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人基督徒系統認知的羅馬書解經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華人基督徒系統認知的羅馬書解經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47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碩士論文. 華人基督徒系統認知的羅馬書解經 治. 政. 大. A Systemized 立 Cognitive Application of a Chinese. ‧ 國. 學. Christian’s Interpretation to the Epistle to Romans.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郭承天博士 研究生:邱吉璽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八 年 三 月.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 『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 與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政 治 大. 立 ~ 啟示錄 7:12 ~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套簡易的聖經解經學⽅法、從最基礎的認知形成出發,試圖 具體化個人最低解經入門條件,使得多數華人基督徒都能在習得原文基礎詞法、 句法、文法的前提下,可以從事翻譯、解釋原文、並能透過解經內容形成解決問 題的具體計畫,期更明瞭並靠近專業解經學家在聖經解釋、經驗、與理論⽅法上 更深度的論著,以增進⽇常讀經的效率與樂趣。 本文亦將上述操作流程以羅⾺書為範本、建立最簡單便捷的解經架構與程. 政 治 大. 序、經文分析、與演繹⽅法,並期能從經文中求得推論;再提供法學論證⽅法將. 立. 學. ‧ 國. 此推論應用於神學上或生活上等問題的演練示範,研究如何幫助華人讀者強化研 讀聖經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連性。. ‧ y. Nat. Abstract. sit. A compact,facile and systematic hermeneutical approach is to be established in. n. al. er. io. light of generalizing and popularizing the incentive of daily personal Bible studying. i Un. v. and interpretation for Chinese Christians so as to conceive and apply the cognitional. Ch. engchi. and empirical outputs to reality-based questions or problems to daily life on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cognition conforming without too much aid of demanding academic or professional sine qua nons thus enabling it with style and efficacy along with being more playful to study into the revealing Scriptures. The above-said operation system is also about to be demonstrated onto the comprehensio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Pauline letter to the Romans from whose arguments saturated through the very system most engaged Chinese readers can be poised for accounting various issues recurring in their community-, ethnic-, as well as culture-oriented surroundings..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4) 目次 第⼀章 前⾔ ............................................................................................................................. 1 第⼀節 問題意識 ................................................................................................................. 1 ⼀、晦澀難解的聖經 ....................................................................................................... 1 ⼆、在法學與翻譯實務上的經驗 ................................................................................... 2 三、人人都能解經 ........................................................................................................... 3 四、從認知影響解經到族群問題的發⾒ ....................................................................... 3 五、從羅⾺書族群的分類中發現保羅對於神與人價值評價的對立性 ....................... 4 六、在對立性中探討神對於對立族群的解決辦法 ....................................................... 5. 政 治 大. 七、族群只是信仰統⼀前的過渡過程 ........................................................................... 5. 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7. ‧ 國. 學. ⼀、解經⽅法的建立 ....................................................................................................... 7 ⼆、對於聖經經典語文與解經學更深入的解析 ........................................................... 8. ‧. 三、確立解經者之個人背景 ........................................................................................... 9. Nat. sit. y. 四、將羅⾺書立論應用於華人生活與神學解釋並能提出自己的⾒解 ....................... 9. n. al. er. io. 五、族群特性對聖經解釋的影響 ................................................................................. 10. i Un. v. 六、小結 ......................................................................................................................... 11. Ch. engchi. 第二章 解經理論與研究方法 ............................................................................................... 14 第⼀節 解經理論 ............................................................................................................... 14 ⼀、朗尼根認知理論 ..................................................................................................... 14 ⼆、系統神學 ................................................................................................................. 17 三、族群背景影響認知 ................................................................................................. 1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0 ⼀、選擇羅⾺書的原因 ................................................................................................. 20 ⼆、系統神學下的認知思維進路 ................................................................................. 23 三、從族群分類看保羅的神學觀 ................................................................................. 24 I.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5) 四、三段論證分析 ......................................................................................................... 26 五、以族群問題出發觀察華人對於羅⾺書的解讀 ..................................................... 27 六、文本研究⽅法 ......................................................................................................... 28 七、解經與翻譯主要⼯具與體例 ................................................................................. 37 第三章 解經與譯文比較 ....................................................................................................... 41 羅馬書第⼀章 ..................................................................................................................... 41 羅馬書第二章 ..................................................................................................................... 66 羅馬書第三章 ..................................................................................................................... 81 羅馬書第四章 ................................................................................................................... 101. 政 治 大. 羅馬書第五章 ................................................................................................................... 111. 立. 羅馬書第六章 ................................................................................................................... 127. ‧ 國. 學. 羅馬書第七章 ................................................................................................................... 143 羅馬書第八章 ................................................................................................................... 163. ‧. 羅馬書第九章 ................................................................................................................... 201. y. Nat. sit. 羅馬書第十章 ................................................................................................................... 230. n. al. er. io. 羅馬書第十⼀章 ............................................................................................................... 240. i Un. v. 羅馬書第十二章 ............................................................................................................... 263. Ch. engchi. 羅馬書第十三章 ............................................................................................................... 278 羅馬書第十四章 ............................................................................................................... 293 羅馬書第十五章 ............................................................................................................... 306 羅馬書第十六章 ............................................................................................................... 337 第四章 進階認知應用(⼀): 三段論證結構與舊約引用分析羅馬書立論 ............ 359 第⼀節 前⾔ ..................................................................................................................... 359 第二節 羅馬書三段論證系統分析 ................................................................................. 359 第三節 羅馬書所引用舊約經文作為論證依據整理 ..................................................... 372 ⼀、引用舊約經文整理 ............................................................................................... 372 II.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6) ⼆、具有命題或前提性質經文整理 ........................................................................... 379 第五章 進階認知應用(二): 羅馬書族群意識類別整理與解經應用 .................... 384 第⼀節 總說 ..................................................................................................................... 384 ⼀、分類⼀:以神為中心、非領導掌權之⼀般百姓族群 (神 vs. 人⺠)............... 385 ⼆、分類⼆:以羅⾺人為中心之各族群 (族群 vs. 族群)....................................... 388 三、分類三:以神為中心、領導掌權者之族群 (神 vs. 領導)............................... 388 四、分類四:以神為中心,視全人類為整體族群 (神 vs. 全人類)....................... 389 五、分類五:以神為中心之非人類族群 (神 vs. 非人)........................................... 389 第二節 操作與應用例示 ................................................................................................. 389. 政 治 大. ⼀、範例問題:掌權者作惡,我們是否當起而反抗? ........................................... 390. 立. ⼆、範例問題:神對人救贖的揀選可有預先擇優條件限制? ............................... 396. ‧ 國. 學. 三、操作與應用步驟整理 ........................................................................................... 403 第三節 小結 ..................................................................................................................... 404. ‧. 第六章 結論 ...................................................................................................................... 405. Nat. sit. y. ⼀、本文與其他解經書不同之處 ............................................................................... 405. n. al. er. io. ⼆、未來結構與內容上相關的研究⽅向 ................................................................... 406. i Un. v. 三、認知神學的發展 ................................................................................................... 408. Ch. engchi. 四、成聖之路 ............................................................................................................... 411 五、從成聖⽅法探討聖經與十善業道經與人倫觀等之區別實益 ........................... 413 第七章 參考書目 ................................................................................................................ 416 附錄⼀ 其他常用之華人羅馬書註釋書 (按出版年份排列) ................................................. i 附錄二 羅馬書有關品行操守規範的整理 .......................................................................... viii 附錄三 另譯經文與當代中文譯本 (CCB, 2012 版) 對照表 .............................................. x 附錄四 羅馬書意譯與段落重點整理 (章節次依和合本) ................................................. xix. III.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7) 第⼀章 前⾔ 第⼀節 問題意識 ⼀、晦澀難解的聖經 可曾聽過有人想讀完⼀本精彩的好書須要事前作好規劃、或為此訂定進度 的?反過來說,當讀某書時需要諸多輔助⼯具與⼀定程度⽅達入門條件的話,試 問這本書讀起來會讓人感到輕鬆愉快、並渴望⼀讀再讀嗎?有⼀本書非常重要, 無奈異常艱澀,若偏偏非讀不可時,讀起來肯定會在⽇常生活中造成不小的陰影 與⿇煩。.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距離現在三千四百餘年前以來,1 上帝囑先知或使徒陸續寫下了許多祂的話 留給後代兒女。這些話語是生命的指導、行事的準則、與獲致幸福的要訣,其寫. ‧. 作目的,不應該是讓我們覺得困難玄渺,而應是簡單明瞭、淺顯易讀;就算有些. y. Nat. io. sit. 道理⼀時間難以理解,至少也應該不難操作才是。可是實際上似乎不是如此,在. al. er. 研讀聖經時,常常出現許多聱牙結舌、深澀隱晦的比喻、用字、或是不熟悉的歷. n. iv n C 史與前後穿插的時間點,常令筆者讀之茫然,摸不著頭緒,漸而不覺卻步。例如 hengchi U 在撒⺟耳記下 24:1 中有謂「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 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太人」。所以上帝挑唆大衛?可是又於歷代志上 21:1「撒 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所以其實上帝就是魔⿁?後來去校 園書房翻閱了許多相關書籍,2 才找到⼀個能讓自己「比較舒服」的答案,也就 是基於雅各書 1:13 言神不試探人的基本道理,認為上揭問題應解為:「耶和華. 1. 撰寫時間上,若創世記成書最早,那整本聖經的歷史最早可溯及至西元前十六世紀左右。參考 Anderson, Bernhard W., 2006. Understanding the Old Testament,前言部分,Pearson。 2. 華德凱瑟,1997。聖經難解之言-舊約篇,第 58 頁,校園。 1.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8) 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任憑』撒但去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 猶太人」;撒但在無耶和華不允許 (因著耶和華的憤怒) 的情況下起來攻擊以色 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如此等同於上帝激動大衛了。其實類似的敘述風格甚 多,不難於全書中得⾒;又如出埃及記第四章以後,「耶和華使法老的心剛硬」 等等,應可準此說明云云。於是這般累積之下,聖經成了⼀本龐大的謎語,要讀 懂聖經,有時甚至還須要找到鑰匙來「解開它」。想必這不是神的本意,筆者因 此意識到「釋經」、「解經」、與「文字轉譯」之於研讀聖經的必要,而有撰寫 本文的初始動機。. 政 治 大 ⼆、在法學與翻譯實務上的經驗 立. ‧ 國. 學. 進⼀步思考,基於筆者過去略有法學與翻譯學上淺薄的訓練,大膽夢想或許 可以透過「直接研讀聖經的原文」、跳過重重翻譯的輾轉,從而探究原文是否尚. ‧. 存有某些其他可能的真意。對此,筆者所欲仿效的對象是現年 85 歲的尤金畢德. y. Nat. er. io. sit. 生牧師所著之信息本,3 信息本讀起來給人⼀種相當有創意的突破感:首先,畢 氏打破了經節標號的傳統、不建議「單句的吸收」或「金句」的背誦,因為上下. n. al. Ch. engchi. i Un. v. 連貫的辯證素材會影響⼀體適用的可能性;舉例而言,使徒行傳 16:31「他們 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家都必得救」,若僅單看此句,不就可以解為「⼀人 信,全家信」的邏輯了嗎?惟查前後文可知,這個宣告是保羅對那兩個禁卒所說 的,指的是他們⼆人的住居全家。這句話的說話角度並不是說話者對「全人類」 3. 畢德生牧師 (Eugene Peterson, 1932 年 11 月 6 日生於美國華盛頓州、東史坦伍德),定居於東岸 蒙大拿州的卡利斯佩爾 (Kalispell),父親是肉販,母親為教會傳道。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哲學士, 紐約神學院神學士 (STB),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閃語碩士,後回紐約神學院教授聖經語言和聖經, 同時擔任紐約州白平原市長老教會副牧師一職。1993 年受邀為加拿大溫哥華維真學院 (Regent College) 靈性神學教授,教學著書期間,畢氏花費 10 年心血,於 2002 年獨力從古希伯來文與古 希臘文,將整本聖經重新翻譯成當代淺白美語之「信息版聖經 (The Message) 全譯本」。於世界 各地銷售已逾 600 萬本。2006 年,畢氏自維真神學院靈修神學教席退休,現與妻子返蒙大拿州 住家專心寫作。氏著作等身,至今超過 30 部,特別著重有關靈性造就的思考與操練。以上資料 整理改作自陳榮爝。牧者中的牧者,台灣教會公報,第 3227 期,公報網址:http://www.pct.org.tw。 2.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9) 或泛指「全世界」的普遍情形;再說要怎麼定義「全家」呢?是指「雅各家」的 「家」(路加福音 1:33「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 還是單純的指個人的「⼀個家庭」呢?經查原文後知,ὁοἶκός 指的是「⼀個家庭、 房子、家人、家屬」而言,而且是 ὁ οἶκός σου「你的⼀家」,僅限指「禁卒的⼀ 家人」 ,而非「⼀個延續性的家族」 ,否則就會說成路加的說法 ἐπὶ τὸν οἶκον Ἰακὼβ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對雅各家…⼀直到永遠」這樣的說法,此家非彼家,於是⼀目 了然。試想其中對經文理解上的差別造成後來演繹規則影響有多大!這是對經文 「處境化」的⼀個失敗的例子,4 我們絕不可以對⼀句話或⼀個事件在當時與現. 政 治 大 在處境上的不同毫無認識;在沒有這樣的觀念下,若是單就⼀句話抽出而為「金 立. ‧ 國. 學. 句」,恐怕不但不⾒金玉、反得敗絮了,這也是筆者對解經產生興趣的另⼀原因。. 三、人人都能解經. ‧. 以上的想法,終於在上完郭老師的語文課與解經學的課程後,得到了直接的. y. Nat. er. io. sit. 解答,當老師提到「每個人都可以解經,並且最好的版本就是自己翻的版本」的 時候,5 筆者深受感動,愕然發現原來自我的認知並不必劣於當代大家的學考,. n. al. Ch. engchi. i Un. v. 自己對神話語的吸收、反思、感想,似乎更密切關己,於是在讀經上不再心虛自 卑而較敢稍有自己的⾒解,從而興起嘗試透過解經找到⽅法準則,進而解決問題 的完整操作計畫,這是本文得以撰寫的可能所在。. 四、從認知影響解經到族群問題的發⾒ 學習解經⽅法的同時,觀察到信仰經驗的認知,與個人性格、養成、教育、 家庭、文化、國家有很大的影響。認知活動是認知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統⼀. 4.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012。二十一世紀釋經學,第 573~575 頁,校園。. 郭 承 天 , 2015 。 聖 經 希 臘 文 輕 鬆 速 成 , 第 109 頁 , 臺 灣 貴 格 會 合 一 堂 青 年 神 學 院 , http://www.yes-lord.org/。 3 5.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0) 整體,任何⼀種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繫的其它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而此 認知要素中的個人族群文化因素,特為筆者所注意。另⼀⽅面,在認知過程中, 前後關係影響至鉅。其不僅包括不特定人接觸語言材料的上下文關係,客觀事物 的上下、左右、先後等關係,亦包括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和當前認知對 象之間的競合。本文採用通說對認知的理解,即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起來, 認為洞察、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相互交織在⼀起的,從而有助於說明 個人對於⼀段經文的瞭解,甚可推及另⼀解讀的原由。 而以上皆與「族群因素」密切相關,因為族群創造文化傳統、文化傳統產生. 政 治 大 生活習性、習性產生價值經驗、進而影響社會、教育、家庭、以至於個人性格的 立. ‧ 國. 學. 養成。正因彼此有很大的牽連關係,所以羅⾺書才因此被注意,全書卷皆以不同 視角觀察「異族競合」的動機、合法性、適切性,如此筆者可藉羅⾺書觀察按照. ‧. 該書經文規則導入族群問題後的評估與其後對華人基督徒所衍生的可能效果。. y. Nat. er. io. sit. 五、從羅⾺書族群的分類中發現保羅對於神與人價值評價的對立性 羅⾺書中保羅將信中內容所提及之對象分為數十類,從中分別探討神對人在. n. al. Ch. engchi. i Un. v. 罪中無能的包容,其原因與可能的動機,進而強調聖靈與律法的「相互成就」關 係,亦即對死罪與救贖之⼀次性解決之道的立場。政治學者 Arend Lijphart 曾無 奈表示,部份國家⺠主化倒退的主因之⼀為國中發生嚴重的族群衝突、以及因為 憲政設計者無法有建設性的解決此問題。6 如何透過妥善的制度或體制上的設計 來減緩族群衝突,成為追求⺠主體制上的⼀大挑戰。對於聖經中討論到應透過何 種制度設計來解決而言,羅⾺書便是⼀個最好的起始參考,在比較研究了許多具 有族群衝突的教會問題後,教會在此雖已經累積相當的知識,但仍存在不少歧. 6. 王業立,1999。立委選舉制度改善之探討,理論與政策期刊,第 50 期,第 143~159 頁。 4.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1) ⾒。所觀察到國內教會對於各種文化的包容上已有相當的經驗與成效,但對於溝 通機制上的建立與後續緩解族群衝突的⽅法討論仍著墨不多。儘管國內學界對於 棘手的多元宗教認同問題有諸多探討,但對於研究如何從神對人的角度,也就是 客觀的教條或論理定性以促成族群間的認同、調解差異、與消弭其所引起之衝突 等課題,在本文中係指政治與宗教間、社會與教會間、教會與教會間的案例觀察, 學界對此的研究投入似乎不多。. 六、在對立性中探討神對於對立族群的解決辦法. 政 治 大 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耶穌基督應許要代替我們的軟弱;羅⾺書中亦有多處論 立 ⾺太福音 8:17 提到:「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 ‧ 國. 學. 及「軟弱」,筆者擬就此點出發,探討羅⾺書中因應軟弱的辦法,簡單來說便是 「義」與「信」的包容關係;神的義係指⼀種屬神的公義、從神來的義,而此義. ‧. 與神有正確的關係。「稱義」的途徑大致上有兩種:⼀種是人主動的行義或避免. y. Nat. er. io. sit. 犯罪,⼀種是人被「判為義」。就「信」而言,「本於信以致於信」:來自哈巴 谷書,⼀種修辭學上用法,強調基於信心以達到得著「真信」的福份;表面上看. n. al. Ch. engchi. i Un. v. 似軟弱,事實上卻是神的大能而使人與神能相和。所以唯⼀⽅法就是「信」,才 能使人可以與神的關係和好。並從中找出神對人軟弱的確知與其後的讓步協調 (reconciliation)、並進而透過所新立的救贖⽅法,找出其間的端倪、證據、與關 連機制。. 七、族群只是信仰統⼀前的過渡過程 羅⾺書中有許多證據顯示,眼前看似萬國萬⺠的不同宗族、種族、⺠族、國 族,皆朝向融合與併整的⽅向前進,惟過程、手段、⽅法不同而已。筆者從前旅 居德國瑞士學習翻譯時,為了研究與旅遊,經常搭乘火⾞至附近鄰國,體驗他們 5.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2) 的文化與生活。記得瑞士的火⾞每到⼀站,播報站名的語言總以當地語言為先, 其次是瑞士境內的官⽅語言;例如⾞抵德語區的蘇黎士,播音系統首先說德語, 接著才是英語、法語、與義大利語;但是到了法語區⽇內瓦時,先聽到的則變成 法語,接下來才是英語、德語、與義語。這個多族群的瑞士,眾所皆知的是⼀八 ⼀五年始,約有六百萬人⼝的瑞士即宣布為⼀永久中立國,自⼀八四八年起,其 境內的國語為德、法、義三種,但是少數⺠族⽅言亦在⼀九三八年被列為國語之 ⼀。7 由於瑞士地處歐陸中央,且為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因此英語也成為彼 此的溝通⼯具。換句話說,瑞士的每⼀位國⺠至少通曉三、四種語言,而為了推. 政 治 大 動族群融合,在⽇常生活與教育上,從火⾞的抵站播報、各類產品的說明書到路 立. ‧ 國. 學. 標的指示牌,處處都可以接觸到多種語言並行的實例。於是自然的將瑞士經驗聯 想到台灣社會發展狀況,⼀個暗藏著不算小的種族衝突與自我矛盾的小島。自從. ‧. 柏林圍牆倒塌以來,世界上因意識型態對立而引起的戰爭似已告終。但世界各地. y. Nat. io. sit. 種族之間,無形與有形的爭鬥、歧視,仍層出不窮。站在地球人生命共同體的角. al. er. 度宏觀思考時,不難發現族群融合乃是人類未來共同的願景,只是現在對吾人而. n. iv n C 言這願景仍是個挑戰;成之台灣人可以平安的共存,否則只是彼此虛耗、空轉國 hengchi U. 政而已。族群融合是顯而易⾒的趨勢,最後信仰的歸趨⼀統,依聖經而言,勢在 必成,台灣當然也無法抵擋此⼀潮流,於是如何在本土予以落實,則已成為迫切 的議題。談到族群融合,國人總有⼀些「原罪般的心結」:例如強調「⺟語」教 學與本土文化的保存,少數人因心態上過分防衛而引起的政治化詮釋傾向甚濃, 8. 結果乃是浪費不少資源在無聊而無關宏旨的紛爭上。舉例來說,就以宋楚瑜努. 7. 徐木蘭,2012。落實族群融合之夢,天下雜誌,第 164 期。. 8. 郭老師似乎也意識到了族群排擠的「那根『刺』」。見郭承天,2014。國族神學的民主化:台 灣與中國大陸,前言第二行,政大出版社。 6.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3) 力勤學台語來強化台灣人形象時,部分外省族群對此表達相當不以為然,並因此 模糊了他的競選議題。9 而在設計⺟語教材的過程中,在大為倡議「台語教育」 之後,與會者便無法專心致力來達成原本多元共和目標,不覺也模糊了自己最初 的焦點。更讓人擔憂的,乃是台語所造成的近乎「霸凌」的優勢。解嚴後台語的 優勢四處叢生茁壯,於是⻑久在強壓之下的反彈力終於爆發了。相對也使得原住 ⺠語言及客語仍居於劣勢。國人 (尤其是「本省人」) 好不容易從「國語的迫害」 中掙脫出來,似乎⾺上就該輪到「外省人」被台語霸凌了。目睹此⼀現象,不免 讓人慨歎族群融合之夢是否遙不可及。筆者以為,欲達此目的必先以和諧包容的. 政 治 大 態度看待彼此的信仰為第⼀步;然以基督徒的使命而言,「和睦相處」只是「過 立. ‧ 國. 學. 渡的第⼀步」,事實上「刀兵相⾒」才是在所難免,10 本文討論的解決辦法, 只是要延⻑或緩解這樣的「順序」,將和睦放到最大、把刀兵壓到最小而已。然. ‧. 無疑的「族群融合」是羅⾺書中呼之欲出的⼀個宣告。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文所提. y. Nat. io. sit. 案例,或可以站在神學的立場提供台灣社會「政教合⼀或分治」與「外省本省族. n. al. er. 群的融合」的⼀個觀察點,也可供教會對於「憲法上多元宗教尊重原則下推廣福 音」的另⼀個可能的操作。. Ch. engchi. i Un. v.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試圖建立以自我認知為出發的解經⽅法,並以羅⾺書為例,並透過該⽅法所 發⾒羅⾺書的觀點,找出解決部分族群問題的線索,或有助於⽇後福音在異族或 異文化間的傳遞與溝通。以下幾點更加觸發了筆者對此進行研究的目的:. ⼀、解經⽅法的建立 9. 管仁健,2012。那年代聽不懂國語有多慘?因宋楚瑜禁台語而死的彰化人,留給台灣一段慘痛 記憶!,風傳媒網路新聞 (http://www.storm.mg/lifestyle/223410)。 10 羅馬書 12:18、馬太福音 10:34。 7.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4) 本文試圖演示⼀個客觀、有效、簡單的⽅法,使研讀聖經變得更容易、經文 內容更不易產生混淆與誤會、且更平易近人,讓⽇常讀聖經的修習不會成為多數 人理解上的負擔,期做到「人人都能解經」、還原聖經本來便是「淺顯明白」的 本意,11 即為本文的主要目的。更甚者,或可以激發人們養成在聖經中思辨的 習慣,使讀經更貼近自己的思維與文化,不必人云亦云、受限於「神學專業」的 高度門檻而對真理探究的卻步,進而培養成為⼀個生活上富有挑戰的有趣活動。. ⼆、對於聖經經典語文與解經學更深入的解析. 政 治 大 的話語;然而除了禱告與感動之外,常不禁自問,如何能確知禱告後的「感動」 立 身為⼀位對上帝、耶穌基督、與聖經的信徒,時刻希望能清楚明確的得知神. ‧ 國. 學. 確實來自於神?如何能在禱告與弟兄姊妹互動之外學習神的樣式?如何能建立 ⼀個公允的、客觀的、普遍的基督徒應有價值觀?似乎除了回歸聖經,別無足以. ‧. 確信的⽅法了。要了解聖經,應從三個⽅面入手:從傳遞符號⼯具言,文本底本. y. Nat. er. io. sit. 語文的學習,在所難免,就新約來說,聖經希臘文的文法、句型、語詞類變化, 已與現代希臘文大相逕庭,從根本上對聖經希臘文的習練與熟稔,是絕對不可或. n. al. Ch. engchi. i Un. v. 缺的功課;再者,確知底本的權威性與真確性,也是重要的探索⽅向,但由於時 間空間與所學的極度有限,本論文先暫將此區塊擱置⼀邊,先以幾個通說認可的 版本為據,不再探討之間的爭論與其他可能;對上述兩者有所準備之後,透過對 可信底本原文的認知而產生個人的「解釋」(exegesis),從而引導出「如何解釋」. 11. 同前言,理論上聖經不應該難懂;否則箴言就不會說可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 識和謀略了;因為若是難懂,怎又可讓愚人或年少之輩方便入手理解呢?再者,如果讀經算是敬 畏神的實際行為之一的話,則讀經也可算是「智慧的開端」了;既說是「開端」,豈有寫成非要 學者專家或擁有高深知識基礎的人才能看懂之裡呢?當年馬丁路德於 1517 年 10 月 31 日張貼在 維騰堡教堂大門有關反對贖罪券辯論提綱中的第 62 條,應該也是同樣的看法;以五百年前人民 對文字教育普及的程度而言,馬丁路德尚且鼓勵當時的百姓去「挖掘至聖福音的寶藏」而將拉丁 文本聖經翻譯為口語德文,神又怎會讓聖經的內容,至少也不應該是整本書,被寫得如此深奧縹 緲呢? 8.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5) 某段經文的⽅法體系,並加以前後匯整貫通,則是與聖經讀者最密切與息息相關 的研究了。故筆者希望能對聖經解經與詮釋學的領域中,能再隨老師多所認識與 學習。. 三、確立解經者之個人背景 正因為上述的思辨貼近了己身的思維、族群履歷、與文化,故又須先瞭解「認 知」與「己身的族群」間的相互影響,才能洞悉自己神學觀的由來或「學統」, 所以「認知」與「國族神學」便要放在前面先討論。或可以這麼理解:要發⾒真. 政 治 大. 理之前,須先發⾒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如此整個的思想框架⽅臻完足,並. 立. 可使他人更易了解。. ‧ 國. 學. 四、將羅⾺書立論應用於華人生活與神學解釋並能提出自己的⾒解. ‧. 本文將著重於兩個華人生活上的問題與對此之神學解釋:. sit. y. Nat. (⼀) 羅⾺書接受⺠主、可以對抗作惡的掌權者嗎?. io. al. er. 這個問題來自於對⻑老教會的觀察,自十九世紀中葉起來臺傳教,經歷了多. v. n. 種政權統治,⼀路以來,也從各種不同層面對於台灣這片土地表達了高度關懷之. Ch. engchi. i Un. 情感,其中又以政治立場鮮明為國人所知。其自 1970 年起,陸續發表「國是聲 明」、「我們的呼籲」及「人權宣言」三大宣言,更於 2005 年「扁宋會」後發 表「台灣基督⻑老教會公義與和平宣言」,呼籲台灣應以獨立主權的角色與中國 進行各種平等互動。然基督宗教之目的應為靈魂之救贖,教會是否應積極表達其 政治屬性而引發特有的政治意識形態,進而⼲預政府行為、抑或保持超然中立的 兼容之態已達到教會原本宣教救贖目的,此外,人⺠是否可以結黨組團而群起抵 抗政府?本文亦試圖就羅⾺書觀察可能的出路,即希望從羅⾺書的角度,試圖找 出符合聖經的可能相應原則。研究主題僅提示該類似案例,並無篇幅深入兼論所 9.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6) 形成政治關係之解決⽅法,之所以須要論及上述族群面向不同之行為與文化差 異,乃呼應本文從⼀開始所建立解經⽅法、解經、以至於應用的⼀個完整體系上 的表述。然本文僅重於「解決⽅法上的建立」,對於分析該問題的本身,已無篇 幅繼續,應⽇後以他文另詳述之。12 (⼆) 得救早已註定了嗎? 本文亦試圖以羅⾺書討論久懸於筆者心中的⼀個神學問題:對於每個人得到 耶穌基督的救贖而言,是否早已由神所「預定」或「揀選」了?此說的代表為加 爾文,其所倡救贖預定論,13 救贖預定論可分「救贖」及「預定」兩個面向;. 政 治 大 關於預定,氏認為得救與否在於神的揀選,人的選擇在此是毫無主權的。意即神 立. ‧ 國. 學. 預定某些族群或個人可得永生,某些則滅亡。故神將救恩賜與特定預選的族群, 至於滅亡者則任其滅亡。神的恩慈是為了要⾒證祂的救贖,與個人行為善惡無. ‧. 關。至於對為什麼有人不被揀選的質疑,氏引用申命記 29:29 為答辯。至於救. y. Nat. io. sit. 贖,氏發展⾺丁路德所提出因信稱義之論述。該論點最早由奧古斯丁所提出,雖. n. al. er. 有些許不同,14 然中心意旨不變,本文即欲就羅⾺書尋找可能的其他答案,詳. ni Ch 本文第三章中關於羅⾺書第十⼀章之解釋內文。 U engchi. v. 五、族群特性對聖經解釋的影響 保羅當初寫下的羅⾺書,並不是寫給神學家或哲學家看的,與其他的書信⼀ 樣,保羅是寫給教會會眾看的。會眾有族群之分,故其族群特性的研究,應對所. 12. 對於問題的涵攝方法,於全書解經末了有展演的例示。詳本文三段論證分析。 加爾文後來注釋聖經的方法,即發掘著者的原意,然後述說自己的回應。此法即為後來傳統 解經學所採,本文亦從此法。參考趙中輝譯,2008。改教家加爾文,第 50 頁以下,改革宗出版 社。 14 不同之處在於奧古斯丁認為義是內在,神賜給人恩典時,義便成為人的一部分。對馬丁路德 及加爾文而言,義屬靈,而身依然屬罪,只是在人因著信,神便算人為義。氏主張人接受耶穌、 與基督聯合,便可進入更新的過程,使其內在生命更像基督。參考林鴻信,2004。加爾文神學, 第 150 頁以下,校園。 10 13.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7) 有基督徒在信仰及聖經的理解上,應有實際的幫助。故筆者欲從認知自身所處族 群環境出發、解釋研讀羅⾺書,希望以淺顯的敘述將羅⾺書中因信稱義的部分重 新反省,或可有助於⽇後學習羅⾺書的慕道族群,也想在福音事⼯上有些微綿薄 的參與。 據信早期羅⾺的教會,並非由保羅或其他使徒所創,而是由羅⾺當地的猶太 裔居⺠、商人等當地信徒所建立。到了⻄元五十年左右,羅⾺皇帝下令驅除猶太 人,於是教會漸漸由希臘裔信徒所接管,過了⼀段時間後,猶太人漸漸回到原教 會,而與當時職位上的希臘裔信徒發生權力管理上的衝突,保羅此信,即是為了. 政 治 大 調諧此⼀衝突甚而爭端所立。本論文所欲探究的次要目的之⼀,亦在於檢討保羅 立. ‧ 國. 學. 所採用的和解辦法,與其對教會內、教會間、教會與非教會間、政教關係上,做 ⼀個較為宏觀性的檢視,這裡有關族群的特性,保羅於撰寫羅⾺書的同時,很難. ‧. 未加考慮:保羅首先譴責猶太人本尊自大的大老心態,亦即對於稱為「外邦人」. y. Nat. io. sit. 的希臘裔信徒有排斥甚至扞格的現象,此其⼀;後保羅又於該書第十⼀章以後,. er. 再次重申以色列人獲得救贖的確保,表示本有族群的根本地位應受絕對的保障,. al. n. iv n C 是否代表族群差異間,仍存在著⼀定的高低尊卑,或者是彼此間有⼀定的權利差 hengchi U. 異?此其⼆;接著保羅談到教會間的調諧,其⽅法論多有描述,此其三;最後保 羅談到教會與外部連結,包括非信徒與政教關係的規畫與期待,對族群調諧與共 存,有相當的建議性,此其四。筆者相信,族群關係對立衝突的解決與其對普世 傳教的展望與⽅法,乃羅⾺書中重要的訊息之⼀,有進⼀步探究的必要,故必須 先從探討解經學⽅法與透過該⽅法整理羅⾺書論證體系開始。. 六、小結 在「人人都能解經」理念的鼓勵下,本文希望能在解經⽅法上帶來以下貢獻, 11.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8) 而這些立場似乎是當今註釋書所較少強調的: (⼀) 於解經前,詳析進行解經所使用⼯具,明確的定性,從而可使讀者所知解經 ⼯具上的差異與因之可能衍伸的差異,並且期望藉此呼籲「版本正義」、與「基 礎正義」的重要。 (⼆) 強調認知來源的重要,亦即解經者自身透過何種想法與思考順序所產生何種 解釋的過程。 (三) 強調解經者自身所受其文化族群影響所產生在解經⽅法上、表達上、與詮釋 上的差異。. 政 治 大 (四) 將法學辯證思維導入解經學中對於文法、語意、與意義範圍的界定標準中; 立. ‧ 國. 宗教經驗或宗教心理相關的正確性辯證之上。. 學. 但不鼓勵解經者將證據學再應用於其所使用解經⼯具、文獻資料、他說、與其他. ‧. (五) 承 (四),不鼓勵解經者將過多涉及第三⽅難以透過客觀⽅法辯證之宗教經. y. Nat. er. al. iv n C 強調「認知解經」與「批判性解經」的不同,本文著重於「個人對於經文單 hengchi U n. (六). io. 文字對譯與鋪陳。. sit. 驗納入解經內容中,強調中性、⼀體適用、普世通念 (至少是該族群範圍中) 的. 純上的感受」,主張對於他說就同⼀處經文的評價應與自身單純認知區別;⼀可 較清楚洞察自身直接對於該處經文資訊的理解變化,⼆可⽅便⽇後將此認知產出 與他說進行評價上的判斷。 (七) 強調「系統性重點歸納」,意即允許解經者在逐章節解釋後,於有論證基礎 下歸納分類每個獨立的次單位,以便讀者能在不閱讀解經內容理由之前,先了解 解經者主觀上對經文的歸納與評價。 (八) 本文承認和合本於華人族群中使用上的慣性與尚可容忍的文字理解,不鼓勵 12.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19) 解經者或譯經者對於和合本 (原譯) 進行大幅度如現代中文譯本或中文標準譯本 之更動修正。和合本傳統上因時代造成的用字意思誤差,本解經⽅法鼓勵「註明 但不修正」原則,強調「僅就重大認知錯誤可能」進行辯證,而不泥於字句之通 順、優雅、或是否符合現代用語及意識型態的考量。 又因族群關係問題叢生,故欲尋聖經羅⾺書之教導以解決,然讀羅⾺書首先 則須討論文本翻譯與解經⽅法,從而新約希臘文法、系統、國族、保羅等神學觀、 族群與政教關係等資訊,必先具備,而於研讀後產生問題意識,詳述研讀準備所 需資訊所營運之觀念、理論、與研究⽅法。接著再將本文主架構予以闡明,可於. 政 治 大 其中的章節名稱中看出筆者的思序進路。 立. ‧ 國. 學. 誠然,這是⼀篇頗為「貪心」的論文,筆者深知,縱不能以區區⼀篇短文道 盡解經⽅法與從羅⾺書中找出族群觀念與解答線索之萬⼀,但仍試圖在本文中明. ‧. 示某種可行的操作⽅法、並儘可能將族群分類與對之個別的論點先做出⼀個「提. y. Nat. n. al. er. io. 套用並解決問題。. sit. 示性的、目錄性的」整理,再就其中針對主題問題選擇羅⾺書中適切的教誨加以. Ch. engchi. i Un. v. 13.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0) 第二章 解經理論與研究方法 第⼀節 解經理論 ⼀、朗尼根認知理論 (⼀) 認知的定性 根據加拿大神學家朗尼根的看法,人須了解神學問題,必先建構神學⽅法。 預先建構神學⽅法,則必先知道人在認知時,到底發生甚麼、同時也當先確知在 認知時有甚麼東⻄被認知,欲解釋上述認知問題之前,又必先轉至知識論、與形. 政 治 大 上學的探討,此為氏著名之「認知理論問題」。 筆者認為,透過此⼀對認知 立 15. ‧ 國. 學. 上的檢視,可以找出個人接觸聖經、解釋聖經、與自身經驗、族群背景揉合成為 認知輸出的「誘導性結構」。16 故對於本文的認知根據,筆者將郎氏五個基本. ‧. 斷語規則,17 套用於本文研究所採的理論基礎,作為在認知上的定性:. y. Nat. al. iv n C 本文研究對象不討論「藉以認知的⼯具是否無誤」,僅檢討「整個解經過程 hengchi U n. 2.. er. io. 解經的認知是甚麼」。. sit. 1. 本文不討論「聖經是否存在或有誤」、「認知是否存在」,僅討論「所藉以. 中思維⽅法是否合理」。 3. 本文承認,所有的認知結構皆是「自我的」、「主觀的」、「漸進的」、「可 歸因的」。 4. 「進步」、「體認」、與「解釋」乃是從上述循序的過程中逐漸獲知。. 15. Lonergan, Bernard J. F. Ed. by William F. J. Ryan and Bernard J. Tyrrell, 1974. A second collection, p.37, London: Darton, Longman & Todd。 16 Lonergan, Bernard J. F., 1992. Insight: a study of human understanding, Chapter 2,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7 Lonergan, Bernard J. F., 1992. Insight: a study of human understanding, p. 18~19,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4.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1) 5. 本文有以透過上述認知程序所得之解經結果做為教學⽅法之意圖。 (⼆) 個人認知在解經上的最低要求 從認知結構「經驗」、「理解」、「判斷」、「選擇」四個層面18 來看, 筆者認為個人認知具備在解經上的最低要求,應為:新約希臘文語法、句法、辭 法、語用學考證資料的⿑備,以及聖經各書卷內容在教義上前後相互的連貫,還 有解經者本身所處之環境文化、所受教育、及對⺟語使用上熟稔的程度,最後還 須具備翻譯學上的基本經驗。從另⼀個角度說,「任何人都能解經」是沒有所謂 最低要求的,但需要先前將該個人解經「基本環境設定」清楚的交代,因為這是. 政 治 大 每個人進行認知的基本根據。所以說是「有最低要求的」,也是「沒有最低要求 立. ‧ 國. 學. 的」。筆者以為,「認知誤差」是⼀切紛爭與誤會的開端,要想解決爭端,必先 認清自身的認知、認知客體之後,才能了解爭端⽅的認知,與爭端⽅的對認知客. ‧. 體的認知,比對之後,⽅能有望解決、或承認其對立的存在。. y. Nat. io. sit. (三) 認知與宗教經驗. al. er. 若以可驗證的宗教經驗來評斷認知的真確,是難上加難的,因為宗教經驗的. n. iv n C 不 可 驗 證 性 無 法 滿 足 科 學 界 對h於 「 完 全 解 釋 e n g c h i 規U則 (the. canon of complete. explanation)」的要求,這就是為何宗教的許多經驗最後都淪為科學家操作「儉省 規則 (the canon of parsimony)」下的犧牲品;19 意即我們每⼀個人對於某⼀個宗 教所產生在信仰上的經驗,除了可以討論認知主體、認知媒介、以及認知客體的 表象敘述之外,無法就其內容評價歸納出任何的信效度;舉例來說,有人宣稱「我 被聖靈感動,聖靈要我奉獻給教會⼀萬元」,對於聽到這句話的第三者而言,並. 18. Joseph Fitzpatrick, 1982. Lonergan and hume, p. 123~130, New Blackfriars。 Crowe, Frederick E. and M, Robert ed., c1992. Insight : a study of human understanding, p. 78~83, Lonerg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gis Colleg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5 19.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2) 不能因此句話而產生「原來聖靈是存在的」結論,第三人充其量只能「認知」到 以下幾個經驗:「有個東⻄名叫聖靈」、「聖靈可以感動人」、「聖靈與教會是 同⼀邊的」,因為奉獻為金錢利益上的供給等三個主要經驗、以及「聖靈、感動、 要求是甚麼」、「教會、奉獻是甚麼」等兩個次要經驗。至於「聖靈存在嗎?」、 「教會存在嗎?」這樣的認知問題,是無法在上述該個人談話中獲悉的。本文以 下對於解經所抱持的基本認知設定,亦如所示。 (四) 認知神學 即是以上述認知結構為基礎,討論某個體以國族、種族、宗族別為特定背景. 政 治 大 下所演繹出來任何神學觀的差異,筆者暫且先稱之為「認知神學」。 立. 20. 當然這. ‧ 國. 學. 也包括了廣義的國族神學 (從聖經來看國家、政體、種族、宗族、人⺠之間的相 對關係)。21 先前筆者所謂解經者在認知基本設定上將自身認知的背景清楚交. ‧. al. sit. io. (五) 小結. er. Nat. 化,亦會深深影響認知的過程與效果。. y. 代,即是基於認知神學的基礎理論,其與國族神學息息相關,因為個人的國族文. n. iv n C 聖經無處不充滿權威,神⽗與使徒的權柄亦無處不⾒,我們當今所欲瞭解聖 hengchi U. 經的教誨與啟示的同時,也當尋找這些權威的「尺度」所在,所以必須先解決認 知的問題。此外,聖經人物、文史資料與我們華人在時間上、文化上、地理位置 上、以及語言上皆有極大不同,22 如何能夠「自信、且確信的」詮釋聖經經文、 探求聖經作者得自於神啟示的真意,絕對是⼀項至高、至難的挑戰。釋經解經之 所以重要,乃因為使人從經文走到應用的過程中,可讓神所默示的話語,再次以 20. 這應是一個互動的定義:意即認知神學不僅是「以聖經的角度看認知行為」,更是「以不違 反聖經基本教義的、科學上的認知概念所建構的認知機制下,分析解釋聖經行為的學問」。 21 郭承天,2014。國族神學的民主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第 109~114 頁,政大出版社。 22 Klein, William W., Craig L. Blomberg, and Robert L. Hubbard, 1993.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perpretation, Dallas: Words. 16.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3) 如同當年鮮活有力的樣式呈現,而在此之前,對於相異文化族群認知思辨,相形 之下,便顯得非常重要了。. ⼆、系統神學 系統神學是聖經研究與教導極有效率的導引⽅法, Wayne Grudem (古德恩) 在系統神學⼀書中則指出「系統神學是對於任何⼀個主題研究整本聖經今⽇對此 主題的教訓之研究」,23 因此簡言之,系統神學是收集並瞭解聖經中涉及不同 主題的相關經文,以清楚的了解在每個主題上應有的信仰。當然在系統性規整研. 政 治 大 (⼀) 聖經的內容,除了抄寫、印刷、排版等人為的誤差之外,其⼀貫的教義、邏 立 究的起初,筆者抱持著三個確信,須先加以說明:. ‧ 國. 學. 輯、目的是沒有矛盾與謬誤的。24. (⼆) 以上沒有謬誤與無矛盾之陳述,為現實生活中確存的事實、上帝為真實的存. Nat. y. ‧. 有,有主體、有位格、有意志、有情緒、並非抽象概念。. er. io. sit. (三) 筆者必須先假定所有文中所引參的資料,包括學說、史籍、文字符號的意涵、 語法規則、考古證據上的證據力、專業上的判斷等,皆有「相當程度」的可信度,. n. al. Ch. engchi. i Un. v. 其程度已到達可以「引用論證不致產生與真實相反」的效果。 本文的結論便是基於對於以上三個前提生效下經由筆者「認知運作」判斷下 的結論。所以其中的偏差,僅會在於前段所論「認知運作」之間的錯誤。對於認 知運作究為「錯誤」還是無關對錯「主觀上的異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筆者 認為無人能夠決定聖經中對於某⼀概念所提出教義的解釋順序上的絕對⾒解,舉 例來說,女性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或在教會中的職分,就整本聖經的觀. 23. 古德恩著,張麟至譯,2011。系統神學,第 97 頁,更新傳道社。 黃仲堅,2016。聖經完全無誤和有限度無誤之觀點的比較。(網路資源: http://globalandcontextual.org/de/special-topics/44-authority-of-bible/396-2016-12-10-06-57-33) 17 24.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4) 察,筆者大膽的推測並非聖經全書主要的論點,然而女性平權議題25 卻為現今 最受人關切矚目的焦點之⼀。為了解決並說明這樣的疑問,我們只能從⼀個看似 未必以此為主題的唯⼀指導書中,盡可能的尋找答案。試問,這樣的認知操作是 否已在⼀開始便犯下了「自始不能」的謬誤呢?若有反對者,想必也只能無奈的 承認,從中推理、演繹、擴張、從而發⾒這樣的過程,應是無奈中的積極吧。同 理,對於族群主題的選擇與解決族群問題答案的優先排序,也就是在聖經中任何 教義、任何問題、以任何書卷出現的排列順序,恐因人而異,該認知在主觀上的 不可避免性,似乎為任何系統神學的先驗架構而無關乎對錯。. 政 治 大 所以,從系統神學理論運用的原則下來看,本文所採之解經理論為: 立. ‧ 國. 立論化,並歸納出全卷書可能的中心思想。. 學. 第⼀、解釋並翻譯羅⾺書全文,先檢查考據文字符號上的意涵,再將之體系化、. ‧. 第⼆、在這樣的中心思想下,找出羅⾺書中每個段落裡與主體相關的經文,而彙. y. Nat. 同樣議題研究查找上的需求,提供些許的便利。. al. er. io. sit. 編成條目,⼀來可以針對條列內容逐點探究、比對、分析,⼆來可以⽅便⽇後對. n. iv n C 第三、將所欲探討之族群問題涵攝至所列出彙編之論證,並討論其相容性。 hengchi U 第四、將不同經文所生論證系統應用下的結果做為總結,以確定聖經中就羅⾺書 的教導對於該族群問題,所給予之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與相對應的解決。 至於選擇羅⾺書的原因,不外乎在筆者對於聖經的學習認知下,主觀以為羅 ⾺書為解決本文前述問題意識所形成的研究重點有簡單扼要、且具有統整性、單 元性描述的特性;換言之,可以僅僅透過⼀卷羅⾺書的經文,對相關議題就聖經. 25. 例如聖經中論及類似女性族群議題的章節至少有:哥林多前書 11:2~16、14:33~38、提摩 太前書 2:11~15、3:11、以弗所書 5:21~33、羅馬書 16:1、16:7,本文並不打算將這些 經文串起來,一併的比較同一個議題在其中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18.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5) 上的全面觀,可以有粗略的認識。相較於逐字句研讀完整本聖經的基本操作而 言,這是⼀個於較為輕省便宜的作法,可以適用推廣於⽇常生活中較無法時常閱 讀整本聖經者,供其對於本文相關議題聖經解釋、詮釋等⼀個提綱挈領的快速整 理。 本文的主旨,即試圖在羅⾺書中,盡可能的嚴謹找出所有的論證系統、並檢 視所有可能有關族群意識的探討與相對應的教導,以筆者認知下的「系統」,條 理式的羅列每個獨立的論證。比較不同的是,本文僅單就羅⾺書中找出對於上述 議題獨立的論證,並以之為原理原則,進行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這樣的原理,. 政 治 大 適用於「羅⾺書」的⼀個框架之中,筆者原則上不嘗試去比較某⼀論證系統於整 立. ‧ 國. 學. 本聖經中的地位、解釋、與適用性,因為若是這樣,恐怕到了世界的末了,這篇 文章仍難以完成。. ‧. 三、族群背景影響認知. y. Nat. er. io. sit. 首先須說明的是,本文所稱乃指狹義的國族因素,即解經者或讀者因族群意 識影響神學⽅法而產生的認知分別,包含於廣義的國族神學體系中。26 而國族. n. al. Ch. engchi. i Un. v. 神學亦是在此觀念之下的⼀個值得分別出來並加以觀察⼀個系統。從該系統中加 以分析即所謂將「族群」此⼀概念就整篇羅⾺書今⽇所給予教訓與啟示之研究。 對於⼀位聖經的研究者來說,應該以理性的推理進行神學研究,即便是新約裡, 耶穌或是各部書的作者,也都是先引用經文後,再從中做出合理的推判。但是出 自於「人」的理解、邏輯或是推論,其確定性和權威性都不可能如同聖經般成為 終極的真理標準,因此在進行經文推論時更須謹慎的遵守推論結果不能與其他經 文所指出的教訓相互矛盾的原則,狹義的國族神學意即在此,即基於地域、血統、. 26. 郭承天,2014。國族神學的民主化:台灣與中國大陸,政大。 19.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6) 語言、文化、政治、經濟背景等各項因素的差異,地球上人⼝無形間也被區隔成 各種不同的族群,每個族群都有其發展的核心信仰,這些核心信仰也形成了國家 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因為前揭各項因素的差異,各個族群對於聖經的解讀和推 廣應用也開始產生了不同的⽅式。誠如「國族神學的⺠主化」27 ⼀書開宗所引: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愛國愛教、維護國家統⼀、⺠族團結更是各宗教,特別是 基督教的應有之⼀」。身為⼀位基督的信徒,了解族群關係的互動效果進而藉以 提升普世宣教的達成率,確實是必須急切擔負起的責任。本文擬先就狹義的國族 神學為基礎確立解經⽅法,再就該解經⽅法所得出的立論探討聖經對於廣義國族. 政 治 大 神學中對政治主體與⺠主思維兩論點的看法並試圖尋找現有問題的出路,同時也 立 ‧. ‧ 國. 學. 參照羅⾺書族群觀念,比較當前作法上的差異。. 第二節 研究方法. sit. y. Nat. n. al. er. io. ⼀、選擇羅⾺書的原因. Ch. i Un. v. 第⼀、除了上述提及羅⾺書含有族群意識的密切關聯,羅⾺書作者保羅,從. engchi. 其出身、⼯作職掌、成書時間與地點亦具有高度族群分別性的色彩。亦兼具律法 辯證性,實須要⼀定程度的法學辯證思維、解經、與文字翻譯等綜合考量。 第⼆、以羅⾺書為起始的研究初衷,乃因羅⾺書與新約聖經中的地位甚為重 要、且與舊約的預表息息相關,肩負起對整體基督核心信仰根本建立與其舊約之 間關係連結的巨大功能。故有所謂「新約中最閃亮的⼀顆寶石」之稱。羅⾺書對. 27. 郭承天,2014。國族神學的民主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第一章第 1 頁以下,政大。 20.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7) 歷代神學家與解經學家的影響甚大;正如加爾文28 所言:「任何人只要明白羅 ⾺書,他就開啟了聖經最奧秘的寶藏」,29 又說「人類唯⼀的義是藉著神在基 督裡的憐憫,就是藉著福音所提供,由信心所獲得」。30 然而今天在教會中對 強調羅⾺書的重要性似乎並非如是,因此使得許多信眾認為只要教導耶穌的教訓 已足夠,何必鑽研這些複雜義理呢?只需要告訴人上帝愛人;甚至有云信不是最 重要的,重要的是行為;如⻄元五世紀由不列顛修道士⽪拉吉亞 (Pelagius, 360?~420) 所首倡的⽪拉吉亞主義 (Pelagianism,現被認為屬基督宗教的異端教 義),強調人本性善良、人有自由意志,無需上帝的救贖與恩惠,人便能過無罪. 政 治 大 的生活並仍可得到永生。雖然⽪拉吉亞主張上帝賦予人選擇善惡的自由,犯罪就 立. ‧ 國. 學. 是人根據本身意願違抗上帝律法,其門徒塞萊提烏斯(Celestius,五世紀左右)進 而竟否認原罪的教義,宣稱沒有必要為嬰兒洗禮等等說法,對中有疑、似是而非。. ‧. 在⽪拉吉亞的著作和塞萊提烏斯的鼓吹之下,⽪拉吉亞主義深受歡迎;後來在其. y. Nat. io. sit. 他護教者及聖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354~430) 等人的反對之下。在 AD416. al. iv n C 這些說法看似有理,但卻沒有看到問題的核心:人的問題並 hengchi U n. 斯都受到譴責。. 31. er. 前後的兩次非洲主教會議,以及 AD418 的迦太基會議上,使拉吉亞和塞萊提烏. 不在於不知道什麼是對的行為,真正的問題在於人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而我們 卻不去做。事實上,人根本沒有能力去完全此念。這正是奧古斯丁在未信主之前 的困境;他想找出罪的效果與出路卻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後才在羅⾺書中找. 28. Jean Calvin,1509/7/10~1564/5/27,法國牧師、神學家,改革宗 (又稱歸正宗或加爾文教派) 創 始人。早年皈依天主教,進入 Collège de la Marche 大學,專攻拉丁文學,取得文學士後,轉往 Collège de Montaigu 大學專攻哲學與倫理學。1531 年,轉攻法學、希臘文,此對氏日後研究新約 於組織上、邏輯上、論證上有很大的影響。參考趙中輝譯,2008。改教家加爾文,卷首介紹,改 革宗出版社。 29 黃迦勒,羅馬書註解;電子書 http://www.ccbiblestudy.org。 30 加爾文、趙中輝、宋華忠合譯,羅馬書註釋,電子書 http://cclw.net/Bible/rmrszs/gb/index.htm。 31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2012。教育大辭書,文景。 21.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8) 到答案。另⼀⽅面,問題並不在於人不只須要知道上帝愛人,而是人根本不愛上 帝,而是與上帝敵對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人並不願意上帝⼲涉自己的生活與行 為,筆者以為這當中包含了⼀部份的寬容性與讓步性,若讀者能更加明白神的用 心與用意之後,是不是便更容易將自己的事情交託給神呢?若此,神可以更充分 介入人⺠的問題之中,不就可以更快速的更有效率的使問題消弭呢?當神解決這 個問題之後,其他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羅⾺書正是提供了上帝如何解決該 問題的辦法。 第三、就台灣教會族群問題而言,教會是基督的肢體,四肢若是康健,則活. 政 治 大 動力更強,走得更⻑遠,不就更容易使福音傳到地極了嗎?上帝透過保羅的論述 立. ‧ 國. 學. 表明:人接受基督的救恩,悔改來到上帝的面前,並真心愛神,神就賜給他如何 過聖潔和正直生活的力量和秘訣。其間的條件性與讓步性,是否亦可以擴大應用. ‧. io. sit. Nat. 本論文的初始動機之⼀。. y. 至族群議題?若可,證據在哪裏?羅⾺書對此也有深入的解釋,此亦為筆者撰寫. al. iv n C 要以整本聖經⼀貫的前後來推敲,也就是說我們當先研讀整本聖經、待融會 hengchi U n. 32. er. 第四、筆者清楚,解釋聖經不能斷章取義、從中抽取選讀而流於以偏概全,. 貫通後,⽅能對某篇章中的某句話有較客觀的理解。然而,這僅是「理想上」的 說法,試問能做到如是者有幾人?如果答案不是大多數人,且「部分讀取」是⼀ 個暫時的事實狀態,筆者認為應當先從羅⾺書開始,因為這是⼀部解釋耶穌救恩 的說明書,而救恩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努力目標,其重要性勝過⼀切,包括自己的. 32. 王敬弘譯,1993。聖經學淺談,前言,光啟。 22.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29) 性命。通說既認羅⾺書為整部聖經,尤其是新約之中最主要的核心思想,33 自 然當以研讀羅⾺書為首要;但我們應當更先取得救恩,再慢慢研究聖經不遲。. ⼆、系統神學下的認知思維進路 (⼀) 找出問題而後開始解經 從事實上觀察,先有犯罪,後有救贖;先有救贖的選擇意識,後有族群問題; 先有族群問題,後有羅⾺書。而後來的族群問題可以參考羅⾺書,此是當然的⼀ 個考量,恰好符合系統神學的理念,即在某個問題意識下,尋求整部羅⾺書對此. 政 治 大. 的看法。. 立. (⼆) 找出所有與族群相關的經文. ‧ 國. 學. ⼀本好的經文彙編有助於讀經者藉由鑰字和鑰詞找出與主題相關的章節或. ‧. 是找出與特定主題相關的經文。此外,也可以透過系統神學書籍中相關主題的研. sit. y. Nat. 讀,找到⼀些經文彙編中所沒有列出的其他經文。在此,本論文也欲探討和合本. n. al. er. io. 在羅⾺書翻譯解釋上的⼀些表現。 (三) 讀經、註記及要點歸納. Ch. engchi. i Un. v. 閱讀特定主題經文的上下文,並透過註釋書或字典的專門⼯具輔助,找出主 觀認知上的經驗。 (四) 進行推論 確定聖經對於主題的肯定。每個人對於主題的結構或種點的看法不盡相同, 所以提出的結論或形式也都會有所不同,若想要防止錯誤或失漏,透過系統神學 書籍的相關章節可以獲得⼀些查核。學習他人的看法或論點也可以修改或加強自 33. 自古至今為羅馬書作註與詮釋之書,比聖經中其他任何書卷都多,足見其重要性。也有謂如 果聖經其他書卷皆佚失,惟剩約翰福音與羅馬書即已足,實非妄語。陳潤棠,2003。羅馬書中的 救恩要理與生命之道,活頁刊,第 104 期。盧俊義,2010。羅馬書的信息,序言部分,信福。 23.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0) 身的觀點。閱讀神學書籍也可以了解教會歷史上所提的歷史或哲學考量,獲得更 多洞⾒和預防產生謬錯。. 三、從族群分類看保羅的神學觀 現今保羅神學的探討是以個別書信為研究的基礎,但是所謂的「保羅神學」 是否存在?探討加拉太書、羅⾺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甚或是後期保羅書信中 的保羅神學是否相同具⼀致性,有助於了解保羅神學是否不斷的發生演變。此亦 為研究羅⾺書所應準備的必要研究範圍,筆者試圖將各封保羅書信內容的異同、. 政 治 大 ( coherence and contingency),進而找出羅⾺書於保羅書信中的客觀位置。 立. 甚或是能否進行整合,加以比較與檢討,以反映出保羅神學的圓融與適然. ‧ 國. 學. 細探保羅書信,不難發現各封書信間確實具有共同的基礎,但是,各封書信 中的個別情況差異,便使得各封書信間產生差異,因此研究保羅神學便是在各書. ‧. 信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尤其是羅⾺書,探討各種不同的呈現。. y. Nat. 也很特別的部分,其包括有幾個主要概念說明如下:.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保羅的族群觀具有很明顯的世界性,尤其是羅⾺書。此為保羅書信中很重要. i Un. v. (⼀) 啟示性:保羅對世界的認識,與耶穌基督和當世的部分猶太人十分⼀ 致,也就是說上帝在那個時代已經做了⼀些從沒做過的事做為啟示。其中的「合 ⼀」與「妥協」便屬適例;34 本論文將就羅⾺書中第⼀章至第八章中尋找初始 族群間的差異性、與第九章至第十⼀章所謂後來的融合、以至於十⼆章以後族群 間差異性的解決⽅法 (羅⾺書 2:10、29、3:10、5:1、6:19、8:37、9:16、 10:9、12:7、13:2、14:13),本論文將就個案實際情形檢討之。 (⼆) 靈界:保羅的世界觀中,靈界是⼀種預設的觀念,不只是純物質的世界, 34. 神有時也會考慮人的因素而妥協原本較有效率的作法。見出埃及記 13:17;關於合一,則是 羅馬書全書的重點之一了。 24.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1) 還包括有神、神的靈、天使、惡魔。不同靈種,是否亦於救恩或其他態度有不同 的對待,也是討論之⼀。保羅書信中假定的世界觀是由啟示性的世界和靈界來理 解的,承繼了當時法利賽派猶太教的信仰,也就是承繼耶穌基督在福音書所宣講 的訊息。且保羅的信息和耶穌的信息依樣都是神國的信息。對保羅而言重要的訊 息通常是不再需要特別講的基礎,若要真正了解保羅,不能只看書信中所談論的 議題,更需要探究再討論這些議題背後所假定的信念。透過整全性的了解,不難 發現保羅和耶穌基督的距離實際上是十分接近的。 (三) 神國:保羅書信和使徒行傳裡都提到「上帝的國」,這也是保羅書信中. 政 治 大 的預設概念,例如透過使徒行傳第 28 章最後幾節,可以了解保羅是⼀個傳揚上 立. ‧ 國. 學. 帝福音的人。這些觀點出現在保羅書信的多段經文中,這些觀點並不是以討論的 主題形式出現,而都是預設的基礎。例如在路加的使徒行傳中便認為保羅的信息. ‧. 就是講上帝的國,這也是保羅宣講福音所⼀再提到的重要觀念。所以國族神學在. y. Nat. io. sit. 羅⾺書中的應用,相形之下更為重要 (羅⾺書 14:17、哥林多後書 12:2)。. er. (四) 族群差異性:上述羅⾺書中,保羅於講道中,因人有別而有不同的教導,. al. n. iv n C 額外點出者,凡八十餘次。其中是否因族群的差異而與神有不同的連結條件或妥 hengchi U. 協標準,亦是本論文探討的重點。保羅書信證明了保羅寫信給基督徒的行為,保 羅通常到達⼀個地⽅佈道後,再給予基督徒⼀段時間的培訓,隨即離開那個地 ⽅,離開後教會若是發生問題,保羅便會再去信給這個教會,所以保羅的書信都 是屬於跟進的態樣。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假設保羅跟這些收信的讀者已存在有共 識,所以信中不需要再提及這些共識,才會引發後世對於書信內容感到唐突的感 受。本論文即試圖從這些較為隱含的敘述中,找出族群差異性與相對責任的可能 關係。 25.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2) 四、三段論證分析 三段論證 (syllogism) 為三個命題所形成之推理過程。從兩個命題 (前提) 推 出第三個命題 (結論)。兩個前提中必須有⼀個全稱 (Universal) 命題。35 三段論 證⼀般多以下格式表示之: S 是 M.。(小前提) M 是 P。(大前提) 所以, S 是 P。(結論,類同於數學的對等交換律). 政 治 大 哲學上,謂詞又稱「大詞」;因為代表集合 (a class or set),直觀上比主詞 (也 立. PS. 結論的主詞 (S) 與結論的謂詞 (P) 分別出現於小前提與大前提中。. ‧ 國. 學. 就是小詞) 所代表的集合還要廣。小詞只是集合中的⼀個謂詞或謂詞中的⼀個類 別,所以自然大詞的外延界圍 (extension) 比小詞要廣。舉個例子來說:. ‧. 哺乳類都是且僅是動物。36. sit. n. al. er. io. 所以狗都是動物。. y. Nat. 狗都是哺乳類。. Ch. engchi. i Un. v. PS. 大詞是「動物」,小詞是「哺乳類」與「狗」。大詞「動物」的集合比⼆個 小詞的集合要廣。 前已提及,我們須注意結論必須跟隨前提,而且推理 (又稱為「論證」或「辯 論」) 須正確。於推理中當考慮兩點:內容或資料的正確性 (即前提是對的嗎)、 和推理形式的適當性 (即推理是否正確)。. 35.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 on Medieval Theories of Syllogisms。 該舉例援引自:文祖賢,2017。【速食哲學 11】時常陷於自相矛盾?,澳門號角報四月號, vol. 13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04/13/速食哲學 11_時常陷於自相矛盾?/)。 26 36.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3) 若論證要正確,則質料必須是真,推理的形式也必須是正確。故分析三段論 證時須熟記兩件事:前提的真實性 (質料) 和推理的正確性 (形式)。 許多哲學家在他們的辯論中很有邏輯,但他們用的是「未必為真」的前提, 若直接以其論證結果評價,對於所追求的真則易生誤解,筆者稱此為「論證第⼀ 類錯誤」;本文中於⼀開始便提及的新約希臘文法、語意學、抄本、史料、解經 學、翻譯學等的聲明與描述,其目的便是望能到後來避免此類錯誤。另⼀⽅面, 許多人雖起始於真的前提,但構成三段論證過程錯誤,也就是判斷錯誤、認知範 圍錯誤、最後導致論證錯誤,自然也得不到有效度的結論,筆者稱此為「論證第. 政 治 大 ⼆類錯誤」;本文中提及的認知理論、認知主體族群文化社會教育個人背景的聲 立. ‧ 國. 學. 明 (廣義的認知神學與狹義的國族神學競合)、系統神學、解經學、翻譯學等的聲 明與描述,便望能避免此類錯誤。此外,三段論證最重要準備⼯作不但要找出前. ‧. sit. io. er. Nat. 先敘明。. y. 提的真,許多情況尚須界定「詞項」(定義) 或「區分各個詞項不同的意義,亦應. 五、以族群問題出發觀察華人對於羅⾺書的解讀 a. n. iv l C n hengchi U 華人教會⻑久以來深受保羅所述「因信稱義」的信念所影響,通常「因信稱. 義」會被解釋為「因信而永遠得救」,此說法與加爾文宗所謂「基督徒為能得救 的恆忍 (preseverance)」並不完全相同。37 但此⼀話題卻成為華人教會爭議不休 的題目,想要以此來分辨敵我之差異。此外,華人教會也深受「屬靈人」、⾁體 觀念、⼯人觀念等源自於保羅書信的觀念所影響。近來,中國三自教會丁光訓先 生所提出以愛代替因信稱義的概念,38 亦是源自於保羅書信。然而華人教會對. 37. 加爾文的雙重預定論的影響效果。參考 何宜敦,1956。羅馬人書簡釋,第 5~8 頁,香港:基 督教輔僑出版社。 38 丁光訓,1998。丁光訓文集,第 56、102 頁,譯林出版社。 27.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4) 羅⾺書的解讀是否⼀致,其中對於「合⼀」與「和解」的觀念有無不同,本論文 認為應探討之。. 六、文本研究⽅法 這可說是「建立解經⽅法所用的⽅法」,論及更原始的研究⽅法,本文試圖 掌握下列兩個原則,並以之為前提對羅⾺書進行文本上與解釋上的觀察與探討: (⼀) 傳統的與自己的解經學⽅法 1. 傳統的解經觀念. 政 治 大 能從手邊所能取得對該文字系統的認識與規則,加以轉換翻譯而已,從而有解經 立 聖經作者已離世多年,後人無從向作者本人得知其自上帝所傳遞的真意,只. ‧ 國. 學. 學問的發明。另⼀⽅面而言,會不會上帝明知這種文字敘述的不完整性與各人對 同⼀文字所產生出千萬種不同感受的特性,而希望透過各人對上帝話語「個別的. ‧. 解讀以生出個別的使命與訓誡」,或可未知。若然,此非為本文所欲探討的主題,. y. Nat. n. al. er. io. 成統⼀並⼀貫的表達。. sit. 在此亦假設上帝以聖經⼀書,就同⼀文字,有計畫的對從過往以至於現代人,作. Ch. engchi. i Un. v. 廣義的解經學,約略可分為「釋經」、與「解讀」兩個部份,關於羅⾺書中 神與人互動觀察,自然亦是由文本語文核心意義出發、透過認知的活動、再從羅 ⾺書寫作歷史背景、保羅生平活動與文字習慣、與系統神學與國族神學的角度著 眼,最後才歸納彙整為專屬個人如是的結論。根據 G. R. Osborne (格蘭奧斯邦) 對釋經學的⽅法探究,同意以真確的文本翻譯為基礎下,透過歷史、系統神學的 理論架構,可以得出聖經對今人教導的意涵為何。39 本論文原則上亦將遵循此 ⼀脈絡,逐步演譯歸納出所⾒羅⾺書中有關妥協性的元素與後續效果。. 39.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012。二十一世紀釋經學,第 209 頁,校園。 28.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35) Eugene Nida (後稱奈達氏) 和 Charles Taber 主張,40 不同語言文化因為無 法徹底緊閉的銜接,所以其溝通⽅式並非以連續直線的形式進行,常⾒造成溝通 錯誤的原因包括了字面法或是⼀元法。本文擬採的解經⽅式應該包含以下要件: (1) 建構核心概念或基本聲明:將溝通單位進行分解; (2) 重新陳述:透過收受文化的相對片語和思想模式進行重新陳述。 然此⼆點,皆與翻譯學原理息息相關。就解經部分言,基於認知上的直接性 與論證的客觀性,將主要以聖經文義的認知為根本,以期達到「以經解經」的目 標;41 其他所參考之他說與相關書籍論述,將逐節以註腳標明,此為本文在經. 政 治 大 文文義解釋與詮釋論證上的表現⽅法。 立. ‧ 國. 學. 2. 自己的解經觀念. 再深入探究這⽅法上的選擇傾向,郎氏在前揭⼆書書中論證了人具備了⼀個. ‧. 動態的認知結構,即人的⼀套基本認知活動,包括四層互相扣連,層遞而上的認. io. sit. y. Nat. 知行動:. al. iv n C (intellectual level):人對認知客體詢問、理解、表達所理解的、找 hengchi U n. (2) 分析層面. er. (1) 經驗層面 (empirical level):人對認知客體接收、想像、感覺、說話、動作。. 出表達內容的前提與命題。 (3) 演繹層面 (rational level):人反省、整理證據、對⼀命題的真假值得確定性與 可能性作出判斷。 (4) 應用層面 (responsible level):人自體在自由意志下的運作和決定、衡量行動 可能途徑、衡量價值,抉擇、及實踐抉擇。. 40.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012。二十一世紀釋經學,第 39 頁,校園。 「以經解經」的解經方法,最早為奧古斯丁所於氏著 de doctrina Christiana, I, i, 1 以下所提出, 謂詮釋或翻譯聖經應以經文的本身為依歸,反對將恣意的、感動的、或純屬個人主觀經驗的發揮 納入對經文的解釋內容,而須另文安排。 29 41. DOI:10.6814/THE.NCCU.GIRS.001.2019.A0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can therefore hope that the exact solution of a lower-dimensional string will provide idea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make an exact definition of critical string theory and give

The temperatur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CMB from Planck, showing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even acoustic peaks, that are well fit by a simple six-parameter

The superlinear convergence of Broyden’s method for Example 1 is demon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and the computed solutions are less accurate than those computed by

• How social media shape our relationship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breaking news events. – How do we know if information shared on social media

“Big data is high-volume, high-velocity and high-variety information assets that demand cost-effective, innovative form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nhanced?. insight and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How social media shape our relationship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breaking news events. – How do we know if information shared on social media

Our main goal is to give a much simpler and completely self-contained proof of the decidability of satisfiability of the two-variable logic over data words.. We do it for the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