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引文特性之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引文特性之比較研究"

Copied!
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引文特性之比較研究(第 2 年)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0-2410-H-004-153-MY2 執 行 期 間 : 101 年 08 月 01 日至 102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蔡明月 報 告 附 件 :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31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研究以人文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研究對象,應用資 訊計量學與引用文獻分析的方法,透過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 資料庫(Taiwan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THCI)、國科 會人文處相關學科期刊排名清單、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資料 庫(A&HCI)、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aiwa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TSSCI)資料庫、社會科學引用文 獻索引資料庫(SSCI)、2011 年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與科學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等,選擇各相關 學科權威期刊並進一步以立意抽樣法選取各學科近一年出版 研究性質的文章,並至電子期刊資料庫下載(或影印紙本期刊 文獻)全文及參考書目,作為各學科引用文獻分析的依據,進 而比較各學科引用文獻的性質與類型。下載的引文資料則利 用 Excel 試算表軟體加以處理,自行建置書目資料檔。本研 究各學科除了對應引用文獻在文本中出現的位置加以探討 外,更進一步採用 Frost (人文學)與 Peritz(社會科學與自 然科學)模式作為引用類型與引用行為之分類依據,或再斟酌 不同學科性質加以調整。 中文關鍵詞: 引文分析、引用行為、引用類型、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 科學

英 文 摘 要 : By employing the bibliometric techniques and cit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journal literature of humanity, social science and science disciplines. Core journals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that published in Taiwan were selected from THCI (Taiwan Humanity Citation Index) Core and TSSCI (Taiwa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databases; while Journals publish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were obtained from A&HCI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nd SSCI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databases, published by the Thomson Reuters, on the basis of highly citation. As for science journals, the SCI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and 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databases were used for collecting sample journals. The research articles (including full-text and references) published in each selected journal for recent two years were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by the Excel. Frost's (for humanity

(3)

fields) citation behavior models were examined empirically by citation type analysis.

英文關鍵詞: Citation Analysis; Citation Behavior; Citation Type; Humanity; Social Science; Science

(4)

1

壹、 前言

完整的學術論文組成要件,必定包含正文及其後所附的參考書目。正文本身 為引用文獻,參考書目則為被引用文獻,通過對引用與被引用兩者關係的研究, 可以獲知此學科間的關係、發展及文獻的傳播歷程,進而了解此領域研究近況與 未來趨勢。(註 1 )引用文獻在學術傳播具有多變及獨特的功能,傳統對於「引 用文獻」的解釋是指在論文最後部分或散見於文中每頁下方〈一般稱為註腳〉的 書目性參考資料。(註 2 )一篇文獻之所以被另一篇文獻引用是因為被引用文獻 提供了相關資訊,例如:找出更寬廣的研究內涵、描述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或提供 支持的數據或討論。假設站在「所有引用都均等」的立場而言,一篇文獻被引用 的次數反應其被後來研究使用的多少,被引用越多,表示貢獻的資訊越多,影響 力量越大;反之,衰退的引用次數顯示出文獻被引用的驅動力減弱,文獻內容逐 漸老化而不被使用。(註 3)然而,以引用文獻做為評估工具的作法卻受到攻擊, 原因無他,因為:沒有人可以真正知道作者為何引用。Smith小心地下了結論:「沒 有人可以真正知道作者為何引用」(註 4 ),引文分析的有效性受到許多因素的 影響導致批評不斷,其根本問題來自於引用行為的不確定性。我們若假設文獻被 引用比沒有被引用較具品質,則引用文獻分析可以說是研究文獻的品質。量化研 究方法對於已經形成的結果能夠以具體客觀的方式加以定量描述,但對於形成的 原因卻無法深入透視。因此,在了解引用數據的使用之前,我們應該對於引用類 型與引用行為有充分的認識。 在期刊文獻的出版,自十九世紀後期開始逐漸發展IMRAD格式,亦即:導論、 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註 5 ),其簡單明瞭的邏輯與制式化的結構,為作者提供了整理 及撰寫稿件時可以遵循的方向,也成為期刊編輯、審查委員和讀者在閱讀文獻時 的簡易指南,目前幾乎已成為全球研究性期刊要求的標準格式。(註 6 ) 由於現今社會變遷與科技技術日益精進,許多國家的研究發展都偏向自然科 學,使得社會人文學面臨極大的挑戰,但是社會的進步需要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 註1、陳光華、陳雅琦,「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之建置」,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27 卷 1 期(2001 年):51-77。

註2、Mengxiong Liu, “A Study of Citing Motiv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1(1993): 13.

註3、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3 年),291-292。 註4、L.C. Smith, “Citation analysis,” Library Trends 30:1(1981):83-106

註5、溫海英、陳耀華,「IMRAD 格式結構要素和結構式摘要的寫作分析」,錦州醫學院學報 19 卷 5 期(1998 年):50-53。

註6、吳美錚、徐雅各,「如何撰寫英文期刊或研討會論文摘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 所電子報 49 期(2010 年),<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49/p1.html>,上網日期 2011 年 11 月 28 日。

(5)

2 科學並重以達到互相制衡,若只強調狹義的經濟發展與科技研發,往往會造成社 會中不同體系間的不平衡,甚至因此而衍生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註 7)。社會科 學是人們認識人類自身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它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和人自身 發展的各種學科的總稱。亦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揭示人類社會發展 方向與運作方式。社會科學也豐富了人生的價值與內容。因此,社會科學對於人 類的活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曾說:「人文社會科學與 自然科學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註 8) 此比喻非常適合說明社會科學 與自然科學兩者之間的重要性。而著名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也認為:「政治學比物理學更困難,而且世界毀於差勁的政治學家比毀於差勁的 物理學家的可能性要來的更大。」愛因斯坦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客觀地陳述了社 會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與複雜性。(註 9)人文學主要在探討及反省跨越 時間與空間的不同文化、文本與器物,發掘美學、道德、文化價值的根基,以及 這些價值如何延續、受到什麼挑戰、或是如何轉型。其領域涵蓋甚廣,學科範疇 包括:歷史、文學、語言學、哲學、視覺暨表演藝術研究等等,但比起科學學術 領域,社會與人文學科所受到的矚目與支持是相當微弱的(註 10 )。 然而,在現今社會變遷、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科學的發展相當受到重視; 除了在電腦發明後短期內成為顯學的電腦科學與資訊科學外,與技術演進緊密相 關的自然科學,也是各國研究發展的重點。北京大學潘永祥教授曾言,科學的思 想和理論在具備了足以轉化為技術的條件,並實現這樣的轉化後,才能發揮神奇 的作用,成為普遍性的規律(註 11);而探究自然科學各學門期刊文獻的引用情 形,以及學者使用文獻的行為,可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學術研究的轉化與傳播過 程,進而協助資訊服務機構提供學術研究者更完善之服務。

貳、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為研究對象,應用資訊計量學與引用文獻分析的 方法,透過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aiwan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TSSCI)與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aiwan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THCI),配合國科會相關學科期刊排名清單,選擇各相關學科權威期刊。 國外期刊樣本以A&HCI、SSCI收錄且具高impact factor者為樣本。針對以上各種 期刊,進一步以立意抽樣法選取各學科近一年出版研究性質的文章,並至電子期 註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2000 年),1。 註8、紀寶成,「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人民論壇 4 期(2002),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85/6056/604005.html>,檢索日期 2011 年 11 月 26 日。 註9、朱榮智等,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8),5。 註10、余寶琳 Pauline Yu,「多個偉大社會、一個渺小世界:高等教育界中的人文」,人文與社 會科學簡訊12 卷 2 期(2011 年),150-159。 註11潘永祥,自然科學概論(臺北市:五南,1996 年),444。

(6)

3 刊資料庫下載(或影印紙本期刊文獻)全文及參考書目,作為各學科引用文獻分析 的依據,進而比較各學科引用文獻的性質與類型。下載的引文資料則利用Excel 試算表軟體加以處理,自行建置書目資料檔。本研究各學科除了對應引用文獻在 文本中出現的位置加以探討外,更進一步採用Peritz(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與 Frost (人文學)模式作為引用類型與引用行為之分類依據,或再斟酌不同學科性 質加以調整。 在自然科學的部份,本研究透過 2011 年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與科學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收集國內自然科學期刊參考文獻,探討其語文、資料類型、年代、數量、參考文 獻出現在引用文獻中的位置以及引用類型,期能透過引用文獻相關資料與數據之 分析、各類引用模式之解釋、以及引用文獻類型與位置之探討,藉以探究自然科 學學門引文特性,並比較自然科學各學科之同質性與互異性。 本研究研擬探討之具體問題如下: 一、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期刊文獻引用資料之語言與資料類型分布 為何? 二、引用文獻類型與其在文章中的引用位置是否有關? 三、各學科引用行為為何? 四、各學科之引用文獻的同質性與差異性為何? 五、國內與國外引用文獻的同質性與差異性為何? 經由本研究結果,預期可增進對引用文獻本質的認識,並期望為未來相關實 證研究提供參考。此外,在比較國內外期刊引文格式與排版規範上提出建議,以 做為國內期刊出版國際化的參考。

參、 文獻探討

引用文獻一直被認為是學術性文章中極重要的一部分,自從 1927 年P. K.Gross和E. M. Gross利用正文之後的參考書目進行計算與分析,並提出以引用 次數作為評估期刊的重要性參考,找出化學領域中的核心期刊開始(註 12), 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引用文獻分析法已成為一種廣為應用的重要研究方法,並延 伸出許多分析計算的方法,例如: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書目對 (bibliographic coupling)、共被引分析(co-citation)等。鑒於引文對於文獻 的重要性,本研究將針對社會科學與人文學探討引用文獻在文章中的關聯性,並 了解社會科學與人文學文獻之引用類型。

註12、P. L. K. Gross and E. M.Gross, “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 Science 66 (1927): 385-389.

(7)

4 一般人相信從文章內容的引用文獻可推斷出引用資料的動機、目的和引用的 功能。引用行為通常是來自於文章的作者。但是雖然在傳統的描述上作者有說明 引用了什麼文獻,但是卻很少證據顯示為什麼要引用此篇文獻。(註 13) Forst 也提到,引用文獻的功能是相當複雜的,只能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相關資訊,但 是很少研究將引用文獻的功能做分類,並設計出適合的分類準則。(註 14)部 分學者曾發展一些適用於不同領域的引用文獻類型,企圖說明各領域的引用文獻 的功能及引用文獻與本文之間的關係,以增進對引用文獻本質的認識。 一、期刊引用文獻類型與位置 Peritz以社會科學及其相關領域之期刊中具實證研究性質之論文為研究對 象,試圖將引用文獻依其功能分為八大類型,並將其與在論文中出現的位置加以 比較,引用文獻類型計有(註 15):1.引發研究的動機與原因;2.提供研究所 需的背景資料;3.提供研究設計與分析的方法;4.提供研究比較之用;5.支持新 假設或對未來研究的建議;6.提供參考之原始記錄或統計資料;7.回顧以往的研 究(設若引用文獻與研究問題密切關連時,則不論引用文獻多老舊,仍應視為第 一類。);8.與研究無直接相關之其他領域相關性研究。培瑞茲採用了《美國社 會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美國傳染病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美國教育研究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人口統計學》(Demography),《圖書館 研究》(Library Research)等五種期刊刊載之論文為樣本,並依上述的引用文獻 類型加以分析。 Frost以線上公共目錄為主題進行引用類型研究,其藉由分析被引用文獻的 正文內容以決定被引用文獻如何被引用。引用類型計有:1.對圖書館或資訊系統 的計畫或實作的描述;2.看法、意見或模式的敘述;3.事實資訊的陳述;4.研究 的方法、發現或結果的報告;5.進一步研究的建議或討論。Frost發現,引用最 多的是研究方法與結果,其次是意見、看法或建議。較少引用的是屬於事實性的 資訊及圖書館系統或作業的描述。(註 16)Voos與Dagaev以 1970 年出版的被引 用最多的 30 篇文章中選擇前二篇與後二篇,至於樣本的選取則未加以說明。以 此四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科學引用文獻索引》檢索 1970 至 1973 年間的

註13、John M. Brittain, Information and Its Users:A Review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ocial Science.(Bath, Somersetshire: Bath University Press,1970):30-50.

註14、Carolyn O. Frost,“The Use of Citations in Library Research: A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unctions,”Library Quarterly 49:4 (1979):399. 轉引自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 (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3 年),309。

註15、B. C. Peritz,“A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Role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Related Fields” Scientometrics 5(1983):303-312. 轉引自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2003 年),301。

註16、C.O. Frost,“The Literature of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s,1980-85:An Analysis of Citation Patterns”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33:4(1989):344-357. 轉引自蔡明月,資訊計量 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3 年),303。

(8)

5 引用文獻並檢查被引用文獻出現在引用文獻中的位置。其研究結果顯示文章在出 版之後二至三年被引用最多,大多被引用在引用文獻的導論(introduction)部分, 其次是結論部份。唯有物理學文章,被引用次多的出現在方法論。(註 17) 二、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引用文獻實證研究 如表 1 所示,國內近十年來針對社會科學領域所做的研究多半是研究其引用 文獻類型及特性,或者針對引用文獻之格式與引用灰色文獻等狀況進行探討,此 外,亦有透過引用文獻分析法研究社會科學學者的引用特性,但針對社會科學各 學科的引用類型加以分析比較的研究則較少。 表 1 社會科學引文分析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內容 蔡佳玲 2001 教育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 期刊 論文,共 5,202 篇 文章,瞭解社會科學整體研究灰色 文獻的概況。 曾國琳 2003 以傳播現象為研究之學位論文。以亂數表隨機抽出 100 本論文,總計有 8230 筆有效引用文獻書目進行 分析。瞭解臺灣傳播研究之引用文獻特性。 劉瑞珍 2005 年 以國內圖書資訊學 10 種期刊文章作為研究範疇,共 計有 1,015 篇文章,引用文獻數則為 20,314 筆。分析 圖書資訊學學位論文被引用的狀況,藉以瞭解學位 論文被利用之情形。 張瑜倫 2006 取樣 74 篇碩士論文,740 筆期刊引用文獻進行研究。 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在引用格式、引用錯誤、高 度被引用之期刊與作者、以及二次引用之現象。 張淑芬 2006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所收錄之 29 種學術期刊為對象共 1201 篇論文。瞭解國內社會科學 學者引用網路資源現況。 曹婷婷 2006 分析教師學術論文著作 482 篇,期刊著作引用文獻 9,692 筆。探討輔仁大學醫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著作及其 引用文獻特性。 張孝宣 2008 選取東吳大學法律系博碩士論文 258 篇,共蒐集 34,306 筆引用文獻。探討東吳大學法律系研究生進行學術研 究時,其畢業論文之引用文獻特性。

註17、H. Voos and K. S. Dagaev,“Are All Citation Equal? Or, Did We op cit Your Idem?”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6(1976):19-21. 轉引自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 立編譯館,2003 年),303。

(9)

6 資料來源: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文獻整理而成 由表 2 可以發現,人文學文獻的引用文獻研究產出不豐,且多半是針對人文 學領域中某個或某幾個特定學科進行引文分析,較少完整的以各學科為研究對 象去分析歸納與比較。 因此,本研究欲透過引用文獻分析法來歸類社會科學與人文學引用文獻之引 用類型,並進一步透過引用文獻與其在本文中的位置加以分析,進而了解其中之 相關性。 表 2 人文學引文分析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內容

Budd 1985 年 使用 1981 年出版的《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中美國文學相關書目為依據,以引用文獻分析探討美國 文學研究者的文獻使用特性,發現引用圖書的比率較期 刊為高,而且引用英文文獻的比率高達 99.5%。 Goffman 1985 年 透過引用文獻分析法,探討人文學文獻的使用特性,並 比較科學領域文獻的使用特性。其研究結果顯示,人文 學研究者引用文獻的主題較為廣泛,而引用文獻使用的 語文種類較多、引用文獻涵蓋的時間較長、引用文獻的 資料類型較為複雜,引用圖書的比率也較高。 崔燕慧 1997 年 針對臺灣地區出版的 83 種文史哲期刊,選定 1990 年到 1994 年間所刊載的學術論文 5,955 篇做抽樣調查,分 析其中 346 篇樣本期刊論文的 15,261 筆引用文獻。其 分析結果顯示,文史哲研究者大量使用專書,也高度引 用古籍;期刊的使用相較於專書與古籍的使用比率較 低。大量使用本國語文文獻;英、日文文獻是主要使用 的外國文獻。文史哲研究者所使用的文獻資料出版年代 分佈長遠,古今文獻都會使用到。引用文獻所屬的學科 領域乃文史哲學科為主,顯示人文學科自我引用比率偏 高,引用其他學科文獻的情況並不普遍。

Lowe 2003 年 分析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在 1950、1970、1990 及 2002 年出版的文獻,取得包括引用文獻總數、年代、 語言、類型及作者數在內的基本量化數據,結果發現歷 史學者最常引用的文獻類型為圖書(57%),其次是期刊 (25%),而引用年代上最常引用近十年的文獻(35%), 其次是近二十年的文獻(55%)。 Archambault 和 Vignola Gagné 2004 年 研究發現人文學書目分析所需的大量數據和理論發展 都較自然科學緩慢,由於時間和引文的不足使分析更加 困難,特別是當目標是要被用來協助決策與政策制定 Knievel and 2005 年 分析 9,131 個參考書目,從八個人文領域中選定期刊的

(10)

7 Carlene Kellsey 2002 年所有卷期進行分析,八個領域(包括藝術、經典, 歷史,語言學,文學,音樂,哲學和宗教)被選來代表 人文學範圍,該研究發現引用模式在人文領域中確實有 很大的差異。在文學領域中英語參考文獻占全部的 72.3%,德語和法語分別為 11.4%和 5.35%,西班牙語和 義大利語佔文獻語言的 1%以下,有 9.8%為其他語言。 這個研究也確認在大部分人文領域中,雖然有些領域引 用專書頻率比預期中來得低,專書仍然為引用文獻來源 的主要形式。 黃慕萱 2008 年 從臺灣學者引文角度看歷史學期刊及學者之評鑑,提出 下列四點建議: 1.歷史學門的期刊引用文獻以中文及圖書為主,且多引 用民國前成書的古籍; 2.臺灣期刊與大陸期刊影響力相當,引文分析可作為國 內歷史學期刊評鑑的參考; 3.JCR 歷史學期刊之影響係數排名不能代表其在臺灣歷 史學界的影響力; 4.期刊引文分析可作為評鑑臺灣歷史學者學術表現的 項目。 陳光華 2009 年 透過引用文獻的分析,探討 1996 年到 2006 年出版的中 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 44 種,共計 607 本期刊,4,168 篇期刊論文,分析臺灣的文學研究特性與引用特性,並 探討學科自引的現象與文獻老化的現象,作為先前文學 研究領域研究者質性探討的補充與參考。 Björn Hellqvist 2010 年 學者提出三個重要發現: 1.公正的分析必須配合從大範圍領域和非學術的資源 和引文; 2 如先前研究所述,參考文獻的概念在人文學中被質疑; 3.引用的意義高度內容連結,因此關於影響的普遍化充 其量是暫定的。 資料來源: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文獻整理而成 表 3 則整理與自然科學相關之一系列引用類型研究,可以發現自 Lipetz 以降, 都是國外學者之論文,國內研究者鮮少以引用文獻類型為主題進行探討。 表 3 自然科學引文分析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內容 Lipetz 1965 年 可視為引用類型實證研究的濫觴;為了改善引用文獻索

(11)

8 引,使其能協助使用者在一長串的書目清單中找到與自 身需求與研究目的最為相關的文獻,Lipetz 提出將引 用關係研究分類的建議。由於技術與成本的限制,紙本 引用文獻索引藉以辨識文章內容的資訊無法如今日的 書目資料庫一般詳盡,無法展現完整的文章標題或主題 標目。為了解決該問題,Lipetz 提出將參考文獻功能 分類並給予固定代碼的方法,期能在最小花費下發揮最 大的辨識功能。Lipetz 將參考文獻分為 4 大類 29 種功 能。 Moravcsik 與 Murugesan 1975 年 有感於所有參考文獻重要性被視為均等的問題,試圖以 內容分析法將參考文獻分類以決定其品質和與引用文 獻之間的關聯性。為改善過去自然科學領域引用文獻研 究中,社會學家與圖書資訊學者對文獻主題內容不熟悉 而導致分析無法深入,Moravcsik 和 Murugesan 制訂引 用類型的分類後,啟用同樣具備物理專長的學者進行論 文的閱讀與分析。為了控制實驗的變數,他們隨機選取 1968 年至 1972 年間僅 1 種期刊:Physical Review 所 出版之 30 篇關於高能物理學的理論型文章,並對其所 附之參考文獻與註釋進行處理,以排除內容註與專書後 之 575 筆參考書目進行歸類,分為概念性與操作性、深 入化與表面化、延展型與並列型、肯定與否定,以及重 複等五大類。 Chubin 與 Moitra

1975 年 Chubin 和 Moitra 便在 Moravcsik 和 Murugesan 原有的 理論型論文外,新增與之相對的實驗型論文,以及通訊 性質文章,並自 4 種期刊中挑選 43 篇高能物理學文獻 的參考書目做為樣本。Chubin 與 Moitra 也對原先的分 類模型進行修正,將可重複歸類的 5 種分類修訂為基 本、附屬、附加資訊、循例、部分、完全等 6 種互斥的 類別。 Voos 與 Dagaev 1976 年 以 1970 年出版、在 1970 年至 1973 年間被引用次數最 高的前 30 篇文獻中,排名第一(生命科學)、第二(生 命科學)、第二十九(醫學)、與第三十名(物理學)的 文獻為對象,透過 SCI 查檢並取得引用該 4 篇文獻的文 章,再逐一檢視 4 篇參考文獻出現於引用文獻的位置。 根據研究結果,在導論、研究方法、討論與結論四個段 落中,大多數的參考行為出現在導論,惟物理學的參考 行為多出現在研究方法章節中,顯示不同學科領域中參 考文獻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並不相同。

(12)

9

Cano 1989 年 針對 Moravcsik 與 Murugesan 的引用行為模式採取進一

步的研究,檢定參考文獻類型、參考文獻在引用文獻的 位置以及文獻使用性三者間的關係。Cano 採取問卷方 式對發表文獻的科學家進行「參考文獻引用性質」的調 查,請他們依照 Moravcsik 與 Murugesan 的模型進行分 類外,再對參考文獻在引用文獻中的重要性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文獻整理而成 蔡明月引述何光國對於引用文獻行為的看法,指出引用文獻原理是本位觀和 價值觀兩者間的論衡,引用文獻的應用實際上為一種受客觀因素支配的主觀行為。 (註 18)有鑑於引用動機的複雜性與個人性難以測量,本研究試圖以相對客觀 的方法,從參考文獻在引用文獻中所扮演的功能與類型來研究引用行為。自然科 學部份之研究與社會科學相同,採用Peritz的分類模型,主要考量因素有三:(一) 跨學科的應用性;(二)分類員對欲研究領域不須具備高度專業學科背景的易用 性;(三)以及排除評判文獻價值的相對客觀性。Garfield曾指出引用文獻分析是 用以測量研究活動或探究學術傳播情形,而非藉以評鑑文獻、個人、機構或國家 的學術成就(註 19);本研究即聚焦在自然科學領域之研究性質與學者引用行為, 不以評鑑為目的。

肆、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限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引用文獻分析法的統計方法,分析國內社會科學與人文學各 學科核心期刊 2010/2011 年所出版的研究性文章,探討其引用文獻之資料類型與 引用資料的年代分布、並針對各學科引用文獻在文章中的位置,例如:導論、研 究方法、結果、結論等加以比較,最後針對研究結果進行各學科的綜合歸納。此 外,根據上述的期刊,利用立意抽樣法抽取文獻作為樣本,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文 章中的引用文獻,並配合第 Peritz 與 Frost 所提出之引用類型模式加以分類, 分析每筆引用文獻在此文獻中是屬於何種類型,再與引用文獻出現在文章中的位 置加以對照,進而探究其引用文獻的類型與出現在文章中的位置之間是否有關連 性存在。 本研究以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學門排名較前面的期刊為研究對象,社會科學方 面,針對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 對社會科學期刊之分類,分析其 所收錄之中文期刊文獻,符合 IMRAD 格式,即導論(包含前言及文獻探討)、研 究方法、結果、結論與建議四部分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深入分析各學科排名前 註18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3 年),291。

註19 M. B. Line and A. Sandison, "Obsolescence and Changes in the Use of Literature with Tim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0, no. 3 (1974): 283-350.

(13)

10 五名之核心期刊,觀察其文獻的撰寫狀況,如有符合寫作格式之期刊則列入研究 樣本中,若前五名期刊皆未有符合結構性的文獻,則將該學科刪除。再者,如該 學科 2010 年的樣本數不足,則往前一年取樣。選擇各學科期刊各一種,主要以 2010 年度所收錄的期刊為範圍,進行文獻的挑選,分析各學科中文文獻引用類 型及特性,此外,依據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發展處於 2002 年開始陸續對社會 科學專業期刊進行評比之研究結果來篩選國內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專業期刊,從中 選取各學門排名第一的期刊,並與 TSSCI 交互對照,進一步選取最專業之期刊, 再觀察期刊中的文獻是否具有結構化的寫作格式,最後選取有結構化的文獻,作 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綜合歸納後選擇的社會科學 6 種學科之核心期刊及文章篇 數分別為:社會學:《臺灣社會學刊》,15 篇;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報》,31 篇; 心理學:《中華心理學刊》,16 篇;政治學:《臺灣政治學刊》,16 篇;經濟學:《經 濟論文》,13 篇;管理學:《管理學報》,25 篇。其中,除了《臺灣社會學刊》、《臺 灣政治學刊》因為是半年刊樣本不足,取樣年代上溯至 2008 年外,其餘學科, 均分析其 2010 年所出版符合 IMRAD 格式的中文文獻,最後共計 116 篇期刊論文 進行分析。至於國外社會科學期刊部分,則參考吳姵瑩之碩士論文《人文與社會 科學期刊與圖書被引用分析》選定之各領域核心期刊並參照 JCR-SSCI 中之

Impact Factor 值較高之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分別為:社會學:《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教育學:《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心理學:《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政治學: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經濟學:《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管理學:《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人文學科方面亦選取學科內學門排名較前面的期刊,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 發展處於2002年開始陸續針對國內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業期刊進行評比, 本研究則依據國科會評比研究結果來篩選國內人文學各領域的專業期刊,從中選 取各學門排名較佳之期刊,並與THCI Core交互對照,最後文、史、哲和語言四 門學科選取最重要之兩種期刊,而藝術學由於期刊評比類型因素,選取最重要之 三種期刊,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雖然國科會評比結果年代較久,但核心期刊 位置並非一蹴可幾,必須靠長時間經營,況且本研究選刊不僅只使用該評比,同 時以THCI Core入選名單進行篩選,此核心期刊資料庫每年都接受期刊申請並依 標準評定期刊,最後選取11種核心期刊之參考文獻為研究對象,此11種期刊與文 章篇數分別為文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6篇與《臺大中文學報》19篇;歷史學: 《新史學》15篇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6篇;哲學:《國立政治大 學哲學學報》8篇與《臺大文史哲學報》14篇;語言學:《英語教學》15篇與《同 心圓:語言學研究》12篇;藝術:《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1篇、《民俗 曲藝》24篇與《設計學報》20篇,針對以上各種期刊,進行立意抽樣法選取各學 科2011年出版,共160篇文獻,並至電子期刊資料庫下載(或影印紙本期刊文獻)

(14)

11

每篇文獻的全文與參考書目,作為各學科引用文獻的分析依據,進而比較各學科 的引用文獻類型。下載的引文資料則利用Excel試算表軟體加以處理,自行建置 書目資料庫。

至於國外人文學五種學科之期刊文獻則根據A&HCI資料庫收錄期刊列表與 「世紀期刊計畫」(Journals of the Century Projects,JCP)之研究結果,提 出的各學科重要期刊互相比照後,選定六種期刊為研究對象,「世紀期刊計畫」 計畫為1990年至2001年間,由美國頂尖的主題專家圖書館館員共同進行。本研究 選定研究之期刊分別是文學《American Literature》、哲學《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語言學《Language》、歷史學《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與藝術《Oxford Art Journal》、《Ethnomusicology》。

針對以上各種期刊,進行立意抽樣法選取各學科出版的2010/2011年所有文 獻,並至電子期刊資料庫下載(或影印紙本期刊文獻)每篇文獻的全文與參考書目, 進行分析。

自然科學期刊則採引用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分析 2012 年出版之研究 性文章(research article),以探討國內自然科學學門期刊引用特性。樣本取自臺灣 出版、經 2011 年「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與「科學引用 文獻索引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收錄之化學(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化學工程(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微生物(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醫學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植物學(Botanical Studies)領域期刊 各 1 種。本研究採隨機抽樣法,自上述 5 種期刊 2012 年間出版之所有研究型論 文中各抽出 30 篇文章作為樣本,共 150 篇文章,收集參考文獻之語文、資料類 型、年代與數量等資料,以分析自然科學期刊引用模式,並計算引用年齡中數, 進一步了解自然科學各學門文獻老化現象。在內容分析方面,本研究在上述 5 種期刊中同樣以隨機抽樣法各抽出 6 篇文獻,整理每筆參考文獻出現在引用文獻 中的位置,包括:導論與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並根據 Peritz 所提出之 8 種引用類型:(一)提供研究的動機與問題;(二)提供背景資訊;(三) 提供研究方法;(四)進行比較;(五)辯證、思考與假設;(六)研究材料;(七) 歷史回顧;(八)其他,將參考文獻進行分類,以探究自然科學學者使用資料之 行為。 以下針對研究範圍與方法之限制逐項進行說明。

一、本研究選擇 2012 年出版、由科學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所收錄之研究性質論文(research article)作為研究對象,有關

(15)

12

散文(essay)、綜述回顧(review)、評論(commentary)、書評(book review)等皆 不包含在內。由於本研究分析參考文獻出現在引用文獻出現的位置,所選取 樣本文獻皆為符合 IMRAD(Introduction, Method, Results, And Discussion)標

準格式之結構化論文,含有導論(前言與文獻探討亦屬之)、研究方法、結 果以及討論(結論亦屬之)等四大部分。當結果與討論在文章中屬同一部份 時,則將之劃分在討論部分。 二、作者進行引用時,有一些引用行為是重複的;例如一篇文獻中可能出現兩個 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參考文獻,引用不同的文句、出現在不同的段落,分別反 映不同的資訊和影響。當相同的參考文獻被多次引用時,本研究將分別計算; 而考慮重複之參考文獻通常不只屬於一種類別,本研究亦分別加以計算。惟 當同一次引用包含多種引用類型時,則依最重要者歸入其類,以維持分類之 排他性。 三、引用文獻分析法立基在某些未言明的假設上,包括:(一)引用文獻之作者 確實有使用參考文獻;(二)參考文獻具有被引用的價值、重要性與影響;(三) 參考文獻是所有可能取得的文獻中最好的作品;(四)被引用的文獻與引用 文獻的內容是相關的;(五)所有的引用均視為同等重要。然而這些假設被 證實非必然為真,且參考文獻可能存在錯誤。(註)本研究採用位置導向與 內容導向之分析法將參考文獻之功能進行分類,試圖改善將所有引用均視為 同等重要的問題;但由於內容分析涉及智性判斷,須由人工進行分類,故研 究的範圍與規模易受限制。

伍、 研究成果

本研究完成社會科學六門學科與人文學五門學科引用文獻在文本中出現 的位置外,更進一步採用Peritz(社會科學)與Frost (人文學)模式,分析引用類 型與引用行為。研究成果如下: 一、 社會科學引用文獻分析 社會科學以國內社會科學六門學科6種核心期刊之參考文獻為研究對象,此 6種期刊為:社會學:《臺灣社會學刊》,15篇;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報》,31 篇;心理學:《中華心理學刊》,16篇;政治學:《臺灣政治學刊》,16篇;經濟 學:《經濟論文》,13篇;管理學:《管理學報》,25篇,除了《臺灣社會學刊》、 《臺灣政治學刊》因為是半年刊樣本不足,取樣年代上溯至2008年外,其餘學 科,均分析其2010年所出版符合IMRAD格式的中文文獻,最後共計116篇期刊論 文進行分析。 (一)引用參考文獻分布現象

(16)

13 如表4所示,社會科學各學科引用資料類型以期刊論文與圖書兩者為主,平 均佔了全部資源的87%,因此本研究將細分社會科學各學科引用期刊論文與圖書 的比率,分析結果發現各學科引用的比率各不相同。經濟學期刊論文與圖書之 差異高達75%以上,是差異最大的學科。社會學與政治學期刊論文與圖書之差異 則較小,表示社會學與政治學對於期刊論文與圖書的使用重要程度相當。平均 而言,社會科學學者還是多使用期刊的新議題來拓展與支持自身的研究。 表 4 社會科學引用文獻類型比率表 資料類型 社會學 政治學 心理學 教育學 經濟學 管理學 總計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期刊論文 497 53.0% 417 49.1% 664 69.4% 925 59.7% 390 81.8% 1035 80.0% 3928 64.8% 圖書 332 35.4% 286 33.7% 226 23.6% 332 21.4% 29 6.1% 172 13.3% 1377 22.7% 研究報告 24 2.6% 21 2.5% 7 0.7% 15 1.0% 21 4.4% 3 0.2% 91 1.5% 會議論文 15 1.6% 20 2.4% 18 1.9% 31 2.0% 5 1.0% 15 1.2% 104 1.7% 報紙 13 1.4% 31 3.7% 0 0.0% 30 1.9% 3 0.6% 1 0.1% 78 1.3% 網路資源 30 3.2% 55 6.5% 9 0.9% 16 1.0% 2 0.4% 22 1.7% 134 2.2% 博碩士論文 25 2.7% 17 2.0% 25 2.6% 190 12.3% 4 0.8% 8 0.6% 269 4.4% 其他 2 0.2% 2 0.2% 8 0.8% 10 0.6% 23 4.8% 37 2.9% 82 1.4% 總計 938 100.0% 849 100.0% 957 100.0% 1549 100.0% 477 100.0% 1293 100.0% 6063 100.0% 除了期刊論文與圖書資料的引用外,教育學對於博碩士論文的參考比率較其 他學科為高,表示教育學者重視他人完整的研究成果來支持其研究。政治學參考 網路資源較其他學科為高,突顯政治學者較其他學科研究者以網頁資料庫或是電 子檔,作為研究時的參考文獻來源。經濟學參考研究報告較其他學科為多,顯示 經濟學者多參考研究報告的數據或者結果來支撐其研究或加以引用數據來提升 證明自身研究的真實性。此外,經濟學者與管理學者也參考引用許多未出版的手 稿或者討論稿等資料,顯示此二學科在研究時也參考許多未正式出版的文獻。 (二) 引用參考文獻語文與年代分布 由表5可見,社會學學者與政治學學者,除了英文文獻的引用外,國內的其 他參考資料與研究文獻對此二學科來說相當重要,可能是政治學與社會學的研究 都較偏重於描寫臺灣的現象與探討臺灣地區的相關問題,因此國內的文獻對於政 治學與社會學來說還是有一定比率的重要性。本研究特將簡體中文特別細分出來, 顯示國內學者也有引用中國大陸的文獻的趨勢。對社會科學學者而言,較少引用 其他語文的文獻作為參考資料。 表 5 社會科學學科引用參考文獻語言分布

(17)

14 語文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英文 其他語文 總計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社會學 288 30.70% 7 0.75% 643 68.55% 0 0.00% 938 政治學 368 43.35% 17 2.00% 464 54.65% 0 0.00% 849 心理學 131 13.69% 2 0.21% 824 86.10% 0 0.00% 957 教育學 387 24.98% 1 0.06% 1161 74.95% 0 0.00% 1549 經濟學 31 6.50% 0 0.00% 446 93.50% 0 0.00% 477 管理學 100 7.73% 1 0.08% 1191 92.11% 1 0.08% 1293 總計 1305 21.52% 28 0.46% 4729 78.00% 1 0.02% 6063 表6與表6分別顯示社會科學各學科引用參考文獻之年代分佈及其引用半衰 期。茲分述各學科其分佈情況如下。 心理學引用文獻數量最多者為2006年,共計66 筆,佔6.9%,之後下降,2004 及2002 年又一高峰,佔6.2%及5.9%,2001年至2007年的平均引用率都在5%-7% 之間,之後隨著年代越久遠逐漸往下,直至1995年有突然上升的現象,以及1989 年有突然下降的趨勢,之後引用率平均都維持在1%~2%之間。引用最多的是出版 4-10年內的文獻,有50%的文獻於2000年後出版,換言之,引用文獻之中50%已有 11年的歷史。出版11年之心理學文獻即可滿足50%以上的研究需求,出版16年可 滿足70%以上相關研究需求,若要滿足80%以上的研究需求,則需保留回溯至20 年以前的相關文獻。心理學的引用文獻半衰期為11年。 社會學引用文獻數量最多者為2006年,共計60筆,佔6.4%,隨年代越久遠越 下降,至2004及2001年又一高峰,佔6.1%及6.0%,2001年至2007年的帄均引用率 都在5%-7%之間,之後迅速下降,1987至1998年引用率帄均都維持在2%~3%之間, 之後隨年代越久遠逐漸變少,社會學與心理學對於引用文獻的年代大多都集中於 2001 年至2007年間,引用年代相似。最早的引用文獻出現於1910年,引用最多 的也是出版4-10年內的文獻,有50%的文獻於1999年後出版,換言之,引用文獻 之中50%已有11年的歷史,出版11年之社會學文獻可滿足50%以上的相關研究需求, 出版18年可達到70%以上的相關研究需求,若要滿足80%以上的研究需求,則需保 留回溯至23年以前的相關文獻,社會學引用文獻需求在所有領域中為最晚的,顯 示社會學對於年代較久遠的文獻也有一定的需求,社會學的引用文獻半衰期為 11.5年。 教育學引用文獻數量最多者有兩個高峰分別為2005年與2003年,各計99筆, 佔6.4%,教育學引用文獻的年代大多都集中於2000年至2006年間,平均引用率都 在5%以上,引用文獻從2000年後隨年代越久遠隨年代越久遠呈現下降的趨勢, 1996年與1988年則各有突然下降的趨勢,最多引用的是出版5-9年內的文獻,有 50% 的文獻於1999年後出版,引用文獻之中50%已有11年的歷史,以出版11年之

(18)

15 教育學 文獻可滿足50%以上的相關研究需求,出版16年可達到70%以上的相關研 究需求,若要滿足80%以上的研究需求,則需回溯至21年以前的相關文獻,教育 學的引用文獻半衰期為11.2年,其最早的引用文獻出現於1928年。 經濟學期刊引用文獻數量最多者為2007年,共計32筆,佔6.7%,之後隨年代 越久遠越下降趨緩,至2004年曲線突然下降,但2001年之後又逐漸上升,1993 年、1996年、1998年、1998年各有高峰,1993年快速下降,之後隨著年代越久越 引用數越少。經濟學引用文獻的年代大多都集中於2005年至2007年間,引用百分 比都在6%以上,與其他領域相比經濟學的近年引用比率較集中也較其他學科為高, 顯示經濟學多引用近年較新穎的文獻,而經濟學的引用年代雖然也呈現年代越久 遠越少引用的狀況,但與其他學科相比轉折的幅度較多,曲線較不平滑,顯示經 濟學領域對於年代較久文獻引用較不一定。最多引用的是出版3-7年內的文獻, 有50%的文獻於1999年後出版,換言之引用文獻之中50%已有11年的歷史,以出版 11年之社會學文獻可滿足50%以上的先關研究需求,出版17年可達到70%以上的相 關研究需求,若要滿足80%以上的研究需求,則需保留回溯至21年以前的相關文 獻,經濟學的引用文獻半衰期為11.4年,最早的引用文獻年代為1959年,比其其 他學科都還要晚,換言之,經濟學者對於較久遠年代的文獻較不使用。 管理學引用文獻數量最多者為2004年,共計87筆,佔6.7%,引用高峰較其他 學科晚,2001年至2003年則引用比率明顯偏低,2000年又有一高峰,之後隨年代 越久遠逐漸下降,1990年與1986年有突起的現象,之後逐漸趨緩,管理學引用文 獻的年代大多都集中於2004年至2006年間,平均引用率都在6%以上,雖然集中的 引用年代較經濟學早,但管理學的近年引用比率也顯示非常集中,顯示管理學也 是偏重引用近年的文獻。學期刊,最多引用的是出版4-13年內的文獻,文獻期間 較其他學科為長,顯示管理學對於在10年前左右的文獻都有高度的引用,有50% 的文獻於1999年後出版,引用文獻之中50%已有11年的歷史,以出版11年之管理 學文獻可滿足50%以上的先關研究需求,出版16年可達到70%以上的相關研究需求, 若要滿足80%以上的研究需求,則需回溯至20年以前的相關文獻,其引用文獻半 衰期為11.2年。管理學對於近年的文獻引用率較高,年代越久遠,管理學引用的 頻率幅度下降的較為快速,但管理學最早的引用文獻出現於1788年,顯示雖然管 理學引用最近的文獻頻率較高,但對於年代久遠的文獻只要有需要還是有使用的 狀況發生。 從引用文獻年代分析可得知,社會科學總體而言的趨勢由2004年開始年代越 往前越往下降,也就是說社會科學引用文獻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而引用越少,而所 有學科的引用最高峰都落在2005至2007年間,社會學科學者常引用出版4至10年 的文獻,通常在出版3年至6年間會達到引用高峰,引用文獻數量高度集中於近年 所出版的文獻,顯示社會科學偏向引用近年的文獻。而對於社會科學學者而言,

(19)

16 各學科引用參考文獻半衰期多為11年左右,所有領域的引用年代狀況都顯示於 2000年後出版的文獻能夠滿足社會科學學者50%的研究需求。再次顯示社會科學 者對於近年的文獻依賴度相當很高,且社會科學是不斷進步的學科,引用越新的 文獻代表此學科研究方向不斷創新與進步。 表 6 社會科學學科引用參考文獻年代分布

(20)

17

(21)

18

(22)

19 國內社會科學6種學科依國會期刊評比的排名選取各學科排名第一或第二的 6本期刊,選取近年刊登的116篇符合IMRAD結構的文獻加以分析整理,探討各學 科具有結構性文獻的狀況,並進一步計算於IMRAD格式中各位置的引用文獻數量, 了解國內社會科學之學術狀況。此外,亦針對去除41筆附錄之11,149筆引用文獻 進行探討。茲分析每篇文獻各結構位置,亦即:導論(包含前言與文獻探討)、研 究方法、結果、結論與建議的引文數量與分布,希冀觀察出從社會科學學科的引 用狀況與學術特性。 表8顯示除了政治學與社會學兩學科的文獻撰寫格式較偏重論述型與結構型 文獻並重的型式,心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的樣本期刊所出版的文 獻都屬於有結構性的文獻,顯示臺灣社會科學領域的核心期刊出版者對於文獻結 構的重視。政治學與社會學結構型文獻較缺乏的原因可能與此二學科的學者比較 習慣撰寫論述性的文獻,或期刊的出版單位對於投稿者的文獻無明顯規定有關。 結構型文獻能夠準確的表達文獻內容,讓複雜的研究敘述一目了然,對於文 章的審查者與閱讀者來說都非常清楚。再者,結構型文獻一般均有規範寫作格式, 提供作者遵循,對於文獻的使用與學術交流而言都是一大利器,同時也大大提高 文獻的能見度,讓臺灣的學術研究能夠迅速的流通。自臺灣目前社會科學領域核 心期刊對於文獻結構格式的嚴謹要求,可知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已趨漸成熟。 表 8 社會科學結構型文獻分布文獻類型 學科 文獻出版 總篇數 英文文獻 中文論述 型文獻 中文結構 型文獻 中文結構型 文獻之比率 政治學 (臺灣政治學刊)* 30 1 13 16 55.2% 社會學 (臺灣社會學刊)* 25 0 10 15 60% 教育學 (教育心理學報) 32 1 0 31 100% 心理學 (中華心理學刊) 23 4 3 16 84.2% 經濟學 (經濟論文) 18 5 0 13 100% 管理學 (管理學報) 30 5 0 25 100% 總計 158 16 26 116 81.7% *為半年刊,因此回溯樣本收錄至2008年,其餘學科都是收錄2010年出版的文獻。 表9顯示,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文獻於導論部分的引用頻率都是最高的,追 究原因,可能是因為導論部分的內容都是前言與文獻探討,而此二部分的內容都

(23)

20 是需要大量引用他人文獻來支持研究者的研究,或者引用他人文獻敘述研究動機, 與反應研究目的,此現象在社會學與政治學的文獻中尤其可見。於導論部分引用 最少的是經濟學,其原因可能是經濟學者通常注重的是經濟模式的套入分析,導 論部分只是說明經濟研究的概況問題與研究的動機。此外,經濟學者撰寫文獻時 通常將前言與文獻探討合併敘述,且篇幅通常很短,因此引用頻率也較低。 至於其他部分,例如:研究方法、結果、結論等位置的引用頻率狀況,每個 學科都略有不同,從引用位置的引用文獻比率可看出此學科領域的研究狀況與研 究特性。由表8可得知,就研究方法部分而言,經濟學與管理學二學科的比率相 當高,突顯此二學科的研究方法常常是借用他人的模式、設計、操作程序等。而 研究方法引用最低的是社會學,可能因為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研究者自行規 劃,或者是使用一般的研究方法,例如:問卷、訪談等。 關於結果部分,引用最高的是經濟學領域文獻,顯示經濟學文獻於結果部分 也引用不少他人作品,經濟學文獻的結果部分通常都是針對研究方法所提出的模 型,透過實證的方式來套入於某特定的個案中,驗證個案與模型間的結果探討或 現象說明,因此可能會與模型的提出者或者與其他作者的相關文獻做比較。此外, 社會學對於結果部分的引用文獻也有較多的比率,此可能與社會學文獻對於結果 的呈現常採敘述式的文章撰寫模式有關。結果部分引用最低的是管理學,管理學 於結果部分通常為描述統計的結果呈現,較偏重數據化的探討與資料的處理結果 等。 最後,關於結論部分,以心理學與教育學引用最為突出,顯示此二學科重視 結果之後的討論,著重針對結果作評述,研究者偏重探討自身研究的未來發展或 者強調研究的重要性。此外,心理學與教育學者常將結果與討論合併為一節討論, 本研究雖將之數量歸類至結果,但如果將此部分做細分的話,心理學與教育學的 結論部分引用頻率將會再提高。 表 9 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引用文獻位置分布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數量 百分比 管理學 1799 65.39% 480 17.45% 256 9.31% 216 7.85% 2751 經濟學 499 54.60% 164 17.94% 189 20.68% 62 6.78% 914 政治學 931 70.53% 171 12.95% 165 12.50% 53 4.02% 1320 心理學 1048 58.61% 198 11.07% 222 12.42% 320 17.90% 1788 教育學 1888 64.09% 282 9.57% 295 10.01% 481 16.33% 2946 社會學 993 69.44% 63 4.41% 254 17.76% 120 8.39% 1430 總計 7158 64.20% 1358 12.18% 1381 12.39% 1252 11.23% 11149

(24)

21 (三)社會科學內容註與註中註引用情形分析 本研究於研究過程中發現,國內社會科學文獻之正文內容有不少註釋的形式 (以下稱為內容註),再且,內容註中也常有再引用他人文獻的現象,因而產生註 中註的情況,註中註的現象對於引文分析或者建置引文索引資料庫而言將會是一 大挑戰。以下將舉例說明內容註與註中註及其在文獻中的呈現方式,解釋內容註 的引註內容,並闡述註中註的引用情形與作者的撰寫狀況,而後針對本研究的116 篇文獻進行內容註與註中註的分析,以了解社會科學各學科對於註中註的引註情 形,進而提供後續引文分析研究之參考。 作者在撰寫期刊論文時,可能會由於篇幅的關係,或者礙於文章需要一氣呵 成,或者需要為文章進行輔助的解釋時,有些資料就會被作者以註解的方式加入 其內容,通常於內文中欲補充的段落句後會標示阿拉伯數字於右上角,而在當頁 的內容下方或者整篇文章的最後進行註釋的說明,此稱為內容註。內容註通常對 於本文來說只是補充說明的資料,與本文的關係不大,主要功能是提供閱讀者的 延伸閱讀之參考資料,藉以增加文獻的嚴謹與可信度,其形式可分成APA格式與 芝加哥格式,APA格式註於當頁的內容下方,芝加哥格式則是註於文章末端。以 下近一步針對內容註引述範例說明之。 1. 內容註 內容註通常為為內文的延伸性資料或補助內文的說明,單純的內容註為文字上的 補充說明,其中不再引用他人文獻,例如: 另一方面,過去有關研究企業是否進行國際市場的營運,多根據Dunning1988) 的折衷理論,又稱OLI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理論8。多數研究也證實 企業的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國際市場的開發與擴展。 以上為內文的內容,可看到作者只寫出有OLI理論後於句尾插入一上標的阿拉伯 數字8,而於頁面下方(如圖1所示)再詳細針對OLI理論做說明,讓讀者加以參照, 以便進一步了解該理論。 圖1 內容註範例 2.註中註 上述的內容註方式為單純的內容註,即只以文字加以敘述補充資料。然而,

(25)

22 有時作者對於內容註還會引用他人文獻,此稱為註中註。註中註也是引用文獻的 一種,雖然是在註釋中引用,但作者依舊會將註中註也列入參考文獻中,有時作 者於註釋中的引用並不會只有一個,有時一個註釋會包含多個註中註(如圖2所 示),此為引文分析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方向,以下列出註中註的表現方式: 菁英二元論預設了菁英紅與專兩者個人條件相互分立,乃至於互斥的特質。然而, 這些專業技術官僚之所以能夠取得專業資格、技能,實可能是來自於黨的系統性栽 培。以此,LiWalder2001)按贊助式流動理論脈絡,4探討中共菁英入黨時機於 生命歷程的重要性,並提出「政黨贊助式流動」概念(party-sponsored mobility) 圖2 註中註範例 由上述的例子可看出,於本文內已有贊助式流動理論,而註釋中對於贊助式 流動理論的來源又加以敘述,並引用了他人的文獻,此Turner的文獻引用即為註 中註。 從表10得知,國內社會科學對於內容註的引用現象是相當普遍的,以下針對 各學科進行說明。內容註的引用現象以管理學最常見,佔全部篇數的比率為100%, 每篇都有使用內容註的現象;次之為經濟學與政治學,分別占全部篇數的93.8% 及93.3%;心理學雖然排名為第四名但比率也有76%。至於教育學與社會學對其內 容註的使用頻率則偏低,分別為12.5%及9.7%,只有2-3篇文獻有使用內容註的現 象發生。 表 10 社會學科內容註篇數分析 內容註分析 期刊 總篇數 有內容註現象 數量 百分比 管理學 13 13 100.00% 經濟學 16 15 93.75% 政治學 15 14 93.33% 心理學 25 19 76.00% 教育學 16 2 12.50% 社會學 31 3 9.68% 總計 116 66 56.90%

(26)

23 綜合表11和表12所示,總體而言,內容註以結果部分佔最多,全部學科共有 300筆,佔35.3%,註中註部分則以導論部分佔最多,全部學科共有103筆,佔43.3%, 而社會學內容註與註中註數量總筆數皆高於其他學科。社會科學內容註與註中註 現象多分布於導論,研究方法與結果三大部分,結論引用現象則較少。 依各學科的不同,注重的部分也不同,以內容註而言,政治學偏重導論部分, 管理學偏重研究方法,經濟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皆偏重結果。以註中註 而言,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則偏重導論,管理學、心理學則偏重研究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內容註與註中註的分布並非一致,內容註較多者註中註不一定 較多。顯示社會科學除了教育學與心理學外,其餘學科學者於撰寫文獻時通常較 習慣將不太重要的文獻或補充說明另外引註於內文外,且有時並非只是單純敘述, 偶而也會在內容註中再度引註他人文獻,顯示出社會科學學者對於研究的交叉使 用說明,此外,註中註的情形通常是發生在導論的部分,可能與此部分為文獻探 討部分,篇幅較多,內容探討的層面較廣、較多引用並綜合他人的研究有關。註 中註現象對於引文分析研究者來說是相當需要注意的部分,研究者常常會忽略除 了本文內容外的內容,因此本研究特別將此現象加以論述,以供未來研究者的參 考。 表 11 社會科學各學科內容註與註中註位置分布數量 學科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管理學 66 18 74 32 59 10 15 2 214 51 經濟學 64 24 54 12 85 21 1 1 201 58 政治學 76 29 46 18 68 11 4 4 194 62 心理學 0 0 4 3 6 1 0 0 10 4 教育學 3 0 3 0 4 0 0 0 10 0 社會學 69 32 54 10 81 16 18 5 222 63 總計 278 103 235 64 300 59 38 12 851 238 表 12 社會科學各學科內容註與註中註位置分布百分比 學科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內容註 註中註 管理學 30.8% 35.3% 34.6% 41.2% 27.6% 19.6% 7.0% 3.9% 25.1% 21.4% 經濟學 31.8% 41.4% 26.9% 20.7% 40.8% 36.2% 0.5% 1.7% 23.6% 24.4% 政治學 39.2% 46.8% 23.7% 29.0% 35.1% 17.7% 2.1% 6.5% 22.8% 26.0 % 心理學 0.0% 0.0% 40.0% 75.0% 60.0% 25.0% 0.0% 0.0% 1.2% 1.7% 教育學 30.0% 30.0% 40.0% 0.0% 1.2%

(27)

24 社會學 31.1% 50.8% 24.3% 15.9% 36.5% 25.4% 8.1% 7.9% 26.1% 26.5% 總計 32.7% 43.3% 27.6% 26.9% 35.3% 24.8% 4.5% 50.% 100% 100% (四)社會科學引用類型分析 本研究探討社會科學引用類型分析,將國內外社會科學之期刊,使用利意抽 樣法以抽取各期刊文獻當作樣本,國內社會科學期刊文獻共29篇,國外社會科學 期刊文獻共6篇,利用Peritz的引用功能分類系統進行引用文獻的類型分析,並 將分析的類型與引用文獻所在位置進行比對,探討各學科引用類型與各位置間之 分布,最後綜合討論各學科類型與位置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用Peritz所提出的八項引用文獻類型,探討臺灣地區社會科學期刊 之引用類型,該八項引用類型如下: 1. 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此類型包含與研究問題有關之文獻,例如:引發研究 動機、對研究問題之說明、或回顧前人的相關研究文獻等。 2. 提供背景資訊:提供研究者事實性的資料或補充性資料,例如:人口調查, 或 研究報告結果等,或者針對研究的特定名稱進行背景定義。 3. 提供研究方法:為了描述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而引用他人文獻,例如:前人所 研究出的模型與公式等、或前人的研究與研究者探討的問題相似,因此沿用 相同的研究方法等。 4. 比較:研究者與前人的研究做比較,或修正,或贊同等。 5. 爭辯、思考與推測:此類引文類型包含使用引文支持假設,或建議未來的研 究與推測; 6. 數據性資料:這裡使用的引文類型指的是原始數據(例如:官方統計出版品), 去描述文獻中各部分的使用資訊或使用這些數據做二次分析; 7. 歷史回顧:此類型引文回溯主題的歷史,或介紹主題的開拓者。通常很困難 去決定此類引文是歷史回顧或只是提供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密切聯繫時都 應該將它置於研究動機。 8. 其他:此類型引文是指與議題沒有直接關係;只提到相關的領域。 以下將上述的八種引用類型使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國內外社會科學學科進行分析, 並加以論述如下: 1.社會學 從表13可見,國內社會學引用文獻的類型以”研究動機與動機與問題設定” 類型的引文最多,共有271 筆,佔56.7%。其次為”比較”的引用文獻,佔14.6%, 顯示社會學最多的引用文獻是用來描述或支持自身研究的。”研究動機與問題設 定”類型的引文皆出現於導論部分,而研究方法則大多是引用他人的步驟流程等。 至於結果部分則由”比較”與”爭辯、思考與推測”佔大多數。結論部分則以”

(28)

25 比較”的引用文獻較多。而國外社會學亦以”研究動機與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 引文為多,佔39.1%,接下來依序為”比較”(20.3%)、”提供研究方法” (17.2%)和” 提供背景資訊”(14.1%)三項。整體而言,國內外引用文獻類型十分類似。然而, 國外”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之比率較國內少,”比較”、 “提供背景資訊”與”提供 研究方法”三種引用類型之分佈較平均且比率亦較國內高。 表 13 國內外社會學引用文獻類型分析表 2.教育學 國內外教育學引用文獻的類型亦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的引文最 多,從表14可看出,分別佔各自引用文獻的53.5%與27.8%。教育學的”提供研究 方法”、”比較”與”爭辯、思考與推測”類型文獻則分布相當平均,顯示教育 學引用各種類型的文獻較平均,而與社會學相同,”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 的引文皆出現於介紹部分,研究方法部分也大多是有關引用他人的研究方法的引 文,而較不同的是教育學的結果部分無特殊的引用類型文獻,最後,結論部分則 由”比較”與”爭辯、思考與推測”佔大多數,尤其是”爭辯、思考與推測”的 引用文獻較多,顯示教育學於結論部分較常引用他人研究作深入探討,或者利用 前人的研究進行更進一步的推論。 引用文獻類型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合計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灣 百分比 國外 百分比 研 究 動 機 與 問 題設定 271 25 0 0 0 0 0 0 271 56.69% 25 39.06% 296 提供背景資訊 30 8 1 1 13 0 0 0 44 9.21% 9 14.06% 53 提供研究方法 7 1 19 10 7 0 0 0 33 6.91% 11 17.19% 44 比較 0 0 0 0 23 10 47 3 70 14.64% 13 20.31% 83 爭辯、思考與推 測 3 0 0 0 23 3 19 3 45 9.41% 6 9.38% 51 數據性資料 4 0 5 0 3 0 3 0 15 3.14% 0 0.00% 15 歷史回顧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總計 315 34 25 11 69 13 69 6 478 100% 64 100% 542

(29)

26 表 14 國內外教育學引用文獻類型分析表 3.心理學 國內心理學引用文獻的最高的類型是”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58.6%),結 論部分以”比較”類型的引用文獻居多(53 筆),顯示心理學者常將自身研究於 他人研究做比較,說明心理學者常使用他人的文獻作為背景,來探討自身研究對 於前人的研究是否有一樣的狀況發生,或者修正前人的研究,提出獨樹一格的研 究結果,可從表15 看出。 至於國外心理學引用文獻方面,亦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為最多,但在” 提供研究背景”項目佔11.8%,顯示心理學除了對研究問題的重視外,對於研究背 景的說明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解釋,以釐清自身研究與他人的異同。而在”提供研 究方法”項目中,佔引用類型15.6%,可以看出心理學者使用之研究方法多以他人 研究為例,引用其研究步驟流程為自身研究師法之對象。 表 15 國內外心理學引用文獻類型分析表 引用文獻類型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合計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灣 百分比 國外 百分比 研 究 動 機 與 問 題設定 153 45 0 0 0 0 0 0 153 53.50% 45 27.78% 198 提供背景資訊 12 22 0 1 0 0 3 0 15 5.24% 23 14.20% 38 提供研究方法 3 5 30 25 1 0 0 0 34 11.89% 30 18.52% 64 比較 0 1 0 1 1 0 34 26 35 12.24% 28 17.28% 63 爭辯、思考與推 測 0 0 0 0 6 0 42 28 48 16.78% 28 17.28% 76 數據性資料 0 0 0 1 0 0 0 0 0 0.00% 1 0.62% 1 歷史回顧 1 6 0 1 0 0 0 0 1 0.35% 7 4.32% 8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總計 169 79 30 29 8 0 79 54 286 100% 162 100% 448 引用文獻類型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合 計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灣 百分比 國外 百分比

(30)

27 4.政治學 從表16可看出,國內政治學引用文獻的類型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 的引文最多,共有305 筆,共佔56.3%,第二位為”提供研究方法”的引用文獻, 佔15.4%,其他類型的引用文獻比率都較低,而於導論的部分,政治學有較於其 他學科不同的特殊之處,即政治學引用相當多的數據性資料於導論的位置,此表 示政治學通常在撰寫前言或文獻探討時常常會引述數據型的資料來支撐自身的 研究,政治學較常於結果部分進行比較,結論則通常是引用能進行推論的引用文 獻。 在國外政治學引用文獻類型方面,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比較”和”提 供研究方法”為使用較頻繁之項目,各佔48.1%、25%和13.5%。和國內政治學較不 同之處在於較少使用數據性資料,但在”比較”和”爭辯、思考與推測”的使用較多, 顯示國外政治學之引用類型較偏向以他人之研究與自身研究進行比較,更進一步 去對他人研究與自身研究結果不同處做思辨與推論,故此二項引用文獻多出現於 結論位置。 表 16 國內外政治學引用文獻類型分析表 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 235 158 0 0 0 0 0 0 235 58.60% 158 54.86% 393 提供背景資訊 16 29 4 3 0 2 1 0 21 5.24% 34 11.81% 55 提供研究方法 0 0 48 45 6 0 0 0 54 13.47% 45 15.63% 99 比較 0 0 3 4 12 24 53 0 68 16.96% 28 9.72% 96 爭辯、思考與推測 0 0 0 0 2 8 21 10 23 5.73% 18 6.25% 41 數據性資料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歷史回顧 0 5 0 0 0 0 0 0 0 0.00% 5 1.73% 5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總計 251 192 55 52 20 34 75 10 401 100% 288 100% 689 引用文獻類型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合 計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灣 百分比 國 外 百分比 研 究 動 機 與 問 題設定 305 25 6 0 0 0 0 0 311 56.34% 25 49.02% 336 提供背景資訊 16 2 6 0 1 0 0 0 23 4.17% 2 3.92% 25 提供研究方法 7 0 73 7 5 0 0 0 85 15.40% 7 13.73% 92

(31)

28 5.經濟學 國內經濟學引用文獻的類型雖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的引文最多, 從表17可得知,其比率比其他學科略低,共佔全部引用文獻的48.9%。至於國外 則以”提供方法”所占比率最多,佔36.8%。經濟學較為突出的引用文獻類型為” 提供研究方法”,分別佔全部的31.3%和36.8%,顯示經濟學研究較偏重研究方法 的使用,並時常引用他人所提出的模型與使用他人曾經使用的研究方法,強調經 濟學文獻通常為實證型,使用他人的研究方法來推用於自身研究,而這也可從結 果部分多為”比較”的引用文獻中可看出,透過實證的研究結果再與前人的研究 做比對,而經濟學結論部分則對於引用文獻類型較不顯著。 表 17 國內外經濟學引用文獻類型分析表 比較 0 0 3 0 40 0 3 13 46 8.33% 13 25.49% 59 爭辯、思考與推 測 0 0 0 0 4 0 13 4 17 3.08% 4 7.84% 21 數據性資料 58 0 4 0 4 0 0 0 66 11.96% 0 0.00% 66 歷史回顧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其他 0 0 4 0 0 0 0 0 4 0.72% 0 0.00% 4 總計 386 27 96 7 54 0 16 17 552 100% 51 100% 603 引用文獻類型 導論 研究方法 結果 結論 總計 合計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 灣 國 外 臺灣 百分比 國外 百分比 研 究 動 機 與 問 題設定 129 33 2 3 2 0 0 0 133 48.90% 36 21.69% 169 提供背景資訊 5 3 0 0 4 4 0 0 9 3.31% 7 4.22% 16 提供研究方法 5 0 49 54 29 7 2 0 85 31.25% 61 36.75% 146 比較 0 0 0 9 37 39 1 0 38 13.97% 48 28.92% 86 爭辯、思考與推 測 0 0 0 0 2 9 3 0 5 1.84% 9 5.42% 14 數據性資料 0 0 1 0 1 0 0 0 2 0.73% 0 0.00% 2 歷史回顧 0 2 0 3 0 0 0 0 0 0.00% 5 3.00% 5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總計 139 38 52 69 75 59 6 0 272 100% 166 100% 438

數據

表 7 社會科學學科引用參考文獻年代累積百分比分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 When citing a foreword/introduction/preface/afterword, begin the citation with the name of the person who wrote it, then the word “Foreword” (or whatever it is), without

‘Desmos’ for graph sketching and ‘Video Physics’ for motion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Students worked in groups to design experiments, build models, perform experiments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We define Flat Direction Hybrid Inflation (FDHI) models as those motivated by the properties of moduli fields or flat directions of the standard model. For moduli fields with no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