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1 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1 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數學考科

第 壹 部 分 : 選 擇 題 ( 占 65 分 )

一 、 單 選 題 ( 占 35 分 )

說 明 : 第 1 題 至 第 7 題 , 每 題 有 5 個 選 項 , 其 中 只 有 一 個 是 正 確 或 最 適 當 的 選 項 , 請 畫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填 )題 答 案 區 」。 各 題 答 對 者 , 得 5 分 ; 答 錯 、 未 作 答 或 畫 記 多 於 一 個 選 項 者 , 該 題 以 零 分 計 算 。 1. 12 12 1 5 4  等 於 下 列 哪 一 個 選 項 ? (1) 1.01,( 2) 1.05,( 3) 1.1,( 4) 1.15,(5) 1.21。 Ans: (2) 【 詳 解 】 2 2 1 1 1 0.04 0.0625 1 5 4      1.1025   2 1 0.05 1.05    故 選 (2) 【 備 註 】 1.012= 1.0201,1.052 = 1.1025,1.12 = 1,21,1.152 = 1.3225,1.212 = 1.4641。 2. 將 邊 長 為 1 公 分 的 正 立 方 體 堆 疊 成 一 階 梯 形 立 體 , 如 右 圖 所 示 , 其 中 第 1 層 ( 最 下 層 ) 有 10 塊 , 第 2 層 有 9 塊 , … … , 依 此 類 推 。 當 堆 疊 完 10 層 時 , 該 階 梯 形 立 體 的 表 面 積 ( 即 該 立 體 的 前 、 後 、 上 、 下 、 左 、 右 各 表 面 的 面 積 總 和 ) 為 多 少 ? (1) 75 平 方 公 分 (2) 90 平 方 公 分 (3) 110 平 方 公 分 (4) 130 平 方 公 分 (5) 150 平 方 公 分

(2)

Ans: (5) 【 詳 解 】 1 2 3   102 1 10  2 10 1 10 ( 前 後 ) ( 左 ) ( 右 、 上 ) ( 下 ) 110 10 20 10     150  故 選 (5) 3. 下 表 為 常 用 對 數 表log N10 的 一 部 分 : 請 問 3.032 10 最 接 近 下 列 哪 一 個 選 項 ? (1) 101, ( 2) 201, (3) 1007, (4) 1076, (5) 2012. Ans: (4) 【 詳 解 】 令 3.032 10 x 3.032 3 0.032

logxlog10  3 0.032log10 log10 經 查 表 可 知

0.0294 0.032 0.0334 

log1.07log100.032log1.08

 3 3 0.032 3

log10 log1.07log10 log10 log10 log1.08

 3.032

log1070log10 log1080 ∴ 1070 x 1080, 故 選 (4) 【 備 註 】 103 . 0 3 2= 1076.4652136298348783046684890364 . 4. 甲 、 乙 兩 校 有 一 樣 多 的 學 生 參 加 數 學 能 力 測 驗 , 兩 校 學 生 測 驗 成 績 的 分 布 都 很 接 近 常 態 分 布 , 其 中 甲 校 學 生 的 平 均 分 數 為 60 分 , 標 準 差 為 10 分 ; 乙 校 學 生 的 平 均 分 數 為 65 分 , 標 準 差 為 5 分 。 若 用 粗 線 表 示 甲 校 學 生 成 績 分 布 曲 線 ; 細 線 表 示 乙 校 學 生 成 績 分 布 曲 線 , 則 下 列 哪 一 個 分 布 圖 較 為 正 確 ?

(3)

Ans: (1) 【 詳 解 】 甲 校 平 均60乙 校 平 均65  常 態 分 布 的 高 峰 即 是 平 均 數 , ∴ 甲 的 高 峰 在 乙 的 高 峰 左 側 甲 校 標 準 差10乙 校 標 準 差5  甲 校 成 績 較 為 分 散 又 甲 、 乙 二 校 學 生 一 樣 多  曲 線 下 面 積 應 相 等  (1)合 故 選 (1)

5. 若 正 實 數 x,y 滿 足 log1 0x=2.8, log1 0y=5.6, 則 log1 0(x2+y)最 接 近 下 列 哪 一

個 選 項 的 值 ?

(1) 2.8, (2) 5.6, (3) 5.9, (4) 8.4, (5) 11.2.

(4)

【 詳 解 】 10 log x2.8  x102.8 2

2.8

2 5.6 10 10 x   10 log y5.6  y105.6 ∴

2

5.6 5.6

10 10

log xy log 10 10 log10

105.62

10 5.6 log 2   5.6 0.301 5.901 故 選 (3) 6. 箱 中 有 編 號 分 別 為 0,1,2,… …,9 的 十 顆 球 。 隨 機 抽 取 一 球 , 將 球 放 回 後 , 再 隨 機 抽 取 一 球 。 請 問 這 兩 球 編 號 相 減 的 絕 對 值 為 下 列 哪 一 個 選 項 時 , 其 出 現 的 機 率 最 大 ? (1) 0, (2) 1, (3) 4, (4) 5, (5) 9. Ans: (2) 【 詳 解 】 設 第 一 次 取 號 為 x1, 第 二 次 取 號 為 x2 1 2 xx 0 1 4 5 9 情 形

 

0,0

 

1,1

2, 2

 

3,3

4, 4

 

9,9

 

0,1

 

1,0

 

8,9

 

1, 2

 

2,1

 

9,8

 

2,3

 

3, 2

 

3, 4

 

4,3

 

4,5

 

5, 4

 

5,6

 

6,5

6, 7

7, 6

 

7,8

 

8,7

0, 4

4, 0

 

1,5

 

5,1

2, 6

6, 2

 

3,7

 

7,3

 

4,8

 

8, 4

 

5,9

 

9,5

 

0,5

 

5,0

 

1,6

 

6,1

2, 7

7, 2

 

3,8

 

8,3

 

4,9

 

9, 4

 

0,9

 

9,0 機 率 10 10 10 18 10 10 12 10 10 10 10 10 2 10 10 ∴ 兩 球 編 號 相 減 的 絕 對 值 為1的 機 率 最 大 , 故 選 (2) 7. 空 間 坐 標 中 有 一 球 面 ( 半 徑 大 於 0) 與 平 面 3x+ 4y= 0 相 切 於 原 點 , 請 問 此 球 面 與 三 個 坐 標 軸 一 共 有 多 少 個 交 點 ? (1) 1, (2) 2, (3) 3, (4) 4, (5) 5. Ans: (3) 【 詳 解 】

(5)

∵ 球 與 E : 3x 4y 0相 切 於 原 點 若 將 球 投 影 在 xy平 面 上 , 設 球 心 為 A

3 , 4 ,0

OAnt tt 當O

0,0,0

A t t

3 , 4 ,0

,

4 d A x軸  t

,

3 d A y軸  t

,

5 d A z軸  tOAR ∴ 球 面 與 三 軸 交

6 ,0,0t

0,8 ,0t

0, 0, 0

共3個 交 點 , 故 選 (3)

二 、 多 選 題 ( 占 30 分 )

說 明 : 第 8 題 至 第 13 題 , 每 題 有 5 個 選 項 , 其 中 至 少 有 一 個 是 正 確 的 選 項 , 請 將 正 確 選 項 畫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填 )題 答 案 區 」。各 題 之 選 項 獨 立 判 定 , 所 有 選 項 均 答 對 者 , 得 5 分 ; 答 錯 1 個 選 項 者 , 得 3 分 ; 答 錯 2 個 選 項 者 , 得 1 分 ; 答 錯 多 於 2 個 選 項 或 所 有 選 項 均 未 作 答 者 , 該 題 以 零 分 計 算 。

8. 設 f(x)= x4- 5x3+ x2+ ax+ b 為 實 係 數 多 項 式 , 且 知 f(i)= 0( 其 中 i=

1  ) 。 請 問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是 多 項 式 方 程 式 f(x)= 0 的 根 ? (1) i, (2) 0, (3) 1, (4) 5, (5) 5. Ans: (1)(2)(5) 【 詳 解 】 因 f x

 

為 實 係 數 多 項 式 , 故 虛 根 成 對  i、i皆 為 f x

 

的 根 又 xix2   i2 1  x2 1 0, 即 f x

 

有 因 式 x21 1 5 1 0 1 1 5 1 1 0 1 5 0 5 0 5 5 a b a a b       ∴ a 5 0,a 5,b0

(6)

 

2



2

 

2

  1 5 1 5 0 f xxxxx  x x  的 根 為 i、 i、0、5 故 選 (1)(2)(5) 9. 三 角 形 ABC 是 一 個 邊 長 為 3 的 正 三 角 形 , 如 右 圖 所 示 。 若 在 每 一 邊 的 兩 個 三 等 分 點 中 , 各選 取 一 點 連 成 三 角 形 , 則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是 正 確 的 ? (1) 依 此 方 法 可 能 連 成 的 三 角 形 一 共 有 8 個 (2) 這 些 可 能 連 成 的 三 角 形 中 , 恰 有 2 個 是 銳 角 三 角 形 (3) 這 些 可 能 連 成 的 三 角 形 中 , 恰 有 3 個 是 直 角 三 角 形 (4) 這 些 可 能 連 成 的 三 角 形 中 , 恰 有 3 個 是 鈍 角 三 角 形 (5) 這 些 可 能 連 成 的 三 角 形 中 , 恰 有 1 個 是 正 三 角 形 Ans: (1)(2) 【 詳 解 】 (1) 三 角 形 有2 2 2 8   , 即 DIF △ 、△DIG、 △DHG、△DHF EIF

△ 、△EIG、 △EHF、△EHG (2) 銳 角 三 角 形 :

正 三 角 形 即 是 銳 角 三 角 形  △DHF、△EIG, 共 2個

(3) 直 角 三 角 形 :△DIF、 △DIG、 △EHFEIF △ 、△EHG、 △DHG, 共6個 (4) 鈍 角 三 角 形 : 共0個 (5) 正 三 角 形 :△DHF、△EIG, 共 2個 故 選 (1)(2) 10. 設 O 為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原 點 , 並 令 點 A,B 分 別 代 表 非 零 複 數 z,w。 若AOB = 90, 則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必 為 負 實 數 ? (1) z w, (2) zw, (3) (zw) 2, (4) 2 2 z w , (5) 2 (z w) ( 其 中w為 w 的 共 軛 複 數 ) Ans: (4)(5) 【 詳 解 】

zr1

cos1isin1

wr2

cos2isin2

因AOB , 故90  1 2  90

(7)

(1) ×, 1 1

1 2 1 2 1 2

2 2

[cos( ) sin( )] [0 sin( )]

r r z i i wr       r    不 是 負 實 數 。 (2) ×, zwr r1 2cos

 12

isin

 12

不 一 定 為 負 實 數 (3) ×, 2 2 2 2

 

2

1 cos2 1 sin 2 1 2 cos2 2 sin 2 2

zw  z wr  i  r  i

2 2 1 2 cos 2 1 2 2 sin 2 1 2 2 r r   i         不 一 定 為 負 實 數 (4) ○ ,

2 2 2 1 1 1 2 1 2 2 2 2 2 2 cos 2 sin 2 1 0 z r r i wr        r   負 實 數 (5) ○ ,

 

2 2 2 2

 

2

1 c o s 21 s i n 21 2 c o s 22 s i n 22 z wzwr   i   r   i

2 2

1 cos2 1 sin 2 1 2 cos 2 2 sin 2 2

riri         

2 2 1 2 cos2 1 2 sin 2 1 2 r r   i            2 2 1 2 1 0 r r     負 實 數 故 選 (4)(5) 11. 若 實 數 a, b, c, d 使 得 聯 立 方 程 組 8 4 3 ax y c x y        有 解 , 且 聯 立 方 程 組 3 4 3 x by d x y         無 解 , 則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一 定 正 確 ? (1) a≠2, (2) c=6, (3) b= 12, (4) d≠9, (5) 聯 立 方 程 組 8 3 ax y c x by d        無 解 。 Ans: (3)(4) 【 詳 解 】 8 4 3 ax y c x y        有 解  唯 一 解 : 8 1 4 a   a 2  無 限 多 解 : 8 1 4 3 a c   a 2,c 6 3 4 3 x by d x y         無 解

(8)

 3 1 4 3 b d   b12,d  9 又 8 3 ax y c x by d        , 若a 2, 則 8 3 a b    唯 有 一 解 若a 2,c 6,b12,d 9  2 8 6 3 12 d    無 解 , 故 選 (3)(4) 12. 在 坐 標 平 面 上 , 廣 義 角的 頂 點 為 原 點 O, 始 邊 為 x 軸 的 正 向 , 且 滿 足 tan= 2 3。 若的 終 邊 上 有 一 點 P, 其 y 坐 標 為4, 則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一 定 正 確 ? (1) P 的 x 坐 標 是 6, (2) OP2 13, (3) cos= 3 13, (4) sin2> 0, (5) cos 2  < 0. Ans: (2)(4) 【 詳 解 】 因tan 2 3   , 又終 邊 的 P點 , y坐 標 為 4 故在 第 三 象 限 。 (1) ╳ , tan 2 4 3 y x x      x 6, 得 Px坐 標 為6 (2) ○ , 2 2 4 6 52 2 13 OP    (3) ╳ ,cos 6 3 2 13 13 x OP      

(4) ○ ,sin 2 2sin cos 2 4 6 0 2 13 2 13              (5) ╳ ,1 8 0 3 6 0  k  2 7 0 3 6 0kk 90 180 135 180 2 kk         ,k

(9)

k0時 , 2  在 第 二 象 限 ,cos 0 2  k1時 , 2  在 第 四 象 限 ,cos 0 2  故 選 (2)(4) 13. 平 面 上 兩 點 F1, F2 滿 足 F F = 4。 設 d 為 一 實 數 , 令1 2 表 示 平 面 上 滿 足 1 2 PFPF = d 的 所 有 P 點 所 成 的 圖 形 , 又 令 C 為 平 面 上 以 F1 為 圓 心 、 6 為 半 徑 的 圓 。 請 問 下 列 哪 些 選 項 是 正 確 的 ? (1) 當 d= 0 時 ,為 直 線 (2) 當 d= 1 時 ,為 雙 曲 線 (3) 當 d= 2 時 ,與 圓 C 交 於 兩 點 (4) 當 d= 4 時 ,與 圓 C 交 於 四 點 (5) 當 d= 8 時 ,不 存 在 Ans: (1)(2)(5) 【 詳 解 】 (1) ○ , 當d 0時 , PF1PF2 0  PF1PF2  P點 所 形 成 的 圖 形 為 F F1 2的 中 垂 線 (2) ○ , 當d1時 , PF1PF2 1 F F1 24  P點 所 形 成 圖 形 為 雙 曲 線 (3) ╳ , 當d 2時 , PF1PF2 2 F F1 24  P點 所 形 成 圖 形 為 雙 曲 線 , 與 圓 C交 於 4點 (4) ╳ , 當d 4時 , P F1 P F2  4 F F1 2  P點 所 形 成 圖 形 為 以 F1F2為 起 點 的 射 線 , 與 圓C交 於2點 (5) ○ , 當d8時 , P F1 P F2  8 F F1 2  P點 所 形 成 的 圖 形 不 存 在 故 選 (1)(2)(5)

(10)

第 貳 部 分 : 選 填 題 ( 占 35 分 )

說 明 : 1.第 A 至 G 題 , 將 答 案 畫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 選 擇 ( 填 ) 題 答 案 區 」 所 標 示 的 列 號 (14– 33)。 2.每 題 完 全 答 對 給 5 分 , 答 錯 不 倒 扣 , 未 完 全 答 對 不 給 分 。 A. 若 首 項 為 a, 公 比 為 0.01 的 無 窮 等 比 級 數 和 等 於 循 環 小 數1.2, 則 a= Ans: (14) 1, (15) 2, (16) 1 【 詳 解 】 2 11 1.2 1 1 0.01 9 9 a   11 0.99 9 a  11 0.11 1 a a0.11 11 1.21  . B. 設 A(1, 1), B(3, 5), C(5, 3), D(0,7), E(2,3)及 F(8,6)為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六 個 點 。 若 直 線 L 分 別 與 三 角 形 ABC 及 三 角 形 DEF 各 恰 有 一 個 交 點 , 則 L 的 斜 率 之 最 小 可 能 值 為 Ans: (17) , (18) 3 【 詳 解 】 ∵ 直 線 L分 別 與△ABC、△DEF各 恰 有 一 交 點 ∴ 由 圖 形 可 看 出 直 線 L只 能 是 二 個 三 角 形 頂 點 的 連 線 , 不 可 能 切 割 三 角 形 , 所 以 斜 率 最 小 為 9 3 3 CF m    

(11)

C. 小 明 在 天 文 網 站 上 看 到 以 下 的 資 訊 「 可 利 用 北 斗 七 星 斗 杓 的 天 璇 與 天 樞 這 兩 顆 星 來 尋 找 北 極 星 : 由 天 璇 起 始 向 天 樞 的 方 向 延 伸 便 可 找 到 北 極 星 , 其 中 天 樞 與 北 極 星 的 距 離 為 天 樞 與 天 璇 距 離 的 5 倍 。 」 今 小 明 將 所 見 的 星 空 想 像 成 一 個 坐 標 平 面 , 其 中 天 璇 的 坐 標 為 (9,8)及 天 樞 的 坐 標 為 (7,11)。 依 上 述 資 訊 可 以 推 得 北 極 星 的 坐 標 為 ( )。 Ans: (19) , (20) 3, (21) 2, (22) 6 【 詳 解 】 令 北 極 星 坐 標 為

x y,

5  樞北 璇樞 

x7,y11

5 7 9,11 8

 

x  7 10得 x 3  y 11 15得 y26 ∴ 北 極 星 坐 標 為

3, 26

D. 設 點 A(2, 2)、 B(4, 8)為 坐 標 平 面 上 兩 點 , 且 點 C 在 二 次 函 數 y= 1 2 x 2 的 圖 形 上 變 動 。 當 C 點 的 x 坐 標 為 時 , 內 積 AB AC 有 最 小 值 Ans: (23) , (24) 1, (25) , (26) 3 【 詳 解 】 令C點 坐 標 為

2 , 2t t2

 

2

6,6 2 2,2 2 AB AC   tt     2  6 2t 2 6 2t 2      2  12 t t   2 1 12 3 2 t        當 1 2 t  時 , A B A C 有 最 小 值 3 8 6 4 2 5 f x  = 1 2

 

x2 B A C

(12)

Cx坐 標 為 1時 , A B A C 的 最 小 值 為 3. E. 在 邊 長 為 13 的 正 三 角 形 ABC 上 各 邊 分 別 取 一 點 P, Q, R, 使 得 APQR 形 成 一 平 行 四 邊 形 , 如 下 圖 所 示 。 若 平 行 四 邊 形 APQR 的 面 積 為 20 3, 則 線 段 PR 的 長 度 為 Ans: 7 【 詳 解 】 因 APQR為 平 行 四 邊 形 , 故PAR BPQ QRC  60  △PBQ、 △RQC為 正 三 角 形 。 令 APxBPAR13x 1 2 APR   平 行 四 邊 形 APQR面 積  1 13  sin 60 1

20 3

2 x  x  2  2 13 40 0 xx   x8x50  x8或5 得 2 2 8 5 2 8 5 cos 60 49 7 PR         。 F. 設 m, n 為 正 實 數 , 橢 圓 2 2 1 x y mn的 焦 點 分 別 為 F1(0, 2)與 F2(0,2)。 若 此 橢 圓 上 有 一 點 P 使 得 △ PF1F2為 一 正 三 角 形 , 則 m= , n= Ans: (28) 1, (29) 2, (30) 1, (31) 6

(13)

【 詳 解 】 因△PF F1 2為 正 三 角 形 故 PF1PF2P點 在F F1 2的 中 垂 線 上 , 設 P x

 

, 0 因△PF F1 2為 正 三 角 形 , 故 PF1F F1 24  2 4 4 x    x2 12, 得 x 12或 12 因c2,b 12, a2 12 4 16   2 12 mb  , na2 16。 G. 坐 標 空 間 中 , 在 六 個 平 面 14 13 x , 1 13 x, y= 1, y=1, z=1 及 z=4 所 圍 成 的 長 方 體 上 隨 機 選 取 兩 個 相 異 頂 點 。 若 每 個 頂 點 被 選 取 的 機 率 相 同 , 則 選 到 兩 個 頂 點 的 距 離 大 於 3 之 機 率 為 _______。 ( 化 成 最 簡 分 數 ) Ans: 3 7 【 詳 解 】 將 平 面 組 成 的 長 方 體 坐 標 列 出 為 1 , 1, 4 13 A     、 14 , 1, 4 13 B     、 14 ,1, 4 13 C    、 1 ,1, 4 13 D     1 , 1, 1 13 E     、 14 , 1, 1 13 F     、 14 ,1, 1 13 G    、 1 ,1, 1 13 H     其 中BF 3, AB1, BC2 兩 頂 點 距 離 大 於3者 有 AFGDEBHCFCGBEDHAFDHBECAG, 共12種 故 8 2 12 3 7 P C   。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十四條 學、術科測 試辦理單位應遴聘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者,擔任 學科測試及術科測試採 筆試非測驗題方式之監 場人員:. 一、

八、 應檢人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或術科採筆試非測驗題職類,測試使用計算器,除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本「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生物考科考試說明」(99 課綱微調)的編

將基本學力測驗的各科量尺分數加總的分數即為該考生在該次基測的總 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自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五年止基測的總分為 300 分,國文科滿分為 60

(四)技優甄審 (不採計統一入學測驗及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大學入學制度實施考招分離後,「考試」與「招生」分別由不同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