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Copied!
2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博士論文.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 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Relationship,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 of Elder Learners. 指導教授:黃馨慧博士 黃富順博士 研 究 生:林雅音. 中華民國一 O 三年六月.

(2) 謝. 誌. 走在恩典中,一切都好。 我喜悅幸福地完成論文。 感恩一切成就我及論文的有緣人和一切,感謝您們,感恩一切。 林雅音. Picture from www.cherieroedirksen.com. 2014 年豐盛之夏.

(3)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係以參與北部樂齡學習中心之 55 歲以上的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的關係,以提供高齡學 習者、家庭教育和高齡教育機構及政府部門之參考。為達此一目的,本研究採用 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調查問卷」為研 究工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 、 「家人關係量表」 、 「日常靈性感受量表」及「幸 福感量表」等四部分,採用分層隨機叢集之抽樣方式,共抽取有效樣本 519 份, 再經進行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九點結論:一、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大致良好, 屬於中上程度;二、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與性別、健康狀況、婚姻狀況、居住 情形等有關,而與年齡、教育程度及宗教信仰等無關;三、高齡學習者的日常靈 性感受大致良好,屬於中上程度;四、高齡學習者的日常靈性感受與年齡、教育 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宗教信仰等變項有關,與性別、健康狀況及居住情形無關; 五、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大致良好,屬於中上程度;六、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與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婚姻狀況等變項有關,而與居住情形及有無 宗教信仰無關;七、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與幸福感具有正相關;八、高齡學習 者的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有正相關;九、高齡學習者背景變項、家人關係及日 常靈性感受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且日常靈性感受為中介變項。 據此研究結論,本研究對高齡學習者、教育機構與政府教育部門及未來研 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一、對高齡學習者之建議:(一)改進家人關係, 提升日常靈性感受,以提高幸福感; (二)積極融入家庭生活,強化家人關係; (三) 維護身心的健康,促進家人關係,提升幸福感;(四)持續參與學習活動,促進 家人關係,提升日常靈性感受,增進幸福感。二、對教育機構及政府教育部門的 建議:(一)高齡教育機構應開設家人關係課程,鼓勵參與學習,促進高齡學習 者日常靈性感受,從而提高其幸福感;(二)高齡教育機構應培訓高齡教育師資 具有家人關係或靈性知能,來協助高齡者提升幸福感;(三)高齡教育機構宜設 置高齡心理輔導人員,輔導高齡者提升家人關係及日常靈性感受;(四)政府教 育部門應培訓高齡輔導相談人員,協助高齡學習者增進家人關係、促進其靈性健 康。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對不同類型高齡教育機 構的學習者、高齡教育機構教學者進行調查;(二)在研究變項方面,影響幸福 感的因素很多,可從其他研究變項再進行探究;(三)在研究方法方面,建議可 採深度訪談、生命史與敘說等質性研究方法,以獲得更全面且深入的資料。 關鍵字: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幸福感 I.

(4)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relationship,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 of elder learners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relationship,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 of elder learner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mentioned abov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The survey instrument was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entitled “Elderly family relationship,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It contained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ation. The available sample for the study consisted of 519 copies. Statistical analysis yiel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Elder learners’ family relationship was mid-high level. 2. Four(including:gender, health status , marital and housing situation) out of seven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mily relationship. 3. Elder learners’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was mid-high level. 4. Four(including:age, education level, marital situation, and religion) out of seven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of elder learners. 5. The level of elder learners’ well-being was ranked mid-high. Elder learners got higher scores in positive emotion and got near scores in negative emo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6. Five (including: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health status, marital, situation) out of seven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ell-being of elder learners. 7. Ways of family relationship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ell-being. 8. Ways of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ell-being. 9. The well-being of elder learners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ir ways of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Besides, the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can meditate elder learners’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well-be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elder learners, elder teachers, related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and future researchers. 1. For elder learners (1) In order to enhance elder learners’ well-being, we can improve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2) Encourage elder learners engage in family life to reinforce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3) Protect and promote elders’ health status,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family II.

(5) relationship and then enhance well-being. (4) Encourage elders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ir well-being. 2. For related eld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1) Provide family life education programs,encourage the elders participate such programs to promote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then enhance well-being. (2) Eld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promote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y about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in order to enhance elders’ well-being. (3) Eld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establish the guiders to promote elders’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4)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the training systems about elder guiders. 3.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esign Elder learners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eachers may be included. Besides, it can be considered other variables related with one’s well-being. Finally, the qualitative design such as deep interview and life narratives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family relationship,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 elders’ well-being. III.

(6) I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第一節. 家人關係的意義、內涵及相關因素 ................................................ 17. 第二節. 日常靈性感受的意義、內涵及相關因素 ........................................ 27. 第三節. 幸福感的意義、內涵、理論及相關因素 ........................................ 40. 第四節.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 .....................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 6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71.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 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93.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之分析 ................................................................... 93. 第二節. 受試者家人關係及在背景變項上的差異分析................................. 98. 第三節.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及在背景變項上的差異分析 ....................... 109. V.

(8) 第四節. 受試者幸福感及在背景變項上的差異分析 .................................. 121. 第五節. 受試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和幸福感相關分析 ................... 136. 第六節. 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對幸福感之 迴歸分析 ........................................................................................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51. 第二節. 研究結論 ........................................................................................ 156. 第三節. 建議 ................................................................................................ 159. 參考文獻......................................................................................................................... 169 中文部分. .................................................................................................... 169. 西文部分........................................................................................................ 176. 附錄 ....................................................................................................................... 185 附錄一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評定問卷..........................................................................185 附錄二. 專家審查意見及題目修正結果彙整表...... ................................... 195. 附錄三.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調查問卷」 (預試問卷)....................................................................................203. 附錄四.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207. VI.

(9) 表 次 表 2-1-1. 家人關係相關研究內涵彙整表 ............................................................. 21. 表 2-2-1. 國內外有關靈性內涵的研究彙整表 ..................................................... 32. 表 2-3-1. 幸福感的相關理論對照表 ....................................................................50. 表 3-2-1. 北台區八縣市樣本抽取數量分配表 ..................................................... 70. 表 3-2-2. 北台區八縣市之樂齡學習中心樣本分配統計表 .................................. 70. 表 3-3-1. 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量表初稿 ......................................................... 73. 表 3-3-2. 高齡學習者日常靈性感受量表初稿 ..................................................... 74. 表 3-3-3. 高齡學習者幸福感量表初稿................................................................. 75. 表 3-3-4. 專家背景資料表 .................................................................................... 76. 表 3-3-5.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問卷專家審查 意見彙整表 ........................................................................................... 77. 表 3-3-5.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問卷專家審查 意見彙整表(續) ...................................................................................... 78. 表 3-3-6. 預試樣本分配統計表 ............................................................................ 79. 表 3-3-7. 「家人關係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81. 表 3-3-8. 「家人關係量表」直交轉軸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 82. 表 3-3-9. 「日常靈性感受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84. 表 3-3-10 「日常靈性感受量表」直交轉軸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 85 表 3-3-11 「幸福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86 表 3-3-12 「幸福感量表」直交轉軸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 87 表 3-3-13 問卷量表信度檢測分析表 ....................................................................89 表 4-1-1.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彙整表................................................................. 97. 表 4-2-1. 受試者家人關係現況描述統計分析摘要表.......................................... 99. 表 4-2-2. 不同性別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差異之 t 檢定摘要表 ............................. 101. VII.

(10) 表 4-2-3. 不同年齡受試者在家人關係上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2. 表 4-2-4. 不同教育程度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3. 表 4-2-5. 不同健康狀況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尚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2-6. 不同婚姻狀況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2-7. 不同居住情形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表 4-2-8. 有無宗教信仰受試者在家人關係差異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108. 表 4-2-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家人關係知覺差異比較統計表 ............................ 109. 表 4-3-1.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統計分析摘要表 ............................................... 111. 表 4-3-2. 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在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113. 表 4-3-3. 不同年齡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變異數分析表 ........................ 114. 表 4-3-4 不同教育程度受試者在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變異數分析表 ................. 115 表 4-3-5. 不同健康狀況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6. 表 4-3-6. 不同婚姻狀況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3-7. 不同居住情形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3-8. 不同宗教信仰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差異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19. 表 4-3-9. 不同背景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知覺差異比較統計表 ........................ 120. 表 4-4-1. 受試者幸福感統計分析摘要表 ........................................................... 122. 表 4-4-2. 不同性別受試者在幸福感的差異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24. 表 4-4-3. 不同年齡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6. 表 4-4-4. 不同教育程度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8. 表 4-4-5. 不同健康狀況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30. 表 4-4-6. 不同婚姻狀況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31. 表 4-4-7. 不同居住情形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33. 表 4-4-8. 不同宗教信仰受試者對幸福感差異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34. 表 4-4-9. 不同背景受試者對幸福感知覺差異比較統計表 ................................ 135. 表 4-5-1. 受試者在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間相關矩陣表............. 138. VIII.

(11) 表 4-6-1 受試者背景變項對幸福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42 表 4-6-2. 受試者家人關係對幸福感之簡單迴歸分析摘要表 ............................ 143. 表 4-6-3.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對幸福感之簡單迴歸分析摘要表 .................... 144. 表 4-6-4. 受試者家人關係對日常靈性感受之階層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46. 表 4-6-5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對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階層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47. IX.

(12) 圖 次 圖 1-3-1. 研究流程圖............................................................................................ 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64. 圖 4-6-1. 受試者背景變項對幸福感迴歸標準化殘差值的直方圖 .................... 141. 圖 4-6-2. 受試者背景變項對幸福感迴歸標準化殘差值的常態機率分佈圖 ..... 141. 圖 4-6-3.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對家人關係與幸福感迴歸標準化殘差值的直方圖..... 148. 圖 4-6-4. 受試者日常靈性感受對家人關係與幸福感迴歸標準化殘差值的 常態機率分佈圖 .................................................................................. 148. X.

(13) 第一章 緒論 科 技 日 新 月 異,社 會 快 速 變 遷,人 們 追 求 物 質 享 受 與 功 名 利 祿,視 之 為 幸 福 快 樂 的 源 頭 , 而 忽 略 了 內 心 最 深 處 的 追 尋 。 其 實 幸 福 不 假 外 求,幸 福 就 在 自 己 的 內 心 裡 ,幸 福 就 在 家 園 裡。老 年 人 多 數 認 為 家 是 生 命 旅 程 的 全 部 意 義 和 最 後 的 終 點 。 Morgan 和 Kunkel( 2007)指 出 家 庭 為 人 類 社 會 的 基 石 , 是 人 們 每 日 生 活 裡 最 親 近 的 社 會 單 位,我 們 天 天 與 家 人 互 動,深 受 影 響, 在 探 討 老 年 議 題 時,更 應 該 要 關 注 家 庭 生 活 及 家 人 關 係 對 老 年 生 活 幸 福 的 影響。 人 到 老 年,走 過 一 番 歲 月 與 生 命 種 種 際 遇,各 有 其 體 會。 個 體 如 何 從 悠 悠 歲 月 裡 回 顧 反 思,統 整 自 己 的 一 生 及 賦 予 正 向 積 極 的意義,意識到超越自我的限制,感悟與體會心靈世界的真善 美 , 這 正 是 靈 性 感 受 。 靈 性 ( spirituality ) 為 生 命 的 核 心 , 會 影 響 個 體 生 理、心 理、社 會 的 發 展。Saxena、O’Connel 和 Underwood ( 2002)認 為, 靈 性 是 一 種 整 合 的 力 量,有 助 高 齡 者 對 生 命 全 面 的統整與調適,對晚年生活會產生意義與幸福感。 有 鑑 於 此,本 研 究 針 對 高 齡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及 其 對 幸 福 感 的 影 響 進 行 探 究。本 章 共 分 為 五 節,第 一 節 為 問 題 背 景 與 重 要 性;第 二 節 為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第 三 節 為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高 齡 化 社 會 已 是 一 股 無 法 逆 轉 的 風 潮,隨 著 越 來 越 多 嬰 兒 潮 世 代 進 入 高 齡 者 的 行 列,面 對 高 齡 化 社 會 所 造 成 的 衝 擊,我 們 勢. 1.

(14) 必 要 深 入 了 解 才 能 洞 燭 機 先,及 早 面 對 與 因 應。隨 著 人 類 科 技 的 進 步,物 質 生 活 的 提 升, 生 活 條 件 的 確 比 過 去 世 代 要 優 渥 很 多 , 但 是 物 質 的 充 裕 未 必 能 滿 足 心 靈 的 充 盈 與 渴 望,因 此,人 們 越 來 越 重 視 心 靈 或 精 神 生 活 的 追 求,不 只 是 追 求 軀 體 的 舒 適,更 希 望 過 著 是 有 活 力、有 朝 氣 的 日 子、不 斷 向 上 提 升 的 人 生,因 此,造 就 了 正 向 心 理 學 的 興 起,正 向 心 理 學 發 起 人 之 一 Martin Seligman 表 示 , 正 向 心 理 學 就 是 一 門「 掌 握 幸 福 」 的 科 學 研 究( 洪 蘭 譯 , 2012)。 從 人 類 發 展 來 看 , 正 向 的 心 理 發 展 有 助 高 齡 者 在 逐 漸 改 變 的 環 境 中 適 應 良 好, 達 到 成 功 老 化 。因 此,在 這 變 化 多 端 的 世 界,研 究 生 命 中 的 正 向 力 量 以 掌 握 幸 福 確 實 有 必 要,茲 就 本 研 究 問題的背景與重要性,說明如下: 壹、生命期延長,導致人口高齡化腳步迅速,老人生活的幸福議題倍受重視 生 命 期 的 延 長 為 人 類 社 會 在 20 世 紀 非 常 偉 大 的 成 就 之 一 。 20 世 紀 初 , 全 球 的 平 均 壽 命 只 有 40 歲 左 右 , 至 20 世 紀 末 已 達 75 歲 以 上 , 人 類 生 命 期 的 倍 增 , 是 空 前 的 。 以 台 灣 社 會 而 言 , 在 台 灣 光 復 時,人 口 的 平 均 壽 命 只 有 40 多 歲,至 2013 年 平 均 已 達 79.86 歲 ( 衛 生 福 利 部 , 2014)。 此 種 生 命 期 的 延 長,老 人 人 口 迅 速 的 增 加,正 顯 示 高 齡 化 社 會 的 快 速 。 就 我 國 情 形 而 言 , 至 2013 年 , 女 性 的 平 均 壽 命 已 達 83.25 歲,男 性 為 76.69 歲,平 均 為 79. 86 歲( 衛 生 福 利 部,2014) 。 全 國 65 歲 以 上 老 人 人 口 至 2014 年 4 月 底 達 2,741,828 人 , 佔 總 人 口 數 的 11.72%( 內 政 部 統 計 處,2014),此 種 社 會 高 齡 化 的 程 度 , 尚 不 能 與 先 進 國 家 相 比 , 依 2009 年 聯 合 國 經 濟 社 會 事 務 部 人 口 局 的 統 計 , 全 球 60 歲 以 上 老 人 所 占 比 率 最 高 的 是 日 本 , 占 總 人 口 的 29.7%,其 次 為 義 大 利,占 26.4%,再 次 為 德 國 的 25.7%. 2.

(15) ( 黃 富 順 、 楊 國 德 , 2011)。 台 灣 社 會 人 口 高 齡 化 的 程 度 雖 不 及 先 進 國 家,但 是 追 趕 的 腳 步 卻 非 常 快 速,亦 即 台 灣 在 人 口 老 化 的 速 度 比 世 界 最 老 化 國 家 --日 本 還 快 。 從 高 齡 化 現 象 至 高 齡 社 會 、 超 高 齡 社 會 , 日 本 分 別 花 了 24 年 、11 年。台 灣 社 會 預 估 只 需 23 年 、 及 8 年 。 至 2033 年 , 經 建 會 預 估 台 灣 人 口 老 化 的 速 度 將 為 世 界 第 一 , 老 化 指 數 達 251%(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 , 2011 )。 由 於 人 口 迅 速 的 高 齡 化,老 年 人 口 迅 速 增 加,老 人 生 活 的 議 題 備 受 關 注, 老 人 是 否 過 得 愉 快 健 康 ,是 否 具 有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 引 發 了 社 會 大 眾 的 關 注。證 據 顯 示, 老 人 生 活 並 不 快 樂 與 幸 福 。 據 衛 生 福 利 部 歷 年 的 統 計 資 料 顯 示 , 65 歲 以 上 老 人 的 自 殺 率 逐 年 攀 升 , 為 其 他 年 齡 族 群 的 兩 倍 ( 全 國 自 殺 防 治 中 心 , 2013)。 老 人 罹 患 憂 鬱 症 的 比 率 也 節 節 攀 升,盛 行 率 為 各 年 齡 之 冠( 董 氏 基 金 會 ,2013) ,老 人 受 遺 棄,或 獨 居 老 人 死 亡 多 日 未 被 發 現 等 事 件,亦 時 有 所 聞。因 此,面 對 高 齡 化 社 會 的 迅 速 來 臨,老 人 幸 福 與否已引發全民的關切,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均有不少的政策推 出,或實際關懷老人的行動應運而生。 貳、家庭是老人生活的主要場域,家人關係是老人生活的重心 個體出生於家庭,隨著生命的成長,家庭的重要性相對降 低,但 到 了 生 命 晚 期,又 將 回 歸 家 庭 ,所 以 家 庭 是 老 人 最 重 要 的 生 活 場 域。在 家 庭 生 活 場 域 中,每 天 面 對 的、 接 觸 的 就 是 家 人 , 故 家 人 關 係 至 老 年 期 更 倍 感 重 要 。 Connidis( 2010) 指 出 在 老 年 時 的 家 人 關 係( family ties), 與 老 年 人 的 生 活 及 做 決 定 有 關 , 影 響 個 體 老 年 的 生 活 滿 意 程 度。對 高 齡 者 而 言,家 人 關 係 對 生 活 的 影 響 , 更 值 得 關 注 。 Carstensen ( 1995) 所 提 出 的 社 會 情 緒 選 擇 理 論(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 ory)指 出,隨 著 年 紀 增 大 ,. 3.

(16) 個 人 會 減 少 和 一 般 人 泛 泛 的 交 往,轉 而 多 重 視 與 家 庭 成 員 關 係 與 品 質 的 加 強 。 Kahn 和 Antouncci( 1980)所 提 出 的 社 會 護 航 理 論 ( social convey theory )亦 指 出,個 體 在 社 會 護 航 團 隊 的 環 繞 下 , 走 過 其 生 命 旅 程,通 常 是 以 家 人、家 族 或 親 近 的 朋 友 為 團 隊 的 中 心,個 體 年 紀 越 大 越 傾 向 維 持 較 少 但 穩 定 的 社 交 圈,通 常 是 以 家 人為主,和家人的社會接觸互動深深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 以 上 學 者 所 提 出 的 理 論 與 主 張,均 在 說 明 老 年 期,個 體 生 活 的 重 心 在 於 家 庭,家 人 關 係 是 整 個 生 活 的 重 心,家 人 關 係 的 良 窳 會 影 響 其 生 活 的 快 樂 幸 福 與 否,故 老 年 期 的 家 人 關 係,是 關 切 老 人生活的重要議題。 參、靈性發展是老年期重要的發展任務,更是老年發展的最高目標 個 體 的 發 展,不 僅 表 現 在 生 理 及 心 理 的 部 分。早 在 1949 年 , 聯 合 國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就 已 提 出 健 康 老 化 的 概 念,指 出 健 康 包 括 身 體、心 理 和 靈 性 的 層 面, 三 者 均 要 達 到 全 面 的 和 諧 安 適 狀 態。自 此,老人的靈性議題引發關注。個體到了高齡階段,靈性的發展 尤 感 重 要。日 本 是 世 界 最 高 齡 化 的 國 家,為 因 應 高 齡 社 會 的 來 臨, 在 2001 年 提 出 「 高 齡 社 會 對 策 大 綱 」, 指 出 高 齡 社 會 的 三 大 對 策 為有關雇用、或就業的問題、老人福祉與增進老人生活品質,以 及 生 命 意 義 的 問 題 ( 黃 富 順 , 2008)。 個 體 生 命 期 的 延 長 , 最 重 要 的 是 生 活 得 有 意 義,有 尊 嚴,能 接 納 自 己 的 過 往,能 肯 定 自 己, 覺 得 生 命 是 有 價 值 的,則 人 生 就 會 了 無 遺 憾,達 到 Erikson 所 言, 老年期最主要的發展任務在於統整圓滿,也就是靈性的發展。 所 謂 靈 性 係 指 個 體 能 發 現 自 我 和 生 命 的 意 義,和 他 人 建 立 和 諧 的 關 係,在 遭 遇 挫 折 時 能 展 現 自 我 和 生 命 的 價 值,由 內 在 生 命. 4.

(17) 向 外 產 生 聯 結 與 延 伸 自 我 ( Underwood, 2002)。 故 靈 性 表 現 於 個 體內在的和諧,及與他人、環境、自然和超自然的連結 ( connection) 之 上 ( Meezenbroek, Garssen, Berg , Dierendonc, Visser & Schaufeli, 2012), 顯 現 和 諧 圓 滿 的 狀 態 。 具 有 靈 性 健 康 或 靈 性 感 受 的 人, 能 夠 成 功 老 化, 會 增 加 對 生 活 的 適 應 能 力,提 升 生 活 的 品 質( 洪 櫻 純,2009) 。老 年 人 的 靈 性 發 展 成 熟( spiritual maturity),可 使 其 充 滿 生 活 的 力 量, 因 應 困 境 , 並 獲 得 生 活 支 持 的 潛 在 資 源 ( Kimble, McFadden, Ellor, & Seeber, 1995 ; Moberg, 1990; Ramsey & Blieszner, 1999 ; Seeber, 1990)。 由 上 所 述,個 體 到 了 老 年 期,靈 性 的 發 展 至 關 重 要( Atchley, 2008)。 靈 性 的 感 受 或 經 驗 , 會 影 響 老 年 人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 靈 性 經 驗 與 感 受 的 議 題,已 逐 漸 受 到 社 會 廣 泛 的 重 視,相 關 文 章 如 雨 後春筍,備受關切。 肆、高齡者的家人關係、靈性感受與幸福感的關係值得探討 鑒 於 人 口 的 高 齡 化 現 象,探 討 老 人 生 活 的 幸 福 感,其 重 要 性 正 隨 老 年 人 口 的 快 速 增 加, 而 益 顯 重 要。在 老 年 期 的 生 活 中, 家 人 關 係 又 是 老 人 生 活 的 重 心,對 老 人 幸 福 感 的 提 升,有 相 當 的 影 響;其 次,靈 性 的 議 題,也 隨 著 社 會 變 遷,成 為 老 年 期 最 高 與 最 重要的發展目標與發展任務。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 感,三 者 均 為 當 前 高 齡 化 社 會 發 展 下 的 重 要 議 題。但 三 者 的 關 係 如 何 ? 則 尚 未 有 實 證 研 究 的 進 行。若 干 的 理 論 及 文 獻 類 皆 指 向 家 人 關 係 的 良 窳,靈 性 感 受 的 體 驗 會 影 響 幸 福 感。故 本 研 究 試 圖 以 實 證 研 究 方 式 探 討 三 者 間 的 關 係,尤 其 是 三 者 的 關 係 中,靈 性 感 受 是 否 發 揮 中 介 的 效 果。如 果 此 種 關 係 能 獲 得 證 實,我 們 即 可 透 過 家 人 關 係 的 提 升 和 靈 性 感 受 的 體 驗,而 促 進 老 年 的 幸 福 感。因 此,本 研 究 的 探 討, 無 論 是 從 理 論 與 應 用 的 層 面 而 言, 均 有 其 必 要性與重要性。. 5.

(18)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 節 探 討 研 究 動 機、研 究 目 的 與 研 究 問 題,茲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壹、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動機,主要基於個人生活的親身體驗及補充相關 研究之不足,茲分述如下: 一、基於個人生活觀察與體驗,引發研究者探討高齡者相關議題的動機 俗 諺 有 云 「 家 家 有 本 難 念 的 經 」, 很 少 家 庭 的 家 人 關 係 是 沒 有 衝 突,每 個 家 庭 各 有 其 家 人 相 處 互 動 的 模 式,而 每 一 個 體 也 各 有其家人相處的經驗與要省思學習的生命功課,研究者也不例 外。隨 著 研 究 者 的 成 長 成 熟, 家 中 雙 親 的 老 化,家 人 關 係 在 不 同 階段也不斷改變。少不經事的研究者,曾經歷過忙於自我及工 作,因 而 疏 於 父 母 及 家 人 的 互 動。時 光 飛 逝,驀 然 回 首,韶 光 已 逝,昔 日 年 輕 的 父 母 已 是 白 髮 蒼 蒼, 不 復 往 昔。近 年 來 研 究 者 感 悟 到 父 母 的 日 益 衰 老,除 了 把 握 並 珍 惜 有 限 的 親 子 時 光 外,也 自 我 省 思 該 如 何 綵 衣 娛 親,使 他 們 感 受 到 更 幸 福 滿 意 的 晚 年 生 活 ? 家 母 曾 經 跟 我 說 過 : 老 人 和 孩 子 一 樣 , 都 是 「 呷 褒 阿 神 」( 台 語 發 音 ), 意 即 喜 歡 人 家 關 心 和 稱 讚 。 雙 親 常 告 訴 研 究 者 , 每 當 年 節 假 日 一 家 團 聚 的 時 刻,就 是 她 們 最 開 心 的 時 刻。所 幸 拜 現 代 資 訊 及 電 子 產 品 之 賜,透 過 skype、line,讓 我 們 儘 管 生 活 空 間 有 距 離,但 互 動 接 觸 無 距 離,總 在 虛 擬 空 間 中 能 感 受 到 彼 此 的 喜 悅 與 關懷。 人 到 老 年 , 是 否 靈 性 感 受 會 提 升 呢 ? Seifert( 2002) 認 為 是 的,且 靈 性 對 美 好 的 老 年 生 活 是 需 要 的。近 年 來 研 究 者 的 父 母 成. 6.

(19) 為 大 愛 劇 場 的 忠 實 觀 眾,在 每 天 定 時 收 看 不 同 的 生 命 故 事,引 發 我們家庭生活的轉變,親子談論到遇到生活困境時的轉念與化 解、如 何 正 向 與 積 極 的 生 活 、 生 與 死 等 靈 性 話 題。 研 究 者 基 於 對 高 齡 者 靈 性 感 受 的 感 興 趣,遂 以 生 命 回 顧 的 方 式 和 雙 親 們 進 行 晤 談,在 聆 聽 他 們 的 生 命 經 驗 分 享 後, 我 彷 彿 與 他 們 更 親 近。 晤 談 結 束 前, 研 究 者 問 他 們, 這 一 生 感 到 如 何 ? 家 母 表 示, 面 對 人 生 最後這階段,因為越來越能放下,所以感到無憾而幸福。 另 外,研 究 者 也 定 期 去 某 榮 民 之 家 參 與 關 懷 服 務,在 與 這 些 機 構 中 的 獨 居 老 人 晤 談 時,得 知 他 們 對 隻 身 生 活 的 無 奈 與 辛 苦 , 其中少數雖有家人但卻因關係不好而選擇在此生活的悵然與寂 寞。在 這 些 曾 為 台 灣 社 會 穩 定、經 濟 發 展、國 家 建 設 深 具 貢 獻 的 老 爺 爺 們 身 上 已 看 不 見 活 力,顯 現 暮 氣 沉 沉,難 道 幸 福 與 這 些 老 人是遙不可及嗎?該如何增進老年生活的圓滿幸福?基於個人 與 機 構 老 人、還 有 家 中 父 母 相 處 的 經 驗,開 啟 了 我 對 高 齡 者 生 活 幸 福 感 和 家 人 關 係、靈 性 議 題 探 討 的 興 趣。此 乃 研 究 者 基 於 實 務 經驗,引發本研究的重要動機之一。 二、基於國內針對高齡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研究之闕如 對 有 關 高 齡 者 家 人 關 係 和 幸 福 感 的 研 究 , 國 外 在 20 世 紀 50 年 代 中 後 期 , 便 開 啟 了 幸 福 感 的 研 究 ( 邢 占 軍 , 2005), 累 積 了 不 少 的 成 果,發 現 影 響 老 人 幸 福 感 的 因 素,包 括 家 庭 代 間 關 係 中 的 情 感 連 帶 與 矛 盾 ( Bengtson & Roberts, 1991 ; Connidis & McMullin, 1993 ) ;或 採 社 會 支 持 的 觀 點 進 行 探 討( Chalise, 2010; Ingersoll-Dayton, Saengtienchai, Kespichayawattana, & Aungsuroch, 2001; Yoon, 2006) 。此 外,亦 有 以 溝 通 的 角 度 為 切 入 點,認 為 好 的 家 人 關 係 來 自 好 的 家 庭 溝 通 ( Fitzpatrick, 2004), 良 好 的 家 人 溝 通 型. 7.

(20) 態 , 有 助 個 體 幸 福 感 的 提 升 ( Koesten, Schrodt, & Ford, 2009; Schrodt, Ledbetter, & Ohrt, 2007 ; Schrodt, 2009)。 但 家 人 溝 通 的 研 究,大 多 以 青 少 年 或 青 年 為 研 究 對 象,尚 未 有 以 老 年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的 探 討。 互 動 的 兩 方,如 越 能 感 受 到 對 方 的 正 向 回 應, 就 越 能 感 受 到 正 向 的 情 感 經 驗 , 有 助 個 體 得 到 情 感 的 支 持 ( Gable & Gosnell, 2011) ,更 有 助 於 彼 此 關 係 的 滿 意 與 幸 福 感( Fredrickson & Losada, 2005 ; Gable, Reis, Impett, & Asher, 2004 ; Gable, Gonzaga, & Strachman, 2006 )。 有 關 靈 性 與 幸 福 感 的 研 究,在 西 方 社 會 中,類 皆 從 宗 教 的 觀 點 出 發 , 也 累 積 了 相 當 的 研 究 成 果 ( Ellison, Gey, & Glass, 1989; Ellison & Fan, 2008 ; Emmons & Paloutzian, 2003;Fetzer Institute, 1999; Hill & Pargament, 2003 )。 至 於 國 內 在 靈 性 的 研 究 , 過 去 主 要 放 在 靈 性 健 康( 李 昱 平,2006;洪 櫻 純,2009;黃 淑 貞,2005; 陳 慧 姿,2007;蕭 雅 竹,2003) 。且 研 究 對 象 以 青 少 年 或 青 年( 李 昱 平 , 2006; 黃 淑 貞 , 2005; 蕭 雅 竹 , 2003) 或 是 高 中 教 師 ( 陳 慧 姿 , 2007) 為 主 , 較 少 以 老 年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 至 於 探 討 高 齡 者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關 係 的 實 證 性 研 究 則 尚 付 之 闕 如。因 此,研 究 者 期 望 藉 由 實 證 研 究 來 釐 清 三 者 之 間 的 關 係,以 補 充 相 關 研 究 的 不 足,這 是 本 研 究 進 行 的 另 一個重要動機。 貳、研究目的 根 據 以 上 所 述 問 題 之 背 景 與 重 要 性 及 動 機,本 研 究 乃 以「 高 齡 學 習 者 家 人 關 係、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為 主 題,探 討 高 齡 學習者家人關係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靈性感受對其幸福感的影響 為何?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8.

(21) 一、了解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及與個人背景變項的關係。 二 、 了解高齡學習者的日常靈性感受及與個人背景變項 的關係。 三、探討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及與個人背景變項的關係。 四、探 討 高 齡 學 習 者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的 關 係。 五、探 討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對 幸 福 感 的 預 測力。 六、探 討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在 家 人 關 係 和 幸 福 感 的 中 介效果。 參、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提出下列研究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 情 形 為 何 ? 家 人 關 係 在 個 人 背 景 變 項上的差異為何? 二、高 齡 學 習 者 的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情 形 為 何 ?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在 個 人背景變項上的差異為何? 三、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幸 福 感 情 形 為 何 ? 幸 福 感 在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上 的差異為何? 四、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和 幸 福 感 是 否 有 顯 著相關? 五、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對 幸 福 感 的 預 測 力 為何? 六、高 齡 學 習 者 的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是 否 為 家 人 關 係 和 幸 福 感 的 中 介變項?.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 研 究 旨 在 了 解 高 齡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及 有 關 個 人 背 景 對 三 種 變 項 的 影 響,主 要 採 用 問 卷 調 查 法 進 行 量. 9.

(22) 化 研 究。本 研 究 以 高 齡 學 習 者 為 對 象,從 全 國 樂 齡 學 習 中 心 抽 取 樣 本 進 行 研 究。研 究 工 具 係 依 據 文 獻 探 討 及 參 考 相 關 研 究 量 表 , 編 製 「 高 齡 者 家 人 關 係 、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的 問 卷 」, 以 作 為本研究施測之工具。茲將研究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 研 究 採 用 問 卷 調 查 法,以 我 國 樂 齡 學 習 中 心 的 參 與 者 為 研 究 對 象 。 至 2014 年 全 台 灣 共 設 置 306 所 樂 齡 學 習 中 心 , 遍 布 全 台 灣 各 鄉 鎮,學 習 者 1,221,093 人( 教 育 部 樂 齡 學 習 網,2014a), 是目前我國高齡學習機構中最普及的場所,最能代表高齡學習 者。本 研 究 的 調 查 對 象, 採 取 分 層 隨 機 抽 樣 方 法, 從 全 國 樂 齡 學 習 中 心 抽 取 600 人 為 樣 本 進 行 施 測。又 研 究 工 具 經 參 考 相 關 文 獻 及 量 表,參 酌 台 灣 社 會 文 化 脈 絡 與 實 務 情 況,加 以 修 訂 而 編 製 成 為 問 卷 初 稿, 敦 請 家 庭 教 育、 高 齡 教 育 的 學 者 專 家 進 行 審 閱,完 成 專 家 內 容 效 度, 再 進 行 預 試,而 後 進 行 項 目 分 析 及 信 度、 效 度 分 析,形 成 正 式 問 卷 後,進 行 施 測。問 卷 收 回 後 篩 檢 問 卷 資 料 , 剔 除 無 效 問 卷 後,進 行 分 析 受 試 者 在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福感等層面的情形,考驗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在各變項的差 異,及 探 討 家 人 關 係、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對 幸 福 感 的 相 關,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對 家 人 關 係 和 幸 福 感 的 中 介 影 響、預 測 力,最 後 整 理 研 究 結 果而獲致結論與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高齡者的參考。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進行步驟如下: 一、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確定研究方向。 二、根據研究方向進行文獻探討。. 10.

(23) 三、依據文獻探討結果編製問卷初稿。 四、寄發問卷初稿,敦請學者專家修改審核問卷。 五、經過專家學者修改、審核問卷後,實施預試。 六、根 據 預 試 項 目 分 析、 因 素 分 析 與 信 度 考 驗 的 結 果, 刪 除 不 適合的題目,編製完成正式問卷。 七、實施問卷調查。 八、進行回收問卷的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九、歸納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 十、撰寫研究報告。 本 研 究 的 流 程 , 以 圖 1-3-1說 明 如 下 。. 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 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確立研究主題 編製問卷初稿 相關文獻蒐集探討 建立專家效度 進行問卷編製 預試與信效度分析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完成正式問卷 問卷資料整理與分析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1-3-1 研究流程圖. 11.

(2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於探討過程中,為使本研究之重要變項定義更為明 確 , 茲 將 本 研 究 涉 及 有 關 之 重 要 名 詞 , 如「 高 齡 學 習 者 」、「 家 人 關係」 、 「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及「 幸 福 感 」等,作 概 念 性 的 界 定 如 下 : 壹、高齡學習者 對於高齡者的定義,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的意涵各有不 同。一 般 而 言 可 從 生 理、 心 理、 社 會 及 主 觀 意 識 等 層 面 來 加 以 界 定,其 中 以 實 足 年 齡 的 界 定 最 為 常 見 。依 實 足 年 齡 的 觀 點,目 前 國 際 上 採 用 的 年 齡 指 標 是 60 及 65 歲 兩 種。但 就 教 育 層 面 而 言 , 為 因 應 高 齡 化 社 會 現 象 所 衍 生 的 相 關 問 題 及 確 保 老 年 教 育 權,歐 美 日 等 國 在 研 究 及 實 務 上 , 類 皆 以 55 歲 以 上 為 高 齡 學 習 者 為 指 標( Lamdin & Fugate, 1997),如 歐 洲 第 三 年 齡 大 學、美 國 老 人 寄 宿 所 等。因 此,就 教 育 層 面 而 言,無 論 是 學 術 研 究 或 實 務 運 作, 「 高 齡 學 習 者 」 往 往 指 55 歲 以 上 的 人 ( 黃 富 順 , 2007)。 就 我 國 社 會 而 言 , 高 齡 教 育 機 構 的 入 學 標 準 , 亦 以 55 歲 為 下 限 , 包 括 樂 齡 學 習 中 心、樂 齡 大 學、老 人 大 學、長 青 學 苑 等。因 此 本 研 究 所 稱 的 高 齡 學 習 者 係 指 年 滿 55 歲 以 上 , 目 前 在 高 齡 學 習 機 構 參與有組織的學習活動者。 貳、家人關係 家 人 關 係 的 界 定 , 可 從 三 方 面 進 行 ( 葉 光 輝 , 2000)。 一 為 個 人 層 次,關 心 的 是 個 體 在 不 同 生 命 發 展 階 段 的 心 理 適 應 和 人 格 發展;二為關係層次,如夫妻、親子、手足、婆媳 等關係;三為. 12.

(25) 家 庭 層 次,即 以 整 體 家 庭 為 探 討 單 位。本 研 究 係 從 個 體 的 觀 點 來 界 定 家 人 關 係,家 人 關 係 是 一 種 心 理 互 動 的 現 象,指 個 體 在 家 庭 中 因 不 同 互 動 情 形 所 感 受 到 的 關 係。因 此 家 人 關 係 是 指 家 庭 成 員 間 的 互 動 情 形,包 括 家 人 溝 通 及 情 感 支 持 兩 層 面。家 人 溝 通 係 指 家 人 間 彼 此 能 對 事 件、計 劃 的 看 法、觀 點 以 及 內 心 情 感 或 感 受 提 出 分 享。情 感 支 持 係 指 家 人 間 彼 此 支 持、表 達 關 心、重 視、鼓 勵 及 幫 助 等。在 本 研 究 中 的 家 人 關 係 是 由 受 試 者 在「 高 齡 學 習 者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調 查 問 卷 」第 一 部 分 家 人 關 係 量 表中反應而得,得分越高,表示家人關係越好。 參、日常靈性感受 靈 性 ( spirituality ) 係 指 發 現 自 己 生 命 的 意 義 , 透 過 對 生 命 意 義 與 價 值 的 尋 求,在 思 想 及 精 神 上 能 不 斷 地 自 我 統 整 與 超 越 , 也 能 與 別 人 和 諧 相 處 , 表 現 在 與 自 己 、 他 人 、 大 自 然 、 信 仰( 至 高 者 或 神 )的 連 結 關 係 上 。 靈 性 會 因 個 人 價 值 觀 、 信 仰 、 生 活 經 驗、社 會 文 化 脈 絡 等 而 有 所 不 同。在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日 常 靈 性 感 受,參 考 Underwood( 2013)再 修 正 的「 日 常 靈 性 經 驗 問 卷 」 ( the daily spiritual experience questions ) 的 定 義 , 指 高 齡 者 不 論 有 無 宗 教 信 仰,在 日 常 生 活 人 事 物 與 超 越 的 互 動 中,其 產 生 跨 越 自 我 界 限、心 靈 變 化,藉 由 統 整 個 人 的 內 在,獲 得 和 諧 的 感 受;並 能 夠 與 他 人、與 宗 教 信 仰, 乃 至 與 宇 宙 自 然 和 萬 物 間,在 心 靈 上 有 所 連 結 ( connection ) 的 知 覺 。 這 當 中 所 經 歷 的 過 程 與 體 會 , 即 是 日 常 靈 性 感 受。在 本 研 究 中 的 日 常 靈 性 感 受,是 由 受 試 者 在「 高 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調查問卷」第二部 分,即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量 表 中 反 應 而 得 , 得 分 越 高,表 示 日 常 靈 性 感受越多。. 13.

(26) 肆、幸福感 幸 福 感 是 指 個 體 對 自 己 生 活 的 認 知 與 情 感 上 的 的 評 估,即 個 體 對 生 活 滿 意 程 度 及 其 所 感 受 的 正、負 向 情 緒 之 整 體 評 估,幸 福 感 是 指 對 生 活 滿 意,正 向 情 緒 較 多、負 向 情 緒 較 少( 陸 洛,1998; Argyle, 2001) 。本 研 究 的 幸 福 感 係 指 高 齡 者 在 面 對 自 己 整 體 生 活 品 質 的 沉 思 評 鑑,依 據 自 我 判 定 的 基 準 對 生 活 所 做 的 整 體 評 價 。 在本研究中,幸福感包括認知層面的生活滿意度、情感層面的 正、負 向 情 感 兩 個 層 面。 在 本 研 究 中 的 幸 福 感 是 由 受 試 者 在「 高 齡 學 習 者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調 查 問 卷 」第 三 部 分 日常幸福感量表中反應而得,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好。.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 研 究 基 於 各 種 主、客 觀 因 素 的 考 量 ,且 受 到 人 力、物 力 、 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其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 研 究 係 從 家 庭 的 觀 點,以 高 齡 學 習 者 個 人 為 研 究 單 位,從 正 向 心 理 學( positive psychology )和 高 齡 學( gerontology )的 相 關理論與文獻為研究設計的基礎,主要的研究變項包括家人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和 幸 福 感,探 討 的 內 容 包 括 此 三 變 項 的 情 形 及 其間的關係。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的對象為目前正在樂齡學習中心參與學習活動的高 齡者。. 14.

(27)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採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的「高齡學習者家人關 係 、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與 幸 福 感 調 查 問 卷 」, 資 料 蒐 集 方 法 是 透 過 研 究 對 象 採 不 具 名 的 方 式 填 答,可 能 會 因 受 測 者 的 個 人 主 觀 判 斷 及 填 答 誠 懇 度,或 依 社 會 期 望 的 方 式 而 填 答,而 對 量 表 的 詮 釋 產 生 偏差,可能無法全面且完整地呈現事實,此為限制之一。 二、就研究取樣而言 本 研 究 係 以 高 齡 學 習 者 為 研 究 對 象,主 要 針 對 樂 齡 學 習 中 心 的 學 習 者 為 樣 本,未 涵 蓋 其 他 學 習 機 構 的 高 齡 者,故 研 究 結 論 無 法推及其他高齡者,此為研究限制二。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研 究 者 基 於 時 間、 成 本、 實 際 施 測 的 可 行 性 等 因 素 考 量,採 取 橫 斷 性 研 究 的 調 查 分 析,研 究 結 果 在 了 解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日 常 靈 性 感 受 對 幸 福 感 的 影 響 與 動 力 機 轉,並 未 採 用 其 他 訪 談 和 個 案 研 究 等 質 性 的 研 究 方 法,此 為 本 研 究 在 方 法 上 的 另 一 限 制。. 15.

(28) 16.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和幸福感的關 係。為 了 釐 清 主 題、建 立 研 究 架 構 與 立 論 基 礎,本 章 分 成 四 節 。 第 一 節 探 討 家 人 關 係 的 意 義、內 涵 與 相 關 研 究;第 二 節 探 討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的 意 義、 內 涵 與 相 關 研 究; 第 三 節 探 討 幸 福 感 的 意 義 、 內 涵、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第 四 節 探 討 高 齡 者 的 家 人 關 係、 日 常 靈 性感受與幸福感的關係。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家人關係的意義、內涵及相關因素. 本 節 探 討 家 人 關 係 的意義、內涵及相關因素,茲分別三部分說明 如下: 壹、家人關係的意義與對高齡者的重要 人類為社會性的生物,自始至終即過著社會生活。在日常生 活 中,個 體 不 停 地 與 他 人 互 動,而 產 生 情 緒 與 行 為,這 種 人 與 人 之 間 互 動 的 關 係 即 為 人 際 關 係。人 類 的 社 會 生 活 起 源 於 家 庭,因 此,在 家 庭 生 活 中 的 人 際 關 係,即 為 家 人 關 係( 謝 碧 玲,1983)。 Tyler 指 出 , 家 人 互 動 模 式 每 天 不 斷 的 重 複 , 重 複 的 互 動 交 流 帶 著 強 烈 的 情 感,因 此 家 庭 中 的 互 動 模 式 強 烈 地 影 響 家 人 關 係 與 個 體 發 展 ( 引 自 徐 麗 明 譯 , 2003)。 良 好 的 家 人 關 係 , 可 促 進 個 人 的自我了解與發展。家人關係是社會一切人際關係之基礎 ( Fitzpatrick & Ritchie, 1993)。 一般對於家人關係的界定,常從三方面進行(葉光輝, 2000)。 一 為 個 人 層 次 , 以 次 系 統 中 的 個 別 成 員 為 探 討 單 位 , 關 心 的 議 題 是 個 體 在 不 同 生 命 發 展 階 段( 兒 童 、 青 少 年 ; 成 年 人 、 老 年 人 )的 心 理 適 應 和 人 格 發 展( 如 自 我 概 念 、 人 格 違 常 、 行 為. 17.

(30) 偏 差 等 ); 二 為 關 係 層 次 , 以 次 系 統 中 的 對 偶 關 係 為 探 討 單 位 , 如 夫 妻、親 子、手 足、婆 媳 等 關 係,關 切 的 焦 點 為 對 偶 關 係 中 如 何 交 換 訊 息、解 決 問 題、執 行 規 範 等;三 為 家 庭 層 次,即 以 整 體 家 庭 為 探 討 單 位, 從 動 態 的、 歷 程 的 、多 元 複 合 的 系 統 觀 來 作 了 解。本 研 究 係 從 個 體 的 觀 點 來 界 定 家 人 關 係,家 人 關 係 是 一 種 心 理互動的現象,指個體在家庭中因不同互動情形所感受到的關 係。 家 人 關 係 的 良 窳,對 個 體 的 發 展 相 當 重 要。蓋 人 類 是 社 會 性 的動物,人際間的連結為個體的健康和幸福快樂不可或缺的要 素 。 Myers( 1992) 指 出 情 感 關 係 和 幸 福 感 之 間 的 關 聯 是 根 深 蒂 固 的 真 理 ( deep truth)。 家 , 是 一 個 人 最 早 與 他 人 產 生 與 建 立 關 係 的 地 方,因 此 個 體 在 家 庭 中 如 有 穩 定 滿 意 的 人 際 關 係,會 導 致 其人格的健全發展外,也會帶來對生活的幸福感受。 家 庭 支 持 是 社 會 支 持 的 主 要 來 源。因 為 家 庭 是 初 級 的 組 織 , 是 人 類 最 初、最 重 要 的 團 體。家 人 間 的 感 情 聯 繫 通 常 是 親 密 而 深 切 的,互 動 是 真 誠 而 頻 繁 的, 彼 此 之 間 無 可 取 代。 家 庭 相 對 於 其 他 次 級 團 體 , 更 具 親 密 性 、 全 面 性 與 獨 特 性 ( 吳 寧 遠 , 2000)。 Dean 和 Lin 指 出 , 家 庭 強 調 彼 此 相 互 的 責 任 、 照 顧 與 關 懷 , 並 提 供 個 體 強 烈 的 支 持 、 情 感 、 安 全 與 回 應 ( 黃 俐 婷 , 2004)。 儘 管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現代家庭的很多功能會被其他服 務 、 制 度 或 機 構 所 取 代 ( 如 : 教 育 的 、 娛 樂 的 …等 ), 但 最 難 以 取 代 的 家 庭 功 能 , 就 是 家 人 間 共 享 的 親 密 情 感 ( Finchman & Beach, 2010)。 家 人 關 係 對 老 年 人 至 為 重 要,因 為 老 年 人 生 活 的 主 要 重 心 在 家 庭 。 對 於 老 年 期 的 家 庭 生 活 與 家 人 關 係 , Kahn 和 Antonucci. 18.

(31) ( 1980)指 出,老 年 人 會 藉 由 周 圍 的 人 給 予 支 持,形 成 護 衛 系 統, 護 衛 系 統 的 中 心 圈 係 指 與 老 人 所 擁 有 最 親 密 的 關 係,例 如:配 偶 與 子 女。他 們 與 老 年 人 保 持 穩 定 且 密 切 的 關 係,是 老 年 人 生 活 的 重 心。中 心 外 圍 則 包 括 朋 友、親 戚、鄰 居 等,雖 然 對 老 年 人 的 生 活 也 能 提 供 支 持,但 不 論 是 品 質 和 密 度 都 沒 有 中 心 圈 的 家 人 來 的 高 ( 陳 肇 男 , 1999)。 因 此 , 家 庭 是 老 年 人 社 會 支 持 的 核 心 ( 林 麗 惠 , 2012; Lang & Carstensen, 1994 ), 也 是 其 晚 年 生 活 的 依 賴 ( 徐 麗 君 、 蔡 文 輝 , 1996), 家 人 關 係 對 大 多 數 的 老 年 人 十 分 重 要( Blieszner & Bedford, 1995;Connidis, 2010) 。Connidis( 2010) 認 為 儘 管 社 會 變 遷 造 成 了 家 庭 生 活 的 改 變,但 家 庭 關 係 的 重 要 性 更 被 老 年 人 所 重 視 與 期 待。她 引 用 Laslett 在 1978 年 所 說 的: 「家 庭 是 個 人 認 同 和 生 活 滿 意 的 源 頭 。 」。 Connidis 強 調 老 年 人 如 能 擁有滿意的家庭關係,就能引領他們走向生命旅程的高峰。 貳、家人關係的內涵 華 人 社 會 的 各 種 人 際 關 係 中 以 家 人 關 係 最 為 親 近,因 為 家 人 關 係 中 的 情 感 關 係 ,可 以 滿 足 個 體 在 關 愛 、溫 情、歸 屬 感 等 的 需 求;也 較 能 表 現 出 個 體 的 真 誠 行 為( authentic behavior) ( 黃 光 國, 1988)。 楊 國 樞 ( 1993) 認 為 家 人 關 係 是 華 人 的 各 種 人 際 社 會 關 係 中 最 重 要 且 最 基 本 的,家 人 關 係 最 重 視 的 是 責 任 , 做 其 當 做 , 盡 其 當 責。在 與 家 人 互 動 的 付 出 與 回 報 中,體 會 到 正 或 負 向 的 情 緒。葉 光 輝( 2004)認 為 家 人 關 係 互 動 的 心 理 歷 程 中 有 發 自 內 心 的 情 感 層 面,也 有 因 慾 望 或 需 求 而 產 生 的 工 具 性 情 感,還 有 因 為 名 位 禮 法 規 範 下 產 生 的 義 務、強 制 的 情 感,其 中 以 發 自 內 心、 正 向 情 感 的 表 現,最 能 讓 個 體 感 受 到 人 際 間 的 關 愛、 溫 暖, 有 助 身 心良好發展和建立良好的關係。. 19.

(32) 隨 著 時 代 改 變、社 會 變 遷,人 們 的 價 值 觀 亦 隨 之 不 同, 傳 統 的 家 人 關 係,重 視 倫 常 與 人 倫,其 中 的 要 素 是 階 層、尊 卑 和 權 威, 家 人 間 重 視 上 對 下 的 單 向 溝 通 及 子 女 順 從 的 倫 理 互 動 。然 而,現 代 家 庭 的 家 人 關 係,逐 漸 轉 變 為 對 雙 向 溝 通 的 重 視,強 調 家 人 互 動 是 基 於 相 互 尊 重 與 關 懷,這 是 近 年 來 社 會 所 重 視 的 家 人 關 係 內 涵 ( 陳 若 琳 , 2005)。 從 相 關 研 究 中,可 以 發 現 家 人 關 係 的 內 涵 , 分 成 二 種 類 型 : 一為單一層面的,將家人關係視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如林美珠 ( 1993)及 陳 碧 珍( 2011)等 , 皆 採 此 一 觀 點 ; 另 一 種 係 採 多 元 面 向 的 觀 點,以 家 人 關 係 中 的 要 素 作 為 內 涵,如 何 書 綾( 2011); 林 惠 雅 、 林 麗 玲( 2008); 洪 晟 惠( 2010); 黃 宗 堅 、 謝 雨 生 、 周 玉 慧 ( 2004); Ellison( 1990); Chiang, Chien, Lin, Yeh, & Le e ( 2013); Whitbeck, Hoyt, & Tyler ( 2001) 等 的 研 究 均 採 此 種 觀 點 , 茲 將 家 人 關 係 的 內 涵 , 整 理 如 表 2-1-1。. 20.

(33) 表 2-1-1 家人關係相關研究內涵彙整表 內涵 研究對象 訊息 情感 問題 家人溝通 居住 交換 支持 解決 與互動 親密感 型態 ◎ ◎ ◎ Ellison(1990)美國黑人 ◎ 林美珠(1993)家庭主婦 研究者 (年代). 呂素美(1997)成人. Whit beck, 老人 Ho yt , & T yler ( 2001) 黃宗堅、謝雨 青少年 生、周玉惠 (2004) 林惠雅、林麗 青少年 玲(2008) 洪晟惠(2010)中年世代. 凝聚力、 向心力、 和 諧 相 處、民主 感受 ◎. ◎. ◎. ◎. ◎. ◎ ◎. ◎. ◎. ◎. 陳碧珍(2011)戒毒者. ◎ 愛 與 榮 耀、守護 家人、團 結緊密. 何書綾(2011). Chiang 退休老人 Chien、Lin Yeh & Lee(2013) 小計. 備註. ◎ 2. ◎. 6. 2. 4. 2. 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以 上 對 家 人 關 係 內 涵 的 研 究,採 單 一 層 面 觀 點 者,包 括 林 美 珠( 1993)及 陳 碧 珍( 2011)等 二 人 , 採 多 元 面 向 的 觀 點 , 有 呂 素 美 ( 1997); 何 書 綾 ( 2011 ); 林 惠 雅 、 林 麗 玲 ( 2008 ); 洪 晟 惠 ( 2010); 黃 宗 堅 、 謝 雨 生 、 周 玉 慧 ( 2004) 及 Chiang, Chien, Lin, Yeh, & Lee( 2013) ;Ellison( 1990) ;Whitbeck, Hoyt, & Tyler ( 2001)等。多 元 面 向 觀 點 的 研 究,所 包 括 的 面 向,以 訊 息 交 換 、 情 感 支 持、問 題 解 決、家 人 溝 通 與 互 動、親 密 感 等 居 多。這 些 研. 21.

(34) 究的對象,計有家庭主婦、成年人、青少年、老年人、中年、戒 毒者、國中生等各不相同,其中以老人為對象的研究,計有 Whitbeck, Hoyt 和 Tyler( 2001)及 Chiang, Chien, Lin, Yeh 和 Lee ( 2013) 等 兩 個 。 從 表 2-1-1 的 分 析 可 知 , 有 關 家 人 關 係 內 涵 的 相 關 研 究,以 情 感 支 持 及 家 人 溝 通 與 互 動 兩 層 面 為 多 數 研 究 所 採 用。本 研 究 依 此 對 家 人 關 係 的 內 涵 分 為 家 人 溝 通 及 情 感 支 持 兩 層 面,分述如下: 一、家 人 溝 通: 家 人 溝 通 係 指 家 人 間 彼 此 能 對 事 件、計 劃 的 看 法、觀點以及內心情感或感受提出分享。 二、情 感 支 持:情 感 支 持 係 指 家 人 間 彼 此 支 持、表 達 關 心、重 視、鼓勵及幫助等。 參、家人關係的相關因素 綜 合 相 關 的 研 究,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 的 個 人 背 景 因 素,包 括 性 別、年 齡、教 育 程 度、健 康 狀 況、婚 姻 狀 況、居 住 情 形 及 宗 教 信 仰等七項,茲分述如下: 一、性別 有 關 性 別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並 未 一 致。有 些 研 究 發 現 有 關 , 有 些 研 究 則 否 。 如 朱 瑞 玲 、 章 英 華( 2001)以 台 灣 地 區「 華 人 家 庭 動 態 資 料 庫 」的 調 查 資 料 進 行 分 析,對 性 別 和 家 人 關 係 的 分 析 結 果 發 現,性 別 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且 女 性 的 家 人 關 係 比 男 性 好。 但 洪 晟 惠( 2009)對 中 年 人 的 家 人 關 係 與 生 活 滿 意 度 的 研 究,則 發 現 男 性 所 感 受 到 的 代 間 關 係、配 偶 關 係 比 較 好,女 性 則 在 子 女 關 係 上 有 較 好 的 感 受,可 見 男 性 和 女 性 有 不 一 樣 的 家 人 關 係 感 受 。 洪 晟 惠( 2010)的 研 究 亦 指 出 , 中 年 世 代 的. 22.

(35) 家 人 關 係 呈 現 出 女 性 較 男 性 好。 劉 乃 瑛( 2004)以 職 場 員 工 為 對 象,探 討 工 作 與 家 庭 的 連 結、 衝 突 及 滿 足 與 家 人 關 係 的 關 係,與 蔡 坤 良( 2004)對 漁 村 老 年 人 的 研 究 ,二 者 皆 發 現 性 別 與 家 人 關 係的感受沒有差異。 由 以 上 相 關 研 究 的 探 討,可 知 性 別 與 家 人 關 係 的 研 究 結 果 並 不 一 致,有 的 研 究 發 現 女 性 的 家 人 關 係 優 於 男 性;有 的 研 究 則 發 現 男 性 的 家 人 關 係 優 於 女 性;有 的 研 究 則 發 現 兩 者 沒 有 關 係 。究 竟 性 別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仍 待 進 一 步 的 探 討。故 本 研 究 仍 將 性別列入家人關係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 二、年齡 年 齡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的 研 究 結 果 並 不 一 致。有 的 研究發現沒有關係,但亦有研究顯示有關。如朱瑞玲、章英華 ( 2001)利 用 台 灣 地 區「 華 人 家 庭 動 態 資 料 庫 」的 調 查 資 料 , 進 行 年 齡 和 家 人 關 係 的 研 究,將 年 齡 分 成 38-45 歲、46-52 歲、53-59 歲 、 60-67 歲 等 共 四 組 , 研 究 發 現 年 齡 與 家 人 關 係 無 關 。 蔡 坤 良 ( 2004) 以 漁 村 65 歲 以 上 老 人 為 對 象 的 研 究 , 研 究 結 果 也 呈 現 年 齡 與 家 人 關 係 無 關 的 結 果。但 洪 晟 惠( 2009)探 討 中 年 世 代 的 家 人 關 係,發 現 年 齡 較 輕 者,家 人 關 係 較 好;年 紀 較 大 者,家 人 關係較不好。 基 於 上 述,有 關 年 齡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研 究 結 果 未 趨 一 致。這 些 研 究 類 皆 以 中 年 人、 成 年 人 及 漁 村 老 人 為 對 象。究 竟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與 年 齡 有 關 ,仍 待 探 討。因 此,本 研 究 仍將年齡變項納入相關因素的探討。. 23.

(36) 三、教育程度 教 育 程 度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並 不 一 致。如 朱 瑞 玲 、 章 英 華( 2001)以 台 灣 地 區「 華 人 家 庭 動 態 資 料 庫 」的 調 查 資 料 進 行 分 析,發 現 教 育 程 度 高 者 的 家 人 關 係,較 教 育 程 度 低 者 好 。 呂 素 美( 1997)的 調 查 研 究 亦 發 現 , 教 育 程 度 較 高 者 , 其 家 人 關 係 較 好 。 蔡 坤 良 ( 2004) 以 漁 村 65 歲 以 上 的 老 人 為 對 象進行研究,發現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和家人關係無關。 基 於 上 述,有 關 教 育 程 度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並 不 一 致。因 此,究 竟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教 育 程 度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關,仍待進一步的探討,故本研究仍將教育程度納入探討。 四、健康狀況 有 關 健 康 狀 況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健 康 狀 況 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 即 健 康 狀 況 較 好 者,家 人 關 係 較 佳。如 胡 幼 慧 1991 年 的 研 究 指 出 , 老 人 的 健 康 狀 況 和 家 人 支 持 有 關 。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與 人 際 關 係 有 關,即 健 康 越 好 者,其 人 際 關 係 越 不 會 感 到 疏 離 和 孤 單 ( 張 素 紅 、 楊 美 賞 , 1999)。 蔡 坤 良 ( 2004) 以 漁 村 65 歲 以 上 的 老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 亦 發 現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越 好 者 , 其 家 人 關 係 的 感 受 比 健 康 不 佳 者 較 好 。 Silverstein 和 Giarrusso( 2010)等 人 的 研 究 亦 指 出 ,老 年 人 的 健 康 狀 況 不 好 又 有 壓 力,其 與 配 偶 的 婚 姻 生 活 品 質 呈 現 持 續 下 滑,但 如 果 在 早 期 生活中有儲備因應資源,則可避免晚年時的婚姻關係的下滑。 Umberson、Williams、Powers、Chen 和 Campbell 在 2005 年 的 研 究 指 出, 老 年 人 的 家 人 關 係, 會 受 到 疾 病 的 影 響, 患 病 越 久 健 康 越 不 好 者 , 其 家 人 關 係 越 不 好 ( Silverstein & Giarrusso, 2010 )。. 24.

(37) 基 於 上 述,有 關 健 康 狀 況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一 般 研 究 結 果指出健康較好者,其家人關係較佳。但這些研究或以漁村老 人,或 以 一 般 老 人 為 對 象,與 本 研 究 以 高 齡 學 習 者 為 研 究 對 象 有 所不同。究竟高齡學習者的家人關係是否與健康有關,仍待探 討,故本研究探討家人關係的相關因素,仍將健康狀況納入。 五、婚姻狀況 有關婚姻狀況與家人關係是否有關,相關研究結果並不一 致 。 如 劉 敏 珍( 2000)的 研 究 發 現 配 偶 健 在 的 老 人 , 其 家 人 關 係 的 感 受 較 好。Ha( 2008)針 對 1,532 位 65 歲 以 上 喪 偶 者 的 研 究 , 發現喪偶者比已婚配偶健在者更能從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支 持,有較好的家人關係。 基 於 上 述,有 關 婚 姻 狀 況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並 不 一 致。有 的 研 究 發 現 配 偶 健 在 者 有 較 好 的 家 人 關 係,有 的 研 究 則 發 現 喪 偶 者 較 佳。究 竟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 與 婚 姻 狀 況 是 否 有 關,則 有 待 進 一 步 的 探 討,故 本 研 究 將 婚 姻 狀 況 納 入 探 討。 六、居住情形 有關 居 住 情 形 是 否 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 , 相 關 研 究 結 果 類 皆 發 現,與 子 女 及 配 偶 同 住 者,家 人 關 係 較 佳。如 陸 洛 和 陳 欣 宏( 2002) 的 研 究 指 出, 老 年 人 的 親 子 關 係 越 好 ,越 可 能 和 已 婚 子 女 同 住 。 劉 敏 珍( 2000)的 研 究 亦 發 現 , 與 子 女 或 與 配 偶 同 住 者 的 老 人 , 其 家 人 關 係 的 滿 意 度 高 於 輪 流 在 子 女 家 居 住 者 或 獨 居 者。蔡 坤 良 ( 2004)針 對 漁 村 老 人 所 做 的 研 究 亦 發 現,與 子 女 同 住( 含 配 偶 與 孫 子 女 )的 老 人 比 獨 居 的 老 人,在 家 人 關 係 的 感 受 上 更 為 圓 滿 良 好 。 陳 淑 美 、 林 佩 萱 ( 2010) 利 用 2005 年 「 臺 閩 地 區 老 人 狀. 25.

(38) 況 調 查 」的 資 料 進 行 分 析,結 果 發 現 與 親 子 世 代 同 住 , 是 多 數 老 年人認為最理想的居住安排,也是目前多數老人的居住方式。 Bengtson 和 Norella( 2003) 的 研 究 亦 指 出 , 老 年 父 母 與 成 年 子 女 同 住 者,除 了 可 以 增 加 來 自 成 年 子 女 的 協 助 與 支 持,也 可 以 強 化家庭的代間連結,因而其家人關係較為滿意。 基 於 上 述,相 關 研 究 類 皆 指 出 居 住 情 形 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即 高 齡 者 與 配 偶 或 子 女 同 住 者,其 家 人 關 係 較 好。但 這 些 研 究 係 以 漁 村 老 人 或 一 般 老 人 為 對 象,與 本 研 究 的 高 齡 學 習 者 略 有 不 同 。 究 竟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與 居 住 情 形 有 關,則 仍 待 進 一 步 的探討。 七、宗教信仰 宗 教 信 仰 與 家 人 關 係 是 否 有 關,相 關 研 究 結 果 類 皆 指 出 宗 教 信 仰 較 虔 誠 者 , 家 人 關 係 較 好 。 如 蔡 坤 良( 2004)對 屏 東 縣 小 琉 球 漁 村 老 人 所 做 的 研 究 發 現,宗 教 信 仰 虔 誠 的 老 人,也 就 是 幾 乎 每 天 參 與 宗 教 活 動 者,比 偶 爾 才 參 加 者,在 家 人 關 係 的 感 受 更 為 圓 滿 良 好 。 陳 毓 茹( 2005)以 高 雄 縣 市 的 成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宗 教 態 度 越 積 極 者,其 家 庭 支 持 與 關 係 也 越 好。Thornton( 1985) 的 研 究 指 出 , 宗 教 行 為 的 虔 誠 性 和 家 人 關 係 有 正 相 關 。 Wilcox 和 Wolfinger ( 2008) 從 參 與 教 堂 活 動 的 多 寡 來 探 討 家 庭 親 子 關 係,發 現 宗 教 活 動 參 與 越 多 者,在 親 子 關 係 上,越 能 表 現 出 耐 性 和 情 感,故 家 人 關 係 品 質 提 升。Day 和 Acock( 2013)引 用 2012 年 Pew research center 進 行 宗 教 和 價 值 觀 的 調 查 , 結 果 指 出 , 美 國 人 的 生 活 態 度、價 值 準 則 和 宗 教 信 仰 息 息 相 關,宗 教 信 仰 會 影 響其家庭生活。. 26.

(39) 基 於 上 述,宗 教 信 仰 的 虔 誠 度,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 即 宗 教 信 仰 越 虔 誠,參 與 宗 教 活 動 越 多 者 , 其 家 人 關 係 較 為 良 好。 但 這 些 相關研究類皆從宗教信仰的虔誠程度和參與宗教行為的頻率進 行,與 本 研 究 的 重 點 在 於 宗 教 信 仰 的 有 無 ,有 所 不 同。究 竟 高 齡 學 習 者 的 宗 教 信 仰 的 有 無, 是 否 與 家 人 關 係 有 關 , 則 仍 待 探 討 。. 第二節. 日常靈性感受的意義、內涵及相關因素. 在 2002 年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Saxena, O’Connel, & Underwood, 2002) 探 討 人 類 生 活 品 質 的 問 題 , 特 別 將 靈 性 /宗 教 及 個 人 信 仰 的 議 題 納 入。 在 高 齡 化 社 會 的 趨 勢 下 ,靈 性 研 究 日 益 受 重 視。 越 來 越 多 的 人 在 生 活 中 更 熱 衷 追 求 意 義、和 諧 與 連 結,對 靈 性 議 題 頗 感 興 趣 ( Miller & Thoresen, 2003 )。 過 去 許 多 學 者 從 宗 教 的 觀 點 切 入 靈 性 的 面 向,但 隨 著 對 靈 性 探 討 的 發 展,學 者 開 始 關 注 生 活 中 的 靈 性 感 受。本 節 探 討 日 常 靈 性 感 受 的 意 義、內 涵 及 相 關 因 素,茲分述如下。 壹、日常靈性感受的意義 關 於 靈 性 議 題 的 探 討,最 早 是 從 宗 教 開 始,衍 生 為 宗 教 / 靈 性的探討。而不論是宗教,或是宗教 / 靈性,主要就是在探討 人 類 存 有 的 問 題,也 就 是 追 尋 生 活 的 意 義 與 生 命 的 目 的。「 靈 性 」 議 題 公 開 且 受 到 關 注 , 起 源 於 1971 年 美 國 的 白 宮 會 議 上 的 討 論 與 結 論 :「 靈 性 是 人 們 內 在 的 資 源 、 生 命 的 核 心 , 特 別 關 注 於 生 命 的 終 極 意 義 與 價 值,無 論 有 宗 教 信 仰 者 或 無 宗 教 信 仰 者,人 人 皆 有 靈 性,靈 性 指 引 人 們 生 命 的 方 向,是 人 性 超 越 自 然 與 超 越 物 質 的 面 向 。 」( Moberg, 2010)。. 27.

(40) 靈 性 ( spirituality ) 從 字 義 上 而 論 , 源 自 於 拉 丁 文 字 根 「 spiritus 」, 英 語 的 「 spirit」, 具 有 心 、 靈 魂 、 精 神 、 活 力 、 力 氣 等 意 思 , 含 有 精 氣 之 意 ( 張 淑 美 , 2008)。 靈 性 是 人 們 內 在 的 資 源 , 生 命 的 核 心 , 特 別 關 注 生 命 的 終 極 意 義 與 價 值 ( Watkins, 2009)。 靈 性 牽 涉 到 一 個 人 對 於 內 在 價 值 觀 的 積 極 投 入 , 能 夠 帶 來 意 義、完 整、和 諧 及 與 他 人 連 結 的 感 受,即 與 他 人、世 間 萬 物 、 大 自 然 和 宇 宙 合 而 為 一( Wright , Watson, & Bell, 1996 )。 故 靈 性 就 是 將 個 人 和 宇 宙 全 體 連 結 在 一 起 的 媒 介 ( 劉 淑 瓊 譯 , 2011)。 Moberg( 2008)表 示,靈 性 注 重 個 體 的 存 在 和 生 命 經 驗,是 內 在 的 信 念 和 價 值 觀,更 會 影 響 平 日 生 活 的 行 為 和 結 果。此 觀 點 強 調 個 體 在 日 常 生 活 上 的 靈 性 感 受 與 知 覺 經 驗 。 Kornfield 也 認 為 靈 性是奠基在個人的生活經驗之上,這樣的經驗對個體有所助益 ( 易 之 新 , 黃 璧 惠 , 釋 自 鼐 譯 , 2008 )。 Cortright ( 1997 ) 認 為 個 體 藉 由 向 內 看 和 覺 察 的 體 會,意 識 到 自 己 的 真 實 本 質 。這 種 內 在 的 覺 察 與 意 識( conscious)就 是 靈 性 感 受( 易 之 新 譯,200 5)。 Atchley ( 2008 ) 認 為 , 靈 性 是 指 個 人 存 在 的 經 驗 、 超 越 個 人的自我,還有對神聖的追尋與連結。關於對神聖的追尋與連 結 , 他 從 非 自 然 神 論 ( non-deistic ) 的 概 念 來 說 明 , 相 信 宇 宙 自 然 中,有 更 大 力 量 的 存 在。他 表 示 靈 性 感 受 是 從 生 活 的 各 種 不 同 經 驗 裡 去 覺 察 和 發 現,例 如 在 大 自 然 的 瀑 布 或 峽 谷 中,感 受 到 鬼 斧 神 工; 對 自 然 美 景 的 讚 嘆, 從 內 心 湧 出 一 種 感 動 的 感 覺, 難 以 言 喻 但 留 在 記 憶 裡。或 是 和 自 己 獨 處 時 覺 察 到 內 在 的 寧 靜 祥 和 、 思緒的清楚;或是和他人相處時感受到開闊的胸襟和慈悲。 Atchley ( 2009 ) 再 度 指 出 , 靈 性 感 受 會 發 生 在 生 理 、 情 緒 、 認 知 及 超 越 性 的 面 向,是 透 過 整 個 生 命 事 件 而 存 在 個 體 深 層 的 認 知 裡,並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其靈性感受。. 28.

(41) 對 一 般 人 來 說 , 會 將 靈 性 和 宗 教 畫 上 等 號 。 T isdell( 2008 ) 表 示,靈 性 感 受 會 在 宗 教 情 懷 中 產 生,因 此 過 去 常 將 靈 性 歸 於 宗. 教 中。係 因 宗 教 代 表 人 與 超 自 然 力 量 的 結 合,在 社 會 網 絡 下 發 展 出 儀 式、 教 義 信 條、 組 織 等 不 同 信 仰 社 群 或 團 體, 藉 由 某 些 儀 式 或 教 義 信 條 的 尊 奉;或 在 生 活 中 力 行,如 助 人、信 仰 神 祀,過 著 有 道 德 倫 理 的 生 活,透 過 宗 教 指 引 人 們 過 著 虔 誠 的 生 活 方 式,有 時 候 不 僅 能 激 發 個 體 潛 能,更 有 神 奇 的 力 量 產 生,協 助 個 體 度 過 生 命 的 難 關 , 從 中 產 生 靈 性 感 受 ( 劉 淑 瓊 譯 , 2011 ; Tisdell, 2008)。 但 是 隨 著 越 來 越 多 靈 性 議 題 的 探 討 , 咸 為 靈 性 與 宗 教 是 有 區 分 的 ( Ellison & Fan, 2008; Fetzer Institute, 1999 ; Hill & Pargament, 2003;Meezenbroek, Garssen, Berg, Dierendonc, Visser, Schaufeli, 2012 ; Methrotra & Wagner, 2009 ; Tisdell, 2008 ; Underwood, 2011 )。 超 個 人 心 理 學 家 Cortright( 1997) 表 示 , 宗 教 係 有 完 善 結 構 的 組 織,有 些 人 會 從 中 找 到 重 大 的 意 義,有 些 人 則 無 法 從 中 找 到 意 義;而 靈 性 則 是 靈 魂 自 由 地 追 尋 神 聖 性,通 常 不 會 依 附 於 傳 統 的 宗 教 組 織 內 ( 易 之 新 譯 , 2005)。 雖 然 靈 性 感 受 可 因 為 個 體 的 宗 教 信 仰 而 產 生 更 深 切 的 感 受,但 並 非 一 定 要 有 宗 教 信 仰 或 是 從 事 宗 教 信 仰 的 活 動 , 才 會 有 靈 性 感 受( Ellison & Fan, 2008; Genia,1991 ; Hinterkopf, 1998; Underwood & Teresi, 2002 ; Underwood, 2006 ), 也 不 需 要 拘 束 在 特 殊 的 情 境 或 常 規 裡 ,就 可 以 擁 有 的 經 驗( Underwood & Teresi, 2002;Underwood, 2006; Ellison & Fan, 2008)。 Farran、 Fitchett、 Quiring-Emblen 和 Burck( 1989) 認 為 靈 性 與 生 活 經 驗、生 活 事 件 和 日 常 所 遇 到 的 問 題 的 結 合 和 應 用,能 影 響 生 活 的 選 擇 結 果, 因 此 , 而 有 靈 性 的 感 受。靈 性 感 受 會 因 個 體 發 展 、 生 活 經 驗 與 環 境 影 響 的 累 積 而 發 展 。 Fetzer Institute.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表 2 請填寫公職人員及關係人之基本資料,並勾選填寫關係人與公職人員間屬第 3 條第 1

Engaging Students in Task-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Practise the Target Vocabulary Items and Language Forms.  KS1 learners may not have enough experience in buying/ordering

Besides adop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such as flexible grouping, differentiating learning tasks and promoting self-access learning, to cater for learners’ diverse needs, due

 The teacher explains to learners their duties: to present their ideas and findings on the questions on their role sheet, and lead the other group members to discuss the

• Information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task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design post-task activities

 Work in a collaborative manner with subject teachers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use English in the school.  Enhance teachers’ own

(“Learning Framework”)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o help NCS students overcome the

Lower order of thinking Higher order of thinking Recall, understand, apply Analyze, evaluate, create. Re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