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新教育跨領域‧智慧AI新北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新教育跨領域‧智慧AI新北醫"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創新教育跨領域‧智慧 AI 新北醫

在邁入 2018 狗年前夕,建煌謹向所有愛護《今日北醫》的讀者致上

最深的謝意,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臺北醫學大學歷經 57 年的不斷努力,如今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大學,

這些成就是歷屆董事會、歷任校長、所有教職員生及 4 萬多名校友一

起辛苦打造出來的,彌足珍貴。教育部 2018 年 2 月 13 日公布「高等

教育深耕計畫」審查結果,臺北醫學大學獲得 2 億 6740 萬元補助,在一般大學中

排名第 9,於私立大學中排名全國第 1 名;癌症轉譯研究中心亦獲得高教深耕計畫

的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2020 年北醫大即將邁入一甲子,在這個關鍵時刻能為北

醫大擘畫未來的發展藍圖、樹立全新的里程碑,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耀,也是我無可

迴避的責任。

自 2017 年 8 月起,即從教育、研究、產學、國際、行政、醫療等 6 大面向,逐步

推動 10 大計畫:成立跨領域學院、數位學習中心;強化校級及院級研究特色;發

展人工智慧醫療;建構生技創業生態系;深化國際盟校合作;建置卓越領導學院;

發展國際級臺北癌症中心及整合性神經醫學中心,並建構整合式醫療照護體系等。

【上圖:林建煌校長(前排中)出席跨領域學院每月一次的跨領域教學聯盟聚會合

影】

其中,「跨領域學院」(Colleg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簡稱 I College)於 2017

年 12 月業經教育部核定通過,並設立數位學習(Digital Initiative)、跨領域學習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及創新創業教育(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三中

心,以推動學生數位自學、跨領域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廣度的生醫人

才,及具創新思維、勇於改變及堅持到底的創業家精神。2018 年 2 月(1062 學

(2)

期)即開放跨領域學分學程的課程供同學選修,並以杏春樓 1 樓、B1 約 500 坪的

空間,作為跨領域學習及創新創業基地,為開放式的活動、展演、教室與工作坊空

間,還有實務操作區、個案討論室等,於年後陸續啟用。

在人工智慧醫療方面,2018 年 1 月醫科院

李友專院長及醫學院劉文德老師兩研究團

隊分別通過科技部 AI 創新研究中心計畫,

補助 4 年,金額達 7 千餘萬元;2017 年 12

月獲科技部醫療影像之巨量資料建立與應

用研究計畫補助 3 年,金額達 8 千 4 百萬

元,將協助建立國家級醫療影像與臨床資

料庫;10 月與臺北科技大學合作成立「智

慧大腦科技中心」,獲經濟部工業局相關

計畫成立「北醫智慧輔助科技示範中心」,並與麻省理工學院(MIT)聯手舉辦第

2 屆的「TMU-MIT 健康物聯網黑客松」競賽活動;9 月除與台灣微軟合作「AI 人才

培育計畫」,並成立臺灣醫療人工智慧創新研究中心(AIMHI)。

【左圖:林建煌校長(左 3)出席第 2 屆的「TMU-MIT 健康物聯網黑客松」,與醫

科院李友專院長(左 2)、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教授(右 2)等合影】

2017 年萬芳醫院與 HTC DeepQ 健康醫療事

業部合作,推出全臺首位人工智慧醫療服

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北醫附醫成功

研發「智能重症照護系統」(Ted ICU)並

全面導入,透過自動上傳與拋轉、整合、

計算及醫療記錄整合等自動化特色,24 小

時監測病患狀況;並率先國內引進美國史

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SK)的「人工

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讓北醫大體系腫瘤科醫師正式與人工智能搭配合作。

2018 年 1 月 20 日,開辦了體系內第 1 期「卓越領導學院」,一年開辦兩期,每期

招收 40 名一校六院及附屬機構的一級正副主管,施以 3 個月的系列課程訓練。除

了管理相關課程外,也會把體系內正在發展的專案,列為課堂上實際操作的教案,

在既有的基礎上導入新的思維,以培養具潛力及熱忱頂尖領導人,才能真正落實北

醫的傳承、創新與聚焦。

【圖:卓越領導學院要為北醫大醫療體系培育菁英領導者】

(3)

繼臺北癌症中心之後,董事會於 2017 年 10 月通過成

立「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由曾是國際神經外科聯盟

理事長的杜永光教授擔任首任院長,由體系內優秀的

神經內、外科醫師,蔣永孝、胡朝榮、林乾閔擔任副

院長,並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復健科,預計

2018 年 4 月於雙和醫院第二醫療大樓正式揭牌。

目前三家附屬醫院有多達 70 幾位神經內科及神經外

科的專科醫師,再加上學校從事神經醫學領域研究的

老師,神經醫學團隊成員多達百人,陣容相當堅強,

放眼國內醫療體系幾無出其右者,成立神經醫學中心

後,將北醫大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神經醫學重鎮。

【圖:臺北神經醫學中心首任院長杜永光教授】

在整合式醫療照護體系方面,醫學院於

2018 年 2 月 1 日正式成立醫學系高齡醫學

科;人社院、護理學院與信義展齡中心分

別獲得科技部、教育部、衛福部及臺北市

社會局多項長照關懷計畫補助,其中以科

技部「以照護為本的活力展齡創新結盟計

畫」3 年期 1,350 萬元規模最大。而北醫附

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將分別成立高齡

醫學中心、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及高齡醫學

病房;在長照部分,除原本由萬芳醫院經營的石頭湯外,北醫附醫與萬芳醫院分別

取得臺北市信義區、文山區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 A 級單位,信義展齡中心為 C

級單位,雙和醫院則設立了失智症中心及失智症專責病房。

【圖:北醫附醫已於 2017 年 8 月開設了老人醫學門診「高齡整合門診」】

北醫大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實屬不易,而 10 大計畫無不是傳承前人奠立的基

礎,配合時代趨勢與脈動予以創新發展,透過整合、聚焦再一一落實,其他各項計

畫在同仁的努力下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建煌深感榮幸身為北醫人,能與這麼多

無私奉獻的北醫人共事,共同為「百年北醫」開創永續的道路。

(4)

【下圖:歡迎北醫人共同擘畫百年北醫的大藍圖】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交通局交通資訊中心會議室) 臺北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產基會 14:00-14:20 簡報說明 臺北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14:20-14:40

鑒於臺北、臺中、高雄3所榮民總醫院作業基金與榮民醫院醫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拾玖、本簡章經臺中市立外埔國民中學 106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本報告係以本分署轄屬各就業中心經辦業務之統計數據為基準,不包含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