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關係"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企;彎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革 教育心理學報, 1998 ' 30 卷, 1 期, 73-90 頁

不同性剎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

與適應之關係

蔡秀玲

其麗娟

私立新埔主L 商專拉人文科學科 固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收稿日期 1997 年 12 月 1 日,接受壺刊日期: 1998 年 2 月 10 日) 本研究旨在揮討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地區八所去私 立大學及獨立學臨學生男 211 名,女 233 名共 444 名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使用「丈母與 同儕依附量表」、「個體化量表」與「大學適應量表」進行資料收集,所調查所得資 料分別以 t 檢宜、典型相關分析、多元蓮步迴歸至于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研究主要 置現如下: 1.不同性別學生在間儕依附、功能獨立、情緒獨立、衝單獨立、目標承諾 均有顯著差異 o 2. 依附關保愈好的大學生,衝突獨立、人在分化愈寓,然晶宮E獨立、 態度獨立、情緒獨立愈低。 3. 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均可分別有強預測大學適應 o 4. 父母 依附高、同儕依附高、且入我分化高的大學生適應較好 o 關鍵字:大學生、青少年、依附關係、個體化、適應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73

青少年使期是個體生命週期中極重要且充滿挑戰的轉換點,此階段除了追求自我認定、 生涯定向外,也是轉換到賦人角色及擔負責任的閻健時期,因此,此階段的聲展與適應是極 重要的課題。無論是父母、老師或諮商輔導人員若不瞭解青少年的內在聲展需求的話,常島 導致師生衝突或親于衝寞的產生,亦無法與青少年建立良好的關係,更遑論要有效地協助青 少年戚長 o 因此,青少年階段的發展需求與適應情形實有必要深入探討之 o 根攝精神分析理論的觀點, {固體化任務乃持續不斷地在人生全程中發展,是重要的人生

課題,而青少年階段則是重要的噩展關盤(Anderson &扭曲時, 1986; 扭曲l間, 1990; Sabatelli &

M但前, 1985) 0 意即青少年要學習脫離父母的依賴,成為獨立的個體,個體若能順利完成個

體化蠶展將可但成個體形成清晰的人說界限,以及梅闊的自致認定(陳秉華 'B;; 85) 0

且出.ek &

An

derson (1988) 指出約有 25-30 目的青少年會因面臨個體化的困難而表現出偏差行為、

上癮行為、自傷行為、輯學、逃京、親于衝瓷、華曹症狀等 o Bragan (1980) 與 Hoffman &

Weiss (19訂)的研究也指出在大學諮商中心中,學生大部份的問題,如沮喪、焦慮、人際困擾、

(2)

74

教育,已、理學報

個體化的掙扎時,將會引發許多外顯的行為問題或潛藏的心理困擾。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國 內大學生的適應困難是否與個體化有關 O

個體化的過程主要在家庭關係脈絡中章展,因此從家庭角度瞭解個體化過程實為必要 o 從依附理論來看,安全依附者較能克服分離焦慮,而願意向外探索,也較能有效調適壓力 o 客體關係(。可ect relationship) 學者 Mahler 則強調在「再回轉期 j (rapprochement) 母親所提供的 支持與肯定才能讓曲見真正個體化;自體心理學 (Self psychology) 學者 Kohut 也指出個體要得 到父母足鉤的讚賞與同理才能建立獨特的自我。此外,家庭系統學者 Bowen 也主張若青少年 欲藉由身體或情感上脫離家庭的依附關係以達成個體化,則將只是「假個體化 j

(p

seudo-indi討duateØ) 或「傌裝自我 j (false sense of sel

f)

0 總之,許多文獻皆強調個體化需在支持、接

納、同理、關愛的親子關係中費展,揖言之,個體化的噩展需以安全依附關係馬俊盾,安全 的依附關係可誰個體與重要他人分離,並促進個體化發展。然而目前相闊的實證研究尚付闕 如,還需再深入探究 (Ri間, 1995) 。

近年來,國升學者將依附理論拓間草用到人生全程(Ainswo巾, 1989; Shaver & H位叫 1988)

,

而實證研究也壺現依附關係對於青少年的聲展與適應仍有重大的影響力 (1呵呵 1995) 0 Rice & Wbaley (1994) 指出要瞭解依附關係對發展與適應的重要性,大學生是最佳的研究對象,除 了他們多數為第一次離家外,他們更面臨許多重要的費價議題(例如心理分離.個體化、生 涯訣定、發展親密關係等)與適應的揖戰(例如建立或改善學業技巧、管理情緒困擾等)

,

在此時期將更加安顯親子依附關係的重要性 o 此外,朱瑞玲 (1996) 輸討近年圍內有關墅區教 化與親子關係的研究籠,其進一步剖析親子關係研究可能建構的理論方向時指出,親子關係 的性質可以從情感向度來探討,在依附理論的解釋架構下,更可整體瞭解親子關係的品質, 以及其對于女發展與適應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從依附理論探討園內大學生的親子關係, 以及此依附關係與大學生個體化聲鹿和適應的關係 o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強調群體性,親子關係也以「共合」的方式存在,絕對不允許「分離」 意識的產生,因為親于分離意昧著「親于撕裂感 J (余德慧,民 '17 )。因此,我國大學生 在追求個體化或獨立自主時,除分離焦慮外,對黏結的親子關係、父母的控制似乎也較常感 到生氣,並且容屬產生背蝦、不孝等罪惡感或羞恥感,此將導致大學生在尋求個體化與連結 的過程中遭遇更多的衝擊與掙扎。因此本研究將同時從依附與個體化理論的觀點進行探討, 冀望更完整地暸解家庭與青少年的關係,同時也釐i青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對國內大學生噩展與 適應的影響情形。此外,在社會化過程中,男性重視自主與分離,女性重干見與他人的連結與

關係 (Gilligan, 1982; Josselso

n,

1988) ,故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對男女而言,是否扮i買不同的角色

似乎也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研究將就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情形做進 一步的分析 o 綜合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1.探討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情形 O 立探討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之間的關係 O 3. 探討不同性別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之關f系。 4.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相關研究、親職教育與輔導實務工作的參 考。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1.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六學適應的情形是否有差異?

(3)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保 75 立大學生的依附關係與個體化有何關係存在? 3. 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存在? 4. 不同性別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係為何?

貳、文獻探討

一、依附關係與個體化 上大學後,無論是否離家,都代表個體化的開始 (Shulman, 1992) ,青少年都將在依賴與 獨立之間掙扎 o 傳統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青少年階段要切斷與軍區的連結,才能有強完成個體 化的蠶展,並建立軍區之外的關係,然而,近年來從整個家庭環揖探討青少年發展的研究發 現 , i且腫的家庭環壩,特別是具有溫暖的親子關係,是但進育9年獨立自主與個別化蠶展的

主要力量 (Gecas & Seff

,

1990) 。因此,親子依附關係究竟是但進個體化發展或者阻躍個體化

發展,仍無定論。

個體化噩展於竄匯闢係脈絡中,歷年來許多研究已經從不同角度尋求與個體化相闊的因

素,例如從家庭因素中的父母分化水準(王嚮蕾,民 83 .賈紅駕,民 80 ,高明薇,民 85 •

Sabatelli & Mazor

,

1985

,

1990 )、父母婚姻關係(鄭青訣,民 84 • Daniles

,

1990; Lopez,臼血pell,

&

Wa出血, 1989) 、父母管教方式(見麗捐,民 86) 、家鹿結構 (Danil郎, 1990) 等,但是從依附

關係角度來研究個體化的研究則尚付闕如。近代學者強調自主與連結平衡的重要性,然而至 今仍鮮少研究直接探討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兩者之間的關f系,未能深入暸解如何在親密的家庭 連結上,完成獨立自主的聲歷任務 (Kenny, 1994) ,所以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到底有何關保至今 仍無一致定論,而此將是本研究探討的色盟之一。

二、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

影響大學生活適應的因素可歸納為個人一般因素、個人心理特質因素、軍歷因素、學校 因素與社會支持因素,近年來,國外學者則從心理動力理論的角度深入分析適應問題的棋由, 其中主要是以依附與個體化兩個觀點來探討大學生的適應情形,茲將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付帳附關f嘉興大學、適應

很多關於依附關係與大學適應的研究 (Holn帥ck

&

Wandr誨, 1993; Ken呵, 1987; Ken可&

Donaldson

,

1991; Kobak & Sce帥, 198日; Ri間, 1990) ,結果一致顯示依附關係在大一新生的適應

上扮揖重要的角色 o 安全依附者感受到情緒支持的堡壘時,將會自信地面對噩展與適應的挑

戰,而不安全依附者對噩展挑戰與新環揖則會有逃避或焦慮的反應 (Rice & wh剖ey, 1994) ,因

此,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是大學主抵抗謹展任務壓力的有辦是衝器(Armsden & Gr自由E耳 198η ,

由依附關係中得到的安主感將促使個體在大學中適應良好。此外,依附關係的重要性似乎也

會隨大學經驗而改變,例如Lapsley, Rice

,

&

FitzGerald (1990) 噩現依附關係對大三學生的適應

有較強的預測功能,高年級學生需面臨重要決定(決定主位科目) ,因此也更要顯依附關係 的重要性 o 國外研究均支持依附關係對大學適應的重要性,至於國內大學生的依附關係是否 也與適應有關則待深入研究 o

(4)

76 教育J心理學報

近年來學者以個體化的觀點研究大學生的發展與適應巴蔚為潮流 o 研究費現個體化對大 學生適應問題具有其重要性,然而結果大多支持「 fEEE獨立 J (親子關係中克於感到衝央、 罪惡感、怨恨者)和大學適應(Lapsley, Ri間, & Shadid

,

1989; Lop凹, 1991; Rice

,

Cole

,

&

La

psley

,

1990) 、個人適應 (Hoffman, 1984) 、焦慮(Lopez, Campbe

lI,

& Watkir蹈, 1989) 有闕,至於心理分離

量表 (PSI) 的其他向度(葫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與大學適應的關係則未得到一致

的結果 (Ho佐man, 1984;

Lo

pez

,

1992a) ,而且Lopez (1986) 的研究發現個體化和女生的適應情形

呈負相閥,和男生的適應則無關連。總之,目前有關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結果仍有分歧,因 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國內大學生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係 O 已依附關僚、個體化與大學適應 近年來,學者結合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以暸解其與大學生發展與適應的關係, Kenny

&

Donaldson (1992) 以依附、個體化為預測壁項、大學適應為效標,發現具有父母依附關係、衝 要獨立,且態度與父母相似的犬學女生,在學業與個人適應方面得分高,此研究支持連結與 個體化可但進適當的功能,尤其是衝三是獨立者適應最好 o Holmbeck & Wandrei (1993) 研究與 大學適應(自尊、社會支持、焦慮、生理症狀)有闊的關係因素(軍區凝聚力與適應力、依 附關係)與個人因素(個體化、對離家的認知、人格變項等)發現大一學生有能力維持並調 整與重要他人關係中親密與距離的平衡,對其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決定大一新生的適應情 形上,依附品質扮橫較重要的角色。 Clauss (1996) 則噩現情緒適應與衝要獨立有關,社會適 應與父母依附、衛東獨立有關 o Silver (1995) 探討依附關係、個體化、因應技巧與大學適應 的關f系,結果亦發現安全依附與大學適應有顯著的正相關。此外,情緒獨立是情緒適應最重 要的預測蠻項,也是學業適應的預測變項之一。

然而 Schulthesis

&

Blustein (1994b) 研究卻發現結合依附與個體化僅對大學女生的聲展有預

測力,但和大學適應情形則無相關;對男生方面的護歷無閥,和其適應只有部份假設得到支 持,亦即高依附與衝其獨立僅與學業和情緒適應有關。 Palladino & Blustein (1994) 研究結果也

發現在適應方面,依附與個體化對女生適應並無顯著相關,而男生只有個體化(尤其是衝要 獨立)與適應有關。 Rice et 址 (1995) 發現安全依附者適應較好,且安全依附者較為依賴,但 是較少分離焦慮與負向情緒 O 綜上所述,目前有關依附關係結合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實證研究結果相當分歧,因此本 研究將結合依附關係與個體化對國內大學適應的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瞭解究竟何者對圍內 大學生的適應狀況較為重要,並探討男女主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係各為何, 以棋輔導諮商工作及親職教育吾吾考,進而協助大學生減少適應困擾 O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叢集抽樣的方式抽出台北地區八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的學生共 479 名為研 究對象,當受試者填寫完問卷之後,挑選出未婚、 1婆心家庭出身的學生,並剔除噴答不完全、 有明顯反應心向者的問巷,最值得到有效樣本為男生 211 名,女生 233 名,共 444 人 o

(5)

不間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闆係 77

二、研究工具

付丈母與同儕f在附量最:

本研究依攝此量表用來評估大學生知覺的依附關f系,乃根據 Greenberg

&

Ar

msden (1987)

的「父母與問儕依附量表 J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修訂而成,分為「父母依

附」與「罔儕依附」兩個分量表,兩個分量表的 Cronbachα 係數為 .93 與 .91 '顯示本量表具 良好信度 Q 本研究以 LISE阻lU4 版統計軟體,對本量表的建構強度進行二階驗證式因素分析, 「父母依附」與「罔儕依附」兩分量表的因素負荷量介於.46 至 1.00 ' 所有項目的因素直荷 量值皆達顯著水準,支持此量表具良好之建構致度,且「父母依附」與「罔儕依附」分量表 的相關未達顯著,表示此量表的區辨故度良好 O 口個體化量表: 「個體化量表」乃研究者依據客體關係理論,並書考 Hoffman(1984) 的「心理分離量表」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Inventory)

,以及 Olver

et

aL(198月所編製的「入我分化量表 J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Scale) 修訂而戚,用以測量大學生的個體化程度 o 共選取 86 題為正式量表

題目,分為五個分量表,其名稱及意義說明白日下: 1.:r;f]能獨立:指青少年不需父母的協助,而能自己處理事情 o z 態度獨立:指青少年與父母在信念、價值觀、態度等方面不一致。 3:情緒獨立:指青少年不需溫度需求父母的贊同、親密 ~i情緒支持 o 4.1iJ~獨立:指青少年和父母的關係中並無罪惡感、怨恨、焦慮、生氣等車向情緒 O 5. 人我分化:指在人我關係中能維持自我感,亦即人說界限清楚,有獨立的自我感 o 進行內部一致性考驗後,才是得各分量表的 Cronbach a 係數為 .84 、 .87 、 .89 、 .85 、 .86

'

可見各分量表皆真良好信度。對本量表的建構效度進行二階驗誼武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本量 表各題項的因素賣荷量皆達顯膏,表示符合建構效度,然各分量表間的相關亦多達顯著,表 區辨效度並不高 O 白大學適應量表:

本量表乃根據 Baker & Si吶 (1984) 的「大學適應問卷 J

(Th

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修訂而成。共分四個分量表: 1. 學業適應:指青少年的學習動機、所知覺的學業困難、 pJí"花費的心力及對課業的感、覺 o 2. 社會適應:指青少年對於社交活動、人際關係的滿意廈、對同學的感覺、與異性朋友 的關係及和其他學生相處的情形。 3:情緒適應:指青少年心理及生理的健康問題,包括睡眠、情緒問題及壓力程度等,特 別包括了心理和情緒的緊張以及生理症狀。 4. 目標承諾:指青少年對進大學的滿意程度與對自己就讀學校的感覺。 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後,求出各量表的 Cronbachα 係數分別為 I 學業適應」厲肝、 「情緒適應」厲站、「社會適應」罵 .78 、「目標承諾」為 .79 '而全量表 Cronbachα 係數 則為 .90 0 對本量表的建構殼度進行三階驗誼式因素分析,各項目的因素負荷量皆達顯著, 表示此量表具良好的建構效度,然各量表間的相關亦達顯著,表示此量表的區辨枝度並不理 想 o

(6)

78 教育 J心理學報

三、資料處理

問卷回1&後,以 SPSSjWIN 、 LISER且.8.14 套裝程式進行各項統計分析。調查所得資料 分別以 t 檢定、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o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學生在依附關係、個體化、大學適應之差異情形

主一 不同性剖學生在依附關備、個體化、大學適應的差異分析 變項 男 (n=211

)

女 (n=233)

df

=4

42

M

50

M

5日 t{1直 依附關係 父母依附

87.24

14.61

88.63

18.12

.88

同儕依附

73.45

1 1. 2日 80.0日

13.03

-5.63背 個體化 助能獨立

40.46

7.53

37.94

8.64

3.26*

態度獨立

49.94

10.25

4日 .80

11

.4

7

1.

10

情緒獨立

66.81

12

.4

9

60.62

13.81

4.93*

衝9g獨立

89.60

1

1.

46

92.36

13.46

-2.31*

人我分化

33.08

6.57

32.35

7.22

1.

10

大學適應 學業適應

63.81

9.57

63.84

9.72

.03

情緒適應

43.00

7.36

42.88

7.19

.17

社會適應

53.91

7.62

55.00

8.03

1.

46

目標承諾

27.52

5.15

29.15

5.11

-3.35安

*

p< .05 本研究結果顯示: 付大學生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然而在問儕依附關係上,大學 男生的「罔儕依附」得分顯著低於大學女生。 口大學男生比六學女生較不需要父母的建議與幫助、不會過度需求父母的贊同與支持, 但在親子關係中似乎較具罪惡感、生氣、怨恨等情緒 O 然而大學男女生與父母的態度、想法 一致性程度與在關係中維持獨立自我庸的程度並無顯著的差別 o 臼大學男女生在學業、情緒與社會適應各方面並無差異, f.旦大學男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低

於大學女生。

(7)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係 79 一、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之典型相關分析結果 為了分析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之間的關係,分別以「父母依附」與「同儕依附」做馬 X 祖變項, í~能獨立」、「態度獨立」、 í ,情緒獨立」、「衝斐獨立」、「人我分化」為 Y 組壁項進行典型相關分析 o 由於依附關係與個體化量表之中有部份分量表的相關較高,表示 其區辨強度較不理想,因此,為了避免過度概化研究結果,本研究更再入地進行典型因素係 數的顯著性考驗 (Fan,

1997)

,以瞭解兩組費項之間的典型相關祖型,結果如下: 主二 X組建項(依附關悟)與Y組建項(個體化)之典型因素缸型及典型相關 分析摘要表 變項 依附關係 父母依附 同儕依附 個體化 功能獨立 態度獨立 情緒獨立 衝要獨立

人我分化

典型相關係數 階層結構方程模式的比較 典型變項

1 (

x

1 )

-

.989有 (-13.25)

- . 041 (-

1.

00 )

1

(η1 )

.4

60* (7.36)

.270* (4.95)

.263* (4.26)

-.547世 (-12.8 1)

-.187* (-4.19)

.766*

Ho:ρ1 =0 X'diff(df-η=392.15

p<.001

II

(X2 )

-.295 (-.06)

1.

031 ( .06)

II(η2

)

.849

(,

14)

-1. 17日 (-.14)

- .069 (- .08)

- .516 (-.14)

.000 ( .00)

.110

Ho:ρ2 =0 X'diff(df_η=5.40

p>.25

在: ( )內為估計值除以估計標準誤所得 t值 本研究結果謹現: 1.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且只有第一個潛在變項達賴著水準,典型相 關係數為 .77 0 2. 在依附關f系的潛在變項 ( X

1

) 主要是由「父母依附」所組成,而個體化的潛在變項 (η1) 主要是由「葫能獨立」、「態度獨立」、 í ,情緒獨立」、「衝寞獨立」與「人我分化」 所組成 o

(8)

80

教育 J己、理學報

亟竺IJf

//﹒惶于土J

Tji--(EZ

<

fiEFtl

l 同儕依附)

\

\久置?~

19""夫已竺!~._]

圖一 依附關悟與個體化的關係詛型

3.

1 父母依附」與「葫能獨立」、「態度獨立」與「情緒獨立」呈員相關,其關係型態 為反方向 1 父母依附」與「衝安獨立」、「人我分化」爵正相關 O 4_ 在個體化的所有典型因素係數中,以「扭能獨立」與「衝東獨立」的係數最大。

本研究結果與 Rice (1990) 、 Rice

et a

l.

(1995) 的研究結果額似 o

Rice

(1990) 噩現家庭

提聚力 (cohesion) 與獨立向度(功能獨立、情緒獨立、態度獨立)的關係型態呈現相反方向, 與衝突獨立則有正相關 o

Rice et a

l. (

1995

)則發現安全依附的人在「衝其獨立」的分數 較高,而在「功能獨立」、「態度獨立」、 l'情緒獨立」的分數都較低 O 本研究結果費現大學時期確實是個體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父母提供安幸的依附關係, 將減少親子關係中的衝喪情緒,而且也較能使個體的人我分化較高,亦即個體較不需要藉著 順從他人、依賴他人以獲得自我價值慰,較能獨立判斷,不會輕島受他人批評所左右,在關 係中能發展出自我感,此研究結果更加肯定依附關係的正向價值。因此依附關f系的確提供一 安全堡壘,支持個體能和重要他人分離,並發展出對自己的信任與自我價值,成為獨立的個 體。再者,在個體化的典型因素係數中最大的厲「助能獨立」與「衝~獨立 J 表示「父母 依附」與兩者的關連最大。換言之,于女與父母的依附關係較安全,將父母視為一個重要的 資源時,較會尋求父母的建議與協助,所以陷於困揖時也會尋求父母的協助與撫慰 O 而在發 展個體化任務時,也比較不會有生氣、羞魄、罪惡感等直向情緒。 本研究結果發現安全依附關係確實可以促進個體化(衝要獨立、人我分化) ,然而卻證 現安全依附關係阻礙助能獨立、態度獨立與情緒獨立的發展。 Rice (1990) 研究也體現家庭 提聚力 (cohesion) 與獨立向度(助能獨立、情緒獨立、態度獨立)的關係型態呈現相反方向, 所以也許在親子關係中,于古有時需以功能依賴、情緒依賴、態度依賴作爵與父母維持連箱 的方式,藉以獲得父母的堂,因為有時此三方面的獨立可能將會被價為「背叛」。另一方面, 若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所使用的個體化量表的內涵,可發現不需父母的建輯、幫助(功能獨立) 、與父母的想法、態度不一致(態度獨立)、不需過度需求父母的支持與贊同( "育緒獨立) ftL乎與原先 Mahler 對個體化的定義有所差距,唯有「衝!Æ獨立」與「人我分化」兩分量表

(9)

不間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係 81

較符合個體化的定義。此外,

Ryan

&

Lynch

(1989) 指出有些量表在測量自主時,實際上評

估的是情感疏離,所以:I)]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也可能測量的是情感疏離,而非獨立 自主性 O 故本研究結果亦可能顯示出子女與父母依附關係愈強,在1力能、態度、情緒上與父 母愈不疏離,若由此觀點來看,亦為一合理的詮釋 D 因此,獨立自主性與疏離的分野待進一 步的區分,尤其,如何測量出真正個體化的內蝠,以及如何區辨適宜程度的獨立自主與依附 關係似乎均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 此外,研究者認為本研究測得的依附關係也許更厲裡稚,可能又包含悶,個潛在成分,一 為情感連結的品質,一為情感距離 o 若情感連結晶質高,個體將能感受被支持、被接納、擁 有安全憊,此將有利於衝其獨立與人我分化。但若情感距離過於黏結或疏離都將會阻礙個體 獨立的發展。在過度親密黏結的家區中,父母過度涉入的互動方式讓于女很難聽展出積極的 自我認定,也較無機會學習獨立或發現自己獨特的能力,結果將抑制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 Quadrio

&

Le可,

1988)

,因此在功能、態度、情緒的獨立程度就偏低。不過青少年知覺 的依附關係是否真的包含情感品質與距離兩者,實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之,方能釐清依附 關f系的內涵 o 整體觀之,本研究結果體現個體化發展與父母依附有重要的關連,個體化確實是費生在 親子關係H@絡中,而無法藉由岡儕依附關係達成個體化的發展,因此如何調整親于關係以符 合青少年的發展需求,以及如何幫學生解、決親于間的衝其情緒,以助其在關係中建立自我感, f!1乎是親職教育與諮商軸導的重要話題。 四、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之典型相關分析結果 為了暸解結合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之後,其和大學適應的關f旱,因此以「父母依附」、 「同儕依附」、「功能獨立」、「磕度獨立」、「情緒獨立」、「衝其獨立」、「人我好化」 為 X 組變項 r 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目標承諾」厲 Y 祖蠻項, 進行典型相關分析,並進行顯著性考驗,以避免過度慨化,以暸解兩組之間的關係祖型,結 果如圖二。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若「獨立自主」與「連結」兼具,將有利其大學適應 O 換言之, 適應良好的人需要有良好的父母依附、岡儕依附關係,而且亦要有良好的人我分化的聲展 o Moore(1987) 指出適應好的人通常是自主性高,而且親于間有正向的關係,

Bowen (1978)

也指出藉著身體或情緒的疏離,脫離家區依附關係以達到自主,此將只是偽裝個體化 (pseu­

do-individuated) 或者只是「偽裝我 J

(false sense of sel

f)

,此將造成更嚴重的困擾。

此外,研究結果亦顯示前中典型因素係數最大的是「同儕依附 J 同f齊的影響力增加, 此似乎反映出同儕關保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o 對大學生而言建立竄庭外的關係亦是重要的發展 任務,不過同儕關係良好的同時也要維持與父母的良好關f系,才能算是健康的發展。除第一 祖關係組型顯示父母依附與同儕依附都得同時兼具才利於適應外,從第二組關係祖型(丸" η2) 也可看出與同儕有安全依附,但若與父母依附關f呆不夠安全的話,即使在社會適應良好, 但學業與情緒方面都有不良適應的傾向。 本研究結果的第二個潛在變項(引)無法找到顯著的關係組型,不過典型係數最大的是 「社會適應」。由結果可推知若個體與父母有安全的依附關係,且親子間無衝寞的情緒,但 是和同儕的依附關係卻是不安全的話,此可能會影響其社會適應。一般而言,若與父母有良

(10)

82

教育心理學報 好的依附關係,則其對自己與他人均持正向看法,也較有能力與他人建立良好關f系,但是第 二個潛在蠻項卻顯示出父母依附與同儕依附是不同方向的,似乎反映出依附關係內涵的極雜, 研究者認為此潛在變項可能指的是依附關係中的情感距離,亦即親于間的黏結程度。可能是 因個體與父母太過黏結,于女無法離開父母撞立家庭之外的關f系,而父母一方面可能希望于 女留在身邊,擔心于女會花太多時間與朋友相處,怕子女離開自己,一方面可能源於過度保 護的心態,害怕子女交到壞朋友,所以可能會不自覺地阻礙于女建立其他的同儕闢係,因此 即使親子間有安全的位附關f系,但並末協助個體建立安全的同儕依附關係,反而阻礙其社會 適應 o 本研究也噩現功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和大學適應並無顯著關f系,此結果與

Kenny

(1990) 、 Rice,

Cole & Lapsley

(1990) 的研究結果頡似 o 此外,

Prank

,

Pirsch &

Wright

(1990) 的研究結果也發現 I 自主」無法預測心理健康,僅有「 i車站」與「不安全 感」可顯著預測,心理健康,不過「自主」可以預測自我認定的發展。所以「獨立自主」與 「個體的噩展」可能較有關題,但可能與適應情形較無直接關連,此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o 圖二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靜、祖型 五、不同性剖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典型相關 本研究又進一步將男女樣本分開進行資料處理,以暸解男女大學生依附關係、個體化與 大學適應的關係祖型,結果如下:

(11)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保 83

|態度獨立 l

λ

(7頁持正

/

心/

\

(音聶王J

|竺竺J/.61

固 i 大學男生的依附關舔、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係詛型

3空空~1

p-E

iJJf只有~)ιJJ 社會適應

憑空!于

[目標承諾

國四 大學女生的依附關保、個體化與大學適應的關靜、組型

在男女生的第一組闢係祖型中均費現「父母依附」、「罔儕依附」、「人我分化」與大

學適應的關連最大,結果顯示兼具自主與連結兩者對大學男生或大學女生的大學適應情形均 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不過由本研究結果的第一組典型因素係獸的大小也可看出 r 人我分化」

(12)

84

教育心理學報 對大學男生而言較重要,而「罔儕依附」對大學女生而言較重要 o 此似乎也顯示男女所重視 的不間,大學男生強調獨立,比較重視在關係中要維持自我感,而且當其具有人我分化的獨 立自主性時,其在各方面的適應也較佳。但大學女生似乎較重視同儕關f系的建立,如 Gilli­

gan

(1982) 所言,女性的發展歷程與男性不同,通常女性在建立闊係之後,才去費展獨立的 自我感,因此也可瞭解本研究所顯現的結果中,大學女生的同儕依附關係顯得更重要,對其 情緒適應與社會適應的影響也較大。 此外,男女生 Y 粗的第三個潛在變項(引)皆無法找到聽著的關係組型,不過藉由典型 因素係數的大小也可看出男女差異的傾向:大學男生同儕依附低,似乎其有社會適應不佳的 傾向,然而學業適應卻有較佳的傾向 Q ll-t傾向似乎也反映出大學男生的自我價值恩的立足點 可能在「闊係」上,也可能在「成就」上,對大學男生而言兩者似乎很難並存 o 蓋在同儕關 係疏離之際,其社會適應自然不佳,而生活重心也屬轉於學業方面,市專心致力於學業的精 謹,故有較佳的學業適應。反過來看,大學男生但苦和同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可能會荒靡 學業,造成學業適應不佳的情形 O 因此,對大學男生而言似乎「戚就」與「關儸」兩者是fti 突對立的,大學男生在取得兩者的平衡關係上遭遇較多的困難 o 就六學女生的第二個關係祖型而言,顯示出大學女生若與同儕有安全依附,但親子之間 有衝喪情緒的話,其社會適應有較良好的傾向,但是情緒適應則有較差的傾向。似乎也反映 出大學女生的情緒倒乎受親子關係的品質影響較大,但由於女性的關係需求較強,若親于無 法謹展良好的依附關係,其將轉向同儕尋求依附,而有且好的社會適應,但即使具有良好的 問儕位附關係似乎不能真正完全滿足大學女生酌情感需求,所以其心中仍缺乏安全感,而有 情緒適應的困擾。也許因爵親子關係有衝畏的情緒,就難以感受到正向的連串吉或父母親的囊, 此對六學女生而言是一大戚脅,因此也可能會有較多的情緒問題。另外也可能由於大學女生 更重棍闆係連結,此階段想離開父母的管束,追求獨立,但內心又渴望父母關愛與照顧,此 種趨避衝寞,也讓大學女生有更多的焦慮、不安、罪惡感或生氣,即使能與他人建立密切人 際關係, f旦與原生家庭的情緒未解,故影響其情緒,適應 O 此外,比較男、大學女生的第二組型後發現不|苛|生別有不同的關係祖型存在 o 大學男生 的第二個潛在變項(也)主要由「罔儕依附」構成,大學女生則由「向儕依附」與「衝空獨 立」構成。在國外研究中皆覽現「衝~獨立」與大學適應的重要關係 (Ho旺man,

1984;

Ken-ny & Donaldson

,

1992; Lapsley et a

l.,

1989;

Lo

pez et a

l.,

1988 、 1989a 、 1989b;

Rice et

此, 199吋,但此關係卻未在大學男生的關係組型中費現,然而由本研究性別差異的結果中, 可發現大學男生的「衝翼獨立」實際上顯著{jf;於女生,男生與父母其實有較多的直向情緒, 然此並未影響其大學適應的情形,此結果讓研究者不禁懷提大學男生的種J~獨立與適應無關 可能只是反映出男生性的自我防衛,藉由壓抑或否認等方式讓自己不會受親于間的衝突情緒 影響到自己的適應情形。此外,男性(山乎也較不允許自己去感覺衝索,通常較以認真口理性主 導一切,也比較不被鼓勵直接表達情緒,或不准太過情緒化,受情緒的左右,因此大學男生 表面上不受衝要獨立的影響,然而內心深層的掙扎,可能需要進一步深度訪談方能得知,有 待未來研究再釐清 G

伍、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可以歸納如下:

(13)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保、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係 85 1.不同性別學生在同儕依附、切能獨立、情緒獨立、衝三是獨立、目標承諾均有顯著差異 O 2. 依附關係愈安全的大學生,對父母愈無負向情緒,人我分化也愈高,然功能獨立、態 度獨立、情緒獨立愈低 o 3. 父母依附愈安全、同儕依附愈安全、且人我分化清楚的大學男女生適應較好 Q 根攝本研究結果討論與相關文獻,革對輔導應用方面提出豔點建議如下: 付親于間需維持安全的值附關保,並且也1t關保中草勵青少年于女獨立自主。 本研究發現親于依附關係對大學生而言仍然重要,除可以協助適應大學各方面的的挑戰 外,也可協助人我分化的聲展 o 與父母依附關係可提供安全感及心理上的穩定,若無此基礎 將會感到孤單與疏離、適應不且,而若只有依昨浦口無鼓勵自主的話也將會誰人失去自我,延 右其自我費展,因此在安全的依附關係下鼓勵自主是最適宜的親子關係 o 在安全親于俄附關 係下,父母鼓勵子女獨立自主,而且在親于互動中也讓于女學會揖自己車賣,並鼓勵子女表 達自己的想法、意見與感覺,尊重值此的差異,讓于女瞭解到「做自己」並非等於「背叛 J 也不會被拒絕或拋棄,而父母在子女需要時仍會給予無條件的情感支持,此將可使青少年更 值康地發展自我 o 己文母需面對並接納青少年個體化的需求,調整軍區系統的互動方式與結構,允許于女獨 立。此外,個體化過程中,建聶艾母也需包容自己本身與于女的黨盧。 個體化是一個不斷鞏展的互動過程,親于雙方都需暸解真正健康的關係是能平衡依附關 係與個體化,兩者絕非相互衝寞,而能相輔相成 o 隨著于女的噩展需求,家腫系統也需要彈 性調整。當青少年日趨成熟,並試著離開原生家庭時,家庭系統內將有不同的衝~與緊張, 家中成員也面臨建立新界限與關係的任務 o

VVechter

(1983) 主張家直要支持青少年適宜的 個體化,父母需鼓勵自主,鞏固自己的婚姻關{系, rJ或少會{晝擾子女生活現措礙J脫離過程的親 于互動 o 結構家庭理論 (Minuchin,

1974; Teyber

,

1981) 也主張青少年晚期最適直的軍區桔構, 其特擻為清楚的人我界限、極強而穩定的婚姻聯盟,父母需維持階層的權戚,撞見和弦于形 成不適宜的跨代聯盟。 分離或個體化對大多數家庭都很困難,尤其它帶來害怕與焦慮,此負向』情緒宙限制個人 成長且無限期延後個體化的過程 o 個體化過程中的衝~情緒是身為父母、老師、諮商員、甚 至青少年本身應該瞭解與接納的部份,而如何處理個體化過程中衝喪、電恨交織的情緒也亦 顯重要。因此,當青 y年知覺到心理分離的失落感時,更需父母情感的支持與肯定,才能過 此階段 o 然而此時父母本身可能對子女的獨立也倍感戚脅草也有失落感,因此需要問時但容 自己本身與于女的焦慮,子女成長的同時,父母本身也成長,如此才能讓個體化順利發展。 白話商輔導人員可J-j,誰做附、個體化的觀點東關解大串生呈現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謹現依附關係、個體化和大學適應確實有所關連。從研究可知,安全依附關 係將可促進適應情形,因此除了工具性的主持外,父母或同儕提棋情感、支持關係也是很重要 的社會資瀾。另外,依附關係與社會適應最有關連,人酷的衝~可能呈現個人在與人連結的 困難,所以依附理論提快一個參考架構,讓我們也可由此瞭解軍主的問題。 對於大學生的適應問題,很多人都將之簡化為因剛到新環墳還未適應,過一陣于就好丁, 反而忽略其深層內心結構的衝笑。從個體化的觀點,可以瞭解學生的問題可能正反映其潛在 的分離焦慮、心理失落感或者離合衝翼。再者,本研究亦噩現男生與父母之間有較多的衝~ 情緒,然而並未顯現出適應困難的情形,由於無外顯的適應困擾,因此有個體化掙扎的大學 男生也容易讓我們忽略,此乃諮商輔導人員所需注意的。總之,從依附關係與個體化的角度

(14)

86

教育 I l,、理學報 可以提供更豐富的訊息,也可以更有效地提供介入與預防學生的發展、適應問題。 回話商員需要瞭解個體化困難的總由,幫助青少年虛理內ù衝寞的情錯,協助車主值庫個 體化 o 本研究費現個體化確實與親子關係有密切關連,罔儕依附關係反而沒有直接關係,因此, 當大學生來說時所呈現的問題楣於個體化的困難時,諮商員要能覺察軍主可能的衝吳情緒, 並從原生軍區經驗著手工作 o 其實,聲勵分離或距離並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而是要讓軍主 瞭解自已家中的動力,以避免自己又陷入情緒混淆而不自主日,或者背著數人同行,反而窒礙 軍主自己的聲展與適應。 從研究也可置現個東呈現個體化的困難,最重要的因素是分離焦慮、衝~情緒,是否功 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反而顯得不是那麼要緊,因此諮商員在介入時若能解換分離的 焦慮、生氣、罪惡感等情緒,將可促進心理健康。諮商員無法改變軍主親子關係,但可協助 軍主看清自己在此闢係中扭潰的角色,協助軍主揖索、覺察並表達對父母的衝費情緒與自己 內心的渴望,進而對父母與自己有新的暸解,而願意放下(1et go) 過去、放聞自己,以建立 獨立的個體 o 此外,語商員的同理、主持、瞭解與無條件接納也能讓車主有安全感,有勇氣 去面對個體化的衝主題,而在諮商關係中也可修過 (work through) 個體化的困難,尤其是結案 時的哀悼 (mourning) 過程,話說軍主對分離、獨立自主的的矛盾情緒, )1寄可韓東主更能準 備好去面對以後的分離或自己的個體化掙扎 o 總之,研究者認為處理個體化的問題可從兩方面著于: 1.由親職教育與家族治療處理家庭卦化的課題,幫助父母本身噩展個體化,並支持整個 軍區系統面對個體改變的焦慮。 立由諮商員提供矯正性經驗,草草案主有勇氣跳出原生軍庭的軍臼,學習矗立界限,跳出 共聾的糾纏中,不再讓自己背著家庭問行。

參考文獻

朱瑞玲(民的軍區教化與輯于闢保研究之攝討。中央研究院民腰學研究所小型專題研 討會系列之十六 0 余德慧(民 77) 中國人的艾母輕一站站與親情 o 台北市:張老師。 奧麗娟(民 86 )艾母自我分化、聲聲方式對青少年于女自韓封化、因應方式及適應影響 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要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 o 陳秉華(民的必理誼商中分離.個體化宿費改盤歷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 車風(民 84 )大一學生原生囂塵經腫、必理好離-個體化、與情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o 賈紅鶯(民 80 )艾母自我分化、于女自我分化與子女適應*準之相關研究 o 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惠琴(民 70 )大學宜生的性別角色與事單態度之關保研究 o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育,故(民 84 )種青春期大學男生知覺之艾母婚姻狀現對其個體化影響之研究 O 國立彰 1t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O

(15)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間係 87

An

derson

,

S.

&

Fleming

,

W. M. (1986). Late adolescents'

identi可 formation:

individuation

from the family of origin.

Adol,臼cence,

21(84)

,

785-796.

Ar

msden

,

G.

C.

&

Greenbe唔,

M. T. (1987).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

ment: l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

e,

16(5)

,

427-454.

Baker

, R.

W.

&

Si可k,

B.

(1986). Exploratory intervention with a scale measuring

adjust-ment to colleg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3

(1),

31-38.

Bowen

,

M. (1978).

Family 的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

k:

Basic Books.

Bragan

, K.

(1980). Separation conflict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oum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

28

,

222-224.

Cashdan

,

S. (1988).

Object Relations

Therapy: 的ing

the relationship.

W. W. N orton &

Company

,

lnc.

Clauss

, K.

(1996).

Th

e Relationships of Family Style

,

Family Competence

,

Parental

Attach-ment

,

Self-Esteem

,

and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with 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t 的

College of

First-扭'ar

Students.

Selton Ha

l1

Universi可.

DAO AAC 9535929

Daniels

,

J.

A.

(1990).

Adol聞自nt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and family transitions.

Adoles-cence, 25伊刀,

105-116.

Fan

,

Xit帥.

(1997).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Strncture Equation Modeling

,

4(1)

,

65-79.

Frank

,

S. J.

,

Pi自由,L. 丸,

&

Wrig旬, V. 巳 (1990).

La

te adolescents'

per∞ption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relationships among deidealization

,

autonomy

,

relat-edness

,

and insecur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adolescent adjustment and ego identity

sta-tus.

Joum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

19(6)

,

571-587.

Gecas

,

V.

&

Seff

,

M.

A.

(1990). Families and adolescents: A review of the 1990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

52

,

941-958.

Gilligan,巳 (1982).

In a

d(伊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ffman

,

J.

A.

&

Weiss

,

B.

(1987). Family Dynamics and Presen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Joum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4ρ),

157-163.

Hoffman

, 1.

A.

(1984).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of late adolescents from their parents.

Joumal ofCounseling Psychology

,

31(2)

,

170-178.

Holmbeck

,

G. N. & Wandrei

,

M.

L.

(1993). lndividual and relational predictors of

a吋ust­

ment in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

JOU1η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40

(1),

73-78.

(16)

88 教育'L.、理學報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to the

a吐justment

of first -year college women.

Joum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

33

,

431-438.

Kenny

,

M. E. & Hart

,

K.

(1992).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eating

disorders in an inpatient and a college sample.

Joum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9(4)

,

521-526.

Kenny

,

M. E. & Perez

,

V.

(1996). Attach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mong racially

and ethnically diverse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

37(5)

,

527-535.

Kenny

,

M. E.

&

Ri間,

K.

G. (1995). Attachment to

paren臼 and

adjustment in late

adoles-cent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tatus

,

Applications

,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

23(3)

,

433-456.

Kenny

,

M.

E.

(1987). 官le

extent and function of parental attachment among

first-year

∞1-lege students.

Joumal ofyouth and Adolescence

,

16(1)

,

17-29.

Kenny

,

M.

E.

(1994). Quality and correlates of

p訂閱tal

attachment among late

adoles-cents.

JoumaZ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72

,

399-403.

Kl

imek

,

D.

&

An

derson

,

M. (1988).

Inner world

,

outer world: understanding the struggZes of

adolescence.

ED 290118.

Lapsley

,

D.

K.,

Rice

, K.

G.

,

&

Shadid

,

G. E. (1989).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and

a吐just­

ment to co

l1

ege.

JoumaZ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6(3)

,

286-294. Larson

,

J. H. (1995).

四le

use of family

syst巳ms the。可 to

explain and treat career decision problems in late

adolescence: a review.

Th

e American Joumal of Family

Th

erapy

,

23(4)

,

328-33

7.

Lapsl,甲~

D. K

,

Rice

,

K G.

, &

Fi位Gerald,

D. P. (1990). Adolescent attachment

,

identi.恥 and adjustment 的 colleg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inuity of adaptation hypothesi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中ment,

68

,

561-565.

Lopez

,

F. G. (1991). Patterns of family conflict and their relation to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Joum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9

,

257-260.

Lopez

,

F. 丘,

Campbe

Il,

V.

L., &

Watkins

, C.

E. (1988). Family structure

,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

and college adjustment: a canonical analysis and cross-valid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5(4)

,

402-409.

Moore

,

D.(1987).

Par間巳閒n酪1

les血c巳目閒nt臼s.De卸ve[,中mηle叩nt,叫al

Psychology

,

23

(刀1,

298-307.

。lver,

R. R.,

Ari間,

E.,

& Batgos

,

J. (1990).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mother-ch

i1

d

relationship: the effects of sex and birth orde

r.

Joum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

150(3)

,

311-32

1.

Palladino

,

D. &

Bl

ustewin

,

D.

L.

(1994). Contributions of fam

iI

y relationship factors to the

identity formati

(17)

不間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關係

89

Jouma/ o[ Youth and

Ado/,四cence,

19(5)

,

511-538.

Rice

,

K.

G. (1992).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and adjustment to college: a longitudinal

stu旬.

Jouma[ o[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9(2)

,

203-213.

Rice,K.丘,臼le,

D.

A

,

&

La

psley

,

D.

K.

(1990).

Separation-individuat帥, f;扭曲∞he­

sion

,

and adjustment to co

l1

ege: measurement validation and test of a theoretical

mode

l.

Joumal; o[ Counseling Psychology

,

37(2)

,

195-202.

Ri

ce

, K.

G叮 FitzGerald, D. 且,

Whaley

,

T. J.

,

& Gibbs

, C. L.

(1995) Cross-sectional and

10ngitudinaI examination of attachment

,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

and co

l1

ege student

adjustment.

Joumal o[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73

,

463-474.

Schulm凹,

L.

M.

(1992).

Th

e

Relationship o[ College Residential Status o[ Freshmen to

ldenti-。I

Achievement

,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

and

Matu斤。I

o[

Relationship 的 Parents.

N

ew

York University Doctortal Dissertation.

Schulthei間,

D. E.

&

Bl

ustein

,

D.

L.

(1994b). Role of adolescent-parent relationships in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

t.

Joumal o[ Counseling Psychology

,

41(2)

,

248-255.

Shaver

,

P.

R.

&

H缸凹,巳 (1988).

A biased overview of the study of love.

Joumal o[ Social

and Personality Relationship

,

5

,

473-50

1.

S

i1

ver

A. R.

(1995).

College Adjustment:

Relationships 的 Attachment

Security

,

S中aration-

ln-dividuation

,

and Style o[ Coping. Se

1t

on Hall University. DAO AAC 9535463.

(18)

90 教育,已、理學報

BII/letin 01 Edllcational P.伊hology, 1998, 30(刀,73-90

National 而iwanNormal Un扣ersity, Taipei, Taiwan, R.O.

c.

Attachment

、 individu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adjustment

Hsiu-

Li

ng Tsai

Department 01 Human Science St. John 甘 & St. 且lary甘 Institute

01 Techonology

Li-Chuan Wu

Department 01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llnseling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wersity

Taipe~ Taiwan, R.O.C

ABSTRACT

τb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ttachment

,

individuation and coUege adjustmen

t. Th

e sample consisted

of 抖4

students from

eigh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pe

i.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

"Individuation Inventory" and "College

Adjustment Inventory". Data was analyzed by

T-test 阻d 回nonical coπ'elation 凹alysis. Th

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Men showed more functional

independen間,

emotional independence

,

conflictual independence and lesser peer attachment and

goal commitment than did women. (2)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d more parental

at-tachment showed greater conflictual independence

,

self-other

di丘'erentiation,

func-tional

dependen間,

attitudinal dependence and emotional dependence. (3)

Th

ose men

who exhibited stronger parent attachment

,

peer attach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greater

self-o由er differenti甜on

were better in

a回demic

adjustmen

t,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adjustmer址,

however

,

were worse in goal cornmitmen

t.

Moreover

,

men who only exhibited stronger peer attachment were more likely to be worse in

academic adjustment. Females who exhibited stronger parent attachmen

t,

peers

at-tach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greater self-other

differenti且lion

were better in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 Moreover

,

females who exhibited stronger

peer attach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lesser conflictual independence tend

10

be worse

in emotional

a句ustmen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thematica 5.0 (Wolfram 2003) 是一個強大的數值、 符號運算、 繪圖整合系統, 具有 高階程式語言能力的數學軟體。 它新增一個強大的內建命令 RSolve, 可以解遞迴方程。 在

3.表 2 請填寫公職人員及關係人之基本資料,並勾選填寫關係人與公職人員間屬第 3 條第 1

• cY 代表因所得水準不同而產生的誘發性消費 支出(induce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

學校應定期檢視校園整體安全,依空間 配置、管理與保全、標示系統、求救系

出口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第一類至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應檢附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之輸出登記

這些 dimensions 之間的關係, 而這些關係和 ordered basis 的選取無關, 所以 A, B associated λ 的 elementary Jordan matrices 的各個階數的個數會相同, 也就是 A,B 可以化為相同的

但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主要值基於平面幾何系統的研究,Gutiérrez(1992)後 來延伸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並以 Van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