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接受格,原譯改為動詞用,因「判定」有裁判的意味,然審判之⽇未到,此說法 恐生誤解,宜改回名詞表示之。ὅτι 連接後面的子句到 εἰσίν。οὐ μόνον 表「不只 如此」,αὐτὰ 指「那些做了當死的事」。ἀλλὰ καὶ 表「然而~ 卻也~」,顧沿原 譯前置為「雖然」,τοῖς πράσσουσιν 動詞做分詞用,當作複數陽性「去做的人 們」。συνευδοκοῦσιν 表「贊同、同意」,原譯「喜歡」,應可接受:「雖然他 們知道按神所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 去行」。

認知應用:明知故犯,剛硬而行,這是人性至為墮落可悲的⼀處,若心中明知有 神、也知悉神的道理規範、而仍不希望得救贖且故意不遵守並持續無畏悖行反抗 者,不知是否有構成「褻瀆」的要件,114 若是如此,恐怕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羅馬書第二章

2:1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 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樣。

希臘文本:Διὸἀναπολόγητος εἶ, ὦἄνθρωπε πᾶςὁ κρίνων• ἐν ᾧ γὰρ κρίνεις τὸν ἕτερον, σεαυτὸν κατακρίνεις, τὰ γὰρ αὐτὰ πράσσειςὁ κρίνων.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此句中 ᾧ ⼀詞之性別,於文法上顯得較為特殊;從⼀開始的 εἶ,顯 然為第⼆人稱單數,也就是「你」,到最後的 πράσσεις 都是⼀致的。然 ᾧ 卻為 中性,與先行詞或子句中的動詞位格皆不⼀致,應解為另類之代名詞破格用法,

114 對於馬太福音 12:31~32 的解釋,筆者採唐崇榮牧師所言:「人並非因為曾經拒絕或褻瀆了 聖靈,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恐懼。事實恰好相反:一個害怕自己曾經褻瀆聖靈的人,就證明他沒有 褻瀆聖靈。他願意過一個更聖傑的生活,不願意過罪的生活。…有懼怕的心就證明你還沒有犯這 個罪。」節錄自基督日報,2017 年 7 月 10 日 (http://chinese.gospelherald.co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115 然於文義影響不大;由本節與後數節可知,保羅原則上皆使用第⼆人稱陽性,

時為單數、時為複數,比較 ᾧ 之中性,保羅很可能於撰寫此文時,刻意針對當 時讀者中之某人或某幾人而言。ἄνθρωπε 與 πᾶςὁ κρίνων 為單數陽性,有全稱意 味,原譯拆為兩段解。由於 πράσσεις 為第⼆人稱單數,故句末之 ὁ κρίνων 應解 為「你」之同位語。

2:2 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

希 臘 文本 :οἴδαμεν δὲὅτι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ἐστιν κατὰἀλήθειαν ἐπὶ τοὺς τὰ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τὰ 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 為「行這樣的人」、直接受格,而 τοὺς 則為 τὰ 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的冠詞,複數陽性,為分詞作為實名詞之「框架功能」之冠 詞。116

2:3 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樣,你以為能逃 脫神的審判嗎?

希臘文本:λογίζῃ δὲ τοῦτο, ὦἄνθρωπε ὁ κρίνων τοὺς τὰ 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 καὶ ποιῶν αὐτά, ὅτι σὺἐκφεύξῃ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λογίζῃ 為關身用法,用以強調主詞,117 表示「你(自己)」去想。τοῦτο 代表後呼格起始所接續之分詞構句,由 πράσσοντας 與 ποιῶν αὐτά 同為直接受格

115 吳譯,第 352 頁。

116 吳譯,第 236 頁。

117 郭承天,2014。國族神學的民主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第 51 頁,政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分詞可知,其為代詞 τοῦτο 之同位語。ὅτι σὺἐκφεύξῃ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承接上文 為問句。ἐκφεύξῃ 為未來關身,仍用以強調主詞。

2:4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希 臘 文 本 : ἢ τοῦ πλούτου τῆς χρηστότητος αὐτοῦ καὶ τῆςἀνοχῆς καὶ τῆς μακροθυμίας καταφρονεῖς, ἀγνοῶν ὅτι τὸ χρηστὸν τοῦ θεοῦ εἰς μετάνοιάν σε ἄγει;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ἀγνοῶν 前皆為所有格,表示「對於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 等的作為無知」。 σε 為直接受格,承受 ἄγει。因句首為 ἢ,故仍沿前節以問句 解。εἰς μετάνοιάν σε ἄγει「帶領你進入悔改」,由此句可以理解保羅對於「信心」

的福隨效果認知中,包含了「認罪」、「悔改」的元素在內。我們可以這樣檢視

⼀個「相信」是否為真,便是該相信者心中是否存有「悔改之心」

認知應用:神的恩慈使人感動、相信,進而人會有認錯的心,既然認錯便對過去 行徑深感悔意,這是⼀個牢不可破的連鎖效應,其間有⼀不發生,便可溯及至源 頭的否定。至於雖有悔意,但能不能⽇後「不再犯錯」,則是另⼀回事了,所以 保羅於此僅言及「悔改」為止。

2:5 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 判的日子來到。

希臘文本:κατὰ δὲ τὴν σκληρότητά σου καὶἀμετανόητον καρδίαν θησαυρίζεις σεαυτῷὀργὴν ἐν ἡμέρᾳὀργῆς καὶἀποκαλύψεως δικαιοκρισ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另譯: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直到神顯公義審判的日子。

文義分析:ἡμέρᾳ 之下全為所有格用法,直譯為「上帝的公義審判的啟示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子與憤怒的⽇子」,並無「以致來到」之意,而是直到「在那⽇子」(ἐν ἡμέρᾳ) 時,

人自己所累積 (神) 的憤怒:「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在 神顯公義審判的⽇子」。

2:6 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希臘文本:ὃςἀποδώσει ἑκάστῳ κατὰ τὰἔργα αὐτοῦ•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ὃς 指的是神。而 ἔργα 除了指人的「實際作為」之外,也擴張指出因 著這行為所衍生直接因果相關的效果,118 翻為「行為」並無大礙。

2:7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

希臘文本:τοῖς μὲν καθ᾽ὑπομονὴν ἔργου ἀγαθοῦ δόξαν καὶ τιμὴν καὶἀφθαρσίαν ζητοῦσιν 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

另譯:未變更。

文義分析:冠詞 τοῖς 後至 ζητοῦσιν 止,以位格表示出「神要給那…的人…東⻄)」,

質詞 μὲν 有與上節敘述對照的意味,可翻為「另⼀⽅面」,不翻出亦完全不害文 意。

2:8 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

希 臘 文 本 : τοῖς δὲἐξ ἐριθείας καὶἀπειθοῦσι τῇἀληθείᾳ πειθομένοις δὲ τῇἀδικίᾳὀργὴ καὶ θυμός.

另譯:惟有出於私心的競爭、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

118 參考使徒行傳5:38。該節中該字 Bibleoworks9 有「勞動力 (labour) 」之解,言下之意則是 不論該行為有否達到行為人所意欲的效果,只要是有這樣的行為發生,便屬此範圍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他們。

文義分析:ἐξ ἐριθείας 原意為「出於私心的競爭」,翻為「結黨」似有「結夥引 伴為出於共同利益與私心對某特定目標的競爭」,稍嫌過多的擴張,惟尚不致過 害其原意,故不更動之。其餘理對稱於上節。

2:9 將患難、困苦加給⼀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希 臘 文 本 : θλῖψις καὶ στενοχωρία ἐπὶ πᾶσαν ψυχὴν ἀνθρώπου τοῦ κατεργαζομένου τὸ κακόν, Ἰουδαίου τε πρῶτον καὶἝλληνος•

另譯:將苦難、壓迫加給⼀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

文義分析:θλῖψις 解為「苦難」,而 στενοχωρία 有「狹隘受擠壓」之意,翻成

「患難、困苦」似同時達意不足與表意贅述。Ἕλληνος 現譯為「希臘人」,宜廢 舊從新:「將苦難、壓迫加給⼀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

2:10 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希臘文本:δόξα δὲ καὶ τιμὴ καὶ εἰρήνη παντὶ τῷἐργαζομένῳ τὸἀγαθόν, Ἰουδαίῳτε πρῶτον καὶἝλληνι•

另譯: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

文義分析:ἀγαθόν 為分詞化關身動詞 ἐργαζομένῳ 之受詞,而 τῷἐργαζομένῳ τὸἀγαθόν為 παντὶ 之補語。原文中未寫明「加給」,但顯有此意:「卻將榮耀、

尊貴、平安加給⼀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

認知應用:從以上可看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的強調順序可知,猶太人 在審判與救恩兩⽅面都同樣是居首位的,此就猶太人與外邦人兩族群中而言,仍 看出原本在神心中高低的位次,此應與「平等」無關,而是⼀種型態的「公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神對於公義的判準與執行的⽅法,筆者認為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人或許沒有辦 法、或不可以、或還不可以知道。所以保羅之後才會在第九章119 中有如是的感 慨。

2:11 因為神不偏待人。

希臘文本:οὐ γάρ ἐστιν προσωπολημψία παρὰ τῷ θεῷ.

另譯:因為與神⼀起,沒有偏待。

文義分析:直譯為「因為與神⼀起,沒有偏待」。這也就是上節所說的「我們不 知道的公義」。以上五節,間接而委婉的說明了人「絕對無法」以自己之能來實 踐來自於神的救贖;有誰敢說按著自己的行為、恆心行善、無有⼀惡、並得受神 予永生的報應呢?接著保羅便在下⼀節中,明說了這潛在的意涵。從前後文知這 裡的對待指的是「善待」;不偏待意指「皆為善待」。

其他⾒解:李常受此處則較偏重於神對人的審判公義性,強調的是⼀種「⼀律平 等公平審判」,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皆然的概念。120

2:12 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 按律法受審判。

希 臘 文 本 : Ὅσοι γὰρ ἀνόμωςἥμαρτον, ἀνόμως καὶἀπολοῦνται, καὶὅσοι ἐν νόμῳἥμαρτον, διὰ νόμου κριθήσονται•

另譯:凡沒有律法而犯了罪的,也必不因著律法而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

也必按律法受審判。

文義分析:ἀνόμως καὶἀπολοῦνται 應解為「無律法地滅亡」,或「其滅亡也必不

119 羅馬書 9:15~23。

120 常,第 57 頁。下節出處同此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按律法」,中間插入 καὶ 應為轉折抑揚,毋須翻出,加入適當連詞,以潤轉折。

κριθήσονται 原意為「(因錯誤或不好而) 挑出來」,意類同「審判」,保留之:

「凡沒有律法而犯了罪的,也必不因著律法而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 必按律法受審判」。

認知應用:「凡沒有律法而犯了罪的,也必不因著律法而滅亡」事實上,應該解 為「在沒有律法的概念下而行為出在律法規範下被定義為罪之行為者,亦不按律 法而滅亡」因為無律法,便不能知何者為「罪」,因此出現了⼀個有趣的問題:

不知罪而為,何來犯罪?若無犯罪,又怎會滅亡?保羅在 2:14、15 兩節有清 楚的交代。

其他⾒解:李常受認為本節前段是給外邦人看的,而猶太人則要看後段。

2:13 (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

希臘文本:οὐ γὰρ οἱἀκροαταὶ νόμου δίκαιοι παρὰ [τῷ] θεῷ, ἀλλ᾽ οἱ ποιηταὶ νόμου δικαιωθήσονται.

另譯:(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認真去行律法的稱義。

文義分析:ἀκροαταὶ 之英解為「hearer」,有「表面聽到、乍聽」之意;而 δίκαιοι 則表」完全聽從神的話的」,故有很大差別。後又補充 ποιηταὶ,為「實踐、貫 徹」之意,其義理甚明。值得思考的是:ποιηταὶ ⼀字又有「詩人」義。以⼀般 通論言,所謂的詩歌,除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反映社會文化、富於想像、

語言具有節奏韻律之外,特點在於不拘泥於具體形式與嚴苛事實描述,而用誠實 與真心喚起讀者情感共鳴的⼀種創作。121 故此串聯後所理解之「實踐」,應有

121 中研院數位資訊網站資料「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詩 (http://ascdc.sinica.edu.tw/single_resources_page.jsp?id=A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重於內心實踐的意圖與決志、崇敬真神的意願,而較不強調其事實結果之絕對成 就,122 神看重的,與其說是「行為」,不如說是「真心」。在聖經中似乎有多 處都支持這個論點,123 故譯為「認真去行」,較中原意:原來在神面前,不是 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認真去行律法的稱義。δικαιωθήσονται ⼀字也足以說明,「稱 義」乃「被稱為義」、「被算作義」,所以神在乎人的「相信」並「有誠意去行」

在於⼀個「真心的信念」。

認知應用:談到了這個「真心」,奧古斯丁認為世間存有三種律法:124 ⼀是猶 太人的律法,也就是保羅所說犯了這個法的⼯價是死、⼆是外邦人的法則,也就 是神在他們心中內建的道德良知,後來神要用他們的標準審判他們、三是「最終 的真理」,也就是保羅所說聖靈與耶穌基督的福音。三法彼此平行不悖,也並無

認知應用:談到了這個「真心」,奧古斯丁認為世間存有三種律法:124 ⼀是猶 太人的律法,也就是保羅所說犯了這個法的⼯價是死、⼆是外邦人的法則,也就 是神在他們心中內建的道德良知,後來神要用他們的標準審判他們、三是「最終 的真理」,也就是保羅所說聖靈與耶穌基督的福音。三法彼此平行不悖,也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