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另一種美學,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另一種美學,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邱榆淨 採訪撰文

另一種美學

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科 技 與 人 文 高 峰 會 議

持人黃肇松引言:此一場 合是科技與人文結合的最佳例證, 以理工領域為主的交大頒發名譽博 士 學 位 給 諾 貝 爾 文 學 獎 得 主 高 行 健。其實,一百年前,英國已經因 為工業革命之後帶來的工業污染等 各種問題,引發哲學家、思想家、 文學家們紛紛討論如何讓文化與科 技對話。沒想到,一百年後大家繼 續在此討論此議題,顯示出問題不 但還未解決,反而更為嚴重。 近百年來人類科技發展迅速, 工業革命在二十世紀造成大量生產、大量 消費及大量廢棄;六○年代的太空科技、 二十世紀末的網路資訊革命、本世紀生物 科技的發展,都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第二 次世界大戰就有四千五百萬人喪生、網路 革命也帶來色情、販毒、軍火交易,甚至 在網路上毀謗教授等;生物科技達到人造 人的境界,均引發各種不安。科技與人文 或許已漸行漸遠,首先就想請教各位,目 大會安排這次的座談會煞費苦心,除了邀請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博士之外,還邀請到中研院李 遠哲院長、文建會陳郁秀主委,以及交大的大家長張俊彥校長,這四位重量級的大師以文學家、科學 家、藝術家以及哲學家的觀點,來討論如何解決人類在科技與人文上所面臨的衝突與難題,大會並邀 請中國時報系總經理黃肇松先生主持這場盛會。以下為對談摘要: 前科技與人文是否有失衡現象?

深 刻 危 機 時 代 科 學 家 使 命 重

高行健:我雖是外行,但也是科技愛 好者,一直關心科技的動態。去年在諾貝 爾獎百週年紀念會中,曾向國外數位物理 等諾貝爾科學家談及,當今哲學上是否有 p參與「另一種美學」科技與人文對話的大師們

(2)

重要的思想?哲學有無出路?結果他們都 搖頭,因此就肯定了我們正面臨一個思想 危機的時代。上世紀的哲學家提供了一個 烏托邦,結果卻有世界大戰等令人失望的 結果。本世紀是否還要製造一個烏托邦? 恐怕人類得回頭重視活生生的現實,一個 脆弱的個人面臨脆弱的世界。 無產階級革命已經幻滅,個人是那麼 脆弱,受制於暴力、政治壓迫,國家也非 如此強大,譬如美國在一瞬間就處於危機 之中。大家目前是面臨深刻危機的時代, 更期待科學家能提供其思想。二十世紀的 文學家不過是提出問題,把人類深層窘迫 的、荒謬的、非理性的、無意義的情況做 深刻描述,卻找不到出口。二十世紀的藝 術是革命再革命、否定再否定。如今新興 藝術家顛覆的遊戲已結束,二十一世紀人 類 的 走 向 充 滿 危 機 感 , 因 此 求 教 於 科 學 家。

科 學 服 務 人 類 災 難 發 人 省 思

李遠哲:前次曾與聖嚴法師談及人文 與科技問題。日前我看到報導說,一隻豬 因為與鴨子在一起久了也會游泳,以為自 己是鴨子。所以,豬可以和鴨子講,科學 家 、 文 學 家 也 可 以 交 談 。 我 小 時 候 因 戰 爭,直到小三才回學校讀書,原不會講國 語,在老師教導下兩年後也會講,初中甚 至能做不錯的小品文章,主因是看了許多 魯迅、巴金、郭沫若的作品;高中也畫了 三年的白菜水墨畫。當時雖然對科學有興 趣,但不認為自己是科學家。直到在芝加 哥大學任教時,因為要教人文社會學院的 學生科學,才感到中間有落差,受到很大 衝擊。 去年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台北則有 九 一 八 大 水 災 , 九 一 八 可 以 說 是 溫 室 效 應、人類過度使用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 過高卻不能回收後的後果。九一一讓我想 起任美國能源部顧問時,獲悉老布希總統 的能源政策是希望中東的油能源源不斷進 入美國,無論該國家是民主或貧窮都不重 要,只要能供給油就好。因此,九一一與 能源政策有關。科學可能為人帶來好處, 但約只有三○ % 的人及少數國家能獲得好 處,所以科學如果不能好好幫助國家,只 有競爭,趕不上的國家仍很慘。科學應思 考如何在全球化之下為人類服務,如果大 家醒過來,科學與人文的對話會找到一條 康莊大道。

人 文 科 技 對 話 需 要 教 育 歷 程

陳郁秀:很早以前科學與人文是在一 p座談會的來賓們

(3)

起的,不可能分開。藝術家原本只能在教 堂創作;火車發明後,藝術家可以走出戶 外,達文西既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其描 繪人體就用了許多科學方式。不過,如今 科學與人文的問題愈來愈多,如網際網路 帶來的衝擊,再不思考,人類追求科學到 最後會失去自我。 CD 剛發明時,我曾擔 心沒人再到現場聽音樂會,後來證明還是 有很多人來聽,因為那種互動會給演奏者 及聽眾不同的感受。 目前文建會在推動創意文化產業,在 與經濟部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一開始思考 的方式不太相同,但經過溝通,會有好效 果。我認為人文與科技需要對話,這需要 教育的歷程。

地 球 村 新 思 維 化 解 文 化 歧 見

張俊彥:交大校訓是飲水思源,飲水 算是科技、思源則是人文關懷,交大將兩 者相結合,代表重視人文與科技。科技可 以 解 決 如 糧 食 、 醫 療 等 問 題 , 但 也 帶 來 許 多 問 題 , 如 地 球 的 暖 化 等 , 讓 人 發 現 , 科 技 的 問 題 不 僅 是 科 技 能 解 決 , 假 如 在 科 技 發 展 較 早 之 前 就 有 人 文 思 想 , 就 會 考 慮 到 環 境 、 空 污 問 題 。 如 果 大 家 以 地 球 村 的 角 度 來 思 考 , 能 理 解 彼 此 文 化 , 或 許能解決人文與科技的問題。 黃肇松:看來人文與科技 確 有 失 衡 現 象 , 許 多 人 談 到 此 總 會 提 及 教 育 , 尤 其 大 學 教 育 是培育人才的基礎,日前去北京清大時發 現其學生自信滿滿,好像世界就是他的。 然而清大、北大也都開始重視人文課程, 因此理工科的菁英大學在科技與人文的結 合上,也肩負起更多的社會期待。就教各 與會者,大學教育與人文、科技的關係為 何?或大學教育可以做些什麼?

年 輕 人 多 疑 問 才 能 謙 和 自 處

高行健:我的書一向是懷疑主義,提 出不少問題,談真實的感受,產生眾多的 疑 問 。 大 學 教 育 或 許 就 該 教 學 生 這 些 疑 問,讓年輕人了解這些問題,以增加抵抗 力,可以讓脆弱的人清醒一點。北京清大 學生的自信,我覺得很可怕,不知會把他 們帶到哪裡去,或若遇到挫折會怎麼樣。 懷疑可以讓人變得謙和,正如把上帝括弧 起來,自己不要當上帝或救世主,視自己 為一個普通人的地位,去思考危機。 p高 行 健 先 生 與 其 畫 作 ─ ─ 內 觀 ( 交 大 藝 文 中 心 提 供 )

(4)

多 元 改 革 教 育 不 宜 偏 廢 一 方

李遠哲:每個人談到科學與人文常有 錯覺,把人分成「科學家」與「文學家」兩 種人,此一假設是錯誤的。有位彈琴的高 中生曾對我說,她在練琴之外,爸媽還要 逼她去唸很多小說,她根本沒時間。我告 訴她,如果沒有這些內涵,她的琴聲可能 很像機器彈的。現代的社會不只科學人沒 有人文素養,學經濟、政治等很多人都沒 有 。 因 此 , 學 校 是 要 教 育 人 、 不 是 訓 練 人;是要教學生做人、解決問題。大學教 育以前是菁英教育,如今是普及教育,大 家要了解在民主社會中需要各種人,因此 要好好做改革,勿偏廢一方。

推 動 人 文 教 育 培 養 反 省 能 力

張俊彥:大學應教導學生,不是只來 拿學位而已,要讓學生能思考、有自我反 省的能力,是來為學問紮根的。這樣說很 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認為應以潛移默 化方式,「育」比「教」更重要,在交大 就積極推動人文教育,吸引學生參與藝術 活動。藝術是很美的東西,要欣賞它,需 了解其背景及相關思考,學生就須多了解 社會發展史,大學可以從這方面來做。明 年交大也要成立一個不分學系的學院,不 要分科分得那麼細。學生如能多以人文思 考,連研究題目都會不一樣,會對人類更 有幫助。

建 立 藝 術 環 境 政 府 責 無 旁 貸

陳郁秀:大學通常教了許多知識,但 應 把 知 識 化 為 智 慧 , 即 要 讓 學 生 懂 得 思 考,否則只是資料的累積而已。而藝術文 化在此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協助學生 思 考 , 把 知 識 變 成 智 慧 。 站 在 文 建 會 立 場,政府應建立良好的藝術文化環境,我 自己也生長在藝術家庭,後來才發現不是 每 個 人 都 可 以 這 麼 幸 運 , 因 此 環 境 很 重 要。如果我在大學教書,一定會推動通識 教育,目前此方面不足。人的一生中只要 有機會接觸藝術文化,不必成為專業者, 生命的價值會非常不一樣。 黃肇松:促成人文與科技對話、相輔 相成顯然非常重要,與會者是否有更好的 方法或建議能達到此目標?

欠 缺 人 文 薰 陶 社 會 難 有 突 破

李遠哲:其實整個社會都欠缺人文藝 術的薰陶。很多人以為科學家不需要創造 力。事實上在新知識的邊緣,若沒有創造 力及想像力,很難有突破。有些年輕人認 為,每天看科學書籍就可成為優秀的科學 家,其實人文藝術的涵養很重要。但即使 是好的科學,如果被處於競爭的環境下, 或遭到不當應用,對人類仍無好處。在全 球化之中,國家與國家自認以正當方式競 爭,不分享科學成果,二十年內世界將有 很大的變化,因此大家要好好思考。

(5)

留 給 學 生 時 間 而 非 一 味 鑽 研

張俊彥:在中研院院士中,包括李院 長在內,許多人都生長於藝術家庭,科學 家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確實還需要 人文、藝術教育。詩人余光中曾說,文學 是「閒」出來的,應該也留點時間給學生, 讓 學 生 好 好 去 思 考 , 而 非 只 鑽 研 專 業 知 識。

科 技 人 文 合 一 發 揮 彼 此 價 值

陳 郁 秀 : 科 技 與 人 文 確 實 本 就 是 一 體,只是如何在互動中使彼此發揮最大價 值。最近文建會在威尼斯展出高鐵車站模 型,就是人文與科技結合的最佳例證。該 車站是高科技的設計品,但展覽時帶入新 竹 玻 璃 、 客 家 文 化 概 念 , 月 台 以 玻 璃 製 做,小石子則全是台灣米鋪成,背景有舊 時松山車站的影像,車站又是全新科技的 作品,加上聲光等效果,在現場非常受到 矚目。這是集結了工程師、資訊人及藝術 家的心血而成,非常成功的例子。期待科 技人與文學人把科技與文學的價值發揮到 極致。

人 類 文 明 矛 盾 終 需 政 治 解 決

高 行 健 : 科 學 、 文 化 本 身 並 沒 有 問 題,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只是人類怎麼 用而已。如果運用權力,也有文化壓迫、 政治壓迫等情形出現,所以這是人類社會 的問題、政治的問題。這要科學家或人文 學家來解決恐怕不太可能,人類社會是如 此複雜,也許要政治學家來解決,如果政 治不成為壓迫人的工具,或許有希望,但 至今我未曾看到一種政治是極盡協調各方 利益的。所以,談人文與科技的問題也要 認清人自身的複雜,如何解決?怎麼辦? 這就是人類的困擾吧,自有文化以來就如 此。

結 語

黃肇松:人文與科技的對話主題,事 實上各界已談論多次,因此如今確實不再 區 分 人 文 、 科 技 , 應 從 對 話 進 一 步 到 合 一 , 正 如 達 文 西 為 了 創 作 而 去 摸 屍 體 一 樣。最近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基因工程 的研究者已開始探討法律、倫理問題,即 是受到人文思想的影響,相信這會有好的 開始。人文、文化、思想的領域裡也要互 相包容,馬來西亞的華人與馬來人常起衝 突,前者吃豬肉、後者不吃豬肉,結果常 因此互相以言語攻擊,其實其背後都有歷 史因素的,不應有敵意。 美國九一一事件後,著名歷史學家及 思想家史勒辛格曾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 不要再去想什麼是完美犯罪的問題,也不 要歸罪於科技,因為任何人能掌握此一科 技,就可去做此事。要試著去了解問題的 根源,美國人應先學會容忍與了解,不能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比攻擊者更 糟糕。與大家分享,謝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一、講經文。此為俗講話本正宗。這類作品,大

附錄 1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科技與生活科 建議採用的 建議採用的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 / 家政 家政 家政 家政科特別

中三級 中文科聆聽卷(普通話) 小三級 中文科閱讀卷 小六級 中文科聆聽卷(廣州話) (NCS版本). 小六級 中文科聆聽卷(普通話)

通用類別(Generic Classes) - Code Reuse 的另一種發揮.. -

這種「對話札記」(dialogue journals) 藉由 教師提問、給予回饋及建議,並與學生產 生互動的方式,可以清楚呈現學生長時間

十二月 聖誕老人來了 聖經科、視藝科 一月 中國書法家 中文科、常識科 二月 網上自學好介紹 資訊科技科 三月 認識兒童文學家 中文科、英文科 四月 4.23世界閱讀日

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第十個選修單元:「普通 話與表演藝術」中提到的學習目標,正是期望學 生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普通話表演藝術,學習語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