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A Study on Public Arts of Library and Campus Plann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Place-making and Place-marking Perspective. 研 究 生:陳郁婷 指導教授:黃世孟 中華民國 96 年 7 月.

(2)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指導教授:黃世孟 博士(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研 究 生:陳郁婷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摘要 大學校園如何鞏固其獨一性並強化其個性?大學不應僅是空間的美學營造 場所,更是時間堆壘的歷史場域,一個充滿回憶故事的校園,漫步其中恍若置 身時光機,呈現眼前的皆能令人回味,故如何營造韻味無窮之大學校園空間, 即為本研究之議題所在。大專院校圖書館建築,身為校園重要地標建物,戶內 外空間常設置多樣公共藝術,儘管造型亮麗、外貌新穎,卻淪為視覺享受,甚 至過目則忘,有無可能轉變為校園行銷對象,為內外皆美的流傳產物? 本研究以「賦意(place-marking)」為論述主軸,強調校園於「文化藝術獎 助條例」下生成之公共藝術,透過場所營造與賦意,創造空間吸引力,藉經驗、 記憶或活動事件的累積,豐富場所意義,塑造多層次的空間品質。本研究結合 相關文獻,建構研究論述及實際調查台灣八所大學圖書館週遭之公共藝術,釐 清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之影響與課題,並以場所營造的「賦意」程度,檢證公 共藝術;輔以校園空間使用者為問卷對象,校方執行單位為訪談對象,進行交 互論述驗證,探討使用者對公共藝術場所賦意前、後的認同與態度、行為的改 變以及校園公共藝術執行單位,如何看待「場所賦意」與校園環境之關係。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需結合「場所營造」與「場所賦意」 ,落實方式依 時間序列分營造前、中、後,透過藝術家的創意表現與執行單位的永續經營, 藉由賦意手法:過程論、參與論、慶典論、物語論、藝境論等,使公共藝術具 清晰的內外特徵供人口述,不受空間、時間、人間的限制,乃為研究結果。 國內公共藝術探討範圍多偏重於執行、操作、理論等層面,探析公共、藝 術、參與、教育與滿意度、使用行為等層級,本研究僅以「場所賦意」於公共 藝術的表現上提出另一思考模式,以期培養深入、深沉的校園美學涵養,賦予 公共藝術新使命,形塑校園環境與認同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場所營造、場所賦意.

(3)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A Study on Public Arts of Library and Campus Plann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Place-making and Place-marking Perspective Advisor:Dr.(Professor)Shyh-Meng Hu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Yu-Ting Ch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How does the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consolidate its unique and strengthens its characteristics?The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place where created by the spatial esthetics,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territory. When a person strolls in the campus where is full of recallable stories as if he travels by the time machine, All scenery and allurements can enjoy in retrospect. How to create a campus with endless aftertastes is this research’s topics for discussion. A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as an important landmark on the campus, is always installed various public arts indoor or outdoor. Though public arts have beautiful shape and popular appearance that become optical comforts but you don't get any impression after you saw it. May public arts be allowed to change into a selled or a circulated substance which have inner and external beauty? This research takes the「place-marking」as the viewpoint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campus of public arts create space attractiveness through the place-making and place-marking. Moreover the public arts of the campus create multilevel quality of space and abundant place-meaning by experiences, recollections and events. The author is able to know effects and studies of installation of public arts in the library, so she combines correlative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es eight the library of public arts in Taiwan , the assumption of research was made. Besides, she tested and verified the public arts by the levels of the place-marking and used the questionnaire with.

(4) students, made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enforcement agents in the university.Then the case studies explore the attitudes and approbations of space users before or after the place-making and place-marking. And ,what the enforcement agents have the opinions tha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marking and the campus. The public arts installed in the campus have to combine with place-making and place-marking. The workable ways divide creation into three planes by time serie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s made public arts with inner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be a oral event and independent of space,time, people. Through the artists’s representations of art and the enforcement agents’s sustained administration that the place-marking of techniques are a theory of course, a theory of concernment, a theory of festivity, a theory of talking things, a theory of art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domestic public arts treat some executable, operating or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public, aesthetic, participatory, contented, educational stratums. This research advances the others reflective mode with place-marking in the public arts and cultivates the interiorize aesthetics of the campus. The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enable a new mission with the public arts and create a self-identity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space.. Keywords:Campus、Public Art、place-making、place-marking.

(5)

(6) 謝辭 今年的太陽特別的豔,天氣特別的燥,千頭萬緒的思緒,五味雜陳的心情 混著平靜與氣和,七百多天的求學過程畫下美麗的句點一個。若意及此文的貢 獻或價值,感恩之情不溢言表,致上最高的謝意於我生命中的每一位貴人朋友。 回顧之,相隨相伴的恩師黃世孟教授,於威嚴、嚴厲的容貌底下,隱藏著 浪漫的個性與感性的情懷,給予學生最大的揮灑自由度,卻又適時適當的拉一 下、抓一把,使之於過程中穩穩走、步步行,兩年不短不長的日子中,獲得的、 失去的無可數計,潛移默化養成找問題、串思維的邏輯,更得到無價的生活態 度與處事待人,這樣的感情與典範是永留心中的感激與感動。其間,劉安平老 師、曾梓峰老師、陳啟仁老師、王瑞民老師、吳文彥老師於不同層次賜予指導 協助、叮嚀囑咐,另一層的思考空間被啟迪,獲益良多,深深感謝;以及撥冗 南下的口試委員吳明修教授、錢學陶教授細心提醒、觀點建議,給予莫大啟發, 鞏固、翻新我的認知價值,諄諄教誨,猶言在耳,學生在此獻上最真誠的謝意。 光陰似箭的日子,最不捨、感激的莫屬周遭這群互陪互挺的好夥伴,淑芬、 耀翔、士彥、峰毅、玉恩一路走來任何時期賦予任何意見,中懇破題的點滴觀 念的諮詢互助、熱情豪邁的加油打氣,通通刻記在心坎裡;同窗共硯的阿郎、 書瑾、秀莉、斯涵、建良、佩宜、凱文、小叮、宗霖、明哲、郁淳的陪伴支持 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知心好友張慈、怡凡、虹琳的關心鼓舞是沮喪中 最佳的解酒錠;憶竹、阿暾、子懷、介立、正昕、昕家、啟瑞、維儂的技術指 導與經驗提攜,更是研究過程中得力的激勵良藥;另一位南征北討、默默陪伴 的正憲,則是吐苦水發牢騷的垃圾桶;感謝所有支撐我度過低潮、瓶頸的大小 朋友,缺一不可的你們帶著情感的關懷依靠,讓此文逐漸成形,使我衷心感謝。 此外,若現今的我擁有些毫成就、特質與榮耀,功不可沒的即自幼悉心照 料我一路成長的父母,在其厚愛的羽翼下我任性的自由飛翔,不動如山的愛給 予無憂無慮的環境,謹以此文回饋與感謝,愛您們的心如同您們般無私、恆久。 唯一的弟-俊銘於問卷發放鼎力相助,默默關心無怨扶持,無聲勝有聲,愛你。 感謝、讚美或許虛偽,但卻由心而發,最後感謝所有於過程中愛我、關心 我、幫助我的人、填寫問卷者、學校行政單位以及參考文獻中的所有作者,沒 有你們這樣的小螺絲釘,此文無法成大器,紙短情長,每一份協助與感動,無 論痕跡深淺都將永留我心。 陳郁婷 謹誌於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

(7)

(8) 第一章 緒論. 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謝辭 目次 圖目次 表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8 1.3 相關名詞釋意與界定……………………………………………………9 1.4 研究流程與架構…………………………………………………………10 1.5 研究對象與內容…………………………………………………………12 1.6 研究限制…………………………………………………………………14 1.7 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2.1 校園公共藝術相關理論探析……………………………………………16 一、公共藝術相關理論回顧探析………………………………………..16 二、校園公共藝術法規依據與限制探析………………………………..20 三、校園公共藝術設置之相關文獻研究………………………………..26 四、小結…………………………………………………………………..29 2.2 大學校園規劃相關理論探析…………………………………………...30 一、校園規劃相關理論文獻探析………………………………………..30 二、校園圖書館建築相關理論文獻探析………………………………..37 三、小結…………………………………………………………………..42 2.3 場所設計相關理論架構…………………………………………………43 一、「場所精神(Genius Loci)」意涵…………………………………..43 二、場所精神、環境與心理學…………………………………………..44 三、場所設置與賦意……………………………………………………..45 四、校園場所賦意與心理意象…………………………………………..48 五、公共藝術之物意與物語…………………………………….……….49 六、小結………………………………………………………………..…50.

(9)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第三章 大學校園圖書館建築設置公共藝術之概況與課題 3.1 大學校園環境藝術設置之概況………………………………………...52 3.2 公共藝術設置與大學校園規劃之課題………………………………..64 一、校園整體規劃與公共藝術設置間的矛盾與衝突………………….64 二、公共工程設置過程公共藝術採購的評選與盲點………………….66 三、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品設置材料,跳脫不開雕塑藝術品之窠臼….66 3.3 公共藝術設置與場所賦意之課題……………………………………..69 一、配合建築環境(圖書館建築)的場所設置與賦意……………….69 二、以下至上與專家決定之場所營造方式之優缺與啟示………….....71 三、非正式、開放參與的公共藝術之經驗與啟發…………………….72 四、校園公共藝術場所賦意永續經營與行銷……………………….....73 3.4 結論與分析……………………………………………………………..76 第四章 大學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之調查分析 4.1 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書香」公共藝術設置之調查………………..78 4.2 中興大學圖書館「成長系列」公共藝術設置之調查………………..81 4.3 清華大學綜二綜三廣場公共藝術設置之調查………………………..85 第五章. 大學校園圖書館公共藝術問卷與訪談之調查分析. 5.1 研究範圍與對象………………………………………………………..90 5.2 問卷架構與設計………………………………………………………..91 5.3 問卷調查與分析………………………………………………………..95 5.4 校園公共藝術的場所賦意與績效……………………………………..13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研究結論………………………………………………………………..136 6.2 研究建議………………………………………………………………..142 6.3 研究檢討以及後續研究建議………………………………………......144 參考文獻 --------------------------------------------------------------------------------------------參-i 附錄 A-1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與賦意-以圖書館建築為例:研究問卷(高雄大學版)附-i 附錄 A-2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與賦意-以圖書館建築為例:研究問卷(中興大學版)附- iii 附錄 A-3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與賦意-以圖書館建築為例:研究問卷(清華大學版)附- V 附錄 B 公共藝術相關法令規-------------------------------------------------------------------附-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與架構圖……………………………………………………10 圖 2-1 公共藝術發展歷程圖…………………………………………………21 圖 2-2 公共藝術相關法令依據圖……………………………………………22 圖 2-3 國內公共藝術專職單位架構圖………………………………………23 圖 2-4 公共藝術設置流程圖…………………………………………………24 圖 2-5 校園概念關係圖……………………………………………………....26 圖 2-6 大學校園空間品質規劃面向圖………………………………………36 圖 2-7 大學校園場所內涵組織結構圖…………………………………...….36 圖 2-8 大學校園意象元素圖…………………………………………………36 圖 2-9 大學校園內涵意象圖…………………………………………………36 圖 2-10 圖書館空間類型分類圖………………………………………………40 圖 2-11 圖書館建築環境設計歸納分析圖……………………………………41 圖 2-12 校園公共藝術場所風格示意圖………………………………………42 圖 2-13 Campus design 概念圖………………………………………………46 圖 2-14 場所精神內涵之考量面向……………………………………………46 圖 2-15 場所賦意之內涵架構…………………………………………………47 圖 2-16「場所賦意」的設置概念圖…………………………………………..50 圖 3-1 研究範圍流程圖……………………………………………………....52 圖 3-2 校園公共藝術類別關係圖…………………………………………....53 圖 3-3 高大校園位置分布圖………………………………………………....65 圖 3-4 高雄大學公共藝術「大地樂章」現況照…………………………....65 圖 3-5 高雄大學公共藝術「對話」現況照………………………………....65 圖 3-6 高雄大學公共藝術「解碼大地」現況照…………………………....65 圖 3-7 1998~2004 年公共藝術類型統計比較圖…………………………....68 圖 3-8 大直高中公共藝術-心靈之鳥…………………………………….......68 圖 3-9 圖 3-10 圖 3-11 圖 3-12 圖 3-13 圖 3-14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德國公共藝術作品-白水公寓…………………………………….......68 高雄大學公共藝術「書香」現況照……………………………........70 宜蘭大學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參賽作品 Knowledge Base…….........71 高雄大學車阻藝術「根植大地」現況圖……………………….........72 高雄大學學生解說校園公共藝術過程………………………….........74 高雄大學學生討論「校園牆與垣」過程……………………….........74 藝術家李光裕………………………......... ……………………….......79 作品展示於校史室情形……………......... ……………………….......80 作品模型與解說……………………......... ……………………….......80 畢業典禮家長學生參觀情形………......... ……………………….......80. -3-.

(11)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圖 4-5 藝術家鄧廉懷………………………......... ……………………….......82 圖 4-6 清華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前環境模型圖…………………….....87 圖 4-7 清華大學公共藝術「人鏡」…………......... ………………………...88 圖 4-8 清華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清鏡」…......... ………………………...89 圖 4-9 楊正維作品…..........………………………... …......... ……………….89 圖 4-10 劉基安作品…..........………………………... …......... ……………….89 圖 4-11 李日龍作品…..........………………………... …......... ……………….89 圖 5-1 研究問卷架構圖.....………………………... …......... ………………..91 圖 5-2 校園公共藝術「場所賦意」示意圖……... …......... …………….…..135 圖 6-1 「場所營造」結合「場所賦意」示意圖... …......... ………………….139.

(12) 第一章 緒論. 表目錄 表 1-1 表 1-2 表 1-3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2-6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3-4 表 3-5 表 3-6 表 3-7 表 3-8 表 3-9 表 3-10 表 3-11 表 3-12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5-1. 公共藝術相關論文研究…………………………………………..…….4 八所國立大學之公共藝術分類…………………………………..……10 三所國立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一覽表…………………………..……14 公共藝術取得方式分析表…………………………..…………………25 大學校園規劃與空間模式分類表…………………..…………………31 學校建築規劃原則一覽表…………………………..…………………33 校園空間相關研究歸納表…………………………..…………………34 台灣大學校園圖書館現況分類表…………………..…………………37 圖書建築規劃設計原則歸納表……………………..…………………39 國立宜蘭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4 國立成功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5 國立中央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6 國立交通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7 國立中正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8 國立清華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59 國立中興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60 國立高雄大學校園公共藝術概況表………………..…………………61 1998~2004 年公共藝術類型一覽表………………..…………………67 宜蘭大學創校八十周年公共藝術設計案之參選作品與徵選結果表..70 高雄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學生簡報作品意涵內容…..…………………74 大學「藝術與人文」通識課程教育一覽表………..…………………75 高雄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一覽表………………..……………………80 高雄大學公共藝術獲選作品一覽表……………..……………………80 中興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一覽表………………..……………………83 中興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獲選作品一覽表……..……………………84. 問卷範圍相關位置與基本資料圖………………..……………………90 表 5-2 問卷發放對象………………..…………………………………………91 表 5-3 填答者基本分類表…………..…………………………………………92 表 5-4 問卷設計內容一覽表………..…………………………………………93 表 5-5 問項交叉分析題號一覽表…..…………………………………………94 表 5-6 問卷發放與回收數量一覽表..…………………………………………96 表 5-7 高雄大學受測樣本職稱類別一覽表…………………………………..97 表 5-8 高雄大學受測樣本之環境感知與環境態度交叉表…………………..98 表 5-9 高雄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公共藝術特點統計表………………………..98 表 5-10 高雄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圖資管公共藝術問題統計表………………..99. -5-.

(13)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表 5-11 表 5-12 表 5-13 表 5-14 表 5-15 表 5-16 表 5-17 表 5-18 表 5-19 表 5-20 表 5-21 表 5-22 表 5-23 表 5-24 表 5-25 表 5-26 表 5-27 表 5-28 表 5-29 表 5-30 表 5-31 表 5-32 表 5-33 表 5-34 表 5-35 表 5-36 表 5-37. 高雄大學一.02 *二.05* 三.12* (缺乏行銷 )交叉分析表……………101 高雄大學一.02 * 三.12 交叉分析表……………………………………101 高雄大學一.03*三.16*三.17 敘述統計表……………………………….102 高雄大學一.03 * 三.16 交叉分析表……………………………………102 高雄大學一.03 * 三.17 交叉分析表……………………………………102 高雄大學一.03 * 一.04 交叉分析表……………………………………103 高雄大學二.06 填答者選填結果………………………………………...104 高雄大學二.06 * 三.11 交叉分析表……………………………………105 高雄大學二.06 * 三.13 交叉分析表……………………………………105 高雄大學二.07 填答者選填結果………………………………………...105 高雄大學二.07 * 三.12 交叉分析表…………………………………...106 高雄大學二.07 * 三.14 交叉分析表…………………………………...106 高雄大學二.08 * 二.09 交叉分析表…………………………………...107 高雄大學二.09 * 三.15 交叉分析表…………………………………...107 中興大學受測樣本職稱類別一覽表…………………………………....107 中興大學受測樣本之環境感知與環境態度交叉表…………………....108 中興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公共藝術特點統計表…………………............109 中興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圖資管公共藝術問題統計表…………............110 中興大學二.05* 三.12* (缺乏行銷 )交叉分析表…………............112 中興大學一.02 * 三.12 交叉分析表…………............ …………..........112 中興大學一.03*三.16*三.17 敘述統計表…………................................113 中興大學一.03 * 三.16 交叉分析表…………............ …………..........113 中興大學一.03 * 三.17 交叉分析表…………............ …………..........113 中興大學一.03 * 一.04 交叉分析表…………............ …………..........114 中興大學二.06 填答者選填結果…………............ …………...…..........115 中興大學一.03 * 三.16 交叉分析表……............ …………...…...........115 中興大學一.03 * 三.17 交叉分析表……............ …………...…...........115. 表 5-38 表 5-39 表 5-40 表 5-41 表 5-42 表 5-43 表 5-44 表 5-45 表 5-46 表 5-47 表 5-48. 中興大學二.07 填答者選填結果…………............ …………...…..........116 中興大學二.07 * 三.12 交叉分析表……............ …………...…...........116 中興大學二.07 * 三.14 交叉分析表……............ …………...…...........116 中興大學 08 * 二.09 交叉分析表………............ …………...…...........117 中興大學.09 * 三.15 交叉分析表………............ …………...…...........117 清華大學受測樣本職稱類別一覽表……............ …………...…............118 清華大學受測樣本之環境感知與環境態度交叉表………...….............119 清華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公共藝術特點統計表………...….....................120 清華大學填答者選填之圖書管公共藝術問題統計表...….....................121 清華大學二.05* 三.12* (缺乏行銷 )交叉分析表...….....................123 清華大學一.02 * 三.12 交叉分析表...…................................................123.

(14) 第一章 緒論. 表 5-49 表 5-50 表 5-51 表 5-52 表 5-53 表 5-54 表 5-55 表 5-56 表 5-57 表 5-58 表 5-59 表 5-60. 清華大學一.03 * 三.16*三.17 敘述統計表...….....................124 清華大學一.03 * 三.16 交叉分析表...…...............................124 清華大學一.03 * 三.17 交叉分析表...…...............................124 清華大學一.03 * 一.04 交叉分析表...…................................125 清華大學二.06 填答者選填結果...…......................................126 清華大學二.06 * 三.11 交叉分析表...…...............................126 清華大學二.06 * 三.13 交叉分析...…...................................126 清華大學二.07 填答者填選結果...…......................................127 清華大學二.07 * 三.12 交叉分析表......................................127 清華大學二.07 * 三.14 交叉分析表......................................127 清華大學二.08 * 二.09 交叉分析表......................................128 清華大學二.09 * 三.15 交叉分析表......................................129. -7-.

(15)

(16) 第一章 緒論. 前言 人的一生中至少會遇到一次令人感動或記憶猶新的藝術體驗,甚至會為了 一個傳說的事、物而心生嚮往,試著想想在心底深處有無一處是一輩子夢想去 的地方、冀望看的構造物體,但可曾想過,它為何吸引著你?是其中深藏的意 義或底蘊內涵,還是流傳的意象或獨特的風格,而一件藝術品之所以受人景仰、 歷久彌新,進而成為時代、地區的代表,其可供人口述的意境、涵義遠遠超過 於外在的藝術性與公共性。那校園的公共藝術呢?身為藝術之一,它似乎少點 耐人尋味的挑釁與誘惑人的魅力。 近幾年校園公共藝術不斷喜孜孜得上演著,一開始總是滿懷憧憬,卻不敵 時間的考驗,最終則悄悄靜靜的走入學術、文化研究的窄弄中,黯然存在。校 園文化、氣質、風格與校園環境息息相關、相生相長,本研究所關切的是公共 藝術作品背後的場所賦意或價值是否可改變或影響「空間使用者」的一個小小 動念或行為模式?又能為大學校園注入何種程度的活力?透過場所營造與賦 意,創造場所空間吸引力,經由這些經驗、記憶和活動事件的堆壘,創造豐富 場所意義,塑造真實的空間品質,即為本研究最核心的價值。.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知識爆炸、資訊普及公共藝術(Public Art)此名詞已漸不陌生,解釋 不勝繁舉,常與環境藝術 (Environment Art)、公眾藝術(Public Art)、地景藝術 (Land Art)、景觀藝術(Landscape)等詞彙牽扯關係,難分界線。公共藝術於國外 行之有年,台灣則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民國八十一年七月頒布「文化藝 術獎勵條例」中規定公有建物所有人應設置藝術品美化建築物與環境,其價值. -1-. -1-.

(17)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不得少於建物造價的百分之一,自此公共藝術設置之種子開始萌芽,外加民國 八十七年再次通過「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更使得台灣的公共藝術蓬勃成長。 公共藝術發展,至今十多年光景,可見政府單位積極投入人力與心力於推 動公共藝術之施行,學術界也不少單位關心公共藝術的課題與議題之探討與研 究,自八十四年始至九十六年多篇論文持續探究其意涵,有無數期刊、報導、 文章陸續刊登,歸納之發現多偏重於「公共性」、「教育性」、「參與性」、「藝術 性」甚或是「互動性」的層面,其中對於百分比公共藝術的研究對象也多著墨 於都市空間、文建會示範案例或新校園運動中之國中小學等,對於公共藝術設 置之意涵與賦意卻付之闕如,尤其是大學校園中的公共藝術(表 1-1)。 教育部為推動部屬機關、學校公共藝術之設置,融合公共藝術理念於學習 環境及課程設計,特依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第三條第四項之規定,設置教育部「公 共藝術審議委員會」 。其任務除負責教育部及部屬機關、學校公共藝術設置案之 諮詢、會勘、審議、評鑑等事項,並推動公立各級學校建築物之公共藝術設置 及其他審議事項。於 2002 年起,台灣多所國立大學的圖書館建築面臨增建或興 建的局面,其過程中均涉及公共藝術的設置課題,執行程序上的困擾與設置後 呈顯的績效,為避免落入「公共藝術的進駐,公共空間的浩劫」、「百分之一的 公共藝術,百分之九十九的視覺污染」、「百分之一的基金,百分之百的多餘」 等結局,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更值得提出來檢討,因此圖書館公共藝術是可閱 讀性的場所賦意作品還是公共工程下的附屬產物,則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校園的行銷策略百百種,舉凡地標(如東海大學教堂) 、季節(如台大杜鵑 花季) 、地景(如成功大學的榕樹、東海大學的相思林) 、建築(如台大洞洞館) 等均能深植人心,然而一處處賦意的好場所更能流傳千秋萬世,不論其具體、 抽象,皆是種無形的傳播與行銷,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試著想想,當親朋 好友進入校園時,最讓你急於想介紹的校園「景、物」為何?是一處處流傳於 校外具特殊意義、景象、傳說的地方吧!因此校園風格、故事往往成為學校的 代表號,更是形成一地一校一特色的重要關鍵,而大學校園環境中圖書館建築 是校園的重要地標建築,更是凝聚來來往往的師生與居民之共同記憶的地方,. -2-.

(18) 第一章 緒論. 建築內外經常設置多樣的環境裝置藝術或稱公共藝術,這樣的校園公共藝術使 命,將藝術工作者的想法整合入與其校園的探索對話中,將藝術作品安置在校 園的各個公共空間中,突顯校園的特點,詮釋校園的空間,同時提供人生體驗, 反應並建立校園特色(Jack Mackie,2002) ,因此圖書館建築週遭之公共藝術必 定為其環境達到加乘的功效,成為最容易形塑校地風情的最佳場所,然其間具 相互的關連性與關係性嗎?乃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Being and Circumstance》作者艾文(R.Irwin)認為,公共藝術是為基地 量身製做,否則一件藝術作品難以突顯作為該基地「文化地標」的功能,同時 展現設置基地之人文特色,這即是他所說的「因基地而存在的公共藝術」 。因此 公共藝術賦予的場所精神便必須包含著硬體與軟體的相互搭配,也就是說公共 藝術必須兼顧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相互調和,因此圖書館建築與公共藝術究竟該 如何相得益彰,其深度能涵蓋到多廣的場所意義之課題,乃值得探討。換言之, 「場所精神」是種意念的傳達與影響,代表的為一種強烈的空間自明性,透過 「賦意」於公共藝術的營造過程,打造出在地意義、事件、故事或傳說,透過 此一技巧創造具價值、內涵、文化底蘊與永續性的大學校園,讓物件帶情感融 入創作者的理念設計,使公共藝術具活力、生命力,彷彿會自我說話般,不自 覺的吸引他人腳步與目光,營造一種物與人、人與人對話的橋樑,故大學校園 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之擬人化、物語化是否影響、改變使用者之活動模式或想 法態度便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具體而言,校園公共藝術不應只是一個建築以外附屬的藝術品而已,應涵 蓋與公眾、建築師、藝術家等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與對話,有無可能透過一種 機制底蘊的產生,廣泛的營造公共藝術的「公共性」、「教育性」、「藝術性」與 「參與性」 ,因此藉由黃世孟教授(2006)提出之「場所賦意」引爆公共藝術新 話題,創造地標吸引力,進而解套公共藝術所關心之各議題。. -3-.

(19)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表 1-1 公共藝術相關論文研究(本研究歸納整理) 研究者 王伯魁. 日期. 論文題目. 學校. 2006 年 5 臺北縣中等學校校園公共藝術 華 梵 大 學 工 業 設 計 研 月 之研究 究所美術組. 謝鳳香. 2005 年 7 新竹縣國民中學校園公共藝術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教 育 學 月 設置之研究 院學校行政碩士班. 藉由探討公共藝術的設置意涵,輔以新竹縣竹北國中與鳳岡國中為調查對 象,利用公共藝術意見調查的手法,釐清公共藝術設置的認知與滿意度,並得 出下列結論: (1)校園公共藝術設置流程與工作內容探討; (2)兩所國中的面 臨的六個困難與四個限制; (3)校方、藝術家與廠商的角色; (4)師生、家長 對公共藝術的認知; (5)公共藝術的性質、功能與教育性; (6)未來國民中學 設置公共藝術的應首重溝通再以共同參與為原則執行。 蔡雅芬. 2005 年. 國小五年級公共藝術導賞教學 臺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視 之行動研究 覺藝術研究所. 以文化國小五年級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兒童對公共藝術觀感態度」的問卷 調查,以瞭解兒童欣賞公共藝術的經驗、審美要點與導賞需求,沿著淡水捷運 線,欣賞站內與附近的六件(組)公共藝術,透過導賞教學歷程,探索如何引 導兒童觀看、欣賞公共藝術。研究發現: (1)五年級兒童對週遭公共藝術大多 有觀賞經驗; (2)公共藝術可為五年級視覺藝術導賞教材,有助於提高學生欣 賞的意願。 (3)導賞過程運用問思觀察法、角色扮演法、自導探索法、延伸創 作體驗法皆為有效的公共藝術導賞策略。 蘇永森. -4-. 2004 年 7 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 中 原 大 學 室 內 設 計 學 月 育 媒 介 之 研 究 -- 以 台 北 市 福 系 星、文昌及士東國小為例. 校園空間與教育. 研究者為台北縣某中學教師,此研究以一種類似行動研究的方法探討台北 縣的中等學校之校園公共藝術在學校的各種面向與發展,以及對學生的影響, 因此藉由台北縣各中等學校的研究調查中提出 10 點結論:(1)中等學校校園 假日開放限制多; (2)校園空間規劃不友善,封閉的空間隔閡了空間與人也隔 閡公共藝術與人的關係; (3)大多公共藝術設置內容貧乏,缺乏對學生的關懷 也無法展現文化背景; (4)建築、空間、公共藝術關係密不可分需整體規劃; (5)公共藝術以公民教材替代美術教材; (6)校門設計應當作一種公共藝術; (7)具性別上的潛意識;(8)機關首長為公共藝術興建關鍵;(9)學校行政 人員藝術素養不足;(10)公共藝術需走出自己風格、關懷人文環境才能達到 心靈層次。.

(20) 第一章 緒論. 校園空間與教育. 以個案的方式進行公共藝術設置後與其環境、使用者與學校課程間的關係 進行討論觀察,整理歸納出使用者與環境互動之間的課題並分析其優缺,進而 探討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育的媒介、方式與現象,並得以下結論: (1) 藝術教學搭配校園環境以增加學童審美經驗與能力; (2)校園作品多以雕塑居 多,較難突顯公共藝術與環境相融之特質; (3)公共藝術應考量生活與學習需 求,而非單純的裝飾物,此將失去在校園的價值與意義; (4)公共藝術的設置、 型態與參與方式,可朝使用者取向的創作,讓學童對求學環境提出意見與期 望,以開啟教育媒介新契機。 邱永裕. 2004 年. 兒童對校園公共藝術的美感判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視 覺 藝 斷之個案研究 術研究所. 探討公共藝術在校園中所展現的形式美與學童之間的互動性,以個案研究 的方法針對公共藝術參與性的特質,檢視學童對於美感判斷與喜好類型的影 響,並針對二、四、六年級進行美感評價之訪談,並由學童對於公共藝術美感 評斷情形、評價高之美感特徵與類型、判斷規準傾向與所持理由、看法以及「曾 參與製作」與「未參與製作」的學童美感判斷之比較等四面向進行結論的擬定。 古宴榕. 2003 年 11 公共藝術運用在國小藝術教育 國 立 新 竹 師 範 學 院 美 月 課程模式之研究 勞教育學系碩士班. 探究國民校學目前結合公共藝術課程的現況,歸納可行模式。提出:(1) 校園公共藝術發展應朝學生為主體、多元並結合生活與教育價值; (2)公共藝 術課程應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 (3)公部門推動公共藝術課程少; (4)考量不 同學校特色、師資、經費等特色規劃不同取向之課程。並提出五點建議:校園 公共藝術應多元發展、融入當代藝術及理論模式、根據各校條件林活運用、擴 大研究對象充實公共藝術課程內涵。 林志銘. 2004 年 6 由政策規劃與設置執行探討台 中 原 大 學 室 內 設 計 學 月 灣公共藝術之發展 系. 理論研究與都市環境. 研究主軸透過中央與各地方部門的實際設置過程、資深藝術創作者親身經 歷訪談,對於現行法令規章、三級三審的檢視,探究公共藝術於政策與執行兩 面向的問題,提出:公共藝術必須由單一的藝術創作思維,在水平與垂直向度 齊頭發展,於不同時間點衍生需求價值;並不侷限於泛空間、藝術論,而是廣 域延伸至社會、心理、甚至醫學等階層,由被動機制轉換為主動的環境需求。 葉依菁. 2003 年. 從公共藝術型式探討人、作 私立東海大學工業設 品、環境之互動關係-以臺北地 計研究所 區為例. -5-.

(21)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論文整體架構於使用者的角度切入探討設置於不同地點、不同形式的公共 藝術與環境、作品、人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台北地區四件公共藝術作品為 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環境面、藝術面、實用面、環境與作品的關係、作品於人的 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為分析因素並分析 15 個語意看法,提出台北地區以「點 狀空間」作品最多且須發展雕塑以外且能與民眾肢體互動、實用性高、可親近 之作品。 林素霞. 2003 年. 台灣公共藝術政策執行力之分 台 北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暨 析 政策學系. 從政策網絡及政策執行與評估理論、公共藝術政策特質、執行機制與府際 關係等層面,探討台灣公共藝術政策執行力。分析現階段公共藝術執行之政策 目標的社會意涵不足、整體性政策輸送系統欠缺、草根民主的公共藝術觀等基 本問題,提出:公共藝術做為學習民主參與的手段、並發展政策目標與資源管 理方式互援的系統、調適中央與地方的夥伴關係,與具政策學習及變遷的視 野、研擬提升專業執行能力的機制、適度降低政策涵蓋範圍等政策建議。 2001 年 7 90 年代台灣公共藝術之研究 月.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 研究所. 從台灣公共藝術的執行背景、成效、結構、美學、困境等層面分析,指向 公共藝術整合社會性、公共性、歷史性、空間性、藝術性與文化性之意識課題。 分析公共藝術生成過程中的三要素(藝術家、公共空間、民眾參與),並由存在 價值、環境責任、空間權利等面向探討美學內涵,提出溝通、參與、時態、環 境主體等的反省,全盤檢討九 0 年代台灣公共藝術建構之困境。 吳嘉陵. 1999 年. 二十世紀台北市公共藝術的探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討 究所美術組. 分析台北市公共藝術的困境,綜合論文及史料等資料,以個案說明,歸納 相近的要素,提出引起爭議或衝突之公共藝術事件: (1)不合時代性的公共藝 術; (2)社會價值觀和美學要求之衝突; (3)政治意識干涉藝術形式的表達; (4)藝術本質引起不同的看法;(5)複製的公共藝術,提出五點適合台北市 的公共藝術類型及特質。未來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公共藝術可能型態,對民眾生 活的重大影響,在藝術型態追求過程中, 「人的存在價值」是所有藝術的真理。 林禧俊. 1996 年. 公共藝術與社會互動的研究.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 究所. 當面對公共藝術的思考時,其中公共的論述範疇,不應單純的界定於常識 性的空間領域,而應由公共藝術多元的社會意義,來探討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 係。研究結果顯示兩論點: (1)從馬丁.海德格的存有觀念與馬庫色的唯物觀 點,來探討藝術的本質與社會意涵; (2)從哈伯瑪斯的公共論述觀點與諾伯休 茲的場所理論,來確立其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以高雄市兩項案例研究,作為驗 證兩點理論觀點,以做日後公共藝術推展之參考。. -6-. 理論研究與都市環境. 陳碧琳.

(22) 第一章 緒論. 研究者. 日期. 蕭玉娟. 2007 年. 論文題目. 學校. 公共藝術設置手法被接受程度 高 雄 大 學 都 市 發 展 與 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建築研究所. 藉由高雄市公共藝術案例,歸納其於都市空間的角色及對生活美學的實質 教育,研究結果顯示:公共藝術設置有助提升自我美感、美化環境,於心理層 面讓人產生藝術感、優雅感、舒適感,對地方產生歸屬感,對於公共藝術的設 置採高雄印象三元素-陽光、海洋、鋼鐵以行銷高雄。 林君潔. 2006 年. 由場所精神探討台灣交通建設 大 葉 大 學 造 形 藝 術 學 之公共藝術與民眾相互關係-以 系碩士班 國道三號清水服務區為例. 以台中清水服務區為研究對象,探討台灣交通建設中公共藝術之於人、環 境空間的關係,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歸納得知:環境面、藝術面、機能性、 環境與作品的關係、作品與人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皆是影響交通建設公共 藝術的重要一環,台灣交通缺乏較完整性的公共藝術設置,應鼓勵提供更多公 共空間來給各種表現形式的公共藝術使用。 理論研究與都市環境. 彭馨慧. 2003 年 6 公共藝術之「場所性」研究-關 南 華 大 學 環 境 與 藝 術 月 於幾個公共藝術作品的現象學 研究所 分析. 研究採取現象學的主體、客體經驗交流互動的觀點,透過台灣三個公共藝 術個案進行整體性的解讀與深層細緻的描述,進一步談出公共藝術總體的場所 性。結論為:公共藝術的“場所性"一種“總體在場的空間事實"其特質包括: 異質性的、與他者發生關係的、物聚性的、非去身體化的以及蘊含時間性的。 邱琬琦. 2000 年. 以都市設計觀點探討公共藝術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制度改善之芻議. 此研究企圖從制度面,對公共藝術設置結果,探討相關課題及提出改善建 議,認為台灣公共藝術制度需由執行程序及作業內容兩方面予以改善。執行程 序中的全市性指導計畫、基地勘選原則、審議過程應予以加強。公共藝術制度 的作業內容,例如獎勵機制的建立、調查分析基地環境的方法及設置規範撰寫 的技巧等,則可參酌都市設計的觀念與技術並提出改善建議。 劉俊毅. 1995 年. 公共藝術在都市環境中運用之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探討-以建築物外部留設之開放 空間為例. 以建築人的角度觀察公共藝術的整體面貌與發展,並針對在都市之開放空 間環境中如何運用配合,做一研究分析;並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言與看 法。提出:公共藝術綜合面、歷史面、經驗面、問題面、都市面五層面,歸納 美國公共藝術於開放空間運用都市廣場、寬大開放空間中並以抽象藝術品的戶 外雕塑最具歡迎。. -7-.

(23)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1.2 研究目的 每個大學無不將圖書館建築視為學校標誌性建築,校園自具獨樹一格的歷 史、人文、理念、文化、自然等精神,因此國情、校情、館情皆屬圖書館建設 之依據。大學中圖書館建築往往成為校園中人潮聚集地的重心、重要點與平衡 處,藉由周遭環境優秀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或設計優良的藝術方案,吸引人群 聚集或至校園參觀停留,甚或至產生活動,增加空間生命力,創造校園記憶地 圖之點線面,進而感受其與不同時間所感染、交織的天時地利,彼此相連而形 塑的時空美景,因此公共場域中需要藝術來創造或呈現場所氛圍,如果將公共 藝術當作經營校園生活藝術的場所來看,公共藝術在校園規劃中就佔有非常重 要的角色。然而公共藝術設置不能只是單純的一個物件的植入,本身應具有其 不可取代的意涵,在一般公眾空間如此,在校園中更是如此。故本研究希望透 過公共藝術作品案例之彙整,探討其內涵中的場所精神與賦意,主要目的有: 一、藉由文獻探析與現況調查,探討大學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的場所 意義與底蘊。 二、透過現況調查與分析,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的「營造」與結 合「場所賦意」等課題。 三、探討使用者對公共藝術場所賦意前、後的認同與態度、行為的改變。 四、探討校園公共藝術執行單位、藝術創作者如何看待「場所賦意」與校 園環境之關係。 五、探討校園公共藝術「場所營造」的「賦意」模式與方式。 本研究希望藉由多方案例探討,濃縮研究對象,採問卷的發放與訪談,歸 納出執行者、創作者、使用者在執行上的看法、認同與賦意,分析其對於場所 精神的落差感,以評估公共藝術設置的成效,作為提升大學校園空間品質與日 後公共藝術設置之參考依據。. -8-.

(24) 第一章 緒論. 1.3 相關名詞釋意與界定 以下為本研究相關名詞,為清楚界定研究方向,特作此說明,以利本研究 之後續論述。 一、公共藝術(Public Art) 所謂的公共藝術指依八十一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規定「公有建物所有 人應設藝術品,美化建築物與環境,其價值不得少於建物造價的百分之一。」 廣義的字意為設置於室內室外等公共空間的藝術品均稱「公共藝術」 。本研 究之研究對象則狹義的指【公共工程之下的百分比公共藝術】。 二、場所營造(Place-making) 即包含建築環境、空間使用者、循環、網絡、構造等營造的過程、流程與 結果。(詳見第二章第三節) 三、場所賦意(Place-marking) 定義為「加記號於場所」、「使場所顯著突出」、「使場所具有特色」之新語 意,即為場所賦予意義。(詳見第二章第三節) 四、場所意義(Place-meaning) 強調獨特地方風格具意義空間之重要性,透過地標、營造、賦意、氛圍等 手法,創造場所獨一無二的精神意象。. -9-.

(25)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1.4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依章節架構擬訂如圖 1-1 所示,並簡要說明各章節之大 綱。. 研究背景、動機目的. 第一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二章. 公共藝術文獻分析 校園文獻回顧探析 場所設計理論架構. 課題探討與分析. 大學校園規劃之課題. 第三章. 公共藝術設置之課題 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 宜蘭大學. 成功大學. 交通大學. 中央大學. 中正大學. 清華大學. 中興大學. 高雄大學. 研究範圍與對象 第四章. 公共藝術概況調查. 公共藝術創作者 公共藝術執行單位. 公共藝術問卷調查 問卷回收與分析. 績效的落差,. 第五章. 落實的可能性. 訪談執行單位.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圖 1-1 研究流程與架構圖 第一章:緒論,本章所論為研究背景動機與問題的釐清,進一步說明研究目的 與限制,並將研究限制與對象、內容於此張作一概述。 第二章:相關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本章分三面向探討並做理論之依據與論證 之說明,第一:釐清公共藝術字源與法源的現況限制,並探討與校園 設置的意涵、價值;第二:整理大學校園規劃設計的發展與意象,以 -10-.

(26) 第一章 緒論. 及大學圖書館的設置需求與環境涵構,進而探討與公共藝術的關係; 第三:場所設計的理論架構與場所精神的意涵歸納,經由文獻建構「場 所賦意」的本質與研究論點的佐證依據。 第三章:大學校園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之概況與課題,實地觀察並收集彙整目 前台灣大學圖書館建築附近,具藝術品或有相關事件產生的校園公共 藝術概況,進行分類探討其設置營造與賦意方式,並將所發現之議題 以課題呈現,輔佐案例說明,於總結中提出可行性之思考模式。 第四章:大學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之調查分析,此階段調查研究對象的圖 書館公共藝術設置情形與流程,並解說其創作與設計理念,探討與「場 所賦意」的強弱關係。 第五章:大學校園圖書館公共藝術問卷與訪談之調查分析,以校園空間使用者 為探討對象,進行訪問,探求目前公共藝術被人理解的程度與「場所 營造、賦意」的認知性,進而提問校園執行單位對「場所賦意」與校 園環境的關係性與接納執行度,進一步釐清執行困難度與落實效度。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針對以上各章節的探討整合,對於「場所營造」結合「場 所賦意」提出可行性之模式,落實公共藝術提升校園環境特質之方法,並針對 公共藝術執行過程中三角色-執行單位、藝術創作者、空間使用者提出相關建 議。. -11-.

(27)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1.5 研究對象與內容 本研究經由文獻資料與現場勘查,於全台灣 42 所國立大學(含國立科技大 學)中依校園開放空間之公共藝術的設置,篩選出八所國立大學,分別為:宜 蘭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正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 高雄大學,並選定校園圖書館建築設置之公共藝術進行淺入深出的探討,依其 設置公共藝術之目的細分為三類如表 1-2 所示,藉以釐清不同校園於圖書館公 共藝術設置之影響與課題。 表 1-2 八所國立大學之公共藝術分類(本研究歸納整理) 類別. 學校名稱. 縣市. 第一類:. 國立宜蘭大學. 宜蘭縣. 以舉辦活動為由,引起公共藝術之共鳴. 國立成功大學. 台南市. 國立中央大學. 桃園縣. 國立交通大學. 新竹市. 國立中正大學. 嘉義縣. 國立清華大學. 新竹市. 國立中興大學. 台中市. 國立高雄大學. 高雄市. 第二類:校園地標性、主題性之公共藝術. 第三類:於法源下設置之百分比公共藝術. 主要研究則鎖定於 1992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通過「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規定:公有建物所有人應設置藝術品美化建築物與環境,其價值不得少於建物 造價的百分之一,故公共藝術又稱「百分比藝術」的法源依據下,聚焦於國立 清華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高雄大學為研究對象,此三所大學分別於西元 2000 年、2003、2004 年、2005 年依據圖書館新增建案設置圖書館公共藝術(表 1-3),依此進行其環境營造與賦意之探討,以作日後各校執行相關公共藝術設 置之參酌依據。. -12-.

(28) 第一章 緒論. 一、選擇國立大學圖書館建築為主要研究範圍,乃基於下列四項因素考量: (一) 台灣近二十年來大專院校蓬勃發展,因此加速多所公私立大學校園 內,興建樓地板面積規模最大的、造型新穎的、師生最關心的大學圖書館 建築。 (二) 圖書館建築為校園內外人士共同使用、累積記憶之空間,場所營造影 響之大,更是大學校園規劃中重要地標之處,位置設置與周圍動線、空間、 植栽之關係性應當強烈。 (三) 公共工程下的公共藝術品其設置理念、過程、實質績效,究竟與大學 校園環境營造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大學圖書館的場所特色營造又隱含著怎 樣耐人尋味的牽絆? (四) 圖書館建築如何執行公共藝術的採購、評選、設置的執行課題,以及 實際設置後產生的效應與影響,均值得觀察。. 二、本研究的案例選擇上,主要考量因素: (一) 依據本研究所調查之台灣國立大學中(截至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止) 發現以圖書館為公共工程建設案所建設的公共藝術為北部的清華大學、中 部的中興大學與南部的高雄大學。 (二) 其公共藝術均設置於圖書館附近之大型的、開放的、中心的空間,並 均採公開徵選之徵選方式進行公共藝術案。. 綜合上述幾點考量,選定此三所國立大學為深度研究之對象,以場所營造 的「賦意」程度,檢證公共藝術的績效,雖無法涵蓋目前大專院校的公共藝術 內涵與課題,但乃盡可能探討多面向的公共藝術場所營造與賦意,以期導出可 行性方案與建議。. -13-.

(29)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表 1-3 三所國立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一覽表(本研究歸納整理) 學校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 成 長 系 列. 作品 清鏡 蓄勢待發 茁壯 萌 衍然而生 迎合 豎笛. 國立高雄大學. 大 地 樂 章. 豎琴 法國號 曼陀玲. 書香. 年代 尺寸(cm) 2000 2005 147×147×210 2005 91×112×252 2005 112×119×126 2005 119×210×140 2005 112×119×126 2003 作品 70×60×150 基座 60×60× 80 2003 作品 90×75×135 基座 60×60× 80 2003 作品 120×65×105 基座 60×60×120 2003 作品 115×68×45 基座 60×60×120 2004 407×352×660. 設置位置 綜二綜三廣場 圖書館前廣場左側 中興湖北側湖畔 中興湖北側湖畔 中興湖東側湖畔 中興湖東側湖畔 圖資館前歐式廣場 圖資館前歐式廣場 圖資館前歐式廣場 圖資館前歐式廣場 歐式廣場. 1.6 研究限制 1.本研究之核心為「場所營造與賦意」,其論點尚未被行銷與廣泛認知。 2.國內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尚未發展完善,因此無法進行廣度的案例論究, 造成採樣案例之探討對象有限。 3.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營造過程,易流於按表操課,缺乏鮮明的場所特色案例。 4.公共藝術之場所性乃為一個時間序列影響之結果,由編列預算到管理維 護、使用情形等,需長時間的行銷觀察,基於時間、人力、客觀環境的規範下 無法進行更深層的面向研究。 雖此,於研究設計與規範仍力求嚴謹,針對問題核心探討現階段公共藝術 之設置績效與使用者對本研究論點之認同程度進行歸納,輔以相關專業者之建 議,以期達相輔相成之研究成果,於研究過程中詳盡紀錄議題與配套措施並擬 於後續研究與建議中說明,以補研究限制之不足。. -14-.

(30) 第一章 緒論. 1.7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據研究流程架構整理出下列研究方法: (一) 文獻資料歸納法 蒐集公共藝術與校園規劃、圖書館建築、場所精神、營造等相關文獻資料, 如研究報告(論文) 、書籍、公共藝術設置示範(實驗)計畫書、期刊、法令規 定與網際網路相關資料等,配合國內外相關案例予以彙整分析,以建立公共藝 術發展理念與執行程序觀念為基底,進而確立鞏固研究主旨與課題。 (二) 現場勘察法 依本研究調查之案例,實施實質環境的構成(大學圖書館建築周遭環境及 公共藝術配置型態)之現場拍照存檔並與相關人士(校園公共藝術負責人或執 行小組)進行訪談,補充文獻資料不足之處。 (三) 問卷調查法 利用回收率高的留置法,於該案例之圖書館定點發放問卷,進行該校園公 共意象分析,受訪者為教師、職員、學生、社區居民、參訪者等,進而歸納分 析其認知差異與實行績效,並藉此強化圖書館人文藝術之特色。 (四) 統計分析 回收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分析,利用敘述性統計進行初步歸納,透過交叉分 析進行檢測,以增加其效度與信度,並探討其間之相關性與影響程度。 (五) 半結構性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將分析出的問卷結果融入訪問內容,建構簡單訪談綱要,用以指導訪談之 進行,於訪談過程中自由發問其問題,提問對象為校內公共藝術執行單位或公 共藝術執行小組、藝術創作者等,一來一往的互動式獲得資訊以及給予訊息, 不產生制式問題,做問卷的人也可以反問調查人問題,以求以求整體研究之嚴 謹與完整,同時確保資料結果的可比較性。 -15-.

(31) 從場所營造與賦意的觀點 探討校園圖書館建築公共藝術及環境規劃之研究.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回顧與探討 2.1 校園公共藝術相關理論探析 公共藝術許多人對它依舊是懵懵懂懂,何謂公共藝術?是建築藝術的延伸 還是其附加品?是環境的彩妝師還是其修飾物?究竟是「公共」還是「藝術」, 兩者比重該如何調配,有公共沒藝術;有藝術沒公共,可稱為「公共藝術」嗎? 本研究首先將公共藝術的意涵與價值以及其執行的法令依據、流程,透過以下 文獻作一釐清與說明。 一、公共藝術相關理論回顧探析 (一)公共藝術解析 公共藝術泛論至誕生在公共空間的一切,特別引人注目或美化歡愉的事物 (胡寶林,2005),一般理解即為屬於「公共空間中之藝術作品」或「戶外空間 裡的藝術」之泛稱,因而與戶外雕塑幾乎快畫上等號,呂清夫教授認為百分比 立法案(One-percent for art)產生的藝術品始稱之為公共藝術,1994 年文建會 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公共藝術」一詞至此定案。 「公共(Pubic)」的字源《Synoikismos 希臘文》本就含有「聚集」的意思, 是一種氏族、社會聚集的意思,所謂的公共空間,應該就是類似我們傳統社會 中「廟埕」活動本質和社會性的象徵意涵(Jan Gehl,1996)。公共藝術中的公 共是西歐 18 世紀發明的,中國傳統中的「公」是天下為公的公,天下是大家共 有共享的,因此公共有無法占為己有之意。 「藝術(Art)」是個模糊而具象的辭彙,囊括內在美(形而上)與外在美 (感官刺激)於一身,為美的詮釋者,Hippolyte Taine(1996)認為藝術有一個 特點,藝術是“既高級又通俗"的東西,把最高級的東西傳給大眾。 公共藝術是在公共領域(非畫廊或博物館)中能引起認同意識或論述省思 的藝術(胡寶林,2002),是最容易與人親近的視覺藝術,由於具有深入公共領域 的優點,因此公共藝術最能與一般大眾親近,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份。一般的. -16-.

(32)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回顧與探討. 視覺藝術都被放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裡,由對藝術作品敏感的人在限制的框架中 體驗,換言之是一種欣賞、讚許、陶醉或解析藝術的行為。然而,公共藝術是 被社會大眾所體驗,不論人們是否真正了解它。因此藉由公共藝術,塑造空間 的場所感;藉由公共藝術,界定文明本質;藉由公共藝術,呈現我們的想像力; 更藉由公共藝術,提升我們的創作力(Jack Mackie,2002,西雅圖市設計委員 會副主委、藝術創作者)。 因此,公共藝術是傳達人與空間、藝術之間的橋樑,不分你我他,於此時 此地想看就看、想摸就摸,是種藉物象傳遞抽象的心電交流。. (二)公共藝術的範圍 世界各國隨處都可不經意的發現一些藝術作品,無論其材質上的異同,看 似幾乎與附近環境相當協調,甚或是具歷史意涵。紀念碑、紀念雕塑或是公民 雕像是最古老、最被認同的公共藝術之一,因此公共藝術範圍相當廣泛,舉凡 景觀雕塑、戶外雕塑、街道家具、燈光、塗鴉等皆列屬在內,甚至不僅限於地 物、舞蹈、遊行、街頭劇、甚至有倡議者專門從事公共藝術詩歌創作。 公共藝術既為藝術,其定義與範圍便相當具主觀性,然而位屬於公共空間 的藝術該如何界定大致有以下說明:(李家祺,2006,p84) 1.. 戶外:經得起季節、日夜考驗,更能適應不同天候。. 2.. 無額外付費:為公共財,人民就是主人,無須付費觀賞使用。. 3.. 公眾場合: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可以自由參觀,無約束。. 4.. 非廣告:廣告屬商業行為,宣傳品含某種目的與企圖。. 5.. 具長久性:時效性為永久,因此於設計時考量存在時間,沙雕除外。. 6.. 遊行、慶典活動、化妝表演、煙火,都是舉辦後即結束的,非屬「公 共藝術」。. 7.. 不在空中:具危險性,如墜落,不堪設想,像氫氣球或漂浮於空中的 物品,不能算「公共藝術」。. 8.. 非耐久性材料:如稻草、布匹等,雖可定期更換,但於自然的腐蝕過 程中,易造成環境污染與視覺衝擊,必須為有形的材料,製成視覺可 -17-.

數據

表 1-1  公共藝術相關論文研究(本研究歸納整理)  研究者  日期  論文題目  學校  王伯魁 2006 年 5 月  臺北縣中等學校校園公共藝術之研究  華 梵 大 學 工 業 設 計 研究所美術組  研究者為台北縣某中學教師,此研究以一種類似行動研究的方法探討台北 縣的中等學校之校園公共藝術在學校的各種面向與發展,以及對學生的影響, 因此藉由台北縣各中等學校的研究調查中提出 10 點結論:(1)中等學校校園 假日開放限制多; (2)校園空間規劃不友善,封閉的空間隔閡了空間與人也隔 閡公共藝術與人的
表 1-3  三所國立大學圖書館公共藝術一覽表(本研究歸納整理)  學校名稱  作品  年代 尺寸(cm)  設置位置  國立清華大學            清鏡  2000 綜二綜三廣場  國立中興大學  成長 系 列  蓄勢待發  2005 147×147×210 圖書館前廣場左側 茁壯 200591×112×252中興湖北側湖畔 萌 2005112×119×126中興湖北側湖畔 衍然而生  2005119×210×140中興湖東側湖畔  迎合  2005 112×119×126 中興湖東側湖畔  國立
圖 2-3  國內公共藝術專職單位架構圖  (本研究歸納整理)  3.公共藝術設置程序與流程  公部門對於公共藝術之需求,主要是依據『文化藝術獎勵條例』 、 『公共藝 術設置辦法』及『政府採購法』等相關法令辦理。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以“藝 術文化環境"政策為基礎,將公共藝術之藝術創作實體植入於生活環境領域 中,來作為“環境文化"的一種實踐過程。  公共藝術的設置為「公有建築物及重大公共工程設置藝術品」 ,然藝術的範 圍與定義實在太過廣泛難以區分,文件會因而投注大量心力於「設置操作過 程」 。施行過程包含:
圖 2-4  公共藝術設置流程圖  (資料來源:管碧玲,2004;本研究重新整理)  於籌備計畫期至徵選作業期間,採購程序可以同步進行,若以委託創作或 評選價購請藝術家創作,則直接跳至評選委選會;此時期亦是民眾參與時機的 開始,民眾參與於任何階段皆可進行無一定規定,重點非形式而是其精神是否 於過程中透過民眾反映出想法。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應包括:1.公共藝術設置理念、2.徵選方式、3.民 眾參與、4.評選成員名單、5.鑑價作業、6.經費預算、7.執行小組名單。 「公共藝 術徵選結果報告書」應包括: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Through despair and hope Through faith and love Till we find our place On the path unwinding In the circle. The circle

Bost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The Nature of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