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的教材編製 / 3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的教材編製 / 34"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34-37

新課綱的教材編製與使用 主題評論 第 34 頁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的教材編製

張如慧 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副教授

一、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教材編製的必要性

原住民族文化過去長期受到邊緣化與歧視,但在多元文化教育及原住民族運 動的影響下,從1980 年代推動的族語教學和鄉土教學,到 2001 年的九年一貫課 程明列「鄉土語言課程」和「學校本位課程」,以及目前十二年國教課綱將「原 住民語族語文」列為語文領域中的「本土語文」,和新增「多元文化及原住民族 教育議題」,都顯示體系逐漸以文化回應的理念,將原住民族語文和文化融入學 校課程教學之中。 然而從原住民族教育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課程架構仍存在原住民族文化知識 淺薄化和零碎化的問題,原住民族文化相關內容亦處於邊緣化的地位(伍麗華, 2017)。因此目前課綱將原住民族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作法,仍無 法實現《原住民族教育法》中以「原住民為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的理想。是以 在2014 年公布《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後,2016 年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布 的《辦理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補助要點》,即是原民會和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為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而制定,其目的在 「深化原住民族教育內涵,建立符合原住民族需求之教育模式。」目前全國有 32 所實驗中小學校,學校的課程核心是原住民族文化而非一般學科,建議可根 據文化分為八大學習領域,包括族語暨文學、傳統生活技能、社會組織、藝術與 樂舞、傳統信仰與祭儀、族群關係與部落歷史、部落倫理與禁忌、環境生態保育 等(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陳枝烈,2013)。這些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核心的學 習領域,和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架構、概念及內容有相當大的差異,所以實驗學校 必然得朝自編教材的方向努力。

二、 教材編製所面臨的困難及待解決問題

九年一貫課程提倡學校本位課程,目前很多學校或教師已累積不少自編教材 的經驗,這類教材通常仍屬小規模的課程教學革新,而且也多同時持續使用各領 域的教科書。但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課程革新和教材編製,因 此自編教材的難度也隨之提高。雖然實驗學校可以突破十二年國教的架構,但目 前實際上的狀況是,這些中小學在行政上仍屬地方管轄,在兼顧學生的學習權益 及行政督導的考量下,仍被要求達成十二年國教的許多指標。因此以下將在十二 年國教與實驗教育的理想之間,探究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在教材編製上,可能面臨 的困難及待解決問題。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34-37

新課綱的教材編製與使用 主題評論 第 35 頁 (一) 實驗學校教材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關連及對應 新課綱強調素養,訂有三面九項核心素養,各領域也明列學習內容和學習表 現指標,以確保所有國民都接受良好品質的教育,而國小學生基本能力測驗和國 中教育會考亦依課綱內容來編製施測。因此實驗學校不論在課程架構中是如何整 合部訂課程和校訂課程,在課程設計與教材編製上,都必須要能呼應新課綱的目 標和要求,以確保達成學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編製教材時,可清楚列出或系統 性檢核各單元主題和內容與十二年國教各領綱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指標之對 應。這種作法的優點,是可確保文化回應教材和現有書商教材即使內容不同,但 皆可讓學生習得課綱中應有之素養或能力,甚至可進一步證明良好的文化回應教 材,可以同時達成各領域學習成效和文化認同。 (二) 教材和教科書編製需要大量人力及經費資源 不論一般教育或民族教育的課程,都因解構的關係,各科課綱與教材均需重 新發展與設計,目前很多學校皆由學校編制內教師負責,為同時達成一般教育與 民族教育之目標,教師的教學負擔相對沈重(陳枝烈,2017)。以單一實驗學校 之力,是很難系統地編製出完善的教材或教科書。目前原住民族教材和教科書發 展,首推屏東縣地磨兒國小,該校為全國首先採用族群本位教科書的實驗學校, 自2014 年開始編寫民族教育課程教材及學校課程,並在「屏東縣原住民族課程 發展中心」的研發下,完成排灣族本位的數學、國語、英語、自然教材,也期待 未來也可提供縣內更多排灣族學校使用(陳惠美,2017;屏東縣政府原民處, 2018)。雖然很多實驗學校都以地磨兒國小為楷模,然而教科書製作的成本其實 非常高,該校的教科書是結合中央與地方各單位大量的人力及經費支持才得以完 成,有專門編製教材的各類人員,讓教師得以將大部分的心力投注在教室中的教 學實踐,類似過去板橋教師研習會實驗教材的發展模式,這絕不是單一實驗學校 就得以完成的。因此若要製作各族各領域的族群本位或文化回應教科書,所需經 費及其必要性,都必須審慎評估規畫。 (三) 課程教學媒材資源平台的整合 原民會、教育部和相關研究單位,其實歷年來亦投入許多資源製作有關原住 民族文化的教具及教學媒材,傳統的教材教具有繪本、遊戲、桌遊、掛圖、操作 式教具等;多媒體教材也發展出數位電子繪本、動畫、多媒體互動式教具教材、 線上互動遊戲、學習網站、語言教學影片等(陳坤昇,2019;劉宇陽,2019)。 不過目前發展出很多良好的教材教具,沒有共同的推廣平台,常會隨著研究案或 學校課程的結束,失去長期推廣應用的機會。因此可以考慮仿效「教育部國民中 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CIRN),或教科書及教學媒材出版公司的網站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34-37

新課綱的教材編製與使用 主題評論 第 36 頁 平台,建立原住民族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台,統整長期以來各縣市、各校、各 政府或研究單位所開發出的教材教具,以便各校參考和使用。 (四) 教材的有效性評估 由於實驗創新必然要面對效果的不確定性,但教育又必須避免對孩子造成傷 害,所以美國教育部主張採用以證據為本(evidence-based)的實驗創新,建議 應公開實驗內容訊息,方案設計要經過專業評估,且要有嚴謹的實驗評估設計, 並確認方案有效性(詹志禹,2017)。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期待建立原住民族的教 育體系,但是為保障學生學習權益,理想和實踐之間,仍需要評估教材及實驗方 案的有效性。但是在評鑑時,應從多元文化的評鑑角度出發,協助學校釐清設校 目的及教材編製的目標,訂立適宜的評鑑指標,才不會變成創新的阻礙。

三、 結語

解構現有課程,以文化回應的方式建構符合原住民族需求的教材,是原住民 族實驗學校的重要任務。透過上述討論,可瞭解要發展出良好教材,需要大量專 業人力及資源挹注,絕不能僅靠單一實驗學校之力。學校教師固然應有課程發展 之專業,但更應該要花更多時間投注在現場教學及與學生的互動,特別是許多實 驗學校位於偏鄉,學生常在生活與學習上獲得較少的資源和承受較多的困難,更 需要學校教師的高度陪伴和教學投入。因此,宜透過各級政府單位協力,提供實 驗學校教師在教材發展上實際的專業人力和經費支持,讓原住民學生擁有高品質 的文化回應教材,以同時提升學習表現和族群文化認同。 參考文獻  伍麗華(2017)。原住民族教育的想望與實踐之路:以屏東縣泰武國小、地 磨兒國小、排灣族學校為例。原教界,77,34-37。 屏東縣政府原民處(2018)。排灣族本位教科書 倫敦大學也瘋狂。取自 https://www.pthg.gov.tw/plantou/News_Content.aspx?n=B666B8BE5F183769&s=96 B9B5C47DDB855D 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簡報)。取自 http://ntcuiecrc103.ntcu.edu.tw:8080/OriginExp/Details?iid=b2495bbf-2354-486b-a7 a0-d6f2433eae49  陳坤昇(2019)。建置具有原住民族文化核心的語言學習工具──從教材、教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34-37

新課綱的教材編製與使用 主題評論 第 37 頁 具到未來科技。原教界, 88,6-7。  陳枝烈(2013)。台灣原住民族部落學校發展現況探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 6(4),147-168。 陳惠美(2017)。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的生命故事。原教界, 77,38-41。 詹志禹(2017)。實驗創新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20(4), 1-24。  劉宇陽(2019)。族語教學教具的研發。原教界, 88,12-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項目 內容 時間 資源/評量 引起動機 課文或主要教材學.. 習經驗連結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