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1章國家的統治.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1章國家的統治.pdf"

Copied!
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課堂表現 10%

加分:上課回答問題、提問

扣分:上課玩手機、睡覺、未帶課本

2.

小考分數 10%

每週預習考和複習考

(2)
(3)

西周

貴族社會

• 封建制度:軍事征伐+分封殖民+宗法制度 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 宗法制度:大宗(嫡長子繼承制、祭祖權),小宗必須敬重 大宗 • 禮樂制度:對於貴族的規範,具有等級制度。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井田制度:土地皆為貴族所有,由農民耕作

(4)

西周

宗法

嫡長子繼承

禮樂

階級規範

周天子

天下共主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封建

(5)
(6)

東周

(春秋戰國)

• 封建、禮樂崩壞,周王室衰微 • 春秋諸侯爭霸,戰國各國國君中央集權 • 土地不再分封,而是派遣官吏管理 • 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 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儒、墨、道、法 • 土地私有制度形成

(7)

東周

1) 平王東遷→王畿縮小/衰微→封建瓦解 2) 春秋時代:霸主崛起,代替周天子維持秩序 3) 戰國時代 a) 僭越稱王,追求富國強兵 b) 訂律法/置郡縣→國君中央集權

(8)

春秋戰國

1) 戰國時代各國追求富國強兵/中央集權 2) 東周封建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編戶齊民

政府通過戶籍制度掌握全國人口,進而達成 收稅、組織軍隊、完成國家建設等目的

(9)
(10)

五德配五行,彼此相生,

失德者讓位於有德者。

天子「受命」於天而成

為天子。而當其德衰微,

無法繼續統治時,便會

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

一德取代

(11)
(12)

秦代

秦始皇 221B.C.統一天下

• 皇帝制度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加強中央集 權、鞏固皇帝政治權力 • 中央集權—郡縣制編戶齊民

• 三公制

: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監察) • 法家治術:嚴刑峻法

(13)

秦帝國的治國措施

政治

專制

控制

思想

文物

制度

勞役

人民

法家治國 中央集權 三公 九卿 郡縣 制 焚書阬儒 以吏為師 以法為教 文字 度量衡 車軌 貨幣 築宮殿 修長城 開馳道 伐匈征越

(14)
(15)
(16)

※中央政府通過戶籍制度掌握全國大部分人口,進而達成組織軍 隊、完成國家建設等目的,雖然國家對「戶籍」的掌控力,會因 戰亂、地方勢力崛起等因素而有所消長,但整體而言,其作為國 家統治的一環,並未在歷史上消逝過

(17)

漢代

202 B.C.~220 A.D.

• 漢高祖

:郡國並行→七國之亂 採用黃老治術,休養生息

• 漢武帝

:中央集權—郡縣制 1. 打壓相權:形成內朝(尚書、大司馬大將軍)/外朝(丞相) 2. 獨尊儒術(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外儒內法 3. 設立太學 4. 察舉制:由地方推薦人才給中央,經考核後任官 (以儒學為主,如:孝廉、秀才)

(18)

漢代

1) 背景:秦速亡,漢高祖考量郡縣/封建利弊 2) 決策:採用郡縣 + 封建 = 郡國並行制 3) 結果 a) 封國割據自立,中央削藩引發七國之亂 b) 漢武帝/推恩眾建 →郡國並行名存實亡

(19)

中央集權的形成

1. 秦至西漢初:三公九卿制 → 丞相為百官之首 2. 西漢/形成內朝 1) 漢武帝 a) 行政:重用尚書(皇帝近臣)→取代丞相 b) 軍事:大司馬大將軍(外戚)→取代太尉 2) 形成內朝(尚書) ←→外朝(丞相) →皇權不斷上升 / 相權不斷下降

(20)

1. 建立年號(建元),改易曆法(太初曆)

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3. 選才任官,察舉孝廉(察舉、徵辟)

4. 改革財政,增加稅收(五銖錢、均輸、

平準、國營專賣、算緡)

5. 削奪相權,形成內朝

6. 設立刺史,監察地方

7. 征伐匈奴,經營西域

(21)

魏晉南北朝

220~580 A.D.

• 九品官人法:由中正官依照家世(譜牒)、才德品評地方人才, 由中央任官→ 形成世族壟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 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開始,由政府依照戶籍分配土地給人 民耕種,再收取實物賦稅。隋唐時代沿用均田制。

• 府兵制

:西魏創立,隋唐沿用。府兵平時耕作、訓練,戰 爭時派將領統帥府兵出征,結束後將領回朝,府兵歸府。

(22)
(23)
(24)

僑姓 吳姓 郡姓 國姓 察 舉 、 徵 辟 形 成 經 學 世 家 九 品 官 人 法 政 權 與 門 閥 結 合 補充資料 曹魏 西晉 五胡十六國 東晉 永 嘉 之 禍 漢 武帝 東漢末 王與馬 共天下

(25)

士族門閥的特權

1.政治上

(1)世代任官→政治優勢(

九品官人法

(2)任官較優,升遷較快

「上車不落為著作,體中何如則祕

書」

2.經濟上

(1)占山封水(

占田制

(2)不編入戶籍,免繳稅服役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社會

(26)

3.社會上:門閥觀念深 —門第不相當不通婚,不

交際往來

4.結果:生活奢靡腐化→學能日衰→缺乏人才

→ 寒門崛起

(27)

隋唐

581~907 A.D.

• 宰相制:三省制 • 科舉制度:為打壓世族,改用科舉取才 • 均田制+租庸調法 • 府兵制 • 安史之亂 • 兩稅法 • 府兵制破壞,改用募兵→地方勢力興起,藩鎮割據 =>五代十國

(28)
(29)
(30)

租庸調法

(

實物稅)

配合

均田制

租:每丁每 年納粟2石 庸:每丁每年 服勞役20日 調:每丁每年 納絹2匹、綾2 丈、綿3兩 由政府計口 授田,為民 制產

(31)

沿 革 承襲西魏、北周、隋 任 務 宿衛、戍邊、征伐 優 惠 可免除租庸調 特 色 兵農合一,平時耕種, 戰時出征

府兵制

府兵來自折衝府, 因武器配備須自 備,故挑選府兵 的第一標準是財 力。 宿衛士到京城擔任衛兵, 戌邊是戌守邊防要地, 征伐就是出征打仗

(32)

唐代中期 府兵制的崩潰

高宗、武后府兵制漸壞 玄宗改用募兵制(彍騎) 安史之亂彍騎崩潰 地方藩鎮割據 內 輕 外重

(33)

兩稅法(安史之亂後)

以男丁及田地數 量劃分貧富標準 一年分夏、秋 兩次繳納 稅 額 概 以 錢 計 , 再折合綾絹繳納 意義:實物經濟 →貨幣經濟 均田制取消 →土地私有制確立 後變錢重物輕,反 加重人民負擔

(34)
(35)
(36)

• 唐朝由盛轉衰(肅宗即位) • 華夷之防轉嚴

• 均田制、租庸調法破壞 ➔ 實施兩稅法

(37)

宋代

960~1279 A.D.

• 重文輕武、強幹弱枝 • 宰相制:二府三司制,相權分散,強化君權 • 科舉制度:考試重視公平與防弊 (富不過三代),形成 士大夫階層 • 理學(新儒學):南宋朱熹

(38)
(39)

唐代相權分立,三省長官俱為宰相,與君主共治,而諫官 主要以「諫諍君主」為職;入宋以後,宰相事權遭到分化, 僅領中書門下省,而諫官轉為「監察宰相」為責,使相權 更受壓抑

(40)

北宋中期以後固定三年一試 京城舉行

解試

省試

(禮部)

殿試

各州舉行 皇帝親自主持

(41)

特 色 1.考用合一,合格者即可授官 2.禁止權門請託 3.主考官均屬臨時差遣,以防徇私 4.試卷採用糊名、謄錄制度,防止作弊 影 響 1.較公正,能全面開放仕途 2.不斷放寬取士的名額→冗官充斥 3.合格者即授官→官吏缺乏經驗 4.策論、詩賦並重→促進理學、文學發展

(42)

1.重視科舉取士 士大夫階級形成 2.皇帝主持殿試,考生 成為「天子門生」 強化連繫與向心力 3.士大夫的使命感 以天下為己任 宋代科舉考試圖 社會階級流動

(43)
(44)

逐漸融入

以「華夏」為中心

以「文明程度」 區分華夏與四鄰

(45)
(46)

盛唐獨強東亞 宋遼共享天下 金為中原霸主 蒙元統一中國 北宋形勢圖 中原與周邊民族 建立新關係!

(47)

(一)遼的崛起

澶淵之盟

(1004年)

(1)中原與周邊部族首次建立 對等關係 (2)宋、遼達成百餘年和平 (3)開啟宋代歲幣買和的先例 澶 淵 之 盟 內 容 : 一 兩 國 為 兄 弟 之 邦 ( 宋 兄 遼 弟 ) 二 宋 年 輸 歲 幣 ( 絹 、 銀 ) 予 遼 三 兩 國 不 越 界 , 不 藏 盜 賊 , 不 建 防 禦 工 程 , 以 示 友 好

(48)

「榷場」是官方監督下的沿邊貿易據點, 供鄰近民族互市 北 宋 西 夏 麟州 保安軍 鎮戎軍 遼 振武軍 朔州 新城 霸州 維州 安肅軍 廣信軍

(49)

(二)金的崛起

北宋聯金滅遼

聯 手 金輕視宋, 有侵略野心 (1)金兵兩次南侵,攻陷汴京 (2)擄走徽宗、欽宗,

北宋滅亡

靖康之難

(50)
(51)

(三)元的大一統

宋蒙聯盟滅金

宋採中立 雙方合作 宋蒙交戰 蒙古建立 聯金滅遼 的教訓 + 伐金失利 金攻宋 宋金議和 宋蒙攻金 金亡 宋北上, 蒙古不滿, 爆發戰爭 忽必烈即位, 國號大元, 1279年滅南宋 首次非漢族統治全 中國的北亞王朝

(52)

元代

1279~1368 A.D.

• 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首都大都(北京) • 二元政治:在漢地用漢制,但採「蒙古至上主義」,在 任官、科考、法律、軍事等方面歧視漢人 • 族群等級制:民族-蒙古人、色目人(西域)、漢人 (北方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南人(南宋漢人) • 戶計制度:依職業劃分戶口,有專業技能者地位高,九 儒十丐 • 創「行省」制度 • 科舉制度:以南宋朱熹所撰之《四書集注》為考試訂本

(53)

蒙古軍三次西征, 建立欽察、察合臺、 窩闊臺以及伊兒四 大汗國。

(54)
(55)

明代

1368~1644 A.D.

• 明太祖朱元璋以民族革命為號召,推翻蒙古元朝,建立明朝 • 實行專制高壓統治,以廷仗、文字獄凌辱官員,設東廠、錦 衣衛行恐怖統治 • 科舉考「八股文」取士,限四書五經命題,束縛文人思想 • 廢除丞相,內閣大學士僅具「票擬」權,決定權在皇帝 • 皇帝掌管六部,君主獨裁達高峰 • 戶籍資料—黃冊、地籍資料—魚鱗圖冊 • 16世紀,張居正〈一條鞭法〉,賦役合一,繳交白銀

(56)
(57)
(58)

明代 皇權的擴張

「內閣」的形成 • 明成祖設立:協助處理政務 • 成員:內閣大學士,有「票擬」權 • 將「票擬」內容交給皇帝 明朝中、後期,皇帝不理 朝政,宦官代皇帝批答奏 章,權勢大增→宦官干政

(59)
(60)

明神宗 張居正變法

一條鞭法

內 容 田賦與徭役合併,除蘇、松、杭、嘉、湖地區收本色賦 (實物)外,一律徵銀 影 響 1.不必親自服力役 ➔地少或無地的農民可減輕負擔 2.人民獲得更多的自由 ➔容易離開土地,為城市提供勞力 田賦 力役 銀兩

(61)

清代

1644~1912 A.D.

• 皇帝獨裁:皇帝統領六部,內閣制→ 軍機處、密摺制度 • 科舉制度:八股文取士,箝制思想➔ 仕紳階層 • 稅制改革:清聖祖(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清世宗(雍正)—攤丁入地,廢除丁稅,按田畝收稅 ➔ 人口增加

(62)

清朝的中央決策機關

軍機處內景 內閣 軍機處 密摺制度 1.清初沿襲前朝 2.大學士滿、漢各半 1.雍正創立→用兵西北,擔心洩密 2.內閣權力轉移至此 3.皇帝機要祕書 1.康熙晚年創立,雍正完備 2.特定人士將消息密奏皇帝 3.官員彼此監視,不敢妄為

(63)

明清科舉考試

明清時,童試分為 「縣試」、「府試」及 「院試」三個階段。成 為生員或監生後,才可 參加正式科考。由國家 舉行的正式科考分為三 級:鄉試、會試、殿試

(64)

• 康熙:「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 雍正:「攤丁入地」,無田產者可不 用交稅 • 新作物大量種植:美洲的番薯、玉米 →促使人口快速成長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繁榮穩定, 史稱康雍乾盛世

清中葉人口增長的原因

清代疆域圖

(65)

東亞文化圈

(66)

東亞文化圈

• 受到中國文化影響:

漢字

政治制度

(中央集權、

官僚制度、賦稅制度等)、

儒學與科舉

宗教

(佛教、

道教)、科技等

• 經由

冊封

朝貢

制度,與中國形成

宗藩

(宗主國vs

藩屬國)關係

(67)
(68)
(69)

日本

• 3世紀,形成大和王權→6世紀形成「天皇」,為 天照大神的後裔 • 7世紀,孝德天皇推動大化革新—唐化運動,進行 中央集權 • 12~19世紀為幕府時代,征夷大將軍超越天皇權力, 掌握政權。

(70)

片假名 為學習漢字發明 平假名 早期多為女性使用, 稱為「女文字」。男 性以使用漢字為主

(71)

(72)

• 創建者:源賴朝 • 首開幕府政治 • 創建者:足利尊氏 • 幕府後期威信低落,導致群雄割據,戰 國時代來臨 • 創建者:德川家康 • 實施封建制度,穩定幕府統治

(73)
(74)
(75)

朝鮮

• 4世紀,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政權 • 7世紀時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進行唐化運動,號稱君子國 • 10世紀,高麗王朝建立,以儒教治國,舉辦科舉,並以佛 教為國教。 • 14世紀建立朝鮮王朝,也仿中國實施儒家教育和科舉取才, 並形成「兩班」官僚階級。

(76)

• 諺文 :15世紀,朝鮮世宗創立

• 為教導百姓正確讀音而創造, 又稱

(77)
(78)
(79)

越南

• 10世紀,丁朝成立,與中國建立宗藩關係 • 11世紀,李朝建立,仿中國制度和科舉取才,受宋朝冊封 為安南國王 • 13世紀,陳朝建立,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創造「字喃」 • 15世紀,黎朝建立,接受明朝冊封,實行科舉 • 19世紀,阮朝建立,接受清朝冊封為「越南國王」,興儒 學、辦科舉

(80)

• 字喃 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在10 至20世紀初形成發展起來的

• 借用漢字,並以中國「六書」的方 式造字

(81)

如果我們認清了目標所在,知道了自己必須

往哪一個方向上路,那麼只剩下一個問題了:

那就是我們每天應該走多少路;知道這一點

之後,我們就去走它。沒有人能為我們指出

每天該走多少路才對,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

路。

切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第一章:宋元 經濟蓬勃與民族關係發展的時代 課題

宋室臣民乘船到東莞秀山,在香山井澳又遇到元軍,兩軍

金陵石頭菴學無學僧江夏如愚譔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

1616 年,努爾哈赤建國號金(史稱後金),以七大恨告天,向明開戰。他隨後得 到連串的勝利,包括 1619 年的薩爾滸之役, 1621

北宋時期海上交通較為發達,而中日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也多靠從事海 上貿易的商船。如日本永延元年(公元 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