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化學反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化學反應"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九章 化學反應

9-1 元素的活性 於先前的章節中,曾提到鋼絲絨的生鏽、金屬(鎂、鋅、銅)的燃燒等等的實驗中, 可知有的反應時間很短,但有的時間則很長;故可推論化學反應的快慢與反應 物的活性有關。一般而言,活性愈大,則化學反應愈快,即反應速率愈大。 實驗 9-1 金屬的活性 一. 實驗目的:根據金屬氧化的難易程度,探討金屬對氧氣活性的大小。 二. 實驗器材:酒精燈、濾紙、小刀、銅箔、燃燒匙、砂紙、坩鍋鉗、丙酮、鑷子、刮勺 石蕊試紙、玻璃棒、脫脂棉花、鈉粒、稀鹽酸。 三. 實驗步驟: <甲>:教師演示實驗: 1.教師配戴安全眼鏡及橡皮手套後,以鑷子將鈉粒由石油中取出,放在濾紙 上,以小刀切去表面氧化物,並觀察其顏色變化。 <結果>: 2.在另一新切的鈉粒,並迅速將其放置在燃燒匙上,以酒精燈加熱。觀察鈉粒 是否容易著火及其燃燒顏色。 <結果>: 3.待燃燒匙冷卻後,以刮勺將燃燒匙上之產物刮入試管中,加入些許的水,觀 察是否有溶解,並利用石蕊試紙測試該產物的酸鹼性? <結果>: 4.將燃燒匙用稀鹽酸浸泡數分鐘,再用水沖洗乾淨。 <乙>:學生實驗: 1.利用砂紙摩擦銅箔。並利用稀鹽酸浸泡數分鐘,再以清水沖洗。 以脫脂棉花沾取丙酮,擦拭銅箔表面,靜置一分鐘,並觀察前後之顏色變化。 <結果>: 2.用坩鍋鉗夾住銅箔加熱,觀察是否容易著火。移開火源,待銅箔冷卻後,觀 察其表面顏色變化。 <結果>:

(2)

3.待銅箔冷卻後,撕下一小片投入試管中,加入些許的水,觀察是否有溶解 , 並利用石蕊試紙測試該產物的酸鹼性? <結果>: 四. 實驗討論: 1.根據實驗結果,在室溫時,鈉與銅何者較易氧化?在高溫時,何 者較易燃燒? 2.鈉與銅對氧的活性,何者較大? 3.比較鈉與銅受熱後的產物,何者對水的溶解度較大?何者的水溶液具有鹼性? 一. 鈉與銅金屬燃燒的比較: 1.鈉: ♠ 很容易燃燒,火焰呈黃色。 ♠ 鈉的燃燒產物是氧化鈉(Na2O),且易溶於水而生成氫氧化鈉(NaOH),呈鹼 性,可使石蕊試紙呈藍色。 鈉 + 氧 → 氧化鈉 ( 4 Na + O2 → 2 Na2O ) 氧化鈉 + 水 → 氫氧化鈉 ( Na2O + H2O→ 2 NaOH ) 2.銅: ♠ 不會燃燒,會於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銅 CuO。(亦有暗紅色的氧化亞銅, Cu2O 生成) ♠ 銅的燃燒產物是氧化銅(CuO)或氧化亞銅(Cu2O),難溶於水,故水溶液呈中 性。石蕊試紙不變色。 <補充>:鐵器若長期暴露於空氣中,會發生氧化,生成鐵鏽。且比銅的活性 稍大;所以博物館內所收藏的大多是銅器,很少是鐵器,因為鐵容易鏽蝕。 二. 氧化與燃燒: 1.氧化:物質與氧化合的反應。 例如:鎂的燃燒、鐵的生鏽、呼吸作用等等。 2.燃燒:劇烈的氧化反應,並同時放出光與熱的現象,稱之為燃 燒。燃燒必產生新物質且放出熱量,故是一種化學變化。且對氧活性大的元素容 易燃燒,而對氧活性小的元素則不易燃燒。 3.氧化物:元素與氧化合後所產生的含氧化合物。如,氧化鎂(MgO)、氧化鈉 (Na2O)、氧化銅(CuO)。 <想想看>:約二千年前,古羅馬人的婚戒是鐵做的,現代人結婚時通常以黃 金打造戒指、項鍊做為飾物。為什麼會捨棄了鐵製婚戒?試以活性解釋,並設想如 果以鐵為材料,到了五十週年時,這些飾物可能會變成什麼模樣? <Ans>:

(3)

<想想看>:開食品或藥品的包裝,經常會發現一小藥包,用磁鐵吸吸看能否 吸住?將包裝剪破,並觀察其內容物的形狀,並討論其可能的成分與用途? <Ans>: 三. 元素活性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1.金屬元素:活性愈大,則愈容易燃燒(氧化)。如,鈉、鉀(需儲藏於石油中 比水輕)。活性愈小,則不易起氧化作用。如,白金、金等金屬極難與氧氣作用, 故可做飾品長期保存而不變質。但有些金屬活性不大不小的金屬,如鐵,則需長 時間於空氣中曝露,才會起氧化作用(生鏽)。 <Note>: ♠ 活性大的元素:活潑、本身不安定、易和氧化合、易燃燒,但所產生的氧化 物比較安定;如鈉(Na)、鉀(K)、鎂(Mg)。 ♠ 活性小的元素:不活潑、本身安定、高溫下才能和氧化合、不易燃燒,但所 產生的氧化物比較不安定;如銅(Cu)、鉛(Pb)。 ♠ 元素對氧的活性大小順序:

鉀(K) > 鈉(Na) > 鈣(Ca) > 鎂(Mg) > 鋁(Al) > 碳(C) > 鋅(Zn) > 鉻

(Cr) > 鐵(Fe) > 錫(Sn) > 鉛(Pb) > 氫(H) > 銅(Cu) > 汞(Hg) > 銀(Ag) > 鉑(Pt) > 金

(Au) 2.非金屬元素:不同的非金屬元素,活性大小也不相同。如, ♠ 氧容易幫助木材燃燒,容易使鐵釘生鏽;但是氮氣則不易燃 燒,也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故氧的活性比氮氣大。因此,可於食品包裝內 填充氮氣,已增其保存期限。 <小試身手>: 1.實驗室中常把鈉貯藏於石油中之理由是 (1)鈉可與石油化合 (2)鈉 對石油的活性較大 (3)可阻止與空氣接觸 (4)可增加與空氣接觸。 2.下列哪種實驗,探討金屬對氧活性的大小最好? (1)金屬光澤(2)硬 度 (3)酸鹼度 (4)燃燒的難易。 3.氧化鈣、氧化鈉、氧化鋅、氧化汞四者中,最不安定的是 (1)氧化 鈣 (2)氧化鈉 (3)氧化鋅 (4)氧化汞。 4.三種金屬 X、Y、Z,其活性大小的順序是 X > Y > Z,而 XO、YO、 ZO,則分別是其氧化物,則下列哪一個反應是正確的? (1)XO + Y → X + YO (2)YO + Z → Y + ZO (3)XO + Z → ZO + X (4)ZO + Y → Z + YO 5.A、B、C、D 代表四種元素,而 AO、BO、CO、DO 則分別代表 其氧化物。如有下列之反應發生:B + DO → BO + D;A + CO → AO + C;C + DO → CO + D;C + BO → CO + D。則其活性大小順序是

(4)

(1)A > B > C > D (2)A > C > B > D (3)C > B > D > A (4)D > B > C > A。 四.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處於相同的條件下,活性大的元 素,其反應速率較快。除了活性之外,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1.溫度: 溫度愈高,反應速率愈高。如, ♠ 夏天時,放在冰箱的食物比較不易腐壞。 2.顆粒大小(表面積):接觸面積愈大(顆粒小),反應速率愈快。如, ♠ 烤肉時,將木炭敲碎,比較容易起火,因為敲碎後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 所以較容易燃燒。 3.濃度:濃度愈高,反應速率愈快。如, ♠ 同樣情況下,濃度高的雙氧水,產生氧氣的速率比較快。 ♠ 等質量、等大小的大理石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濃鹽酸與稀鹽酸中,結果發現, 二氧化碳產生的速率以濃鹽酸比較快。 4.催化劑:有催化劑時,反應速率比較快。如, ♠ 雙氧水製氧氣時,加二氧化錳當催化劑,可加速氧氣產生的速率。 <小試身手>: 1.下列實驗中,哪一選項的反應速率最快? (1)大塊木頭在空氣中燃燒 (2)大塊 木頭在純氧中燃燒 (3)碎木片在空氣中燃燒 (4)碎木片在純氧中燃燒。 2.下列哪一選項中,冒出的氣泡最快? (1)磨成細粉的貝殼與 20%鹽酸 (2)磨成 細粉的貝殼與30%鹽酸 (3)塊狀的貝殼與 20%鹽酸 (4) 塊狀的貝殼與 30%鹽酸。 3.煤氣與空氣的反應比煤炭與空氣的反應激烈,請問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是 (1)催化劑 (2)接觸面積 (3)濃度 (4)溫度。 4.在碳酸鈣 + 鹽酸 → 氯化鈣 + 二氧化碳 + 水 的反應中, ( CaCO3 + 2 HCl → CaCl2 + CO2 + H2O )下列哪一種作法會降低反應速率? (1)加熱 (2)將碳酸鈣磨成 細粉 (3)減少二氧化碳的濃度 (4)加水稀釋鹽酸的濃度。 5.催化劑的主要用途是 (1)改變反應速率 (2)改變反應物的量 (3)改變產物的量 (4)使不能發生的反應變成可能。 <補充>:元素的活性與取代(置換)反應:活性大的元素將活性小的元素從化合 物中取代(置換)出來。如, 1.碳 + 氧化鉛 → 二氧化碳 + 鉛 ( C + 2 PbO → CO2 + 2 Pb ),乃 是因為鉛的活性大於碳。 2.鎂帶可於二氧化碳中燃燒,乃是因為鎂的活性大於碳。 鎂 + 二氧化碳 → 氧化鎂 + 碳 ( 2 Mg + CO2 → 2 MgO + C ) 3.鋅片置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可看見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無色的硫酸鋅溶 液,且鋅片上有紅色的銅析出。乃是因為鋅的活性大於銅。 鋅 + 硫酸銅 → 硫酸鋅 + 銅 ( Zn + CuSO4 → ZnSO4 + Cu )

(5)

4.活性較小的元素則無法與活性較大元素之化合物反應,如, ♠ 銅 + 氧化鎂 → 不反應,乃是因為銅的活性小於鎂。 ♠ 碳 + 氧化鎂 → 不反應,乃是因為碳的活性小於鎂。 ♠ 碘 + 氯化鉀 → 不反應,乃是因為碘的活性小於鉀。 <小試身手>: 1.依下左表取少許的金屬粉末,分別與金屬氧化物共同加熱,試 回答下列問題: (1)沒有被鉛取代的有 。 (2)有被銅取代的有 。 (3)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物質 氧化鉛 氧化銅 氧化鎂 物質 氧化鉛 氧化銅 鉛 ? E F 甲 X V 銅 G ? H 乙 X X 鎂 I J ? 丙 V V 2.依上右表,試回答下列問題:( V 表有反應,X 表沒反應 ) (1)將甲、乙、丙、鉛、銅五種金屬元素的活性,按小排列到大的順序是 。 (2)五種金屬中容易與氧氣化合的是 。 (3)五種金屬中所產生的氧化物,最不安定的是 。 (4)五種金屬中最可能起火燃燒的是 。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一. 化學式:元素符號只能表現出元素的種類,而化學式則是將 純物質之組成原子的個數及種類以元素符號及數字表示的式子。常見的化學式有 簡式、分子式、構造式等等。目前只介紹分子式。 二.分子式:凡能表示出純物質分子中原子的種類及數目的式子,即稱之。 如, ♠ 水的分子式寫成 H2O,表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及一個氧原子所組成。 ♠ 分子式分別是 H2(氫)、O2(氧)、Cl2(氯)、N2(氮),則表示氫、氧、氯、氮,都是 由兩個原子所組成。 ♠ 氯化氫的分子式是 HCl,表示氯化氫分子是由一個氫原子及一個氯原子 所組成。

(6)

♠ 二氧化碳的分子式是 CO2,則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 氧原子所組成。 三.分子式的寫法: 1.元素的分子式: (1)金屬是由原子堆積而成,沒有單獨分子,故直接以元素符號表示。如, 鈉(Na)、鉀(K)、銅(Cu)。 (2)非金屬元素有單獨存在,故用分子式表示。如,氦(He)、氖(Ne)、氫(H2)、 氧(O2)、臭氧(O3)、氯(Cl2)、氟(F2)等等。 2.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而言,中文名字與分子式的寫法順序相反,而分子 式的寫法,有下列原則: (1) 若此化合物是由兩種元素所組成時,習慣上,金屬元素的符 號寫在前面,非金屬元素的符號寫在後面。如,氯化鈉(NaCl)、碘化鉀(KI)、溴化 鈉(NaBr)等等。 (2)氧化物中氧的符號寫在後面。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鎂(MgO)、氧化銅 (CuO)等等。 (3)一般而言,氫元素的符號寫在前面。如,鹽酸(HCl)。 (4)比較複雜的化合物,則按碳、氫、氧依序寫出。如,乙烷(C2H6)、蔗糖 (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等等。 (5)寫中文的名稱則與寫符號的順序相反。如,硫化鉛(PbS)、二氧化錳(MnO2)、 氯化鈣(CaCl2)、二氧化碳(CO2)等等。 (6)酸的化學式,氫寫在前面;即氫 + 非金屬或氫 + 酸根。如,HCl → 鹽酸 、 H2S 水溶液 → 氫硫酸、H2SO4 → 硫酸、HNO3 → 硝酸、H3PO4 → 磷酸。 <Note>:各元素間的結合量有其一定的限制,不可任意結合。如,鈉與氯形 成化合物時,其原子數比是1:1。所以,分子式是 NaCl。但鎂與氯形成化合物 時,其原子數比是1:2。所以,分子式是 MgCl2。 <補充>: 1.常見的離子表: 正 離 子

+ 1 價 氫(H+)、鈉(Na+)、鉀(K+)、亞銅(Cu+)、銀(Ag+)、銨根(NH 4+)

+ 2 價 鎂(Mg2+)、鈣(Ca2+)、鋅(Zn2+)、銅(Cu2+)、汞(Hg2+)、鉛(Pb2+)、亞鐵(Fe2+)、

鋇(Ba2+)

+ 3 價 鋁(Al3+)、鐵(Fe3+)

負 - 1 價 氟(F

-)、氯(Cl-)、溴(Br-)、碘(I-)、氫氧根(OH-)、硝酸根(NO

3-)、醋酸根

(7)

離 子 - 2 價 氧(F-)、硫(Cl-)、碳酸根(CO 32-)、硫酸根(SO42-)、亞硫酸根(SO32-) - 3 價 氮(N3-)、磷(P3-) 2.如何利用上表寫出化學式:根據元素與元素結合時,正、負離 子的電荷要相等才可形成一化合物。其步驟如下: step1:先寫出組成元素之化學符號。 step2:並將組成元素改寫成離子狀態。 step3:於每一元素符號右下角寫上原子數目,使得兩元素的原子數與其電荷 數乘積相等即可。 step4:刪去離子右上方之電荷數,即可。 <範例>:氯化鈣(CaCl2)、氯化鎂(MgCl2)、溴化銀(AgBr)、硫化氫(H2S)等等。 <小試身手>: 1.寫出下列常見物質之化學式: (1)水: (2)二氧化錳: (3)氧化鎂: (4)二氧化硫: (5)氫氧化鎂: (6)氯化鈉: (7)二氧化碳: (8)氫氧化鈉: (9)氯化鈣: (10)氫氧化鈣: (11)碳酸鈣: (12)氯化鎂: 2.利用本頁上表,寫出下列化合物之化學式: (1)氧化鋁: (2)氯化銨: (3)硫酸鐵: (4)硫酸亞鐵: (5)碳酸鈉: (6)硝酸銅: (7)硫酸鋅: (8)溴化氫: (9)硫化氫: (10)硫酸: (11)碳酸: (12)硫酸鋁: (13)氧化亞銅: (14)硫酸銨: 3.由化學式寫出化合物之中文名稱:

(1)NH4I: (2)CaCO3: (3)Al(OH)3: (4)NH4Br: (5)FeBr3:

(6)Fe(NO3)3: (7)MgBr2: (8)Cu(OH)2: (9)Cu2O:

四.化學反應式:將一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產物用類似數學方 程式式的橫是表示之。 1.化學反應式的意義: ♠ 反應物寫在反應式的左邊,產物則寫在右邊,中間以箭頭表示反應的方 向(由左至右)。 ♠ 若反應物或產物不只一種時,就分別用加號相連接。 ♠ 反應式左、右兩邊的原子種類及數目必相等,但分子數總和不一定相等。

(8)

♠ 於箭頭的上方或下方,可外加些許的文字或符號,代表反應過程中的狀 況或反應條件,如,加熱(Δ)、加催化劑。 2.化學方程式:將化學變化中的反應物與產物的化學式,利用簡單的數學符 號將其相連,所展現的一個類似數學方程式的橫式,亦可簡稱反應式。 3.如何寫出完整的化學反應式:化學反應式乃是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所寫出 來的。以鎂帶燃燒為例,其步驟如下: step1:先寫出反應物與產物的化學式,鎂帶(Mg)、氧氣(O2)、氧化鎂(MgO)。 step2:用箭頭( → )及加號( + )將反應物(左邊)、產物(右邊)相連。如,Mg + O2 → MgO。 step3:平衡化學反應式,為使化學反應式能符合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的 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必要時可於反應物或產物前加上係數,使得箭頭兩邊的 原子數目相等。如,2 Mg + O2 → 2 MgO。 step4:如果實驗在某種條件下進行,則可於箭頭的上方或下方加以註明。 如,2 H2O2 → 2 H2O + O2 。 <Note>:化學反應式中,反應物、產物的係數代表著其莫耳數(分子數)。一 般而言,這些係數都是以正整數表示,且當係數為1 時,則省略不寫。 4.重要的化學反應式: ♠ 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 + O2 → CO2 ♠ 鎂帶燃燒生成氧化鎂:2 Mg + O2 → 2 MgO ♠ 硫粉燃燒生成二氧化硫:S + O2 → SO2 ♠ 雙氧水與二氧化錳製氧氣:2 H2O2 → 2 H2O + O2 ♠ 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Ca(OH) 2 + CO2 → CaCO3 + H2O ♠ 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 ♠ 二氧化硫溶於水生成亞硫酸:SO2 + H2O → H2SO3 ♠ 氧化鎂溶於水生成氫氧化鎂:MgO + H2O → Mg(OH)2 ♠ 大理石與稀鹽酸作用生成氯化鈣、水與二氧化碳: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 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及氯化鈉:

CaCl2 + Na2CO3 → CaCO3 + 2 NaCl

<小試身手>: 1.化學反應式,可以指示 (1)反應進行的程度 (2)平衡於何時達成 (3)平衡時各 種物質的濃度 (4)變化方向與相對重量。 2.化學反應式中的係數,可表示 (1)質量守恆定律 (2)能量守恆定律 (3)係數大者, 分子較小 (4)係數大者,分子較清。 3.反應式: K2CrO4 → K2O + Cr2O3 + O2中,其係數總和是 (1)13 (2)10 (3)12 (4)11。 4.下列敘述何項正確? (1)同一反應常因催化劑之加入而影響產物的量 (2)均衡

(9)

係數因加入催化劑而改變 (3)雙氧水受熱分解為水與氧氣,故加二氧化錳也需加 熱 (4)均衡後方程式左右原子個數必相等。

5.反應方程式:a Cu + 2 H2SO4 → b CuSO4 + c H2O + d SO2中,請求出 a =

, b = ,c = ,d = 。

6.以二氧化碳檢驗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反應式是下列哪一選項? (1)Ca(OH)2 + CO2 → CaCO3 + H2O (2) 2 NaHCO3 → CO2 + Na2CO3 + H2O

(3)CaO + CO2 → CaCO3 (4)CaCl2 + CO2 + H2O → CaCO3 + 2 HCl 。

7.某燃燒反應式如下:CmHn + a CO2 → b CO2 + c H2O,試以 m、n 表示出化學 計量係數,a = , b = ,c = 。 8.化學式 Zn + HCl 可以代表下列哪一項? (1)鎂 + 鹽酸 (2)鋅 + 鹽酸 (3)鎂 + 硫酸(4)鋅 + 硫酸。 9-3 粒子觀點 道耳吞原子說曾提到,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所構成的(對的);而一個或數個原 子亦可能組成一個分子,然而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及電子所組成。上述中的分 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都是極小的粒子,因此,可以統稱物質是由粒子所組 成。物質的組成如下: 電子、質子、中子 → 原子 → 分子 → 物質 以粒子的觀點來解釋下列現象: 一. 物質三態:在不同的溫度或壓力下,物質可能會以固態、液 態或氣態存在;然而同一物質的三態其組成分子是相同的,只是分子間的距離 及自由移動性不同而已,敘述如下: 1.固態:分子堆積較緊密,分子不可任意移動,所以,具有一定的體積與形狀, 如下圖左。 2.液態:分子間的距離較固態稍大,分子可在容器內移動,但還不能很自由的 移動,所以,具有一定的體積,但形狀隨容器而改變,如下圖中。若分子脫離分 子群則變成氣體。 3.氣態:分子間的距離很大,較容易自由移動,可均勻散佈其中,故無一定 的體積與形狀,如下圖右。

(10)

二.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原有的分子並未分解,即沒有產生新的物 質,只是分子間的距離改變。如,冰熔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氣。 2.化學變化: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原有的分子分解,即原子重新排列,產生 新的物質,如下圖。 三.溶解與過濾: 1.溶解:溶質分散為極小的粒子均勻分佈在溶劑的分子間,因為 這些粒子很小,導致肉眼無法看見。事實上,溶質仍分佈於溶劑間。如下圖。 2.過濾:利用濾紙的吸附與阻隔作用(使大顆粒不能通過濾紙上的孔洞,但可 使小顆粒通過),來分離固體與液體物質。如食鹽與砂粒溶與水的分離。 四.元素與化合物: 1.元素:只含一種原子的純物質。如,氫氣是由氫分子所組成的,而氫氣則是 由兩個氫原子所構成,所以氫是元素。 2.化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所組成之純物質。如,水是由水分子組成 的,而水分子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所組成的,所以水是化合物。如下圖。

(11)

五.純物質與混合物: 1.純物質:只含一種分子的物質,又可分成元素與化合物。如下圖中的氫氣、水 氧氣、氮氣等等。 2.混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純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下圖中的空氣。 <Note>:混合物是由不同種分子混合在一起,並沒有結合在一起。 <小試身手>: 1.分子間的距離最大與最小的分別是 (1)固體、氣體 (2)氣體、固體 (3)液體、固體(4)固體、液體。 2.固體、液體、氣體分子間的吸引力大小,依次為 3.當水蒸發成水蒸氣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水分子分解成氫 原子與氧原子 (2)部分水分子脫離分子群體 (3)水分子質量變小 (4)水分子內原子 重新排列。 4.化學變化是組成物質的分子與組成分子的原子 (1)皆已改變(2)皆 未改變 (3)分子改變,原子未改變 (4)分子未改變,原子改變。 5.下列何者屬於元素? (1)O2 (2)CO2 (3)SO2 (4)H2SO4。

6.我們不藉助於儀器,能看到下列何種粒子? (1)質子 (2)原子 (3)分子 (4)晶體。 7.淨水器能過濾水中雜質,這可利用 觀點說明清楚。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先前的章節曾提到,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粒子所組成,而這些粒子包含了電子、 質子、中子、原子、分子等等。它們都具有質量,只是其實際質量相當的小,很難

(12)

直接測得其質量。因此,我們就定義出原子量、分子量等名詞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原子量: 1.原子量的意義:原子與分子都是極微小的粒子,無法直接測得一個原子 或分子的實際質量。因此,通常以各元素(原子)質量相互的比較值,來表示原子 的質量,則稱之為原子量。 2.原子量的定義:由於原子量是比較的數值,因此就選定某一元素原子作 為比較的標準,通常以碳原子( C = 12)作為原子量的標準,設定其原子量為 12,而其它元素原子則可與碳 12 質量的比值,求得各種原子的原子量,如下列 運算式: 某元素的原子量 = (1 個某原子的質量 / 1 個碳 12 原子的質量) x 12 <範例 1>:一個硫原子與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比為 32:12,所以,硫原子的原 子量 = ( 32 / 12 ) x 12 = 32。 <範例 2>:一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比為 4:3,所以氧原子的原子量 = ( 4 / 3 ) x 12 = 16。 <Note>:最早期的原子量求法,曾經以氫原子量為 1 及氧原子 16 作標準。 3.常見原子的原子量: 元素 原子量(約數) 元素 原子量(約數) 元素 原子量(約數) 氫(H) 1 銅(Cu) 63.5 硫(S) 32 碳(C) 12 鈉(Na) 23 氯(Cl) 35.5 氮(N) 14 鎂(Mg) 24.3 鉀(K) 39 鈣(Ca) 40 鋁(Al) 27 鋅(Zn) 65.4 鐵(Fe) 56 磷(P) 31 銀(Ag) 108 碘(I) 127 汞(Hg) 200.6 鎢(W) 183.9 金(Au) 197 鉛(Pb) 207 氧(O) 16 二.分子量: 1.分子量的求法:根據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種類、數目與原子量, 即可算出該分子之分子量。即 分子量 = 分子式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總和 <範例 1>:水分子(H2O)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則水的分子量 = 2 x 1 + 16 = 18。 <範例 2>:二氧化碳分子(CO2)中含有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則二氧化碳 的分子量 = 12 + 2 x 16 = 44。 <範例 3>:氫分子(H2)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則氫的分子量 = 2 x 1 = 2。 <範例 4>:氯化鈉分子(NaCl)中含有一個氯原子和一個鈉原子,則氯化鈉的分 子量 = 35.5 + 23 = 58.5。

(13)

<小試身手>: 1.A 元素原子對 B 元素原子重量比為 3:2,而 B 元素原子碳元素 原子的重量比為4:3,則 A 元素的原子量是 (1)2 (2)24 (3)6 (4)0.5。 2.某分子是由二個碳原子與六個氫原子所組成,由此可推算其分子 量是 (1)18 (2)24 (3)30 (4)36。 3.雙原子分子 A2,其原子序為9,中子數為 10,則 A2的分子量約為 (1)9 (2)10 (3)19 (4)38。 4.若已知氧的原子量為 16、氫的原子量為 1、鐵的原子量為 56,則氫氧化鐵的分 子量是 (1)106 (2)107 (3)112 (4)73。 5.有關分子量、原子量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1)現行原子量是以 C = 12 為標準 (2)原子量單位是公克 (3)分子量是分子式中所有元素原子量的總和 (4)一莫耳的 氧氣重量是32 公克重。 9-5 莫耳 原子或分子都是極微小的粒子,而一個原子或分子的質量(重量)不易測量, 而且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質都是由很多的原子或分子所集合而成,所以在科 學上通常就採用較大的計量單位,即本章節所介紹之莫耳的觀念。 一.莫耳的由來:於日常生活中,為了生活上方便,都習慣用較大的單位來量 度物質。如,一打鉛筆、一箱飲料、一箱蘋果、一盒火柴、一袋麵粉、一包香煙等等。 甚至以幾卡車或幾噸重來代表砂石的多寡。於先前的章節中曾提到,一個原子或 分子是不易測量的,而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質又都是由數量很大的原子或分子 所集合而成,而不是單一個原子或分子。因此為了計算或處理方便,也採用了較 簡便的計算方式,即所謂的莫耳觀念。 二.莫耳的定義:莫耳是化學上用來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的單位,一莫耳的粒 子大約是有六千億兆個粒子,即6 x 1023個粒子。 1 莫耳 = 6 x 1023 個粒子。 1.習慣上,對於是分子所組成的物質,如,氣體、水、酸類、鹼 類等等,則1 莫耳的該物質乃是指 1 莫耳的該物質分子,而不是 1 莫耳的該物 質原子。如,  一莫耳氧是指 1 莫耳氧分子而不是 1 莫耳氧原子。  一莫耳水(H2O)是指 1 莫耳水分子(即 2 莫耳氫原子與 1 莫耳氧原子),而不 是1 莫耳水原子。 2.於先前的章節中,曾提到金屬元素或是惰性氣體都是屬於單原子分子, 所以1 莫耳的金屬或惰性氣體,即表示 1 莫耳的金屬或惰性氣體原子。如,

(14)

 一莫耳銅(Cu)是指 1 莫耳銅原子。  一莫耳氦氣(He)是指 1 莫耳氦原子。 3.亞佛加厥常數 = 6 x 1023,一般而言,以N 代表。 <小試身手>: 1.多少個粒子稱之為 1 莫耳? (1)6 x 1020 (2)6 x 1021 (3)6 x 1022 (4)6 x 1023 2.有一銀塊含有 N 個銀原子,則此銀塊相當於多少莫耳? (1)N ÷ (6 x 1023) (2)N x (6 x 1023) (3)(6 x 1023) ÷ N (4)以上皆非。 3.等數目的二氧化碳(CO2)分子與一氧化碳分子(CO),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 質量相等 (2)莫耳數相等 (3)原子總數相等 (4)密度相等。 三.莫耳數的求法:因為 1 莫耳的物質就是有 6 x 1023個粒子,所以要計算某物 質是多少莫耳數時,其方法是: 莫耳數 = 粒子數 / (6 x 1023) 1.物質的莫耳原子數 = 原子數 / (6 x 1023) 2.物質的莫耳分子數 = 分子數 / (6 x 1023) <補充>: 1.原子量、原子的質量、分子的質量、莫耳的比較:  原子量:沒有單位,是一個相對值;亦可說成一莫耳(6 x 1023個粒子)原子 的質量。如,碳原子量為12,即表示 6 x 1023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2 公克。  一個原子的質量 = 原子量 / (6 x 1023) 公克。  一個分子的質量 = 分子量 / (6 x 1023) 公克。  一莫耳 = 6 x 1023 個粒子。 2.莫耳數的另一種求法: 原子莫耳數 = 質量 / 原子量 分子莫耳數 = 質量 / 分子量 四.範例練習: <1>有一鐵塊(Fe)含有 1.2 x 1024個鐵原子,則此一鐵塊含有多少莫耳的鐵原子? <2>有一杯純水(H2O),含有水分子 2 莫耳,則此杯純水中的水分子數有多少 個?整杯水中共有多少原子? <3>試問 4 莫耳的氧氣(O2),(1)含有氧分子幾個? (2)含有氧原子幾個?

(15)

<4>有一杯純硫酸(H2SO4)中,含有硫酸分子 5 莫耳,試問此杯純硫酸中(1)含 有硫酸分子多少個? (2)含有氫原子多少個? (3)含有硫原子多少個? (3)含有氧 原子多少個? (4)總共有幾個原子? <5>現有 180 公克的葡萄糖(C6H12O6),試回答下列問題: (1)葡萄糖的分子量是 。 (2)每一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個原子。 (3)葡萄糖的莫耳數是 。 (4)含有葡萄糖分子有 個分子。 (5)含有碳原子 個。 (6)含有氫原子 個。 (7)含有氧原子 個。 (8)總共含有原子 個。 <6>已知 1 莫耳的二氧化碳分子質量為 44 公克,則 22 公克的二氧化碳分子, 共含有原子總數有多少? <7>已知甲烷(CH4)分子一莫耳的總質量為 16 公克,則 (1)甲烷分子的分子量是 。 (2)1 個甲烷分子重 公克。 (3)1.2 x 1024個甲烷分子重 公克。

(16)

<8>現有 1.5 x 1024個氯化鈉(NaCl)分子,試回答下列問題:

(1)氯化鈉的莫耳數是多少? (2)總共有原子多少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包括具有藥理活性的高分子和低分子藥物高分子化或

(十三)危害性化學品管理相 關法規(含危害性化學 品評估及分級管理辦 法、新化學物質登記管 理辦法、管制性化學品 之指定及運作許可管

這兩個問題所牽涉到的極限類型是一樣的,而我們特別把這 種割線斜率的極限稱為導數 (derivative)

持續測定反應物濃度[A] t 隨時間t 之變化.. 化學網站版

因電導值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滴定過程中溶液內的離子濃

觀念學習一 速率公式的變化 對應能力指標. 6-n-08

Phase diagram of water.. •

物理 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一、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二 B、選修科目物理(不含高三下學期) 化學 必修科目基礎化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