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圖書資訊學門學者對同儕評閱之認知與態度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圖書資訊學門學者對同儕評閱之認知與態度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立. 政 治 大. 臺灣圖書資訊學門學者對同儕評閱之認知與態度. ‧ 國. 學.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Attitudes of Open. ‧. Nat. n. al. er. io. sit. Researchers in Taiwan. y. Peer Review amongst Library Information.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邱炯友 博士 Adviser:Dr. Chiu, Jeong-Yeou. 研究生:張桓瑄 Author:Chang, Huan-Hsuan. 中 華 民 國一〇八年二月 February, 2019.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 謝辭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炯友老師,從甫入學應徵老師的研究助理開 始,從沒想過會跟學術出版結下深刻的緣分,這幾年在校的時間有幸得老師學 業上的指導及期刊工作上經驗的傳承,謝謝老師總不吝分享專業知識及人生的 智慧,也給予我許多挑戰自己的機會,希望能帶著這些學習的養分,未來在學 術出版的領域繼續前行。 感謝口試委員林雯瑤老師及邱銘心老師,在論文從計畫書到最後的口試, 十分仔細閱讀我不成熟的寫作,分別從許多部份給我實質的建議,老師們的意 見使得論文有更清楚的方向,十分感謝! 謝謝接受論文訪談與調查的每一位圖書資訊學領域的師長及前輩,有您寶 貴的意見及無私的經驗分享,才能使這個研究完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進入圖檔所之前的面試情景還歷歷在目,感謝教導過我的圖檔所老師們、 傳萱助教、毛毛學姊的照顧,在圖檔所不止是獲得專業的知識,也感受到如同 大家庭般的溫暖。圖檔所 19 屆的同學、吃飽飽群組的每一位,我們除了是求學 時的夥伴,在踏入社會後還能互相打氣取暖,很謝謝能在圖檔所認識你們。. sit. y. Nat. 終於是走到最後寫謝辭的時候了,回憶北上求學的第一天,就是一場奇幻 旅程的開始。常常反問自己來台北的初衷,縱使這四年多的時間失去了一些,. n. al. er. io. 但可能得到的更多,在這個過程中看見自己性格上的怯弱、專業知識上的不 足,然後想辦法努力地跨過。論文的完成,是碩士求學階段的段落,在這過程 中也感謝我的家人,媽媽、妹妹桓瑜、思賢無條件包容跟支持。還有昱霈,謝 謝妳的耐心陪伴,也謝謝妳始終願意相信我能夠完成。. Ch. engchi. i n U. v. 衷心感謝在碩士修業及進行論文研究中,幫助過我的每一位,請恕我無法 列出姓名一一感謝,謝謝你們成就了這篇論文,也成就了我的成長。 最後僅獻給在天上的父親,雖然遺憾您來不及看到這一天,但我知道您始 終都陪在我身旁。. 桓瑄 謹誌於 2019.2.25 於木柵.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 摘要 同儕評閱為學術期刊對於研究品質把關的重要決策機制,自二戰後在學術期 刊普遍採用至今,同儕評閱制度的模式仍不斷地被討論與提出創新作為。開放式 同儕評閱制度,主張將期刊從投稿至評閱過程透明化,向投稿者、讀者分享更加 詳細的期刊資訊,改善同儕評閱制度中的「黑箱」問題。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與 整理,瞭解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特點與應用。再以問卷調 查及深度訪談法,調查台灣圖書資訊領域學者及學術期刊主編,分析其對於同儕 評閱制度之認知與圖書資訊學期刊之現況,進而探討未來可能導入開放式同儕評 閱制度的可行性,及未來改善學術期刊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論如下:1. 台灣圖書資訊學術期刊經營上遭遇許多限制,囿於人 力編制、資金的限制,未能全面採用線上投審稿系統及採用學術傳播工具(如: DOI、ORCID)。2.目前台灣圖書資訊學門期刊實施同儕評閱制度認為雖有改善 空間,但整體上為滿意。3.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目前未有明確定義,但主要是出 版後評閱制度模式為主,為改善傳統單/雙盲評閱模式的不透明缺點,主張開放 同儕評閱制度之評論與相關資訊及重視評閱者貢獻等。3.經問卷及訪談調查,目 前台灣圖書資訊學者及期刊主編,對於開放式評閱制度認識不深,對於完全公開 評閱意見及評閱者背景資料持保留態度,但對於開放式同儕評閱重視評閱者貢獻 的這一項特點表示肯定。 最後,本研究針對學術期刊有下列四點建議:1.檢視學術期刊整體狀態,加 速線上投審稿系統的導入,將有助於期刊運作的效率。2.學術期刊結合學術傳播 工具,並重視評閱者的貢獻。3.研究機構對於學術期刊的重視與資金的挹注。4. 導入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需要學術社群之間不斷溝通與共識的建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開放近用,同儕評閱,開放式同儕評閱,出版後同儕評閱.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4) Abstract The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advocates the process to be more transparent in order to share more details of journal information to contributors and readers, and also to improve the "black box" problem. This research first reviews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er Review system,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methods to carry out this research were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ing and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he Peer Review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journals,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in the future, and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academic journal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trategies and marketing orient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a) Library Information academic journals in Taiwan have encountered many restrictions. Due to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y could not fully adopt the online review system and academic communication tools (such as DOI and ORCID). (b) Currently, the Peer Review syste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journals in Taiwan consider that although there is space remaining to be improved, it is generally satisfactory. (c) The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is not clearly defined, and mainly based on the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system (PPPR)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 of non-transparent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double-blind Peer Review model, it advocates commen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on the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reviewers. (d)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ers and journal editors in Taiwan still havenot acknowledged the Open Review system. Most of them are conservative about the fully public review comments and reviewers' backgrounds, but they are affirmativ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iewers’ contribution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This research sums up four suggestions for academic journals: (a)Reviewing the overall status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online submission review systems will benefit the efficiency of journal operations. (b)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combin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tools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reviewers. (c) It’s critical f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ademic journals and to sustain funding. (d) The introduction of an Open Peer Review system requires constant communication and consensus building among academic communities. Keywords: Open Access, Peer review, Open peer review,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政 治 大 第一節 同儕評閱的發展 .......................................................................................... 9 立 第二節 同儕評閱制度之現況與調查 .................................................................... 15. ‧ 國. 學. 第三節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 ................................................................................ 26.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sit. y. Nat.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45. er. io.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 47. al. v i n Ch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52 engchi U n.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方式 ................................................................................ 54. 第四章 問卷調查分析 ........................................................................................55 第一節 圖書資訊學門期刊審稿者對於同儕評閱制度之看法 ............................ 55 第二節 問卷結果綜合分析 .................................................................................... 79. 第五章 深度訪談分析 ........................................................................................83 第一節 基本資料 .................................................................................................... 83 第二節 訪談內容分析 ............................................................................................ 83. i.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06 第三節 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 108. 參考文獻 ................................................................................................................10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7) 表目錄 表 2-1 調查整理表 ..................................................................................................... 22 表 2-2 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模式之平台 ................................................................. 43 表 3-1 問卷構面與問項設計 ..................................................................................... 48 表 3-2 訪談問題構面與訪談內容 ............................................................................. 50 表 4-1 填答身分分配表 ............................................................................................. 55 表 4-2 目前負責國內外學術期刊職務分配表 ......................................................... 56 表 4-3 同儕評閱制度面問卷答題狀況 ..................................................................... 56 表 4-4 擔任職務與「現今期刊的同儕評閱制度已是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之交叉 分析表.......................................................................................................................... 58 表 4-5 擔任職務與「主編有權在評估後拒絕部分符合期刊旨趣之稿件進入評閱流 程」之交叉分析表...................................................................................................... 59 表 4-6 擔任職務與「同儕評閱制度在某些原則下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取代來判定文 章的品質」之交叉分析表.......................................................................................... 60 表 4-7 擔任職務與「期刊退稿率對於期刊品質具有高度正相關」之交叉分析表.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 60 表 4-8 國內圖資學門學術期刊實施同儕評閱制度滿意度分配表 ......................... 61 表 4-9 擔任職務與「國內圖資學門學術期刊實施同儕評閱制度滿意度」之交叉分 析表.............................................................................................................................. 61 表 4-10 同儕評閱流程時間分析表 ........................................................................... 62 表 4-11 同儕評閱流程速度分析表 ........................................................................... 62 表 4-12 同儕評閱類型同意程度 ............................................................................... 63 表 4-13 同儕評閱類型之沒有意見答題狀況 ........................................................... 63 表 4-14 傳統同儕評閱類型之偏好答題狀況 ........................................................... 63 表 4-15 非傳統同儕評閱類型之偏好答題狀況 ....................................................... 64 表 4-16 同儕評閱可達目的之同意程度 ................................................................... 64 表 4-17 同儕評閱已達目的之同意程度(複選) ................................................... 65 表 4-18 同儕評閱制度有助稿件改善的項目(複選) ........................................... 65 表 4-19 審稿意願同意程度 ....................................................................................... 66 表 4-20 「享受在出版前閱讀新研究」與「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的期刊會增加審 稿意願」交叉分析表.................................................................................................. 67 表 4-21 「想要回報自己的論文被評閱時所獲得的好處」與「開放式同儕評閱可 以增進投稿者與審稿者間的互動」交叉分析表...................................................... 67 表 4-22 審稿相關同意程度 ....................................................................................... 68 表 4-23 「在網際網路的普及下,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協助審稿」與「開放式同儕 評閱能改善單盲/雙盲評閱模式中過程不透明的狀況」交叉分析表 .................... 69 表 4-24 擔任審稿人意願分析 ................................................................................... 69.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i.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8) 表 4-25 「在論文發表時公布審稿者的姓名」與「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的期刊會 增加審稿意願」交叉分析表...................................................................................... 70 表 4-26 評閱相關分析 ............................................................................................... 70 表 4-27 「過去一年內,評閱超過 6 篇以上文章」與「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的期 刊會增加審稿意願」交叉分析表.............................................................................. 71 表 4-28 最近一次收到審稿邀請之論文主題分析 ................................................... 71 表 4-29 謝絕審稿邀請相關分析 ............................................................................... 72 表 4-30 準時提交審稿報告頻率分析 ....................................................................... 72 表 4-31 審稿費相關描述同意程度分析 ................................................................... 73 表 4-32 開放式同儕評閱/開放式出版同儕評閱制度/出版後補充評閱制度經驗分 析.................................................................................................................................. 73 表 4-33 不同填寫身分於開放式同儕評閱/開放式出版同儕評閱制度/出版後補充 評閱制度之經驗.......................................................................................................... 74 表 4-34 不同職務於開放式同儕評閱/開放式出版同儕評閱制度/出版後補充評閱 制度之經驗.................................................................................................................. 74 表 4-35 投稿者角度對開放式同儕評閱相關分析 ................................................... 75 表 4-36 審稿者角度對開放式同儕評閱相關分析 ................................................... 76 表 4-37 評閱意見公開意願分析 ............................................................................... 77 表 4-38 擔任職務與評閱意見公開意願之交叉分析表 ........................................... 77 表 4-39 線上同儕評閱系統經驗分析 ....................................................................... 78 表 4-40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運作系統或平台之功能分析 ................................... 78 表 5-1 受訪者回答目前職務在學術期刊中所負責的工作內容 ............................. 84 表 5-2 期刊選擇 OA 模式的考量以及採用此營運模式帶來的效益 ..................... 85 表 5-3 期刊採用線上投審系統與否 ......................................................................... 87 表 5-4 期刊運作同儕評閱制度情形與對於評閱者的工作安排、工作要求 ......... 90 表 5-5 期刊採用為學術倫理把關的方式 ................................................................. 91 表 5-6 公開評閱流程資訊 ......................................................................................... 92 表 5-7 期刊目前採用的學術傳播工具與意願 ......................................................... 94 表 5-8 期刊主編是否曾知道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 ................................................. 95 表 5-9 期刊主編對於對於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看法 ............................................. 96 表 5-10 對於期刊未來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的看法 ....................................... 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v.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9) 圖目錄 圖 2-1 學術期刊同儕評閱流程 ................................................................................. 12 圖 2-2 Publons 資料連結至 ORCID 頁面 ................................................................. 29 圖 2-3 同儕評閱的演變簡要時間表:2010-2017 年 ............................................... 32 圖 2-4 評閱活動連結到個人 ORCID 頁面 ............................................................... 34 圖 2-5 Publons 評閱者公開介面 ............................................................................... 39 圖 2-6 Publons 評閱者公開評閱意見紀錄(接續圖 2-5) ..................................... 39 圖 2-7 專家主題彙集(Collection)......................................................................... 42. 政 治 大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3 立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6.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0) 第一章 緒論 學術期刊在學術傳播的的過程中占有重要角色,學術期刊不同於通俗的雜誌 (magazine),其內容主要於刊載各領域之研究成果、技術交流等。稱為「學術 期刊」,需符合一定要件,例如:具有同儕評閱機制、編務諮詢委員會共擬編輯 政策、稿件內容具有學術性、訂定有學術編輯政策等。 1學術期刊因符合上列所 述之條件,經過期刊編輯團隊與同儕評閱中評閱者把關,故能成為學術研究者發 表最新研究成果及觀察領域發展脈動的主要工具。. 治 政 大 發展出能夠處理編務流程到評閱者審稿功能之線上系統,解決了以往投稿文章至 立 學術期刊出版的編輯過程,從早期的紙本寄送作業,至現今電腦技術發達,. 刊出期間,因編務曠日費時而導致學術研究成果無法及時傳播的缺失,顯現出科. ‧ 國. 學. 技的日新月異,也是學術期刊不斷進化的過程。目前期刊從研究者提交稿件到出. ‧. 版、發行皆能在線上進行系統作業,科技為學術期刊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但近年. y. Nat. 來多起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引起學術圈及社會大眾譁然,讓人不得不深思學術期. er. io. sit. 刊與行之已久的同儕評閱制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本章節旨在闡述本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與. n. al. 限制、名詞解釋。.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同儕評閱制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普遍學術期刊實行,至今日已歷經半個世 紀以上,學術期刊發行最初從紙本傳遞到網路線上出版,幕後期刊編輯的流程的 不斷進步,線上投稿及評閱系統的出現,也大大的加速了期刊出版的時間。 歐美國家於 1990 年代末期開始蓬勃發展期刊投稿暨評閱系統,早期開發系 統主要希望透過系統能加快稿件處理速度;節省寄送、人員聯繫等開銷並縮短期 刊編輯時間等。而台灣地區的學術期刊約在 2005 年時期自行開發、或委託廠商 1. 邱炯友,學術傳播與期刊出版(台北市,遠流,2006) ,15。. 1.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1) 製作期刊投稿暨評閱系統。投稿暨評閱系統之主要功能涵蓋投稿、同儕評閱、主 編協調作業、資料報表產製、期刊管理端/系統維護端出版流程管控記錄,包括 了作者付費機制等,統稱為「線上投稿暨評閱系統」。 2 2014 年 7 月,國內外報章媒體大篇幅報導「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 ,除了 陳震遠遭撤銷在期刊所發表的 60 篇文章,輿論風波甚至延燒至時任教育部長蔣 偉寧,因曾共同掛名發表文章,在輿論的壓力下因而請辭教育部長。陳震遠大量 在震動與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發表文章,利用在期刊審稿 系統大量註冊人頭帳號的方式,偽造同儕審查圈以及引用次數。此次事件重傷了. 治 政 大 爭議重大缺失。在同年 11 月,英國期刊 Nature 更刊載專文”Publishing: The 立. 期刊以及期刊所屬 SAGE 出版集團的聲望,也顯現出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 peer-review scam”來回顧這個震驚學術界的事件,認為陳震遠與韓國文亨尹的違. ‧ 國. 學. 反學術倫理事件除了反映學術期刊把關機制的失能,也顯示出了線上投稿暨評閱. y. Nat. 失。 34. ‧. 系統,例如:許多學術期刊所採用的線上投稿暨評閱系統-ScholarOne 的設計缺. er. io. sit. 2015 年 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主席 Virginia Barbour 博士於 Science Bulletin 發表”Perverse Incentives And Perverse. al. n. v i n Publishing Practices”一文談到,隨著新形態的期刊運作模式、新科技、新的同儕 Ch engchi U. 評閱模式的出現,學術出版業的樣貌也越來越複雜,學術研究人員在發表研究成 果所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強烈。研究人員將研究成果投稿於學術期刊,而學術期 刊文章的數量在學術界被公認像是「貨幣」一般,投稿的學術期刊文章的數量對 於教職人員的升遷、研究人員的經費申請、獎勵等方面皆有非常直接、具體的影. 邱炯友、李怡萍, 「學術電子期刊編輯整合平台市場與個案: 以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為例」 ,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卷,3 期(2009):327-345。 3 Cat Ferguson, ,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 Nature, 515 (2014): 480-482. 4 2012 年南韓科學家文亨尹 (音譯,Hyung-In Moon)也曾利用在投審稿系統中偽造姓名與 E-mail, 向” Pharmaceutical Biology”期刊投稿的論文並進行同儕審查,經檢舉事發後,有逾 30 篇論文遭 撤銷。請見:Ferguson, Cat,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 Nature, 515 (2014): 480-482. 2. 2.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2) 響。但學術期刊文章的發表應建立於「誠信」之上,從研究初始的發想至文章發 表出版的過程,牽涉到研究者、期刊編輯、評閱者之間許多互相的合作交流的環 節。但目前有許多案例顯示,由於學術期刊文章發表後所得到的獎勵遠大於違反 學術倫理行為被懲罰的程度,固有許多投機的行為產生,隨之也產生了「學術文 章代理(Academic Article Brokering)」這樣的行業,學術文章代理為提供論文翻 譯編修服務之營利機構,此類型機構也提供投稿諮詢、稿件代投、審稿前同儕評 閱等服務,目前台灣提供此項服務多為英文論文編修公司。 5 根據 BioMed Central 的所做調查顯示,更加系統化的欺詐行為已經出現在. 治 政 大 對期刊建議了不真實或虛構的評閱者資訊,而企圖去影響同儕評閱過程的證據。 立. BioMed Central 所屬的期刊中,調查過程中發現投稿作者可能在提交稿件時同事 6. 這些評閱者的資訊可能來自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來自提供文章編修及期刊代文章. ‧ 國. 學. 代投服務的學術文章代理公司,公司向投稿作者提供建議的評閱者資訊(領域中. ‧. 的專家、學者),但可能會竄改其中的某些資訊,例如資料中評閱者的電子郵件. y. Nat. 或其他聯絡方式。若期刊編委會將審稿通知的信件寄送至捏造的郵件地址,在經. er. io. sit. 由偽造的評閱者審稿後,期刊文章可能未透過謹慎的評閱過程,稿件會因為評閱 者的回覆而接受並刊出稿件。證實此類學術期刊中欺詐的行為需透過十分繁複的. al. n. v i n 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樣的行為可能非單獨個人,而是受投稿作者所委託的學 Ch engchi U 術顧問公司所為,委託此類公司的投稿作者通常亟需文章刊登,此行為除了違反 學術倫理外,當中也涉及到了豐厚商業利益。 7 BioMed Central 的調查結果也反映了現在學術期刊失序的狀況,而經過國際 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揭露此一不法行為後,許多期刊在審視自身系統時, 也發現評閱者資料庫中存在了使用不實資料登錄的評閱者。經過這類問題評閱者 5 Barbour, Virginia, “Perverse incentives and perverse publishing practices,” Science Bull 60,14 (2015): 1225-1226. 6 BioMed Central 為英國一線上 OA 出版商,成立於 2000 年,旗下共有 300 本以上經同儕評閱 制度把關後出版的學術期刊,期刊主要領域為生物及醫學研究。 7 Elizabeth Moylan,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of peer review,” BMC- Research in progress blog, March 26, 2015,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5, 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mcblog/2015/03/26/manipulation-peer-review/.. 3.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3) 所審稿的文章,在調查後可能因不實的審稿過程或審稿意見而被撤稿。另外隸屬 於 Elsevier 公司的 EI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資料庫),收錄於 EI 索引資料 庫的學術期刊需先經過評比,通過評比經收錄於 EI 索引資料庫的學術期刊被視 為工程領域核心期刊,因此文章發表在 EI 所收錄期刊中,常被研究機構、學校 列入學術獎勵或是升遷參考的指標。Elsevier 透過對 EI 資料庫調查發現,資料庫 中某些期刊也涉及了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例如:某期數突然大量刊登文章,文 章多為單一作者,而且這些文章的主題並非期刊本身專門的學科,而是超出期刊 學門的廣泛議題;或是該期刊組成的編輯委員也明顯對文章所涉及的領域不具專. 治 政 大 決將違反學術倫理期刊在資料庫中除名時,該期刊立即增發了數期的文章,試圖 立. 業性,使得期刊文章可能未經過有效的同儕評閱流程便刊出。甚至當 EI 宣布判. 在判決生效前使期刊文章被收錄。 8. ‧ 國. 學. 同儕評閱制度作為學術期刊把關研究品質的主要手段,但行之多年的「匿名」. ‧. 與「雙盲」評閱機制所產生的弊端,可能使得學術期刊信用盡失。許多文獻都點. y. Nat. 出同儕評閱制度衍生出的缺點,並提出改進的方式,其中包含新型態的開放式同. er. io. sit. 儕評閱模式,挑戰了以往「匿名審查」的制度,在現今強調數據透明的網路時代,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主張公開期刊審稿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資訊,有別以往期刊. n. al. i n 不公開評閱意見、評閱者名單、審稿流程等資訊。 Ch engchi U. v. 因此,本研究規劃先從文獻了解國內外對於期刊實務與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 透過了問卷調查學術社群中對於學術期刊與同儕評閱制度的看法,再使用訪談訪 問期刊主編了解目前實務上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運作,並調查圖書資訊學門對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整理調查結果後,期待能夠勾勒出目前台灣圖書資訊學領 域期刊的經營模式,並歸納出期刊經營所遭遇的挑戰,提出可適用於台灣學術環 境之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需具備的要點,期許未來可以提供給學術期刊在修正期 刊實行同儕評閱制度時的參考。 8. Qi Fang, “The growing Malaise of Academic Article Brokering Guangming Daily,” May 11, 2015,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5,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sociology/2015-05/12/c_1115257409.htm.. 4.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將探討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以及在期刊實務上對於傳統同 儕評閱制度的看法,並分析作為解決目前同儕評閱制度缺失的方法-若未來推動 開放式同儕評閱模式導入期刊經營,該如何具體實施,該如何制訂出哪些對應政 策,才能讓更多期刊願意嘗試改變傳統期刊同儕評閱型態,故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如下: 一、藉由探討國內外同儕評閱制度之要素及同儕評閱模式之發展。 二、瞭解學術期刊期刊運作同儕評閱制度的實際情形。. 政 治 大. 三、探討學者對於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看法。. 立. 四、探討期刊主編對於運作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經驗。. ‧ 國. 學. 五、探討學術期刊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模式認知與態度看法。. y. sit. Nat. 基於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之研究問題如下:. ‧. 第三節 研究問題. io. er. 一、圖書資訊學門期刊運作同儕評閱制度的情形為何?採用何種同儕評閱模. al. n. v i n Ch 二、圖書資訊學門學者對於圖書資訊學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看法為何?圖書資 engchi U 式?. 訊學門學者以不同身分(審稿者、投稿者)對於同儕評閱制度有何看法? 三、圖書資訊學期刊主編對於運作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有何看法? 四、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的特點為何?圖書資訊學期刊主編及圖書資訊學門學 者對於期刊採用開放式同儕評閱模式之態度與建議?若未來可能推動開放 式評閱制度至圖書資訊學期刊,刊主編對於導入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的建 議?. 5.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欲調查學術期刊主編在期刊經營實務上對於同儕評閱制度之經驗,進 而了解期刊主編對於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導入期刊經營之看法。以下為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本研究所探討的範圍中,將以學術期刊主編作為本研究主要研究 對象,再依照本研究的兩階段的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分別找合適的問卷發放 及訪談對象。 囿於本研究人力與本身學科領域專業限制,本研究以圖書資訊學所屬之圖書. 政 治 大. 資訊學領域期刊為主要研究對象。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以經營多年具完. 立. 整規章制度之圖書資訊學領域期刊主編作為訪談及問卷填答對象。. ‧ 國. 學. 二、資料取得限制:對於國外對於同儕評閱相關之研究文獻,本研究僅透過圖書 館、文獻傳遞、網站公開資訊提供之內容進行分析。. ‧. 三、研究語文限制:因研究者語言能力之限制,所分析之文獻以中文、英文為限,. y. Nat. sit. 新型態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之個案分析也限以中文與英文為限於使用英語. n. al. er. io. 網站、平台為主。. Ch. engchi. i n U. v. 6.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同儕評閱制度(Peer Review) 同儕評閱制度相關概念如稱同儕評鑑(Peer Evaluation) 、同儕檢查(Peer Censorship)等,研究者著作、研究成果透過具有同類專業學科背景的同儕提供 專業認定或修正之意見,以符合其學科專業規範與學術期刊刊登之標準,為學術 研究價值判定與期刊內容品質把關的重要決策機制。 9 二、 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Open Peer Review System) 又稱為公開的同儕評閱(Public Peer Review) 、透明的同儕評閱(Transparent. 政 治 大. Peer Review) 、先進的同儕評閱(Advanced Open Peer Review) 。開放式同儕評閱. 立. 制度屬於一創新作為,目前仍未有標準定義,相較於傳統評閱制度(單/雙盲評. ‧ 國. 學. 閱制度),多以出版後的評閱制度(Open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PPPR) 成為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此一制度的特點包含: 10. ‧. 公開的評閱者資料,而傳統單盲或雙盲模式的將評閱者資訊完全隱匿;. (二). 在評閱後結束,評閱者的意見內容將與文章同時公開;. (三). 文章採用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模式將文章公開於網路;. (四). 對於文章主題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對文章加入評論,但讀者評論的並非是.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 Ch. engchi. i n U. v. 一個對文章學術內容把關的過程,僅是提供文章作者及讀者交流對話的模式。. 三、 公開取用(Open Access) 11 「Open Access」 (簡稱 OA) ,又譯為「開放取用」 、 「開放近用」或「開放存 取」等。開放近用的內涵, 以 2002 年 2 月的布達佩斯開放取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簡稱 BOAI) 、2003 年 4 月的畢士大開放取用出版宣言(Bethesda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見詞條「同儕評閱」,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14 日,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909/。 10 Ford, Emily, "Defining and characterizing open peer review: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44,4 (2013): 311-326. 11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見詞條「公開取用期刊」 ,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14 日,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944/。 9. 7.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7)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以及 2003 年 10 月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等三項文 件為主,為奠定開放取用內容合稱「3B 宣言」。《布達佩斯開放取用提議》宣稱 OA 文獻應具備下列原則:「允許使用者去閱讀、下載、複印、傳播、列印、搜 尋些作品;或者是連結到其他的全文資料,並替這些 OA 文獻製作索引,俾使這 些文獻能夠為大眾合法使用,同時無經濟、法律或技術層面之使用困擾,但其唯 一限制乃在於重製與散佈過程中,必須賦予作者對期作品完整的控制權,確保其 作品得以被人正確引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8.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說明同儕評閱制度的起源 及同儕評閱制度的發展;第二節為同儕評閱制度研究現況與調查,說明目前所作 的同儕評閱制度調查進行整理,了解目前學術研究相關人員對於學術期刊與同儕 評閱制度之看法;第三節為開放式同儕評閱制度,整理目前在開放式同儕評閱之 發展與討論,並介紹結合開放式同儕評閱模式之線上出版平台功能所使用之創新 作為。. 第一節 同儕評閱的發展. 政 治 大 一、同儕評閱(Peer Review)的起源與發展 立. ‧ 國. 學. 西元 1960 年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成立,西元 1665 年學會出 版了世界上第一個科技期刊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此期刊建立了最早的學. ‧. 術研究優先權和同儕評閱的重要原則。12期刊創辦之時,由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秘. sit. y. Nat. 書 Henry Oldenburg 擔任當時的期刊主編,Henry Oldenburg 透過人脈關係將當時. io. er. 投稿的稿件寄送給皇家學會內領域的專家,讓專家來評斷稿件的研究內容是創新. al. v i n Ch 取新知,對於刊登內容的把關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有義務透過領域專家的認可 , i U engch n. 的研究觀點、符合此期刊出版的品質,由於科學期刊的目的是讓研究人員能夠獲. 這也就是同儕評閱制度開始,Henry Oldenburg 的作為也標誌了往後在學術期刊 中主編擔任主導學術期刊秩序的角色。 13包括當時的曼徹斯特文學與哲學學會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都採用類似這樣的程序,出刊 同時也會發表相關聲明公告編委會、評閱成員名單以佐證出版資料的權威性。 在當時,期刊登載學術研究成果仍不是主要途徑,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的途 徑可能是在研究者之間的私下交談、書信往來中傳遞,紀錄研究成果的手稿往往 The Royal Societ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 the world's first science journal,” assessed June 16,2016, http://rst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13 Griffiths, Phillip A, “On being a scientist: 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 National Academies, 1995. 12. 9.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19) 不會立即提交給期刊的編輯委員會。但同時期刊也已經建立制度,當稿件提交到 編輯委員會,再由編委會交由學會內的研究員之間進行評閱,審核稿件是否符合 標準。14特定領域的研究者之間非公開的交流這也形成了學術傳播中的「無形學 院」(Invisible College) ,無形學院一詞首先出現於 1646 及 1647 年 Robert Boyle 在信件中描述位於倫敦酒館中的午餐會議,當時未有期刊出版,研究者將自身研 究成果紀錄於手稿或是集結成書,透過私人通信、傳閱的方式傳遞。非正式的交 流相對於圖書、期刊的這類屬於正式的學術傳播途徑,書信往來、出席會議、電 話交談、交換論文初稿等都屬於非正式的傳播管道,但這類的傳播扮演著促進研. 治 政 大 在 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學術期刊種類快速地增加,期刊的經營也逐漸專業 立. 究新知項領域內廣為傳播的影響。 15. 化,期刊編輯委員會的分工及處理稿件的方式也更加有效及具體。因應學術研究. ‧ 國. 學. 領域的擴張,許多學術期刊已經無法全由內部成員對稿件進行審閱,編輯委員會. ‧. 便將稿件委託給非學會或編輯成員之領域的專家學者審閱,當時是是由英國醫學. io. er. 外部評審這三者成了審核學術期刊稿件的要素。 17. sit. y. Nat. 雜誌(BMJ)最早有系統地任命外部評審(Ad hoc)16,往後主編、編輯委員會、. 從二次大戰之後至今,「同儕評閱制度」由知名期刊開始執行,幾乎遍及了. al. n. v i n 所有的期刊,至今同儕評閱已經成為學術期刊把關品質的主要模式。 Ch engchi U. 18. 二、同儕評閱制度的流程. 傳統學術期刊同儕評閱制度的流程(如圖 2-1) ,由作者將作品提交給期刊編 輯或學會,編輯先根據期刊的徵稿主題,判斷提交的稿件是否符合期刊需要。若 符合,期刊編即將會將稿件發送給相關學科領域的專業評閱者,對文章的研究內. 14 Spier, Ray, "The history of the peer-review process,"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8 (2002): 357-358. 15 傅雅秀, 「科學社群與無形學院」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5 卷,2 期(1998): 77-85。 16 或稱為特別審查員(Ad hoc referee)Ad hoc 源自拉丁短語有「特定目的的、臨時的、專案的」 之涵義。 17 Pontille, David, and Didier Torny, "From manuscript evaluation to article valuation: the changing technologies of journal peer review," Human Studies 38,1 (2015): 57-79. 18 林娟娟, 「學術期刊之同儕審查」 ,大學圖書館 1 期(1997) :127-140。. 10.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0) 容進行評閱,此為同儕評閱的過程。評閱者通常為兩人或以上,在評閱的過程中, 有單盲(投稿者或評閱者隱藏身分資訊)及雙盲(投稿者及評閱者隱藏身分資訊) 兩種模式,大多評閱者皆採用匿名方式。最後評閱者在評閱中對文章提出建議, 評閱完成後會將是否接受、或拒絕稿件之意見回覆給期刊編輯,評閱者的評閱意 見也會轉知給投稿者。投稿者依評閱者建議修改稿件,修改後仍需要評閱者之審 核,同意後方能進行後續文章出版之作業。 由於現今電腦科技進步,期刊編輯業務也許多已採用電子化的期刊投稿系統 處理。期刊投稿系統具備了作者管理系統、編輯者管理系統、評閱者管理系統及. 治 政 效率,其中產生的數據資料也能夠提供內部分析。大 立. 期刊行政管理四大模組功能,能夠規範期刊出版流程的標準化、提升期刊編務的 19.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19. Ch. engchi. i n U. v. 邱炯友, 「學術電子期刊同儕評閱之探析」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0 卷,3 期(2003):309-323。. 11.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1) 立. 政 治 大.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圖 2-1 學術期刊同儕評閱流程. 資料來源:Ann C. Weller, Editorial Peer Review: It strengths and weakness (Medford,. al. n. v i n C h2.被引於邱炯友,U NJ: Information Today, Inc., 2001), 「學術電子期刊同儕評閱之探 engchi 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0 卷,3 期(2003):309-323。. 三、同儕評閱制度的特點 同儕評閱制為學術期刊控制稿件品質的主要機制,發展至今隨著投稿系統的 電子化,加快了編務流程。出版研究聯盟(Publishing Research Consortium)同 儕評閱指南中歸納同儕評閱制度的優點包括: (一). 透過審稿人及編輯之意見反饋,專家意見有助於提升學術研究品質,具. 體如,修改文章可讀性、修改統計錯誤及引用文獻上的問題。 (二). 在評閱過程過濾非原創性、剽竊等違反學術倫理問題文章。 12.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2) (三). 經同儕評閱後的文章,符合學術研究的要求,區別出學術研究出版物及. 亦一般出版物的區別。 但同儕評閱制度的也有效性卻遭受質疑,在 2004 年顏玉茵歸納了同儕評閱 的缺失: 20 (一). 評閱者主觀帶有個人偏見或因國籍與語言而產生歧視;. (二). 評閱者濫用特權抄襲評閱文章的內容;. (三). 作者偽造研究結果;. (四). 經同儕評閱制度不易偵測錯誤;. (五). 期刊在接受並出版前所需要往來的郵資加上各項支出所花費價格十分 高昂;. 立. 政 治 大. 緩慢的評閱流程(平均須耗費四至六個月的時間);. (七). 評閱者反對創新,因有些新觀念和研究趨勢有可能和正統(orthodoxy). 學說相衝突,因此不被評閱者所接受;. 出版成效不彰,例如有些錯誤觀念是學科正統學說的一部份,藉由期刊. io. er. 的記載可能因此而得以永久保存。. sit. y. Nat. (八). ‧. ‧ 國. 學. (六). 時間推至 2011 年,大多數期刊已採用線上投稿及評閱系統,Bornmann 在”. al. n. v i n Scientific peer review”文中歸納出五點對於同儕評閱制度的質疑 Ch engchi U. (一). 21. :. 學術期刊投稿的稿件與申請研究獎助金的審核過程中,通常都會經過領. 域同儕間的審查,但同意刊登稿件和通過獎助金申請的機會很低。 (二). 評閱者的審稿意見經常被認帶有個人偏見或特定立場,表示在評閱過程. 及結果不完全是基於其學科專業,可能受到評閱者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 (三). 評閱的程序缺乏立即性及預測性,從學術文章的引用頻率中顯示,評閱. 者的評閱工作和後續學術文章之間的引用頻率沒有顯著關係。. 顏玉茵, 「台灣學術期刊電子化同儕評閱系統建構之評析」 ,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 事業管理研究所,2004)。 21 Bornmann, Lutz, "Scientific peer review,"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5,1 (2011): 197-245. 20. 13.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3) (四). 評閱的過程的通常效率十分低落,也拖延稿件出版的時間;同也抑制 創新的想法公開,需要耗費許多人力及金錢。. (五). 對於研究內容的否決或批評,對於甫踏入學術領域的投稿者而言是非 常痛苦的經驗。. 文中也提到同行評閱可能已經成為出賣知識產權的一種形式:評閱者在評閱 意見中會強制要求作者引用領域中極具影響力的研究文章或報告,文章作者為求 文章刊登,得順應評閱者意見而修改文章研究過程與引用內容文獻。 根據以上所歸納,即使從期刊的審稿到出版流程從早先的紙本作業、信件寄. 治 政 大 儕評閱制度的缺失仍是存在,並未因為採用較有效率的工具(線上系統)而產生 立 送聯繫,到近年學術期刊已普遍採用已採用線上投稿及評閱系統的環境,多數同. 根本性的改變。更者,投機者利用線上投稿及評閱系統的漏洞,大量註冊虛構評. ‧ 國. 學. 閱者資訊,使期刊編委會將審稿邀請發至虛構的評閱者信箱中,文章將未經過嚴. ‧. 謹的評閱過程即可能被期刊所刊出等事件發生。 22.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2 Ferguson, Cat,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Publishing: The peer-review scam," Nature, 515 (2014): 480-482.. 14.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4) 第二節 一、. 同儕評閱制度之現況與調查. 同儕評閱制度之現況. 現今同儕評閱制度的形態,學者 Aaron Weikittel 將此大概劃分為五類: 23 (一). 傳統(Traditional)評閱制:常見的評閱設計為雙盲(作者與評閱者雙. 方皆匿名)、單盲(作者姓名向評閱者揭露/評閱者匿名)或公開(作者與評 閱者姓名皆揭露)三種模式。 (二). 出版前(Pre-publication)評閱制:由預印本(Pre-print)將文章上傳至網. 治 政 大 經修訂後版本評估出版與否,或者轉至傳統評閱再進行評閱。實例:ArXiv 立. 站提供評閱者檢閱並取得意見回饋。作者在經由評閱意見修改文章,主編再. (http://arxiv.org)。. ‧ 國. 學. (三). 出版後(Post-publication)評閱制:即開放式(Open or Public)評閱的評閱模. ‧. 式。稿件可於網站或線上出版平台閱覽,且提供平台使用者為稿件評等或進 行評論,提倡作者、評閱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網站記錄稿件出版前的各項. y. Nat. er. io. (四). sit. 修訂,在文章出版後公開。實例:Faculty of 1000 及 PubPeer。 大量稿件(High-volume)評閱制:先由編輯委員對稿件進行初步審查,在. al. n. v i n 將稿件分配至相關主題的領域主編,傳統評閱制度由主編邀請評閱者。此評 Ch engchi U 閱模式的重點在於著重稿件的科學有效度獨特性,此模式多在複合性、巨量 期刊出現(Mega journal)中出現此模式,如:PLOS One 與 Sage Open。. (五). 獨立(Independent)評閱制:稿件投稿於網站或出版平台,非傳統評閱制. 度尤期刊指定評閱者,而是由網站及平台中的評閱者群自由選擇評閱稿件, 期評閱制度不直接與出版商或學術期刊合作,而是經評閱後根據評閱意見修 訂,再將稿件轉至學術期刊進入該期刊評閱模式。此評閱模式的要件在於足 夠的評閱者人數以及評閱者對評閱工作參與的踴躍度,使用該模式如: 23. Aaron Weiskittel, “Evaluating Traditional Peer-Review Processes and Their Alternatives: An Opinionated Discussio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orestry and Natural-Resource Sciences 7, Issue 2 (October 2015): 85-87.. 15.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5) Rubriq 以及 Peerage。 同儕評閱制度為學術期刊重要把關制度,其制度的公平性及效用一直學術研 究人員所關注的主題。對於同儕評閱制度的挑戰早在 1977 年,在認知治療的研 究中,曾對同儕評閱制度中的偏見進行實驗,認為偏見主要是由評閱者的主觀認 知而導致偏見,研究中將一篇爭議稿件經由 5 組評閱者進行評閱,最後對會收的 評閱意見進行分析,從正向意見加上正向建議內容到極端的否定研究內容,甚至 有消極提出意見的評閱者。文中也提到,影響偏見的因素十分複雜,但同儕評閱 制度被視為一項客觀的制度,這點是需要再檢討的。 24. 治 政 大 果,選擇了 12 篇已出版文章,透過修改作者名稱及單位再投稿至原出版文章之 立. 在 1982 年,學者為測試同樣稿件在不同學術期刊投稿是否有不同評閱的結. 期刊,最後只有 3 篇直接遭到退稿,其他的稿件又再次進入期刊的同儕評閱程序. ‧ 國. 學. 作業,最後稿件經評閱後遭拒絕。25此研究雖然遭到學術倫理方面的質疑,但在. y. Nat. 項參考。. ‧. 往後談論到同儕評閱制度的研究中,此研究成為早期測試同儕評閱制度審查的一. er. io. sit. 2011 年 Bornmann 統整近十年以同儕評閱為主題的研究,研究內容大多針對 同儕評閱制度的公平信與可信度探討。部分研究調查發現,審稿者對於審稿者之. al. n. v i n 間的可信度低、不同審稿者對於稿件接受或拒絕的標準也難有共識。同樣的稿件 Ch engchi U 在知名度或等級不同的期刊接受評閱後,可能得到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一篇稿件 可能被知名度高的期刊接受,被知名度低的期刊拒絕),顯現出知名度較高的期 刊不一定具有較佳的把關品質。學術期刊的公平性一直是同儕評閱制度受到檢視 的議題,許多文獻已證實,評閱者確實存在個人偏見,這樣的個人偏見可能代入 到評閱過程當中,並影響評閱結果。 26. 24. Publication prejudic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firmatory bias in the peer review system Peters, Douglas P., and Stephen J,“Peer-review practices of psychological journals: The fate of published articles, submitted again,”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5, 1982: 187-105. 26 Bornmann, Lutz, “Scientific peer review,"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5,1 (2011): 197-245. 25. 16.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6) 《科學與工程倫理學》期刊歸納了近年來同儕評閱研究主要研究面向為:27 (一). 探討同儕評閱制度的品質、公平與誠信;. (二). 審查標準不一致;. (三). 具有偏見的評閱意見(包含國籍、性別、語言);. (四). 評閱者的道德規範。. 近年來學術期刊運作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線上出版及線上投審稿系統已成 為趨勢,期刊及研究主動嘗試新形態的工具加入期刊經營及作業,例如:出版後 評閱或是開放性的同儕評閱,但在不同領域所得到的成效不盡相同,也歸因於各. 治 政 大 研究,透過新工具及新模式的加入,可以使學術期刊品質的把關更加嚴謹。 立. 學科之特性。但近年來已出現許多機構支持學術期刊採用創新作法及創新模式的. 近年針對同儕評閱制度的調查. ‧ 國. 學. 二、. 網際網路的普及,學術期刊的作業已趨向網路化、線上化,改善了許多傳統. ‧. 期刊作業的問題,其中在於同儕評閱制度的流程,有別於傳統作業需要以寄送邀. sit. y. Nat. 請、審稿,線上投審稿系統的同儕評閱制度可透過系統邀請、評閱者線上評閱等. al. er. io. 功能,使評閱作業更有效進行。. v. n. 但同儕評閱的改進與創新可能僅限於個別領域或個別期刊,需要透過大規模. Ch. engchi. i n U. 的調查研究,了解目前學術研究的機構、研究者乃至於政府方面,對於同儕評閱 的看法,透過調查可對於同儕評閱制度之現況做一通盤的認識及檢討。 以下就國外多項調查研究列舉: (一). 英國科學院同儕評閱調查報告:人文社會科學的挑戰(A British. Academy Report Peer Review: The Challenges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8 2006 年,英國科學院任命工作小組主要對於人文社會學領域進行調查,該 27.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Ensuring the Quality, Fairness, and Integrity of Journal Peer Review: A Possible Role of Editors 28 Times Higher Education, “Learned Society Defends Peer Review,” September 7, 2007, accessed December 25, 2015,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learned-society-defends-peer-review/310359.article.. 17.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7) 小組在 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7 月舉行會議。透過訪談調查英國國內重要組織(例 如:英國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學術期刊編輯群、評閱者、研究人員之意見。 英國科學院於 2007 年發布一項在人文社會領域的同儕評閱制度調查,報告指出 在英國的人文社會學領域,傳統的同儕評閱制度仍是控制研究品質的最佳途徑。 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學術期刊的若干問題:例如,學術期刊與評閱者的關係及利益 衝突。其中也介紹了各機構(例如英國科學院)對於評選獎助項目的過程中,將 同儕評閱工作的品質、透明度或創新等,作為評鑑同儕評閱制度的指標。 (二). 國際學術社群之視角下:學術期刊的同儕評閱(Peer review in scholarly. 政 治 大. journals: perspective of the scholarly community—an international study). 29. 立. 問卷調查全球 3040 名研究人員、編輯、評閱者,對於同儕評閱制度的意見。. ‧ 國. 學. 受試者有不同學科背景((例如:醫學護理 18%、人文社會科學 11%、生命科學. ‧. 27%、物理與工程學 43%))及遍及全球(分別來自美加 38%、歐洲 23%、亞洲. y. Nat. 21%、澳紐與太平洋各國 7%、中南美洲 6%、中東 4%、非洲 2%)。問卷對象. 電子郵件地址,透過線上寄送填答邀請。. al. er. io. sit. 名單來自過去 12 個月內於 Thomson Scientific 出版文章,與文章相關的 40000 個. n. v i n 長久以來同儕評閱遭受許多批評,如:同儕評閱的隱密性導致於評閱者的發 Ch engchi U. 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由於審稿時間過長而扼殺創新研究等等。此研究調查研究者 對於同儕評閱的態度與現行做法的評論。 調查填答者對於同儕評閱制度的態度,對於制度而言大體上保持著正向的看 法,例如,93%的的填答者認為同儕評閱是重要的;85%認為同儕評閱有助於學 術交流。在最有效率的評閱模式中,71%的填答者認為同儕評閱之雙盲制度最有 效率。意見依次為 52%單盲制、37%「出版後評閱」、26%開放式評閱制。雙盲 制之某些本質受到異議。雙盲制的公平性優點卻因稿件的引用文獻、著作主題或 29. Mark Ware, “Peer Review in Scholarly Journals: Perspective of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 An International Study,” Information Service & Use, January 2008,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5,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7050/9ee2d48f00b0b5ed1d471773f6c0d9b45b30.pdf. 18.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8) 其他特性,而有填答者提到,這樣的模式仍然可能於被辨識出文章作者的真實身 份。 反面的看法中也提到,審稿的時程十分冗長,填答者近期內發表到接受文章 平均需要耗費 80 天。評閱時間與對期刊的滿意度存在因果關係:若縮短為 評閱 時間為 30 日內,有 67%受訪者將表示滿意,但若延長到 3 至 6 個月時將只有 為 10%受訪者表示滿意,超過 6 個月則僅 9%受訪者滿意。填答者表示擔任學術 期刊評閱者工作量已超出負荷。90%的受試者既為投稿者也任閱者,經常擔任 3.5 本 期刊或偶爾達 4.2 本期刊之評閱工作,而這些受訪者前一年評閱稿件的數量. 治 政 大 而在期刊本身的題向,有高達 76%的擔任主編的受試者表示已使用線上評 立. 就達 8 篇之多。. 閱系統,其間以人文社會學領域僅佔 51%為最低。在稿件的退稿率中,平均為. ‧ 國. 學. 50%(其中物理工程領域低於比率,人文社會學高於比率);在未送達評閱作業. SAS 2009 年同儕評閱調查(Sense about Science Peer Review Survey. y. sit. io. er. 2009) 30. Nat. (三). ‧. 前之形式審查階段就有 20%稿件遭到退稿(因品質疑慮、主題不符等理由)。. Sense about Science(SAS)為英國非營利組織,組織目的是為社會大眾推廣. al. n. v i n 正確科學知識。Sense about Science C h 認為社會大眾及學術研究者都可能對於同儕 engchi U. 評閱制度抱持許多疑問,於是在 2009 年以 Peer Review 為主題進行一項全球性的 調查在 2009 年 7 月至 8 月,篩選 ISI Citation Index 全球作者資料庫中隨機抽取 40000 名研究人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回收 4037 份問卷。除了本次問卷的調查 報告,並在 2012 年於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發表一篇文章為 Peer review in a changing world: An international study measuring the attitudes of researchers,文章內容為分析全球的研究者人員對於同儕 評閱的經驗與與態度,例如:文章中提到研究人員也認為同儕評閱制度有許多問. 30 Sense About Science, “Sense about Science: Peer Review Survey 2009,” accessed December 29, 2015, http://www.senseaboutscience.org/pages/peer-review-survey-2009.html.. 19.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29) 題仍需改進,但有 90%的研究人員認為同儕評閱制度是學術研究過程中不可缺少 的交流形式,雙盲式的審稿的是同儕評閱制度中最有效的。 (四). 英國下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報告(House of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Peer review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2010) 31 英國下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在 2010 年的發表對於學術出版品中同儕評閱(Peer Review)制度的調查報告。 採問卷調 查與專家座談。調查對象為出版商、期刊、研究機構,出版商(如:John Wiley)、 學者(包括大學教授和校長) 、學會(如:英國皇家科學學會) 、出版倫理委員會、. 治 政 大 談舉行四場,每次七人一組的對談。 立. 期刊主編、公共科學圖書館館長、政府科學顧問等,問卷共回收 96 份,專家對. 歷來都認為同儕評閱制度,對於學術出版品的品質及名譽十分重要。但現今. ‧ 國. 學. 有越來越多的報告及文章對目前同儕評閱制度提出了批評與改進方式,有鑑於英. ‧. 國政府認為,國家許多決策仰賴科學研究之成果,需要整體探討同儕評閱制度的. io. er. 究誠信問題,並討論各領域與同儕評閱制度的關係。. sit. y. Nat. 各個層面,了解制度是否有效運行,提出創新方式、討論出版道德規範及科學研. 報告中提到創新的同儕評閱方式,針對各研究領域需要不斷改進,發展出適. al. n. v i n 合各學科領域的新模式,例如:提供線上期刊預印服務系統、提高審稿過程的透 Ch engchi U 明度或開放的同儕評閱機制、線上資料庫形式的期刊模式。同儕評閱模式需要仰 賴出版商、出版社、編輯、評閱者、研究人員、研究機構等,因應每個角色的工 作特性提出改進現行學術發表的過程的建議。 經過同儕評閱後發表的文章,高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s)的文章會對於研究 人員及研究機構產生直接影響,原因在於目前文章或是學術研究的評鑑仍以影響 係數作為評鑑標準,雖然非全數使用此方式評鑑學術研究,但對於研究機構而言, 出版了高影響力的期刊文章仍是評估研究者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報告 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House of Commons, “Peer review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Eighth Report of Session 2010–12,” July 18, 2011, accessed December 18, 2016, http://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1012/cmselect/cmsctech/856/856.pdf.. 20.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0) 中也提出,對於某些領域「非讀不可」的重要期刊文章,其影響範圍是無法用量 化的引響係數評估,故對於使用影響係數的數據來衡量文章的品質應保持著進謹 慎的態度。 同儕評閱制度與學術道德的不端的行為是由於「人」的參與,在同儕評閱制 度中發生弊端、欺騙等等不當的行為,會危害同儕審查制度與學術研究的發展, 目前英國尚未有一個監督學術研究誠信的機構,報告中也提出建議:英國需要建 立一個監督學術研究誠信的機制,能夠提供給機構與贊助者做為參考。 (五). 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團 2013 年度 OA 調查報告(Open access survey:. 治 政 大 OA 意見之調查,受訪 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團於 2003 年對旗下作者所做 立. exploring the views of Taylor & Francis and Routledge Authors). 者為世界各地 15,000 名研究者其中有幾道題目的設計與同儕評閱相關,例如:. ‧ 國. 學. 79%的受訪者認為即使同儕評閱得過程時間很長,同儕評閱制度是最能夠得到建. Taylor & Francis 2015 年同儕評閱白皮書(Peer review in 2015 A global. io. er. view A white paper from Taylor & Francis) 33. sit. y. Nat. (六). ‧. 設性的意見與期刊內容新穎性評估的機制。 32. Taylor & Francis 在 2015 年提出一項白皮書,內容來自 Taylor & Francis 進行. al. n. v i n 的 Peer review 調查,Taylor &C Francis 宣稱這是目前最大且最完整的 Peer review hengchi U. 全球調查,問卷調查共有 7438 名受訪者,為 Taylor & Francis 資料庫中註冊的相 關人員,包括期刊編輯、作者、評閱者。此調查欲了解研究人員對於同儕評閱的 真正想法,使用問卷及在英國、中國、南非舉行六次焦點團體小組訪談焦點團體 訪談調查對象為期刊編輯、作者、評閱者,調查並分析歸納出領域涵蓋了一般科 學、社會學、人文、醫學等:作者投稿的動機、對於同儕評閱看法、以及存在於. 32. Taylor & Francis Group, “Open Access Survey: Exporing the Views of Taylor & Francies and Routledge Authors,” March 2013,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5, http://www.tandf.co.uk/journals/pdf/open-access-survey-march2013.pdf. 33 Taylor & Frances Group, “Peer Review in 2015 A Global View: A White Paper from Taylor & Francis,” October 2015, accessed December 29, 2015, http://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peer-review-in-2015/.. 21.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1) 同行評閱的論理問題之意見。 表 2-1 調查整理表. 政 治 大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立. ‧ 國. 學. 從表 2-1 可知,從調查方式來看,目前大規模的同儕評閱調查多以問卷為主, 輔以訪談更加詳細內容。調查對象大多為期刊編輯群(包含主編、期刊編輯)及. ‧. 投稿者(作者)與評閱者,其次是研究機構等其他單位。以上各項調查的內容,. sit. y. Nat. 都主要針對於同儕評閱制度有效性進行調查,其次為同儕評閱相關的學術倫理,. n. al. er. io. 再者為同儕評閱制度的創新模式。從以上 Mark Ware 研究調查內容與結果可知,. i n U. v. 學術期刊同儕評閱的「雙盲制度」仍是「最受歡迎及有效率」的模式,但雙盲模. Ch. engchi. 式的運作可能存在了許多問題,例如:評閱者偏見、評閱時滯漫長等,或衍伸出 弊端的「學術倫理問題」,都是投稿者及學術研究人員認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而為了改善學術期刊各項問題迎運而生的創新模式,也學術社群中不斷地受 到激盪、不斷產生新的嘗試,例如,線上學術期刊預印本(Preprint)服務系統 的產生、提高透明度或開放的同儕評閱機制及制定嚴謹的學術倫理規範。創新模 式請見第三節中的「同儕評閱制度之發展」。. 三、學術期刊的倫理規範 學術研究的規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領域國際研究社群逐漸制定各項倫 理規範,例如:1947 年制訂的《紐倫堡宣言》(The Nuremberg Code)規範了生 22.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2) 物醫學領域的研究準則。1964 年制訂的世界醫學會的《赫爾辛基宣言》 (Declaration of Helsinki)規範醫學人體實驗中的倫理守則。在上世紀制定的倫 理守則直到現今仍不斷更新沿用。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研究環境改變,除了需 要訂定通則化的新倫理規範,且各領域的研究項目分工細密、研究對象各異,也 需要符合各領域的倫理守則。 「世界研究倫理大會」 (World Conference of Research Integrity)第一屆自 2007 年於葡萄牙里斯本舉辦,每三年舉辦一次,邀請世界各地各領域學者及研究人員 參與,大會曾於 2010 年的會議發表《新加坡研究誠信聲明》(The Singapore. 治 政 大 員應制訂更全面倫理規範準則,聲明中特別針對同儕評閱提到:研究人員評估他 立 Statement on Research Integrity),此項聲明主張應促進政府、研究組織及研究人. 人的研究時的同儕評閱,應謹守公正、嚴格及保密的原則執行。 34. ‧ 國. 學. 同 2007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Global Science Forum)在全球論壇. ‧. 提出了一份 Best Practices for Ensuring Scientific Integrity and Preventing. y. Nat. Misconduct,對於確保學術誠信及防止學術研究中的不當行為提出建議,其中根. er. io. sit. 據了學術研究中可能出現的不當行為,歸納成六大類,其中跟學術期刊相關的是 Publication-related misconduct(學術發表、出版有關之不當行為) ,這項不當行為. al. n. v i n 中包含學術貢獻與著作列名的關係 , C h(例如:在研究中貢獻不足卻能於研究中列名) engchi U 或是將研究分為切割為多部分進行投稿或是發表切香腸式發表 (Salami-slicing)。 台灣的學術倫理規範從最早國科會(現科技部)於 1999 年的「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提到「反學術倫理行為,指研究造假、 學術論著抄襲,或其他於研究構想、執行或成果呈現階段違反學術規範行為。」35 最新於 2017 年科技部修正的「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中,明確定義 34. “Singpore Statement On Research Integrity,” World Conferences on Research Integrity, (September 22, 2010), accessed December 25, 2015, http://www.researchintegrity.org/ 3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 ,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最後更新於 2000 年 4 月 20 日,檢索於 2016 年 3 月 15 日, 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9/9-14.html。. 23.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3) 學術倫理的行為:「造假、變造、抄襲、研究成果重複發表或未適當引註、以違 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不當作者列名等。」規範針對同儕審查方面的規約: 「研究人員不得有影響論文審查之違法或不當行為。研究人員參與同儕審查時, 應保密並給予及時、公正、嚴謹的評價,並遵守利益迴避準則。審查中所獲研究 資訊,不應在未獲同意之下洩露或用於自身之研究。」因應近年台灣學術研究現 況中學術論理問題層出不窮,其中在特定領域中為爭取提個人、大學排名提升, 論文多人甚至百人於同篇文章共同掛名之現象,在最新版本修訂的倫理規範中, 在共同作者列名與註明他人貢獻的原則中規範的更為嚴格,在共同作者立名原則. 治 政 大 author)、榮譽作者 對於不當的列名模式也提出說明,包括受贈作者(Gift 立. 中也明確提到:「共同作者一旦在論文中列名,即須對其所貢獻之部分負責。」. (Honorary author) 、相互掛名(Matual support auhuorship)或提研究經費、編修. ‧ 國. 學. 校對論文等一般事務支援者,若一旦掛名則屬於科技部認定之不當掛名的範圍. ‧. 內。 3637. y. Nat. 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成立於英國,1997. er. io. sit. 年由一群期刊編輯發起討論學術出版倫理規範,目前已制定多項規範,主要為學 術期刊倫理與實踐倫理守則指南,其中明文規範了編輯工作、投稿者……等角色. n. al. 需要遵守的行為守則。. Ch. engchi. i n U. v. COPE 會員為認證制度,學術期刊、研究機構、出版商透過成為 COPE 會員 表示遵照 COPE 各項倫理守則,會員單位能加入修訂倫理守則的會議,並能像 COPE 諮詢各項學術倫理問題,由 COPE 提供建議及處理辦法。COPE 將學術期 刊在各層面所遭遇到的倫理問題,蒐集整理後,紀錄下問題發生的過程及期刊、 機構處理事件,並佐以 COPE 倫理守則之建議,彙整製作成線上資料庫形式供大 眾參考, 林曉雲, 「台灣高教奇特現象 學者:論文共同掛名 200 人」 ,自由時報,2016 年 12 月 17 日, 檢索於 2018 年 3 月 15 日,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20406。 37 中華民國科技部, 「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 」 ,中華民國科技部,最後更新於 2017 年 11 月 13 日,檢索於 2018 年 3 月 15 日, https://www.most.gov.tw/most/attachments/a8ff2bb9-84ae-41ec-b539-bc54d9085811?。 36. 24.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34) 目前的 COPE 倫理守則已廣為學術期刊、出版商、機構所採納。2008 年出 版商 Elsevier 聲明,所有 Elsevier 出版期刊都已加入 COPE 成員,遵照其倫理守 則,隸屬 Elsevier 的引文資料庫 Scopus,在申請加入 Scopus 資料庫收錄的要件 中提到,Scopus 所收錄學術期刊單位出版品需經同儕評閱後出版,期刊單位也 須提供明確的出版倫理聲明書,要求每一期出版之內容及期刊相關工作需恪守該 項準則,Elsevier 未明確訂定倫理守則內容,但在說明文件中建議各領域可參考 COPE 頒布的倫理守則規定再行修訂。 38出版商 Wiley 發表的出版商道德規範最 佳實踐指南,表示旗下所屬期刊皆為 COPE 會員,實踐指南中的同行評審(Peer. 治 政 大 COPE 對於同儕評閱制度制定了「同儕評閱的倫理規範指引」 (COPE Ethical 立. Review)部分,參考了 COPE 的審稿人道德指南。. Guidelines for Peer Reviewers),提到評閱者本身應具備的多項須知:. ‧ 國. 學. (二). 尊重同儕評閱過程的保密性、不得透露審稿細節;. (三). 明確聲明所有潛在利益衝突;. (四). 不以稿件的國籍、宗教、政治信仰、性別等特徵而帶入歧視;. (五). 評閱意見應具有客觀及建設性,不得具有敵意或貶損個人之評論;. y. sit. er. io. al. v i n 同意同儕評閱應是學術社群中的一項互惠機制,並承諾進行公平且 Ch engchi U n. (六). ‧. 評閱者應接受與本身專業所符合的評閱邀請;. Nat. (一). 及時的評閱; (七). 提供真實的個人研究專業資料供期刊參考;. (八). 在評閱過程中為期刊把關研究中可能發生的學術倫理問題。. 在各階段同儕評閱工作的個階段,從接到評閱邀請、審查期間、撰寫評閱報 告、評閱工作結束,COPE 的倫理規範都對評閱者做出了明確的建議。 39. Elsevier, 「Scopus 提升您的期刊國際能見度」 ,檢索於 2018 年 3 月 15 日, http://taiwan.elsevier.com/htmlmailings/training_website/Scopus/Journal_Selection_Brochure.pdf 39 COPE Council, “COPE Ethical Guidelines for Peer Reviewers – English,” COPE, September, 2017,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8,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files/Ethical_Guidelines_For_Peer_Reviewers_2.pdf 38. 25. DOI:10.6814/THE.NCCU.LIAS.002.2019.A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wden’s syndrome affecting the mouth, gastrointestin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ral Surgery, Oral Medicine, Oral Pathology,

Axial (A), sagittal (B) and coronal (C) CBCT sections demonstrating a well defined radiolucency, with the attenuation of air, at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C2 vertebral body,

Central granular cell odontogenic tumour, report of the first malignant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typing in

Winnick, “Salivary gland inclusion in the anterior mandible: report of a case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aberrant salivary gland tissue and neoplasms,” Oral Surgery,

One of these enlargements is peripheral giant cell granuloma (PGCG), a lesion unique to the oral cavity, occurring only on the gingiva.. I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similar lesion

Intraoral extraction of an ectopic mandibular third molar detected in the subcondylar region without a pathological caus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terior and anteromedial are, by far, the most commonly presenting directions of condylar dislo- cation whilst lateral and superolateral dislocations are the rarest types (4

Additionally,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for cases of benign glomus tumor in the oral regions and offer data on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of this rare tumor.. CASE