 2002 ; Vassiliev, 2000)。沙國僅在意識形態上對阿拉伯國家表達支持,並共同譴責 以色列的建國。事實上,沙國對 1948 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的貢獻不大,沙國所派 出的軍人完全沒有受過現代戰爭的訓練,作戰主力主要由埃及與伊拉克負責。對 於沙國來說,向以色列宣戰的目的,僅僅只是為與阿拉伯國家站在同一陣線,以 此穩固自身的統治。藉由參與阿拉伯國家的對以宣戰,沙國能捍衛伊斯蘭正統性, 並安撫國內的宗教保守派人士。. 政 治 大. 在戰爭初期,以色列處於劣勢,不敵阿拉伯聯軍的進攻,然而隨著戰況加劇,. 立. 阿以之間的戰況逐漸反轉,在內部因素方面主要可分為二大原因。. ‧ 國. 學. 第ㄧ,以色列有效統一國內軍事力量。以色列於建國後,面臨統一國內軍事. ‧. 力量的問題。建國前,許多不同的以色列武裝組織各自出力,為以色列建國貢獻 心力。但建國後的以色列必須要具備統一的軍事力量,才能由中央指揮調度。因. y. Nat. io. sit. 此當時的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9嚴禁任何的獨立武裝組織,並開始鼓. n. al. er. 勵施行徵兵制,此舉引起當時的國內武裝組織伊爾貢(Irgun)10不滿,他們認為總理. Ch. i Un. v. 本-古里安旨在清除異己,擴張軍事權力(陳立樵, 2019)。因此,伊爾貢不願服從其. engchi. 領導,開始私下從國外輸入武器,繼續運作自己的武裝勢力。這使得本-古里安下 令大規模逮補伊爾貢成員,以強勢作風完成國家的軍事統一(陳立樵, 2019)。 第二,阿拉伯國家雖然共同對以色列展開進攻,但各個阿拉伯國家本身均有 各自的利益打算,很難形成一致的外交政策。他們因為不滿以色列侵佔巴勒斯坦 的行為而團結,並不代表阿拉伯國家會因而成為一個團結的聯軍。因此在戰爭中, 各國無法有效地整合,加上武器設備不精良,最終輸掉第一次中東戰爭。另一方. 9. 以色列建國後第一位總理,在為期間為 1948-1953 年,1955-1963 年。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is.html 10 以色列的地下武裝組織,成立於 1931 年,多次使用恐怖攻擊對抗英國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background-and-overview-of-the-irgun-etzel. 25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3) 面,雖然以色列贏得第一次中東戰爭,卻也付出很大的代價,約有六萬三千名軍 人與平民死於戰爭當中,約佔當時總人口的一成(Zeev, 2009)。大部分的以色列國 民,在戰爭期間都被動員從事與戰爭有關的事務,因而造成經濟生產嚴重停滯民 生凋敝(Zeev, 2009)。. 第一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對照表.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資料來源: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military-casualties-in-arab-israeli-wars. ‧. 經歷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打擊後,沙以兩國隨即施行一系列的改革,雙方自. Nat. sit. y. 1950 年代起,分別開啟國家內部發展的高速階段。特別在經濟發展與內政改革方. n. al. er. io. 面,兩國均呈現穩定成長的態勢,因而能蓄積足夠的能量為日後的外交發展奠定 基礎,以下將分述沙以的內部改革與意義。. Ch. engchi. i Un. v. 沙國在 1950 年代開始,首先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沙國從遊牧社會轉變 為定居型社會。沙國當局更提供貸款、牲畜與土地作為定居的誘因(Wynbrandt, 2010)。此外,沙國當局大力整建交通基礎建設,加速各地區的聯繫。沙國引進汽 車、電視等現代化物品,用以推動沙國人民的現代化改革。另一方面,石油資源 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視,沙國開始出口原油賺取外匯。石油工業的發展 徹底改變沙國經濟發展的結構,越來越多人選擇定居生活,逐漸形成規模巨大的 城市,沙國產業結構由傳統的農牧業轉型為石油工業(Wynbrandt, 2010)。儘管當 時的石油工業主要仍被西方企業所掌握,相比之下,沙國從石油獲得的收益非常 微薄。然而,這樣的轉變仍為沙國奠定堅實的工業基礎。 26 DOI:10.6814/NCCU202100288.

(34) 政治方面,由於人口不斷的增加並聚集在城市地區,沙國政府面臨更巨大的 治理問題,因此開始創建許多政府部門,利如 1951 年創立內政部、衛生部,甚 至中央銀行(Wynbrandt, 2010)。沙國當局的權力隨著社會變遷變得越來越具有中 央集權的特徵,國家職能隨著經濟發展變得逐漸龐大。沙國政府在 1960 年代進 行多項改革,更加推進沙國的現代化進程。沙國政府建立起強大的社會福利制度, 涵括健康以及教育的推展,甚至更將教育拓展至女性。另外,沙國成立司法部門, 由沙國國王指派有權詮釋法律的烏拉瑪(ulama)11 (Wynbrandt, 2010)。這意味著沙 國政府將司法權收歸中央,政權高於宗教權,不再給予宗教干預政治的機會,沙 國王權將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政 治 大. 以色列進入 1950 年代後,也開啟了一段穩定且高速增長的時期。首先,以. 立. 色列從 1948 年獨立戰爭中獲勝,確立國家生存的前提條件。儘管仍與阿拉伯國. ‧ 國. 學. 家維持緊張關係,但此時的以色列已正式成為真正的獨立國家。以色列的獨立吸. ‧. 引大量的猶太人遷移至此,來自東歐、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猶太人紛紛移民至 以色列,導至以色列人口激增,為國家經濟發展打下根基(Reich, 2008)。此外,獨. y. Nat. er. io. sit. 立初期的以色列相對貧窮,因而主要從三個管道獲取國家發展的資金,分別為美 國政府的貸款、海外離散猶太社群的大量捐款以及戰後德國政府的賠款(Reich,. n. al. Ch. i Un. v. 2008)。以色列將這些資金用於基礎建設、農業發展、工業發展以及電力系統的整. engchi. 建等,為以色列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至 1960 年代初期,以色列的工業產值已 經達到 1950 年代的二倍(Reich, 2008)。以色列政府更大力推廣教育,實施五歲至 十四歲孩童的義務教育。政治方面,以色列的議會民主制度運行的很順利,儘管 政府的組成過程頻繁的發生黨派的裂解與重組,以致必須常常重新組成大聯合政 府,但整體來說,以色列的政治體系與發展仍然呈現十分穩定的情形。. 11. 在伊斯蘭社會當中,對於神學或伊斯蘭法學具有一定學識涵養的人,均被稱為烏拉瑪。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ulama 27 DOI:10.6814/NCCU20210028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