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檔案評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 檔案評量"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視覺藝術科實作評量的建構 (一 )檔案評量

• 檔案,是「一個有目的彙整而成的學生作 品集,可以呈現學生在一個或多個領域的 努力、進展與成就。這份作品集的完成必 須透過學生在內容之選取、評定規準及省 思各方面的參與」。

(2)

(一) 檔案評量

• 1. 檔案類型

• 最佳作品檔案只包含學生在長時間或特定 時段內的最佳作品,通常做為正式評鑑之 用,譬如:資格檢定、安置、成績評定、

考核、畢業、評鑑教學有效性等。

(3)

• 歷程檔案中的作品不只包含學生的最佳作 品,它尚涵蓋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所留下的 紀錄,譬如:同一件作品的概念、草圖、

草稿或初稿、修正稿及成品,不同時期呈 現藝術成長的作品,學生對作品的省思與 自評等。

(4)

有效的歷程檔案必須具備以下的特質:

• (1)教師必須清楚界定學習標的行為,以 能有效督導學生的學習;

• (2)教師必須對藝術學習的理論有相當認 識,以期能在歷程中掌握學生認知及技能 的發展,並做出正確的診斷與回應;

• (3)教師必須根據標的行為設計評量規 準,並採用相同的規準評斷學生長時間的 表現;

(5)

• (4)教師必須營造出有利於檔案實施的教 室氣氛,使學生能在尊重、鼓勵、信任、

探索、開放與具批判思考的學習環境下,

自在、主動與積極的面對自己的學習;

• (5)檔案必須與藝術教學緊密結合,而非 僅是學習過後的資料整理與評鑑;

• (6)檔案活動必須是「真實」的,能反映 真實生活中藝術工作者從事的活動與面臨 的挑戰;

(6)

• (7)檔案必須紀錄學生在認知、技能、情 意等各方面的長期發展與成長;

• (8)學生必須根據檔案內容,進行省思及 同儕間或師生間的對話;

• (9)學生必須在檔案內容的規畫、選取、

整理及評量規準的設定上具有相當程度的 自主權;

• (10)檔案涵蓋多元的評量方式,譬如:

札記、晤談、提問、計畫等。

(7)

• 2.檔案憑證包含:

• 呈現學生在認知能力(如:藝術評論、藝 術史報告、地方戲劇調查、詮釋特定作品 的作業、解決的難題等)

• 創作技巧(如:完成的最佳作品、呈現特 殊技巧的作品等)

• 長時間學習歷程與成長(如:不同時期的 作品、遭遇困難的作品、單一作品的發展 紀錄、長時間完成的計畫等)

(8)

• 後設認知(如:學生省思札記、與教師對 話、自評與互評紀錄等)

• 情意與社會(如:嘗試挑戰的作品、完成 作品的心情筆記、與他人合作的紀錄等)

(9)

• 檔案目錄與作品註解是不可或缺的兩部 份。

• 註解除了註明作品的時間、名稱外,還須 簡短說明檔案憑證的內容及作者選取此件 作品的理由。

• 檔案憑證除了以書面資料呈現外,還可以 錄影帶、錄音帶、相片、電腦磁片、光碟 等方式表現。

(10)

• 3.自我省思

• 「省思」是從經驗中學習的一種歷程--檢視 過去及目前的行動、形成行動的原因、行 動造成的影響、並設定未來目標。因此,

省思不僅是思考的一種形式,更是一種行 動。

(11)

• 省思的可能範圍包括:

»作品完成歷程的省思:

• 這件作品經歷哪些程序或歷程?哪裡得到 的靈感或想法?如何進行探索?遭遇哪些 問題?做過什麼修正?

»作品的省思:

• 這件作品那裡最有力?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地方?與先前的學習有何關聯?

(12)

»選擇檔案作品的省思:

• 這是我最感困難/滿意/不滿意的作品,因 為…。

»檔案作品比較的省思:

• 這兩件作品使用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技巧?

各有何優、缺點?表達什麼不同的概念?

(13)

»問題解決技巧的省思:

• 碰到困難時我如何解決?

»成長的省思:

• 我注意到有哪些進步?在哪些技巧上有成 長?未來目標是什麼?

(14)

»整體檔案與檔案程序的省思:

• 我如何安排檔案內容?為什麼如此安排?

從檔案過程中學到什麼?希望讀者從檔案 中知道什麼?

»他人對作品或檔案的省思:

• 同儕、教師或家長對作品的看法為何?是 否同意或不同意他人的觀點?為什麼?如 何根據他人的回饋做改進?

(15)

• 4. 檔案的建構程序

» 步驟一:訂定檔案目的

» 為什麼採用檔案評量?是否有更 適合的評量方法?

» 檔案目的為何?結果要如何使 用?是評鑑(最佳作品檔案)、

成長(歷程檔案)或兩者兼具?

» 誰應加入檔案目的界定?同僚、

學生、家長或其他人?

(16)

» 步驟二:準備與規畫檔案評量

» 教室氣氛及師生互動是否適合檔案 評量?

» 學生是否具備基礎的省思與自評能 力?

» 教師對藝術教學、學生認知與技能 發展是否了解?

» 檔案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及教學活 動相互配合?

(17)

» 步驟三:訂定檔案目標(確定 檔案涵蓋的領域內容及標的行 為)

» 檔案目標有哪些?

» 檔案目標涵蓋哪些藝術領域?

» 檔案目標涵蓋哪些認知、技 能、情意或社會行為?

» 後設認知是否是檔案重要的一 部份?

(18)

» 步驟四:決定檔案項目

» 哪些項目或憑證可以反映學生 在檔案目標上的表現?

» 哪些是規定或自選的項目?

» 各類型檔案憑證的數量要多 少?

(19)

»檔案的結構如何(高度結構化、半 結構化、完全開放)?

»檔案項目的來源為何(檔案作者、

教師、同儕、家長或他人)?

»誰會參與檔案項目的選定(同僚、

學生、校方、家長或他人)?

»是否清楚告知學生檔案項目?(最 好提供書面資料)

(20)

» 步驟五:建立檔案

» 檔案存放容器與地點?誰有翻閱 權?學生如何管理、編排與保管?

(檔案管理)

» 學生多久選取檔案資料一次?選取 標準為何?誰來選取?選取數量為 何?是否更新檔案資料?(檔案項 目選取)

» 是否每份作品均要附上省思與自 評?多久進行一次?是否包含他人 省思與互評?(省思)

(21)

»是否進行師生的檔案對談?對談 目的與內容為何?多久進行一 次?(師生檔案對談)

»利用什麼時間進行檔案管理、資 料選取、省思、自評與互評、分 享與對談?

»家長是否參與檔案活動?

(22)

» 步驟六:檔案評鑑(portfolio evaluation)

» 正式或非正式評鑑?

» 是否有現成的計分工具?是否須另 行設計?

» 計分準則是否與檔案目標之規準相 互配合?

» 採整體式或分析式的計分準則?

(23)

»針對每筆資料、整體檔案或規準向 度進行評鑑?

»是否所有資料均納入評分?

»評分者為誰?對計分準則的認識是 否足夠?能否根據準則評分?評分 者間的一致性如何?

»如何使用評鑑結果?

(24)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二) 札記、日誌

• 教師使用札記(journals)或日誌的目的相當 廣泛。有的札記僅做為學生隨意創作或自 由創作之用,通常存放在攜帶方便的活頁 本中

(25)

• 有的則做為學生紀錄、回應與省思自我學 習及歷程之用,這類札記對教師評量學生 在概念的了解、規畫及策略的應用上相當 有效

• 也有札記被做為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工具,

這種「對話札記」(dialogue journals) 藉由 教師提問、給予回饋及建議,並與學生產 生互動的方式,可以清楚呈現學生長時間 的進展

(26)

• 以下列問題可協助學生思考:

• 1. 我如何做才會有最佳表現?

• 2. 我不清楚的地方還有?

• 3. 哪些地方已經開始比較容易 了?

• 4. 我的長處在哪裡?

• 5. 我還有哪裡需要改進,應該如何改進?

• 6. 我在團隊中的角色與功能為何?

(27)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三) 口語評量

• 口語評量形式多元,舉凡提問、對談、晤 談、口試、口頭發表、辯論與討論等均 是,目的在深入了解及評量學生的理解程 度、想法、態度與感覺,並藉此協助學生 釐清自己的學習。

(28)

• 1. 提問

• 對作品整體感覺的問題(如:你覺得這一 幅畫怎樣?)

• 對素材感覺的問題(如:你對這些曲線的 感覺如何?)

• 對認識各種素材及事物的問題(有關形 象、色彩、媒材、人、事、時、地、物等 的問題)

(29)

• 分析形式結構的問題(有關形象或符號位 置、大小、色彩、明暗等關係的問題)

• 引導解說表現意義的問題(如:內容表示什 麼?為什麼?)

• 引導判斷的問題(這件作品的藝術價值為 何?)

(30)

• 2. 對談與晤談

• 檔案中有哪些作品?為何選擇放入這些作 品?它呈現你哪些能力?

• 你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是…?為什麼?

• 你感到最困難的作品是…?為什麼?

• 哪些作品你想要重做或改進?做哪些改 進?為什麼?

• 你從檔案中學到什麼?

(31)

• 3. 口頭發表

• 小組口頭發表計分準則與紀錄表

(32)

• 4. 辯論

• 辯論讓學生有機會釐清與挑戰不同的看 法,評量應強調學生組織、溝通與答辯的 能力。譬如:由兩組學生從正面及反面的 立場針對一個爭議的藝術議題進行辯論。

(33)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四) 觀察

• 1. 觀察要有重點,應事前決定觀察的學生 與行為,並備妥觀察紀錄表;

• 2. 要有妥善計畫;

• 3. 在觀察後立即紀錄,若無法做到,也應 先寫在「立貼」上,再轉錄至紀錄表上;

• 4. 不要每次觀察所有學生,應集中於幾位 做深入的觀察。

(34)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五) 操作與示範

• 操作與示範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對知識、

技巧及程序的瞭解。譬如:展示特定舞蹈 動作、繪畫技巧、樂器使用等。操作或示 範通常與觀察一起使用,故教師應在事前 備妥觀察表格。

(35)

視覺藝術實作評量的建構

(六) 計畫

• 「計畫」是協助學生連結理論與實務很有 效的一種方法。它要求學生廣泛呈現統整 與應用知識及技巧的能力,並以一種可與 他人溝通的方式呈現成果。

• 計畫可以個人或小組方式進行。

(36)

• 1. 學生自行選擇(或由教師提供選擇)與 課堂討論內容或議題有關的名畫,從美學 或藝術史的觀點探討名畫隱含的意思、相 關的議題或理論,寫成一篇報導。

(37)

• 2. 由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選擇繪畫、雕塑品 或工藝品,創作劇本,演出作品中隱含的 故事,或演出作者的生平。

(38)

• 3. 學生為學校或社區藝術中心的展覽編寫作 品介紹目錄、為音樂會寫曲目介紹、或為戲 劇公演編寫背景、人物與內容的介紹。

(39)

• 4.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編寫一份香港 藝術之旅的手冊,除了介紹不同藝術家的 時代背景、生平及其作品外,學生也對當 地的風土人情及文化做介紹。

(40)

• 計畫通常涵蓋下列程序:

• (1)研究動機與主題的選定,

• (2)研究問題的確定,

• (3)選擇研究對象與方法,

• (4)蒐集與分析資料,

• (5)呈現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並以較淺易的方式進行評估,為學生建立學習成就感。整體而言,大多數政治演變的課題,會以概覽式課題的方法處理,即教師

活動的設計對學生要有挑戰性。教師需要從學生生活層面中尋找他們會遇到並需 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引起他們參與

通過蒐集學生在各方面(包 括學習 過程和結果 )的學習 顯證,然後詮釋資料,判斷 學生的表現,藉以向學生、.

• 這種 學與教策略把歷史了 解和歷史思考的權利還給 學生,激發了同學之間的 互動,有利協作能力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