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音與朋友:儒家「理解」的美學的起源與形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知音與朋友:儒家「理解」的美學的起源與形成"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知音與朋友:儒家「理解」的美學的起源與形成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1-H-002-023-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陳昭瑛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報告附件: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2 月 24 日

(2)

信和悅:「朋友」的倫理學內涵及美學內涵

陳昭瑛 (台大中文系教授) 「朋友」在孔門教義中較傾向倫理學的方面。「信」是要求於朋友 的第一義。《論語•學而》有言:「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 言而有信。」《論語•公冶長》有言:「朋友信之。」孟子則將朋友歸 於五倫中的「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信」之外,孔門對朋 友之義尚有其它要求,但多偏於倫理和知識的旨趣。如「友直、友諒、 友多聞。」(《論語•季氏》)「諒」近於信,「直」是基於「信」,而 有更深一層的要求,因為對朋友責善直諫必定已有「信」的基礎,「多 聞」較偏向知識性的要求。在孔門教義,朋友本來就與「學」息息相 關。結交博學多聞之人為友,到了《禮記》仍有發揮,如「獨學而無 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而《論語》的第一句便是「有 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朱《注》:「朋,同類也。」 包咸(6B.C-A.D.65)《章句》云:「同門曰朋。」「同類」、「同門」有志 氣相投、同門學習之指涉。志同道合之人必有精神的分享與互動,故 孔門用來形容朋友交往的動詞是「交」、「會」,如「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如「子夏曰:『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如「曾子曰:『君子以文會 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荀子》一書論朋友的篇幅不多,但對「朋友」的看法與孔門基 本教義完全相符而有所發展。如言:「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 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荀 子•修身》)又言:「庸眾駑散,則刦之以師友。」(《荀子•修身》) 這些話肯定朋友對修身的正面影響。而值得注意的是,和孟子五倫中 的「朋友」有所不同,荀子以「師友」並稱,在「師友」脈絡中論友, 「師生」一倫尚未在五倫中出現,荀子的想法或可視為一種發展。 在〈非十二子〉,荀子言:「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則修長幼之 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 導寬容之義。」此段雖非在五倫關係中論友,但至少是在三倫(君臣、 兄弟、朋友)的脈絡中論「朋友」。「修禮節辭讓之義」也指出朋友有道

(3)

德切磋之義。《論語》中有益友、損友之別,《荀子》亦提出「良友」 的看法。如「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 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 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荀子•性惡》)此處也是在「師友」 脈絡中論「友」。荀子接著說:「傳曰:『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 其左右。』靡而已矣! 靡而已矣!」由於物以類聚,對一個人若不了解, 視其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就可知其為人,這些地方都在強調朋友對一個 人的修身有重大的意義。 〈大略〉也有一大段文字論「朋友」: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 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 水流濕;夫類之相從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觀人焉所疑!取友善 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 冥」。言無與小人處也。(《荀子•大略》) 這是在君臣、朋友的脈絡中論朋友,近於上面荀子所引「不知其 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的意思。而這段話尚有幾點可以注 意:一是指出朋友有相有(即相佑)之義,「道不同,何以相有也?」指 出朋友是在道義上相互扶持,所以要求道同,因此可以說對儒家而言, 朋友即是同道。第二點,荀子像先秦許多思想家一樣,以隱喻性思維 來說明同道相聚之現象,如言「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 濕;夫類之相從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觀人焉所疑。」〈大略〉另一處亦 強調交友不慎的後果:「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 至。」而這段話亦是在君臣、朋友的脈絡中論友。 荀子論友以師友並稱,並特別強調同道,是其特色,但荀子主要 仍在倫理學領域中論友,《論語》中第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的重點在於「自遠方來」,並不是論朋友關係中屬於本質性的快樂。儒 家是否根本不考慮朋友一倫與其它四倫有根本的差異?事實上,父子、 君臣、兄弟、夫婦皆有上下或尊卑之分,而多少具有壓抑性,唯朋友 關係是平等、開放、自由自在的關係,也因此應是最令人感到快樂的 倫理關係。晚近出土的《郭店楚簡》對此有所發揮,如「同悅而交, 以悳者也。不同悅而交,以猶者也。」(《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至 此,「兩情相悅」終於被儒家視為交友的條件,只是〈性自命出〉的作 者仍強調「悳」是「同悅而交」的基礎。的確,不道德的言行無法使

(4)

人感到喜悅,但儒家仍未思及一個問題,即道德的言行一定引發喜悅 嗎?兩個君子絕對有可能因為氣質的差異、見解的不同而互不欣賞。《郭 店楚簡•五行》另一句話對「悅」有更好的解釋:「以其中心與人交, 悅也。」亦即兩人交心,則有喜悅,則比僅從「德」未考慮相悅更加 周延,也更開放。 《郭店楚簡》將「悅」的論述帶入「朋友」一倫,是一大進步, 使「朋友」一倫的美學潛能得到初步的開發。而孟子的「知人論世」 之說雖未涉及快樂、喜悅,但由於直接論及對古代詩書的理解,也為 文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年級學生對於【校園美感小 旅行】的學習活動,充滿著期待與 興奮,尤其請小朋友藉著肢體動作

A1: 資訊系統的操作對於我們來說友善程度沒有那麼高,雖然它每年持 續的在改進啦,其實大家都知道 TIMS 非常的難用,從以前就通道說 TIMS

有鑑於青年朋友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階段如求學、就業等抉

《小偵探》 :小朋友,你知道誰是歐巴馬嗎?請你查一查他的資料,與全班分

由於 reduced echelon form 每一個 row 除了該 row 的 pivot 外, 只剩 free variables (其他的 pivot variable 所在的 entry 皆為 0), 所以可以很快地看出解的形式.. 而我們又知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