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醫人第17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醫人第17期"

Copied!
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TMU Alumni

校友專刊

半年刊

JAN.2021

17

許永和院長,P26 許永和院長,P26 許永和院長 P26 李友專特聘教授 P28 黃明裕醫師 P30 謝福安醫師 P32 黃忻孺護理師 P34

轉型創新

邁向榮耀

臺北醫學大學

週年校慶

60

1

發行人語

2

封面專題 臺北醫學大學60週年校慶活動 北醫大新書發表會 醫 · 牙 · 藥創系 60週年特展 校友千人宴活動 藥學系第七屆畢業50週年專題 護產專科第二屆畢業51週年專題

24

北醫聚焦 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 桃園校友會成立

30

新任主管 新國民醫院許永和院長

32

北醫典範 李友專特聘教授 醫療奉獻獎─黃明裕醫師

36

北醫人故事 謝福安醫師 黃忻孺護理師

40

點亮希望種子 北醫大慈善義賣會 校園幸福空間再造

44

新創面面觀 維致生醫科技

46

北醫榮耀

48

校友動態

52

進修推廣處課程 臺北癌症中心,P22

(2)

校長與學務長率北醫杏聲合唱團參加國慶大典領唱國歌 醫學系迎新宿營 合氣道社迎新體驗,老師示範講解 恩友社司馬庫斯小隊禮拜 合氣道社迎新體驗,社課暖身 熱舞社暑訓 登山社爬西巒大山 藥學系迎新宿營晚會表演 吉他社迎新茶會表演 公衛系聖誕晚會 北醫附友會附中制服日 編輯委員: 王玉杯 江榮山 余政明 吳坤光 吳信忠 吳彩雲 吳義成 李旺駿 李偉庭 李榮哲 李靜蘭 杜元坤 周武國 周顯德 林正智 林俊良 林建宏 林建州 林銅祿 卓俊州 施壽全 徐慧伊 許秉毅 張恩維 張哲耀 梁友吉 陳志超 陳明仁 陳佩華 陳敏雄 陳凱莉陳筱芬 陳榮洲 許文曉 彭郁靜 黃千芬 黃芳基 黃柏榮 黃熙穆 黃傳雄 葉人誠 葉守正 楊惠如 廖于萱 廖學聰 曾榮燴 劉增應 盧永吉 賴宜姍 蕭逸夫 蕭敦仁 簡光逸(依姓名筆劃順序) 編輯群: 王敬蓉 周姿蓉 林玉玲 林進修 金美香 張美華 張馨方 莊薇薇 陳宜安 陳佩欣 陳冠宏 黃淑萍 湯雅雯 鄭永豐(依姓名筆劃順序) 榮譽發行人:張文昌 發行人:林建煌 副發行人:李飛鵬、吳介信、陳震宇、朱娟秀 總編輯:蘇維文 副總編輯:簡嘉惠 企劃統籌:陳怡伶、馬紋華 專案主編:林宜諄 專案執行: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發行單位:臺北醫學大學公共事務處 發行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聯絡電話:(02) 27361661分機2653

(3)

1 No.17 Jan 2021 秀逸圓潤的「北醫人」 三字為閻雲校長所題

卓越北醫 創新領航

去(2020)年是個劃時代的一年,全球歷經新冠肺炎的疫情重創,百業待舉,然北醫大一校六 附屬醫院(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桃園中壢新 國民醫院)在全體教職員生及校友的通力合作下,不論在產、官、學、研各界均有傑出的表現,再 次展現了我們最堅強的實力,也為我們北醫創校一甲子寫下精彩的篇章。 北醫在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排名屢創佳績,如 2021 THE 世界大學排名北醫躍昇全球第 303 名 ; 2020 THE 亞洲大學排名,北醫位居全亞洲第 35 名,均為國內大學排名第 2 名;遠見雜誌 2020 年最佳大學排行榜,北醫第三度榮獲私立大學,以及醫科大學排名雙料冠軍,這些成就見證 了北醫的蛻變與成長。 在醫療方面,北醫大體系的六家附屬醫院各有特色,其中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醫院,除了提 供優質醫療服務、全力打造智慧醫院,並積極發展醫療創新,鏈結產業,加上臺北癌症中心大樓已 在去年落成,質子治療中心也將於今年 6 月完工,未來我們將全力整合校院資源,提供更完整醫療 服務。另外,雙和校區今年即將完工的教學研究大樓及生醫科技大樓,我們將建構一個大學、醫學 中心與生技產業三位一體的生醫轉譯平台,未來將是推動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基地。 2020 年是北醫創校 60 週年,北醫的下一個 60 年,我們將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 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作為北醫發展的新定位,從研究型大學轉變為創新型大學,在教育與 研究上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並具備領先的創新研發成果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且能快速因應外界環 境的變化及獲取外部的資源,使北醫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美國最好的創新型大學是史丹佛 大學,期待北醫的下一個 60 年,成為台灣的史丹佛。 本期《北醫人》封面專題報導了北醫 60 週年校慶系列活動,校慶典禮中眾星雲集一同為北醫 生日歡慶;醫、牙、藥創系 60 週年特展,彷佛進入時光走廊重現校園趣聞;校友千人齊聚大直典華, 席開 130 桌,搭配專業級的精彩表演,座無虛席 ; 藥學系第 7 屆及護理助產專修科第 2 屆校友重返 母校相聚,舉辦畢業 50 週年同學會,一同話當年,溫馨感人;另外特別專訪即將走馬上任,國際 醫學資訊學會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IMIA)主席的李友專特聘教授與榮 獲 2020 年醫療奉獻獎的黃明裕醫師;北醫人故事中,探訪了落實南庄偏鄉在地醫療並提升偏鄉經 濟生活的種茶達人謝福安醫師、激發斜槓人生的年輕世代黃忻孺,恣意在烘培甜點與護理工作間勇 敢追夢 ; 新創面面觀中,專訪了以投入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測試劑開發的維致生醫科技楊維中教 授;以及連結在地社區關懷弱勢失能者的「文山區石頭湯計畫」,點亮每一個需要關懷的角落,讓 愛永續傳承。請大家一同細細品味這些北醫人的榮耀與精彩故事。 喜迎 2021 年之際,敬祝大家 新春愉快 ‧ 心想事成。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謹誌 2021/1

(4)

2

臺北醫學大學

60

週年校慶

/ 湯雅雯 攝影 / 徐世經

60

「北醫六十,邁向榮耀!」臺北醫學大學 10月30日舉辦創校60週年校慶典禮,現場冠蓋雲 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 奇、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及北醫大校友總會長 杜元坤等貴賓皆到場祝賀;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 遠哲院士、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教授也獻上祝福,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影響,本庶佑雖無法親自到場,但他仍透過視訊 影片,跨海送上祝福。 北醫大60週年校慶典禮主會場在杏春樓四樓 展演廳登場,第二會場在誠樸廳可視訊觀禮。今 年的校慶典禮由醫學院林良宗教授及藥學院皇甫 維君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典禮一開始,由北醫學 生不同的音樂社團所組成的「北醫音樂聯盟」, 帶來以校歌為主旋律的「北醫六十 · 樂興之時」 開幕表演。 在校歌的帶領下,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北醫 1960年創立之初,歷經成長、茁壯,一直到今年 創校60年的榮耀綻放,近年來北醫大不斷創新突 破,世界大學排名也屢創佳績,能有今天亮眼的 表現,除了歸功於歷任董事長及校長的帶領,更 要感謝北醫大體系全體人員的耕耘與努力。 北醫大董事長張文昌致詞時說,北醫大在胡 水旺、徐千田兩位創辦人及多位熱心醫學教育人 士的奔走下成立,轉眼之間已經60年了,走過篳 路藍縷,如今發展成一校六院雙校區宏觀,近年 ▲ 北醫60週年校慶典禮圓滿成功,校長林建煌與貴賓 一起切蛋糕,歡慶北醫大60歲生日快樂。

(5)

3 No.17 Jan 2021 ▲ 創校60週年校慶典禮上,現場冠蓋雲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左四)、中 研院院士李遠哲(右三)、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右二)、衛福部政務 次長薛瑞元(左二)及北醫大校友總會長杜元坤(右一)都出席道賀。 北醫大在THE、及QS等國際大學排名上都名列前 茅,充分展現北醫大邁向世界一流醫學大學的決 心與實力。 張文昌指出,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世界,北 醫在醫學教育及醫療服務上不能停下腳步,除了 秉持「誠樸」校訓、「學好做人方做醫」的核心 精神外,更要與時俱進、站穩腳步,迎接數位轉 型、5G網路、新藥及新醫材研發等領域,才能在 全球競爭激烈的醫療版圖中占得一席之地。 張文昌強調,北醫擅長醫療及生技產業,配 合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的發展,進行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提供精準預防、精準診 斷、精準治療及精準照護的優質服務,落實政府 大力推動精準大健康的重大政策。

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的醫科大學

北醫大校長林建煌致詞時說,北醫創校60年 來,從建校三間鋁皮屋,只有醫、牙、藥三學 系、205名學生,經過一甲子,如今發展成為擁有 11學院、15學系、45個研究所,師生超過7000人、 校友超過46000人;另外,六家附屬醫院總床數 超過3000床,臺北醫學大學已發展成為教育、研 究、產學、醫療一體化的教育體系。 林建煌表示,最新公布的2021年THE 世界大 學排名,北醫大躍升至全球第303名,名列全臺第 二。《遠見》雜誌七月初公布的臺灣最佳大學排 行榜,北醫連續三年榮獲私立大學及醫科大學排 名全國第一。語畢時,臺下響起如雷掌聲,肯定 北醫的卓越表現。 林建煌說,北醫的下一個60年,將以「醫學 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 型大學」為定位,在教育與研究上注重實際問題 的解決,發展領先的創新研發成果,並具備強烈 的創業精神,使北醫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 力,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邁向國際一流的醫學 大學。 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北醫大成功培育 無數醫療人才及校友,守護國人健康,尤其在面 臨百年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威脅,臺灣能成功抵 禦、享譽國際,北醫大訓練出的高材生包括:指 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 署署長周志浩都是出自北醫,北醫人成功扛起責 任,站在第一線守護國人健康,「臺北醫學大學 ▲ 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稱讚臺灣新冠肺炎防疫團隊多出自 北醫大。

臺北醫學大學

60

週年校慶

60

(6)

4

封 面 專 題

60

居功厥偉」。 此外,北醫也相當「接地氣」,除了本身附 設醫院外,還設有癌症中心跟六家優質醫院,涵 蓋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層級,且配 合政府政策,不僅推廣公共衛生、培訓友邦醫療 人員,更派遣醫療團隊常駐友邦,善盡社會公益 並協助國家解決問題。另外,也響應蔡總統發展 生醫產業,北醫成立臺灣首家大學生醫加速器, 更建設生醫產業發展中心,將來必然是臺灣生醫 產業的發展重鎮。

防疫巨頭都來自北醫

校慶冠蓋雲集

「以為要開防疫會議!」教育部政務次長劉 孟奇致詞笑稱,看到臺下坐著薛瑞元次長、周志 浩署長等人,還以為是到行政院開防疫會議,如 今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北醫人」,有幸能與北 醫團隊一起並肩作戰,與有榮焉。 薛瑞元致詞時幽默說道:「陳時中部長現在 為了一個病毒,還有一條豬,一個禮拜有四天綁 在立法院。」此言一出,臺下笑聲不斷。他分 享大學回憶,1973年剛進入北醫,第一步踏入校 園,以為教室還沒完工,「我不知道這叫清水 模」,旁邊只有幾間鐵皮屋。大學三年級時,早 上到學校後門去買蛋餅,吃完就進解剖教室,他 笑說,「那時候對食品衛生沒有那麼注重」。 薛瑞元說,他2008年加入北醫團隊到雙和醫 院,北醫成功踏出臺北市,在新北市立足,現在 雙和醫院B基地醫學研究大樓就快蓋好,重要性 不言可喻。這幾年回到衛福部服務,看到北醫持 續發展,他相信未來60年,以北醫過去60年的爆 發力、衝勁下,未來發展將指日可待。 日本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本庶 佑則透過影片說,北醫在科學、臨床研究上的亮 眼表現,在國際上有目共睹。他和北醫大董事長 張文昌是多年好友,臺灣和日本關係親近,有很 多共通的問題,也有許多一樣的優點,希望還在 學的年輕世代能夠勇於承擔,也希望我們這個世 代,能讓未來的生活更快樂、更有價值,他相信 北醫是年輕人最好受教育的地方之一。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致詞時表示,過去60年, 北醫大在培養教育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上 都做得非常好,成為國內外舉足輕重的大學。十 年前他出席北醫大50週年校慶,當年他剛被選上 國際科學理事會理事長,正關注全球暖化議題, 如今地球已被送到急診室的階段,北醫能治人治 國,期盼也能治好我們的地球,為人類居住的環 境盡份心力。 ▲ 臺灣首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博士特別出席獻上祝福。 ▲日本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京都大學本庶佑教授,跨海錄製祝賀影片。

(7)

5 TMU Alumni No.17 Jan 2021

60

校慶典禮也播放學校影片及捐款人感恩致謝 影片,感謝所有捐款人的大力支持,讓北醫可以 邁向頂尖,讓學生可以安心學習。閉幕表演則是 由北醫大學生社團聯合演出,帶來活力十足的 「北醫百老匯」,熱力四射的精采表演,博得滿 堂彩。最後,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及校內 董事、與會貴賓再度一同上臺,切蛋糕歡慶北醫 大60歲生日快樂! 北醫大60周年校慶晚宴則在大直萬豪酒店舉 行,衛福部長陳時中出席致詞,受到台下師長熱 情歡迎;晚宴接近尾聲,桃園市長鄭文燦也「神 秘嘉賓」角色到場祝賀,再度掀起另一波高潮。 校慶晚宴在歡樂的氣氛中,及多位貴賓的祝賀與 期許下,歡度北醫大的60歲生日。 為慶祝60周年校慶,北醫大舉辦一系列活 動,如校慶新書發表會、校慶音樂會、校慶晚 宴、醫牙藥創系60周年特展,展出校友共同回 憶的老照片,校慶隔日舉辦「校友回娘家千人 宴」,席開130桌,現場逾1300位北醫畢業校友 「回娘家」共聚一堂,創下歷史紀錄。 林建煌校長表示,北醫大至今培育46000 名校友,是北醫最寶貴的資產,北醫人在疫情期 間的奉獻與努力,充分展現北醫大宣揚的「人文 關懷、誠信正直、創新卓越、團隊合作、社會服 務」五大核心價值。

培育醫療人才

北醫60寫傳奇

北醫大的經驗是臺灣私立大學轉型成功的借 鏡,下一個60年,北醫大將從「研究型」大學轉 型為「創新型」大學,如同美國的史丹佛大學, 從醫療教育、醫療產業、生技新創等各領域擴大 對社會的影響力。 北醫學生社團帶來活力十足的「北醫百老匯」,精彩的演出 博得滿堂彩。 ▲ 由北醫學生組成的「北醫音樂聯盟」,帶來以校歌為主旋律的「北醫 六十 • 樂興之時」開幕表演。

(8)

6

60

《滾動式創新轉型》、《競合力點

亮醫療》校慶新書出版

北醫大新書發表會

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

/湯雅雯 圖 /黃淑萍 臺北醫學大學慶祝六十周年,出版《競合力點亮醫 療》與《滾動式創新轉型》新書,暢談從3間鋁皮屋8,600位校院教職員工的成功轉型之路。。 臺北醫學大學耗時逾一年、寫下超過20萬 字,藉著北醫大創校60周年校慶之際,特別出 版《滾動式創新轉型北醫大如何卓越成長》與 《競合力點亮醫療北醫醫療體系的變革之路》 兩本新書,並選在學校誠樸廳舉辦新書發表會, 受到北醫師生熱烈支持。 2020年107日,北醫大新書發表會當天,由 北醫學生組成的管弦樂團四重奏揭開活動序幕, 現場貴賓雲集,除了北醫大校內長官外,遠見天 下文化事業群王力行發行人、天下文化林天來社 長、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及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 也親自出席共襄盛舉,天下文化王力行發行人更 贈送由星雲大師所提的「遠見」墨寶給北醫大。 北醫於1960年從3間鋁皮屋創校、205位學生 開始,期間兩度遭到教育部解散董事會,面臨倒 閉破產危機。而今,臺北醫學大學擁有11學院、 15個學系、43個研究所;辦學更屢創佳績,不 僅晉身世界大學排行(THE)第303名、臺灣排 名第2,更三度蟬聯《遠見雜誌》「2020台灣最 佳大學排行榜」醫科類及私立大學第1。今昔相 比,北醫大體系的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這兩本 書詳細記錄北醫大,如何藉由不斷的轉型變革, 創新的過程,蛻變成為今日的臺北醫學大學教育 醫療體系。 張文昌董事長指出,自己以身為55年校友身 分看到這兩本書時,心情特別深刻,整個北醫前 30年遇到非常大的困境,但是在後30年努力改革 蛻變,這也要感謝社會人士與校友的支持,期待

(9)

7 No.17 Jan 2021

60

這兩本新書的出版,讓北醫對社會貢獻增加, 希望讓更多人了解60年來北醫同仁努力的心路歷 程,期望今後的北醫人承先啟後,更上一層樓迎 接下一個精采60年。 林建煌校長表示,北醫大第一間附設醫院於 1976年8月成立,當時只有176床,員工不到100 人,連續虧損21年;現今北醫已經擁有6家附屬 醫院、逾3,000床,每年200億營運規模,校院教 職員工超過8,600人。北醫大的經驗是臺灣私立 大學轉型成功的借鏡。 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也說,北醫大的經驗是 臺灣私立大學轉型成功的借鏡,在沒有財團資金 奧援、沒有公部門預算支持下,北醫大如何轉型 成功,統統可以在這兩本書找到答案。 《滾動式創新轉型》一書以北醫大發展歷史 沿革為經,重大校務突破創新為緯,描述北醫 大體系學校與其附屬醫院在承接時代挑戰後, 透過國際合作提昇視野。成為全臺第一所開設 最多國際英語課程的專業大學,更致力延攬國 際學者、加強外籍生比例,自由開放校風、培 養學生人文思維關懷,師生醫療團於寒暑假進 行偏鄉與海外義診與衛教,甚至遠赴非洲史瓦 帝尼王國等地,讓醫療更有溫度,也是改革蛻 變、成就卓越的關鍵。 另一本《競合力點亮醫療》則分享北醫大以 跨界融合營運、智慧醫療,造就世界頂尖標竿的 多元競合力。北醫醫療體系囊括多種營運模式, 從大學的附設醫院(北醫附醫)、OT(萬芳醫 院)、BOT(雙和醫院)、院中院(臺北癌症中 心與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兩岸合作辦醫(寧波 李惠利東部醫院)、改造託管(新國民醫院) 等,院際彼此良性競爭與合作,成為醫療集團永 續經營最佳案例。 林建煌校長更進一步表示,從研究到創新, 北醫大下一個60年,「要大步邁向創新型大學, 成為臺灣的史丹佛」,期盼成為具有社會「影響 力」與「獲利力」的幸福機構。這兩本書闡述北 醫大轉型成功的關鍵思維,寫下北醫人的共同榮 耀,希望能藉由北醫大六十年的寶貴經驗,與外 界分享,給社會各界提供綿薄的心力,共同為台 灣而努力。 ▲ 北醫管弦樂團四重奏為新書發表會揭開序幕。 林建煌校長(左)接受天下文化王力行發行人(右)贈予星雲大師墨寶。

(10)

8

醫、牙、藥創系

60

週年特展

見證學系開創發展史

/ 馬紋華 攝影 / 徐世經 醫、牙、藥創系60週年特展,於2020年10月30 日中午,由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杜元坤 總會長、醫學院郭漢彬院長、口腔醫學院鄭信忠 院長與藥學院劉景平院長一同為特展揭開序幕。 有別於校慶典禮的盛大隆重,創系特展更顯 得溫馨愜意,張董事長致詞時提到,當年的鋁皮 屋、楓林大道是早期北醫人的共同回憶;林建煌校 長更是細數著北醫各大樓的建設發展史,尤以清水 模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與形態學大樓,由當年的 吳明修建築師創新的工法,直至今日仍獨樹一格, 這些都是屬於北醫人的元素,假以時日,希望能再 次以創新的方式融入北醫的校園中。 杜總會長提到,當年求學階段因醉心於橄欖 球,有二門學科歷經了醫、牙、藥三個學系重補 修才終於修完,可說是醫、牙、藥三個學系的最 佳代言人,他還打趣地說,當年沒學好的現在都 加倍奉還,反應在他的臨床工作上,也讓他的顯 微手術術式更加純熟專精。醫學院郭院長細數著 北醫醫學系培植的人才遍及各大學,分別擔任各 醫學系系主任之要職;口腔醫學院鄭院長則提及 北醫自由的學風,創校時期因為沒有資源,自然 也就沒有限制,也因此造就了許多跨領域表現傑 出的校友。 最後,藥學院劉院長用一曲伍思凱的〈祝你 生日快樂〉為當日的活動獻上祝福,也提及當年 見證了藥學大樓拆遷的過程,期許未來能再重現 藥學大樓的光景。一段段精彩風趣的談話,道出 了屬於他們當年的北醫,也重拾了那段專屬於他 ▲ 醫、牙、藥創系60週年特展啟動儀式上眾人合影。

(11)

9 No.17 Jan 2021 ▲ 校友們專注看著歷史照片,細屬過去的事蹟。 時光迴廊特展展區。 校友一同參與活動。 們的北醫時光。活動當天,許多校友們也一同返 校參觀,細數著當年的校園時光。 臺北醫學大學創立於1960年,60年來伴隨著 北醫一同成長的三個學系,分別是醫學系、牙醫 學系與藥學系,就像是在北醫這塊土地向下扎 根、向上萌芽的種子,開枝散葉,各學系在學院 的經營下也都有了更卓越的發展。去年年初,在 北醫籌備60週年校慶之際,同時也著手進行醫、 牙、藥創系60週年特展籌備工作,過程中,由醫 學系、牙醫學系及藥學系三個學系及所屬學院與 三個學系的系友會會長們全力支持下,號召校友 們提供照片並收集學系的發展歷程,歷經了八個 月的籌備期,近十次的籌備會議,精心挑選著一 張又一張的照片,逐一標註出處說明,幾經數次 的排版校對,才能完整地呈現各學系的發展縮影 及校園點滴。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屆畢業 的校友們,此次籌備專區,猶如一篇北醫的開創 史,一點一滴都見證北醫的成長與蛻變。 在收集照片的過程中,一說到求學時期中最 難忘的事,籌備小組的成員們異口同聲的說: 「跑堂做實驗、圍牆邊那家蛋餅攤!」是的,這 些記憶,伴隨著大家走過北醫的求學時光,隨著 光陰流逝,或遠或近的入學年代,校園由泥濘的 稻田、開闊的草地上飼養著實驗羊隻、鋁皮屋教 室、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形態學大樓、杏春 樓、教學研究大樓以及一柱擎天的校門口,延伸 的百米道,兩旁種滿了杜鵑花、楓林大道等,這 些校園的景觀及建築物分別見證了北醫的發展。 翻開一本本泛黃的畢業紀念冊,看著記憶中 熟悉的景物,彷彿時光又回到了當年,那年的我 們在校園的角落齊聚一起說說笑笑,那年的我們 一同跑堂做實驗,那年的我們沒日沒夜的打著橋 牌,那年的我們吆喝著同學們一同群起抗爭, 那年的我們偷偷戀慕著隔壁班的女孩……這些記 憶,隨著醫、牙、藥創系60週年的特展,帶著我 們穿越了時空,喚起屬於北醫人的共同記憶。 60年來,三個學系的學術成就屢創佳績,紛 紛站上了世界排名前百大之列,歷屆的學長姐們 為屬於他們的時代寫下不凡的成就。本次為期一 周的展期,特別感謝跨領域學院提供絕佳的場 域,除了帶領大家回到過去,更是讓年輕學子們 見證北醫優良的傳統,展望未來,也期許年輕學 子們為自己寫下下一個世代的美好回憶! 醫、牙、藥創系60週年特展啟動儀式上眾人合影。

(12)

10

北醫六十

邁向榮耀

校友千人宴熱鬧登場

/ 陳怡伶 圖片提供 / 陳志亮

60

歷經一年半的籌備,原訂2020年5月31日六十 週年校慶校友千人宴活動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 終於在10月31日於大直典華花田盛事廳舉辦。 2020年1月甫成立籌備委員會,由校友總會長及公 共事務長分別擔任主委及副主委,八大分會會長 為當然委員,歷經10次的籌備會,會中大家從桌 數分配、活動流程、主持人人選及表演節目等進 行熱烈討論。 10月31日當天現場逾1,300位校友共聚一堂。 活動由邱慶奇校友(醫務管理系938)、范曉瑄校 友(藥學系883)兩位主持人開啟序幕,現場氣氛 熱鬧非凡。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張雍敏主任 秘書、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連江縣劉增應縣 長及本校張文昌董事長、李祖德董事、吳志雄董 事、李炫昇董事、林從一董事、許庭禎董事、林 建煌校長、李飛鵬副校長、吳介信副校長、朱娟 秀副校長、施純明主任秘書、陳瑞杰院長、陳大 樑院長、邱仲峯院長、杜永光院長、歷任校友總 會長、歷屆傑出校友、臺北聯大校友聯合會、優 久大學聯盟校友委員會、名譽教授、學院正副院 長暨系主任、附屬醫院副院長們等貴賓皆應邀前 來歡慶,整場活動有如嘉年華會一般。

鼓聲樂聲歌聲齊揚

歡慶母校生日快樂

活動中我們特別表揚108學年度傑出校友,分 別是公共服務類廖美南校友(護研所1),長庚醫 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副總執行長;學術成就類闕

(13)

11 No.17 Jan 2021 士傑校友(醫24),美國克里夫蘭診所醫學中心 (CCF)泌尿部教授;企業經營類王乃弘校友(醫 1),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董事長,期 待能成為學弟妹們人生的典範與學習標竿。 活動由校友總會杜元坤理事長帶領黃明裕理 事長、張文靜副理事長、楊惠如理事長、李靜蘭 理事長、黃千芬理事長及鄭永豐秘書長的「六十 北醫太鼓喧天!」,用震撼人心的隆隆鼓聲打頭 陣。接續是由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防疫 指揮中心的總舵主陳時中部長、校友總會杜元坤 理事長帶領校友領唱校歌,這是歷年來校友會活 動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期望校友們將「誠以 達人,樸以潔己,學好做人方做醫」,校訓「誠 樸」,無時無刻,永銘在心。

60

緊接著是屢屢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醫聲 室內管弦樂團」,醫聲室內管弦樂團團員是一群 就讀北醫時就參加管弦樂團的愛樂者,今年剛好 也是他們創團三十週年,在豐富悠揚的樂聲中, 展現有別於醫學專業的一面,也象徵著北醫大推 展的創新、跨域的教學理念。 接下來是「杏聲校友暨在校生合唱團」帶來 的演出,杏聲合唱團於1961年成立,在這近一甲 子的歲月中,每年利用暑期期間共完成了27屆國 內甚至是國外的巡迴演出,國外曾受邀至美西、 奧地利、德國與日本等國家,希望在校學生除了 擁有專業技術與慈悲心,透過社團內的藝術陶 冶,成為一位具「真善美」的醫者。而今年在校 ▲ 由校友總會杜元坤理事長領銜太鼓表演,展開校友千人宴序幕。 ▲ 校友總會杜元坤理事長與北醫校友組成的醫聲室內管弦樂團合影。

(14)

12 生學弟妹更於雙十國慶當日受邀至總統府擔當國 歌領唱代表,此次杏聲校友暨在校生團員演出選 曲多元,令人驚豔。 最後一組團體是由2019年成立的君蔚天使志 工團所帶來的「歡慶」,是以原住民藝術文化為 元素而編創的舞蹈,以歡樂的氛圍慶祝北醫大60 週年生日快樂,君蔚天使志工團成立後即積極地 投入北醫的公益活動,並於防疫期間擔當一校三 院醫護前線的送暖後盾,為北醫人增添了一分柔 性的能量。

不受疫情阻隔

匯聚海內外校友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導致許多海外校友未能親 臨盛會,他們分別錄製祝賀影片一同歡慶。感謝 北美校友會費城代表醫學系第1屆柯敏雄校友、巴 爾的摩代表醫學系第23屆施益民校友、南加州校 友會夜間部藥學系第16屆陳筱芬會長、北加州校 友會醫學系第8屆陳團景會長、日本醫科藥科校友 會藥學系第8屆吉岡顯一(周顯德)會長、日本北 齒會牙醫系第15屆梅村義成(吳義成)會長、香 港校友會牙醫系第8屆李偉庭會長、大陸地區校友 會牙醫系第9屆黃傳雄會長、史瓦帝尼校友會醫學 系第10屆廖學聰會長、馬來西亞校友會第21屆牙 醫系陳榮洲會長及一同錄製影片的校友們。 北醫大一甲子的時光培育出海內外超過4.6萬 位校友,各個在產、官、學、研各界展現不凡的 成就,要凝聚所有校友力量的重責大任,常常 是由北醫校友總會來承擔,校友總會1970年創會 至今50年,產出了20任的總會長,依序為創會會 ▲ 歷屆傑出校友與林建煌校長合影。 ▲ 君蔚天使志工團帶來「歡慶」舞蹈演出。 ▲ 校友祝賀北醫大生日快樂。 ▲ 杏聲校友暨在校生合唱團全程背譜演出,深度與廣度皆令人驚豔。

(15)

13 No.17 Jan 2021

60

長黃昭彥(藥3)、李宏信(醫3)、邱孝震(醫 2)、吳坤光(醫8)、范進(醫2)、丁大田(醫 4)、高資彬(牙9)、王文甫(藥10)、郭許達 (醫7)、王宏仁(歿、牙8)、張森賢(藥11)、 簡承盈(醫技10)、康義勝(醫6)、周世永(牙 14)、沈采穎(夜藥18)、王伯綸(護15)、李 宏信(醫3)、許庭禎(牙18)、謝桂鈴(夜藥 18)及現任杜元坤(醫20),他們各個都是功不 可沒的靈魂人物,從過去到現在,繼往開來,其 中創會會長常年旅居澳洲三十餘年因疫情不克出 席,但仍跨海錄製祝賀影片,著實令人感動。 此次千人宴活動我們特別訂製了16公尺長的 簽名軸,讓每位校友都能在60週年校友千人宴上 留名,足足比5.25公尺〈清明上河圖〉大三倍之 多的簽名軸,展開時氣勢之磅礴,猶如北醫大 46,230名校友齊聚一堂,手牽手心連心,一同為母 校歡慶,這象徵校友們冀望與肯定的簽名軸,由 杜元坤總會長致贈給林建煌校長收存,未來將置 放於北醫校史館保存留念。 北醫60、邁向榮耀,得以成就今日千人宴, 實足仰賴眾多校友的付出。除了感謝校友總會杜 元坤理事長贊助新台幣200萬元整籌備本次活動, 藥學系林正智學長及首批畢業的73位校友贊助精 美環保購物袋與EMBA第二屆暨北醫醫管協會黃 千芬理事長贊助並協助募集14項福袋禮品。由衷 感謝所有的捐資者,無論是金錢的捐助或實物的 贈與,感謝大家的慷慨解囊與無私奉獻。當然也 非常感謝有遠自美國、馬祖及全台各地一同齊聚 的全體校友們,因著有您,陪伴著北醫成長、茁 壯,期許未來北醫與您一同攜手再創高峰。 ▲ 杜元坤總會長致贈16公尺長的校友簽名軸給林建煌校長收存。 歷任校友總會長合影。 ▲ 校友祝賀北醫大生日快樂。

(16)

14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系第七屆校友

畢業

50週年同學會 回味往日校園情懷

/ 林宜諄 / 吳昌儒、林宜諄 圖片提供 / 賴淑珍 1966年入學的藥學系第7屆巧遇聯考制度改 革,班上女同學破天荒超過三分之一,人數高達 39位,幾乎是上一屆的兩倍。此屆聯考開始原甲 組中的醫學院改併入丙組,不考物理,改考生 物,因此女生大增,但也改變不少人的命運。 當年設藥學系的學校有臺大、北醫、高醫、 中國醫藥和國防醫學院,北醫排名第二,僅次於 臺大;北醫藥學系的聯考排名超越中國醫藥學院 醫學系,藥學系也比牙醫系吃香,所以也有不少 人從牙醫系轉藥學系。

會玩又會念書 團結互助感情好

班上同學年齡相仿,重考生也少,同學間相 處融洽。詹勳達說,班上同學是標準的會玩又會 念書,彼此團結合作無間,都令他印象深刻。郭 明珠回憶,在校時跟賴淑珍並不熟絡,畢業後, 某日到了桃園,意外看到賴淑珍在中正路上的藥 局顧店,同學一見如故,還熱心帶她四處遊覽, 讓她倍感溫暖,兩人因而變成好友。幾年前郭明 珠與姐姐第一次出國旅行,也多虧賴淑珍的先生 黃光漢學長幫忙,讓她很感恩。 黃光漢是藥6的學長,當年是藥用植物自然會 會長,經常帶著一群人上山採藥兼郊遊,賴淑珍 和蘇淑鑾都有加入自然會,也常跟著出去。沒想 到學長在畢業前夕一次南部採藥活動結束後,主 動邀約賴淑珍,在大家都不知情之下,悄悄把學 妹「採」走了。黃學長是藥6永遠的班長,只要太 太參加藥7聚會活動,他一定陪同出席,並幫忙拍 照記錄,跟學弟妹都很熟。

(17)

15 No.17 Jan 2021 1970年畢業後大家各奔前程,迄今還能保持 聯繫,要感謝趙世雄(歿)努力將同學拉在一 起。他當完兵才考進北醫,在班上最為年長,被 同學推選為第一任班長並尊稱為「趙老大」,畢 業後從事進出口貿易。班上同學跟書店購買教科 書,都靠他出面幫忙殺價。 趙老大辭世後,洪五志接下班長的棒子,每 年他都會邀請同學們喝春酒聚餐,品嘗頂級料 理,甚至把珍藏多年的紅酒貢獻出來,讓同學讚 不絕口。在賴淑珍協助聯繫和陳奉德幫忙安排旅 遊行程下,現在每年固定舉辦同學會,一年有 三、四次出遊活動,可說活動力十足。 陳奉德畢業後先創業開藥局,後來以化工專 長報考海關,把藥局交給太太管理,在海關擔任 外勤,甚至曾半夜搭船至外海抓走私,他堪稱是 醫學院畢業後到海關工作的第一人,也因工作表 現倍受肯定,後來海關決定將藥學列入招考科目 之一,他鼓勵簡森田同學報考,兩人遂成同事。 陳奉德在海關服務三十年至退休,因長期負責員 工旅遊,現在變成同學的「康樂股長」。

創業大不易

感恩同學神救援

不少同學畢業後到外商藥廠擔任業務代表, 負責向醫院和醫生推介產品,爭取進藥。當年若 家中沒有藥局可繼承或有財力支持,想創業並不 容易。陳奉德永遠記得同學的恩情,當年他標會 借錢開設藥局,但欠缺資金進藥,只好拜託在 醫院藥局工作的同學幫忙,把不要的藥劑空盒留 下來送給他,於是他在空盒裡面放石頭,再排列 在架上用燈光照得美美的,看起來有上百萬的價 值。客人來買藥,就先記下來,晚上趕緊下單進 貨。徐松壽擔任業務代表時,不時會拿一些樣品 給開藥局的同學救急,讓同學感激在心。 劉明龍也是少數白手起家開設藥局,他說, 那時要高學歷的藥師放下身段面對客人著實不容 易,但只要肯拚都會賺錢。在東勢只有他是藥學 系畢業的合格藥師,生意鼎盛期一天上門四百多 人次,營業時間不得不變成「7-11」。

男生出國進修當醫師

女生嫁醫生當醫師娘

由於當年北醫醫科不再招收轉系生,想念醫 科的同學只好選擇出國深造。班上有十多位到 美、日、德習醫,並轉行當醫生,留日有陳啟 明、謝家明、黃文欽、林泰一等,唯一留德的是 林敬賢。謝家明在日本長崎大學及附設醫院任職 17年後回國服務,是臺灣乳癌名醫。 1 . 全班同學到阿里山畢業旅行合影留念。 2. 徐型堅系主任(右)帶同學到南部採藥途中。 3 . 徐型堅系主任和楊藏雄教授帶同學參觀臺灣 氰胺公司藥廠,一起聽簡報。 4 . 藥七女同學陽明山合影。 5 . 相約到海邊玩。 1 3 2 4 5

(18)

16 身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因家長觀念保守, 女生大多讀文科,但若選讀藥學系可以嫁給醫 師。班上女同學一半以上都嫁給醫生成為「醫師 娘」,像翁淑鐶、張渺珠、陳珠玲、黃端端等都 是。林敬賢說,藥學系的女生很難追,感覺女同 學的眼光較高,比較想嫁給醫學系的男生,這算 是不成文的傳統。 不過,蔡慶招還是成功追到班上女同學廖琴 (歿),成為唯一的「班對」。帥氣的蔡慶招大 一時在實驗室看到氣質出眾的廖琴非常心動,兩 人互有好感,但保密到家,在校四年連手都沒牽 過,也沒人知道他們是一對,畢業後收到喜訊才 知道蔡慶招「惦惦呷三碗公」的功力。 那個年代民風保守,上課時男生和女生都會 自動分開坐,甚至同校四年可能連一句話都沒說 過,除非做實驗同組,才有機會說話。 大家對班上同學記憶最深刻的是「北一女三 劍客」之一的陳麗珍(另兩位是何立芸和李芬 妙),人長得漂亮又聰明,功課又好,個性開朗 人緣佳,是藥七的「班花」,也是不少學長和男 同學心儀的對象,爭相邀約參加活動。她畢業後 赴美念書,成為臨床藥師,並擔任兩屆北醫北美 校友會會長,在當地非常活躍。 賴淑珍是班上公認的筆記女王,字跡端正、 條理清楚,且大方分享,同學都會借去抄寫,生 化筆記還被董一致老師收藏,她擅長書法、繪 畫、古詩,曾舉辦過兩次詩書個展,並將作品 〈臺北醫學大學頌〉贈母校收藏。留日開業當骨 科醫師的黃文欽也是畫家,同學原打算一起去看 他的畫展,因疫情而作罷。 很多同學懷念令人尊敬的徐型堅系主任和嚴 格認真的楊藏雄老師等多位師長。林進財大二擔 任班代表時曾發行班刊,同學投稿踴躍,剛印好 就被主任叫去,才知道全部被訓導處沒收了!徐 主任提醒:「我們講話都要很小心,你們怎麼還 寫在紙上?」原來在戒嚴時期,即使沒有敏感內 容,也不能隨便印刊物。 徐主任曾經說過:「念藥學系以後不一定要 製藥,也可以做健康食品或化妝品。」如今醫美 保健當道,足見老師非常有遠見。

畢業半世紀溫馨返校

2020年1021日,藥7同學回到睽違已久的母 校,有人專程從宜蘭、臺中、臺南、高雄趕來, 受疫情影響,許多海外同學遺憾無法返校。北醫 大張文昌董事長(藥6)和林建煌校長(藥26)、 吳介信(藥23)副校長及藥學院劉景平院長(藥 31)都到場跟學長、學姐分享北醫的蛻變與榮 耀。 同學們感動的唱起校歌,換上畢業袍合影, 穿越楓林大道參觀校園、到了藥學院所在的教研 大樓,看見學院的發展與現今教學設備的更迭, 重溫階梯教室上課情景,種種回憶湧上心頭。旅 居美國的校友張渺珠,雖不克出席但仍心繫北 醫,主動捐贈5萬元回饋母校,當天參加活動的 洪五志、蘇淑鑾、徐松壽和賴淑珍也當場各捐款 五十萬元給母校,陳麗珍與王玉杯,近兩年陸續 各捐贈一百萬元,回饋母校栽培之恩。 11月7日是所有藥學系系友「回娘家」的日 子,藥7同學再度返校並上台合唱,一起為自己的 人生喝采。校友活動熱鬧結束,但半世紀的緣分 仍持續增溫,期待明年同學會再度相聚! ▲ 同學會結束後前往花東,進行四天三夜的旅行。

(19)

17 No.17 Jan 2021

藥學系第

7

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洪伯旦 自述高中時化學並非強項,在聯考引導下進 入藥學系,但對藥學不是很有興趣,畢業後 考上藥師證照,曾擔任國內藥廠代表兩年, 自覺不適合外務工作,因外語能力不錯,轉 而從事航運貿易達三十年。投資不動產很有 心得,25年前在股市巧遇趙老大,才開始與 失聯許久的同學搭上線。很懷念當年與毛義 方、蘇崇傑同組做實驗,很感謝他們不吝分 享、指導。 簡森田 從成大物理系重考入北醫藥學系,數理超 強,郭明珠形容「人很老實,喜歡逗他說 話」。畢業後在榮總放射科工作,因擔心長 期接觸輻射影響健康,在陳奉德推薦下,改 報考海關,從此在海關擔任內勤公職,行事 正直、黑白分明,一路高升至海關進口組組 長做到退休。很巧的是,班上同學有太太的 小學和初中同學,出席藥7的聚會,太太也 像參加自己的同學會一樣。 林坤賢 因為母親期許女兒成為「女中豪傑」,所以 有個偏男性的名字。個性內向,但很有藝術 氣質,自小習琴,參加鋼琴比賽屢次獲獎, 從中學到大學都參加合唱團,發現自己更愛 唱歌。畢業後,曾在中國化學藥廠工作三 年,之後在台北鐵路醫院擔任藥師29年至退 休。業餘參加航運合唱團、台北市婦女合唱 團近25年,曾至國家音樂廳表演,退休後也 打網球和健行。 劉明龍 同學印象是「脾氣好、人緣好」,曾是班上 活寶,現被同學形容為「班上最成功的藥 師」、「東勢王」。畢業後返鄉白手起家在 東勢開設藥局,把客人當家人看待,深受鄉 親信賴,視同醫師尊重,在當地盛傳「只要 下東勢車站,沒有人不認識劉醫師」。買地 很有心得,自建別墅,養雞鴨鵝成為農莊。 兒子擔任醫生未能傳承,為服務回饋老顧 客,現仍持續開業中。 王玉杯 在同學眼中擁有許多的「最」:最早結婚、生 最多(五個孩子),事業經營最成功,並榮獲 傑出校友。在校時認真讀書、做實驗,大三相 親與南光製藥小開(董事長陳立賢)訂婚,畢 業後結婚,直接進入夫家藥廠工作迄今,現為 南光製藥總經理,成功帶領企業從傳統製藥轉 型為現代生技製藥及無菌製劑的領導品牌, 並曾獲選為「2016臺灣生醫產業十大女掌門 人」。 王黎敏 大二進入顏焜熒教授的研究室,成為入門弟 子,經常跟老師上山採藥。畢業後進臺灣 禮來藥廠服務7年,後與劉秋生董事長創業 成立臺灣首批GMP藥廠優良化學製藥,擔任 管理高層30多年至退休,曾赴美進修取得 MBA,亦曾創業生產保健食品。曾在醫院 藥局參與臨床衛教,現任職社區藥局藥師。 社區藥局像全科醫師,第一線接觸病人挑戰 大,期勉學弟妹要不斷多方學習。 周建宏 出身醫生世家,大四任班代表,畢業後到仁 愛醫院藥局工作,準備出國深造,通過留美 考試因故未去,改到日本東京大學卻因簽證 問題回台,留學之路一波三折,在友人介紹 下,決定到南美阿根廷發展。雖不懂西語、 臺灣學歷又不被承認,但年輕毫不懼怕,在 當地創業,從事進出口貿易和不動產投資, 曾任阿根廷僑聯會理事長、僑委會委員,現 為僑務諮詢委員。 黃美秀 讀竹女時,擔任助產士的母親鼓勵選讀理 組,聯考前三志願都填有興趣的藥學系。畢 業後曾在元培醫專任教一年,嫁給高醫畢業 的另一半後,在醫師先生開設的家醫科診所 協助打理和開藥。50歲移民紐西蘭,五年 後決定返台。周遭親友都不知自己有藥師資 格,為了活化證書,到醫院、診所擔任藥師 八年,開心從「洪太太」變「黃藥師」,現 在享受退休生活。 賴淑珍 在班上名列前茅,畢業時獲頒院長獎,董一 致教授推薦擔任許東榮教授分析化學的助 教。原打算工作一年後出國留學,申請到美 國學校入學許可與獎學金,因租屋在外,留 男友家的地址,學校寄來的學生簽證被他家 人扣留,就怕兒子出國不歸。婚後,兩人承 接經營家中的西藥房,後因老屋改建大樓而 歇業,搬到台北。照顧家人之餘,學書法、 畫畫、聽演講,擁抱另一片天空!

(20)

18 蔡慶招 被譽為「班上最帥的男生」,成功追到「班 上成績最好的女生」廖琴,成為班上唯一的 班對,雖然大一相見就「來電」,但在校 四年卻從未牽過手。畢業後先在藥廠製藥四 年,後來創業從事藥品貿易代理行銷;廖琴 先在台大讀藥理研究所,後到大學教書、協 助創業。兩人婚姻美滿結褵40載,遺憾六年 前廖琴病逝,但美好回憶永存心中。退休後 在法鼓山當義工。 陳奉德 自認糊裡糊塗念完四年藥學系。印象最深的 是,大一參加土風舞社,很期待跟女同學手 牽手跳舞,因不夠活潑,臉皮又不夠厚,很 感謝曾麗錦同學發揮愛心主動擔任舞伴,失 聯多年很想念。畢業後回母校擔任生理學 助教一年,之後進海關工作,負責檢查、巡 邏、驗貨和藥品及化學品估價等。退休後擔 任中華民國關稅協會秘書長,很驕傲能堅持 兩岸海關對等交流。 蘇淑鑾 與賴淑珍是班上公認的筆記女王,大學四年 租屋都住在一起,還一起加入「自然會」, 常參加上山採藥活動。曾任班代表。畢業後 在中台醫專擔任講師教生化、英文三年,嫁 給藥4學長,婚後以家庭為重,婆家是台中 客運創始股東,也是中部知名西藥批發、零 售商,先生接手經營家族的大型藥局,並與 北醫藥學系其他八位校友共同投資設立知名 的班友生技集團。 林進財 雄中資優班,同學全考上醫學系,唯自己念 藥學系,曾立志開發新藥,後來才瞭解並非 易事。自稱在校念的是「體育系」,天天打 球,跟室友林泰一及黃文欽、徐松壽等常玩 在一起,只求功課PASS。大二任班代表。 畢業後至生達製藥3年,又在外商及藥品代 理商工作達16年,後與友人創業做保健食 品,為做藥品經銷入股美時製藥二十多年, 幸運為自己賺到退休金。 陳慈和 畢業後,嫁給醫學系畢業的另一半,便一直 以家庭為重,婚後兩年陪先生赴美受訓,七 年後先生在加州開業主治心臟內科,就留在 當地生活,迄今長達四十多年。五年前因公 婆的緣故,經常回台探望,到現在還是台、 美兩地來來去去。留美多年,跟同學較不常 聯繫,但如果返台正好有同學聚會就會參 加,目前先生已經退休,共同進入退休生 活。 洪五志 名醫之子,自稱學生時代都在鬼混,不甚活 躍。畢業後在外商工作多年,與朋友投資開 設製藥工廠,因罹患肺腺癌,四年前退休。 另一半是藥學系學妹。喜歡閱讀,也愛欣賞 藝術和音樂,收藏畫作、古董和紅酒,家中 酒窖珍藏數千瓶紅酒,很懂得過生活,投資 股票期貨功力更是一流。對同學慷慨大方, 每年都請吃飯,積極聯繫藥七感情,是大家 心目中永遠的班長。 林敬賢 自認在校對課業還算「稍微認真」,在教室喜 歡坐第八、九排,屬邊玩邊念型,常跟留日 「北醫乳癌權威」謝家明、黃文欽、洪班長等 同學玩在一起。畢業後留學德國,是班上唯一 留德的人,在烏茲堡醫學院提供獎學金下攻讀 完醫學博士,之後在德國開業心臟內科達五 年,小孩也在德國出生,1985年為了照顧父母 決定返台,繼續執業到前兩、三年才退休。 陳啟明 在校是不太活躍的乖學生,上課都坐最前 面,從不蹺課。對教藥物化學的楊藏雄教授 認真的態度印象深刻。畢業後先在日本藥廠 當業務,之後赴日在國立長崎大學攻讀醫 科,當時只考一所,十多位留學生只有自己 獲錄取。改從醫當內科醫生,在台北開業迄 今。喜愛畫畫,建中時畫水彩,到北醫改油 畫,後來還畫漫畫,對法律頗有研究,兩個 兒子都學醫,繼承衣缽。 黃愛媖媖 學生時代在學校操場旁的民宅租屋,與同學 王玉杯、翁淑鐶、王麗惠等為室友,當時跟 鐘正華同學特別麻吉,考藥師證照時還去她 家K書,很遺憾彼此失聯多年。在校時參加 過橋牌社。畢業後原本計畫出國留學,但因 念醫學系的男友要赴美實習,希望能先結婚 再一起出國,婚後就以家庭為重,沒能再進 修留下遺憾,在美國一待就是40年,幾年前 才回台。

(21)

19 No.17 Jan 2021

藥學系第

7

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陳憲宗 在同學眼中個性古意耿直,畢業後在教藥劑 學的許鴻源老師創辦的順天製藥服務,從事 研發工作。另一半是藥廠老闆的女兒。退休 後,受太太的愛心感動,兩人共同在山上照 顧上百隻流浪狗,每天都要去市場購買動物 內臟烹煮狗食。因擔心留太太獨自準備太辛 苦,只好缺席畢業五十週年返校活動,讓郭 明珠不禁打趣:「早知道陳憲宗這麼疼某, 當初就嫁給你。」 徐松壽 因對牙醫沒興趣,大三自牙醫系轉藥學系。父 親是徐型堅主任在日本岐阜藥科大學同學,是 宜蘭早期少數藥師之一;另一半北醫護產專科 畢業,妹妹是藥9、弟弟藥11,全家與北醫淵 源頗深。自開藥局二十多年,五年前退休,經 常去弟弟接手的老藥局幫忙,曾單車環島、泳 渡日月潭、常登山健行,過自己想要的退休生 活,抱持「排隊就好,不要插隊」的人生觀。 詹勳達 記得大二到大四課業忙碌,每週忙考試,仍 有參加柔道社團。對跟甘偉松老師上山採藥 印象最深刻,老師沿途解說,同學路上說 笑,就像郊遊,老師上課嚴謹,但課外人很 風趣。畢業後進藥廠工作六年,婚後到上海 從事貿易近二十年,與太太定居上海,孩子 在美發展,經常往來台、美、中三地,目前 還不想退休。希望同學都平安健康,盡量相 聚創造快樂回憶。 李長沛 感覺大學四年都在做筆記、實驗、考試中度 過。印象最深的是教生藥學的顏焜熒老師教 學認真,考題難,常讓學生補考再PASS。畢 業後曾在美商大貿易公司工作,之後開設藥 局二十多年,目前半天任職診所藥師,早上 在券商看盤買股票,投資理財。多位同學仍 保持聚會真難得。生技界六成CEO是北醫藥學 校友,多次返校見學校今非昔比,希望北醫 更加發揚光大。 郭明珠 感謝當年北二女沒有強迫學生選文科,才有 機會進北醫。班上公認的「開心果」,自認 個性迷糊,但記憶力超強,班上同學的事情 都記得一清二楚。在校前兩年不用功差點當 掉,大三開始發奮圖強。畢業後任職新店 耕莘醫院藥局主任11年,36歲嫁入醫生世 家,另一半生前是台大教授、皮膚科主任, 被同學形容是「好酒沈甕底」,三個女兒是 醫師、藥師和電腦高手。 ▲ 洪五志班長(右五)每年都會邀約同學們喝春酒聚餐。 ▲ 胡台楨(後排右一,現在澳洲)、郭明 珠(後排右二)、陳珠玲(後排左一,現在 日本)、賴淑珍(前排左)多年前到同學邱 美芳(前排右)家拜訪,並與邱父畫家邱潤 銀(中)合影。 ▲ 返校同學會後於北醫楓林大道合影。

(22)

20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助產專修科第二屆

畢業

51年同學會 重溫花漾少女春青夢

/ 葉亞薇 / 蔡昇達 圖片提供 / 護產專科校友 民國53年,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 身)護理助產專修科(以下簡稱護產專科)第二 屆招生,來自天南地北67位女學生,進入北醫校 園接受五年制的專科訓練,包括兩年在醫院實習 的課程。班上有一半同學大都來自中南部的花漾 少女,一同在護產專科度過難忘的青春年華。 張簡秀琴回憶,正值發育期的女孩們,每到 了寒冷的冬天下午就特別容易餓,經常在三點多 的解剖課中堂休息就衝到校外喝一碗熱呼呼的紅 豆湯,再買幾片「豬耳朵」餅乾。「每當老師在 寫板書,我們就快快偷咬一口,但餅乾很硬脆、 一咬就發出『ㄎㄎ』的聲響。老師轉過身,我們 立刻靜止不再咀嚼;老師轉身回去,我們又繼續 咀嚼餅乾。」回想起來,老師應該也能理解小女 生的頑皮可愛吧! 這一群報考北醫護產專科的女生,資質都相 當優異,不少是考上各縣市公立女中又轉來讀護 專,更多是受從事醫護工作的親人鼓勵而來。廖 淑賀原本考上景美女中,後來在本校以第二名優 異成績畢業;潘姿良則是受「準公公」、北醫董 事黃木燧的鼓勵,自稻江高中重考進護專科,也 是班上最早結婚生子的同學。因近水樓臺,護士 容易嫁給醫師,也是多數家長的另一層期待。

護產專科師資陣容堅強

負笈臺北念書,對許多小女生來說就像是到 大都市見世面,不過,大家對北醫第一印象卻意 外的簡樸。校門前有一條寬大的排水溝,莊敬路

(23)

21 No.17 Jan 2021 那時只是一片稻田,來往的路都像田埂;教學大 樓、生理大樓、解剖大樓三棟是鋼筋水泥建築 物,護理教室則是鐵皮屋,整個學校規模不大。 當年,北醫只有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護 理助產專修科、醫事技術專修科,沒有自己的附 設醫院,所以護產專科的同學實習都要到其他各 大醫院。 即便如此,護產專科的師資陣容,幾乎與醫 學系同等,都是業界名醫,上起課來相當精實。 科主任是章榮熙教授,婦產科學則有徐千田院 長、陳景川、歐雲炎、王苔德、張中全等八位教 授。其中,「細胞與微生物學」王正怡老師十分 嚴格,是不少人被當掉、參加暑修的魔王關卡。 「生理學」要解剖活體青蛙,一開始全班尖叫聲 四起,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動刀。「解剖學」則 要考大體解剖後的標本,作答時間只有一分鐘, 但泡過福馬林的標本非常嗆鼻,為了表達對大 體的尊敬,學生都不能戴口罩,整場考試作答完 畢,小女生個個都快窒息了。 護專科的實習分散各地,中興、仁愛、馬 偕、臺安(前身為臺灣療養醫院)醫院、三軍 總醫院、空軍總醫院以及鐵路醫院等,最遠是 到桃園市衛生局做公共衛生實習,騎著腳踏車 到病患家訪視。每個月要換一家醫院,或是同 一家醫院每個月換一科,沒有學姊罩、「居無 定所」的實習是辛苦又心酸的,卻也養成護專 科堅強的應變力。

承擔高壓與高風險的護理工作

畢業之後,多數人在醫院擔任護理助產工 作,也有開業當助產士,更多是協助醫師先生開 業。面對病患與家屬不合理的要求,只有忍氣吞 聲,甚至為往生者做大體護理,五味雜陳的心情 和壓力不言可喻。當年,性病防治的針筒都必須 清洗消毒再使用、醫生為子宮頸癌患者照射鈷 六十並沒有獨立空間等,也讓護理工作曝露在高 風險之下,唯有承擔。 八年前開始,由記憶力最好的張簡秀琴擔任 班長,這群有革命情感的同學每兩個月聚會一 次,熱鬧歡樂的氣氛彷彿又回到少女時代。因 為母校號召而重返校園,記憶又回溫了,本次 特別發起同學樂捐,共捐贈10萬元回饋北醫, 希望讓更多北醫人看見北醫的卓越發展,亦盼 望新冠疫情過後,每位校友都能再回母校,重 拾往日情懷。 1 .2. 2104教室參加學校舉辦的合唱比賽。 3 . 四位在台大醫院上班的同學合照。 4 . 護專四年級在桃園衛生局公共衛生實習。 5 . 畢業旅行在台南安平古堡留影。 1 3 2 4 5

(24)

22 江婉薇 受母親和阿姨都從事醫療工作的影響而入 學。不怕看到血,卻害怕摸著活體解剖,剛 開始全由其他同學操刀。95分的優異實習 成績,還沒畢業就有醫院來搶人。最後因為 待遇佳、環境好而選擇任職馬偕醫院產房護 理長。當年一個月曾創下接生200位寶寶的 盛況,曾經一口氣同時親手接生四個寶寶! 臨危不亂的專業由此訓練而來。 沈瑞鳳 因家中開藥房且受中醫師父親的家學淵源影 響而入學。學科考試沒問題,技術考總讓人 緊張;考前抓著同學不斷練習,連應試上場 前都還在互相複習。畢業後在空軍總醫院外 科病房工作,有一年值夜班遇到颱風,水 淹進醫院一樓,水深及腰,還好在軍方協助 下,連夜撤離各樓層病人,平安度過這驚險 之夜!後來參加教育部軍訓處護理教師招 考,到高職教護理課,直到退休。 陳亭亭 父親是小兒科醫師,從小熟悉打針與照顧病 患,帶著期許進入護產專科,發現同學個個 優秀,都是當年讀女中的資質,同儕競爭的 壓力很大。很難理解物理,所以常重修。畢 業後要證明實力而四處找工作,市立療養 院正招募人才,收到葉英堃院長的公文邀請 信,備受尊重,更肯定母校栽培。經歷半世 紀,同學們結婚生子、遍佈全球,能相聚就 是人生大樂。 胡美純 深受《南丁格爾》電影影響,感動其照顧戰 地傷患,與父親討論後報考北醫護產專科。 在解剖課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害怕的感覺 讓她領悟戰場的真實。在馬偕開刀房實習, 快節奏的現場訓練她敏捷的反應;在小夜班 遇上誤吞年糕無法呼吸的患者,她立馬用手 勾出,「臨危不亂」正是最大的收穫。畢業 後到臺北市療養院照顧精神病患長達五年, 對於人生充滿了理想主義。 蔡淑瑛 從事醫護工作數十年,一直以母校的培育引 以為榮。在徐千田校長的帶領下,護產專科 有優秀資師,內、外、婦、兒學科的老師與 醫學系是一樣的,奠定紮實的醫學基礎科學 根基。在三總產房實習節奏緊張、趣事也很 多。畢業後在臺大小兒科工作兩年半,婚後 協助醫師先生開業的護理與衛教推廣。熱愛 工作,把「護士」當作終身職,見到病人康 復就感到欣慰。 潘姿良 少女時期就結婚,是全班最早成家生子的同 學。因為公公是北醫董事,當年從高中重考 入護產專科。和鄰座三劍客同學上課偷吃便 當,還有放學去吳興街搭公車前,手撕著麵 包店剛出爐的吐司,都是最美好的回憶。最 怕藥物學得補考;英文不好,沒想到後來到 國外生活得天天說英語。婦產科的先生開業 後,成為最佳助產士。所學都能用於家庭、 社會,受益良多。 廖淑賀 以市立第一女子中學考上景美女中,自覺不 夠理想,在藥劑師鄰居推薦下,改考護產專 科。個性認真活潑,為了考高分,天天研究 人體骨骼,甚至大膽地「抱著骨頭睡」,拚 勁十足,也成就了以全班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畢業;最懷念參加土風舞社,在教學大樓頂 樓練舞的快樂。在馬偕醫院服務34年,從護 理轉換醫事技術心電圖專業,直到退休。平 安知足就是幸福,共勉之。 廖怜淑 在幸安國小當老師的舅舅引薦,從雲林北上 讀護產專科,藉此學習照顧從小有頭痛毛病 的自己。護產專科的實習課,在第一線接觸 醫院實務工作,節奏緊密度高, 是提早進 入社會歷練,鍛鍊堅強心智的重要階段。早 年護士、助產士被視為看護婦,不被重視, 遂決定爭取家鄉國中教職,擔任健康教育老 師。重回畢業一甲子的北醫校園,感恩熱情 付出行動的每個人,有您們真好! 徐慧茵 因為家人從事醫療,從小就接觸且喜歡醫護 工作。護產專科的師資充沛,包括徐千田校 長和許多老師都是業界名醫、留美歸國,為 當年學生建立新穎正確的觀念,也讓她以此 為志業,認真觀摩學習。在耕莘醫院產房工 作一年後結婚,轉考中醫執照,再取得西醫 婦科專業,以中西合併進行婦產科醫療,也 擔任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不斷自我提升。

(25)

畢業51年後重返母校同學會,校友大團圓。 同學聚會合影留念。 現在同學每兩月聚會一次,歡樂氣氛彷彿重回少女時代。 23 No.17 Jan 2021

護專科第

2

屆畢業

51

週年校友•人物演出

游麗華 來自平溪鄉、開採煤礦的家庭,為了讀護專 而寄住臺北親戚家。對解剖課上被脊椎穿刺 的青蛙感到不忍,名詞總是背不起來的藥物 學,迄今仍印象深刻。當年有11個同學一 起考上臺大醫院的工作,待過急診室、一般 外科開刀房,到婦產科門診直至退休,再往 金融保險累積十多年的職涯第二春。年過耳 順,但求身體健康不造成兒女負擔,就很知 足了。 張簡秀琴 父親是開業醫師,背負期許自高雄鳳山北上 求學。在生理教室解剖青蛙、初見護理教室 竟是鐵皮屋,迄今記憶猶新。沒有學姐罩 著,還必須接生30個新生兒才能畢業,遊走 各大醫院實習是非常辛苦的。在父親期望下 插大文化家政系,大四時和第一屆醫學系婦 產科的先生結婚。當年懷胎9個月的她,在 產房接生三胞胎,創下超越父親的紀錄,很 榮耀。

(26)

24 2020年10月適逢臺北醫學大學創校一甲子,臺 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暨附設醫院癌症大樓正 式落成,另一重大建設「精緻型質子中心」也將 接續完工,可說是獻給母校最精彩的生日賀禮, 同時立下北醫體系發展癌症轉譯醫學的重要里程 碑。 堂堂邁入第七個年頭的北醫大臺北癌症中 心,多年來整合北醫大癌症研究,及北醫附醫、 萬芳、雙和三家附屬醫院的癌症臨床資源,早已 樹立國內癌症醫療權威的地位。臺北癌症中心院 長邱仲峯指出,設立癌症中心、興建癌症大樓的 目的,絕非多開一間醫院與現有其他醫療院所競 爭,而是妥善運用北醫大在癌症教學與臨床研究 的優勢,全方位提升癌症醫療的品質與成效。

成立「全方位癌症中心」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2013年8月,在「臺灣腫瘤研究之母」中研

院彭汪嘉康院士的協助,以及北醫大前校長閻雲 帶領與推動下,北醫大臺北癌症中心正式成立。 如今臺北癌症中心師法美國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 症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以附設醫 院為基礎,結合一校多院能量,成為國內第一家 結合醫、研、教,同時執行疾病治療、發展轉 譯研究,培育專業人才及推動預防醫學等四大任 務的「全方位癌症中心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以癌症治療最先進的美國來說,目前共有200 多家癌症中心,其中僅有約40家為全方位癌症中 心,能有效整合癌症預防、診斷、追蹤、治療與 推廣,並在研究上與相關學術機構緊密合作,才 得以通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的認證。 邱院長指出,目前臺灣多家醫療院所都設有 文/ 吳昌儒、林宜諄  圖片提供/ 臺北癌症中心

臺北癌症中心暨附設醫院

癌症大樓正式落成

整合癌症醫療資源

建置第四代質子治療

位於北醫大校園內的臺北癌症中心大樓正式落成,成功整合北醫大癌症研究及北醫體系附屬醫 院的臨床資源,並建置新一代質子中心,未來將成為臺灣癌症醫療與研究的重鎮。

(27)

25 No.17 Jan 2021 癌症中心,但多以醫院的醫療工作為主,北醫大 臺北癌症中心最大的特色,在於以美國國家衛生 研究院(NIH)的認證規格為標準,期許成為國 內首間「全方位癌症中心」等級的癌症中心,達 到與國際同步的水準。 為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癌症整合照護服務, 在林建煌校長支持下,臺北癌症中心整合北醫大 體系各家醫院資源,於2020年9月23日正式成立 乳癌、甲狀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肺癌、淋 巴癌及血癌、胃癌、腎臟泌尿道癌、頭頸癌、婦 癌、食道癌、腦腫瘤及腦轉移、兒癌與分子腫瘤 精準醫療團隊等14個癌症團隊,希望結合北醫大 與三家附屬醫院的百餘位腫瘤專家,提供癌症病 人全方位的醫療,提升病人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引進精準醫療

為癌症病人帶來希望

「精準醫療」是近年在癌症治療上重大的發 展。許多癌症細胞有基因產生變異,造成細胞不 受控的分裂增生及分化異常所致,透過基因檢測 及其他分子及細胞生物分析,可以瞭解病患是否 有全身細胞的癌症易感體質,或是癌細胞的腫瘤 生物特性,藉以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現行的癌症治療,主要透過大規模臨床試驗 與醫學研究後,根據系統化的數據結論產生「癌 症診療指引」,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的治療; 「精準醫療」則強調因應病患不同的體質及腫瘤 特性等,從腫瘤基因檢測等診斷工具切入,為病 人量身訂做專屬的治療方式,可以儘早找出合適 藥物,更可為在標準治療後復發的腫瘤患者爭取 生機。 目前常見與癌症治療有關的基因約有三、 四百個,而臺北癌症中心建立全國首創的跨領域 分子腫瘤醫學團隊(Molecular Tumor Board),結 合北醫體系的醫師、藥師與癌症研究專家等跨領 域團隊成員的智慧,協助病人有效判讀基因檢測 及其他分子細胞生物分析結果,找出患病的源頭 (如驅動性突變),再搭配癌症藥物資料庫和AI 人工智能輔助系統,為病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 式、藥物和劑量,擬定最適切的個人化精準醫療 方式。 如何根據病患及腫瘤特性來對症下藥,是癌 症治療重要的關鍵。北醫附醫小兒血液腫瘤科主 治醫師劉彥麟舉例,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標 靶藥物「艾瑞莎(IRESSA)」,過去曾因歐美國 家臨床試驗整體療效不佳,差點無法上市,經過 仔細的研究分析後,發現「艾瑞莎」對亞洲人較 常見的表皮生長因子突變型肺癌效果較佳,因而 成為該類型肺癌專屬的標靶藥物,並帶動許多其 他成人與兒童腫瘤新藥的發展。例如最近在我國 有新藥上市,並持續有兒童與成人腫瘤臨床試驗 的NTRK標靶治療,對帶有NTRK融合基因的各類 型腫瘤療效非常顯著,但如果沒有相關的基因異 常,則可能完全無效。透過精準醫療,醫師可針 ▲擔任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腫瘤團隊召集人的美國兒童腫瘤權威 梅傑斯教授(中)參與兒童腫瘤門診。 ▲ 精準醫療透過腫瘤基因的檢測與判讀,可儘早為病患找到適合的 標靶藥物。

(28)

26 對不同病因造成的癌症類型,從琳瑯滿目的標靶 藥物中找出最適合的藥物組合,自然有助提升治 癒率。 隨著精準醫療成為全球醫療發展新趨勢,中 研院在2019年與全台13家醫學中心級醫院共同發 起「臺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 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北醫醫療體系於2020年底開 始參與第二階段TPMI計畫,並由邱仲峯院長擔 任北醫大的計畫總主持人,與附設醫院、萬芳醫 院、雙和醫院共同執行,參與建立本國人專屬的 基因資料庫,以找出國人常見疾病(不限癌症) 的風險因子,並解決目前僅能參考歐美病例數據 的限制。邱院長表示,藉由參與這項全國性的計 畫,不僅可提升全臺的醫療照護品質與用藥安 全;更將有助於降低醫療成本及臺灣精準醫療的 永續發展。

 

第四代質子治療系統

降低療程副作用

在與癌症對抗的漫長歷程中,治療過程往 往帶來副作用,尤其是對人體正常細胞組織的損 傷,常讓病人備受煎熬,而質子治療的問世,為 許多癌友帶來希望。有別於一般放射線治療,透 過專業儀器的操控,質子的射束會在抵達腫瘤患 部的深度時才完全釋放能量,猶如抵達設定深度 才引爆的「深水炸彈」,不僅能有效破壞癌細 胞,還能減少治療過程中對其他正常細胞組織的 傷害,有利癌友的術後復原。 「目前國際上有效透過質子治療根除癌細 胞的病種,包含男性攝護腺癌、肝癌、以及處理 難度更高的頭頸部惡性腫瘤與肺癌。」邱院長指 出,過去因技術限制,質子治療儀器的體積猶如 足球場般巨大,後來成功瘦身至籃球、網球場般 大小,十年前全球僅有約30餘台質子治療機,多 半設立於郊區,癌症病人必須從都會區前往郊區 治療,增加許多不便與戶外感染的風險。隨著近 幾年科技的突破,質子治療機已經可以設置在都 會區,目前全球各醫療院設立的質子中心已突破 100間。 北醫設立的「精緻型質子中心」使用最先進 技術,自比利時IBA(Ion Beam Applications SA)引 進具備高穩定、低輻射與省電優勢的第四代質子 治療系統。雖然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 海外技術指導與施工時程一度延宕,但仍如火如 荼加緊趕工,預計北醫大質子中心將於2021年9月 正式啟用。 由於質子儀器受到國內放射線相關法規管 制,北醫質子中心將成為臺北市核准設立的三間 質子中心(另外兩間為臺大醫院與三軍總醫院) 中的第一間正式運轉。邱仲峯院長預期,以第四 代技術規格建置的北醫質子中心,一天約可接受 25名病人,一年可提供約300名癌友進行質子治 療,為國內癌症的精準治療做出貢獻。

樹立兒童癌症醫療典範

國內一年約有500名新診斷為兒童癌症的患 者,常見的兒童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腦瘤 ▲ 領導臺北癌症中心邁向「全方位癌症中心」的 邱仲峯院長。 ▲ 北醫體系醫師、藥師與癌症研究專家組成的跨領域分子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時間 108/9/24 10:00-13:00 地點 林業文化園區 低年級音樂教室 講師簡介 外聘徐佳伶老師. 參與人員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佳作 台北市    黃馨僾     暖化的怒火     臺北美國學校     Ramses Youssif   佳作 台北市   連敏媗     都是酒後開車的後果   三玉國民小學     李文秀   佳作

佳作 台北市 蔡佳恩     愛裡的平安     臺北美國學校     Joel Jayamohan   佳作 台北市   鍾念芯     家園     天母國中     廖伯健   佳作 台北市

依臺中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本院)組織規程置院長1人、副

1.北角渣華道 北角渣華道 北角渣華道 北角渣華道333號北角政府合署 號北角政府合署 號北角政府合署626室 號北角政府合署 室 室 室 (2537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一般 BNT 疫苗在使用前必須注入無菌生理食鹽水進行稀釋,但新北市恩主公醫院 27 日在社區接種站進行 BNT 疫苗接種時,因現場的醫療作業疏忽,造成 25 名民 眾被接種疫苗原液,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